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興業醫藥】同仁堂調研紀要:行業減速中保持平穩增長,後續有望提速 發發好運

來源: http://xueqiu.com/3283903232/31165302

$同仁堂科技(01666)$ 【興業醫藥】同仁堂調研紀要:行業減速中保持平穩增長,後續有望提速
2014-08-29 徐佳熹 XYPHARMA

近日,我們調研了同仁堂,與公司高管就企業運行情況,OTC行業動態,國企改革政策等進行了交流,以下是交流紀要:

公司業務受到OTC行業減速和高端消費壓制雙重影響,逆境中獲得平穩增長:從2013年開始醫藥行業整體增長有所減速,今年對於公司而言考驗也較多。一是OTC行業受到基藥市場擴容的擠占,客源存在分流的情況,二是GSP認證對於零售批發企業影響較大,此次GSP對倉儲物流的要求很嚴,很多企業縮減了倉儲規模,造成渠道去庫存要貨量減少(部分經銷商要貨量減少了20-30%),三是高端消費受政策性影響使得同仁堂商業公司高檔滋補品面臨較大的壓力,此外2013年5月份同仁堂國藥在港上市後公司也面臨股權的攤薄和海外業務的收縮調整,因此2014年對於公司而言是壓力較大的一年。在商業方面,公司通過坐堂醫等方式拉動中藥飲片的銷售(中藥飲片的毛利潤率高於貴細藥材),還推出了一些適合家庭饋贈的親民產品;在工業方面,公司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拉動一二線品種的放量,我們估計2014年H1公司安宮牛黃丸、國公酒等主力品種出現了20%以上的增長,二線品種中坤寶丸也獲得了快速發展,2014年有望成為新的過億元級別品種,同仁堂科技的阿膠也獲得了10-15%的增長。相對而言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丸等則發展比較平穩,市場競爭積累的低價品種(如烏雞白鳳丸)增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展望2015年,預計在GSP改造完成渠道補庫存、高端市場基數降低恢複平穩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下公司收入利潤增長有望重新溫和加速。

兩大上市子公司保持較好增速:主要工業子公司中同仁堂科技(含同仁堂國藥)實現營業收入19.26億元,同比增長14.28%,凈利潤3.79億元,同比增長22.01%;同仁堂國藥實現營業收入2.91億元,同比增長29.22%,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47.90%,雖然同仁堂國藥上市後股權攤薄對業績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兩大上市子公司的快速增長為公司當期實現利潤增長的加速提供了保障。從品種屬性上來看,同仁堂科技的品種梯隊較母公司更加分明(母公司在上億品種之外只有坤寶丸一個處在5000萬-1億元的級別,其他品種較小,同仁堂科技則有較好的梯隊),增速要好於母公司,而同仁堂國藥立足境外市場,商務環境相對寬松,無論在中醫診療還是開展電子商務,預計同仁堂國藥都有望成為集團內率先試水的企業。

國企改革有望逐步落實:《北京市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已經發布,涉及27條框架性意見,在後續幾年中還將陸續推出50多項規範性配套文件,涉及諸多操作細節,未來對於市屬國有企業也將執行分類管理,分類考核(目前公司是屬於充分競爭行業的),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言其方案做的很全面詳細,近期已經選擇3家企業進行董事會結構改革試點(同仁堂目前尚不在此列),也希望能夠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之前完成,屆時希望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能夠達到50%。我們認為雖然國企改革的政策細則落地尚需一定時間,但其大方向是明確的,未來在細則逐步明確的情況下公司也有望在股權激勵、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面進行相關嘗試,以求進一步激發企業內生活力。

其他問題:
低價藥政策問題:公司此前已經對部分前期虧損的品種進行了提價,提價幅度均在30%以上,提價後渠道利潤也會更加豐厚,此次提價涉及品種總銷售金額在1億元左右,但目前提價並未涉及一線品種,在大品種中公司的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等產品是具備提價可能的,但作為競爭性品種提價後渠道能否消化依然還需要銷售部門了解市場反饋情況後再做決定。

電商營銷問題:從屬性而言,公司作為具有品牌優勢,品種也很豐富的傳統中藥企業是具備將產品轉型到電商渠道銷售的可能性的,如同仁堂科技等子公司也已經有先期嘗試,但規模化進行電商營銷還需要人才的積累儲備,同時也需要各子公司間的重新定位(例如同仁堂商業公司目前有450家門店,還計劃再擴張門店,未來如果轉型電商,該公司是否需要轉型為線下體驗中心+配送中心的模式,都還有待觀察),需要一定的時間。

盈利預測:我們認為上半年公司在OTC行業增速減緩、高端消費政策壓力加大、2013年上半年高基數等不利因素下實現平穩增長符合預期,後續隨著基數效應的顯現和政策性影響的逐步減弱,我們預計公司利潤增長有望溫和加速,從中長期來看,公司品牌優勢明顯,產品儲備豐富,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在營銷體系和企業管理方面也有望持續改善,作為國內不可多得品牌傳統中藥企業,在醫改深化的大背景下,公司未來也有望成為中長期的受益品種,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59、0.71、0.85元,對應估值為32、27、22倍,維持對公司的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醫藥行業政策變化、大品種培育和營銷管理改善慢於預期。

舉報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9

經濟持續減速 中國開打貨幣戰爭是唯一選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90

中國經濟與人民幣

人民幣今年表現強勢,風頭甚至蓋過美元,但未來人民幣是否會繼續牛下去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彭博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最近走訪了很多地方,包括法蘭克福、悉尼、紐約等地,他遇到的很多經濟學家都在擔心中國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加入貨幣戰,讓人民幣貶值。

英國Lombard Street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Dumas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很快將使GDP增速降至5%以下(不管中國是否承認),如果人民幣不大幅貶值,中國無法重啟強勁經濟增長。

Dumas認為,中國經濟持續的下滑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都會產生“重大緩慢的沖擊,”將拉低所有的商品價格,也會對日本、德國等國的增長帶來壓力,更重要的是會讓中國從投資、出口型經濟向消費、服務型經濟轉變的努力付之東流。

有人說,中國像歐美國家一樣搞大規模經濟刺激不就行了嗎?那麽,請看下面的數據:

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中國的企業債務達到14.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企業的水平。

2008年危機之前中國的投資在GDP中的占比就已經達到達到42%,而在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之後,投資的比重已經達到了畸形的48%,而美國這個數字為32%。Lombard Street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很難長期維持消費占比只有36%而投資接近50%結構。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已經達到6萬億美元的規模,中國央行對此也表現出了擔憂,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這個行業。

政府債務問題也十分嚴重,去年年末的審計結果為17.9萬億人民幣,與上一次審計署2010年底計算出的債務總額10.7萬億相比,不可否認,其擴張速度過快。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長期依賴投資和借債,經濟結構已經畸形,靠政府和央行的刺激勢必加重這一趨勢,所以這個選項是不成立的,債務一定要削減。

GDP的組成部分包括消費、投資和出口,第一個選項效果慢,第二個不能選,最簡單也是唯一的辦法此時也就浮現出來,那就是貨幣貶值刺激出口,讓出口重新成為中國經濟動力的引擎。

雖然中國領導人沒有給出過會讓人民幣貶值的暗示,但是,這個選項是合乎邏輯的。當習近平主席掀起新中國史上第二次大規模改革浪潮時,讓人民幣貶值可以成為很好的緩沖工具。

中國在消化過度投資的同時需要維持一定速度的增長,以保證居民支出不至於下降,這樣才能慢慢向消費型經濟轉變。更多的凈出口將成為聯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很難找到替代選項,除非中國願意承受經濟硬著陸的代價。

由此,在全球主要國家仍在大打貨幣戰爭,競相比拼誰的貨幣貶值快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需要有意引導人民幣的貶值,就像今年上半年做的那樣,而不能放任自流。

人民幣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應升值了11%,這對於一貫愛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美國來說已經算“給足了面子”。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也擴展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比如人民幣更加國際化,還有中國在國外的投資增加)。中國或許此時不應太過顧及歐美和日本的想法開始自己的貨幣貶值。

