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八年,首次預虧——國美背影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81

對手們一個接一個越過國美,家電連鎖模式日暮途窮。國美在經歷種種內部波折之後,仍然抱持著對擴張戰略的迷信,但在電子商務崛起之後,遊戲規則已然改變。

高音喇叭不斷重複播放著促銷信息,但整個賣場幾乎空空蕩蕩。在北京鳥巢以南2公里的一家國美電器門店裡,2011年三季度,這座賣場裡的銷售人員還在忙著接待剛剛遷入新家的客戶,而在最近,他們只能閒散地站在櫃檯邊聊天。

從安貞到北太平莊不足3公里範圍內,有近十家這樣的家電連鎖賣場陷入困境,規模至上的中國家電零售商曾在這片區域開了4家國美和6家蘇寧賣場。而在 整個中國,每個大城市中都佇立著大批此類賣場,它們曾經是消費者購買家電產品的最佳去處。可到頭來,在過度擴張之後,這些家電賣場均面臨著銷售額不斷下滑 的困境。

2012年7月底,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給投資者交出了一份難看的半年成績單。蘇寧電器(002024.SZ)半年報顯示,其2012年1-6月淨利 潤17.45億元,同比下滑29.49%。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國美電器(00493.HK)的業績預警,其公告稱由於銷售收入下滑以及電子商務業務虧 損,2012年上半年將「錄得虧損」。這是這家家電連鎖企業在港上市八年以來,首次預告業績淨虧損。

投資者難以相信,這個在過去數年中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一直保持15%以上的明星企業竟會跌落得如此之慘。國美電器股價一路下行跌至0.7港元左右,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前中國首富黃光裕目前仍在獄中服刑。

隨著中國消費升級趨勢明朗化和電子商務步入爆發期,競爭對手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全面超越國美的夢想。論門店數量和單店盈利,老對手蘇寧電器已全面 領先,而論電商發展,京東商城已牢牢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在經歷一場連續劇般的內部鬥爭,猶豫不決的國美錯過了戰略轉型的最佳時機。

「如果在去年年初堅持陳曉時代推行提升單店贏利能力的策略,而不是繼續推行黃光裕時代的狼性粗放擴張策略,也許今天就不會面臨著這麼多的問題。」一位從國美電器離職的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擴張的代價

這本該是一個險些實現的復仇故事。

2008年11月,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因經濟案件被傳訊;隨後於2010年8月因內幕交易等罪名被北京市二中院二審宣判入獄14年。在黃光裕入獄 的2010年8月,接替他出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的前永樂電器創始人陳曉和黃光裕家族就國美電器控制權發生了內訌。這場連續劇般的內部鬥爭,以2011年 3月陳曉離職結尾。

種種因素的疊加,迫使經歷了一個內訌及「失去的兩年」後的國美電器,線下連鎖店的數量在當年就被蘇寧電器趕超。而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家 電連鎖市場曾獨領風騷的國美電器,其當季營業收入僅為蘇寧的三分之一強。不僅如此,在單店盈利乃至電商發展上,相比蘇寧,國美均已全面落後。

在經歷了陳曉的「政變風波」後,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更替為黃光裕盟友張大中,但實際上其守業與開拓的重擔,壓在了黃光裕妻子杜鵑肩上。彼時,杜鵑更 是向南方週末記者首次清晰闡釋國美新五年戰略規劃和佈局,闊別國美董事局主席的權力魔椅兩年後,「杜氏」國美將重回狼性擴張路徑——480家門店的年度擴 張目標、重點拓展二三線城市、重新改造門店、20億-30億元的電子商務銷售目標及到2014年至2400億元的銷售目標。

長期以來,國美在瘋狂開店和單店經營間艱難平衡,是依靠以業績為導向的超強執行力,這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國美兇猛的狼性氣質。但在陳曉掌權的2009年及2010年,這種氣氛被淡化了。

陳曉更崇尚精耕細作、利潤至上,確立了國美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試圖緩解與供應商的緊張關係。在其火線上任之初的2009年1月,在國美內部下達的精神中,「提升單店效益」的要求,就開始遠壓過「開店數量」的指標。

「我跟黃光裕的經營理念有分歧,我認為他賴以成功的舊有增長模式會阻礙國美未來健康發展。」陳曉曾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他在2007年年初到國美時 曾提出過十大目標,但到了2008年幾乎一個目標都沒有落實。在他看來,那時國美就已錯過轉型的最佳時機,「假如說那時候十大目標都完成的話,今天的國美 應該也不會滑入深淵的。」

2009年開始,陳曉果斷關掉了大批業績不佳甚至虧損的門店,僅2009年,國美上市公司部分就關店達189家,果斷關店的陣痛換來了國美門店效益的大幅提升,2010年國美電器甚至在單店銷售額上略超蘇寧。

不過在陳黃控制權爭奪最激烈的時候,陳曉此舉被視為經營公司層面上的最大敗筆。「陳曉的業績,是通過喪失市場份額達到的,我們因此失去了核心競爭力之一,比如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杜鵑稱。

內訌平息,行業格局已變,蘇寧電器、京東商城潮水般地漫向國美曾經的腹地,國美則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要規模,還是要單店效益?杜鵑掛帥的管理層決心通過一場史無前例的開店力度,向二三線城市及電子商務作防守反攻。

在和南方週末記者的交流中,杜鵑會以幾乎無懈可擊的邏輯來論證:中國家電零售市場,仍處在跑馬圈地的粗放階段,包括百思買、國美乃至沃爾瑪在內的零售商,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網絡的規模效應,等客戶忠誠度形成了,方可以優化網絡。

國美的執行力在此後體現得淋漓盡致。僅在2011年三四月,國美就新開150家門店,這是國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最終其全年淨增門店390家,即便在下半年家電產品銷售出現明顯頹勢的情況下,國美電器依然在積極開店,不少門店依然開在本來已經嚴重飽和的一二線城市。

但市場最終給予國美電器重重一擊。

大賣場的好日子到頭了?

