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說幾句「創新」 金惟純

2011-9-26  TCW


創新」成為企業的關鍵字,已有很長時間了,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 但最近我每次聽到企業界的朋友提到「創新」,都覺得他們活在極大壓力和焦慮中,好像如今的競爭規則,已經是
「創新!或滅亡!」細問之下,果然已有不少人每晚必須吃藥入眠。

「創新」難道非弄成這樣嗎? 正巧日前我去探望一位年過九旬的老書法家,看他的字神龍靈動、揮灑自如;見他的人如沐春風、健朗自在。他的生活、生命和創造,完全合而為一,真正「字如其人」。

「創新」也可以是這樣! 其實我早就對西方現代藝術不以為然。他們追求創新成狂,弄到正常人都不可能再有突破,藝術家除非把自己逼瘋,否則無法再「創新」。如今這股「創新」潮流已無所不在,終於要把企業家也逼瘋才罷休。

這樣的現象,我大膽解讀,可能有兩個來源: 第一,現代文明因個人主義盛行,把生活環境弄得極其繁雜,個人處身其間,感官被刺激到日漸麻痺,需求被誘發到極難滿足。因而對「創新」的胃口越來越大,大到無休無止。

第二,由於商業機制的壯大和無所不在,大多數「創新」的背後,都以利益為驅動力。「創新」乃淪為競爭的壓力 和必要,變成利益導向的腦力活動,不再是生命力滿溢而出的歡愉展現。

這樣的觀察,讓我回想起「商周」十年前發生的事。當時我們請主要幹部一起確認公司的「核心價值」,很快的,大家就達成共識,以誠信、卓越和分享,做為共同信守的價值,但有若干同事主張,一定要再加上「創新」這一條,我雖然並不贊同,最後尊重多數決議,就通過採納了。

我的看法是,如果大家能把誠信、卓越和分享的精神做到極致,「創新」自然的結果,沒必要「為創新而創新」。 直到今日,我看到許多公司在「創新」這件事上,絞盡了腦汁、編足了預算,卻仍然苦無成果。細問之下,果然發 現這些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在誠信、卓越和分享這些環節上沒做到位,可謂其來有自。

我當然並不反對創新,但我反對把「創新」當成企業或個人的「核心價值」,我認為那是捨本逐末。為創新而創新,必然誠意不足、用心不深,創新的成果也必然有限,說不定還一面創新、一面造業呢。我還是相信,對自己誠意十足,對別人用心至深,練功到位,創造力自然生生不息。這才是真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2

思考的碎片--4.21 說幾句商業internet化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5w6.html
是這樣。internet的本質是信息傳遞成本為0

附帶的是計算和存儲服務的服務需求。

當這類服務提供的可靠性超過99.99%即可簽署SLA的話(0.0001×60*24*365=52.56.即每年停機52分鐘就是安全保障率99.99%
那麼就可以認為他們是安全可靠的服務提供商。

我們身邊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信任手機,而放棄固定電話。
一個重要原因是手機的可靠性足夠高。
當下internet接入服務已經可以算公共服務公司。類似電廠和水廠。服務類似電力服務和自來水服務。

同時那些存儲和計算能力也在走向云端。這也就意味著在走向公共服務公司。

so讓公共服務公司去運營retail那個不是正道。
AMZN走的是公共服務公司。提供AWS服務,提供倉儲服務(包含ERP之類電子管理系統的出租倉庫服務)
so服務是最好的現金流這裡又和他的軸發生了關聯自由現金流。

soAMZN才是正道。
所有假借internet搞money遊戲的在我眼裡都是騙子。從groupon開始到今天說的國內公司。

最後很少見公共服務公司去參與商業。電廠不會去自己開商店。這是常識。專業化才放交換成為必須和必要成為iekeneng。
so這是亞當斯密的東西了。殊途同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0

再說幾句雨潤 laoding

http://xueqiu.com/5249883578/22576400

雨潤基本被別有用心的人釘上了恥辱樹了,相反的是祝老闆在這時候還得了個什麼獎,和當年的牛奶的某剛很像。

一)關於對雨潤的負面攻擊的評價:

懷疑的精神是好的;但思路的嚴謹性很重要。

先前被質疑的「大存大貸」,眾品和雨潤的現金銷售比都是在22%左右;
總資產產能比,眾品的比雨潤略高(單位產能的投入雨潤比眾品少);
"土地預付款"更是無稽之談,知道那錢是給誰的嗎?給當地政府的;

還有,雨潤的補貼是最高的,這錢和「土地預付款」有沒有關係?是什麼樣的和當地政府的合約你也不知道?眾品是自建,雨潤是收購,這個就是原因。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就比較總資產產能比,這個相對更能說明問題。

想揪雨潤的小辮子,網絡上槍手的分析,尖銳點說,一文不值。什麼大存大貸,土地預付款,騙補貼,負商譽,兄弟公司的圈地,不回購股份等等,這些指摘和專業水平不沾一點點邊。

雨潤的下跌是個系統工程,08年洗倉中國製造業,12年洗倉中國消費品,都是一條龍的,在大的經濟環境走軟和嚴峻的產業整合下,只要資金,槍手和個別重大事件一組合(瘦肉精),雪崩就是情理之中,還真以為是你們看到的一文不值的所謂價值和道德判斷啊?

最簡單的有效的方法,核實雨潤的有效產能,如果有效產能是4850萬頭,至少在行業橫向比較上,你不可以得出他作假或轉移資產的任何結論;如果大大少於這個數,你發財了,港股可以做空的,還可以告他。

二)雨潤值多少錢?

