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让你更贫困还是更富有?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0052.html


世纪之交,一则笑话广为流传。

讲的是一位美国老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很释然,说“进天堂前终于为那套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还清了贷款”,而中国老太很怅然,说“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钱,进天堂前总算买了套大房子,可惜没住上两天”。

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作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美国老太的借贷消费模式摊平了一辈子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

但在《金融让谁富有》一书作者、华尔街资深人士陈思进看来,只要信贷消费模式继续存在,房价就不会触底,且会带来一次次金融危机,受害者永远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普通大众。

同时阅读这两本书,相信你将经历一次头脑风暴。

信贷消费:帮助VS危害

中美老太的笑话也许可以被称为史上最牛笑话。在这则笑话的推动下,无数中国人奋不顾身地加入到“房奴”、“车奴”、“孩奴”的行列。

美国人早已先行一步。在陈志武看来,美国人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是最好的典范。

他认为,消费是由人一辈子的收入轨道决定的,但年轻力壮时最没钱,到年老退休时钱最多,而消费的年龄轨道又正好与此相悖。而信贷市场的发展正好帮助人们纠正了这两种轨道的矛盾。

陈志武在书中披露,19世纪50年代,缝纫机成为美国信贷消费模式的起点,在1880年至1920年期间,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型向消费驱动转型,信贷消费模式得到巩固。20世纪20年代末,通用汽车缔造的“信贷促销”策略更被各个行业广泛使用。

但陈思进显然不这么看,他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信贷消费带来的债务正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

在书中,他描述了信用卡的起源,这是信贷消费的载体。第一张真正的信用卡——美洲银行卡出现在1958年,此后,随着1970年标准磁条系统建立后,信用卡开始得到普及。时至今日,美国的信贷消费额已达17000亿美元。

陈思进在书中也写到“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但他还写到无数的“美国老太”在进天堂前已经搬出了大房子。据报道,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如火如荼之际,俄亥俄州一名90岁老妇因为断供楼而面临迫迁,无计可施下吞枪自尽。

对于通用汽车当年出奇制胜的“信贷促销”策略,陈思进认为正是这一策略导致了通用汽车在2009年的破产。通用汽车零利率、零首付的销售方式,使得 原本每10年换新车的消费者无法抵御诱惑,变成每3年就换新车,最终扭曲了真实的供求关系,金融海啸一至,消费者无法偿还欠款而导致通用汽车背负一堆烂 账。

读到此,你是否会想起,2009年我国信用卡累计损失类透支余额总计约52.27亿元,同比增加78.68%,上半年国内汽车厂商开始库存积压的信息呢?

由信贷消费到债务危机的逻辑

让我们再回读文章开头那则笑话。我不妨好事一下。如果两个老太收入、年龄一样,中国老太难道也需要像美国老太那样花上几十年时间才能买得起房子吗?未必,因为除却现阶段,中国的房子是不如美国贵的。

陈思进以杭州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为例,1990年初售价12万元左右,普通家庭五六年省吃俭用不必借钱即能买下,而如今同一套房子至少价值200万元以上,普通家庭即便省吃俭用10多年也未必能买下。

尽管这里牵涉到货币发行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最关键。即究竟是如陈志武所认为的,信贷消费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整个人生的 总体幸福水平,还是如陈思进所认为的,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是用来欺骗民众、掠夺财富的大陷阱呢?

陈志武在书中,不仅力陈金融平衡个人消费的功能,还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反思。

他认为在儒家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家庭里隐含了错综复杂的金融契约,譬如养儿防老等等,而这样的契约妨碍了家庭的情感交流。他认为,将家庭的经济功能由金融市场来承担才能使家庭更幸福。

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他的书中找到金融发展对个人的负面效应以及会否增加交易的成本。

陈思进则在书中直言,“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听上去非常诱人,但结果是人们用明天的钱来制造今天的泡沫。只有付出更高的代价(利息和涨价)才能换来奢侈的享受。他在书中列举了信用卡的四大陷阱,很多人应该深有体会。

如他所言,在信贷消费的推动下,银行通过贷款持续不断地创造货币,进而再推动信贷消费,如是循环,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通货膨胀。

在美国文化的席卷之下,全球都在提倡信贷消费,当信贷泛滥到一定程度后,危机出现了。2007年以来,先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继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冰岛、迪拜,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

目前,金融海啸的硝烟似乎已经散去,但事实上没有。在一番大拯救之后,机构债务演化为国家主权债务,进而演化为家庭债务。而这债务演化逻辑的肇始者之一就是信贷消费模式。

这样的循环能否终结?陈思进认为中国应该放弃GDP崇拜,抵制信贷消费模式,重返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很遗憾,在当下,这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笑话的两个新版本

请允许我再回到那则笑话,并将版本升级。

她们俩又在天堂相遇了。中国老太拿着玻璃杯喝着咖啡;美国老太捧着紫砂壶品着茶。

中国老太说:你怎么开始喝茶了?

美国老太说:你怎么喝起咖啡了?

中国老太说:哎!还是你们美国文化厉害啊!我的子孙信上帝、不拜祖先啦!他们不给我敬茶、烧香啦!

美国老太说:不对吧!还是你们中国文化厉害啊!我的子孙开始拜祖先啦!还给我烧香、敬茶!

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开始互问为什么。

中国老太说:我的子孙说我什么也没给他们留下!

美国老太说:你不是给他们留下房子了吗?

中国老太说:可是房子只有70年的产权,已经到期啦!现在已经不归他们啦!那你的子孙呢?

美国老太说:他们还住在我买的房子里!房子重新盖了,地也升值不少了!他们都感激我给他们留下的房产,因此学你们开始敬祖啦!

上文着重展现了《金融的逻辑》与《金融让谁富有》在信贷消费模式的分歧,但冠以金融之名的两本书所讨论的显然不会如此狭隘。两本书的共性还在于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但分歧更大,前者是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殷殷期盼,而后者则是担忧。

请再允许我回到那则笑话,并再将版本升级来结束本文,而这也是陈思进对华尔街金融霸权的担心所在。

次贷危机中,她俩又在天堂相遇了。

美国老太说:我的房子要被银行收回了,你借钱给我还债吧。

中国老太:你们的危机也影响到我们了,我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美国老太:那我把美国国债卖给你,我有钱还了房贷就能继续去买漂亮家具了,这样你们的出口也能回升了,你们日子也就好过了啊。

于是,中国老太用省吃俭用的钱换回了绿色的美国国债。(作者系本报编辑,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37

獨家問卷調查》贏家就是和散戶想得不一樣 破除壞習慣讓你投資上天堂

2011-1-24 TWM




養成投資好習慣,可以讓你上天 堂,戒不掉投資壞習慣,可能讓你下地獄。︽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網合作的「投資習慣問卷調查」顯示,達人與一般投資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做功課的時間。其 次,一般投資人選股最愛營收成長,投資達人則鍾情價值被低估。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孫蓉萍對四十一歲的李龍發而言,養成投資好習慣的過程,簡直是一場「天人交戰」。如果沒有經過一番的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戒除投資的壞習慣,真的, 「連神仙都救不了你!」二年前,從慘賠後僅有的三十萬元本金再出發,靠著操作台期指與國外農產品期貨,李龍發目前是身價逾二千萬元的投資高手。他成功的操 作戰績,甚至被期貨公司拿來當教材使用。然而,談及三年多前,投資精威科技這檔幾乎賠掉四百萬元積蓄的股票,他仍心有餘悸地說:「我的人生,差一點被自己 的執迷不悟毀了!」「但也是這段慘痛的經驗,讓我體認到,養成投資好習慣,就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過度依賴消息面 慘賠四百萬元李龍發晨起苦學 「沒學通決不買股」李龍發原本在一家資訊公司擔任業務經理之職,職業之便讓他接觸到不少上市櫃公司的內部員工。靠著消息面上的「優勢」,讓當時月薪五萬多 元的他,總是可以在股市上賺多賠少,賺些外快貼補家用。

二○○七年五月,他因跑業務結識了精威科技的員工,「他告訴我,精威因為接到大訂單,業績將有驚人爆發力,股價還不到二十元,很值得投資!」於是,李龍發決定把其他持股賣出,集中火力在精威這檔股票,進場成本價平均僅二十多元,才兩個月的時間,精威就漲破三十元以上。

