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媒:美國安局侵入華為總部服務器 可借此發動網絡攻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205

近年來美國政府頻頻阻撓甚至封殺中國電信業巨頭華為在美國開展業務,擔心中國軍方或政府利用華為出售美方的設備竊取美國企業及國家的機密。而昨日多家國外媒體曝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國安局)早就以美國擔心華為會對美采取的不光彩方式窺探華為:至少三年前國安局就制造了“後門”入侵華為深圳總部的服務器,獲取信息並監視華為高層通訊。 這次的告密者依然是去年披露國安局監聽全球秘聞的前國安局承包商雇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紐約時報》報導,斯諾登提供的2010年文件顯示,國安局一項代號“射巨人”(Shotgiant)的行動侵入華為自稱掌握全球三分之一人口聯系的巨型服務器和精密的數字交換器,旨在調查華為與中國軍方有無任何聯系。 但“射巨人”的意圖還不僅於此,國安局設法利用華為的技術進一步收集情報。每當華為向一些避免購買美國產品的國家出售設備時,國安局就可能通過華為的電腦和電話監控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只要總統下令,國安局還可以發起虛擬網絡攻擊。 同樣得到斯諾登泄密文件的德國雜誌《明鏡》指出,華為不是國安局唯一重點“盯防”的對象,國安局的“目標”包括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國商務部、中資銀行及電信企業。這意味著國安局在尋求對中國政界領導人發起數字化襲擊。 除了得到斯諾登的泄密文件,《明鏡》也采訪了一些情報官員,綜合獲得的信息發現,美國對中國政府的數字“冷戰”已經升級。雖然美國總統奧巴與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開始就限制網絡沖突進行對話,但這場虛擬世界的攻防戰顯然愈演愈烈。 侵入華為:美國"防守反擊"? 據《紐約時報》報道,五六位現任及前任美國官員透露,國安局正追蹤20多個中國黑客組織,其中半數以上隸屬中國陸軍與海軍,因為這些黑客入侵美國政府機構官網和谷歌、無人機及核武器零部件制造商等美國企業的網絡。 這些官員稱,自去年一些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上海61398部隊的激進黑客被曝光對美國公司發動網絡攻擊以來,國安局就加快了上述情報活動的步伐。 國安局的泄密文件寫道: 我們的許多目標都通過華為制造的產品溝通聯系。我們想保證己方了解怎樣開發這些產品,接觸遍布全球的利益網。 據《明鏡》報道,國安局文件顯示,國安局入侵華為的電腦網絡後拷走約1400位客戶及華為培訓工程師的內部資料,還聲稱: 我們獲得了很多數據,多得我們都不知道怎麽處理它們。 在斯諾登提供的2010年文件中,一位國安局的分析師這樣寫道: 如果我們可以判斷華為的計劃與用意,我們希望那將讓我們推測到中國政府的計劃與用意。 《紐約時報》報道,隨著華為投資新科技並鋪設海底光纜,力求打造年收入400億美元的業務鏈,國安局開始感興趣收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肯尼亞、古巴這類“優先度高的目標”等重要客戶的情報。 侵入華為:美式諷刺? 《紐約時報》采訪了華為的一位美國高管William Plummer,對方回答對華為成為國安局竊取情報目標一事毫不知情。 Pummer說: 諷刺的是,他們對我們的行徑恰恰是他們一直指控中國人利用我們幹的事。 如果這樣的間諜活動確有其事,大家就應該知道華為是獨立的企業,與任何政府都沒有異常的關系。 華爾街見聞網站的讀者也許都還記得,2012年10月,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宣稱,美國企業應該避免與華為和中興有業務往來,理由是兩家中國電信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報告認為,必須封殺兩家公司在美國的並購。 美國官員此前重申,國安局侵入國外網絡只是出於國家安全的合法目的。 他們承認,為評估外國的經濟前景或穩定局勢,美國政府機構可能收集某些企業的數據,但那樣做是為針對某個國家的經濟制裁或相關外交反擊做準備,目的並非幫助美國企業。 白宮的一位女發言人Caitlin M. Hayden說過: 我們並未將我們收集的情報提供給美國企業,以便他們增強國際競爭力或是增加企業盈利。很多國家都不可能像(我們)這樣聲明。 奧巴馬定於下周一與習近平在荷蘭海牙會晤。正值兩國最高領導人會面前夕,《紐約時報》與《明鏡》的上述報道無疑讓美方陷入尷尬境地。 本周六訪問北京期間,美國第一夫人米切爾在大學講話時說,開放接觸信息、特別是網絡信息是一項普遍權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51

