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網民︰四川泡菜才正宗

1 : GS(14)@2015-05-18 08:31:18

韓國泡菜文化前年成功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與中日泡菜區別開,南韓官方一度將泡菜的中文名稱改為「辛奇」。昨日中國製造的泡菜攻佔南韓的新聞一出,不少中國網民歡欣鼓舞:「雖然棒子說泡菜是他們的,但也是made in China!」為與中日泡菜區別開,南韓官方2013年申遺時一度將韓國泡菜的中文名稱改為「辛奇」(以其韓文發音音譯)。不過這個新名字難以在中文人群中普及,於是,去年5月南韓國立國語院最新發佈的約200種韓餐的中、英、日文譯法中,「泡菜」依然叫「泡菜」。繼中秋節和端午節被南韓搶先申遺令不少中國人不滿,前年12月韓國泡菜文化申遺成功後,不少中國人抗議:「棒子又為泡菜申遺了,泡菜起源四川,四川泡菜才是正宗……」有中國人指韓國泡菜不但源自中國,其製作方式以醃漬為主,將各種輔料揉搓在主料上,與中國北方醃醬菜原理接近;而四川泡菜製作方法講究浸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泡菜」。有內地學者鼓吹申遺,成都川菜博物館副館長更表示:四川泡菜確有申遺打算。最後不了了之。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18/19151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14

網民︰四川泡菜才正宗

1 : GS(14)@2015-05-19 01:09:20

韓國泡菜文化前年成功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與中日泡菜區別開,南韓官方一度將泡菜的中文名稱改為「辛奇」。昨日中國製造的泡菜攻佔南韓的新聞一出,不少中國網民歡欣鼓舞:「雖然棒子說泡菜是他們的,但也是made in China!」為與中日泡菜區別開,南韓官方2013年申遺時一度將韓國泡菜的中文名稱改為「辛奇」(以其韓文發音音譯)。不過這個新名字難以在中文人群中普及,於是,去年5月南韓國立國語院最新發佈的約200種韓餐的中、英、日文譯法中,「泡菜」依然叫「泡菜」。繼中秋節和端午節被南韓搶先申遺令不少中國人不滿,前年12月韓國泡菜文化申遺成功後,不少中國人抗議:「棒子又為泡菜申遺了,泡菜起源四川,四川泡菜才是正宗……」有中國人指韓國泡菜不但源自中國,其製作方式以醃漬為主,將各種輔料揉搓在主料上,與中國北方醃醬菜原理接近;而四川泡菜製作方法講究浸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泡菜」。有內地學者鼓吹申遺,成都川菜博物館副館長更表示:四川泡菜確有申遺打算。最後不了了之。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18/19151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55

【飲食籽】99%正宗 雲南紅米線

1 : GS(14)@2015-10-24 13:21:35

正宗雲南過橋米線$58 百分之九十九正宗,上桌時湯仍翻滾着,比起傳統不冒熱煙的,還是有點兒改良過了。旺姐說正宗雲南過橋米線還會下菊花,可是她不知道香港哪裏有可食用菊花買。



【飲食籽:識飲惜食】雲南人生活離不開米線,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也沾了吃米線的癮。在香港,米線店就如便利店般「梗有一間喺左近」,大中小舖都在自己的門牌標榜「雲南」二字,其實在香港吃到的米線多數混合了港式口味,師傅、材料甚至米線本身都並非來自雲南。何謂正宗?我想,除了老闆是雲南人,食材也至少要是取自雲南的紅米線吧……

香港難尋 過橋米線

「雲南第一旺」老闆娘旺文蓮(旺姐)說:「我來香港後嚐過很多間米線店,荃灣的、深水埗的、銅鑼灣的……但統統跟我回憶裏的正宗雲南味道不同。」她是雲南人,是雲南紅河州建水縣的彝族後裔,以為她從小就懂得煮家鄉美食,怎料她說入廚是有的,卻偏偏在家鄉未煮過雲南米線,「我想將印象中的正宗雲南味道煮給香港人吃,初初是毫無準備的,開店後邊做邊問熟客意見,這樣就一年了。」



