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行与RBS闹离婚 60名外方经理将撤离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redchipsnews/20090305/03285933144.shtml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上海

   中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之间的甜蜜日子已经结束。昨日,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中行与RBS仍保持正常的银行合作,但双方已经不再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昨日早些时候,市场传出消息称,RBS在一个多月之前已经知会中行,本月15日会正式通知中行进行战略合作项目的结算。对此,王兆文表示不太清楚,但他 称,此前双方在个人银行、公司金融和信用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项目都已经终止。由于双方不再是战略合作关系,某些合作项目也会受到影响。

   2005年,RBS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中行,按照当初双方约定,RBS与中行在个人银行、公司金融以及财产保险等领域签订了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据中行 2007年年报披露,当时RBS还向中行派驻了60名高级经理。此外,双方还曾就开办信用卡合营公司一事进行合作,但因双方未能谈妥持股比例而一直未果。

   此后RBS在金融危机中受损严重。为弥补亏损,RBS开始出售旗下资产,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在RBS拟出售的约3000亿英镑资产的清单上,包括飞机租赁业务,因收购荷兰银行获得的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业务,因收购美国CharterOne获得的房贷等业务。

   王兆文表示,从RBS清空中行股权开始,对方就已经不再是中行的战略合作伙伴。而此前RBS派驻中行的这部分人也会陆续离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37

朝日啤酒正式参股青啤英博高管撤离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5/20090505024128793.html


       朝日啤酒和青岛啤酒的高管们这回可以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喝几杯了。昨日,青岛啤酒发布了非执行董事及股东监事辞任公告,安海斯-布希-英博啤酒公司  (下称“英博”)的三位高管集体离职,此前,英博与朝日啤酒的股权转让已于4月30日顺利完成交割。

        2008 年7月中旬,全球最大啤酒商英博以52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美国啤酒业巨头安海斯-布希公司(AB),成就了全球啤酒业迄今为止最大一起收购案。当时,英 博方面为了筹措资金,向多家金融机构申请了贷款,为了寻求更佳的融资渠道,缓解沉重的债务负担,英博在收购AB的同时,开始谋划剥离出售旗下部分资产。

        2009 年1月23日,英博与朝日啤酒达成协议,英博按每股2.548美元的价格将青岛啤酒2.6亿股H股  (占青啤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9.99%)出售给朝日 啤酒。通过此次交易,英博套现6.67亿美元,朝日啤酒跃升为青岛啤酒的二股东。英博直接和间接持有青岛啤酒的股份总数锐减为9164万股,约占青岛啤酒 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01%。

        按照之前的约定,4月30日英博与朝日啤酒的股权转让完成交割之后,英博在青岛啤酒的代表——非执行董事伯乐思、马爽及监事郑晓凡提出辞呈,并分获董事会和监事会批准。

        “ 青岛啤酒了解英博和朝日啤酒股权交易一事的整个过程。这是英博为了筹集资金,全球资产出售计划中的一部分,青岛啤酒尊重这种正常的商业交易。”青岛啤酒公 关部工作人员昨日如此评价英博和朝日的股权交易,“此次股权交易不会影响青岛啤酒集团的控股权,青岛啤酒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仍是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年报显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青岛啤酒30.89%的股份。

        记者致电朝日啤酒(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目前正值休假未能对此予以置评。记者随后以投资者身份咨询青岛啤酒董秘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朝日啤酒方面目前还没有派高管过来,不过派高管是迟早的事。”

        青岛啤酒公关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股东发生了变化,但不会影响青岛啤酒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34

租赁过渡三四年 杜双华团队或撤离日钢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5/2009091503420721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日照

        在按照重组协议租赁经营一手创办的日照钢铁后,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第一次做出了“撤出日照”的假设。

        “即使我们这个团队撤出日照了,也不能让接管的人说日钢给山钢留了个烂班子、贪队伍。”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日照钢铁集团 (以下简称日钢)9月7日召开的150多位厂部级以上职员参加的内部协调会的会议记录上,杜双华如此表述,这也迎合了外界对这位燕赵汉子将退出日钢的猜 测。

        “按照协议内容约定,签约后我们原管理团队将作为租赁方继续经营管理日钢资产,直到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之后为止。”杜双华对山钢重组日钢过渡期进行部署,该会议的主旨就是传达9月6日山钢重组日钢的协议。

租赁期为谈判预留时间

        “山钢给了我们3、4年的租赁期,重组后盈亏自负。一方面是对我们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杜双华说。

        这个租赁期即是此前媒体报道的“过渡期”。山东省国资委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省政府正在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规划,其中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是“三带”中的“一带”,“精品钢基地规划已经基本完成。”

        “山钢日照精品钢项目建成投产大概需要三~五年(建设)周期。”日钢秘书处主任赵永钦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在这一时间内,日钢现有管理层仍旧负责企业的运转管理。“这个过程短则三年、长则四年。”杜双华也证实。

        记者在日照调查期间发现,虽然刚刚签约了没几天,精品钢基地也没有动工建设,但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并在日照市建设银 行济南路分行租赁了办公场所。“两个月前他们(山钢)就在这里了,铁矿石(办公室)也在这里。”银行一楼的保安告诉记者。昨天,山钢内部人士证实,该办公 室“已经运作了很长时间。”

        “山钢‘收编’日钢的决心由来已久,只不过涉及各项经营细节,才久拖未决。”有商务部研究员表示。

        “现在的(重组协议)只是达成了一个大的框架,具体的人、财、物还在进行进一步的谈判。”日钢集团方姓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双方已经在日照成立了专门的谈判小组,谈判内容“包括资产、债务债权、人员安置、土地等30多项”。

        “(谈判)刚刚开始。”记者昨天致电该办公室时,相关人士拒绝透露谈判进程,并表示谈判结果须汇报山东省政府后才能对外发布。

        “谈判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赵永钦也表示,此前协议中规定180天内完成谈判,但鉴于30多个细节谈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80天只是基本设想,也可能延期。”

        “租赁期是给(具体细节)谈判预留的时间。”上述研究员表示,租赁期截至  “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是个含混的时间节点,协议的细节 谈判将成为租赁期长短的有效依据,但他认为谈判周期也很难缩短。“开源控股近30%的股权、两万多名员工去留等问题最为棘手。”

杜双华酝酿撤退?

        一向沉默寡言的杜双华9月7日首次露出了“撤出”的口风,虽然仅仅是一个假设,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假设是杜双华团队“留给未来的台阶”。

        “杜双华已经多次阻止山钢入主,甚至动用‘借壳上市’等招数,与山钢和政府交恶已经非常明显。”有社科院研究人士说,租赁期结束后,日钢 将成为山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其人事任命须通过国资委和山钢审批。重组之后,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生相应调整,同时为保证下属企业“听话”,“ 山钢人”会大量进入新日钢,这也将挤压杜双华团队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虽然重组细节尚未确定,但山东省方面已经有了“去杜双华化”的框架,即推动日钢新公司整体上市,并通过二级市场全面回购杜双华等原股东所持33%的股权,以实现山钢完全控股日钢。

        昨天,日钢管理人士已向记者默认该框架确实存在,但他拒绝对杜双华关于“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作出评论。

        记者在日钢家属区随机采访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员工认同“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里,明确要求杜双华租赁期内必须在任。那租赁期结束后呢?

