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十歲 正是你的腦力顛峰期


 
2014-04-28 TCW

 

現代人的壽命大幅延長──一百年前在已開發世界中,人的平均壽命不過四十七歲,現在已經到了七十八歲──我們大大的延展了中間的這一段時間。直到此時,中年才得到它應有的承認,開始有書來描述它,有電影在拍攝它,學者開始去研究它。

但是在這些新得到的關注裡,中年的某一個部分還是被忽略──那就是我們的大腦。即使科學開始注意我們的身體和生活在中年的變化,它還是沒有注意到我們大腦裡的變化。普遍的看法是,中年的大腦就是年輕的大腦慢慢走下坡,好像燈慢慢熄掉。

現在這個觀點也改變了。有了新的研究工具,如大腦掃瞄機、基因分析儀,以及控制嚴謹的長期追蹤研究,中年的大腦終於得到它應有的注意了。不過老實說,這些新的注意其實是來自恐懼。大部分的我們||包括科學家在內──都曾看著自己的父母受到失智症(dementia)之苦,我們害怕了。

不只是記憶和名字,中年的大腦還有別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在開車,會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在注意路況,我的腦子在想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比如感恩節快到了,我要怎樣醃火雞。即使是很小很小的事情都會使我分心,我的大腦立刻從當下在做的事飛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例如前幾天,我在收拾行李要出遠門,我花了整整五分鐘找牙刷,結果發現我已經打包在行李箱中了,難怪找不到;幾分鐘前當我把牙刷放進去後,因為要去找毛衣,一被毛衣干擾,就把剛剛牙刷已經放進去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追尋那些不見了的名字,我也去尋找最新的科學文獻來瞭解我們為什麼常常話講到一半,就忘記自己前面在講什麼。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開始檢視這種現象,想找出當大腦神遊時,究竟去了哪裡。

中年腦和你想的不一樣忘東忘西只是小缺陷腦力顛峰,比年輕時能幹

我發現當我深掘最新的大腦科學研究時,我找到的不是壞消息而是好消息。

事實證明,原來中年的腦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跟我預期的非常不一樣。這是一個被我們貼錯標籤的腦,當我們在生活中東翻西找的過日子時,我們比較容易記住不好的事情,而忽略掉好的、順利的事。

但是當科學開始追根究柢,找出問題的源頭時,一個新的中年大腦的圖像浮現出來了。那就是:我們中年的腦是意外的能幹,意外的有才華。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冷靜、更快樂,就像一位本身也是中年人的科學家說的:「我們就是知道。」我們的大腦到達中年以後才真正開始重新組織,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和做出不同的行為來。

最後,這個在我預期之外的大腦是我想寫出來的:這個中年的大腦就在它忘記今天早飯吃了什麼的同時,仍舊可以勝任工作,經營一家跨國銀行,或領導一所學校、一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然後回到家來處理有奇怪聲音的汽車和不願出聲的兒子、次級房貸危機、街坊鄰里、父母關係。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對於中年的腦已經有許多發現。他們發現大腦在中年時到達頂峰,而且停留在那裡的時間比我們任何人希望的還長──雖然伴隨著中年而來的,的確有一些不好的習性。中年的大腦為我們生活領航,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式,知道應該在乎誰或什麼事,應該忽略的又是誰或什麼事(譯註:哲學家對智慧的定義就是知道該忽略什麼),它幫助我們處變不驚,適應新的情境。大腦的改變使我們對世界有更完整的瞭解,甚至能更有創意。事實上,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重要大腦功能的衰退──那些我們最在乎的||要到七十歲以後才會發生,在許多人身上甚至更晚。不斷長出中年智慧

白質持續增加,判斷更敏銳

此外,中年時期對我們大腦的重要性比任何人以為的更高,這是因為神經迴路擴出去和別人更緊密的連接了。我們在中年時所做的事,將決定我們在老年時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就像一位神經科學家告訴我的,中年時大腦是在重要的轉捩點上(on the cusp)。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頭髮變灰、變稀疏時,我們假設頭皮底下也是如此,我們很容易想像神經元也變灰、乾掉、老化、死掉了。

