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Myspace創始人「得瑟」:賣了公司的我很悠閒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124.html

騰訊科技訊(中濤)北京時間1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社交網站Myspace聯合創始人湯姆·安德森(Tom Anderson)週四因一則Twitter信息同自己的一位「粉絲」打起了嘴仗,並諷刺這位粉絲「整天上班累死累活難得半日清閒」。

Myspace由安德森和克里斯·德沃爾夫(Chris DeWolfe)於2003年聯合創建。該網站2005年10月被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收購後,新聞集團仍指定德沃爾夫、安德森兩人負責Myspace的日常運營。

此後由於市場表現不佳,Myspace高管層頻繁出現動盪,安德森和德沃爾夫兩人都從Myspace離職。2011年6月,美國網絡廣告服務商Specific Media以3500萬美元的低價從新聞集團手中收購Myspace。

目前安德森處於「賦閒」狀態。在他的About.me網站上,安德森這樣介紹自己:「已經退休。在全球旅行並進行攝影活動。」如此看來,安德森確實過得很悠閒自在。

儘管如此,已經「退休」的安德森還是不夠穩重老練。安德森是美國圖片共享服務Instagram的超級「粉絲」。週四早上他在一則Twitter信息中寫道:「老是有人問我,因此我就說一下:擔心Instagram改變服務條款其實毫無道理……各位還是面對現實吧!」

就這則Twitter信息,安德森的一位跟隨者評論道:「說這話的人,卻無法使一家社交網絡(註:指Myspace)得以持續發展下去。」

這位跟隨者的言辭頗為不敬,安德森無法做到付之一笑,而是「以牙還牙」。安德森回應道:「說這話的人(指安德森自己),在2005年將Myspace賣出了5.8億美元的價錢。而各位每天上班累死累活,心裡卻渴望著能夠休半天假。」

在看到安德森的回擊之辭後,他的這位跟隨者已放棄使用Twitter服務。在發現這一現象後,安德森又乘勝追擊,並在另一則Twitter信息中寫道:「這是否就是說我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05

PPS賣了,下一個是誰?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65280.html

2010年4月22日,奇藝(後更名愛奇藝)與網民見面;

2010年6月 1 日, 酷6網借殼上市;

2010年8月12日,樂視網A股上市;

2010年12月8日,優酷赴紐約交易所上市;

2011年7月20日,原定於在納斯達克IPO的迅雷突然決定暫停上市;

2011年8月17日,Nasdaq出現了土豆的身影;

2011年9月27日,人人宣佈收購56網;

2012年3月12日,優酷土豆合併;

2012年3月28日,百事通收購風行在線部分股權;

2012年4月10日,證監會文件顯示暴風尋求國內上市;

2012年11月2日,百度收購美國私募公司普羅維登斯資本所持有的愛奇藝股份;

2013年4月25日,多方消息源確認,百度收購PPS。

網絡視頻是目前重要的網絡娛樂方式,十年間,這一行業已經催生出不少成氣候的團隊。然而,這些團隊大多仍然面臨著盈利上的壓力或者困難,再加上人口紅利的利好消失殆盡,一些不堅挺的團隊已經被淘汰,也有一些團隊通過上市、被收購等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從上面這份不完全的時間表上我們看到,視頻行業風起云湧,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業邦曾經在《視頻客戶端的黃昏》一文中梳理過幾家視頻客戶端的成長歷程,那我們不妨結合著這些成長記錄,試著探尋在現有網絡視頻格局下,那些尚未做出選擇的團隊會何去何從。

暴風影音:曾錯過在線視頻,有望A股上市

馮鑫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2007年的一個數據:本地視頻和在線播放的市場佔比大概是3:1。但是目前這個比值已經嚴重倒掛為1:9。本地播放市場在嚴重萎縮,且預感到大勢將去,2007年,暴風影音推出了在線影視播放。 「但是,我們做在線犯了錯誤,不是方向的錯誤,是時機的錯誤。」馮鑫對《創業邦》說。