由 於聽信精威友人的建議,三十元以後還有一大波,李龍發錯失了獲利了結的時機。接下來沒多久,精威股價莫名地急跌至十六元至十七元之間,帳面竟轉盈為虧,股 價一陷入整理就長達一年之久。○七年果然如友人所言,精威獲利創下六年來的最高紀錄,「朋友報的消息並沒錯,只是股價還沒反映而已!要有耐心。」李龍發當 時這樣告訴自己。

○八年三月爆發貝爾斯登證券倒閉事件,精威跌破十二元支撐,李龍發決定加碼攤平,幾乎動用所有的積蓄並採用融資方式買進精威,豈料,這個決定卻讓他陷入極大的危機之中。融資買進後沒多久,精威股價跌破十元面額,帳面累積虧損擴大至近三百萬元。

「當時我到各大財神廟去求神問卜,向神明請示到底要不要認賠殺出,每間廟給我的指示都很明確:停損認賠,但我就是無法下定決心!」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就 這樣,一直拖到了○八年十一月,精威股價已經快跌破九元,正當徬徨無助的李龍發,報名了某家股市技術補習班。補習班老師教他停損觀念,建議他認賠殺出精 威,衝著高達七萬元的學費上,李龍發終於下定決心全數賣出,虧損高達四百萬元,後來精威跌破七元,避開一場被斷頭的命運。

上了技術分析補習班後,李龍發每天凌晨四點起床,開始複習老師給的講義,一直研讀到七點半上班前為止。「這種苦讀的日子,持續了半年以上,而且下定決心沒學通之前決不進場買股票!」他如是說。

「我 在補習班學到了從月線研判趨勢,從周線抓壓力與支撐點,以及股價處於低檔時成交量放大,可視為攻擊訊號的種種看盤技巧,從○九年開始操作漸入佳境。」「有 一套科學的操作方法,加上比較嚴謹的操作紀律,進出有據,操作不像以前那麼慌張!」○九年靠著操作台期指,以及一○年靠著操作十一號糖期貨以及鈀金期貨, 獲利達二千萬元。

贏家的「時間」和你不一樣為了探索一般投資人與投資達人兩者之間,到底在投資習慣、學習與操作上有何不同,《今周刊》特地 進行了兩組問卷調查。針對一般投資人部分,我們委由波士特線上市調網,發出二九四八份問卷;同一期間,我們也對操作部位達一千萬元以上,年平均獲利高達二 ○%的投資達人,發出三十七份問卷。

結果發現,一般投資人與投資達人在學習上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學習時間。

根據調查,高達四六.三%一般投資人,每月平均只花一至三個小時在學習理財投資上;而高達二一.四%的一般投資人,花在投資理財的學習幾乎是零。

相對地,在投資達人問卷部分,高達六八%的受訪者表示,每月至少花十五個小時,即平均每天約半小時在投資理財的學習上。

其 次,在學習投資理財上,一般投資人最重視的內容是大盤行情(一八.八%),其次則是總體經濟動向(一八%),再來則是個股研究(一七.二%)。投資達人的 順序則與一般投資人顛倒,反而是個股研究(三三.三%)是學習的重心,其次才是總經動向(一九.六%),第三則是大盤行情(一七.六%)。

南 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讀,一般投資人之所以最重視大盤行情,可能是投資理財研究時間太少,往往只能根據投資氣氛(大盤指數)作為投資決策 主要依據,因此,在投資上可能處於較被動地位:等大盤好的時候再來找股票。相對地,投資達人做功課時間較長,較能深入研究個股。對個股了解較深,也可能是 投資達人持股時間,較一般人為長的原因之一,因為根據這次問卷,回答持股時間低於一個月的一般投資人比重為三三%,而投資達人的比重僅二九%。

李龍發

出生:197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資訊公司業務主管

學 歷:龍華工專(現為龍華科技大學)機械科決不加碼攤平、亂槍打鳥、死不認錯陳唯泰克服人性 嚴守六大操作紀律大慶證券研究部主管陳唯泰多年來一直維持每日寫操盤日誌的習慣,不過,彷彿是害怕忘記般,陳唯泰把多年來奉為圭臬的操作六大紀律附在日誌 的每一頁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這六大紀律分別是:一、買股看大盤,賣股看個股;二、只問強與弱,不問漲與跌;三、只問對與錯,不問輸與贏;四、買主流、買最強;五、順勢操作、逆勢思考;六、不摸頭、不摸底。

「每名證券分析師都有自己一套的選股與操作方法,但致勝的關鍵並不在於用什麼方法,因為成功的方法很容易模仿,致勝關鍵在於紀律,就是你知道方法後,你能不能克服人性的種種弱點去貫徹它!」陳唯泰說道。

從 一家小投顧研究員,以三十四歲之齡出任上市證券公司研究部主管,陳唯泰靠的不只是扎實的研究功力,還有風格鮮明的操作紀律。他說:「像我們專注於波段操作 策略的人,最忌諱加碼攤平、亂槍打鳥以及死不認錯三種壞習慣。」贏家的「習慣」和你不一樣陳唯泰認為,首先,加碼攤平是適合長期抗戰的價值型投資人,對波 段操作者卻是致命傷。

「加碼,對波段操作者而言,是用在看對行情時所採取的動作!不是用在看錯行情,降低成本的方式!」他的理由是,一般人很難精準地抓到波段低點,與其不斷地向下加碼,不如在損失擴大之前,進行減碼或退出,否則在向下攤平過程中,極可能「越攤越平」。

其次,手上最適持股數為五檔,持股過多,亂槍打鳥的方式,很容易讓人覺得輸贏沒有感覺,進而減少對股票的關注程度,那麼,很多的損失就從此而來。

陳唯泰以自身的經驗指出,持股五檔恰恰好,每一檔分配的資金為二○%,剛好可以維持對每一檔持股適當的警覺性,有助於提高勝率。如果持股檔數太少,所有資金只壓注一或二檔股票,心理壓力則會太大,心理戰上會落居下風。

第 三個好習慣則是:勇於認錯。「寧願錯賣,不要錯留,是我奉行不疑的鐵律!」陳唯泰認為,股票賣了,還有機會追回,但如果留錯股票,股票持續下跌,未來不管 是要賣還是要加碼,都會陷入兩難。「所以寧願早點認錯,免得一錯再錯,將來難以自拔!」在投資習慣上,《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網合作的問卷調查顯示, 投資達人對盤面的關注程度遠高於一般人,高達三三%的投資達人表示採全程盯盤方式,而回答全程盯盤的一般投資人則僅有一.五%。

其次,投資達人針對融資的接受度也比一般投資人高,高達五六%的投資達人表示有採融資方式買股票,但一般投資人僅二八.二%採用融資買股。

陳唯泰

出生:1977年

現職:大慶證券研究部主管

經歷:電子公司研發人員

學 歷: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所國際地震學權威無懼不規則變化廖日昇解構財務強度 不做冤大頭著有︽股市長短線要略︾以及︽股票,這樣選就對了︾(兩書皆為聯經出版)的作者廖日昇,本身不僅擁有美國證券經紀人執照,也自己操盤做股票。他 指出,一般投資人最容易犯下的錯誤是:作短線時,只在乎技術面忽略基本面;作長線時,卻只在乎基本面而不在乎技術面,這種錯誤的操作如不修正,獲利將難以 大幅提升。

廖日昇建議,健全的投資組合應包含長、短線股票、指數型基金ETF、股票型基金以及債券型基金這四種部位,至於比重配置如何,視 個人的情況而定。長線投資的股票,如果鎖定的是成長型股,除了股東權益報酬率至少高於一五%、過去五年年均每股稅後淨利成長率高於一○%等基本面條件須符 合外,也必須用技術指標二百日移動平均線(年線)作最後篩選。如果符合種種基本面條件,但股價低於二百日均線以下,或高於二百日均線五○%以上,均不適合 進場。

贏家的「操作」和你不一樣廖日昇進一步解釋,股價低於二百日均線以下,一般技術型的投資人鮮少會進場,股價缺乏上漲動能,買進之後股 票水波不興,投資人耐心逐漸被消耗殆盡,徒費機會成本。相對的,基本面條件符合的長線標的,如果你想進場投資時,股價已高於二百日均線五○%以上,則有短 線過熱疑慮,買進不久即可能被套牢,也會降低持股信心,因此不如暫作壁上觀。

