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熊十年親歷記(一)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0x1bt.html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第一章   一份美差

 

   2001年初,股市在莊股的集體表演中衝破2000點,互聯網公司正比著燒錢。傳說中的創業板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投資炙手可熱。空氣中都可以嗅到錢的味道,那真是一個躁熱的春天。

   我剛剛結束了北大MBA學業,正打算到據說能賺大錢的投資界找份工作,恰好得到了導師的工作邀請。當時導師受學院委託兼任北大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我給導師當助手,掛名董事長助理,起初的主要工作是參與北大招商創業投資基金的募集。

   經過3個月的努力,基金順利募到了3億資金,這在當時還算個不錯的成績。

   錢剛到帳,麻煩就來了。在公司成立之初,管理層曾鄭重承諾,基金絕不投資二級市場,只用於創業投資。但總經理在5月突然提出要將募集資金投入二級市場,股 東間也出現分歧。學院參與這件事的初衷,是嘗試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推動創業投資研究的發展。何況當時銀廣夏為代表的莊股已經開始積極出貨,股市簡直像正 在冒煙的手雷。看到這種情況,學院決定撤出。經過一番博弈,學院與其他兩家股東退出公司。這當中,我幫著老師做了些斡旋工作。然後就自然被失業了。

   接下來的兩個月,忙於找工作。有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來自深圳的電話。是招商局A(000024)總經理打來的:「陳宇,你在北大招商這件事上表現的不錯, 維護了你們學校的利益,書記也很欣賞。我們這裡缺個董秘,你願不願意來?」那會兒我真不知道董秘是干嘛的,也不太好意思問,心想三十歲的人怕當不好秘書 了,就說:「您讓我考慮兩天行嗎?」

   撂下電話我就給另一位師兄打了過去,他現在還是3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我問他:「董秘是做什麼的啊,這工作我能幹的好嗎?」他說:「董秘是管上市公司股票的,那可是高管,美差啊。活不難乾,你那兩下子沒問題。」

   既然是美差,那還等什麼。於是在2001年11月,我揣了本台灣人寫的《股票投資學》,開赴深圳,正式上崗。那時候,呂梁已經出事,大盤從2100點轟然 跌到1700點附近。創業板被無限期推遲,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但沒人料到,銀廣夏最終將跌掉淨值的98%,融到6000萬美元的億唐網站後來也倒閉了。 對很多人來說,漫長的熊市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3

牛熊十年親歷記(二)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0x2yd.html
 剛到上市公司,真是兩眼一抹黑。董秘該怎麼幹,好像沒有培訓,也沒有工作指南。想想反正全國人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咱就邊干邊學唄。後來才搞明白,董秘大小也是領導,國企裡的領導哪有被培訓的呢。

  上任接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準備年報披露。原則上,年報財務相關的內容由財務部準備,其餘文案和總協調由董秘辦負責。年報經管理層分級審批最終定稿 後,提交董事會通過,然後經交易所審核後披露,最終提交股東大會投票。董秘辦還要負責年報的印刷與披露媒體的安排,以及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召開。

  整個年報的準備從會計師入場,到董事會公告,通常歷時數月。

  年報裡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句話,都曾被反覆推敲。上市公司經營的真相,就隱藏在這些數字和文字背後。讀懂年報,就能接近事實。

  年報厚厚一大本,該怎麼讀呢?我曾花了大量時間,學習同行的報告,並親自撰寫年報。發現這裡面大有學問。

  每年,交易所都會預先發出定期報告披露指引,裡面極其詳盡地規定了年報的披露格式和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按照指引的規定,亦步亦趨地填上內容。有膽子大不嚴格按交易所要求寫的,那通常都是有什麼不願告人之密。所以要讀懂年報,不妨和董秘一樣,先學習定期報告披露指引。

  年報的第一節是「公司基本情況」,這一節沒什麼特別要注意的,通常是把去年的內容直接拷貝過來。裡面的董秘信箱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垃圾信息堆滿,所以幾 乎是無法使用的郵箱。至於披露的聯繫電話,對大多數公司來說,那最多是個總機。投資人要想找到公司董秘,得過層層關卡,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領導出差 了。」當然,我不是這麼幹的,這是後話。 

  第二節是「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這一節是財務部準備的,要點在於對較上年變化幅度大的項目的解釋,還有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有時候一家公司,淨利潤暴增,結果只是因為賣了些資產,而不是經營持續性轉好。從這節就可以看出來。

  第三節是「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我們可以在這節內容裡,先看到公司歷次融資和拆細造成的股本變動,那都是剪刀+漿糊的內容。然後是前10名股東和前 10名非限售股股東情況表。一般來說,每家公司裡面都有「主力機構」駐紮,通過大股東的變動,能夠覺察到機構投資人的態度變化。不過定期報告一年只有四 次,而董秘每月可以收到交易所信息結算中心提供的前200位股東名錄。遇到特殊波動時,也可申請臨時打印當天的股東名冊。所以江湖傳說,某個股票誰買了多 少,莊家馬上就知道了,這不是不可能,但是有一定技術難度。在這節裡還有個有用的信息,就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介紹。公司治理最關鍵的核心,是誰控制這家公 司,以及如何控制?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從這個章節裡發掘出來的,一個被低估很多的股票,大股東會千方百計增持進來。而一個被嚴重高估的股票,大股東一定 想賣。搞清楚誰控制誰,非常關鍵。

  第四節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情況」,裡面有公司主要領導的履歷介紹,以及薪酬情況。我讀每個公司的年報,都特別喜歡這一節。而且我發現,董事 會上每個董事看的最仔細的,也是這一節的內容。人最關注的是自己,董事們總是把簡歷讀了又讀,改了又改。有一次,證券代表忘記更新一位董事的年齡,立即被 發現了,後來這一節我只好親自審核。高管的報酬和持股數在這節裡是個重點,另外,公司員工情況中的員工數量和專業與年齡結構值得特別關注。

  公司報表造假,很少會把腦筋動到員工薪酬上來。一個快速發展賺大錢的公司,員工數量應快速增加,管理層薪酬應持續提高,員工年齡應趨於年輕。有的公司,靠與經銷商造假合同虛增利潤,從員工數量和薪酬上一眼就能看出破綻。

  第五節是「公司治理結構」,這一節通常是用垃圾文字堆砌出來的官樣文章。可以直接撕下來給孩子疊飛機。

  第六節是「股東大會情況簡介」,看看哪家機構派員來參加股東大會了,可幫助推算誰是這個公司的主力機構。有的公司還真的不想讓投資人參加股東大會,用 的招數有跑到西藏開會的,也有專挑與同行業更著名的公司同時開會的。基金研究員分身乏術,上市公司也就樂得清閒。我所在的招商地產,永遠是在蛇口新時代廣 場開股東會。好公司,當然不躲著股東。不過我也曾暢想,咱要是哪天也能到喀納斯開次股東大會,那該多好。

  第七節是「董事會報告」,這一節是整個年報的精華所在。不看報表,也要看「董事會報告」。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描述公司過去一年是怎麼幹的,幹得如 何,未來一年又準備如何發展。散戶是很少有人逐字逐句去看這些內容,但是機構會。所以這一節主要是寫給機構看的。這裡也是公司通過定期報告,傳遞關鍵信 息,並主動控制投資者預期的關鍵。這一節,由我主筆,每一個字,都經過反覆斟酌。每一句話,都暗含深意。

  比如某家上市公司,計劃作重大資產重組,他有可能在這裡面含糊地提一句:「公司繼續積極研究如何借助資本市場,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公 司主營業務」到年中,公司股價出現大幅度拉升,隨後停牌重組。若交易所怪罪下來,公司完全可以解釋為,事項已在年報中進行過預先披露。

