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年馬拉松跑贏郭台銘 鄭崇華

2010-12-13  TWM




台達電股價今年超越鴻海並穩定領先,鄭崇華用經營績效創造話題。

這位有「科技農夫」之稱的企業家,打破了台灣電子股不適合長期投資的迷思!

如果你在二○○○年科技股泡沫時,以一二七元天價「押了」鄭崇華的台達電,結果是十年後的今年,你不僅早已解套,還大賺三○○%以上。

鄭崇華總是以推廣環保教育或慈善捐款的活動在新聞版面現身。過去二年來,他最大的「花邊新聞」,大概就是老婆謝逸英抱怨他只管公司不顧家,脾氣壞老是得罪人,又罔顧體重偷開冰箱吃甜食。

然而,這位讓老婆頗有微詞的老公,卻默默地在今年創下多項驚人紀錄,股價不僅超過鴻海,更超越金融海嘯前所創高點,市值還以高達三千二百多億元刷新歷史紀錄,名列台股前十大電子股之一,讓台達電股東笑得合不攏嘴。

這位從台北縣新莊綁線圈起家的企業家證明一件事:台灣電子股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但這可能是其中的少數!

〈謝富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6

恆德投資王瑜:做馬拉松式的投資者 王星Vincent

http://xueqiu.com/4883834810/22136030
#雪球投資人訪談系列# 和恆德投資的王瑜先生見面是在上個月,之前並不知道他已經是雪球的老用戶了。見了面才知道原來他就是雪球裡的@保守投資人,頓時感覺親切了許多。

 作 為一名多年專業投資者,王瑜先生早在1993年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投資,後來1996年進入券商做資產管理,開始系統接受專業投資訓練。2002年, 王瑜先生離開券商,跟隨之前的一名老領導開始獨立做投資。在此之前,王瑜先生坦誠自己骨子裡仍然是一個技術分析派,但多年的實踐慢慢讓他發現技術分析「發 不了財」。從2002年開始,王瑜先生開始學習並實踐基本面分析,並馬上有了成效。隨後幾年,王瑜先生通過開始投資$深赤灣B(SZ200022)$$張裕B(SZ200869)$$貴州茅台(SH600519)$$瀘州老窖(SZ000568)$$招商銀行(SH600036)$$煙台萬華(SH600309)$$古井貢B(SZ200596)$$伊泰B股(SH900948)$等企業收穫頗豐。2010年,王瑜先生正式成立陽光私募,主要投資於消費,醫藥和能源領域。

和很多其他私募不同的是,王瑜先生並不諱言自己曾經犯的錯誤。在聊天中他更是坦言自己在去年12月遭受了到了從業十幾年最大的一次教訓——買了$重慶啤酒(SH600132)$。 隨後重啤的暴跌使得他產品淨值在短短的幾個月裡跌了20%多。王瑜先生說說自己最大的教訓是「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掌握了所有的底牌。」 目前,恆德投資的產 品淨值已經快速恢復。根據好買網的數據,在過去6個月中,恆德投資的收益率達到了11.65%,遠超同期滬深300 -5.28%的收益率。

 王瑜先生笑談自己從業以來性格的最大的改變就是越來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他更是坦誠希望自己做一個馬拉松式的投資者,能一直幹到60歲。

主要觀點:
1)技術分析的侷限性是發不了財
2)投資的大敵是要面子,很多投資人迴避不了這一點,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3)從業以來投資性格最大的改變是越做投資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
4)錯誤標準固然是有沒有虧錢,但另一方面就算掙了錢,後來結果發現你之前的預測是錯的,也是犯錯誤
5)做投資永遠不要認為你知道所有的底牌
6)投資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一點錯誤都不犯,要麼是中庸,要麼是被侷限在最狹小的領域裡
7)當餡餅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要奮不顧身的撲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轉兩圈,看有沒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
8)作為投資者要明白,你的資產管理人他自己怎麼掙到錢的,是靠跟客戶抽佣掙到錢的,還是自己直接通過投資股票掙到錢的


問:先講講您是怎麼入行的吧?

答: 有個歷史,我從93年開始做投資,96年進入證券行業,後來在券商待了6年,做資產管理。2002年出來以後,我把視野放寬到香港,因為當時國內市場不是 很好。在不斷學習中,美國一些投資大師的經歷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02年以前,也就是我30歲以前,主要是做交易、技術分析為主。但後來我反覆研究技術分 析過程中發現,發現自己做技術分析發不了財,雖然它能規避很多風險。從2002年以前的投資經歷來看,每次牛市的頂部我基本都能迴避。但是真正看好的公 司,好多都不受指數的影響,就很困惑。畢竟來深圳,進入這個行業,還是希望自己財富按照期望的增長,但是沒達到。雖然也掙了些錢,但是很困惑,就去學習。

實 際上1995年,我就有巴菲特的書,但是看了就丟在一邊。那時候看這些東西,剛開始的心態,實際上是很不屑的,覺得在中國這個市場怎麼可能行得通。後來看 身邊有些老同志,可能他們的經歷讓他們更早的接觸價值投資,發現他們做的很好。人最怕有比較,而且人是要向別人學習的。經過這麼多以後,我就嘗試著學習價 值投資。運氣比較好,在我剛介入價值投資的時候,看書本的東西,再去實踐,發現香港市場,紅籌啊,國企股啊什麼的都很便宜,2003和2004年國內B股 也都很便宜,具備很強的投資價值,旁邊又有教材,所以一學很快就有效果。

實際上這幾年很多人學價值投資,比如買銀行,就很悲催,因為他學 了沒效果,一跌再跌。現在一些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在學習中定力不夠,當遇到錯誤的時候不知道堅持,不知道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當時我也年輕,但幸運的是 按葫蘆畫瓢,很快就上手了,就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了,不怎麼用技術分析了。後來我又看了美國當代投資大師的書,包括西格爾的《投資者的未來》,他統計美國 90年代以前50年的投資歷史。這50年歷史,他發現,就是我現在所專注的領域(消費,醫療和能源),就是美國出大牛股的領域。包括學巴菲特,他強調的 12項原則,包括品牌,護城河,治理結構等等,實際上你在美國大牛股中間都能不斷能得到驗證。

問:為什麼一開始是技術分析?

答: 技術分析容易學,但入門容易精通難。那是91、92年當時還在上學的時候,在地攤上買了台灣出版的一本書,好像叫《股票操作學》,這樣開始的。當時覺得我 的性格不擅長和人打交道,屬於比較內向,學習型的。我學的是電力技術經濟專業,後來讀研究生選方向費了很多周折。很多同學選擇做貿易,但我覺得我不擅長這 個。我這個人不善言談,我喜歡一個人去思考,一個人去捉摸一些事。當時對證券的理解是自己看看報表,看著電腦,買賣股票。如果把炒股當做一門生意的話,你 發現這生意不會有90年代流行的三角債,應收應付清清爽爽,也不用去催帳,賺了錢直接到我帳上,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很好,所以就選了這個方向。

問:從大學就開始做技術分析了?


答: 大學就開始自己做了,也賺錢的。收益率還是有的。雖說是重技術分析,買公司還是要看財務報表,但是更偏重技術分析。所以當大勢不好,一般覺得公司再好也要 跟著跌,會全部賣出。但往往吃虧最大的是,一些好公司賣了以後往往買不回來了,你不知道哪個時候買。畢業到券商也是這樣,技術分析為主,做風險控制,買股 票雖然也寫報告也用基本面分析,但我骨子裡還是技術分析。

問:什麼叫骨子裡是技術分析?

答: 就是我不管做什麼分析,只要覺得大盤見頂了,我肯定是要空倉的。大盤見底了,不管股票好壞我都要滿倉的。而現在的做法是不斷持續研究一批公司,覺得它的價 值大約在什麼價格屬於合理。如果嚴重低估,這時候我是不管大盤的,最多在頭寸管理上考慮下大盤下跌的系統性風險。就算2007年年底,通過技術分析,我們 覺得大頂的可能性很大,我們賣掉了75%的股票,但還拿著25%的股票長期持有,覺得有些核心品種還是要保持一定份額才能持續跟蹤。2008年也不是最後 4萬億政策出來才買股票的,下半年部分股票低估時我們也開始買一些。簡單說現在投資是先基本面,後技術面,技術面更多的是做大的趨勢分析。

趨 勢分析有小,中,大三個級別。我們只希望迴避大級別的趨勢轉折,中小級別的趨勢變化一般不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中級別的趨勢分析定義為3-6個月,我們只 要公司價值沒有體現,我們是不會調整倉位的。現在是先選股,也看一下時。為什麼現在75%的頭寸?這也是我們根據自己的分析系統定的,覺得這個頭寸雖然有 風險,但風險不大,只要你持股結構合理。

問:您02年投資風格經歷了很大的轉折?

答:我離開長城證券,自己出來做了。當時跟一個早年的老領導出來的。我自己出來以後,感覺壓力大了,但動力也足了,視野開闊得多。就是出來之後,風格從技術分析為主,轉為基本分析為主。

問:為什麼當時要出來自己做?

答:一個是券商的限制比較多,還有一個是我該學的東西都學了。在券商我學到的最核心的是做研究的流程,然後是做投資管理的程序。當然沒有基金那麼系統化。在券商獨立管理大資金的經歷讓我受益終身。

問:那您現在是完全不用技術分析了?


答: 也不是不用。現在什麼時候用,主要用於判斷大趨勢。我們最近就在等待:這幾月會不會出現一個重大的低點。比如05-06年那種大轉折,包括08年嚴重低估 產生的轉折,技術分析主要抓這種大趨勢轉折。其他的就用基本面做。比如從08年底開始,到2010年我們基本上沒做過擇時。2012年我們認為是熊市三 期,好多股票創新高,跟05年熊市末期的情況一模一樣。

問:現在還自己做交易麼?

答: 我現在儘量不自己交易,從風控的角度,一定交給他們做。我們交易總監是做技術分析的。他會做一些建議。但是說實話,我看對錯都是各半。技術分析最本質的就 是一個概率,你要認同這個方法,去按這個做,你就得用概率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是有對有錯,要有大樣本,嚴格執行紀律。

問:第一次開始用基本面分析做的嘗試是什麼?


答:深赤灣。其實我們最開始買的是$鹽田港(SZ000088)$。 深圳是出好公司的地方,鹽田港當時2-3期產能開始釋放了。我們就去研究集裝箱碼頭的世界格局,阿姆斯特丹,日本韓國香港。我們覺得加入WTO,中國這塊 肯定會爆發,鹽田港也不錯,只不過我們沒賺多少錢。03年我們開始研究赤灣,覺得這個公司小,一個碼頭一個碼頭的新增產能在增加,它B股更便宜,我們最關 心的是赤灣當時和鹽田港競爭到底有沒有優勢。我們瞭解鹽田港航線接近100條線,赤灣是20條,後來在兩年內變成63條,那這樣它的成長性是最好的。但是 後來每年我們去參加股東大會,發現了些問題。再後來鹽田港上4期,本來赤灣從20條線到60線增量是很大的,但後來到54條線以後,我們就看不到空間了。 正好04年我們發現了更好的標的——張裕。

問:您是怎麼開始投資酒的?

答:我是重慶人,也許因為來自四川這個酒鄉的緣故吧,對白酒研究得很早,我記得94年就開始買過瀘州老窖。對白酒這個行業當年所經歷的低谷、到復甦,到後來的輝煌,我經歷了完整的近20年白酒歷史。所以在這個行業相對投資好一些,除了$五糧液(SZ000858)$,從茅台、瀘州老窖,到二線白酒的古井貢、三線白酒的沱牌麴酒,基本都抓住了,當然錯過的也有,比如洋河、酒鬼酒。

問:怎麼看茅台?當時會想到後來能漲這麼多麼?