這個東西最不靠譜,信口拈來幾句。

參考眾品的私有化,港幣39億的市值,市值銷售比是31%,按2011年的銷售收入和2012 年的預期收入(260億),價格在4。4 - 5。5 之間。

眾品的產能利用率在75%,雨潤的在31%附近,雨潤按75%的利用率來參考,意味著有一半左右的閒置產能。

這些一半的閒置產能在目前的情況下會通過折舊影響利潤,這就是大家看到的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之一;雨潤在4。4-5。5的價格區間裡,這些一半的閒置產能是白送的,大家喜歡說安全邊際,這就是安全邊際,考慮到新增產能的利用率的恢復是一個政策依賴的東西,再打一半的折扣,就是目前的價格至少有50%左右的安全邊際。

三)風險

記住,你看到的槍手的質疑的風險都是狗屁。

真正的風險是,雨潤的產能是否真實?

只要是真實的,總資產產能比說明雨潤的運營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只要是真實的,在目前的政策以及雨潤和地方政府的良好關係的情形下,排他性的利用率(這就是護城河)的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只要是真實的,你的安全邊際就在。

附註:
所以說歲寒是槍手啊,邏輯上99.99%的概率,there are no accidents!

1)這樣的不嚴謹的文章得到若干媒體的青睞,我要是主編或審核節目的人,根本都不會批准的文章;

2)幾大媒體,平面,網絡和電台同時快速跟進,這在沒有幕後的情況下是中彩票的概率,甚至都不到,甚至在大家都還不知道歲寒是誰的時候;頭盔是做過項目的人,知道這樣的事情自發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3)一個號稱投資雨潤的人,在保持多倉的前提下,大發詩興巡迴路演做空自己手上的股票,同時聲稱自己拿了個垃圾,只能當權證來玩;

4)事件的時間正好是瘦肉精一週年左右,股價徘徊在前期低點的關鍵點位。

誰會相信這麼多巧合呢?我是無神論者,但我相信因果輪迴的。這才是「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38

關於IPO,不得不說的幾句話 老刀101

http://xueqiu.com/4779794911/26334256
IPO的堰塞湖如何洩洪,終於在雙年關到來之前有了具體說法,塵埃還未落定,但第一步的邁出基本算是中規中矩,精彩也有,不足很多,邊走邊看吧,要求過多也不現實。關於IPO重啟,有幾點想法,與各位分享:
1,希望為會議和大事獻禮而動輒停IPO的惡習,到郭樹清任上是最後一次;從肖鋼主席開始,下不為例。
2,從去年九月發最後兩隻怪胎股到2014年1月重啟,歷時16個月,實體經濟飢渴難耐,股市作為為實體經濟配置資金的重要場所,如果不能為經濟做出貢獻,還不如直接關門閉市;既然不能關門閉市,那恢復IPO就是應有之義,任何質疑重啟IPO的說法都是愚蠢和短視的。
3,事實再一次證明,IPO停止,股市維穩,實質上也是一種股市操縱行為;絕大多數股民仍然賺不到錢,雪球上的精英們沒賺錢的也不在少數,普通散戶虧錢的更多。所以,以後還希望以要求停發新股而救市的人,如寫萬言書的老艾之流,但願你們記得,這是既損害經濟也不利己的行為,不要以為這麼做你就佔了多大便宜,實質上,你是又一次做了冤大頭。
4,IPO堰塞湖匯聚了16個月,湖內波濤洶湧,一旦開閘,爭先恐後是必然的,越先出閘,越能賣個好價錢,後面的即使很便宜發不出去也很正常,所以,不可小覷對二級市場的衝擊力。
5,股市這個蓄水池,一年多來只出不進,水位已經下降很多了,王姓兄弟之類的聰明人還在加大抽水力度,年關在即,其他各路水管抽的都很歡,這時候開閘IPO,再加進許多新的抽水管,蓄水池雪上加霜,有乾涸之虞。
6,人往高處走,錢往多處流,我不相信身處牛市的歐美境外資金願意來我們這山窮水盡的股市淘金,來做雷鋒,來當解放軍,即使你信了,打死我我也不信。
7,周正慶去年建言要把股市「搞」上去,郭樹清居然聽了,去搞了,搞砸了!一年多之後,這老傢伙居然又還魂了,昨天又開始胡說八道建言繼續搞股市,肖鋼同志,千萬別聽他的話,權當他放了一個屁,千萬別頭腦發熱胡搞,更不要別有用心亂搞。
8,關於下週一,千萬別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除非你拿著券商股、股低價業績好分紅高的藍籌股,否則你要檢查一下自己過冬的棉衣夠不夠暖和,要不要從山頂上下來避一避風,躲一躲暴風雨。
9,真正的註冊制一旦落實,在當下的社會風氣和不誠實文化氛圍下,那絕對是洪水猛獸。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泥石流下來,玉石俱焚,不要有我是例外的僥倖心理。
10,(有新的想法隨時再補充,各位有興趣可接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56

幾句粗口殺唔死你的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12/blog-post.html
先旨聲明,寫呢篇既時候,正值盛怒。剛剛睇完阿仙奴慘敗俾曼城,剛過去既九十分鐘,我粗口橫飛。

那篇「如果孩子要一隻路姆西」的文章,我剛睇過。大概係我份人一向粗魯吧。我只能說,我覺得超超超反感。

事實上當偽中產每次都在高舉要和平理性斯文有禮服從權威諸如此類既論點時,每次都總係會將一切行為簡單化:「總之咁做就係唔岩」,「總之講呢啲嘢就係錯」;得出這些結論,永遠唔需要上文下理(甚至刻意cut走前因後果…),而我們既孩子,原來應該響一個真空無菌既環境中成長先至叫做健康。