但要註意的是,目前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都在有意無意的引導本國貨幣貶值,一旦中國加入這場貨幣戰,可能會刺激貶值競爭愈演愈烈,有造成最後“雙輸”的可能性。此外本國貨幣貶值也會造成輸入型通脹,獲得最後勝利的代價是巨大的。

最後,習近平主席要想帶領中國十三億人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改革,並且不能讓社會出現動蕩,那麽一切能獲得勝利的方案都將是極具吸引力的,既然中國政府已經多次表示不會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那麽貨幣貶值看起來已是可能性非常高的選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18

經濟減速調結構

2015-01-26  NCW
 
 

 

中國經濟尚處於由舊常態向新常態的過渡過程中,增速放緩並未結束,2015年將是保七之年,財政政策的作用將有所提升◎ 財新記者 于海榮 文yuhairong.blog.caixin.com 在中國經濟邁向新常態的第一年,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同比增長7.4%,雖略超預期,但仍為24年來的新低。

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雖然在“4萬億”刺激下短暫重回兩位數增長後,但是,人口結構變化、結構調整、去杠杆、產能過剩等中長期影響因素,使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台階。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稱,7.4% 的增長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更多研究者認為,中國經濟仍在過渡過程中,增速放緩並未結束,2015年將是保" 七" 之年。

財新記者從接近決策者的人士處瞭解到,與市場預期一致,政府將2015年的GDP 目標定為7% 左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1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以滑雪妙喻中國經濟,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氣,對中國經濟也有借鑒意義,就是要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中高速增長,平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他稱,不片面追求高速度,緊繃的經濟速度會得以舒緩,更可以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調結構,促升級,向結構更高級、分工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問題在於,在向新常態的轉換過程中,傳統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穩增長方式雖能將增速維持在保就業的底線之上,政策效力已逐步減弱,而改革紅利的釋放尚需時日。

在穩增長上,財政政策需要發揮更大作用。在去年下半年清理地方債嚴控新增債務的大背景下,政府力推的PPP 能否順利推進,對增長至關重要。

房地產調整尚未到位、財政金融風險需要防範、產能過剩化解要動真格、全球市場的波動性驟然提高,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考驗依然艱巨。

內外需均回落

2014年中國GDP 增速的回落,年初即已開始。一季度GDP 同比增長7.4%,開年就跌破7.5% 的目標增速。隨後,“ 微刺激”政策陸續出台,在貨幣政策定向調控和積極財政政策的配合下,二季度經濟企穩,GDP 增速反彈至7.5%,三季度,增速再度下滑至7.3%,其後推出的樓市鬆綁、央行再度定向寬鬆和財政支持基建投資等政策,使四季度增速持平于7.3%。

GDP 放緩的同時,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從2013年的7.5% 減半至3.8%,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這顯示經濟活動可能比GDP 數據顯示得要更弱。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看,內外需同時回落。最先公佈的外貿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僅增長3.4%,出口同比增長6.1%,明顯低於7.5% 的預期目標。即使按商務部剔除2013年部分月份異常貿易墊高基數因素調整後的數據,進出口也僅增長6.1%,出口增長8.7%。自2012年起,中國外貿進出口已連續三年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盡管近期美國經濟複蘇力度超預期,但是,海關總署發佈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滑,2014年12月僅為40.1,預示未來中國出口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中國對外貿易正處於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轉型期,開始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全球經濟複蘇疲弱、國內低成本優勢削弱、製造業吸收外資下降、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等,這些2014 年抑制中國外貿的負面因素,2015年仍將持續。

內需是2014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 年消費對中國GDP 增長貢獻率再度超過投資,達到51.2%,投資的貢獻率為48.5%。不過,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認為,消費貢獻率上升是投資不給力的結果,不是消費市場繁榮的表現。

2014年投資增速逐月下滑,從年初的17.9% 一路放緩至全年的15.7%。馬建堂稱,投資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是製造業領域生產能力過剩和房地產市場的調整。

盡管三季度末樓市鬆綁後,成交量持續攀升,但房地產投資並無起色,而是加速下行。分季度看,四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長5.6%,遠低於三季度的10% ;新開工面積也由三季度同比增長4.7% 降至同比下降14%。全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0.5%,較前11個月回落1.4個百分點。多家機構測算稱,12月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9%,為新世紀以來首次負增長。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考慮到地產新開工的低迷,以及地產到位資金增長的乏力,地產投資的短期前景仍不樂觀。

製造業投資低速企穩。四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7%,略高于三季度的12.3%, 其中12月增速達到13.5%,與11月持平。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化解產能過剩之路依然漫漫,企業盈利仍未見明顯起色,製造業投資增速依然堪憂。

相比之下,基建投資成為穩定投資的主要力量。在政府穩增長政策的作用下,四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持續維持在20% 左右的高位。

作為投資的先行指標的到位資金,去年下半年增速持續放緩,全年同比僅增長10.6%, 低於投資增速5.1個百分點,其中12月當月,僅增長2.7%,顯示年底兩月信貸和表外融資的明顯擴張並未改善實體經濟的融資狀況。

哈繼銘認為,隨著房地產繼續走弱,土地收入銳減導致公共財政惡化,預計投資增長將保持疲弱。

需要關注的是,年末工業回升能否持續。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預期回升至7.9%,高出11月0.7個百分點。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這主要是因為APEC 會議後企業複產。她稱,一次擾動過後的反彈幅度通常難以準確預測,這一干擾也意味著12 月工業生產增速恐怕難以代表工業部門的真實強度。

徐高則從六大發電集團的日度耗煤量數據推算,認為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的勢頭有望在2015年一季度延續,預計 一季度GDP 增速能回升至7.4%。

調結構初起步

新常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結構調整。從過去兩年的情況看,中國經濟調結構才剛起步,無論是產能過剩、房地產調整,還是財政金融風險,均未發生大的實質性變化。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在2013年首超第二產業後,繼續攀升。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明顯快于第二產業的7.3% 和第一產業的4.1%,服務業占比提高到48.2%,高出2013年2.1個百分點。

“ 服務業成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稱,服務業中現代服務業保持較高增速,比重不斷提高,服務業增長對工業增長的依賴減弱,獨立增長能力增強。

第二產業中,傳統的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遭遇困境,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業和高新技術製造業,增長明顯快于總體。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高技術產 業同比增長12.3%,快于工業總體增速4個百分點,占比也提高0.7個百分點至10.6% ;裝備製造業同比增長10.5%,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相關的新興業態發展快速,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增長51.9%。馬建堂稱,中國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過去兩年間,讓決策者容忍更低增速的主要原因是就業並未出現下滑,這既是產業結構調整後就業彈性增加的表現,也是人口結構變化的結果。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降至67.0%。與此同時,就業總量仍在增長,2014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1% 左右。

問題在於,就業屬於滯後指標,人口結構變化,已使居民收入增速連續數 年高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隨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加之2015年化解產能過剩步入攻堅期,此前相對穩定的就業形勢很可能面臨挑戰。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就業是中國經濟數據的短板,目前經濟已有產出負缺口的明顯症狀,很可能存在隱性失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在放緩,全年僅增長6.8%,自2013年以來持續低於GDP 增速。這既不利於促進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業或有隱憂。

減速治理防風險

目前市場對2015年的經濟增速預測集中在7% 左右, 樂觀的預測不高于7.3%,悲觀的也不低於6.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高級代表Alfred Schipke 認為,中國政府希望減少經濟波動,但又必須配合經濟結構調整,2015年中國需要防範經濟過快放緩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調整節奏上要非常謹慎。對2015年的宏觀政策基調,中國政府延續以往的表態。李克強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2015年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將繼續 保持戰略定力,不搞“ 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好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 在房地產結構性下滑、經濟不斷再平衡的背景下,改革步伐在2015年可能會進一步加快。”汪濤稱,決策層將 加速推動促增長的改革、防範和降低金融風險的改革,以及加速經濟再平衡、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的改革。

張平則將中國經濟向新常態的轉換 稱為“減速治理”,包括市場化改革和現有存量的結構性調整,“關鍵在於宏觀政策上要有足夠的定力,不要過度消耗政策刺激的資源,減少後遺症。”他稱,宏觀的重點在於化解金融財政風險,微觀則需加快改革和存量調整,讓減速成為“清潔機制”清理“僵屍”實體。