答:投資永遠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茅台這種公司除了現在這兩年就很少低估過,07年我們在180-220塊的時候我們曾經賣了90%的倉位。2004年我們就去茅台調研,去的人很少。那時候你只要去調研,走的時候每人會送瓶茅台酒。

當 時最震撼的是,茅台高管會耐心的講它的釀造工藝,通過這個我們知道了公司產品有不可複製性。後來參觀了半山腰的酒窖,其實是存酒的地方,我記得我問了他這 有多少量?我當時其實自己心裡算了下,保守估計大概值70億,已經高過市值了,這就是安全邊際。第三我覺得茅台在中國有自身土壤。後來去瀘州老窖,公司的 董事長和我說,茅台就是命好,說如果當時紅軍不是經過茅台而是到瀘州,那肯定瀘州老窖就是國酒了。

問:您怎麼看不同酒企業的優勢?

答: 茅台釀一斤酒出來,放5年就能當商品賣掉。濃香型的白酒,釀造和酒窖有關。瀘州老窖最大資源特點是有超過100口井,是連續釀酒超過100年,最久的是 1573年開始的。濃香型的酒,好酒窖裡釀出一斤白酒,好像只有5-10%才能作為頂級的酒,還有90-95%只能作為中低端酒。瀘州老窖、五糧液最大的 特點就是有年代久遠並持續釀酒的老酒窖。像洋河就差一點,現在新建酒窖,它前十年產出的酒都是沒用的,不是只能做低端酒,就是要倒回去培養酒窖的微生物環 境的。醬香型白酒在生產上有優勢,但它也有問題,就是資金佔用大,但茅台幸好有高利潤率。

另外,如果公司的品牌輻射力強,這個股票就沒什 麼大問題。06年以前茅台信息披露是很透明的。它每年股東大會之前都有股東大會資料,它在資料裡會披露下一年的財務預算。白酒的財務報表相對簡單,一出來 公司的現金流和利潤就能算出來了。但是06年以後就沒了,直到今年又有了。

問:為什麼今年又有了?

答: 現在環境改變了。為什麼我去年4月重新買茅台呢,省委書記、省長全都去現場辦公調研,說你茅台有什麼問題我給你解決,但是我利潤考核你。不過要注意的是: 奢侈品牌產能大了也不一定行。今年計劃產能2.5萬噸,要5年以後出商品。今年公佈的財務數據銷售9400噸吧,不包括自營,直銷和特供,實際上計劃銷量 已經1.3萬噸。最終要達到4萬噸的量,這是到2020年。

問:您怎麼看酒鬼酒?

答: 酒鬼我沒抓住。當時理解它的時候,價格已經到22,23塊,就不願意再追了。酒鬼今年這種大年,是絕無僅有,以後可能就沒了。其實就是今年各級政府不讓喝 茅台,那喝什麼,只能喝地銷了,酒鬼酒今年受益最大就在這。一般來講,好酒喝慣了,其他酒就喝不下去了。茅台喝一斤,其他的酒你只能喝7-8兩,而且第二 天很難受。其實酒好酒壞和裡面酚類物質含量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很多釀酒師,說是一種酚類物質,這種物質每斤酒含量正常要到400單位以上,古井貢 是240,五糧液跟1573大概在220-230,茅台更低一點,這樣不會頭痛。其他酒那個東西高了喝後會頭疼。

問:怎麼看茅台的風險?

答: 我記得06年,高盛出過一個報告,說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會影響茅台的銷售。那時候說這個話是對的,但是時間太早。從現在看,這是茅台最大的一個風險。如果一 瓶酒維持在兩千多以上,在政務消費下降之後,這個風險很大,比如每年政府預算公開對茅台銷售影響比較大。但如果預算公開分步走花3-5年,這個風險就不算 什麼了,因為通貨膨脹會自然解決。像民工10年之前只買10塊錢的酒,現在說喝一百塊,兩百塊錢的酒沒問題,這就是消費升級。如果茅台現在賣1300塊, 你一個月拿5000塊收入可能覺得有點貴。但如果10年以後,隨著通貨膨脹平均工資水平到一萬了,你覺得消費一千三就沒什麼問題了。好的消費品一定要有這 種屬性,你要有提價能力。成功的消費品還有香煙。煙草公司產品的量哪增長了多少,可能吸煙人數還在減少。但是20 年以前一盒煙多少錢,現在多少錢?

問:快消品您投的多麼?


答: 以前我們都是有限度的投一些快消品,但後來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就投的很少了。比如最早蒙牛剛上市的時候,7-8塊的時候我們還是很看好的,但是後來25 塊以上我們就賣了,主要覺得食品安全這個風險不可控。比如你說現在雙匯貴麼?這麼大的市場空間,其實不貴,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冒出食品安全的事來。做 消費品就是這個風險搞的我們很頭疼。

問:$三全食品(SZ002216)$怎麼樣?

答:這個行業最高速發展階段已經過了,現在就是整合階段。公司不是不好,主要還是太貴,如果你每年收入10-20%增長,市盈率是十幾倍是可以的,但你看現在PE多少?不能希望提價,越是大眾消費品提價越困難。

投資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掌握所有的底牌

問:公司產品淨值一直表現不錯,但是在去年12月有個大調整,是怎麼回事?

答: 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我受到從業十幾年最大的挫折,因為我們配置了重慶啤酒。別人不好意思講,但我想既然是錯誤,就應該講出來。犯了這個錯誤以後,在別人 眼裡,我們是傻瓜。我這個產品到今天剛好兩年,其實除了去年12月到1月以外,我們的表現應該是還算不錯。這次挫折也暴露了我們在投資管理方面不足的地方 和風控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們一直在反思,在風控流程方面。1月份的時候,市場反彈指數漲了5%,我們淨值是掉了5%。所以從2月我們是重新開始的。

問:投資重慶啤酒的教訓?

答: 我得到的教訓是,它太專業了,超越了我們的能力圈。實際上你現在都不能說它這個項目失敗了。實際上後期臨床隨訪目前還在繼續。上個月醫生告訴我們,說轉陰 率非常高。不光安慰劑,低劑量、高劑量組平均轉陰率到50%了。這說明什麼?30%的時候說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安慰劑還有30%的轉 陰率?這意味著我們打針用水就有效果了。這中間有沒有什麼黑幕,我們不願意去亂猜。

這個項目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跟的?是02年,那時候國泰 君安一些券商都在裡面,但是我覺得沒譜。07年我又跟了一下,發現數據不行,我還是沒動。直到這一次,我們這幫人跑了3-4個醫院,親眼看見化驗單,當時 沒揭盲,但我們親眼看見病人好了。我們在投資過程中從來沒想到安慰劑組會出現這麼高的轉陰率。我們最多就按照過往相關乙肝臨床試驗安慰劑最高轉陰率大概 12-16%左右估計的,顯著性都是有的。所以這個案例給我的教訓是什麼呢?做投資研究,不要以為你掌握了所有的底牌。我們確實掌握了一些資料,但這個時 候你都要留一個心眼,就是風控的管理。

這個我們一開始買的不多,倉位就5%-7%個點,當一個風險投資,隨著數據的不斷公佈樣本量越來越 大,我們就越來越有信心,但我們在50塊以上買的非常少,都是20多塊到30多塊買的。但是因為漲到80塊,如果你買了7個點,漲了將近2倍,那漲上去以 後就佔你淨值的比例就很大,因為過去兩年其他股票是不怎麼賺錢的。那它漲到這麼高,再跌下來,對我們淨值的影響就很大了。

最大的教訓1是風控,2就是你不要以為你知道底牌。3是你要學滑頭一點。當你賺了太多、而後面還有不確定的時候,你該嚴格按照風險投資的原則來做,該減倉的時候就減倉。

問:二月份之後表現逐漸又回來了,您是怎麼做到的?


答: 我持倉主要集中在防守型行業,大概醫藥30%出頭,食品飲料17-18%,能源10%,其他還有一點。能源主要看好神華,消費就是白酒,還有少量的其他東 西。中藥我們在香港買的同仁堂科技。2010年的時候醫藥股有一波很大的行情,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就認為這個行業不可能給這麼高的估值。再好的東西都要有 個價格。

現在我們對醫藥的想法也更完善了,第一是研發能力是最重要的。研發能力就是公司研發部署,研發的體系,新藥的品種,有沒有一個梯 隊性的佈局。第二就是銷售隊伍,銷售體系的建設要逐步適應整個醫藥改革,批零價差、不能通過塞錢等等。第三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你不能做大路貨,大路貨只 能靠價格競爭,就算不是獨家產品,也至少要做到這個產品是前三名拿到生產批件的。第四就是你的產品線,一定要非常針對性的適應中國老齡化的長期發展,比如 糖尿病,心腦血管,腫瘤等。產品必須是大病種,能出大品種的。

問:醫藥專業性這麼強,您是怎麼瞭解這個行業的?


答:學習。因為他專業性很強,所以說我們只能從宏觀,中觀層面去研究它。微觀的業務,我們可能就要把這方面外包。比如和我們關係好的醫生,券商的研究員。但我們聽他們的也只是聽他們從專業角度的看法。

問:過去兩年一直堅持醫藥,大消費和能源背後的邏輯是?

答: 實際過去兩年,我們一直都是堅持醫藥,大消費和能源領域。我們一直相信中國經濟進入到這個發展階段,從2-3年來看的話,我覺得消費一定是個大方向。能源 涉及到能源安全。為什麼不考慮有色,有色其他因素更多,比如進口啊。實際上中國銅業股,可能接近一半都是外購銅加工,資源屬性不夠。

又得 拉遠一些。私募你看得到,我們就這幾桿搶,我們不可能全覆蓋。我們的投資從戰略角度上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優勢在哪。巴菲特有句話,上牌桌30分 鐘,如果你還不知道誰是輸家,那你就是輸家。那麼我們跟公募,跟券商,跟保險機構去拼全覆蓋,我們一點優勢都沒,我們養不起龐大的團隊。那好了,我們就要 做的比他們精。我們在所研究的單個領域,我們一定要做到排在最前面。醫藥我們是從09年開始研究的,當時核心大邏輯就是中國的高速發展快告一段落了,以後 我們要看什麼東西?我們仔細分析了中國人口結構會帶來什麼變化,從人口年齡結構角度,2013年會遇到什麼情況,2017年會遇到什麼情況。這個情況下, 醫藥當時對我們是外行,但是我們必須要進入這個行業,必須要學習。經過這些年的學習,精通遠遠談不上,只能說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我們會進一步強化對這個 領域的研究。

問:在投資職業裡,您是怎麼給自己定位的?

答:在投資領域,一種是快 跑,一種是馬拉松。我經常給自己一個界定,就是我希望做一個馬拉松的選手,希望能一直做到50歲、60歲,而不是一個快跑選手就做10年。實際上你提的是 名的追求,我不追逐這個東西。在中國求名、求利都沒問題,但是又求名又求利肯定有問題。所以說我們很少在外面接錢,都是一些很熟悉的朋友的錢。包括下一步 我們也不會去外面拚命接錢,這種長期是做不好的。說老實話,私募一定要做一個精確的定位,你要跟公募去拼市場,依賴銀行渠道是很難的。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和 客戶溝通好理念,一定要慢慢做。我能做什麼東西,不能做什麼東西,我願意做多久,我都給他講的很清楚。


問:一般您投資一個股票會拿多久?


