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拍照App 讓路人甲也能賣照片

2013-12-02  TCW
 
 

 

同樣的方程式,一位掉了相機的攝影師,EyeEm創辦人邁斯納(Florian Meissner)就是靠著對產業的了解,加上運用新科技,不到三年,就成為世上第一個切入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圖庫交易市場的App,同時打入一百二十億美元的商業攝影市場。

過去,攝影師必須投靠新聞媒體、出版社,或者仰賴藝廊、圖庫等販賣自己作品才能維持生計,但一道又一道的環節抽成,讓一張照片的取得成本墊高,攝影師的獲利卻可能更低。

「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自由交易照片的平台,讓任何人都能靠攝影賺錢?」當時遠赴紐約闖天下,苦無機會還掉了相機,絕望的邁斯納這麼問自己。

但要建立一個平台,從蒐集、建檔到販賣照片都是門檻,也因如此,圖庫公司如Getty Images等,市值甚至超過三十億美元,新創團隊如何挑戰?

當智慧型手機拍照鏡頭不斷進步,甚至超越一般數位相機品質時,他看到機會。

當時的邁斯納帶著智慧型手機每天拍照,漸漸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不只是攝影師,有太多人每天用手機拍照而且樂於分享,於是他索性和朋友籌畫了一場跨紐約、柏林的雙城手機攝影展,吸引上千張投稿,「有些真的不錯!」邁斯納回憶,他和朋友後來甚至將攝影展成果出版成冊,「無料(免費)取得」的大量照片,竟能化作商機,EyeEm的雛形在他腦中浮現。

EyeEm出現,所有人都以為只是另一個拍照App,而當Instagram被臉書以十億美元買下時,沒有人再看好EyeEm能有更好未來。

照片版權歸使用者,每月下載量百萬

但有如鴨子划水,EyeEm從一開始,就要求使用者上傳照片時標示地點、情境,苦心在世界各地經營社群,選出兩百個以上的「大使」;而且與Instagram的版權策略不同,他宣布,所有平台上的照片版權將永遠歸屬於使用者。

疑問聲四起,EyeEm到底要如何獲利?當外界都以App公司的標準衡量EyeEm,邁斯納攝影師的背景,想的卻是顛覆攝影市場規則的目標。

當去年十月使用者超過百萬、今年結束第一輪募資高達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到手後,EyeEm才宣布,它們已成功打造了圖片搜尋的技術,交易平台也正式完成。

消息一出,EyeEm每個月下載量高達百萬,至今,超過千萬的使用者們都想讓自己的照片生財。「連本身有經紀人的攝影前輩,都來我們這裡賣照片!」邁斯納笑說,EyeEm的系統,不只讓需要照片的人有更多選擇,靠著搜尋技術,能更準確的找到所需的情境照片,重點是,更便宜。

不只顛覆傳統攝影行規,EyeEm也看到來自品牌的商機。德國航空、紅牛等品牌直接點名合作,號召EyeEm使用者到活動地點拍照,分享到平台、臉書上,幫助品牌曝光,也讓品牌有更多照片可使用、購買。

換言之,僅二十三名員工的EyeEm,等於一家擁有千萬個攝影師的通訊社、圖庫、搜尋引擎,甚至連公關公司的生意都搶了!

而他們不只威脅了柏林本地的公司,因為使用者來自超過二十一個語系,手握的照片遍布全球,半數使用者每個月都會更新照片,也就是說,EyeEm不用花一毛錢,每個月至少還會新增超過五百萬張照片。

「你再也沒法預料你的敵人來自哪裡,因為幾乎誰都有機會了!」德國eBay前執行長賽爾貝克(Stefan Gross-Selbeck)分析,過去大公司得以保有領先甚至獨占的門檻,如今一再被降低,「社群」成了新創公司的後盾,只要善加經營,在內容、資金甚至商業模式上,都是新創公司最好夥伴。

【延伸閱讀】EyeEm成立:2011年員工數:23人主要服務:拍照App、照片交易平台成績單:全球使用者超過千萬名,每月新增500萬張照片革了誰的命:藝廊、廣告公司、圖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97

拍照搜商品 宜蘭小子獲亞馬遜青睞

2015-04-20  TCW
 

在網路上看到喜歡的商品,想知道哪裡有賣?拿出手機「喀擦」拍照,自動搜尋多家電商資料庫,不到一秒鐘,哪有賣、哪家店最便宜,立刻在螢幕上秀出來。讓京東商城等多家中國電商埋單,全球電商巨擘亞馬遜也認證列為技術合作夥伴。這項「拍照找商品」的獨門技術,竟然來自台灣。

這就是台灣創業力!網頁設計師跨足影像辨識

創意引晴(Viscovery)的客戶,從亞馬遜(Amazon)到IBM,讓它在三月獲得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投資。影像辨識是近年科技創投的資金寵兒,去年一整年就吸引超過新台幣三億元熱錢。雖然官方不願意透露這次領投的大金主是誰,但業界盛傳,這是才剛靠著阿里巴巴上市暴賺上百億美元的軟銀集團,在行動商務未來趨勢的最新布局。

第一代的網路搜尋是Google大獲全勝的文字介面;第二代的網路搜尋,蘋果(Apple)端出語音助手Siri驚豔全場,證明在萬事求快的時代,消費者渴求更便捷的搜尋方式。這也是影像辨識發展數十年後再度翻紅的原因,Google、百度、臉書等國際巨擘都想掌握第三代搜尋技術──不用打字、說話,拍張照就能找到目標!

