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業經營——最重要的防火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25/100393879.html
胡祖六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一個廣受關注的事件是JP摩根從事信用衍生產品交易導致了二十億美元以上的損失。摩根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少數一兩家表現良好平 穩度過的金融機構之一,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米·戴蒙一向以善長風險管理而聲名卓著。摩根的這項巨大虧損因而備受矚目。雖然這筆失敗交易不會傷筋動骨, 更不會危及摩根的生存,但毫無疑問為美國大選之年圍繞金融監管改革的激烈辯戰提供了爆炸力極強的新彈藥。可以預見,摩根事件將導致金融監管在整體上更加趨 於嚴格,特別是醞釀良久的「沃爾克規則」在貫徹實施上將會更加嚴厲、廣泛與細密。

  「沃爾克規則」以其倡議者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先生命名,作為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的一項重要內容,目標旨在限制銀行控股公司的自營交 易業務,並為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設立上限。我認為實行沃爾克法則有必要,時間也許會證明它的價值,但是從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大目標考量,該法則有 明顯侷限性。2008年以美國房地產次按債券為導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當前不斷加劇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其實與金融機構的自營交易、對沖基金、PE基金 等業務關係不大,沃爾克規則並沒有直接為防止信用過度膨脹資產價格泡沫提供良方,也沒有解決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的核心問題。因此,政府與監管當局如果 以為「沃爾克規則」實施後金融體系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將是一個危險的幻覺。

  反思全球金融危機,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不能倒」是一個最尖銳最突出的難題。這個困局在表面上是過去二十年間市場競爭導致金融 服務業大規模整合的結果,但實際上是由不適當的法律與監管政策所造成的。其中最突出後果也最嚴重的法規監管錯誤就是美國國會在1990年代末廢除了「格拉 斯·斯蒂格爾」法案。這個著名的法案曾把大蕭條時期美國金融頭號巨頭JP摩根一分為二,並通過對於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制分離,客觀上抑制了美國金 融業「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不能倒」的問題。

  在其後長達七十餘年的時期,美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與前蘇聯的長期意識形態與軍事對峙、中東石油危機、佈雷頓森林制度崩潰、經濟滯脹、拉美債務危機、日本的崛起競爭、亞洲金融危機、「911」恐怖主義襲擊等一系列重大的宏觀衝擊(macro shocks),也發生了較大金融機構如伊利諾大陸銀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爵克瑟爾·蘭伯特投資銀行(Drexel Lambert)的倒閉事件。但是,美國金融體系在整體上卻保持了長期的穩定,並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創新能力、效率與全球競爭力。

  不幸地是,這個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法案在1990年代末被廢除,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業整合高潮。商業銀行紛紛進軍投資銀行領域,投資銀行也開始 從事信貸業務,金融混業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出現了花旗集團這樣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於一身的金融巨無霸,從此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與「關聯性太強 不能倒」的矛盾日益加劇,在2008年雷曼事件後暴露無遺。

  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垃圾債大王,華爾街最有影響的大公司之一爵克瑟爾·蘭波特的倒閉,儘管導致了美國高收益率債券市場的崩潰,及為 數可觀的儲貸機構的紛紛倒閉,但對於美國整體資本市場與銀行體系卻影響甚微?為什麼1995年英國老牌銀行霸菱因為債券期貨巨虧而破產,全球金融市場同樣 波瀾不驚?而到了2008年地位甚至不如爵克瑟爾·蘭波特的雷曼公司的倒閉卻引起了如此可怕的多米諾骨牌反應,讓AIG、美林、瑞銀、ING、蘇格蘭皇家 銀行、花旗、美洲銀行等全球知名的大型金融機構一個個相繼陷入生死存亡險境,觸發了驚心動魄的全球金融危機?

  深究原因,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金融體系在後「格拉斯·斯蒂格爾」時代變得太大、太複雜、太相互關聯,結果系統抗震能力顯著地削弱了。

  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分業經營是一道最重要的防火牆。機構、業務與資產的適當分離對於金融體系風險隔離,對於保護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利益,對於有效風險管理,對於解決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的問題,都有重要的意義。

  本質上,金融機構「太大不能倒"就是風險不能在系統內有效隔離,單一機構的財務問題可能波及其它一大批金融機構,從而威脅整個系統的穩健性。金融體系風險隔離的首道防火牆就是應當實現機構隔離,即按金融業務性質分別頒發牌照,嚴格限定各自經營範圍。

  分業經營實現機構隔離可以抑制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過度膨脹,尤其是管理半徑過大的橫向擴張,導致業務的廣泛交叉與相互滲透。

  分業經營可以顯著減少金融機構業務與資產的複雜性,提高專業化水平與經營效率,有利於各類風險的及時辨別與有效的控制,有利於資本與流動性的管理。

  分業經營有利於抑制道德風險,減少「監管套利」現象。吸收零售存款的銀行機構一般得到政府公開與隱含擔保,融資成本低,但在混業經營模式下,往往存在從事風險更大資本市場業務的衝動,從而產生道德風險。

  分業經營有利於外部監管。混業經營高度複雜的金融機構不僅對金融機構自身內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戰,更是超出了外部政府與監管機構的專業能力、人 才與資源,導致監管失效。這個情形在中國如此,在美國和歐洲也是如此,鮮有例外。所以,簡單的業務模式應該成為一個合理的審慎監管政策目標。

  最後,也可能是對於系統金融穩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業經營可以抑制金融風險的傳遞與擴大,防止風險跨機構跨資產跨地域國別的快速傳播與蔓延。 美國加州與佛羅里達州的次按房債違約率攀升之所以不僅嚴重打擊了從事次貸業務的美國商業銀行,而且波及了全球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與投資機構,不僅影響了 次按房貸證券單一資產類別,而且衝擊了商業票據、公司債、信用違約掉期等信用衍生品,乃至股票,外匯與商品期貨市場,就是因為在後「格拉斯·斯蒂格爾"時 代,金融體系缺乏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

  當然,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本身並不能避免信用泡沫與房地產泡沫而引發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如果該法案繼續存在的話,它所形成的制 度隔離一定可以大大減少這場危機的波及面,並顯著減緩危機的嚴重後果。雖然有理由期待「沃爾克法則」在今後可以產生有益的影響,但與「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案」相比,在風險隔離上可能遠不及後者所發揮的作用。

  中國的證券行業經歷了幾波低谷,如2001-2004年以及2008-2010年,眾多證券公司資不抵債,甚至倒閉,但沒有衝擊到銀行體系,危 及系統的穩定性。同樣,在重組改革之前脆弱的國有銀行也沒有對於證券或者保險行業形成過大衝擊。事實表明,分業經營這道防火牆在中國起到了良好的風險隔離 作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有必要保持金融分業經營的基本格局。■

  (本文的刪減版發表於《新世紀》5月28日金融專欄)

  作者為資深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2

證監會官員下海 如何「防火」與「滅火」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995

貓看老鼠是天職,但如果貓突然變成老鼠,怎麼辦?