        “需要听从省里的任命。”赵永钦答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4

山寨手機退潮 華強北商家大批撤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17428.html

被譽為全球手機採購中心、中國最大山寨手機集散地的深圳華強北,經歷6年多火爆後,今年初開始出現大批手機商家撤離局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場調查發現,除明通數碼城還有相當部分商家堅守外,遠望數碼城、振華手機城、龍勝手機城、高科德通訊城等,大部分商舖人聲寥落,空置率近七成。

「包括中國市場在內,全球手機用戶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期。」一位深圳手機廠家高層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幾個人組個公司,在華強北租個櫃檯,生意自動上門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但相反跡像是,部分賣場,智能機、3G手機及其延伸的增值服務卻開始漸呈氣候。市場的轉向,風行6年的山寨手機開始退潮。

商家大逃亡

7月4日11點,振華手機城、龍勝手機城和高科德通訊城內,過往熙熙攘攘人流彷彿一夜間消失了。

記者現場觀察到,除一樓還有部分商家外,二、三樓鋪面空置率近九成,「櫃檯轉讓」的招牌隨處可見。為招攬商家入駐,振華手機城和龍勝手機城的管理人員不惜將招租櫃檯設在手機城入門口,卻無人問津。

相比之下,明通數碼城的人流還算維持了深圳華強北手機商圈過往的榮光,人流依然密集。但是,專門面對海外手機市場的4樓鋪面,卻基本空置。而山寨手機最早的發源地——遠望數碼城的三樓,已變成蘋果、HTC手機的配件市場。

「商家撤離,跟去年底展開的『雙打』有些關係,但根本原因還是手機市場的轉向。」曾在龍勝手機城租鋪做手機電池生意的劉江表示,採購手機的內地經銷商越來越少,生意本來就難做,政府再一管治,「大家乾脆都撤了」。

劉江所說的「雙打」,是指去年底全國展開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行動,華強北手機商舖成了嚴查整頓的對象之一。他說,現在山寨 手機生意難做,很多山寨小廠家下的電池訂單,根本沒有信用可言,要麼下了訂單不按量提貨,要麼就收不到貨款,現在他只跟品牌手機廠家做生意,但「收入同比 下滑近三成」。

「不僅高科德、龍勝手機城的商舖沒人租,就連旁邊的賽格廣場寫字樓,也有大批手機商家撤走,寫字樓租金都降了近百元(每平方米),這也沒多少人租。」劉江說。本報在賽格廣場大堂看到,「招租」招牌就擺在大堂最顯眼的位置。

龐大的採購人流到哪去了?山寨手機賴以生存的土壤為何一夜之間消失?

本報從十幾家深圳手機廠家和內地手機零售終端商家瞭解到,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於競爭激烈,相當一部分山寨手機廠家改變了過去依靠華強北手機櫃 檯和全國總代理的操作模式,轉向自建渠道的品牌化經營之路。轉向的山寨廠家利用自己在國內區域市場的渠道優勢,可以分食遍佈全國三四級市場的手機零售網 點,當地手機經銷商根本不用再南下深圳進貨,直接採購就可以,且手機產品還有完善的售後服務;二是今年國內手機市場快速轉向智能手機與3G手機,傳統功能 手機份額遭蠶食。由於山寨手機廠家基本不做3G手機,生存壓力頓顯。

「3G手機上網方便,經過兩年多的市場推廣,三四級市場的消費者已接受3G手機。」湖北十堰手機經銷商程偉指出,消費者換手機選擇3G已成市場主流,而基於利潤空間的原因,手機零售店面也會傾向於主推3G手機。

瘋狂的3G手機?

不僅深圳華強北山寨手機廠家,就連國內知名的品牌手機廠家也感到了2G手機市場萎縮的寒意。

深圳一家手機廠家高層透露,往年4月份都是國內手機的銷售旺季,但今年春節過後,市場似乎就沒有反彈過,4至5月,國內手機銷量同比還下滑了四成。 這家公司去年底曾雄心勃勃準備加大國內手機市場品牌推廣力度,目前已基本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由於去年成功開拓了印度市場,手機月銷提升至30萬部左右, 抵擋了本土收縮的衝擊。

該高層指出,國內電信運營商對定製3G手機的補貼力度加大,也是傳統2G手機市場萎縮的原因。比如,國產手機給零售終端的毛利空間一般是100元至 200元,而中移動等3G手機毛利可能超過200元,個別促銷計劃甚至可以達到400元以上,零售終端自然偏向推廣3G手機了。

本報從重慶、武漢和湖北十堰等手機經銷商瞭解到,在三四級市場的手機零售終端一般也是電信運營商的服務網點,零售店面銷售有話費補貼的3G手機,運 營商一次性返利在30%左右,而且還可以享受消費者的話費分成,分成比例在15%左右,一系列政策讓這些手機經銷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既 然是利益共同體,電信運營商對每個零售終端自然都會有一個3G手機銷量的考核指標。

「電信運營商的返利,已成為手機零售店非常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它佔我們店面總收入比重,超過20%。」程偉透露,今年以來,3G手機銷量已佔自家店面總銷量大約30%,如能完成電信運營商的任務指標,銷量比重將達50%。

武漢的周勇也表示,武漢周邊鄉鎮手機零售終端主要收入基本來自運營商返利,為完成運營商下達的3G手機銷量任務,這些零售店面的3G手機銷量比重也已達50%。

電信運營商也有動力。工信部之前提出,2011年3G用戶要達到1.5億戶,今年1月國內3G用戶數僅5100萬戶。而今年5個月來,中移動、中國電信和聯通三大運營商的新增移動用戶數字可能更能說明國內2G手機萎縮的原因。

截至5月31日,中移動今年累計發展1129.6萬3G用戶,月均新增3G用戶226萬戶,佔月均新增比重達42%,同比增長57%;其中,5月新 增3G用戶261.6萬戶,佔新增比重達52%,創歷史新高。中國電信今年新增3G用戶738萬戶,月均新增147.6萬戶,同比增長115.5%;其 中,5月新增3G用戶183萬戶,佔新增用戶比重達70%。聯通今年新增3G用戶803萬戶,月均新增160萬戶,同比增長70%,其中5月新增3G用戶 174萬戶,佔新增用戶比重達75%。

但上述深圳手機企業高管表示,3G手機銷售現在並未完全社會化。運營商對定製手機要求高,價格管控嚴,除個別廠家能從定製機中賺錢外,絕大部分都是在賠。

問題是,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已完全改變。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手機產量為2.57億部,其中出口量為66.4%,約1.71億部,內銷0.86億部;其中國內運營商3G定製手機為0.30億部,佔內銷手機產量的3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8

撤離TVB 六嬸另起爐灶

2012-02-16  NM

週日傳出消息,指六嬸方逸華將於三月全身退出電視廣播(TVB)工作。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陳國強聯同台灣宏達國際HTC創辦人王雪紅、私募基金等入 主後已整整一年,六嬸是時候要交出管理權。而六嬸撤退,其實早有先兆,本月初利孝和夫人、陳慧慧等先後退出董事局,預告了陳國強等新主的時代來臨。 雖然不能再在TVB內揸弗,但方逸華仍未肯言休,原來她自去年初無綫賣盤後,短短數月間密密開了八間新公司,又跟陳國強聯手投得西貢地皮發展酒店,另起爐 灶。 至於新股東一方,陳國強等人雖仍然只出任非執行董事,但在接手無綫運作前,已逐步準備重建清水灣舊電視城。去年十一月,陳國強等人將持有舊電視城的邵氏兄 弟(香港),改名為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打正旗號向地產大展拳腳。


日 前傳出方逸華辭去TVB副主席及董事,將於三月二十五日正式離開。連日來方逸華未有返回電視城。截至週一,TVB仍未發出上市公司通告公布方逸華離職的消 息,但無綫內部知情人士稱,方逸華離開是必然的事,「方小姐都賣晒啲股份,按照常理,人家唔會俾你繼續坐董事局指東指西。」現在方逸華每週只有一、兩日返 無綫開會,大部分時間留在清水灣道舊邵氏影城。 自去年一月賣盤後,無綫舊面孔已褪色。去年十一月,邵逸夫沒有出席四十四周年無綫台慶,這是他四十多年來首次缺席,取而代之是新股東陳國強、王雪紅及丈夫 陳文琦,由副主席方逸華陪同亮相。