同樣地,作短線的股票,不管是以何種技術面操作,選股時也要看 一下基本面 ,尤其是財務結構強度最重要。廖日昇建議,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低於一五○%,或長期債務╱股東淨值高於五○%最好避而遠之,不要因為技術指標 強就貿然介入,以免成為特定主力或有心人士特意製造拉抬企圖出貨給散戶的冤大頭。

廖日昇是國際地震學權威,他說,年輕時因為機緣讀了技術分 析大師John Magee的著作︽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寰宇出版),是分析人性不規則現象的一門科學,與他專攻的地震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對股市理論大為著迷。目前的 他旅居美國舊金山,除了是美國土木結構學會的成員外,也是美國散戶協會的成員,身兼地質學家與股票投資人兩職。

《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 網合作的問卷調查,在投資操作上所得出的結果,也與廖日昇博士的主張遙相呼應。問卷結果顯示,一般投資人主要的選股標準依序是:一、獲利成長(一三. 五%);二、財務穩定的大型企業(一三.三%);三、股利高又穩定(一二.二%)。然而,投資達人對價值被低估股(二六.五%)似乎情有獨鍾,其次才是獲 利成長股(二五%),第三個則是具題材性(一七.六%);這顯示,在選股上投資達人最介意的,還是股價買進時到底便不便宜,其他條件都是次要。這種觀念可 能是投資達人之所以成為達人的主要原因。

其次,問卷也顯示,投資達人在財報上,對獲利狀況的重視程度遠高於營收,二三.三%的投資達人把毛 利率及營業利益率擺在第一位,相對地,一般投資人則最重視企業的營收與營收成長率(一九.七%)。在總經指標上,投資達人最重視利率(二六%)與貨幣供給 額(二二%)對股市影響;一般投資人則最看重經濟成長率(二一.六%),其次才是利率(一九.一%)。

股市的贏家與輸家差別,往往就在學習、習慣與操作三方面的一線之隔,破除懷習慣,勤做功課是成為投資贏家的不二法門。

廖日昇

出生:1949年

現職:地質學家暨美國合格證券交易員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Madison)工程力學碩士及岩力學博士

要當贏家

學習時間不可少

Q1.每月用在學習投資理財上的時間?

達人每天花30分鐘以上做功課Q2.找股到下單,平均需要多久時間?

大部分人找股下單,1周內搞定Q3.學習投資理財最重視什麼內容?

達人重個股,一般人隨大盤起舞關注盤面多一點 你就是贏家Q1.每天花多久時間看盤?

達人對盤勢關注大過一般人Q2.買進一檔股票後的平均持股時間?

33%的投資人持股時間低於1個月Q3.有使用融資買股票的習慣?

達人不排斥適當使用融資買股

調查說明:

此 調查針對一般投資人部分,委拖波士特線上市調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2,948份,調查時間為2010/12/20~2010/12/22, 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1.8%。針對投資達人部分,回收有效樣本為37份,調查時間為2010/12/14~2010/12/22。

別只看營收

獲利狀況才是重點

Q1.選股的主要標準為何?

達人選股最愛價值被低估,一般人看獲利成長Q2.你最重視的與股票投資相關的上市櫃財報數字?

看財報,達人看獲利,一般人看營收Q3.你最重視與股票投資相關的總體經濟指標?

看大環境,達人看利率,一般人看GD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4

讓你的財富上一個台階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jg.html
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人在每一次牛市後都會讓財富上一個台階,但大部分人卻由於思維的侷限而始終難以從投資中獲利。大多數的投資者喜歡盯著股價的波動,為百 分之二三十的漲跌而歡呼或沮喪,其實即使是百分之五十的盈利也可能僅僅使你多一些零花錢而已,並不能讓財富發生質的改變。若這種盈利不具可持續性,遭遇市 場的另一次大波動就可能讓盈利被抹平。要真正從市場中獲大利且能長期保住利潤,應該著眼於更長週期的投資回報率,只有能持續在多個週期中多次獲取數倍利 潤,才可能真正讓財富上幾個台階,才能使人生發生質的飛躍。

    如何使財富每隔數年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長期價值投資無疑是普通投資者最好的選擇,說起來很簡單,只要真正做到就能實現財富的飛躍,但實際很少人會堅持:

1、  熊市時少虧一點,如果是四五成以上的浮虧,則會讓市場繁榮時的基數太低,雖然也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大打折扣。

2、  選擇的標的能持續穩定增長,買入價格要合理,這樣即使股價不上漲,隨著時間的推移股票的估值會越來越低,相當於不斷積累上漲的能量,積累的時間越長,向上的彈性越大。

3、  耐心坐等市場繁榮的出現,市場亢奮的時候你必須在場,這種等待以年為單位,也許做到這一點是最難的。

    實際上在一個週期中市場繁榮來得越遲,對優質企業的價值放大作用會越顯著。假設以25元買入一個每股收益為1元的股票,兩年後每股收益增至2元,四年後增 至4元。若牛市在兩年後來臨,市場給予50倍PE,則股價會上漲4倍(再過兩年估值很可能會回落至30倍,則四年僅上漲4.8倍),但若四年後牛市才來 臨,給予同樣的估值,則股價將上漲8倍。因此市場不上漲一點都不應該著急,反而應該高興,當然前提是選擇了正確的標的。

    盯著蠅頭小利注定成不了大事,要有讓財富上台階的氣魄,才有讓投資改變人生的機會。

 

梁軍儒20120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4

將才篇 》服務生變身老爺酒店執行長的好咖哲學 沈方正:隨時讓你的主管意外驚喜

2012-6-18  TCW




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大學畢業就一腳跨進飯店業,薪水還比同學少一半,但因為比別人「用力」上班,經常是所屬單位升遷最快、最年輕的主管。

他如何以「好咖哲學」,讓他的老闆稱他為「非比尋常的CEO」?

撰文‧林讓均

五月三日,向來低調的老爺大酒店集團,罕見地召開集團聯合記者會!當天現場,同時擔任台東知本與宜蘭礁溪老爺酒店總經理的沈方正,代表集團侃侃而談事業布局。許多人這才發現,原來在二○一○年底,沈方正多了一個「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的頭銜。

透過這場集團內首見的聯合記者會,沈方正等於是交出了上任後的第一張成績單——目前海內外共有九家老爺酒店,一四年還將開出台北北投、台南的新形態酒店。他的快動作、大動作,迥異於老爺集團給人的印象,這讓業界人士紛紛談論「沈方正讓老爺動起來了」!

的確,沈方正打破了許多集團框架。

例如,在他之前,三十年歷史的老爺大酒店集團,並無「執行長」的位置,過去一向都由集團大家長、互助營造集團總裁林清波親自掌理酒店事業體。

「對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先當一位能被小用的『好咖』!」坐在可望見蘭陽平原的礁溪老爺大廳中,四十八歲的沈方正歸納著自己的職場心得。

政大阿拉伯語系畢業的沈方正,大學時代曾是什麼社團、什麼活動都參加的「玩咖」。當年留學風氣很盛,他卻決定要盡快就業,找工作的唯一原則就是要「好玩」。

因為分析過觀光產業可以玩得盡興,又能發揮語言優勢,所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台北來來飯店(喜來登飯店前身)當櫃枱服務生,一個月薪水只有一萬一千元。

「許多同學進入兩大報或是投考公職,薪水一個月有二萬五千元,是我的二倍多!」但沈方正不久後即升官加薪,櫃枱才站了一年半就當上小組長,再一年又升上主任。算一算,在來來飯店的五年間,他一共歷練過櫃枱、行銷、業務與餐飲等四個部門,而且都擔任過主管。

廣結善緣 當一位能被小用的「好咖」一進職場就能快速進入狀況,當然是有備而來。大學打橄欖球校隊的沈方正,畢業前向隊上年長他十幾歲的企業界學長請教,「如何才能 在職場上出頭天?」學長們告訴他,一定要「比別人更用力上班」!這是什麼意思?學長告訴他,「基本動作一定要到位!如果你是人才,人家才要磨鍊你。」學長 的教誨,讓沈方正養成了一套獨特的「好咖哲學」。

首先,他是同事眼中的好咖。早在站櫃枱時期,沈方正一定每天比別人早十分鐘到十五分鐘上班、晚一個小時走,為的就是觀察別人怎麼做事,他還自告奮勇幫同事買早餐、做雜務,很快就贏得好人緣。

再者,他也是主管眼中的好咖。舉凡有公司內活動,他一定領隊投入,例如他就曾組團參加公司內演講拿到冠軍,早早就在當時一千多人的集團中嶄露頭角。

此外,他也是派去哪就去哪的「即戰力」人才。「遇到新工作,我頂多說『我不會,但我可以學』,我絕不說『我不會,所以我不接』!」沈方正笑說。二十六歲那年,在業務部的他買了大衣就要飛到德國去談生意,後來是轉調新的餐飲部門,才又把他留在國內。

沈方正更不忘在職場上尋找貴人,特別是「別部門的主管」!