不過,影像搜尋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就連Google也直到今年才推出手機專用的即時拍照翻譯功能;各廠商比的不僅僅是辨識準確度,還要比辨識速度,甚至,因為影像辨識的應用領域很廣,不同運用場景,關鍵演算法可能完全不同。

創意引晴執行長黃俊傑說,自己的競爭力是「商品辨識度」領先同業。據傳,好幾位中國創投大咖,親赴台灣,造訪創意引晴在宜蘭的研發中心,確認技術確實領先中國同業一年,才敲定這樁投資案。

熬了五年的黃俊傑,終於等到讓創業概念成功的機會。

二○○八年,許多外籍白領在金融海嘯期間來台工作,一個點子閃過黃俊傑的腦海:「如果對著小吃攤的招牌拍照,就能搜尋到相關資料,老外應該很喜歡吧?」

當時自己開網頁設計公司、營收上千萬元的黃俊傑;毅然拿著這個概念參加資策會的創業比賽,雖然得了獎,卻因為技術不到位、客群不精準,第一次出擊鎩羽而歸,但他仍決定繼續投入研發資源。

沒有富爸爸,只能硬撐著頭皮燒錢。不但把本來賺的錢都賠進去,黃俊傑還一度背負超過兩千萬元的債務。為了讓公司繼續營運,員工也要另闢財源,一邊研發影像辨識系統,一邊分神接App外包案。

他堅持再撐一天就好熬五年終有屈臣氏談合作

那是極痛苦的一段日子,黃俊傑掙扎著:「要繼續燒錢、還是要認賠走回頭路?」一路跟著他的老員工也很煎熬,目前擔任創意引晴研發經理的廖尉棋坦言,大家都曾數度想放棄,眼睛一睜開就想:「再撐一天、就不做了。」

不過,蹲馬步練功反而成為最後勝出的關鍵。創意引晴陸續在台灣跟屈臣氏、安麗、中華電信展開合作。這些實驗性的合作案,雖然無法即刻帶來豐厚收入,卻在日後成為說服投資人的最佳推薦人。

創意引晴的前一輪投資者,Pinehurst Advisors合夥人陳仲璘回想初識黃俊傑的場景。「他的學習速度很快,而且是一個有誠信的人。」陳仲璘說,他探知黃俊傑在台灣的商業案經驗,才放心拿出人脈,帶他到各國敲門、找機會。

他自豪技術贏過對手但領先優勢時間只有一年

陳仲璘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黃俊傑要挑戰日本第二大電信商KDDI,爭取與日本最大郵購型錄公司合作。雖然最後沒搶到訂單,但同樣的商品,對手辨識成功要花八秒鐘,創意引晴只要○?五秒;連龜毛的日本人都瞠目結舌,陳仲璘也更肯定創意引晴的技術有其價值。

當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展示著「臉部辨識」上網購物,與黃俊傑同時創業的影像辨識公司,也開始紛紛被收購、甚至公開上市,影像辨識技術的爆炸性成長就在眼前,黃俊傑等的風,終於來了。

陳仲璘認為,創意引晴已在台灣市場練兵多時。過去受資金與技術所限,多著重在商業合作案。現在億元資金到位,就該主動出擊,抓住中國的人口紅利、大力推廣自有產品。他估計,若能衝出千萬用戶,一年後公司估值就可望成長超過十倍。

不過,西進中國的台灣網路公司,交出的成績單多半不好看,創意引晴的技術領先時間又只有一年,黃俊傑坦言這場仗不好打。資金只是備戰糧草,讓他有資格上場打仗,他也將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持續保持技術領先程度。

逆風的時候低頭練功,才能在風來的時候展翅飛,黃俊傑一步步獲得亞馬遜等國際級企業青睞,對比現在急於成功、崇拜竄紅的台灣網路創業圈,上了一堂低調而扎實的創業課。

【延伸閱讀】影像辨識正熱!雅虎、樂天搶著收購

近年影像辨識研發公司接獲投資現況:

■ Total Immersion / 法國,2011年 英特爾領投/約新台幣1.65億元■ IQ Engines / 美國,2013年 雅虎收購■ Kooaba / 瑞士, 2014年 高通收購■ ViSenze / 新加坡,2014年 樂天領投/約新台幣1.05億元■ Asap54 / 英國 ,中資領投/約新台幣1.14億元■ Slyce / 加拿大,2014年 已在加拿大公開上市,目前市值約新台幣17億元■ Viscovery / 台灣,2015年 接獲投資現況/投資金額:美、中、台合資/約新台幣1.5億元

註:雅虎、高通收購金額未公開資料來源:CrunchBase、上述公司官網整理: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42

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攝影師還能拍什麽 英國戰地攝影師這樣影響社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63

 

英國小鎮科比存在嚴重的環境病,一些孩子先天殘疾,一只手只有三根手指。曾有新聞記者來拍攝,讓孩子們把手背到身後;內維爾則讓這些孩子坐在桌前紮氣球,彩色的氣球在他們殘缺的手中炸裂開來…… (馬克·內維爾/圖)

“中國人真愛拍照!”英國攝影師馬克·內維爾聳聳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參展,曾做過時裝男模的他酷似電影007主演皮爾斯·布魯斯南,不停被觀眾要求合影。

2015年5月9日,《時代映像:1960年以來的英國攝影》在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開展,展出了38位英國著名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四百多幅作品,這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的活動之一,包括馬克·內維爾在內的3位英國攝影師受邀參展。

交流講座上,觀眾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當人人都拿起手機和單反相機時,攝影師還能拍什麽?”內維爾對此樂觀,他認為現在攝影師的好作品反而更容易出挑了。

內維爾自己的作品就不是人人拿起手機就能拍的。他是英國派往阿富汗的最後一位戰地藝術家。2011年,英軍開始撤離阿富汗。內維爾用3個月時間拍攝了消失前的戰場。

“我喜歡用攝影直接影響社會。”內維爾曾經用一組攝影作品推動英國立法改革。2012年,名聲在外的內維爾接受《紐約時報》的邀請,拍攝表現倫敦貧富差距的《這里是倫敦》,2013年,這組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提名。