答:不一定。有時候反映太快了,內在價值和價格迅速收窄的話,我也會賣掉。

問:那您是怎麼確定內在價值的?

答: 有幾種。比如最近我們在研究一個水電公司,像這類相對簡單的公司,只要來水、電價穩定,就是發電,我們就做模型做現金流折現。那麼我們覺得現在這個價格, 算到2015年,最多到2016年,三年多的時間,我覺得每年復合回報19%,到那一年我給10倍的PE。而且它2015年到2025年裝機還有1倍的增 長。正常市場狀況下面,我能算他這幾年大致的漲幅,算下來復合回報17%到19%,那我就拿著。如果你說突然市場好了,明年指數都漲到4000點,達到那 個價位了,那我肯定就賣了,不用等到2015年了。如果市場不是特別好,比如離目標價位還有20%的空間,但後面還有2-3年的時間要等,我可能也賣了。 但有些股票,正常估值的時候你也不能賣,需要等到高估才能賣。而對於業務複雜的公司,就只能持續跟蹤經營數據來判斷了。

問:這種公司一般都有哪些特質?

答:就是要具有長期持有的要素,就是巴菲特那12條,品牌,獨佔性,商業模式等等。這種東西就要長期持有,只有高估才能賣。還有一種什麼情況下賣,你這個組合是固定的,但你找到了更有吸引力的品種,如果比你的組合更好,也可以賣。

問:買了不漲怎麼辦?

答: 經常有。我買了股票基本上都是先跌的,那我就反思我錯了沒有,如果沒有就堅持。所以我知道了自己的特點以後,我一開始不買足夠的量,比如我準備買10%的 倉位,我就先買5%,除非我覺得市場會很好。像現在市場還在下跌的過程,我一開始先買一半,買了以後會反覆琢磨。實際上我們對一個公司的研究不是三天,而 是3個月或者半年才能琢磨清楚。這是個技術活。正是因為這個,需要思考公司的方方面面、每一個細節問題,希望慢工出細活。比如市場到現在這個階段我們並不 緊張,如果有些私募現在做趨勢其實很緊張的,老在想要不要抄底或者要不要斬倉。我們目前倉位75%,其實是很高的。但是我們不太緊張。因為只要我買的東西 足夠具有防守性(指的是儘可能受經濟影響小,不要遇到過兩個月馬上出半年報告訴你業績大幅下滑)。比如蘇寧,我們也在研究電商,現在可能歷史估值是最便宜 的,但現在打價格戰、零售的業態可能會有大的變化,所以你也只能先看著。

問:您一般股票集中度?

答:一般是10個。單一品種特別喜歡也不會超過15%,也是今年總結出來的風控。

問:除了茅台,還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公司?

答:張裕是我最喜歡的,比茅台還喜歡。因為治理結構是最好的,管理層從來沒讓人失望。但現在有些大麻煩,比如中國葡萄種植環境,原料,還有進口酒的衝擊等,所以我今年一季度賣光了。但他的管理層是一個非常睿智,善於學習的管理層。

問:管理層有多重要?

答:如果是壟斷,資源性的企業,管理層我從來不看,比如神華,從來沒去過股東會,就分析報表。但是充分競爭行業的管理層重要性就太高了,你說30%,50%的比重都不為過。10年以前你能想像今天的張裕麼?

問:怎麼看廣藥王老吉和加多寶之爭?

答:$廣州藥業(SH600332)$只 有一個品牌,生產是外包的,團隊要重新建設。加多寶做這麼好,實際上我覺得靠的是團隊,而不是這個品牌。要知道廣藥手裡這麼多品牌都沒做起來,憑什麼相信 這就一定能做起來?況且廣藥以前做藥,現在這個產品是快消品,廣藥跨界了。生產外包安全是沒有保障的,它渠道還要重新建立,是很麻煩的。包括你看加多寶現 在贊助的那個《中國好聲音》,多好啊。所以我不太認同能做很大。另外,我們也算過,就算這塊業務能做起來,它畢竟不在上市公司,還要做定向增發,拿進上市 公司。就算他定增給10倍PE,算下來現在價格對應市盈率都已經25-30倍了,那已經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們按他50億銷售額、銷售淨利率10%做的盈利 預測。

問:什麼時候能覺得自己對公司真正看透了?

答: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就有問 題了。重慶啤酒就是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看透了,但還不行。其實我們做投資的就像盲人摸象,摸到鼻子,嘴巴都只是真相的一個部分、一種感受。因為現在信息 不透明,管理層利益太大了,他經常跟你說假話的。所以一個公司如果沒有研究到一定程度,我是不去調研的,怕被忽悠。

問:您平時研究主要都用哪些方法?

答: 比如從7月份開始,我們在研究一個新課題,就是零售。原因很簡單,一是估值不貴了,二是中國經濟現在在下行週期,但有通縮就有通脹,而零售是受益於通脹 的。所以你在下行週期如果不研究清楚的話,在上升期的時候就不知道選什麼好。而正好研究零售你就逃避不了電商,就順路一起研究了,電商到底對零售,百貨公 司,賣場有什麼影響?電器,化妝品等等這些品類,和電商是什麼關係?哪些影響最大,我們就要規避這些東西。通過這種研究,我們就想把電商的競爭優勢理出 來,看蘇寧到底行不行。蘇寧已經有配送中心了,有實體店了,和京東打行不行?然後你就能找到哪些東西是不受電商衝擊的。之前我們開會就討論到,西部地區是 不是受電商影響小一些?那我們是不是多看看西部的零售企業?這是一種研究思路,叫自上而下選擇。

 還有一種研究是自下而上。我們包括研究員每天會看上百份報告。每天先讀題目,感興趣打開看看。如果感覺有意思,就繼續深入去看。我們公司真正對技術分析有研究就兩個人。其他人我們在一起基本都是基本面。定量是最後一步做,先是定性。要先定性,看值不值得定量做。

問:在您眼中什麼叫便宜?

答: 不同行業不一樣。比如銀行,我覺得這個位置就便宜,但我們也不知道便宜之後有沒有更便宜。而一些品牌消費品公司,如果未來增長確定性高,PE是可以高一些 的。我們可以進行全球性比較,比如和美國的同類企業做對比。但一個企業便宜與否,最根本的還是對未來現金流折現的估算,這是絕對估值。

問:為什麼銀行便宜?很多人覺得是陷阱。

答: 只要中國經濟不出大問題,壞賬是分年出來的,如果這樣的話,每年的撥備、稅前利潤是能抵禦的。撇掉壞帳後,市盈率會提升一倍,從5倍提高到10倍,但還是 合理的。至於現在是不是最壞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話說回來,如果銀行壞賬真的集中爆發,中國經濟也完蛋了,你買什麼資產都會大幅度貶值。唯一的區別就是,有 些資產跌了可能未來再也漲不回來了,有些資產跌了未來還會漲回來。

問:那現在抄底銀行會有比較大的機會?

答: 我們對銀行的看法是,現在這個位置,不一定是絕對負面。但我們覺得沒有什麼很大意思,畢竟我們是成長股投資人。其實包括今年不對稱減息,金融體系的利率市 場化,這都是早就可以預期的,肯定對銀行是不利的。銀行我們也不是從來不看好。05年買銀行的時候,招商銀行5塊多錢我們買的。後來接近20塊也買,再後 來從37塊一直賣到43塊。賣的理由很簡單,招商銀行37塊以後,它的利潤是德意志銀行的1/4,市值跟德意志銀行一樣,不合理。後來隨著時間推移發現, 銀行是同質化競爭。05-06年買招商銀行,最大的期望是它的個人零售、信用卡業務。我們看花旗銀行信用卡業務非利息收入佔比是超過一半的。後來時間推 移,看它信用卡業務05年發了3-5百萬張,到後來2000多萬張,但它收入增長並沒很快佔到總業務比較高的水平。當然可能現在開始,它非利息這塊業務會 上升,但這個上升不是在利差收入穩定的情況下的上升,而是利差收入下降時候上升的。

問:很多人說投資是尋找確定性的遊戲,確定性好找麼?


答: 有些好找,有些不好找。投資的確是找確定性的遊戲。除非你很超前,否則確定的都是不確定的。但有些東西是確定的,你看經濟每年在波動,但從3-5年角度看 波幅就會被平滑,比如研究中國的煤炭行業,假設只有一個,就是中國能源結構未來會不會發生重大改變。如果像美國,2002年到2012年頁岩氣比例提高這 麼多,或者石油依存度比例大幅度降低,那就瞎了。這時候你就要問中國未來5-10年煤炭結構會不會改變,你就要研究頁岩氣。比如頁岩氣最大的問題是對地下 水的破壞,美國很多頁岩氣是在荒漠中間,中國頁岩氣分佈好多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你地下水怎麼弄,但也必須弄,因為中國石油依存度太高了。這些問題你都 得一個個琢磨,沒有3-6個月是弄不清楚的,所以確定性只能是相對意義的。

問:怎麼看如何避免犯錯誤?


答:我對錯誤的理解,是不可能不犯錯誤。因為如果一點錯誤都不犯,有兩種結果,一是中庸,二是待在你自己最狹小的領域裡。第二種也不是說一定不好,但對我來說,我還是想學習。我從來沒有想到完全迴避錯誤,我一直覺得不要犯大錯誤,或者造成的損失太大。

問:您最成功和最失敗的一筆投資?

答:成功案例很多。失敗案例原因都是一樣,一個是重慶啤酒,一個是03年投資的$南方匯通(SZ000920)$, 當時它做微硬盤。當時我們對科技的更新換代認識不足。南方匯通主要做兩個G的微硬盤。當時覺得很牛,因為已經看到了數碼產品會帶來移動存儲的巨大需求。但 後來發現不是它東西不好,是它的路徑走錯了,後來CF卡,SD卡這種東西起來了,但是自己又不懂。實際上那筆錯誤投資當時沒賠錢,因為市場炒的很凶,但我 覺得還是犯了很大的錯誤。

問:為什麼沒虧錢也算重大錯誤?

答:錯誤標準固然是有沒有虧錢,但另一方面就算掙了錢,後來結果發現你之前的預測是錯的,也是犯錯誤。這讓我覺得能力圈的重要。犯的錯誤是在這麼個領域賭多了,當時買了30%倉位。沒虧錢是因為那個時候技術分析用得很多,還沒丟掉,覺得不行就走唄。

問:最成功的投資呢?是茅台麼?


答:伊泰賺的倍數更多,而且量足夠大。主要伊泰提供兩次買入機會,05-06一次,08年一次。茅台08年我們有,到現在一倍半,伊泰08年到現都漲了5倍。

問:您怎麼看技術分析的侷限性?

答: 從歷史上看,哪個做技術的發了財?那些做期貨的也是,絕大多數不能保有財富。技術分析我覺得就是概率,如果樣本足夠大,成功概率,失敗概率是算的出來。但 是就某個單一個體來說,你可能成功90次,失敗1次就能把我幹掉。你守紀律嘛,但遇到極限情況你怎麼辦,有些事情是來不及止損的,比如黑天鵝事件。

不過基本面分析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對能力要求很高,門檻很高。而且我有時覺得基本面分析是最大的賭徒。比如現在說你長期投資拿的是茅台,結果很好。但你要拿其他的股票呢?很多股票已經退市了。我不排斥技術分析,只不過是基本面分析適合我。

問:您怎麼看成功投資者必須擁有的特點?