在2012年7月24日的業績預警公告上,國美電器把八年來首次業績淨虧損歸結為兩點:銷售收入下滑和電子商務虧損影響。這的確說出了實情,但沒有涉及國美電器眼下的大麻煩──也是中國家電賣場的頭等大事:成本過高,賣場模式盛極而衰。

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這兩家企業幾乎是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的代名詞。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為12085億元,國美、蘇寧佔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份額的約18%,兩大企業業績下滑,象徵著中國家電賣場美好時代的結束。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家用電器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4%,與2011年全年 16.9%的增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截至2011年末,中國的家電銷售曾連續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中國政府實行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等補貼政策已在2011年末結束,加上經濟增速放緩,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出手購買家電時相對謹慎。

實際上,以國美電器為代表的、以線下連鎖店形式為主的傳統家電專門企業,一直都遭遇著包括場地、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擠壓。國美電器2011年年度就 需要支付26.2億的零售店面租金,家電零售行業的普遍情況是,租金一般每兩年或三年就會遞增一次,但京東商城和其他在線零售商根本不必擔心這類成本。

為了獲得盈利,國美不得不將這一成本加入到產品之中,推高了產品的售價,從而將消費者趕到了網上。這並非新問題,但在在線零售商壯大後,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

投資機構高盛在2012年7月24日發佈的調研報告稱:由於租金、營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國美電器上半年的虧損在預料之中,高盛預期2012年全年國美電器同店銷售收入將同比下降25%,2013年將繼續下滑2%。

在發佈預虧公告後,國美隨即決定關掉表現欠佳的店舖及削減經營面積,目標是2012年底經營面積減少10%至15%,涉及門店170到250家。其關店參考的指標是資金銷售比,這與2009-2010年陳曉主政期間關店的標準幾乎一樣。

「我不知道黃家是怎麼想的。我們最早做的戰略規劃,國美在三五年前就不應該這樣發展了,在北京、上海、廣州好幾條街道,隨便走走都能看見五六家國美 賣場,你看哪個國家需要這麼多門店?沒有清晰穩定的戰略,靠壓榨供應商掙錢不是長久之計。」一位2011年年底離職的管理層向南方週末記者感慨。

持續燒錢的電商

在過去幾年,黃光裕在電商領域多次下註失誤。國美原常務副總裁助理、現任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稱,從2003年開始黃光裕即籌劃做在線零售平台,但不久即告夭折,「根本沒有做電商的思維」。

2009年,國美重新祭出電商規劃,但囿於股權之爭,直到2011年4月國美網上商城上線,國美電器的電商佈局才徹底浮出水面。

如今的國美更像是在追趕時間。相比較蘇寧易購的高速增長(上半年銷售收入達59億元),而剛剛成立滿一年的國美電器網上商城顯然掉隊不少,2012 年上半年僅實現10億元的銷售收入。國美不得不採取多管齊下的政策,不僅擁有國美網上商城和庫巴網兩個線上平台,還與噹噹網展開了戰略合作。

有消息顯示,黃光裕希望用價格戰的方式對電商市場進行徹底洗牌。上半年國美重整了高層架構來衝刺電商領域,在人員組成上,瀋陽國美原總經理丁東華接 任了國美收購的庫巴網CEO一職,同時還兼任國美電器網上商城主要負責人,山東國美原總經理韓德鵬繼續擔任國美網上商城總經理。2012年3月,國美還與 噹噹網攜手合作,噹噹網銷售的大家電將由國美網上商城供應,不排除未來噹噹網全品類的家電產品均由國美網上商城操刀。至此,國美電商發展至三個平台。

「儘管都是做零售,但電商面對的群體偏年輕,賣場面對的群體年齡偏大,面對的客群不一樣,電商並非導致國美電器虧損的最直接原因。」韓德鵬這樣稱。

國美總裁王俊洲則稱,2012年國美商城要實現中國線上最大的家電零售商、未來兩三年實現中國網購市場份額15%的發展目標。

根據國美電器此前的公告,2011年其旗下兩家電商網站庫巴網和國美網上商城的合計淨虧損達到3.9億元。這意味著國美電器的虧損數據,或將隨著電 商規模的擴大而放大。對於國美及所有傳統零售商來說,這都是個兩難問題:像京東商城那樣大把燒錢做電商,投資者不答應;不加大投入,作為後來者難以在市場 立足。

這些變化將會挽救不斷下沉的國美嗎?對國美的股東們來說,也許還不夠。投資機構美銀美林稱,行業面臨週期性放緩和結構性挑戰,國美和競爭對手差距拉大,其領導層的執行管理能力「也讓人關注」。

市場也正在用腳投票。2012年8月8日,國美電器股價僅為0.73元。伴隨股價暴跌,作為國美電器戰略投資者入股的貝恩資本更顯尷尬,其賬面虧損已達30%。貝恩投資亞洲董事總經理竺稼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電話採訪時說,「現在我真不想就國美說什麼。」

「2009年貝恩資本進來之時,管理層都沒有想到,中國家電連鎖市場變化會如此之快,電商挑戰會如此之大。」上述從國美電器離職的高管如此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01

酒鬼酒三季度預虧千萬 白酒業銷售旺季難旺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051

10月10日,酒鬼酒發佈了白酒企業首份前三季度業績報,預計三季度虧損872萬-1372萬元,今年前三季度盈利為1700萬-2200萬元,同期下降95%-96%,和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業績相比,降幅再度擴大。

