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大企業不敢做的事當做機會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71
 C=CBNweekly
  T=Bertrand Thomas


歐緹麗(Caudalie)是一個法國化妝品品牌,創立於1995年。Caudalie一詞原為衡量葡 萄酒餘香在口中停留時間的單位名稱。其創始人是Bertrand Thomas和他的夫人 Mathilde Thomas。1999年,歐緹麗Caudalie在波爾多附近的史密斯·拉菲酒莊 (Chateau Smith Haut-Lafitte)創建了第一所葡萄療養SPA。其後又陸續在其他風光旖 旎的地方開設了葡萄療養SPA,目前全球共有8家。

 


  C:化妝品市場品目繁多,競爭激烈,傳統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又具有鞏固地位。作為新品牌,在行銷方面如何打開市場吸引顧客?


  T:在創立之初,我和太太用了最傳統的方式,一家一家藥妝店去拜訪,給藥妝店員做培訓,並且提供非常多的試用裝。在法國,藥妝店是一個很龐大的化妝品分銷渠道。很多用戶試用了產品覺得好,就會開始購買。現在在全歐洲大概有2萬家藥妝店在賣我們的產品。


  對於我們來說,能稱為市場推廣的途徑就是口碑傳播。在歐洲的近二十年,我們最得益的就是口碑的影響。因此來到中國我們也不打算投入非常多的廣告預算而是同樣通過試用裝路線拓展新市場,用好的產品令更多的人使用它,營造好的口碑。


  我是企業的創始人,我希望做一些大企業不懂、不會做並且也不善於做的事情。對於小企業來講,雖然很小,但是很靈活,能夠做很多大企業做不了的事情。


  C:你覺得什麼是大企業不懂、不會做並且也不善於做的事?


  T:比如說一個歐萊雅市場部的管理者如果不做廣告的話可能不知道怎麼推新產品。有的時候,金錢會抹殺企業內部的創 造力。如果什麼都能用金錢解決的話,企業內部的創造力並不能非常充分地被激活。並且大企業由於它的規模、股東等各方面原因,它們越來越不喜歡去冒險,也不 敢去冒險。我們非常喜歡去創新,並且我們也喜歡去冒一些風險,承擔一些風險。對於大企業來講,它們每年的目標是多少個產品需要上市、研發;而對於我們來 講,是什麼樣的產品需要去研發。對產品的開發我們更注重質量,當然並不是說大企業不注重品質,我的意思是,我們更在乎每一個產品的品質而不是每一年要開發 多少新品去拼業績。


  C:和大企業相比,你們做過什麼冒險的嘗試呢?


  T:比如我們在產品研發上承擔非常大的風險。大品牌的產品研發會做非常多的市場調查,訪問非常多的人瞭解他們的需 求再研發產品,這也是傳統市場推廣的研發方法。但是我們更多的是通過觀察,有時甚至根據直覺進行一些創新,包括氣味上、質地上通過自己的感覺做一些比較藝 術性的產品。當然我們瞭解人們的需求,研發也會在實驗室反覆試驗,在科學上保持嚴謹。


  我們會研發一些非常新穎的,可能是有些大公司永遠不會去研發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皇后水,很多大公司可能根本不會去通過這種產品。它既不是一個精華液, 又不是精油,並且它是噴霧狀的。對於一般大公司,品類分支是很清楚的,要不然是精華液,要不然是爽膚水。這個產品介於精華液和爽膚水之間,沒有確定的品 類,一些大公司的市場營銷經理是不敢去這樣做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產品會不會受市場歡迎。                          但我們就敢於研發這樣的產品。對於我們來講,也非常感謝這些大公司,正是因為時間長了,它們不敢去嘗試更多的新東西,也給了我們非常多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2

