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琪酵母:“高科技企业不在国资清理范围”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5/20090905015032327.html


每经记者  王炯业

■当时安琪伊犁正在进行扩建二期工程,资金缺口较大,所以急需增加公司资金,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现在上市公司来收购这部分股权,不提供更高的溢价,日升科技不会卖给你。

■我们没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当时我们入股是有风险的。

那么对于安琪伊犁的买卖是否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呢?这种变相的股权激励是否需要交税等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此事专访了安琪酵母财务部部长蒋世毅。

入股伊犁是变相股权激励

        NBD:当初增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蒋世毅:由于当时安琪伊犁正在进行扩建二期工程,资金缺口较大,所以急需增加公司资金,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在2006年我们设立了一家公司——日升科技,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安琪伊犁增资解决资金问题。

        NBD:日升科技公司入股安琪伊犁算不算变相的股权激励?

        蒋世毅:这应该算公司的股权激励吧,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留住公司的骨干人员。

        NBD:中高层和技术骨干持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股份,这是否违反国家相关法律?

        蒋世毅:去年开始国资委有一个关于清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有子公司的股权的文件,但是高科技企业除外,所以我们不属于清理范围,我们持有日升科技,增发也好不增发也好,是不存在法律障碍。

        NBD:当时是哪些人参与了这次变相的股权激励?

        蒋世毅:当时我们有规定有达到一定资格的员工才能入股,就是中高层和技术骨干,还有不少人放弃的,也就是说有资格的人数大于最终认购的人数,那些没有认购的人认为当时安琪伊犁风险很大,其实当初没有入股的人很后悔。

        NBD:那没有资格的呢?是否可以提出申请入股?

        蒋世毅:那是不允许投资的。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中高层技术骨干,是为留住他们。

        NBD:那么,当时的174人成立裕宏和193人成立裕华都是谁?当中的人员是否存在交叉持股?

        蒋世毅:不存在。都是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一家公司是管理和研发人员组成的,另一家公司是销售市场和生产方面的人员组成的。

只有高溢价才会卖给上市公司

        NBD:入股后,安琪伊犁对上市公司和日升科技会分红吗?

        蒋世毅:安琪伊犁决定了分配方案后,就是按照三七比例分红的,但当年产生的利润不会全部分完,比如按照会计法则提取资本公积金等。

        NBD:这次以7亿多价格收购了日升科技旗下三家公司,这些人的投资成本是多少?投资安琪伊犁的时候这些中高层和技术骨干出资了吗?

        蒋世毅:投资安琪伊犁我们没有出资。日升科技注册资本是4000万,这就是我们的出资成本,日升科技本身每年有滚存的利润,它一年净利润大概有7000万。

        NBD:每年都有7000万利润?

        蒋世毅:哦,不是。最近的2008年有7000万净利润,这利润主要就是来上述三家公司。

        NBD:有投资者质疑现在安琪伊犁以6亿多卖给上市公司,而当初你们的入股成本却只有3000多万,这个怎么解释?

        蒋 世毅:我们现在的评估是基于日升科技的三家公司未来收益,我们盈利预测来看是非常保守的,我们预计上市公司今年每股收益0.86元,明年业绩大概1块多, 这些预测都是还没有考虑未来的新增项目。因为日升科技持有安琪伊犁等三家公司,现在每年稳定创造9000万利润,按照收益现值法,折现评估下来就是7亿 多。

        NBD:那当时的评估方法是否和现在一样?怎么就评估出那么低的价格了?是否属于贱卖呢?

        蒋 世毅:当时我们出资的时候安琪伊犁刚刚成立,存在不确定性,当时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所以当时每股只值一块多。现在企业走入正轨了,盈利了,肯定和当时评估 不一样。而且当时产能是6000吨,现在3万吨,这不能比。再说,2006年的时候其业绩并不好,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好评判。

        NBD:就基于这点给予每股1元多的评估价格?当时是按照什么方法评估的?

        蒋 世毅:当时企业刚刚起步,我印象中是按照成本法评估的。现在企业发展了比较成熟稳定了,我们就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而且当时安琪伊犁没有上市,所以就是1 元,而现在要上市了,那么市盈率就是20倍、30倍。现在上市公司来收购这部分股权,不提供更高的溢价,日升科技不会卖给你。

        NBD:据我们了解当时安琪伊犁本来就是上市公司的资产,是日升科技通过增资才参股30%的,那时上市公司股价在7、8元左右,所以不存在没有上市的情况吧。

        蒋世毅:是的。

        NBD:那你们当时评估出来的这个价格是通过谁同意的?

        蒋世毅:当时的流程和现在的流程是一样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国资委同意,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所有评估,出资都要经过国资委确认。

        NBD:按照你的说法当时流程是走了,但是毕竟上市公司卖出了如此优良的资产,你们这样的做法是否侵害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蒋世毅:不是卖给日升科技,增资扩股的时候日升科技进来的,没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当时我们入股是有风险。

我们高管有日升科技决策权

        NBD:上市公司对安琪伊犁两次的股权变化方案都是董事会定的并同意的,但是董事会里的成员就是你们高管,那高管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冲突,当时高管是否有回避?

        蒋世毅:开董事会的时候,都是独立董事外部投票的,关联董事都回避了,方案是董事会提出来的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投票时候,关联董事都回避了。接下来,我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大股东安琪集团也要回避,就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NBD:你们的这种股权激励要不要缴税?正常的股权激励都要交个人所得税。

        蒋世毅:如果变现的话要交税,所有税收都要收益实现后才交税,所以我们拿到股权后,如果变现了就要交税。

        NBD:那你们交税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

        蒋世毅:实际变现的收益和当时投资的成本来交税,我们这部分股权锁定期36个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承诺每年变现不超过总额的25%,从管理层方面考虑来看,没有想变现。就算变现还是要日升科技先变现,变现的决定权在日升科技。

        NBD:日升科技决策权在谁?

        蒋世毅:日升科技的大股东

        NBD:那么日升科技的大股东就是你们高管,决策权就是你们高管吧。

        蒋世毅:是的。到时候变现后要交税,公司会公告的,税务部门这方面也盯得很紧。我们从设立日升科技开始,我们都充分披露了,我们经营风格非常稳健,重大决策首先要确保不违法。

        NBD:现在还有几关可以完成增发?