  當然,寫年報的要點是,含而不露,留足餘地。該說的事情說了,不該說的一字沒露。而投資人要做的,就是反向解碼。揣摩這字裡行間到底是啥意圖,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戰略實現情況可都在這裡。值得仔細讀兩遍。

第八節是「監事會報告」,那段文字也可以不看。

  第九節是「重要事項」,涉及重大訴訟,重大重組,關聯交易等等。凡是有大量關聯交易的公司,在這裡都是要看的重點,需要和往年的數據仔細對比。如果這節裡有撤換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那就要格外小心。沒有人願意輕易撤換會計師,除非不能「得心應手」。

  最後面是「財務報告」,整個財務報告的分析也是個專業問題。該怎麼分析我是以後才學會的。

  當時我把全中國像樣的上市公司年報讀了個遍,發現有兩類公司的年報最漂亮。一類是像萬科這樣的,字裡行間都透著進取精神和領袖氣質。一類就是中石油, 長江電力這樣的大央企,那文字公司都是部級水平,可謂力透紙背。以上兩類公司成為我初期模仿的榜樣。在同事們的幫襯下,年報就那麼寫出來了,此後越寫越規 範,不久就被深交所評為信息披露優秀企業。此為後話。

  年報寫好,接下來該準備股東大會了。想到要面見投資人,我又是頭頂冒汗,心裡著急。咱得現學點術語,別到時候露了怯。於是開始苦讀各類炒股秘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4

牛熊十年親歷記(三)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0x733.html

    我從小有個小愛好,就是喜歡看書。因為經常半夜裡拿手電看小說,所以高中就戴上眼鏡了。我總覺得,那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總比聽老師講要學得快點。所以這次我也打算照方抓藥,來個自學成才。

  有一段時間,我每週都要至少跑一次深圳書城,這個書城恰好就在交易所旁邊,很熱鬧的一個地方。那年月,市場上最雷人的是莊家,書城財經類幾個書架上滿 眼淨是《散戶跟莊秘籍》,或者《擒莊高手》之類。我反正什麼也不懂,一開始也沒高人指點,乾脆來者不拒,見一本買一本。當時咬牙看了差不多有一人高的雜 書。而且一邊看,一邊對著行情琢磨。

  看了一陣子總算瞧出點門道來。那時候,國內作者寫的很多書套路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弄一堆K線圖,每張圖再給起個「三線開花」「九陰白骨抓」之類特娛樂的名字。然後舉個例子說:「看,出現三線開花的買點後,股票又翻倍了多少多少。」

  我一開始真是覺得很神奇,就跟著死記硬背了不少花樣。後來發現這玩意不大好使。真按書裡的圖形到現實裡去找,簡直大海撈針,就算好不容易等到十分相似 的圖,然後買進去,一個不知什麼原因的調整就給套住了。在大熊市裡,什麼花都沒用。再到後來就更明白了,這些書八成是倒著寫的,先選出已經上漲的股票,稍 作總結後再截個圖,取個好聽的名字,就當教材了,純種馬後砲。在實戰中,照本宣科成功的概率不大。

  不過這些書裡舉的一些例子,也不完全沒用。其中一個俗名「上吊線」的走勢,在後來多次的大周期頂部都見到過,幫我逃了好幾次頂。還有個自稱「纏中說禪」的操盤手,反覆介紹的底背離的抄底方法,也是十分有效。說起來,書哪怕寫得再爛,還是開卷有益。

  相比當時國內作者拼湊的作品,翻譯出版的國外書籍質量就是天上地下了。華爾街畢竟積累了上百年,那些外國祖師爺寫的書比我們這裡才見過10年股票的人 寫的東西確實深刻不少。(多說一句,又過了十年以後,見過二十年股票的中國人,寫的書就強多了。最近張化橋寫了本書就很好,最先進的是他在書中顯示出的歷 盡滄桑的心境和謙和的態度。)

  有位在銀河證券管自營的師兄,和在鵬華當基金經理的校友分別推薦了幾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股票作手回憶錄》,是描寫美國二、三十年代股神李弗莫爾 的。這本書故事講得非常精彩,裡面連一個難懂的術語都沒有,堪稱新手入門第一參考書。最絕的是,書裡描述的雖然是近一個世紀前的事,但是裡面的很多場景, 在以後的十年中我幾乎樣樣都親身經歷過。真所謂「華爾街沒有新事物,人性永不會改變。」

  還有一套書以《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為代表,寫得也不錯。看看今天很多基金根本跑不贏指數,還收那麼高的管理費,真是為客戶感到悲哀。

  那時候還買到了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還有一本《巴菲特選股方法》,在技術分析方面的書包括《專業投機原理》,至於江恩和艾略特的書看過都忘記了,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則壓根沒讀。

  我當時的目的,就是想搞明白股票是什麼,並沒打算真去投資。所以該學的沒怎麼學,不該看的卻都看了。很久以後我才明白,只有拿錢真刀真槍的干,才知道該學什麼。

  就這樣,腦子裡武裝了些「三線開花」,我頂著那快開花的腦袋,迎接股東大會的勝利召開。

 