在這種身份轉換中,基金公司「督察長」是一個重要的過渡平台。這一崗位要求有效「防火」,及時「滅火」。

從「貓」到「鼠」

「畢竟長期扮演過貓的角色,扮起鼠來,肯定不是一般的鼠。」

2002年進入中國證監會,從專業助理、主任科員,一路打拚10年,林海中最後做到了基金監管部處長。這是一個重要衙門的重要崗位,但在2012年6月,他轉身離開。

8月22日,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佈了一份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林海中接任督察長。正是在其發佈的招募說明書中,林海中的以上工作經歷與變動得以公開。

在這家管理著五百多億元資產的公司,作為督察長,林海中將負責監控和化解基金公司內部在管理和運作中的一切風險,也包括員工的一言一行。他直接對總經理負責。

有趣的是,在監管者與基金公司的「貓鼠遊戲」中,林海中的角色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如果說在中國證監會時是「貓」,那麼作為基金公司高管的林海中,就變成了「老鼠」,他將與監管者——證監會的基金監管部和上海證監局繼續這場遊戲。

「畢竟長期扮演過貓的角色,他肯定不是一般的鼠。」一位基金業的人士調侃稱。

近期,除了林海中,另一些證監會人士也正在進行「由貓到鼠」的角色轉變。

9月24日出任華安基金督察長的薛珍也來自證監會監管體系內,她此前擔任過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監局信息調研處副處長、法規處處長一職。

10月12日,南方週末記者從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內部人士獲悉,中國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楊曉松即將前往管理著近2000億元資產規模的南方基金任職,具體職務目前尚不清楚。

中國基金業元老、掌托南方基金13個年頭的高良玉,此前傳出將辭任總經理,並升任公司副董事長的消息。不過,辭任總經理未能獲得9月27日召開的董事會同意。

有意思的是,高良玉與楊曉松同樣出自中國證監會發行部,高曾於1993至1997年擔任該部門副主任。

迄今為止,根據基金公司公開的招募說明書統計,已先後有近50名證監會官員離職後到基金公司擔任高管職務,這些官員分佈在國內三十多家基金公司。

(向春/漫畫)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在熊市中,需要為股指下跌尋找原因,監管頻率增高,來自監管方的壓力增加。

一位從公募基金業出來的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股市三年熊途,很多公募基金經理壓力很大,紛紛離場。因高層人士變動而導致一些大的基金公司暴露出了諸多致命問題。要堵住這些問題,必須要想辦法。

事實上,每一次漫長的熊市,證券行業都會洗牌一次。

「特別是在熊市,監管的壓力更大,頻率更高,因為需要為股指下跌找原因;在牛市的時候,就一片欣欣向榮,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來自證監會的壓力也會相應減輕,監管不會那麼頻繁。」一位上海基金公司高管說。

「潮水退出,激起千層浪花,只有能人才可以使得他們在大海裡避免觸礁或翻船。」上述人士說,從證監會裡出來的官員才是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安全航行在大海裡的掌舵者。

目前,尋找和儲備人才成了一些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戰略安排。而首選便是那些精通證券市場監管遊戲規則的證監會體系內的官員。

這些官員穿梭於證監會和機構之間,身份從監管者切換到機構高管後,獲得的薪酬往往都在百萬以上。

「證監會基金處出來的做副總,負責新基金的報批、監管;法規處、信息調研處來的,負責日常監管,所以這些部門相應的調去基金公司做督察長的比較容易。」上海某基金公司高管稱,對於現在的基金公司而言,也需要這樣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有供給,有需求。

根據已披露的信息,離職後前往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任職的高管,絕大多數出自中國證監會內部一些「實力」部門,如上市發行部、基金監管部、機構監管部、法規部等。

例如國泰基金總經理金旭,曾是證監會基金監管部綜合處處長;泰達荷銀總經理繆鈞偉也曾任基金部副處長;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韓勇,此前任職於期貨監管部、基金監管部;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良玉,曾任發行部副處長。

此外,證券公司也是證監會官員選擇下海的去處,曾有7位券商老總來自中國證監會,分佈在銀河證券、國金證券、平安證券、太平洋證券等券商。

2012年5月前往廣發證券擔任董事長的孫樹明便曾是證監會官員。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孫任職於證監會會計部,歷任副主任、主任;2011年4月開始任廣發證券公司黨委書記。

資料來源:招募說明書和公開報導。 (李伯根/製圖)

強力的督察長

「在處理老鼠倉的問題上,督察長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南方週末記者從採訪中獲知,證監會官員向基金公司高管過渡中,督察長是一個重要的平台。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國內有逾10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長來自證監會官員。

風險控制是基金公司內部管理制度之一,完善的督察長制度是這一業務的保障。基金公司內部的風控、稽查和法規部門,都由督察長直接負責。

2006年5月8日,證監會發佈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長管理規定》,對督察長進行了職能定位。督察長是監督檢查基金和公司運作的合法合規 情況及公司內部風險控制情況的高級管理人員。督察長履行職責,應當以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公平對待全體投資人,在公司、股東的利益與基金 份額持有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優先保障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根據證監會規定,督察長應當具備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任職條件,並有3年以上監察稽核、風險管理或者證券、法律、會計、審計等方面的業務工作經歷,誠實信用,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職業操守記錄。

「基金公司在上報督察長人選時,證監會對資格要求很嚴,目前業內完全符合督察長管理規定的人特別少,而證監會內部工作人員是最合適的。」一位基金從 業者說,證監會的工作人員有著行業內其他人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方面他們對相關政策比較熟悉,能夠在基金公司中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幫助基金公司和 監管層溝通。」

由於在監管機構長時間工作,與證監會上下保持非常密切的關係;與此同時,他們對政策和法規的理解程度要比一般基金業從業者更深刻,把握更到位。因此,基金公司紛紛盯上了證監會工作人員。