這些作品都沒有出現在深圳的攝影展上,展出的是更溫和的兩組作品,反映老工業城市格拉斯哥和匹茲堡的社區生活。

有的人燒了那本攝影書,有的人拿去拍賣

很多攝影師關註社會問題,內維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覺得大部分人是在消費苦難:“闖入底層人民的生活,拍幾張照片,然後把攝影書賣給中產階級。”

意大利某時裝品牌更進一步,1982年就把這類攝影作品用作廣告:其中沒有出現一件時裝,只有難民船、死刑犯、燃燒的汽車等畫面,該品牌很快走紅。

內維爾決心打破這種慣例。2003年,內維爾為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個底層社區拍攝照片。格拉斯哥是歐洲第三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1950年代,這里的造船量全球第一。1990年代,它的造船業衰落,大量造船工人畢生的知識和技術沒了用武之地,貧窮、犯罪、毒品問題接踵而至。

內維爾在社區里住了整整一年,與居民交朋友,拍攝廢棄的造船廠、失業的中年人和問題少年。攝影書一年後出爐。

這本攝影書沒有在任何商業渠道出售,8000冊全部送給照片里的主人公:該社區的8000戶居民。內維爾在後記里寫道:“居民應該免費得到記錄自己生活的文獻,而不是為藝術印刷品埋單。”

要把這些書郵寄過去,當時的費用高達1.4萬英鎊(約合13.4萬元人民幣)。內維爾想了個主意,他去找格拉斯哥的少年足球隊,如果球隊的孩子能把8000本書挨家挨戶送到,1.4萬英鎊就歸他們,每個孩子還能拿一本攝影書。

一戶收到書的居民後來給內維爾寫信,說他翻開書後心情就變好了。被攝影書選為封面的女孩則每晚翻看,驚訝這些照片竟可以拍得那麽漂亮。社區里的新教徒卻燒書抗議,“他們覺得書中關於天主教的照片太多了”。內維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數過,“關於天主教的有9張,而關於新教的只有7張”。

不過,也有社區居民把書拿到eBay上拍賣,叫價500美元。內維爾至今保存著那些網頁截圖,“有些人不一定那麽喜歡藝術攝影書,但如果他們可以通過攝影書獲得一些回報,我也算回饋社區了。”

送完書後,內維爾向社區居民發放了問卷,再把居民的反饋意見,和那些照片一起,在畫廊、博物館展出。

10年後,內維爾拍攝過的社區狀況好轉,還建起了大超市和大醫院。內維爾不久前收到了他們的邀請:2015年7月再回去看看。

攝影能改變政策嗎?

2009年,內維爾去英國小鎮科比,發現當地存在嚴重的環境病:一些新生兒先天殘疾,一只手只有三根手指。

內維爾聯想到美國著名攝影記者尤金·史密斯和他的名作《智子入浴》。1972年,史密斯在熊本縣水俁灣拍攝了“水俁病”患者的慘狀:表情呆滯、全身畸形,很快轟動世界。其中,先天患兒智子在母親懷中靜靜入浴的照片廣為傳播,成為攝影幹預生活的典範。

然而,拍幾張照片無法為科比鎮解決問題。1999年,科比鎮16戶受害家庭聘請律師提起訴訟,官司已經打了十年。想要證明當地工業汙染導致新生兒畸形並不容易。

內維爾向英國維康基金會申請了3萬英鎊,在科比鎮長住調查:他采訪代理律師和受害家庭;隨後把土壤樣本送去實驗室化驗,走訪生態學者,咨詢其中的物質如何導致畸形和癌癥;他還找到研究先天缺陷的專家,查證新生兒殘疾的影響因素。

6個月後,內維爾儼然成了科比汙染案的專家,他詳細總結了科比鎮的環境訴訟,並寫出長達20頁的科學論文,說明粉塵如何導致新生兒殘疾:1985年,政府拆除科比鎮的鋼鐵廠,並試圖把被汙染的土壤挖出來運走。該鋼鐵廠曾是歐洲最大的鋼鐵廠之一,因為拆除時沒有封閉措施,含鉛的大量廢渣擴散到空氣中,從此,只要天晴,小鎮的上空就會籠罩一層粉紅色的塵雲,當地人家需要在門窗的縫隙釘上濕布才能阻擋撲面而來的粉色沙塵暴,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年,直到出現了一批新生兒致殘的案例。

科比鎮政府最終敗訴,被判賠償16戶受害家庭。但事情沒有了結,政府通過提高稅收來支付賠償金,環保法律也並沒有因此修訂。不久,離科比鎮不遠的劍橋拆除生化工廠,類似的悲劇重演:工業廢渣隨風吹散,農莊里的馬流出眼淚,居民則頭痛、流鼻血。

推動立法改革才是內維爾的最終目標。他因此又在科比鎮住了一年,完成攝影計劃。2013年,他的攝影書《行動而不是語言》出版,書中除了照片,還介紹了科比鎮的鋼鐵工業歷史,附上了科比汙染案的案件總結和科學論證文章。選取的60張照片,包括受害的孩子:他們坐在桌前紮氣球,彩色的氣球在他們殘缺的手中炸裂開來……

2013年,內維爾把這本攝影書寄給英國433個地方政府和一些國際環保組織。同名攝影展在倫敦的攝影師美術館展出,受到英國報紙和7點檔電視新聞的報道。環境維權團體“地球客戶”還組織了一場研討會,討論關於被汙染土地的政府政策。會後形成的建言2014年提交議院,將在2015年9月進行表決。

英國媒體認為,馬克·內維爾用紀實攝影提出了一個好問題:“一本攝影書和一場攝影展能改變政府政策嗎?”