邵氏時代落幕
今年起邵逸夫正式退出董事局,由梁乃鵬接任行政主席。接着二月初,坐 鎮董事局三十一年的利孝和夫人,也宣布辭任非執行董事,由兒子利憲彬接棒。利孝和是TVB創辦人之一,現時持有3.95%股份。另一位於○九年被委任為獨 立非執行董事的南豐集團董事長陳慧慧,也宣布退任。 如果方逸華離開,一輪大換班後,佔過半數控制董事局的,很可能將會是新股東財團,包括:陳國強、王雪紅、基金代表Jonathan Milton Nelson,及王雪紅的丈夫陳文琦,但全部是非執行董事。負責日常工作的執行董事,只剩梁乃鵬及集團總經理李寶安。 以陳國強為首的團隊,透過離岸公司Young Lion Acquisition,去年一月以約八十六億元買入TVB母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入主電視王國。邵氏兄弟持有26% TVB股份,以及一大幅舊清水灣電視城、三幢邵氏宿舍和邵氏大樓,整塊地皮面積有四十多萬平方呎。

方逸華新開八公司
無 綫賣盤後,七十七歲的方逸華跟邵氏基金只餘下3.9% TVB股份。此後,她密密開了八間新公司(見表),並以公司名義斥資四千多萬元,在清水灣道及太古城買入三個單位。另外,她與無綫新主陳國強合作更上一層 樓,合組智豪有限公司,並於去年十月以7.19 億元奪得一幅鄰近西貢碼頭的地皮,發展度假式酒店。該項目可建二十九萬平方呎樓面,包括三層高酒店及二萬多呎商場。 方逸華最信親妹與舊臣,八間新公司的董事,清一色由兩個妹妹蔡梅芝(Meaga Choy)、及李潔儀(Li Kit Yee)擔任。另一核心董事Jeremiah Rajakulendran於邵氏兄弟上市年代,便效力方逸華,曾擔任公司秘書、財務總監。 方逸華原名李夢蘭,母親是三十年代上海「舞國紅星」方文霞,她後來隨母姓。方逸華由歌手搖身掌管電視王國,轉眼大輩子,但她並未言休。她出售TVB母公司 邵氏兄弟前,已部署新大計,例如將邵氏兄弟名下的四十四幅農地,出售給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早前基金向城規會申請搞度假營及教育中心,但去年十月被否決。

地產電視業務分家
至 於接手無綫的大股東,陳國強、王雪紅、跟私募基金Providence Fund,去年一月擊敗四叔李兆基的兒子李家傑入主後,似乎並未有太大動作,最多在無綫大型活動亮相。無綫員工最稱頌是今年的新年開工利是由以往二十元漲 至一百五十元,其中一百元要多謝陳國強自掏腰包。 財團買入的邵氏兄弟,其資產除了TVB股份,還有清水灣舊電視城地皮。外界估計,建築起家的陳國強會在該地皮有一番動作。果然,去年十一月,他們進行重整 架構,首先將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改名為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按:公司沒有中文名),跟前朝的邵氏劃清界線,公司名也顯示部署未來的土地發展。 改名同一日,他們將無綫股份注入新公司Young Lion(Hong Kong)Limited,股東是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的主要人馬陳國強、邵逸夫姪孫邵在純、陳文琦、基金代表陳弦等。換言之,原先同屬邵氏兄弟的地產及無綫股份,已分開給兩間公司持有。 但陳國強等人要發展舊電視城,仍要過關斬將。根據城規會資料,清水灣電視城及邵氏片場原本作片場之用,後來電視城不敷應用,無綫於○三年遷往將軍澳工業邨 現址。

一條路蹺起電視城
當年仍然是上市公司邵氏兄弟,○二年便向城規會申請將舊電視城改作為綜合發展區,更與鄰近持 有地皮的《南華早報》合作。但因項目會影響清水灣道的交通負荷,所以延期審理,直至○六年四月,城規會批准興建九百五十六個住宅單位,包括四十幢三至八層 高住宅、一百一十五間旅館房間、約二十六萬方呎零售樓面。不過,大興土木前必須達到一項條件,就是要擴闊大埔仔與坑口路之間的一段清水灣道。 城規會批准方案後,清水灣電視城一直未有動工。至○八年,邵氏兄弟再提交另一方案,將單位伙數減至七百五十七伙,希望城規會放寬審批。城規雖然同樣通過新 方案,但仍堅持邵氏兄弟要先擴闊大埔仔與坑口路之間的一段清水灣道。 但該路段附近有很多獨立屋,擴闊工程必然會影響屋外景觀。根據西貢區議會○四年的文件,曾討論過舊電視城發展住宅,對清水灣道的交通影響。該區區議員周賢 明表示,當年收到附近居民反對聲音,「佢哋擔心間屋貼近馬路,巴士乘客可以望入去睇住佢哋食飯。」該處有不少藝人居住,包括狄龍、肥媽瑪利亞等,而政協楊 孫西也興建一座獨立屋。本刊致電狄龍,他說近期未聞有擴闊道路計劃:「如果有,十多戶居民會一同研究。」他又稱工程對居住環境「會有啲影響」。 城規會當年批出九百五十六伙方案時列明,項目要在二○一四年十月前,得到運輸署或城規會滿意有關道路能應付交通流量,才可施工。而新的七百五十七伙方案將 於本月十五日到期。區議員周賢明認為,發展商很難取得居民支持擴闊路段,他估計要再修改建築方案,進一步減少住宅單位,才可解決交通負荷問題。

傳陳國強任主席
陳 國強要諗計發展舊電視城,也要實無綫業務。方逸華退出後,據熟悉無綫的管理層稱,在董事局九年的梁乃鵬也無得留低。梁乃鵬於今年一月接替邵逸夫擔任無綫 的行政主席時,純粹是過渡性質,而且上市通告亦表明他的合約只為期兩年至二○一四年。 近期便有傳陳國強在二○一四年接棒做無綫主席,他是大股東中唯一香港人。陳國強現任德祥企業主席及保華集團董事。他被譽為李嘉誠頭馬,曾經與陳百祥等人成 立的東方魅力、擔任過《成報》主席、入股無綫收費電視銀河衞星,但成績一般。他能否令無綫更上一層樓,有待賢能相助。 因為無綫中層架構中空,三位總經理「雙陳」已離隊,負責製作部的陳志雲被控貪污初步甩身,獲判無罪,但律政司提出上訴,他去年十二月辭職遊學,並定於三月 一日正式離開無綫。另一位管市場業務、前八達通行政總裁陳碧鏵,去年初過檔無綫後,不足一年便離隊出任恒隆地產租務及銷售董事,只剩下一個總經理鄭善強管 理財務。而上司、集團總經理李寶安,要頂替「雙陳」職務,尚未找到適合人選。人才凋零,再加上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即將殺到,陳國強要擦靚無綫金漆招牌,都要 傷腦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7

花旗撤離浦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23/100372027_all.html

 第一家引入外資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00.SH,下稱浦發銀行)最終和外資徹底分手。

  2012年3月20日,浦發銀行發佈公告稱,3月19日原公司股東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下稱花旗)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向幾家機構投資者轉讓了5.06億股浦發銀行股份,佔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71%。至此,花旗在浦發銀行的股份為零。

  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數據顯示,本次花旗出售股份的接手方為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及其子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成交價為8.33元/股,較浦發銀行19日收盤價9.28元折價10.24%,成交金額總計42.16億元。

  「大宗交易的方式有助於保證出售的效率和及時性,我們對此交易的結果表示滿意。對各參與方來說,這都是一次積極有利的交易。」花旗中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項交易由海通證券和東方證券擔任聯合顧問。接近海通證券的相關人士透露,「大宗交易有點像OTC市場,券商去詢價,有人願意買,有人願意賣。」