        蒋世毅:增发预案披露后,宜昌国资委已经批准了。时间比较紧,我们同时在进行,还有湖北省国资委,股东大会批准,证监会,还有三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5

太子奶破产重整 高科暗战花旗太子奶破产重整 高科暗战花旗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24/896402.s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株洲、长沙
“目前,我们只知道李途纯可能在株洲县看守所,我们见不着,谁也见不到他。”太子奶集团一位人士昨日(6 月23日)表示。
株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天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侦查阶段后一旦取得进展,我们会及时通报情况。
开曼大法庭委任的太子奶集团临时清盘人香港保华顾问有限公司
(BorrelliWalsh)(以下简称保华顾问)6月23日称仍未将对太子奶集 团进行司法重组的申请提交法院。“保华顾问可能忽略的力量是,株洲方面并不愿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旁落他人之手。”业内人士表示。
株洲市中级 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株洲市中院)副院长吴秋林昨日晚间表示,太子奶集团确实即将展开破产重整,“等破产公告发出来后,各方即可以申报债权。”
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即将面临变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可靠渠道获知,太子奶集团托管方——拥有国资背景的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科奶 业)代呈的这份多数债权人签字的请求太子奶集团破产重整的立案申请到了株洲市中院。这同花旗银行借道开曼大法庭发起的太子奶集团清盘并不是一条路,高科奶 业将主导启动太子奶集团的境内破产重整。
保华尚未提交司法重组申请
株洲市中院副院长吴秋林昨日晚间指出,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肯定 是真的”,但强调太子奶的破产重整目的仍 “主要是救活它”、“而不是‘破’它”。吴秋林表示,“这对债权人都有好处。”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破产重整指经由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具有重整原因和重整能力的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 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其四大基本特征之一即是启动的私权化:重整程序只有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才能开始,法院不依职权主义发 动重整程序。
按照“新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案件受理前的初始重整申请,重整程序的申请只能由债务人或者债权人提出。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申 请符合破产法的规定的,应当裁定许可债务人进行重整并予以公告。
“这预示已有相关方面提请了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知悉此事的人士向《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保华顾问发布声明称,株洲太子奶股东17日宣布他们已通过决议,株洲太子奶将根据破产法提出 其司法重组的申请,中咨律师事务所已被委任进行株洲太子奶的司法重组。司法重组申请将由株洲法院提出,株洲法院将会是主要处理株洲太子奶司法重组的法院, 对太子奶其他在中国的公司,类似的申请将会向他们各所在地的法院提出。
保华顾问昨日否认其已提交上述申请,表示“目前还未将对太子奶集团进行 司法重组的申请提交内地法院,尚在准备过程中。”这意味着,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被另一方控制及主导着。
高科奶业或抢跑破产重整
“在 太子奶破产重整的启动问题上,高科奶业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知情人士透露。
据记者了解,高科奶业已代呈一份多数债权人签字的请求太 子奶集团破产重整的立案申请到了株洲市中院。
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此并未否认,“这个破产申请没必要由 高科奶业交过去。至于是否有这事,法院到时一旦受理破产申请,就会发破产公告。”
“如果没有大变动,株洲市中院将受理太子奶的破产重整申请, 届时高科奶业将发表授权声明,代表李途纯和高盛、英联和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资方股东,宣布太子奶集团进入重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花旗 银行借道开曼发起的太子奶集团清盘,将可能无法进行。
“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太子奶将被破产。若有可能,太子奶的幕后战略投资者会在稍晚的时候 正式亮相。”上述人士表示。
高科奶业在4月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公司在2010年1月26日已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引进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 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明观)作为战略投资者,总投资将超过5亿元。但有消息称,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至今引入的金 额不会超过5000万元。
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表示,目前太子奶暂无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的打算,但已有的投资者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可能会考 虑追加投资,方式并不局限于增资扩股。
王琳23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只是两个十分有实力投资人的 ‘代理公司’,在投资人仍然不愿透露更多自身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透露更多。”
对于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整,王琳表示,“高科奶业知道保华顾问和 债权人有意推进太子奶的破产重整,但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仍是维持太子奶正常的生产经营。”
“高科奶业和它背后的株洲市方面肯定不愿意正面推动太 子奶的破产重整,但更不愿意这一主导权被花旗银行和保华顾问拿走。”知情人士指出。
株洲可能将阻断开曼大法庭对太子奶集团发起的清盘,从而使 花旗银行同株洲方面合作。
“保华顾问须同株洲进行协商”
花旗银行在开曼大法庭发起的太子奶集团清盘申请,一直十分高调。
《株洲晚报》3月30日曾刊发了一则“开曼群岛大法院”的公告:中国花旗银行有限公司呈请开曼群岛大法庭对太子奶集团进行清算,当地法院于4月12日开 庭。保华顾问证实,其于4月12日接受开曼群岛大法庭委任,担任太子奶集团的临时清盘人。
太子奶集团于4月14日发布声明抵制保华顾问对太子 奶集团的清盘。高科奶业随后也表达了同太子奶集团一致的态度。
但在6月4日,保华顾问再度发布声明称,自清盘人委任后,清盘人已控制太子奶集 团内的全部5家境外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太子奶集团境内营运公司的直接股东,境内公司拥有太子奶集团的资产及业务。现时李途纯不是控股公司的股东也不是其 董事,李途纯在太子奶集团的营运中也无任何角色。控股公司已通过股东决议,撤销李途纯及所在境内公司现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的职务,并委任清盘人的代表为境 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
保华顾问昨日还指出,作为临时清盘人,“此前已从李途纯和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及英联三大投行手中接过了开曼太子奶 公司的全部股权,从而成为其实际控制人,进一步控制了太子奶香港公司,目前正在处理内地太子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事宜。”
但这始终未得到太 子奶集团以及高科奶业的认可。
“这可能与太子奶当初架设的海外架构相关,但海外清盘运用到中国公司上,这在法律上仍存在诸多盲点,从这点上来 说,保华顾问仍需要同株洲方面进行协商。”上述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47

李途纯发难高科:太子奶重整增变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5/4OMDAwMDE5NzU4OA.html

正当外界狂热猜想谁将入主太子奶的时候,沉默良久的太子奶掌门人李途纯突然发声。

13日,李途纯的代理律师翟玉华向媒体表示,太子奶团队按约准备近4200万原材料后,高科奶业仍不肯移交经营管理权,并多番阻碍太子奶引资自救,矛头再次直指高科奶业董事长、株洲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文迪波。

“当时李先生(指李途纯)及他的团队是怎么说的,政府、核实小组又是怎么说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验证,有良知的人都会知道他所说的不会是真实的。”9月14日,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在电话中对本报表示。

自6月7日被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带走”后,李途纯一直“销声匿迹”,如今突然发声不禁令外界猜测其意图。

太子奶前破产管理人、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韩传华认为,李途纯在此时发声至少表明“太子奶资产负债情况还是存有争议的”,而此举将加大现任管理人甄别事实、理清财务状况的难度,拖延重整进度。

“债务容易弄,难弄的是李途纯个人和太子奶的资产情况。倘若资产搞不清,投资人是不会贸贸然进入的。”韩传华说。

看来,李途纯并未完全放弃,太子奶重整之路还存在不少变量。

最后的挣扎?