(下一章預告:門可羅雀的股東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5

十年牛熊親歷記(四)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0xo5n.html
 
2002年初,大 盤一口氣從2245跌到1339點,短短數月市值蒸發4成,然後開始反彈。4月份,招商局A召開年度股東大會。一想到要開大會,我就興奮得直搓手。您想 吧,招商局A有7萬6千名股東,如果1%的股東來開會,還不得人山人海?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開股東大會,那可是上萬人吶。
正在浮想聯翩,我司資深證券代表(下稱,證代)拿盆冷水潑了過來,她說:「陳總,咱們股東大會可沒什麼人來。」我沒有像小瀋陽似的擺出個小樣問:「為什麼呢?」因為地球人都知道,那時候來開股東大會,純粹缺乏動機。
參加股東大會,是有成本的。交通費、飯費和時間成本,上市公司可不管報銷。有的時候,被套牢的小股民還要搭上嚴重的精神損失費。比如銀廣夏的股東們。
所以去不去參加股 東大會,要看股東能得到些什麼。年度股東大會上,通常是表決幾個月前已經公告的年報而已。而沒有股改前的大股東,對流通股股東確實也是無慾則剛。想在股東 大會上,從嚴守信息披露紀律的上市公司高管嘴裡,套出什麼有價值的信息來,似乎希望渺茫。況且,當時招商局A股價從高點跌了4成,散戶如果不是來罵娘的, 恐怕也沒興趣來聽講。
既然沒有好處,大 家也就不來了。到開會那天,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了區區兩位股東。這兩位老兄都是買機票從上海飛來的,不用說,自然是基金研究員。一位是華安基金的 老張,一位是富國基金的老石。當時招商局A裡,像樣的機構就這兩家,每家持股不超過400萬股,都被深度套牢。看到他們淒風苦雨的臉色,我錯把老張叫成了 老石。證代立即附耳上前,悄聲說:「領導,那個長得帥的是老石,那個有氣質的才是老張。」您瞧,這人要是會說話,可不是一般的動聽。
股東大會的程序通常先是股東簽到和領取表決票,簽到的時候需出示股東代碼卡和身份證明,事先也可以先傳真相關資料,到時候簽個到即可。
等人上的差不多了,公司領導們陸續在主席台落座。像只來兩位股東這種情況,上市公司恐怕只好叫些公司自己的員工來充場子。那一回,我記得是辛苦了財務部和行政部的同事們。
接下來,由大會主持人宣讀會議議程,提示表決事項。然後是逐項宣讀議案並填票表決。這裡面涉及一個關鍵環節的組織技巧。那就是,股東提問如何安排。什麼時候提問,誰來提問,問什麼,如何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應該有完備的預案。
有些公司的股東大 會,就在這個環節上演砸了。我在某上市公司股東會上見過,有小股東指著董事長鼻子罵公司半個鐘頭的,而且據說還有比這更猛的。不過招商局是百年央企,做事 自有章法。招商局A那麼多年的股東大會,投票通過率穩居各上市公司前列,現場未曾失控。一是因為公司經營確實比較穩健,而另有部分原因,在於股東提問環節 的有效控制。
要點在於,當會上討論或有矛盾的提案時,儘量先表決後提問,或者把提問時間和內容引導好。具體細節呢,好好學習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就行了。
這方面我目睹過一 個生動的案例。那是在2005年6月股改初期,三一重工的股東大會上。當時,三一重工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率先推動股改。股改的方案也很大方,大股東向流通 股股東每10股送3股贈8元。如今回頭看來,那是多麼的慷慨。不過當時股價跌跌漲漲,流通股股東抓住機會還想多要。被套了幾年,好不容易抓住個機會,還不 得多要點?
因此,這個股改方案能否通過股東大會,就成為焦點。為了學習股改經驗,我自掏腰包飛去長沙觀摩。股東大會的會場設在湖南國際影視會展中心,就是由電廣傳媒一直持有的,竟然每年都賠錢的那個著名建築群。
當我做著出租車來到會展中心的時候,大老遠地就看到彩旗飄揚,指示牌從中心入口引到會場。門外引人注目地停著一輛大型警車,居然還有幾條警犬在低聲咆哮。
我這從深圳來的鄉 巴佬這回可真是長了見識。走進會場前廳,但見十張簽到台一字擺開,每張簽到台都配備了電腦和兩名工作人員,那陣勢堪比省人大代表會。負責簽到的員工顯然訓 練有素,我在任意一張簽到台輕鬆搞定了所有手續。在和三一重工董秘打過招呼問好後,我走進了股東大會會場,這竟是一個可納千人的會場。
大會尚未開始,股東正絡繹入場。在會場高大的主席台上,已端坐十二位著旗袍的妙齡女郎,原來是湖南的女子樂坊前來獻藝。那台上歡快的小曲兒奏著,台下熙熙攘攘的人擁著,其樂融融的景象,這哪裡像要討價還價的股東大會嘛。
過了不久,大會正 點開始。主持人說了幾句以後,出人意料的狀況又來了。著名女歌唱家李谷一著盛裝突然出現在會場入口,場下頓時一陣騷動,而風華依舊的她已飄然登台。在高歌 一曲《年輕的朋友們來相會》之後,李老師竟然以一個湖南股民的身份開始為三一重工拉票,股民們立馬樂開了花。我當時在台下看得真是拍案叫絕。
正當場內氣氛被李 老師推向高潮之時,會議議程正式開始。先是一個股民代表上台發言,將公司和股改讚美一番之後,董事長宣讀表決議案。議案宣佈完畢,立即表決。原本還打算在 會上抱怨點什麼的小股東,被現場一股無形的歡快的不容置疑的力量裹挾著,懵懵懂懂就投了贊成票。投票結束後,女子樂坊的小曲兒又奏了起來。我笑了,正所謂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三一重工的股改大會從選址到場地佈置,來賓接待,氣氛營造,節奏控制,要點把握等各個細節的設計可謂無懈可擊,堪稱完美。股改議 案最終以高票順利獲得通過。我對三一重工的敬仰之情真如滔滔江水。當時就想:這絕不是一個普通上市公司可以做到的,三一重工注定將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
股改大會那天,是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總市值僅區區47億元。6年以後的今天,三一重工的總市值最高超過1500億元。6年增長超過30倍!如果當時投資人滿倉三一,拿到今天豈不是也和股神郭美美他媽一樣牛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大牛股,從股東大會上也可以發現端倪,正所謂管中窺豹。所以股東大會對投資人是有很大研究價值的。關鍵是研究和觀察的方法對不對。
參加股東大會如今已是各投資機構的重要工作,是神農投資進行公司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診斷講究「望聞問切」,股東大會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問診上市公司的機會。
首先說「望」這個環節。股東大會一大好處就是人齊。上市公司頭頭腦腦和大股東代表、獨立董事都要出席。這時候主要看三個方面。
一看人順不順眼, 看上市公司高管和董秘辦的人你喜不喜歡,看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看他們待人接物的氣度。投資人要想,我把錢給這些人管,是不是放心。我和這些人一起 共事,會不會開心。曾國藩選將是要看面相的,為此特地寫了本書《冰鑑》,或許有一定道理。蔣介石選人也看面相,蔣公若活在今世,估計當個投資公司總裁該很 出色吧。
二看氣氛,管理層之間是不是和諧統一,管理層與大股東代表之間配合是不是默契,負責接待的員工是不是樂觀積極。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貌合神離,或者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勢同水火,股東大會上,明眼人自能洞若觀火。
三看做事,一個管 理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在股東大會各個細節上的處理都應相當到位,甚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三一重工,再比如萬科。去萬科調研和開會,感覺就和其他公司不 一樣。我記得一個細節,萬科總部的內部文件全部在主服務器上加密,不能輕易拷貝;會議室都是網上預訂;一般的上市公司哪裡能想到這些。
在「聞」這個環節 上,可不是聞上市公司裝修的味道散了沒有。所謂「聞其言,觀其行」。要仔細聽上市公司每一個人都是怎麼說的。不只是會上怎麼說的,還包括會下怎麼說;不只 是董事長怎麼說,還包括職員怎們說。有一次我去開某公司股東大會,接待的小夥子很熱情,聊到公司的時候,總要說一句「我們是國企,您也知道。」我能知道什 麼呢,至少知道這個公司很國企。
除了關注說話的內容,還要注意說話的態度。公司管理層對投資人是什麼態度,員工對領導是什麼態度。凡對投資人敷衍和輕視的,皆不足取。凡員工對領導及公司抱怨和很消極的,皆須謹慎。
至於在股東大會上如何發問,那可是技術活。絕不能站起來就問;「請問董事長,你們今年業績能做到2塊錢嗎?」按信息披露法規要求,此類問題上市公司高管一律不得在信息披露前吐露。所以問了也白問。
也有投資人上來先把公司誇一遍,再感謝董事長總經理等等廢話一大堆,囉嗦了幾分鐘後說:我有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如何如何。好幾分鐘以後,問題或者說他的意見才說完,而不是問完。最後公司高管不得不問:請問你到底想問什麼?
股東大會上,管理層通常頂多有幾十分鐘時間來和投資人溝通。投資人最好不要浪費時間問沒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自己想不出來好問題,就在旁邊察言觀色也不錯。
提問題之前,需要先做足功課。這就涉及到「切脈」的問題。看中醫的時候,中醫一般會給患者摸摸脈。現在的中醫多數從中醫學院畢業,其實很多連中醫的皮毛都沒學到。就像中國大學生都學了十幾年外語,但多數口語糟糕得無法和老外兒童對話。
據大師指點:「切脈」,要先切脈象,初判大致的病象,再結合望聞問環節,進一步確定脈像,最後定診。
提問也是一樣,首先要對公司的基本面有比較詳盡的分析。找出投資人需要從管理層得到答案或者印證的問題。然後根據一定的技巧設計問題。包括,這個問題要問誰,怎麼問,什麼時候問。
舉個例子,投資人直接問公司的業績是很難得到答案的。但是不妨如此問:請問今年的產能利用率能做到多少?或者問:公司今年准備新增銷售人員多少,增加這些投入,公司期望帶來多少的銷售提升呢?再或者問:公司去年的銷售費用是20億,今年的銷售費用計劃有多大比例的提高?
提問的原則萬變不離其宗:1、儘量簡短。2、旁敲側擊,假設從A可以推導B,從B可以推導C。而如果C 是敏感信息,那麼不妨直接問A。
還有,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投資人應該更關心公司在未來一年的戰略規劃。具體在人、財、物三個方面如何配置。這些問題往往管理層是願意討論的。因為在此前公司自己的年度工作會議上,管理層早就做好了年度經營計劃。答案就在那裡,就看投資人會不會問。
那些對投資人警惕性極高,將投資人拒之千里,什麼問題都無可奉告的管理層;或者滿腦袋漿糊,一問三不知的管理層,通常水平都不太高,我們是沒興趣投資這種公司的。
問題問完了以後,不要忘記和高管交換名片,留下高管的聯繫電話,電子郵箱和地址是必要的。然後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最後,如果會議是 在這家公司內部舉行的,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別忘了享用一下公司的洗手間。洗手間和食堂是檢驗這家公司內部管理能力的試金石。這招在評估企業經營能力方面 屢試不爽。舉個例子,北京高校最好的食堂是哪兩所學校的?當然是清華北大。麥當勞的洗手間比馬蘭拉麵的洗手間是不是強多了?我有個做PE投資的朋友去企業 調研,必看洗手間。如果又髒又臭的洗手間都能管好。那麼這個企業,還能管不好生產線嗎?
