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點金: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地區、公司更受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1&extra=

點金: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地區、公司更受益?
作者:陳渺  吳峰​

由於APEC經濟體與“一帶一路”經濟帶重合度相當高,“一帶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項獨立的國內政策,而是著眼於亞太地區的一項政策,即“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據博覽財經獲悉,APEC會議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系統闡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規劃,並於近日召開最高級別經濟工作小組會議,確定讓中國過剩產能“走出去”。​

“一帶一路”作為中長期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其要解決中國過剩產能的市場、資源的獲取、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這三個重要的戰略問題。中國傳統的出口國較為單一和狹窄,美國、歐洲和日本占據出口的核心國位置,占比很高,但這些傳統的出口市場已經開拓得較為充分,增量空間已經不大,國內的過剩產能很難通過他們進行消化,在國內消費加速啟動難以推進的情況下,通過“一帶一路”來開辟新的出口市場是很好的抓手。​

分析“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戰略投資機會,主要體現在區域和產業兩個維度。本文將以區域為維度進行展開,而我的同事陳渺先生將從產業維度展開。​

博覽研究員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作為習李政府的主推“王牌”,在國內的投資重點區域集中在六大省份,即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但考慮到近期習近平對“平潭實驗區”考察及深厚的“福建情結”,我們認為六大省份中,福建是最有看點的區域,特別是港口、物流行業有望最先受益。 ​

“走出去”的線路有哪些? ​
第一、從區域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古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橫貫東亞,包括西北五省(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與西南四省(重慶、四川、雲南、廣西);“海上絲綢之路”將對接東南亞臨海港口,可能涵蓋的範圍有三個主港(泉州、廣州、寧波)和其他支線港餵給港,及東部六省(廣東、福建、浙江、雲南、廣西、海南)。
第二,中間地帶屬於在陸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又可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均處在東西部之間,並且特別需要重視已形成經濟發展帶的地區,可作為兩條絲路的紐帶和大後方來間接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此外需要關註福建、廣東部分省份與自貿區“可複制、可推廣”的開放政策重疊效應。
第三,雖然幾條主要交通線路的沿途省份均面臨同樣的歷史機遇,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不同省份的機會又有鮮明差異。首先地理重疊省份在國家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方面具備優勢,其次已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地區則比較明確。經濟帶須有產業作支撐,須與其他經濟發展較強省份合作方能發揮最大效用。

因此,投資重點區域集中在六省: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哪條線最有看點? ​
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渝新歐鐵路線”的重疊省份,應該直接受益“絲綢之路”的政策紅利。
江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重疊省份,今年9月的上合組織會議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將為開辟從連雲港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亞歐交通運輸大通道創造條件。
廣西:“一帶一路”的重疊省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港口是重要機會,北部灣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福建:“海上絲綢之路”與“平潭自貿區”的重疊省份,將打造海上西線、海上南線、海上北線、陸上四條合作走廊,是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

博覽研究員認為,由於新疆地區社會環境暫不安定,再加上東突分裂勢力的攪局,預計“絲綢之路”很難向外推進。而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來往主要體現在軍事武器上,民用領域主要是在石油和天燃氣,經貿維度不夠廣,因此“北上”的影響力也有限。但是福建與平潭自貿區存在重疊,且都是習近平“欽點”的地區,因此福建地區最有可能成為習近平推進“一帶一路”的著力點。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哪些公司更受益?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下,哪些行業、公司最為受益?博覽研究員認為,眾多概念板塊中,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工程外包、建材機械、商貿文化五大板塊看點突出,而同時滿足政策導向性、海外有經驗、業績能質變三條標準的公司,例如中工國際(002051)、中國鐵建(601186)等、或將受益較多。​

五大板塊或迎估值井噴機會!​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由於涉及眾多行業、概念維度,博覽研究員認為,首先需要梳理清楚,哪些板塊、概念離其“更近”,從而更好把握行業估值提升效應。總的來說,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工程外包、建材機械、商貿文化等五大板塊或將受益較多。​