馮鑫堅信,一個傻瓜用戶需要的是,打開一個播放器能看到所有想要的節目。所以,暴風影音準備加入在線觀看視頻的功能,用戶打開暴風影音,不但能看本地內容,還能通過播放器在線觀看。但是馮鑫不打算自己花錢買內容,而是把其他在線視頻資源都聚合到暴風這個平台上來。2008年上線的第一個版本,內容就是從土豆嫁接進來的(酷6也是暴風有意合作的對象之一,但是沒有談成功)。

在馮鑫的邏輯裡,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但是在線視頻網站未必買賬,當時土豆和酷6是暴風首選的合作對象。然而,就在暴風準備上線的前幾天,酷6突然終止了合作(當時已經考慮出售),土豆後續反應也並不積極。

基於聚合思路,從上線第一個版本開始,暴風在在線視頻播放上面沒有什麼技術積累,只是在做其他網站的內容索引。據馮鑫說,當時視頻網站起步不久,很不穩定,暴風整合過來,導致用戶的不信任。沒辦法,他們只能自己買版權,做P2P,直到2010年底,暴風才開始做自運營內容,「比他們推出晚了很多,所以貽誤了戰機。」馮鑫說。

「暴風錢融得不多,跟視頻網站拼不起。這才是硬傷。」王濤說。

暴風影音先後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從IDG獲得 300萬美元和600萬美元的投資。直到2008年12月,才再次拿到由經緯中國主投、IDG跟投的1500萬美元。而優酷從成立到提交上市文件,共獲得五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6億美元和1000萬美元技術設備貸款。

相比PPS、PPTV要赤手空拳地佔據領地,暴風守著一批數量龐大的本地用戶。艾瑞數據顯示,在影視播放類別,暴風的日均覆蓋人數為2411.8萬人。「如果暴風能把現有的用戶轉化為在線用戶,肯定能省很多推廣費用,而且這些都是最直接的用戶,都是看影視劇的用戶。現在能生存下來的,每家肯定有一些自己的特長,否則早被洗掉了。」王濤分析道。

後來,媒體曝出暴風退而求其次,正在轉向國內創業板上市,另外,暴風也進行了一系列股權梳理。經緯中國和IDG美元基金悉數退出,IDG的人民幣基金保留少許股份。而退出部分的資金由中信證券旗下的金石投資和華為購買。實際上,這些動作早在去年已經完成,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現在,PPS已經投入百度的懷抱,在某種程度上講,PPS也是暴風的競爭對手,而PPS有了百度這個靠山之後,將繼續擴大自己的地盤,這肯定給暴風一定的壓力。縱使金石投資和華為財大氣粗,但也必然有退出壓力的,坐以待斃只會留給競爭對手更多侵蝕自己的地盤的時間,既然在考察國內上市的行情,相信上市不會太遠了吧。

快播:投資人不著急,創始人還有大計劃

2007年底,王欣創辦了快播。依靠P2P技術,幫助中小站長做視頻網站,短短幾年時間內,快播成為視頻行業的一匹黑馬。周鴻和曾李青是快播的天使投資人,後來快播拿到了軟銀賽富2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

快播的模式是這樣的:首先,通過他的P2P技術,不需要很多服務器就可以建立很多影視站點。比如,原來的一台服務器只能承載1萬人同時在線,而現在可以達到15萬人。前提是,必須使用快播的一套服務系統,所以這些網站不同於主流視頻網站的flash播放格式,快播可以控制這些網站的發行鏈。其次,這些網站甚至不需要內容。只要有種子釋放出來,播放得次數越多,分攤的成本越低,量也就越大。

