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帖:索羅斯致信股東 結束近40年基金經理人生涯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s6up.html

導讀:北京時間7月27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體股東,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將不再為外部投資者理財,他將結束近40年的對沖基金經理人生涯。

    今後,索羅斯將專心經營自己家族的投資業務。以下為索羅斯致股東信件的全文,簽署信件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喬納森和羅伯特,他們都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副主席。

  我們寫這封信是為了通知你們,不久前美國證交會(SEC)公佈了基金監管方面的一個重大調整。也許你們已經知道,新的監管規定要求某些私人投資顧問必須在2012年3月以前向SEC註冊。如果一個投資機構作為一個家族組織運作,它就無需遵守這方面的規定。

  2000年以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已作為一個家族機構在進行運作,當時喬治-索羅斯先生宣佈對投資重點進行調整,量子基金將改名為量子捐贈基 金。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可享受監管方面的豁免,這使得外部股東的利益可與家族投資者保持一致並繼續向量子基金投資。依照新的監管規定,這些豁免條款已不再 適用,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完成轉型為家族機構的交易,雖然11年前它已經開始這樣運作。

  這一新情況所產生的一個不幸後果是,依據新監管規定的定義,我們不能再為家族客戶之外的任何人管理資產。因此,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要求量子基金董事 會將相對少量的不合規定的資本在監管規定生效前返還給外部投資者,而新規定很有可能將在今年底生效。未來幾個月中,你們將收到資本返還的操作細節,但我們 必須建議你們盡快採取行動,這樣你們才好做出相應的規劃。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繼續致力於達成為客戶帶來超級回報的目標,將繼續以業界的最高標準來進行商業運作。但是,未來我們的投資建議只能服務於索羅斯家族的賬戶和相關實體。

  我們還要遺憾地通知大家,除了公司不再服務於外部投資者外,安德森(Keith Anderson)先生已決定離開公司,尋求個人其他的發展機會。2008年初他以首席投資官的身份加盟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領導公司度過了金融危機及危機後的復甦期。我們非常感謝他對公司成功所做的貢獻。他離開時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具有活力和強大的投資機構。

  對於過去近40年中選擇將資本投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戶,我們要表達深深的感謝。我們相信,時間已告訴你們的決定已得到出色回報。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喬納森-索羅斯 羅伯特-索羅斯

  2011年7月26日

  (嚴正/編譯)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繫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後記:解散量子基金,將近 10億美元的錢退還給投資者,索羅斯這只大鱷只是不想做散戶的生意,將屬於散戶投資的 10億美元還給散戶。原因是美國為了保護散戶,即所謂的公眾,加強對沖基金的監管,但是,實際上索羅斯所管理的對沖基金遠超過 200億美元, 10億美元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部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2

轉帖:趁勢豈能無智慧 「真天王」看淡經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wx43.html

趁勢豈能無智慧 「真天王」看淡經濟
近日在《巴隆氏》金融週刊讀到一項關於投資者行為的研究,得出兩個主要結論:①投資者的出入市決定(買、賣、換馬),85%是錯的。換句話說,不買不賣不 換馬,又或作出跟實際行動相反的投資決定,在多達85%的例子中戰績更勝一籌;②在截至2008年的二十年間,美股互惠基金平均每年回報8.4%,惟基金 投資者平均每年回報僅1.9%;計入復合效應,前者二十年回報402%,後者僅46%,相差多達九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覆蓋了美股歷來表現最佳的十個年頭,投資者回報之所以遠遜基金表現,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每多在不適當的時候作出不適當的決定,比如 在科網熱潮中一窩蜂購進相關基金,人心惶惶之際卻要錢不要貨,如此這般不斷地高買低沽,回報焉能不輸於買入持有或採用相反理論逆向而行之輩?

小事理智投資胡塗

不幸的是,人在面對雞毛蒜皮的日常瑣事時,運用逆向思維作出對己有利的行動,易如反掌;在涉及身家財富、有千百個理由作出理智決定的時候,逆向思維卻往往無用武之地,在貪婪與恐慌面前,多少投資者一再犯錯而成輸家?

調查又發現,每當股市大幅下瀉,市值損失以萬億美元計,之後數年即使能收復失地,在股市反彈中得益的都不會是跌市中蒙受損失的同一批投資者。由此可見,跌市的慘痛經歷往往在投資者腦海中留下無法磨滅的陰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有金都唔識執。

歐美經濟苟延殘喘

2011年,許多投資者輸入肉,非但散戶唉聲嘆氣叫苦連天,「神」級基金經理損手爛腳亦時有所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買股不買市威盡華爾街的Legg Mason「長勝將軍」Bill Miller,去年意興闌珊淡出江湖,固然叫人不勝唏噓,惟可長可短方向任賭的「對衝天王」,同樣無啖好食,策略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對沖基金,不敵沉悶被動指數基金者不計其數。然而,凡事總有例外,全球最大(管理資產1220億美元)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就是逆市中屢創佳績的佼佼者。根據Hedge Fund Research的統計,採用環球宏觀策略的對沖基金,去年迄11月底平均下跌3.7%,但Bridgewater旗艦基金Pure Alpha Strategy Fund同期卻錄得25%的驕人回報。

基金創辦人Ray Dalio聖誕前開金口,接受「名嘴」Charlie Rose專訪,大談央行法寶出盡無計可施。深得Dalio真傳的Bridgewater聯席投資總監Robert Prince兩週後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侃侃而談發達國低增長高失業零利率至少得再維持十年,理由是歐美天文數字不足形容的負債,非十五至二十年無法理清,西方「去槓桿化」開始至今不過四年,要完成整個進程,焉能不再花上十個寒暑?

美國近期公佈的經濟數據普遍勝於預期,認為美國能跟歐洲「分道揚鑣」者頗不乏人,惟在Bridgewater看來,那不過拜儲蓄率下降所賜,在收入就業雙雙改觀、消費信貸回覆增長前,美國數據改善只屬鏡花水月難以持久。

換句話說,Bridgewater認定環球經濟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能長期依賴央行的「維生系統」苟延殘喘。

想來也覺諷刺,以揀股出色名成利就的Bill Miller,終因敵不過波濤洶湧的市場,選擇投降退隱;對經濟前景看得極淡,投資策略立足於歐美經濟十多二十年內難以翻身的Ray Dalio,單靠持有美債黃金,近年卻一再得手無往不利。

由此可見,真正懂得趁勢者,看清經濟底蘊後揸重一兩種資產,便能取得大部分對手在牛市中亦難奢求的豐厚回報,何須理會市況日昇日跌?

巴菲特成為首富那年,也許是股市最為瘋狂的時候。未來我們都要為之埋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1

[轉帖]千萬投資收益背後的秘訣--嚴格的選股、建倉紀律 艾露恩之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04d50100wuro.html

 我是一個海歸,最近1年,我的個人股票帳戶中增加了1200萬元投資收益,我的投資回報率400%。以前我的正職是一家跨國公司的併購經理,我看過中國很多企業,也代表外方"巧取豪奪"了幾家國內的國營企業,因為時常受到良心的譴責,上月黯然辭職。
目前我業餘在理財社區做版主,這個"職位"我當了很久,但一直沒有時間為大家服務,這可能是我當過的最大的"官",我手下沒有員工,只有兩個臨時的私人秘書,一個陪我打球、吃飯、開車,另一個幫我接電話、看EMAIL。受社區另一位大佬的啟發,我願意捐助中國投資者聯盟十萬元做為發起人之一,你說我沽名釣譽也行,我看好這個組織,我相信她能做大。因為,從中國股市設立以來,侵害投資者權益的事件層出不窮。本人不懂房地產,但投資股市已有14年。現將一些心得post於此。歡迎拋磚。
我的選股三原則

     一.丈母娘原則
    每一筆投資前,我都會問自己"如果這是丈母娘的錢,我還會投嗎?"我想很少有人願意損失丈母娘的錢--哈哈,丈母娘一生氣,後果很嚴重。記得99年時,我丈母娘見我internet股票(CSCO,INTL)很賺錢,就把她所有的積蓄給了我去買股票。眼見NASDAQ迭創新高,我內心掙扎鬥爭了許久,終於還是決定給她買了Philip Morris(now Altria,MO)。當時,Philip Morris官司纏身,股票也一路跌至左右。但是從它的balance sheet分析,其Kraft食品部門就值.所以我假設即使其煙草部門破產,公司也值每股。到今天這筆K投資已成長了6倍餘(包括dividend以及Kraft分股)。這一幸運之舉改變了我一生的投資策略。
   丈母娘原則也就成了我的最高原則。其核心就是不能虧錢。

二.終值至上原則

   任何學習過DCF理論的人都知道,終值(Terminal Value)往往高於present value of near term cash flows.也就是說一家公司的長遠現金流能力更重要。這也是Warren Buffet不買科技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他說他不懂.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留美華人都認為自己懂科技股:-)。如果我不能確定其termina lgrowth rate>4-5%,我就將其剔除出我的database(大概維持在300只股票,主要為美國,歐洲,和南韓的公司)。絕大部分的科技股都不滿足這一條。所以我的portfolio也就比較boring to many friends.說起科技股,加個小插曲。我是在Netscape IPO第一天購買其股票的"幸運兒"之一。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Netscape?



     三.應對而非預測原則

這一條其實不能算是原則或戰略,而是戰術。但凡是人,尤其新手,都喜歡預測,為了警戒自己,我就將其升格為戰略。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前兩條。其實明眼人早已看出,本人的這些原則,Graham和Buffett早有論述。我只不過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說了一遍。在後面的文章中,我會介紹具體的戰術。


在上文中,我介紹了我的選股三原則,即丈母娘原則,終值至上原則,和應對而非預測原則。下面談談我的具體操作方法,即所謂戰術。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本著這一方針,我的核心思路是戰略要簡單且不變,但戰術要靈活而多樣。戰略決定買什麼股,戰術決定何時買及買多少。相對於戰略,戰術要複雜一些。我的目標是15-20% annual return.如果你希望20+%return,你可能要失望了。
一選擇估價模型現代businesse valuation理論提出了許多估價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DCF)、Enterprise Value、Liquidation Value等等。我個人比較偏愛DCF模型。準確估算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其實是非常困難的(if not impossible),因為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我一般計算一個範圍,也就是between兩個值:一個'樂觀值'(using Thomson's consensus estimate)和一個'悲觀值'(using reducedes timate based on my own observations),這樣得到一個範圍。然後用悲觀值算出股價的discount--如果股價高於內在價值,discount為負(這類股自然不值得投資)。根據discount高低,可以排列出股票順序。我個人的經驗表明,計算,即使是粗略的,也比不計算好。比如說3年前我買入石油股時,到底是買XOM,COP還是ECA,'毛估估'是很難確定那個相對更便宜的(P/E是個參考,但不全面)。通過計算,我買了COP和ECA。另外,如果你想在股市里長期贏,就需要有edge。勤計算,反覆計算,特別是worst case,可以增加自己的edge。如果你已在股市滾爬了一陣的話,你會發現絕大部分人是從來不計算的,包括some professional mangers(不然就不會有季度末的window dressing了)。計算也可以幫助避免emotional行事。
另外,很多人以為DCF模型只適用於value stocks,其實它也適用growth stocks。偶爾a growth stock也會被misprice成avalue stock.但更多時候是用來反證a(too high)stock price can『not be sustained-你即使用最樂觀的分析師的estimate,discount還是負的。

二建立自己的database

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建立和完善自己的database.中間走了許多彎路。目前數據庫裡有差不多300支股票,美國股票佔了2/3強,歐洲股票佔1/4,其餘為亞太國家(南韓等)。目前還沒有中國股票,也沒有拉美股票。拉美股票經常今年長100%,明年跌50%——不是我的type(選股跟選女(男)朋友一樣,如果不是你的type,即使在一起,也不愉快,而投資本該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有了database,下一步是建立Watch List。根據上面的估價模型,如果database裡的一支股票discount大於30%,我就把它放入Watch List。Watch List裡一般有5-10支股票,如果趕上象最近的sub prime危機,Watch List裡的股票會大增。這時,就是pay most attention的時候。


三什麼樣的股票進database

那麼,什麼樣的股票可以進database at the first place?In short,someone with an edge。有edge才會有長期競爭力;有長期競爭力,才會有terminalvalue(第二原則).這個edge可以是規模(比如PG,WMT,JNJ),可以是unique,monopolyproduct(比如MO,KO,BA,MSFT),也可以是cutting-edgeANDproventechnology(比如EBAY,AMGN)。總之得有一個別人不能模仿或很難模仿的edge(thiswillleaveGOOGoutinmyopinion)。一個簡單的判斷辦法是:如果給你(或你認識的最牛的人)1billion,你能不能對它造成material的威脅。舉個例子,給你1billion,你能撼動KO,WMT,或PFE嗎?答案應該是NO。但是Google呢?我不知道。這一步聽上去難,實際上等你有了一定的經驗後,還是相對容易的。
有了初選目標後,我再用以下條款screening:
1.公司需有10年以上營運歷史,5年以上交易歷史。這是我從血的教訓裡學來的。
2。ROE>15%。過去5年(最好10年)的平均ROE必須大於15%。這一條可以去除90%的股票(在大規模的scandalorlawsuit下,可放寬至12%,以期用fireprice收入highquality公司,但平時堅持要15%).
3。Profitmargin>8%(thiswillleaveWallMart,PetSmartetcout).很多人以為只要營利好就行了,profitmargin無所謂。其實當badtimeinevitablycomes,goodprofitmargin是一道有利防線。即使revenue下降,公司也還能盈利;而且公司可以通過解僱人手(sorry)或減少dividend度過難關。相反,profitmargin低的公司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變成負盈利。而且這類公司往往需要exceptionalmanagementskills,butasBuffetsays,thebestcompanyistheonethatevenafoolcanrun,becausesomedaysomeonewill.
4.D/ERatio<40%.在形勢好的時候,這個D/Eratio可能不是最重要,但是在形勢不好的時候(比如現在),這個可是要人命的東西。別忘了銀行家總是在晴天借雨傘給你,而在下雨天要把雨傘收回(soundsfamiliar?)。
    5。這一步稍微複雜一點。我在計算內在價值時,同時計算一個PotentialScore和一個SafetyScore。SafetyScoredependson D/Eratio,profitmargin,dividendpayout,andearningsacceleration,etc.這一score必須大於50(均值為50)。
經過這五步苛刻的篩選後,剩下的其實都沒有300支股票了,但我會把一些majorcompetitor也加入(以作比較),所以總共300餘。每年有些漲落,但不大。這裡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反覆screening,都是為了滿足第一原則-丈母娘原則。在房地產裡,有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在股市裡,則是safety,safety,safety。


四從Watch List到Portfolio

    經過上述反反覆覆計算和篩選後,剩下的任務就比較簡單了。一句話守株待兔。等什麼呢?等壞消息,等lawsuit,等突發事件,等scandal,等over whelming negative cover story....正常情況下,30+%discount的股票還是不多的,但是在negative cover story滿天下或突發事件下,機會還是會knock your door地,比如99年時的MO,911後的GS....
等discount>40%時,我就會考慮逐步買進。這時(或更早些),就得潛心閱讀最近一季度的10-Q和過去3年的10-K(如果以前讀過,再讀一遍!)。 另外,我還會參考以下情況作finalscreening:
1.同等情況下或同一個group,我會選D/Eratio最低的,marketcap最高的。
2.基本上我尋找的是temporarilyknocked-downs(byexternalforce),不是turnarounds.牛人如Buffett都不能turnaroundBerkshireHathawayMill而於85年不得不關閉其textilebusiness。九十年代初的IBM是rareexception。當然turnarounds一般不會passROE>15%andprofitmargin>8%來到這一級。
3.有scandal風暴時,不選風暴中心的(因為它可能真有問題),而選風暴外圍的,被風暴掃到的victims(尤其是laterstage).階級鬥爭總是擴大化-這方面我們最熟悉了。抓AB團,抓著抓著,就到處都是AB團了。。。在Enronscandal案發時,Enron,WorldCom無疑是風暴中心,但後期就擴大化了-FNMandAIG就是goodexamples(我買了AIG,但miss了FNM)。至於後來的Sarbanes-Oxley法案又矯枉過正了(特別是section404),對小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以至於國會又得考慮修正案。


五制定紀律,嚴格執行
選對了股票,也買對了股票,但還可能虧錢。為什麼?沒有self-discipline.經過多年正反兩方面的教訓,我給自己立了以下紀律:
1.任何股票,不管盈虧,至少持有2年。因為得持有2年以上,買入時,會格外小心。也因為至少持有2年,不會過早賣掉。
2.寧可錯過三千,也不追趕一個。每支股票都必須經歷database,WatchList,portfolio三部曲。Noexception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6

轉帖:美股50年投資理念變遷與啟示 厚德載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a7a970102dwl6.html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美國股市50年歷史,可以發現很多可資借鑑之處。


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的週期循環

投 資理念主要發源於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最發達的美國證券市場,美國大學的理論學術研究和全球一流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實踐為投資理念的不斷發展和革新提 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平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演進,各種新的投資理念也從發源地向外圍擴散,在傳播到外圍股票市場,如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發 展中國家等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不同的市場特殊情況與其它投資理念不斷發生碰撞,誕生出新的投資模式。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更是加快了發源地的新興投資 理念在全球傳播的速度,1999到2000年由美國傳播而來、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證券市場颳起的互聯網熱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本分析學派已成為發達國家或地區股市的主流,它發展出的兩個主要分支是內在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前者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每年收取現金股息紅利,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倫.巴菲特。成長型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的主要目的則是獲得價格差而非現金紅利,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林奇。人類要求迅速致富的心理導致對成長型投資的先天偏好,然而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的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後,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週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週期性的循環規律。


與 不同年代的產業發展週期一致,處在高增長期行業的高增長速度的熱門股在股票市場歷史上各時期比比皆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初的鋼鐵股和汽車股、 50年代的鋁工業股、60年代的電子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製藥股、90年代的互聯網絡股等等,各領風騷,概念股是成長型投資的必然產物和 昇華。


復興的50年代

由於剛經歷了1929到1933年的大崩 潰,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小規模的個人股票投資被認為是危險的舉動,個人投資購買股票不多。個人持有普通股熱是從五六十年代開始的,主要因為當時人們很 難相信大環境會再次出現蕭條、股崩、滯漲。1958年玻璃纖維船股票是當時市場上的搶手貨,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許多優勢,迎合美國50年代的休閒主題。 後來的互聯網股票同此時期的玻璃纖維船股票熱有許多類似之處。

騰飛的60年代

這個階段的鮮明特徵是後綴有「trons」的公司名稱的流行,是增長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電子工業股熱與當時的美蘇兩國太空軍備競賽有關。


成長股是預期有高收益、高增長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與高新技術相聯繫的公司股票,如生產半導體、速調管、掃瞄器以及先進儀器儀表的公司,這些行業由於投資者對其產品強大市場前景的憧憬而股價飛漲。從60年代開始,多年以來傳統行業的5到10倍市盈率規則被50到1000倍取代。1961年數據控制公司的市盈率達200多倍,而增長穩健的IBM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市盈率也達80多倍。在此時期,以市盈率倍數為核心、注重未來現金流預測的穩固基礎理論讓位於注重投資者心理因素,「高買高賣、順勢而為」的空中樓閣理論。

為 滿足投資者對騰飛的60年代股票的無止境的投資飢渴,1959到1962年發行的新股比之前的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如同90年代後期的「.com」熱潮, 以「trons」後綴命名的公司紛紛湧現,電子狂潮在1962年捲土重來,5個月後終於爆發可怕的拋售浪潮。成長股、績優股同樣被捲入暴跌的災難,超過大 盤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場從動盪中恢復趨向穩定後,進入的下一個運行熱潮便是企業併購浪潮。


投資者對公司高增長的預期,如果不能通過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概念獲得,便需要創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唸作為接力棒。於是,60年代中期誕生了美國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三次併購浪潮。該時期企業併購浪潮的主要動力在於兼併過程本身會導致股票收益的增長,其中的技巧是財務或金融知識而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於該次併購浪潮中的領導者發佈的季度公告收益低於預測,引發了市場的懷疑和震動,企業併購浪潮開始急劇降溫。