1、鐵路裝備:“八字已有一撇”,確定性最高! ​
高鐵走出國門由於有兩大“推銷員”強力推銷,所以撇開“馬歇爾計劃”不談,效果已顯著。近日墨西哥高鐵、之前的泰國“大米換高鐵”都屬於效果中的一部分。博覽研究員相信,隨著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推廣,高鐵板塊有望獲得極大的增量利好!
到底有多利好?暫不提歐亞鐵路,以泛亞鐵路為例,據專家測算,泛亞鐵路全面開工,每年需要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假設中國鐵路裝備公司能夠分到500億美元訂單,比照國內每年8000億左右的鐵路投資,已足矣重構板塊盈利模式。

2、港口物流:“雙重利好”鎖定盈利 ​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強調互聯互通的計劃,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港口物流行業深度相關。區域政策是交通運輸行業2013年以來的最主要催化劑,博覽研究員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下的港口物流板塊或將受到計劃本身與自貿區概念的雙重利好,同樣具有較好的確定性和增長潛力。

3、工程外包:輸出產能的“核心渠道” ​
博覽研究員認為對外工程承包業務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核心內容之一,因為只有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才能通過對外投資和工程承包帶動大型成套設備、機電產品、建築原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4、建材機械:工程外包里的“核心內容” ​
工程外包公司拿到工程合同後,自然而然會沿著鐵路裝備、港口物流兩大板塊所構造的交通條件,進口國內生產的建築原料和工程機械,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建材板塊中的鋼鐵、有色等本身就屬於需要做減法的“落後產能”,也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輸出的主要內容,因此隨著計劃的實施,建材機械板塊有望極大受益。

5、商貿文化:長期受益可期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所帶來的人員的流動還會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旅遊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遊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受益有關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就旅遊管理協作、旅遊業務合作、旅遊包機航線、旅遊投資貿易、旅遊服務采購等多個方面。

三大標準遴選概念標的!​

將上文中談到的五大板塊、和我的同事吳峰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哪些地區更受益?》一文中闡述的地域優勢特點相結合,博覽研究員認為,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個大概念中,業績提升潛力較大的公司應具備三大特點:​

一、公司所處行業、地區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性。​
博覽研究員認為,最先受益的一定是具有出口政策導向性、具有一定國際認知度的行業,例如“高鐵是外交名片”、“中國援建巴基斯坦的水電站、核電站質量好”等等。地區方面,自然是處在方便“互聯互通”地區的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受益,在這方面我們更加看好福建地區相關公司業績提升潛力。

二、公司要有一定的海外項目、銷售經驗,特別是工程外包行業公司。​
我們認為,在海外工程、銷售方面更加有經驗的公司或將受益較多。例如中工國際(002051)境外利潤占比98%,三一重工(600031)國際業務利潤占比20%。

三、受益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後,業績能夠發生質變、或者業績彈性較大的公司優先。​
博覽研究員觀察到,部分行業、公司,特別是處在需要做減法的“落後產能”內的行業、公司,有望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影響下發生業績質變,例如鋼鐵、水泥、有色行業部分公司,業績有望在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影響下極大提振、扭虧為盈。

綜合上述標準,博覽研究員認為以下公司將最有可能受益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僅供參考:​



(文章源自博覽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54

李嘉誠的點金之術

1 : GS(14)@2012-03-10 16:57:56

http://tech.cn.yahoo.com/ypen/20120308/910231.html
雖然亞洲首富李嘉誠的年紀已經八十有三,但他每天午飯前做的事情,比那些只有他一半歲數的人一整天的工作量還要大。在我見到他之前,他已經用完了粥和蔬菜做的早餐、瀏覽了一遍國際時事新聞、還在自家附近打了一輪高爾夫。過去50年來,他一直住在此處。李嘉誠的辦公室位於長江集團中心的頂層,這幢寫字樓號稱配有私人遊泳池,以及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電梯之一(只需45秒鐘便可升上70層,速度快到能讓人的耳膜鼓起來)。