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降息、表外融資大幅回升,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股市大漲,但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跡象並不明顯。徐高認為,目前制約增長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股市泡沫化對實體經濟融資的虹吸效應。

“ 從效果看,降息對於穩增長、抗通縮等目標效果不明顯,反而刺激了股市大幅暴漲。”張平認為,中國經濟處於新舊轉換的斷裂期和陣痛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傳統模式及干預手段。但干預政策的邊際效應在遞減。由於貨幣脫實向虛,政策放鬆失效,貨幣 政策陷于兩難境地,降低存款準備金等寬鬆政策預期一再後延。

他預計,2015年央行降息降准會適時推出,並會兼顧年中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帶來的資本外流、匯率波動等動向。

全年貨幣流動性雖會維持相對寬鬆,但受制于需求下降和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行,信用的擴張會顯得相對溫和。

哈繼銘的測算顯示,如果外匯流入在2015 年持續低迷,要實現12% 的M2 增長目標,央行需要在2015 年投放1.9 萬億元基礎貨幣,需要降准兩次、使用流動性調節工具(MLF 、SLO)注入8000 億元;如果MLF、SLO 規模大幅擴大,可能只需要降准一次。

相對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上的作用將有所提升。張平預計,2015年是基建大年,基建投資增速將在20%以上,財政赤字上調至2.4%,通過政策性銀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項債券、股市等形式的融資力度也會明顯增強。

“PPP 能否順利推進對2015年增長非常重要。”莫尼塔首席經濟學家蘇暢認為,在地方債務負擔加大,43號文清理地方平台,地方投融資渠道受到遏制的情況下,地方債務難以重現2012 年-2013 年的擴張情形,PPP 模式是否能夠有效推進顯得更加重要。

姜超也稱,新預算法實施和43號文使基建融資來源發生根本性變化。若基建投資增速為20%,新增投資總額將達13萬億元,PPP 融資需要2萬億元以上。

2015年被業內視為“PPP 項目元年”,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發改委頻發相關文件,希望能推動其發展。

地方層面,繼江蘇、安徽、重慶、福建、湖南、四川之後,河南省1月9日發佈87 個PPP 項目, 投資規模1410.73億元,涉及軌道交通、供水、供暖、汙水處理、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

最終進展如何, 尚需觀望。蘇暢稱,推PPP 項目,涉及兩個問題:一是需要適當理順相關公用服務品價格,提高進入這些領域主體的盈利能力;二是要有效約束政府權力。

財新記者李小曉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44

上市公司增持舉牌不減速 機構都換倉了你還不快點下手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71.html

上市公司增持舉牌不減速 機構都換倉了你還不快點下手嗎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1-13 10:07:00

數據顯示,10月以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總體呈現買入大於賣出的狀態,期間增倉參考市值達到563.7億元。各路資本的逢低增持甚至舉牌顯示出市場已經度過階段性底部,大股東增持更是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伴隨著大盤指數和交易量的節節攀升,各路資本二級市場增持、舉牌潮重新再起。數據顯示,10月以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總體呈現買入大於賣出的狀態,期間增倉參考市值達到563.7億元。各路資本的逢低增持甚至舉牌顯示出市場已經度過階段性底部,大股東增持更是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霸氣險資組團舉牌

險資組團舉牌已經成為A股一景。不差錢的險資繼續扯起舉牌大旗,不僅有老面孔,新晉“小夥伴”也頗為激進,思路、擇股方面深得前輩真傳,呈現出較高的一致性。

11月11日,浦發銀行公告稱,截至11月10日,富德生命人壽通過集中競價系統買入浦發銀行股份累計已達27.98億股,占公司普通股A股總股本的15.00%。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富德生命人壽3次觸及舉牌線,持股已經逼近浦發第二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舉牌均價估算,富德生命人壽三次舉牌已耗資超過500億元。

“舉牌大王”前海人壽近期也是繼續舉牌。南玻11月2日晚公告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計持有南玻A股5.29億股,B股355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5.05%,構成第五度舉牌,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占比遙遙領先。除了南玻A,前海人壽還舉牌了萬科A、明星電力 、合肥百貨 、中炬高新 、韶能股份和南寧百貨 .

除了熟悉的前海人壽等老面孔外,百年人壽 、上海人壽、君康人壽等持續加入,使得險資舉牌團顯著擴容。

萬豐奧威 10月9日晚公告稱,百年人壽累計買入公司股份4291.09萬股,從而構成舉牌。資料顯示,百年人壽成立時間並不長,公司於2009年6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選址大連。公司註冊資本35.3億元人民幣,由萬達集團 、東方資產、國電電力 、融達投資、大連港集團、大商集團 、時代萬恒 、新光集團、一方地產等股東構成。

大股東增持增多

6月市場非理性下跌時,為了穩定資本市場,證監會發布政策,鼓勵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穩定股價。隨即眾上市公司紛紛公布增持計劃,並明確增持金額下限。

三季報窗口期一過,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加快了增持步伐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至今,已有同洲電子 、慧球科技 、華蘭生物 、諾力股份和浙江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完成增持計劃。10月10日,信達地產發布控股股東信達投資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告,控股股東增持2234.08萬股,涉及金額15012萬元。紅日藥業 、壹橋海參 、中國西電等控股股東也完成增持計劃,且增持數量均達到1000萬股以上。

除了承諾的增持計劃外,部分公司大股東近期發布公告大舉增持。*ST松遼11月3日晚公告,截至11月3日,公司控股股東文資控股通過交易系統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62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56%,增持金額為14014.01萬元。此次增持計劃完成後,文資控股持股比例為22.884%。

上海家化 11月1日晚公告,上海太富祥爾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向除上海家化集團及上海惠盛以外的上海家化股東發出部分收購要約。太富祥爾是中國平安一致行動人。本次要約收購股份數量占上海家化總股本的31%,要約收購價格為40元/股,較停牌前的收盤價34.46元/股溢價16.08%。基於40元的要約收購價,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人民幣83.58億元。

控股股東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司,股價往往走出一輪行情 ,平均漲幅跑贏大盤。近期完成增持計劃的威創股份等公司,股價上漲幅度均較大。根據相關規定,股東在增持行為完成後一般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因此,大股東增持尤其是承諾外的增持,明顯向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三季度基金逃離互聯網概念 大舉增持藍籌

三季度A股巨震,建材、機械、農業等傳統行業紛紛進入基金重倉股名單,而二季度火爆的互聯網+概念遭到基金遺棄。

百只基金力推網宿科技

根據三季報,興業銀行、中國平安、浦發銀行位列基金重倉股前三位,基金持有市值分別達到93.03億元、83.58億元和64.79億元。招商、易方達、華夏、富國等基金公司均持有興業銀行超過10億元;基金對中國平安持股相對分散,易方達和南方基金持有最多,持有市值分別達到20.13億元和22.38億元。

三季度市場的調整對基金的打擊是全面的。基金前50大重倉股中僅10只未出現浮虧,其中怡亞通、通策醫療、海南海藥、華信國際等4只個股三季度漲幅為零,實際上僅6只實現上漲,其中僅網宿科技、信維通信兩只個股漲幅超過10%。

值得註意的是,網宿科技雖然位列基金三季度重倉股第五位,持有市值52.35億元,但是持有的基金數量達到104只,這也是唯一一只被超過100只基金持有的個股。同時,網宿科技也是三季度基金增持力度較大的一只個股,增持市值達到22.27億元。其中,建信基金旗下14只基金重倉該股,共計持有4.38億股,而興全旗下基金興全全球和興全社會持有網宿科技7.81億股,成為最大的贏家。

此外,招商、上投摩根、南方、景順長城、嘉實、華安、華寶興業、廣發、富國、大成基金三季度均持有網宿科技超過2億元。

互聯網行業遭棄

大盤藍籌受寵

由於三季度市場的大幅下挫,互聯網+概念所屬的多只個股遭到了基金的一致拋售。其中遭減持最多的是恒生電子,二季報時,有多達72只基金重倉該股,到三季度末,僅剩下18只基金,持股數量也從二季度的6964.51萬股降至2917.42萬股,減持市值達到65.29億元。東方財富、萬達信息、信雅達緊隨其後,被基金減持市值分別達62.43億元、58.86億元和37.77億元,以上個股的重倉基金數量也減少了50%以上。