在向南方週末記者詳細講述督察長作用後,一位要求匿名的上海基金公司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說,「在處理基金公司內部老鼠倉的問題上,督察長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大大小小的老鼠倉橫行,是一個業內公開的秘密。我國的基金公司有數百家,而被管理層發現並受到處理的老鼠倉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基金經理絕大多數隻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從事老鼠倉交易,不需要成文的合同甚至任何文字,往往是一個電話、一個暗語就夠了,因此難以察覺,相對隱蔽。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老鼠倉,除了基金經理人本身的利益驅動,最主要的是處罰不嚴,這可能是監管能力或人手不夠。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監管人員與相關老鼠倉經理人的利益輸送,使得貓和老鼠的關係變成了大貓和小貓的關係。」上述基金經理稱。

而督察長在老鼠倉問題中,需有效「防火」,及時「滅火」。

在其看來,國內知名基金經理李旭利和許春茂因老鼠倉出事案發,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督察長及時有效地「防火」、「滅火」。

許春茂2010年底從光大保德信轉投中歐基金出任投資總監不到半年被抓捕,成為國內第二個因老鼠倉事件被起訴的公募基金經理。2011年8月下旬,李旭利被上海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刑事拘留,後被起訴,被稱為「史上最大老鼠倉案」,該案至今未決。

防火牆需築牢

由於缺乏相關的處罰措施,如果有人違反了《行為準則》,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沒有配套處罰措施的《行為準則》,容易淪為空文。

證監會官員下海任職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業界稱為「神仙下凡」。但是,「神仙」是否能自如下凡?

官員下海,在國內外都是一個很敏感也很重大的問題。國際通行的是「迴避」和「限制」措施。

早在2004年,中央就已經發出了《關於黨政領導幹部辭職從事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其中規定,離職後3年內,不得到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 範圍內的企業、經營性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組織任職,不得從事或者代理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經商、辦企業活動。並要求「對需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幹部要委託 審計機關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該意見還要求「切實從源頭上防範因領導幹部辭職『下海』誘發新的腐敗行為」。

2005年通過的公務員法,對公務員離職做出了類似的限制。

200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台《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規定官員離職3年後應當向原單位報告離職後的工作情況,如果發現違法所得,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

中國證監會2009年11月發佈實施《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行為準則》,首次對社會公開發布對內部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被認為是在建築證券行業系統的「防火牆」。

該行為準則明確規定,證監會工作人員(包括派出機構人員)離職後,必須經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冷凍期後,才能去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監管對象任職,其中,證監會領導人員離職需要在三年「冷凍期」滿後,方能在監管對象中任職,一般人員的「冷凍期」為一年。

但從目前的數個實例看來,這一規定往往被突破。

「沒有證監會的核准文件,我們怎麼敢公告?」國泰基金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林海中擔任督察長,屬於基金公司的高管,按規定基金公司高管必須上報中國證監會並獲得核准。

業內一些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人士認為,證監會應該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政策,處理好官商身份轉換的問題,要在政商之間建立一道防火牆,讓「政商旋轉門」遵守規則。

另外的一個問題是,目前的法規並未規定相關的處罰措施,如果有人違反了該行為準則,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沒有配套處罰措施的行為準則,難以治本。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中國證監會採訪,但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39

封面故事——金磚防火牆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0b.html

在這張圖裡面,不論是印度、南非、巴西,還是俄羅斯,在國際金融領域裡面,都是沒有啥發言權的。

而且還在G4——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這4大發達經濟體,在大規模地寬鬆造成的資本氾濫性的洪水大起大落中,連自身的保護能力,都不足夠。

所以現在大家搞一個一千億美元的防火牆基金,最起碼的底線,是可以解決金磚國家內部的融資問題,防止這些國家,不會受到西方對沖基金的攻擊。

在1千億美元中間,當然是中國老大出410億美元,南非老小出50億美元,其他三家各出180億美元。

如果以為這個資金庫,只不過是為了自保,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這個資金庫建立的時候,首先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金磚國家聯合體之間,首先是有大家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

也就是說,大家內部的交易,要麼採取互相之間用本幣交易,要麼採取用人民幣做本幣交易。

而至於大家要到經濟體聯盟的外部去交易的話,也許還是必須用美元。

那麼這個基金庫,就會解決大家在緊急情況之下的美元需求。

其實說白了,這個就是金磚國家自己說話算話的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不過以前中國、日本和韓國,已經有這樣的東亞外匯儲備,作為穩定東南亞經濟的東亞貨幣基金會。

也許有一天,這個金磚國家基金會,就會轉守為攻,開始介入其他地區性的金融事務,比如說東亞國家的、非洲國家的、拉美國家的,以及獨聯體國家的。

這些都是一直被國際貨幣基金會歧視的國家和地區。

或者就像我在《大國遊戲》中提到了,另開一桌哈。

既然有了金磚同學的國際貨幣基金會,那麼就理所當然地,需要搞一個金磚同學的世界銀行。

陳元老哥有新工作哈。

然後,就是首腦會議,央行行長會議,財政部長會議,工商聯合會,等等,就是另一套國際新次序。

本來最理想的法子,就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讓金磚同學們在現有體系中,具有更多的發言權。

不過人家歐美的老貴族們,不樂意讓泥腿子們分享權利。

或者開出一個高價,讓你去買本來屬於你的權利。

那還不如自己開一桌,等這裡搞大了,大家可以考慮兼併的問題。到時候,還不知道是誰去吃掉誰呢。

好像就是國際太空站和中國太空站的玩法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7

上市公司變銀行 上班族賺高利兩岸金融防火牆 正面臨瓦解危機!(110-114)

2014-07-14  TWM
 
 

 

中國高利席捲台灣錢,讓台灣對中國曝險再創歷史新高,將兩岸金融風險高度連結。台灣應全面檢視對中國放款,揪出大玩兩岸套利的大咖,才是釜底抽薪的最佳方案。

撰文‧呂國禎

嘉義市、中壢、廈門現場發現台灣人正在瘋兩岸高利差,台灣錢前仆後繼前往中國,更嚴重的問題是,大企業借台灣錢到中國玩套利、變﹁銀行﹂。台灣資金流向中國出現大漏洞,讓台灣對中國曝險金額不斷創新高,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檢討,揪出真正害群之馬的時候了。