話說回來,我所在的招商局A(後來更名為招商地產)在新時代廣場的的洗手間非常清潔舒適,每次噓噓的時候感覺特爽。事實證明,這家企業的確也管得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6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五章 兵困可轉債之(1)瓷器活】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15xr.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股東大會忙完之後,通常是董秘們比較清閒的時光。讓廣大散戶眼紅心熱,浮想聯翩的董秘聚會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舉行。
  不過頭一年我沒有落得逍遙,而是立即投入了下一個「戰鬥」。
  就在股東大會結束沒兩天,券商又進場了。
  「券商進場」這是句行話,意思是: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簡稱:投行),負責承接上市公司再融資或者重組併購等項目的小組,進駐上市公司。
  要說這中國的投行啊,名字特好聽,項目經理的名片拿出來都是董事總經理什麼的。其實和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比,我們的投行到現在還處於幼稚園的 水平,更別提十年前的中國投行。中國的資本市場,處在發展中的初級階段,投資銀行在兼併收購方面的貢獻,可謂乏善可陳。時至今日,國內投行主要還是靠新股 發行和再融資業務賺點承銷費。
  在現行的核准制的股票發行體制下,能不能夠通過發審會的審核,才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2002年的時候,連股改都還沒推進,創業板和中小板統統沒開, 新股上市是極度稀缺的資源。所以一旦過會,發行通常不是問題。畢竟僧多粥少,不管什麼水準的公司,都有很多熱心人會搶著去打新股,根本就不愁賣。因此在 2002年,所謂投行的主要工作,無非是拿項目,編材料和過發審會三件事兒而已。這裡面除了人際溝通的能耐,就是剪刀加漿糊,編出厚厚一本募集說明書的功 夫了。
  別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錢可是不少收。券商對上市公司收取的費用,美其名曰:承銷費,其實在多數情況下,與承銷無關。費率一般取總融資金額的千分 之幾到百分之幾之間。如果企業融資10億元的話,千分之五那可是5千萬啊。在一些外資投行,項目經理的分成比例高,因此做一單項目下來,一個人分到上千萬 獎金也是常有的事兒。
  投行IPO或者再融資工作的一般套路是,先由項目經理、或者投行老總甚至券商的大老闆出面,通過各種關係把項目拿下。然後派上5-6個人一隊的項目組 進場,這個組裡一般包括擅長法律、財務和公司行業分析等方面的幾個組員,再加上一個負責協調時間和分配工作的項目經理。這個項目組一般要負責進場做盡職調 查,收集資料,編寫募集說明書,以及後期與證監會的協調解釋工作等等。當募集說明書報到證監會後,券商通常還會再派上一個和會裡經常打交道的領導協助溝 通。一旦等發審會審核通過,剩下的工作基本就是點錢了。在國外股票發行報備制下最關鍵的發行銷售工作,至少在十年前基本算不上個大事。通常在定好價錢之 後,坐在傳真機前面等著機構申購就行了。
  當然,投行這份工作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干。出來拿項目加上後面的過會審核少不了要求人拼背景。進場這活呢,既有一些經驗技巧,也很辛苦。一出差就是個把月,幾個人擠在一個小屋裡,連軸轉十多天憋那麼厚一大本東西出來,真是難為大家了。
  但現在賺錢的買賣哪有不辛苦的呢。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投行這業務真是一本萬利。原則上有了牌照,只需預付幾個人的工錢就能開工了。搞成一單,賺的錢都能用麻袋裝。怪不得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投行鑽。
  至於說到再融資,散戶們難免要拍磚說:無良上市公司又來圈錢了。
  怎麼講呢,一個企業費那麼大力氣上市,肯定不是去當散財童子的。企業上市的核心目的,無非是從資本市場拿到錢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從而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以高價格低成本從資本市場上拿錢,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的本職「工作」。而上市公司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資本市場拿錢,並不一定總是划算。對於原公司股東來說,新股上市將可能攤薄股東權益,當上市價格過低的時候,資本市場融資其實是相當昂貴的事情。
  理論上,如果一家企業不是急需發展所需的資金,而是以自有資金或者貸款就可以滿足再投資的資金需求,那麼就幾乎沒必要上市。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企 業,業績年年快速增長,手裡現金一大把,財務成本永遠是負的,擴建產能甚至連貸款都不需要。自上市以後從沒有在市場融資過,股價倒是漲了N多倍。這樣的情 況若在國外,大股東早就回購股份退市了。
  那麼既然再正常不過的融資行為,在中國為什麼會被斥為圈錢呢?
  問題的源頭出在機制和價格上。
  無論是新股上市還是上市後的再融資,其本質還是企業原來的股東,出於某種目的,向公眾特定股東出售企業的股權。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從上市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和知情人利益出發,當公司股價被高估的時候,以再融資的方式向公眾賣出股票。當公司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再增持公司的股權。是合法的獲利方式,李 嘉誠就是這麼幹的。在完全市場化,制度規範化的市場,大股東願賣,小股東願買,大家公平交易,也算不上誰會賺大便宜。
  但在沒有股改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不能上市流通。既然股權不能公開變現,大股東手裡的法人股就和股票價格沒太大關係了。分紅的話則反而減少大股東 所能控制的資源(小股東不是也得分麼)。那麼,從二級市場上融點錢來花花,自然大股東們就很熱衷了。這樣至少一來可以增厚老股東的淨資產,二來可以控制更 多的資源。
  此外,由於股票發行採取核准制,上市公司股票相對於場外資金來說總是稀缺的。所以中國股票的價格,在多數時間裡遠高於內在價值。即便在極端熊市的情況下,那些從企業價值的角度看,一文不值的ST 公司,總還會留有幾個億的市值。一旦牛市來臨,這些ST公司的股價總是早早地就鹹魚翻身。就是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供需是相對失衡的,價格是相對扭曲的。
  既然股票價格通常是高估扭曲的,而且符合大股東的利益。不融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才叫傻呢。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總是給人窮凶極惡地感覺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當時,把上市公司融資稱為「圈錢」,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儘管有些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只是想給大股東拿來花花。比如有把增發的資金拿去蓋辦公樓,然後低價租給大股東的。也有圈了錢不知道花哪兒去的。不過並 不是每個公司都會利慾熏心,幹出坑蒙拐騙的事情出來。一直以來,央企公司的再融資,基本上還是根據發展規劃按需所募,通常比較靠譜。因為央企的管理機制, 導致企業領導人的決策嚴格遵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要是從資本市場亂搞些錢來亂花一氣, 別弄得影響不好丟了烏紗帽就虧大了。
  總的來說,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圍繞「利益」兩字,讀懂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本質,也就能夠理解市場的種種怪象。
  言歸正傳。2002年,招商局A準備發行8.8億元的可轉債。相關的董事會決議,在2001年底早已公告。而臨時股東大會也已經開過。
  董事會開過後一經披露,券商就可以根據新的年報數據,撰寫或者更新募集說明書。等年報在年度股東大會通過之後,就可以把募集說明書上報證監會。
  請注意:這裡有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時間。
  按慣例,年報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募集說明書才可以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接受材料,審核,反饋意見,過發審會,然後給發行批文。這個過程怎麼也得預留 3-5個月。發行路演再預備1-2個月。這樣,整個發行流程如果順利地走下來,需要預計4-7個月。加上股東大會的時間,稍微一拖延就到了年底。A股歷來 到了年底是缺錢的,各機構都忙著把錢從市場裡收回來。因此發行價格可能壓低,更關鍵的是,如果年底沒發行出去,就需要再等來年年報披露後,補充新的財務數 據後再發行。公司再融資的議案都是有限期的,證監會的發行批文也是有限期的。搞不好,再融資就會失敗。回去重新報批和審核。
  因此,如何預先規劃好發行的時間非常重要,每個時間節點環環相扣,每個節點都要盡力往前壓。
  招商局A在2001年11月剛剛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招商地產等資產,徹底置換出招商港務等資產。塵埃尚未落地,隨即馬不停蹄地啟動了可轉債融資 的工作,並於2001年12月1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1年年報在2002年4月8日披露,6月29日通過年度股東大會。
  同一時期,萬科也在發行可轉債融資。但萬科是在2001年8月16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2年3月19日披露年報。2002年6月26日可轉債已經發行成功。這個時間安排,可算是十分妥當,6月份股價仍在局部高點,所以發行相當順利。
 從時間上推算,招商局A可轉債融資的啟動時間較萬科晚了3個半月,而且肯定要等到來年年報披露後才能申報,所以要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相當挑戰。比較 通行的做法是在2002年上半年申報,2003年中發行。但是央企的工作特點是,不落人後,迎難而上。公司內部的工作計劃是,年內完成融資。理論上,以央 企的資源配置和綜合實力,完成這個計劃看似也並非不可能。但招商局A剛剛完成資產重組,管理層上至總經理下至董秘換了半個班子。好比新駕駛員開輛新寶時 捷,幹到120英里的時速倒也不難,不過要想再玩漂移,那就玄了。
  當然,具體到工作上,一切理由都是託辭。雖然因為新入職,我當時的職責僅是協助公司另一位領導完成此項融資工作。但心裡明白,咱是沒帶金鋼鑽卻攬上了瓷器活。