從基金減持最多的前50只重倉股中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行業股票占15只,而這50只重倉股三季度平均跌幅達到了41.29%。上半年受熱捧的同花順、皖通科技、安碩信息、歐菲光等多只個股紛紛從基金三季報的重倉名單中隱去。

三季度市場調整之中,基金轉而大規模增持大盤藍籌股,農業銀行、浦發銀行、貴州茅臺、中國人壽、民生銀行等個股均被基金增持超過15億元。

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156只個股 三板塊受追捧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的密集披露,素有“國家隊”之稱的社保基金的最新布局路徑逐漸顯 現,並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27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有156只個 股在三季度被新進或增持,主要集中在通信、公用事業以及食品飲料等三大領域。

截至昨日,在278只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個股中,有156只個股為社保基金本期新進或增持。其中,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6只通信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通信股比例為75%,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一;12只公用事業股,占社保基金持有公用事業股比例為70.59%,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二;7只食品飲料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食品飲料股比例為70.00%,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三。

今年三季度社保基金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通信股是永鼎股份,持股數量增加了1085.39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2255.62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公用事業股是聚光科技,持股數量增加了2185.53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5043.74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食品飲料股是中炬高新,持股數量增加了300.00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4661.04萬股。

QFII三季度增持新進61股

隨著三季報加速披露,作為外資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QFII的動向也浮出水面。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末現身9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數為13.42億股,市值達299.53億元。這其中,截至三季度末QFII新進35只個股,此外還增持了26只個股。

從數據來看,三季度QFII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為燕京啤酒、海康威視、宇通客車和福耀玻璃,增持股數分別為3420.14萬股、1958.4萬股、2100.79萬股和1909.9萬股。而QFII新進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有華電國際、招商地產、內蒙華電和格林美,其新進數量分別為3480.69萬股、1476.09萬股、1052.89萬股和1003.99萬股。

從行業分布來看,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成為QFII布局的重點。已披露的QFII重倉股來看,多達8只醫藥股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其中精華制藥、桐君閣、泰格醫藥等均為三季度QFII新進個股。此外,立訊精密、海康威視、歌爾聲學等TMT個股被QFII有不同程度的加倉。

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增持和新進的個股中,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五名分別為梅安森、新宙邦、東安動力、海天味業和惠而浦,持股流通股比例均超過了3%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國內多數機構采取順周期的投資手法不同,QFII往往采用逆周期操作,也就是說,每當市場偏弱時,QFII反而會選擇增加倉位,反之亦然。“就風格而言,二季度QFII還是偏保守的,大消費成為其主力,但是從目前數據來看,QFII三季度對創業板個股的反彈把握非常到位。”

11月以來增持規模居前個股

(綜合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大眾證券報)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0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 新能源發展瓶頸待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534.html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 新能源發展瓶頸待破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2-29 23:41:00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趨勢明顯。

在29日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介紹說,預計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3億噸標煤,同比增長0.9%,是1998年以來最低增速,能源消費換擋減速趨勢明顯。

他還稱,全年能源供應總體平穩,能源供需較為寬松。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5%;能源生產總量35.8億噸標煤,同比下降0.5%;電力裝機達到14.7億千瓦,同比增長7.5%;能源進口量7億噸標煤,其中石油3.3億噸,天然氣600億立方米。

能源局還提出,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新能源發展瓶頸凸顯,未來要加強新能源消納,並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對傳統能源進行調控。

傳統能源過剩矛盾加劇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努爾·白克力介紹,預計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64.4%,下降1.7個百分點。

2015年我國新投產核電機組820萬千瓦,核準開工核電機組880萬千瓦。全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550萬千瓦,在建及已核準機組3203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底,預計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2億千瓦、1.2億千瓦、4300萬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4.8億千瓦左右。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努爾·白克力說,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煤炭可能會面臨產能長期過剩的局面,電力過剩的苗頭也越來越明顯。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0%。如,片面追求產能擴張,今後將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

我國煤炭過剩趨勢明顯,目前產能超過40億噸。作為用煤大戶,燃煤電廠也出現過剩跡象。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袁家海教授曾在一份報告中提出,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審批規模,未來5年會有2億千瓦火電過剩,造成投資浪費。

對於煤炭和煤電過剩的趨勢,努爾·白克力說,要有效控制煤電產能規模,建立煤電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對紅色和黃色預警省份,禁止新建燃煤電站。

此外,努爾·白克力還提出要嚴格控制煤炭新增產能,原則上,從2016年起3年內暫停新建煤礦項目審批;加快淘汰落後產能,2016年力爭關閉落後煤礦1000處以上,合計產能6000萬噸。

棄風棄光棄水瓶頸要打破

努爾·白克力回顧說,“十二五”期間,我國以年均3.6%的能源增速保障了國民經濟7.8%的增速,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2%。

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增長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在節能環保方面,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17克,火電機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33%、35%和39%以上。

但是新能源棄電始終沒有大的改善,努爾·白克力概括說,“三北”地區棄風棄光、西南地區棄水問題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區棄風率超過30%,西北地區棄光問題開始顯現。“十三五”期間,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面臨更大壓力。

根據能源局上半年數據顯示,風電棄風率沒有得到改善,棄光問題也開始出現,在“三北”地區的新疆、甘肅,棄風和棄光疊加,造成經濟損失。

一般統計顯示,全國每年棄風電量400億度,造成損失200億元。從事新能源的發電企業蒙受損失。中電建一名人士還稱,西南棄水現象也很突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建議發電企業尋找一些新的途徑提升電力應用,降低損失。

努爾·白克力介紹,明年要抓緊編制發布“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和電力、煤炭等專項規劃。在非化石能源方面,力爭風電新增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此外,將穩妥推進一批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開工建設CAP1400示範工程。

日前,國家能源局還發布了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辦法,旨在提高清潔能源發電和利用比例。能源局新能源司此前還解釋說,將通過調度、發電計劃等不斷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32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94.html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一財網 陳得能 2016-02-28 14:51:00

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

經過數年的精心準備後,美聯儲在去年12月會議上決定升息25個基點,這是九年來首次加息。市場的初步反應比較平靜,似乎早已對此了然於胸。然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增長放緩、整體通脹走低,市場參與者開始思考美聯儲是否過早加息。對後續升息的預期因而下降,有人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聯儲的下次行動更可能是降息而非加息。

我們認為這是危言聳聽。近年來美國經濟持續回暖,經常被引用的能源行業疲軟、強勢美元帶來挑戰、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不大可能把美國經濟再次打入衰退深淵。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當前市場已完全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從目前市場定價來看,我們預期美元在未來數月將重拾升勢。

盡管如此,我們也認為美元走強幅度有限。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維持歐元/美元下限1.05以及美元/日元上限127的預測。當時,我們不排除歐元/美元跌至平價或者美元/日元升至130以上的可能性。然而,不要忘記長期公允價值,比如我們測算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基於此我們認為美元強勢必然有限。

這種自然局限似乎阻止了美元兌多數發達國家貨幣進一步走高。然而,美元兌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升值。這帶來兩方面的後果:1) 新興市場的融資成本上升,導致多數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2) 美國進口成本進一步下降,從而導致美國通脹走低,並使美聯儲繼續升息的必要性下降。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美國與歐元區、日本以及新興市場之間的貨幣政策分化之勢很可能已在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前夕達到頂峰。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只有在全球通脹上揚、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企穩的情況下,美聯儲才有信心再次提高利率。然而,在全球通脹企穩的情形之下,市場也可能會把關註焦點放在歐洲央行縮減其債券購買計劃、所有采用負利率(一種危險的政策工具)的央行會進一步降低利率的可能性上。有鑒於此,美聯儲與多數其他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不會日益擴大,而是會逐漸趨於同步。