在 60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場還誕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樂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該概念是一種新型工業生產的機器,能靜電複印干型複印品,具有專 利保護和領先優勢,這個真實、可信、革命性發明的故事吸引幾乎所有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後來這種概念化投資策略發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經常出 現的問題是擴張太快、負債過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經營管理風險很大,成長的不確定性大。當1969到1971年的熊市來臨,概念股跌幅比漲幅還大、還 快。此後很多年,華爾街不再迷信業績和推崇概念。


就像行業或經濟發展有自己的週期一樣,整個60年代公眾對概念崇拜的理唸經過了近十年的洗禮之後,又回歸到週期循環的起點,崇尚績優成長股。到60年代後期,隨著基金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式基金之間爭奪公眾資金的競爭加劇,公眾開始關注基金近期的業績記錄,尤其關注基金是否購買了那些有令人振奮的概念和完整信服歷史的股票。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


穩建的70年代

經 歷了60年代的購買小型電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後,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恢復了理性和穩健原則,開始投資於有令人信服的增長記錄的藍籌股,這些股票還有持續增加 的股利以及很大的總股本(流動性好)。人們認為這些股票不會像60年代投機狂熱時代那樣垮掉,人們普遍的心理是購買後開始等待長期收益,被稱為是謹慎的行 動。當時的50只時髦股票主要有:IBM、施樂、柯達、麥當勞、迪斯尼等。人們認為任何時候購買這些已經被歷史證實的成長股都不會錯,這被稱為「一鎚定音」股。而且,購買藍籌股還能為機構投資者帶來謹慎投資的聲譽。在眾多機構大肆追逐下,這些時髦股票的價格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狂嘯的80年代

80 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華,同樣具備許多投機過頭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術和微電子在內的新領域的新股浪潮而開場。1983年出現的高科技浪潮是 60年代的極好翻版,僅僅是改變了名稱而已。技術革命喚醒了人們對高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 的復甦。幾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搶手貨,新股上市後還會狂漲。再次引領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以及驅動生物技術狂熱的是抗 癌新藥的問世。


《商業週刊》當時對此也以標題文章「生物科技時代的來臨」作出樂觀的預期。1980年面世的基因科技 公司的股票上市後的最初半小時狂漲近3倍。60年代概念股是以50倍的收益出售,而到80年代卻是以銷售額的50倍出售,華爾街還因此出現了專門針對生物 技術公司的新估價方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市場自身來消化自己吹起來的泡沫,從80年代中期到後期,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股價跌去3/4,1988年的市場復甦也沒有幫多少忙。


刺激的90年代

90 年代首先是前半期的「亞洲四小龍」熱,當時的背景是基金經理因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後而將目光轉向海外。而對新興國家市場由於有了激動人心的發現和 預期其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加上人們對該市場的風險知之甚少,直接推動了股票投資的國際化——「亞洲四小龍」熱,後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 潰。90年代後半期至今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人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狂妄到恐慌、最終到崩潰的完整過程和結 局。


    追溯美國股票市場近50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可以發現以下三點規律:


1、美國股票市場近50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大致按以下線索在展開,其中又蘊涵著某種週期性的循環規律:電子半導體(60S)——績優藍籌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互聯網絡股(90S)——傳統行業績優藍籌股


在 每一週期中,投資者對證券評價的風格和方式在證券定價中起關鍵作用,從而也就奠定該時期的主流投資理念。概念股興起時期,以內在價值型投資為基礎的穩固基 礎理論屈從於空中樓閣理論,借助於投資大眾的從眾化情緒和過度反應,將憧憬美好的空中樓閣演繹得登峰造極。在概念股崩潰之後,受傷的弱勢群體和投資大眾追 求安全和穩健的觀念又深入人心,以內在價值作為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底線牢不可破,從而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回到有看得見的收益增長和分配現金紅利的 傳統產業,直到下一輪週期新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出現。


    2、市場投資理念的週期性變化同股票市場籌碼結構的調整過程驚人地一 致。被低估的市場籌碼,成長型股票熱時必然導致市場大量拋售價值型股票,持續一段時期後必然導致價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經過成長型股票熱的高峰之後,逐步被 調整到更積極、堅定的投資者手中時,而一旦這種市場籌碼結構轉換的調整完成或時機成熟之後,新一輪的市場熱點或週期就為期不遠了。這種週期性在任何國家和 地區的股票市場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與股市零和博弈遊戲的利益矛盾或盈虧結構相一致。


    3、基金引導著市場主流的投資理 念。無論是向新型行業投資、向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投資,還是向國內績優藍籌股投資,基金始終伴隨著先進的產業理論、管理思想的武裝,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最 前沿,領先於經濟週期。正是資本的驅利性和對投資領域的高度敏感,資本才始終能夠率先找到流動的方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流向回報最高、最具有長期投資 價值的產業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開始自動調整,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13

轉帖:一個商人對價值投資的體會 玉山落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3af0401010u1n.html

我原來從事一定規模的實體經營工作,近幾年來一直在尋找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項目,卻沒有找到。但留給自己的底線是如果找不到可心的項目就做股權投資。現在我把自己從曾經做過商人的角度對基本面分析學習和研究的粗淺體會寫出來.

一、股權價值投資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我經營實體的過程中,由開始錢賺起來很容易漸漸感覺錢越來越難賺,利潤越來越薄,不像十幾年前和更早時期,只要敢幹、肯吃苦就一定能賺到錢,現在是一不 小心就會輸掉,周圍的朋友們也都在慘淡的維持著。覺得中國的實體經濟經過30年的發展已到了一個轉型期,越來越向「二八」現象靠攏,即20%的企業佔領 80%的市場,更多的中小企業將走向被兼併和消亡。

在我尋找新項目的過程中,希望能找到高附加值、有一定門檻的項目,不想做一個項目做了沒幾年,就會跟上來一大批效仿者而競爭氾濫,可是這樣的高精尖項目很 難找到,可以說象找心目中的老婆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普通的大眾項目,如果你錯過了長大的季節,將很難與已經長大的「老大」們去抗衡,接下來怎麼辦呢?是自 己造個「小舢板」去追別人的「航空母艦」?可怎麼能追得上呢?還是放棄自己造「小舢板」直接搭上「航空母艦」?對,這可能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資本市場 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機會,我們可以直接登上「航空母艦」,並和他們一起共同打造「航空母艦」,儘管在這艘「航空母艦」上我只能當個極普通的水手,但也可能要 勝過「小舢板」的船長,因為在「航空母艦」上即使當個普通的水手,也可能隨船乘風破浪而到達大洋彼岸,最起碼這種概率大大增強,而「小舢板」的船長大多隨 著「小舢板」的沉沒而葬身海底。當我一進入資本市場看到了好多我心目中的「航空母艦」,哈哈,原來你們都在這呢,看來我這個小水手要登上哪一艘還得要挑挑 揀揀呢!

二、股權投資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兩件事:如何正確評估企業價值;如何思考市場價格。

商人的商業邏輯行為就是看人、看事、看物,之後對未來進行一定的盤算和預期,如果對未來成功有7成的把握,那麼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可以開幹了!但重要的是怎麼看人、看事、看物呢?正 如巴非特認為的伊索寓言中講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就像你有一個對他過去經歷很瞭解的朋友,你能大致預測這個朋友在未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 一個什麼樣的發展,儘管不會十分準確,但也能估測個差不多吧;如果你新認識一個人,就能說出他的未來,那你一定是個算命先生!正如巴非特所說的:「模糊的正確要勝過精確的錯誤」。

商人做生意的底線是我可以少賺錢,也可以不賺錢,但就是不能虧本。用在投資上就是確定性!如何做到確定性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確的估 值。假如我想買一個工廠並想擁有5年,其帳面價值100萬,別人給出價200萬(相當於股票市場的股價),我要反覆研究它的經營歷史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 自己所能理解到的知識,盤算出它在未來5年中是能賺500萬還是50萬呢,去和別人的出價去比,覺得划算就買了。我回想我在經營實體當經理時,別人也經常 問我今年能賺多少錢,我總是感到忐忑不安,我真的是說不準啊,也只能說出個大致區間吧。我經常看到券商報告上的精確估值感到很驚訝,他們比總經理還瞭解這個企業嗎?我對此總是抱著懷疑的眼光。

估值只能算是一門藝術,是眼光,談不上是門科學。刻意去追求精確的估值還不如深入地去研究企業更有意義。就是在幾天前,與我合作的其中 一位教授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他是專業研究企業價值評估的經濟學博士,我們在網上交流還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他在研究用內部收益率法評估企業價值,我看著計算 程序真的很複雜,我費了好半天勁也沒太弄明白,我就說用不著這麼複雜吧,打蠅子用蒼蠅盤就夠了,還用的著大砲轟嗎,我著實把他氣得夠戧。也可能是我才疏學 淺吧,不過我反覆學習研究市盈率法、市淨率法、PEG法、現金流折現法等等,我以一個商人的眼光出發,我關心的就是在未來的企業生命期到 底能賺多少錢,折現後就是它的企業價值,正如巴非特所說的股東收益貼現值,但預測股東收益必須是在全面理解和把握企業的過去和現在的基礎上,才能對未來進 行一個大致的預測,是不可能得出一個確定值的,但可以能得出一定區間,也只能是個模糊的區間,算是做到個心中有數吧。投資是個商業遊戲,不是數字遊戲,只 能從商業邏輯出發,遵照商業規律行事,那麼哪一種評估方法更加順應了商業規律呢,以我看那就是股東收益貼現值!

在我們研究企業的同時,也要同步關注和思考市場價格。既然稱為股票市場,那它也是市場行為的,和其它市場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我們同樣 要關注市場的買賣供求關係、是什麼樣的人在買、又是什麼樣的人在賣、市場管理者管的怎麼樣、別的同類市場怎麼樣、哪些產品好賣、哪些產品好買等等吧。我 覺得與農村的集貿市場沒什麼區別,比如我相中了一棵大白菜,我估摸著種子、肥料、人工等成本費用再加上一定的利潤後,大約值1元/斤,本來我想以這個價格 買入,但市場人聲鼎沸,大白菜被抬到3元/斤後,也只能看著不能買了,正在這時天空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市場的人們都跑沒了,還是那棵大白菜,竟被賤 賣到了0.3元/斤,可是它的質量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啊!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棵,回到家裡還可能得到老婆誇獎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7

轉帖幾則,巴菲特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4ul.html

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資秘訣:逆向投資

劉建位

  在證券市場呆了十幾年,發現絕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市場未來走勢會如何?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每個女人都非常關心未來流行的時尚是什麼?每個男人都非常關心報紙電視最大的新聞是什麼?

  一句話,我們都特別在意別人都在做什麼,然後調整我們的行為,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用河南豫劇《朝陽溝》裡的一句唱詞就是: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

  可是這種事事時時追隨大眾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絕大多數人都這樣做,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成為傑出的人,只是普通人而已。那些成功者肯定是做法與眾不同甚至與眾相反的人。

  絕大多數投資人都這樣做,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沒有取得戰勝市場的優異業績,而只是得到普通的平均業績而已。

  那麼那些投資業績優異遠遠戰勝市場的大師投資之道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呢?

  巴菲特如此概括他的投資成功之道:逆向投資。

  巴菲特(2007年)說:「很久以前,查理·芒格立下了自己最遠大的雄心壯志:「我唯一想知道的是我將會死在什麼地方,一旦知道後我就會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芒格這番話是受到了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雅各比 (Jacobi)的智慧啟發,雅各比將『逆向逆向總是逆向』作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運用了芒格的這個思想。」

  我回顧了巴菲特過去對逆向投資的分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逆向思考盈利與風險:先防守後進攻。

  我們大多數人看球時,總喜歡看到的是進攻。而所有的職業球員和教練都明白:贏取最後的比賽冠軍最重要的卻是靠防守。

  大多數人投資時腦子裡想的都是賺錢賺錢再賺錢,而巴菲特投資時首先考慮的是風險風險和風險。

  巴菲特(1996年)說保險和投資一樣首先要逆向思考,先考慮如何避免風險,後考慮如何獲得盈利:

  「儘管精確評估風險大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保險公司卻還是可以明智地承接保單。畢竟你並不需要精確知道一個人的實際年齡,照樣能判斷他是不是年齡足 夠大可以參加選舉投票,你也並不需要知道一個人的精確體重,照樣能夠判斷他是不是過於肥胖應該節食減肥,在保險行業必須要牢牢記住,幾乎所有意外都不會讓 人感到高興。正是牢記這一點,我們為巨災制定保費收取標準時,確保90%的保費收入就足夠支付損失賠付和費用支出。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會發現這樣的定價是 多麼明智,但這段時間並不會很短。巨災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一樣,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會發現,你到底是不是知道你自己在幹什麼。

  在巨災保險業務上,和在其他業務上一樣,我們努力逆向設計伯克希爾公司的未來,我們時時謹記芒格的那句格言:「我最想知道的是我會最後死在哪裡,一旦 知道我就永遠不去那裡!」如果我們無法承擔可能發生的某種後果,不管發生的可能性多麼微小,我們也會事前極力避免播下導致這種事件發生的種子。這也是為什 麼我們從不大量借債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我們嚴格控制達到我們巨災保險損失理賠的上限金額,儘管看起來很大,但對伯克希爾內在價值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第二,逆向選擇公司和行業:不求快只求穩。

  市場特別追捧熱門的高成長行業和成長股,巴菲特(2007年)卻完全相反:

  「我和芒格迴避投資於那些我們無法評估其未來發展的企業,不管這些企業的產品多麼激動人心。過去,根本不需要任何過人的聰明才智,即使一個普通人也能 預見到,一些行業未來將會有極其驚人的增長,比如1910年代的汽車行業,1930年代的航空行業和1950年代的電視機行業。但行業極速增長的同時也帶 來極度激烈的競爭格局,結果逼死了幾乎所有進入這些行業的企業。即使倖存下來的企業往往也是遍體鱗傷血流不止。正是因為我和芒格明白,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 一個行業未來將會出現急速增長,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因此斷定這個行業會具有高毛利率和高投資回報率,因為高速增長的行業會吸引很多競爭者進入成為激烈的 戰場。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堅持只投資於那些未來幾十年盈利前景可以合理地進行預測的公司。即使如此,我們未來還是會犯下很多錯誤。」

  市場喜歡變化而且最喜歡快速變化的公司和行業,因為這樣可以帶來短期快速盈利的機會。巴菲特(1992年)卻喜歡逆向選擇長期穩定發展能夠慢慢賺錢的公司和行業:

  「我們努力固守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瞭解的公司。這意味著那些公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徵。如果企業業務非常複雜而且不斷變化,那麼我們就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現金流量。碰巧的是,這個缺點絲毫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只要能夠儘量避免犯重大的錯誤,投資人只需要做很少幾件正確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第三,逆向選擇買入時機:不追漲卻喜跌。

  市場上最流行的是技術分析,而技術分析的核心是預測市場走勢順勢而為,上漲時買入,下跌時賣出。巴菲特(1990年)卻說要逆向投資,在大跌時買入:

  「那些希望其一生中不斷買入股票的投資者,應該對市場波動採取與我們相似的歡迎股價下跌的態度;相反,許多投資者不合邏輯地在股票價格上漲時得意洋 洋,在下跌時卻悶悶不樂。可是他們對價格波動的反應就從來不會出現這樣的混亂:他們知道自己永遠是食品的購買者,他們歡迎食品價格下跌,譴責價格上漲(只 有食品的銷售者才不會喜歡價格一直下跌)。與此類似,即使新聞紙價格下跌可能意味著我們經常保留的大量紙張庫存的價值也會下跌,我們持有的《布法羅晚報》 也會為新聞紙的價格下跌歡呼,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報紙永遠需要不斷購買新聞紙。」

  「完全相同的邏輯指導著我們伯克希爾的投資策略。只要我還活著(如果伯克希爾的董事參加我死後已經安排好日程的降神會,那麼時間會更長),我們將一直 要買入企業的全部權益,或企業的一部分權益,也就是股票。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下跌使我們受益,而股價上漲則使我們受損。」

  「股價過低最常見的原因是悲觀主義,有時對於整個市場,有時對於某一家公司或某一個行業。我們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進行投資,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而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導致的低價。樂觀主義才是理性投資者的真正敵人。」

  「但是,這不意味著在一家公司或一隻股票不受歡迎時買進就是明智的投資,逆向投資策略如同隨大流的策略一樣愚蠢。投資中真正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參考。不幸的是,伯特蘭·羅素對生活的觀察結果在金融界也出奇的相似:大部分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許多人的確如此。」

  巴菲特從不爭搶熱門股卻偏愛冷門股:「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很難賺到錢。」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告訴他兩個投資秘訣:「在華爾街要想投資成功,一要正確思考,二要獨立思考。」正確思考相對而言容易學到,也容易做到,但獨立思 考卻非常難以做到,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意味著逆向思考,與大眾的思維完全相反,完全違反普通人喜歡與社會主流保持一致的人性。能夠做到逆向思考而且堅定地逆 向投資,做市場中的極少數派,需要一顆能夠頂住巨大心理壓力、市場壓力、社會壓力的大心臟,這正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最大秘訣之一。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微博)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巴菲特:股票已經足夠便宜 現在可以出手買了

據報導,2月9日,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發表了他的年度致股東信。信中「股神」認為,「目前投資波動大的股票實際上遠比債券、黃金(1712.40,-9.80,-0.57%)安全。」

  每年巴菲特都會寫一封信,《致股東的信》,今年也不例外。

  巴菲特在信裡繼續傳授投資股票類資產的好處,繼續唱多權益類資產,反映巴菲特偏好熊市買入的機會。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巴菲特,因為巴菲特的耐心比多數人都要大。筆者認為,能夠持股5年的人,才能做長期投資。

  巴菲特給我們的買入信號並不是告訴我們,股市要馬上漲了,而是說權益類資產,即股票已經足夠便宜了,可以開始出手買了。

  巴菲特認為,「衡量投資風險高低的指標不應是貝塔值(一個基於波動率的華爾街術語,常用于衡量風險),而是持有期滿後投資人出現購買力損失的(合理)概率。資產價格可能大幅波動,但只要有理由肯定投資期滿後它們帶來的購買力能得到提升,這項投資就沒有風險。價格沒有波動的資產也可能充滿風險。」

  事實上,做價值投資是不用考慮股票彈性的,只要你對公司基本面和估值判斷準確,即使買入股票後,跌了30%,這樣不能算你投資失誤,因為你知道你現在買入的價格已經物有所值,只有是具備安全邊際的資產,價格波動和股價預測不是價值投資者考慮的問題。

  當然,這顯然與目前在A股流行的趨勢投資是明顯背離的,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來操作的。尤其是最不適合短線投資者,短線投資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股價波動性,否則怎麼能夠高拋低吸。

  巴菲特認為,市場上以特定貨幣結算的投資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按揭、銀行存款和其他工具。大多數此類投資都被視為「安全」,但事實上卻是可能屬於 最危險的資產。它們的貝塔值可能是零,但風險巨大。上個世紀,這類投資工具摧毀了很多國家投資者的購買力,儘管投資者一直能夠按時收到支付的本息。政府決 定貨幣的最終價值,而系統性力量有時會推動它們制定導致通脹的政策。這些政策一不留神就會失控。

  打破傳統理論的謬論,與傳統投資理論背道而馳,巴菲特現身說法。波動性不是風險的最大衡量標準,投資的目的是保證安全資產並實現穩定高於通脹水平的回 報。持有貨幣、國債、銀行存款,看似安全,都不免都要承擔通貨膨脹,承擔貶值,貨幣貶值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稅收,由於各位在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不免跑 不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跑不贏人民幣對內貶值的速度,因此,從歷史的經驗看,只有股票投資才是獲得年化收益率高於CPI的唯一資產。這就是巴菲特 告誡的實質。

  巴菲特認為,即使是在美國,政府強烈希望維持本幣穩定,但是,自1965年接管伯克希爾哈撒韋以來,美元也已貶值高達86%。當年花1美元能買到的東 西,今天至少要花7美元。因此,這些年來,一個免稅機構須取得4.3%的債券投資年收益,才能保持購買力不變。假如管理層還將一切利息收入視為「收益」, 他們一定是在開玩笑。