2009年初,李途纯为摆脱财务危机,将太子奶资产租赁给高科奶业经营,双方租赁期限为1年。其间高科奶业与太子奶纠纷不断,文迪波称曾先后三次给机会李途纯,但李最终背信弃义,错失良机。

去 年7月,株洲市政府与李途纯签订协议,李途纯承诺引进3亿元资金,否则太子奶的经营和重组权将交给高科奶业,结果李途纯一分钱没筹到;11月,李途纯准备 引进方正集团作为太子奶的战略投资者,但在签署合同之前突然变卦;12月15日,李途纯再次向政府承诺,5天之内采购价值3000万元的原材料,但最终只 完成1200万元。

今年5月,李途纯另起炉灶,在京成立仙山奶业,并宣称对太子奶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6月李途纯便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锒铛入狱。随着李途纯的“被抓”,太子奶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然而9月13日,李途纯代理律师翟玉华向媒体出示了数份公证书,指高科奶业在太子奶管理团队按约准备了近4200万元原材料后,依然拒绝交出太子奶的经营管理权。

对此,王琳反驳道李途纯方面所说的“完全不是事实”,“事情的前因后果,中间出现的变数,以致李途纯为什么最后没法达到条件,之前媒体都报道过了。”王琳认为李途纯是在重炒旧事。

但翟玉华认为,高科奶业拒不移交经营管理权,主要是怕暴露自己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文迪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09年,高科奶业托管下的太子奶完成销量6个亿,实现利润4400万元,上缴税收3050万元,代太子奶偿还债务1.8亿元。

“你是个替人看牛的,哪有私自把人家牛卖掉的道理?”翟玉华指,文迪波单方面提出破产重组,并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制造舆论,刻意阻碍太子奶引资自救,而且文口中高科替太子奶的还债金额前后也并不对应。

14日,记者致电文迪波求证相关信息,但文拒绝接受采访,仅表示,“我只管生产,你问法院、管理人(指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太子奶新的破产管理人马凌云)。”而新闻发言人王琳则对记者表示,自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后,目前已停止以高科的名义替太子奶还债。

“之 前主要是偿还一些非常困难、紧急的债权人,因为太子奶的债权人很分散、有一些很小的债权人,他们可能就此倾家荡产,这是一个标准;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因为 我们必须要跟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他们的存活也会影响到太子奶的运作,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先还这些债权人。”王琳解释道。

“我们目前每天有接近300吨的产量,运输车辆每天都在出货,现在临近两节销售旺季,也许有人想捣乱一下。”王琳暗指李途纯此次突然发声的意图。

但她认为,纠纷不会对太子奶的重整造成影响,“有实力的投资人都非常有经验和商业判断,他们不会因为高科或者太子奶方面说了什么而受到影响,他们只会看事实、数据以及未来的前景。”

记者14日再次致电翟玉华,但翟玉华婉拒做出回应,亦未透露下一步计划,但他表示会继续任李的代理律师。

重整增变量

王琳方面称,目前太子奶重整进程处于债权人申报期,初定10月10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随后将拿出重组方案。

但在韩传华看来,李途纯的发声至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太子奶资产负债情况还是存在有争议的”,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即将举行,新任的管理人必须回答、解决这个争议,也就是说文迪波此前预计在年底前重整基本完成再次面临变数。

据了解,太子奶的债务以及李途纯个人资产状况目前还没有明确,之前李途纯自己宣称欠债为21亿元,但外界传太子奶集团的欠债高达30亿元,而且李途纯的妻子、亲属均掌管太子奶旗下关联企业的资产。

按照株洲市政府原本的规划,破产重组启动后,首先是剥离太子奶的闲置资产,然后解决债务,使太子奶能够迅速瘦身,使其资产规模降为3亿-5亿元,负债不超过3亿元。“债务还比较容易理,但是公司的资产却不容易弄清。”韩传华说。

此前,文迪波曾表示,株洲市政府有意调整太子奶战略投资人的结构,除战略投资者以外,还想引入实业投资者,而文迪波自己则明确表示将来不会考虑持有股份。

但 对于未来高科奶业会否退出,高科方面并没给予明确答复。“现在已经进入破产重整,那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去主导,管理人、高科以及政府的指导小组一起去选定 投资人,还有一个甄别、选定以及谈判的过程。”王琳表示,重整方案要跟战略投资者达成一致,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和管理人说了算,“但高科作为政府拯救太子奶 的平台,最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机构”。王琳表示。

而韩传华则认为,目前高科与太子奶的纠纷尚未解决,高科未来究竟是以债权人身份还是以债务人身份参与其中,都会对高科在谈判过程中的发言权有影响。

此外,李途纯分别在去年11月19日和30日先后两次函告高科奶业,要求终止《资产租赁合同》,并提出赔偿要求;同时也在湖南临湘法院、成都温江法院对太子奶最大债权人花旗提出10亿元的诉讼,韩传华认为这都会让太子奶重整存在变数。

王琳对本报表示,目前高科正在尽最大努力去找资金充足、对行业有经验并且有相应核心团队的企业,这个投资人将会在未来主导太子奶,“但如果在谈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投资人完全符合的话,可能会引进不止一个投资人”。王琳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9

李途纯被批捕之后:反诉高科奶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NMDAwMDIwODY3NA.html

风暴前夕并不平静。

11月30日,太子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举行前4天,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对外发布消息:湖南太子奶及李途纯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挪用资金案,目前已批准逮捕4人,取保候审9人,案情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接近本案的消息人士称,除了李途纯本人以外,其余批捕的三人为李途纯儿子李帅、弟弟李洁纯和妹妹李冠军,但此消息暂未得到株洲市方面的进一步证实。

尽管身陷囹圄,但李途纯一直未肯放弃太子奶的争夺。可是,随着太子奶破产重整程序逐渐推进,李途纯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望在数千名各有所求的债权人身上。

此前,一位接近破产管理程序的权威人士向本报透露,目前已有3300名债权人进行登记,当中包括1700名普通债权人和1600名职工债权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这些债权人将表决太子奶是否继续经营。

而破产清算,也是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最不愿意看到的。李前的诉求就是“夺回经营权”。


“一旦债权人都认为李途纯没戏了,就只好接受高科主导的重整方案。”李途纯代理律师王清辉认为。王清辉表示,李途纯将“以牙还牙”,目前已经透过太子奶开曼公司向湖南省高院正式起诉高科奶业,提出超过3.5亿赔偿要求。

“挪用资金”

株洲市公安局消息指,今年6月7日,株洲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湖南太子奶集团及李途纯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10月19日,专案组对李途纯等人涉嫌挪用资金罪正式立案侦查,并依法重新计算了李途纯等人的侦查羁押期限。

自7月27日株洲市委宣传部对外界通报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批捕以来,李途纯已被羁押超过4个多月。

“这次是挪用资金,下次可以是偷税漏税,什么都行。”王清辉认为,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可以将李途纯彻底踢出太子奶破产重整程序。

专案组指出,2007年7月李途纯在未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同意、没有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采取“先付款,后办手续”的方法,将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3330万元资金,转移到其个人控制的非奶企业湖南红胜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之 后,李途纯再安排公司有关人员签署了5份《资产出售协议》,约定将相关资产以3330万元转让给开曼公司,以此作为转移资金的依据。但这5份协议并不是基 于正常的商业往来和实质性交易,资产的产权也没有过户和移交,且其中840多万元的资产系虚假资产。李途纯等人行为涉嫌挪用资金罪。

对此, 李途纯代理律师翟玉华12月1日给本报发来声明承认,北京红胜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太子奶集团的关联公司。2002年,太子奶集团为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 出台了一项激励措施:提供一批汽车供广大经销商使用,如果经销商完成了一定的销售任务,则将其使用的汽车作为奖励过户至经销商。

“太子奶集 团实施这项措施时,使用了红胜火公司的汽车。同时,因太子奶集团经营需要,太子奶集团使用了红胜火公司的房产用于经营或者供其职员居住。”翟玉华表 示,2007年7月,两家公司就该批汽车及房产达成一致认识:红胜火公司将前述汽车、房产转让给太子奶集团,太子奶集团支付红胜火公司价款3300万元。

而 对于840万元资产为虚假资产的指控,翟玉华解释道,太子奶集团在执行奖励措施时,因为不少经销商已经完成了特定的销售任务,为兑现奖励政策,已经将这部 分汽车登记在经销商名下,也即太子奶集团已经对这部分汽车行使了处分权,“因此,红胜火公司事实上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不存在虚假资产的问 题。”

“以牙还牙”?