答: 第一素質就是要非常執著,你必須具備在正確道路上堅持的鑑別能力。巴菲特也好,格雷沃姆說的也好,我覺得有兩句話最需要反覆體會,一個是投票機和稱重機, 就是你要利用市場先生的不理性而不是被他利用。你必須正反兩面都要反覆評估,評估自己的能力、評估市場,你的能力圈在哪,能不能適合這個市場。只有知己知 彼,才知道在能力圈範圍內、沿著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前進。再一個就是勇於認錯,這又是索羅斯的講法。我覺得投資的大敵是要面子,很多投資人迴避不了這一點, 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三個就是學習的能力。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個人也好,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這也是我願意在適當情況下犯一些小錯誤,去嘗 試,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

問:您自己的性格有什麼優勢?

答:我性格最大的優勢 是沉著。我對財富有追求,但對它的損失或增長我能坦然面對,這點很重要。很多人面對挫折或打擊以後,可能調整時間會很長。第二個缺點是優柔寡斷,這就是書 讀多了的壞處。當然這也不能說是完全缺點,因為優柔寡斷對應的就是瞻前顧後。你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瞻前顧後實際上是一個優良的品德。但是你太優柔寡斷的話 也不行。我記得趙丹陽跟巴菲特吃飯,其中問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什麼時候該重倉?當你看好標的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重倉。其實人這一輩子可能只會有 20次可以出手的機會,真正的大機會可能只有3,5個,這種大機會你不逮住的話,你怎麼能將其他地方賠的錢彌補,整體收益變成一個正收益呢?遇到大機會的 時候,你需要大倉位的All In,但這種ALL IN你可以說是賭博,為什麼有些人這種ALL IN能成功,自己就不能呢?因為你只知道他 ALL IN 的一個瞬間,而沒看到之前的工作。

問:您從業以來投資性格最大的改變是?

答: 最大的改變是越做投資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黑天鵝經常出現,某種程度上讓自己更加瞻前顧後,但這又帶來ALL IN的問題。所以投資是很矛盾的,你 什麼時候該重視正面的那一面,什麼時候該重視對應的另一面,很多人說的這是門藝術活,不是技術活。我自己的性格一直變化不大,都是沉默寡言,喜歡坐在一邊 去思考。

問:比較喜歡看的書籍?

答:我比較喜歡看管理類的書,尤其德魯克的書,我們 沒有經營過企業,這是我們的短板。比如《競爭優勢》、《基業常青》這類的書,沒事就翻翻。第二喜歡看武俠小說,第三喜歡看歷史小說,尤其戰爭史。最近兩三 年比較好的書,包括芒格的書值得讀,但翻譯的不好。看看《投資者的未來》,以及彼得林奇的那幾本書,對非專業投資人幫助會比較大。然後巴菲特那幾本書,芒 格的那幾本書。巴菲特每年的年報,要反覆看,每次看都有收穫。索羅斯的書,看了很興奮,但是後來你發現很難複製。

問:如果沒有生意頭腦或者數學不太好,對投資影響大不大?

答: 高等數學用處不大。因為建模是個很專業的東西,要求有點高,需要本科碩士財經類的專業培訓。我覺得投資對常識要求很高。在生活中實際要注意的是,天下沒有 免費的午餐。當餡餅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確定是個餡餅你要奮不顧身的撲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轉兩圈,看有沒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 話。

問:有沒有覺得您自己能力其實可以管更大規模的錢?

答:我覺得管5個億,10個 億應該也沒問題,關鍵是從中間得到的樂趣。我經常和客戶講,你怎麼選擇資產管理人,當然誠信是第一重要的,但哪個東西擺在嘴邊,哪個公司不說自己誠信。我 說你就看兩點,1是你別看一年半年,你讓他把賬單拿出來看3年5年的成績。誰都不能說不犯錯誤,別說你半年1年你是冠軍。在美國,一般評估都要10年。第 二個你要明白,你的資產管理人他自己怎麼掙到錢的,是靠跟客戶抽佣掙到錢的,還是自己直接通過投資股票掙到錢的。如果不能通過投資替自己掙到錢,你憑什麼 通過投資幫別人掙錢?

問:很多成功的個人投資者都不屑於幫別人管錢?


答:不一定。關 鍵看管理的錢的性質,如果客戶比較希望掙快錢(其實這很難避免),那管理人的壓力就會很大,如果過分追求短期收益,可能會忽視風險,賠錢的幾率會變大,所 謂欲速則不達。如果客戶和管理人有相互的信任,管理人就會比較放鬆,壓力大大減輕,把客戶的錢當自己的錢看待,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去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 這樣的錢,多數管理人還是願意去管的。可惜,對管理人來說,這樣更注重看長期回報的錢太難找。

問:您目前的職業快感來源於什麼?


答:我喜歡投資。我發現一個好公司給我帶來的快感比什麼都強。我從九幾年就開始這麼覺得了,投資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上都是我太太幫我打理一切,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太太,是她讓我能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歷史業績

查看原圖
2) 個人簡介
王瑜,深圳恆德投資執行董事,總經理。6年以上證券公司自營、委託理財專業投資從業資歷,8年私募基金管理經驗,投資業績優異,具有長期、豐富的大資金管理運作和組合投資經驗。多年的投資實踐、對證券投資的深刻體會和認識,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投資理念、投資原則與投資哲學;

投資理念:正確的分析(知彼)、正確的風險管理(策略)、正確的心理控制(知己)是投資的三要素;

投資原則:投資成敗的關鍵是必須具備正確的投資態度,即是按照事先周密設計的具有正期望值盈利率的博奕計劃進場操作,這是投資(包括投機)與賭博的區別,也就是說在風險最小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

投資哲學:投資的真諦在於將投資行為建立在儘量少錯、小錯的投資哲學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09

三百萬元起家 十三年耕耘 年收衝三十億梁家銘馬拉松式創業 打造比菲多傳奇


2013-07-01  TWM  
 

 

梁家銘二○○一年初創立台灣比菲多,每年至少打響一支新品牌飲料,去年進軍中國市場,今年營收上看三十億元,他在飲料界竄起的成功之道,在於「一旦看中商機,就要賺到錢」。

撰文‧林麗娟

乳酸飲料領導品牌台灣比菲多董事長梁家銘,最近喜事連連,先是總部從台北搬到台中的喬遷之喜;接著展開祖厝「大甲梁氏古宅」 修復計畫;而他的事業也邁入新階段,一改過去每年推一項新品,今年四項新品齊發,加上去年進軍中國,可望有番新氣象。

在台中新總部辦公室,梁家銘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台灣大道,內心浮現難以形容的心情。出身台中大甲,在中部完成學業後,他北上打拚快三十年,從味全基層到飲料部經理,幾度創業失敗,現在終於衣錦還鄉。

梁家銘成立台灣比菲多十三年,去年營收二十五億元,獲利二億元。事實上,除了比菲多在乳酸飲料界打出一片天,旗下的純萃喝咖啡、卡打車運動飲料、好朋友調味乳、植物の優優格都異軍突起,一位同業表示:「梁家銘厲害,明明市場看似飽和,他還是有本事搶下一席之地。」找商機推品牌 一棒接一棒台灣飲料市場競爭激烈,每年平均有六百種以上的新產品上市,但在消費者喜新厭舊心態下,九成新品會陣亡,梁家銘卻能成為市場常勝軍,致勝之道何在?其實就在他的「階段性馬拉松」理論。

「一般企畫行銷,是先做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的SWOT分析,但這些都沒碰到實務,根本不可能準確;我反其道而行,先看到市場商機,再對應建立獨立的飲料品牌,把一個概念附加在品牌身上。傳統食品公司都是一個牌子從醬菜罐頭做到優酪乳飲料,事實上這行不通,遇到像我這樣的競爭者,立刻就挨打。」梁家銘用跑馬拉松形容創業歷程,有些商品是階段性任務,只能打帶跑,先搶下資源給下一棒;有些則是長跑型,可以永續經營的。

第一個創業階段,梁家銘以在味全推出「每日C」果汁的經驗,找兄長與代工廠商合出三百萬元設立公司,打出「佛州」品牌,賣他最熟悉的大桶果汁,站穩腳步。然而這個產品門檻太低,大家搶跟,只能幫助自己向前跑出五十公尺。

第二階段,梁家銘體認「做品牌」才能當家做主,所以開創「比菲多」時代,提高技術門檻,算是向前跑五百公尺,「我觀察到,只要沒有大廠、大品牌投入在做的飲料,我就有機會,一跳進去很快做成第一品牌。」為挑戰對手優沛蕾,梁家銘首次砸錢找明星代言,果然Makiyo一「扭」定江山。

第三階段是「後比菲多時代」,因為大廠搶進醱酵乳市場,梁家銘心知肚明一定要找外援,二○○一年,他引進「愛之味」資金與合作,自己生產後交由愛之味行銷,再向前跑了三千公尺。

○九年,愛之味因理念不合拆夥,但台灣比菲多已非吳下阿蒙,進入第四棒階段。先是隔年推出「純萃喝咖啡」暴紅,業績比前一年成長四三%,接著「好朋友」奶茶再讓業績成長三二%,令同業豔羨。梁家銘在台中總部成立酒會當天,就被食品業同行圍起來「虧」:「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是不是退出得太早了呀!」梁家銘逆勢操作的衝勁與手法,讓他在業界打響名號,最令同業驚奇的是推出「純萃喝」咖啡系列。台灣咖啡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味全的貝納頌、統一的左岸和金車的伯朗,過去都是大軍分食,梁家銘憑什麼搶進較勁?

走精品化路線 純萃喝暴紅「要找到一年有三億五千萬元的市場不容易,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我必須為自己集團注入新品牌、生力軍,因而我把純萃喝咖啡定位為中高價位精品、上班族喝的咖啡,還是有利可圖。」梁家銘說。

為求突圍,廣告飆出男主角對女上司大膽邀請:「王經理,我想請你喝咖啡,純萃喝咖啡。」賦予產品俏皮調性,立即在冷藏飲料類奪冠,統一超商鮮食部經理周佩嬋也印象深刻:「品牌加概念精準到位,比菲多讓消費者買單有一套。」除了眼光精準,梁家銘的行銷手法靈活,推出加價購促銷活動,成績也不遜色。三年前,台灣比菲多找上生活工場合作承製抱枕,消費者收集比菲多飲料的標籤瓶蓋,加價九十九元即可在生活工場門巿換取抱枕,一檔活動兩個多月,竟兌換出將近五萬個抱枕。

生活工場專案行銷部業務主任陳仕杰說:「我們依照比菲多的設計圖產製抱枕,比菲多需要門市通路,我們也可藉此吸收新客源,成功創造雙贏局面,去年味全貝納頌也跟進,循此模式合辦加價購活動。」沒有大財團背景,梁家銘從三百萬元白手起家, 在飲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更是多箭齊發,推出四類新品項、七款口味,包括純萃喝炭焙咖啡和可可奶茶、檸檬海灣檸檬萊姆與蔓越莓稀釋果汁、水果鑽食檸檬與蔓越莓蒟蒻飲、木瓜好朋友等,可望衝出三十億元的飲料業績。梁家銘說:「從成功的品牌底下,再擴展出新品項的利多商機,像是搭上滑翔翼,豐收效益更強大。」「台灣的飲料市場差不多飽和,下一階段的快速成長要靠中國市場,並且籌畫二○一六年股票上市。」雖然還在和競爭對手賽跑,但梁家銘對下一棒的規畫已了然於胸。

台灣比菲多

成立時間:2001年

董事長:梁家銘

資本額:3億9980萬元

主要業務:

飲料及乳品開發、製造、銷售,目前主要品牌包括活益比菲多、植物の優、卡打車、純萃喝、好朋友2012年營收:近25億元

梁家銘的創意煉金術

1. 先找商機,再打造品牌,強力行銷從早期一年一項新產品,不斷開發新口味及新包裝,創新致勝。

2.精采的產品+有效的傳播

=成功方程式

飲料名稱引人會心一笑,如純萃喝咖啡、小饞、卡打車,明星代言,強力傳播,消費者接受了,產品就全壘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11

《過來人告白》張智超中學愛打籃球啟發職涯操盤力人生像馬拉松贏在起跑點未必能勝

2013-11-18  TWM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深獲長官肯定。

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並未贏在起跑點,但不受羈絆的青春期,卻為日後職場擦出燦爛火花。

撰文‧歐陽善玲

「人生不一定要贏在起跑點,愈早接受挫折,對人生愈有利。」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張智超,高中重考一次,大學重考兩次,他常在演說時,對台下聽眾自嘲:「我的人生充滿挫折,家道中落,父母離異,重考三次,沒人會比我慘。」他比同儕至少晚了三年出社會,與他同期入行的人,現在成就卻遠不如他。

「在工作上,他最令人佩服的一點,是既認真又靈活,這一點非常難得。」大眾證券自營部經理練竑初,與張智超共事十年,他認為在投資領域有兩種人,一種是非常認真研究,選定標的後就很執著,持股信心強烈,就算看錯,也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另一種人是很靈活,能隨著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操作策略;但這種人,往往就不夠認真。「在投資市場上,認真與靈活很難兼顧,兩者間甚至存在著矛盾。但他很特別,到現在這種職級還會認真去拜訪公司;如果發現公司不如預期,也會立即認錯、修正,很不容易。」練竑初說。

身為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懂得帶人帶心;在投資操作上,他見解獨到、邏輯清晰,也獲得投資前輩及長官的肯定。他雖是台大財金研究所畢業,但求學過程崎嶇且荒唐;他不是典型會念書的乖乖牌,但課堂外的天空,卻讓他日後在職場上展翅高飛,揮灑自如。

以下是張智超對中學時期生活的第一手告白:我不是典型的台大學生,與一般金融同業相比,我算是異類;國中以前,我都在放牛班,成天只知道玩,幾乎不念書,也不知念書有何意義。這和家庭教育有關,現在回頭看,中間過程雖然坎坷,卻對現在工作意義重大。

家道中落 從挫折中培養危機感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態度,說好聽點,是自主式教育,其實就是放任式管理。小時候,家裡經營理髮廳,經濟狀況還不錯,所以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念,書不用念太多,能憑自己的本事創業,在外闖出一片天才更重要。

三十多年前,我小學一年級,每天到學校就有一百元可花;有時懶得走路了,就坐計程車上學,很揮霍;我也因為手頭寬裕,三不五時請客,人緣極好。這樣天堂般的生活,到了國中卻風雲變色。當時,台北市大力掃蕩八大行業,理髮業也遭波及,原本經營得還不錯的理髮廳,被迫搬離住宅區,我的世界也從此發生劇烈變化。

剛開始,家裡從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後來從自己的房子,變成向人家租房子;上了國中,零用錢沒有變多,再鈍的小孩也知道家裡出事了。家境由盛轉衰,父母甚至因而離異,我的人生一夕驟變,跌到谷底。更認清一件事,要回到過去的好日子,只能靠自己。

我知道不能再混下去,並對未來產生危機感,及對知識的飢渴感。國中畢業後高中聯考,放牛班學生自然是陪榜的分;當時親戚多鼓勵我去念高職,學一技之長,但我知道念了高職再往上爬的機會不大,所以抱定決心重考。

國四重考生涯很苦,我把流失了九年的東西,濃縮用一年pick up(重拾)起來。後來我考上了北縣板橋高中,心情放鬆下來,又開始玩三年,真的很荒唐,但我不後悔。我都在玩些什麼呢?國高中時期都在蹺課打籃球。

酷愛籃球 對投資操作助益大不要小看運動,這對日後我在投資領域幫助非常大。至少有兩件事,多虧學生時代打籃球的訓練,一是團隊合作,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及如何溝通協調;另一是反應訓練,也就是即時判斷的能力。

比方說,籃球場上攻防變化快速,策略運用百變,如何掩護、擋人,都有賴團隊合作默契。可能前一秒還在進攻,後一秒就變成防守,戰術馬上就要調整;不只鍛鍊體力,更能刺激腦力、培養領導與團隊合作力。少了這層訓練,我在職場上的成績不會如此。

我有個好友,是建中、國立大學、理工碩士,從小到大都念名校,是個乖乖牌。除了念書,他不運動,也沒有其他興趣,多半時間都宅在家裡,伴著他的不是手機,就是平板電腦。他與我同期入行,也是操盤人,但只懂得看盤,卻不懂如何與人互動。

我想起以前念書時,老師曾說過,「以後出社會比較有成就的,會是功課普通,但特別會玩、會運動的人。」現在看好像有些道理,在投資這一行,要有自己的邏輯與判斷力,還要敢執行,乖乖牌是成不了氣候的。尤其過度倚賴程式交易、模組的人,將量化科學奉為圭臬,其實忽略了成功的投資,藝術成分遠大於科學,了解人心及人性,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我在青少年求學階段,蹺課、追女生、騎機車、爬牆樣樣來;老師剛點完名,一轉頭,我們在台下就一哄而散,翻牆去八仙樂園玩。因為愈早探索自己,很多事都能看得比較清楚,不像宅男沒見過世面,就容易迷失自己。

父母雖然放任我,不在意我念不念書,但有兩個做人的道理,他們卻管教嚴格。一是與朋友交往要「重義輕利」,二是對人要懂得「施比受有福」。就拿對朋友要「重義輕利」這件事來說,到現在,對我在職場上的幫助就非常大,是爸爸送給我最棒的人生禮物。

父母開放 得以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家境不錯,我有一輛讓小朋友羨慕的腳踏車。我想既然這麼受歡迎,不如以分時出租方式,將腳踏車一小時分租給三個人,一人騎二十分鐘,收錢賺外快。那天回家,還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以為會得到誇讚,說我有生意頭腦;沒想到,非但得不到讚美,還被修理一頓,要我把錢還給朋友。直到現在,對朋友「重義輕利」的家庭教育,仍對我影響深遠。

而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相信因果輪迴,她告訴我,如果只想伸手向人家拿,下輩子就會做乞丐;如果願意給,下輩子就會當員外。還有小時候媽媽常帶我上圖書館,她念佛經,我就在一旁看書,讓我養成從書中找答案的習慣,所以雖然中學很愛玩,但我的本質是愛看書的。

因為對朋友講義氣,我放棄了淡江國貿系、東吳國貿系,大學陪著死黨重考兩次,最後考上政大保險系。中學階段荒唐的歲月,父母從不干涉我的決定,一切都讓我自己做主;隨著大學畢業,出社會的腳步逼近,我開始強烈感受到「飢渴感」,也明白只靠做保險,無法滿足自我成就感,那段時間,我仍持續探索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一直到接觸《勝券在握》這本書,內容講述巴菲特的成功故事,我便為之著迷,很快就下定決心,要走投資這條路。在強烈的動機與危機感驅使下,我打定主意研究所畢業,就要從證券研究員做起,走巴菲特的路;到現在成為自營部主管,投資上任何決策,都深受中學時期影響。

人生不是跑百米,重點不在瞬間衝刺與爆發力,而是跑馬拉松,講究持續力,每步都踏得穩健扎實,人生才能豐富精采;贏在起跑點,未必是最後勝利的保證。

張智超

出生:1971年

現職: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經歷:國票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日盛證

券自營部操盤人

學歷:政大保險系、台大財金所得獎紀錄:2010年金彝獎傑出證券人才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6

政府牽頭、官方主辦、企業贊助馬拉松中國生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027

2014年10月19日,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現場。賽事由“中奧路跑”承辦,一家“國”字頭的賽事公司。 (東方IC/圖)

全民跑步熱潮的興起,讓標誌性的馬拉松賽變得炙手可熱。與國外的民間辦賽不同,中國馬拉松的舉辦權掌握在政府手里,大多由政府控制的公司負責運營。

天安門一聲發令槍響,三萬人一起開跑。

2014年10月19日,北京馬拉松在嚴重霧霾中拉開帷幕。跑,還是不跑,成為參賽者的一道難題。

跑過二十多場馬拉松的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選擇了棄賽,“我拉上了窗簾,不想去再多看一眼窗外”。一部分參賽者還是戴著口罩出發了,穿著小沈陽戲裝的一個跑者舉著牌子,上面寫著:“讓房價再降一點!”

四年前,北京馬拉松的報名,花了5個月才報滿。2014年,3萬名額一天之內被搶光,半程報名甚至要抽簽兩次,中簽率14%。上海馬拉松的網站一開放就有每小時近70萬的訪問量,排隊搶3.5萬個名額,一票難求,堪比春運。

全民跑步熱潮,捧紅了馬拉松這項在全球有118年歷史、在中國也有34年歷史的古老賽事。

近4年來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馬拉松及相關賽事日歷,記錄了熱度驟升的痕跡:2011年,全國舉辦馬拉松22場,接著33場、39場,直到今年的50場。四年間,馬拉松場次和舉辦城市的數量都翻了2倍多,這還不包括未經田協審批的眾多短距離賽事。

不僅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貴州六盤水、成都西昌也有自己的馬拉松。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只有10個地區還沒有馬拉松,其中,貴州、山東、河北、江蘇等省有多達3個以上的城市辦賽。

跑一場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耗時一般在6小時以內;辦一場馬拉松,需要近8個月的時間。背後交織著一張由協會、地方政府、賽事公司、企業等方方面面角色構成的關系網。

不同於國外的民間辦賽,在當下中國,馬拉松的舉辦主要由政府牽頭、官方主辦、企業贊助三方力量支撐。南方周末記者通過一個月的調查采訪,梳理馬拉松背後的關系鏈和經濟賬。

政府主導的賽事

一邊是政府牽頭、職業競技,另一邊是民間自發、追求樂趣。

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大衛已經做了12年馬拉松組織工作。他向南方周末記者盤點了34年來的北京馬拉松變化:1981年,北京馬拉松(以下簡稱北馬)第一年,參賽者全是男性職業選手;七年後,開始有女性選手;直到1998年,才有了普通大眾選手的參與。發展至今,3萬名選手中99%都是非職業的普通跑者。

美國波士頓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波馬至今已有117年歷史。與北馬不同,它發自民間,是由幾個喜歡跑步的人以協會的形式促成的。紐約馬拉松也是如此,幾位跑友,圍著中央公園跑了4圈(40公里),辦出了第一屆比賽。

一邊是政府牽頭、職業競技,另一邊是民間自發、追求樂趣,馬拉松在國內外生長的土壤不同,組織方法、民間認識也差異顯著。

國內辦馬拉松,中國田徑協會是“核心衙門”,它不僅負責審批、制定標準,還是大多數賽事的主辦方。在城市主要路段舉辦的國際性、全國性賽事,以及非主要路段,但人數超過1萬人的此類賽事,必須要經過中國田協的批準。

此前,申請者(一般是市體育局)需拿到省體育局和市政府的批準,一並上交田協。“一定先是城市同意,省級體育部門配合,最後才報到我們這兒,一般我們都支持的。”王大衛解釋。