 

 

(待續 下期預告: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7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六章 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5xua.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第六章 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接手這次可轉債融資的券商是證監會直屬的銀河證券。當時銀河證券剛剛做完與其它證券的合併。派給我們的項目組,原隸屬於被合併的那家券商。
  事實上,券商的選擇是融資工作另一個關鍵環節。上市公司花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承銷費,至少應該從券商那裡買到如下4點:
  1、券商投行項目組須彌補上市公司在融資經驗上的不足,在關鍵時間節點和要點把握上給予專業意見。
  2、券商保薦人能夠充分發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在募集說明書中充分挖掘公司的潛在價值。
  3、券商在證監會審理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溝通作用。
  4、當發行環境不利時,券商應有實力托底承銷;當發行環境正常時,券商有實力推高承銷價格。
  當年國內券商可還沒有上市的,管理也普遍不規範,挪用客戶保證金的妖蛾子事兒層出不窮,能夠四項全能的券商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上市公司在選擇券商的時候,應注意取長補短,儘量選擇在能力特長上,能夠補強公司弱項的券商。
  站在董秘的立場,有個經驗竅門:選券商的時候,董秘應儘量指定或者親自面試項目經理。來公司拉生意的都是券商的大佬,等到幹活的時候,就要靠項目經理了。項目經理要是個糊塗蟲,募集說明書的故事編不圓,或是時間控制不住,那非得把董秘害殘不可。
  最好找年富力強,項目經驗豐富,為人處事老練的。項目經理的任務,承上啟下,體能上要保證足以連續工作20天仍頭腦清醒;經驗上要親自參與過各類融資 項目,對流程、工作要點和時間節點瞭如指掌,還要隨時準備補槍眼,哪個環節掉鏈子他就得頂上去;情商特別要高,必須善於勾兌,能夠和證監會,上市公司各色 人等其樂融融,也能恩威並施地讓部下把活幹好。
  話說銀河證券的項目組帶隊的是位老同志,組員還包括分別負責法律、財務、企業管理等相關方向的成員。招商局A隸屬央企,一貫聘用國際四大會計師行做審 計,因此財務數據翔實,基本經營資料完備.理論上,洋洋灑灑幾萬字的募集說明書主要把事實表述清楚就妥了,寫起來難度不算大。但真幹起來,文字與數據盤根 錯節,環環相扣。整個寫作過程就像揉麵,揉去又揉來,改了又改。就像項目管理的宿命,最後截稿的一天,總是熬通宵加班。加班的目的是為了複印和裝訂募集說 明書,複印的地點自然是著名的北圖複印社。
  募集說明書裝訂好後,厚厚幾大本就送進證監會了。於是再融資進入下一個攻堅階段:證監會審核。
  凡是再融資的申請資料,在送到證監會收件後,資料如無重大遺漏,隨即轉給發行部。發行部將派兩名預審員,分別側重從財務和法律兩個角度,在限定時間內審核資料的真實性。預審員在審核之後,將在發行部內會上討論,最終形成反饋意見回覆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針對反饋意見進行解釋修訂後,如果發行部無重大疑義,資料將在合適的時候分發給發審委員審閱。最終,上發審會過堂.
  真不是拍領導馬屁,我印象裡的證監會幹部,從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看,那都可以說是相當的好。如果中國的公務員都和證監會幹部一個水平,基本可算是吏治清明。因為是隸屬央企,咱和監管幹部接觸決不敢越雷池半步。社會上老有傳言,說有公關公司包搞掂證監會,收費幾百萬云云,那八成得是騙子。
  雖然在我所接觸的證監會幹部中,確實不幸有王小石處長因為入股朋友的公關公司而獲罪。但回憶起來,王小石內斂寡言,待人相當和藹,在我們的項目上從沒 有刻意刁難和吃拿卡要。雖然錯在拿了不該拿的錢,估計是被朋友拉下水,然後做些順水人情的事兒,但決算不上是惡吏。有時候想想,監管幹部真不容易,進證監 會辦事兒的,都是肩負億萬重大利益而來,哪個不是百轉千回,挖空心思甜言蜜語,企圖和監管員套近乎好順利過關的?成天被一幫處心積慮的人圍著,又少不了糖衣砲彈狂轟濫炸,沒失身的那絕對算好同志。
  和證監會溝通,關鍵在於溝通。這話有點繞,我的意思是,關鍵要想方設法把你想表達的正面信息和形象傳遞給預審員、主管處長,司長,發審委委員。總之,原則是應儘量讓每一個參與審核的相關幹部對公司有正面的判斷。
  監管官員通常都非常忙,一個預審員往往同時要看好幾個項目,募集說明書在案頭堆積如山。可這活又千萬馬虎不得,也沒法偷工減料。所以項目審核是個挺熬人的工作。
  發審委委員也不輕鬆,除專職委員外,兼職委員都是資深專家和社會名流,日常工作本就相當繁忙。一組發審委委員通常一次審核不超過4個項目,看資料的時 間也就一週左右。每份資料都是十萬字以上,僅憑短短的時間就要拿出專業意見,可能一句話就定融資項目的生死。這活兒雖然威風八面,但也相當的棘手。
  根據監管紀律,預審員和發審委委員都不可以私下與報審的上市公司接觸。但是又要在短時間內,在相當大的工作強度下作出YES OR NO 的判斷。因此主觀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根本不能排除把烏雞看成鳳凰,或者把鳳凰當成烏雞的可能。
  既然如此,那麼在有限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給各個審核官員以「好印象」就相當的重要。特別是當監管官員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的時候,如何能乾淨利落,不留後患地把問題解釋清楚,同時堅定監管官員對公司的信心,即成為重中之重。
  作為一個專業董秘,如果我到證監會拜會監管幹部,那麼我所說的每一句話,回答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有時候,為瞭解答監管員臨時提出的一個 小問題,甚至會開會討論一天。而在上發審會之前,針對發審委委員有可能提出的所有問題,董秘辦必須擬定詳盡的應答方案,並且組織反覆的排練。確保做到:斬 釘截鐵,對答如流,信心飽滿,萬無一失。
  話說回來,陪著一萬分的小心,處心積慮地去應付審核,大體是因為發審制度的不足。企業融資,本來是個市場行為,只要不是虛假行騙,那麼企業願意賣股權,股民願意買,不就得了。但是在十年前,股票完全不是市場化定價,監管機構只好來當這個判官,上市公司呢,也就只好繼續想盡辦法來過這一關。
  故事就發生在招商局A的可轉債項目上發審會的前一天。公司相關領導齊聚北京,那天下午我們正在開會。突然,手機響了。這個時點我是高度緊張,一看是個神秘的號碼,於是就接了。
  電話那邊傳來一個略顯蒼老和嚴肅的聲音:「你是陳宇嗎?」
  我說:「是我,您是哪位?」
  他說:「我是某某某。」我一聽就一激靈,這可是一個發審委委員的名字!趕緊問:「您找我什麼事兒?」
  他說:「我在石家莊高速路上出了車禍,有人受傷送醫院,需要五萬押金。我沒帶那麼多錢,也不方便通知單位和家裡。你能不能幫我墊付一下,今晚我回北京,明天發審會後還你。」
  我,手拿電話僵立當場。一抬頭,領導們都表情怪異地看著我。
  回過神後,我不禁乾笑一聲。然後聲音溫柔無比地說:「您千萬別著急,我們在石家莊有分公司。您把您的事故地點短信給我,我們立即派人去處理。到時候,您就別管了,我們的人幫您都搞定。」
  對方顯然沒料到我這麼說,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後說:「哦,好,我回頭聯繫你。」然後就掛斷了。
  同事們都問:「怎麼回事兒?!」
  我聳聳肩說:「沒事兒」。
  作為一個隸屬央企的專業董秘。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對一些基本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
