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檢視組合重磅股 東尼

2009-0-319  NextMagazine





我的投資組合猶如經歷海嘯過境的沙灘,變成一片頹垣敗瓦,但仍然有很多人說最壞的時候還未來臨。不過,我認為組合內的股票,雖然不會極速反彈,數年後表現應該甚佳,因為它包含了一些以本港為基地、聲譽良好及增長型的公司。

我依然相信滙豐是世界上管理最佳的銀行之一,現時金融圈一片混亂,它比其他競爭對手已犯得較少錯誤。這不代表現時是買入良機,惟我認為憑着滙豐在全球的卓越聲譽,這會是一項好的長線投資,其收入在數年後應能回升,股息在今年大減後,未來亦應有驚人增長。滙豐先供後沽

牛市之中,投資者看的是公司盈利,但在着重防守的熊市,重視的則是資產價值。現在,大家用顯微鏡檢視滙豐,不是看它長遠的盈利能力,而是它資產上的不足之處,儘管這的確是現時環球銀行業的問題。

分析員意圖把滙豐的資產有條不紊地檢視,奈何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精於此道。滙豐的總資產達二萬五千億美元,資產淨值卻只得九百三十億美元!令人擔憂,而且部分資產看來不穩當,加上盈利由前年的一百九十億美元跌至去年五十七億美元,是其股價急瀉的主因。

但如果重返牛市,着眼點變成盈利前景。除非有第二次金融海嘯,否則滙豐在二○一一年的盈利應該達二百億美元,或每股盈利逾一美元。組合的滙豐將獲三千三百三十三股的供股權,需花費九萬三千三百三十元供股,故我打算減持三千股滙豐,因為持有八千股已足夠。

組合年增長一成半

我 亦相信宏利在海嘯後的增長會更加強勁,而且已不太擔心它要供股。但有另一隱憂,就是它的投資組合包含股票、債券及按揭相連產品等,有二百四十億加元赤字, 若市場環境變得更差,赤字將會擴大。不過,宏利始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保險公司,故包含滙豐及宏利兩間世界級巨無霸的投資組合,理應非常出色,在我的投資生 涯中,亦找不到比它們更好的股票。

太古的業績,在子公司國泰對沖燃油損手導致破紀錄虧蝕,及撇除投資重估收益後,表現非常差。B股的每股盈 利為七角,上週五收市價是八元八角,但每股資產淨值達十八元。若非太古的權益受限於一個極不公平的投票結構:B股股價是A股的五分之一,投票權卻一樣,它 將會是極佳的收購對象,雖然今年盈利因國泰而大幅減少,但來年應不復見。惟地產業務將受困於租金減少,同時來自物業重估的收益亦有可能轉盈為虧。

然而,太古的地產發展策略進取,相信未來仍會有不俗利潤。組合另一隻的地產股為恒基,它將會像新地(16)一樣,蒙受物業重估的減值損失,惟其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有很大折讓,只要風暴過去,定能重拾升軌。

這投資組合已有十年歷史,按上週的收市價計算,只升值了兩倍,令人頗為失望。但我相信它的價值能回升,未來就算不作任何變更,平均每年也至少有一成半的回報。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22

滙豐這重磅炸彈! 艾薩

2011-5-19  NM





當你最近覺得可以再次信任滙豐 (0005)的時候,你會發現,朽木不可雕也。滙豐行政總裁歐智華的說話不應誤導我們,滙豐在2011年第1季的盈利,其實少於52%。撇除稅務、非核心 盈利及壞賬,滙豐每股盈利少於24%,經營盈利是下跌24%,不是增加52%。如果歐智華以為股東是笨蛋,他就大錯特錯了。

現時他要面對幾個可怕的事實:1. 營業收入下跌5%,成本上升17%,其成本/收入比例為61%,滙豐有可能是全球最低效率的銀行。2. 稅前盈利方面,滙豐的歐洲業務下跌65%,美國地區下跌60%。3. 作為亞太區第二大市場的香港,滙豐只做到收入平平。4. 本來預期第一季可收回$150億美元貸款及信用卡賬項,但現時只收到$50億美元。現時放在資產減值準備的成本,會為股東帶來極沉重的負擔。

歐智華應面對現實

歐智華應先面對以上4點,才去棄置非核心業務的資產。但我認為,歐智華並不想面對那些問題。不過,我們應該沽滙豐嗎?我心裡說「是」,但我意志叫我「不要 賣」。點解?因為現時股東權益約$1,520億美元,今年底或可升上$1,620億美元,以1.1倍市賬率計算,現時是過低的。但,如在現時$2.6萬億 的資產負債表上再次出現狡猾的借貸,所有賭注都要玩完。如果股東等不及滙豐出售資產或減低成本,那你們最好在情況變壞之前沽貨離場,雖然我認為這情況不會 出現。天下第一倉是記得東尼所說的:靜候和等待。滙豐有一個解決方法,是沽售非核心資產,如平安保險、交通銀行、或13%的恒生銀行(現持有 62.14%)等,並將每年開支由$420億美元,節省至$250億美元。另外,我建議列出每隊管理層以看清工作。沒有投閒置散的工作,沒有高昂開支,甚 至沒有行政總裁或者總部都無問題。

港交所合併即升

另外再說港交所,營業額升17%,但首季盈利只提升10%,主要原因是高開支和稅項。不過,關鍵的是,他們現時有能力去為人民幣證券、股票、債券等上市。 眼見海外的交易所的併購,將來港交所、上證和深交所肯定會合併。港交所回到$150便可收集,現時每股盈利只得$4.5是偏低。不過,假如3個交易所將來 合併,此公司的每股盈利可隨時升上$15。讀者們,請盡快閱讀阿里巴巴(1688)只有9頁的首季業績報告,裡面講到每季正持續增長。如果你因為阿里巴巴 訂閱人數增幅減少而沽貨,記住此公司仍有淨現金$110億港元。以此數字計算,加上預計阿里巴巴今年的每股盈利增加25%(首季已增加41%),及每股盈 利交易少於26倍。長遠睇,現在並不算昂貴。另外,Yahoo!最近賣走Yahoo!日本和阿里巴巴的控制性股份,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可算是個好消息。祝 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8