  該人士表示,花旗現在還持有廣東發展銀行(下稱廣發銀行)20%的股份,是並列第一大股東,退出浦發銀行早在預料之中。他認為,「花旗要賣掉浦 發銀行的股份,業內能有這個實力、資金規模去接盤的無非就是幾家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市場上簡單的股權交易行為,只是通過大宗商 品交易平台來完成。「被保險公司接下來是情理之中的,因為保險公司有資產配置需要。」

  一位接近廣發銀行的銀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除瞭解決本身資金周轉問題,花旗出售浦發銀行股份,可能也是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因為花旗對浦發銀行的持股比例一直比較低,因此出售股份對浦發銀行的經營管理影響不大,之後花旗可能會集中精力在與廣發銀行的合作上。

  前述人士還表示,花旗是進取型的投資者,希望能獲得對所投資企業的話語權,而浦發銀行作為上海本地的金融國企又具有一定保守性,雙方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注定不會長久。

影響了誰

  在此次花旗出售全部浦發銀行股份的交易中,2.95億股由太保接手,1.1億股由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接手。

  一位接近此項交易人士透露:「這筆交易和上海國有金融版圖並無關係。對太保來說,如果這不是一個好生意,它可以不要。太保接盤更多是從財務投資人角度來考慮。當時也有別的保險公司在問。」

  另據接近太保人士表示,太保此次接盤定位於財務投資者的角色。花旗轉讓的浦發股份早就過瞭解禁期,為全流通,未來太保也可以再出售套利。

  花旗集團宣佈,雙方已經達成一項新的戰略合作安排:以花旗集團的全球網絡和信貸額度支持浦發銀行海外擴張的計劃,花旗將為浦發銀行提供技術協助和培訓。花旗集團將完成股東向獨立戰略合作夥伴的身份轉換。

  浦發則表示,花旗此次減持股份不會對該行的日常經營帶來影響。浦發銀行稱,雙方已持續近十年的戰略合作卓有成效,該行學習了國際先進同行的經驗,花旗則積累了寶貴的本土經驗,雙方一致希望未來繼續加強和深化這種互利合作的戰略合作。

  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並不認為目前浦發銀行明顯偏低的估值之中,包含與花旗銀行合作的溢價,因此花旗退出並不會損傷浦發銀行的長期價值。

  金麟同時指出,花旗此次售罄浦發行股份,短期內對市場心理將有負面影響。此次股份轉讓,大宗交易價格為浦發銀行當前價格的9折,僅相當於浦發銀 行2011年1.04倍市淨率(PB)和5.7倍市盈率(PE)。當前浦發銀行是A股中PB最低的銀行股之一,而花旗寧願9折出售,這對二級市場造成心理 壓力。

  另外,太保做為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意味著這5.06億股將構成未來的供給壓力。

  根據中金公司的最新研報,此次交易對浦發銀行股價影響負面。儘管花旗和浦發銀行雙方均表示業務合作不會中斷,但是以2012年0.88倍PB的低價格,拋售股份仍將影響市場情緒。中金公司認為,短期內將壓制行業估值水平的提升。

  2012年3月16日,浦發銀行公佈2011年公司年報顯示,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679.17億元,同比增長36.23%;2011年末總 資產26847億元,比年初增長22.5%;淨資產1495億元,比年初增長21.3%;每股收益1.463元。不良餘額四季度環比增長13%,增速快於 股份制銀行同期水平7%。特別是關注類貸款四季度環比大幅上升42%。中金研報由此認為,浦發銀行面臨持續的資產質量壓力,未來走勢不容樂觀。

因何拋售

  對於花旗選擇現在的時點拋售,有市場分析人士猜測,或許有自身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對此,花旗中國回覆財新記者說,此項交易決定的做出是基於花旗對投資的檢視,以及對中國其他戰略性發展機會的考量。

  「此舉與近期美聯儲的銀行壓力測試並無關係,實際上,從本次交易中獲得的資金起不到實質性作用。」花旗中國稱。

  外電消息稱,「花旗銀行未能通過美聯儲3月13日公佈的最近一次銀行壓力測試,被美聯儲要求在30天以內提交整改方案,因此存在較大資金壓 力。」該壓力測試假定美國失業率上升至13%、股市暴跌50%、房價縮水21%時銀行資本緩衝的水平。在本次壓力測試中,花旗銀行是未通過測試的四家銀行 中最大的金融機構。受其信用卡業務拖累,花旗銀行的一級普通資本充足率在假定情況下為4.9%,低於美聯儲5%的最低要求。

  花旗中國向財新記者表示,花旗並非「沒有通過」壓力測試。美聯儲的銀行壓力測試結果表明,花旗集團的資本能夠承受「假定的嚴酷經濟壓力」。「經 過該測試我們最低的資本金比例為5.9%,明顯高於美聯儲的最低5%的要求。只是在計入了我們提議的額外資金回報因素之後,導致美聯儲的計算結果為 4.9%。美聯儲反對我們的資本計劃並不能與『沒有通過測試』畫等號。」截至2011年底,花旗的一級普通股權益資本比率(Tier 1 Common Ratio)為11.8%,花旗集團仍然是全球資本狀況最好的銀行之一。

  東方證券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稱,花旗銀行的退出實屬必然。自從中移動2010年購買浦發20%股權之後,市場就已經不再預期花旗可能給浦發銀行帶來的管理改善或業務提升。

  雙方最初寄予厚望的信用卡業務進展也並不順利。從2003年起,花旗銀行輸出信用卡技術、管理銷售技術和高管人員,在浦發銀行內部設立獨立的信 用卡中心,合作經營信用卡業務。但浦發銀行2011年中報顯示,該行聯合花旗推出的信用卡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發卡超過543萬張;實現營業淨收入3.71 億元,業績不及後起的民生銀行、興業銀行。

  2012年2月,花旗中國宣佈已經從銀監會獲得在中國內地獨立開展信用卡業務的牌照,具體業務內容包括個人卡和單位卡(商務卡),預計今年內正式發行。這是繼東亞銀行之後第二家獲此牌照的外資銀行。

  一位熟悉廣發行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花旗在廣發銀行有一定話語權,是戰略投資者,而在浦發的投資更像是財務投資。

  他表示,花旗在和浦發的合作上,「有些三心二意、用情不專」,當時入股浦發時,花旗說是戰略投資者,但並未採取實質性的戰略行動。但花旗在進入廣發銀行時,在戰略合作上是有想法的,在九大領域也成立了相關小組在做,只是最後執行上出了問題。

勞燕分飛後

  回顧花旗入股浦發近十年的聯姻歷程,其中幾經波折。

  2003年1月,花旗銀行投資近6億元入股浦發,持股1.81億股,佔比5%,成為浦發的第四大股東,宣佈建立戰略聯盟合作夥伴關係。花旗成為第一家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股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外資銀行。

  雙方在2005年簽訂協議,花旗承諾增持浦發銀行至19.9%,並在五年內維持積極合作關係。但隨後由於金融危機爆發,花旗遲遲未能兌現增持計劃。在浦發多次擴股融資後,花旗所持有的股權從原先的5%被攤薄至2.71%。

  2004年1月8日,建行與花旗簽署了風險管理技術合作方面的協議。隨後建行又選擇花旗集團作為主承銷商之一,一時間花旗成為建行戰略投資者的 不二之選,但雙方因入股定價問題相持不下。2005年3月16日,原建行董事長張恩照案發去職,花旗集團亦退出,錯失了入股建行的一次寶貴時機。

  2006年11月,花旗牽頭組織中國人壽、國電集團、中信信託等組成的投資團隊與廣發銀行正式簽約,購買了廣發銀行85%的股權,其中花旗持有 廣發銀行20%股份。雖與中國人壽、國家電網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但花旗在廣發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掌握實際話語權,亦委派了多名高管。加之花旗中國法人銀行在 2006年底設立,花旗對浦發的熱情轉淡,戰略重心轉移。