我面前的他,一派寧靜致遠的超然情態。「投資高科技會讓人感覺變得更年輕,」他笑著說道,其招牌式的黑框眼鏡也跟著「舞」了起來。自《福布斯》雜誌開始編制全球富豪榜以來,時間已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這期間,李嘉誠已經在香港這個700萬人口的富庶之地發展出龐大的家業。香港每七套住宅中就有一套是由他的公司建造。他還控制著香港七成的港口物流,在公用事業和移動通訊服務等行業也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他在內地的成就——尤其是零售業和房地產——也令人矚目。

李嘉誠已將近五年沒有接受過西方媒體的專訪。而這次,他破天荒地就其最讓人想不到的非凡事業開了金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李嘉誠在高科技領域的一系列投資讓他加入了以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為代表的科技伯樂之列。對初創企業而言,哪怕只是獲得他們這些人的參股,成功就算是有了保證。

事實證明,這位耄耋老人在數字世界卻有著難以想像的魄力。他告訴我說,他在2007年12月只用了五分鐘便決定投資Facebook,儘管當時這家剛組建不久的公司幾乎毫無營收可言,而根據其融資計劃測算的估值卻已高達150億美元。這個投資機會是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周凱旋呈交給他的,後者是李嘉誠私人的高科技投資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的負責人。李嘉誠立即就被Facebook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及其在移動領域的業務前景吸引住了,於是很快就同意投資1.2億美元買下Facebook的0.8%股份。

在此之後,他又追加了投資,但購入的股份數目不詳。考慮到Facebook上市後的市值勢必要突破1,000億美元,這肯定將為李嘉誠帶來10億美元乃至更多的財富。

對Facebook的投資,只不過是李嘉誠在高科技領域一系列回報豐厚的投資中最突出的一個例子。維港投資曾經在2005年投資過Skype,後來這家虧損的公司被電子港灣(eBay)以25億美元收購。他還向Siri投資過750萬美元,一年後的2010年,這家公司被蘋果公司收購。近一段時期,他還投資了音樂網站Spotify、眾包汽車導航服務公司Waze和防水技術公司HzO。

「他和他的團隊最酷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對於想像中的世界發展方向瞭然於心。」Spotify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艾克(Daniel Ek)如此說道。艾克只有29歲,足可以當李嘉誠的孫子了。艾克說:「從他投資Spotify的那一刻起,他就保證自己的汽車上要裝上Spotify。這事情發生在Spotify還沒有推出移動應用的2009年。他想要的是:『什麼時候Spotify能在每一輛汽車上普及?』在他看來,Spotify無處不在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他看到的並非技術上的限制,而是這個世界應該發展成的樣子。」

由於維港投資在亞洲有根深蒂固的人脈,許多新秀公司都慕名而來,希望能獲得該公司的幫助,打入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Waze的首席執行官諾姆?巴丁(Noam Bardin)說道:「我就是通過他們對Facebook和Skype的投資才知道他們的,別無他爾。」這家以色列-美國公司去年從維港和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獲得合計3,000萬美元的資金。很快,他便對李嘉誠洞悉全球的視野、果斷迅速的決策及強大的人脈大加稱讚。

「他們與中國內地淵源深厚。」以色列岩漿創投(Magma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Waze的最初創始人亞哈爾?日爾卡(Yahal Zilka)補充道。他說,在適應中國文化以及尋找潛在合作夥伴等事情上,維港投資為他們提供了幫助。後來他還與李嘉誠共同投資了另外兩家以色列科技初創企業。