重磅收藏:投資大師箴言錄合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vdgw.html

索羅斯、巴菲特、彼得-林奇、保羅-瓊斯……投資大師們的箴言名句是他們投資人生的結晶,是每一位成長中的交易者和投資者的良師。我們將這些名言佳句蒐羅到一處,讓閱讀成為與大師們面對面的交談。

乔治-索罗斯喬治-索羅斯

  我的特殊之處在於我沒有特殊的投資風格,更準確地說,我會嘗試根據不同的環境來改變我的風格。

  普遍的看法是,市場永遠是正確的。我採取反面的立場。我假設市場永遠是錯誤的。即便我的假設偶爾會錯,我可以將它用作一種「工作假說」(working hypothesis)。大部分時候逆趨勢而動都會受到懲罰,只有在拐點的時候才會獲得回報。

  我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試圖抓住新趨勢的早期階段,在後期階段,我們試圖抓住趨勢的反轉。因此,我們的做法傾向於穩定市場而非動搖市場。我們這麼做並非一種公共服務,這只是我們賺錢的風格。

  唯一能夠傷害我的是,我的成功鼓勵我回到童年時期對全知全能的幻想。但只要我繼續參與金融市場,這就不可能發生,因為市場不斷提醒我自身的侷限性。

  投資中最難判斷的一點就是什麼風險水平是安全的。

  不幸的是,越是複雜的體系,出錯的概率就越大。

  機構投資者的問題在於,他們的表現通常是通過相對於同行的水平來衡量的,而非某種絕對標準。這就使得他們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趨勢追隨者。

  普遍被接受的看法是,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即市場價格傾向於精確地提前反映未來的進展,即便當這些進展尚不明晰的時候。我的基本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市場價格永遠是錯誤的,因為它們代表了一種對未來帶有偏見的錯誤理解。

  如果非要我歸納一下我的實際技能,那我會用一個詞:逃生。運作一隻對沖基金充分利用了我的逃生訓練。

  我之所以富有,僅僅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錯了。我基本上是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屢屢大難不死、存活至今。

  股市泡沫並非憑空而來,它們在現實中有著堅實的基礎,但這個現實是被一種錯誤觀念所扭曲的現實。

  一旦我們認識到有缺陷的理解就是人類的處境,那麼犯錯便沒有什麼可恥的,可恥之處在於我們不能改正錯誤。

  金融市場往往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我們必須做幾手準備、考慮到多種情況。

  重要的不在於你判斷正確還是錯誤,而在於當你正確的時候你賺了多少錢、當你錯誤的時候虧了多少錢。

  市場永遠處於不確定和變遷之中,忽略那些顯而易見的所謂機會、把賭注壓在意料之外的事情上面,這樣才能賺錢。

  如果投資成了娛樂,如果你從中得到樂趣,那麼你可能根本掙不到錢。真正的投資是乏味的。

沃伦-巴菲特沃倫-巴菲特

  告訴你我為何喜歡香煙行業——成本只有1美分,但能賣1塊錢,吸煙上癮,而且煙民有極強的品牌忠誠度。

  我們長期以來感到,股市預測的唯一價值就是替算命行業做廣告。即便現在,查理和我依然相信,短期的市場預測是有毒的,應該鎖在安全的地方,遠離孩子,以及那些在市場中表現得像孩子一樣的成年人。

  股市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場所,錢從頻繁進出者的口袋轉到耐心者的口袋裡。

  如果你是投資者,你關心的是資產如何表現;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一般只關注標的的價格怎麼走。

  我總試圖尋找那種白痴都能經營的好公司的股票,因為遲早會有一位白痴來掌舵。

  給孩子留多少錢合適呢?最好是讓他們感覺足以拿這些錢來做點什麼,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感覺自己可以什麼都不用做——1986年接受《財富》採訪時如是說。

  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一家很棒的公司,要遠遠好過以很棒的(很低的)價格買入一家合理的(一般的、尚可的)公司。

  你一生中只需做很少幾件正確的事情,只要你不做太多錯誤的事情。

  我們認為,將那些頻繁交易的機構稱之為「投資者」就好像把頻頻發生一夜情的人許為「浪漫」一樣。

  人類似乎有某種頑固不化的本性,喜歡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風險是上帝的遊戲的一部分,對個人和國家皆然。

  在我所認識的億萬富翁中,金錢只會讓他們暴露出基本特性。如果他們原來就是蠢貨,那麼現在也只是擁有億萬財富的蠢貨。

  永遠別指望賣上一個好價錢,如果你的買入價足夠有吸引力,那麼即便賣出價格馬馬虎虎,你也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

  一個人贏得好名聲需要20年,變成聲名狼藉只需5分鐘。如果你想清楚這一點,你做人做事就會有所不同。

  只有在退潮之後,我們才會發現誰在裸泳。

  在商業世界,從後視鏡永遠比從擋風玻璃看得更清楚。

  最好與比你強的人交往。找那些為人處事比你強的人做夥伴,這樣你也會被潛移默化。

  很久以前,牛頓發現了力學三定律,這是天才的發現。但牛頓沒有投資天賦,他在「南海泡沫」中巨虧。他後來自嘲道:「我會計算星辰的運行,卻不會計算人 們的瘋狂。」若牛頓沒有因虧損遭受精神創傷,也許他很可能發現「力學第四定律」:對於整體投資者,回報與運動速度成反比。