中國可借國際談判力推改革

來源: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5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42

樓繼偉:財政政策必須適度擴張 地方債可借新還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3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3月6日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此外,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地方歷史債務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被問及中國財政政策時,樓繼偉稱,

全球通縮的趨勢在加重,複蘇的趨勢不明朗,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影響會很大。“三期疊加”造成的一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解決,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發生改變,這時候就是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穩步地去杠桿化,但是又不要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落。頂住這些下行的壓力,所以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

華爾街見聞提及,國務院在2月25日由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常務會議上認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加力增效。

現場記者提問稱,2014年地方債甄別結果尚未公布。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把存量債務認定為地方債的機會。因此,融資平臺可能會傾向於多報賬。那麽,去年的地方債是否將出現同比激增?是否會出現局部地區的地方債危機?

樓繼偉回答稱,

地方報完以後,我們還要再審核,審核的過程還沒有結束。結束之後,我們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地方債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現實。預算法在修訂之前,地方是不得舉債的,而事實就產生了這麽多。那麽,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開前門,大家已經知道了,今年的預算是6000億地方債。後門的問題,就是歷史形成的這些債務,我們必須正視它們,逐步消化解決。

按照地方債務的甄別工作要求,省級部門應該在1月5日之前就把地方債的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但目前結果仍未公布。

此外,對於地方的歷史債務,樓繼偉表態稱,

地方的歷史債務,從今年開始轉為余額管理。還本部分去年是993億,不必測算今年多少了,肯定超過1000億。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他還指出,按照不同口徑,今年的實際赤字率要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3%赤字率大一些:

去年的赤字率是2.1%。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按照預算收支的口徑,全國赤字率是2.3%。但按當年實際收支差額的口徑看,赤字率要大一些。不是說有兩筆賬,賬擺得明明白白。

如果大家仔細看,財政部代表國務院提交的預算報告,調入了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有1124億元結轉資金用於今年的開支。去年地方債務的還本部分是993億元,今年肯定超過1000億元。所以,在口徑變化之後,就有2000多億可安排的支出,這些支出如果按當年的收支差額計算赤字率的話,實際上差不多是2.7%。但在預算中無法表達,因為結轉資金都已經列過支出,只是還沒有花出去,現在我們重新花了,但不能第二次列為支出,那就重複列支了。所以,報告中的赤字率仍是2.3%。當年收支差額是2.7%,這個力度是比較大的。對於支撐經濟的發展、抵禦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樓繼偉同時表示,目前對地方債務正在審核,審核結束後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而對於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的問題,有解決思路:

一方面,要把那些有一定收益或者可以改造成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比如可以收費。如果收費不足,可以給予適度的補貼,轉為所謂“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和經營基礎設施包括其他事業的方式,轉為企業債。

另外,對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臺借的地方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我們已經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對一些歷史債務予以承認,通過發債替換原來的平臺債務,這樣可以使債息降下來。

另外,一些由銀行貸款形成的歷史債務,按照契約原則,貸款的合同不能廢除,借人家的錢還是應該還的。如果融資平臺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需要進行一些債務重整,那是雙方談判,所以要采取一些過渡性的辦法逐步解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80

台灣農業拚優勢 可借鏡越南經驗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 給新政府的三個提醒

2016-03-28  TWM

台灣積極準備加入TPP,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提出給新政府農業政策的建言, 並點名已搭上TPP首班車的越南,其躍升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國的產業策略,值得借鏡。

一九九九年,我擔任農委會主委任內,與越南農業部簽訂「台越農漁業合作協定」,當時同行赴越南的勞委會主委詹火生,則簽訂「派遣及接納越南勞工協定」,開放越勞來台。

短短十幾年過去,越南已從社會主義、勞動力輸出國家,轉型為貿易大國,二○○六年舉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七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全球大力加碼,使越南進出口金額在全球排名分別躍升到七位及十三位,更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十二個創始會員國之一。

越南因加入各種區域經濟組織,調整產業政策,經濟快速成長,躋身貿易大國之林。

刺激GDP成長〉

出口作物 增加國際貿易額台灣積極準備在第二輪加入TPP,而台灣是越南第五大貿易國,新政府與越南維持良好關係,將是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核心,而越南自由化的作法,值得台灣借鏡。