但是真正在頭皮下發生的事其實複雜得多。研究者──從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到神經科學家──都發現,中年的大腦並不一定要像我們的身體外表一樣老化。

事實上,科學家發現步入中年的旅程其實是趟快樂的旅程。人到中年不是萬事休而是比較快樂了,因為年齡增長的關係,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從負向轉為正向,因為我們使用大腦的方式不一樣了。這裡可能有演化上的理由:一個比較快樂、冷靜的中年人,對他所照顧的年輕人比較有幫助。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的神經科學家以及其他實驗室的研究者,現在可以看到部分大腦細胞,特別是包覆在神經纖維外面、又名白質(white matter)的髓鞘(myelin,這是白色的髓磷脂)一直持續增加到中年。當髓鞘增加時,經過神經纖維上的電流比較不會短路,它增加了神經的連接,使我們對環境的瞭解更合理。如哈佛大學的神經學家所說,這個白質的生長可能就是「中年智慧」(middle-aged wisdom)。最近科學家也對如何定義智慧(wisdom)產生興趣。我們常說某人很有智慧,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智慧如何儲存在大腦中?一名五十歲有著青春期子女的母親或一位六十歲的教授,在每天過日子的時候是如何把智慧拿出來用?長久以來,我們也把經驗當作理所當然,現在科學家把經驗分解,找出它的部件,我們終於知道經驗如何改變大腦的結構,哪一種經驗會把大腦改變得更好,就像我們平常說某人是一位能幹的經理,一位謹慎的飛行員,或一位有天分的老師,這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腦能力不降反升中年特有能力,兩腦並進

最近也有些實驗發現中年大腦如何適應外界的變化,它絕對不是投降或放棄。當我們年紀增長時,大腦的能力其實是上升而不是下降的,它更會用它自己來解決問題。那些擁有最高認知技能的人就是學會以這方法來使用他們的大腦。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其他實驗室的研究都發現,在某些情形下,中年人開始學習用他的兩個腦半球一起做事而不是只用一邊──這叫雙邊應用(bilateralization)。這些學會徵召他們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來工作的人,發展出科學家所謂的「認知儲備」(cognitivereserve),這個儲備的資源可以減緩年齡的衝擊。就是這種大腦的力量使我們在跟年輕人較勁時先馳得點,我們比年輕人更快掌握住別人話語的意義,能正確估量情境,可以明智的做反應,而不會匆促下決定。這個儲備的大腦能量也協助我們避開一些大腦疾病的早期表面徵狀,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syndrome)。最近的研究顯示,諸如接受教育和上班工作這些簡單的事,就可以建構出終身的大腦保護機制。

當你真的花幾分鐘來看中年的大腦在做什麼事時,你會很驚訝:它竟然做得如此輕鬆自在,這實在令人感到欣慰。當我告訴人家我在寫一本有關中年大腦的書時,我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遇到懷疑的眼光。然後,過了一會兒,這同一個人(全都是中年人)會說:「嗯,你知道,我現在是個比較好的老師了。」或是說:「噢,嗯,是的,我是個比較好的父母了。」當然,人到中年,我們心中有很多的事在盤算,要煩惱,但是許多中年人告訴我,在某個程度上,他們相當驕傲他們所完成的事。一位六十歲的朋友這樣說:「我的大腦感覺像那個他們一直叫我吃的藍莓,你知道,最後終於成熟了,可以吃了,而且是整顆的,沒有破的。」(譯註:新鮮藍莓很易破,所以市場上整顆的和破皮的價錢差很多)。(本文摘自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4

第三部曲》生涯顛峰 從政路上 捕手性格讓人看不透她

2015-11-30  TCW

如果選情沒意外,蔡英文將是台灣第三位畢業自台大法律系的總統。鑽研法律的人,最容易形成的特質就是微觀,在細節裡打轉,在攻防中力求保護自己。前兩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身上,多少就看出這種好辯、善辯,或斤斤計較細節的風格。蔡英文自認有所不同。