  在中國何嘗不是這樣,你算算最近貨幣總量增加多少倍?2007年基礎貨幣M0不過2.8萬億元,現在,M0接近6萬億,5年之內增加了1.14倍,同 期M2增加了1.4倍,你估算手裡的人民幣貶值多少倍?再看看房價漲了多少?2007年深圳一套43平方米的小戶型37萬就可以搞定,現在要92萬,短短 5年不到,資產價格上漲了1.5倍,你說這是貨幣現象,還是資產泡沫?所以,不是房價漲得快,而是貨幣貶值太快,資產價格上漲有其內在的合理性。

  巴菲特說,過去的47年裡,美國國債不斷地滾動,年回報率5.7%。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對於個人所得稅率平均為25%的的個人投資者而言,這 5.7%的回報率所能帶來的實際收益是零。投資者繳納的、可見的所得稅將拿走上述回報率中的1.4個百分點,通脹因素這個隱形的「稅種」將吞噬其餘4.3 個百分點。值得指出的是,儘管投資者可能認為顯性的所得稅是主要的負擔,但其實,隱形的通脹是所得稅的3倍還多。沒錯,每張美元上都印著「我們信仰上帝」 這句話,但啟動美國政府印鈔機的是凡夫俗子的手。

  巴菲特說,通脹是一種稅,是地球稅,是人頭稅,誰也逃不掉。按照這種邏輯來看,如果買了銀行理財產品,或許年化收益率有6%,能夠跑贏1年的通脹 (CPI漲幅4.5%),但也只能獲得1.5%的真實回報。所以,買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一種真正的投資,最多算是微利存款。如果獲得真實年化收益率超過 6%的投資,看來只能買股票了。

 

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的10大量化選股經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14日晚消息,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人生最後階段借鑑了航空工程學的量化分析法,留下了選股10大量化規則,可謂畢生功力精華。巴菲特從未透露過他是否獲得了這一秘笈,但他成功的投資履歷似乎能說明一些問題。

  10條鐵律見下,均為英中對照版本。  

  1、An earnings-to-price yield at least twice the AAA bond rate

  收益/價格比至少是3A級債券2倍。若3A級債券收益率為8%,則滿足條件的股票收益率至少為16%,也就是說市盈率為6.25,後兩者是倒數關係,即乘積等於1。

  2、P/E ratio less than 40% of the highest P/E ratio the stock had over the past 5 years

  市盈率低於最近5年最高的平均市盈率的40%。(平均市盈率=給定年份的平均股價/當年每股收益)

  3、Dividend yield of at least 2/3 the AAA bond yield

  股息率不低於3A級債券收益率的2/3。

  4、Stock price below 2/3 of tangible book value per share

  股價應低於每股有形資產賬面價值的2/3。

  5、Stock price below 2/3 of Net Current Asset Value

  股價不高於流動資產淨值或速動清算淨值的2/3。速動清算淨值這個數字是指當前資產減去債務總額,固定資產不包括在內。

  6、Total debt less than book value

  總負債低於有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7、Current ratio great than 2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不小於2。

  8、Total debt less than 2 times Net Current Asset Value

  總負債等於或少於速動清算淨值(見第5條)的兩倍。

  9、Earnings growth of prior 10 years at least at a 7% annual compound rate

  近10年來年平均每股收益增長率在7%以上。折算下來最近十年利潤翻了一番。

  10、Stability of growth of earnings in that no more than 2 declines of 5% or more in year end earnings in the prior ten years are permissible

  利潤成長穩定,最近十年中,年終利潤下降(與上一年相比)超過5%的年份不得超過兩年。(立悟/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4

轉帖:如何不被上市公司忽悠 厚德載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a7a970102dzlv.html

從戰略上建立防忽悠的意識。

從本質上說,上市企業vs流通股東,大股東vs小股東,管理層vs外部股東,賣方(券商)vs投資者(買方),是有利益衝突的。往大里說,國家-集體-個 人,政府vs百姓是有利益衝突的,因為資源就那麼多,國家政府拿得多了,百姓個人就拿得少了。只有在極少數時候,通常在國家民族危難時刻,才會有利益一致 性。這大概就是股市中所說的底部的深淵時刻吧。在熊市底部,上市公司回購,算是跟投資者在一個戰壕裡吧。

 

上市公司跑來上市,受那麼多約束和騷擾(稅收、法律監管、投資者騷擾),如果不為圈錢,實在是冤大頭。象FB的小扎,為了創投資金的退出,不為圈錢的,那 是罕有少見的。咱A股,不曾出現過。港股有零星,那也是鳳毛麟角。既然為圈錢,並且此後還有持續再融資,有意無意把公司亮點、好處放大是人之常情。新娘上 花轎,哪個不塗脂抹粉?哪有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新娘子?所以大股東、管理層、賣方(券商),合力打扮上市公司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時候,大股東或者管理層的首領,從本意上說未必是想誤導投資者,但人性的弱點,使得他們自己放大了曾經的輝煌,過往的優勢,傳達了錯誤的信息。其實時 代是進步的,江山代有人才出,保不齊那豪氣干云,揮斥方遒的當家人,正處於頂峰的拐點處呢。可圈可點甚多,早年的倪潤峰是典型。週期性行業裡,這樣的誤區 最多。颱風裡的豬,都以為自己有翅膀的。國企每每標榜自己的壟斷地位,也未必真是好事。

 

買的沒有賣的精,這是古話。牢牢銘記在心。但一直到很晚才建立起這樣的意識,蓋因過去十多年大牛市經歷烙印實在太深,我們真是牛市的孩子。上市公司忽悠習慣了,大牛市中投資者其實並非靠企業利潤和業績,而是靠M2的增長擊鼓傳花,只要有由頭炒作就行了,哪管事實真相?

 

還有就是文化制度和宗教傳承上的問題了。按基督教(如今地球上最主流的宗教)的說法,人是有原罪的,人是軟弱和有巨大缺陷的。因此,孔教所謂的「仁」,所 謂的道德治國,根本就是烏托邦。為何西方在金融、醫療等專業領域要制定「舉證責任在辯方」?就是假設專業人士客觀上有能力欺詐。我們的教育,從小都是在欺 騙小孩子,從未告訴他們真實的世界是如此豐富,完全不是童話中的真空。所以小孩子長大面對真實的世界,惶惑之餘,多半變得非常虛偽。因為大人們從未有勇氣 正視、好好理解、認真對待這複雜的世界。這代代相傳的虛偽,不真實,軟弱,屈服,實在是非常非常的可怕。

 

扯得太遠。在頭腦中建立防忽悠意識後,需要一些具體的措施方法。例如:

1、 交叉驗證。好在現在上市企業多了,大多數公司都有同行業的參照或上下游的比對。勤快點,多看多想多問,總共會發現企業是否誠實,是否刻意隱瞞真相。

2、 常識,草根調研。如果10多年前的投資者像現在這樣有常識,會做一點點草根調研,藍田股份、銀廣夏的騙局就不會得逞。因為世面上從未見它們的產品,這造假的技術含量太低。可見投資者在進步,上市公司必須道高一丈才可繼續忽悠投資者。

3、 財務稽核。在上述兩點之後,花點時間,靜心把財報看看,尤其是報表附註。相信能發現很多信息。絕大多數人既貪婪,又懶惰。不騙他們騙誰?神祇拯救自救者。

4、 連環畫──歷史跟蹤。巴菲特說,要買有10年以上歷史的公司。這當然不是絕對的教條,但意思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的跟蹤來驗證企業的方方面面。例如誠信,一 個謊言需要N個謊言來掩蓋;例如企業是否習慣性自大,是否從來都不達預期;等等,包括經驗性的很多數據,都可以通過歷史跟蹤來獲得。如果一間公司,不是強 週期行業,持續10年穩定盈利,穩定分紅,資產負債表健康,那至少是值得一看的。

5、 學會做減法。人的能力是有邊界的。並不是說做了上述動作之後就能防忽悠了。大多數的行業,還是需要專業知識的,並非我們普通人能覆蓋。否則證券公司和基金 管理公司就不需要那麼多高薪的研究員了。對於好多高難度領域,例如保險,就算看十遍財報和報表附註,我也昏昏然。還是放棄拉倒。我一再說過,連巴股神都不 賭長期利率,不買壽險公司,我們有何德何能去挑戰這1000米高的欄?

 

最近持續參加業績發佈會有感。

 

錯過花期
 

大米如果不是合適的水分、恰當的火候,一旦煮成夾生飯,再怎麼弄都不會好吃。

一個人,如果少年時候不曾懷春,青年的時候沒有戀愛,恐怕終身未知啥叫憐香惜玉,什麼是浪漫情懷──縱然他有一堆後代,不過是動物一枚。

 

錯過花期,頂多是一隻長僵掉的果子。

 

20多年前華為、萬科、招行、中集等一大批如今的優秀企業誕生、成長。20多年後,就算有比任正非、王石、麥伯良等能力強10倍的人,如今也未必能成大事。環境已然不同。絕大部分傳統行業已經沒有了創業的機會。

5-8年前,張裕、雪花等開始做消費品品牌,認真去開拓終端、深度分銷。現在隨便一個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公司,都會談及這些,這已經成了標準配置了。但問題 是,如今的人工成本、租金、營銷費用、消費者的精明程度,已經和5年前有本質的不同。除非毛利夠高,否則成本費用打下來,恐怕不賺錢。大概率上看已經有品 類代表的細分產品,再出龍頭企業難度很大。所以看恰恰,在葵瓜子以外的拓展都費力,曾寄予厚望的薯片就不給力,因為已經有大塊頭佔據了消費者心智,再怎麼 弄,都不成。已經佔據消費者心智的那些公司,無論大小,日子應該是有的過。

 

5年前,當商業地產的價格還比較低,租金還比較便宜的時候,中國也沒有能夠形成全國性的零售企業,百貨絕大部分是區域性的;零星幾個跨區域發展的也不成氣 候。連沃爾瑪這樣的巨頭都未能在中國形成足夠大的規模和覆蓋,到底是中國地方政府的阻撓,還是分稅制的干擾?當物流成本和商舖租金、地價持續高漲之後,啃 連鎖零售這塊硬骨頭,沒有血拼的資本就免談了。擔心永輝,圍觀京東。

 

消費品中,高毛利的那些,多半是老祖宗(前輩)留下來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其實淨資產是低估的。算上品牌重置成本,ROE沒有那麼高。它們是幸運的,在股價低的時候買入持有這些的人是有眼光的。

 

但大部分消費品都不可能具備高毛利,必須靠走量,才能覆蓋各種費用──高昂的費用。如果不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不能做大的,今後會怎樣呢?謹慎、悲觀。

像旺旺這樣,本不應該高毛利的,靠的是欺騙小孩子,它家的乳飲品,那叫一個甜,甜得膩人!那些膨化食品,真真是垃圾食品,做父母的實在不應該給孩子大量吃 這些東西。所以它居然有60%以上的毛利,營收還幾百億的規模。真是難得!!做股東是幸運的。不過千億市值,新股東的前景會如何呢?不好說。

 

成長陷阱──續那些年忽悠過我們的公司
 
藍籌股不給力,新興行業始終有誘惑,但先要排雷,做減法。至少要在行業空間、生命週期、博弈格局(行業內的,相關上下游這兩方面)、以及估值等方面做一票 否決。轉帖南方基金邱國鷺的博文《成長陷阱》。他在微博中總結:市場上的許多「偽成長股」,只要進行簡單的波特五力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到其增長速度的不可 持續性:有的是行業沒有足夠門檻去阻止跟風者,有的是公司對上下游沒有足夠議價權,更多的是相對競爭對手沒有足夠的比較優勢。

成長陷阱by邱國鷺

許多人認為,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因此,成長是硬道理,要買就買成長股。的確,最牛的牛股一般都是成長股;然而,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長股」。許多國家(包括A股)的歷史數據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原因就在於成長陷阱(Growth Trap)比價值陷阱更常見。

成功的成長投資需要能預測新技術走向的專業知識,需要能預判新企業成敗的商業眼光,以及能預知未來行業格局的遠見卓識。沒有多年摸爬滾打的細分子行業研究經驗和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持,投資者就很容易陷入各種成長陷阱。

【1、估值過高】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Overpay)--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統計表 明,高估值股票業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於低估值股票(今年中小板/創業板的中報就是例證)。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技術路徑踏空】成長股經常處於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 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3、無利潤增長】上一輪互聯網泡沫,Profitless Growth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例如C2C、QQ),在發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

【4、成長性破產】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Growing Broke),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特別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長股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什麼賺錢做什麼,隨意進入新領域而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長投資要警惕主業不清晰、 為了短期業績偏離長期目標的公司。當然互補多元化(例如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和相關多元化(橫向完善產品線和縱向整合產業鏈)另當別論。

【6、樹大招風】要區別兩種行業,一種是有門檻、有先發優勢的,Success begets more success(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另一種是沒門檻、後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Success begets more competition(成功招致更多的競爭)。在後一種行業,成長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太成功了,樹大招風,招來太多競爭,蜂擁而至的新進入者使 創新者剛開始享受成功就必須面對無盡跟風和山寨。例如團購,稍有一兩家成功,由於門檻低,一年內中國就有3000家團購網站出現,誰也賺不到錢。即使是有 門檻的行業,一旦動了行業老大的奶酪引來反擊,一樣死無葬身之地,例如網景瀏覽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樹大招風,引來微軟的反擊,最後下場淒 涼。

【7、新產品風險】成長股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而收益卻是不確定的。強大如可口可樂,也在 推新品上栽過大跟頭。穩健的消費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醫藥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科技股的悲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常常不被市 場認可,醫藥股的悲哀則是新藥的開發週期無比漫長、投入巨大而最後的成敗即使是業內專家也難以事前預知。

【8、寄生式增長】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為蘋果間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為中移動提供服務,在2010年的「中小盤結構性行 情」中都雞犬升天,在2011又跌回原形。其實,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有些核心零部件 生產商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寡頭壟斷地位讓下游非買不可,提高自己產品的轉換成本讓下游難以替換,或者成為終端產品的「賣點」(如英特爾),事實上自己已經 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成為「大款」的,另當別論。

【9、強弩之末】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為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 的錯誤,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因此,買成長股時,對行業成長空間把握不當、對滲透率和飽和率跟蹤不緊就容易陷入成長陷阱而支付過高估值。

【10、會計造假】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哪個更難 做到?做不到時,為避免戴維斯雙殺,50倍PE的成長股和10倍PE的價值股,哪一個更有動力去「動用一切手段」來達到市場的預期?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性。成長是個好東西,好東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價格抬高了,而人 性又總把未來想像得太美,預期太高,再好的東西被過度拔高後就容易失望,失望之後就變成陷阱了。成長本身並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點中對未來成長習慣性的過 高預期和過高估值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2012年1月27日

 

 

正確地做減法 
 

《那些年忽悠過我們的公司》,說的是小公司陷阱,買貴又買錯,死在哪裡都不知道。血的教訓。

《藍籌殭屍成為大概率事件──續《回望沃爾瑪》》,要警惕「價值投資」,明白藍籌的價值在於箱體,在於波段。它們真的是過了高速增長階段了。包括中國經濟。那麼多人不承認這一點,該心痛還是欣喜?

(大概率來說,和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板塊,過了最輝煌的階段,估值相應下調。傳統行業接下來應該是整合、兼併收購,留存幾個大公司。即使是留存的大公司,也難以給高估值了。)

剔除上述兩類,剩下的不多。大消費算一個,新興產業算一個,只不過分分鐘墜入小公司陷阱。考眼光。

 

正確地做減法,而不是盲目做加法。

 

更多的時候是不做什麼,把該做的那點做好,而不是非要做點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3