以稻米為例,國際高品質米出產地為越南、泰國,而越南也把開拓高所得國家食米市場當作政策目標,以高品質香米打進台、墨、日等國,與其競爭的泰國,則因一一年前總理盈拉執政時實施保價制度(以保證價格收購稻米,藉此穩定糧價,確保農民收益),一二年起泰國米價格居高不下,越南遂趁勢取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稻米輸出國,每年產量四千萬噸,年出口量六百萬噸。TPP生效後,越南米更有機會長驅直入TPP會員國市場。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自越南進口米的數量穩定成長,一二年進口兩萬六千公噸,一四年增至兩萬九千公噸。如台灣因加入TPP談判須進一步開放稻米進口,台灣本地米可能遭遇高品質的越南長米,及美、日的短米高度競爭,我國稻農將受影響。

經貿自由化對台灣而言已不是選項,而是必須走的路徑,國際貿易談判基本準則就是互讓、妥協(give-and-take),政府應盡速制定核心產業政策,衡量哪些產業該受保護,才能讓貿易自由化強化經濟自主的體質。

提升土地使用率〉

對地補貼 應取代保價收購由TPP協議來看,日本這次入會談判,在農林水產貿易市場也只有八一%自由化,對於「五大聖域」,也就是主要保護的稻米、麥、牛肉及豬肉、奶製品和砂糖,未納入零關稅談判。但是日本模式能否為台灣入會條件,新政府應深入了解談判背後的玄機。

台灣已經開放美豬、美牛,僅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問題還在積極防禦,而稻米將是下一個重點項目,TPP協議讓日本承諾開放七.八萬噸白米零關稅進入,未來台灣稻米市場勢必同樣面臨壓力。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農業政策,擬採保價收購與「綠色對地給付」雙軌制。相較於日、韓均已廢除保價制度,尊重市場機制,雙軌並行是由農民決定其收益保障的制度,但長期而言,保價金額須逐步減少,由對地補貼取代,避免農民集中種植保價作物,造成生產過剩。但是台灣實施對地補貼的大前提是,應盡速杜絕農舍條款,也就是要先限制農地用途,政府才不會白花錢,也才能做到農地永續保存。

再者,台灣稻米種植面積約二十七萬公頃,休耕地卻高達二十二萬公頃,這很不合理,要如何扭轉?早年台灣實施的「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被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有意務農者取得土地的「農業經營者」所取代,讓資金、技術與年輕人進入農業生產,以企業化經營方式,來提升土地利用率與務農報酬。

日本廢除保價的配套措施,採取「棍子與紅蘿蔔」策略,是農業轉型關鍵。日本除了採取許多獎勵措施,還對休耕地課稅,強迫休耕地進入「農地銀行」,供有意承租者查詢,使農地能進一步利用。一七年更將進一步提高休耕地稅負,讓老農釋出閒置農地,交出經營權,僅保留所有權;並規定租地合約一期十年,青年農民有保障,才更願意投資。

準備加入TPP〉

尋找拳頭產品 布局世界盃台灣現有休耕地若能轉作非基改黃豆、小麥,不只提高糧食自給率,也能符合低碳、在地農業。當然,不能一味要求消費者選擇本國農產,生產端如何改良品種、使成本與價格相符,有賴政策引導,讓農民依市場需求生產,才有助提升糧食自給率。

台灣農業技術、精緻農業領先全球,由於台灣幅員小,人口少,農業研發的成果所產生的效益不高,未來必須利用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機會,轉守為攻,銷往全世界。

「農產品出口管理公司」是蔡英文的重要農業政策,就是企業與小農結合,將品種布局全球,也是我多年來的主張。成功案例就是早已建立品牌的「ZESPRI紐西蘭奇異果」,雖來自紐西蘭,但海外生產地遍及南北半球。若台灣也有此類「拳頭產品」,例如一些熱帶、亞熱帶農產品,或者花卉,由出口管理公司統籌,並可與台糖公司合作,進軍全球。

根據估計,台灣最快要在兩年後才能加入TPP,這段準備期,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產業體質、減少衝擊才是關鍵。而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失去低廉勞動供給優勢,台商紛紛轉向東協國家發展與投資,特別是越南,縱使最近遭到排華傷害,但台商似乎多未離開越南而就地重建復工,可見台商對外投資國家的難覓,如何有效建立與維護台商在東南亞投資安全機制,刻不容緩。