2014年9月底,《金陵晚報》報道稱,南京市無法舉辦馬拉松,因為申請不到辦賽資格。聽到這個消息,王大衛略顯吃驚,否認了田協曾經收到南京的申請。

這是一場政府機關主導的賽事,多個城市的馬拉松主辦方、承辦方和協辦方中,常能看到一長串政府機構:

如蘭州馬拉松,承辦單位是省體育局,協辦單位有28家各級政府機關,包括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宣傳部、教育局、公安局、統計局、兩山綠化指揮部、區政府……龐雜得難以想象。

據上海馬拉松的承辦方上海東浩蘭生賽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浩蘭生)總經理周瑾介紹,因為賽道要穿過黃浦、靜安、徐匯三個上海最繁華的區域,賽事當天需要調整的公交線路多達160余條,路過的各個社區也要協調,包括張貼“安民告示”。

在被問及辦賽成本時,周瑾說,“這不是純商業活動,政府的投入是很難用商業規則去評估的。”

官辦還是商辦

利潤的上漲速度遠高於成本的投入,毫無疑問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一些馬拉松賽事已經開始由一些專業的賽事公司來承辦,實踐國家體育賽事“管辦分離”的思路。

2009年,中奧路跑體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奧路跑)成立,負責承辦北京馬拉松,也去其他城市協助辦賽,如寧夏、貴州等地。

該公司由中國田徑協會和中奧體育產業有限公司(簡稱中奧體育)各出資50%成立。而中奧體育隸屬於中體產業集團,後者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控股的上市公司。

換句話說,中奧路跑的兩位“老板”實際上是中國田協和國家體育總局,是一家“國”字頭的賽事公司。中國田協既是審批者,也是主辦方,還控制著實際的承辦方。

今年3月成立的上海東浩蘭生,其大股東之一也是相關的主辦方——上海市體育局,另一個大股東為東浩蘭生集團,隸屬於上海市國資委。

南方周末記者無從查證中奧路跑與東浩蘭生的收支狀況,但另一家活躍於馬拉松賽事承辦的香港上市公司智美控股集團提供了一個觀察維度。

賽事運營是智美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自2012年起,它參與了廣州、杭州等多地馬拉松的運營。

其2014中期年報顯示,賽事運營是一項毛利率很高的業務,達到了65.8%,集團整體的毛利率為46%。

以龍舟賽和馬拉松為主的賽事運營方面,從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成本由160萬變為2440萬,上漲14.5倍;而毛利潤,由70萬變為4690萬,上漲63.6倍。利潤的上漲速度遠高於成本的投入,毫無疑問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收支“沒有公示”

“央視明碼標價、賬目公開可查,反倒是地方辦賽,拿了多少錢?”

在南方周末記者直接問及承辦2014上海馬拉松的盈余時,東浩蘭生總經理周瑾強調說,“今年,盈余我覺得談不上。”其中一個原因是,辦馬拉松的成本非常非常高,她連用了兩個“非常”。

除了給裁判、工作人員、特邀“出成績”的選手支付的人力成本,還有包括賽事轉播在內的宣傳成本,以及難以用資金衡量的政府投入。其中賽事轉播是支出的一項“大頭”。

在國內多個馬拉松賽事說明中,央視體育頻道都是主要合作夥伴。《金陵晚報》援引一位當地體育局的相關人士透露,“揚州舉辦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光是請央視來轉播,就要花450萬元左右。”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央視體育頻道解說員於嘉沒有否認這個說法,在他的印象里,轉播費是300萬或500萬。

但他認為這個費用並不算貴,2013年的中國馬拉松年會上,於嘉還曾就這個問題與各地組織者們澄清,央視明碼標價、賬目公開可查,反倒是地方辦賽,拿了多少錢?政府補貼多少錢?又花了多少?沒有公示。

“CCTV在給好多人擋箭。”他說。

相較多方投入,馬拉松的收入渠道非常單一:企業的贊助費。至於報名費用的收入,只是零頭。上海馬拉松報名費用在40-60元之間,3.5萬報名者,算下來不到200萬元。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到了2013年雲南水富馬拉松的招商啟事,里面對各級贊助商“明碼標價”:冠名商1家,贊助費用不低於150萬;高級合作夥伴5家,每家贊助費不低於20萬;一般贊助商沒有數量要求,不低於2萬元。據此估算,今年的贊助收入不低於286萬。

在一線城市,這一“價碼”被大大提高。據周瑾介紹,作為上海唯一的“至尊贊助商”,耐克公司今年的投資金額在1000萬-1200萬之間,“只是現在還談不上企業找上門來‘競爭’,多是運營方主動去拉”。

自己辦比贊助更省錢

贊助馬拉松,或者自己辦比賽。

耐克贊助了上海馬拉松,阿迪達斯則選擇了北京馬拉松;更多的只有馬拉松愛好者才知曉的地方賽事,往往靠的是各地的大型國企來冠名。比如廈門馬拉松,冠名的是一家國企,建發集團,運動類贊助商是福建當地的國產品牌特步。

哥蘭比亞運動營養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龔武,曾經在阿迪達斯公司從事銷售工作。他說,對於體育用品公司而言,選擇的賽事也要與自己的地位相匹配。“比如在國外阿迪達斯贊助了波士頓馬拉松,這是頂級賽事。”

在被稱為“馬拉松大滿貫”的六個馬拉松賽事(波士頓、芝加哥、紐約、柏林、倫敦、東京)的主要贊助商中,阿迪達斯“包攬”了波士頓、柏林、倫敦;專業跑步品牌Asics,是東京、紐約;而耐克,贊助了芝加哥馬拉松。

除了運動品牌,汽車、手表行業的國際品牌也都是馬拉松的“老牌”贊助商。例如寶馬,在國內贊助了上海、廈門、蘭州馬拉松,也在國外贊助了柏林、法蘭克福馬拉松。馬拉松贊助,成了他們品牌推廣的一個慣用路徑。

企業參與跑步比賽,基本上有兩條路徑:贊助馬拉松,或者自己辦比賽。

與耐克、阿迪達斯不同,New Balance(NB)雖也是專業跑步品牌,卻很少在贊助名單上出現,但它會辦自己的比賽。

9月27日,NB就在上海舉辦了彩色跑(Color run),以東方體育中心的四周為跑道,每隔一段距離噴彩漆。當天,很多年輕人頭戴彩帶、臉貼彩繪聚在這里,像音樂節一樣,是年輕人的Party。

國內體育品牌李寧公司今年也做了10場全國10公里路跑聯賽。盡管符合無須審批的條件,李寧還是選擇了自己牽頭,但由全國田徑協會主辦,中奧路跑運營,整個操作過程與城市馬拉松相似。

從總裁郁亮、高級副總裁毛大慶到普通員工都在跑步的地產龍頭企業萬科,近年來也高調宣傳企業的跑步文化,辦了一系列城市“樂跑”。在萬科2014樂跑新聞發布會上,萬科地產總經理郁亮透露,萬科花在“樂跑”上的費用不超50萬。相較上海至尊贊助商的1000萬,確實是小數目。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33

北京馬拉松參賽者“日記”霧霾中的跑步者:“跑了才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026

10月19日,參賽選手帶著口罩在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的比賽中。當日,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在霧霾天氣中完賽。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圖)

“你好,你來晚了,宴席散了。”2014年10月21日淩晨,跑步愛好者陳大威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附上一張“空氣質量良好”的截圖。

好空氣晚來了兩天。

兩天前的早晨,第34屆北京馬拉松開賽前一小時,陳大威拍了張照片,他戴著口罩,舉起一張紙:“愛跑步,不要霧霾,棄跑2014北馬”,背後是尚未亮起的天空,藍蒙蒙的一片。

在跑步愛好者看來,從天安門廣場出發,途經長安街、中關村,最終抵達鳥巢的北京馬拉松,是中國馬拉松盛宴中的最高殿堂。北京馬拉松與柏林、倫敦馬拉松等一並列為國際田聯金標馬拉松賽事,保持著國內男子、女子馬拉松紀錄。

因無法改期,組委會在比賽前日發出溫馨提示:“選擇參賽的選手量力而行,如有不適,請立即停賽。”比賽當日,數以千計的選手不約而同地戴上了口罩。

據報道,本屆馬拉松賽的3萬報名者中,接近2.6萬人參加全程,最終1.5萬人完成全程。其中多少人和陳大威一樣棄跑?北京馬拉松組委會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法統計數字。

10月18日 9:00 奧體中心AQI:143

“脂肪和霧霾的無聲戰鬥”

空氣輕度汙染,30歲的王恒參加備戰馬拉松的最後一次集訓。

在王恒跑友的微信群里,霧霾成為“第一等話題”,一位跑友更是實時播報空氣質量指數AQI。王恒是個跑步新手,半年來,他每周跑三四次。但是霧霾常常打亂訓練計劃,空氣質量指數是決定跑不跑的關鍵指標。

在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微信公號“千篇一綠”的問卷調查中,88%的人不會在霧霾天跑步。

40歲的劉可迅已有十年跑齡,在2011年美使館公布PM2.5濃度後,他開始意識到空氣對於跑步的影響。但這個擁有八塊腹肌的跑步愛好者不能因霧霾而間斷運動——不能跑步,只能遊泳甚至爬樓梯。

23層的辦公室,上下8趟,58分鐘,相當於跑13公里。劉可迅跑步時從不聽音樂,但爬樓梯必須要聽,以擺脫極度安靜卻枯燥的過程。他甚至刻意不看爬到了第幾層,因為層數會讓人“感到遙遙無期”。只能閉著眼,一口氣爬到樓頂。

對於想要減肥的女生Brenda而言,跑步是“剛需”。但這場“脂肪和霧霾的無聲戰鬥”最終以購入一臺1200元的德國跑步機結束。在她的“室內秀跑”之後,好幾個朋友也買了跑步機。

霧霾持續時間久了,王恒感到自己“像是被關了起來,好幾天沒有洗澡”。這種煩躁的情緒下,他感到“可惡的脂肪”正不斷堆積,只好節食——只吃青菜,不吃晚飯。

王恒微信群里的擔憂還是被驗證了。晚上六點,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空氣重汙染藍色預警。但馬拉松組委會表示,改期的難度巨大。

只能迎霾而上了,短兵相接中,口罩是唯一的盾牌。“高水平選手肯定不會戴口罩的。大眾跑,我建議可戴薄一點的口罩,稍微有點過濾。特別好的口罩別說跑步,走路呼吸也不是很通暢。”前國家女子長跑馬拉松隊教練陶紹明向南方周末記者建議。

跑還是不跑?以“霧霾+馬拉松”為關鍵詞,王恒想搜點科學說法。但除了發現2013年11月的杭州馬拉松、12月的上海馬拉松也遭遇霧霾外,對於健康的影響,沒有搜到答案。

10月19日 8:00前門AQI:424

“以最低的霧霾代價跑完”

空氣嚴重汙染,天安門,北京馬拉松發令槍打響。

昨日,王恒還言之鑿鑿,指數超過200就不跑了。早上四點醒來,指數升為400多。但如同小時候期待已久的春遊一樣,興奮和新鮮感戰勝了一切,“下刀子”也要去跑。

開賽前的氣氛很熱鬧,有美女領操熱身,廣播員特意強調增設了廁所,暗指不要延續“尿紅墻”的北馬傳統,沒有提起霧霾的事兒。

按照特邀運動員、註冊運動員等身份,選手們依次起跑。一位黑人選手首先經過天安門,在這第一波專業運動員中,沒有人戴口罩。此後,各種類型口罩逐漸增多,一次性的藍色醫用口罩、豬拱嘴的、花格子的、帶濾芯的、防毒面具造型的……