今年一季度上半年,酒鬼酒淨利分別下降92%和88%。

對於三季度業績下滑,酒鬼酒在公告中解釋稱「因受市場因素影響,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公司本年度1-9月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下降,導致淨利潤出現大幅下降。因受市場因素影響」。

在限制「三公消費」的背景下,不僅僅是酒鬼酒,茅台、五糧液等白酒企業今年業績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此前,據南方週末網報導,據貴州茅台8月31日發佈的201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共生產茅台酒及系列產品基酒3.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41.28億元,同比增長6.51%;營業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48億元,同比增長3.61%,增幅創下貴州茅台2001年上市以來新低。

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往年這是白酒銷售的旺季,但是今年卻旺季不旺。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在7月底的平安證券大消費投資策略會上,盛初營銷諮詢公司王朝成稱,剔除庫存,白酒消費量實際是下滑7%,上半年行業真實情況是沒有增長,行業調整深度比市場想像的要深,目前白酒行業仍處於下降通道。

國都證券分析師認為,白酒行業仍處於調整期,從今年秋季在武漢舉行的糖酒會情況來看,未來白酒價格逐漸回歸理性、產品恢復消費屬性是大勢所趨。高端白酒發力腰部產品,未來中檔酒競爭將更加激烈。從去年11月開始,政府嚴格打擊公款消費等連續三記「重拳」,加上宏觀經濟走弱,讓高端白酒進入一波大的調整浪,價格大幅下降,在供應量大幅上升,但是需求迅速下降的情況下,白酒市場看不到前景。

目前政策打壓力度不見減輕,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這無疑會延長白酒的調整期,此前有無數人想搶反彈結果均失敗了,從基本面的角度分析白酒行業仍將在尋找底部並爭取震盪築底,白酒行業投資機會僅是估值修復帶來的,其持續強度和力度要弱一些,不要輕易抄底或者想搶反彈。

國泰君安食品行業知名分析師胡春霞同樣認為,白酒全年無趨勢性投資機會,未來一兩年行業仍然難見大起色。初步判斷見底標誌是大批經銷商出現虧損並退出,終端供給收縮與終端需求下滑實現再平衡,批零價走平,期待明年下半年能出現見底標誌。

騰訊財經報導,而對於白酒行業的未來,專家並不樂觀。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業績上升的酒廠不會超過5%,下降的企業將超過70%。白酒行業專家鐵犁更認為,一線企業調整到2015年也結束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5

中煤能源上半年預虧逾8億 千億負債懸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41.html

中煤能源上半年預虧逾8億 千億負債懸頂

一財網 孝康 2015-06-28 20:43:00

隨著煤炭銷售難度增加,煤炭企業銷售和回款難度加大,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上升,擠占了現金流,倒逼煤炭企業加大舉債力度

昨日(6月27日),中煤能源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8億元到12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財報也發現,自2011年以來,中煤能源的營收、凈利潤也在下滑軌道中;其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余額等有息負債,則從2011年不到300億元,躥升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986億元,距離千億元只差一步之遙。

盈利連續四年下滑

中煤能源業務分為煤炭、煤化工、煤礦裝備和其他,煤炭業務是其“命根子”,2013年和2014年收入分別約為686.1億元和580.67億元,在中煤能源能源整體收入占比都在80%以上。這也意味著,中煤能源業績的增與減主要取決於其煤炭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營收約908.65億元、872.92億元、823.16億元和706.64億元,連續四年下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96.67億元、92.81億元、35.76億元和7.67億元元,也是連續下跌,且跌幅呈擴大之勢。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全國有多個省區出現煤炭全行業虧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預計超過70%,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降。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煤炭企業普遍面臨著盈利大幅減退或是直接面臨虧損的局面,這個已經是普遍現象,並非個例。“當前煤價已經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煤企生產成本等肯定是要高於2009年的,價格暴跌後,煤企勢必會盈利大減。”

長江證券5月5日發布的行業總結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多數煤企已在盈虧線上下掙紮。2014年剔除中國神華、虧損較多的國投新集以及非經常損益較高的山煤國際後,15家重點公司凈利潤33.46億元,同比下降72.23%,2015年一季度剔除上述3家公司後15家重點公司實現凈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75.76%。

2015年對於中煤能源來說,確實比2014年更為坎坷。2015年第一季度,中煤能源營業收入約為130.75億元,同比跌幅為2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雖然也大幅下滑97.19%至0.15億元,但仍是正數。

彼時,齊魯證券就在研報中分析稱,2014年底煤電談判後,截止2015年3月底,煤價以及下跌10%,中煤能源2015年極有可能陷入虧損。

果不其然,中煤能源2015年上半年預虧8億元到12億元,由於第一季度仍處於盈利空間,說明其第二季度嚴重虧損。中煤能源給出的直接理由無非還是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

自2015年初以來,煤炭價格跌跌不休。6月12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131.2點,同比下降15.5點,降幅達10.6%;6月1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每噸410元至420元,比年初每噸下降110元至120元,處於近10年來低位;6月初,煉焦煤價格平均比年初每噸下降了80元至100元,降幅為10%左右,同比下降30%左右。

關大利認為,當前國內煤炭市場是今年的底部已經確認,煤企下半年降價空間不大,因為有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量大旺季支撐,而且煤價今年已經下行20%以上,所以繼續降價空間和意願都不大。

然而,昨日(6月27日),露天煤業發布公告稱,依據目前煤炭市場銷售形勢,公司預計2015年度煤炭銷售噸煤綜合售價為108.37元/噸(不含稅),較5月27日預計110.13元/噸,下降1.76元/噸。預計將使公司2015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減少0.67億元左右。