台灣在東亞區域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及東南亞,對台灣而言,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市場是台灣最大優勢與利益,如何在東南亞和中國之間取得平衡,提高台灣永續的「經濟安全和發展」,鞏固台灣在東亞經濟優勢地位,是新政府值得思考的策略。

撰文 / 口述• 彭作奎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53

亞馬遜最新專利:快遞無人機可借路燈或電線桿充電

想象一下,有一天一架無人機載著你剛定的外賣向你飛來,放在窗外的平臺上,是不是有些小激動?現在你還不用擔心無人機沒電飛不遠,它可以隨時在附近的路燈或電線桿上休憩充電,快速恢複滿格電量。

最近,亞馬遜公司就為它的無人機送貨計劃“空中速遞”(Amazon Prime Air)的中轉平臺,即擴展塢(docking station)申請了專利。這一新技術可以在路燈或教堂等高層結構上搭建平臺,以供無人機充電和接送包裹。

為無人機做好“後勤保障”

“擴展塢會包含一些特殊設計,以便無人機飛得更遠、更精確,並能在極端條件下提供庇護。”亞馬遜美國專利與商標辦公室如此說明。

擴展塢將被安裝在信號發射站、教堂塔頂、辦公樓、電線桿和其他高層結構上,功能即為無人機做好“後勤保障”。無人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降落,在極端天氣下尋求庇護、充電或填充燃料以及接送包裹。

亞馬遜概述了“中央控制系統”的構想。通過這一系統,管理者可以了解各個擴展塢的情況。系統會迅速計算出最短的路徑,然後結合風速、人流密集度等其他因素給出最優路徑。

由於飛行器的航程極易受到電量的限制,因此擴展塢的充電功能將發揮很大作用。

在運送包裹方面,當一個飛行器降落在中轉站後,會將包裹放在該平臺上,通過“真空管、升降機或傳送帶”送到地面上的快遞員手上,最終由快遞員送到客戶手中。

亞馬遜還表示,這些擴展塢可以發揮信號站和廣告宣傳的作用,在公共場所提供免費或有償的WiFi。

亞馬遜的這一“未來送貨系統”計劃在下單後30分鐘內使用小型無人飛行器將貨物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中。“空中速遞”項目有望大幅提高亞馬遜所提供服務的質量以及總體快遞系統的安全性及效率。這一項目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並且將在相關政策法規允許後才可推廣。

一年前,亞馬遜就獲得了另一項專利,使得無人機之間可以分享信息。這些構想以及亞馬遜空中速遞能否實現尚不得而知。除了“空中速遞”,最近幾年亞馬遜還不斷推廣“1小時送達”(Amazon Prime Now)配送服務及“亞馬遜生鮮”等新服務。

無人機快遞仍被嚴格管控

亞馬遜目前仍然在努力說服相關部門批準它的空中快遞項目。

今年6月21日,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布了最新無人機的使用規則,基本扼殺了亞馬遜的項目。

規則包括:飛行器必須在駕駛員或目視觀測者視線範圍內,未說明飛行半徑限制;不得飛越無關的人員、封閉建築物上空;飛行重量低於55磅(25千克),高度低於400尺(約122米),速度低於100英里/時(約161公里/時);天氣可見度不得低於3英里(約4828米),飛行時段限於白天(當地官方日出時間前30分鐘到日落時間後30分鐘);無人機操控員需通過基礎航空知識考試並取得相關執照。

美國嚴格管制主要出於兩點考慮:首先,美國小型單引擎私人飛機較多,可能與無人機發生空中事故;其次,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出於對恐怖襲擊的擔憂,政府對於可能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生化武器)載體的小型單引擎飛機和無人機實行了更加嚴格的管制。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美國國會也督促聯邦航空局在無人機應用與監管上進行改革。

在中國,阿里巴巴於2015年2月就無人機送貨在北上廣三地進行了試驗,將盒裝姜茶用無人機送到快遞物流站點,隨後由快遞人員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中。

但阿里巴巴同樣面臨著嚴格的空中管制。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2013年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小於等於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範圍限定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於120米範圍內,無須證照管理;若超出此限定範圍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35