「別部門主管的立場比較客觀,可以幫你分析情勢,讓你更了解直屬主管對你的期待是什麼。」沈方正鼓勵年輕人,透過業務之便,主動去拜訪別部門主管,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跨界專業。

累積上百萬人次點閱率、現實生活有十多年人資主管經驗的知名部落客「萬惡的人資主管」分析,「別部門主管」確實是職場上的「重要他人」。其重要性就是幫你建立主管的視野高度,必要時還能拉拔你一下,或幫你緩和與直屬主管的緊張關係。

沈方正回想起來,自己能一路升遷,除了直屬主管的賞識,其他部門主管的「掛保證」推薦也是一大助力。

直搗核心 創新經營藍圖讓老闆驚豔初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就「被老闆(主管)看見」的沈方正,第二階段給自己的任務是「讓老闆驚豔」!

「你的表現,要超乎老闆對你的期待值!」沈方正舉例,他總是提前做好老闆交辦的任務,例如老闆給一周時間,他往往第三天就交出報告。

躍居飯店總經理職務後,沈方正的老闆除了總裁,更包括整個董事會。面對這麼多老闆,他如何一一安撫?「就是勤於『溝通』,而溝通的重點也很單純,只有兩個:『投資獲利』與『企業文化』!」他說,能夠合乎企業文化,又能達成投資獲利的事項,他才提到董事會上報告。

沈方正指出,想說服老闆,一定要證明你有更深入的insight(洞見)。例如,○五年他籌建礁溪老爺酒店,就畫出清楚的經營藍圖,估算出每一季、每一年的盈虧數字。

報告時,他總是先說結論,再闡述各種立論,最後歸結出幾個財務模式讓老闆挑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財務上的投資報酬是老闆最在乎的,也往往是會議中最需 要溝通的核心!」「當時創立礁溪老爺時,我率先引進日本的『一泊二食』概念,想要跳出飯店低價競爭的紅海,創立另一種高客單價、富有人文氣息的商業模 式!」沈方正說,當時他說服董事會以長達九個月的時間,並只開放三成的營業量能來試營運。

這等於讓礁溪老爺在未正式開幕前,就已經一個月賠掉兩千萬元。但董事會並未生氣,因為沈方正早已「消毒」,預先告知第一階段會虧損。

結果,在口碑傳出去之後,這家立足在宜蘭、非一線戰區的觀光飯店,居然在第一年就賺錢,讓董事會大大驚喜。「沈方正創立了一種人文風格,這使得老爺酒店在飯店業中,有了與眾不同的辨識度!」高雄餐旅大學校長容繼業觀察。

設身處地 訓練屬下以主管角度思考沈方正憑傲人成績備受高層賞識,也不忘提攜指點屬下。

「呈給執行長的公文,只要有錯字,他就認為你不用心!在注重細節的同時,他又會要求你往大方向思考!」擔任沈方正祕書長達五年的馮思穎說。沈方正不會給 「是」或「否」的具體答案,而是經常反問「你覺得呢?」訓練他們站在老闆的角度,先做好各部門的整合,並預擬一些具體方案。

設身處地思考,並且藉著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就是沈方正一貫的職場態度。

年屆八旬的林清波,曾為沈方正出書寫序,說他是「非比尋常的CEO」。最令林清波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曾在沈方正辦公室看見一套他在日本捨不得買的旅館套 書,「由此可知,他有很強的求知欲,使我感佩。」一○年底,林清波要這位總是讓他感到驚喜的部屬為他分憂,接下執行長一職。而沈方正一上任,就向他力陳 「人才」的重要性,也才有今年招募五百位新血的大動作。

「不趁著服務業正夯,來擴大市場曝光度,好人才都被別人搶走了!」正如他剛出版的新書名稱,沈方正的人才觀就是「能被小用,才是大才」。顯然,沈方正說的就是當年的自己!

沈方正

出生:1964年

現職: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

礁溪、知本老爺總經理

經歷:來來飯店主管

學歷:政大阿拉伯語文系

老闆沒說,我默默做的事承擔力 成為勇於任事的「好咖」,從不拒絕部門輪調。

執行力 提前一半時間完成老闆交辦任務。

溝通力 報告一定附上財務分析,並擬出數個方案供老闆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7

【問對職場】四大秘訣讓你成為演講高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40

每個人都能成為不錯的演講者。像馬云這樣優秀的演講者一樣也需要長期訓練,當然本身的地位也很重要。即便如此,普通人經過簡單的訓練還是能有較大提高演講能力的。一般來說,至少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問對網/圖)

1、要有充分的自信。一個人面對一群人做正式的演講,哪怕只有幾個聽眾,都不免有些緊張。緊張是演講的大忌。想克服緊張情緒可以看看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國王是如何訓練的。演講中感到緊張時,試著深呼吸,眼睛不聚焦在觀眾臉上,腦子裡只保留自己的思路。一定反覆告訴自己我是會場的主 宰,我是最棒的。

2、要不斷傳遞核心思想。演講必須有核心思想,就是你想傳遞的觀點。如果你的演講技巧不高,最好老老實實,開門見山地告訴大家今天打算講什麼。演講中不斷強調你的核心思想,重複就是力量!

3、控制語速。緊張時,人會越說越快,嚴重時甚至會語無倫次。不妨偶爾停頓1、2秒鐘,環視一下會場,讓自己的語速稍微慢一點,更顯得自信。

4、用眼神交流。很多演講者大部分時間都面對屏幕,照著PPT一行行地念。實在太可惜了,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可以表達很多情感和信息。眼神應該留給觀眾,和觀眾交流,偶爾一個微笑,會讓演講生動許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8

五步走 讓你第一次就招到合適的人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0563.html

招聘人員一直是企業頭疼的事情。雖然今天的勞動力市場,是供大於求,但是真正找到合適的人並非容易的事情。尤其對那些正走在創業路 上的小企業而言。Vanessa Merit Nornberg創辦的服飾和珠寶企業已經有7年了,在7年中,她為自己的團隊招聘了不少合適的人。當然,她也曾聘用了一些不是非常合適的人進入自己的團 隊。當她在招人過程中,犯下第5、6次錯誤的時候,她開始總結自己在招聘流程中哪些地方有問題,以便幫助自己正確地招募和僱傭。

Vanessa Merit Nornberg也把她從中學習,以及如何調整她的招聘流程也分享了出來。

慢下來

在一開始僱傭時,總有快速招到人的需要。在張貼招聘廣告的時候,其實已經在心裡設定了一個特別的日期,最後導致面試和聘用的人只是滿足部分而非完全 滿足要求。因為時間的問題,導致沒有其他選擇。將整個流程慢下來,或者繼續貼廣告,接收簡歷,或者讓自己對為了招到正確的人,也許職位可能會比想像的空缺 更長時間的這種狀態接受。

把僱用過程看成一個篩子

和你聯繫的候選人越多,對你就越有利。只要你適時認真控制,你就能在你的篩子中找到合適的人。在每一個招聘廣告中,都會增加一些如何申請的特別說 明。比如針對潛在銷售團隊的招聘,就要求提交一封短信,信中包括回答4個問題和簡歷。那些沒有按照指示提交的人是不注重細節的,無論他的簡歷說的如何天花 爛墜,在公司都做不好。