摩根大通「倫敦鯨」交易員:我被當做了替罪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231

8月在西班牙被捕的前摩根大通交易員Julien Grout本週二表示,政府寬恕了他的老闆,卻讓他成為「倫敦鯨」事件的替罪羊。

為Julien Grout辯護的律師稱,他是在經理們的授意下才做出掩蓋巨額衍生品損失的行為,這導致該銀行在去年陷入巨虧。

Grout的上級是摩根大通倫敦辦公室的高級交易員Bruno Iksil,Iksil正是造成摩根大通數十億美元巨虧的「倫敦鯨」,卻免於起訴。

Grout的律師Edward Little表示,在這起案件中Gount被不公平的當做了棄卒。

「難以置信的是,Iksil以指證他的初級交易員為條件與政府做交易,成功的躲過了政府的全部指控,但他應該為謊報虧損數額負責。」

Little說,Iksil教導Grout銀行如何計算投資組合的價值,對頭寸應該如何估值方面給予明確的指導,而且日常估值報告都經過他「親自」同意。

「Grout完全依靠Iksil的指導並且誠心誠意的信賴他的專業能力。」

週一公訴當天,陪審團控告Grout和摩根大通首席投資部企業信貸產品交易小組負責人Javier Martin-Artajo,Artajo是Iksil的頂頭上司。

起訴書表明,上述兩名被告夥同其他人一起操縱並誇大交易倉位的價值以使賬面收益比實際情況更為亮眼,並掩蓋了真實的損失額。

根據此前的報導,兩人都直接負責Iksil幾十億美元的投資證券組合,在評估損失時,Grout估算交易實際損失高達8億美元,比他們報告上所提到的要多出很多。第一季度最後一天,Javier Martin-Artajo告訴Grout將日損失公佈為2億美元。但後來經過再三調整,最後公佈的報告上顯示日損失額為1.38億美元。

起訴書顯示,2012年初,「未被告發的同謀者」Iksil一貫地反對掩蓋越來越大的損失額。

起訴書也提到,Grout向Martin-Artajo報告,他加入這項計劃是為了巴結他的上司,目的是為了獲得獎金與晉陞機會。

Grout和Martin-Artajo8月底在西班牙被捕,各被指控了五項刑事罪名,分別是證券欺詐、通信欺詐、共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虛假文件、偽造賬簿及記錄等。

目前Grout的律師稱律所正在同美國當局討論,Grout是否可以回美國為自己辯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00

壞消息也可當做多籌碼 盤點那些借利空消息烏鴉變鳳凰的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0796.html

壞消息也可當做多籌碼 盤點那些借利空消息烏鴉變鳳凰的上市公司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5-21 13:04:00

在牛市中,由於股市的持續上漲增強了人們的投資信心,好的消息更加刺激了人們的投資熱情,導致的波動也會加大,而此時的壞消息並不能改變太多人們的牛市的觀念,所以對波動的影響不會太明顯,甚至有時候市場會出現反其道而行的詭異反應。

通常人們認為牛市中好消息有杠桿效應,能刺激股市上漲;而熊市中壞消息能明顯刺激股市下跌,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牛市中,由於股市的持續上漲增強了人們的投資信心,好的消息更加刺激了人們的投資熱情,導致的波動也會加大,而此時的壞消息並不能改變太多人們的牛市的觀念,所以對波動的影響不會太明顯,甚至有時候市場會出現反其道而行的詭異反應。

金花股份21日複牌漲停

此前,陜西首富、金花集團董事長吳一堅涉令案被查,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和世紀金花因此停牌,然而今日複牌後,金花股份強勢漲停,世紀金花盤中跌21%。這一現象印證了眼下市場的某種情緒:“只要你對公司基本面情況做了充分的了解,壞消息也能成為好消息,當大眾盲目拋售時,正是買入的好時機。”