  急需補充資本金的浦發銀行終在2010年引入中移動,向後者定向增發了約22億股,募得資金398億元。增發後中移動持股20%。在外界看來, 雖然浦發與中移動合作兩年後,在手機銀行、移動支付方面並無實質進展,但浦發銀行一舉解決了資本金約束,未來三到五年內都無需補充新資金。

  花旗中國則向財新記者強調,花旗與浦發間是富有建設性的、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花旗珍視與浦發已完成的各項合作,特別是信用卡項目。「我們售出所持的股份並不意味著雙方合作的結束,雙方將共同探索新的合作領域。」

  不過,對於這樣的外交辭令,市場已無心關注,注意力轉向花旗更為「用心」的廣發銀行。接近廣發銀行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包括花旗在內的幾大股東在廣發銀行的投資回報率「很不錯」。長遠來看,他相信,花旗遲早會退出的。

  「如果廣發銀行能最終上市,花旗將獲得豐厚回報。」某券商分析師指出。此前有媒體報導,廣發銀行赴內地、香港兩地上市的方案已定,融資規模為350億元左右。 不過,介於目前中銀行股估值的低迷,廣發銀行是否還有上市的時間窗口,亦是業內懷疑所在。

  財新記者亦瞭解到,花旗對出售廣發銀行的股份,「態度亦是開放的,不一定等到上市後,關鍵是價格。」

  外資行在參股中資銀行後,的確在風險管理方面為中資銀行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是這可能也觸碰到中資行的痛處,「他們自己不願意改,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不知多少層的利益關係」。

  本刊記者溫秀、陳慧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21

該撤離新興市場嗎

2013-07-29  NCW
 
 

 

投資環境即將改變,中國結構性改革被視為破局催化劑◎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戴甜 文“萬科A(000002.SZ)跌了5%!”這是7月3日上午,消息讓位於香港中環的一家對沖基金辦公室忙碌起來——萬科最近並沒有基本面的問題,事出突然。

一名中國分析師匆匆撥通股票銷售的電話尋求答案 : “有沒有大單賣出?”“有 ! 似乎一家對沖基金在清倉。 ”股票銷售說。

清倉者正是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知名對沖基金 Citadel。Citadel,其香港辦公室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盡管其香港辦公室仍將會正常運行,但在7月初,公司即裁減了約六名亞洲股票組員工。

這不是孤例,近月來,陸續有香港的歐美資基金經理面臨裁員或“回撤” 。

據路透社報道,華爾街另一知名對沖基金——SAC Capital 的香港辦公室,今年4月也有七名員工離開,另有五人被派回紐約和倫敦。

“由於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乏弱,對沖基金在其中很難賺到錢。現在的情形是 Who Cares About China!(誰還在乎中國) ”一名位於香港的美資對沖基金人士向財新記者說。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本身快速增長,加上美國量化寬鬆帶來的充沛資金,曾經是令歐美資金對新興市場趨之若鶩的原因。現在,這兩大利好因素,隨著美國量化寬鬆的退出預期,以及新興市場經濟體自身的問題,好景不復。兩個最顯著的特徵是,全球對沖基金在新興市場投資團隊的縮減和資金大量流回成熟市場。有據可查——上半年,美、日股票基金分別累計流入644.38億美元與322.36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地區。相較于美日市場的資金流入,是新興市場的資金出逃。自5月22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釋放未來將逐漸削減購債計劃以來,新興市場即現震蕩,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連續五周共計流出245億美元,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五周流出額。

今年前兩個月還流入32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市場,截至6月全年淨流入額已銳減到40億美元。據彭博統計,截至7月17日的過去八周里,投資者從新興市場債券、股票基金贖回403 億美元,而2012年共計有1110億美元投入該類資產。

指數方面,MSCI 新興市場指數6 月下挫6.8%,整個二季度下挫9.1%,分別跑輸 MSCI世界指數4.2%和9.1%。

6月,土耳其、埃及、巴西和秘魯股市表現最差,跌幅均在10.3% 至14.1% 之間。而表現較好的匈牙利、南非和中國台灣,亦分別下跌0.7%、1.8% 和2.2%。

新興市場外匯的拋售情況亦較為凶狠。二季度,巴西雷亞爾共下跌了9.4% 印度盧比下挫8.7%, 南非蘭特下調6.5% 匈牙利福林以及人民幣,是新興市場內 惟一升值的兩個貨幣,分別上升4.8%和1.2%。

新興市場還能“玩”嗎?

轉型開始了

黑石(Blackstone)副董事長拜倫 ·韋恩(Byron R. Wien)今年6月展開為期兩周的亞洲行。行程結束後,他得出結論 亞洲已到轉折點。

拜倫 · 韋恩的旅行首站是新加坡然後是吉隆坡、台北、香港、北京、首爾和東京,在亞洲轉了一大圈。期間拜倫 · 韋恩同主權財富基金經理和其他重要投資人有過交談。他用“大開眼界來形容這次經歷。他感慨,過去幾年中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一種樂觀情緒。但是現在,他從憂慮不安中感到不確定性。

悲觀情緒也正如烏雲籠罩香港維多利亞港。

“今年市場真的真的很難做,甚至比2008年還困難。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他個子不高,但語速快,聲音頗有力量而連用兩個“真的” ,更凸顯今年市場的複雜性。

在市場上,陳昌華屬於比較熊派(Bearish)的賣方策略師,然而他卻說“我的客戶(基金經理們)比我還要悲觀。 ”陳昌華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時 因為市場恐慌,中國一些好公司的估值跌得很厲害,可撿的“便宜貨”不少。但現在的局面是,由於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自下而上能夠選出的符合未來“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好公司(Bottom-Up)比較有限,而這些好公司又受到市場一致的追捧,估值都比較貴,即便“回調” ,也都跌不深。小的公司則常常因為管理層因素、政策或是經濟周期影響,令基金望而卻步。

香港市場的投資人面臨的境遇是尋找不到投資機遇,進入了一個悶局“買也不是,賣也不是。 ”陳昌華說, “一些好公司都變成了僵屍股。如果沒有一個新故事,看不出投資人為何還要迷戀中國市場。 ”不止一名外資共同基金人士向本刊記者說,今年結構性調整的壓力和傳統的周期力量交織在一起,導致市場對經濟複蘇預期一再推遲,過去若干個市場周期中,尋找周期低點的傳統投資模式受到很大挑戰。 “這樣的市場做得很辛苦,因為投資模式和思路也需要同步磨合和轉型。 ”在悶局之下,市場甚至擔心,資金回流成熟市場,加上新興市場國家本身雙赤字、資產泡沫、依賴外資等問題 亞洲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個“迷你”的亞洲金融危機。

“大家的悲觀預期可能有點過頭了。 ”瑞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笑眯眯地對財新記者說。這位年初還是悲觀的經濟學家,現在是悲觀雲團中的一抹樂觀亮色。

這位精通歐洲經濟的經濟學家7月剛從西班牙和瑞士度假歸來。 “西班牙通縮得厲害,一大盤豐盛的海鮮飯只要5歐元,比香港便宜多了。 ”沈建光說,歐洲經濟遠沒有到樂觀的程度,與他們的投資人和政策制定人交流,他們對 新興市場相對比較樂觀。 ”沈建光說,全球流動性的拐點沒有到來。一方面因為美聯儲退市步伐不會太快,目前一些重要數據如失業率等,和美聯儲的退市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德國出口數據不是很樂觀,其它歐洲國家的情況更不盡如人意,歐洲的量化寬鬆也還會持續。而日本也剛開始量化寬鬆。而由於亞洲國家吸取1997年金融危機教訓,早做準備,因此“這次的情況是可控的” 。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宏觀及投資策略環球主管 Philip Poole 認為1997年式的危機不會重演,因為不平衡情況沒當時 嚴重,現在央行的外匯儲備更多,匯率更為靈活,較之固定匯率能更好調節。