在整個過程中,建立檢查點

讓整個招聘過程變長,你就能設立一些特別的檢查點,這些檢查點有助於你在整個過程中預先篩選出你所需技能的人。這些檢查點畫出了有關前景更精確確的 圖畫,而不只是依靠你在面試過程中獲得的。比如,Vanessa Merit Nornberg正在找一個快速,並且完全跟進的候選人,那麼在整個聘用過程中,她會給這個候選人打電話,要求10分鐘的電話面試。如果這個候選人在她電 話的時候不方便,她會注意這個候選人花多久把電話打回來,並且通過對方的反應時間來判斷對方的追溯有多快速和勤勉。

在技能上對候選人測試

在面試中問一些問題,可以有助於你瞭解一些這個人能給這個企業帶來什麼。但是這個人是否真正合適這個職位,是在於他是否可以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一切。 如果一個人要申請Vanessa Merit Nornberg公司的銷售代表一職,她會請候選人在面試過程中和自己對於銷售場景進行角色扮演。如果在面試結束以後,這個候選人仍然勝出,候選人就會被 第二次邀請來做半個小時的無準備調查訪問,在這個過程中,Vanessa Merit Nornberg會聽候選人如何進行銷售,以及候選人如何更好地傾聽客戶。

得到團隊的意見

一旦候選人的價值、能力和技能都符合要求,最後一步是確信候選人和整個團隊文化匹配。Vanessa Merit Nornberg曾經僱用過幾個技能和天賦都完全符合崗位要求的候選人,但卻因為他們個性的不匹配,在這個崗位上得到了可怕的結果。現在,在面試過程的最 後一步,是和6人銷售團隊見面。每個人問一個問題,並且告訴Vanessa Merit Nornberg,依據反應,團隊成員感覺這個人是否是合適人選。如果團隊的選擇是「不」,這個候選人也不會被僱傭。

Vanessa Merit Nornberg認為雖然整個聘用流程顯得很強化,但卻使得他們的候選人隊伍更好。自從Vanessa Merit Nornberg做了這些改變,他們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失敗的聘用,他們的團隊也更有凝聚力了。

其實Vanessa Merit Nornberg的聘用經驗對很多創業企業是非常有幫助的,畢竟我們沒有更多的成本用於招聘,那麼第1次就招到合適的人,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98

氣味讓你購物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94
儘管離Brand Visionaire的辦公室還有10米,隔著兩道門,香味已經充斥著每一個來訪者的鼻腔。這是一家專門販賣「氣味」的公司,總部位於德國。在香港,他們有超過100家的客戶,你很難想像這些客戶涵蓋的範圍有多廣:酒店、購物中心甚至還有眼鏡店。


  氣味能決定購買行為這件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嗅覺對你的影響力可能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


  品牌研究公司華通明略(Millward Brown)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結果表明在香味環境裡人們的購物慾望比沒有香味的要高出75%。耐克公司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即使是同一款Nike運動鞋, 人們願意為帶有清新氣味的那雙多付10美元,因為這會讓人覺得這雙鞋更乾淨,價值更高。


  事實上人們對氣味的敏感程度僅次於視覺,排在聽覺之前。而正如馬丁·林斯特龍(Martin Lindstrom)在他的《感官品牌》裡說的那樣,在這個遍地都是視覺衝擊的世界裡,視覺語言的力量正在式微。相反,氣味的作用則被凸顯出來。好聞的氣 味常與人們的某種美好的記憶聯繫在一起,就好像聞到青草的香味就會想起戶外的綠地,心情會自然地放鬆和愉悅,這對作出購買決定十分有利。


  「普魯斯特就因為一塊檸檬瑪德蓮蛋糕憶起了幼年的往事,寫了洋洋灑灑三大部《追憶似水年華》。」靈雅諮詢公司(Debelle de Montby Associates Ltd.)的CEO Yann Debelle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對於任何一個品牌來說,氣味都是構成品牌形象的關鍵因素。」他本人曾經幫助登喜路(Dunhill)、貝魯提 (Berluti)等品牌打理形象。


  因此,氣味公司們的工作就是幫助商家找到最能引起顧客好感的氣味,並且能夠和品牌聯繫起來。


  嗅覺對於引起食慾的作用是最立竿見影的。想像一下,當你走進一間香氣四溢的巧克力商店,在還沒來得及思考之前,你的唾液可能已經開始加速分泌了。但香味營銷則可能會讓你有幻滅感:那些巧克力店或者曲奇店裡濃郁的食物香氣,不一定來自食物本身。


  「賣巧克力的商店裡,大多數巧克力都放在包裝好的盒子裡出售,但是你仍然能在店裡聞到濃郁的巧克力香。其實你聞到的巧克力味是通過一個香味釋放機放出 的人造香味。」Brand Visionaire的副總裁Richard Kitsie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一些連鎖曲奇店甚至把釋放機放在店舖後面,這樣經過的路人都能聞到。


  而在大賣場裡,氣味甚至能將消費者引導到特定區域。Brand Visionaire曾經為一家出售各種佐料的調味料公司製作了一批印有辣椒、胡椒等圖片的書籤,在超市進行派發。顧客只要用手指輕輕搓書籤上的圖片,指 尖就會留下對應調味料的氣味。有了指尖這股特殊的味道,你可能會很想去看看它到底放在哪個貨架上。


  除了誘發食慾,芳香療法也是流行營銷內容。因此,早在五六年前,萬豪、喜達屋、香格里拉這樣大型的酒店集團就開始請仙愛爾(ScentAir)為它們 旗下的酒店品牌調配香味。「一般酒店會採購專門的芳香設備,通過中央空調將味道輸送到大堂,樓道里等等。氣味能提高房間的舒適度。」仙愛爾中國區營運副總 裁溫永豪告訴《第一財經週刊》。這家美國公司的產品叫作「芳香傳遞系統」,本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一位火箭科學家研發,而後這位科學家去了迪士尼樂園擔 任「想像力工程師」。


  Brand Visionaire也曾經為一家眼鏡店定製過一種淡雅的香味,用來噴灑在驗光的暗房裡,減緩顧客進入黑暗環境的緊張情緒。沒想到這種芳香的環境非常招顧客的喜歡。最後這家眼鏡店決定把香味擴散到整個店面,以讓顧客能在店裡逗留更長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仙愛爾的客戶還包括朝陽大悅城這樣的購物中心。氣味舒緩疲勞的功效甚至能讓人忘記自己在裡面血拼了多久。「一般他們都會採用一些聞起來比較輕鬆的氣味,讓顧客實際待了45分鐘,但感覺好像才過了25分鐘。」溫永豪說。


  在仙愛爾的氣味資料庫裡,每一種味道都被搭配不同的應用場景分類排列。比如「海洋」比較適合SPA,「椰子」用在泳裝品牌上會讓人自然聯想起沙灘。甚至還有「煙草」,它的應用場景則是男裝品牌和家具店。


  Brand Visionaire的做法則略有不同,它每一種香氣都需要在實驗室由香味設計師為不同的品牌量身定做。「我們需要事先參考這些商家的目標顧客是誰,人口 分佈是怎樣的,以及商家是想傳達什麼樣的品牌信息給顧客。」Brand Visionaire的香味設計師Elma Klitsie說。


  不同地區的人對香味的喜好都不一樣,但品牌還是儘量要找到一個適合的交集。比如馬來西亞人喜歡花香和木香,中國人喜歡花香和食物香,那Elma就會為品牌挑選花香。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顧客用一種特定的氣味儲存對品牌的記憶。單靠視覺,你未必能在一堆牛仔褲裡認出哪一條是來自Abercrombie & Fitch,但如果你聞過,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挑出來—Abercrombie & Fitch的名字和那股獨特的香味早就捆綁在一起了。


  要尋找一個對的香味並非那麼簡單,還必須要能夠與顧客產生文化上的實際聯繫。「香港的迪士尼樂園要舉辦萬聖節的主題活動,如果放南瓜和糖果的香氣,很多遊人是無法理解的,萬聖節在中國人的心裡並沒有概念。」Elma說。


  但確定好用哪種香味只是第一步,實際調配過程要更複雜。顏色只有紅、黃和藍三種基本色,而香味則有4000種基本氣味。因此,一個香水設計師要接觸 4000種不同的基本香味,然後再決定要把哪些香氣混在一起。而調製出一個香味可能需要20種至200種的天然和化學原料。