第一個問題是,兩岸金融防火牆被挖洞,錢不斷地流向中國。

時間回到去年底,台灣的銀行對中國曝險額已近新台幣一.四兆元,兆豐銀、上海商銀、永豐銀、中信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等銀行的曝險金額都被點名,放款到中國必須要小心上限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銀行借出去的錢(含放款、拆借、直接投資)都逼近淨值一倍的限制,一旦超過,就不能再借錢到中國去。

今年第一季,情況更加惡化,根據央行統計,今年第一季當人民幣定存超過兩千六百多億元之時,台灣的銀行吸收人民幣存款無處去化,大多數轉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這些存款終點仍回到中國,因此這些人民幣定存也被視為兩岸曝險金額。因為這些人民幣定存目前沒有回流機制,也無法做國際離岸市場,最終就是流回中國,因此央行定義叫最終風險(都會有被中國倒債,錢要不回來的風險)。

用簡單的話來說,情況正在惡化,台灣從上市公司、大型台商都將錢借到中國去,後果是台灣金融體系與中國愈來愈緊密,中國金融業一旦出現任何風險,影響台灣的機會也愈大。

上市公司玩套利

變身為台灣版「影子銀行」造成台灣的銀行放款到中國不斷激增的原因,真正該檢討的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今年四月,外資盛博香港Sanford C. Berustein(Hong Kong) Limited發出一份名為「廣達銀行」的報告,指出台灣上市公司廣達的財務操作,幾乎已經是「銀行」的規模。

三年來,廣達在利息和匯兌的收益竟然分別佔了獲利三成多、二成多與四成多。除此之外,英業達、鴻海和廣達一樣,利息和匯兌收益不輸給銀行一整年的獲利,也同樣成為外資的焦點。

學者與專家指出,這些大型上市公司都在大玩兩岸套利,變身成為台灣版的「影子銀行」(見小辭典),在台灣借錢的利息有的才一%多,取得大量資金之後,搬到中國去定存人民幣、買理財商品甚至放款,報酬率五%起跳。這些錢本來借給上市公司的目的是投資實體經濟,例如蓋廠房、買設備與採購原物料,但這些公司卻看上了兩岸高利差,把錢用在理財操作。

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說,要求台灣的銀行放款到中國不得超過淨值的一倍,是因為自開放中國投資以來,台灣經濟已經演變成過度依賴中國,讓兩岸經濟風險綁在一起。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中國經濟如果失速,台灣經濟就要摔車;中國經濟如果打個噴嚏,台灣恐怕就要重感冒。

因此,政府不希望再讓兩岸金融也綁在一起,葉銀華說,這就像一道防火牆,隔離台灣與中國的金融體系,避免中國金融直接影響台灣金融體系。

然而,當我們試著直接在台灣將人民幣匯往中國去理財或定存,赫然發現錢進中國非常容易,也就是說,拿台灣房子貸款新台幣,這些新台幣換成人民幣匯到中國,只有一天人民幣八萬元的上限。

葉銀華說,這代表金融監理制度有破洞,雖然個人將資金匯往中國對於兩岸曝險影響不大,但這代表防火牆正在鬆動。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金融風險很大嗎?

就在台灣錢不斷被吸往中國的同時,中國公司債規模已經悄悄成為世界第一,信評機構更質疑中國企業的還債能力,直接點名房地產與鋼鐵業有違約的風險。

中國公司債攀升

企業償債能力值得關注

六月十六日,信評公司標準普爾發表報告,指出中國的公司債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公司債發行規模最大的國家,這比它們先前預期的早了一年,截至去年止,中國公司債規模為十四.二兆美元,美國則為十三.一兆美元。

預期到了二○一八年,中國公司債規模將達二十.四兆美元,佔全球的三分之一,而美國預計將為十四兆美元。中國不僅公司債高居世界第一,債務還在快速累積當中。

可怕的是,中國債務風險也在增加當中,標準普爾也發現,北京政府已經開始讓一些小的私人企業違約,降低為問題公司紓困的意願。這項作法的目的是提早讓不良企業倒閉,避免雪球愈滾愈大,將發生更嚴重的系統風險。標準普爾還認為,接下來不動產、鋼鐵業的償債能力值得關注,甚至點名中國鋼鐵業會有更多的債務違約。

所以台灣人如果投資中國銀行的理財商品必須小心,如果最終連結的商品是房地產與鋼鐵業相關,恐怕會有違約與倒債的風險。雖然迄今仍未出現任何一檔產品讓投資人本金拿不回來,但廈門銀行行長洪主民提醒,一旦違約或發生問題,台灣人想跨海求償,難度比一般中國公民還要高而且麻煩。然而,誰也無法保證中國不會發生本土金融風暴。

第三個問題是,中國錢荒吸引台灣錢去套利,反而造成資金排擠的效應。

學者與台商專家呼籲,要同時解決不斷飆高的對中國曝險金額與台商資金短缺問題,方法不是放寬淨值一倍的規定,而是揪出台灣哪些上市公司在台灣借錢搬到中國開「影子銀行」,就能優化對中國放款,釋出額度給真正需要資金的台灣人。

資金排擠效應

中小型台商借錢難度增加

葉銀華說,台灣民眾到中國去定存人民幣,總金額還不至於大到影響對中國曝險上限,只要加強金融監理即可;真正的問題是,大型企業在台灣借錢,跑到中國去做財務操作,大玩兩岸套利遊戲,變身成為影子銀行,這個問題才大。今年六月更產生資金排擠作用,原來當台灣人瘋狂定存人民幣,讓台灣對中國曝險金額飆高,造成多數銀行因為放款到中國逼近淨值一倍的上限,因此不願意借錢給中小型台商。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六月一日中國放寬內保外貸政策之後,就有江蘇崑山的台商拿廠房抵押想回台灣借錢,這筆資金並未直接匯回中國,而是向台中的工具機業者採購六百台的工具機。

當一切手續都辦妥後,台灣的放款銀行最後卻踩了煞車,不願意放款給台商。原來台灣統計對中國曝險金額上限,從過去的直接放款到中國,現在變成借錢買機器設備,也要問這批設備是不是移到中國生產,如果這批機器最終是到中國,這筆貸款就被列為對中國的最終風險,不得超過一倍淨值的放款額度中。

劉芳榮說,這造成了二害一利的局面,第一害是台商無法取得相對低廉的台灣資金發展,只能回到中國去借,從台灣不到三%,變成借當地少則八%到一○%的貸款。第二害是台灣工具機王國因此少了六百台的訂單,最後是中國銀行與中國工具機業者賺到,這個台商最後轉回中國去貸款並且在當地採購工具機,獲利者反而變成了中國。