新鮮豬肉酸辣米線$30 以小鍋米線的做法逐碗煮成,酸辣味道主要靠購自雲南的酸菜調味,酸香撲鼻。

雲南自磨豆腐花米線$30 豆腐花以雲南黃豆自磨,配上滷汁、黑醋、自炒芝麻、自製紅油等十多種汁料製成,味道又酸又辣又滑,非常過癮。



建水縣特產 暗紅色米線

旺姐的雲南米線,材料和煮法都完全跟足雲南,她夾了一小撮顏色暗紅的米線着我試試,原來這就是她家鄉建水縣出產的紅米線,口感比一般米線少了點煙韌卻多了點柔軟,出奇的是,即使放久了口感依舊軟熟,並無發脹難吃之感,「紅米線是用紅河州的特產紅米製成的,紅米非常脆弱,一旦接觸到含有少量化學物的肥料就會枯萎,因此比普通白米更高營養。」旺姐邊說邊從木櫃拿出一包乾紅米線給我看。紅米線也有分新鮮與乾製,乾製米線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入機器擠壓成形,雖然不夠新鮮的紅米清香,但方便存放,旺姐為降低成本,也只好放棄用新鮮紅米線了。可惜,這碗口味正宗的雲南紅米線卻很少人欣賞,因為香港人已吃慣了港式米線,旺姐嘆說:「香港很多自稱正宗雲南米線的店舖,為了令更多香港人接受,就改良了它的味道。我的店舖小本經營,不想改良,只想香港人來到這裏,就吃到最原本的雲南味道。」傳統的過橋米線,湯面會有一層厚厚的雞油、豬油封着,看起來不冒熱氣,似冷湯其實很滾燙,湯的熱度足夠將生肉燙熟。在雲南,賣過橋米線的店多如牛毛;在香港,卻很難找到真正的過橋米線。一來港人愛健康,很難接受湯面有層厚厚的油脂;二來將生肉放入一鍋看起來毫不滾熱的湯中,要港人相信完全燙得熟透很困難。為此,旺姐也想了很久,雞油、豬油是傳統過橋米線的材料,必不可改,但端上桌時倒可以換個方式,「在雲南吃過橋米線,他們的碗一定會用烤爐烤着以保持溫度,我們這裏地方小,不能這樣做,惟有在客人點米線後,將預先熬好的湯放入砂鍋裏再煲滾,之後再回倒入碗,那上桌時湯仍熱得翻滾,客人才有信心可以燙熟生肉。」



雞豬油封滾湯 燙熟生肉

別看過橋米線好像很簡單,其實它非常花工夫。先說熬湯,用走地雞、豬骨、宣威火腿骨等熬製五、六個小時,再調好味備用,一碗過橋米線的好壞成敗,可以說就看這湯底;再說配料擺碟,鵪鶉蛋放中間,豬腩肉、走地雞、雲南火腿、瘦肉絲放四角,易熟的葱花、芹菜等放一邊,相對難熟的野生雲耳、腐皮絲則放另一邊。當然,在雲南的過橋米線甚至有更多配料,而且肉類幾乎都是生的,全靠用刀切薄、靠湯燙熟,但旺姐的出品就只有瘦肉絲是生的。最後是吃法,按先生後熟的次序將配料放入湯底,再將米線「過橋」入鍋,浸入湯中即成。



旺姐是雲南省的少數民族彝族,但她在城市中成長,說城市周圍都是米線店。

紅米線乾雖不及新鮮的有米香,但對於小本經營,只靠熟客生意的旺姐來說,方便儲存才是最重要。

旺姐自製的紅油及辣椒油,用了三種雲南辣椒乾(左起)撈刀辣、鬼跳辣、丘北製成,取其不同的香與辣。



雲南第一旺太子界限街33F恒順大樓39號地舖



過橋米線 真的要過橋

過橋米線起源自雲南的蒙自縣,為何叫「過橋」,旺姐說她在雲南時聽過這故事──相傳蒙自縣有位秀才為求功名,埋頭苦讀而廢寢忘餐,妻子見他經常待到米線都涼了才吃,於是想到以一層厚厚的豬油覆蓋湯面以保溫,秀才覺得很美味,問妻子這吃法有何名堂,妻子想到她送米線給他吃時要經過一座橋,就說:「過橋米線。」因而得名。