昨日,有人商量著在天安門拉一個橫幅“霧霾滾蛋”,終究也沒有做,只有一個小夥舉著牌,寫著“讓房價降一會”。

8:27,所有選手都跑離天安門城樓,最後的一撥人,是集體戴著口罩的某口罩銷售公司員工。

戴著9002V型口罩跑步的王恒感到很悶,他擔心某個時刻突然呼吸不暢了。經過複興門,王恒扔掉了口罩。在路上,也隨處可見被扔掉的口罩。選手們都互相叮囑,不要用力跑,“以最低的霧霾代價跑完”即可。

同為跑步新手的楊晉只能從電視和微博上看著這一幕。他參加馬拉松最大的動力,是想給即將出生的寶貝一個馬拉松獎牌作為禮物。四點起床,看到指數400多,他放棄了。但覺得沒面子,他穿戴整齊,在鞋帶上扣好計時感應器,以這副拔腿就可跑的造型刷了兩小時微博,“尋找痛點更深”的棄跑者。終於,他刷到一名跑步發燒友也不跑了,堅定了棄跑信心。

“其實,我們也做了比賽改期的預案。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標準,比如規定什麽樣的空氣狀況才允許舉辦戶外大型賽事。”北馬賽事組委會秘書長王大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數場霾已經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楊晉常常趴在窗前,觀察樓下買菜的大媽是否戴口罩。Brenda則想回武夷山老家開個茶館。馬拉松讓這種改變也不再局限於北京。在50歲泉州人郭光輝的詞匯庫里,此前壓根沒有“霾”這個詞,為了馬拉松,他第一次來到,一下車,感覺只是“霧霧的”。

10月19日 10:16 西直門北AQI:402

“嗓子黏糊糊的”

空氣嚴重汙染,王恒終於到達北京馬拉松半程終點。他感覺“嗓子黏糊糊的”,這種和感冒不一樣的感覺,在外地旅遊回京後,似曾相識。

“黏糊糊的是因為運動時肺活量增大,血液循環也快。在同樣時間內吸入的顆粒物增多了,就產生了這個狀態,當然受危害的風險也增多。”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半程的終點,南方周末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選手,大多數人並未感到霧霾對跑步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全程馬拉松的終點,急救車上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並未接到和呼吸相關的病員。

潘小川聽說組織者安排了應急措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接到了通知。最終,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大四學生胡大宇在賽前擔心的“呼吸系統會不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體能會不會由於呼吸的不順暢提前衰竭”等,也均未出現。

下午兩點,比賽結束。空氣質量指數逐漸回落。王恒的朋友“發來賀電”:看來三萬人的人工吸塵器是有效的。王恒開始冷靜下來,即使今天沒有3萬人跑步,仍然有2000萬的北京人在呼吸。而北京人早已習慣了在霧霾中生活,大多數人也不會主動戴上口罩。

王恒說,明年如果還是霧霾,他肯定不跑。作為完成比賽的近200個外國人之一,來自紐約的Nicole Kennedy和東京的安部憲明均表示,明年如霧霾,也堅決不跑。安部憲明有十年的跑齡,在東京,他一周跑一次,而在北京他一個月最多跑兩次。他參加過八次馬拉松,最好成績是3小時32分,而這次只有4小時18分。

10月20日 8:00 西直門北AQI:315

“跑了才懂”

空氣嚴重汙染,北京馬拉松結束後的第一天,劉可迅戴著口罩上班,這個口罩擱在櫃子里很久了。

跑還是不跑的爭論在賽後升級,有人寫了文章《你是那個跑了北馬的SB嗎》,有人回應《不跑北馬就不是SB嗎》。

這是劉可迅的第32個馬拉松,他也決定寫個博客,“兔子”和霧霾是關鍵詞。“兔子”是馬拉松比賽中的定速員,以帶領其他選手。劉可迅在賽前也糾結過,但第一次當兔子,他不能棄賽。

原在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從事空氣治理項目工作的周嶸,盡管被前同事建議棄賽的呼籲刷了屏。因為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籌款而跑,她也不能棄賽。

在劉可迅和周嶸背負著責任跑完後,獲得更多的,其實是“跑了才懂”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感超越國界和言語表達,霧霾也阻擋不了。

50歲的郭光輝下個月要自費去雅典,參加他的第一個國外馬拉松。

為了鼓勵日本同胞,日本駐華使館經濟部參贊安部憲明裝扮成喜愛的日劇演員模樣,戴著一個寫著日語的頭巾。因為霧霾,他原本只想在起點意思一下,結果跑到了終點。“很多人看到我說,‘那是個日本人,加油!’在這種情況下,誰能放棄奔跑呢?”

在30公里時,Nicole快堅持不住了,一個陌生人給了她一根香蕉並抓起她的手臂,帶著她跑了很長一段,最後消失了。“跑步已成為我天性的一部分,跑步讓我健康、積極,有力量來照顧三個孩子。在奔跑時,我思考並感受著生命的進程。”Nicole說。

相對於大多人的無奈和吐槽,周嶸並沒有感到無力感:“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戴口罩,我會很消沈。”2012年的北京馬拉松也有霧霾,那時,幾乎沒有人戴口罩。

10月21日,陳大威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了10公里,以彌補北馬的遺憾。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視頻,快速的腳步揚起了金色的落葉。北京馬拉松選在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應該也正是因為,秋季本是北京最美的季節。

(感謝“全國空氣質量指數”APP提供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35

智美再簽合作協議 馬拉松賽事運運營權又下三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16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2-2 08:39 編輯

智美再簽合作協議 馬拉松賽事運運營權又下三城
作者:楊仁文 姚蕾

1、公司於2014年11月28日與山東省體育總會簽署社會體育賽事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期限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將擁有包括賽事運營權、商業開發權、賽事播出版權、賽事衍生品開發權及運營權在內的賽事獨家運營權利,並負責省市內體育網絡報名平臺和運動員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建設、維護及運營。

2、這是公司今年以來繼與北京、上海、浙江等12省市體育部門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後,在社會體育賽事方面的又一重要進展。上述13省合計每年社會體育賽事場次將超640場,參與人數近4000萬人次,再次確立公司在社會體育賽事領域的領先地位。根據規劃,公司未來將在社會賽事中精選4-5項進行系列化開發,打造自主知識產品及大眾參與度高的品牌體育賽事活動。今年智美自主品牌創意跑活動“四季跑”已在上海、長沙兩地成功落地,未來更期待公司在社會體育領域有所作為。同時,公司體育健身平臺“約賽網”已於11月2日正式上線,未來約賽網將成為公司盤活社會體育賽事報名數據的重要陣地。

3、公司同時公布獲得長沙、沈陽、青島三地馬拉松賽事運營權,加上由公司運營的廣州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及參與運營的山東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河北秦皇島國際馬拉松、天津國際馬拉松、四川西昌邛海濕地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將進一步擴大在馬拉松方面的領先地位。從組織運營能力來看,公司獨立運營的廣馬、杭馬僅1-2年就雙雙打造成中國田協銀牌賽事,相信公司在新增三個城市的賽事運營中亦將有所作為。

4、公司近期股價調整較多主要受港股整體表現影響。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馬拉松獨立運營場數增加、社會體育賽事資源布局持續擴大、體育健身平臺順利上線為業績進一步增加彈性。我們預測公司14-15 年EPS分別為港幣0.27/0.35元,當前股價對應的PE分別為21.8/16.5 倍,長期推薦!(方正傳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46

社群分享 | 創業猶如馬拉松 貪快貪大死得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1/149672.html

黑馬說:張大片是一極其普通的名字,而擁有這個名字的人則有著好萊塢勵誌片類似的經歷。
25歲,一個玩世不恭的年齡。2012年畢業後,張大片就是在這個年齡選擇外貿工作,在浙江一家生產鍋具的工廠踏踏實實地做了一年外貿業務員。

對外貿工作有了解後,他南下廣州做起了跨境電商。

4月20日晚,張大片在i黑馬分享群內分享了題為《小微公司容易遇到的幾點問題》的內容分享。 

文 | 黑馬哥
編輯 | 劉成偉


以下為正文:

1、熟人搭夥好開飯:避免熟人搭夥,可以從明確職權、股權等方面入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通過朋友合作的方式創業。

創業者喜歡在熟悉的圈子里找合夥人。這樣做的優點是彼此熟悉了解;缺點是創業初期常憑感情做事,忽視了契約簽定和嚴格的約束制度。即使企業中出現經營方向、用人問題、財務問題的分歧也常以忍讓、和解的方式處理。伴隨公司成長,這種工作關系引發的矛盾和問題會逐漸顯露,不僅不利於企業的快速發展,嚴重時甚至導致企業步入泥潭。剛創業時,張大片和女朋友一起經營公司,在經營、在招聘上的問題,都是商量,忍讓,和解。

2、沒有方向,哪兒熱鬧奔哪兒:不盲目,不跟風,想做前一定要評估 評估再評估
創業者愛盲目跟風,什麽賺錢做什麽,哪類產品火就做哪類產品,總以為這樣可以減少風險、快速賺錢,但一窩蜂熱潮正意味著惡性競爭即將來臨。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一旦跟錯了,就會掉進投資的陷阱。另外市場運作有其自然周期,市場過於飽和時,利潤空間自認縮小,因此,創業前周密的市場調研和理性的分析尤為重要。

張大片的公司主營汽車配件。當得知賣西式廚房用刀不錯,便在產品類目中加入刀具,結果由於運輸渠道沒選好,海關X光機掃描過不去,耗費了很大一部分時間、精力,損失了很多金錢。在沒有相應的產品評估,運輸方式評估的條件下,貿然跟風,得不償失。

3、目光長遠點沒有壞處:有這個動力,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就會有繼續前進的力量。沒有長遠戰略規劃的企業是短命的。

創業者很多像被帶進燒餅店的餓鬼,抓到什麽吃什麽,無暇顧及隔壁味道更美的餃子店。很多創業者的的經歷就像這餓鬼,有的進了燒餅店,有的進了餃子店,全然不顧不遠處全聚德的招牌。

創業者的目光必須遠大,不能因為眼前的經濟利益影響整體發展。否則,創業不能叫創業,而是小打小鬧。小微的公司也必須有長遠的目標,不管這目標大或小,或宏遠或微小。

張大片覺得現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大的目標就是2年內如何擴大差異化,能否通過售後、工廠合作區別於別人的產品,做出品牌、口碑。

4、貪快貪大死得快:企業在創建以後,過分追求成長的速度,無異於拔苗助長。

企業經營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看誰能在關鍵時刻跑到別人前面。在創業過程中,當企業效益逐漸凸現後,創業者不能一味地擴大營運規模,而應關註並妥善處理資金預算、市場預測,以及材料、人員相關要素的協調等管理問題。對這些沒做好充分準備,高速的增長只能帶來巨大風險。“小”也代表了靈活與敏銳,這種優勢有時候令許多大企業心向往之。

“小”的時候不但可以和你所處的產業的上、下遊供應商聯手,適當的時候和競爭對手聯手也未嘗不可,只要記住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如果只顧著貪快貪大,同時卻沒有做好相應的資金、人才儲備,導致經營出現困難,拖入泥潭 就得不償失了。

張大片初期是做ebay平臺的。在人員不足,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他們貪圖快速賺錢,上馬了DH網,amazon美國站,半年過去了先開的站點並沒有帶來財務上的增長點,而是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導致哪個平臺都做,哪個平臺都做不好。