“今年以來,在煤炭需求放緩、過剩產能難以消化、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國際能源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煤炭市場依然嚴峻。”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董躍鷹表示,從目前統計的相關數據來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很不樂觀。

年利息支出逾27億

中煤能源的煤炭業務產銷量齊跌。據中煤能源發布的2015年5月主要生產經營數據公告顯示,2015年前五個月,中煤能源商品煤產量和銷量分別為3765萬和5241萬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分別下跌24.8%和14.7%。加之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下探,中煤能源開始不斷在成本控制下“做文章”了。

中煤能源表示,公司將努力擴大產品銷售,進一步加強成本控制,合理把握投資規模和節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改善經營業績。

數據顯示,中煤能源2014年自產商品煤銷售成本207.48億元,相較於2013年254.63億元,減少18.5%,主要得益於其2014年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同比下降11.4%至195.57元/噸。

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由材料成本、外購入洗原料煤成本、人工成本、折舊及攤銷、維修支出、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外包礦務工程費和其它成本組成。

“中煤能源2014年自產商品煤銷售成本下滑,主要是通過材料長協采購等降低材料采購單價,壓縮了材料成本;同時,在其他成本上,晉煤炭生產企業自2013年8月1日起暫停計提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及所屬煤炭生產企業使用以前年度安全費、維簡費等使專項基金結余成本減少。”一位煤炭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煤能源的材料、人工、折舊及攤銷三項成本在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占比可達50%,進一步壓縮空間有限。

值得關註的是,2015年第一季度,中煤能源財務費用約為7.33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3.87億元,增長89.41%。中煤能源的解釋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在建項目轉固,以及付息債務增加,使費用化的利息支出增加。

那中煤能源的利息支出到底有多少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利息支出分別約為7.67億、11.19億、13.64億和27.33億元,2014年漲幅超過100%。

上述煤炭業內人士坦言,中煤能源利息支出大幅飆升的“罪魁”是其水漲船高的有息負債。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粗略統計一下,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余額分別約為294.73億、466.18億、799.63億和947.08億元,三年之間翻了三倍。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該數據則進一步升至986.04億元。

隨著煤炭銷售難度增加,煤炭企業銷售和回款難度加大,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上升,擠占了現金流,倒逼煤炭企業加大舉債力度。中煤能源董事長王安表示,將發揮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和融資平臺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拓寬融資渠道,有力保證經營和建設資金需求。

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中煤能源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余額合計約為256.79億元,其中應收賬款高達116.22億元。而2013年末和2014年末該數據分別約為197.02億和220.81億元。基於此,2014年中煤能源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共計14.56億元。對此,王安也坦言,中煤能源要著力控制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強化現金流管理,嚴控經營風險。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7

雨潤食品上半年預虧7億港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24

(東方IC/圖)

近日,雨潤食品集團發布盈利警告,預計今年上半年與2014年度同期比較,純利將由盈轉虧,預期虧損金額不少於7億港元。

雨潤食品公告稱,該預期虧損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轉型,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弱,經營環境日趨激烈。與此同時,生豬價格比去年同期上升,生産成本上漲,本集團轉嫁成本難度增加令毛利大幅下滑。

雨潤集團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雨潤生豬屠宰產能達5565萬頭,穩居全球首位。

對此,有農業分析師表示,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生產成本上升,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加之需求不旺,使得近兩年豬肉行業企業虧損現象較為普遍。但雨潤食品業績下滑,且虧損數額如此之大,有業內人士認為,除豬肉市場行情整體因素以外,公司的經營方式和財務狀況也備受質疑。

此前,據南方周末網消息,3月27日,雨潤食品宣布短暫停牌,並有內幕消息將公布。3月30日,該公司公布祝義材在中國境內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消息。祝義材是雨潤食品的名譽主席兼高級顧問。

雨潤食品稱,公司並未收到檢察機關或任何其他監管、政府或司法機構發出的法律文件。除祝義材家屬提供的材料外,公司董事並不知悉其他相關資料。對於祝義材被監視居住的原因,均未說明。

有雨潤集團內部高管表示,祝的被監視居住將是一個導火索,南京官場的強震對雨潤集團的後花園會造成釜底抽薪,“雨潤地產也像個斷了糧的孩子一樣,可能會摔得更重。”

新京報消息,祝義財為雨潤食品的最大單一股東,2014年半年報顯示,祝義財直接持有該公司約25.8%的股份,對於祝被監視居住,雨潤食品卻強調,祝義財並沒有參與公司的日常運營,公司的董事相信集團受該事件影響但有關影響並不重大,集團有能力持續經營。

雨潤食品公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雨潤食品集團總資產269.47億港元,總負債為82.57億港元,負債金額占總資產的30.64%,其中54.64億港元將於2015年年底到期。而集團經營活動現金凈額僅為4.65億港元。

據公開財報數據,2011年至2014年雨潤食品四年來營業額逐年下滑。公司雖於2014年實現盈利,但主要靠大量的政府補貼和出售資產等項目帶來的收入。

值得註意的是,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雙匯發展、得利斯等生豬屠宰及肉類加工上市企業今年盈利也出現下降。今年一季報顯示,雙匯發展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04%,凈利潤同比下降14.55%。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表示,去年,國內屠宰行業利潤同比下降4.5%,這是多年以來少有的。今年上半年以來,雖然豬肉價格在上漲,但是屠宰廠利潤更薄。前段時間,生豬屠宰平均一頭豬的利潤在30-40元,現在更少了。

一肉類加工企業人士表示,現在肉類行業受大環境的影響,整體趨勢不是太好,大部分都是基礎消費,中高端肉類消費由於受高端餐飲消費大幅下滑影響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25