李嘉誠的卓越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對於投資對象的選擇,還在於對投資方式的拿捏到位。他現在對於挑選合適時機,填補初創企業的「死亡之谷」已經變得駕輕就熟。在一家初創公司從獲得天使投資到進入下一階段融資之間,存在一段資金的空白期,而且美國初創公司的這段空白期正在變得越來越長,這正是斯坦佛國際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副總裁諾曼?維納爾斯基(Norman Winarsky)所說的「死亡之谷」。 斯坦佛國際研究所曾是斯坦佛大學的附屬研究機構。

「李嘉誠會一直堅持,」維納爾斯基說道,「他不止是填補空缺的資金提供者而已,他相信科學技術的顛覆性力量。」拜蘋果收購Siri所賜,維納爾斯基與李嘉誠一樣,也是受益者。
這些具有顛覆性的初創企業反過來為李嘉誠其他規模更龐大的家業提供了更前沿的技術。對於他的網站投資,李嘉誠說:「靠這些投資掙錢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我們能從中學到很多。」例如,他旗下的手機界面設計公司INQ能提早接觸到預裝Skype、Facebook和Spotify應用的手機。

近來,李嘉誠對人工智能在其所有業務中具備的廣泛潛力尤其著迷。除了用750萬美元投資於Siri(如今普遍應用在蘋果iPhone手機上的虛擬助理應用),他在去年12月還向開發搜索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Summly提供了30萬美元。而家公司是由一位16歲的少年領導。他還相信,人工智能最重大的影響之一將是教育。到時候,定製化的教學將與個人設備「緊密結合」在一起。「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他說道,「與高速移動網絡結合在一起,將不可避免地對好幾個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李嘉誠對教育持之以恆的熱情,這裡有必要回顧一下他的早年生活。關於他的早年事蹟,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中已廣為人知,就如同林肯總統那段鐵路伐木工生涯為美國人所熟知一樣。(在上海最大的書店上海書城,可以找到數十種未經授權的李嘉誠傳記以及關於其投資策略的書籍。)李嘉誠於1928年出生在廣東潮州。抗戰期間,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到香港。「潮州遭到日本人轟炸的時候,我還在念小學。」他回憶道。後來全家搬到了離潮州不遠的香港。可是到香港沒多久,過去在小學當校長的父親便因為染上肺結核而病故。

「這是我童年最可怕的經歷,」李嘉誠回憶說,「當時我也染上了肺癆。貧窮的重擔以及孤立無援的痛苦滋味,某種程度上,讓一些疑問永遠縈繞在我的心頭,並激勵我前行。一個人的命運能否被改造?通過化繁為簡,是否有可能將問題的難度降至最小化?靠周密的計劃,能否將成功幾率提高?」

失去受正規教育機會的他,必須自己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在12歲時輟學,到一家手錶錶帶廠當學徒工。14歲時,他在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幹上全職工作,以貼補家用。1950年,李嘉誠辭職後開始了自己的塑料玩具和日用品製造生意。當他從行業雜誌上獲悉塑料假花在意大利流行後,覺得這是門前景更好的生意,於是調整了工廠生產,專攻塑料假花。

他用中國的第一大江——長江來為自己的公司命名,意為大江之偉力乃由無數涓涓細流匯聚而成。依靠塑料生意上的盈利,李嘉誠利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社會動盪不斷、工人運動此起彼伏、暴力事件接連不斷的這段時期,開始在香港各處收購公寓樓和工廠,並在後來的市場復甦過程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979年,他購入當時陷入困境的老牌英資商行之一——和記黃埔的控股股份,是有此成就的第一位香港華人。1987年,李嘉誠首次登上福布斯的全球億萬富豪榜,並且在此之後從未落榜。在同一年,李嘉誠及其附屬公司斥資5億美元購入加拿大虧損石油公司赫斯基石油(Husky Oil)的半數股份。雖然這家公司後來經曆數次重組及合併,但李嘉誠個人至今仍握有其價值80億美元的股份。通過大舉投資經濟快速增長的內地,中國的房地產和消費熱為他帶來了更為可觀的回報。根據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李嘉誠的淨資產為255億美元,雖然比去年略有減少,但遠遠跑贏香港股市,並因此自2007年以來首次回歸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帝國締造者之一,李嘉誠不斷向世界各地的新領域拓展生意。2010年,他旗下的長江基建進行了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宗收購,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電網公司U.K. Power Networks,後者目前向英國約800萬人口供應電力。不到一年後,他又收購了諾森伯蘭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這家公司目前向英格蘭的450萬居民提供清潔飲用水,另外還為270萬人處理污水。作為歐洲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之一,他旗下的和記黃埔在2月份斥資17億美元收購了奧地利第三大移動通信公司。