壞消息有時也是投資良機

人們根據消息而產生的預期同實際情況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於是,當面對壞消息時,人的第一反應是離場避險;當面對好消息時,又會在多頭情結作用下瘋狂買入。又由於你所面對的消息既有前瞻性的,也有事後印證性的,一旦事後印證性的消息出來後證明前期流傳的好消息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好,市場必然下跌;同理,如果事後印證性的消息出來後證明前期流傳的壞消息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壞,市場必然出現恢複性上漲。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如2008年一路與大熊市相伴的都是利好:上半年先是恢複了新基金的發行審批,暫停了大盤新股的發行,緊接著出臺了大小非減持新政並下調了印花稅,進入下半年後則先是“輿論維穩”,其後央行又對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了多次下調,9月更是直接出臺了三大救市政策……而市場卻在一個一個利好的伴隨下一次又一次地創出調整新低。

再如,2007年一路與大牛市相伴的都是利空:官方媒體不斷警示風險,續而央行又多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以控制流動性,直至後來先後利用上調印花稅、批量發行大盤股、連續批準QDII等手段打壓股市,但市場卻正是在一個又一個利空下不斷創出歷史新高。

不要害怕壞消息 股市通常漠視它

消息是股市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不同的時期不同類型的消息對股市的影響不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牛市中,應當更加註意對於信息的收集,而在空頭期中,對於各種消息不必過於反應,而應采取一種更為平和的心態來而對市場的起伏。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這些是對大盤而言的,但對個股來說,特別是小盤股,壞消息的影響要大一些。牛市中也是好消息影響大,但熊市中壞消息絕不可等閑視之,有時候會引起恐慌但導致連續跌停。特別是有些投機大戶融資買入一些股票,在熊市中一旦出現壞消息,證券公司多半會給予強制平倉而致使股價連續暴跌。

差不多的消息在熊市和牛市中,對個股的影響大不相同。宏觀的消息對大盤的影響又跟個股不同,所以對投資者來說,還是要先判定大勢,然後根據消息的情況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目前來說,股市還應該認為是牛市,股民朋友對一些壞消息不用過分擔心。

巴菲特:壞消息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

2014年11月1日夜晚消息 在美國這輪牛市奇跡般地持續5年之後,標普500從2009年的666點倍增至2014年10月的近2000點,於是許多股市觀察者認為美國股市將在今年轉漲為跌。當然不乏一些引起投資者和交易員拋售股票的壞消息。

股市專家Ed Yardeni稱:“僅今年,能引起市場恐慌的事件就有很長一大串:1月23日,新興市場的小型危機”;2月28日爆發的克里米亞事件;3月19日的耶倫加息恐慌;4月3日動能股票(momentum stocks)的暴跌;6月10日ISIS入侵伊拉克;7月10日葡萄的銀行引起的恐慌;7月17日馬航飛機被擊落事件;7月29日制裁俄羅斯;9月30日全球增長下滑和埃博拉恐慌,而且今年還沒有結束。”

看完Yardeni列出的壞消息清單,讓人想起巴菲特2008年10月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日子里些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上。下面是其摘要:

“回顧下面一小段歷史:大蕭條時期,道指在1932年7月8日觸底。而且經濟狀況還在繼續惡化,直到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1933年3月走馬上任。羅斯福就職時股市已經上漲30%。我們再回想一下二戰前期,美國在歐洲和太平地區的境遇都很糟糕。道指在1942年4月觸底,之後盟軍時來運轉,道指也開始拉升。上世紀80年代早期是買股票的好時候,那時通脹肆虐經濟不振。簡而言之,壞消息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因為壞消息能讓你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國的財富。”

“長期來看,股市的消息是好的。20世紀美國遭受了2次世界大戰和其他給美國造成創傷開支巨大的軍事沖突,另外還有大蕭條、大約12次的衰退和金融恐慌、石油危機、流感瘟疫、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然而道指卻從66點漲到11497點(註:2014年10月30日,道指已上漲到17195.42點)。”