  想那發審委委員是何許人也,如果真的出了車禍,別說5萬,就是臨時籌措5百萬現金恐怕也不難。再說,找誰要這筆錢,也不會找我這個國企的上市公司董秘要。那豈不是授人以柄?最後,我的手機他是怎麼知道的,遇到車禍,然後再找人要我的手機嗎?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打電話的人是個假冒發審委委員的騙子。
  既然他打給我,也肯定打給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董秘。而且,估計還真有上過當的。
  「您這不是侮辱發審委委員,挑戰董秘的專業性嗎?」我心想。
  當然,若億萬分之一那真是某位發審委委員,剛才也沒得罪。
  第二天,招商局A的可轉債順利過會。
  但我沒有料到,我們最終會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下期預告: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北京神農投資版權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8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七章 成功地取得了失敗】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5xvp.html
經過幾個月的奮鬥,招商局A終於拿到了可轉債的發行批文。
這裡先對可轉債作個簡單說明。可轉債的全名兒是:可轉換公司債券。 這玩意兒首先是一種公司債,投資人買去,相當於借錢給上市公司,那公司是要還本付息的。而且這個債還可以按事先約定的價格轉成股票。對投資人來說,幾乎就是個「保本股票」。如果股價跌了,就拿著債吃利息。如果股價漲了,就換成股票吃差價,可算是進可攻退可守。
不過自古買的不如 賣的精。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可轉債通常利息非常低,甚至可以是零。轉股價格呢,則要比可轉債發行時的股價高很多。這樣一來,上市公司也比較划算。如果公司 股價漲的不多,那麼可轉債就不會轉股,公司等於近乎零成本借了筆錢。如果公司股價大漲,可轉債轉股了,公司就等於高價增發融資。
可惜好東西到了中國,一般剛開始的時候都會上吐下瀉一陣子。可轉債也是如此,起初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對這個產品都沒吃透。
按西方的理論, 可轉債的定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債券價值,用等期無風險收益率作為貼現率,可以估算出可轉債的債券價值。簡單說,就是拿可轉債和國債比,假設同樣拿五年,利息收益肯定比國債低,那麼拿這個可轉債就吃虧了。所以可轉債的債券價值是低於面值的。
另一部分,是期權 價值。可轉債有在存續期內轉為股票的權力,通過對過去股價波動性和公司業績的估算,基本可以算出一個期權價值。簡單說,如果可轉債是5年期的,而且股價在 5年裡有可能超過轉股價格,那麼投資人就有可能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然後賣掉賺錢。這個可能性是值錢的,就跟買彩票一樣。
所以可轉債的價值就是債券價值加上期權價值。
其實,投資人不妨把可轉債看作是用轉股價格買的股票,而且下跌空間為零。如果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業績成長性特別好,轉股價格定的比較低,利息率比活期存款還高,那麼投資人等於沒有冒任何本金風險就可能賺了大錢,這樣的可轉債是不是該搶破頭來買呢?
投資老手對可轉債總是情有獨鍾,格雷厄姆在投資聖經-《證券分析》中就有專文論述。而股神巴菲特則經常大手筆買入目標公司的可轉債。這使他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遺憾的是:中國的股市那時候更像個大賭場。股民們多數隻想衝進去,炒一把就走。投資人腦子裡滿是:眼前的暴利!對可轉債這種要解釋上一通的洋玩藝,大家興趣不大。更何況2002年股市正在綿綿不絕的下跌中。
於是就悲劇了。
招商局A,業績與資產價值快速增長, 5年後股價將上漲超過20倍的超級大牛股,在2002年公開發售保底的可轉債。要是誰慧眼識真買了這個轉債,過5年幾乎不用冒任何風險就可以在自己的財富後面加個零。馬後砲地看,這純屬天上掉下來的特大號餡餅,可砸到頭上竟然幾乎沒有人願意接。
記得那是2002年的9月,瑟瑟秋風中,我拎著皮包,往來穿梭於「北上廣深」四地的各大基金和保險公司。進行所謂的發行路演,其實就是沿街兜售可轉債。
當時市場冷清,招商局A此前又顯然在基金沒有什麼粉絲。我雖然鼓動如簧之舌,在每一家基金竭盡全力地推銷,但卻收效甚微。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期發行的燕京啤酒可轉債在發行後不久即跌破了面值。於是我們一路推銷下來,卻應者寥寥。時至今日我還清晰記得,路演的時候,台下基金經理們菜青的臉色,木然的表情和墓碑般僵硬的姿勢。他們就坐在那裡,呆呆地望著我這送財童子,眼睛裡空蕩蕩卻什麼都沒有。
僅僅不到兩年的下 跌,就使專業投資人對於一個保本的,具有高收益可能的投資品視若無睹。那是我第一次大範圍接觸國內的機構投資人,也是第一次較為深刻地意識到專業投資人的 群體弱點。能夠克制人性的弱點,穿越時間的迷霧,在相對收益比拚的壓力下做出準確價值判斷的公募基金經理,永遠是少數。
好在我的確遇到了 這樣的幾位少數派。印象最深的,是當時華夏基金債券投資負責人,這位朱經理和我談了10分鐘,就很淡定地說:「陳總,你們的轉債,我們認購2個億。」我有 點吃驚,因為此前走遍全國,總共才賣出去不到2個億。我們可轉債的發行規模是8.8億元,要是當時全國有四個這樣的基金經理,那豈不是通吃了。
可惜,中國只有一個華夏基金而已。
8.8億可轉債,基金預認購不足50%,照理剩下的部分由散戶網上認購,最終沒賣掉的餘額由券商包銷。於是我們似乎該指望券商鼎力相助。
可是當時中國哪有 幾個券商有銷售能力,或者包銷能力呢?即便有,誰又願意包銷呢?於是可轉債主承銷商見勢不妙,立馬掉了鏈子。隨即使出了一記拖字妙訣。無論怎麼催促,就是 不肯接招,除了讓我們繼續提高利率水平,壓低轉股價格,既沒有像樣的承銷能力,也拿不出什麼好法子。事情就此一拖倆月。
此後招商局集團終於表態,願意全額認購可轉債發行的剩餘部分。但卻為時晚矣,因為時間拖進了12月,證監會發行在年底已經排不上號。因而只好轉到來年,等補充了新的年報數據後,再發行。
到了這一步,出了 大問題。可轉債發行,需要最近連續三年的財務指標滿足發行要求。其中一項硬指標是三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不得低於10%。如果是2002年發行, 連續三年的指標就是指1999年-2001年。如果在2003年發行。那麼指標就會修改為2000年-2002年。
因為沒有足夠的經 驗,而且對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有所僥倖,再加上國企反應機制的緩慢。公司對2002年的業績沒有做出相應的準備。在用2002年的財務指標替換 1999年後,連續三年的平均ROE略微低於10%。其實2002年不是擠不出利潤,只要適當加快樓盤的結轉,或者處置一些資產。這個指標完全可以輕鬆達 標。
可惜事實卻 是,2002年過低的ROE拉低了整體指標,剛好差零點幾不夠標準,不再滿足可轉債的發行要求。一開始,我們還寄希望於證監會法外開恩。這事情不怪我們 啊,市場發不出去,而且業績也只差了那麼一丁點。可是,無論我們怎麼解釋,發行部都不同意破格發行。最後,相關領導給我們出個建議:要麼回去推倒重來,要 麼改成配股。
無奈之下,8.8億可轉債終究改成了3.5億的配股。融資總額和價格都打了大折扣。
您說這冤不冤?回頭想來,一點都不冤。瓷器活愣給辦砸了,完全是自己笨,怪不得別人。入職第一次融資就光榮地取得了失敗,雖然自己當時在這件事上還是個配角。但作為董秘,終究難逃其責。
本人對此深以為恥,並暗下決心,必為招商局扳回此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03年底,招商局A漲了近50%,有基金經理突然打電話來說:「陳總,你們不是發行可轉債麼,我們有多少要多少。」聽了他的話,我還略感欣慰,原來沒帶金剛鑽,卻攬了瓷器活的,真不止我一個。
 