歐洲央行寬松措施令歐元走軟,但未來將回升

未來數月歐元/美元下跌的原因不是美聯儲定價更趨合理化,就是歐洲央行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去年12月,歐洲央行宣布的寬松力度不如其承諾,令市場失望。此後,全球經濟表現疲軟,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使得歐洲央行實現其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預期3月會議上該行將祭出新一輪寬松措施,歐元很可能再度貶值,兌美元或將跌至1.08附近。

然而,考慮到我們對今年內經濟與原油價格的預測,歐元區通脹率很有可能在年底升至1%。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市場將更加關註歐洲央行量化寬松(QE)何時終止,從而使歐元匯率升至購買力平價附近。目前我們估計歐元/美元的公允價值為1.26。當歐洲央行縮減QE的議論興起之時,歐元實際匯率與公允價值之間的缺口很可能會逐漸彌合,我們因此預測到今年底歐元/美元將升至1.16。(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外匯分析師)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02

新三板企業掛牌減速 市場反思準入標準

低門檻、掛牌多、掛牌快一直是新三板市場的一大特點,不過在過去幾個月里,新三板似乎走到一個拐點,掛牌企業增長速度出現了大幅放緩,恐怕難以達到年底一萬家的市場預期。

掛牌放緩與掛牌審核趨嚴不無關系,近來市場傳言,全國股轉公司將設置財務門檻來控制掛牌企業的質量。有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有違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初衷。不過,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表示,希望市場理性系統看待傳言,新三板既是市場化的市場,也要服務國家戰略。

市場人士認為,對於新三板而言,龐大的企業數量已經從引以為傲的資本成為監管和服務的難題,企業的快速增長已經超過了市場初期設計的承載能力,而政策紅利遲遲不到位也打擊了企業掛牌的積極性。

掛牌速度明顯放緩

今年4月以來,新三板市場企業掛牌速度開始明顯放緩。6月,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249家,只有前月的一半,而7月份到現在新掛牌企業僅120多家,每周控制在50家左右。照此速度,年底破萬家的市場預期將無法實現。

其實從去年底,管理者就有開始意識地放慢掛牌節奏,通過喊話監管和大力加強對主辦券商的後續持續督導的壓力,迫使券商在掛牌前端就控制企業的質量,從“撿到籃里都是菜”到不得不精心挑選。

新三板也一直存在市場化的準入門檻,券商推薦企業中更加青睞TMT、醫療、文化等行業,對傳統行業有更多營運能力、規模等指標的考量。

不過,有消息稱管理者正在考慮重新設置掛牌門檻以提高新增企業的質量,部分市場主體建議設置一定的財務門檻包括凈資產3000萬、年收入1000萬元、凈利潤300萬元等。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規模小、盈利能力弱的企業比較在意掛牌成本,傾向於選擇專業能力較低的中介機構,為了掛牌而掛牌,也引起了中介機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終給自身和市場埋下隱患。

對此,多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股轉公司還沒有明確發布具體的顯性門檻,但是券商內部會有財務底線要求。華東一家上市券商掛牌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財務門檻提高簡單說就是規模較小的企業不能做新三板了,但是要知道券商的內核標準一直就比股轉的要求高,所以對對券商來說影響不大。現在池子已經夠大了,重點在養魚,而不是引入新魚。”

不過,上陵牧業(430505)董秘沈致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三板最優良的基因就在於它的市場化,設置財務門檻有悖於新三板服務於廣大的中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的初衷。他說,“券商內定的掛牌財務標準不是剛性標準,它在遇到優質的初創期企業的時候可以網開一面。但是如果股轉系統制定了剛性的標準,那麽這種隱性的市場作用就失效了。”

南北天地董秘(430066)崔彥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可以通過退市制度和正面績效清單制度這兩個方面來推動新三板整體質量提高,不一定非得從行政監管的角度強制制定一個財務指標。”他認為,設置財務門檻也會鼓勵借殼現象,但是在去年以來的嚴格監管下,新三板借殼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新三板更歡迎成熟企業

周四,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北京一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市場對新三板準備提升門檻有誤讀。

他認為,對待傳言新三板提高標準,需要理性系統地看。股轉公司鼓勵和支持券商基於偏好設置高於市場規定的準入標準,體現市場化遴選的精神,但是同時新三板是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多層次市場,必須服務於國家戰略發展,支持國家在“三去一降一補”,將此納入準入標準的研究中。

股轉公司掛牌部總監李永春認為,新三板門檻提高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對於公眾公司來說,企業的經營風險、經營模式的穩定性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走新三板這條路。他表示,支持創新型企業不等於讓企業初創階段就進入新三板,股轉公司將完善準入審核的標準,促進發展到一定程度、階段相對成熟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更好的利用資本市場。

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道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提高標準對於已掛牌的新三板企業整體上是利好消息,意味著未來市場支持性政策更有可能推出。對於符合新的掛牌條件、有良好市場前景的企業,一定要跑步進入新三板。而暫時符合新要求的企業,需要靜下心來好好練好內功,不必勉強掛牌,因為即使上去之後也不見得有交易,未必是好事。

掛牌數量曾一度是新三板引以為豪的指標,但掛牌公司持續迅猛地增長,正在引起市場的憂慮。過去的一年中,新三板以平均每兩個月新增1000家的速度擴張,目前,在審企業仍有2100多家,已經與主辦券商簽約企業還有大約9000家左右。

從供給端看,企業數量快速膨脹,但從需求端看,市場合格投資者和可投資金的增長卻出現停滯甚至流出,而監管力量和中介機構的督導能力、服務能力早就出現捉襟見走的局面,到明年初,新三板市場中介機構需要幫助超過一萬家企業集中發布年報。

隋強在周四的演講中表示,新三板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市場流動性不足,以及監管能力與海量市場的風險控制要求還不適應。

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三板掛牌頻率放緩既有市場承載力的原因,也是企業自身判斷的結果。一方面,掛牌審核收緊、券商內部立項審核標準提高,同時推薦掛牌費用隨著業務風險提升、人工成本增加而隨之上漲。另一方面,目前新三板市場交投低迷,流動性不足,融資功能減弱,一些企業掛牌新三板卻不能達到其預期目的,這種現狀也使得一批企業對新三板望而卻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02

近十年城市經濟競逐:長沙重慶領跑 東莞溫州大減速

經濟學家張五常曾說過,中國經濟奇跡的奧秘在於地區間的經濟競爭,正是這樣的激烈競爭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奇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過去十年33個主要城市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比較,為讀者揭示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面貌及其背後的結構變化。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中長沙、重慶領跑。

長沙、重慶靠工業領跑

2005年,我國GDP達到18.2萬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是67.67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271%。從主要城市的增速來看,高於這一平均水平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在2011年“三分巢湖”後,合肥進一步做大。因此合肥的數據不具備可比性。不過,合肥仍然是過去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例如,2006年合肥經濟總量在全國僅位列第56位,但到2010年,合肥已上升至全國第38位。2011年三分巢湖後,合肥仍繼續高速發展。

在除合肥外的其他33個重點城市中,長沙以460%的增幅位居榜首。過去這些年,長沙主打產業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在國內響當當的裝備制造企業。由於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進行的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大多用於鐵路、公路及機場等的建設,長沙的很多產業正是滿足了這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需要。

長沙之後,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以412%的增速位居第二。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大市,重慶能取得這樣的增速實屬不易。與長沙一樣,重慶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來自工業。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值得註意的是,在實體制造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長沙和重慶的樓市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今年7月,重慶均價每平方米7008元,長沙為每平方米6676元,在主要城市中均比較靠後,且十分平穩。可見,經濟增速快,並不一定會帶來房價高漲;相反,合理平穩的房價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