在阿富汗戰場,當地孩子成人般的眼神讓內維爾難以忘懷。比這些孩子大不了幾歲的英國士兵反而十分稚嫩。 (馬克·內維爾/圖)

親歷戰爭後才知道的事

科比鎮的拍攝項目使內維爾名聲在外。2011年11月,他被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任命為戰地藝術家,去阿富汗戰場生活3個月。內維爾年近半百,又沒有從軍經驗,但他還是接受了邀請。

“我不能白去玩命,我要去獲取真相。”內維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準備了整整3箱攝影器材,包括多重閃光燈系統、16毫米膠片電影機,以及通常用於撞車測試的高速攝影機。2011年聖誕節,內維爾跟300位士兵同機飛往阿富汗赫爾曼德省,開始了隨軍巡邏生活。

戰場的兇險跟內維爾在英國媒體上看到的完全不同。在戰事激烈的地區,子彈從他耳邊呼嘯而過;腳下還可能有地雷,內維爾穿著防彈內褲,“如果踩到地雷,雙腿會被炸斷,但是命根子還能保住”。行軍時,內維爾總是被20名士兵夾在中間,“他們端槍,我拿相機。如果我為了更好的取景而脫離他們,可能把所有人帶入危險。”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3個月里,內維爾每天都聽說士兵被炸傷,缺胳膊斷腿、雙目失明。英軍在赫爾曼德的巴斯營地,匯聚了各國最優秀的外科醫生。“那里是當時全世界最忙碌的戰地醫院,”內維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然而,英國媒體只有在士兵死亡時才會報道。”

在貧瘠的荒野,內維爾有時會遇到當地的孩子。四目相對時,那些孩子成人般的眼神讓內維爾難以忘懷。他拍下了那些“戰爭使之早熟”的孩子。

內維爾坐車橫穿波倫集市。他把16毫米電影機架在那些大規模武器的旁邊。塔利班武裝撤出赫爾曼德省後,波倫集市的貿易已經恢複,內維爾的鏡頭一邊記錄集市水果上的柔和光彩,另一邊,這些大規模武器卻在路人的臉上投下陰影。凝視鏡頭的人們有的友善,有的充滿敵意。軍方告誡內維爾,千萬不要站在街上,否則他十分鐘以後就會被綁架或者殺害。

在波倫集市的這短短幾分鐘成了內維爾在戰地最難忘的經歷。“我不能和當地人溝通,我們之間有鴻溝。”內維爾第一次意識到,英美在阿富汗幹預和占領、進行的軍事行動是很不合適的。

內維爾認為,記錄這些是他的使命。“媒體告訴我們的與事實真相之間存在巨大的裂隙。媒體需要遵循市場,兜售香艷的、娛樂化的故事,所以他們回避真相。而我不受限制。”

2012年2月,內維爾回國,他的戰爭影像卻被禁止展出。“委約方最初承諾我的作品會在世界巡展,然而國防部說,全部撤軍之前博物館不許展出這些作品。”

內維爾自己則患上了戰後綜合征他煩躁、易怒,夜晚無法入睡。相戀十年的女友離開了他,身邊的人也不理解他。直到兩年後他才痊愈,並了解到,很多英國士兵回國後開始酗酒、婚姻破裂,甚至犯罪入獄,而英國國防部把戰後綜合征視為禁忌,許多患病者也羞於啟齒。“英軍在阿富汗戰場鬥爭了10年,就像美國的越戰老兵一樣,許多成了流浪漢、醉鬼。我認為這是英國的大患。”

內維爾為此印了一套攝影書,第一集講述自己如何走出戰爭陰影,第二集講的是其他當事人,包括高級軍官、普通士兵、軍醫和戰地記者。

攝影書在西班牙印了1500套,其中500套運回英國時被海關沒收,邊防組織還為此搜查了他的家。

2014年5月,英軍全部撤出阿富汗;8月,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舉辦了內維爾攝影個展。1000套攝影書被送到精神健康服務慈善機構、監獄和收容所——因為許多犯人和流浪漢都會從軍,回國後又回到監獄或者流落街頭。

“我親歷後知道,想要恢複正常生活太難了。”內維爾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29

當陽爆炸事故原因初步確定 企業卻組織近30人阻擋記者拍照

據新華社報道,湖北當陽爆炸涉事企業的事故地點距離高速路口約7公里左右。記者從高速路路口下來,即有警方在沿途路口把守。在廠區門口,該公司組織近30人在現場阻攔人員進出並且阻擋記者拍照。

廠區門口,有 近30人在現場阻攔人員進出

阻擋記者拍照

湖北一發電廠爆炸致21死5傷 事故原因初步確定

當陽市馬店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1日15時20分發生爆管事故,已確認死亡21人、受傷5人,其中3人重傷。

據湖北宜昌當陽市政府消息,有關方面初步調查顯示,發生在馬店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爆管事故原因為該公司熱電項目在建調試過程中,高壓蒸汽管道破裂,蒸汽外泄所致。

目前,傷員已送往醫院救治,項目裝置已關停,事故現場穩定可控。當地已成立工作專班,積極妥善地做好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42

法院拍照事件引發的矛盾

司法機構﹕法院內禁攝影 律政司:只禁攝法官證人等

【明報專訊】律師會前會長、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去年4月在facebook上載以高等法院大樓內公眾等候區為背景的自拍照,警方前日表示徵詢法律意見後不作檢控。律政司發言人昨解釋,因條例只禁止拍攝或繪畫該法庭的法官、陪審員及證人,而司法機構則再強調,一般而言法庭內不准攝影。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需要修例,令公眾能清晰法例所針對的對象。

律政司﹕控何君堯料難入罪

律政司發言人稱,考慮《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下稱條例)第7條的釋義、相關證據及「檢控守則」後,認為有關案件的證據並無合理機會證明控罪,經考慮條例的目的和作用後,認為不論就「照片」、「肖像」或「素描」,第7條只禁止拍攝或繪畫(或企圖拍攝或繪畫)法庭的法官,或在該法庭的陪審員、證人或任何一方的照片、肖像或素描。