我認識有些人喜歡將孩子訓練成超級斯文有禮,幾歲人仔manner好到嚇壞親朋戚友。莫講話係粗口,小朋友唔覺意講咗一句半句稍為俗些少既說話,個家長都好似個仔做咗殺人犯咁款,一副「我唔可以接受囉!」既姿態。每次見到呢啲情景,我內心都忍唔住會講句「妖,你其實係咪有病?」但實情係,中產既圈子當中,這類人,其實為數不少的。

我唔知這應該叫做「造作」還是「虛偽」了。如果個家長是真心的話,那我會認為是「不幸」…I mean,係個細路仔「不幸」。

人活到這個年紀,理應明白到世界上絕大部份的事情,都不可能會是「絕對啱」又或者「絕對錯」。去分析一件事是對還是錯,不同時間、背景、原因,會對「對」與「錯」有截然不同的解讀。父母的責任,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在這些背景和前因後果底下,面前這件事情到底是對還是錯,但許多人卻偷懶(當然佢地又唔會認),貪方便跳過所有前因後果,直接指導孩子「總之咁樣做就係錯」…仲要理直氣壯。我偏見地相信,長期用如此方法教仔,個仔只會越教越蠢。

只不過,大家覺得孩子越教越蠢真的有問題嗎?我懷疑,許多家長其實不太介意孩子是個「高分低能」,又或者是個「好假的肥仔」…甚至仲可能有啲啲自豪添。

*****

後記

這一晚,電視又重播《大內密探零零發》了。看了許多次,還是覺得好好笑。

我們這一代人,許多都是看著周星馳的笑片長大的。問心,這些笑片,有幾多個笑位,係喺度玩粗口諧音、咸濕隱喻?然而這些所謂「低俗」的笑位,多年來又帶給過我們幾多歡樂?

不知那時開始,我們面對這些「低俗」東西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們從前認為這些只是「幽默」,小小粗口無傷大雅;今天同樣的諧音毛公仔,卻有人將它當成有如沙林毒氣,一時又話小學雞,一時又話會毒害下一代。

是不是大家都忘記了,在我們長大的歲月裡面,這些「低俗」產物,也曾帶給過我們許多快樂時光?到現在我們為人父母了,當年自己歡樂過後,現在就忽然高尚起來,掉轉頭要把它們嫌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99

投資者 這是你騙自己最常說的幾句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91

投資者對於自己的錯誤抉擇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說辭。即便如Dan Loeb這樣知名的基金經理也會以管理機構反複無常來做為市場不確定性的托詞。那麽又有哪些話是我們常會聽到或者安慰自己的呢?

  1. 如果我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就好了。
  2. 我沒有錯,市場有問題,你會明白的。
  3. 投資是件容易的事。
  4. 我可以預測回調什麽時候出現。
  5. 別人恐慌的時候我會貪婪。(好像是股神的名言)
  6. 我有完美的交易模型,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哪家公司才是好的選擇。
  7. 當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時候,就是投資的好時節。
  8. 如果政客和管理機構不指手畫腳的話,我早就賺錢了。
  9. 市場底部和頭部在哪,我都知道。
  10. 我從不因為情緒而誤事。
  11. 我應該在業績報告公布之前賣出/買入這只股。
  12. 要是我在蘋果只有10美元的時候買入就好了。
  13. 我虧錢都是因為高頻交易所導致的。
  14. 我有個傻瓜都能賺錢的交易系統。
  15. 別擔心,市場的噪音不會影響我。
  16. 是美聯儲讓我虧錢了。
  17. 我永遠不會錯,回報絕對領先市場。
  18. 我能夠控制好風險。
  19. 我的風險偏好不會因為市場變化而改變。
  20. 我不應該把退休的錢放在股市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11

[此博文通過手機撰寫(手機訪問sina.cn)] 也聊幾句「股票期權」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9to.html

    股票期權將於2月9日正式運作。關於股票期權將會產生什麽影響,眾說紛紜。有朋友認為,就像股指期貨那樣,股票期權恐怕又要把我們小散變成魚腩了。今天一位同事朋友問我:“你怎麽看?”

    “股票期權”顧名思義就是“股票期貨權利”,可見,它是金融衍生品的衍生品。股票期權是在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基礎上必定需要推出的一個重要品種,其意義和作用不亞於股指期貨。關於股票期權,網上、報章、書籍等都有大量豐富的介紹,這里不必再作贅述。本篇小文只是簡要地談談與其有關的三點:

    一、金融學有條非常重要的原理,那就是:金融資產的價值與其資產的結構無關,真正能夠改變其價值的唯有其企業的能力之變化。據此原理,我們即可推知:股票的價值並不會由於股市衍生品而發生改變,再什麽樣的衍生品,再怎麽樣地搞來搞去,既不會把股票的真正價值搞大,也不會搞小。比如,當年股指期貨推出之後,機構“清一色”地做空,把A股壓得茍延殘喘,熊途漫漫,於是乎,許多人便認定這都是股指期貨惹的禍;那麽現在制度和機制依舊,股市怎麽牛起來了呢?你既然“清一色”地做空可以那麽得賺錢,怎麽現在不做了呢?其實,當時股市那副熊態正是對宏觀經濟的客觀而中肯的反映,市場很不認可、很不滿意那種浪費、低效、扭曲的增長方式,做空期指讓當時的股市原形畢露,漲不起來,活該!

    據上所述,股票期權有利於股票的真正價值早日顯現,這有什麽不好的呢?所以,大可不必擔憂股票期權的影響。機構也是人,我們小散也是人,誰怕誰?