轉帖,一個菜鳥的炒股日記, 股炒的爛,但文筆真好, 太有才了!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504d75342d51144f251f14cb.html
各位菜鳥股友們,本人也是一菜鳥,而且是運氣極背的菜鳥。去年年初在1.9元扔掉600657(青鳥天橋),不料在出掉的一週後開始狂漲,一直漲到4塊多 然後十送十一,再次填權。我痛苦了兩個月,終於選擇了600223(萬傑高科),2塊5一直抱了大半年,一直抱到過年前,實在受不了他的烏龜脾氣,可是一 出手,又立馬漲了60%。眼睜睜地看著2006年大家都賺得流油,可我卻只賺點利息,越想越氣,越想越氣啊。
      春節的長假可真難熬啊,天天盼著開盤。好不容易等到2月27日早上,上班偷溜出來,存了五千元,加上原來的錢,於12.60元全部買入000911(南寧 糖業)800股。才得意了一天時間,第二天就來了一個跌停板,臉都綠了。這不折騰到今天還在12.18元處,唉,股票難啊。
      前段認識了一個老菜鳥,我就叫他老師,因為他從97年入市,據稱到去年算了一下共虧了90%,我其實很想叫他老輸。我很想知道他去年是賺還是虧,可是他總 不說,也不給我推薦股票。只是說,股市是不可預測的,只能教我原理,讓我自己去炒。唉,這不,按他的原理,我才找的南寧糖業,可是又被套了。
      老師說,市場是公平的,就像一場長跑比賽,雖然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可是最後都要跑到終點。大盤最近這一波漲幅這麼大,那就找到一隻漲幅遠低於大 盤的個股,總會補漲的,而且風險低。買股票要先看好你這只會跌掉多少,才能買。就像你要知道自己能虧多少才能入市一樣。我連幾天在翻兩市的個股,好不容易 才看到這只從去年五月以來大跌50%的個股,大盤後來的連續上攻,而它卻像一頭死豬一樣,正符合老師的選股範疇啊。
再看業績,據說去年業績大漲了五倍,這樣的個股能不買嗎?我買入的27號,大盤大漲,南寧糖業也磨了5%,哈哈,我都差點要封自己為股神了。2月28日的 睛天霹靂,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吧,好一場惡夢啊。一邊大跌,我一邊看K線圖,這一看,我的媽啊。原來它是從2塊錢漲上來的,原來已經大漲了快十倍了,最後 跌停板的時候,我也基本上快沒氣了。我要破產了,我算著南寧糖業跌回2塊錢,我還有多少錢。
         27日晚上,其實老師就說過,他最怕的就是滿盤漲停板。因為歷史上凡是滿盤漲停的時候,就一般接著就是大跌。我就當他是放屁,因為他只是說害怕,而不是說 會不會跌,這種模棱兩可的話,哪個股評家不會說。什麼注意高拋低吸,逢高減磅,只要在電視裡看到有股評這樣說話,我真想脫下鞋子向電視機砸去。27號晚 上,我其實是對我的糖業的漲幅非常不滿,因為大家都漲停了,可我去偏偏只漲5%,出於又喜又煩的心態,我才給老師打了個電話。老師的回答有點像和尚,他 說:「股市就像一條河,你在河邊走,渴了就喝口水,也可以拿瓶子裝點帶走。可是你要是有一天想一個人把河水全喝光了,你想跳進河裡,最後卻可能被淹死。」 這話有點玄機啊,我靠。
        28日晚上,氣急敗壞的我又打通老師的電話,老師的話沒把我氣死。他說明天有三種可能,一種是繼續大跌,一種是碰到支撐調整,還有一種是大幅反彈,都有可 能。我真想罵娘,可是老師確實又說的有道理,他說這次是前所未有的大資金在場內,沒辦法這麼簡單的出來的,就算是現在想出來,沒三五個月,沒上下折騰幾次 也出不來。所以不管明天怎麼走,反正過段時間還是會回到這個高點附近,到時才能判斷是漲是跌,現在只有一條路,等死。媽的,反正我是死豬不怕開水燙,3月 1日就當作休市,一直熬到下午,偷偷一看,嘿,紅了。
         這兩天大盤又反彈了,看著別人的個股都又漲停了。可是南寧糖業還是像死豬一樣,我真他媽的想把他給拋棄了,可是又怕像去年一樣,又碰上一回一扔就漲的破 事。老師經不住我的墨輯,說讓我最好去看看糖的期貨走勢圖。因為市場是有規律的,當初怎麼漲起來的,現在就會怎麼跌回去。當初就是因為期市糖大漲才帶動的 股票大張,所以現在要知道它還能不能漲,還得回去看期貨。說的好像也有一點道理,這不,我這兩天天天趴著看糖的期貨現貨行情。老師說,期貨市場相對於股票 市場,是超前的。就暫時信他這一回吧,希望能讓我探出個寶來。
          我很想打電話去聲訊台問問股評家,結果被老師狠狠的侮辱了一頓。他說,股評家的話如果能信,那母豬都可以上樹。每次都是推出三隻股票,第二天就把漲的那支 拿出來回顧,跌的就像沒說過一樣。如果三隻都跌,那第二天就換另一個上場。股評家的嘴和太監的那話兒沒什麼兩樣。他還說,在這牛市裡,只要把所有的個股列 表掛在牆上,然後拿飛鏢去飛,連飛三支得到的投資組合絕對不會輸給一流的股評師。還說,找出你家裡人的三個生日,來做一個投資組合,也不會輸給一流的股評 師。我偷偷的試了一下,哈哈,果然有點靠譜啊。老師果然是老師。
老師說了,28號的那種跌法只是撓癢癢,他說他剛入市的時候,就看過大盤連續三天跌停。他還叫我以後不要天天大驚小怪的,看到漲就笑,看到跌就叫。市場永 遠都是對的,如果有錯,那就是你錯了。我也懶的理他,反正只要我的南寧糖業能漲上來,我管他市場誰對誰錯。可是看了幾天的糖的期貨,好像期貨市場也是空聲 一片,天天都無量調整,可把我弄的心驚肉跳的。老師說他對期貨市場不熟悉,但是他安慰我說,市場總是在沒有希望的時候出現希望。期貨價格已經跌去一大半 了,市場在悲觀的時候還盤的住,那就算要死也要讓多頭死的瞑目,總會來一輪反彈。媽的,我先立此存照,一旦反彈不了,我這就去廢了他。
早上九點半就接到老師的電話,他說南寧糖業高開了一毛多,這可是個啟動走強的信號阿.這可把我給美的啊,對著老師狂拍馬屁,什麼噁心我說什麼,搞的 老師也很爽.前半個小時的走勢倒也像吃了補藥一樣,堅挺有力。害的我拚命的拿著計算器算了一百多遍它漲停板的價格,好像每算一遍,股價就會聽話似的。一直 算到最後,我竟然非常無恥的用30元偷偷的乘了一下800。靠,我太不要臉了。
       一天一個漲停,那一年後呢,三年後呢?那不是有好幾億嗎?我的想像力已經長上了翅膀,我在一艘豪華的遊艇上,身邊兩名美女相擁。。。。。。。。。。。。。 就在口水就要流出來的時候,突然,南糖開始慢慢下滑。老師說了會漲,怎麼可能會跌呢。我勇敢的安慰自己,沒想到它越滑越低,竟然慢慢的跌回去了。我怒從心 起,打通老師電話逼問,老師極不耐煩的回答我兩個字:沒事。靠,沒事,這也太不負責了吧。
       下午一開盤,南糖竟然直接就轉綠了。我第一反應,馬上撥打老師的手機。靠,竟然關機了。這傢伙竟然算到我會打電話,畏罪潛逃了。這叫落井下石啊。我一邊打 電話,一邊看盤。大盤竟然直跌了一百點而去,我的遊艇美女夢啊。折騰了一會兒,南糖今天果然吃了點補藥,竟然還給折騰回去了。尾盤在我吶喊拉抬下,竟然也 漲到12.65元,小漲4%。再次打老師電話,竟然通了。靠,我太鄙視他了。
       今天很後悔,沒去問一下現在超市裡糖一包多少錢。這好像顯的我很不專業啊,老子是一家製糖企業的股東,竟然不知道現在糖一包多少錢,是不是很沒面子啊。不 過轉念一想,我算價格都是以噸算的,現在一噸3800元嘛,這個我太熟悉了。是啊,做大事的人,他的計量單位當然也是很大的。今天晚上,我不想給老師打電 話,不然又要聽他近半個小時的吹牛。其實他吹牛我倒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我忍受不了的是,和他吹牛,只能聽他吹,我半天插不進去吹。這樣我很沒成就感啊。而 且他吹牛水平明顯比我高,我還是今天先避避風頭,改天等他說錯那天去找他算帳。  
       研究了一個晚上,根據老師十年的破產理論:凡是逆市的股票大多有戲。這個「大多」兩字用的多好啊。反正老師說話永遠不會出大錯。看了半個小時今天的走勢 圖,今天南糖似乎不能說是逆市啊,充其量只能說強於大盤。看來老師的破產理論今天用不上了,不過,不知道可不可以發展成為我的破產理論;凡是強於大盤的股 票大多有戲。哇,我真是太有才了。聽說周邊的股市都跌了啊,不過大丈夫言而有信,南糖你今天強於大盤,明天肯定也會強於大盤,不然你今天牛個屁啊。算了, 燒柱高香,希望今天晚上做個春夢好了。
剛吃完午飯,是四塊一份的盒飯,我對我自己太殘忍了。因為昨晚臨睡前我突然做出一個非常悲壯的決定,以後我的伙食必須與股票的走勢成正比,這也符合多勞多 得,能者上的原則啊。如果上午漲,我就吃6塊的盒飯,如果跌我就吃4塊的,如果平盤,我就吃五塊的,非常公平。理所當然,今天我只好三份菜全是素的了,慘 啊。
         看來以後必須對細則做點修正,比如漲停板的話需要怎麼樣腐敗,這是非常關鍵的。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個企業成功與否在於它的激勵機制是否完善。看來做一個股民,也必須有激勵機制啊,想到我心裡偷偷給自己定的腐敗方案,我突然立志一定要把股票炒好。
       昨晚春夢倒是沒做成,不過一個早上都在發白日夢。一大早,部門經理竟然對我昨天完美的工作內容提出異議,讓我非常惱火。媽的,等我南糖漲上來,老子就把這 公司給收購了,到時老子給你安排個你永遠完不成的工作刁難你,又給你高薪讓人捨不得走人,到時慢慢折磨你。可惜隨著9點半一開盤,我的收購夢也慢慢醒了, 只好花點時間盤算一下,中午的四塊錢盒飯的菜必須怎麼樣搭配才更符合營養學了。
       老師一向對我的看盤方法非常不屑,因為我不看大盤,不看排名,就知道死盯著自己的股票。今天早上盯著那頭死豬南糖,我突然悟出老師的話還是要聽的。是啊, 就一個破股,大半天的不動,有什麼好看的,還是看看別人家漲的,讓自己心情也好點,也給自己多點信心,看看別人是怎麼賺到錢的。這想必就是老師叫我多看大 盤,多看別人的股票的本意吧。
其實多看別人漲的股票也有好處,那就是可以當股評家。有一次,我抄了前晚五隻漲停板的股票,對著我一個同事說,這五隻你今天關注一下。當天一開盤,這五隻 不約而同的都沖高了,而且有兩隻還漲了不少,害的同事對我崇拜的不得了,簡直就要當我是股神,我只是淡淡冷笑一聲,其實這都是我那老師給我上怎麼樣當股評 家的課時學會的。
       說實話,一天沒和老師聯繫,沒有聽一下他的謬論,我還真有點心裡沒底,唉,誰叫他是我老師呢。
        剛剛又打了老師的電話,老師的口氣明顯比昨天老實多了,看來南糖今天的表現,也讓他臉上無光。只是在我不斷的追問南糖今後的走勢的時候,他的語氣顯的越來越不屑的樣子,文字也在髒字的邊緣徘徊,媽的,這麼吊,當時還說我很有炒股的天份呢。
我無語了,徹底無語了,南糖這是什麼鳥莊家啊,簡直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萎哥嘛。今天這麼好的大盤,人家都走的好好的,就他,就他不爭氣,像一頭死豬,不, 像一條死魚一樣,讓人太鄙視了。人家大盤都翻紅了,他還像頭上蓋了頂鍋一樣,就是挺不起來。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場景,一位莊家跪在我面前懺悔,我非常囂張 的走上前去,啪啪兩個耳光,然後罵道:廢物。莊家連忙倉皇應是。媽的,現在這些莊家怎麼都這麼弱,聽老師說,十年前一個莊家,做的是叫一支億安科技的股 票,人家從5塊一直漲到126塊,天天漲停板。那才叫莊家,那才叫男人嘛。要是有一天,輪到我做莊的時候,我就天天睡到下午兩點半才起床,然後直接拉到漲 停板,封住漲停後就繼續睡覺。每天如此,等到要出貨的時候,就一股腦的往外扔,多氣派啊,多威風啊。唉,什麼時候才會有這一天呢。
看南糖的走勢,近期要完成收購老闆公司的計劃看來是實現不了了。這破股不漲沒關係,可別影響我的賺錢大計啊。晚上剛在QQ上與老師視頻,這傢伙太小氣了,竟然怕接手機浪費他電話費。
「老師,請問今天南糖的走勢你有什麼解釋?明天會怎麼走?」
那邊老師都要哭出來了:「老大,求你了,你這不叫炒股,你這叫催命啊。股市不是我開的,南糖也不是我做的莊,我只能看他的K線判斷他的強弱,看行業的動態分析企業的前景,單天的走勢我怎麼知道,我又不是神仙,它漲不漲關我屁事啊!」
我在老師越說越氣,就準備罵出髒話的時候連忙打斷他。「廢話,什麼叫關你屁事,這可是我一毛一毛攢起來的老婆本,一萬塊錢啊,你說的輕巧。」
「死一邊去,全部輸光了也就那一點,還不夠老子當年賣一次股票要交的印花費的零頭,天天你就JJWW的,煩死我了。」
媽的,我靠,我早就說過論吹牛我不是他的對手,這麼強的牛他都吹出來了,我一時還真找不出更強的牛皮還擊,吱唔了兩下,只好認栽了。
剛才對著鏡子看了好久,因為老師剛才下線時非常悲傷的嘆了口氣說:「小子,如果你老婆本輸光了,你老哥明天給你介紹一個富婆,你小子很有做小白臉的天分啊。」
媽的,他又來了,他上次還說我有炒股的天分呢。不過看來他的眼力越來越好了,目光如炬啊。我就這點優點,他都看出來了。剛才對著鏡子看了半響,終於確定了 自己確實是屬於耐看型的。以前的路線走錯了,從小到大都走的是實力型,原來自己其實可以走偶像路線的。鏡中的自己竟然是「鼻如懸膽」「目若朗星」啊,英氣 逼人的眉宇之間竟然還藏著那一絲絲的憂鬱。我差點都要把我自己給迷倒了。啊,天不絕人啊。
那從小到大那些女孩們為什麼都沒有來追求我,她們難道全部都是在暗戀嗎?不對啊,想一想當年當時她們的表情,不像啊,她們的演技應該沒那麼好的嘛。就算是欲卻還迎,可是她們卻完怎麼都忘記迎了呢?
媽的,算了,算她們命苦,無福消受。只希望明天南糖的莊家能吃好補藥,有點後勁,挺它個一天。
我無語了,徹底無語了,南糖這是什麼鳥莊家啊,簡直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萎哥嘛。今天這麼好的大盤,人家都走的好好的,就他,就他不爭氣,像一頭死豬,不, 像一條死魚一樣,讓人太鄙視了。人家大盤都翻紅了,他還像頭上蓋了頂鍋一樣,就是挺不起來。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場景,一位莊家跪在我面前懺悔,我非常囂張 的走上前去,啪啪兩個耳光,然後罵道:廢物。莊家連忙倉皇應是。媽的,現在這些莊家怎麼都這麼弱,聽老師說,十年前一個莊家,做的是叫一支億安科技的股 票,人家從5塊一直漲到126塊,天天漲停板。那才叫莊家,那才叫男人嘛。要是有一天,輪到我做莊的時候,我就天天睡到下午兩點半才起床,然後直接拉到漲 停板,封住漲停後就繼續睡覺。每天如此,等到要出貨的時候,就一股腦的往外扔,多氣派啊,多威風啊。唉,什麼時候才會有這一天呢。
看南糖的走勢,近期要完成收購老闆公司的計劃看來是實現不了了。這破股不漲沒關係,可別影響我的賺錢大計啊。晚上剛在QQ上與老師視頻,這傢伙太小氣了,竟然怕接手機浪費他電話費。
「老師,請問今天南糖的走勢你有什麼解釋?明天會怎麼走?」
那邊老師都要哭出來了:「老大,求你了,你這不叫炒股,你這叫催命啊。股市不是我開的,南糖也不是我做的莊,我只能看他的K線判斷他的強弱,看行業的動態分析企業的前景,單天的走勢我怎麼知道,我又不是神仙,它漲不漲關我屁事啊!」
我在老師越說越氣,就準備罵出髒話的時候連忙打斷他。「廢話,什麼叫關你屁事,這可是我一毛一毛攢起來的老婆本,一萬塊錢啊,你說的輕巧。」
「死一邊去,全部輸光了也就那一點,還不夠老子當年賣一次股票要交的印花費的零頭,天天你就JJWW的,煩死我了。」
媽的,我靠,我早就說過論吹牛我不是他的對手,這麼強的牛他都吹出來了,我一時還真找不出更強的牛皮還擊,吱唔了兩下,只好認栽了。
剛才對著鏡子看了好久,因為老師剛才下線時非常悲傷的嘆了口氣說:「小子,如果你老婆本輸光了,你老哥明天給你介紹一個富婆,你小子很有做小白臉的天分啊。」
媽的,他又來了,他上次還說我有炒股的天分呢。不過看來他的眼力越來越好了,目光如炬啊。我就這點優點,他都看出來了。剛才對著鏡子看了半響,終於確定了 自己確實是屬於耐看型的。以前的路線走錯了,從小到大都走的是實力型,原來自己其實可以走偶像路線的。鏡中的自己竟然是「鼻如懸膽」「目若朗星」啊,英氣 逼人的眉宇之間竟然還藏著那一絲絲的憂鬱。我差點都要把我自己給迷倒了。啊,天不絕人啊。
那從小到大那些女孩們為什麼都沒有來追求我,她們難道全部都是在暗戀嗎?不對啊,想一想當年當時她們的表情,不像啊,她們的演技應該沒那麼好的嘛。就算是欲卻還迎,可是她們卻完怎麼都忘記迎了呢?
媽的,算了,算她們命苦,無福消受。只希望明天南糖的莊家能吃好補藥,有點後勁,挺它個一天。
確定了,終於確定了,南糖的莊家充其量就算個准男人.辛辛苦苦折騰了一個下午,老子對他寄以厚望,他竟然就漲了一分,還不如不漲,真丟人.這樣坐莊難道不怕被股票界歧視嗎?他們以後還怎麼混?我不禁有點同情他們.
記得我上小班的時候,獲得小紅花無數,多少小花朵拜倒在我褲下,那是何等的威風阿.我那麼小時都要面子,他一個大活人怎麼就這樣自抱自棄了呢?
我必須枕救他阿!眼前出現一個場面,一個沒有鬍子男人跪在面前,磕頭如搗蒜,一邊淚流滿面不斷哀嚎著:我不是男人!我有罪!
"你還敢嗎?""再也不敢了.""那明天怎麼做?""最少漲五個點.""飯桶!""我錯了!漲停板!"准男人苦苦拉著我的褲腳&#8226;
"好吧,明天是你最後一次證明自己的性別,去吧"咳,我的心總是太軟,不管別人犯多大的錯,我都會很容易原諒他們.媽的,這年頭,好人就受欺阿.
我同樣也很容易原諒我的老師,儘管他最近對我態度越來越惡劣.晚上他又接到我的電話時,他都嚇呆了,過了半響才哭著說:給我半個小時,我使出畢生的功力幫你好好分析一下。
過了一個多小時他竟然還沒給我打過來.咳,沒想到他竟然這麼負責,我突然好感動.又過了半小時,我已經開始內疚了.算了,看在他這麼用心的份上,我就不省這點電話費了!
"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靠,原來他手機沒電了.他一定很著急!好在我知道他家裡電話.
"老大,你的南糖太好了.不管後市漲跌,它都必然曲線性的上升,一直到永遠.你可以放心大膽的一直持有!""你發誓!""我發誓!""好吧,那就聽你的."話都沒說完那邊就掛了.媽的,急個屁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5

轉帖:當Esprit要轉型 ZAR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9dmn.html
【編輯手記】當Esprit要轉型 ZARA
2012/08/10 18:58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
Esprit(0330-HK)宣佈新行政總裁人選,ZARA前高層Jose Manuel Martinez Gutierrez,將接替范德施擔任此要職。金融界視此為好消息,公佈當天(8月7日),Esprit收市大升28%,創下14年來最大單日昇幅。

Esprit非執行副主席鄭明訓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迎合市場,思捷將轉型快速消費服裝(Fast Fashion)品牌,目標是新貨上市的速度,非按月計、而是按周計。而Jose Manuel Martinez Gutierrez曾在ZARA任職9年,擁有充份經驗及專才。

Esprit要傚法ZARA轉型做Fast Fashion,是否奏效,還有待觀察。不過,令編者驚訝的是,成立接近半個世紀、在全球40多個國家設有分店的Esprit,也敵不過世界大潮流,要轉型Zara的 Fast Fashion模式。由此可見,ZARA給全球時裝界帶來的革命,是何等厲害!

以「革命」來形容ZARA,絕對沒有誇張。若然說Steve Jobs的蘋果iPhone,革新了智能手機行業,同樣地,西班牙富豪Amancio Ortega創辦的ZARA,的確革新了時裝行業。這位身家剛剛超越「股神」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富豪的時裝界教父,把時裝從精品變成一季用完即棄的消耗品、把「設計師是主宰」的時裝界金科玉律,重新定義為「顧客是主宰」。Amancio Ortega在1975年創立的ZARA,去年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時裝集團,即使在金融海嘯後,同業紛紛錄得虧損,ZARA仍能繼續賺大錢,究竟她有何秘訣呢?

這便要從傳統時裝行業的生產流程說起。傳統的時裝品牌,先由設計師設計好款式,大概是一年推出春夏、秋冬兩季,再去採購布料,接著生產製造,最後送到店面 銷售,通常需時4至6個月。但這種生產流程有不少風險,首先,設計師若對下季潮流預測失準,產品便會滯銷;其次,品牌每年生產款式不多,以降低可能滯銷的 風險;最後,風險高、競爭大、成本高,結果定價也高,變成有錢人才消費得起。

那麼,ZARA又是怎樣生產呢?用Amancio Ortega自己的話來說「倒過來想」──顧客要什麼衣服,ZARA就設計給他們。集團共有約400名年輕的時裝設計師,穿梭於倫敦、米蘭、巴黎、紐約等大城市,蒐集Fashion Show和街頭上最流行的時裝款式,把資料送回西班牙總部後,由拉科魯尼亞設計室進行分析、設計,然後交給不同工廠製造,再運到全球78個國家巿場,於門店上架,整個供應鏈平均只需要兩週,最短更只有7 天──比其他競爭對手,足足快10倍以上,是名副其實的Fast Fashion。在CHANEL、LV、Armani、Prada櫥窗看到最流行的款式,隔週便能夠在ZARA找到差不多、但價錢只是其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是大眾能夠花費得起。

從設計至上架只須兩週,這是何等驚人的速度!為了能夠迅速生產,ZARA逾半工廠都在西班牙總部附近,其他兩成也位在鄰近西班牙的摩洛哥、葡萄牙。物流中 心底下建有全球最長的成衣業地道,綿延10多公里,附近工廠製作完成的衣服,不走地上道路,而是透過地下通道的自動軌道,第一時間送到貨倉,並分軌道到該 去的地方,裝上貨車就運走。

ZARA罕見花大筆金錢舖天蓋地賣宣傳,但門店永遠門庭若市,皆因ZARA門店選址策略獨到:在城市人流最暢旺的黃金地段,於LV、GUCCI等大品牌旁邊,開設面積偌大、佈局透亮通暢、討消費者喜歡的門店。

ZARA每年生產逾2萬款衣服,不會量產,都是限量生產,令門店每週可以鋪貨兩次、衣服款式每3周全部更新一遍,於是,顧客即使頻密地隔幾天便光顧一次, 總能夠在櫥窗模特身上看到新產品,便以負擔得起的價錢,購買流行元素來自CHANEL、LV、Armani、Prada等品牌的時裝。

把最流行的設計元素,以最快的生產速度,於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以最具競爭性的價錢,展現在顧客眼前,這就是ZARA成功之道:「一流設計、二流品質、三流價格」。ZARA的成功,印證了電子時代來臨後,徹底打破了工業革命的「生產主導」模式,在這個黃金年代,誰能夠真正實踐「顧客主導」,善用科技縮短資訊流動的優點,以最佳的設計、最吸引的價錢、在最佳的位置,以最快速度呈現出,消費者最想得到的產品,誰便能夠取勝──Bill Gates、Steve Jobs、Macdonald及Amancio Ortega,皆是表表者,這條ZARA成功的金科玉律,足夠讀者仔細思考。

文末順便談談Esprit的轉型計劃成功機會,Esprit若然真的要傚法ZARA,即使可以複製ZARA的軟件、硬件,恐怕還要解決一個問題──支付侵權費。在歐洲,ZARA每年要向被她侵權的頂級品牌,支付高達幾千萬歐元侵權費。Esprit辦得到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73

轉帖:銀行資金保衛戰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大針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72hy.html

此文轉自天涯,作者有點囉嗦,我不完全同意作者的結論和其推理過程,

根據宏觀形勢來判斷個股好壞,本身就是不靠譜的邏輯,

但他文章裡提到的現象很有意思,值得一讀。

 

一旦中國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將槓桿縮小到10倍,那麼中國銀行

的ROE就會受壓,想保持目前的15%很困難,要麼加快資產周轉,要麼提高純利率,

這兩項目前看起來都挺難的,最難受的還是其資產質量有可能崩盤!