对于株洲市公安局提出的非法吸收存款7900多万元的指控,李途纯方面向本报出示了数份由北京市密云县 人民法院于2010年7月20日判定的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上显示,北京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向原告人收取的贷款准备金以及押金等均在法院的 主持调解下达成和解。

“北京也是因为货款准备金的事在打官司,结果是民事调解,而株洲方面将李等四人以同样的案件,进行正式逮捕,北京的审理在前,株洲的审理在后。也有国内顶级的刑法学专家对此进行过法律分析,论证李途纯等的行为不构成此罪。”一位关注太子奶事件人士说。

此外,王清辉还对本报透露,目前李途纯方面已经通过太子奶开曼公司向湖南省高级法院提出起诉,向高科奶业追讨北京太子奶1亿元、湖南太子奶2.5亿元的欠款。

2009年初,株洲市成立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租赁的形式,托管经营正深陷资金危机的太子奶集团。但随后,双方交恶,从唇枪舌剑最终演变成对簿公堂。2010年7月,太子奶原掌门人李途纯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捕。

11月11日,太子奶北京密云基地土地及房产以5038万元拍出,王清辉认为,北京太子奶的剩余资产虽然已经抵押给银行,但所有权仍属于太子奶,这些资产在高科的托管下遭到严重破坏,因此要采取法律手段向高科索回这些资产。

“高科的注册资金只有3000多万,一旦起诉成功,高科将可能面临破产,到时候高科在太子奶的破产程序中将不能作为太子奶的债权人行使权利。”王清辉说。

11月26日,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向媒体证实,高科已全部撤离北京,“北京太子奶的主要厂房和土地已经拍卖,虽然未进入破产程序,但已无重新经营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7

太子奶全球“招商”:高科意在接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5NMDAwMDIxNTM5Ng.html

“谁来我们都不反对。”1月10日,太子奶破产重整管理人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建宏向本报证实,太子奶将于本月18日举行推介会。

1月18日上午9:30,管理人将在太子奶栗雨工业园办公楼内召开针对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太子奶集团供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重整项目推介会。

“对于这种过过场、做做秀的把戏,我们不准备参与。”李途纯代理律师王清辉对本报表示,目前其主要精力在三大方面:“处理李途纯刑事起诉和让太子奶破产重整重回法律轨道、寻找战略投资者以及起诉高科、追回欠款。”

王清辉称,李途纯在拘留所中身体欠佳,但取保候审仍未有结果。

2009年初,株洲市成立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租赁的形式,托管经营正深陷资金危机的太子奶集团。但随后,双方交恶,从唇枪舌剑最终演变成对簿公堂。2010年7月,太子奶原掌门人李途纯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捕。

不设限招商?

2010年7月,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10年12月4日,太子奶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并确立以合并重整的方式处理湖南太子奶、株洲太子奶和供销公司的破产重整事宜。

陈建宏表示,本次推介会将面向全球为太子奶招募战略投资者,主要内容是介绍太子奶的情况。

债 权人会议当日披露了湖南太子奶等3家公司的核心资产主要为:栗雨工业园398012.72平方米土地使用权、208399.08平方米地上建筑物所有 权;422个有效商标(其中包括2个驰名商标);31个有效专利;2155台(套)机器设备;4625台(套)办公设备以及50台运输设备。

陈建宏认为,太子奶品牌、主要营销渠道和市场影响力仍然存在,随着太子奶的资产债务情况逐渐厘清,对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管理人暂未对投资者设定任何界限,“无论是实业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我们都欢迎”。德恒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士表示,若一切进展顺利,重整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太子奶破产重整有望在今年收官。

但对于这种不设限的招商,王清辉认为在高科与太子奶还存在债务纠纷的当下,投资者不会贸然进入,“我们也找过不少投资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家对太子奶的兴趣不一样,但都要求搞清楚高科和太子奶的关系才肯进来”。

经管理人的初步审核,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确认属于湖南太子奶等3家公司的债权1315家。其中,已确定债权金额的有1279家,审核确认金额总额为1213197030.21元;债权金额待定的共36家。

但 此并不包括对审定金额有异议的债权人。“当时申报欠款是120万,但审定只有20万。”上海一家供货商的代理律师张国芬表示,为了追回余下100万欠款, 她已经往株洲跑了不下3趟,向管理人提出异议同时,也向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仍无答复。对此,陈建宏表示,目前尚无定论的债务,多数处在外部审 计或法院诉讼中。“这些争议实际上不是很大,可能是一些利息问题,或者正在诉讼中的一些问题。”

高科的野心

谁将接手太子奶?据陈建宏透露,目前已经接到“不少投资者的意向”,也不排除以前放弃的一些投资者再度青睐太子奶的可能性。

但一位接近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之前曾有意投资太子奶的方正集团、新希望等在太子奶继续委托高科经营期间一直有跟高科进行接洽,“但无论谁想要接盘都要跟文迪波谈,因为高科一直经营太子奶,没有人比高科更了解目前的太子奶了”。

自2010年7月湖南太子奶等3家企业相继被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后,高科奶业一直以“委托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经营管理太子奶株洲基地的日常生产。

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顺利举行后,高科奶业成为太子奶战略投资者的决心更昭然若揭。在太子奶的官网上,高科奶业列出了四大优势、三大必要说明高科奶业重整太子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高科奶业为平台参与太子奶的重整,将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并且,高科奶业公司希望得到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太子奶官网信息显示。

事 实上,高科奶业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王琳也公开承认高科有意优先接手太子奶,“相对其他投资者,高科奶业拥有全国市场网络和员工队伍、技术力量和良好的 政企关系,无论是从回收政府投资和保证投资者权益角度,还是在现有受托管理和运营财务的事实背景下,高科奶业都有必要表达获得优先权的这一意愿。”

“经历了与李途纯的纠纷后,高科在重整后的太子奶更希望可以充当主导地位。”上述知情人士认为,所谓的有意投资者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毕竟软银当时也曾这样”。

2010年1月26日,高科奶业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约定的投资5亿元左右,用于补充高科奶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和推进太子奶集团资产债务的重组。

当时有消息称,北京商络和上海明观的幕后投资人实为软银中国。但2010年4月16日,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薛村禾明确表示,软银中国没有投资太子奶集团的意向,也不存在已经和太子奶集团接触的说法,而所谓软银进入是“狐假虎威”。