那些借利空消息漲停的上市公司

2014年9月11日,泰亞股份發布自查及複牌公告,並宣布了終止重組的決定。但這個通常意義上的“壞消息”,帶來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當日,泰亞股份以漲停板開盤,全天僅在開盤瞬間有所打開,此後一直牢牢封在漲停價。

2015年1月30日山水文化業績預虧 複牌後連續漲停5次

2015年3月16日萬福生科發布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但這似乎並未影響股價的表現。3月18日該股盤中走高,午後開盤不久便站上漲停板。

2015年4月6日中科雲網晚間正式宣布債務違約,但該股7日仍一路上漲,午後居然漲停報收8.4元,讓人大跌眼鏡。數據顯示,有近4億大單流入中科雲網,超2億流出,凈流入近2億元。

2015年5月11日晚間大智慧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通知,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現對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申請中止審查。12日,大智慧中止審查後低開高走,盤中封住漲停。

 

(綜合上海證券報、新浪財經、摩爾金融)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42

切勿把預測當做投資策略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lc5.html

    這次股災之後,好些朋友誠惶誠恐。有朋友搬來一些名家看空預言,問我:怎看?

    這些名家言論大致可概括為兩種:一種是,大熊市已從大頂5178點開啟,後勢下跌將如7、8年前那樣(當年大盤從6124點直瀉到了1664點,下跌了73%);另一種是,這次3373點是國家救市的政策底,市場底還未形成。

    竊以為,股市不可預測,上述哪種說法是真,只有走出來才可知曉。不過,出於好玩起見,對於這些預測,我簡單地辨析一下。

    對於第一種說法,7、8年以前,這些名家從來不曾想到也沒指出股市會那樣猛漲猛跌的,這次事先也沒想到並指出這波走勢如此暴漲暴跌,現在卻來信誓旦旦地說,已入大熊市並將如同2008年那樣狂跌,這能讓誰去相信?令人懷疑的是,他們會不會自己相信自己?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虧得還說得出後市如何如何,真是的。真要是說中了,也是蒙的。

    對於第二種說法,這些名家認為,政策底不是底,市場底才是真正的底,言下之意,後市反彈之後,定會跌破3373點。縱觀A股歷史,哪個重要底是沒有國家意誌介入而形成的?比如,1999年的“5.19行情”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網上有詳細介紹)。A股向來具有所謂的“政策市”成分,國家意誌始終是參與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這是A股進化中的“中國特色”,所以說,各個重要底怎會與國家無關呢?真要是無關的話,那也不成其為A股了,是不是?所以說,即便以後跌破3373點而見底點,也不能說就是純粹的市場底。

    “那你的意思是——”有位朋友問。

    “股市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猜出來的,切勿把別人的預測當做自己的投資策略!”我說,“我在小文《股災偶感》(2015-7-12)說過:‘當股災發生時,我們更要展望未來,而不要慌慌張張地鉆到歷史倉庫里去翻找答案,因為翻出來的各種結論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叫人不知所措,解決不了問題。’5000多點時,見你還昂首挺胸地站在市場中,可到了3000多點時,怎麽連個人影兒都不見了?《別把投資再做反了》(本人2015-7-4的小文),好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992

不要把預測當做投資指南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4w4.html

    今天,股市縮量微跌,下午剛一收盤,兩位年輕同事股友便來我這訴苦解悶。

    前些日子,大盤突破3000點那會兒,他們聽兩位股市網紅大V信誓旦旦地預言,一位說這是“嬰兒底”以來向上真突破;另一位說調整基本到位即將大漲20%或以上。他們聽了那個興奮啊!然而萬萬沒想到,股市急轉直下,重回2時代。這兩位朋友也變得2起來。眼下,這股市半死不活、不上不下,搞得他們有點傻楞了。哈哈!我忍俊不禁,遂借一則葷段子,開玩笑地來做比喻:


    小叔子推門進屋,楞住了!看見嫂子正在洗澡。嫂子說:“你這樣對得起你哥嗎?”小叔子轉身要走,只聽嫂子又說:“你那樣對得起我嗎?”於是小叔子呆在那里,進不能退不能。最後嫂子說:“你最終對得起你自己嗎?”