你無法通過分析會計科目來分析銀行的資產質量,你真的能撥拉清楚每筆貸款的

質量?我估計史玉柱也沒這能耐,對外行甚至是民生以外的銀行家來講,

問題無解!

 

問題是,假如你無法分析它貸款質量確實很好,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你又如何

證明它壞呢?並且壞到多少才崩盤呢?

 

 

 

 

 

銀行資金保衛戰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大針頭

  知名教授陳志武將房地產泡沫和基建泡沫稱為「泡沫雙雄」。當「泡沫雙雄」變成「泡沫雙熊」的時候,為了顧全大局,必須刺破泡沫。刺破房地產泡沫的針頭 來自哪裡?是掌管印鈔機和外匯的央行和大放貸的商業銀行。這是大多數人始料未及的。道理很簡單,解鈴還須繫鈴人。本章主要說的是第二個針頭。
  知名開發商任志強有一句名言:「要死也是銀行先死」。他的意思是,銀行在炒房中陷得太深,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會大禍臨頭。在房市,官商勾結、銀企合污是公開的秘密,情人對男友當然知根知底、洞若觀火。銀行即使沒有「被自查」,也是「啞巴吃餃子 - 心中有數」,也知道自己的許多資金是「肉包子打狗 – 有去無回」。
  政俯不是「睜眼瞎」,不會讓「嫡子」等死先死,於是房地產調控開始了,主要目的要保護央行的外匯和銀行的貸款,讓「烏龜」先跑。因為多數炒房客有慣性思維,是麻痺大意、貪睡成性的兔子,所以可能會先死。
  .
  第1節 《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越來越高,「央行印鈔雞」和「銀行貸款雞」難以繼續為所欲為
  .
  一、交警叔叔的故事
  .
  中國要融入市場經濟大家庭,就要在門衛那裡簽下許多的協議,比如《入世協定》、《巴塞爾協議》等等。進門後,就要服從交警的管理。如果你有幾美分,就要在交警叔叔那裡儲蓄一美分。你有押金,人家才便於管理。給人好處,自己才能方便。
  .
  1949年到1973年前後,歐美國家對「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封鎖。我們從老祖宗那裡遺傳了夜郎自大、我行我素的基因,習慣於閉關鎖國,迷戀於計劃管 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流通的貨幣極少。原來的土地是無價計劃調配的,原料許多物資是憑票供應,原來沒有房市股市,原來極少出口,原來的縣長月收入在 100元以下。改革開放,貨幣就需要與國際接軌。所以【改革開放補印鈔票】是必然的。
  .
  大約到2005年前後,貨幣與國際接軌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是,印鈔雞已經習慣於「加班加點」的工作節奏,所以近幾年超印鈔票太多了,到2013年3月,M2將達到可怕的100萬億元。
  .
  2009年以來,美國對華匯率戰升級,交警叔叔主要是衝著中國印鈔機來的,已經以多種形式提醒,幾次揚言給以嚴厲的經濟懲罰。
  .
  商販尊重城管是生存的前提。司機得罪交警叔叔是不明智的。今後,如果中國仍然我行我素地大印鈔,除非中國不怕美國以「匯率操縱國」的罪名徵收百分 27.5的懲罰性關稅,除非中國不怕航空母艦開到黃海、南海來「散步」,除非中國不怕「C型」包圍圈的缺口越來越小,除非中國不怕石油進口通道被截斷。
  .
  二、《巴塞爾協議》越來越高的要求將使得「央行印鈔雞」和「銀行貸款雞」難以繼續鶯歌燕舞
  .
  1、《巴塞爾協議》的規定
  .
  《巴塞爾協議》規定,全球各商業銀行2015年內必須逐步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限從現行要求的4%上調至6%。另外,巴塞爾協議維持目前資本充足率8%不變,但是對資本充足率加資本緩衝要求在2019年以前從現在的8%逐步升至10.5%。
  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後,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通俗的理解是,《巴塞爾協議》要求銀行的自有資金率必須逐步提高,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
  《巴塞爾協議》的規定和實際執行裡,涉及到許多的專業性知識,我們需要的只是通俗性的差不多的理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今後銀行必須確保自有資金率不低於目前的6%。
  2011年,我國「金融系統總資產113萬億,總負債106萬億」。106萬億 / 113萬億 = 資產負債率為93.81%,即自有資金率為6%。
  查閱2011年度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工商銀行是93.81%,建設銀行是93.35%,中國銀行是93.61,農業銀行是94.43%,招商銀行是94.09%,民生銀行是93.98%。說明,2011年銀行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94%,平均自有資金率為6%。

  2、有人說:「銀行自有資金率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大印鈔票就可以補足了。」非也。
  .
  2011年,銀行的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儲蓄和印鈔機,這都屬於負債,所以銀行的負債率很高,自有資金率很低。在《巴塞爾 協議》的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央行、銀行就必須想方設法保證銀行自有資金率不低於6。如果來自印鈔機的鈔票越來越多,必然導致負債率越來越高,必然導致 資金自有率越來越低,所以印鈔機將越來越難以為所欲為,銀行準備金率也不得不保持較高的比例,進而導致銀行的放貸資金將長期緊張。
  未來幾年,可能是股熊市、房熊市。怎麼辦?大家首先想的是大印鈔票救市。宏觀經濟管理那麼簡單的話,為何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層出不窮?
  房地產泡沫破裂,必然導致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各行各業都需要印鈔機來救市,印鈔雞必然顧此失彼,捉襟見肘。四面八方在報火警,消防車不可能只救你銀行一家。
  各行各業的壞賬呆賬使得銀行自有資金率向0靠攏,但是,印鈔機印出來的錢不是銀行的自有資金,大量借給銀行使得銀行自有資金率更低。在巴塞爾協議和美 國控制的三大評級機構的壓力下,銀行無法大量接受印鈔機的援助,所以不但難以發放新貸款,還要追回老貸款。說明不是炒家想像的「發貸基本靠印,發完可以再 印」那麼簡單,說明地球村裡有財務總監,不是你中國的印鈔機想怎麼印就怎麼印的。
  近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每年是9%左右,貨幣增發平均18.5%。即使按照國家的五年計劃下調到7%,貨幣增發也可能達到平均15%。在印鈔機加班加 點的同時,銀行每年增加10萬億的貨幣資產,就要增多自有資金0.6萬億元,以達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這導致銀行上市公司在披露2011年中報的同時報出 再融資方案,其中有工行、中行、建行、中信、華夏、南京6家銀行股權融資方案報批。

  3、《巴塞爾協議》的強大約束力
  .
  在世界經濟格局中, 誰有話語權誰就掌握了「制定和監管規章制度」的大權。美國控制著三大評級機構, 借助巴塞爾協議,掌握了對他國金融市場的生殺予奪的大權。你必須讓三大評級機構評級你的信用等級,結果就是他國的許多金融信息必須向美國公開,你有多少壞賬呆賬可以對他隱瞞,但他們比你更加老道,有火眼金睛,是瞭如指掌的。
  他們是有錯必糾,無孔不入的。2010年以來,我們看到,在歐元危機中,歐洲的很多金融機構被下調評級,金融市場價格大跌,社會動盪不安。
  如果中國的銀行長時間地嚴重地偏離百分比要求的話,三大評級機構可以借助巴塞爾協議下調評級,那麼世界上的美元銀行和英鎊銀行就會對你冷眼以待,以腳投票,因為你是長期地嚴重地違反交規的司機,年審後已經喪失駕照,憑什麼要我坐你的車?
  如果三大評級機構宣判你違規和不及格,外商投資環境就是不合規,於是,索羅斯們就要來做空中國,熱錢就要出走,有的外商就要部分撤資,富人缺乏資金安 全感就要移民,結果就是外匯被洗劫。所以,《巴塞爾協議》和三大評級機構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圈,將使得中國央行、銀行難以繼續為所欲為。
  銀行控股權的風險。如果繼續大印鈔票大放貸,將導致房價再次上漲。物極必反。一旦房熊市到來,銀行壞賬更多,將導致銀行經營利潤率趨向負數,即市盈率 達到幾百倍,甚至是虧損股。銀行經營利潤率趨向負數的結果是,銀行自有資金率趨向0,你就嚴重違反了《巴塞爾協議》,評級就當頭一棒,於是銀行股的股價會 大跌。那麼,銀行股在股市的融資功能(增發股票)就會喪失。也就是說,銀行自有資金的主要來源將斷流半斷流。以前銀行重組,有外匯資金注入,一旦外匯被洗 劫,這個來源也困難了。
  必須達標,就像學生必須補考及格一樣,怎麼辦?對私人對外資引進新投資者。那麼政俯對銀行的控股權就岌岌可危了。
  如果外資大量介入中國的商業銀行,那時炒房客還能夠大量騙取按揭嗎?缺乏按揭款支持,你的親朋好友裡有幾個是有效自住剛需?不要跟我說你的四周有很多大款,那時他們多數已經被房子套牢,要做的事情是趕快止損賣出。

  4、缺錢,通貨緊縮嚴重,通貨卻不能膨脹,怎麼辦?
  .
  提高準備金率,促使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巴塞爾協議的最低要求。這使得銀行缺乏放貸的能力,買房者難以得到按揭支持。
  發行高利率的國債和理財產品,提高基準利率,以留住原有的國內外熱錢和儲蓄存款,以吸引新的國內外熱錢和儲蓄存款。這使得通貨膨脹預期降低,使得炒房的資金成本增大。
  銀行有難,就要對地方政俯催債停貸。債台高築的地方財政飢腸轆轆,連倌員的工資獎金都難以發放,就會飢不擇食,就會支持普遍開徵房產稅。房產稅是炒房客的噩耗。

  總之,在國際監管下,銀行難以長期源源不斷地對開發商、炒房客提供資金支持,那麼,嚴重貧血的房市如何馬拉松呢?
  .
  第2節 銀行資金成了唐僧肉,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一、銀行是房地產賭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房地產泡沫的主要肇事者之一。
  .
  2003年以前,老百姓還是5000年來形成的「無債一身輕」的老思想,沒有借貸的習慣,所以在二線城市裡,100平米的房價難以超過30萬元。
  .
  地方政府以拍賣土地的形式抬高地價,一次性收取70年的高額的土地使用稅,而銀行對開發商的買地給以貸款支持。央行壓低存貸款利率,形成負利率;地方政府支持炒房,於是形成了買房越來越合算而錢存銀行越來越吃虧的態勢。
  .
  有人編了一個美國老太在年輕時貸款買房的故事,媒體、專家學者借此大造「超前消費」、「借債賺錢」的輿論,銀行乘機擴展住房按揭業務。買房可以按揭七 八成,還款期可以20年30年,而且按揭利率可以優惠,使得一些人的購房能力從30萬元增大到100萬元。印鈔廠接到來自銀行的70萬元的紙幣訂單,乘機 把今後20年才印的70萬元提前印出來了。開發商、炒房囤房者借助三四倍槓桿的力量,極力誇大通貨膨脹的可怕性和城市化的剛需量,利用大眾追漲的心理,使 得房價呈現30萬元......60萬元......8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的不斷上漲的態勢。
  .
  住房本是象自來水、大米、綠豆、蔬菜一樣的民生產品,卻被設計為金融產品,當作高槓桿的期貨來炒作,變成超級賭博工具。很明顯,銀行是房地產賭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房地產泡沫的主要肇事者之一。
  ..
  二、一手房的炒房客從銀行不斷套取按揭款,銀行資金淪落為人皆可吃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1、2003年,每年有許多積攢的大款爺陳大哥開始炒房,房價為每平米0.3萬元×100平米的一手房 = 總價30萬元×按揭80% = 從銀行套取24萬元。
  .
  2、2006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0.6萬元×100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60萬元 - 按揭餘額22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38萬元。用這38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0.8萬元×159平米= 總房價為127萬元×按揭70% = 從銀行套取89萬元。
  .
  3、2010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1.5萬元×159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238萬元 - 按揭餘額65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173萬元。用這173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2萬元×289平米 = 總房價為578萬元×按揭70% = 陳大哥從銀行套取405萬元。
  .
  4、以上是已經發生的真實的狀況。假設調控是空調,房價到2014年仍然是上漲,那麼:2014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2.5萬元×289平米 = 陳大哥賣出得款722萬元 - 按揭餘額344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378萬元。用這378萬元去買入一手房,每平米3萬元×420平米 = 總房價為1260萬元×按揭70% = 大款爺陳大哥將要從銀行套取882萬元。
  .
  很明顯,炒房客陳大哥從銀行套取的按揭款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大,呈現24萬元……89萬元……405萬元……882萬元……的倍增的態勢。也就是 說,如果房價不停上漲,炒房客陳大哥就可以利用這種模式從銀行套取越來越多的按揭款,882萬元的後面是1900萬元,1900萬元的後面是4000萬 元。
  .
  查閱2011年度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工商銀行是93.81%,建設銀行是93.35%,中國銀行是93.61,農業銀行是94.43%,招商銀行是94.09%,民生銀行是93.98%。說明,2011年銀行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94%,平均資金自有率為6%。