然而,葉銀華與劉芳榮都認為,真正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的銀行放款到中國,有多少錢是被上市公司、大型台商借到中國去做財務操作,特別是做電子代工的上市公司。

葉銀華說,上市公司兩岸套利問題已到了必須檢討的地步。劉芳榮也認為,全面檢視,讓台灣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降低,才能讓需要資金的台商可以取得資金,兩岸金融防火牆才不會鬆動。

所以,正當中國高利差席捲台灣錢時,是到了該檢討誰正在大玩兩岸套利的手法,因為一旦中國發生本土金融風暴,屆時不管你有沒有存人民幣,都會因為這群大玩套利的人而被捲入其中。

2008年以來,

對中國曝險金額大攀升

台灣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直接風險餘額)2008Q4 38.4

2009 40.8

2010 74.1

2011 166.9

2012 235.5

2013 458.8

2014Q1488.49(812.7)**備註:2013年台灣開放人民幣定存,國銀吸收大量人民幣存款,轉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因中行台北位於台灣,不屬於跨國債權,金額並未列計在直接風險裡,但最終風險歸屬中國,使2014年Q1國銀對中國跨國債權最終風險金額飆高到812.7億美元。

小辭典 影子銀行

指一些非銀行機構提供和傳統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從事吸收資金、放款與民間借貸的行為,甚至包裝各種債務、有價證券、不動產變成各種理財產品販售,具備了銀行的各種功能,卻遊走在金融監理的邊緣,不易受到監管與控制,成為金融體系中潛藏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1

知乎回應:防火墻太“坑爹” 正檢查用戶隱私是否有泄露

9月7日消息,知乎今日下午系統癱瘓無法登陸,各個頁面變為一片空白,並且還出現了知乎賬號“串號”現象,當時有消息稱是服務器原因。其後知乎發布公告,聲稱由第三方防火墻故障引起客戶端臨時下線,並引起數據展示錯亂。

據悉,當時知乎的APP整個頁面出現異常,無論是問題回答、知乎Live、知乎推薦均顯示空白,另有消息稱知乎登陸端口出現混亂,登陸提示出現“503”錯誤。並且在iOS端,Android端均有一定出現。

知乎方面事後解釋稱,已經通過臨時調整第三方防火墻策略來恢複移動端服務。並強調正在對數據展示錯亂情況進行篩查,強制在該時段訪問知乎的用戶重新登錄,來盡量減少用戶的隱私泄露風險。

附知乎關於此次事件的公告:

今日下午 14 點 05 分,我們工程團隊收到產品警報;此後,我們開始收到反饋,有部分地區用戶在使用知乎客戶端時,遇到「登錄帳號串號」的情況(後經確認屬於數據展示錯亂)。

工程師團隊迅速進行了故障篩查。同時,為避免後續較大範圍的影響和用戶隱私泄露,我們對移動客戶端服務做了緊急下線處理。

目前,我們初步定位了故障原因。在警報發生前,14點03分,知乎所使用的第三方防火墻產品進行了內部變更。目前,我們臨時調整了第三方防火墻策略。 在反複測試和篩查後,移動端服務正在逐步恢複。

我們首先對受直接影響,無法使用知乎的知友們致以歉意。 我們更對受波及的被串號知友深感抱歉;知乎的同學對此深深不安,我們對數據展示錯亂情況進行了篩查,強制在該時段訪問知乎的用戶重新登錄,來盡量減少用戶的隱私泄露風險。此外,知乎的匿名回答在用戶個人頁面並沒有入口,所以,數據錯亂導致匿名回答的泄露概率非常低,請大家放心。同時,目前沒有跡象表明,知友發布的內容遭到篡改。

我們還在進一步詳查和複盤,如果大家發現有異常問題,請隨時向我們反饋,我們會盡力做妥善的後續處理。

再次道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71

票交所未接入中介業務 構築票據大案防火墻

2016年由於票據大案頻發,曾經在銀行內部都算冷門的票據轉貼現業務,一下子成了大眾耳熟能詳的高風險代名詞。不過,隨著上海票據交易所上線運營,一個透明而去中介化、高效電子化、統一而市場化、參與主體多元的票據交易所將極大程度顛覆票據市場的原有面貌。

回顧今年票據市場不難看出,發生在銀行間轉貼現市場的紙質票據大案是票據業務風險重災區。農行、中信、天津、寧波、廣發、工商銀行先後爆發的6起票據大案,累計風險金額高達108.7億。

在此背景下,上海票據交易所應運而生。這個由央行牽頭,專門為銀行間票據轉貼現市場搭建的交易場所第一步將瞄準紙票電子化交易,解決票據市場存量巨大的紙票風險。而作為票交所本身,將逐步取代票據中介的作用,為銀行同業提供更加透明的報價和交易信息。業內普遍認為,央行搭建的票交所一系列制度安排將有效防範票據風險。

票據大案背後的元兇

如果將銀行開承兌匯票理解為“票據發行的一級市場”,那麽當企業持票到一家銀行貼現後,票據便到了銀行手中,銀行通過賣斷、賣出回購等方式,票據開始在銀行間市場流轉。這個市場可以看作票據的“二級市場”。

前述票據大案便多發生在這個票據轉貼現的“二級市場”。2016年上半年爆發的6起票據大案中,有4起票據窩案都發生在票據轉貼現市場。除工行票據案外,其余5起全部是紙票風險。由於這個市場並不透明,區域之間信息也不對稱。於是催生出為銀行撮合交易的票據中介,他們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幫助銀行牽線搭橋。作為信息中介,本來也無可厚非。

“其實,目前一些票據業務做的比較好的大型商業銀行所成立的票據運營中心,本質上也有部分票據中介功能,他們是銀行重要的盈利部門。”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

但問題在於,當票據中介不滿足於信息撮合服務,而是動了“期限錯配”賺利差的心思。本應在央行清算系統內流動的票據交易資金,便在票據中介的主導下輕易流出央行清算體系之外而不受監控。

中介直接操作“期限錯配”非常危險。某商業銀行票據內部人士指出,一些中介通過期限錯配,將應付未付留在賬戶中的利息投到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配資中,後逢股災爆倉後,即便利率倒掛也要“期限錯配”套出資金彌補窟窿。