    二、因為股票期權具有“轉嫁風險,保留盈利機會”的功能,所以應用得好的話,它比股指期貨更有利於股市的穩定。比如,要是只有股指期貨的話,那麽機構或其他投資者及投機者為了套期保值,做多股市現貨時,只能做空期指來對沖風險;如果有了股票期權,只需買入相應股票的看跌期權即可,既直接又方便,對整個股市的驚動或許也會比做空期指來得小一點吧?

    三、我們知道,發展金融市場的用意與目的是為了“引導”實體經濟更好地運行,所以,說到股市,這絕非單單是投資者或投機者的事,也更是企業的事,企業更需要市場創新,以便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市場信息。股票期權具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隱含波動率,而這並非只供股市里投資者或投機者所用,企業也可根據這個隱含波動率來制定經營策略和調整管理方法。舉個簡化例子,有的國際石油大公司把自己公司的股票期權隱含波動率與石油期權隱含波動率進行比較,如果股票的波動率大於石油的波動率,表明公司存在應對石油波動的風險的能力可能不足,這時需要考慮采取風險防範措施;反之,則表明公司有能力應對石油波動的風險,這時可以考慮適當暴露風險,以使公司獲得風險溢價的機會。

    當然,對於A股,股票期權的作用及效果究竟如何,只有等它登臺亮相以後才可真正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87

【讀詩】幾句字數相同的話,不叫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742

詩人阿瑟把網絡詩詞比喻成高尚的文化毒品,“中毒深了可令人沈湎不能自拔”。

世紀之交,網絡更加普及,網上聊天室和詩詞論壇紛紛成立。裴濤把這一時期比喻成草莽英雄們的梁山聚義,他歷時4年編寫《網絡詩壇點將錄》,工作之余閱6萬余帖,400多位詩人,最終評出了心目中的網絡詩壇一百零八將。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新媒體里的舊體詩玩家如何耍詩?

搖搖手機,作一首詩只需1秒。

這是某手機軟件的新功能。南方周末記者輸入熱門詩人余秀華的詩歌標題,選擇“風格婉約、五言絕句”,瞬間收到這首《五言絕句 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

提壺金闕路,曳杖彩霞峰。

忽夢多年別,唯霜舊日同。

兩個人翻越山河、久別重逢——這首“機造詩”用20個字講的故事像模像樣,完全符合格律詩的寫作規範。因此,在網絡上創作詩詞多了一個鑒賞標準:你的詩是不是連作詩軟件都寫得出來。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標準並不低。

2015年1月20日,網絡視頻公司樂視以“藏頭詩”跟小米公司打了場嘴仗。此前小米副總裁王川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樂視通吃模式鐵定完蛋”,樂視在官方微博上用一首七言“藏頭詩”稱“小米王川自取其辱”,放言“看不懂我教你”。

“雙方都沒有格律詩的基礎,這顯然是以盲導盲。”從事IT行業的詩人裴濤說,他每逢節日收到的祝福短信好多都是“詩”,“實際上99%都不能叫詩,只是幾句字數相等的話。”

裴濤所說的格律詩起源於約1600年前,成熟於唐代。一首格律詩詞必須符合平仄、押韻、對仗等方面的規則。由於規則是根據文言設計的,當代人不容易理解,比如東和冬、江和陽在格律詩中並不押韻,它們分屬不同韻部。這樣的韻部多達106個,每個韻部包含的字數從幾個到數百個不等,要想寫詩需要一一熟悉。

掌握格律只是漫長旅途的開始。詩人軍持在某民企任高管,工作之余他上網寫詩12年,感嘆“技術要玩得精妙是個無底洞”。詩人阿瑟把網絡詩詞比喻成高尚的文化毒品,“中毒深了可令人沈湎不能自拔”。

“《詩經》第一篇就是求偶”

“小時候環境單純,抓到每本書都會吃得很透。”軍持與一位同學初中時迷上格律詩詞寫作,臨近高考時仍以寫詩為樂,他是工科出身。

詩人伯昏子從事文化產業,上網前他作詩填詞已經十多年,偶爾把詩詞寫在明信片上,寄給妻子,她是他惟一的讀者。

軍持和伯昏子上網以後很驚喜,原來全國有那麽多同道中人。“荒江野屋,二三知己,會心一笑。”

也有人不只是來找知己的。“我一直堅信,文學的最初源頭是求偶,《詩經》第一篇就是求偶的作品。”詩人徐晉如的詩詞寫作始於初中時的青春懵懂,也是許多男性上詩壇的一個寄托,他們的目標包括女粉絲、女徒弟、女詩人,甚至對方出嫁後仍筆訴癡情。詩人任淡如現在從事國學教育,她與丈夫相識於網絡詩壇。據她回憶,曾經有個男詩人同時註冊三個賬號與不同的女網友眉目傳情。

“聊天室里無話不談,教寫詩的熱心人很多。”任淡如的詩詞寫作是從網絡聊天室起步的。王力的《詩詞格律》是通用的入門書籍,初學者常常被建議背熟100首左右的詩詞,研究每首的格律,再模仿寫作。

練習用韻這件事情,經常會走入一個死胡同,軍持曾經把一個韻部里的每個字按順序寫進詩里,最後的結果是在“聾、瓏、礱、瀧”這些生僻字里糾結,“組詞都很難。”

“寫作入門只是捅破一層窗戶紙。”任淡如認為,詩詞最重要的東西是沒法教的,“豹子頭林沖一出場就是豹子頭林沖,打虎將李忠至今也還是打虎將李忠。”