條例第7條(1a)及(b)指出,任何人在法庭內拍攝或企圖拍攝任何照片,或為供發表之用而在法庭內繪畫或企圖繪畫該法庭的法官,或在該法庭所進行的民事或刑事法律程序中的陪審員、證人;或發表違反條文下所拍攝的任何照片和任何繪畫肖像或素描,或其任何複印品,均可被判罰款250元(經修訂後應為2000元)。

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律政司考慮有關條例時不僅考慮法律條文字眼,而是進一步考慮相關案例,第7條是對照1925年英國法例所訂立,故相信律政司考慮過英國或其他普通法國家的案例,評估過案件勝算不高,才決定不檢控。

不過,司法機構發言人昨再表示「根據司法機構一貫的場地管理規則,一般而言,法庭內不准攝影。至於法院大樓的其他範圍,只有在獲得特別許可下,例如在舉行委任儀式後,或傳媒代表在法院大樓/範圍出入口外的指定地點,才可以攝影」。

......
(9/3/2017)

何君堯在法庭拍攝事件引起司法機構和律政司在法律聲明上產生矛盾分歧。首先我希望各方人士不要為這種人動氣, 不論他在行為上怎樣囂張狂妄自大, 只要你當他是浴室玻璃的污垢, 是不能永久洗擦掉的, 就與其共存就好了。你斷不能淋浴一次就清潔波璃一次, 這些soap scum只需間中清理一次, 便可以了。所以這次罵過了, 就算吧。我最不希望有人在FB糾集一些人去法庭外面的大堂拍攝, 正一何君堯咁做都話唔使告, 咁我去影點解唔得先? 如果係咁就大鑊囉。

司法機構發言人的講法跟律政司的看法存着矛盾衝突。法院是開放給公眾的, 除了個別閉門聆訊的案件, 任何市民都有權進入法庭聽審。起碼可以進入法庭處所, 包括大堂及法庭外面的公眾地方, 不受限制。如果拿手機出來影相留念, 證明到此一遊, 根據律政司在何君堯事件的解釋, 豈有不能之理?

我曾經在法庭拍攝一文講過: 

......究竟是否所有法庭拍攝都屬違法?我認為未必。從上面條文(第7條)可以看出,在法庭內及進行研訊的任何地方或其範圍內拍攝或繪畫,都屬違法,真正的著眼點是保障法庭的莊嚴,法官、證人及陪審員等。如果在法庭沒有運作下,空無一人的情況下拍攝,犯法嗎?這是富爭論性的。

律政司發言人的講法跟我的思維相同, 但富爭論性的看法並不表示沒有定罪的機會, 作出檢控的話, 一樣可以依賴該控罪的7(2)(c)的字眼來爭辯:

(c) 任何照片、肖像或素描,如果是在法庭或舉行聆訊的建築物或其範圍內拍攝或繪畫的,或是拍攝或繪畫某人並且是在該人進入或離開該法庭或上述建築物或其範圍時拍攝或繪畫的,則該照片、肖像或素描,須當作是在法庭內拍攝或繪畫。

(c)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shall be deemed to be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taken or made in court if it is taken or made in the court-room or in the building or in the precincts of the building in which the court is held, or if it is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taken or made of the person while he is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court-room or any such building or precincts as aforesaid.


這deeming section是全殺條文, 何君堯為了開脫自己, 講甚麼記者拍攝曾蔭權進出高院大門的照片也同樣違法, 這樣講有點邏輯謬誤。假設記者也犯法, 可以因此使何君堯在第3號庭門外的公眾地方拍selfie不犯法嗎? 這種法律思維極有問題。記者因在法院出入口拍攝被告的相片而被檢控, 反而可以爭抝法庭的範圍(precincts)涵蓋到甚麼程度。更何況一向以來司法機構及律政司都沒有對法院大門口拍攝置喙, 可能因為難以介定要離開門口多遠才可以拍攝的緣故。相反而言, 在法院內的大堂或法庭外的公眾地方, 屬於法院的範圍, 並不存在任何含糊性, 所以才會貼出不准拍攝的警告字句。故此, 就算酌情不控告何君堯是可接受的做法, 律政司向傳媒發布的理由卻不合理。如果這次律政司所講該條例的立法目的被錯誤理解, 有人在開庭期間, 在法庭裏自拍, 沒有把法官、法庭職員、證人、被告、陪審員一干人等攝入鏡頭, 是否不犯法呢? 另外, time bar這因素也含糊不清, 究竟為甚麼要拖到現在才明確讓公眾知悉這次事件的決定。

我三番四次矯正一些控罪最高罰款的講法, 因為當你打開例書, 見到明明寫着最高罰款是$250, 為甚麼會變成第一級罰款$2000呢? 原因是隨着通貨膨脹, 罰款也需要向上調以反映嚴重性, 如果要逐條法例修改, 便要花費太多時間去審議和通過, 所以在1994年, 政府採用了涵蓋性的修訂方法(umbrella amendment), 把$100,000以內的罰款分為6級, 而沒有動手去逐條修改。當我們翻閱法例時, 自己就要記住這6級的分辨方法, 不要只看法例條文而被誤導。潘敏琦法官在審理香港特別行政區 訴 周惠鴻 (HCMA 579/2010)一案, 詳細分析了立法的程序和目的:

21. 1994 年的刑事程序(修訂)議案於立法會二讀審議時,當時的律政司司長向當時的立法會主席作出以下的陳述:

“The purpose of this Bill is to introduce a Standard Scale for fines not exceeding $100,000. This will enable the maximum amount of these fines to be increased from time to time by a single order of the Governor in Council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fines in our legislation is complicated, time-consuming and wasteful of resources, since the increases are done on a fine by fine basis. Each provision that needs to be revised has to be identified; the date of the last adjustment to the fine has to be ascertained; the extent of inflation since that date has to be determined; and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in the fine decided upon. A legislative instrument specifying the amendment to that particular fine then has to be prepared and formally approved.