(下期預告:臥薪嘗膽)

 

 

 

——————北京神農投資版權所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9

神農投資:淺析重組股的投資技巧 神農陳宇

http://xueqiu.com/1102881152/24741840
投資重組股是一種專業能力,下面就今年以來的實戰案例探討重組股的投資技巧。

一、重組股的定義:廣義的重組股泛指發生重大重組、併購、股權激勵、投資以及其它可能對公司經營預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的股票。在國外被稱為:事件驅動型股票。在國內被稱為重大事項停牌股。其實有很多具備重大戰略性意義的事件在國內並不會停牌,所以這類非停牌的重大事件也歸在重組股之中。因為重大事件發生後,可能對公司的估值產生較大的突發影響,所以國外有對沖基金專門投資:事件驅動型投資組合。國內以王亞偉在華夏基金管理的產品為代表。

二、重組股的投資技巧:

1、通過基本面推測重組的可能。80%的情報來自於公開信息,這是情報界的共識。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主要通過公開信息曾分析出中國將出兵朝鮮,但未被美軍採信。因此從行業及企業基本面推斷重組的趨勢並不難。比如:今年中國軍費投入大幅度增加,軍工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是確定的政策,所以年內多家軍工股停牌就很容易判斷。再如:在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進行資產併購重組是行業龍頭髮展的國際通例,因此省廣、藍色光標等企業的併購就不難把握。

2、通過公開信息判斷重組的可能。上市公司在披露的公告、以及相關行業和公司新聞通常會透露出重組的意圖。比如:中南傳媒在年報中公開表示,2013年將是公司的併購年。這等於已經把事情告訴大家。8月,中南傳媒果然與湖南教育電視台組建合資公司。

3、通過估值比較推斷重組的可能。重組股不是買到了就鐵定能賺錢。必須進行估值比較。有些公司的股價早就高高在上,有時候會故意製造些重組的故事來幫助出貨。所以只能買那些估值低,即便重組失敗,也無傷大雅的。

4、通過技術分析印證重組的可能。任何重組不可能滴水不漏,總有內幕知情人,也通常會有些先知先覺的買盤湧進來,因此觀察有重組可能的股票在成交與走勢上的異動就很有幫助了。

5、通過組合投資鎖定重組的概率。任何重組都可能失敗。就算是董事會成員也未必能夠決定重組的結果。所以對重組股應採取組合投資的方式來控制風險,鎖定收益。這方面王亞偉有非常成功的組合經驗,他曾介紹說:重組股在於公開信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而在組合投資方面,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說:王亞偉一般個股持倉比例在2-5%左右。其實,他們兩位已經和盤托出了重組股的組合秘密。

三、重組股2013年實戰案例

  神農投資把今年的投資分為四個階段:成長股、重組股、成長股、週期股。在二季度中後期,因多數成長股已脫離估值上限,所以在降低倉位的同時,開始把重心部分放在重組股上。截止8月8日,共捕捉到7個重大事項停牌的股票。分別是:中國重工、北大荒、天舟文化、華誼兄弟、天瑞儀器、新希望、廣宇發展。觀察這七家股票,可以看出與王亞偉的組合有顯著差異。其關鍵在於,這些股票的估值即便不發生重組也很有吸引力,並且所處行業或者所持資產多數為我們看好的方向。

1、中國重工:軍工發展無非是海陸空天。當前與美日差距巨大,相對吃緊的是海軍。而中國未來的發展關鍵在海洋。海軍裝備的發展為當務之急。恰好船舶製造業近期的估值被壓得很低。所以中國重工可算在軍工股中估值最低。加上其可轉債轉股價格高高在上,管理層有迫切而明確的動機。技術上週MACD二次背離金叉,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2、北大荒:千萬畝良田被一群碩鼠吞噬。好端端的公司被做虧,可謂無恥之極。董事長三易其人,基本面糟糕的不能再糟。隨著糧食安全與土地流轉的大趨勢確定,北大荒的未來估值不可限量。而短期內碩鼠的貪腐,在十八大之後怎麼也得有些收斂。買一點放著,起結果是換來一次並不理想的重組。開盤十分鐘內全部拋清。