米線之外 雲南餌絲

在觀塘瑞和街街市後,也有一間堅持了廿多年的老店「雲南風味」,店子瑟縮僻街,非熟客難尋。店子小小,只得十多個座位,裝修也不華麗,但壁畫及天花板上的花燈都充滿着濃濃的雲南風。



酸辣小鍋米線$29 這裏用的是雲南米線,口感軟熟,夾起不易斷,加上在小鍋與材料同煮時,米線索盡肉汁與紅油精華,入口先酸後辣,辣味悠長而不嗆。

未煮的米線,捲曲較幼身。





麻辣雞餌絲$32 餌絲含糯米,口感較彈牙;麻辣雞先用花椒粉、辣椒粉等醃製二至三小時,炒好、燜熟後備用,煮餌絲時加入麻辣雞同煮即可。

未煮的餌絲,較闊較直身。



確保地道風味 自醃昆明酸菜

老闆娘葉黃金妹(葉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從前「阿詩瑪雲南風味軒」總廚,也是中華廚藝學院的客席導師,鑽研並教授雲南菜,現已退休。話說廿多年前,一位雲南姑娘吃過她丈夫煮的雲南菜後,覺得味道正宗,邀請她丈夫合作經營這小店,「當時我代丈夫答應了,怎料那雲南姑娘做了幾年後就移民英國,於是我便一手一腳將這間店營運至今。」葉太說。為確保地道的雲南風味,店內九成食材堅持來自雲南,例如麻辣湯底的「麻」,全靠用上了雲南大紅袍花椒,粒粒開口,而且有兩塊完整小葉的為上品,將它磨成花椒粉,既麻且香;酸辣湯底的「酸」,是以自醃酸菜調製,用昆明芥菜加辣椒、鹽及其他醬料醃幾天而成。



過橋米線$43 為照顧港人口味,這過橋米線不加厚油,材料也預先燙熟,只保留將配料及米線「過橋」的吃法。

自醃酸菜,以昆明芥菜加辣椒及醬料醃製,葉太說很多米線店都只買潮州醃菜蒙混過關。



餌絲煙韌 米線軟滑

看貼牆上餐牌,除米線外還有餌絲,葉太說:「餌絲是雲南特色食材,跟米線有點類似,也是用大米製成的,不過米線用粘米製成,口感較軟滑;餌絲則是粘米與糯米兩溝,口感較煙韌彈牙。」未煮時,米線呈捲曲狀且較幼細,餌絲則呈直條狀較闊身,很易分辨,不過一旦下湯,兩者就容易混淆了,仔細留意的話可從麵條的幼闊分辨,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嚐一口米線,再試一啖餌絲,那就可完全感受兩者的不同了,「餌絲是雲南才有的,所以都是從雲南空運到港,我想香港也很少店有賣。」葉太說。小鍋米線也是一絕,絕對是一道工夫菜。這裏的小鍋米線是逐碗煮的,先煮沸湯頭,然後依次放入豬肉碎、酸菜、米線等,當中的紅油越煮越能掛在米線之上,香濃入味,最後下韭菜、芽菜等配料就可以起鍋,上桌時也是用一個銅製小鍋盛着,別具風味。比起那些自稱正宗,卻只是選不同配料的「車仔麵式」米線,我寧願走多幾步路,去尋找這正宗雲南米線。



真正小鍋米線並非如車仔麵般選配料,而是逐碗在鍋上煮,是一道工夫菜。

雲南大紅袍花椒,粒粒開口,附有兩塊完整小葉的為上品。



雲南風味觀塘崇仁街17號地下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許先煜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24/19344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79