7萬億財政投入績效堪憂,醫改升級可借社會力量

從2009年到2016年8年間,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已近7萬億元。然而,財政對新醫改的巨大投入卻沒有換來民眾就醫滿意度的同步提升,醫患矛盾亦未明顯改善。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17日的“社會力量助推醫改升級”研討會上表示,醫改已經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的新訴求,政府不可能包辦醫改,必須大力支持社會力量介入來促進醫改升級。

在“三醫聯動,醫保先行”成為醫改方針的當下,醫保基金經辦和管理部門也向社會力量發出“英雄帖”。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華波表示,異地結算、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智能監控、大數據利用等列入醫保2017年工作重點的項目均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目前全國年均衛生總費用突破4萬億元,其中,由醫保基金支付的約占1.5萬億元。這個1.5萬億元的蛋糕正在吸引資本的目光:海虹控股、平安保險、萬達、阿里巴巴等涉足醫療業務的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圍繞醫保服務鏈和產業鏈進行布局。

近7萬億投入被低效消耗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5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達到56400多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0.8%。根據年初預算,2016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12363億元。據此推算,從2009年到2016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將達到6.8萬億元。

新醫改以來,各級財政對於醫療衛生的投入一直都是慷慨的,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8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6.8%。

2016年的預算顯示,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3%。各級財政醫療衛生預算安排比2015年增長3.7%,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1.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3731億元,比2015年增長9.3%,比同期中央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3個百分點。

數萬億元的財政投入加速實現了全民醫保,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含金量,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也有效緩解了人民疾病醫療的後顧之憂,但各個階層對疾病問題仍然焦慮不安;醫生、醫保、患者難以達成利益共識,醫患矛盾突出,醫院存在的過度醫療也是導致醫保基金吃緊的重要原因之一。
鄭功成認為,民眾在醫療服務上的獲得感與財政的巨大投入不相匹配的原因,並非是老百姓期望上升太快,而是公共資源在實踐中被無效消耗或者低效消耗。

眾所周知,財政對於新醫改的投入有一大部分變成了患者不該吃的藥和不該做的檢查。醫改中各種問題導致的結果是公共資源浪費嚴重,不當醫療行為與藥價虛高帶來的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不僅損害了醫保制度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也直接損害了醫療服務與醫藥供給的良性發展,導致醫患關系惡化。

鄭功成認為,必須優化醫療機制,在不損害制度公正的前提下力求效率提升。當務之急是強化監管機制,嚴格懲治醫療領域的腐敗與違法違規現象。

新醫改無法令人民滿意的另一個原因是跟不上民眾訴求的變化。民眾需要的不只是報銷多少醫療費用,而是穩定的安全預期,否則,即使報銷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依然不可能從根本上解除。

鄭功成說,當前不僅低收入階層畏懼疾病特別是重大疾病,即使是中產階層也同樣充滿著不安與焦慮。下一步醫改必須用確切的制度安排來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

鄭功成看來,在醫改分歧巨大並遭遇阻力的條件下,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市場主體參與醫改是一條必由之路。只有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醫改,才能促使體制機制在變革中走向成熟定型。

醫保借力完善監管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三醫聯動中,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固然是一大頑疾,但醫保部門也應該反思在“看病難”、“看病貴”、醫改目標流失等問題發生過程中需承擔的責任。

從1998年至今,中國用不到20年的時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險計劃,基本上實現了13億人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

楊燕綏說,2014年之前醫保只管基金收支平衡卻不知道如何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醫保部門作為醫療基金的守門人本應該構建抑制道德風險的信息系統,卻受限於醫保資金使用的信息不對稱,醫保只能站在醫院門外和醫生對話。

成都市醫保局副局長狄進在17日的研討會上表示,醫保經辦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服務能力不能適應群眾對醫療保險服務可及性的需求;二是傳統經辦服務管理方式不能適應風險管控的要求;三是落後的管理型思維不能適應防控醫療衛生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內在要求。

狄進表示,成都市從2013年引入第三方智能監控審核系統後,有效地解決了費用審核專業性、權威性不夠的問題,緩解了審核人員人手不足的現實矛盾。通過該系統,成都共審核完成住院醫療費用597.32萬人次,明細數據13.15億條,涉及審核預付金額255.93億元,實際扣款1.98億元,實際扣款比為1.02%。

成都市針對醫保對醫療機構財務管理上的監督不夠專業和深入的問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定點醫療機構財務、藥品及材料“進銷存”關鍵環節進行審計。2015年,公開遴選5家事務所對全市200多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專項審計,追回基金1000多萬元,扣減保證金2000多萬元。