但是窟窿越來越大,最終票據中介為了彌補股災中的巨大損失,利用空殼公司開出商業承兌匯票,經過農信社、村鎮銀行或某些商業銀行背書後,從銀行間套出資金,金額達百億級。

於是便有了2016年票據大案中“票據變報紙”,或到期找不到交易對手行的離奇案件。“正常的票據交易融通資金,賺取利差,本來是風險極低的銀行間業務,但因“中介”為了套取銀行資金,采取內外勾結一票多賣的手段,最終出現重大案件。”上述商業銀行票據業務人士對記者指出。

票交所不對接票據中介

“此次央行對於票據中介並不認可,均沒有接入票交所系統中。”某國有大行票據中心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該大行參與了票交所的籌建工作。

根據央行此前下發的《關於做好票據交易平臺接入準備工作的通知》,首批試點接入的商業銀行共35家,財務公司2家,證券公司3家以及基金管理公司3家,共計43家機構,並沒有出現票據中介。票據中介無法接入交易平臺,杜絕了票據中介 “期限錯配”賺利差,甚至“一票兩賣”將錢騙出銀行間市場。

“票交所上線後,即便票據中介收買一家小銀行,利用小銀行的同業戶在票交所上買賣票據,但錢也套不出銀行間市場,可以在票交所上走賬,但是資產拿不走了。票交所對票據的登記、托管使得一票兩賣無法實現。”某資深票據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過對於一個承兌總量約20萬億,交易量百萬億級別的交易市場,正規做信息撮合的票據中介十分渴望接入這個市場。某票據中介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央行對於票據中介的定位將是信息中介。但這個身份在票交所上線後,信息更加透明,票據中介在“二級市場”的信息服務功能也將被弱化。

不過有票據市場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票交所上線後,僅對接票據二級市場,即對銀行間轉貼現的部分產生影響,對票據中介在一級市場中的業務影響不大。

某上海票據中介人士看來,即便票交所成立,信息也不能做到完全對稱。正規的票據中介依然可以提供信息撮合服務。就像債券市場一樣,場外撮合,場內交易確認一樣,票交所能夠記錄票據全周期的軌跡,也有交易的功能,但信息的匹配依然有市場空間。他表示,票交所明確不允許出借銀行賬戶,未來如何杜絕中小銀行出借賬戶給票據中介的違規行為,將成為票交所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但他表示,票交所成立上線後,之前遊離於監管之外的同業戶亂象將被有效杜絕,違法票據中介無法再利用不受監管的同業戶將錢套出銀行間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42

網貸資金存管築牢防火墻 實現與否攸關平臺生死

攸關投資人資金安全,風險高發卻始終懸而未決的網貸資金存管標準,時隔征求意見半年之後,終於一錘定音。

2月23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下稱《指引》),對網貸平臺獲取業務資格、備案審核、資金存管的一系列流程,進行了明確規定,並規定了資金存管的賬戶模式、管理等具體要求,為網貸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建立起防火墻。

保護投資人資金安全的同時,能否完成資金存管,越來越成為網貸平臺生死攸關的大事。業內人士分析,《指引》在確立資金存管標準的同時,也設置了諸多前置性條款,運營不規範、業務存在問題的平臺,可能將很難進行資金存管。與此同時,已完成存管的平臺,也將面臨調整或整改。

築牢資金安全防火墻

作為保護資金安全的防火墻,網貸平臺的資金存管一直是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在此之前,部分平臺與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而且數量頗為可觀。但真正實現資金存管的,數量並不多,部分雖然實現了存管,但卻是與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聯合存管,業務、賬戶並沒有統一標準。

而《指引》的出臺,標誌著網貸資金存管統一標準誕生。《指引》涉及到賬戶模式的主要有兩條規定,一是第六條:“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是委托人即網貸平臺,在存管人處開立的資金存管匯總賬戶,包括為出借人、借款人及擔保人等在資金存管匯總賬戶下所開立的子賬戶。”

銀行作為存管人,為平臺開立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和自有資金賬戶,為出借人、借款人和擔保人在專用賬戶下分別開立子賬戶,確保客戶借貸資金、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有資金分賬管理,安全保管客戶交易結算資金。

“按照這個規定,就是一個類似炒股的分倉賬戶,平臺的專用總賬戶之下,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都必須開立獨立子賬戶,但不是每個項目的參與方,每參與一個項目都要開立賬戶。”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說,如此一來,賬戶內的每一筆資金流動,都會變得清晰,可以有效防止資金挪用風險。

Ppmoney總經理胡新分析稱,此前的征求意見稿規定,平臺業務的所有參與方,都要在銀行開設電子賬戶,大大增加了平臺業務、客戶遷移和系統改造的工作量,但現在只規定委托人、委托人的客戶,操作簡便了的同時也防範了風險。

同時,對委托人、存管人的賬務、信披要求,則進一步築牢了資金安全的防火墻。《指引》規定,存管人應在充值、提現、繳費等資金清算環節,設置交易密碼或其他有效的指令驗證方式,審核客戶資金及業務授權指令的真實性,進行認證,防止委托人非法挪用客戶資金。

“說白了,這就是要求充值、提現、交易等環節,要取得客戶授權,尤其是密碼操作,就是要客戶自己操作,而不是根據平臺指令。”投哪網CEO吳顯勇說,如果是根據平臺指令劃款,仍然無法避免平臺挪用客戶資金的風險。

此外,銀行作為存管人,要具備完善規範的資金存管清算、明細記錄的賬務體系,能夠根據資金性質和用途,為委托人、委托人的出借人、借款人、擔保人等客戶,進行明細登記。銀行、平臺要每日核對賬務,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這樣可以監控資金流向,而且出借人可以查詢,每一筆資金的去向都清楚明白,是誰用的,什麽時候用的,都一清二楚,如果被挪用,很容易就會發現,能及時追查處置,平臺挪用資金的難度大大增加。”周治翰說。

攸關平臺生死

雖然資金存管賬戶、業務等標準已經明晰,但卻並非所有網貸平臺都能實現資金存管,作為限制性條款,《指引》設定了獲得資金存管的前置性要求,資金存管已成為網貸平臺生死攸關的大事。

根據《指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作為委托人,委托存管人開展資金存管,應符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有關規定,包括但不限於在工商管理部門完成註冊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完成備案登記、按規定申請、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等。

“原先沒有出臺監管規定,大家都不知道有哪些前置條件,是先做資金存管,還是先備案,大家莫衷一是。”吳顯勇說,《指引》的要求,明確了資金存管、各項業務資質、備案登記的時間順序,平臺首先必須通過有關部門審核,獲得各項業務許可,再通過所在地金融辦備案,全部通過後,才能在銀行進行資金存管。