【寒流再襲】大埔小店肉骨茶 限量發售夠正宗

1 : GS(14)@2016-03-11 13:32:34

寒流殺到,除了添衣保暖,喝點熱騰騰的湯水也是另一個方法。大埔墟有一間小店,門外擺放着每天新鮮採購回來的海鮮,招牌下吊着兩盞寫着「串燒」的紅燈籠。然而門外的客人除了捧着香噴噴的海鮮串燒,還有不少人拿着冒煙的肉骨茶。肉骨茶,其實就是混合中藥、香料及肉排以數小時熬成的濃湯。肉骨茶又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跟馬來西亞的福建派,前者的胡椒味會較重,後者則當歸較多,故帶濃郁的藥材味。大埔這間串燒店販售的正是福建派的肉骨茶,這天氣喝更可以提氣暖身。店長的媽媽是一位馬來西亞人,她每天都會親自選購藥材用料,為的只是讓香港的食客也能喝到正宗的肉骨茶。一人份量的肉骨茶配油條也不過賣$48,雖然比馬來西亞的貴一點,但在香港這價錢已算合理。因為每天新鮮製造,故肉骨茶暫時只限量發售,吃貨想試試的話,建議早點打電話預訂。彩虹小食串燒店地址:大埔運頭街12-18號美華大廈地舖記者:黃映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1/195250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39

【餐桌禮儀】元朗正宗西餐廳 教小學生點食西餐

1 : GS(14)@2016-03-17 14:53:34

小學六年級的黃倬敏說:「學懂食魚餐要用魚刀,而刀要垂直擺,方便我們切。」



大家是何時開始接觸餐桌禮儀呢?記者自己到大學才第一次認識,原來食西餐要那麼講究,從前用一隻叉食勻全場,回想起簡直失禮死人。如果讓你從小就學懂這些禮儀,又會如何呢?


元朗第一代正宗西餐廳New York Cafe的老闆林煥超(Randy),有次認識了元朗區文藝協進會的主席,剛巧提到自己從前在香港JW萬豪酒店扒房時,也曾經教過小學生餐桌禮儀,於是兩人商量之下,就決定幫元朗區的小朋友及青少年增進餐飲知識,開辦了一個元朗區的「中小學生餐桌禮儀課程」。Randy中學時也有接觸過西餐,但當時食的都是所謂的豉油西餐,還未知道何謂餐桌禮儀,「當時去那些餐廳,其實也有刀叉,但沒分得那麼仔細,通常都是一叉走天涯,有些餐廳更會準備筷子及瓦匙羹,讓你食蝦球伊麵。」Randy笑說。他更找來熟悉元朗又是愛吃之人的鄧達智做禮儀顧問,原來鄧達智小時候全靠教會牧師,以及學校的外籍教師教過他如何用刀叉,後來到外國讀書時,才能夠很快適應外地的生活文化,「我覺得禮貌無分大小,如果能夠從小到大一直培訓,讓他們養成習慣是最好的。」鄧達智說。中小學生餐桌禮儀課程(a)New York Cafe& Bar地址:元朗鳳翔路2-6號交通廣場地下33-34號舖(b)元朗區文藝協進會地址:元朗媽廟路三號



小學五年級的徐子晴說:「最有用是學懂如何擺餐具,例如食完後餐具要放好,讓侍應知道自己食完,不要隨便放。」

Randy在香港JW萬豪酒店扒房工作時,也曾經教過小學生餐桌禮儀。

鄧達智是這個「中小學生餐桌禮儀課程」的禮儀顧問,他幾乎每次課堂都會到場親身講解。



吃完後,應該將刀叉重疊,方便服務生收時,不會因刀叉碰撞而發出聲響,也減少刀叉掉落的機會;也有人將刀叉平排放置,代表吃完。

如果中途離席,應該把刀叉朝八字形放置,刀口朝內、叉齒朝下。

餐巾應該摺成三角形,放在大腿上,若中途離席則摺得整齊放在桌上即可。



記者:黃子卓 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7/195325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11

【老店謝幕】 尖東好時沙嗲周日結業 蔡瀾:難覓正宗新加坡菜餐廳

1 : GS(14)@2016-04-13 17:13:07

於尖沙嘴好時中心的好時沙嗲,昨晚貼出告示宣佈將於周日結業。(左方圖片由網友史兄提供)



