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家神秘公司 讓新iPhone出不了貨

2010-7-12 商周





是哪一間公司?竟然讓蘋果 (Apple)在年度最重要產品上市的那一天,必須告訴全球的消費者,這項產品「買不到!」

今年六月二十四日,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4在眾人千呼萬喚中,粉墨登場。蘋果對外表示,前三天的交易日,iPhone 4已經銷售超過一百七十萬支,成為蘋果史上最成功的產品。

可 惜,這項最成功的產品至今仍令部分蘋果粉絲遺憾,除了收訊不良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在上市當天,蘋果宣布,白色款的iPhone 4因製作難度太高,將會延後出貨。

和前幾代白色款iPhone不同的地方,在於iPhone 4不僅背蓋是白色玻璃,就連正面的視窗玻璃都是白色。但連蘋果自己都沒想到的是,問題,竟然就出在這。

常見的黑色iPhone,只要用電 鍍的方式,就可以把黑色鍍上玻璃表面;但若要將視窗玻璃做成白色,卻是要將白色的漆,塗到玻璃材質上,要把這層白漆塗得平滑,已經相當困難,而且,塗得太 薄,會透光;塗得太厚,又很難與觸控面板貼合。

地位重要:從一代iPhone就開始合作

這個艱鉅的任務,蘋果交給一直以 來的御用玻璃加工廠,從第一代iPhone開始,這間公司就已經為蘋果製作視窗玻璃,位於中國湖南的「藍思科技」。

每當蘋果有新產品推 出,分析師或媒體就會立刻將供應商列表,但是藍思科技卻始終不曾出現在任何一份表格中。事實上,藍思科技與另一間港資的玻璃加工廠富士水晶(Fuji Crystal),幾乎拿下所有的視窗玻璃訂單,從上市以來一共賣出近四千萬台的iPhone,全由這兩間公司包辦。然而,生意做得很大,名字卻不響亮。

一九九三年,藍思由富士水晶獨立出來,另起爐灶,這兩間公司,都是做手表表面的玻璃起家,甚至許多如勞力士(Rolex)這樣的高級名 表,都是用藍思自製的藍寶石水晶玻璃做為表面,「在『玻璃』這個圈子,藍思非常有名。」銷售設備給藍思的友威科技董事長李原吉說。

企圖心 強:敢為蘋果大幅擴充產能

當玻璃被送到玻璃加工廠後,必須放在一台「CNC雕刻機」上,把玻璃切成適合iPhone的尺寸,由於難度很 高,一台機器每小時僅能切割出三片iPhone玻璃,而且全部要由訓練有素的人力來操作。

為了滿足蘋果所需的產能,保守估計,「要做 iPhone,光CNC設備就要兩、三千台,」一位台灣手機廠的前採購主管說,「一台(CNC設備)就要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這種投資就很多錢嘛,當然找 人工便宜,有技術,又有能力負責這麼大量的公司。」

李原吉補充,藍思「這間公司的企圖心很強,老闆想要做好、做大,敢為了蘋果投資『很 多』的設備,」累積了足夠的玻璃加工技術、擁有大量廉價的中國勞動人口,加上敢大幅擴充產能,是蘋果選擇藍思的主因。

為蘋果iPhone 生產觸控面板的宸鴻科技,必須要拿到藍思加工好的玻璃,才能繼續做觸控面板。一位宸鴻的採購人員表示,藍思是蘋果指定的供應商,宸鴻只能跟藍思進貨,而 且,就連每一天能夠拿到多少片玻璃,都是由蘋果來調配,他苦笑的說,「我們也希望他們(藍思)的產能能多一些,也希望Apple多分給我們一些。」換句話 說,幾乎所有iPhone供應商要想衝高自己的業績,都得看這片玻璃的臉色。

蘋果一向以來的策略,就是每一個零件或組裝廠,只選擇一至二 家供應商,這位採購人員說,蘋果早就為了iPhone 4的上市,要求藍思擴充足夠的產能,「所以這次的問題應該不出在產能,而是良率出了問題。」有多缺?他透露,目前藍思所能生產的數量,僅僅只能滿足蘋果要 求的一半而已,而且,白色的iPhone,至今都還沒有大量生產。蘋果迷想要買到白色iPhone,恐怕還有得等。