表1、十年來33個城市的增速對比

城市

2005

2015

增幅

長沙

1520

8510.13

460%

重慶

3069

15719.72

412%

武漢

2238

10905.6

387%

貴陽

603

2891

379%

南寧

722.66

3410

372%

西安

1270

5810

357%

成都

2371

10801

356%

天津

3663.86

16538.19

351%

鄭州

1650

7315.2

343%

南京

2413

9720.77

303%

南昌

1007.7

4000

297%

福州

1482

5618.1

279%

昆明

1062

3970

274%

全國

182321

676708

271%

長春

1508.6

5530

267%

大連

2150

7731.6

260%

蘇州

4062.52

14500

257%

深圳

4926.9

17503

255%

廣州

5115.75

18100

253%

沈陽

2084

7280.5

249%

青島

2695

9300

245%

杭州

2942.65

10053.58

242%

北京

6814.5

22968.6

237%

佛山

2379.8

8003.92

236%

廈門

1029

3466

236%

寧波

2446

8011.5

228%

濟南

1876.5

6100.23

225%

哈爾濱

1830

5751.2

214%

太原

895

2735

205%

無錫

2805

8518.26

204%

石家莊

1852

5440.6

194%

溫州

1600

4619.84

189%

東莞

2182

6275

188%

上海

9143.95

24964.99

17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長江中上遊城市發展相對較快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而言,不用三十年,各地之間的經濟發展就會發生很大變化。上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本世紀初蘇州很耀眼,到“十一五”後天津最為迅猛。而近幾年來,除了天津,中西部的幾個城市包括重慶、長沙、合肥和武漢無疑成為星光閃閃的“四小虎”。這其中,武漢的增速也達到了387%。

在統計的33個城市中,過去十年增幅超過300%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有8個城市來自中西部,分別是長沙、重慶、武漢、貴陽、南寧、西安、成都和鄭州。只有兩個城市來自沿海,其中天津增速位居第33個城市中的第8位,南京位居第10。

這也大體符合過去多年來的“西高東低”的發展態勢。一方面,沿海發達地區自身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非常有限,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外向型經濟拉動。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而內陸地區受外需影響較少,又受益於國家擴大內需的拉動。

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很多城市資源充足、土地資源豐富。近年來,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斷加快,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家擴大內需的投資又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此消彼長,內陸城市的增速也就大大跑贏沿海城市。

從地理空間上看,增速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上遊地區,如長沙、武漢、重慶、貴陽、成都等。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首先長江中上遊幾個省份因為遠離沿海,外向度比較低,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出口受阻對它們的影響也很小。

近十年重慶發展一直比較快

其次,相比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不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比較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也比較小。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方便很多。再加上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制造業當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

沿海城市增速普遍低於全國

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增長,過去十年,沿海城市的增速要慢了不少,大部分城市的增速都低於271%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東莞、溫州和石家莊的增幅甚至低於200%。

不過,在增幅靠後的城市中,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中,上海、北京這兩大一線城市增速較慢,主要是這兩地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尤其是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了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惡化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產業疏解的政策。

例如,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同比下降1.5%。專家指出,這主要與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關,尤其是近幾年上海在實行經濟轉型升級,低能級的制造業在萎縮,相關企業轉移出去,用工就會減少。

對京滬來說,近些年,隨著土地等發展空間的飽和,在產業結構上“退二進三”的推進,不少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項目紛紛轉移出去,金融、信息經濟等三產成為主打,相對來說,三產的規模也沒有二產來得大。

東莞、溫州、無錫、佛山這些外貿明星城市的增速之所以慢,主要原因在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進出口要再現過去的高增長已無可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在持續減弱。隨著外貿出口受阻,產能過剩嚴重,制造業很不景氣。

另一方面,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比如江蘇的筆記本產能就有不少轉移到中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地。

這其中,曾經的明星城市蘇州雖然十年來的增速達到了257%,在幾個外貿明星城市中還算不錯,但近兩年蘇州的經濟增速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今年上半年,蘇州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62%,上半年該市出口下降9%,實際利用外資下降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2.2%。工業總產值負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5%的電子行業產值增長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增速回落。

但並不是所有增幅較低的城市都來自沿海發達地區。例如,石家莊、太原、哈爾濱、沈陽等城市主要位於能源重化省份。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受到較大的沖擊。此外,這些地方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難度也更大。

天津南京增速較快

同樣,在沿海地區,也有少數城市的增速靠前。比如天津,2006年開始成了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只在2014年以後,增速第一的位置才被重慶取代。

另一個增速比較快的沿海城市是南京。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不過,在2014年,南京一舉超越了無錫,在省內位居第二,2015年後南京對無錫的優勢進一步拉大。

這里面的原因在於,與無錫因外貿受阻、沖擊較大相比,省會南京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主要面向內需市場,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並且在地理位置上,南京更靠近中西部,直接輻射到安徽東南部等地區。

城市位次有進有退

從33個城市的總量排名來看,過去十年,不少城市的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前十名中,2005年排名第9和第10的無錫、青島,這兩個沿海外向型城市退出前十,新進入前十名的城市是成都和武漢這兩個中西部省會,十年前成都和武漢分列第14和15位,現如今成都升至第9,武漢名列第8。這兩個城市均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傳統的十大城市。

此外,在前十名內部,原先排名第5的蘇州,2015年退至第7,天津和重慶分別上升一位,列第5和第6。在2005年,第7名的重慶與第8名的杭州相差無幾,而與廣深兩個一線城市則差距較大。數據顯示,2005年,重慶經濟總量僅為廣州的60%,但十年過去,現如今重慶的GDP已達到了廣州的87%!

上升比較明顯的還有長沙和鄭州兩大個中部城市,長沙從第24位提升至第14,鄭州從第22位上升至第18。相比之下,沿海的不少城市位次下降明顯,除了蘇州、無錫和青島,包括寧波、佛山、東莞、溫州等城市的位次也明顯後退。一方面,這些外向型城市受外貿出口調整的影響比較明顯。另一方面,無論是這些外向型城市,還是北上廣深等其他沿海發達城市,都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了中速平穩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調整轉型成為主題。

表2::2005年33個重點城市GDP及其排序

城市

2005年GDP(億)

排名

上海

9143.95

1

北京

6814.5

2

廣州

5115.75

3

深圳

4926.9

4

蘇州

4062.52

5

天津

3663.86

6

重慶

3069

7

杭州

2942.65

8

無錫

2805

9

青島

2695

10

寧波

2446

11

南京

2413

12

佛山

2379.8

13

成都

2371

14

武漢

2238

15

東莞

2182

16

大連

2150

17

沈陽

2084

18

濟南

1876.5

19

石家莊

1852

20

哈爾濱

1830

21

鄭州

1650

22

溫州

1600

23

長沙

1520

24

長春

1508.6

25

福州

1482

26

西安

1270

27

昆明

1062

28

廈門

1029

29

南昌

1007.7

30

太原

895

31

南寧

722.66

32

貴陽

603

3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表3 2015年33個主要城市GDP及其排序

城市

2015

排位

上海

24964.99

1

北京

22968.6

2

廣州

18100

3

深圳

17503

4

天津

16538.19

5

重慶

15719.72

6

蘇州

14500

7

武漢

10905.6

8

成都

10801

9

杭州

10053.58

10

南京

9720.77

11

青島

9300

12

無錫

8518.26

13

長沙

8510.13

14

寧波

8011.5

15

佛山

8003.92

16

大連

7731.6

17

鄭州

7315.2

18

沈陽

7280.5

19

東莞

6275

20

濟南

6100.23

21

西安

5810

22

哈爾濱

5751

23

福州

5618.1

24

長春

5530

25

石家莊

5440.6

26

溫州

4619.84

27

南昌

4000

28

昆明

3970

29

廈門

3466

30

南寧

3410

31

貴陽

2891

32

太原

2735

3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93

火爆變減速!融資租賃ABS仍有“首單”創新:外幣計價的飛機租賃破冰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1/1189361.html

說到租賃,大多數人都聽過,有基礎設施租賃、設備租賃、交通工具租賃之類的,而這些租賃都可以歸為融資租賃。但是你聽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ABS)嗎?