「他比較聰明的地方在於,做成了一個工具。這些工具非常方便,你播什麼跟我無關,所以算是走在邊緣上。」業內人士蘇軍說。

截至2011年底,每天使用快播技術的中小網站接近2萬家,快播播放器周活躍用戶達到1.8億。 鄒勝龍說,「這個模式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他向這些沒有能力的中小網站提供一項技術,這些網站因此就具備了運營視頻的能力,這些技術本身又能大大節省運營的帶寬成本。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網站運營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不合法的,它的版權甚至於有很多不規範的內容。」 蘇軍說,「快播的模式沒那麼好做的,迅雷也嘗試過做一款快播的東西,做到後面沒人推了,中間還是會遇到不少問題的。他們沒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只是一個小嘗試,快播卻是一個公司在做,產品前端的體驗差別很大。」

艾瑞數據顯示,在客戶端影視播放類別,快播已經位居市場第一。而根據快播公司提供的數據,快播安裝已經達到4億次安裝,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00萬,2011年收入接近1億元。 跟大部分視頻網站一樣,快播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廣告。站長掏錢買服務器,拿到廣告收入後,一般站長拿大頭,快播拿小頭。但是因為涉及到版權問題和色情內容,早年廣告主並不太認可。56網副總裁李浩說,到目前為止,快播都沒有品牌廣告客戶。

「歐萊雅、奔馳、寶馬哪個願意把自己的廣告投放進去?而且版權商現在很聰明,去告那些視頻網站,最多賠小幾千或上萬塊。但是去告那些廣告投放商,賠得很猛,而且品牌形象很受損。現在廣告主非常在意投放的媒體是否正版、是否高端。」蘇軍說。

另外,快播如今還面臨著百度影音的競爭,後者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很多站長甚至需要在快播播放器和百度影音間做二選一的取捨。

快播正在努力洗白自己,開始自己購買版權資源,希望能變成一條光明的發行渠道。去年,快播還推出了快玩遊戲平台,意在通過遊戲聯運拓寬收入來源。「但是能否洗白,還不一定。」馮鑫說。

而根據2013年1月《民營經濟報》對快播CEO王欣的採訪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段文字:

「快播其實之前有考慮過上市的問題,還成立了IPO小組。不過當時正好是淘米上市之後,海外上市環境一直不好,後來就停掉了。我們也趁這個時候重新理順自己的模式。」王欣說。「如果我們這個時候上市了,頂多也就是個小360、小迅雷,但是我們覺得這樣低估了快播,因為我們是在娛樂技術上有想法的公司,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技術和平台完全展開,讓大家認識到快播是一家很牛的技術公司,而不只是一個播放器。」

「投資人也認同我們的想法。現在上市了,他們最多也就增加幾棟別墅。他們要的不是這個,他們要的是另外一次成功。這也是曾李青和周鴻禕至今的唯一一次合作。」王欣不無得意地說。

如此看來,投資人不催,創始人不懈怠,用戶沒放棄,快播的變現能力和玩法仍然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這個空間究竟多大,就要看創始人的智慧了。

迅雷:兩度暫緩IPO,仍不想賣

最早的迅雷看看就是一個視頻門戶,是國內第一家做P2P視頻點播的。迅雷的客戶端被嵌在網頁裡,用戶看不到。馮鑫形容它有點像加插件版的優酷。所以,迅雷是有著客戶端的內核,但外殼走的是網站模式。

2008年,迅雷看看還推出了自己的影音客戶端。對迅雷來說,在線視頻業務和推出客戶端都是為了能圈來更多的用戶。迅雷通過下載推廣自己的播放器,是順手的事情,成本極低。截至2011年2月,迅雷下載在整個中國下載軟件市場已經佔據78.7%的市場份額。2010年,迅雷下載工具每天有1.38億次下載,其中主要下載任務是視頻。