位於尖沙嘴好時中心內的「好時沙嗲」,一向都是紅館睇演唱會觀眾的最佳飯堂,但店家剛於周一晚貼出告示,宣佈因租約期滿,將於4月17日(周日)停止營業。老闆張向榮指,結業不完全是因為租金問題,其他開支如食材、人工的開支難以抵銷,加上和業主的租約早就屆滿,一直只屬於臨時租約,昨日才收到業主通知會在4月16日收回舊舖。「我們的菜式在新加坡好多大牌檔可以找到,甚至有些連在新加坡都找不到,連新加坡人來到這裏都是這樣說,可能因為傳統,如果想要做到這種味道,便要用最傳統的做法,工夫錢便會變得高了。」雖然事出突然,但他仍會積極力覓舖位,暫時未有具體計劃,惟有見步行步。「有些客一知道結業已經即刻打電話來訂位,好多謝不少人的長期支持。重開,在做生意角度,至少要收支平衡。如果是為了興趣,我們沒有足夠能力去做。」他搖一搖頭說。


好時沙嗲前身是明星飯堂沙嗲屋,一直以星馬菜聞名九龍,雖然裝修老土,但菜式做得紮實。老闆張向榮是福建人,1983年來香港,經朋友介紹到當時專賣娘惹菜的沙嗲軒打工,後來還當上主廚,一做就十多年。後來沙嗲屋店主因年邁,索性退休結業,當時正值SARS前,時道差,張向榮於是把心一橫,接手老店易名「好時沙嗲」,更當上老闆及大廚,延續這份沙嗲風味。不少名人如蕭芳芳和蔡瀾都是粉絲,記者曾致電蔡瀾,他說:「在香港好難找到正宗新加坡菜,連新加坡當地都沒有,海外就不用說了。好時沙爹現在老闆學到前人傳給他的工夫,是貼近新加坡口味的一間食肆。」張向榮還將好時轉型主打新加坡菜,越做越好,後因蔡瀾有朋友介紹他來嚐嚐「沙嗲屋」前主廚手勢,之後又撰文提及此事,令舊客統統回歸。海南雞飯就是當中的招牌菜,連日本雜誌也要來採訪介紹。雞先用雞骨熬成的上湯浸熟再去骨,再伴上豉油、薑茸和辣椒醬,肉質質嫩帶油香,而叻沙及沙爹則每日鮮製,雖然後者的串燒六年前已轉用電爐,風味略為失色,但即叫即製,仍保持到質素。記者︰黃依情、何嘉茵



老闆兼大廚張向榮自2003年接手好時沙嗲後,一直經營至今,但昨日突然收到業主通知不獲續租。

海南雞飯$48已去骨的海南雞飯是好時招牌菜,也是女神劉心悠最愛。

叻沙湯頭是每日鮮製,是餐廳招牌菜之一。$45



食家蔡瀾指,好時沙嗲是較少見可以貼近新加坡口味的本地食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413/195686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55

【老店謝幕】拜拜好時 星洲正宗海南雞飯哪裏吃

1 : GS(14)@2016-04-13 17:13:11

海南雞飯是不少星馬餐廳的招牌作,隨着好時沙爹結業,做正宗海南雞飯又少一間餐廳。


即將結業的好時沙爹,以新加坡菜聞名,其中海南雞飯更是招牌作,用雞骨熬成的上湯浸熟再去骨,伴上豉油、薑茸和辣椒醬,風味獨到。結業在即,若想食到海南雞飯,坊間還有不少選擇,都是新加坡式的相同做法。位於大角嘴的文華雞飯,將乾葱蒜茸薑先用白鑊爆香,加入雞油及雞湯,最後加上斑蘭葉,和生米同煮,焗熟後飯粒要有光澤,有一層雞油包着,顏色帶淡黃。店內還有白切雞及燒雞提供,同樣講求醃味的技巧。(a)文華雞飯大角咀中匯街17號地下君悅酒店Grand Cafe被稱為城中最好的海南雞,它有一盤自家調製的白滷水,除了基本如香葉的香料,還加上日本瑤柱及花菇提味。海南雞飯一般有三式醬,分別為薑茸、黑醬油及辣醬,可視乎個人喜好配上合適醬油。最特別是辣醬和坊間的青辣醬不同,特意加上泰國黃尖椒,增添辣度。不過由於現正裝修,要到下個月初才重開,要吃還要耐心等等。(b)君悅酒店Grand Cafe灣仔港灣道1號君悅酒店大堂