  炒房不停止的後果。2014年市價3萬元的一手房,通過房價收入比、售租比、回本時間等公式的計算,實際價值低於1萬元。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每平米1萬元×420平米 = 銀行只能收回420萬元。銀行放出882萬元的按揭 - 只能收回420萬元 = 僅僅這一個炒房客就使得銀行壞賬達到462萬元。462萬元 / 882萬元 = 銀行虧損率為52.4%。2011年銀行的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所以不斷支持炒房的結果是銀行資不抵債,即破產半倒閉。
  .
  很明顯,炒房的前提條件是「用少量的資金就可以不斷從銀行套取三四倍的按揭款」。久而久之,銀行就會半倒閉,於是,政俯不得不限購限貸。因為銀行的壞 賬率已經相當於一鍋已經燒到98度的水,一旦放開限購限貸,很快就會沸騰,即氣球很快就會爆裂,所以限購限貸將是長期的,不敢放開。也就是說,炒房的前提 條件已經永遠喪失了,炒房客的好日子已經永遠過去了。
  .
  三、老闆介入炒房所套取的銀行資金量更是觸目驚心,銀行資金淪落為廉價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2012年7月9日,中財網的文章《鋼貿資金困局誰之過:貸款或用來炒房炒期貨》講到,部分鋼貿企業以鋼材市場為融資平台,通過虛假注資擔保公司,以 抵押質押、重複抵押、互保聯保的方式,大量套(騙)取銀行貸款。同時,企業在騙取銀行貸款後,又變身投資公司,將所得資金投向房地產、股票、期貨,甚至高 利貸等高風險行業。
  .
  2012年7月4日,羊城晚報的文章《溫州「走路老闆」 炒房從數億身家到欠債3億》:老闆潘曉勇說:「目前還有27套房子抵押,欠銀行貸款2.2億元。民間借貸還欠5000萬元。去年的時候,欠民間借貸1.1億元。後來,我名下的很多資產,包括大樓都抵債抵掉了。算下來,目前還有將近3億元左右的欠款。」
  .
  四、開發商搞官商勾結對銀行資金山吃海喝,銀行資金淪落為敞開供應的唐僧肉,於是不得不長期限購限貸
  .
  假按揭的問題很大。有的開發商的操作模式是,房子建成後先賣給自己,利用員工、親友或買來的假身份證辦理假按揭,大量套取銀行資金。媒體報導的一個案 例:「2009年9月,謝根榮利用虛假證明文件,與中國建設銀行的7家北京支行簽訂了566份虛假《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共騙取貸款6.7億。……面 對巨額貸款無法償還的現實,北京建設銀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行長顏林壯、副行長趙峰參與幫助謝根榮製造虛假報表,並出具共計4.56億元的承兌匯票。」
  .
  上海蓮花倒塌樓的開發商,蓋幾十億元的住房,註冊資金只有800萬元,賬上的資金只有6000萬元。空手套白狼的開發商不少。遇到房熊市大跌,獲得大 量房地產開發貸款和按揭款的一些開發商,或資金鏈斷裂或「假破產」,銀行的資金將出現大量死賬呆賬,將收穫大量抵押地、抵押房和爛尾樓。
  .
  五、限購限貸會多久?
  .
  絞盡腦汁,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全民炒房,大家掙錢,人皆富翁。一覺醒來,回頭一看,原來都在投機鑽營、損公肥私,原來都在掙銀行的錢。賺到的進入 「兒孫」的口袋,虧空的「阿公」報銷,原來政俯在做虧本生意。已經賺到的1元已經全部花掉,但2元的錢窟窿可能十年還補不上,銀行的窮日子不是短期的。即 使銀行又是富翁,因為一朝被蛇咬,所以今後十年對房地產的放貸也會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了。
  限購將要「敞開大門」。政俯如何才能穩賺不賠?普遍開徵房產稅。有了房產稅以後,不但不需要限購,反而要鼓勵購買,因為可以多收稅。更重要的原因是, 銀行在房熊市裡收到大量的抵債房、斷供房,對兵敗如山倒的炒房囤房者是沒有指望了,唯一的「貴人」就是自住購房者了。當貴賓大駕光臨的時候,銀行的公僕將 給以「低首付」、「高按揭」、「低利率」的回報。
  近幾年大量建造公租房。今後,銀行的抵債房、斷供房,有的可能轉為公租房。那麼,「房產稅+公租房」的「住房財政」就可以逐步替代「土地財政」了。公 租房的租價低,當地方政俯成為「包租公」的時候,租房市場就被地方政俯壟斷了。私人出租房的租金淨收益率可能從目前的2%降低到1%,如果待租率50%, 就剩下0.5%,正好交0.5%的房產稅。那麼,在房價不上漲的情況下,現在用於出租的非自住房還有保留的必要嗎?
  .
  第3節 房價越高風險越大,政俯和銀行不敢繼續玩下去了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12年6月底,房地產貸款餘額11.32萬億元。房地產貸款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其中,地產開發貸款餘額3.7237萬億元,個人購房貸款餘額7.49萬億元。
  .
  在房牛市,銀行的高槓桿,使得銀行獲得了「高槓桿蜜糖」,炒房囤房者獲得「高倍放大的暴利」。在中位,買入100萬元的房子,首付款才30萬元,加上其他的10萬元,三年的成本才40萬元。房價三年上漲100%就有200萬元,盈利就有160萬元,4倍。
  .
  一旦進入房熊市,銀行和炒房囤房者都會面臨「高倍放大的虧錢」。2014年,炒房囤房者李四是二手房501室的接棒者,買入總價170萬元,其中首付款77萬元。假設房價跌掉78萬元,李四就淪為負翁,房子可能被銀行收走。
  .
  很明顯,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後來才炒房的人,盈利率越來越小,而虧損率越來越大,於是,陳大哥手裡的「高槓桿蜜糖」,到李四手裡就變成「高槓桿毒藥」。於是,最終,炒房客沒有後來者,誰不跑誰就要拿著最後一棒。 .
  在房價處於低位的時候,按揭的安全性很高。100平米的一手房的總房價30萬元 × 80% = 銀行出錢24萬元。幾年後這套房子的總市值上漲到120萬元,即使下跌80%,120萬元×20% = 總市值還有24萬元,銀行仍然安然無恙。但是,到了高低,按揭的風險就很高了。2012年,同樣是100平米的一手房,總房價高達200萬元 × 70% = 銀行出錢140萬元。只要下跌30.1%,200萬元× 69.9% = 總市值就低於140萬元,銀行就虧錢了。
  .
  要使得氣球越來越大,當然需要越來越多地將氣體吹進去。要使得房價越漲越高,當然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流進去。在低位,一套新房的總市值才20萬元,所 以一個城市的房價上漲,只要借助100億元的按揭就可以將房價推高。到了高位,一套新房的總市值就200萬元,1000億元的按揭才能將房價推高。說明一 個城市的房價要不斷上漲,前提是,銀行按揭的發放量必須呈現100億元……300億元……600億元……1000億元……的越來越多的態勢。
  .
  實際情況是,隨著房價上漲,銀行按揭的抗風險能力呈現80%……70%……60%……50%……40%……30%的不斷降低的態勢。換句話說,銀行發 放按揭的風險呈現20%……30%……40%……50%……60%……70%的不斷增大的態勢,膽子必然越來越小,按揭的發放量必然呈現1000億 元……900億元……800億元……的越來越少的態勢。按揭的門越關越小的結果是流入房市的資金越來越少,所以房價必然下跌。
  .
  世界股神巴菲特說中國的房市「賭得很大」。股市基本上沒有資金槓桿,虧損率是70%,明顯是一個賭場。商品期市是高槓桿賭博,虧損率是80%。銀行的 放貸經營是高槓桿,炒房囤房者獲得的按揭是高槓桿,所以房市變成了類似於商品期市那樣的高槓桿賭博,最終的虧損率,將大到目前說出來都沒有人會相信的程 度。
  .
  高槓桿賭博的最大特點是,雖然前面99次贏錢,仍然會因為1次失敗而輸得一乾二淨。不要以為「大款爺陳大哥」他入市早、成本低就穩賺不賠。假設買入後幾個月就下跌30% × 總房價578萬元 = 陳大哥就將本金和以前賺的合計為173萬元全部輸光了。再下跌就是負資產了,可以持有吃跌,卻不能賣出而止損,因為房子的全部價值都是銀行的。
  .
  影子銀行(信託渠道,地下錢莊,擔保公司等)和民間高利貸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尋求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一些銀行資金流入其中。銀行推銷的所謂理財產品, 有的流入房地產,有的購買地方債,也是一個隱患。地方政俯十幾萬億元的債務,企業的大量貸款,大部分是用土地房屋作抵押。雖然在評估時留有安全空間,但 是,根據他國和90年代海南的教訓,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仍然會有大損失,而且銀行的活錢將變成長時間等待處理的不動產,土地和房子一動不動地躺著,所 以銀行放貸能力必然大為削弱。
  .
  經濟危機必然出現倒閉潮,在聯保貸款的情況下,企業老闆的資金鏈會像傳染病那樣紛紛斷裂。2012年7月媒體報導,杭州600間民營企業,其中包括不 少行業龍頭企業、知名企業、以及擁有"中國民企500強企業"等名銜的民企,近日聯名上書浙江省政府尋求緊急協助,希望當局協調銀行,暫緩向業者追債。
  .
  失業減薪者一多,斷供的不會少,銀行就會大損失。當房價大跌,必然導致開發商跑路潮,銀行會大損失。
  .
  2011年銀行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虧6%後銀行就資不抵債了。在2000年前後,銀行曾經出現過百分30幾的壞賬呆賬率。當時,政府是採用大包 大攬的處理方法,由政府出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將銀行的不良債權全部承接過去,進行股份制改造,然後上市圈錢。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擁有大量土地房屋抵押 品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將遇難。
  .
  國際上遇到房熊市,都引發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銀行都是倒閉一大片,例如1990年的日本,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泰國等),2006年的美國。 日本、美國的銀行以私有的為主,尚且紛紛倒閉,中國的銀行,是政俯的兒子,腐敗程度有目共睹。賺錢時獎金多多的,虧錢的時候有人兜底。銀行資金成為人人都 可以咬一口的唐僧肉,自住剛需名正言順地吃,炒房客貪婪地吃,老闆拐彎抹角地大吃大喝,開發商搞官商勾結山吃海喝,地方政府10幾萬億元今後找誰去?整個 房地產業就像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騙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銀行。銀行既是騙子,也是傻子。
  .
  時時處處都能夠聽到有人在說「因為會……,會……,所以政府不會讓房價大跌。」如果認為政府比市場還有力量,那麼我們何必要將計劃經濟改變為市場經濟呢?如果認為政府比客觀規律還有力量,那麼幾千年總是在改朝換代呢?
  .
  房價不可能永遠上漲,所以這個龐氏騙局最終會演不下去。一旦房價大跌,必然引發經濟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銀行也可能資不抵債。只不過老子奉行的是「穩定壓倒一切」,必然會開動印鈔機來挽救,所以表面上只是半倒閉。
  .
  任何事物都有個度,這個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如一部居民樓的電梯無法承載30個人,你今天不可能喝下5斤高度酒。當不斷上漲的房價使得銀行壞 賬率接近極限時,銀行就不得不臨陣脫逃。1991年日本的房價大跌,就是銀行斷臂求生,帶頭先跑。中國的印鈔廠和銀行面對自己點燃的炒房熊熊烈火,看到銀 行倒閉的風險越來越大,終於害怕了,終於睡不著了,於是「資金總閘」不得不越關越小,不得不「去槓桿」。
  .
  2012年8月1日,網友qusqhq說:「我是銀行搞信貸的,目前我行對商用房也限貸了,第三套以上不貸。」
  .
  很明顯,管理層已經不敢讓央行和銀行在房市繼續玩下去了,那麼房價如何上漲呢? 如果你認為調控落空,銀行沒有跑,還在大放按揭,那麼,就像一個嚴重高血壓患者仍然在大魚大肉一樣,銀行將死得更快,死得更難看,中國的經濟將是一地雞毛,地動山搖。

 

第4節 房地產調控在真抓實幹,烏龜跑得比兔子還要快
  .
  1、「銀行去槓桿」的主要方式是「限購」、「限貸」、提高「首付按揭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限購限貸之前:三教九流到五湖四海,隨便買,銀行提供充足的按揭款,有的人竟然有幾百套。限購限貸之後,二手房按揭難以獲得批准,炒房客想變現很難。公租房大量建造,自住需求減少,把二手房套得更死了。
  在房牛市後期,對炒房囤房者的「首付按揭比」呈現2:8......3:7......4:6......5:5......6:4......不斷提高的態勢。2011年的「限購」,對一些人提高到10:0。對三套房基本不予批准,對二套房一般也不予批准。
  多軍說:「炒房的很有錢,會付全款。」這只說對了一半,除了洗錢,許多人如果沒有槓桿,炒房就難以賺錢。過去,100萬元的房子,首付款才20萬元, 加上其他的10萬元,成本才30萬元。房價上漲100%就是200萬元,3年的盈利就有170萬元,5.7倍。如果2013年前後全款買入200萬元的房 子,在長期限貸+限購的情況下,上漲的概率很小,虧錢的概率很大。一旦下跌40%,就虧錢80萬元。一旦要賣出止損,「賣出通道」不順暢了,簡直是自投羅 網去找死。
  .
  2、為了控制房地產泡沫,提高按揭利率。
  按揭低利率加上貸款7折利率優惠→有力地推動了民眾貸款買房的熱情→相當於向印鈔機發出「印鈔訂單」→推動了通貨膨脹→導致房價不斷上漲→導致物價上漲→導致房地產調控→導致按揭利率提高。2011年的存款利率,五年以上的貸款利率是6.6% * 貸款7折利率優惠 = 4.62%。這低於五年期存款利率的5.5%,表明銀行按揭是虧本買賣,所以,銀行不得不提高房貸利率。2010年後接連遇到首付提高、按揭利率提高這二種情況,有效自住剛需大量減少。
  .
  3、銀行乘機兜售理財產品,比如有的銀行要求:50萬貸款,需要搭配15000元理財產品。 使買得起房子的人更少。
  .
  4、銀根緊縮,使得開發商、炒房囤房者,企業老闆不得不求助於高利貸。高利貸,30%的年息都難以取得,最高的達到180%,於是許多人不堪重負,資 金鏈越來越緊。指望調控會放鬆,但是,政府的背後站著審判官規律帝,站著虎視眈眈的美麗帝,不敢姑息養奸,於是,天長日久後資金鏈紛紛告急,高槓桿的開發 商、炒房囤房者不得不降價自救。銀行銀根緊縮「去槓桿」,最終會刺破房市泡沫。
  .
  5、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勢在必行,如果半途而廢,銀行必然倒閉。也就是說,政府怕「高槓桿毒藥」大發作,通過調控讓銀行先跑。靈敏的炒房囤房者看到「去槓桿」後難以大賺錢,看到銀行在跑,看到先知先覺的「溫州炒房團」在跑,就跟著跑,「死了也不賣」的人就先死了。
  .
  6、央行更需要先跑。
  假設熱錢和外資(其中有華人)先後有0.15萬億美元換成人民幣,來中國炒房,房價上漲,加上銀行按揭的槓桿效應,加上人民幣升值,平均就是4倍的 錢,那麼外資就有0.6萬億美元。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房價再上漲100%,熱錢和外資就有1.2萬億美元。結果是,他們什麼也沒有干,就可能賺走中國 1.05萬億美元。
  假設移民者在房市高位變現,可能帶走0.5萬億美元。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房價再上漲100%,可能帶走1萬億美元。結果是,空置房變成了移民者掏空央行外匯的工具。
  雖然中國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元美元,大部分已經購買了美歐國家的國債。3萬多億元美元,扣除待攤的損失,扣除應該支付外商本金、准利息的外匯,扣除預留2年的進口石油、鐵礦石、軟件、原材料、互聯網使用費、糧食等的外匯需求,實際只有幾千億美元。
  .如果央行再支持炒房,一旦房價大跌,可能導致人民幣被殺跌,導致熱錢出走、部分外商撤資、移民潮,那麼外匯富翁就可能淪為外匯負翁。於是外匯資金保衛戰成為刺破房地產泡沫的第一個針頭。
  .
  7、銀行在劫難逃,不跑會先死,先跑只是後死
  上帝令瘋。2011年,整個銀行業的信貸餘額是57萬億,其中27萬億是近三年投放下去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中國處於金融危機的前夜,金融危機其實是債務危機,債務危機其實是經濟泡沫危機,經濟泡沫危機其實是房地產泡沫危機,房地產泡沫危機其實是金融亂象的結果。所以銀行的劫難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不調控,那麼外匯富翁就可能淪為外匯負翁,銀行家底就會被掏空
  →於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於是不得不長期調控,緊縮銀根,限購限貸
  →導致房價難以上漲,難以出售,時間一長,開發商、炒房客的資金鏈就會瀕臨崩潰,不得不賣房自救
  →當房價下跌超過40%,負資產的現象就會大量出現,會引爆高利貸泡沫、貸款泡沫、基建泡沫、產能泡沫、出口泡沫等
  →企業倒閉潮使得許多人失業減薪
  →導致一些公司、一些債務人面對負資產無力自救,放棄土地和住房
  →使得銀行的活錢變成一時難以出手的死物
  →導致銀行放貸能力下降,不但不敢再大放貸,而且雨中收傘
  →加劇通貨緊縮,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減少
  →導致各種泡沫更多地破裂
  →導致銀行壞賬進一步增多
  →導致印鈔機加班加點
  →鈔票救不了重病號,卻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恐慌
  →導致經濟危機顯露無疑
  →導致金融危機,銀行半倒閉。
  .
  說明是上帝令瘋狂,說明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銀行)最終跳不出如來佛(經濟規律)的手掌心。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0:07 
回覆 
  第5節限購限貸長期化,對炒房客的打擊很致命
  .
  一、限購限貸使得炒房客賣出住房就難以再買入,套取銀行資金的行為「被停止」
  .
  老炒家周扒擁有非自住房300平米。按照2010年以前炒房的套路,需要將300平米的二手房賣了再買500平米的一手房,從而向銀行套取更多的按揭款。在限購限貸以後,老套路就玩不下去了。計算如下:
  .
  2012年,二手房的房價為每平米1.8萬元×300平米 = 周扒賣出得款540萬元 - 按揭餘額330萬元 = 歸還按揭後現金有210萬元。210萬元 / 每平米2.3萬元 = 只能夠買回大約91平米的一手房。因為稅費會損耗,因為銀行對二套房的不給按揭了,因為一手房比二手房價格高,所以賣出300平米的二手房,只能夠買回91平米的一手房。
  .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也就是說,多數炒房客的炒作「被停止」了,而且進退兩難了。如果賣出300平米的次新的大房子,只能再買入91平米的新房,那麼賴 以炒作賺錢的銀行槓桿沒有了,那麼財富被親朋好友小看了,大款變成小癟三了。中國人最看重的是面子,最迷信的是房子能保值增值,所以,很少有人會賣出 300平米的次新的大房子,再去買入91平米的新房。於是,大多數富人在限購限貸以後「被關門待打」了。
  .
  二、這是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
  .
  .銀行資金變成人皆可吃的唐僧肉,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大,政俯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打響了。
  .
  減少二手房按揭是銀行的狠招。銀行為了救出在一手房上的開發貸款和假按揭,為了及早收回以前發出去的按揭款,使出了減少二手房按揭的狠招。二手房按揭 半關閉,使得多數自住剛需去買一手房,使得二手房缺乏接棒人,所以多數炒房客的炒作「被停止」了,所以銀行資金「物歸原主」的追討正在進行中。房地產調控 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唐僧肉「完璧歸趙」,這次房地產調控是你死我活的拚殺,銀行資金保衛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
  炒房客天天在說,政俯很強大,不可能讓房價下跌。你既然知道政俯很強大,就應該知道抗拒銀行資金保衛戰只能是螳臂擋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炒房客就是那個被過河拆橋、被兔死狗烹的韓信。
  .
  2012年6月,知名經濟學者易憲容說:「2008年居民從銀行獲得貸款約6000億元左右,但到2009年至2011年已分別增長到24600億 元、29000億元、25000億元。分別是2008年的4至5倍。再清楚不過,這幾年國內樓價的快速飆升,是居民利用銀行金融槓桿蜂擁進入住房市場的結 果。」「沒有銀行的金融槓桿,房價想快速飆升是不可能的。」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3:22 
回覆 
  三、限購的本質是限售,對「全款買房」的炒房客也很致命
  .
  1、為了防範銀行風險,準備金率接近20%,使得銀行現在最緊缺的是人民幣,所以,「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把二手房變成人民幣,接手人在銀行那裡被限制了,所以表面上是限購,其本質是限售。
  .
  2、許多銀行放貸,對6%+的「法定貸款利率」陽奉陰違,暗箱操作,以權謀私,到老闆手裡已經百分十幾了,而按揭是明碼實價,還要優惠打折,人家賺錢少,心裡不樂意。「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把二手房變成人民幣,接手人在銀行那裡總是吃閉門羹。
  .
  3、你「全款買房」的炒房客到銀行「套現」了,銀行就要「套牢」了。要算計,你算得過金融家嗎?
  十年折騰下來,銀行最過剩的是土地證和房產證,風險最大的就是這些東東。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房產證就是「燙手山芋」。 「全款買房」的炒房客想賣出停盈,實際就是將個人的房產證變成公家的人民幣,結果是銀行的人民幣減少,房產證增多,實際上就是銀行「全款買你的房產證」,實際上就是你的風險減小了,銀行的風險增大了。人家的「傻貸」是假傻,關係到「交椅問題」時就不敢裝傻了。
  擔保公司不會幫忙,因為一般情況是,賣房者退出按揭餘額,買房者獲得按揭款,在銀行那裡按揭有增有減,而「全款買房」的炒房客賣房,按揭有增無減,銀行不會批准。
  有人說:「限購限貸的作用不大,有能力全款購房的人很多」但是你看到了嗎:為人進入的門敞開著,為狗爬出的洞緊鎖著,明擺著是要關門打狗。進得去,出 不來,全款買入就是找死。你有1億元,全款買入100套住房。買入時沒有去找銀行的麻煩,可是,一旦熊市來了,狼市來了,你需要變現,100個自住剛需裡 有99個需要銀行按揭才買得起,你就耐心等待吧。房熊市月月在下跌,只能是望眼欲穿,望斷秋水。不要跟我說有其他炒房客來接棒,腥風血雨,哀嚎一片,買漲 不買跌,都要跑,都擁擠在獨木橋前面等待傻子的到來。
  .
  四、現金即將彈盡糧絕,賣出洪流將沖垮房市大壩
  .
  2010年1月周扒買入300平米的一手房 × 1.5萬元 = 總房價450萬元 × 70% = 按揭315萬元。因為貪心人皆有之,因為不少炒房客的運作週期在2年以下,所以周扒留下的現金只夠2年的月供。更有甚者,竟然借高利貸炒房,挪用公款炒房,佔用公司流動資金炒房,所以資金鏈更容易斷裂。
  .
  2010年4月開始的限購限貸,是所有炒房客都沒有意料到的。它準確地打到了炒房客的軟肋,到2013年前後,他們留下的現金就會被月供款消耗得將彈盡糧絕。一旦周扒沒有現金交月供,一旦資金鏈即將斷裂,他就不得不舉手投降,賣出房子,吐出銀行的按揭款。
  .
  把富人稱為「有錢人」是錯誤的,只能稱為「擁有很多財產的人」。富人習慣於有1000萬元就做3000萬元的投資,他們的負債率總是超過50%,他們 最缺乏的是現金,高利貸大行其道就是證據,所以他們的資金鏈很容易斷裂。即使是全國名列前茅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也嚴重缺乏現金流。以保利地產為例,根據 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披露,其總資產負債率為78%,淨資產負債率高達374%。以金地集團為例,根據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披露,總資產負債率為 71%,淨資產負債率高達256%。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民間借貸案大幅上升,全省法院共受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58037件,涉案標的額283.9億 元,同比分別上升26.98%和129.61%,這暴露出來的也是資金鏈很容易斷裂的問題。
  .
  即使你的現金來源很多,你還可以堅持幾年,但是,月供不斷會坐吃山空,年年折舊會不斷貶值,房產稅的普遍開徵越來越近了,房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因 為對借貸資金超過50%的人,對按揭餘額超過50%的人,一旦房價下跌50%,房子就是負資產。不少人有慣性思維,不相信房價會跌50%,以為按揭餘額會 越來越少,所以麻痺大意。沒料到,在印鈔雞、折舊、稅費、房產稅的4大折騰下,如果空置房遇到「新房價格5年下跌30%」就會虧錢60%, 空置房遇到「新房價格10年零漲幅」就會貶值67%.這是經過推理和計算的。所以淪為負資產的不少。更嚴重的是不但會下跌50%,今後20年,有的商品房 的房價趨勢是從100萬走向1萬元。不要說不可能,美國已經出現一套別墅掛牌1美元的情況。炒房客不是天天說「中國房市很神奇,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嗎?
  .
  中國多數富人相信房子最能夠保值增值,所以主要財產是房子。2011年上半年,國際調研公司艾德惠研針對中國富裕人士進行抽樣調查,結論是:人均擁有 房產3.3套,房產價值佔全部資產的72%。可悲的是,他們在限購限貸以後都「被關門待打」了,而且毫無風險意識,仍然執迷不悟。一旦房價大跌,銀行就會 對不計其數的土地證、房產證產生恐懼心、厭惡感,就更加不會受理二手房的按揭,於是接棒人寥寥無幾,於是房子就坐在「下行的電梯」裡聽天由命,於是淪為負 資產的可能超過30%。不要說不可能,香港負資產率曾經達到22%。美國負資產率曾經達到28%。
  .
  炒房的本質是高槓桿的期貨。期市有持倉數量限制,而前幾年,有虛假工資收入證明就可以辦理按揭,抵禦風險能力普遍較低。愛買多少就多少,沒有限制,可能買入過多。貪心不足蛇吞象。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最終買得多虧得多。
  .
  即使是買得早的人,風險性也不低。因為吃到甜頭後,就會增強投資熱情,就會「擴大再生產」,0.3萬元的時候買入一套,0.9萬元時買入一套,1.5萬時買入一套,所以平均成本不一定很低,所以借貸資金可能佔到50%。有的人連高利貸都敢幹,問題更嚴重。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39:22 
回覆 
  第6節二手房的按揭必然越來越少,二手房的價格將每況愈下
  .
  從買房者一條龍的情況看,「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終將停止,使得二手房的價格不斷下跌。