如此一來,也提高了平臺資金存管的準入門檻,部分平臺可能會因為電信業務許可、經營存在問題等各種原因,被擋在門外,最終無法進行資金存管。網貸平臺作為委托人,要向存管人充分披露委托人基本信息、借貸項目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及經營情況、各參與方信息等。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金融辦備案審核,每一個程序都是一道關口。”周治翰稱,在電信業務許可證這一關上,可能就會被擋在門外。即便能夠通過,在備案審核時,如果經營存在問題,也無法獲得金融辦審核通過。

更為重要的是,銀行作為存管人,對申請接入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也應設置相應的業務審查標準。吳顯勇認為,銀行要對委托人進行審查,同樣是前置標準,《指引》沒有明確規定審查內容、標準,是因為這屬於銀行具體業務,監管不便過多幹涉。同時,商業銀行在此方面的業務已經非常成熟,沒有必要限定具體內容。

“雖然《指引》明確了很多銀行的免責條款,但萬一發生不良事件,對銀行的聲譽還是有負面影響。”吳顯勇說,為了自身聲譽和利益,銀行在審核平臺資金存管資格時,必然會加強審核力度,要求平臺的信息也會更多,如果存在問題,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壹寶貸總經理羅浩傑認為,網貸平臺要在限期內完成全部合規要求,時間非常緊迫。很多提供資金存管的銀行,都有大量平臺在排隊,如果按照此前一年期的整改時間,很多平臺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資金存管的監管要求。

部分存管面臨調整

根據網貸第三方平臺統計,截至2017年1月20日,已有32家銀行布局網貸資金存管業務,188家平臺宣布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僅占正常運營平臺的8%左右,真正實現資金存管的平臺則只有99家,占比僅為4%左右。

而在此之前,資金存管也成為網貸平臺進行信用背書、自我宣傳的手段。但《指引》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在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監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營銷宣傳。”

而更為重要的影響,可能還不止於此,一些已經真正實現資金存管的平臺,其業務規範可能也將面臨整改或調整。吳顯勇、周治翰稱,其所在平臺存管賬戶模式,均是按總、分模式設立,基本符合《指引》要求,只有小部分需要調整。

“據我了解,有些平臺的存管,其實平臺、出借人、擔保人等各方資金混在一起,沒有實現子賬戶管理,監管作用大打折扣。”吳顯勇說。據業內人士介紹,實際上,最初的聯合存管模式,大多采取銀行存放資金,第三方支付交易結算的模式。此後,又出現了銀行賬戶接入第三方支付的模式,而且有部分銀行的存管系統采用外包給第三方的模式。

《指引》第十二條規定:”存管人應對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內的資金履行安全保管責任,不應外包或委托其他機構代理進行資金賬戶開立、交易信息處理、交易密碼驗證等操作。此外,委托人還應具有自主管理、自主運營且安全高效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技術系統。這意味著,技術、系統、運營等外包模式,將存在合規方面的問題。“

“原先是第三方存管的,必須改成銀行存管,銀行和第三方支付聯合存管的,必須取消第三方支付這個環節。”吳顯勇說,在此情況下,部分平臺的存管必須進行調整,但給了6個月的緩沖期,調整的問題並不是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42

新華社:構築“老鼠倉”防火墻 守住市場秩序底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9/1125771.html

“老鼠倉”被證監會視為嚴重違法行為,在持續查處下,陸續現出原形。

縱觀被查處案件,由於涉案從業人員具備較高專業素質和信息優勢,往往呈現隱蔽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損害了金融資管行業的立業根本。證監會不僅予以“重拳”打擊,同時不斷完善相應制度和技術,構築“老鼠倉”防火墻,從源頭震懾“老鼠倉”。

“老鼠倉”陸續浮出水面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控系統全面升級、執法力度不斷加大,曾長期處於隱蔽狀態的“老鼠倉”浮出水面,相關從業人員受到法律嚴懲。

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證監會共啟動98起“老鼠倉”違法線索核查,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3起,涉案交易金額約800億元。到今年5月底,司法機關已對25名金融從業人員作出有罪刑事判決,證監會已經對15名證券從業人員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具體來看,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股票投資部原副總經理張治民、中郵創業基金原基金經理厲建等從業人員,是通過操控多個證券賬戶,利用職務便利獲取未公開信息,謀取非法利益。此類違法案件造成的影響:嚴重擾亂了金融管理秩序,破壞資本市場的誠信基礎。

面對這類嚴重違規案件,證監會在查處過程中,不僅從經濟上予以重罰,沒收其違法所得,還與審計、公安司法機關密切配合,將一批違法者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規範金融機構合規內控、規範從業人員誠實守信,起到了威懾和警示作用。

多維度全面封堵“老鼠倉”

“老鼠倉”危害性大,歷來是證監會稽查執法的重點領域。為全面對其進行封堵,證監會從制度上約束,先後出臺針對性辦法,並利用大數據監控技術,完善查尋違法線索手段。

繼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將“老鼠倉”規定為刑事犯罪後,證監會陸續出臺明令禁止基金托管部門從業人員、基金從業人員、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的“老鼠倉”行為,推動法律制度的完善,從監管制度層面進行限制。

針對經營機構資管業務,證監會加強合規層面檢查。近年,證監會組織開展基金從業人員“老鼠倉”專項整治活動,對重點機構專項檢查;對相關機構在信息管控、人員選聘、通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內控缺失采取行政監管措施,督促基金公司全面提高合規風控水平,最大程度擠壓違法犯罪行為滋生蔓延空間。

在捕捉違法線索上,證監會依托大數據監控技術對市場全覆蓋掃描,讓“老鼠倉”無所遁形。對歷史交易數據跟蹤擬合、回溯重演,市場監察部門精準鎖定可疑賬戶跟隨資管產品先買先賣、同進同出的異常交易線索,為更細致甄別違法行為,提供了充足、有效的證據。

對於資本市場嚴重違法行為,證監會與多部委多點協作、“重拳”整治也收到成效。在多次聯合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和防範“老鼠倉”交易專項活動中,通過從快、從嚴、公開查處典型案件,遏制了“老鼠倉”多發蔓延態勢。

嚴打“老鼠倉”在路上

眾所周知,金融資產管理是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而“老鼠倉”交易卻肆意踐踏這個重要渠道。盡管制度完善,技術提升,“老鼠倉”交易已被有效遏制,但在金錢誘惑下,仍有鋌而走險者,企圖利用職務便利,鉆制度空子,謀取不當利益。