好時沙嗲老闆張向榮說,海南雞飯做得好,隨了講究浸雞技巧外,切雞要求亦高。

海南雞飯,用雞骨熬成的上湯浸熟再去骨,伴上豉油、薑茸和辣椒醬。$45(好時沙嗲)

文華雞飯的海南雞飯,油飯加入斑蘭葉,和生米同煮,是正宗星洲做法。$70(套餐)(文華雞飯)



被譽為全城最好的海南雞飯,在君悅酒店Grand Cafe,餐廳現正裝修,要到5月5日才重開。(君悅酒店Grand Cafe)



記者:何嘉茵、黃依情攝影:楊錦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413/19568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60

【生活方「法」】正宗美式烤肋骨

1 : GS(14)@2016-05-19 02:23:36

堅尼地城在這兩年間開了很多新食肆。這間The Ribcage座落士美非路地舖,餐廳裝修用上簡潔的工業風格(industrial style),只有3張長枱及16張高椅,很有美國小店的風情。裝修簡潔,餐牌更簡潔,店長Samantha說現時只提供兩款主菜及兩款配菜,因為他們不想招牌菜被其他菜式喧賓奪主。


這店主打美式烤肋骨。美國人是食肉獸,尤其是烤豬肋骨,也是他們國家的代表菜,不管在餐館還是派對裏,也會經常看到這個菜。你可能問烤豬肋骨有甚麼特別,跟普通烤肉有兩樣嗎?這個一定要試過才會明白。但在科學角度來說,骨頭之間的肉是特別美味的,因為它有一些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烹調得好,這些部位會變得特別甜美多汁,也因為豬肋骨的脂肪分佈非常平均,所以肉味特別濃郁。烤肋骨的做法並不複雜,但醃製方面絕對不簡單。這店分別有烤豬肋骨及烤牛肋骨兩款,都是先用廚師Kenneth的秘製調味料醃製,再以山胡桃木和蘋果木煙熏慢煮六小時,之後加上秘製醬汁。老實說,香港很少食肆會用這個方法烹調烤肋骨,好像那些美國連鎖集團的香港分店,只會用焗爐,而且不會浪費心機及時間煙熏慢煮。烤肋骨以鐵盤呈上,有一種回到原始的感覺,實而不華。輕力一碰,骨上的肉會一絲絲跌下來。豬肋骨的肉質細膩嫩滑,肉味濃郁,秘製醬汁看上去平平無奇,卻做到恰到好處,不會蓋過肉味,又能提升肉本身的味道,吃下去還有淡淡的木香。牛肋骨的肉質也烤得很到位,肉比較多,吃起來有點像牛腩,個人還是喜歡比較傳統的豬肋骨。很難想像烤肋骨可以用細膩嫩滑來形容,Kenneth肯定在調味及烹調過程中下了不少工夫。配菜有兩款,薯條及涼拌捲心菜(coleslaw)。薯條像麥當當那種,幼幼的,廚師用牛肉脂肪和香料調味,炸出來的薯條金黃色,比麥當當的更加鮮艷,吃起來牛肉脂肪和香料都不明顯,但奇妙地把一條普通薯條昇華起來,某程度上比麥當當的還要好吃(我其實是麥當當的粉絲)。最意外的是,當我差不多吃飽,再嚐一口薯條,居然還是好吃。一般我們在麥當當食的薯條幾分鐘後就會變軟,不太好吃,但這裏的薯條凍了以後還能保持鬆脆,相當奇妙。因為廚師覺得吃烤肋骨比較膩,所以設計了一個味道比較淡的捲心菜,但實在太清淡,一點奶油味也沒有,不太討好。從店舖裝修到食物,再到特色啤酒,一致美式享受,非常適合老朋友敍舊。香港的食店一向以多為主,食客被寵壞,覺得每一間餐廳都應該有無限種菜式。這間餐廳專注做好幾道菜,把最好的東西呈上。餐廳新開張,我覺得還有可改進的地方,高椅坐得一點也不舒服,應該檢討。然而,我看到廚師的用心和誠意,應該多給機會這種小店,令香港人能享受更多不同類型但正宗的食物。這幾年香港租金高昂,小店經營非常艱難,希望我們可以多用一點時間,發掘這類型小店,鼓勵香港餐廳走向更多元化。