王琳对本报表示,目前高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经营上,“我们现在每天大概发6万件货以上,生产不低于300吨”。

太子奶官网显示,高科奶业8月份销售额为2605.5万元,9月份销售额为3676.28万元,实现利润400余万元,最高日产量为300吨,厂房的设备使用率约为50%。10月份和11月份,饮品销售进入淡季,高科奶业仍坚持生产经营,但已产生季节性亏损。

“最后的报表还没有出来,但全年应该是正的。”王琳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4

太子奶重整平均清償率9.57% 高科退出歷史舞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4MMDcyXzM2MjA4M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2

京東方的鄂爾多斯「煤高科」:220億OLED項目風險係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0/0MMDcyXzM2MTM0MA.html

巨虧之下,京東方的「煤高科」處變不驚。

8月30日,京東方A發佈公告稱,其已與鄂爾多斯市政府、東勝區政府以及北京國資委旗下的 北京昊華能源公司簽署了第5.5代AM-OLED生產線和能源建設項目的框架協議,其在鄂爾多斯以投資換煤炭的計劃(詳見本報2011年8月16日報導 《220億「高科技」投資誘惑 京東方鄂爾多斯「換煤」》)獲得進一步推進。

具體來說,京東方與子公司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出資3000萬 設立鄂爾多斯市京東方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而京東方與子公司合肥京東方,以及京東方顯示出資3000萬元設立鄂爾多斯市淏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能源投 資公司將作為其在鄂爾多斯所獲10億噸煤炭探礦權的具體獲配單位,開發所得資金將用於5.5代AM-OLED生產線的前期資金需求。

京東方有關人士透露,「總投資220億元的5.5代AM-OLED生產線註冊資金為120億元,鋪底資金為15億元,這些資金大部分將由煤炭資源開發所得資金提供,不足部分京東方將自籌,也不排除通過定向增發募集的方式。」

京東方預測其鄂爾多斯OLED面板項目2013年投產後每年的稅後平均利潤達到28.9億元。然而,未來幾年急劇擴大的OLED產能或對此預測帶來變數。

三重難題

具體為:技術專利、產業配套和未來產能放大帶來的盈利壓力

隨 著北京京東方8代線今年6月底點火,京東方的四條液晶面板生產線都進入量產階段,然而液晶面板行業的整體虧損讓京東方也承受了巨大損失,今年上半年出現了 12.2億元的虧損。京東方的公告顯示,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其虧損分別達到6.75億元和5.41億元,而三季度預計虧損將擴大至8.84億-10.84 億元。

「京東方的5.5OLED面板項目主體廠房建設今年內一定啟動,而建設工期為29個月,最快將於2013年底投產。」8月30日,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表示。

然而,這個投資200多億元的新項目,卻不得不面臨技術專利、產業配套和未來產能放大帶來的盈利壓力等三大問號。

首先,對於京東方來說,選擇在鄂爾多斯投資OLED項目會面臨產業配套上的劣勢。京東方北京基地離鄂爾多斯有500公里路程,儘管這可以在一些通用的配套產業上提供支持,但是遠距離配套對今後的運營仍會帶來難題。

其次,由於全球OLED70%的專利被美國的柯達,以及韓國的三星、LGD等佔據,特別是在大尺寸領域,三星的專利壟斷優勢更加明顯。要想在大尺寸OLED突破,京東方顯然還需要邁過專利這道關。

對此,張宇表示,目前全球OLED專利不像液晶面板領域那樣被韓國和台灣地區企業控制,而且京東方為此也準備了部分資金用於專利購買和專利交換。

張 宇稱,早在2002年,京東方就收購了擁有部分OLED專利的韓國HI-LCD公司,擁有了部分OLED的專利和研發人員,而去年京東方在其成都4.5代 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基礎上開始進行OLED技術的升級改造,去年10月京東方更是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合作共建「OLED聯合實驗室」。

第三,在投資回報方面,京東方稱,經測算,鄂爾多斯OLED項目計算期平均年所得稅後利潤28.9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8.50%,稅後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99年,稅後動態投資回收期為8.76年。

對於這一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式,京東方方面表示,這是評估機構參考三星SMD5.5代線的利潤回報情況而估算的,並結合了當前OLED面板市場的出貨量和供求關係。

但未來OLED產能的急劇擴張有可能會對此帶來變數。2010年全球

OLED面板出貨量是4000多萬片,但是到2014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到2.5億片。尤其是三星新工廠的建設將驅使AMOLED產能面積從2011年的89萬平方米提升到2012年的260萬平方米,在2013年將再倍數成長。

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表示,屆時OLED面板的價格有望下降到目前的一半,這樣OLED的投資收益率也會下降,而且三星5.5代線投資規模只有21億美元,而京東方達到了35億美元,顯然京東方的資產折舊壓力更大。

卡位下一代顯示

「如果順利投產,其與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且早於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

儘管京東方OLED項目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對中國在下一代顯示領域中的卡位有一定意義。

AM-OLED面板作為液晶的替代技術,目前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領域已經開始部分替代液晶面板。張宇表示,顯示技術的這一輪升級中,台灣地區面板商的佈局太慢了,相反大陸的面板企業這次似乎趕在了前面。

除 了之前成都長虹虹視、崑山維信諾、順德彩虹等在中小尺寸OLED領域佈局,廣州創維華工、順德彩虹開始建設4.5代中試線。張兵指出,「如果說液晶面板領 域中國的企業至少有5年的差距,如今在OLED領域京東方5.5代線如果順利投產,其與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時間,而且要早於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

然 而,目前各面板企業亦在加速對OLED的佈局。今年3月開始三星電子已經開始投資20億美元建設第8代線OLED面板生產線,LGD也剛剛宣佈將投資 28.3億美元用於OLED面板技術研發和建設第8代OLED面板生產線,預計2014年底將正式投產,而友達、奇美、彩虹都計劃投資OLED面板生產 線。

張兵表示,「三星還計劃在現有的幾條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基礎上進行低成本改造使其生產OLED面板,如果那樣到2014年可能全球範圍8代OLED面板的產能將大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9

高科技產業 競爭力靠技術或管理?

2011-9-29  TCW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 湯):「技術重要?管理重要?」對於高科技公司的競爭重點就是技術,因此很多公司孜孜不倦追求技術的領先,但技術要領先對手代價高昂,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英特爾前總裁摩爾(Gordon Moore)在一九八八年曾對我說,在半導體產業,要領先對手六個月到一年,代價至少十億美元;其次,技術的領先可能會被更新的技術以跳蛙方式(編按:直 接切入下一世代科技)超越,舊技術的領先反而成為採用新技術的障礙。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的稻盛和夫曾說:只有技術的公司,總有一天會跟著技術走進歷史。 因此高科技公司絕不能只靠技術贏過對手,必須在各方面管理表現優異。

宸鴻是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公司,你個人又擔任過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有雄 厚科技背景,怎麼看這個兩難議題?