  「我總是開玩笑說,世界上的宇航員比好的香味設計師還要多。香港有700萬人,但只有不超過10個人可以稱為是好的香味設計師。」Richard說。來到香港工作之前,Elma在新加坡的寶潔公司為其旗下的洗滌劑調製芳香類型,有14年經驗。


  香味設計師對氣味的敏感甚至還要達到能分辨它是來自植物的哪一部分。你覺得橙子的香味可以有多少種?答案是至少有三種。Elma說,橙子皮、橙子葉莖和橙子花所提煉的精油,聞起來的氣味都不一樣。


  大部分商家並不希望顧客發現香氣的來源。因此,氣味公司們都想方設法把釋放香氣的裝置做得足夠小。它們多半是一個小長方體,安裝在天花板上,偽裝成放 音樂的喇叭或是中央空調的一個風口,又或者乾脆被安裝在桌子的底下。然後商家把裝有調配好的香水瓶放入其中,氣味就開始施展它隱秘的魔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00

爛工作 讓你學到更多

2012-9-17  TCW



「找你喜歡的事去做就對了。」 「沒有什麼事情比每天拖著身子去做你討厭的工作更糟了。」「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趕緊脫身吧!」以上是專家們建議的精義,但我敢說你一定看到這幾句話的 語病:在現實世界,我們不可能一直從事我們喜愛的工作。絕大多數人都幹過至少一份,甚至是一連串討厭的工作。

我曾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一家已經關門大吉的格洛斯特餐廳當洗碗工。餐廳位於一家假日飯店(Holiday Inn)內,全店裝飾成海洋風(想像牆上掛著魚網和浮筒),在沒有靈魂的旅館環境中提供不怎麼樣的餐點。我的工作是清洗永遠堆滿水槽的鍋碗瓢盆和收拾餐 桌,為此女服務生們會勉強分我小費。在那段度日如年的歲月,我記得有一天真的有謝天謝地的感覺:我被牛排刀割到手──傷口必須縫合,但至少我可以提早回 家!

很多人都覺得工作中的自己就算沒那麼悲慘,也不盡理想:新手工作──居住地最多職缺的工作;入門工作──在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能發展事業的領域,但也是我們 覺得沉悶、不悅或失去活力的地方。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那些似乎沒什麼樂趣的人:眼皮下垂的店員、暴躁的銀行櫃台人員、乏味的速食店員工。處於這種情況的人或 許很想吶喊:「去你的,哪有『愛你的工作』這回事!」

我發現每當我遇到像這樣的難題,專家們的解答如出一轍。我們可以改一下史蒂芬‧史提爾斯(Stephen Stills)的歌詞來總結專家的看法:「如果你沒辦法跟你愛的人在一起,寶貝啊,就愛跟你在一起的人吧。」把它大幅修改,變成像這個樣子:「如果你找不 到你愛的工作,寶貝啊,就在你現在的工作裡找些有價值的事吧。」別忘了,專家們待在乏味、無聊、不快的工作的經驗,可能比你還多;他們很少人能循著當今的 路徑走:揮別高中和閒暇活動,進大學,然後從事白領階級的工作。最成功的專家學會如何接受最平凡、最枯燥的工作,並將它轉化成學習經驗。

一位指導這個課題的專家是現年八十一歲的山姆‧溫斯頓。山姆一生做過數種高階的職務,他曾受過工程師訓練,但也做過行銷工作,擔任總經理。他將相當不錯的 事業成就,特別歸功於他從不喜歡的工作中學習的能力,關鍵在於將它們視為學習經驗,並把握機會蒐集有關業界或專業的知識。

對年輕人來說,有一件事很重要:要懂得觀察。無論你的工作是什麼,無論你喜不喜歡,重要的是,盡可能了解在你身邊發生的種種。你永遠不知道日後那些可能有 多大的價值。我這一生已經學到許多不同的經驗,即便當時我真的不喜歡我做的事,或者覺得我做的事情無關緊要。但我從那些事情學到的課題,卻在我的人生中扮 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我念大學時得半工半讀,做的都是你可能覺得無意義的工作。後來,它們在我成為雇主後發揮了重要的價值,幫助我了解我的員工。我會告 訴年輕人,不管是什麼樣的經驗──學就對了,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廢物同事,也有可學習處

山姆還提出另一個非常實用的見解:我們不該只向最好、最優秀的人學習,也要向廢物和毒瘤般的同事學習。

人很重要。我常說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但這句話有個重要的推論。如果沒別的話好講,你當然可以說:「那是壞榜樣。」這是你可以說的話,並 不表示那個人一無是處。重點是,多數人都是好的。但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就算你不覺得某個人好,他仍然可為你充當壞榜樣。你可以向每個人學習,無論他是誰。 無論他們是何種身分地位,你都可以向他們學習。

要怎麼付諸實行呢?七十五歲的史蒂芬妮‧法林頓在大學時,因財務因素被迫休學,必須上街找工作,最後她在銀行裡找到職務。外行人或許會覺得她的工作既單調,壓力又大,沒什麼機會或成就感。但史蒂芬妮不這麼想,反而將這份工作轉化為饒富意義、服務人群的機會:

銀行在徵人,所以我在那裡找到一份工作,做了大概兩年,後來始終沒回去念大學,那在很多方面都是遺憾。我在信用部門,負責催收貸款。我把它視為一種關懷照 護的工作。因為我發現付不出錢的人,有九○%是因為發生災難。對於這些人,我以關懷為本,因為你不可能要求他們馬上繳清六期款項。你要和他們合作──幫助 他們把錢付出來。你必須認識他們,而他們都是好人。當他們重新站起來時,你會希望他們再來銀行樓下辦理業務。

我老闆跟我說:「妳知道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去樓上開會,銀行總裁拿了一封信給我,內容是讚揚收款部門的員工。他們不該喜歡我們的!」但他們真的喜歡我們,因為我們找到幫助他們的辦法。

低階工作,也能累積知識

要拯救不盡理想的工作,專家們推薦的另一個戰略是,讓它變成你非常擅長的事。冷漠的態度會加重無聊與倦怠感,其解藥就是全盤掌握,甚至是主動改善這份工 作。安朵娃奈特‧華特金斯曾經擔任簿記和會計,後來進入一所大學擔任系辦主任。「我找到我喜愛的工作,我真的很喜歡我的最後一份工作。」但她較早任職的工 作則距離理想甚遠,她是這樣應付的:

就算你的工作不是你的心之所向,也不是最讓你興奮的──還是要好好幹,因為如果你表現傑出,你會感覺舒服得多。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要白白浪費時間。所以,請盡可能學習,請盡可能加以利用。任何工作都有值得學習之處,那就是你必須做的。

這個課題不僅適用於白領工作。七十九歲的喬治‧威拉巴連高中都沒有畢業,但他非常滿意其工作生涯。請他提供建議時,他要我們充分利用任何工作,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對自己的感覺會比較好。

以前我做焊接時有個同行,大家比較喜歡找我勝於找他,似乎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我不在乎你焊接得有多好,但你要以你的工作為榮。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一樣──盡力而為,以你的成就為傲。他其實可以焊接得跟我一樣好,但他從來沒有努力營造好的成果。

偶爾我會遇到能夠完美的替一堂課做總結的專家。就「你該充分利用你的工作,就算是爛工作也一樣」這個概念,凱斯‧庫恩做了精闢的結論。他曾任管理顧問,負責精進組織文化及激勵員工。基於那段經歷,凱斯提出的辦法是,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都要用力榨取,並且盡量學習:

萬一你在做的是你覺得很難的工作,該怎麼辦?你要如何從中獲益?注意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請注意,並了解正在發生什麼事。工作的目標在於不斷學習,無論 我們從事什麼工作,我們都會學到日後可在生活中應用的事情。很多人會說:「可是凱斯,這工作好無聊,我學不到東西。」他們必須去尋找值得學習的事物,一定 要在你所做的工作中尋找機會,累積知識。你從這份討厭的工作學到了什麼?不要輕言放棄。請刻意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因為那個知識一定會派上用場。那將是你不 可或缺的學習經驗。