The Standard Scale proposed will greatly simplify this process. It will consist of six levels, ranging from $2,000 at level 1 to $100,000 at Level 6. All fines not exceeding $100,000 will be converted into the appropriate leve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in the Bill and the values of the levels will become the maximum amounts of these fines. These maximum amounts can be increa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simply by an order the Governor in Council. I must emphasize, however, that adjustment by this method is only possible to cater for inflation. Other adjustments will continue to be done by means of specific amending legislation and will have to be justifi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何君堯這事件不值得大家再討論, 這個囂張驕傲的人, 醜行層出不窮, 我們很快就會在別的事情上再去洗擦這污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15

小米成立獨立相機部:將集中全部資源強化手機拍照品質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昨晚發出內部信,在手機部門內部成立單獨的相機部,以強化手機拍照功能。

根據此內部信說法,“拍照已經成了很多用戶選購智能手機的關鍵因素,用戶對於手機拍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成立一個獨立部門,集中全公司優勢,將小米手機的的拍照做到“世界頂級水平”。此前,小米手機經常以處理器速度快作為賣點,註重簡單粗暴的“發燒”體驗,但拍照並不算非常好。

根據內部信,原手機部產品項目部負責人朱丹擔任手機部新組建的相機部總經理,手機部產品項目部由王騰負責。

以下為雷軍內部信全文:

各位小米的同學:

拍照已經成為很多用戶選購智能手機的關鍵因素,用戶對手機拍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公司決定,在手機部內成立單獨的相機部,集中全公司優勢資源,一定要把小米手機的拍照品質做到世界頂級水平!任命朱丹擔任手機部新組建的相機部總經理。手機部產品項目部由王騰負責。

在過去兩年里,朱丹領導手機部的產品項目部的過程中表現優異,公司決定晉升他為手機部副總裁。祝賀朱丹!

此任命立即生效。

雷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68

雷軍:非常激動小米8拍照功能超越iPhone X | 科技早報

紫光展銳CEO曾學忠:2019年實現5G芯片商用

6月2日,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紫光展銳CEO曾學忠在DeepTech舉辦的半導體產業大勢論壇上表示,2019年紫光展銳將實現5G芯片的商用,在2019年年底推出8核5G芯片手機。

央行盛松成:比特幣是烏托邦

6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指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它本身就是想實現貨幣非國家化,我認為這是一個烏托邦。”盛松成同時表示,現有的支付系統已經很安全、便捷;數字法幣雖然可以跟蹤資金走向,但是實際目前現在的電子貨幣已經能夠完全實現這一點,並不需要通過所謂的數字法幣來跟蹤。

麻省理工畢業生本月將獲得區塊鏈畢業證書

區塊鏈技術能夠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畢業生以數字化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學術履歷。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軟件公司Learning Machine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以及註冊辦公室合作,學生可以選擇下載區塊鏈錢包,安全存儲和分享自己的文憑。

“空姐遇害案”滴滴賞金被指缺乏誠意

近日,救援隊向滴滴提出索要懸賞,又再次引發輿論關註。滴滴曾發布征集線索公告,最高懸賞百萬尋找”空姐遇害案“涉事司機劉振華。5月12日,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在鄭州市西三環附近一河渠內,成功打撈出犯罪嫌疑人的屍體。然而,當初滴滴公布的線索征集電話,如今卻無人接聽;當初懸賞的百萬賞金,至今尚未兌現。滴滴方面對此回應稱,經公安機關確認對案件偵破確有重大幫助後,將盡快把獎金給到最合適的個人或團隊。

PayPal收購AI零售系統開發商Jetlore

近日,PayPal宣布稱收購AI系統開發商Jetlore。Jetlore系統由兩名斯坦福計算機博士生創辦,將機器學習技術推廣到零售產業,全球有許多零售商都使用Jetlore開發的系統。PayPal在聲明中介紹稱,Jetlore致力於開發最優的個性化客戶體驗,有了Jetlore的人才和AI技術,PayPal可以增強PayPal Marketing Solutions,加快開發速度,增加新功能,為商戶創造更多價值,不限於線上結賬。

蘋果擬拓展數字廣告業務

蘋果主要依靠硬件而不是廣告獲得收入。知情人士近日透露稱,蘋果準備拓展數字廣告業務,因為蘋果的增長戰略變了,除了銷售設備,還想依靠服務獲得更多收入。知情人士稱,在過去一年里,蘋果與Snap、Pinterest及其它公司協商,讓它們加入蘋果廣告網絡,網絡可以通過眾多App發送廣告。如果App在展示廣告時獲得收入,蘋果會與其它公司分成,App不同分成比例也不同。

Uber發生司機槍殺乘客案

據美媒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淩晨3點,在科羅拉多州25號州際公路,Uber註冊司機漢考克因與乘客發生口角,其後拔槍向乘客多次射擊,並報警自首,但等救援趕到現場時,乘客依然不幸身亡。3天前,巴菲特公開表示了對Uber看好,也有爆料稱,巴菲特希望向Uber提供30億美元的投資——不過Uber更希望2019年直接IPO上市。

瑞銀分析師上調蘋果股票目標價

瑞銀分析師在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將蘋果股票的目標價由此前的190美元上調到了210美元。上調蘋果目標價的是分析師史蒂文·米盧諾維奇(Steven Milunovich),在他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售價更高的iPhone,蘋果的其他業務也有良好的增長前景。