為什麽要將融資租賃證券化呢?當然是缺錢。一直以來,融資租賃行業一直面臨融資渠道單一,融資困難的問題,資產證券化就成為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融資租賃ABS經歷了2016年的爆發式增長後,2017年發行有所下滑。不過慶幸的是,即使在下滑之下,仍有多個融資租賃“首單”創新的產品,其中市場議論較高的就是去年年底發行,並於近期在上交所掛牌的華泰證券資管-中飛租一期,成為國內首單以美元計價的飛機租賃ABS產品。

六大基礎資產僅融資租賃下滑

CNABS(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數據統計,2017年企業ABS產品共發行470單,發行規模7609.60億元,同比增長68.90%。其中基礎資產以個人消費貸款、信托受益權、商業地產類(CMBS和REITs)、融資租賃、應收賬款和保理融資的發行量居前,分別發行了2584.56億元、1159.52億元、746.14億元、757.28億元、610.76億元和584.40億元。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前述六大基礎資產中,有五類基礎資產的ABS均同比增長,僅融資租賃ABS同比下滑,而且下滑比例超過20%。“主要還是市場資金面緊張,融資成本總體上揚,才會使得租賃企業ABS發行總額回落,加權平均發行利率達6.01%,2016年為4.65%,利率同比增長29.24%”,民生金融租賃分析表示。

對此,華泰證券資管進一步表示:通過分析2017年初以來在交易所上市的78個證券有效數據,發現基礎資產為租賃資產,期限在一年以內,債券評級為AAA的證券,發行時票面利率幾乎分布於4.4%至7%的區間內,2017年票面利率整體處於上升趨勢中。

具體來說,1~8月期間,受宏觀市場資金面的影響,利率呈現穩步走高趨勢,AAA級融資租賃產品的利率波動區間由5%逐步提升至6%,上升約100個BP。8月至11月期間,整體資金面略有寬松,市場最新的融資租賃ABS產品利率有一定回落,AAA級產品的票面利率基本保持在5.5%區間範圍內。這一狀態持續到年末,年末利率有所回升。

但是,在天風證券看來,強監管下,融資租賃公司面臨嚴重的融資壓力,在其他融資方式受限的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不得不轉向資產證券化以獲取融資,而且融資租賃公司已成為ABS最活躍的發起主體,融資租賃或將更加依賴資產證券化融資。

“雙首創”產品引起熱議

不過好在,即使在發行規模下滑的情況下,以融資租賃為基礎資產的ABS產品,在2017年仍有“首單”創新。比如中電投融和融資租賃2017年第一期綠色資產支持票據,是國內首單雙綠色ABS產品;2017遠東三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是國內首單引入Fintech技術證券化服務商的資產證券化產品;華泰證券資管-中飛租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是國內首單以美元計價的飛機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而後者隨著近日在上交所掛牌以及“雙首創”,在市場引起不小的關註。“這只產品引入美元計價還是很了不起的”,一家券商資管人士這樣說到。

正如所述,從目前市場來看,國內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標的稀缺。據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了解獲知,由於飛機租賃公司購買飛機均需從境外市場購買,因此需要保有較大規模外幣借款。有業內人士向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表示:“不管是什麽金融產品,只要涉及到外幣都會面臨比較大的政策限制,而且ABS又算是金融創新,疊加起來會更加困難”。

事實也確實如此,華泰證券資管稱,為了該項目,他們同中飛租也跑了很多部門,在產品發行過程中,與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審慎研究國家政策,然後又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多次研究,耗時2年多才最終得以成功發行。另外,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過難題,華泰證券資管執行董事司曉彬表示,假如承租人只租十年或者八年,那麽剩下的殘值怎麽計算,這一塊怎麽折算成發行規模比較難以操作。同時和逸金融相關人士也表示,未來租金回款的現金流測算也是一大難點。

“但是我們最終選擇飛機租賃這一塊,主要是認為飛機租賃是整個租賃行業皇冠上的明珠”,華泰證券資管執行董事司曉彬評價道:“因為租賃行業最嚴格、最標準、最規範的就是飛機租賃,從現金流的穩定性等角度來說,要比其他的租賃更加穩健。”

此外,他還進一步表示,根據空客和波音2016年做的預測,到2020年他們這兩家出廠飛機的保有量大概在2萬多架,目前按照這個市場來說有一半的飛機是租賃的,那就相當於有1萬多架是飛機租賃。每一個單體飛機便宜的是5千萬美元,貴的是1億多美元,所以這個市場是以幾百億和上千億的美元來測算的,空間還很大。

發行利率較低

既然市場空間很大,為何到現在市場上才出現首單飛機租賃ABS呢?中飛租解釋道:“航空公司和飛機租賃公司受益於多元化的融資格局,過去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一直是航空產業的主要資金提供方。然而在最近幾年,資本市場創新產品吸引了新的投資人,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信托結構化融資、ABS、ABN、Pre-ABS、Pre-ABN以及航空產業基金等新產品、新結構才應運而生”。

和逸金融相關人士也告訴火山君,不同於汽車租賃市場,飛機的單價高,對資金投入有很高要求,另外租賃的期限較長,資本回報慢,對租賃公司造成一定資本壓力;其次,飛機租賃對標的承租人都是機構客戶,且必須是國內大型的資質優良的航空公司,客戶類型單一且有限。因此,飛機租賃ABS的發展較晚。

除此之外,前述業內人士也向火山君分析稱,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外,還要看融資需求和基礎資產的特點,最主要的還是看利率。

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了解到,華泰證券資管-中飛租一期這只產品沒有劣後級,只分為A1~A8檔,而且均為AAA評級,但是發行利率與同期相比非常低。A1~A8的發行利率最低2.9%,最高4%。“本身資產非常優質,又有很強大的增信機制,還本還是過手型,所以成本相對很低”,前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何劍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03

一財研選|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減速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16日目錄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減速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廣證恒生)
►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家電廚電行業影響有限(中信證券)
►成本控制緩解航油壓力,航空業投資機會或已到來(天風證券)
►軟件超融合高速增長,本土品牌更具市場開拓優勢(光大證券)
►銷量排名第一,玲瓏輪胎持續受益產業集中度提升(國信證券)

 


1.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減速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廣證恒生)

8月15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廣證恒生指出,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最多的國家。工業機器人需求的高速增長,帶動了上遊核心零部件之一——減速器行業的發展。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將超過40萬臺,市場容量將超過30億元。

國內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的主要供應商仍然是以外資品牌為主,國內市場份額的80%左右由外資品牌減速器占據。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及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國內機器人企業開始推動以極高性價比策略激活國內潛在的工業機器人需求,最終盤活整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的高漲需求為減速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國產減速器作為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隨著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斷擴大,減速器領域也在不斷成長。廣證恒生認為,工業機器人需求的不斷擴大成為減速器市場不斷成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新增需求量達31.96萬臺,同比增速超62.23%;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將超過40萬臺,市場容量將超過30億元。

廣證恒生認為,政策的支持是驅動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行業發展的強勁動力。2016年,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至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將要達到10萬臺以上,其中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5萬臺以上,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將達150臺/萬名人類員工。

目前,國產機器人減速器的主要客戶為中資機器人本體企業,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采購外資品牌的減速器在價格上較四大家族要高出許多。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機器人本體廠商在采購外資品牌的減速器時,其價格是四大家族采購價格的數倍,因此,從成本等角度考量,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價差優勢,必須嘗試采用國產減速器。廣證恒生認為,未來國產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價格下降,這些領域的潛在需求將得到有效激發。

廣證恒生認為具有先發優勢和生產規模化的企業將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市場競爭優勢,建議關註中大力德(002896.SZ)、雙環傳動(002472.SZ)


2.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家電廚電行業影響有限(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認為,年初以來家電行業的整體下跌體現出當前市場對家電板塊存在的兩個擔憂:一是家電具有地產後周期屬性,近期“堅決抑制房價上漲”的最新政策表述引發市場對地產景氣的擔憂,進而影響家電市場;二是消費能力下滑,社消增速放緩,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也在其中。

中信證券認為,近期的棚改政策變化對於家電行業的影響可以從量和價兩個角度去分析。從量的角度上看,棚改政策的變化對於廚電的影響,其主要傳導路徑是通過影響當年居民實際獲得新房數量來影響廚電的銷量,其原因在於廚電的需求來自於新房購買後的裝修安裝,政府的新房同樣需要采購廚電產品。因此,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的下降對廚電行業的直接影響將較為有限。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棚改不會停止,還將會持續到2020年,2018~2020年政府還將完成1500萬套的棚戶改造。其中2018年的目標是580萬套,2019、2020年預計將各有460萬套,再考慮到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帶來的影響,那麽實際棚改帶來的新增新房套數變動幅度將會更小。