    我操!進不能,退不能,呆在原地也不能!

    眼下的股市也好比這樣,上也不行,下也不行,停著也不行啊!


    哈哈!兩位朋友也笑了!

    “其實啊,股市是測不準的,所以不要把預測當做投資指南。這我傻乎乎地不知講過多少遍了呢!”我自嘲似地說,並給他們看了我2011年7月7日的一篇小文:


誰傻瓜?我傻瓜!

    對於某個事物,一般地,可以運用邏輯和實證的方法得以認識,比如,頭砍掉,人必死,這無須通過親自實踐(其實也無法實踐)而認識的,就是個典型例子。然而,這種強有力的方法在股市中卻經常失效。比如,對於“股市測不準原理”,很多人怎麽都不能真正地認知。

    世界上很多事情並非一定要經過自己長年累月的實踐才能知道,而是可以運用邏輯以及實證來求得解決的。下面,簡單地說說“測不準原理”:

    一、邏輯演繹

    因為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其中任何條件都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所有宏觀/微觀的經濟數據抑或技術指標,都只不過是已經發生事件的標記,都是滯後信息,所以對尚未發生的事件不能必然推知的。非要預測,顯然是把結果當原因來對待,是本末倒置了。

    二、實證歸納

    把那些名家、大師、高手的實時看盤或博客或言論文章從頭到尾翻開,再對照股市走勢圖,一眼就能發現,全都錯誤連連,尤其在大漲和大跌階段,出錯率特別高。有趣的是,波段級別越大,錯的越離譜。

    宏觀/微觀經濟學家、經濟分析家、證券分析師、券商機構、投資名家、股市高手、草根精英、民間高人,等等,不管采用什麽方法(技術指標法、金融心理法、經濟基本面法、政策導向法、政治影響法,人類災難法,等等),預言經濟形勢和預測股市,沒有不出錯的。不信,你把自己最崇拜的預測者的所有言論、文章端出來檢驗一下,看他說的是否都對,頂多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有朋友說,他關註的某某高人,技術確實高超,預測的準確率很高啊!其實,這個感知是有偏頗的。股市在“風平浪靜”狀態下,比如,在牛皮市中,走勢確實顯得很有規律,漲一陣,跟著就會跌一陣,反之亦然,許多技術指標看上去很管用。實際上,由於這時波動幅度較小,即使預測準確,也難以獲取可觀的收益,因此預測準確率再高也沒多大意義。這正如概率論中最經典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原理所揭示的:出現在正確方向上的頻率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出現在正確方向上的幅度有多大。而這種“大幅度”的時機以及幅度多大是難以預料的!股市的主要收益或虧損都發生在大(暴)漲與大(暴)跌的非常階段,它們往往突如其來,時間短暫,這時預測常常失靈;還有,連漲或連跌,也常常使得技術指標癱瘓失真。不信,你翻開任何名家、大師、高手的點評資料看看,無一不在這個時候出錯最多,錯得最大。

    還有,預測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常常受預測者的意願影響,多頭者的預測往往是看多預期,而空頭者的預測往往就是看空預期。歷史事實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預測越多,錯的越多。這樣還不及死多頭司令或死空頭司令的預測準確率高;就是一只完全停止不走的破鐘每天也還有兩次準確的時間呢。

    股市經過了幾百年,“測不準原理”早已被實證歸納和邏輯推理驗證,盡管如此,但人們仍然都像染上毒癮似的,就是熱衷於預測,對此嗜此不疲,形形色色的預測到處充斥。

    有人請教芒格:“為了理解宏觀的經濟環境,應該關註哪些宏觀數據?你認為哪些數據有用?”芒格回答:“我覺得都沒有用。”