規模漸大:今年營收上 看兩百億元

隨著iPhone的熱賣,做獨門生意的藍思,行情跟著水漲船高,不久以前,藍思董事長周群飛,買下位於香港九龍塘、由亞視總部 原址重建的豪宅「尚御」,最貴的一戶,成交價高達新台幣近兩億元。

目前,藍思在深圳和湖南的據點,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一萬人,其中,位在湖 南長沙的生產基地,一期投資了人民幣十二億元,為蘋果打造專屬的視窗玻璃生產基地;二期則又投資人民幣十億元,建造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 (Motorola)的手機視窗玻璃生產基地。根據中國媒體報導,二○一○年全部完工後,這個生產基地的年銷售收入可能突破人民幣四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 二百一十億元)。

視窗玻璃的市場之大,讓具有鴻海色彩的奇美電和正達,都表明要投入,但一位iPhone關鍵零組件供應商表示,「首先, 你要先把產能擴充十倍,才能讓蘋果看你一眼;而且,你有產能之後,做出來的東西,蘋果要不要,也是未知數。」蘋果對產能的需求之大,反而變成了一個緊箍 咒,讓可選擇的供應商變得很少,所以,蘋果將受限於藍思的這個窘況,可能一時半刻,還解決不了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41

怎樣讓新員工快速融入團隊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149467.html

當一名新員工加入企業時,面對周圍的陌生面孔、全新的工作,心中一樣會充滿不安,懷疑周圍的同事是否歡迎自己,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新工作。如何幫助他們驅走這種陌生感?如何使新員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團隊?

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

新員工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入職培訓。新員工通過入職培訓可以進一步瞭解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企業文化、業務流程、管理制度等都可以進行全面的瞭解。同時,入職培訓也能驗證招聘者在招聘過程中的各種說法,並且可以使員工進一步堅定自己的選擇。因此,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對企業來說顯得特別的重要。

提供挑戰性的初始工作

在傳統管理中,新員工被看作是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幹的見習生,在國內企業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就是 大**,還不如我這個高中生幹得好呢!」確實,即使是那些頭腦靈活的大學畢業生,面對人情世故,面對需要雙手靈巧操作才能做好的「下手活」也可能笨手笨 腳。

主管經理要給新員工提供挑戰性的初始工作,這是件和重要的事情,挑戰性的工作初始是指崗位的職責安排可,為員工現有能力所不及,具有「挑戰性」他們不付出 較大的努力就不會輕易完成,但員工通過發揮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是可以完成的,這項工作作為臨時性崗位安排。

提出希望

如果管理人員對自己的新下屬已經有一定的瞭解,然後針對各員工的素質特徵,提出切合員工情況的一種「希望」,這會讓員工感到自己的上司不僅關心自己的發 展,而且對自己很瞭解,因此,最終真的成為上司所希望的那種人,事實上,管理人員對新員工越是抱有希望,給予的信任和支持越多,他們幹得就越好。

在新員工和企業之間,在新的員工的融入過程中,企業和員工本人都扮演者著重要的角色,只有各方都各司其職,互相溝通,才能使新人盡快融入公司。

支持員工的職業摸索

每個員工都會有自己的生涯設計,追求的可能是權利,財富或是工作的安定性,員工對自我的職業認識有一個探索過程,因為,同一專業的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 另外,有一些特性可以在工作中陪樣,但有些特性往往難以培養。所以,為了避免埋沒員工在現有崗位上無法展露的一些特殊能力,應大力支持員工的職業探索。

注意直接主管對新員工的影響

新員工進入某一具體部門工作後,由於工作關係,於之接觸最多是就是其部門主管,作為該部門主管和業務骨幹,他們對新員工能極大地發揮影響和帶動作用。

新員工的直接主管們嚴格按照工作規範辦事,並儘可能做到最好,對於培養新員工規範、熟練、精湛的業務技能,十分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6

從非法屠宰變大廠最愛 全靠一紙關鍵認證 嘉一香》就算貴一成 也讓新東陽、麥當勞買單

2016-07-25  TWM

一年殺二十萬頭豬、二千多家客戶,電宰豬肉龍頭嘉一香,即使價錢比市場多一成, 也無懼美豬來襲,更將養豬模式複製到對岸去,它如何拚出年收三十億元的養豬王國?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以取得台灣進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門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部分豬農擔憂低價美豬將衝擊國內市場而群起抗議,有一家豬肉供應商價格比市場多出一成,卻仍無所畏懼,憑什麼?