中信證券指出,廚電的銷售增速和期房銷售面積的增速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關系,從2013年到2017,油煙機的銷量增速與期房銷售面積的增速始終保持同向變動。通過上述關於棚改直接對於新房銷售增速的影響分析,棚改政策的變化對新房面積增速的影響較小,因此廚電受棚改影響的幅度也不會太大。

從價格的角度上看,貨幣化安置本質上是央行通過PSL對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的定向寬松,貨幣化安置比例的下降相應的可以視為一種定向緊縮,對房價有一定負面影響。對於廚電而言,中信證券認為均價的提升基礎將受到一定影響。

總而言之,中信證券分析認為棚改政策的變化會對廚電有一定的影響,銷量增速和均價提升都將受到影響。這個影響的傳導方式有兩個路徑:①棚改和房地產政策直接影響商品房市場銷量、房價預期,並且導致房地產對消費的影響從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變成房價拖累的抑制效應;②棚改實物交付比例提升,會增加棚改新房實際交付量,但預計棚改交易量增加的幅度可能低於商品房銷量下滑的幅度。

中信證券長期看好量價穩健增長,智能化轉型較快的白電龍頭,推薦格力電器(000651.SH)、美的集團(000333.SZ)、青島海爾(600690.SH)等,同時建議關註消費電子龍頭;廚電、小家電新品類存在成長空間,推薦華帝股份(002035.SZ)、奧佳華(002614.SZ)、榮泰健康(603579.SH)


3.成本控制緩解航油壓力,航空業投資機會或已到來(天風證券)

六家上市航企近日披露運營數據,根據公司數據及民航局8月新聞發布會數據推算,2018年7月民航ASK(可用座位公里)增速約11.5%,RPK(收入乘客公里)增速約12.0%,旅客運輸量增速約為10.7%,客座率83.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2018年夏秋航季民航局嚴格控制時刻總量,全民航計劃班次增速僅有5.7%;暑運旺季嚴控加班,對樞紐機場控制更為嚴格,計劃時刻量增速顯著降低。天風證券指出,即便時刻執行率同比有所提高,但在總量控制的大環境下,民航供給增速確實有所放緩。需求方面,因世界杯比賽及春節較晚導致學生放假日期偏後,暑運旺季姍姍來遲,7月上半月需求偏弱,票價相對疲軟,但下半月起需求顯著轉暖,票價企穩回升,當月RPK增速12.0%,旅客運輸量增速仍保持在兩位數,達到10.7%,客座率同比提高0.2%,說明需求增長依舊旺盛。

7月各航司單機ASK及座位創造能力增長幅度相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但仍實現了明顯的正增長。六家航空公司整體單機實現ASK同比提高2.4%。天風證券預計,得益於航空公司運營效率提升,單位ASK成本節約有望延續,利於其緩解航油成本壓力。

天風證券還指出,2018年7月民航準點率同比大幅改善超兩成,公商務旅客將顯著回流,疊加旺季貫穿整個8月,預計票價客座率水平有望明顯提升,為當前市場已經相對脆弱的情緒註入信心。8月民航局交流會上,民航局表示將會同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推進運價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擴大航空運輸企業自主定價的權利,可見未來票價改革仍將持續推進,公商務航線價格天花板將不斷突破,利好運價改善。

天風證券認為,當前航空股在匯率及市場環境的悲觀預期下受到壓制,但航空股的機會往往醞釀在市場悲觀情緒蔓延之時,外部環境穩定後,供需仍將是主導股價的核心邏輯,在供需向好的趨勢下,且任何一個外部變量邊際改善都有望創造投資良機,且當前港股三大航PB估值低於1,已經具備一定吸引力,繼續推薦中國國航(601111.SH,00753.HK)、南方航空(600029.SH,01055.HK)、東方航空(600115.SH,00670.HK),關註春秋航空(601021.SH)、吉祥航空(603805.SH)


4.軟件超融合高速增長,本土品牌更具市場開拓優勢(光大證券)

軟件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設備單元中融合計算、網絡、存儲和虛擬化能力,且多套設備單元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兒化的無縫橫向拓展,形成統一的資源池,並通過統一的管理系統進行管控。

光大證券指出,相比傳統的數據中心三層IT架構,超融合架構成本更低、交付更便捷、運維更簡單、擴展性更好。據IDC測算,相比傳統基礎設施,Nutanix的超融合一體機總擁有成本節省高達60%、運維時間減少71%、虛擬化成本降低80%、存儲部署速度提高85%。在數據爆炸時代,超融合架構將帶來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新變革。

Nutanix和VMware是全球市場領導者,中國市場本土品牌更具優勢。據Gartner 2018年2月發布的全球超融合魔力象限顯示,Nutanix、VMware和HPE處於領導者象限,本土廠商華為入圍魔力象限。據IDC跟蹤顯示,2018年一季度Dell EMC和Nutanix品牌超融合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30%和22%,位列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更重要的以HCI軟件來源口徑看,VMware和Nutanix分別以37%和32%的份額處於絕對領導地位,遠高於第三名HPE的5%。而在中國市場,2017年華為、H3C和深信服分別以26%、24%、13%位列前三,高於Nutanix和Cisco的4%和3%。

光大證券認為,市場高速增長,未來潛力無限。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超融合市場規模超過37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中國超融合市場規模3.79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增速高於全球市場增速。綜合wikibon對於全球ServerSAN市場的成長性預測和IDC 2016年對於中國超融合市場成長性預測,伴隨數據驅動超融合承載應用從外圍向核心延展,預計未來三年中國超融合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大概率將超過50%,相關廠商將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

光大證券認為,在開源潮流推動下,在產品可用基礎上,性能、可擴展性、成本和後續服務能力將是決定超融合市場格局的核心要素。而中國本土品牌和全球超融合廠商在產品上無疑處於同一起跑線,基於成本優勢、本地化的服務能力以及對中國市場更深刻的理解,中國自主品牌的超融合廠商將更為受益於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推薦中國超融合市場的領先企業深信服(300454.SZ),建議關註紫光股份(000938.SZ)


5.銷量排名第一,玲瓏輪胎持續受益產業集中度提升(國信證券)

玲瓏輪胎(601966.SH)日前披露2018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72.42億元,同比增長7.58%,歸母凈利潤5.24億元,同比增長20.77%,扣非後歸母凈利潤5.09億元,同比增長21.08%,EPS為0.44。單看二季度營收37.3億元,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6.2%,歸母凈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33.5%。

汽車作為輪胎的主要配套領域,新增汽車產量決定汽車原配胎市場的容量與需求,汽車保有量決定汽車替換胎市場的容量與需求。隨著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目前已經超過10億輛),替換胎市場已成為輪胎的主要需求,占比在75%左右,輪胎將跟隨汽車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市場上,汽車產業發展逐步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在新車銷量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汽車存量仍保持10%的增長,帶動替換胎市場快速發展。國信證券測算,2018年中國輪胎替換需求接近5.2億條,替換胎市場空間達1859億。替換市場潛力疊加新車配套需求,中國汽車輪胎市場持續增長。

國信證券指出,玲瓏輪胎作為國內輪胎企業龍頭,在中國上市輪胎企業里銷量排名第一。目前輪胎行業逐漸整合,玲瓏作為國內優質企業持續受益,市占率有望提升。同時,公司是德國大眾的第一家中國本土輪胎企業供應商,配套逐漸走向中高端市場,靜待未來對合資車企的主胎配套持續釋放,營收及利潤率有望快速增長。

財通證券認為,公司作為國內輪胎行業龍頭,品牌及配套優勢明顯。公司通過多年客戶開拓,成為國內輪胎行業唯一一家同時通過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大眾汽車三家巨型跨國汽車廠商全球供應商評審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已為中國一汽、吉利汽車、印度塔塔、巴西現代等國內外60多家整車廠商提供輪胎配套,配套車型覆蓋美、歐、韓、日等各大車系。未來公司將充分發揮客戶資源優勢,在高端配套市場中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高。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