雷軍:非常激動小米8拍照功能超越iPhone X

第三方機構相機行業機構DxOMark給小米8拍照功能打分為105分,iPhone X為101。6月3日上午,雷軍發微博表示,拍照評測不僅有客觀因素,還有很多主觀因素,評測非常困難。DxOMark是相機行業第三方評測機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無論如何,小米8超越iPhone X,還是一個讓人非常激動的事情。”雷軍還透露,MIX 2S采用了同樣的相機模組,很快也會升級到小米8相機固件。

中文域名領跑全球多語種域名

2018全球數字峰會6月2日在廈門揭幕。峰會透露,中國域名發展迅速,應用環境已獲明顯改善,領跑全球多語種域名,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峰會上顯示的數據表明,中文新通用頂級域名占全球多語種新通用頂級域名保有量比例超過75%。尤其在去年,中文域名迎來爆發式增長,到2017年底,中文域名保有量達到240萬,比上一年增長114%,相較之下,同期英文域名增長基本持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35

“拍照經濟”規模有多大? 網紅日本微型攝影師上海展覽試水

坐一回鈴鼓摩天輪、烘一爐年輪面包窯,從牙刷噴泉路過,攝影師田中達也鏡頭里的小人們,在三天的環遊之旅中,輕松獲得了近168萬顆Instagram愛心。

羽生結弦

這張《龍珠》“超級賽亞人”變身的圖片是後期合成的

更多的時候,他們背起行囊,在牛仔褲上沖浪,將卷心菜變成熱氣球,坐上天婦羅飛機,沖向粗鹽星空。就像《格列佛遊記》中的微型世界,這些尋常的生活場景都被濃縮成了書本大小的尺幅,等待一次次腦洞大開的頓悟。“每個人都應該有天馬行空的時候,比如看看西蘭花和西芹,會覺得像一座森林;樹葉浮在水面上,就像扁舟一葉葉。換一個微觀的視角看世界,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很多別致的點子。”田中在自己的網站“微型日歷”(Miniature Calendar)上寫道。

田中達也和他為上海個展設計的新作(圖片提供:悠逖文化)

2011年4月20日,還是廣告公司職員的田中開始在這個網站更新照片,每天七八點上傳一張趣味的微型模型攝影,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的,“努力使作品簡單到連小學生都能理解”,迄今累計發布了2500多幅,在Instagram坐擁140多萬粉絲,成功躋身創意類微距攝影“網紅”。

但懷抱10億年輕用戶的Instagram,平均每天分享近8000萬張照片。從日活用戶近5億的社交網絡脫穎而出,田中倚仗的正是這些被經營的創意。“一開始沒有固定風格,漸漸拍了些小人偶的作品,發現大家喜歡這種比喻手法,為了得到更多點贊,也算是粉絲的期待,從第三年開始慢慢變成了現在的風格。”他告訴第一財經。

7月下旬,田中因為個展“微型現場——田中達也的腦洞情報站”來到上海。發布會上,瘦小的他站立在標誌性的大型裝置“花椰菜之森”底下,像極了那些過客般的微型人偶。

小人國,大腦洞

每到一個城市展覽,田中都會設計一幅新作。在上海,陸家嘴光影浮動的天際線,被各類又扁又胖的遙控器替代,東方明珠是兩個話筒壘在一塊。“太酷了”、“有創意”,這類留言在他的Instagram頁面最為高頻。

在廣告公司供職十多年,田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制圖技能,但他將自己能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意歸功於“好好觀察生活”:薯片可以采礦,壽司席是茶田,USB連接口變身面包店……“大多數作品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對生活更有感情,至少能夠會心一笑。”

他特別擅長從熱門新聞和經典電影出發。今年平昌冬奧會上,日本天才花滑少年羽生結弦大放異彩,成為66年來首位冬奧會衛冕成功的男單選手。消息傳來,田中第一時間上傳了一張冠軍同款,共得到37萬多個點贊。白色飯盒蓋上,身穿藍白舞衣、黑色長褲的國民偶像和他的倒影互為烘托。細膩的是,飯盒蓋上歲月留下的磨損痕跡,點綴出了真實冰面的凹凸質感。遠處則模糊地壘放著一些花椰菜、西紅柿、玉米。

沖浪者

USB連接口變身面包店

這些精心勾畫的場景特意營造了一種隨意感,仿佛主婦們都能信手拈來。事實上,他每天會花兩個小時制作、拍攝作品,基本一天一個,狀態好或者旅行前會提前拍攝好三四個作品。“拍攝照片盡量簡單好懂,背景不能太搶鏡,我一般用米色。同樣拍攝微型作品的人很多,但從背景風格和使用顏色,一眼就能認出我的作品。”作品數量級增長後,田中也會選擇一些純色背景,一如既往的日式簡潔。

如果說日常小物築起了場景,那微型人偶負責的就是劇情。他時常帶著小人偶出門,到百元商店或者賣場中,看到有趣的商品,就把口袋里的人偶拿出來擺弄,然後趕緊把點子記在手機里。

從小,田中就是鐵道迷、模型控,因為童年沒有多少玩具,他將一些臨時贈品收集起來,外出的時候都會格外留意鐵道模型店。“微型日歷”啟動後,他把積攢的小人偶以職業、姿勢分類,1.5厘米是最常用的尺寸,這些都被收在家里的收納櫃。同樣的人偶他也會買上兩三個,以應對不同場景改裝,但物料太多導致他的工作室日漸擁擠,近年只得買個倉庫另做儲存。

太空人、攀巖人、沖浪人,是他最喜歡的三個小人偶。因為很多作品用到了相同的人物姿勢,田中現在會提醒自己,要幫它們換個顏色。

掘金Instagram

因為工作量驟增,又剛好有了孩子,田中索性從廣告公司辭職,做起了全職藝術家。靠著大紅大紫的“微型日歷”,1981年出生的他已經發行了三本攝影集《迷你生活》《迷你生活2》《小奇跡》,《迷你生活》一度沖到日本亞馬遜攝影類圖書榜首。同時,他也得到諸多與商業品牌合作的機會。