  我從未試圖在股市上賺錢。我購買股票時抱著這樣的假設:明天股市就要關閉,五年之內不會重新開市。

  我們只是試圖做到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我們對過程的享受遠遠超過結果。

  我一直都知道我要成為富人,對此從未懷疑過。

  習慣之鎖鏈起初毫無感覺,想掙脫時它已牢不可破。

  只有當投資者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才需要大範圍的分散投資。

  公眾意見調查不能代替思考。

  只應該買這樣的股票——如果股市休市十年,你將非常樂意一直持有。

  將市場波動視為你的朋友,不要把它當成敵人;從大眾的愚蠢中獲利,而不要參與其中。

  投資的第一條原則是千萬別虧錢,第二條原則就是千萬別忘記第一條。

  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麼就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

  過去30年,股票市場逐漸被一群(a herd of)專業投資者所主導。與普遍看法不同,我認為這可以讓業餘投資者更容易賺錢。你可以通過忽略這群人(herd)來戰勝市場。

  「彼得的原則」選摘1)不要投資於無法用蠟筆畫出來的理念(idea);2)你無法從後視鏡窺見未來;3)並非所有普通股都一樣普通;4)在商業中, 競爭永遠沒有佔絕對主導那麼健康;5)如果連分析師都已感到厭倦,買入時機到了;6)除非你是做空者或尋找富婆的詩人,悲觀沒什麼好處。

  一個屢試不爽的投資技巧——等大家對某行業的的普遍看法從「糟糕」變成「惡化」,然後買入該行業中最強的個股。

  買一隻股票,按理說你應該瞭解它的行業和它在行業中的位置,以及它在衰退中的表現如何等。

  一家公司辦公場所的過分鋪張奢華與管理層不願回饋股東的心理是直接成正比的。

  定期投資。

  永遠不要愛上一隻股票,要時刻保持頭腦開放。

  你不應只是選出一隻股票——你要先做功課。

  你應該投資多支股票,因為在你選出來的每5支股票中,有一支將會很不錯,有一支將會很爛,其他3支馬馬虎虎。

  虧錢可能只是一會兒,賺錢卻需要很長時間。

  一個善於投資的人,往往10次有6次判斷正確。你絕不可能10次裡正確9次。

  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票,冷門、無增長行業中的好公司向來是大贏家。

  觀察敏銳的業餘投資者能夠遠在專業投資者之前發現高增長的公司。

  所有人都有在股市中賺錢的智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胃口。如果你容易在恐慌中賣出股票,那麼你應該徹底避開股票和股票基金。

保罗-琼斯保羅-瓊斯

  我相信在市場的拐點處最容易賺錢。所有人都說,如果你試圖去判斷頂部或底部,你會被殺死,因此你應該賺趨勢中段的錢。然而12年來,我一直錯過中段行情,但我在頂部和底部賺了很多錢。

  如果一個頭寸與我的判斷相悖,我就出局;如果它與我的判斷一致,我就繼續持有。風險控制是交易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一個虧損頭寸讓你感到不舒服,解決辦法很簡單:賣出,因為你總有機會再進來。

  不要逞英雄,不要有自我,永遠質問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永遠不要感覺沾沾自喜,一旦這麼做,你就死定了。

  我知道,要想成功,我必須時刻如履薄冰。

  不要想著賺錢,想著保護你所擁有的。

  智力資本將永遠戰勝金融資本。

  從交易角度來講,成功的秘訣是對信息和知識有不知疲倦的、無法自拔的渴望。

  交易的第一要義是穩固防守,而非猛烈進攻。每天我都假設我的每個頭寸都是錯誤的。

吉姆-罗杰斯吉姆-羅傑斯

  大宗商品的價格永遠不會跌到零。投資商品期貨與投資股票不同,股票代表你持有一家公司不可見的一部分,而任何公司都可能破產。

  成功的投資意味著,當東西很便宜時、當一切都受到壓抑時、當所有人都氣餒沮喪時,你要提早進入。如果想發一筆橫財,那麼你就真的需要在絕望的時期入場。

  年復一年,指數型被動投資一直都跑贏積極管理型投資。

  如果你從公司總裁那裡獲得內幕消息,你將虧掉一半;如果你從董事長那裡獲得消息,你將虧光你的錢。

  在投資領域,4年低點通常不是底部,10或15年低點才是。

  大宗商品每二三十年就有一輪牛市。

  學習投資首先應該學會,除非有必要採取行動,否則什麼都不要做,徹底不作為。

约翰-保尔森約翰-保爾森

  一般來講,當風險很高的時候,我們應該降低倉位或徹底退出交易,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自己陷入恐慌。

  《史上最偉大交易》一書總結出約翰·保爾森成功8大秘訣:1. 勿從眾;2. 泡沫破裂前想好退出策略;3. 關注債市,它比股市更有預見性;4. 花時間瞭解CDS等新投資品;5. 給自己買保險(期權);6. 別忘記過去;7. 任何交易都非永恆,所以別愛上你的投資;8. 選時決定一切,運氣提供幫助。

约翰-邓普顿約翰-鄧普頓

  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發育,在樂觀中成熟,在欣快中死亡。

  在英語中,代價最高昂的6個字是「這次不同以往」。

  如果你不自我中心,你將獲得學習的機會。(振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1

重磅IPO調查報告屢現 輿論監督為上市把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35170.html

2012年第二季度,雖然市場估值走低,但擬上市企業仍在積極爭取成為公眾公司的機會。二季度,共有110家公司 的上市申請上了發審會,55家公司成功完成掛牌上市。圍繞著這些預披露公司、已過會公司包括新報會公司,輿情熱度依然不減。舉報、質疑、感嘆、羨慕、八 卦……首次公開發行(IPO)輿情中有各種元素。而或許是因為缺少類似歸真堂等涉及社會性話題的公司,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由普通網友在自媒體等 平台上發起的輿情佔比並不高,各類專業媒體對預披露書乃至公司實際經營的各種分析調查,成為這個季度IPO輿情中的主導力量。另一方面,作為監督者的媒體 本身,也遭到來自同行和業內的質疑和監督,媒體IPO灰色產業鏈的話題,在這個季度的輿情熱度也明顯升溫。