  一、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
  .
  2003年,大款爺陳大哥以真實的收入證明,按揭24萬元,買入總價30萬元的一手房501室。銀行沒有明顯的風險。
  .
  2006年,部門經理王二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60萬元,以半真半假的收入證明,按揭33萬元,銀行有了明顯的風險。
  .
  2011年,助理工程師張三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130萬元,以虛假的收入證明,按揭75萬元,銀行虧錢的概率55%。

  2013年,技術員李四哥接手二手房501室,需要付出總房款160萬元,以假得一目瞭然的收入證明,按揭90萬元,銀行虧錢的概率高達80%。
  .
  如果要維持房價不斷上漲,就要將「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不斷進行下去,那麼按揭款就需要呈現大款爺按揭24萬...... 部門經理按揭33萬...... 助理工程師按揭72萬...... .技術員按揭100萬.....農民工趙五按揭130萬元……的不斷增多的態勢。
  .
  二、按揭擊鼓傳花的遊戲不可持續
  .
  問題是,2011年,這套房齡已經8年的房子,既可買來自住,也可以用來炒房囤房,但是,到2013年前後,這套房齡已經10年左右的房子,在限購限 貸的情況下,在獲得的的按揭款將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在房熊市導致拆遷補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它用來炒房囤房的功能即將喪失殆盡。也就是說,接棒者將不是炒 房囤房者,也不是改善性購房者,只會是自住性購房者。問題是銀行能夠批准農民工趙五130萬元的按揭嗎?即使銀行批准了,農民工趙五有每月1萬元的月供能 力嗎?很明顯,按揭的擊鼓傳花一定會在自住購房者那裡傳不下去。
  .
  從炒房的流程看,炒房客在買入一手房後,等待一段時間後,會將已經變成二手房的住房賣給買不起一手房的自住剛需。技術員李四哥不傻的話,就會明白「社 會地位高的人不可能買入破舊房501室來自住」的道理,也就是說,他的下家必然是比他社會地位更低的人,只可能是無效自住剛需的農民工趙五,於是他不會接 棒,那麼助理工程師張三哥就是炒家的最後一個。
  .
  張三哥不降價賣出的話,結果是不斷虧錢,因為,房齡10年以後,隨著土地使用權期限和住房壽命不斷減少,隨著人少房多越來越明顯,房子真實的價值呈現160萬元…….130萬元…….100萬元……70萬元……50萬元……的不斷貶值的態勢。
  .
  銀行發放按揭前要進行價值評估,所以對501室的按揭款實際呈現24萬元.....33萬元......75萬......90萬元.....75萬 元……33萬元……0萬元的先多後少的「︿狀態」。也就是說,二手房501室到房齡20年的時候,銀行就會將其「打入冷宮」,停止按揭支持。房齡20年的 破房子,不能按揭,可能已經樓歪歪而不敢居住,難以出租,誰還會付全款160萬元去買你李四哥的老太太房?就像35歲你還不肯下嫁,到50歲只能望洋興 嘆。
  .
  按揭70%的時候,自住剛需是依賴銀行的錢在死要面子,所以房市的自住購買力主要取決於銀行的信貸能力。自住性買房者獲得的按揭將呈現 70%.....50%......30%.....10%……0%的不斷減少的態勢,即首付款將呈現 30%.....50%......70%.....90%……100%的不斷增多的態勢。在自住購房者需要一次性支付200萬元的時候,501室肯定沒 有接棒者。也就是說,房價的購買力是銀行按揭吹大的,一旦按揭越來越少,一旦首付款越來越多,本來就是窮才姍姍來遲的自住剛需想找死都沒門,所以二手房的 價格的下跌就是必然的。
  .
  什麼是一手房? 就像新娘子只有一天一樣,一手房在炒房客的手裡只有一天,拿到產權證的第二天就是二手房,所以二手房價格不斷下跌必然帶動一手房價格下跌。
  .
  三、老太太出嫁也要100萬元聘禮的時代即將過去

  即使沒有房地產調控,銀行對二手房的按揭歷來都是越來越少,為什麼現在新房賣100萬元,有的老太太房也要接近100萬元呢?
  .
  老太太出嫁也要100萬元的聘禮,因為快速城市化,因為拆6樓可以蓋18樓,因為房價不斷上漲,土地拍賣價越來越高,因為現在的房價和拆遷補償價是由投機炒作規律決定的。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住房投機炒作不可能永遠,最終還是價值規律來決定。今後,將是房熊市,因為城市化已經基本完成,因為退休族多於上班族,人少房多,因為物極必反。
  .
  今後,因為普遍開徵房產稅,而且越來越多,因為是房熊市,因為拆多蓋少,因為那時你的土地使用權年限只有剩下30幾年,因為清理建築垃圾需要花錢,所 以拆遷補償將越來越少,20年後10套房子的補償難以超過4套。於是,那時新房賣100萬元,老太太房只能賣得40萬元。如果是差地段的拆遷遙遙無期的老 房子,在房產稅的壓力下,有的老太太房只能賣得1萬元。不相信嗎?根據媒體報導,在美國,已經出現一套別墅掛牌1美元的情況。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44:34 
回覆 
  第7節永遠當房市多頭,不少開發商的資金鏈終有一斷
  .
  1、空手套白狼的故事
  2010年上半年關於6540萬套空置房的大討論,使得許多人看清了供不應求是忽悠,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開發商捲款潛逃留下爛尾樓的可能性越來 越大,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公攤、綠地、規劃、質量、面積等與當初的許諾不是一回事,許多人吃虧,所以期房預售制難以實行。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性,一些城市已經開始由銀行集中監管了。於是,開發商的資金來源越來越困難。

  .
  2、束手束腳的故事
  因為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大,監管越來越嚴格,官商勾結搞假按揭預售的路子越來越行不通。銀監會出台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即對開發商貸款要直接委託給 施工單位、材料供應商,加劇了開發商資金的緊張,尤其對那些經常拖欠施工單位和材料供應商款項的開發商影響更大。於是,開發商的資金越來越緊張。
  .
  3、蓋房大躍進的故事
  雖然整個社會的有效自住剛需越來越少,有效供給越來越多,供過於求的矛盾越來越明顯,閒置越來越多,但是,只要自己蓋的房子能夠賣得出去,就埋頭苦 幹,就大干快上。2000年後中國房地產投資的年增速都高於20%。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年國內房屋新開工面積為6.4億平米,2007年7.5 億平米,2008年7.5億平米,2009年為11.54億平米,2010年為16.38億平米。表明開發商的蓋房呈現不斷加速的態勢。
  .
  4、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的故事
  因為政策調控真抓實幹,所以股市就像航空客運飛機,有時上天,有時落地。炒作手法是大拉升→然後在高位大出貨→然後在輕倉後大殺跌→然後在低位大建倉 →然後大拉升→然後高位大出貨。週而復始,直到永遠。股市莊家是滑軍,有時當多頭在拉升,有時當空頭在打壓.這是一張一弛、永續經營的賺錢模式。股民7虧 2平1賺,可是,莊家幾乎永遠賺錢,基本上不會成為負翁。
  房市,因為政策調控是「賣空調機」,因為住房開發週期長,因為土地開發有二年的限制,因為開發商過分相信政府的力量,所以開發商在任何時候,資金都是 高槓桿地投入,即對房子總是滿倉。開發商幾乎永遠當房市多頭在拉升,哪個開發商(例如王石)唱空就會遭到圍攻。於是,房市就像人造衛星,上天的時候一直升 高,然後在高空盤旋。
  本來,「房子永遠供不應求,房價永遠上漲」只是開發商用演戲的手段來忽悠別人的,沒有想到人人都相信了,於是,最後自己也相信了。牛熊交替是投資市場 的鐵律。牛市走上升通道的時候對房子滿倉固然很賺錢,可是,牛市見大頂總是很突然,政策突然出台,大眾突然停止買入,成交量突然低迷,開發商無法大量減 倉。熊市走下降通道的時候仍然重倉在手,毫無主動權,任憑客觀規律宰割。在熊市,後下手遭殃。總有一些開發商會帶頭降價,使得牛市裡的攻守同盟不攻自破。
  國際上的房地產歷史表明,不管牛市還是熊市,持續時間都很長。本次房牛市已經30+年,近十年上漲最明顯。吃得多必然拉得多,房熊市可能長達幾十年。 那時,一些開發商可能虧錢,因為開發商選擇的是只張不弛、一錘子買賣的賺錢模式,等於沒有給自己留下見好就收、金盆洗手、獲利了結的機會。永遠當房市多 頭,一條道走到黑,最終,資金鏈總要斷裂一次。
  .
  5、開發商也會淪為負翁的故事
  許多開發商向銀行和其他渠道大量借款,形成三五倍的資金桿槓。桿槓放大作用的優點體現在牛市,熊市裡會放大虧損,是「槓桿毒藥」。高利貸會成為壓死駱 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開發商在牛市裡利潤高,所以不惜借高利貸。有的是向個人或公司借高利貸,有的是向銀行借巧立名目的「房地產信託理財產品」,有的融 資成本高達每年百分100。調控一來,市場觀望,住房滯銷,問題就暴露了。
  開發商張三,十年裡雖然賺得缽滿盆滿,自有資金已經積累到25億元。表明看,一點也不差錢。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賺到10億元想著25億元,賺到 25億元想著50億,所以不但將自有的25億元投入再生產,又貸款和集資75億元干進去。合計總投資100億元,建造的房子總市值為140億元。
  許多國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房價下跌超過50%。日本房熊市已經20年還遙遙無期。我們假設開發商張三遇到的情況是房價下跌40%,下跌持續時間為3年。
  房子總市值為140億元 × 下跌40% = 跌去56億元。
  他人的資金75億元 * 平均利息百分15 * 3年 = 3年裡需要支付34億元的利息。
  目前總市值140億元 – 將跌去56億元 – 需要支付34億元的利息 - 貸款和集資75億元 = -25億元,即3年後開發商張三淪為25億元的負翁。
  面對這樣的風險,在下跌趨勢明顯的時候,開發商張三就會寢食難安,降價甩賣是必然的。
  .
  6、價格戰老手的故事
  各行各業的消費者,最終都是上帝,都是衣食父母。這個道理,開發商十分清楚,因為中國的開發商的歷史才10幾年,大多數開發商是從各行各業轉業過來 的,價格戰的本領個個非同尋常。熊市的第二年,價格戰將會星火燎原,烽煙四起。未來,開發商逃跑將如同2011、2012年溫州老闆那樣絡繹不絕。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52:08 
回覆 
  第8節 房價大跌時銀行會半倒閉



  1、吃安眠藥的故事
  銀行的資金具有「乘數效應」。乘數效應是指,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
  銀行的經營是高槓桿運作,2011年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94%,平均自有資金率只有6%。拿到銀行資金的開發商、炒房囤房者也是高槓桿運作,拿到貸款 70元,自己的本金30萬元。有的甚至是空手套白狼。銀行已經搞到與地價房價同呼吸共存亡的程度,所以房價下跌50%的話,銀行就可能資不抵債了。
  國際上房價泡沫破裂,跌幅總是超過60%。10年裡房價大漲500%,大跌時達到50%有什麼好奇怪的。高層放心不下,讓銀行搞了房價大跌的測試,就像反貪局讓土地房產局局長自己查自己「是不是有以權謀私」,結論當然是沒有。
  這是吃安眠藥,因為中國對銀行的房貸壓力測試是「自摸」,而銀行行長不會主動摘下烏紗帽,所以可能只看到賬面上的,看不到桌面下;只看到小腐敗的,看不到大腐敗的;只看到淺的,看不到深的;只上報一般的,迴避嚴重的。
  這是吃安眠藥,因為中國對銀行的房貸壓力測試的假定條件不充分,比如對政府的調控能力估計過高,對房價下跌對各行各業的嚴重影響考慮不夠,對房價下跌的長期性、持續性估計不夠,對西方食利集團的落井下石的可能性估計不夠,對外匯的洗劫程度估計不夠。
  .
  2、陰雨連綿的故事
  銀行對房價下跌的長期性、持續性估計不夠。如果是股市那樣的急風驟雨式的下跌,下跌50%,3年後又回到原價,大多數人咬緊牙關扛得住。中國特色的房 熊市可能是陰雨連綿式的下跌,下跌50%,10年後才回到原價,這樣子的損失是很大的,多數人扛不住。因為印鈔雞每年偷錢8%,拆遷性折舊每年2.5% (40年報廢),加上房產稅和交易稅費,合計每年虧錢大約12%。10年「零上漲」,如果變現,還有多少價值呢?
  .
  3、銀行沒事的故事
  許多國家房地產泡沫破裂時,房價下跌超過50%。銀監會說,房價下跌50%,銀行也沒事。豈不是說,房價下跌超過50%,銀行就有事。如果房價不斷上漲,有事率當然呈現……70%……60%…… 50%……40%……30%……20%……的越來越危險的態勢。
  .
  4、分行行長耍賴的故事
  開發貸款可能出現許多壞賬。實業急需資金,但銀行很小氣。房地產利潤高,就大量地給。商品房60%以上實際是賣給了銀行,因為開發商、炒房者和自住需求們都是向銀行大量貸款,所以,房地產綁架了銀行。
  1997年全國個人住房商業貸款餘額規模僅為190億元,2006年2萬億元,2009年末高達4.76萬億元。2011年3月末,房地產貸款餘額佔 各項貸款的比重高達20%,加上以房地產為抵押的其他貸款,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已經接近信貸總量的一半,有20萬億元左右。因為利潤奇高,非房地產相關的 貸款暗度陳倉流入房地產的肯定還有不少。
  .
  5、貪倌以權謀私的故事
  未來的「瘋險」不小,因為2011年銀行平均自有資金率為6%,是高槓桿經營;調控屢屢落空說明在房市的無政府主義狀況甚於當年的日本;因為十年來中 國印鈔機和發貸款是瘋狂的,所以窟窿大;因為中國對官員的責任追究不到位是罕見的,歷來的銀行壞賬不大追究倌員的個人責任,所以當倌的膽大妄為;因為腐敗 蔓延,銀行裡官商勾結的人數越來越多,貪污的金額越來越大。
  .
  6、市長交班的故事
  銀行畏懼實體經濟和房地產的風險,銀行不擔心地方政府能不能還錢,因為最終中央政府會出面來兜底。於是,來自地方政俯的壞賬呆賬將不少。
  地方正俯貸款可能出現許多壞賬。2009年,地價房價上漲中,銀行處於「資產(土地)價格上漲—抵押品價格上漲—信貸規模擴張」的正反饋發展中,地方 財正貸款處於快速擴張狀態。2010年春,正府不得不開始了足夠有力的組合拳核打擊。地價房價下跌中,銀行處於「資產(土地)價格下跌—抵押品價格下跌— 信貸規模縮小」的負反饋收縮中,地方財正貸款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地方政俯欠銀行的十幾萬億元債務連付息的能力都缺乏。
  2012年曝光重慶市的債務有5000億。按7%的利息,年息350億,而重慶年財政收入才1000億。
  2009年,杭州土地出讓收入全國排名第一,達到1200億元,而其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僅有500多億元,但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只有106億元。
  2009年,上海以991億元的土地出讓收入榮登榜眼。北京以922億元收入排名第三。2010和2011年,上海蟬聯土地出讓收入冠軍寶座。中國指 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排行中,上海從第一寶座跌落至第九名,只完成了184.2億元,是2011年同期的 四成。北京則無緣前十,比2011年同期下降56%。這表明地方財政主要依靠房地產收入這種模式已不可持續,這表明地方政俯欠銀行的十幾萬億元債務連付息 的能力都缺乏。
  房熊市一旦到來,土地經常流拍的情況會更加嚴重,財政危機將導致大量爛尾工程,銀行對地方財正的貸款將出現不少的壞賬。市長的任期一到,拍拍屁股就走了,新的市長會躲貓貓。
  .
  7、住房開發商耍賴的故事
  上海蓮花倒塌樓的開發商,蓋幾十億元的住房,註冊資金只有800萬元,賬上的資金只有6000萬元。空手套白狼的開發商不少。遇到房熊市大跌,獲得大量房地產開發貸款的一些開發商,或資金鏈斷裂或「假破產」,大量抵押房將被銀行收房。
  .
  8、房地產相關行業騙貸的故事 
  媒體報導:業內人士認為,保守估算,每年有上千億元資金流向上海的鋼貿行業。但巨額的信貸資金很大一部分被挪作他用:炒股、囤地、炒期貨,甚至放高利貸。上海鋼貿行業日漸淪為騙貸、圈地的空殼化行業。
  .
  .
  9、企業老闆耍賴的故事
  美國中小型企業是五年內68%的破產倒閉,19%在6--10年破產倒閉,合計87%中小型企業在10內破產倒閉。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許多中小 型企業會倒閉,可能導致銀行出現許多壞賬。2011年、2012年溫州企業老闆出走,已經留下了大量的銀行壞賬,今後這一類型的壞賬損失將是一個很大數 字。
  .
  10、商業地產泡沫的故事
  商業地產的泡沫比住宅市場的泡沫毫不遜色。住房的暴利誘使各路炒房客進軍商業地產,遍地開花,高樓林立.價格也被炒得扶搖直上。一些城市寫字樓有 50%的空置。超高的商用物業成本導致物價大漲.超高的商用物業成本,已使包括零售業在內的服務業不堪承受。一些城市40%以上的街邊店舖存活期不到一 年,走馬燈一樣關門,又前仆後繼地開張。銀行在商業地產的貸款也將面臨壞賬損失。

  11、把皮球踢給銀行的故事
  對炒房客來說,颱風來的時候,豬都能在天上飛,但是颱風一停,就會紛紛落地摔傷。
  熊市裡最可怕的情況是難以停損,一是買漲不買跌使得你想賣出卻一年也不能成交,二是在下跌30%以後,你的錢就已經全部虧掉了,剩下的價值全部是銀行的,你要止損,卻無權賣出。
  有的炒房囤房者預測還會下跌30%,怎麼辦?房子是你銀行的,但是虧錢仍然是我的,你不仁我不義,我可以採取非常手段來止損。3個月不月供,讓銀行把房子收走。已經結賬,再下跌就與我無關了。
  雖然銀行不是吃素的,會通過評估宰你10%。但最終雙方都很受傷。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3:55:34 
回覆 
  12、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故事
  1997年7月2日,泰國在經濟泡沫很嚴重的情況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 場一片混亂,58家銀行在一天內破產,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國際炒家四處攻擊,導致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香港、韓國、日本也發生金融危 機,房價股價匯價大跌,本幣大貶值,企業倒閉潮,大量勞動者失業。最慘的是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金融系統幾近摧毀,外匯儲備耗盡。