熱鬧的一時

世紀之交,網絡更加普及,網上聊天室和詩詞論壇紛紛成立。裴濤把這一時期比喻成草莽英雄們的梁山聚義,他歷時4年編寫《網絡詩壇點將錄》,工作之余閱6萬余帖,400多位詩人,最終評出了心目中的網絡詩壇一百零八將。

軍持上網較晚,卻被三國、水滸和西遊版本的點將錄分別點為張飛、魯智深和青牛大王,詩人們戲稱他為“江湖最後一個大佬”。

他的帖子一發出,總能得到網友的頻頻點贊。很多古玩界、書畫界的人,也都和軍持交上了朋友,他們有什麽書法、畫作,需要用到詩的時候,會請軍持題上一首詩,作為回報,他們也送他自己的作品,他家現在被送的書畫“一大堆”。

“他們比朦朧詩人遲來了20年。”吉林大學教授馬大勇長期關註網絡詩詞,“幾代詩詞作者在網絡上井噴,就像1978年後舒婷、北島、顧城等朦朧詩人集體成名。”

詩人子夜歌是某企業財務,她認為網絡詩壇的江湖地位來得公平,“寫得好,就有人追隨崇拜;寫得不好,就算你現實中是高官大員,照樣被人噴。”雖然事實上,誰也沒真的發現有哪位高官上網來寫詩,目前也沒發現有哪個名家來這里寫詩。

在這個網上成名的詩人常常註冊“馬甲”(新賬號),用馬甲發的詩詞如果被人欣賞,是值得誇耀的事。詩人稻香老農從事軟件開發,網上有一位“巫毒”與他夫唱婦隨,網絡詩壇以為“巫毒”是稻香老農的夫人,一些女性詩詞集還將其作品錄入。“其實是他的馬甲,一人分飾夫妻兩角。”伯昏子說。

“馬甲”也用於詩人們互相模仿取樂。任淡如發起的詩詞版“殺人遊戲”曾在菊齋風靡多年,扮演殺手的詩人寫一首詩,由大家投票找出“真兇”。猜的人需要熟悉“殺手”的寫作風格,而寫的人必須有意識地掩飾,不讓對方猜到,厲害的“殺手”會故意模仿別人的風格來誤導。“殺人遊戲”每天晚上九點進行一輪,幾位詩人做完家務哄完孩子,盤坐在自家電腦前敲打鍵盤。

“有時也傷感情。”任淡如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投票討論時‘殺手’必須掩飾和撒謊,有的詩友因為性格純真,被騙後憤而退出遊戲,甚至從此‘結怨’。”

還有更傷感情的。“女詩人”慕容寧馨曾被網友奉為網絡舊體第一才女。“先是驚艷了好多人,然後她主動參與各類網下聚會,向網友借錢,騙了不少人。最後發現她的詩詞其實是抄襲日本人和韓國人的。”伯昏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吵起來了,吵不起來了

“博客、微博、微信興起後,詩詞論壇熱鬧不再。”任淡如至今主持著菊齋詩詞論壇,據她統計,曾經榮登各版“點將錄”的網絡詩壇明星們有一半已經很少出現。論壇人氣低落,連爭吵都少了。

過去在論壇上遇到吵架的,版主任淡如要出面,她讀完雙方的帖子、調解好,通常需要一周時間。複古與創新是常見的分歧。

詩人曾少立嘗試用詩詞表現現代人的生活與情感:

日落長街尾,燕山動紫嵐。繁華氣色晚來膻。旋轉玻璃門上,光影逐衣冠。

買斷人前醉,漂零海上船。高樓似魅似蹣跚。一陣風來,一陣夜傷寒。一陣星流雲散,燈火滿長安。(曾少立《喝火令》)

這首詞描述詩人從北京的酒吧買醉出來,感覺搖晃的不是自己,而是四周的高樓大廈。 “詩人把旋轉玻璃門和摩天大樓與古色卉香的詞語諸如‘衣冠’和‘長安’連用在一起,作為漢唐帝國輝煌故都的長安,總是好像幽靈幻影一般,糾纏著現代都城北京。”哈佛大學教授田曉菲欣賞《喝火令》的現代感,甚至認為曾少立是格律詩詞在當代延續的代表作家。

“(曾少立)完全沒有傳統才子式的綺懷,只是表達一個現代城市平民的生活感受而已。”檀作文曾活躍於網絡詩壇,現任教首都師範大學,他認為曾少立的作品離傳統太遠。因為對這類網絡詩詞的失望,如今檀作文已經回避置評。

曾少立更加知名的是一首以“桃花懷孕”開篇的詞,讀者對他的口語化創作褒貶不一。偏愛古風的詩人段曉松不滿曾少立詩詞語言的“俚白和弄巧”,中山大學教授張海鷗則提醒初學者,不要被淺白的語言表象誤導:“這些口語化的詩詞其實都是嚴格按照格律寫的,曾少立基本功很紮實。”

複古同樣遭到非議。任淡如提到網絡詩人音竹庵主:“他模仿宋代詞人周邦彥的作品很傳神,混入古人的詞集里簡直無法分辨。然而有人質疑這樣寫有什麽意義。”

爭吵到最後常常轉向人身攻擊,詩人趙缺曾經劃出自己反對的七個詩人群,命名為“網絡詩壇毒草”,而他和段曉松則被其他網友劃分為網絡詩壇的無產階級、洋奴買辦等“四大階級”。