當歐洲經濟被陰云籠罩時,他卻大刀闊斧地進行拓展。他對這是如此解釋的:「生意人的眼光不應該太過短淺。」他們需要「對每件事情從所有可能的角度進行全方位的觀察」。

一定程度上,這解釋了為何李嘉誠現在還堅持每天閱讀科學、經濟、政治和哲學方面的著作。他在今年2月份深深迷上了一部關於明朝宰相張居正的歷史傳記。「我懂得如何為內心和靈魂尋找到平靜,」他說道,「如果能難得地休個假,我會把時間花在讀書上。」在他的書桌後掛著這樣一幅字,恰好概括出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開放心態。

《左宗棠題江蘇無錫梅園》

發上等願,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

尋平處往,

向寬處行。

李嘉誠在其核心業務上的所有這些動作,解釋了為何他對待向西方科技行業的投資就像一場高風險的玩票一樣。秉承此宗旨,李嘉誠個人不會從投資Facebook或任何一家其他科技公司中掙得一分錢。他用自己的錢通過維港進行投資。如果投資失敗了,損失由他個人承擔。如果成功了,他便將股份或投資所得捐給李嘉誠基金會。他把這個基金會稱作自己兩個親生兒子之外的「第三個兒子」。

該基金會目前管理的總資產達83億美元,迄今為止已累計捐贈了16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善款是投向了教育事業。這點是意料之中的事,尤其是當你跟他談了這麼多之後。他先後捐出了6.9億美元以創辦汕頭大學——以他家鄉命名的一所大學。李嘉誠基金會與汕頭大學合作,在今年2月份舉辦了一場名為「與大師同行」的活動,讓一百位中國高中生與美國名校導師就生物醫學方面的話題進行討論交流。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加州,他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座新建生物醫學研究設施捐贈了4,000萬美元。這幢以他名字命名的設施已在去年10月啟用。(醫學研究是他關心的另一項慈善事業。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父親英年早逝,還因為他妻子在1990年因心臟病去世,年僅56歲。此後他一直沒有續絃。)即便在大洋彼岸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崇高聲望:在伯克利分校校長家舉行的一場答謝午餐會期間,大約300人聚集在校長家門外,希望能一睹李嘉誠的風采。

除了對正規教育的重視外,李嘉誠的高爾夫球伴及好友、已87歲高齡的香港房地產業億萬富豪方潤華還提到,能聽聽李嘉誠在商業上的意見,真可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來形容。

想當年,港股投資者對於掛著「李嘉誠」招牌的IPO新股熱情之高,曾出現上千人在街頭排隊等候申購的盛況。然而這種熱情在今天已經有所降溫。近一段時間以來,他旗下關聯公司的上市表現令人失望,其中包括他的第一隻網絡股Tom集團。自該公司2000年上市以來,股價已跌去逾九成。(李嘉誠說,這個教訓提醒他關注移動技術的革新,並已經從中獲利。)除此之外,在公眾中還發出對於近年來香港貧富差距擴大的批評聲。不過,由於李嘉誠大做善事,使得他能夠超然於這場紛爭之上。

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是:在李嘉誠最終退休後,他那龐大的商業帝國會怎樣?從他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方面看,他已經指定自己的大兒子李澤鉅作為接班人。這位48歲的接班人目前已經在擔任長江實業集團的董事局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同時還擔任和記黃埔的副主席。「如果我臨時告訴澤鉅,要去休個兩個月的長假,我相信公司照樣能運轉得穩穩當當的,」他說道,「從他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則,教育他如何成為一名領袖。」