10家煤企預虧逾135億 神華則凈賺近162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6272.html

10家煤企預虧逾135億 神華則凈賺近162億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31 20:09:00

1月底,10家已公布業績預告的上市煤企2015年預虧額總計在135.86億-151.06億元之間。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利潤額還比較高的煤企,基本也都由非煤板塊支撐。

趕在月底,上市公司集中公布了2015年業績預告,有人歡喜有人愁,煤企就讓資本市場頗為發愁。

1月30日,中國神華(601088.SH)率先對外公開了2015年度業績快報,雖說收入、盈利也都雙雙下滑,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高達161.45億元,當之無愧地蟬聯煤炭業的“王者”。

然而,其它煤企的日子則有點“揭不開鍋”。1月30日,包括山煤國際(600546.SH)在內的6家煤企發布了2015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虧額在61.86億-66.06億之間。

若是算上之前也預虧的中煤能源(601898.SH)、陜西煤業(601225.SH)、雲煤能源(600792.SH)和大同煤業(601001.SH)等4家煤企,也就是說,目前10家上市煤企2015年預虧額就在135.86億-151.06億元之間。

10家上市煤企預虧逾135億(網絡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朱彤等諸多專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利潤額還比較高的煤企,基本都是非煤板塊在支撐著,因為早在過去煤炭行業“紅火”的時候,人家就已經“未雨綢繆”,開始打造非煤板塊了。

又有6家煤企預虧

資本市場對於煤企2015年預虧早有心里準備,但當煤企較為集中地公布預虧額之時,想必有的投資者還是覺得多少有點在“意料之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了6家煤企於1月30日發布的2015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山煤國際、平煤股份(601666.SH)、鄭州煤電(600971.SH)、恒源煤電(600403.SH)、大有能源(600397.SH)和國投新集(601918.SH),去年預虧額分別約為11億、20億、5億、13.5億-14.5億、10億-13億和2.36億-2.56億元,合計在61.86億到66.06億元之間。

幾天前,中煤能源、陜西煤業、雲煤能源和大同煤業,也對外表示,2015年各自預虧23億-28億、27億-33億、7億和17億元,共計74億-85億元。

換言之,上述10家上市煤企,2015年預虧額合計數,最少也有135.86億元,最高則可達151.06億元。

為何有的煤企預虧額卻是一個範圍呢?對此,陜西煤業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預虧額都是由公司財務部門提供的,因為有的煤企比較大,預虧額在初步統計上會存在一個誤差,所以提供了一個預虧範圍。

10家上市煤企給出的預虧理由也是大同小異,即煤價下跌成為“共同虧損”的直接原因。“2015年,由於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累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這是山煤國際方面在公告中的解釋,也基本代表了其它9家上市煤企的心聲。

至於預虧額高低,就在於規模大小不同,正如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所言,現在煤炭業務規模越大的企業,預虧額反倒越大。同時,煤礦自身條件不一樣也會影響企業業績,比如有的企業毛利就已是負數,凈利潤自然虧得更嚴重一些。

恒源煤電方面就向記者表示,公司礦井條件比兗州煤業差一點,所以煤炭業務的毛利(收入減去成本等於毛利)就已經是負數了。

也有不虧的煤企

雖然業績下滑幾乎已經成為所有煤企都難以逃脫的“夢魘”,但並不是所有煤企都是虧損的,也有“特立獨行”者,還是賺錢的。

1月29日,兗州煤業(600188.SH)在發布的2015年度業績預減公告中稱,經財務部門按中國會計準則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15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減少65%左右。

2014年,兗州煤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2.842億元;粗略計算一下,2015年,兗州煤業2015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接近8億元。

為何在行業“寒冬”中仍能取得這樣不錯的成績?兗州煤業方面將其歸功於三點,一是通過實施一系列節支降耗經營措施,商品煤銷售成本同比下降,影響2015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加約9.7億元;二是通過實施美元債券回購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措施,影響2015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加約2.3億元;三是實現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影響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加約3.1億元。

除此之外,2015年,中國神華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是正數,約為161.45億元,雖然同比下滑56.9%,但還能凈賺上百億元,確實為煤炭行業吹來了一縷春風。

然而,據中國神華內部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實際上,公司的煤炭業務也基本沒有什麽利潤了,主要是因為公司領導層比較有眼光,提前幾年就布局了電力業務。

林伯強等市場人士也坦言,中國神華早在煤炭業“紅火”的時候,就已經通過並購、自建的方式,打造煤電一體化,用自己的煤來發自己的電,所以現在雖然煤炭業務不行,但電力板塊卻還有可觀的利潤。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97

多家重工企業去年業績大幅下滑 中國一重預虧17.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947.html

多家重工企業去年業績大幅下滑 中國一重預虧17.5億

一財網 林春挺 2016-01-29 15:17:00

中國一重在1月29日發布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公司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億元左右,上年同期公司凈利潤為2567.93萬元。

中國一重(601106.SH)在1月29日發布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億元左右,上年同期公司凈利潤為2567.93萬元。

公告稱,本期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一是受鋼鐵、冶金等行業產能過剩因素的影響,下遊行業需求持續低迷,加之重型機械行業產能放空,造成重型機械行業面臨自身及下遊行業產能雙重過剩,導致公司訂單不足、訂貨價格下降、收入水平及盈利能力下滑;二是受下遊行業不景氣影響,客戶資金普遍緊張,公司銷售回款不暢。本年按 會計政策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增幅較大;三是雖然年末帶息負債總額較期初有所降低,但全年帶息負債占用較高,財務費用負擔沈重。