宸鴻科技集團總裁暨執行長孫大明(以下簡稱孫):我們是科技公司,技術與管理可說同等重要,但最後相對來 說,管理還是略比技術重要,重要性五十一比四十九。

我們拿(宸鴻發展的)幾個階段來看:創業期,先要有一個突破性技術,不然公司成立基礎在 哪裡呢;再來,進入成長期, 關鍵第一步就是量產。從量產第一天開始,管理就要進來,因如果你擁有技術,良率卻非常低,成本非常高,就會成為不能用的商品。開始是一○○%的技術,慢慢 的,管理就會比技術重要。

任何技術都有時節性,商業環境、市場需求都在改變。摩托羅拉發明了手機類比技術,電信廠商(當時)都用它的技術, 所以它一定會替廠商想, 「你回收期是幾年?十年? 」然後問,「下一世代技術是什麼?」一定是數位,但是(技術)要選GSM還是CDMA?「當然應該是CDMA,技術上比GSM要好。」

靠管 理可彌補技術鴻溝?

這是企業自己的藍圖出來了。但摩托羅拉沒想到在歐洲有諾基亞(Nokia)、易利信 (Ericsson),還有一個西門子(Siemens),歐洲市場沒有美國那麼大,講出口導向,所以它就「鄉村包圍城市」,最後整個市占率被GSM取而 代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像(錄影帶規格)VHS把BetaMax併了、索尼隨身聽遇到蘋果iPod,都是技術輸給管理的例子。

如果你 是技術導向,而非客戶導向的公司,那可能會完全被綁在技術上,但如果用管理角度,持續不斷找到客戶需要的技術,盲點也許會小一點。

湯:宸鴻 是一開始就建立管理制度嗎?成長這麼快,哪有時間建立制度?

孫:我也許有好運氣的地方。(○七年)一月進去,兩個團隊一個營運一個研發,營 運六月才開始正式,所以我有時間準備,可一開始就讓團隊在流程裡走。流程建好,如果有問題, 大家會問,「資料顯示什麼?」而不會說,「我覺得……,因我做三年,所以我對。」

湯:哈哈哈……,因為我官比你大,所以要聽我的。

孫: 這種情況就會比較少。對科技公司來講,良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問題就要追出真正根源。最怕是說,常看到企業頭痛醫頭,這個問題就這樣弄……,好像 就過了,但其實問題本質沒看到。

流程(管理),事實上會變成公司文化。我們用Six Sigma process(六個標準差管理:標準差越高,每百萬次的失誤越趨近於零,這是靠主動降低失誤提高精準率的管理制度),它會使得我們保持謙卑, 讓我們「對事不對人」,找問題根源時靠數字說話;而當我或我的團隊必須下決定時,可以得到需要事實與資訊,在充分被告知下做好決定。

戰情中 心(宸鴻資訊管理平台:每天處理九千萬筆資訊,每小時更新現金、庫存、產量等數百種資訊,甚至零組件的走向都能即時追蹤)也是,資料它不會講話,這個小時 是九○%,下一個小時八四%,為什麼不能持續?為什麼明天又回來?中間可能有營運 、機器維護的問題,不管怎樣,評估都有依據。其次,有什麼狀況發生,下個小時絕不能繼續,要不然,問題會每小時累積,每天累積,等到結帳那時才知道。

至 於我針對誰?我不是,也不在乎,完全針對這個數字。

還有一塊最近引進的制度,就是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新產品導入平台)。我們有很多新客戶,或者老客戶要出新產品,產品發展每個階段都有criteria(標準)必須一個個完成, 絕不直接跳到量產。如果你下一個(產品)進不去,業務就會急,「還不快量產?」生產可能會說,「不行,還沒有完全!」技術說,「這個不弄不行……。」所以 問題發生一定會挑戰彼此, 一定會有衝突。但沒有衝突,絕對沒有進步。有了新產品開發流程,客戶會信任你,雖然價格高,還是會用你的產品。

重 流程可能易犧牲創新?

湯:管理上強調流程管理是兩面刃,一是數字看不到的地方管不到,其次是不易同時維持創新。

孫:我覺得這 是代價問題。當然不走流程就快,但沒有一個流程,一件事常會變成十件或是二十件。客戶收到樣品說不行,本來要打一個樣,結果變成要三種樣,一直去研究到底 是什麼問題,卻找不到原因。

更重要是準確性,照流程走可以避免以後走上冤枉路,不必犧牲上市時間與客戶資源。以研發為例,它開發完還要量產 ,下面要放時間給其他人,前面的東西越散,後面的時間越要妥協,到某個程度就沒有報酬率可言了。

湯:談到這,我們可理解,宸鴻快速成長, 外來人員也多,靠管理讓員工一進來就被同化,即使高速成長,還是讓組織維繫高效能營運;只是我仍不能理解,管理流程、客戶導向,這些台灣公司應都重視,也 做得很厲害,到底宸鴻的差異在於?

孫:我覺得……,我們是好幾個管理系統高度整合,然後又強調中間的速度。例如,流程全變成客戶的概念,以 前是如果這裡延誤了,後面流程也就會跟著一直延誤,但我這裡不是,一有損失多少,後面就是要贏回來,我要的都是解決方案,而不是講一大堆理由。

湯: 那你這個大老闆會不會伸手到細節上?

孫:需要的時候會。

湯:有問題就會跳下去了?

孫:我不見得要下去解決問 題,但我待命。當我的客戶滿意度與實際情況有差距時,電話就找到我了。

湯:注重六個標準差的公司如美國汽車公司、摩托羅拉和全錄都不得善 終,過度重視流程會不會造成只見樹不見林?

孫:我喜歡照相,養成的習慣是有時將鏡頭拉遠,有時將鏡頭拉近,鏡頭拉得遠,就不會見樹不見林。

管 理精華

過去台灣從事代工的高科技業者,泰半不夠重視專利技術,更有忽略管理傾向,用高股利分紅驅動組織效能,而非建立制度。與這些業者相 較,宸鴻有幾個特點:第一、雖在技術取得領先,但同時重視管理價值,用制度來建立科技業最需要的速度與執行力;第二、建立制度才可Scalable(將規 模快速擴大),近四年宸鴻營收成長超過十倍,員工從數百人成長到四萬餘人,即使快速成長,也能靠縝密管理制度維繫效能提升利潤,並建立企業文化與價值。從 宸鴻的案例,看得出科技公司要成功,技術是充分條件,管理是必要條件。

【延伸閱讀】宸鴻科技績效管理學

說明:宸鴻為全球最大 玻璃式電容觸控面板廠,然而,它的競爭力並不只奠基於技術,宸鴻集團執行長孫大明引進6個標準差、戰情中心與新產品導入平台等流程,從製造提升良率、增加 客戶數與市占率,推升營運表現。

良率達9成   宸鴻掌握的觸控專利製造門檻高,因此良率直接影響利潤表現。9成良率是業界第一。

產 能擴增不超過客戶需求10%記取代工業者競擴產能,結果陷入競爭紅海,宸鴻有紀律擴張產能,產能擴增不超過客戶需求1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5

精研高科技變色鏡片 讓美國特戰部隊買單 達依王允城:比別人早一步超越自己

2013-08-05  TWM
 
 

 

假設,你是一個繼承上億家產的富家子弟,你會輕輕鬆鬆接下獲利穩定的現成家業,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還是寧願甘冒艱險,開創自己的事業版圖?今年四十五歲的達依光學董事長王允城的創業歷程,就著著實實地顛覆了一般人對「富二代」的想像!