    這個簡短對話意味著,宏觀經濟的走勢都難以預知,更不用說預測股市了。

    因此,永遠不要去預測股市!能否打消預測念頭,直接反映了一個(價值)投資者真正成熟與否。

    周圍有幾個沈迷於炒短或做波段的朋友,不管是按照名博的意圖來操作的,還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而出手的,都時常在關鍵之處發生大錯,失手跌落,連連嘆息,非常胸悶!針對這個情況,我一次次地、不厭其煩地跟他們講預測不靠譜的道理,然你說破天,說破地,盡管他們聽了連連“是啊、是啊”地叫道,最終絲毫不見改觀。你說他們傻不傻?可見得人的思維習慣何等頑固不化。沒辦法!結果弄得我呢,自討沒趣,比他們還胸悶呢!

    後來,我突然想起先哲箴言:教人(教)不慧,勸人(勸)不善。同時又記起一句德國諺語:總能找到這樣的愛斯基摩人,他們拼命教導非洲的居民該如何生活。

    於是乎,我猛然醒悟並發覺:誰傻瓜?我傻瓜!

    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20

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包括網易

2016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於9月22日-23日在福州舉行。在22日舉行的遊戲分論壇上,騰訊開放平臺總經理侯曉楠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都是合作夥伴。包括目前網易的產品,目前在應用寶上的收入也非常不錯。

侯曉楠介紹應用寶接下來的布局和計劃時說,應用寶將推出階梯分成比例,通過“時間”、“累計收入”兩個維度來判斷。如果遊戲生命周期較長,騰訊最多可以分成80%給合作夥伴。最近一兩個月會有細則宣布。希望在騰訊收入增長的同時,來幫助開發者。

據了解,騰訊將在細分領域布局,包括輕MMO、音樂、二次元、塔防。“這是目前遊戲品類里占比比較少的,我們希望研發不要在同質化的領域再做太多投入。這 個四個細分領域也是應用寶根據自身用戶的特點,”侯曉楠說,“目前用很多年輕的用戶在使用應用寶。我們覺得這四個領域可以有更多內容可以湧現出來。”

侯曉楠認為,現在手遊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預計明年遊戲的款數會繼續減少,希望中小團隊能通過精耕細作來獲得比較好的生存環境。

據悉,應用寶對於一些單機、獨立遊戲也會進行扶持。希望能挖掘一些有創新價值的產品。此外,騰訊明年也會搜羅一些大的IP遊戲,包括和泛娛樂的接入。

面對目前遊戲行業的激烈競爭,侯曉楠表示,騰訊還是希望能做好自己,希望未來應用寶不止是一個分發下載的平臺。他說,騰訊沒有把任何人當做競爭對手,都是合作夥伴。包括目前網易的產品,在應用寶上的收入也非常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17

首家倒閉共享單車創始人:真的當做公益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8/163668.shtml

首家倒閉共享單車創始人:真的當做公益了
周路平 周路平

首家倒閉共享單車創始人:真的當做公益了

願賭服輸,人要向前看。

共享單車依然熱得燙手。

6月16日,摩拜宣布又獲得超6億美元融資。與此同時,重慶一家名為“悟空單車”的共享單車卻撐不下去了。就在摩拜宣布巨額融資的三天前,悟空單車宣布停止運營。這讓悟空單車成為行業首家徹底退出的企業。

為了這個風口,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搭進去了300多萬元,一千多輛單車也不見了蹤影。當然,他也不打算找回來,“當做公益了”。

雷厚義是怎麽被卷入進這個風口的?有哪些心路歷程?又有哪些血淋淋的教訓?昨天,創業家&I 黑馬與雷厚義聊了聊,以下為其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節選。