當我浸淫在專家們對工作的見解時,有一項根本原則:適度保持謙遜。許多長者指出,我們必須尊重其他員工的專業知識,特別是職等較低者。他們不認為上司必須懂最多才叫領導,反而建議大家放下身段,向職場裡的每個人學習。(本文摘錄自第三、四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1

達人傳授生存法則 職場之外 五大本領讓你變成人生勝組

2012-10-01  TWM




三十世代,可以抬頭挺胸,對未來充滿希望。

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對的方法,為自己累積人生「勝組」條件。

透過專家建議,培養職場以外的五大能力,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撰文‧歐陽善玲

本領1 訂人生目標的能力不要只看現在,要放眼未來三十世代,並非「無望」的代名詞,端看個人如何創造機會,顛覆環境。

游祥威,二十八歲,任職於一家頗負盛名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在時下工作難求,年輕人不婚、不生、放棄買房的價值觀下,他對未來卻充滿樂觀期待。

「我生長在公務員家庭,父母都很勤儉,受到家庭教育影響,我做事都會預先規畫。」游祥威希望在三十歲前完成終身大事,在此之前,他必須先有一筆存款。「我 大學念的是經濟系,現在又在金融業工作,懂得一些理財方法。透過投資工具,我在二十七歲便存到第一桶金。」幾個月前,游祥威利用一部分資金舉辦婚禮。他下 一階段的人生目標,就是買屋!游祥威與太太約好開設一個共同帳戶,每月每人都要存兩萬元進去,當作買屋基金。

為了順利達到目標,小兩口省下在外租屋費用,暫時與父母同住;上班也帶便當、搭大眾運輸工具,少了外食、油資,靠著累積小錢,一步步向階段性目標邁進。

做好準備、及早規畫自己的人生目標,三十世代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德盛安聯投信行銷企畫部副總經理陳怡先表示,人隨著年紀增長,工作內容可能會遇到瓶頸,只有具備預見未來、提早謀畫的能力,利用一些工具或方法加以彌補,才不會在年老力衰時,影響累積財富的目標及進度。

「大學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國際快遞公司做業務。十多年前,我靠著業務獎金,一個月最多就可領到七、八萬元。那時候覺得賺錢很容易,所以常跟朋友 去喝下午茶,假日去玩耍,錢都存不住。」陳怡先說,每到農曆年前後,正值國內外進出口旺季,業務也得站在第一線拿起膠帶捆綁、包裝貨品,才驚覺,「難道自 己到五、六十歲,還要過這樣的生活?」她當下決定轉換職場跑道,並定下目標,有計畫地累積專業與投資技能,這樣不管年紀再大,都有辦法自行創造財富,告別 原本揮霍無度的生活。

「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證券營業員,另一是財經月刊記者。因為當下我的人生目標是『快速成長』、累積理財知識。而從事記者工作在第一線接觸各種訊息,最 能在短時間內吸收、產出,相當符合我的需求。」陳怡先說,當初就是因為懂得自我設定人生目標,跳脫業務領域,學習投資理財知識與技能,日後才能有這麼好的 工作機遇與國際視野,在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財經大事。

本領2 儲蓄的能力

以分批達陣方式檢視目標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認為,三十世代的年輕人收入不高,拿不出太多本金來理財,所以在學習投資前,要先存到一筆錢。「很多人抱怨薪水太低,二十二K根 本存不到錢;其實趁年輕辛苦一點,多兼一份差,像是網拍或速食店打工,每天三小時,一個月收入就能增加八千多元。」蕭碧華計算,若起薪只有二萬元出頭,每 月收入多增加幾千元,一個月進帳就可達三萬元。再透過銀行「零存整付」的儲蓄方式,強迫自己每月先把二萬元扣下來,剩下的錢才可以花用。如果住家裡,沒有 額外的房租負擔,這樣一年可存二十四萬元,四年多存下來就有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再來「練習」投資理財,用錢賺錢效果更好。

「年輕人可能會說,一個月要存二萬元太難;只要調整心態,掌握方法後就會發現,這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蕭碧華說,首先,要存錢先得「戒掉」信用卡。因為一 卡在手,消費便會不自覺增加,而且容易有不必要的開銷產生,是年輕人存不了錢的一大障礙;其次,朋友聚會活動應該挑著去,不用每次都到。

「女孩子聚會,都喜歡燈光美、氣氛佳、點心好吃又好看的地方。這種餐廳,去一次三、五百元跑不掉;如果是男生,聚餐就要『呷粗飽』,算起來價位也差不多是 這樣。如果每周都約,一個月就少存兩千元。」蕭碧華認為,每兩個月聚會一次,或改以爬山、郊遊等較健康方式代替,既可省錢,還能賺到健康。

就算靠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解決中餐,一頓下來也要七、八十元;要是再加個飲料、咖啡,一餐費用就要一百多元。「不要看這些都是小錢,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 筆大財富。年輕人可以做些簡單的料理,自己帶便當,像是燙空心菜、番茄炒蛋,平均一天花幾十元就能辦到,同時兼顧營養。」蕭碧華說,表面上看,這些省錢方 法好像很苛刻,但心態轉化後,也就沒有那麼難。「要在省錢、存錢過程中讓自己開心,長期下來存款目標才可能達成,不易中斷。比方說,以階段性目標來檢視儲 蓄成果。例如,存款目標是五年存一百萬元,可先以一年存到二十萬元為目標,若達陣就可獎勵自己,這樣不但有誘因,也會有成就感。」

本領3 投資的能力

用台灣五十指數練基本功

利用分批達陣方式,可提高儲蓄動力;累積到一筆資金後,三十世代年輕人就可開始「練習」投資。「剛起步,只要先鎖定台股市場就好,不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去 研究其他複雜商品。最簡單的方式,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台灣五十(或加權股價指數基金)。」蕭碧華解釋,「年輕人沒有投資,就不會關心股市變化及大盤位置; 若從最基本的台灣五十指數基金練習,慢慢會知道台股歷史高低水位,學習判斷在什麼價位可加碼買進。」另外,她也建議三十世代以「SMART」方式擬定財務 計畫,並定期檢視,才容易成功。

培養對台股的敏感度之外,接著,則要鍛練投資價值的判斷能力,才能加速財富成長速度。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以自身投資逾二十年的經驗指出:「台股跌至十年 線,通常是長線投資買點浮現的好時機!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好幾次,但能掌握住機會的卻寥寥無幾!」此外,如果能進一步掌握產業循環與挑選個股的能力,在財 富累積的路途上,更能事半功倍。不過,基於風險分散原則,除了股票外,年輕人最好能搞懂諸如外幣、貴金屬、房地產、債券等至少三種以上的投資工具。把投資 技能當成這個時代的必備生存工具之一,你將發現,會投資才是使人生少奮鬥幾年的最短捷徑。

SMART理財法則,

有助財富目標準確達陣

Specific 理財目標要具體、明確。

Measure 目標必須可量化、測量。

Achievable 制定的目標要能實現。

Reliable 過程是穩當的、可執行的。

Timetable 目標要有時間表。

本領4 健康管理的能力

體能佳才有機會衝更高成就不過,人生的最大財富,不是存摺裡有多少存款,而是健康;就算事業、投資兩得意,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惘然。「我的學生有八成是上 班族,其中六成的人是為了健康而來,另外四成的人,則是希望自己的體態變得更好。」知名健身教練林少華說,這六成學員當中,有不少人身體已出現健康警訊, 不得不強迫自己健身;同時也希望藉由專業健身課程,改變自我健康狀況,好在職場上獲得更高成就。

「健康的身體能夠帶給生理及心理最棒的感受,所以在職場上奮鬥,或做任何投資判斷,都能得到最佳結果,有效排解任何難題。」林少華認為,做好健康管理功課 前,要先確定自己「喜歡」健康,為了健康而運動。至於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成為財富與健康雙贏達人?下面八項基本規範,可作為三十世代的參考。

包括一、早起不賴床,做個簡單的伸展運動;二、給自己三十分鐘時間吃早餐,避免血糖過低、精神不集中;三、工作時間不彎腰駝背,影響血液中的氧氣正常供 給;四、每工作一小時起身走動,使代謝速度恢復最佳狀態;五、細嚼慢嚥吃午餐,可活化腦細胞;六、下班後運動流汗四十分鐘,增強睡眠品質;七、晚餐減量, 保持肝、腎功能;八、不熬夜,避免抵抗力降低。