3、天舟文化:關於天舟文化的故事在江湖上流傳了很久。隨著文化傳媒板塊的暴漲,老瓶裝新酒的概率顯著增加。周放量長陽說明有資金在干。從整個板塊的估值提升趨勢看,加入組合配置沒多大風險。

4、華誼兄弟:在年初,華誼兄弟和光線一度是神農重倉股,股價一路翻翻之後,數量減至行業標配,這樣也押上一個停牌,三個漲停板。只能說,公司管理層很聰明。大眾很瘋狂。

5、天瑞儀器:這是一家研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企業,不過銷售戰略管理得不怎麼樣。今年以來,所處環保行業面臨爆發性增長,這將大為彌補其銷售能力的不足。市淨率1.6倍,在行業內最低。買下除了漲,還能怎麼樣呢?不過停牌是意外的驚喜,這大概可以歸於狗屎運的範疇。

6、新希望:這家公司就是劉永好的命,如今已託付給女兒劉暢。估值上扣掉民生銀行,就只剩60個億。60個億買中國第一的農業股,這讓800億的探頭股情何以堪啊。我不得不說新希望和中國重工的重組信息封鎖的應該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從技術上幾乎看不出風吹草動。只能說,太便宜了,優秀的企業家自然會推動套利的事情出來。

7、廣宇發展:這是我多年以來的提款機,因為它這些年一直說著一個不老的故事;把魯能集團的房地產資產全部注入。這是已經通過股東大會,但宣告失敗的重組計劃。每次在憧憬重啟地產股再融資的時候,廣宇就會漲上一通。不過,這次是真的狼來了。在招商地產停牌之後,我們立即搶了些貨。不過,組合而已,買的都不多。

四、重組股的趨勢

  在創業板推出以來,重組股逐漸步入低潮。從王亞偉的基金業績也可以看出,名次從第一逐步滑落到20名外,其原因在於:一方面,多數質地好,有更高溢價空間的資產選擇單獨上市以獲取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多數老企業能注入的資產已多數在前次牛市中裝到上市公司來,戲碼越來越少。所以今年的基金第一注定是投資成長股的。不過,在創業板IPO暫停近一年之後,而且有些行業龍頭開始推進兼併戰略。這使重組股有抬頭之勢。

  無論如何,當前重組股中垃圾股通過重組變鳳凰的故事越來越少了。相反,具有高溢價高估值的好公司的重組能力在不斷增強,誰都願意把自己的資產賣個高價給上市公司。所以,遊戲規則在變化。

五、重組股與內幕消息

  最近證監會處罰了對宏達股份財務總監和某基金經理。就因為停牌前,某基金經理打電話給財務總監問:股票能買麼。總監回答說,能。基金經理不過是打工的,為了給客戶多賺幾個子兒,自己多發點獎金,去打探內幕消息被罰真的不值。尤其對重組股採取組合投資方法後,冒險更沒有價值。既然通過公開信息能夠搞定80%的重組概率,剩下那20%的確定性不要也罷。很多人以為王亞偉是靠內幕信息買重組股,其實是非常外行的。不用內幕信息,我們都能買到足量的重組股。不用買重組股,我們也都能賺到足夠多的錢。多數一提重組股就認為基金經理是靠內幕消息的人,通常是沒能力沒見識的人,是市場的失敗者。

六、重組股與散戶

  除了具備專業能力與充足時間的專業個人投資者,多數散戶完全不具備投資重組股的能力。很多人樂於聽小道消息,甚至到股吧裡看到謠言就跟風。最後就是當了抬轎子的。王亞偉形成高收益率的重組股投資能力是在高考狀元的基礎上,從清華畢業,在華夏奮鬥十年以後的事情。投資重組股只是專業人幹的事。那些喜歡把全部家當,押到5分鐘前聽到的一個所謂內幕消息股上,然後期待奇蹟的人,最好不要看這篇文章的前五節。他們只需要記住下面這句話:遠離股市,遠離重組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28

陳宇琛入紙娶前主播

1 : GS(14)@2017-01-05 08:07:13

■陳宇琛和女友Camille計劃到英國或歐洲影婚紗相。資料圖片



陳宇琛(石仔)去年7月於倫敦向拍拖兩年多的有線前主播林佑蔚(Camille)求婚成功,原來石仔日前正式入紙申請結婚,他昨日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哋未定婚期,暫時計劃喺今年底,始終婚禮籌備要一段時間,又要兩邊屋企人一齊商量,而且大家嘅工作一路都好忙,啱啱先叫做得閒啲,可以諗吓結婚點樣plan。」



■陳宇琛日前正式入紙申請結婚。

石仔透露計劃到英國或歐洲影婚紗相:「我喺約克大教堂求婚,睇中倫敦嗰邊啲地方,我又有啲屋企人喺嗰度,所以都有啲情意結。」至於婚禮方面,他指每一個細節都會用心考慮,而生育計劃方面,石仔坦言想多享受二人世界:「希望有啲空間,我諗都要一段時間。」採訪:唐心悠攝影:張俊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4/198853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62

蘇格蘭婚禮夫婦淚灑陳宇琛愛老婆 老套紋身

1 : GS(14)@2017-08-18 07:55:08

■陳宇琛透露和太太林佑蔚今次的古堡婚禮花了六位數。



石修兒子陳宇琛(石仔)與有線前主播女友林佑蔚(Camille)今年2月在香港註冊,一對新人在英國時間本月8日於蘇格蘭愛丁堡Carlowrie Castle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婚禮。昨日石仔返港後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詳述當日行禮經過和感受。



■雖然在古堡行禮,陳宇琛仍有照傳統接新娘。

■陳宇琛認為一生人一次,好開心結婚舉行三個派對。


雙方父母缺席

石仔說:「嗰日上午11點接新娘,都有中式儀式,斟茶畀長輩,所有親戚由美國、英國同加拿大嚟,有40人出席婚禮。」美中不足是雙方父母因為工作未能出席,他說:「本來呢個計劃係有父母,機票都出埋,有少少可惜,2月簽紙之後,工作一路好忙,好遲先同wedding planner傾,爹哋接咗工作,所以一家人開會,雙方父母都冇出席,變咗係一個年輕人嘅派對。」在古堡行禮,花了六位數字,石仔說:「上年我喺約克求婚,再去蘇格蘭玩,覺得嗰度靚,好適合一個wedding,咁老婆又好鍾意Harry Potter,所以搵咗個咁嘅地方。」講到當日情況,石仔透露因為伴郎胡文新的講辭而眼濕濕,太太Camille聽到他感謝辭就忍不住爆喊。



■陳宇琛為了紀念和太太要愛到永遠,特地走去紋身。互聯網圖片

■陳宇琛見到太太為自己跳舞,大為感動。DV圖片


老婆跳舞感動

一次結婚,舉行三個派對,石仔說:「OK呀!好開心,一生人一次,本身我自己有搞event,自己搞好上心,做自己人生大事,更加着緊啲,我?家明白結婚係一件好大挑戰。」更指當日Camille為他跳了一隻舞,令他非常感動,他說:「佢本身跳職業,佢係咁練,我都係第一次現場睇佢跳舞,佢好勁。」講到愛的紋身,石仔說:「係嘅!唔係字,係一個地標,個地標係上年約克求婚嘅地標,有紀念價值,有兩個骷髏骨嘅嘢,我鍾意啲punk嘅嘢,紋咗個骷髏頭好似兩個人錫咁,Till Death Do Us Part,直到死一日呀!有啲老套,我都冧嘅,有意義嘅嘢先去做,唔係亂咁做,係一生一世。」採訪:非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18/20124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