“論壇里冒出特別高的樓(指回複很多的帖子)通常都是因為吵起來了。”這時任淡如往往會封帖,“文人相輕說得沒錯,詩人們總是互相鄙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2005年,詩人獨孤食肉獸與段曉松出任天涯詩詞論壇版主,親歷了“天涯全盛時期最大也是最後一次大混戰”,“大戰之後,天涯回到石器時代,大批老人戰後淡出天涯乃至網絡”。獨孤食肉獸已經記不清當時詩人們為何掐架,“大抵是從詩詞變成口水戰,終於人身攻擊。”

兩派共同鄙視的是“老幹體”。“文革”結束後,離退休老幹部有了詩詞寫作的自由,創作熱情很高。然而他們詩詞題材陳舊,“如生辰抒懷類,就有六十抒懷、七十抒懷、八十抒懷、九十抒懷。大多數老幹部是能夠活到九十歲以上的。”詩人蘇萊曼寫道。“近些年格律上的問題少了,主要還是風格粗鄙,或流於口號叫囂,讓人生厭。”伯昏子說。2003年,中華詩詞學會開通官網,被徐晉如稱為“偽網絡詩詞界”。

軍持學會了對著手機吟唱自己的詩詞,發給微信上的詩友,包括他今年收的弟子。任淡如覺得自媒體缺乏論壇里的批評氣氛,“自己博客、豆瓣的留言不順眼可以刪掉,微信里還可以設置分組。”

“論壇是一個用戶體驗很差的產品。”《中華好詩詞》的首屆冠軍李四維出生於1990年,他喜歡古詩詞,然而在學校時,老師教授的古詩詞也是“用戶體驗很差”。上網找同類人是一個方法,參與全國詩詞比賽也是一個方法,對他而言:“喜歡詩詞的男生都比較喜歡喝酒,很容易交朋友。”全國類似的“年輕朋友”不到200人,能組建起像樣詩社的高校都是鳳毛麟角,甚至北師大也組建不起來。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19

写在A股6.19暴跌之际:这么一个朋友圈异常安静的夜晚,反倒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09

作者:匿名

编者按:A股出现历史单周跌幅第二(-13.32%) 的今天,我们收到了这篇无论从投资理解深度,还是实操指导意义上都堪称罕有精品的高质量文章,读来令人不忍释手——没有多年的牛熊投资历练,以及不间断对 自身投资逻辑体系的系统性总结与完善,是绝难写出这样的精品的。遗憾的是,作者没有披露本名,这其实也对应了一个真正投资高手的本质:投资的实质是不求闻 达的落寞,与喧嚣、热闹、欢呼、鲜花与掌声都没有关系。


在这么一个朋友圈安静异常的夜晚,反倒觉得有必要说几句,也算是对我无法一一回复对后市看法的朋友的一个统一答复。


与后市具体操作建议无关,我也无法对众多我根本没有仔细有过研究的个股给出操作建议。但个人觉得,比明天是涨是跌,是抄底还是减仓更重要的,是投资究竟是怎样的一项工作,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投资?而这,实际上对于专业的投资者和业余的散户,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我的回答更多针对前者。


投资应该如何思考和决策?


从我这两天观察的一个现象说起。由于工作原因,我加入了不少卖方机构的交流微信群,这两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富有戏剧性。比如:前天市场日内v型 翻转,多头扬眉吐气,一直看多的群内各种声音膜拜赞颂,继续把诸如改革牛,转型牛逻辑不变,流动性宽松不变等因素强调一遍。而昨天、今天市场一恢复下跌, 立马多头群死气沉沉,看空的群里各种弹冠相庆,群主英明理性之辞满天。讽刺的是,前天在一个群里面庆祝劫后余生的人,今天可能在另一个群里面探讨是否熊市 来了。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中,每天的涨跌在心里层面放大、颠覆,搞得人人都似乎惶惶不可终日。以我愚见,这种讨论完全是大众情绪的宣泄,对后市操作的益处寥寥。


为什么这么说?


我举个例子:比如看多者在反弹后举出的依据——流动性、改革、创新等中期支持因素。或许这些中期因素不变没错,但:


1、是否年中流动性的紧张、边际货币政策放松速率的放缓、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限制和监管会让指数在短期内出现让大多数投资者难以承受的剧烈回调?

2、如何在仓位和持仓结构上应对这种回调是否是更重要的问题?

3、若是指数没有系统性风险,局部泡沫更为显著的板块的风险是否需要重点防范?(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中的部分代表性个股在我看来已经出现了崩坏式的走势)


中期因素的强调,只是不厌其烦地给大家重复支撑了过去三个季度趋势的基本因素,但显然大部分投资者考虑的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周的市场波动。而大部分投资组合不具备全部仓位承受过去一周这种回撤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这种系统性的风险面前,避重就轻的强调一个显著长于大部分投资者的决策周期的正面因素不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对空头而言,此次牛市与经济的长期背离,创小板中大面积个股让人惊叹的超高估值,大规模的杠杆使用和全民入市的狂热情绪都是让人对长期趋势不敢乐观的理由。但需要看清楚的是,这些现象是否从3000点时已经让人担忧,并一直伴随着市场的上涨在加剧和恶化如果是,那么在确立2000~5000这一大段趋势过程中,基本面从未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是或不是以及何种原因让它在六月达到临界值,以及临界条件的达到有多大概率造成一个牛市趋势的逆转,还是一个中级调整,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因为回调了15%就给一直看空且一直看错的自己找到了一个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沾沾自喜。市场是否有在未来两月反转并创出新高的可能,如果是,到时候是不是又傻眼了?