燒牛肋骨

牛肉脂肪薯條





餐牌

涼拌捲心菜



The Ribcage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士美非路1號美新大廈地下J號舖消費:晚餐$150一位




Profile:何偉文

香港出生,溫哥華長大,多倫多約克大學修讀政治學,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深造法律,現在香港執業。熱愛旅遊,閒時喜愛到處發掘美食,至今已嚐超過二百粒米芝蓮星。 IG: instagram.com/mrrhrhrh



編輯:李寶筠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6/19610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90

【食咗先講】正宗越南私房菜 椰青海鮮香甜鮮

1 : GS(14)@2016-08-18 06:04:47

假如泰國是熱情友善的跳舞女郎,那麼越南定是寧靜溫婉的海女,雖然兩國的氣候及地理位置都非常相近。但就飲食文化而言已經是南轅北轍,同樣使用大量香料,但泰國菜香辣惹味,越南菜卻是清甜潤喉。這次帝苑酒店請來越藉女廚杜翠玲,在炎炎夏日以椰青為題,製作一系列期間限定的正宗越南菜。



皮薄香脆的蛋餅包住鮮蝦、魷魚、芽菜等材料,配合九層塔食用,有着豐富的層次感,$178。

椰青果凍雖然非常普遍,但杜師傅在果凍分為兩層,分別為加入了椰青肉的椰青凍及鮮椰汁果凍,值得一讚是椰青凍椰味香濃,而且伴有鮮芒果肉及芒果汁一同享用,是道清爽鮮甜的飯後甜品。

Le Soleil尖沙咀麼地道69號帝苑酒店3樓供應期:即日起至10月4日記者:李泳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8/19740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09

【西九飯堂】五星酒店廚攻Food Court 正宗喇沙日限100碗

1 : GS(14)@2016-09-17 17:53:34

大蝦喇沙材料豐富,有豆卜、魚片、大蝦和雞蛋。新鮮上海幼麵非常吸湯,湯底鮮富椰香,很地道。$45



西九龍中心的美食廣場,出名食物又平款式又多,是很多西九人的飯堂,每日都座無虛席。眾多食店中,以開業只有兩個多月的喇沙專門店生意特別好。原來店主Roy Chan曾在多間香港五星級西餐部工作十餘年,兩年前他到新加坡幫朋友開店,發現當地的喇沙非常美味,於是便央求店主讓他打工偷師,學成歸來就在美食中心開店,味道絕對正宗。



湯底是每日新鮮熬製。用雞肉、西芹和紅蘿蔔熬煮十多小時後,再加入蝦殼熬煮兩小時,最後再加上新加坡入口的喇沙醬,含南薑、香茅、蝦膏等香料,份外惹味,礙於地方及人手所限,他每日只能熬到一鍋,足100碗份量的湯底。麵,因本地油麵太易腍易糊,故他改用新鮮上海幼麵,吸湯力高但不易腍。曾在多間五星級酒店工作過的Roy,對食材要求極高,蝦要用急凍越南海蝦,貪它們每隻大小均一,且品質較有保證。肉和牛脷,他也用西式方法去烹調,醃肉用西式常用的香料,冰鮮牛脷用甘荀、西芹等蔬菜湯慢煮四小時至肉質軟腍,上桌時再兩面剪至金黃。煮麵他亦有特別心得,知道麵條煮好後掛在麵身的煮麵水會影響喇沙湯底的味道,故煮好麵後,他特別把麵先過一過雞湯,令麵表面上一上味。「坊間的喇沙一般價錢都比較高。」他說,覺得喇沙太美味,想多點人吃到,所以小店所有喇沙只賣$45。如此良心小店,實在難得。喇沙專門店西九龍中心8樓美食廣場8樓8F24號舖記者:吳宛蔚攝影:陳健邦


雞扒喇沙,手掌般大的雞扒肉厚又多肉汁。$45。

牛脷每碗都有四塊,細心的Roy會把每碗都上齊前中後三部份的牛脷,有軟腍,又爽口,非常公平。

曾在多間香港五星級西餐部工作十餘年,烹調和選料要求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7/197729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