中國一重在今年仍將面臨困難。這是中國一重在官網上發布的“2016年新年獻詞”說:“2016年,重型裝備制造行業市場疲軟、供大於求、競爭激烈的局面仍將持續。我公司的生產經營也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困難,生存和發展將經受重大考驗。”

存在這樣“諸多矛盾和困難”的,並不僅僅是中國一重一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三一重工(600031.SH)在1月28日發布2015年年度業績預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0%~90%,而上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9億元。

三一重工上述公告稱,本期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持續放緩和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工程機械產品需求不振,使得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下降較大。

同樣在1月28日,柳工(000528.SZ)發布2015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5年度實現凈利潤1000~3000萬元,同比下降84.89%~94.96%。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影響,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總體需求持續低迷,尤其是國內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公司產品銷量和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較大。

國內某大型重工企業一位高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很難看到國內重工企業業績有好轉的跡象,因為國內這方面的產能過剩比較嚴重。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1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876.html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29 13:22:00

1月29日,陜西煤業對外表示,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2015年註定是煤企非常悲慘的一年。1月29日,陜西煤業(601225.SH)對外表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

對此,陜西煤業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都已經預虧了,預虧額在74億~85億元之間,值得關註的是,陜西煤業和中煤能源(601898.SH)的預虧額處於“領跑”狀態。

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行業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煤價沒有明顯止跌、回升跡象的情況下,對於巨虧的上市煤企來說,只能不斷剝離虧損礦井。

凈利同比降93億

1月29日,陜西煤業在發布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透露,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到-33億元;但2014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正數,接近9.52億元。

同日,雲煤能源(600792.SH)和大同煤業(601001.SH)也各自發布了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分別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億和-17億元;而2014年,雲煤能源和大同煤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為正數,分別約為3789萬和1.49億元。

大同煤業給出的虧損理由,幾乎和陜西煤業“如出一轍”,雲煤能源的虧損原因則略有不同,但價格大跌仍是“罪魁”。

雲煤能源方面表示,2015年以來,主要受鋼鐵及焦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持續低迷的影響,焦炭產量下降及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而原料煤采購價格的降幅小於焦炭價格的降幅,導致公司報告期內出現巨額虧損。

1月22日,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的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按照中國會計準則,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億~-28億元;而2014年全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還是正數,約為7.67億元。

煤炭人士應該記得,在1月20日舉行的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透露,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企,2015年前11個月,利潤只有51.3億元,同比減少500億元,降幅為90.7%。《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受邀出席了上述會議,當時姜智敏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語驚四座”,自然也是媒體記者追問的焦點。相關報道出來之後,不少讀者都表示驚詫。

但記者粗略統計一下,陜西煤業、雲煤能源、大同煤業和中煤能源,2015年預計凈虧額合計就在74億~85億元之間;而2014年則凈賺19.06億元。換言之,僅僅這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利潤,就同比下滑93.06億-104.06億元。

甩賣虧損煤礦

無論是林伯強等第三方獨立分析人士,還是煤企,抑或是行業協會,都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煤價不能趨穩,煤炭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就不會得到根本扭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煤價並沒有止跌、回升的明顯跡象。

退而求其次,剝離低效資產成為煤企減虧、扭虧的一個重要抓手。去年11月,陜西煤業發布公告稱,擬轉讓其所屬蒲白礦業持有的白水煤礦的100%股權、銅川礦業持有的徐家溝煤礦的100%股權、鴨口煤礦的100%股權及擁有的王石凹相關資產和負債、澄合礦業擁有的王斜礦相關資產和負債,一共是五家煤礦。

據了解,白水煤礦、徐家溝煤礦、鴨口煤礦、王斜礦和王石凹,按照政府部門要求需進行關閉回收,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約為-6795萬、-9036萬、-8227萬、-5820萬和-1.64億元。

1月29日,陜西煤業內部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2015年預虧27億~33億元金額中,已經不包括上述五家被轉讓的煤礦了。換言之,如果不將上述五家煤礦甩賣,陜西煤業2015年預虧額度應該會更高。

無獨有偶,2015年12月,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旗下三家公司100%的股權,以及一家鋁業公司75%的股權,作價合計近9.28億元。值得關註的是,這四家公司的主業都不是煤炭,且自2014年以來,便處於虧損狀態。

中宇資訊的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坦言,現在很多煤企都在拋離與主業不相關的資產,因為市場太差,只能“斷臂求生”,這應該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當被問及“2016年是否會繼續甩賣虧損資產如煤礦?”時,陜西煤業內部人士的回複是“這個不確定”。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2

三菱汽車“造假門”致2016年財年預虧500億日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092.html

因燃效值數據造假,三菱汽車計劃將向車主支付一定賠償金。不過,第一財經記者20日向三菱汽車中國經銷商了解到,國內三菱汽車4S店尚未收到有關方面的通知。

據《日經新聞》日前報道,三菱汽車高管稱,將向購買涉及“造假門”的小型車的車主每人賠償10萬日元(約6290元人民幣)。計入為另五款車的賠償金等費用,三菱2016財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預虧損5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31.45億元)。

賠償費用覆蓋車主多支付的汽油費和其他費用,涉及車型為三菱汽車篡改燃效值的四個小型車,分別為eK Wagon、eK Space、Dayz 以及Dayz Roox,其中後兩款為日產旗下車型。日產和三菱共售出了62.5萬輛上述四款小型車。

網絡資料圖

另外,三菱將為另外五款車型(帕傑羅,RVR,歐藍德,Colt和Galant Fortis)的車主每人支付3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887元)。