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比哥哥更高調些。除了李家的信託基金有他一份外,自己也掌控著一個電信業帝國。他表示,自己遵照著父親的兩條商業原則。其一是,在做生意時要「給對方留下一部分好處」,這樣他們以後還會回頭來找你做生意。第二條原則是父親在他年輕時寫給他的一段座右銘:計劃決定成敗、吃透風險和執行、「驕傲導致失敗」。

對於這個問題,李嘉誠向我強調,他對自己公司的未來有信心。並表示,制定了接班人計劃並不意味著他在近期有退休的打算。「我的意思不是說已經有了退休的時間表,我現在很健康。」就在我快要告辭時,他幾乎是有點囉嗦地這樣說道。他還表示,即便是退休了,他還會過問基金會的事情,並繼續關心高科技和未來趨勢,來讓自己儘可能地保持年輕。

作者:Russell Flannery

譯李其奇

(責任編輯:孫立彬)
2 : GS(14)@2012-03-10 17:06:0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6172
[蔡東豪]金融人語:迷失高職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1286
金融人語: 誠哥挑機 Google
3 : GS(14)@2012-03-10 17:07: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9&art_id=16139450


上榜香港富豪

27)新地郭氏兄弟  183億
29)恒基主席李兆基  180億
39)新世界發展創辦人鄭裕彤  160億
144)中電集團主席米高.嘉道理( Michael Kadoorie)  66億
146)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  65億
178)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  57億
232)九倉集團主席吳光正  45億
276)百麗控股主席鄧耀  40億
290)利豐集團執行董事馮國綸  38億
296)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  37億
314)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何超瓊  35億
330)東方海外主席董建成  34億
442)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  27億
464)南豐集團主席陳廷驊  26億
464)中國熔盛重工主席張志熔  26億
491)思捷環球創辦人邢李㷧  25億
546)旭日國際主席蔡志明  23億
601)華寶國際主席朱林瑤  21億
601)理文造紙主席李運強  21億
634)永新集團董事長曹其峰  20億
764)海康威視副董事長龔虹嘉  17億
764)中升集團創辦人黃毅  17億
764)澳博控股執行董事梁安琪  17億
764)瑞安集團董事長羅康瑞  17億
764)九龍建業主席柯為湘  17億
804)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  16億
854)光匯石油主席薛光林  15億
913)寧波銀億集團董事長熊續強  14億
960)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  13億
960)上海名城企業集團董事長俞培 俤  13億
1015)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主席黃世再  12億
1075)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  11億
1075)九牧王董事長林聰穎  11億
1075)偉易達集團主席黃子欣  11億
1075)深圳信立泰藥業董事長葉澄海  11億
1075)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  11億
1153)協成行集團主席方潤華  10億
1153)百樂集團主席羅家寶  1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18

財經CAREFREE - 順叔 點金手指(上) (2012年08月30日)