醫保通過引入社會力量提高了管理能力,也提升了服務參保者的水平。“只有充分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改,才能透過競爭提高效率與醫療服務質量。”鄭功成說。



社會力量參與醫改的空間

鄭功成表示,政府雖然可以主導醫改,但因存在公共資源有限、傳統體制機制束縛以及無法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局限性,不可能包辦醫改。

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健康服務,推動醫療、養老、旅遊等深度融合,增加醫養資源有效供給。會議還確定了“十三五”期間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創新綜合監管,放寬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準入要求,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015年相關的統計公報顯示,全國衛生總費用達40587.7億元,其中,城鎮基本醫保基金支出9312億元,新農合基金支出2993.5億元,兩者相加醫保總計約為1.2萬億,按照每年約15%的支出增幅,到2016年底,醫保支付規模約為1.5萬億元。社會資本看中這1.5萬億元醫保基金所延伸出的服務鏈和產業鏈,紛紛主動與醫保部門進行合作。

黃華波認為,醫保管理部門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保經辦,將有助於形成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從而可以提高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效率和質量。

黃華波說,全民參保計劃、全民聯網結算、城鄉居民整合、醫保省級統籌、電子社保、互聯網+、支付標準研究、談判機制研究等方面都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深度參與。

海虹控股助理總裁韓煒表示,引入社會力量有助於緩解醫改所面臨的多種風險,如醫藥費用持續不合理增長所引發的基金風險、以醫患矛盾和欺詐騙保所代表的社會風險,以及缺人才、缺手段導致的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能力有限等風險。

鄭功成表示,在引入社會力量時,政府需要奉行不歧視原則,放開能夠放開的服務內容,同時確保競爭環境公平,以質量與技術取勝,不搞本位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46

棄之可借?


猶記得當年財政部在港發行國債,特區不斷感謝,不斷重複強化本港國際市場地位。

事隔幾年再望望,已屬例行公事的財政部在港抽水發債,認購反應卻不斷萎縮。

基於人民幣貶值預期一直未降溫,離岸拆息急抽,在岸市場資金緊張,外界對人民幣走勢不斷持保留看法,本周即將進行的國政部在港發債,篤定屬於最缺乏天時、地利及人和和一次。

財政部是次乃按每年在港發行280億人民幣國債計劃,進行第二輪發行,年初一次,而去年一次,予零售投資者認購部份發行額更要暫時縮水,由30降至20億,屬多次以來最少,兩年期零售層面部份票面息率更達3.45%歷次之冠。

面對即將進行一次毫無天時、地利、人和,甚至乎連棄之可借亦未入流的國債發行,「賓卡」不願多說,但心底裡擔心連廿億發行量亦難有吸納量,極可能象徵式賣5-10億當交數,至於息率有需要較之內地國債有溢價。

去年十一月底,本港滾存人民幣存款仍有8500多億,事隔十二個月,已跌約一千億,只有6600多億,「賓卡」形容,由於呢批忠實死水,部份來自企業頭寸,而部份近日已有銀行相繼遞升存款利率被鎖定,財政部今次順利闖關難度頗高。

基於目前在港提供人民幣定存,以一年期為例,利率平均三厘樓上計,新一批債券兩年期債券隨時要三厘半至有吸引。

時光倒流,09至14年發行多次兩年期零售人債,息率原來只有一厘九至三點四五厘。

以往,在港或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於向上滾存階段,而且資金無出路,財政部在港發債息率比內地平一截,百四億發行額,廿億事少,餘下120億機構部份事大,在岸國債十年期已升至3.15厘高位,再以現時在港離岸拆借市場利率計,機構部份新債利率難道要提供四至五厘,始能構成息誘作用。

可能事有巧合,難怪金記近日非常努力提供人仔流動性,說穿了CNH拆息再抽,就壞了國家大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89

創業板改革 可借鏡Nasdaq

1 : GS(14)@2016-05-17 03:36:16

【明報專訊】港交所旗下有主板及創業板兩大股票現貨市場,當中創業板於1999年成立時的初衷,是希望成為像美國Nasdaq一樣的科技股搖籃。雖然該板過去近17年未能如Nasdaq一般壯大,但將來若做到的話,料可為港交所帶來豐厚盈利。今期封面故事專訪Nasdaq上市服務高級副總裁Bob McCooey,以及有「香港創業板之父」之稱的鷹君(0041)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羅嘉瑞和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特約教授曾淵滄就此出謀獻策。