Philip Poole 說,全球經濟仍在增長, “我們已經渡過了金融危機,現在只是上次危機的連鎖反應。但因為一些需要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之前被過多的流動性掩蓋了,現在隨著流動性減少,問題得以展現,全球的投資環境即將改變,投資者在考慮這些問題。 ”

中國所失誰所得

投資者的確正在摸索新興市場的新的投資邏輯。一些投行經濟學家甚至開始計算新興市場間的得失較量,其中以“龍象之爭”的話題最為引人注目。

花旗經濟學家西尼· 馬爾卡尼Rohini Malkani)稍早前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中國所失,印度所得”China's pain,India's gain) 。馬爾卡尼的論調是,由於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關聯度有限,印度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敞口比較小,因此很有可能從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中獲益。

中國被認為是新興經濟體中最重要的國家。2012年,中國在多種大宗商品全球性需求的增長中占比53% 到111% 不等。因此,中國需求的下降將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帶來下行壓力,對印度這個大宗商品的淨進口國來說將是正面的消息。因為大宗商品占據了印度經常賬戶赤字中的絕大部分份額,印度全部原油需求中的80%都來自進口。

但這種宏觀經濟“套利”的邏輯仍須在市場中打磨。摩根士丹利印度經濟學家Chetan Ahya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所失,印度所得”通常來講不能成立,因為中印兩國同處亞太,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放緩對印度還是不利的。印度經濟周期與全球一致,所以雖然和中國不是直接的貿易聯繫,也還是有間接的影響。

“如果說中國損失,印度只是相對損失較少,這主要是和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 ”Chetan Ahya說。

Philip Poole也向財新記者指出,印度和中國經濟迥然不同。中國是產品出口國,印度是服務出口國,印度進口原材料和製造成品,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食物。他們相同的地方在於,都需要石油和原材料大宗商品,並受這些商品價格的影響。 “中國出口的是製造業,即使變壞,印度也不能補上。 ”Philip Poole說,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應該是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巴西與中國貿易往來是逆差,巴西出口原材料,但是進口製造成品,巴西很依賴中國。俄羅斯受中國的影響和巴西是一樣的。俄羅斯也出口原材料,出口燃氣、石油和金屬。

野村的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7月23 日發表報告說,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滑落到6% 左右,那麼實體經濟受打擊最嚴重的是亞洲,另外也包括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國家,德國是在歐洲國家中對中國風險暴露最多的國家,而美國的相對風險暴露較小。

在市場方面,中國需求的減小無疑會拖累全球投資市場,但是最大的風險可能不在亞太的股市,而是在資源豐富的拉丁美洲國家股市,以及東歐、中東與非洲國家(EEMEA)和英國。日本的股市則相對安全。

下一個催化劑

在根本上,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被認為是打破新興市場股市悶局的催化劑。中國中央政府可以下多大的決心,備受海外投資者關注。如果只是隔靴搔癢,則對 市場並不會帶來提振作用 。

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7.5%,香港市場觀點多認為這數據已經觸及了決策層今年增長率目標下限。

沈建光分析說,這個數據足以引起警惕,畢竟如果考慮到被高估的出口增速,真正的經濟情況恐怕更差于此。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倘若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難有作為,今年7.5%的增長率下限無疑將被突破。因此或迎來宏觀政策的拐點,中央政府有望對防止經濟硬著陸作出更大的努力。

此前巴克萊曾經創造“李克強經濟學” (Liconomics)的名詞,其核心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結構性改革。這曾引發市場關於“休克效應”的擔憂。不過,李克強在最近的經濟形勢座談會議上的講話,則被海外投資人解讀為“李克強對策” (Li Keqiang Put,即“經濟增長底限” )存在的確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這次會議上說, “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7.5%的目標,如果我們定一個過低或者很難實現的高目標,市場和社會是不會形成穩定預期的。 ”沈建光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理解是,第一是要素市場化改革,水電煤、土地、勞動力、匯率等,第二是准入門檻(Entry Barrier)的問題,審批放權,都是圍繞市場化的,打破壟斷,增加活力,第三是攻堅改革,包括財稅、土地流轉改革。

在政策空間上,發展中國家仍有可為之處,在採訪中,多數經濟學家更傾向于積極的財政政策。沈建光說,現在地方政府有接近2萬億元的存款在中央銀行不能用,如果可以用活財政存款的存量,可以穩增長同時減少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影子銀行的問題。

沈建光說,中期看,三中全會的全方位改革藍圖很值得期待,尤其是以城鎮化為核心的經濟振興計劃,圍繞戶籍制度,農村土地流轉,以及財政體制改革,為今後五年至十年的可持續增長提供條件。

陳昌華則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上的負債端,而核心改革一定要觸動資產端,就是在國有資產改革方面有重大的突破。現在對於准入問題等改革只是邊緣改革。 “只有啓動了核心的改革,市場才會有明確的方向。 ”“現在,悲觀是有道理的。如果要開展一個大的意識形態改革,現在應該 已經有輿論準備。如果2013年秋天三中全會出來改革仍是不溫不火,市場就going nowhere(無所適從)了。 ”陳昌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4

俄羅斯軍隊占領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軍事基地,俄軍現已撤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856

最新消息:每日電訊記者Roland Oliphant發布推文稱,一切都結束了。俄羅斯卡車上的士兵在“會談”後撤退。烏克蘭官方稱,大約30~40名士兵介入此事。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武裝人員駕卡車駛入克里米亞附近導彈防禦基地,並控制了基地,沒有開火和人員傷亡。起初,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援引克里米亞電視臺稱,俄方猛攻軍事基地,用卡車撞擊大門,路透社戰地記者稱未看到門被壓過的痕跡。 據路透社戰地記者報道: 武裝人員駕駛一輛卡車駛入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導彈防禦基地,並控制了基地,沒有開火發生。人們認為武裝人員是俄軍。 起初,有報道稱卡車壓過了基地大門,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遭到猛攻。路透社戰地記者沒有看到大門被壓過的痕跡。 烏克蘭軍方官員Vladislav Seleznyov通過電話稱,武裝人員掌控了基地,沒有開火,也沒有人員傷亡。 另一位烏克蘭官員稱,目前他正周旋於烏克蘭軍隊與占領基地的俄羅斯軍隊之間,試圖調解。 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援引克里米亞電視臺,發布推文稱,俄羅斯軍隊正在猛攻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用卡車撞擊大門,該基地是防空指揮中心。俄羅斯方面共20支軍隊朝克里米亞基地指揮所前進,烏克蘭方面有100支軍隊守衛。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發布推文稱,俄羅斯軍隊正在猛攻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該基地是防空指揮中心。 消息出來後,美股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2

撤離伊拉克

2014-07-07  NCW
 
 

 

薩邁拉電站的1300多名員工被困兩週之後終於從陸空兩線完成撤離,現在仍有1萬多名中國公民留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 財新見習記者 馬曉嫻 記者 何春梅 文「終於回國了!」6月27日下午,在伊拉克北部薩

邁拉電站營地里拉被困

兩個多星期之後,林女士抵達上海。

林女士是伊拉克薩拉哈丁省薩邁拉電站(Samarra)項目的一名普通工人。

這個電站由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CMEC)承建,CMEC 又分包給了其他公司,林女士即為分包商招募的工人。她在6月25日作為第一批撤離人員,乘坐伊拉克軍方的武裝直升機,成功從被困營地抵達首都巴格達,並在次日乘坐民航順利飛離伊拉克。