7月底,田中在Instagram發布了與日本知名玩具制造公司海洋堂的聯名合作,這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最擅長的是“食玩”(附帶食物的玩具)研發和銷售,一些合作款、限量款通常售價不菲。這與田中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發布了2500多幅創意攝影之後,有限的道具無疑會滑向重複利用,需要更多特制的模型,來匹配特殊場景。“買材料費和小人偶,每年要支出200萬日元(約合12萬元),主要是食物的模型很貴,一個十萬日元(約合6110元)。”他告訴記者。

從發布的宣傳圖看,登場的有造型活潑的武士、藝伎、海龜等不常見的模型,部分在“微型日歷”已有露出。這些經典的日本文化元素,和櫻花、壽司、動漫人物一樣,往往會受到海外粉絲的極大歡迎,“讓人看了開心”,這是田中偏愛的無國界主題。

成立工作室後,田中試著在創作形式上邁向多元。去年,他操刀了NHK電視劇《雛鳥》(Hiyokko)的片頭,還為陳奕迅的新專輯《C’mon in~》設計封面,素白的五線譜上,一群小人偶由右至左歡快地進入畫面,行走、奔跑、手舞足蹈。

田中為陳奕迅新專輯《C’mon in~》設計的封面

“拍照經濟”

2018年走過7個月,田中在日本本土、中國上海和臺灣地區共有11個個展開幕,另有一個聯名展、兩個群展。“如果北京等地有邀請,我也沒有理由不去。”他表示。

2017年夏天,田中的微型展首次走出日本,在268萬人口的中國臺北拿下15萬人次觀展,平均每18個臺北人中就有一個看過。

有人說,田中的作品保留了童真的一面,不過李彥甫提前一年接洽這個項目時,就認定它有“爆款”潛質:濃濃的Instagram風,適合年輕人拍照,簡直為社交而生。“拍照經濟現在是展覽中很重要的趨勢和潮流。在臺灣,拍照打卡的展覽是主流,包括動漫展很受歡迎。”這位臺灣聯合報旗下聯合數位文創公司董事長告訴第一財經,2016年引入臺灣地區的首個吉蔔力大展,在北中南觀展人次達130萬。更早前,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一年,他們引進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藝術展也是拍照展,全島破200萬人次觀展。

“臺灣現在能破百萬人次的展非常少,通常也就是拍照經濟的展覽。它還有個優勢,可以衍生做產品、做銷售,這是很好的一個營利方向。”這也是李彥甫對上海展覽市場持樂觀態度的理由之一:在臺灣獲得成功的展覽,在大陸基本都能複制,而上海的人口規模接近臺北的九倍。

“我們不想做免費的展覽,不希望把主力放在這里。”這兩年,他註意到決策層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大城市居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可觀支出,帶動了大陸文創經濟日趨成熟。“我們本身有在引進音樂劇,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一兩年的音樂劇幾乎都滿座,而且看到非常多的中文版,市場反饋也不錯。整體氛圍來講,這個市場已經在成熟,未來一兩年會有大爆發。”

去年9月,聯合數位文創在上海成立子公司悠逖文化後,馬不停蹄地先用一個《色廊展Color Gallery》試水深圳市場,打出的宣傳詞是“刷爆臺灣Instagram”、“網美聖地”,北京站已於7月底啟動。上海的田中個展則是臺灣展的延續,只是名稱從“奇幻世界”變成了更吸引眼球的“腦洞情報站”。據李彥甫透露,目前有七八個城市都在洽談巡回展,“但先看上海的成績”。

在大眾展覽市場兩位數的門票體系面前,“微型現場”百元的定價是一次有風險的市場觀望。“從若幹值得花錢的展覽入手,只要20萬人每人願意花100多塊來看,就證明這里有個20萬人次的拍照經濟基本盤。”李彥甫認為。對內容引進方和授權方而言,摸底拍照經濟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是試水的第一步,而票價的門檻是可以被逐步突破的。(本文圖片來自“微型日歷”網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李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28

昨日的晴報好多野要,請拍照放上來

1 : GS(14)@2011-08-26 08:07:22

1. Bobo 間野個訪問
2. 娛樂那兒有個專欄講殼王同鄺美雲搞個富豪會之類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27

Google眼鏡曝光 隨時上網聲控拍照

1 : GS(14)@2012-04-07 15:06: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224386
登入 Google+的「眼鏡計劃」( Project Glass)頁面,就可見到幾張模特兒照片,示範一款極具未來感的銀框眼鏡,並有一段影片,模擬戴上 Google眼鏡後,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進行的操作。

片段以戴上 Google眼鏡的男子的視角出發,眼鏡一「啟動」,就有 14個圖標,顯示出日曆、錄音、 g+、天氣、相機、聽音樂、視像通話等功能。當穿戴者望空白的牆,鏡片畫面就顯示當天約會;望向天空,畫面即出現天氣資料。戴着眼鏡上街去,畫面即出現地圖指示路徑,途中還一直有方向指示。
功能都可聲控,例如接到短訊,可口述回覆;拍照也是說一句就成,可隨即在 g+發佈。約了朋友碰面,到達相約地點也只要問一句,就可搜索出朋友位置。換句話說, Google眼鏡務求做到智能手機的絕大部份功能,而好處是省掉拿出手機這動作。
Google X團隊說:「我們認為科技應為人服務,有需要就有得用,不用時不會礙事。」團隊表示希望公眾提供意見讓他們改進設計,表示職員將戴着實驗品上街測試,但強調 Google眼鏡仍是個概念,短時期內還不會推出市場。
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