撰文‧林麗娟、李建興

周六清晨,是一般上班族的休假日。達依光學董事長王允城望著還在熟睡中的妻子和小孩,撐起了仍睡眼惺忪的眼皮,用最快的時間迅速整裝。他不是要趕著參加高爾夫聚會,而是驅車前往位於台中工業區的生產基地。

工廠裡「喀鏘、喀鏘」的機器正不停地運作著,王允城穿梭現場,端詳著生產線上川流不息的成品。他拿著美國國防部委託生產的軍用變色鏡,自信十足地向前來造訪的客戶侃侃論起。

「你知道嗎?美國野戰部隊打叢林戰時,一下要躲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和涵洞,一下又得暴露在溫度三、四十度的崖壁上,可能下一秒又下起傾盆大雨,沒有這個能適應各種天候瞬間變色的護目鏡,恐怕是打不了勝仗的喲!而這可都是道道地地的MIT。」談起了自家研發的產品,連趾高氣昂的美軍都願意捨近求遠來台下單,王允城的臉上瞬間泛起了富足的笑容。

不靠洋和尚

以台灣技術拿下全球第六

「富足,對王董來說,不單是個精神上的象徵,更是實質的寫照。」同為台中企業家,台中磐石會創始人謝平上有感而發地說。

畢竟,在關鍵技術全掌握在歐、美、日大廠的矯正鏡片產業裡,成立僅僅十六年的達依,居然在沒有任何海外團隊奧援下,憑著台灣研發技術而成為國內第一家純本土技術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光學鏡片製造商,如今更已躋身為全球量產規模第六的世界級大廠。

論營業額,每年生產六五○萬片、年營收逾二億元的達依,在台灣僅次於寶利徠,排名第二,但論研發能力,其近年開發的第三代光致變色鏡片及濾藍光鍍膜鏡片,技術卻獨步全台,就連世界排名前幾大的百年國際大廠都紛紛前來取經、下單,甚至深受頂級人士喜愛的哈雷機車車隊官方指定配備的護目鏡,亦出自於達依之手。

草創期:門外漢獨守工廠

土法學研發,突破量產門檻細數這一樁樁的豐功偉業,許多人都不免揣測,王允城要不是光學科班出身,就是家業裡有強大的科技背景,但殊不知,達依這個「鏡片王國」的崛起,竟是「無心插柳」!

事實上,王允城的父親王利夫是興亞水泥製品的創辦人,專門製造水泥瓦、蜂窩管、地磚等營造業用品,家業之大堪稱為苗栗苑裡第一世家。一九九六年王利夫辭世,王允城雖然繼承了大筆家產,但卻不想蕭規曹隨。企圖心十足的他和家族商議後,決定由大哥王允豐主掌家業,而他自己另創事業。

適巧王允豐一位在工研院服務的友人正帶著團隊開發「非球面鏡片模仁」技術,前來王家尋找金錢奧援。由於這項技術一旦成功後,可充分應用在新一代矯正眼鏡PC材質鏡片,而且當時美國已明令規定十三歲以下兒童應配戴PC鏡片以策安全,使得PC鏡片商機可期,這讓一心想創業的王允城十分心動,因而在一九九七年毅然決然砸下六百萬元,成了這項專案的金主。

一九九八年,工研院順利地將技術開發出爐,喜出望外的王允城更在隔年加碼五千萬元成立工廠。但他萬萬沒想到,挑戰才正開始。

在技術上,達依能成功地藉由塑膠射出成型的方式製造PC鏡片,但要進入量產,鏡片經過表面處理不是碎裂,就是變形,良率幾近為零,這使得砸下重金的達依,整整停工了好幾個月。雪上加霜的是,眼見產品上市遙遙無期,多位投資股東竟紛紛停損,要求退資,最後僅剩王允城獨守空城。

「當時所有人冷眼旁觀,要看這位啣著金湯匙出生,對科技一竅不通的留學英國碩士還能撐多久?甚至還有人勸他乾脆乖乖地回家當少爺,免得把家產敗光!」一位熟識王允城的友人透露了這段歷史。

儘管當初的投資,對於家大業大的王家而言,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但面對眾人的唱衰,王允城就是不服氣,他告訴自己:「就算我不是『白手』,但也要證明我能『起家』!」於是,這個門外漢效法句踐臥薪嘗膽的精神,將所有日用品都搬進工廠裡,足足好幾個月睡在生產基地,不是翻著洋洋灑灑的專業書籍,就是不厭其煩地將所有的模具和機器一一拆解,土法煉鋼地學習鏡片製造的技術,試圖尋得量產的「解方」。

「有一次,我試著要重新設定機器,向工廠技術人員要密碼,沒想到這個專員竟直白地說:『老闆,你會弄壞這上千萬元的設備!』硬是不願把密碼交到我手上。」王允城說,在外界看衰、員工不信任的狀況下,他就是堅持這種不放棄的精神下,居然在幾個月後意外地找到了解決程式,提高了良率。

成長期:接小單穩住陣腳

打開口碑,國際大單湧入突破了量產的瓶頸後,王允城立刻馬不停蹄地帶著產品遠赴紐約、拉斯維加斯、米蘭和香港等世界各大光學展參展,開拓客源。

但由於當時全球業界沒人認為台灣人有能力生產出這麼高技術門檻的產品,因此王允城走遍各大展場足足吃了將近一年多的閉門羹,到了二○○○年才勉強接到來自巴西小廠的一張五千片訂單,而且售價還被砍半。

由於飽受波折,讓王允城一度很沮喪,然而此時,他的岳父喬山董事長羅崑泉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說:「別因為單少、客戶小而不接,許多大企業的實力都是由小單累積而來的!」這席話給了王允城一記當頭棒喝,他立即接下了這位巴西買主的訂單,而在陸陸續續的出貨經驗中,讓達依的量產技術更形穩定,巴西客戶不但連連續單,也使達依在國際市場逐漸打開了口碑。

緊接著包括來自歐洲、日本的鏡片龍頭廠都紛紛前來下單,達依也因而以每年倍數成長的接單速度,穩住營運陣腳,如今全球有七十多家的鏡片品牌都由達依代工,甚至世界前五大眼鏡公司裡就有四家是達依的主顧。

高峰期:力求技術突破

永不放棄,視為生存戰力擺脫了「無單」的厄運後,王允城並不以此為滿,他暗暗警惕,「今天我們能取代其他廠商拿到單,人家就可能在明天又超越我們,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就是比別人早一步超越自己!」於是在一路接單生產之際,王允城念茲在茲地想著如何在技術上求突破。

有一次他到日本看展時,當時日本流行有度數且能防霧的泳鏡,但防霧功能多半運用在最主流的玻璃或樹脂鏡片上。

當下王允城突然靈光一閃:「如果防霧的功能可引用到質輕、耐衝擊又能抗紫外線的PC鏡片上,那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於是一回國,他立即著手鑽研PC鏡片的防霧技術。