年輕人憑著體力好,難免打拚過頭,不自覺地常常用健康換取財富。但請謹記,要懂得適時舒壓、找出時間規律地運動、節制的飲食,不要讓自己的健康存摺淪為透支狀態。

因為財務透支還有機會挽回,健康透支,能不能挽回的決定權未必在自己手上。許多成功人士,往往是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才領悟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舞蹈老師同時也是房地產投資達人的張淳淳在一場大病後感嘆:「人生賺那麼多錢,只是讓你住到頭等病房!」就是一例。

本領5 風險管理的能力

向產險公司買意外險較划算在健康、事業、財富面面俱到下,最後,三十世代還應該為自己買個保險,做好風險管理。宏觀財務顧問佘曉皊指出,三十世代通常收入 有限,保險原則應將「保費極小化,保障極大化」,並多利用定期保險,將保障不足的缺口補齊。「個人風險管理的具體作法,是先了解自己應負擔的責任及負債有 多少。」蕭碧華認為,年輕人不論在外拚事業或出門旅遊,交通意外風險較高,因此「意外險」是三十世代必備險種。「要特別注意的是,壽險公司及產險公司都有 賣意外險保單,但,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較高,考量收入有限因素,年輕人可向產險公司投保意外險,以較低價格享有同等保障。」像意外險會依照工作內容危險 程度區分不同職業等級,危險程度愈高,保費愈貴;以職業等級第一類、保額一百萬元的意外險來看,壽險公司的產品就比產險公司的貴五成以上。

不過,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對被保人的健康要求較高,且續保條件較嚴,只要健康情況良好,年輕人不妨多參考比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4

讓你的公司只做一件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354.html

國外知名科技媒體TNW近日對有關風險投資人的投資理念撰寫了一篇文章。文章稱那些專注於做好一件事的初創公司們往往會獲得成功,而風險投資家們往往會看中創業公司的未來,並對該公司的競爭對手、用戶做出評估,而創業者們也要分清你的初創公司是聚焦於功能、產品還是商業。

以下為文章全文:

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風險投資人,我發現通常自己的疑問和我的那些創業家朋友們的疑問類似。

我的經歷和他人相比並無特別之處,我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別人的評價和行為。這樣來說,風險投資人的收益來源於別人想法、創意的實現,當然最好是那些被證實有利可圖的想法。但是風險投資人是如何鑑定哪些投資是有回報的呢?如何確定在等待了數年之後投資終會開始盈利呢?他們在做這些決定時哪些因素是他們所看重的呢?

即使是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有時也會讓人感到困惑。

做好一件事

通常情況下,風險投資人都會告訴創業者們「就做一件事,但要把它做好。」社交圖片應用Instagram是一個被經常引用的成功範例,Instagram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移動照片分享。Instagram的前身Burbn公司的關閉就是因為其創業者感到Burbn業務繁多背離了其成立初衷。該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了範圍廣闊的功能,包括基於地理位置的簽到以及社交活動安排等。Instagram CEO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曾表示:「只有我們聚焦於一件事,並把它真正做成功時,我們才有可能走得更遠。」事實上,Instagram如今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

很簡單,讓你的創業公司只做一件事。

但也不要太著急。創業者們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他們並沒有在真正實現商業化。相反,他們卻在不斷的虧損當中。那麼,有沒有哪家科技巨頭從一開始就開始盈利呢?來自新大西洋風投(New Atlantic Ventures)的塞薩洛尼基( Thanasis Delistathis )清楚的指出像蘋果、谷歌(微博)以及微軟等優質公司雖說目前盈利能力非常強,但早在其成立初期他們也花費了巨額資金以尋找出路,不斷放棄不該有的業務以鎖定前進方向。

但正像我們看到的一樣,這一生態系統給了創業者們很多機會以獲取成功。星火資本合夥人安德魯-帕克(Andrew Parker)就曾非常明確地指出創業不能像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一樣名目繁多複雜,而應該選定某個特定領域,比如假日房屋租賃在線服務網站HomeAway、約會網站OkCupid以及交換網站StubHub等,這些創業公司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雖然克雷格列表只有一個簡單的HTML/CSS(靜態網頁)用戶界面和幾個簡單的功能,但這一網站仍有自己的掌控力。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帕克自己有時候也會很好奇的點開「成人服務」這一板塊。

那麼,應該如何定義並鑑別出這「一件事」呢?它的功能特點到底在哪兒?是一個產品嗎?投資者看重的是它的哪項盈利能力呢?

關於前景

秘密就是:投資者經常會自己描繪出這些創業公司與他人的不同之處。Twitter不就是Facebook發佈狀態的一個功能嗎?Facebook在地理位置應用Foursquare推出一年之後於2010年推出類似應用Places。那麼Foursquare還能算得上是一個特殊功能嗎?

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高級合夥人比爾·格利(Bill Gurley)曾宣稱云儲存應用Dropbox將會成為一個「大的干擾」,因為該團隊「解決了一個難題,將文檔同步變得如此簡單」,但和喬布斯陣營的人們一樣,他認為文檔同步只是一個功能而不是產品。格利也因這一言論收到了大眾的批評之聲。來自Scale Venture Partners風投公司的羅里·奧德里斯科爾(Rory O'Driscoll)卻站在格利這一邊,他表明為Dropbox貼上功能標籤應該被視作一種讚揚。「想要在軟件行業獲得成功,就是應該從做好一個功能開始。你應該至少能幫助用戶解決好一個問題。」目前,Dropbox市值已經在40億美元左右。

谷歌、雅虎以及近期推出的Mailbox是另外的例證,根據他們目前的狀態或是被拒或是得到投資資金。而諸如實時評論系統Disqus和整理反饋意見應用UserVoice又是如何進駐市場的呢?試圖找到相同的門檻往往是件很複雜的事情。

總結以上的各種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功能會讓人採取行動成立公司,而通常是各項功能集合於一體的產品可以解決問題。而商業則是各項產品的彙集為用戶帶來價值。而最佳的情況則是這些用戶願意掏出他們的口袋裡的錢(或是數據、時間)來作為交換,否則就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行為。請一定記住,今天看起來相當擾亂和新型的功能將會在未來變得尋常,並改變投資者們的態度。另外值得探討的是,在早期階段投資者們從來都不會看到一個會全面發展的公司,機會總是潛藏於功能和產品中。

這一觀點聽起來確實不錯。那麼如何才能將此運用到融資當中呢?

機會評估

風投公司Foundry常務董事傑森•門德爾森(Jason Mendelson)表示,討論有關於這些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最後都會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它是不是足夠大的一個投資機會呢?

風險投資人對於一次投資機會的評估重點只在一件事上:預期。投資者會首先預期競爭對手們的表現(目前的和未來的)以及用戶的接受程度(同樣也是目前的和未來的),其次才會看看有關於該初創公司的管理、領導能力以及存在的缺陷等等。他們的興趣是關鍵,其次他們才會付出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有潛力的初創公司中去。他們的賭注都放在預期,而這些預期要從實證中獲得。

當考慮到競爭對手時,風投家們會問,「複製別人業務的挑戰在哪?」如果目前或是未來的競爭者擁有更多的人才、資金、更大的業務範圍,你的優勢在哪?對一些公司來說,競爭會使問題變得棘手,但對於另一些公司來說,競爭卻意味著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信息。這確實是每個人的機會嗎?

當考慮到用戶時,風險投資人會問,「趨勢是什麼?」有哪些信號顯示出人們有望成為你的顧客,你的解決方法會因為其特殊性而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嗎?這種活力在會一直持續到未來嗎?一個好的例子就是酒店預訂服務網站Airbnb,儘管該公司面臨著建立雙方市場的挑戰以及從租賃陌生人家開始的批評之聲,該公司還是能夠從迅速大幅發展其國內市場,之後又進軍國外市場。

這種從實驗期到實證期的轉變才真正能讓風投人敞開心扉和讓消費者掏出金錢的關鍵因素。

再重新回到「一件事」這個主題上來,無視那些標籤吧。聚焦是成功的第一步。我們要成立的是實力強勁的公司而不是盈利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