明報記者 葉創成、蘇樂恩

今年以來創業板炒風四起,最為矚目的是藝人黃翠如父親黃永華任大股東兼行政總裁的聯旺集團(8217),該股上月12日掛牌後,股價如坐火箭飛升,第一口價已報2元,較招股價0.26元勁升6.7倍,跟?在首3個交易日內大漲小回,最高報14.2元,較招股價?C升近54倍,市值高達177億元。該股上周收報7元。

曾淵滄分析,根據目前的機制,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一般以全配售方式招股,不設首次公開發售(IPO)予散戶認購,故貨源可能集中在極少數大戶手上,街貨不多,令其上市後較容易炒作。他指出,港交所本身於2000年6月上市,也是以介紹方式進行,讓持有經紀牌照的會員將牌照按比例轉換為股份,不設IPO,「好像阿當及夏娃食了禁果一樣,港交所犯了原罪,自己以全配售上市,又怎能禁止其他公司全配售上市呢?」他慨嘆,由於全配售的機制等原因,目前創業板已淪為莊家俱樂部。

羅嘉瑞:轉主板機制是個錯誤

創業板另一為市場詬病之處是轉主板的機制。港交所於2008年就創業板的發展向市場諮詢後,簡化了創業板轉主板的程序,故過去8年像威高股份(1066)、同仁堂科技(1666)及東江環保(0895)等昔日創業板股王紛紛轉到主板上市。羅嘉瑞接受訪問時便批評上述決定錯誤:「我們做錯了一件事,就是讓創業板公司可以升級去主板,這樣的話,上市公司一旦賺多?蠵?N走?髐W去主板,令創業板永遠都係一個垃圾板。」

曾淵滄則分析,微軟於1986年在Nasdaq上市以來,至今股價上升逾5000倍,曾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正因如此,紐約證券交易所亦要爭?招攬微軟到該所掛牌,讓該股在兩大交易所雙重上市。他認為,此個案值得創業板參考,「一間初創科技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後快高長大,成長為藍籌股,繼續留在創業板並沒有問題。目前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可輕易轉去主板,反而令他們覺得留在創業板便等於『無料』,擔心留在創業板整壞個招牌,你看Nasdaq的招牌幾好!」

Nasdaq上市服務高級副總裁Bob McCooey接受訪問時指出,美國零售投資者的確可以參與該所新股上市的IPO,而日後這些上市公司亦可以在Nasdaq及紐交所雙重上市。換言之,這個全球科技股的搖籃,在新股上市及轉板機制均與本港創業板有根本性的分別;而目前Nasdaq上市公司數目達2568間,總市值達7.65萬億美元(約60萬億港元);而創業板至4月底上市公司數目為231間,總市值為2665億元,分別是Nasdaq的9%及0.44%。

McCooey不評論本港創業板的情?,但他指出,Nasdaq已連續14個季度成為企業優先選擇作為IPO的美國交易所,在醫療股、生物科技股、金融股及科技股的上市平台中,是備受信任的市場領袖。截至上周四Nasdaq共有2568間上市公司,當中565間屬科技股,佔比達22%;他將Nasdaq的成功歸功於三大要素(見表)。

散戶可參與Nasdaq新股集資 免貨源歸邊

正正由於本港創業板過去近17年發展呆滯,未能成為亞洲的Nasdaq,期內不少中資企業、特別是科網龍頭企業便轉到美國Nasdaq上市,令港交所失去不少大生意。McCooey指出,在Nasdaq上市的2568間上市公司中,111間屬中國公司,當中41間屬科技公司,其中3間中國企業,包括百度、京東及網易都是Nasdaq 100指數的成分股。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b_ebd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24