由於鏡片材質不同,一開始運用在樹脂、玻璃的傳統防霧鍍膜技術並無法完全複製在塑膠上,在歷經數次修正、開發後,才找出以奈米鍍膜方法成功開發的PC防霧鏡片。

另外,有鑑於電腦、手機螢幕和室內LED燈都充斥著高能量的藍光,長期接觸後易導致眼睛黃斑部病變或其他眼疾,而一般鏡片對藍光完全無法阻隔,因此達依也開發出可以過濾藍光的鍍膜鏡片。

達依特殊鏡片一一問世後,引起國際各大鏡片品牌廠商的注意,紛紛前來下單採購。甚至連以尖端科技先行者自居的美國軍方,一聽到達依有一套先進的製片技術,能解決野戰部隊執勤時,傳統鏡片無法因應瞬息萬變的光線、氣候而快速變色、防霧的技術盲點,還親自派員來台一探究竟,進而立即進行認證、採購。

如今王允城忙著找地要蓋第三座廠房,他感慨地說:「我這外行人做內行事,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無論是人生或企業,打死不放棄的精神就是生存進化的動力!」

王允城

出生:1968年

現職:達依光學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英國倫敦南堤大學國際企業碩士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達依光學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王允城

資本額:9600萬元

主要業務:

PC安全鏡片、PC偏光鏡片、PC漸進多焦成品片、全系列 Sunbalance PC變色鏡片、防油漬超潔淨奈米鍍膜鏡片;PC材質極速變色鏡片獲頒經濟部第15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1

【TMT投研小技巧】尋找高科技企業的業績彈性和避免踩雷 為夢想轉型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5813193
TMT行業一個特點就是研發投入大,比如華為,雖然規模已經這麼大了,每年仍然堅持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而A股中很多小市值的高科技公司,他們的研發收入比更是高達20%,甚至30%,而利潤率有時候才5%不到,那麼從會計的角度研究研發費用的變化和處理,從而發掘他們業績的彈性就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因為研發投入總是先於收入放量,所以當研發成果帶來收入大幅增長的時候,研發投入並不會等比例增長,從而導致管理費用率(研發投入屬於管理費用)顯著下降;加上原本的淨利潤率基數低,那麼業績釋放就顯得是那麼的富有彈性了。

      舉個例子,$天喻信息(SZ300205)$  今年翻了有5倍了吧,截止三季報,收入增長90%;但是業績增長了572%;那麼這麼巨大的業績彈性是不是完全不可預測的呢?如果你打開它的2012年年報;你會發現:去年它的管理費用率是18.4%,研發收入比是12%左右,同時,它在會計上處理相當保守,把所有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資本化為0%;於是,扣非後淨利潤率只有不到3.5%;
     作為一個製造金融IC卡的公司,在去年大家都知道今年金融IC卡的收入肯定會放量,比如大家都看好收入會增長一倍,但是如果你沒有發現這個彈性,你會武斷的認為硬件製造毛利總是下降,所以業績增長會小於一倍,那麼一看認為估值沒吸引力,於是錯過了大牛股。事實上,今年三季度它的管理費用率已經降到11%,同比減少了7個點;儘管它的毛利率確實下降了一些,但最終這7個點中有3-4個點反應到了淨利潤率中,一下淨利潤率就提升了一倍到7.5%左右,帶來了極大的增長彈性。如果你持續跟蹤,你就會發現這個邏輯還在延續,明年也許仍然值得期待。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專門去找研發收入比巨大的公司呢?不是的,這裡要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計概念:研發資本化。
     在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中,研發費用可以分為研究階段費用和開發階段費用,研究階段費用必須當年全部費用化進入損益表,而開發階段的費用可以根據各個公司一定的判斷標準選擇費用化進入當期損益表,或者資本化進入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科目,如果資本化了,那麼當相應的項目開發完成達到可投放市場銷售的時候,相關費用從「開發支出」科目進入到「無形資產」科目,並根據各個公司自己的攤銷策略決定在多少年內攤銷掉。而北美會計準則中是不允許研發資本化的,所以中概股都沒有這一項。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是帶有很多上市公司主觀判斷因素的,那麼,就為操縱業績提供了可能,比如為了降低股權激勵門檻,基準業績年份加大費用化比例,做低業績,而股權激勵實施後,通過加大資本化比例來粉飾業績等。
     作為投資者,我們該如何衡量高科技企業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是否合理,帶來業績彈性,還是有粉飾業績嫌疑,埋了地雷呢? 研發資本化的實質是通過將研發費用轉為無形資產,未來分成幾年攤銷,從而延遲研發費用的確認時間,寄望於研發成果帶來市場收入大幅增長的時候,再確認這個費用。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指標:
     「研發投入去化率」  = (當年費用化進入損益表的研發費用 + 自主開發無形資產當年的攤銷額)/當年研發投入。
     這個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的會計處理越保守,在研發的產品還沒有帶來收入增長前,已經把費用都確認了,於是未來的業績增長彈性也越大;這個指標越低,說明公司的會計處理越激進,寄望於研發的產品能帶來收入的大幅增長,那麼,一旦研發失敗,或者市場推廣不力,收入未能有效增長,那麼業績將因為無形攤銷額逐年的增長而大幅下滑,不幸踩響地雷。

     最後,通過一正一反兩個例子來說明下這個指標:
     $啟明星辰(SZ002439)$  2012年年報顯示研發收入比為19%,主營利潤率才6.5%左右,其報表披露的自主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分3年攤銷。其研發費用化比例72.5%,無形攤銷佔研發投入比21%左右,故「研發投入去化率」為93.5%左右;2013年半年報顯示,其研發費用化比例進一步提升到77%左右,無形攤銷佔研發投入比也提升到21.5%左右,故「研發投入去化率」為98.5%,已經接近100%了。而實際上我們瞭解到一款網絡安全產品的生命週期一般不只3年,因此啟明是通過加速攤銷使得去化率達到接近100%,會計處理偏保守,如果未來在國家重視網絡安全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研發產品帶來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那麼它的業績增長彈性會很大。

     $科大訊飛(SZ002230)$  2012年年報顯示研發收入高達29%,主營利潤率卻有15%左右,其報表披露的自主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分2-5年攤銷。其研發費用化比例只有45.5%,加上無形攤銷後,「研發投入去化率」在59%左右;2013年中報提高到73%左右;那麼,結合實際,我們就會發現這家公司也許走進了不斷提升語音識別度的技術牛角尖中,商業模式不清晰,市場收入始終沒能贏來爆髮式增長,與此同時,激進的會計處理,讓巨額的研發費用通過資本化積累在無形資產中,需要通過未來幾年攤銷掉,看上去現在主營利潤率高,但是未來幾年如果收入無法爆發增長,那麼可能步入業績停止增長,甚至倒退的境地。難怪雪球各位大牛都一致看空該股,原來是這麼大一個地雷。

  通過這些例子,你看懂了嗎?這就是我的一點TMT投資技巧,希望大家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