從時有發生的“老鼠倉”違法犯罪來看,違法時間跨度長,交易和獲利金額大,嚴重損害委托人利益。個別經營機構還存在“窩案”頻發,多名從業人員同時涉案,同一崗位前後任投研人員先後涉案的情況。案發領域也有從基金行業向保險資管、托管銀行蔓延的趨勢。

進一步細看,案發崗位除了投資經理、研究人員,還涉及交易員、銷售人員、部門總監甚至機構高管,反映出相關人員保密意識淡薄。信息傳遞交易逐漸增多,同時出現從業人員相互交換信息或與利益關系人內外勾結、共謀作案的現象。

面對“老鼠倉”出現的新形式、新情況,證監會不斷探索健全綜合防控的長效機制,加大違法成本的方式,圍堵切斷利益輸送的暗道。同時,證監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培訓宣傳功能,讓從業人員牢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初心,恪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操守。

(來源:新華社 記者:王都鵬、劉慧 原標題:構築“老鼠倉”防火墻 守住市場秩序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26

樹正風肅紀“高壓線” 築廉潔意識“防火墻” ──恒豐銀行“十條禁令”狠抓黨風廉政建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5/1186866.html

為認真貫徹落實“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全行作風建設,中共恒豐銀行臨時委員會研究制定了《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十條禁令》《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問責辦法》,進一步明確作風建設要求及相應問責機制,以保持全行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營造風清氣正發展氛圍。

禁令和問責辦法重點面向中層以上黨員領導幹部,抓住“關鍵少數”,形成“頭雁效應”,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倡樹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堅決反對兩面派、兩面人,帶動全行作風轉變。

在《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十條禁令》中,明確要求嚴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禁損害恒豐銀行的形象和利益;嚴禁違反組織程序或越權限辦事;嚴禁拉幫結派等非組織行為;嚴禁揮霍浪費、講排場、比闊氣;嚴禁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不爭當利益;嚴禁在經營業務中搞利益輸送;嚴禁以各種名義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嚴禁借過節、生日、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子女升學等事由大操大辦、借機斂財;嚴禁慵懶散漫、態度生硬、推諉扯皮、消極怠工等作風不正行為。

為強化禁令落實執行,做到“違令必糾”,《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問責辦法》對違法禁令要求的明確了相應問責機制,包含問責情形、問責方式及適用情況、問責程序等內容,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樹起正風肅紀的“高壓線”。

恒豐銀行將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來抓,著力樹立起全體黨員幹部抓好作風建設的責任意識,把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強大動力,為恒豐銀行的穩健發展、合規經營貢獻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30

防煙門無裝 防火膠漏貼 僭建物未拆 嘉禾未汲教訓 火警危機處處

1 : GS(14)@2010-11-03 22:33:5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4-570403?category=m




08年旺角嘉禾大廈無情火斷送4人寶貴生命,當年相關人士信誓旦旦稱會做好防火措施,但本報發現,事隔2年多肇事大廈仍然危機處處,低層防煙門未重新安裝、其他樓層防煙門或開關困難、或漏貼防火膠,連被指於肇事當天阻擋散煙的天台僭建物亦未清拆。

區議員指曾向屋宇署反映區內僭建問題,但對方以未有即時結構性危險為由,沒有立即處理,反映部門各自為政,未能汲取血的教訓。

死因庭昨日裁定4名死者死於意外,並提出多項建議(見另文——「比鄰大廈 拆防煙門擴營業」)。雖然嘉禾大廈在火警後花了逾百萬元翻新及安裝防火門窗等設備,但本報記者前日由退休消防員、金科消防顧問技術總監梁錦得陪同下巡查該大廈,仍發現危機處處。

事隔2年 燒焦物仍未清理

現場所見,位於閣樓的肇事卡拉OK夜總會,被燒焦雜物仍未清理,低層防煙門或未安裝、或以木板作臨時防煙門;部分防火門氣鼓度數疑未有調校,開關有困難;6樓其中一扇防火門內側未有防火膠,一旦發生火災,濃煙便可能蔓延。

梁錦得解釋:「防火膠遇熱膨脹,可逼緊防煙門防煙;但由於防火門及防火窗均非消防設備,屬屋宇署管轄範圍,政府沒有立例管制安裝者的資歷,一旦出事惟有告業主,但業主根本無這些專業知識,對他們並不公道!」

沿樓梯抵達天台,堆放着一些油漆工具,被指令梯間濃煙不散的僭建天台屋,至今仍然存在,屋宇署發言人只回應表示:「已交有關部門處理。」

投訴有僭建 屋署未處理

但油尖旺區議會防火事務委員會主席許德亮則踢爆,2年前已向屋宇署反映嘉禾有天台僭建屋,但對方竟回覆稱無即時結構性危險,未有勒令即時清拆;區內10幢樓宇9幢有僭建天台屋問題,每次反映均無功而還,對居民構成威脅。他批評,現行由消防及屋宇署條例「斬件式」監管消防設備問題,造就部門各自為政、互相推卸責任,促政府應統一處理大廈消防問題。

本報昨日再次進入嘉禾大廈,見到有工作人員更換電梯大堂滅火筒,但未有回覆是否昨天才接獲更換通知;而數名消防員亦到大廈巡查,檢視梯間消防設備;而在該大廈上班的余小姐表示,事發後大廈梯間及走廊已較之前乾淨。

消防:明年改用數碼通訊

昨陪審團倡消防處即時更換裝備及通訊器,消防處長盧振雄指,明年7月會改用新數碼化無綫電通訊系統,可解決無綫電波穿牆或受濃煙環境等因素而衰減的問題外,新系統亦有流動轉播器可攜上樓層,加強電波轉播,新的手提無綫電機內亦增設緊急按鈕;處方已購置更佳保護性能的金色抗火衣,數月內分發予前綫。

消防處發言人表示,會仔細研究死因庭判詞及建議,又透露早前曾試用一款9公升呼吸氣樽,但消防員背負時耗用更大體力,效果不理想。對於死因庭裁定4名死者死於意外,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趙善聰稱無奈接受,希望同類慘劇不要再發生;他對處方在慘劇後才加強裝備感遺憾,擔心明年中才更新通訊系統,會影響同袍在火場工作安全,盼盡快落實1人1通訊機,但對提升氣樽量的建議則有保留,認為會增加人員的體力消耗。

撰文:吳婉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