二季度IPO審核及發行概況

二季度過會率略上升至81%

第二季度,發審會共審核了110家公司的上市申請,其中創業板、 中小板和主板分別有54家、43家和13家,分別佔上會公司總數的49%、39%和12%。110家公司中89家公司過會,過會率81%,較第一季度上升 約2個百分點。第二季度上會公司的主承銷商排行中,招商證券以11家排名第一,國信證券(8家)、平安證券(7家)、國金證券(7家)和華泰聯合(7家) 緊隨其後。

深市公司上會數量及融資額領先滬市

在第二季度上會的公司中,110家公司中的97家(佔比88%)都打算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雖然二季度申請到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平均預計募集資金規模只 有3.1億,不足申請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的1/5,但是由於申請上市的公司數量眾多,申請到深交所上市的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依然高出上交所1/3。

二季度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環比有所上升

根據萬得資訊的數據,2012年第二季度共有55家公司成功上市(以正式上市日期為界限),其中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分別有26家、18家和11 家,實際募集資金達到374.5億,環比第一季度增加23億。55家上市公司中有35家都屬於製造業,佔比約為2/3。二季度上市的公司中有29%來自廣 東,另外來自北京和江蘇的企業分別佔15%和13%,三地企業合計超過新上市公司的50%。

二季度IPO輿情熱點聚焦

專業媒體推出更多重磅監督報導

今年二季度是預披露新政實施以來的首個完整季度。在這3個月裡,財經專業媒體在更充裕的時間環境下,推出了多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深度調查報導,這些 報導很可能對部分公司的IPO進程產生了實質性影響。公司IPO上市,所申報的材料都是經多家專業機構之手產生,一般性的質疑通常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而 財經專業媒體則在深度調查方面有獨特優勢,可以在有明確線索的情況下,投入較高的人力、時間、資金成本來完成一篇報導,這也是普通網友通常難以完成的。據 我們觀察,部分在IPO輿論監督方面表現突出的媒體,也屢屢再獲相關方面的舉報信息,從而推出新的監督報導。亦有新的媒體也參照其做法,對IPO報導投入 更多資源,也推出了較具影響力的監督報導。最終的結果是,在二季度就有多家公司遭遇到專業媒體的深度調查報導的質疑,並在隨後上會被否或被終止審核或過會 後被叫停。

與已上市公司相關的IPO更受關注

擬上市公司的客戶或者股東名單中會不時出現上市公司的名字,而這恰好是公眾關注的興趣所在。比如,作為會稽山紹興酒二股東的輕紡城 (600790),由於受益預期而在會稽山預披露次日大幅上漲。斯菲爾電氣董事長同時是長電科技(600584)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董事會7人中4人 和長電科技有關,由此也引發一些媒體的關注。華恆銲接首次上會的時候,輿論關注到公司對三一重工(600031)及其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二季度再次上 會,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公司與三一集團的業務相關度仍然很高,媒體也對此再次展開討論。

股東中知名人物引輿論聚焦

由於蒙牛乳業創始人之一孫先紅的入股,蒙草股份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預披露之後被多家媒體報導。「白卷英雄」張鐵生以3224萬股持股位居禾豐牧 業第五大自然人股東,這一消息使得很多經歷過那一年代的人士感慨起歷史發展的潮流,亦引發了傳統媒體和微博自媒體兩個輿論場的高熱度。廣東易事特有「德隆 系」血脈,「湧金系」持股會稽山紹興酒,無錫雪浪環境因為農行經濟學家向松祚入股而被廣泛關注,導致最後農行還為此發表聲明。

縱觀媒體報導,擬上市公司的股東中出現知名機構或者人物的,通常都會轉載量較高。這些公司的輿情熱度較高,讓公司的名稱頻繁進入公眾視野,但對公司過會和發行則未見明顯影響。

少數招股書錯誤貽笑大方

部分公司的招股書中出現低級錯誤。如某公司招股書中「員工受教育程度」的烏龍數據, 「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10%、大專佔20%、其他佔比為71%,合計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00%」,而上面幾個分項相加比例卻為101%。因其是二次 上會,在新舊兩個版本招股書中,某位核心技術人員的出生年月也出現了差異。招股書工作量數據龐大,出現瑕疵雖可以理解,但也體現了責任心的問題。這些在媒 體和微博成為笑談,影響公司形象,也影響了保薦人所在券商的形象。

多次闖關的公司熱度偏高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IPO公司但凡不是首次上會,媒體在報導時都會將此點寫入標題。典型的如4次衝擊資本市場的神舟電腦和3次衝擊資本市 場的皇明太陽能,此外還有二次上會的欣泰電氣、寶色股份、鵬翎膠管、銅都閥門、富煌鋼構等等。通常輿論關注點是公司前次被否的原因以及此次有無改進,媒體 還會對兩次招股書進行對比。

寺廟上市引來議論不斷

二季度,由曲江文旅的財神廟上市,牽出國內幾大佛教名山籌備上市的話題,輿論熱議。普陀山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九華山和五台山據稱也在準備上市,峨眉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登陸A股。 人民日報、新華社以及主流財經媒體對此都做了專題報導,網民也積極參與討論,多數對此持反對或調侃態度,李開復和薛蠻子等意見領袖表示不可思議。國家宗教 局也表態,世界其他國家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發展市場經濟應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對此,當事主體普陀山的回應是,寺廟上市是誤讀,其實上市 公司資產主要是索道、旅遊紀念品等,不包含景區門票和寺廟。

光伏行業公司IPO之路坎坷

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不少擬上市公司的近期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從而影響其IPO進程。較為典型的則是光伏行業。數家該行業公司上會時被否,亦有該行 業公司預披露後遭媒體強力質疑,最終終止審核,也有數家公司則見勢不妙主動撤回申請。輿論對該行業公司的慣性思維已基本形成,任何一家光伏行業公司,如果 打算繼續推進IPO進程,則會遭到媒體更嚴厲的審視。