國內電宰豬肉業龍頭嘉一香,每年殺二十萬頭豬,在台灣共有兩千多家客戶,一年營業額超過三十億元,占全台豬肉冷藏及冷凍市場達三成。國小畢業的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雖然講不出高深的經營策略,卻能讓鼎泰豐、麥當勞等高規格廠商買單,背後沒有祕密,只是一個供應商為了達到客戶的嚴苛要求,提升自我品質管理後,獲得的果實。

陳國訓把在台灣累積的品管經驗,複製到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去年五月,嘉一香在中國已投產營運,陳國訓預估今年中國子公司的營業額將達三十億元新台幣,直逼嘉一香在台灣的成績。

堅持溯源

契作的牧場 逾七成有產銷履歷「兩年前食安問題爆發後,大廠都繃緊神經,對生產流程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生意也都往我們這邊跑!」陳國訓驕傲地說,但他也坦承,與其說大廠都找上嘉一香,不如說是大廠在鞭策嘉一香,他舉例:「新東陽向我們進黑豬肉二十多年,現在也要求來源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才行,我們也為此找了兩家牧場。」一批豬隻剛從牧場運進嘉一香屏東廠,經過消毒和獸醫檢查後,七十頭豬隻被暫放在標有「隆豐牧場」告示板的柵欄中;傍晚屠宰後,每隻吊掛的屠體都標示著豬隻編號,這是產銷履歷的基本流程。其實,嘉一香早在二○○八年,就已經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的屠宰及分切工廠。

陳國訓表示,雖然多數客戶未要求嘉一香的契作(契約合作)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他仍要求牧農提供完整生產流程批次紀錄,包含飼料或用藥紀錄等以供追溯。原因在於,一一年嘉一香開始出貨加熱豬肉製品,到比台灣更早重視產銷履歷的日本,當時日本客戶就已要求完整溯源制度。

目前,嘉一香契作牧場三十家,就有二十三家通過產銷履歷認證。「我們與嘉一香合作四、五年了,他們一開始就要求我們做產銷履歷認證,對我們的生產流程紀錄要求嚴謹。」登豐畜牧場負責人、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養豬理事會會長許益銘說。

講究衛生

不只區隔生熟食廠房 餐廳也分開嘉一香還進一步管理源頭「飼料」,陳國訓要求三十多家畜牧場得統一向嘉一香購買添加天然海藻、活菌、備長炭,不但代替抗生素、磺胺劑的飼料,也增加豬隻免疫力,他說:「我必須從源頭控管,為了讓豬農願意用我的飼料,我向他們購買豬隻的價格,一公斤比外面多四塊半。」陳國訓最自豪的,不僅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而是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CAS),因為這是他從原本非法屠宰豬商走上模範生的第一步。

走進嘉一香廠區,生食與熟食的生產工廠、運送路線都嚴格區分開來,連生產熟食和生食的工人吃飯餐廳也得分開,為的就是防交叉感染。

另外,像是屠宰完成的豬肉必須放在五度C以下的預冷室、分切時人員必須在十五度C以下的工作環境作業,以防止細菌孳生,這些都是遵守CAS、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等認證的規範。

一切的開始,來自嘉一香的第一張大單。一九九五年,為了得到專門提供國軍豬肉罐頭的斗南欣欣食品(現改為欣欣生技)青睞,對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擁有CAS認證。

嘉一香大手筆將屠宰廠從不合規範的果菜市場地下室,搬到新北市樹林區設廠。為了達到CAS所要求的低溫分切、屠體低溫冷藏,以及環境衛生改良等,光設備投資就高達近二億元。終於如期拿到訂單,也讓陳國訓體悟到,爭取大廠商下訂單的祕訣其實很簡單,重視品質管理就能勝出。