一年前,我有了做共享單車的想法。

彼時,我是受到了兩點啟發:一是之前的項目資金鏈斷裂,沒錢打車,於是經常步行跑業務,但效率很低,浪費時間。

二是在網上看到ofo的報道,覺得這是剛需,正好解決了三公里內出行的需求。

之前,我做過消費金融領域的小額現金貸。這個項目後來無疾而終,問題出在資金上,沒找到放款資金,也沒融到資。我找了幾家投資機構,他們的評價很簡單:消費金融領域沒問題,但這個事情不是你們能做的,因為你們專業能力不強。

後來,我們轉型做貸款流量分發。這個轉型總算讓我們重新活過來,口袋里有點錢。但流量分發也存在問題,拿不到用戶數據,無黏性,基本盤不穩定,頂多做一兩年時間。

於是,我們啟動了共享單車項目。啟動前,有人勸我說,摩拜和ofo的風頭正勁,你做成的概率很小。還有人建議我做垂直領域,比如山地自行車或者景區單車。

但我喜歡賭,而且只賭大的。我自認為,既然能讓一個公司起死回生,就有能力做好共享單車。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行業的融資極瘋狂,摩拜和ofo的架勢真是不讓後來者活。不過,我在戰場上沒時間去考慮這些,能想到的就是盡快投產,拿到一張“門票”。

12月9日,我們開始做APP,並用20天時間完成了開發。我們第一站選在了重慶,為什麽在重慶?

一是大家都認為重慶是山城,不可能做共享單車。如果我們做的話,就很具傳播點。

二是重慶是我們的大本營,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總不至於連大本營都不投放車輛。

我們的單車投放分兩批。第一批是試探市場,第二批是讓市場知道悟空單車,占領用戶的心智,拿到門票。

第一批是在今年1月5日,投放了兩三百輛,每輛車加運費大約250元,總計花費5萬元左右。

第二批是在2月底,我們投放了一千輛單車。我們向天津的一個廠家下了一萬輛訂單,交了30%的定金。這批車成本高很多,每輛約750元,再加上鎖和物流成本,總計800萬元左右。後來因為沒有拿到投資,實際上只拿到1000輛單車,定金也打了水漂。

單車主要投放在大學城和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但這不是封閉環境,投放不久後就分散了。因為我們用的是機械鎖,到後面車也不見了蹤跡。

我們也開車去找,把車調配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沒用,第二天又散開了。這樣反複幾次,人工搬運維持了兩周時間,發現效率太低,幹脆放棄,打算下一批單車全部換上智能鎖。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的核心問題是供應鏈和融資,如果這些解決不了,就沒資格去考慮運營問題。四月中旬,我判斷這件事情做不成,一是融資沒成功,二是合夥人模式也垮了。而後智能鎖的研發,以及單車的投放就再無推進。當時擔心引起動蕩,投下去的單車還一直在運營,直到把合夥人的錢還完。

6月,處理完各項事情後,我們發布了一個停止運營的通告。

悟空單車前後運營的四個月里,累積一萬多用戶,收了一百萬押金。最高的時候,每天日活兩三千。期初用戶也付費,收了四五萬元,後來就免費騎了。截止項目關閉,我們總計虧損300萬左右。

我們投放了一千多輛,最後只找回幾十輛。我們也沒有再去找,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幹嗎,就當做公益了。(大笑)

對於小公司而言,共享單車行業很殘酷,頭部集中效應太嚴重,資金集中,資源集中,比如供應鏈資源、媒體資源。摩拜和ofo等形成了巨大黑洞,後起的單車品牌成長空間並不大,只能做一些小城市。然而,如果做不大,你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想打這場仗,首先得有錢。我當時在網上給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都發了BP,基本上無下文,有好幾家也回了,但都覺得我們做成的希望渺茫。

當時,我們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借鑒修高速公路的套路。過去,沒錢修路就把路分成一段一段,讓私人出錢修,然後讓TA收10年的過路費。

微信圖片_20170618183334

(*悟空單車合夥人計劃截圖)