廣汽三菱是三菱汽車在華與廣汽集團的合資企業,並於去年收購了三菱汽車銷售(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廣汽三菱一家4S店負責人20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eK Wagon以及 eK Space等小型車在華沒有銷售,但帕傑羅、歐藍德等車型在華有銷售,目前尚未收到將向車主賠償的通知,即使是三菱汽車日本總部已將賠償方案敲定下來,但因為所走的流程較長,等到在中國展開向涉及車型的車主賠償,也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今年4月20日,三菱汽車對外承認油耗造假。隨後,日產汽車收購三菱汽車34%股權,從而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根據三菱汽車內部調查,該公司篡改了自2006年售出的20款車型的燃效值,其使用的測試方法不同於日本政府要求的測試方法。

網絡資料圖

三菱汽車CEO益子修(Osamu Masuko)日前表示,該公司將推出23種措施防止自身再犯類似錯誤。其中一條措施要求尾氣數據核銷部門獨立於研發部門,同時公司內部的監督系統也將得到加強。

上述廣汽三菱4S店負責人談到,自三菱汽車“造假門”爆發以來,該店並未受到明顯的影響,而近幾個月來銷售業績不盡如人意,新車銷售環節基本沒有利潤可賺,主要靠售後服務來維持正常運營,這主要是因為國內SUV產品競爭加劇、三菱汽車在華車型較少以及處於產品更新換代調整期等。

今年1~5月,廣汽三菱汽車銷量為11939輛,同比下滑51.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33

現代牧業上半年預虧逾4億 養牛的不比養豬的是個例嗎

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發布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將出現不少於4億元人民幣的綜合凈虧損。而該公司與私募基金KKR、鼎暉之間所簽訂的“對賭協議”突然被外界高度關註,並被視為造成公司從去年同期盈利5.07億到今年上半年巨虧的主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公司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於受進口大包奶粉和複原乳的沖擊和影響,我國原料奶市場形勢嚴峻及銷售困難,導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現代牧業生產的原料奶中11%以上被噴制成奶粉,受國內奶價普遍下跌的影響,現代牧業每噸原料奶的平均售價下跌11%。

半價促銷 無奈打折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現代牧業產品是“驚爆促銷”、“秒殺價”等活動的絕對主角,幾乎覆蓋全線商品。現代牧業低溫鮮牛奶1升裝原價26元,8折後為19.9元;原味酸奶100g×8包裝原價18.9元,8.5折後為13.9元。現代牧業新品飲用型風味發酵乳產品也在做買一贈一活動。

在線上渠道,現代牧業的促銷也十分活躍,產品價格基本與線下一致。有超市銷售人員介紹道,廠家統一給出了促銷策略。從實際效果看,確實帶動了銷量提升。“刺激消費者購買現代牧業相關產品的最大誘惑就是價格,與原價相仿的同類不同品牌產品相比,現代牧業的價格極具誘惑力。”一位超市導購介紹說,常溫酸奶中,現代牧業原價為68元,促銷後僅34元,是君樂寶開啡爾常溫酸奶的一半,其他品牌也在進行常規促銷,但每箱最多減少10-15元。

“現代牧業買一贈一的打折並不是淡季的短期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一位接近現代牧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半價促銷已成為現代牧業的常態。

高麗娜曾表示,養殖與原奶供應的利潤微薄、風險較大,現代牧業有布局全國養殖基地以及原奶自供的優勢,可以向利潤更高的下遊進發。

不過一般情況下,品牌長期大力度促銷後會打亂政策的發展節奏,現代牧業在布局下遊市場時也隱現了這一問題。記者發現,雖然銷量保證了收入,但增速已出現大幅放緩。去年,現代牧業自有品牌收入同比增速從2014年的160%跌落至80.31%。

對於促銷的原由,上述相關人士認為,這已是現代牧業的無奈之舉。“原料奶賣不出去就要噴成粉來保存,未來賣不賣得出去也要另當別論。與其花錢噴粉,還不如做成終端產品,即便促銷,利潤微薄,也要比白白浪費掉原奶強。”

奶牛養殖虧損面已超50%

其實,除現代牧業外,同為大型牧場的新疆西部牧業日子也不好過。公司2016年一季報顯示,其今年一季度也是首次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1300萬元,下滑329.58%。

主營業務也包括奶牛養殖的新農開發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上漲31.37%,達到2.12億元,然而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14.18%,虧損額1700萬元。

有消息稱,像華夏牧場、東營澳亞等國內大型奶牛養殖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就在前不久,難以為繼的華夏牧場不得不委身於原蒙牛創始人楊文俊掌控的賽科星。

“從2015年年底開始,一些乳企就開始限量收購原奶,因為他們用不了那麽多原奶,即使收購了也得噴成粉儲存起來,很多中小牧場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中鼎牧業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鼎牧業雖然目前還沒出現虧損,但是如果原奶收購價格低於3.5元/公斤就危險了,目前的價格是3.7至3.9元/公斤。

行業監測數據也凸顯了奶牛養殖企業的困境。就在前不久,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透露,據定點監測,今年3月,國內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去年高了5.8%。全國奶站監測統計,奶牛存欄同比減少11.9%,絕望之極者已經把奶牛當成肉牛賣。

進口低價奶粉生產複原乳

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發現,對於國內奶牛養殖業面臨困境的罪魁禍首,基本上都指向“進口大包粉”以及“複原乳”。

據透露,近年來一些乳品企業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限收拒收國內的生鮮乳,加劇了“賣奶難”。可是,為何乳品企業寧可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都不願意使用更新鮮更有營養的鮮奶加工液態奶呢?