媒體自身成為IPO輿情的議題

在二季度,財新傳媒等媒體刊出對IPO期間媒體灰色產業鏈的系列報導,對部分媒體在IPO期間的作為提出質疑和批評。該報導刊發後,在微博等自媒體 渠道引發較多討論,一些公司方面人士也表達了一些不滿,而證券監管部門、新聞管理部門,對此也有一些表態。輿論普遍認為,媒體監督絕不能成為謀取利益的工 具。

二季度IPO公司輿情熱度榜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從二季度所有處於IPO階段的公司中,按照新聞報導、網絡轉載量以及網友評論等多項指標評選出10家輿情熱度最高的公司。

來伊份、新大地、中郵速遞位列前三

涉及到社會性話題之後,輿論熱度會比通常的財經議題要高出一籌。上個季度的歸真堂等如此,本季度的來伊份熱度排名第一,也是因為涉及到食品衛生問 題。4月央視節目實地暗訪發現一些蜜餞加工廠的生產環境有問題,其中涉及來伊份的加工廠。消息一出即在網絡和微博引發熱議,不過公司也迅速做出回應,及時 道歉,並對後續處理作出安排。應該說公司的應對還是比較及時的。這一波輿情會否對公司IPO產生影響?近日來伊份正好上會,結果稍晚應能揭曉。

新大地遭媒體提出多項嚴厲指控,最終是被監管部門終止發行。輿論的問責仍未結束,相關中介機構也遭到媒體的質疑。

作為知名的大型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自然受人關注。其融資規模、業務競爭力等,都是輿論重點討論的話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相宜本草是近來發展勢頭很猛的國產護膚品品牌,但其專利技術、業務模式等,也有不少媒體提出疑問。掌趣科技在今年1月就已經預披露並成功過會,但是 在4月份要發行時,華誼兄弟2010年入股時和其簽訂的對賭協議又重新被提起。禾豐牧業的股東名單中出現著名歷史人物「白卷英雄」張鐵生,皇明太陽能三次 衝擊資本市場失敗,又傳出和有關官員的關係。

財富趨勢被媒體曝光重大業績造假行為,而被證監會取消上市審核。安溪鐵觀音以茶葉第一股的身份上市,有鐵觀音這3個字,公司想不受關注都難。中技樁 業因在IPO階段遭到一批同行指責,公司隨後召開媒體見面會並邀請行業專家公開澄清。輿論如此熱鬧,雖然公司壓力有點大,但對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還是有幫助 的。

註: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以二季度所有處於落實反饋意見、初審以及上會等IPO不同階段的企業為統計樣本,計算出IPO公司輿情熱度指數。IPO公 司輿情熱度指數是在對境內外報刊、門戶網站、主流微博平台,以及論壇股吧等多個信息源監測的基礎上,通過新聞媒體報導數量、網絡轉載數量、微博數量以及輿 情分析師評分等多項數據,經由加權計算得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4

重磅收購:消息指綠地借殼金豐投資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4305282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7月2日訊,$金豐投資(SH600606)$ 突然停牌,讓上海國資地產的整合出現一個爆發點,最新的消息是:綠地收購金豐投資上市平台。  

大智慧通訊社從業內渠道瞭解到,綠地確實在運作借殼金豐投資實現國內A股上市,此次金豐投資突然因重大事項停牌,說明相關事項接近於最後「拍板」。據業內人士描述,透露上述信息的是綠地集團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士,但該人士並無官方發言職責。

另一位綠地集團的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高層今年在資本運作層面,投入巨大精力,相關的進展也比較明顯,此前控股盛高置地(00337.HK)就是今年這方面工作的一大收穫。

「確實也在努力爭取A股的上市平台,但現在就確定,確實較之前公司員工所瞭解的信息,來得更快。」該人士坦言。

綠地集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門負責人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在集團的內部會議上,資本運作被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目前,並未確定借殼金豐投資的消息,類似事件一般由集團最高層直接負責開展。

大智慧通訊社週二嘗試聯繫綠地集團新聞發言人,對方手機處於關機狀態。

上海地產集團方面,週二上午,上海地產集團旗下相關公司平台的一位高層向大智慧通訊社明確,金豐投資本次停牌並不直接涉及中華企業(600675.SH)。

而金豐投資某高管週二上午回應稱,本次公司停牌是被動接受大股東的通知,背後的停牌原因並不知情。

上海地產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在上海國資地產業務的幾大集團中,上海地產集團、上實集團、綠地集團等,以近幾年綠地集團的發展勢頭明顯超過其他幾個國資地產系,但在今年收購盛高置地前,唯有綠地集團沒能獲得上市公司平台,尤其是A股融資平台。

新浪房產週二午間報導稱,據業內可靠消息透露,綠地將借殼A股金豐投資實現國內A股上市。

發稿:林李濤/楊琪/龔俞勇/何巨骉 審校:肖云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077

【重磅】俏江南真的賣了!商務部已批準,張蘭曾否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22.html