  13、美國銀行的故事
  2006年,美國銀行狀況評定良好,2007年後在次貸危機中卻有幾百家銀行倒閉,一片狼藉。因為市場總是「熊市不言底」。美國的銀行業81年內發生 2次嚴重的金融危機,1929年的危機,2007年的次債危機。社會信用和金融風險控制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國,幾年前銀行已經發生一次半倒閉的金融危機,一 定沒有下一次嗎?
  房價泡沫吹得越大,破滅後對金融和經濟造成的危害越大。200年到2011年,美國房價不斷下跌,導致人們財富大幅縮水,28%的房主成為負翁。2011年4月份美國失業率高達9%。
  .
  14、韓國銀行的故事
  2011年初,韓國房價下跌幅度只是中等,就導致幾家大銀行「被擠兌」而「被停業」半年。
  .
  15、日本銀行的故事
  左小蕾說:當時「東京股市一年內從近40000點飛流直下至8000點,房價一路大跌。」「緊接著樓市、股市崩潰的,是超過2萬家金融機構破產,日本大銀行壞賬劇增。在政府幫助下,日本大銀行經歷了超過十年的艱苦重組和整合,日本經濟因此幾乎一蹶不振。」
  .
  16、海南銀行的故事
  1993年6月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條整頓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產熱浪應聲而落。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 閉,銀行頓時成為最大的房地產商,有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60%。海南全省的「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 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海南省用了七年的時間,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工作才基本結束。目前是全國性的房地產泡 沫,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需要投入數以萬億元的資金來處理遺留問題。
  .
  17、外匯窮國的故事
  房地產調控表面上看是正俯想控制房價,實際上是擔心央行和銀行的風險。中國大印鈔票,外商同樣被印鈔機剪羊毛。如果房價大跌導致外匯大批流出,捉襟見肘,央行怎麼辦?
  .
  18、銀行殺手的故事
  銀行的最兇殘的殺手是索羅斯們。他們會在何時痛下殺手?
  索羅斯對銀行與經濟泡沫關係有一段十分經典的描述:
  在信貸擴張反身性過程的早期階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額相對不大,對抵押品主體的影響可以是忽略不計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過程最初的階段顯得很穩健的緣故。
  可是,隨著負債總額的積累,信貸總額的權重日增並開始對抵押品價值產生增值效應。這個過程一再持續,直到總的信貸的增加無法繼續刺激經濟的哪一點為止。
  此時,抵押價值已經變得過度地依賴於新增貸款的刺激作用,而由於信貸款未能加速增長,抵押品價值開始下降。
  抵押品價值的侵蝕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抑制作用,反過來又加強了對抵押品的侵蝕。
  到了這個階段,抵押品已經用至極限了,輕微的下跌就可能引發清償貸款的要求,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衰退。

  19、倌以交椅為天的故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央行和銀行支持炒房已經釀下一杯毒酒,已經大禍臨頭,如果讓房價繼續上漲,只會增大壞賬的數字,只會加速半倒閉的時間表,所以不敢造次了。
  民以食為天,倌以交椅為天。人民日報文章說:房地產調控是政治問題。什麼是政治問題?對當倌的來說就是,誰敢違背,小心你的政治生命。
  對百姓來說,你要清楚,在中國,沒有什麼問題比政治更加神聖不可侵犯,也就是說,人家什麼都可以玩,唯獨政治不敢玩。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3:10 
回覆 
  第9節大印鈔票救房市的藥方已經失效


  一、大印鈔票救房市貌似靈丹妙藥,其實是吸毒打激素
  .
  一遊客到小鎮一旅店,拿200元預定了一個房間。店主拿200元給屠戶支付了買豬肉的欠款。屠夫去豬農那還了豬錢。豬農去還了飼料款。飼料商去還了召 妓的錢。妓女去旅店還了房錢。1小時後,這200元又回到店主手裡。這時,遊客逛街回來,說不住了。雖然200元退還給遊客了,但是小鎮的這個債務鏈理順 了,皆大歡喜。
  →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導致中國經濟危機
  →導致房價大跌
  →導致開發商資金鏈幾近斷裂
  →導致土地流拍
  →導致地方財政的債務鏈緊繃
  →導致銀行「准壞賬」大量增多。
  .
  怎麼辦?政府大印鈔票→銀行的問題解決了,於是大放貸款→大搞基建→官商的資金大增→拿去炒房→開發商債務鏈緊繃的問題解決了→大買土地→地方財政的債務鏈緊繃的問題解決了。
  .
  表面上看,就像小鎮發生的故事那樣,資金鏈都理順了,經濟泡沫被紙幣泡沫掩蓋住了。其實,問題更嚴重了,因為印鈔票是吸毒、打激素,人們激情飛揚、豪 情萬丈、忘乎所以,銀行放出去的「槓桿毒藥」越來越多,偷錢的「貪倌佔款」越來越多,難以還本付息的「基建佔款」越來越多,危害實業的「房市佔款」越來越 多。幾年後再次發生資金鏈問題的時候,問題比原來大,需要越來越多的鈔票才能救市,也就是說,需要的毒品和激素越來越多,對經濟體的危害越來越大。
  .
  更嚴重的問題是毒品和激素斷貨。中國印鈔票的主要根據是「外匯佔款」,即央行一手收購美元,一手通過印鈔票付給人民幣。2009年大印鈔票的嚴重後果 在幾年後出現了,看到經濟泡沫即將破裂,熱錢要出走、部分外商要撤資、移民族要帶走外匯,使得央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給美元,使得「匯記印鈔機」半癱 瘓。資金鏈到處都在緊繃,斷裂聲不斷傳來,可是「毒品製造機」半癱瘓了。即使「毒品製造機」仍然可以大干快上、日夜加班,經濟體也承受不起那麼大的「毒品 劑量」了。
  .
  於是,「小鎮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
  二、央行大印鈔票救房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央行大印鈔票
  →通貨膨脹
  →房價大漲
  →物價上漲
  →實體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大
  →老闆難以賺錢,參與炒房
  →房地產調控,限貸,通貨緊縮
  →實體資金鏈緊張、借高利貸
  →經濟效益下降、倒閉的增多、GDP下降
  →失業、減薪的增多
  →月供不起,有效自住需求減少
  →導致住房積壓,開發商資金鏈緊繃,不得不降價賣房
  →房價下跌,土地流拍
  →地方債務危機,不得不普遍開徵房產稅
  →房價進一步下跌
  →經濟危機,金融危機
  →導致國際熱錢出走、外商部分撤資、移民增多
  →央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出美元,外匯大減少。
  →央行可能淪為外匯窮國,央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繭自縛、得不償失
  .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6:37 
回覆 
  第10節 收拾土地一片拍地賣房真忙
  .
  一、任何投資投機活動都以進入市場的增量資金衰竭為終結。
  .
  房市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貸款和按揭。房地產泡沫破裂,主要是銀根不得不緊縮的結果。
  .
  1、信貸的正反饋,反映的是銀行的貪婪。
  房地產商品化
  →導致房地產價格上漲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越來越高,安全係數越來越高
  →導致放貸的數量越來越多
  →導致印鈔機接到的鈔票訂單越來越多
  →導致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
  →導致得到按揭大力支持的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進一步提高
  →導致銀行倌員的貪婪之心進一步增強
  →導致在放貸的數量進一步增多的同時,騙貸、假按揭的情況進一步增多
  →導致銀行資金的風險越來越大
  →導致房地產調控越來越嚴厲,一場銀行資金保衛戰終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
  2、信貸的負反饋,反映的是銀行的恐懼。
  銀根緊縮,限購限貸
  →房地產價格下跌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降低,風險增大
  →導致放貸的數量減少
  →導致印鈔機接到的鈔票訂單減少
  →導致通貨緊縮
  →導致難以得到按揭支持的房價進一步下跌
  →導致抵押品土地房屋的估值進一步降低,風險進一步增大
  →導致銀行管理層的恐懼之心油然而生
  →導致放貸的數量進一步減少
  →導致資金鏈緊繃的開發商、炒房客不得不降價減倉
  →賣出後還貸,難以再次獲得貸款按揭,體現的是一部分銀行資金回籠
  →導致房市進一步失血
  →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開始出現負資產族
  →引發經濟危機、金融危機
  →導致企業倒閉潮
  →導致銀行「收拾金甌一片」。
  最終,銀行資金保衛戰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一地雞毛。
  .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08:03 
回覆 
  二、任何投資投機活動不可能所有人都變現
  .
  ▲不少人難逃一劫
  按揭時間長達20年,在不健全的社會保障下,要保證還貸期間不失業、不大幅降薪、不生大病,家庭沒有天災人禍,不然就可能因為斷供而被銀行收走房子。 經濟有週期性,已經30年,在未來20年裡,中國發生一次經濟大危機的概率是90%。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許多人可能遇到失業和大幅 降薪。
  .
  .
  ▲少有贏家的賭博
  印鈔廠和銀行在支持賭博,提供百分七八十的資金讓大家玩高桿槓的期貨式賭博。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十賭九輸」,投資市場的名言是「七虧二平一盈」。如 果放任泡沫不斷增大,放任堰塞湖積水不斷上漲,最終,許多開發商跑路,許多房奴斷供,許多炒房囤房者淪為負翁,許多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工程爛尾,銀行半倒 閉,央行外匯被洗劫,政府威信下降。
  .
  ▲買期房的,錢埋在爛尾樓裡
  牛市裡,房價天天上漲,開發商腰纏萬貫,無限風光。貪心不足蛇吞象,蓋房子高負債,甚至是高利貸。熊市一來,資金鏈斷裂,留下爛尾樓,逃之夭夭,不見蹤影。買期房的,有一些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生的血汗錢,灰飛煙滅。
  .
  ▲ 先盈後虧的,大多是追加投資,而且高位死了也不賣的。
  房價0.3萬元,蒙在鼓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房價0.8萬元,開始關注,半信半疑,猶豫不決。
  房價1萬元,精打細算,投石問路,小試牛刀,按揭買1套。
  房價1.4萬元,賺錢興奮,徹夜排隊,加碼買入,按揭買2套。
  房價1.8萬元,人聲鼎沸,亢奮不已,乘勝追擊,高利貸加按揭買3套。
  平均成本在1.5萬元。房價漲到2萬元,不止盈,看好到3萬元,死了也不賣。
  見頂後下跌到1.5萬元,不平倉,認為是「假摔」。
  下跌到1.4萬元,不止損,相信政俯會救市。
  跌到1.3萬元,李老四的首付幾百萬元全部虧掉,變成欠款幾百萬元的負翁。
  .
  .▲死多頭的下場
  加入期市的散戶,大部分經過股市的搏殺,是滑頭,贏到心理價位就止盈,跌破預設價位就止損。我國全民炒房是第一回,多數炒房囤房者缺乏風險意識,貪得無厭,大多是死多頭。
  股市的指數呈現1000、2000、3000、4000、5000、6000點的越來越高的態勢,如果你的信心與日俱增,說明你在慣性思維,說明你不懂得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道理,那麼你將在未來會吃大虧。


作者:aaffjj1234 回覆日期:2012-08-09 14:18:43 
回覆 
  ▲長期投資的,大多是長期虧錢的。
  1998年,香港的一位炒房囤房者,相信島嶼的土地無法擴大,相信湧進香港的人100年也不會停止,所以有限的東西必然不斷漲價,在天價位以1000 港元買一套住房。1998年到2005年是房熊市,近幾年房價上漲,到2011年,這套住房市價再見1000萬港元。煎熬13年,本金的1000萬港元見 到了,可是,仍然虧損利息800萬港元。
  .
  ▲強行平倉的故事
  最可怕的是,房市與期市一樣都有強行平倉的制度。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按揭高槓桿。2010年,美國有1100萬套住房淪為負資產。2015年,中國可能有超過1100萬套住房淪為負資產。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銀行可以不斷追討。
  .
  ▲坐電梯的故事
  在股市,有快速的出局機會,而且大跌時會跌得慢一些。在房市,沒有快速的出局機會,崩盤時下跌速度很快。
  因為有上下小幅震盪的短炒機會,所以,今下午買明上午可賣,隨時都有短炒者接手,100萬元的股票要賣出時,一按賣出鍵2秒鐘後款就到帳了。
  房市沒有跌停板的限制,一旦崩盤,沒有炒短者接手的緩衝,沒有10%跌停板的緩衝,下落的速度會比股市還要快,就像「下行的電梯」的鐵門,「喀嚓」一 聲關上後誰也無法出逃,可以從10樓不停頓地一直下落到5樓。一旦走熊就是大熊,包栝許多房地產商和大戶也會跑不掉,會套在高位。1998年香港房市的 「一夜赤貧」、「一貧如洗」、「百萬負翁」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被市場打倒在地,然後銀行再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
  ▲割肉的故事
  股票還可以割肉,房子割肉都賣不掉。一套房你可能1年還賣不出去,一買一賣的交易期需要幾個月,買者給你2萬元定金,第29天他發現房價已下跌了3萬,因為他那2萬已跌沒了,大跌後還要陰跌三五年,就不會接下還要跌幾十萬元的「高位掉下來的飛刀」。
  . `
  ▲ 負翁,大多原來是富翁。
  高槓桿是富人的理財習慣。富人覺得自己財大氣粗,不差錢,於是大大咧咧,多多益善地買了一大堆房子,結果就像十幾年前香港的大明星鐘鎮濤、張衛健炒房一樣,虧掉首付,然後自己剩餘的資產不夠填窟窿,淪為負翁。
  房市多頭天天鞭房市空頭活人。最終誰鞭誰?上帝說:我早有安排,誰瘋狂誰最終被鞭思。
  準備買房卻望洋興嘆的,至少擁有正資產30萬元,不會死。30萬負翁赤條條地死了。
  .
  ▲ 將來住廉租房的,許多是現在的炒房囤房者
  跌到0.8萬元,反彈到1萬,橫盤持續幾年,仍然是欠款幾百萬元的負翁,李老四終於絕望地斷供了。
  幾個月後,住房被銀行收走,人被趕到廉租房。終於明白為什麼政俯在2011年要大建廉租房。
  這不是瞎預測,因為曾經有媒體報導:北京的涂先生首付200萬買下紫竹花園一套複式豪宅後,因為生意虧錢而斷供。海淀法院的執行法官把「負翁」涂先生一家請出豪宅,貼上封條。涂先生一家搬到了銀行為他們在石景山找的一套約6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
  ..
  ▲到拍賣行淘房的故事
  全國城鎮積累了超過1億套的出租寄宿房、空置房、在建房和待售房。一旦大跌,銀行手裡將收地收房一大堆。活錢變死錢。收拾土地一片,拍地賣房真忙。大量拍賣意味著低價處理,於是將促使地價房價更快地下跌。
 
第11節銀行在劫難逃,永別了全民炒房


  一、天下沒有讓負翁去救負翁的道理

  . 有銀行的按揭款可以套取,房價是「銀行的資金」說了算,是投機炒作規律來決定。一旦銀行長期限購限貸,那麼房價就是價值規律來決定。價值規律就是,價值決 定價格,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上波動。在牛市裡價值被高估,在熊市裡價值被低估。熊市一來,房價將下跌50%以上,所以對炒房客來說:世上 只有銀行好,有按揭的二手房像塊寶,不給按揭的二手房將是一棵草,幸福沒有了。
  .
  不得不長期限貸限購的根本原因是,如果放任銀行資金不斷被套取和賴賬,銀行將倒閉,外匯可能被洗劫一空。央行和銀行都要跑,不然將有滅頂之災,但是不 能讓大眾都看出來。如果繼續上漲,就會使得國內外的熱錢有了逃跑的機會。如果持續下跌,就會買漲不買跌。最好的策略是,有所下跌之後有所反彈,在漲漲跌跌 之中不斷有傻錢搶反彈,儘量拖時間。讓炒房客和房奴對未來有信心,老老實實地月供,拖的時間越長,銀行的損失就越小。將來,因為只有自住剛需才能幫助銀行 減少死賬,所以銀行對自住剛需購房者可能高抬貴手,首付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低,按揭利率可能越來越低。
  .
  這樣子的策略,騙得了小百姓,騙不了老外和大款爺,所以國際熱錢在逃跑,部分外商在撤資,移民潮愈演愈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 說,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計資本流出1828億美元,月均流出203億美元。與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 億美元相比,當前的資本外流嚴重程度超過了美國次貸危機的高峰期。改採用的估算方法是月度外匯佔款-月度貨物貿易順差-月度實際利用FDI增量的辦法。
  .
  最終,紙包不住火,等到多數人恍然大悟時,就會暴跌,中國就被做空了,外匯就可能被洗劫一空了,日本悲劇就重演了。
  .
  銀行淪為負翁的故事。銀監會2012年2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1年總資產113.28萬億元,同比增長 18.9%。商業銀行淨利潤超過萬億元大關,達到10412億元,創歷史新高。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曾在「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直言,銀行利潤太高 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稱,內地銀行的人均淨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這是利用壟斷、特權、官商勾結搞出來的暴 利,其中有不少來自房地產的民脂民膏。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必然引爆一系列經濟泡沫,那時銀行的業績將一落千丈,富翁將淪為負翁。銀行將是泥菩薩過河自身 難保,天下沒有讓負翁去救負翁的道理。
  .
  一旦日本悲劇重演,商業銀行的虧空大得很,各行各業也向印鈔機求救,可是,央行可能淪為外匯負翁,損失比商業銀行和各行各業更嚴重。因為中國印鈔票的 主要根據是「外匯佔款」,即央行一手收購美元,一手通過印鈔票付給人民幣。看到經濟泡沫即將破裂,熱錢要出走、部分外商要撤資、移民族要帶走外匯,使得央 行一手收回人民幣,一手付給美元,使得「匯記印鈔機」半癱瘓。所以十年後銀行才會「又是一條好漢」。下一輪的大炒房,只能是沒有經歷炒房大災難的「10 後」。但是,那時退休族比上班族多,人少房多,拆多蓋少,那時的「10後」是城市老居民的,普遍將繼承6套房子,是城市新居民的,也將繼承2套房子,所以 中國的全民炒房只有這一回,今後永遠炒不起來了。
  .
  二、十年內,許多炒房客將低價甩賣非自住房

  央行將不得不痛改前非,即使仍然大印鈔票也不敢再次支持炒房。於是限購限貸將長期化,導致炒房客賣出後無法再次取得按揭款,也就是說,倒買倒賣的炒房 「被束縛」了。在倒買倒賣的過程中,炒房客只需要留下不多的現金,作為月供款。限購限貸導致難以炒房,意味著曠日持久的供房開始了。
  .
  高利貸大行其道表明,富人非常缺現金。假設2010年4月後每年需要月供33.3萬元,3年就需要100萬元,租金的彌補很有限,況且閒置房根本就沒 有租金收入,所以到2013年3月現金流就枯竭了,不得不忍痛割愛,賣出非自住房。2013年前後,炒房客舉手投降的將在獨木橋前排起長隊。可悲的是,買 房時徹夜排隊,賣房時排隊一年也不一定有人來接手。
  .
  市場將噎死貪吃者。更有甚者,2011年後媒體不斷披露,有的炒房客因為資金鏈斷裂,在跑路,在自殺。2011年11月12日,浙江省慈溪市橋頭 鎮,48歲的慈溪社區學院副院長,除了銀行按揭外,在民間以高利貸集資4000多萬元,在慈溪、嘉興、上海等地購置多套房產。面對虧錢大窟窿,一家三口以 自殺做了斷。
  .
  即使月供款沒有問題,但是年年承受房價下跌、房產稅、變現後的紙幣貶值、折舊、拆遷補償不斷減少的損失,最終(十年內)也不得不揮淚斬馬謖,賣出「聚寶盆」。
  .
  當炒房客難以為繼、焦頭爛額、越來越少的時候,規律帝就回來了,賣方市場就變成買方市場,國際房價收入比和售租比公式就被大家認同了,房價就與國際接軌了。
  .
  一切泡沫都逃脫不了破裂的命運。最終,大買鋼筋與大煉鋼鐵一樣成為歷史笑話。笑話裡的醜角裡有你我他。
  .
  永別了,全民炒房運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