5、你辦事我不放心:老板必須用人不疑,學會專人專用。

無論作為老板的你有多能幹,都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專業範圍內雇傭專才,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使其發揮所長,令公司得到最大利益。

“自己要的人找來了,可是你辦事,我不放心”這是很多老板的通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頭獅子領導的綿羊是很難走出非洲的。如果無法做到慧眼識英才、用人不疑,那麽,業務拓展起來就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張大片需要的貨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批發市場中取得,采購一職是他兼任。但是張大片對采購這塊制度不是很懂,所以專人采購已經在計劃中。

6、跑得又快又省料:要經營好公司必須設計好激勵機制,高薪聘良才。

“多快好省”,是理想化的說法,但這似乎是大多數老板對下屬的美麗期待。在中國,高薪能不能養廉另說,但沒有高薪想聘到良將的機會相當渺茫。一個企業自己運營不好,想找幾個幫手,必須提前設計好激勵機制。業務員的提成獎勵制度直接關系到一個公司的業績高低。 

創業能否成功,除了與創業資金、創業機會有關外,還與創業理念、創業方法密切相關。創業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創業者不能因為短期經營困難而喪失動力,必須保持一顆處變不驚、平淡如水的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黑馬哥,編輯劉成偉,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832620101ta

       《戴维斯家族为何独喜银行与保险股vs永不过时的行业》
                                                  作者:齐建林
       加里斯洛夫斯基在投资丛林里闯荡50年的经验,总结出值得长期投资的几个行业,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确实对我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我们投资哪些行业很有借鉴意义。加里斯洛夫斯基的50年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另一个50年的经验则来源于一个延续三代的家族,那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戴维斯王朝经过三代人成就的投资神话。
         戴维斯王朝靠什么成就伟业呢?保险和银行其中主要是保险。
         我继续抄书,这本书是《戴维斯王朝》,我以前粗略读过一回,迟钝的脑袋没有得到什么启示,这次重读,则感受良多,它展现了一个伟大投资者需要的眼光和坚持,以及什么样的行业会蕴藏着投资的金矿。
        在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需要铭记于心:“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非常简短的一句话,其实蕴含深意。在人类社会中,哪些东西会永不过时呢?那就是只要人类存在,人类就需要的东西,最基本的是生老病死性健寿娱,次一层次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类进行的生产物质或获得资金的活动或服务。具体一点讲就是饮食、医药,当然随着人类的进步,现代人有一些古人所没有的必需品,比如金融、家庭和个人用品之类,也成了生活的基本需要。正因为这些东西是与人类存在相始终的,那么,其中的优秀公司必定能持续稳定地提供收益,在复利的魔术变换中积累成一个巨大的盈利数字。
         在50年的试验、犯错和改进中,戴维斯家族最终选择了保险和银行业作为自己主要的投资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给了戴维斯第一代1700多倍的收益。戴维斯以15万美元原始资金,通过50年的积累,在12只股票上积累了2.61亿美元的财富。这12家公司中,有11家是保险公司,剩余的一家房利美,也跟保险相似。
        在人们大肆买进债券的年代,“戴维斯并不关心债券市场的动荡,他为保险股票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那些小的、势头强劲的品种。1954年,他结束了7年的自营职业,进入了富人行列。市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钱可赚,让人垂诞,但戴维斯偏偏瞄准了最香甜却无人注意的那部分。毫不夸张地说,人寿保险公司收益的增长速度就如同日后的电脑行业、数字处理行业、医药业,以及知名零售商麦当劳和沃尔玛那样。”
        戴维斯认为,“保险公司同生产商相比,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险商的产品总是推陈出新,将客户的钱投资以获取利润,无需昂贵的工厂和实验室,也不制造污染,还能抵御经济衰退。经济低潮来临时,消费者推迟大宗购买(房屋、汽车、家用电器等等),但他们不能推迟交纳住房、汽车以及人寿保险费用。”
       相对于保险业,戴维斯对铝、橡胶、汽车或混疑土公司丝毫不感兴趣。因为“诸如此类的生产商都需要造价很高的厂房,修理和不断革新会让他们的现金所剩无几。他们会在经济萧条期赔钱,因此股票收益也不牢靠。他们总要引进新工序或新发明,这会使他们面临破产危机。纵观生产制造业的历史,没有几个公司能够长寿,只有那些不断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
       保险业就不一样了,它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他们200岁生日,而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没变,还是开创者活着时候的那些。他们把客户的钱用于投资,从中渔利;而生产商永远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但是保险业本身却并不是一个包赚不赔的行业,由于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保险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同时,由于保险产品本身没有差异性,竞争激烈,购买者对品牌的价值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重视,因为他们购买保险的时候主要是从当地代理商那里购买,他们推荐什么就买什么,对任何一个保险商同样的怀疑和憎恶。这也就是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认为保险业没有护城河的缘故吧。但是,仔细思考巴菲特投资保险业的经验,我发现,也许保险业的护城河不在保险业自身而是在保险业之外,即谁更有投资优势,谁能让浮存金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益?这是题外话,以后再谈。
         那么戴维斯为何能从这样一个低利润、竞争激烈的行业获得巨额收益呢?书中总结了几条原因:
      1、保险商掩盖了真正的盈利能力……,利润不高很可能是,至少部分是,保险精算的假象。
       2、戴维斯以低价格为入手点,在他最初的投资组合中,有很多都是小本经营的保险商;当这些小公司被大公司并购,戴维斯就可以坐享其成。
       3、他抓住了二战过后房屋、汽车和人寿保险的高峰期。
       4、他并没有选择那些始终未能发挥潜力的公司,比如安泰公司,股东的忠诚在那里往往得不到回报。他寻找那些富有冒险精神而又低成本运营的复利机器,例如日本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AIG,它们都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使股东获得满足感和信任感。【注:AIG在08年金融危机中差点破产,记忆中其股价当年从接近100美元高位暴跌到最低的0.33美元,暴跌99.70%!】
        5、一家经营得当的科技公司常会被聪明的对手或尖端发明所击倒;但一家同样经营得当的保险公司却能够在竞争中以计取胜,且永远不用担心产品过时。
        戴维斯王朝的第二代斯尔必则选择了银行业作为自己的主战场。他认为,银行和保险业都倾向于一种场外运转方式,冠冕堂皇的总部不过是一座巨型坟墓。银行业永不过时,因为金钱永不过时。
        “银行不制造任何产品,因此不需要昂贵的工厂、精密的机械、仓库、研究室或高薪博士。银行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不用花钱购买控制污染的设备。它不出售小器具或成衣,因而毋须聘用销售人员。它不用装运货物,因此没有运输费用。银行惟一的产品就是货币,从储户手中借款再贷给借款人。货币表现为多种形式(硬币、纸币和证券),但永远不会过时,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但银行业本身永远时兴。”
        “因为银行不会过时,所以也不能引领潮流,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情愿花大力气购买银行股票。这样一来,你可以总是以较低价格买到银行股票,不用花许多钱,就能为银行的发展投资。”
        戴维斯家族集中投资于“金钱永不过时”的主题,不管是保险和投资,其实内核都是用钱生钱,只要谨慎配置资金,不让自己利欲熏心,长期下来一定是硕果累累。从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组成来看,保险和银行都有很高的杠杆率,这个杠杆率表示的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不管是保险业还是银行业,其特点是永不过时,但要获得丰厚的收益,一定是在它们被大众投资者忽视的时候,戴维斯投资保险股的时候,很少人关注这个行业,他能以很低的价格买入,等到1965年时,大家都意识到了保险的魅力,这时候,保险的业绩增长了四番,而投资者要多花上3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这些股票,利润增长和市盈率上涨造就了戴维斯双击的暴利。【注:典型的投机思维,期望股价吹泡泡来暴赚,是严重的投机心态!可有投机思维,但不要太期望!】
         这让我想到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到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注:这不是投资思维!是典型的投机思维,期望股价吹泡泡来暴赚,是严重的投机心态!可有投机思维,但不要太期望!概率总是很低的!】
        投资者过高的预期炒高了股价,在高股价时无法获得超额的收益。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要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收益,找到永不过时的行业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处于市场预期低估或被大众忽略时买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根据以上的经验,看看今天A股上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吧,尤其银行股,难道不值得我们花点时间研究和思考吗?

$浦发银行(SH600000)$      

附注:扑克先生-AQ5J对银行业利润居高不下的数据精算:

@扑克先生-AQ5J:为什么银行业人均利润比工业企业高出很多?

      因为这不是一个以人力生钱的行业,而是一个以钱生钱的行业。
      一个万人工业企业去年赚了一千万,人均利润才1000,你心中最牛的华为人均利润17万,而题主所问的ruibeier,最近一年实现的人均利润是接近2个亿?顶的上一个大型国企了[大笑]对于以钱生钱的行业,去数他的人数计算人均利润,是一种简单粗暴行为,
      中国银行业的人均产出是高于世界平均的,优秀银行则更高,根源在于中国超高的储蓄率,超高储蓄率意味着更海量的钱,更海量的本钱生出了更海量的利,就是这么简单。比较下两个企业,华为总资产2100亿,招行总资产5万亿,那么招行总利润比华为高,你觉得不合理吗?那么是否题主认为只有人力才有其价值,而资本本身毫无价值?
      不比人均利润额,也不比总利润,我们看看净资产收益率,华为较好的年份好像是超过50%的,这是对他技术实力 经营努力的最大褒奖,让投资人取得了最大回报,而招行作为中国最优秀银行之一,从来也没到过40%吧,现在稳定在20%,经营较差的银行未来可能全面回到15%以下。因为你NB你技术强,所以你赚50%都是合理的,银行的IT技术不如华为,所以赚15%也太高了?再说,如果拿银行和华为比it技术,你有没有觉得有点过分(其实招行的it也不算差了)?难道放贷的风险控制不是技术?应付金融市场的波动不是技术?是个人就具备风险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华为的NB工程师具有这能力吗?我知道一个NB的叫牛顿的家伙,反正他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的。
      拿银行的ROE和工业平均来比,15%比10%要高一截,那么这个合理吗?这要看看杠杆率,银行的杠杆率95%,决定了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银粉银黑这些年吵吵的银行全面破产不就是对此的最好注解吗?一个投入本钱如此巨大的行业(没比他更高的了),带有这么高的杠杆,被大家一致认为随时可能破产的行业,多赚个3%-5%难道也不合理?高投入高风险还不许多赚一点点钱,把投资人当猪吗?还是想把已经投资其中的老投资者当猪宰?
      所谓的银行利润太高,只是民生行那个没见过钱的sb行长,根本不知道那些赚100%和50%以上的nb企业,仅仅取了15%的市场平均利润,加上激进冒险行为带来了5%-10%的利润溢价,然后大嚷大叫显示自己NB而已,其实那10%溢价其实也是幻觉,民生行前几年冒的险,因为坏账爆发,近几年一直在还账。
      但是这些道理P民是不懂的,(没时间了解,不需要了解也没机会了解)包括那个镀金的博士总理(这可以算渎职吗),于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银行利润太高了,但是作为投资者,如果不仔细分析其中的逻辑,把自己的智商满足于党报读者的水平,那在这个市场怎么长期混下去?

【數據不枯燥】馬拉松熱背後的經濟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01.html

【數據不枯燥】馬拉松熱背後的經濟賬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雷 張逸俊 2015-11-13 07:57:00

近年來,馬拉松之風迅速席卷中國,從過去的無人問津,到如今霧霾天都擠不進參賽隊伍,仿佛不跑馬拉松就OUT了。跑完全程的參賽者固然讓人驚嘆,而這背後的巨大商機更是令人咋舌。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