1 : GS(14)@2012-08-30 11:06:4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212&d=1832
今期開惠理基金(806),又金錢之王又金手指,猛成咁,冇嘢做冇乜諗頭,最好用嚟比較一嚇,近幾年淡市之中,名牌芬佬幫客仔搵到幾多錢,對一間上市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嚟講,惠理基金係「Value Partners」,定係「Overvalued Partners」?
一隻唔係面向散戶的基金,想兜到大客,就要扮上菜,最好就要保持一份神秘感,同凡人保持一定距離,所以好多基金公司,尤其係細細隻嗰啲,如果有個網頁,分分鐘只係一個招牌加一個電郵,衰咗都唔會被行家唱通街。
惠理基金係香港唯一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要提供唔少公開資料以增加透明度,最啱俾散戶窺探一嚇平時神神秘秘的基金世界,唔買都應該埋去睇嚇。
惠理基金創辦人叫謝清海,早年做過財經記者,後來在Morgan Grenfell做港股研究部主管兼坐盤交易員,1993年同前期交所主席葉謀遵個仔,即係葉維義成立惠理基金,當時「惠理價值基金」,即係依家的旗艦基金,管理資產數額(AUM),只有560萬元(美元,下同)(約4,368萬港元)。
葉維義呢位新昌營造(404)系的富二代,咁多年以來,在惠理唔使點做,又係主要股東,當年惠理起家的幾球美金「Seed Money」,應該好大部分是來自葉維義呢位前行政會議成員。
至於謝清海,就要落手落腳「技術入股」,到2007年10月惠理基金在香港上市,惠理AUM已經增加到57億元,在14年的時間裡面,管理金額由1變1,000,就算可能上市前搵到水,谷大個基金,變成上市資產前的惠理基金,唔會太浪得虛名,嚿錢先會愈滾愈大,多客仔幫襯放錢俾謝清海去滾大。一間基金管理公司上市,查實係個兩面不討好的動作,賣平咗,行家可以質疑閣下判斷市況的眼光。賣貴咗,接貨者可能會話你搵笨,港股在2007年10月創下歷史高位,惠理基金揀正在股市最旺的時候上市,不過,全部都係賣舊股(即係話公司完全冇集資需要),出資幾球美金的創始股東,出貨套現幾百球,百分百點係石成金,不過,以當年的招股價,每股7.63港元接貨的投資者,到了依家已經冇咗超過一半,唔知道會否有人懷恨在心,唔再幫襯謝清海?定係佩服佢眼光奇準,放多啲錢俾佢打理?
惠理基金公司上市之後,謝清海除咗係基金的投資總監之外,同時戴埋上市公司主席兼大股東呢頂帽,身邊等佢創造價值的「Partners」,由基金客戶及創始股東,多咗一班小股東,處理客戶及大小股東利益最簡單的方法,就係坐埋同一條船,用股東啲錢去投資,呢種運作模式有一個,而且可能係最地球、最公道的一間上市基金公司,叫做巴郡,股神同你坐盤,而且唔收錢。惠理基金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基金客股及公司股東一間,唯一利益重疊的地方,只有惠理班芬佬的投資眼光,除此以外,客戶靠基金的資產升值,股東靠公司向客戶收錢,即係乜費物費,愈多愈辣就愈好。
至於惠理基金的主要收入,包括來自「首次認購費」及「贖回費」,即係一入一出的入場費及分手費,根據惠理基金當年的招股文件資料批露,即係2007年的收費水平,前者一般約為5%,後者則介乎3%至5%。
另外,就係「管理費」以及「表現費」,前者等如月費,每年最多約為2%,「表現費」同基金表現掛鈎,都係每年計數,最高可以達15%。好簡單咁計一嚇數,假設客戶幫襯落注100元,扣咗「首次認購費」之後,則變咗95蚊,一年之後,假設基金升值約20%,然後再扣除約15%「表現費」及2%「管理費」,投資者最後要贖回走人,再扣約5%「贖回費」,最終賺得幾蚊雞,基金公司未計成本,反而有約15蚊落袋。
買得對沖基金,只會一球球唔會一嚿嚿,亦好少頻密地出出入入,落注愈大,成本相對會變得愈細,上面呢條數,亦只係高度簡單化的婆乸數,好多技術因素並冇反映在內。
例如計算費用率的基數及年度化的資產值等,條數可係用嚟大約反映基金公司的收費模式,唔代表惠理基金客戶的真正買賣成本。
下回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86

財經CAREFREE - 順叔 點金手指(下) (2012年08月31日)