1月10日,來自商務部反壟斷局的一紙公告,讓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俏江南的交易意外曝光。i黑馬了解到,這樁交易在2013年10月底曾被報道,但遭到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強烈否認。商務部10日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一項是甜蜜生活美食集團通過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投資有 限公司股權。前者全稱是La Dolce Vita Fine Dining Group Holdings Limited,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登記的特殊目的實體,隸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2013年11月14日,商務部的批準已經結案。2013年10月底,路透社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CVC正與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尋求一筆1.4億美元融資案,以支應其收購計劃;收購俏江 南多數股權共涉資約3億美元;美銀美林擔任發起人CVC的顧問。當時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完成後,CVC通過甜蜜生活美食集團將持有俏江南約69%股份,創 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將持有約31%的股份。不過,商務部最終批準的收購案,是否正如此前傳聞的3億美元持股69%,騰訊財經暫時未獲得雙方確認。2013年10月底,張蘭曾在電話中向騰訊財經否認俏江南將被收購,稱“半點兒都不屬實”,並強調沒有引入其他新股東計劃,希望2014年能在香港上市。如果交易價格正如此前報道所披露,這對俏江南和張蘭來說,並不是一樁特別稱心如意的交易:2008年底,鼎暉以2億元獲得俏江南10.5%股 份,折合俏江南估值約為19億元;而如果CVC以18.3億元(3億美元)獲得69%股權,意味著俏江南估值僅26億元。要知道,2008年時俏江南僅有 40余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門店數已經拓展至71家直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余家門店。另外,鼎暉未直接涉足俏江南經營;如與CVC 協議確實涉及69%股權,張蘭將失去她一手創辦的企業控制權。1991年,張蘭從加拿大回國後開辦餐廳,俏江南品牌創立於於2000年。張蘭之子汪小菲任俏江南CEO。2011年,俏江南試圖A股上市,未成行。就在俏江南為上市歷經曲折時,國內高端餐飲業陷入低迷。俏江南的同行、上市成功的湘鄂情在就因此經歷了業績驟降。2012年俏江南轉戰香港,但也在通過聆訊後止步,鼎暉退出計劃不得已擱置。2013年6月,張蘭解釋上市時稱當下時機欠佳。張蘭說:“我們現金流很好,品牌也有影響力,等市場好了,能給一個公平的價格。”收購方CVC對餐飲企業確有偏好,這家來自歐洲的私募股權公司,2013年曾以4億歐元購買金寶湯歐洲簡餐業務,金寶湯是全球最大湯品制造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偉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44

普京的重磅底牌:利用天然氣掌控歐洲能源命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041

最新消息:3月4日18:35分, 俄羅斯取消了對烏克蘭天然氣價格優惠。去年,烏克蘭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簽訂合同,將以30%的折扣價購買俄羅斯天然氣。


原文: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稱將孤立俄羅斯,但俄羅斯並未從烏克蘭境內撤軍。俄羅斯為何按兵不動呢?關鍵原因就在於,烏克蘭和歐洲的能源經濟命脈——天然氣的供應主動權掌握在俄羅斯手裡。俄羅斯66%的天然氣出口至歐洲,並經由烏克蘭境內管道輸送。一旦俄羅斯斷供,烏克蘭天然氣庫存僅能維持4個月,歐洲能源市場也將遭受重創。

當前,俄羅斯已經舉起了能源大棒,直接向烏克蘭新政權施壓。俄羅斯天然氣寡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警告稱:針對當前烏克蘭局勢,不排除將中斷對烏克蘭和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路透社文章稱,若失去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烏克蘭天然氣庫存僅能維持4個月。很明顯,一旦俄羅斯斷供烏克蘭天然氣,這個瀕臨崩盤的國家財政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與此同時,斷供威脅也將歐洲能源供應納入了不斷升級的危機範圍。據法新社報導,烏克蘭58%的天然氣進口仰仗俄羅斯,而俄羅斯66%的天然氣出口至歐洲。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輸送管線主要取道烏克蘭。烏境內鋪設的前蘇聯石油管道承擔了俄羅斯向歐盟油氣出口的一半以上,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威脅該地區的能源安全。這也是德國、英國和波蘭為何要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重要原因。

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Tina Fordham表示:

天然氣斷供將造成原油和天然氣價格波動加大,能源市場整體波動性也將明顯加劇。

源自英國石油公司(BP)的一張圖表展示了俄羅斯天然氣的出口流向。從圖中可以看出,假如俄羅斯斷供,不僅烏克蘭,德國、土耳其和意大利天然氣供應也將遭受重創。(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下圖來自烏克蘭國家天然氣聯盟(the National Gas Union of Ukraine),是俄羅斯天然氣經由烏克蘭進入歐洲市場的管線分佈圖。紅色線條是天然氣輸送管道,紅色箭頭指天然氣管道入口,藍色箭頭是管道出口:(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法新社繪製了一張圖表,說明了普京是怎樣利用天然氣槓桿撬動整個歐洲市場的:(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以天然氣威脅其他國家,俄羅斯這樣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2006年開始,俄羅斯已經兩次斷供天然氣以施壓烏克蘭和國際社會。這種利用天然氣施壓其他國家的手段在前蘇聯時期是非常典型的。

所幸,短期內烏克蘭天然氣庫存相對安全。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斷供,烏克蘭天然氣壟斷企業Ukrtransgas早就著手加大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此外,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 數據顯示,烏克蘭當前天然氣儲存庫約80%都位於遙遠的西部地區。因此,即使俄羅斯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烏克蘭的天然氣庫存仍將是安全的。

對於未來局勢,天然氣市場利益各方勢必會慎重考慮。法國興業銀行高級能源分析師Thierry Bros就表示:

俄羅斯需要出口天然氣以換取國際能源貿易收入,而烏克蘭則需要賺取天然氣過境費。

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Tina Fordham表示:

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消費了俄羅斯88%的原油、70%的天然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6

思考的碎片--20140508重磅文章 請仔細閱讀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glew.html
Asset是預期定價的。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經濟的幾個億思維定式會發生變化 而且就在這最近的1-2年最多不超過3年時間

所以我寫出來提醒大家注意 

三個和政策有關係的

1.匯率波動匯率自由化的表現,今年開始央行干預匯率形成雙向波動預期,就是打破過去8年思維定式(07年開始)央行
2.存款有風險 利率自由化表現  風險溢價 這個我很早寫過有存款保險機制的利率自由化才是真正自由化必須改變大眾的風險定式思維,這裡會有人付出代價。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人血本無歸從信託開始逐步到銀行理財最後到存款。銀監會
3.新股有風險 註冊制的表現 從審批制到註冊制。這個已經有時間表。很容易推演未來一年的趨勢。證監會