2011年12月,CMEC 與伊拉克電力部火力發電項目公司簽約承建薩邁拉電站項目,合同總額11.89億美元,這是伊拉克目前在建的單機容量最大的電站。CMEC 負責將兩台63萬千瓦燃油氣機組安裝並試運行完畢後完整移交對方,即所謂「交鑰匙工程」 。電站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186公里,薩拉哈丁省薩邁拉市東南16公里處,是遜尼派在伊拉克的核心區。

6月10日,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下稱 ISIS)佔領。ISIS 是活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交界處的伊斯蘭遜尼派極端主義武裝力量,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

他們借敘利亞內戰招募戰士、吸納資金從而發展壯大,號召重新建立哈里發制度,把分裂的阿拉伯國家再次統一起來。在巴格拉迪(AbuBakral-Baghdadi)的帶領下,他們今年1月佔領了伊拉克最大省份安巴爾省省會拉馬迪,以及首都巴格達以西僅65公里的什葉派聖地費盧傑,統治了安巴爾省大部分地區。

6月5日,電站所在地薩邁拉已經遭到 ISIS武裝襲擊,並一度有部分區域被控制。從薩邁拉到巴格達的交通要道,沿途各城鎮都是交戰雙方爭奪熱點。

伊拉克安全形勢驟然惡化,電站1300多名員工被困營地,直至6月27日才安全撤至巴格達,目前正陸續回國。

據悉,現在還有1萬多名中國公民滯留在伊拉克,他們大多希望儘快離開戰火仍在蔓延的伊拉克,但能不能回來取決於所在公司的決定,也取決於伊拉克的下一步局勢。與此同時,仍有冒險者設法前往伊拉克,試圖戰火中淘金。

千人陸空大撤離

伊拉克危機中被困的不僅有電站項目上的1300餘名員工,還有一個正在建設中的薩邁拉藝術館項目團隊。他們的營地就在6月11日被 ISIS佔領的提克里特。

「我們13個人是6月11日13時開始,由當地駕駛員開車把我們送到薩邁拉藝術館的。離開營地僅僅一個小時,提克里特就全面開火了。 」來自安徽的藝術館項目負責人張珍告訴財新記者。

該藝術館屬於伊拉克政府工程,由安徽阿拉貝斯特總承包有限公司(下稱阿拉貝斯特)承建。項目於2013年11月正式開工。雖然此次工程在薩邁拉,但是公司營地在提克里特,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僅50多公里,平時往返很方便。

薩邁拉遇襲擊後,6月5日,張珍立即向國內總部和有關部門匯報了情況,準備撤離。6月10日與使館聯繫,使館安排他們先行撤到薩邁拉電廠,再由電廠統一安排撤離事宜。6月11日下午抵達電站營地後,張珍心有餘悸, 「路上沒有武裝護衛,我們非常害怕」 。

張珍在電站見到了負責人金總和田總,此時,電站已在準備大規模撤退,但當時的局勢暫時不允許如此大規模的平民轉移。在營地外,有軍隊保護。據張珍介紹,被困期間,還有伊拉克陸軍 一位指揮官特意過來,告誡項目人員不要外出。

營地之外,離薩邁拉不遠處的一個小鎮正遭到反政府武裝的攻擊。一名四川籍工友說,半夜睡得正熟的時候突然炸彈響了,感覺地和房子都在震,那時候才真得覺得自己是在戰場。

從被困開始,項目就暫停了,員工全部放假,大把的空閒時間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另一名四川籍工友形容說,吃飯時菜的品種少了,大家就會擔心,繼續被困的話會不會沒東西吃了。

兩週多的圍困之後,到6月25日,人們才看到希望。據林女士介紹,中國駐伊使館幫忙聯繫了兩架政府軍的武裝直升機,從薩邁拉營地直接將人員轉運到巴格達,分三批,25日兩批、26日上午一批,總共撤離了60人。

一架直升機一次只能運送十個人,讓誰先走是個問題。關於如何確定上直升機的人選,林女士和張先生告訴財新記者,各單位自己把名單報上去,基本按年齡來選,有的單位讓最老的先走,有的單位讓最小的走。營地裡總共50多名女性,基本都隨直升機撤退了。這是林女士第一次乘坐直升機。飛機噪聲很大,但飛得又快又穩,180多公里的路程只花了半個小時。

剩下的約1260人,最後是聯繫了12 輛大巴,於6月26日和27日分兩次完成大撤退。每次都是12輛大巴組成車隊,由政府軍出動八輛坦克加上僱傭的當地安保公司一路護送到巴格達的巴勒斯坦酒店。據張珍介紹,車隊從14時開始出發,原本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足足開了六個多小時,到晚上20時左右才抵達。

最難熬的是等待的過程。 「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走出去。 」林女士說,頭一批準備撤退的人在指定地點等飛機等了兩天,每天行李收拾好了又拖回來,再繼續等待。開始還興奮地給家人打電話,後來特別絕望,就不打了。

進出伊拉克都非易事

看到新聞裡說大批中國工人撤離伊拉克,王旭也想回國。他在巴士拉一家為中石油管道局做服務的私企工作,剛到伊拉克才四個月。戰爭爆發後,王旭很快給公司遞交了回國申請,沒有獲批。

「現在一句話也沒有,沒說撤退。 」王旭有些氣憤,雖然當前巴士拉「很安全」 ,他也不想呆下去了。公司不打算放人, 「需要有人頂我的崗才能走,而且我們簽的是一年的勞動合同,提前走了公司扣錢特別狠」 。

王旭每個月工資1萬多,又剛來,現在走的話公司要加倍扣錢,等於白幹。但王旭說,自己想回來,扣錢也想回來。

中石油艾哈代布油田的工人楊光也被公司「扣下」了。 「現在說非關鍵 人員撤退,關鍵人員不讓撤退。 」楊光說,按照合同規定,自己每年年中可以休假,現在早該休假了,孩子也放暑假了,但是公司不讓走。

6月中旬,伊拉克局勢緊張的時候,楊光覺得可能快要撤離了。但也有不少人想留下來繼續掙錢。 「一般來這裡的工人家裡壓力都大,好不容易出來了,撤回去能不能再來還不一定呢。 」要去一趟伊拉克並不容易。 「去伊拉克辦簽證,比去美國麻煩。 」張宇曾經在中遠一家外包公司工作,為開通中遠在伊拉克的一條航線,曾隻身一人去伊拉克找當地的公司談合作, 「跟你合作的伊拉克本地公司需要發邀請函,由伊拉克外交部發到駐在北京的伊拉克大使館,我們才能去使館領簽證」 。

張宇說,到伊拉克十天之內,還需要驗血, 「要化驗很多東西,化驗完了要到當地警察局去備案、蓋章,走之前當地警察局還要審批。最後化驗結果單上要有兩個戳,否則你想走都走不了。 」不過,在化驗大廳排隊的大多是歐洲和印巴的工人,因為大部分中國工人的簽證都是中國公司直接和伊拉克政府訂的。這也意味著,中國工人要想離開伊拉克,需要公司和伊拉克相關部門共同審批同意才行。

然而緊張的局勢,難辦的手續並不能阻擋中國人掙錢的腳步。戰火響起後,在伊拉克華人社區裡,經常會有人詢問如何最快辦理簽證,也時不時會有人自薦過去做阿拉伯語翻譯。一位在巴士拉地區做簽證和機票代辦多年的商人何先生說,現在油區和華為都還在繼續 從國內上人,至於那些在庫爾德人區域做小生意的商販, 「他們根本不怕,打仗對他們來說基本沒什麼影響」 。一週前一趟國際航班抵達巴士拉,下來的一半都是中國人。現在走特殊渠道代辦伊拉克簽證,找大企業幫忙做擔保,最快一週即可以拿到,費用已經達到男性1800美元,女性2800美元。對於如此高的價格,何先生表示這就是現在的市場價,根本不擔心沒人辦。

