📖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五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52f.html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註釋】

螫:(shì)毒蟲用嘴咬或用尾端刺人。

據:獸類用爪、足攫取食物。

攫鳥:指鷹鷂之類的猛禽。

嗄:(shà)嗓子沙啞。

【翻譯】

含有深厚道德的人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毒蟲見了不螫,猛獸見了不傷害他,兇殘的鳥見了也不搏擊他。他雖然筋骨柔弱,但拳頭握起來,卻是很緊。他雖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常常勃起,這是因為精氣充足的緣故。他終日號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元氣和諧的緣故。認識和諧的道理就稱為知曉真常之道,知曉真常之道就稱為明智。有益於養護生命的叫作吉祥,慾念主使精氣就叫作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死亡。

【理解】

毒蟲猛獸又沒有感情,它們見了嬰兒而不加侵害這有點過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窮凶極惡之人見了嬰兒也可能會觸動他的惻隱之心。骨弱筋柔正是嬰兒生命力強大的象徵,正所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第七十六章)。嬰兒經常嚎啕大哭但是卻不會啞嗓子,因為小孩哭累了就睡了,他不會「心使氣」,不會過度的消耗精力,從而能保持「號而不嗄」的狀態。但是成年人則不是了,仗著年輕揮霍著自己的精力而不加節制。比如大學裡很多人通宵玩遊戲。在老子看來,嬰兒是至精至和的,難怪西遊記裡有幾個比較挑剔的妖怪專門吃小孩,沒權沒勢的山野妖怪只能逮著誰吃誰了。

在老子的觀念裡,人就好比一段蠟燭,而精氣就是蠟,過分的消耗只會加速人的敗亡,而且妄作還可能招致人禍。柔弱的燭光才能燃燒的更長。所以老子一直強調人們要控制自己的物慾,不要陷於物質而妄作,後面他還會強調「儉」這個概念,其實就是節約、守藏精力的意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