還有一個是房產
過去將近15年 房產是單向上漲而且形成思維定式。
2014年開始打破 
234線跌價已經是事實。一線城市還有待確定。確定的是一線房產沒法漲價。

那麼這是一波15年週期的轉載點還是波動的開始?每個人會有自己答案

以上四個思維定式的改變一定會改變非常多人的生活軌跡。
請小心安全 順應潮流
 多說一句註冊制,表面看新股註冊制是吸引資金。這本身沒錯,但是沒價值。因為短期是投票機短期是資金博弈。 長期是稱重機 長期是效率的博弈。新股誕生不過是多了一點基數好公司多了一些陪襯而已
對好公司一定是利好而非利空 
A股很多哦思維定式一定會被打破。有機會詳細些下可以確定的路徑

希望各位讀者仔細體會下以上四個轉變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60

【重磅】圖解阿里巴巴2014年二季度財報及投資邏輯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8&page=1&extra=#pid4549
昨天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全面披露,靚麗的財報業績可謂亮瞎無數投資者的雙眼。不過任何事情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財說為您做360度全解讀,分析數據背後的投資邏輯,還有不得不看的風險提示哦。首先我們來看兩組阿里巴巴靚麗的核心財報數據吧!核心數據1:2014年Q2營業收入1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3%,環比增長31.1%


核心數據2:2014年Q2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23.44億元,同比增長181.6%,環比增長122.7%。


也許看到這裡您還是暈暈的,對各種財務數據不夠敏感。沒關係,在看財報之前瞭解公司商業模式是必做功課,因此先來看下阿里帝國構造的龐大的阿里生態系統吧!


相信你看了上圖一定興奮不已,傳說中那個很掙錢的支付寶也要上市了,還有聽說阿里金融很牛X,這麼多資產要去美國上市一定很值錢。且慢,可別有此誤區,阿里上市的資產並不包括支付寶、餘額寶等阿里金融旗下業務,就連同銀泰、復星、富春、順豐等集團成立的「菜鳥網絡」物流公司也不包括在列,上市資產的核心業務如下圖:

對阿里上市資產有了概念後我們就可以去看阿里的營收構成圖了

營收構成圖裡各項名稱所對應的資產分別為:


從以上兩個季度的營收構成圖可以看到中國電商零售業務佔比最大,超八成。也就是阿里上市的核心資產是淘寶+天貓。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今年二季度國際電商零售業(也就是AliExpress)佔比大幅提升,從1.39%提升至2.27%。其他業務收入佔比也在不斷擴大中。對主要財報數據有瞭解後,財說就帶您細細梳理下財報數據背後的投資邏輯。

亮點1:活躍買家達2.79億,佔網購總人數九成以上

對互聯網企業用戶數永遠是發展之根本,所以首先來看看阿里的活躍買家數。2014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總活躍買家數達到了2.79億,同比增加50.8%,環比增長9.4%,用戶數同比增長達到了2012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而中國網購總人數也才3.02億(CNNIC去年年底數據),也就是說,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台(淘寶、天貓和聚划算)」的用戶數就站到了整個中國網購人群的九成以上。

未來用戶數仍能快速增長的原因:1.淘寶近年來一直實行用戶和渠道下沉戰略。2014年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已宣佈全面啟動渠道下沉戰略,集團旗下淘寶、天貓電器城、聚划算借助菜鳥物流標準化服務、手機淘寶二維碼掃碼購等,將大家電送貨入戶服務率先在全國2600多個縣市展開。2.UC瀏覽器的數億用戶將成為阿里用戶。使用UC手機瀏覽器的用戶有兩大目的:閱讀信息和購物,這使得較其他收購而言,UC的用戶能更直接的轉化為阿里用戶。

亮點2:總交易額同比增長45.1%,預計今年將超2萬億元

阿里作為一家平台型的電商,交易額的增長數直接影響著阿里未來的業績增長。2014年Q2阿里的交易額數據同樣亮眼,總交易額(GMV)同比增加45.1%,達到了5010億人民幣,加上一季度交易數據,阿里今年上半年的總交易額已經達到 9310億人民幣,距離 10000億僅有一步之遙。而2012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平台總交易額剛剛突破萬億,從上圖可以看到阿里所處的電商行業明顯有淡季旺季之分,通常Q3與Q4的業績會大幅度超過上半年。所以,預計今年阿里電商這塊交易額超過2萬億幾無懸念。

亮點3:B2C增速遠超C2C,天貓將逐步成未來增長驅動力2014年Q2天貓平台收入增長80.7%達1590億元,淘寶平台增長33.1%達3420億元。不止在營收方面,交易額方面,天貓增速也遠超淘寶,天貓在總交易額中的佔比不斷增長,截止2014年Q2已達31.7% 。總之,天貓增速迅猛,在未來具有更大發展潛力。這一判斷也得到了艾瑞第三方數據的支持。
B2C交易規模佔比不斷擴大:2014Q2 B2C市場交易規模為2845.0億元,佔比為45.2%,較2013年同期提高了6.7個百分點,C2C的佔比逐漸縮小;從增速來看,2014Q2期間B2C網絡購物市場同比增長73.1%,遠超C2C市場30.9%的增速。