她曾分析自己的養成之路,強調在法律之外,另有國際經貿、經濟學領域專業,增加宏觀面的訓練。究竟蔡英文會是怎樣的領導者?如果把當前幾位總統候選人,用棒球場上的角色來比喻,她的個性、作風,最像是歷練扎實的捕手。

特質一:不受注意,卻場控全場

上班首日,她一路低頭沒在看人

幾個月後,全辦公室她幾乎都認識了

捕手,是球場上最不受注意,也是唯一與其他球員看著不同方向的人。不像投手或強打者有「美技」可秀,容易成為全場目光焦點,捕手則是戴面罩、穿護胸和護膝,別人看不到他的臉,但他的位置,卻最能綜觀全場。

既要掌握敵情,也要懂調度布局、指揮隊友,捕手又被稱為「場上的教練」。

組成蔡英文風格的幾個關鍵字,例如謹慎、低調、冷靜,都跟這捕手性格有關。而她走到如今的政治地位,在幾場關鍵的到候選人的她,最後把自己在黨部身邊的年輕、得力助手一一派下鄉競選,自己也全台賣力輔選,凝聚了團隊。結果雖仍多數敗選,但得票率卻超乎預期的好。

「那一場選舉,讓黨內開始覺得她可領導、可信賴,」資深幕僚說。

如今,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捕手蔡英文,站上了投手丘,成為球場上的焦點、團隊勝敗的最大關鍵。

若從棒球角度來看這場台灣「總統小聯盟」賽事,國際棒球總會亞洲特派王雲慶分析,在橘、藍、綠三隊投手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像在爭取「年度東山再起獎」(編按:美國大聯盟有設此獎,稱為Comeback Paycr of the Year)。他認為宋的球路陰柔,愛投出變化多端的「蝴蝶球」。

蝴蝶球速度慢,隨風勢變化,有時連投手自己都難以預料球怎麼飛。宋楚瑜找來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擔任副總統競選搭檔,大出各界意料之外,就是蝴蝶球的寫照。他分析藍隊的局面,則是「先發投手」洪秀柱才投了兩局,就被換下場,「中繼投手」朱立倫,在綠隊已經領先許多的情形下,必須很快進入狀況,但他太愛算,雖然因此而能保守謹慎、控球穩定,卻跟不上蔡英文的節奏。

朱立倫主投以來,不論訪美、提政見、推副手、安排不分區立委名單,每一步都跟在蔡英文後頭「趕進度」,想追上失分。綠隊的當家主投蔡英文,與過去經常「暴投」的陳水扁,球路大不相同。其實,阿扁執政時,蔡英文這低調捕手,就曾接過他的暴投球。

挑戰:躲在面罩中,讓人看不透

避答如何突破馬習會框架習慣語帶保留,隊友不解、觀眾不耐當時陳水扁剛坐進總統府一個多月,在會見美國訪客時,脫口說他同意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這是未經內部溝通、思慮不周的意外演出,蔡英文從外國媒體讀到訊息,謹慎詢問後,國安高層緊急開會,為避免後續效應擴大,最後決定由她召開記者會,「修正」扁的說法。

如今,儘管她的角

色已從捕手轉為投

手,雖然她冷靜控

球,是位「不暴投」

的投手,但許多發

言、立場,仍像是躲

在面罩裡的捕手,不

願讓人看透。

最近的例子,就像

馬習會當天,她在中

南部從早到晚連跑七個輔選行程,但趁著轉換地點的車行時間,由幕僚彙報馬習會即時新聞,她指示幕僚䓬擬聲明重點、召開記者會等,因應步驟井然有序。

然而,她對馬習會的回應內容卻是模糊的。馬習會設下的框架她是否接受?不接受又如何突破?她避而不答,就像她經歷談判所養成的習慣:保留彈性因應空間。只是,戴著面罩的她,已站在球場最耀眼的位置。在許多議題上,若她仍讓人看不透,那麼隊友難免不解,觀眾難免不耐。民主政治也是透明政治、媒體政治,如何保留「鐵捕」的冷靜、堅韌優點,又能發揮「強投」的抗壓性,無懼眾目暌睽,勇於正面對決,是她未來執政想要獲得人民信賴,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94