「他的衛生管理符合規範、空間格局區分明確,比較不會有汙染。」日前到嘉一香屏東工廠參觀的桂冠總經理王正明說。

人道電宰

砸七倍錢買設備,讓麥當勞買單另一項讓陳國訓驕傲的品質提升,是嘉一香獲得「人道屠宰」認證,也因這項改革拿到麥當勞訂單。

下午六點,走進嘉一香電宰場,豬隻正排隊走上全自動人道電昏機,機器按照豬隻重量釋放電量,豬隻瞬間昏厥。

「這一台機器就要八百萬元新台幣!」陳國訓解釋,傳統使用的手動電昏機只要一百萬元,但人工調動電量,如果電量太高,豬的骨髓會爆裂,太低則豬隻會驚恐掙扎,不但不人道,而且豬隻緊張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使肉質乾硬,甚至營養流失。嘉一香只好重金採買人道電昏機,也因此於一二年獲得人道屠宰認證。

「因為我們有人道屠宰,麥當勞才會找上我們。」陳國訓回憶:「麥當勞第一次來查廠,我們沒通過,因為有一隻豬在走去電昏機前滑倒,對方覺得這樣代表豬隻緊張,品質會不好。後來我們就把地面改成止滑,過半年才通過。」嘉一香至今仍是麥當勞的豬肉供應商。

「義美、黑橋牌……,都是我們的客戶。」陳國訓細數自己在台灣累積的兩千多家客戶,似乎已經將台灣市場做到飽和,於是轉戰中國市場。

看準俄羅斯市場豬價是台灣四倍,去年陳國訓和友人合資投入五億人民幣,在鄰近俄羅斯的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設廠,並複製了在台灣累積二十年的品質管控經驗,除了申請ISO22000、HACCP等認證,也將他最自豪的人道屠宰技術置入。

嘉一香董事長特助譚茂松強調,未來中國廠還將注入人道飼養的方式養豬,讓豬隻品質更上一層樓。

當國內還在為開不開放美豬入台吵得沸沸揚揚,陳國訓已擴展版圖到對岸,他自信地說:「預估今年中國廠營業額,可達三十億元新台幣!」

陳國訓

出生:1954年

現職:嘉一香董事長

經歷:家族養鴨事業、豬肉攤販

電宰豬龍頭銷售密碼

>> 一年殺20萬頭豬

>>2000多家客戶,包含鼎泰豐、麥當勞、黑橋牌等>> 一年營收30億元,市占三成不斷升級把關品質 讓大廠搶合作

設備升級

投資兩億元升級生產流程設備,取得CAS認證,受到大廠青睞的機會高。

工法升級

突破傳統採「人道屠宰」,電宰出來的豬肉肉質較鮮嫩。

豬農如何突圍》

台灣豬的最大麻煩,不是美豬叩關「其實台灣早就開放美豬了,只是沒有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而且,台灣進口的歐洲豬肉,比美國豬肉還便宜,所以民眾要便宜也是買歐洲豬肉啊!」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表示,開放美豬換取TPP門票,其實對內銷影響不大。

其實,不管美國、丹麥或加拿大,豬肉價格都遠低於台灣,本土豬肉雖然成本高,但是只要能提升自家豬肉附加價值,消費者願意買單,就能站穩內銷市場。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發起人之一盧建男提出,台灣應該仿效先進國家,由活體拍賣改「屠體評級」,部分取代以往僅由豬隻外型決定價格,而是根據屠體內部肌肉、油花等分布,再由承購商拍賣價格;另外社團法人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祕書長廖震元也建議,還得配合加入「肉品分級」制度,根據肉質色澤、脂肪肥瘦等做評比、定價。讓好的豬肉在市場上能賣出好的價格,也才能鼓勵豬農為了賣到好價錢,更重視飼養流程等。

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則建議,豬農還可以藉由建立透明完善的「產銷履歷」機制,取得民眾青睞。

豬農真正的最大困境是外銷。1997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至今仍被列為口蹄疫疫區,外銷停擺近20年。台灣曾是僅次於丹麥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國,一年出口總值高達16億美元,2015年卻只剩990萬美元,養豬場數也只剩20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我有個夢想,我希望台灣豬肉能重新外銷至日本。」盧建男說出台灣所有豬農的心聲。如何重新讓台灣從口蹄疫區除名、重回外銷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