而在B2C市場中,2014年Q2天貓繼續保持近六成的市場份額佔比,京東佔比達21.2%。


亮點4:移動端業務增長迅猛,或成IPO主要賣點
2014年二季度阿里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數上升至1.88億,在三個月內就增加了2500萬月活躍用戶。用戶的增長使得阿里的移動端數據異常亮眼,二季度移動端交易額1643億元,同比增長296.9%,環比增長39.5%。移動電商交易額所佔比重達32.8%,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0.8個百分點,比上季度提高了5.4個百分點,移動端交易額佔比將不斷提升。
移動端收入及變現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Q2阿里巴巴移動端收入達2454億元,同比增長922.5%,環比增長111.2%。其增長勢頭猛烈,雖然目前變現能力(移動端收入/移動端交易額)仍較低,不到1.5%,但已較前幾季度大幅提升。
在交易額市場競爭格局方面,2014Q2淘寶無線繼續盤踞第一,佔比達84.2%,領先優勢明顯,手機京東位列第二,佔比為5.3%,手機唯品會排名第三,佔比2.0%
風險提示:
1.移動端變現能力仍有待考察
2014年Q2阿里收入153.71億元,總交易額約5010億元,考慮到C2C和B2C業務已經是阿里的主要收入,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阿里PC端的變現率(收入/總交易額)為3.15%,當然實際比率應高於此,而2014年Q2移動端的變現率(移動端收入/移動端交易額)僅為1.49%,上季度甚至僅為0.99%。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差距是因為阿里更多依賴廣告流量模式,而移動端,屏幕小,不可能掛廣告位,不允許那麼多競價排名,會顯著影響用戶體驗,所以移動端阿里的變現能力仍有待提高。
2.各細分領域的垂直電商正在蠶食淘寶天貓份額
兩三年前,淘寶天貓幾乎看不到競爭對手,無論是從整體上,還是垂直品類,真的是打著望遠鏡都看不到對手。而2014年Q2的市場競爭格局可以看到,就是淘寶天貓60%,唯品會、京東、噹噹40%。服飾品類曾是阿里最強勢的品類,現在已經被洞穿。圖書早已是噹噹的天下,3C通訊被京東的拿下,家電被京東蘇寧國美瓜分,汽車市場被汽車之家「掌控」。商超裡面有1號店;化妝品,聚美優品異軍突起;酒仙網在酒類裡面一枝獨秀。
3.電商2.0「去中心化」模式下阿里能否突破現有收入模式?
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是典型的電商1.0版本,採取的是聚合模式,其核心是聚合海量用戶,再賣流量用戶給商戶的廣告模式。流量用戶越來越稀缺,自然價格越來越貴,所以收入盆滿缽滿的快速增長。不過隨著微信的發展,電商2.0版本「去中心化」模式(把用戶交給賣家商戶自己管理,只收取佣金、支付費率以及其它服務費)正在迅猛發展,大量的淘寶天貓商戶開始湧向微信建立自己的公眾賬號,有更多的個人通過自己的微信賬號銷售商品,微信公眾賬號平台上今後可能出現單一商戶突破過億的商戶。但是去中心化模式阿里卻屢屢失敗——從2012年12月的微淘到來往,現在正重點推O2O,並把去中心化平台的重點放在了支付寶上面。阿里現有的收入模式能否維持下去還存在疑問。(來源: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1

新華社重磅評論: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78

新華網周二發表重磅評論,稱目前盛行的中國經濟悲觀論調是對改革的不信任。並對這些唱衰的聲音進行了一番批評。

8月多項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內外金融機構、經濟學家都開始染上了一絲悲觀情緒,進而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否達標產生了懷疑。彭博、花旗、瑞銀等機構紛紛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期,更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央行需要用降息等手段來拯救經濟。

然而,新華社的評論似乎澆滅了降息的前景,新華社稱:

認為中國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預測年終經濟增長目標不達標,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強刺激政策的悲觀論調,伴隨著8月份若幹經濟數據的公布再次擡頭。

回望過去幾個月,幾乎每個月度和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布後,海內外總有這樣的聲音。這種聲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一方面是他們並未看清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一方面也是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的不信任。

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創近6年來的新低。此外,1-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6.5%,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延續下行趨勢。一些外媒據此認為,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可能降至接近7%的水平。

如果從歷史經驗判斷,外界的猜測似乎有點道理,中國工業增速上一次跌破7%是在2008年12月,當時金融危機讓這項數值連續兩月不足6%,4萬億刺激計劃隨即出臺。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如今的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的過程中,中國有足夠的容忍度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放緩,而且在“強改革+巧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從長遠看,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得到顯著提升。

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增速也在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長轉型,一些原來因高速增長掩蓋的問題將會在這個周期集中暴露。

在這種新常態之下,中國一方面需要接受經濟數據的波動,一方面需要盡快完成結構的優化升級。那種經濟下行壓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燙平”周期的論點和做法是一種短視,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並無裨益。

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所說,“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其著名的“改革就是強刺激”的論述,言下之意就是要強力推改革,大力調結構,著力惠民生,通過改革激發活力,通過優化結構增加內生動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新一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正在逐步顯現。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今年1至8月,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萬人。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強改革”帶來的準入門檻的降低也極大調動了全社會創業興業的熱情。1至8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至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顯著地帶動就業。

與之相伴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上半年,電子商務、流通快遞等新產業、新商業模式迅速增長;新登記註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第三產業增速和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均快於工業整體增長。

當然,中國經濟也存在著一些內在矛盾需要解決,比如部分產業增長方式粗放、中小企業貸款難、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等。專家表示,不出臺強刺激並不等於完全不需要刺激,這些內在矛盾需要中國政府實施以“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為特點的“巧調控”手段。

區間調控是指確保經濟增長不突破保就業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脹的“上限”;定向調控則意謂要在“下限”和“上限”中向有需要的地方發力。

譬如在“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難這兩大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上,央行在今年的4月和6月先後進行了兩次“定向降準”,被外界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巧調控”。專家建議,未來在“定向調控”上,還應在加大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能夠孕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方面著力。

“強改革+巧調控”的政策模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發展的“穩定器”,成為中國完成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大任務的支柱。

在這一“穩定器”的支撐下,盡管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支撐經濟穩定運行仍具備較多有利條件,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消費增長總體穩健。因此,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下行,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繼續有所作為,完成今年經濟主要預期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