港足陳偉豪:現正球壇顛峰時 2015-10-02

1 : GS(14)@2015-10-04 03:28:26

http://www.skypost.hk/feature/%E ... %B0%E6%99%82/191917
上世紀70、80年代,本地足球曾盛極一時,堪稱亞洲足球強國,惟近30年每況愈下,要年輕人入場睇波,難過登天。但中國足協一張「挑機」海報,卻令港足熱潮再起。歷經港足盛衰期的港隊隊長陳偉豪直言:「依家喺港隊最顛峰時期」,但認為政府要還原基本步,增設場地、培訓新血,港足才可締造下一個神話。
中國足協今年六月在海報中形容港隊:「這支球隊的人,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這麼有層次的球隊,得防着點!」結果挑起不少本地球迷及市民的情緒,在觀賞比賽時發生噓國歌、拋飲品盒等事件。但與此同時,亦帶出港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熱情的支持令港隊於今年六月首場世界杯外圍賽以7:0大勝不丹,創出近30年來港隊最大的勝仗。緊接的三場賽事,港足愈踢愈順,被港人盛讚踢出「最有層次的勝利」。


知名度增變球星 粉絲求合照

作為港隊隊長,陳偉豪不諱言:「近年有唔少中港矛盾,積積埋埋,港人或球迷可能因而將怨氣發洩。」他指,大部分入場的港人是真正支持港足的人,但不論真心或借故宣洩情緒,他都感激讓場場爆滿的熱情支持者,「依家喺港隊,亦是自己最顛峰時期。」他笑言,「近期出街好似做咗明星,市民見到我,會鼓勵、要求合照。以前邊有人會識我吖!」
陳偉豪1999年入行,曾效力過流浪、南華等球會,今年已是第16個年頭。他憶述,多年來港隊經歷高低起伏,2000至03年沙士期間,是港隊、亦是他自己的低潮,但他對足球仍有一份執着及堅持,「因為你愛一樣嘢,從來冇一刻諗過放棄。」


撑過低潮 「冇一刻諗過放棄」

不過,港足欠缺的仍是場地,「平時練波想搵個場,都要同人爭。」他認為,政府應還原基本步,騰空土地設真草足球場。他認為,「踢波雖然冇乜物質回報,但球迷嘅歡呼聲、打氣聲,喺用錢買唔到嘅精神回報。」


中港大戰傷出 「簡直想喊」

儘管港隊於九月初的兩場世界杯外圍賽一和一負,但表現極為出色,進軍世界杯之路仍未絕望。陳偉豪早前在深圳作客中國國家隊時,開賽不足兩分鐘便傷出,右腳內側韌帶撕裂,他坦言:「期待比賽已久,受傷簡直令我想喊。」目前他的傷勢康復樂觀,正養精蓄銳備戰11月中的「中港大戰次回合」,為港隊爭取出綫。
年屆33歲的陳偉豪正為未來綢繆,「打算開辦足球學校,(足訓)真正打入小學課程,等多啲新血入行。」已有一子的他,昨在社交網公布太太懷有第二個愛情結晶品,並寄語五歲兒子要當個好哥哥。
記者:李盛芝
2 : natng(15344)@2015-10-04 16:03:41

其實未有海報事件
香港球迷對本地波都有需求
只係等個爆發點

早兩年亞洲盃外圍賽主場對越南
唔似港中大戰咁有話題
都坐爆左旺角場

更唔好講南華、傑志呢D
打得入亞協四強就基本上爆硬旺角
09年南華主場更爆埋大球場

所以,今年開始多左贊助商借本地波宣傳
其實佢地都幾後知後覺
又或者係因為佢地不嬲都唔靠本地人消費支持
但自由行下滑之下,佢地都要爭返本地客gw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