一切围绕投资策略的讨论都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考核的期限,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持仓结构、持仓成本、单只股票在组合中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差异,都足以让不同人对同一支股票在明天的操作有完全不同的合理选择。事实上,在一个符合自己投资考核期的框架内,按照严密的逻辑框架做的符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决策,都可以是对的。1969年就把自己基金解散,远离喧嚣的华尔街,踏空3年大牛市的巴菲特可以是对的。因为他没有短期考核的约束,而且事实证明了1974年美股大崩盘给了他以远低于离开华尔街时的成本买入的良机。号称金融史是充满骗局与谎言,充分享受泡沫,只需要在谎言被揭穿前逃离的索罗斯也可以是对的,因为他用适合自己投资哲学和操作期限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目前我们所面对的互联网或者微信环境,用一个比喻更像是一个观点各异的政党。牛市时,看多的是多数党,话语权上有绝对优势,看空的声音噤若寒蝉,集体沉默。一旦出现调整,空头迎来发泄机会,多头又不敢吭声。事实上这些多空因素可能很长时间以来就存在,但其相对强弱的此消彼长被一方沉默另一方鼎沸造成的声势差放大,仿佛一夜之间造成了局势逆转。对于没有主意,不知从多长时间维度思考自己投资组合,分不清主次因素的人就会显得无头苍蝇一样手足无措


投资是一项极其庞杂而系统的工程,系统性表现在于研究仅仅完成了工程的一个环节,研究之外,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有着不下于研究的重要性同 样以现在这个时点的决策为例:在未来的一周内,市场会有多大概率向对你的持仓不利的方向发展只是研究的结论。而基于你研究的判断,你的头寸暴露会在市场短 期发展的假设中给你带来多大程度的进一步回落?在这种主观概率设定和他的后果出现的情况下,你是否按照对未来一段时间市场趋势的判断和个股的风险收益比判 断做了符合你风险承受能力的调整?


这些都是其复杂与系统所在。而即使你对这些都做了精密的部署,结果未必是让你满意的,因为你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总会与事实有所偏差。这则是投资作为一项工程之外,其艺术性所在而且决策永远是动态的过程,在你做出最初的决策之后,总会有新涌现的信息需要被吸收和用来调整决策。比如:2007年6124点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牛市还有下半场,当时的回调是对大蓝筹过快上涨和过高估值后压力的释放。在回撤到5500多点的时候,事实上是有很多人抱着抄底的心思备战牛市下半场的。

从结果看,当时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但如果你置身6124点当时的环境,对美国策源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平安(601318)超级定增对市场的压迫,是不会在第一时间有全面且清晰的认识的


所以,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随时出现新因素造成的动态决策局面下,所有的决策都不会是事后印证的完美最优解,而只能是约束条件下的次优解而每个人的约束条件则是由:持股期限、是否动用杠杆、浮盈规模、个人对于短期判断的纠错体系的敏锐性、和调整仓位的冲击成本、以及个人的风险偏好等一系列因素决定。


在没有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的前提下做的重大决策,基本和赌博无异


回到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第一要思考的是牛市的大格局是否改变,是否会有新高。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性的答案:在流动性、改革、创新、居民资产再配置这四大根基因素没有改变之前,牛市仍然有新高可能。在这一中期趋势假设下,面对的是已经既成事实的短期趋势的破位,那么这次中期调整的时间跨度、幅度、重灾板块、自己持仓在自己的决策时间周期内出现让自己难以承受的回撤的概率和幅度是否满意,都是需要重点回答的问题。举个例子,即使指数仍有创出新高的能力,创小板中的互联网+在大量个股回调超过30%的情况下是否仍有新高能力?即使有板块整体的新高,我持有的互联网教育是否会有新高?板块的新高潜力是因为在牛市模式下,对行业乐观盈利预期给予的估值乘数下,市值仍有扩张的边界?还是在板块无法打开市值空间下,个股基本面的积极变化足以逆势而动的能力?


依然举例互联网教育。在龙头全通教育回调超过50%,跌到200多 亿市值的情况下,依据你对自己持有的更小市值的二线转型教育的股票,参考其自身估值,与全通教育的模式差异,相对竞争优势,在可对标龙头已经出现明显而且 很可能是难以修复的下跌情况下,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边际和相对市值成长空间可言?在市场回到熊市估值的模式下,你的潜在风险是多少?出现这种极端情景的概 率有多大?一旦出现这种情景,你的方法体系可以在多早阶段及时纠错?在对概率和风险收益比做了评估之后,你需要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决定个股的头寸是否 需要调整。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对组合中不同风格个股的比例做相应分析,在充分考虑与这个小盘互联网教育股的高相关性的个股(这些股票很可能是同涨同跌)总 仓位后,对于个股的短期仓位做出决策。做好了这些之后,你所需要的只是等待结构,不断分析后续出现的新因素,动态的做出调整。


所谓正确的决策,不是事后看你赚了还是赔了,而是在你对未知情景的研判下,是否结合风险收益比和概率这两个维度下了正确的头寸一旦正确,你赚的利润应该让你满意,一旦错误,你付出的代价应该是你愿意为了博取这一点不确定性而付出的成本。而投资的系统性方法,永远是在风险收益比、概率、仓位这三个角度的统一和协调,并在确保自己不亏掉本金的情况下将这样的决策无限次的重复下去


至于有人问对风险收益比和概率的判断跟实际情况差异很大怎么办?那没有办法!研究能力只能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来解决。这也是决定投资收益差异的重要因素。但至少,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长期投资亏钱的概率是不高的


我们面对的明天永远是未知的,即使我们对未来的三个月趋势仍有较大的把握,也很可能不愿意以某个持仓结构承受某个程度以上的震荡。简单的多空判断都恐怕让人难以睡着,更实际的做法是对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充分的预估,并对各种情况想好对策。完美的决策不可能,但在各种可能情景下做好预案能让投资者睡得着觉。


站在今天这个A股暴跌的时点,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是核心:

1)牛市是否见顶?如果牛市见顶,作为本轮牛市主线创新是否仍是后半段的核心主线?