“進口大包奶粉價格太低了”,現代牧業當家人高麗娜說,大量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被不規範使用,減少了國內生鮮乳的需求量。今年4月份,全球原料奶均價為1.44元/公斤,而我國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均價為3.47元/公斤,兩者相差2.03元/公斤。由於價差較大,乳企紛紛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2015年全國進口大包奶粉54.7萬噸,折合生鮮乳為380多萬噸。

能夠讓國內一些乳企對進口大包奶粉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的常溫液態奶以及嬰幼兒奶粉加工是允許使用奶粉還原加工的。

“其實對於複原乳的使用和標註,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高麗娜表示,巴氏低溫殺菌奶禁止添加複原乳,其他乳制品可按規定添加複原乳,但要醒目標識“複原乳”並標註複原乳的比例。但目前市場很不規範,有的甚至違規添加到巴氏殺菌乳中,有的添加複原乳卻不標識,有的雖標識但不醒目,有的不標註含量或標註含量跟實際添加量差別較大等。“消費者被誤導,企業仍然能夠獲得高利潤,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國內生鮮奶更是賣不動”。

至於為何出現國際、國內原奶價格倒掛,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思再認為,是奶牛養殖成本高、缺少國際競爭力造成的。近幾年,飼料、飼草、用工、治汙、檢測等成本逐年攀升,加之缺乏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導致養殖成本較高,部分奶牛養殖戶出現虧損情況。

提高原奶質量標準或是解決方法

國內養殖業陷入困境,已經有企業到國外去建牧場了。就在上個月,紅星集團宣布在歐洲建牧場,一期工程投入資金1.5億元人民幣。“其實這幾年里,一直有國內企業在國外收購牧場,但養殖業外遷並不是化解國內養殖業危機的好辦法。”中國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在國外建牧場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國內奶源實現基本穩固。“如果國內奶源不穩,那麽去國外奶源地建牧場,安全性會受到很大的挑戰,這就是制衡原則。”據他介紹,國外很多牧場,更多是向當地的奶農收奶,這是一種松散的合作方式。如果國內奶源不穩,對國外奶源的依賴就會加大,那麽話語權其實是控制在別人手上的。比如國外的奶農可以提高價格再把原奶賣給中國企業。

看來,想借助國際奶價上漲來抑制進口,促進國內原奶的銷售,在未來幾年里是行不通的。那麽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扭轉目前的養殖業困局呢?

宋亮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有以下的應對辦法。一是調整發展模式,對大牧場進行拆分;二是加快多元化發展,不光養奶牛,還要大力推進肉牛養殖;三是繼續加快下遊拓展,分散風險。他指出,將大牧場拆分重新回到適度規模化經營,有助於降低養殖成本。目前,很多大型乳企都在強調健全產業鏈。對此,宋亮表示,這跟牧場拆分不沖突。“全產業鏈講究高度分工合作,而不是指一個企業包攬所有業務,這是違背現代產業發展邏輯的。”

從政府角度來看,由於國外養殖多有國家補貼,所以目前也有聲音在呼籲中國政府借鑒這一發展模式。但宋亮認為,政府不一定非要出錢,只要提高產品標準就可以引導企業多用國內的新鮮牛奶了。目前國際奶價低廉,但大部分是以大包粉的形式進口到中國的,一些酸奶、高端乳、含乳飲料企業都是將大包粉還原成液體奶進行再加工。如果要求企業必須使用生鮮乳,同時打擊複原乳,就可以降低大包粉的進口。

養牛業遭遇瓶頸 養豬業則迎來豐收

目前的奶業形式被業內譽為是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行業最艱難階段,業內歸結為奶價低,賣奶難。奶牛養殖虧損的狀況還在繼續並擴大蔓延,乳業專家宋亮預測今年國內收奶價格相較去年再度下調10%,將會有一批奶牛養殖企業退出舞臺。

相比奶牛養殖的洗牌,同為畜牧業的豬肉概念上市公司卻迎來業績大豐收。雛鷹農牧(5.930,-0.08,-1.33%)(002477.SZ)、正邦科技(27.030,0.79,3.01%)(002157.SZ)、牧原股份(28.030,-0.08,-0.28%)(002714.SZ)中報業績預計增長均超過10倍。其中雛鷹農牧,同期相比增長8612.15%-8660.55%;正邦科技同比增長6931.80%-7713.11%;牧原股份同比增長1985.30%-2035.27%。

 

(綜合來源:新浪財經、人民網、南方都市報、北京商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17

煤化工業務剝離大唐發電前三季預虧 凈利降逾180%

大唐發電10月11日晚間發布業績預減公告,預計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將出現大幅變動,合並報表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為負值,且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80%-190%;合並報表利潤總額仍為正值,較上年同期下降約85%-95%。

據此前數據,大唐發電2015年前三季度合並報表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人民幣35.87億元;合並報表利潤總額約為人民幣68.21億元。

公司稱,業績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1、因煤化工及關聯項目轉讓事項,減少公司合並口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55.18億元。2、受年初國家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及公司電量結構影響,平均上網電價同比降低,致使公司電力板塊業績同比下降。

公司煤化工及關聯項目已於2016年8月31日完成交割,該轉讓事項完成後,公司合並報表資產總額減少約人民幣754.92億元,負債總額減少約人民幣713.27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減少約人民幣41.65億元,資產負債率降低約4.87%;利潤總額減少約人民幣43.14億元。

為推動煤化工重組工作,實現虧損業務剝離。大唐發電將持有的大唐能源化工、錫林浩特褐煤開發等資產以1元為對價轉讓給中新能化。此前申萬宏源研報分析稱,煤化工業務的剝離將有助於公司拋開包袱,集中精力發展電力業務,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該機構還預計,轉讓交易標的將導致公司利潤總額減少約60億元,今年全年累計凈利潤將出現大幅度下滑。公司調整2016至2018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16、45.1和47.21億元,調整前預計16至17年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9.69、62.0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