中資在伊拉克何去何從

6月下旬,中國駐伊拉克大使王勇在接受採訪時稱,除了已經撤離伊拉克的中國工人,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公民還有1萬多人,他們當中約80% 集中在伊拉克南部省份,10% 分佈在包括首都巴格達在內的中部地區,另有10% 在庫爾德地區。在發生武裝衝突的尼尼微、薩拉哈丁、基爾庫克、迪亞拉和安巴爾五省,沒有中資企業員工處在衝突區域。

目前在伊拉克的中資企業主要從事石油、電力、通信和市政建設,以央企和地方大國企居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建築、上海電氣等。它們大多是在2008年之後、特別是2011年底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之後才來到當地,之前主要是華為和中興兩家通信設備製造商。

華為伊拉克代表處於2004年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區蘇來馬尼亞成立,已經是伊拉克實力最強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來得更早,1999年進入,也是伊拉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之一。

石油是吸引中國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資料,伊拉克已探明原油儲量1431億桶,佔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的9.8%;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全球的1.7%。

伊拉克經濟高度依賴於石油收入,超過90%的財政預算來自於石油收益。

目前在伊拉克,中石油擁有艾哈代布油田、魯邁拉油田、哈法亞油田、西古爾納 I 油田等多個油田項目,平均每個油田的投入都在20億美元左右,人員至少上千人;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還擁有多條國際輸油管道等項目。

中國投資對伊拉克非常重要,除了石油,在市政建設、道路橋樑、大型工程等諸多領域,中國公司甚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在戰爭中損毀嚴重的民生產業,伊拉克把電力作為首要發展目標,預算優先。上海電氣集團自2008年起就開始承建位於伊拉克南部瓦西特省的熱電站;2013年3月、6月及11月,由上海電氣承建的瓦西特省祖拜迪電站一期三台33萬千瓦機組相繼並網發電。目前該電站三台機組處於滿負荷發電狀態。

2013年,中國與伊拉克貿易總額達248.7億美元,同比增長41.6%,在阿拉伯國家中位列第三;中國進口伊拉克石油2351萬噸,同比增長49%;中國公司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52.5億美元,同比增長44%。

據張宇介紹,一般的公司拿不到伊拉克的大項目,多是央企拿到項目後,再通過分包的形式轉包給國內企業,分包商再招工人到伊拉克。 「由於中國工人相對便宜,中國的央企在和其他國家企業共同競標時,可以接受更低的招標價格,更容易拿到項目。 」張宇稱,同樣的中國一線工人,如受聘於央企外包公司,工資一般在1萬元左右,如果受聘於當地的外國公司,工資會翻倍。

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人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各大央企及其分包公司的一線工人佔大頭,其次是到伊拉克做生意特別是零售、批發行業的商販,第三則是為前兩者服務的中國人,做各種簽證、旅遊、旅店、飯店等。

在伊拉克,隨處可見來自中國南方特別是江浙、福建一帶的小商販。 「大生意都是央企和大國企在幹,小商販們 則主要集中在商業零售、批發。 」張宇說。伊拉克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中國製造,比國內更便宜,除了不用繳納17% 的增值稅,還有17% 的出口退稅,物流成本用集裝箱運也比較低,吸引了很多中國商人。

現在,ISIS 已控制尼尼微、薩拉哈丁、安巴爾、迪亞拉及塔米姆西北五省。

庫爾德人武裝力量也趁亂控制了北方三省杜胡克、埃爾比勒和蘇萊曼尼亞。6月29日,在政府軍奪回提克里克控制權的當日,ISIS 通過其官網正式宣佈建立伊斯蘭國,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加入伊斯蘭國,加入聖戰。

隨著伊拉克的國內局勢失控,埃克森美孚、BP 等國際石油巨頭在6月中旬開始疏散駐伊拉克的員工,不少中國工人和商人也開始撤出伊拉克。

準備進入伊拉克的企業現在需要重新考量安全和政治風險,已經在伊拉克有投資項目的則要決定走還是留。 「工人們幹不了活,肯定要撤;而伊拉克政局不穩的話,就沒人給中國企業結費 了。 」張宇說,一般大的工程項目,中國公司都是跟伊拉克政府簽約,而且很多時候為了拿到項目,中國企業要的預付費並不多,要等工程結束了再結算,一旦政局不穩或者項目建設過程中出了問題,中國企業就血本無歸。

當此情形,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王聯教授認為,就目前局勢,總體判斷還沒 到要大規模撤僑的程度,巴格達還不大可能被叛軍實際佔領。ISIS 要做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勢必會遭到遜尼內部的反對和抵制。目前伊拉克的遜尼、什葉、庫爾德三分天下已是既成事實,但ISIS 和庫爾德人未來能否真的獨立,要受有土耳其、伊朗、沙特、美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王聯看來,目前中資公司在伊拉克動盪局勢下所遭遇到的可能風險,沒有更好的方法能解決。

就歷史而言,在其他一些動盪地區,比如南蘇丹,利比亞內戰,中國能採取的措施只能是大規模撤僑,首先保障中國工人和中國僑民的人身安全。至於國家或者企業在當地投資的損失,只能寄希望於未來,同下任政府慢慢再談。這也是中國當前在對外關係或者中國外交在海外如何確保自身合法利益的問題上所遭遇到的困境。

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趙昌輝則建議,中國企業去高風險地區的投資,要注意投保相應的保險,特別是要投戰爭險,以防止最壞情況的出現,另外企業應根據承受能力,建立應對獨特事件的防範機制。

除了大的武裝衝突,伊拉克小範圍的恐怖襲擊也在升級。據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經商參贊沈會勇的介紹,2013年伊拉克全國因暴力襲擊死亡人數達到8868 人,遠超2009-2012年平均水平(年均4000餘人) ,死亡人數連續創下近五年來的新高。

外國人撤出伊拉克已經越來越難。

沈會勇介紹說,目前在伊拉克,除了北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比較安全,其他地區包括巴格達在內,人身安全都得不到足夠保障,隨時面臨武裝襲擊、綁架和炸彈爆炸的危險,醫療和救助條件也很差。目前,往來伊拉克的飛機航班少且經常取消或誤點,陸路交通運轉不暢,對人員緊急轉移十分不利。

「如果安全問題不能保障,中國公司去伊拉克投資應該會出現下降趨勢。 」張宇說。

6月25日晚,首批撤離到巴格達的薩邁拉電站工作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30

新華社:香港部分“占中”者同意撤離 中學將於周一複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24

201410051004

新華社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香港“占領中環”的部分參與者5日表示,同意將所占據地點移交警方以緩和與警方關系、推動與政府的對話取得進展。其中部分人表示,不代表任何團體,是自行決定去留。同時,特區政府教育局宣布受“占中”影響的灣仔區、中西區中學6日複課。

201410051005

據中新社報道,5日,在旺角及金鐘行政長官辦公室外非法集會的部分示威者宣布撤離,但有人反對,表示要繼續留守,“占中”示威者內部現分歧。

中新社的報道稱:

5日傍晚,在特首辦外集會的部分示威者自願撤離,他們與警方握手,象征把占領多天的添華道交還予警方。他們表示,希望釋出善意,推動對話。這些示威者還與警務人員一起拆解、移走鐵馬,打開通道。但十多分鐘後,另一批示威者趕到現場,在路面靜坐,繼續堵塞特首辦出入口,表示不同意撤離。

上周開始的香港“占中”事件已持續多日,而下周一將是周末之後的首個工作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此前發表講話警告稱稱“在星期一政府總部的出入通道必須恢複暢通,三千名政府人員可以順利上班服務市民,而中西區和灣仔區的道路不再堵塞,讓所有學校可以在星期一複課。”外界將關註周一的事件進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