2)如果创业板仍有新高,作为已经大面积中期趋势破位的互联网金融和教育是否仍能担纲龙头?如果不是,什么样的板块会是带领创业板创出新高的核心力量?


3)如果牛市只有最后一段,而创业板不会再创新高,绝对意义的估值洼地还有哪些?如何评估这些牛市尾声的补涨机会并作相应部署?


4)如果是牛市尾声,甚至已经见顶,未来的下跌空间如何评估?是否准备了足够的工具对冲或做空?等待什么信号做空?


我相信,对上面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和做出预案部署,比单纯的压注未来是涨还是跌有意义的多。为什么会有人告诉你“观点并不重要,关键是对错”。这句话的内涵恰好反映了投资是项多么复杂且富有艺术性的工程



以上这些是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想法。



至于散户,说实话,在信息上相对机构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自己没有一套成熟的体系,纯粹听各种杂音影响自己的投资决策,我唯一的建议是将持仓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份量。如果回调10%让你承受不了,唯一的原因只能说明你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了应有的份量。更不用说,在难以说清楚种种非常个性化的约束条件下,去讨论对某只个股的处置建议。



而一旦确认熊市到来,最好的方法是彻底离场。牛市来源于运气的任何丰厚获利都可能是熊市的牺牲品对于任人鱼肉的羔羊,牛市赚的越多,带来的不同也只是让这只羔羊更肥美,改变不了它仍是一只羔羊的事实。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62

閒話三幾句(體育世界), (法訟趣聞), (影音娛樂)

雙輸之局


(短片﹕這段50秒的短片就能讓你看到長毛彭有多麻煩)

長毛彭度歷離開德京球隊哈化柏林(Hertha Berlin)﹐轉戰荷甲踢阿積士(Ajax)﹐實在係雙輸之局。

哈化柏林今年的表現跟去年完全倒調。本來早就預了人腳平平的哈化﹐今年會水平大﹐但任誰也料不到會由三甲跌至榜末。攻不強守不穩﹐賣走施蒙歷及不簽入禾朗連都屬敗筆﹐補充的新兵水準甚差﹐留下的幾位主力又如同紙牌﹐真的可謂氣數已盡。

同一時間﹐長毛彭在荷甲亦踢得不好﹐暫時只踢得幾場聯賽﹐於週日的精華亦好少見出鏡﹐入球就更少。以前雖然係哈化都幾敗家﹐但怎也沒今天般“便秘”。看見Ajax 被麥膠倫帶領的川迪(Twente)壓著﹐Martin Jol 又成日換長毛彭出場(當有得踢的時候)﹐我想哈化柏林和長毛都會好後悔當日大家玩分手。


[討論區文章的Copy & Paste] 中國有法制,但尚無法治?

在兩地青年法律交流論壇,其中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就說:其實中國關於司法獨立的相關條文已經趨於完善,但在人(執行)方面,卻相當欠缺、不成熟;所以中國要真正的司法獨立,需要做好人的工作。

早十年前就說“以法治國”﹐今天就推行“依法治國”。但如同內地執業的網友行家wasing 君說﹕“根本就唔單係人既問題,係制度問題。蓋人民法院財政需要依賴地方政府,法院根本擺脫唔到地方政府既影響。更加無可能做出對地方政府不利既判決。另外,人民法院除左受上級法院領導之外,仲要受同級人大既監督指導。法院院長都要聽同級領導既說話,法院又點可以獨立呢。果位副部長只係講客套話,人固然有問題,但更加多既係制度問題,而所謂完備既法律條文,係缺乏執行下,只係一張紙而已.....就算佢實行中央財政補助,都無法改變黨大於法呢個事實,而且現行政制下,院長受政法委指導,而政法委係受市長所領導。地方政府仍然有能力干預地方法院。如果連法官都不能做到"老子要依法點判就點判"﹐司法獨立在中國永遠只係空談。”

有網民期望李克強坐上總理位時﹐會在中國法律改革上有一番作為﹐蓋其會是新中國在立國後首次由讀法律的人去冶國﹐而“聽聞”他正是一個對司法獨立和公平法律程序的專家及擁護者云云。

收買佬倒忽發自私的奇想﹕要是內地法治清明﹐官員廉潔﹐那香港地還有甚麼"優勢"﹖:-)(當然﹐現實點看﹐這些事要改變﹐至少要一兩代人的時間。)


英超"又在"有線

此前一直有好多傳聞﹐話 now 繼續控有播映權﹐但最後居然被花落有線, 都算係意料之外。不排除李二少發覺用世界第一天價搶播映權﹐其實是做了英國佬的水魚吧﹐哈。又﹐查實李二少一向都無心真正營運﹐由star TV 到 盈科盈保 ﹐再到今日既NOW TV等等﹐都是靠綽頭起家﹐盡速做大﹐接著就放盤脫殼﹐只是今回“走唔甩”罷了。

又﹐希望猜錯﹐但有線應會推出這類特備節目﹕

"我們的紅魔鬼"
"紅魔封皇之路"
"紅魔經典賽事回顧 - 曼聯 vs Cook City"
“與紅魔一起走過的日子”
“陪我長大的紅魔鬼”
“紅魔派對”
“我的入魔之路”.......等等。Sigh....想起都“打冷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