於是,我們計劃通過合夥人的方式來撬動市場,合夥人投入資金獲得單車所有權。這也是我們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當時,我還很樂觀,目標幾十億,甚至也想過上百億。但最終,意向投資金額只有三千萬元,真正投進來的資金不到六十萬。

合夥人模式之所以失敗,關鍵問題在於,共享單車是個新事物,這相當於合夥人加盟,他們沒信心。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安全意識非常濃。你自己驗證不了的東西,他們肯定也在觀望。而沒有資金,我們也無法驗證這個模式。

除了資金鏈,供應鏈也存在問題。共享單車到後期拼的是運營和產品,拿不到頂級的供應鏈資源,就意味著產品體驗很難做好。摩拜和ofo都在與頂級的供應鏈資源合作。我們拿不到,所以產品與摩拜的差距越來越大。

摩拜和ofo搶占了大部分的單車供應鏈。我們去找過飛鴿(創業家&i黑馬註:飛鴿為ofo供應商),他們合作的準入條件是10萬輛起。我們只能在天津找一家小廠

智能鎖供應鏈也是個坑。重慶大多時候是陰雨天,智能鎖電池最多能撐二十天。我們計劃去研發智能鎖,找了個研發團隊,還開了場產品發布會。

然而,還沒等到換鎖,項目就停了。

這次創業經歷給了我幾個血淋淋的教訓。

第一,不要去追風口,追了也沒用,小公司追不到。風口是等出來的。

第二,項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單車短時間內一定虧損,但你做一個項目,無論是拿投資也好,還是自己出錢,從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這很重要。

第三,你要有相應基因。比如做共享單車,你要有供應鏈的人加入,否則自己去搞,問題非常大。

第四,小公司還是適合小切口,形成獨特價值。就像我們做共享單車,搞到最後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我們也去找過ofo,希望被並購,但他們沒意向。

你建了個碉堡,人家打不下來,才可能花錢並購你。人家如果打得下來,還並購你幹嗎?或者,這個行業發展迅速,老大老二勢均力敵,你的選擇成了決定性力量,這才有被收購的價值。但現在看來,兩者都不沾。

願賭服輸,人要向前看。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7

周顯:新人買莊家股 被當做「人頭」

1 : GS(14)@2016-05-21 12:50: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那天,有某人在買某隻細價股,她慢慢的買,買了幾萬元,突然停了下來。

當我和她吃午飯時,她提起了這件事,我奇怪地問:「這隻股票的消息都好確實,為甚麼妳會停下來,不繼續買下去呢?」

她說:「我排低幾格,打算慢慢的買,它突然down晒牌,前面的買盤無哂,然後一下插晒比我,好似有心散貨咁,我好驚驚,咪唔敢買落去囉。」

我說:「妳買幾多先?」

她說:「咪幾十萬股,幾萬元囉。」

我問:「咁而家啲股價點吖,有沒有跌十幾個巴仙吖?」

她說:「無喎,反而升咗幾個巴仙添。」

我說:「我不排除莊家真的是想派貨給妳,但妳只買幾萬股,誘因似乎不大。妳知不知道莊家的運作情况?」

她說:「願聞其詳。」

我說:「通常,在大炒大鬧的大日子,莊家梗係親自出馬,自己動手揸鑊剷,但是在平常的日子,又沒有成交,又沒有升跌,則多半只是找手下出馬,日日打下乒乓球,至於隻股票幾時炒,點做法,條僆係唔會知既,他只是做日常工作,打份工而已。」

她說:「咁又點?」

我說:「妳知啦,成日做成交,左手交右手,都係嗰幾十個人頭轉來轉去,好敏感家嘛,難得有個新人加入,咪畀妳買下,當妳係人頭,至於妳是贏是輸,個打工仔根本不在乎,反正都係交數,就算畀妳贏了,又唔係自己付錢既。」

她說:「唉,股票這行業,真的很多學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