重慶電競館將完工 建築師何周禮:啟德可借鏡

1 : GS(14)@2017-12-05 00:41:29

【本報訊】電子競技活動日益受年輕人歡迎,更有機會被納入奧運項目。內地重慶將有首個電競比賽專門場地落成,該項目集比賽場館、培訓中心及酒店於一身,總樓面面積達300萬平方呎,單計場館及培訓中心已耗資約15至19億元人民幣,負責項目設計的本港建築設計師何周禮認為,本港啟德體育園場館亦有潛力發展成電競比賽場地,在活化工廈政策亦可加入措施讓工廈變身電競培訓場地。該電競場地位於重慶忠縣長江沿岸,何周禮指該處屬內地首個以電競為主題而建的綜合項目,總面積與本港灣仔會展相若。何指主場館佔130萬平方呎,可容納7,000人;另設電競綜合孵化及培訓中心暨主播訓練中心,樓面面積約100萬平方呎;另一五星級電競主題酒店樓面達70萬平方呎,提供450間套房。何周禮指電競活動已被納入亞運會比賽項目,未來更可能成為奧運項目,是次項目共動用1,200工人、24小時輪流工作以加快進度,今年5月施工,主場館料最快年底完工,以配合年底在該處舉行的全國移動電競大賽,而培訓中心等將於明年中落成,主場館及培訓中心成本分別約12至15億元及3至4億元人民幣。何指設計時採用了「比翼雙飛」概念,主場館屋頂用了不對稱但面積相同的雙翼設計,代表公平對決,市民可透過設在主場館牆身的LED屏幕收看電競賽事。他指電競活動在內地或外國日益流行,本港啟德體育園是具潛力容納電競活動的地方,建議興建場館時加入電競元素,如電競需大量又穩定的供電和網絡及大型屏幕,亦預留空間設虛擬實境活動室等。他又建議透過活化工廈政策,容許工廈設電競訓練場所等。■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204/202342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23

港擬大數據評估借貸 內地經驗可借鏡

1 : GS(14)@2018-03-19 05:03:47

【明報專訊】在大數據的年代,金管局上周透露,擬讓香港銀行在批出貸款時,不再單靠傳統的財務數據去評估客戶還款能力,而是在風險管理的模型中加入「行為數據」。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金管局也不得不借鑑內地的經驗。但另一邊廂,近期內地在「徵信」業務(意即信用驗證)方面卻彷彿走回頭路,強調要評估財務狀况,主要應依靠財務數據。內地的經驗反映,中港兩地監管方式的相異之處,會對市場發展帶來不同的效果。

內地平台收集生活數據 影響信貸評級

過往幾年,內地在利用個人消費習慣、生活模式等「行為數據」進行貸款風險評估,走得相當前,這亦得益於非銀行人口發達、電子支付盛行的獨特環境,大部分的消費行為都透過互聯網進行,令科網巨企得以累積大量數據。因此衍生出諸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平台,漸漸地,這些徵信平台把內地人劃分不同等級,評級基礎就是客戶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包括哪些客戶及時繳交電費、哪些客戶喜歡買便宜貨,甚至客戶和誰做朋友,是否曾經失約、失信,種種行為都會對貸款評級構成影響。

內地當局最初對這現象持開放態度,早在2015年1月,人行通知8家機構準備開展個人徵信業務,但拖拉了3年,始終沒有發出任何牌照。去年人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的講話,顯示到監管當局對市場發展的失望。

人行:信息不共享 數據不適用於徵信

萬存知去年表示,這8家機構都想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結果都不會向市場分享所擁有的信息;另外,由於他們都是依托某集團所創建的,不具備獨立性;但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是,當局認為,行為模式數據可用於營銷,假若要徵信,最可靠的還是財務數據。

誠信還誠信,徵信還徵信,這就是內地領先一步所得到的經驗。現在當局的做法是,成立一家「百行徵信」,由官方佔大股,上述8家機構參股,統一做個人徵信,且日後主要參照的是債務相關的財務數據,而非行為模式。

中港兩地彷彿走向不同的路,其實是反映兩地監管方式不同。內地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取態是先放後收,去年收緊現金貸是一例,現在輪到個人徵信。香港監管者則是經過深刻的研判,並選擇由傳統銀行起步,以試驗性質去推動用行為模式做個人徵信。

內地監管先放後收

業內人士認為,行為模式自然不能在信貸管理上「擔大旗」,例如在叫車平台預約了司機,最後失約,這行為雖然令個人誠信受損,卻不應影響信貸評級。然而,以財務數據為主,行為模式為輔的方式,卻值得探討,後者不應完全被取締。

可以預見的是,香港銀行會大幅採集客戶的行為信息,否則資料庫沒有足夠的數據去支持這項「實驗」。但香港人又是否了解到,未來在支付App裏任何一筆紀錄,也會影響到自己的信貸評分?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80&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