1 : GS(14)@2012-08-31 10:31:3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564&d=1833
主要收入來自旗下基金,收取客戶各種收費,即是話,向基金客戶收取的費用愈多,股東愈著數。
2007年亦係惠理集團及旗下基金,成績最「靚仔」的一年,據該公司的招股文件披露,其基金管理資產(AUM)有57億美元(約444.6億港元),至同年12月底的全年業績時,已經增加至73億美元(約569.4億港元),全年平均股本回報接近130%。
基金客戶賺到笑,上市公司收入,亦按年增加70%,至25億元,當中超過20億元,其實係「表現費」,逾4億元則為「管理費」,當年純利亦升65%,至逾14億元。
惠理集團上市第二年,適逢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危機,環球股市均跌到一僕一碌,從其「贖回費」冇出現大升嚟睇,相信唔係咁多客仔走佬。
不過,該公司管理的資產,則大幅縮水至32億美元(約249.6億港元),而旗艦「惠理價值基金」更跌咗近一半。但該上市公司仍然可以收到超過3億元的「管理費」,同埋竟然都仲有近7,000萬元的「表現費」。
至於當年的純利就有6千幾萬元,派股息近9千萬元,竟然高過公司純利,在這風起雲湧的一年,大股東兼主席兼投資總監謝清海,人工為1.05億銀,佔整體員工薪酬的一半,賺多過上市公司。從惠理集團2008年最核突的成績表,可以見到呢間上市基金公司幾個特點,包括旗下基金表現幾差,只要客仔唔用腳投票出現贖回潮,上市公司就穩袋管理費。惠理基金作風相對穩健,主要資產「偏持長倉」,唔係槓桿槓桿再槓桿的對沖基金,在2008年呢啲百年一遇的股災大時代,可以繼續扮蟹坐貨。
仲有就係,謝清海持有惠理集團超過三成股權,未見有大肆減持股份套現的動作,不過,上市公司對謝清海嚟講,既收股息亦袋人工,係一個好重要的搵銀「Partner」。基金客戶幫襯得芬佬,最重要目的就係要想你幫他們的投資可以跑贏大市,否則,不如買盈富基金(2800)好過。
惠理集團指1993年成立的「惠理價值基金」,年度化回報率一定跑贏大市,因為好早已經在中國投資,內地經濟亦由世界排名第6,變到排第2位,回報好難唔靚仔。
不過,如果由2007年惠理集團上市作為分水嶺計的話,惠理集團旗下的基金經理,暫時未展現到跑贏大市的金手指能力。直至今年7月底,惠理集團所管理資產已達71億美元(約553.8億港元),同舊年底的數字相若,亦與2007年底的數字亦差唔多,即係話,該公司上市4年半,其實冇乜特別進步,用旺市及淡市的AUM來做比較,當然唔係咁公道,基本上可以假設,惠理集團的管理資產,原本市值縮咗水唔少,不過同時亦有唔少新客幫襯,所以AUM保持到咁上嚇大,但問題係,惠理集團現在的AUM成分,同上市之前有乜唔同?
上市之前,惠理集團除咗謝清海,只有10個基金經理,絕大部分都係九十年代初已經在惠理打工,之外仲約有13個分析員,成間公司總共有62人。
謝清海曾經話過,惠理集團投資團隊的座右銘係,「Small enough to be effective, big enough to be strong」,講緊投資團隊唔可以太多人,先至可以做到有效及靈活的投資決定。
呢個「小得有效大得夠撐」又合作十幾年的投資團隊,近年有幾個執行董事或高級基金經理已經離開,去到2011年底,惠理集團的員工數目,已經增加近1倍,至122人,員工數目急增,查實反映惠理集團的業務,相信已經多咗唔少雜嘜基金,例如收購內地的基金公司,又例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產品,未來唔知會唔會出現面向散戶的基金類別,例如強積金,順叔唔敢估計。之但係,一個基金可唔可以兜到大客,好多時係靠口碑,惠理基金用於「分銷」的成本,於2011年大升超過六成,至1.7億元,同2007年的高位,已經相當接近,呢個分銷成本,查實可作為「Value Partners」呢個招牌的叫座力指標,真係多人幫襯,查實唔需要搵太多分銷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