通過用迅雷軟件下載的本地電影,迅雷完全有能力推薦用戶用哪種播放器,甚至默認自己的播放器,就好像消費者在沃爾瑪超市裡閒逛,發現了沃爾瑪的自有產品品牌一樣。

跟所有在線視頻一樣,迅雷看看也同樣面臨版權資源問題。相比馮鑫的借力打法,技術出身的鄒勝龍更偏於保守。蘇軍說,迅雷當時的P2P技術已經做得很牛了,但是版權方面的投入是沒法靠技術來節省的。而且迅雷沒有得到足夠的資本,因為做了那麼多年,董事會很希望迅雷先把收入打平。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迅雷曾涉足灰色地帶。因為當時缺少版權代理商,所以國外的片子買不著。據說,迅雷被有段時間幾乎天天都有官司找上門。目前,迅雷也在加大版權方面的投入。鄒勝龍告訴《創業邦》,去年(註:2011年)他們有3億元的內容採購。

根據迅雷去年(註:2011年)的招股書,2008年、2009年、2010年,總營收分別為1680萬美元、2960萬美元、4280萬美元,這些數字不僅與優酷不相上下。根據艾瑞的數據,2011年4月,以每月獨立訪問用戶數計算,迅雷是中國第三大流媒體視頻門戶,而且還先於視頻網站實現了盈利。儘管迅雷的財務表現不差,但是估值卻明顯低於同行。這也成為迅雷兩度暫緩IPO的重要原因。

李浩認為,迅雷的情況不完全是經濟環境的原因,美國投資者對BT種子有心理陰影,「他們會覺得版權風險漏洞太大。」在客戶端這一塊,李浩認為PPTV和PPS的機會更大。因為他們的模式從商業法則上來講,相對安全很多。

據說,迅雷現在估值大概三四億美金。一位接近鄒勝龍的業內人士透露,陳天橋曾經願意花5億美金收購迅雷。「但是鄒正龍是很有理想的人,他要是為了賺錢早就賣了,他真的想做一個上市公司,他是很有夢想的人。」

慢慢的,影片下載已經不再是用戶看視頻看電影的主流方式了,在線的播放器很多,包括迅雷自己也在做,那麼,下載的吸引力正在加速消失,而在線播放又面臨眾多競爭對手。當然,我們依然不能忽視迅雷擁有的千萬級的付費用戶數,這對於某些尚未在盈利上有所進展的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 對版權問題的擔憂導致國外市場不認可,自身盈利能力也只能算是尚可, 努力洗白是需要時間和大把鈔票的,找個合意的婆家雖然有難度,但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PPTV:PPS收購了,PPTV還要耗下去麼?

「80後創業人。因為想在線看球,我創立了PPTV網絡電視,這裡有說不完的創業故事。」這是PPTV創始人姚欣的新浪微博簽名。

PPS和PPTV這兩個團隊,同在上海,成立的時間相仿,做的事情也差不多,經營狀況也基本一致。都曾迷茫,都曾掙扎,都曾試圖上市或尋求收購,甚至一度傳出兩家公司互相收購的傳聞,可見兩個團隊淵源頗深。

可能略有不同的地方在於,PPS的片源更豐富一些,在二三四線城市有著巨大的用戶影響力,這是他們的優勢,而PPTV剛一直以體育直播見長,曾一度是體育直播的不二選擇。

去年底,有消息稱PPS和PPTV同時在市場上尋找買家,這兩家同時經歷著「七年之癢」的團隊,都有一種熬不住了的感覺。此番PPS也算是提前塵埃落定,PPTV仍在徘徊。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條來自DoNews的消息:由於PPTV在得到軟銀2.5億美元投資後,估值太高,業務又缺乏重大進展,錢卻已燒光,目前面臨無人能夠接手的困境。

這條消息信息量很大,也暗示著PPTV現在狀況並不是那麼理想。PPS現在只賣出了3.5億美元的價格,看來PPTV估值打折恐怕難以避免,當年軟銀的這2.5億美元投進來後,軟銀在PPTV的持股比例為35%。也就是說,本輪融資對PPTV的估值超過7億美元,是現如今PPS售價的2倍。

如果PPTV也以3.5億美元賤賣的話,資方恐怕很難同意。所以,收購這事,特別是PPS交易達成後,PPTV已經卡在了投資方和市場中間,耗下去非長久之計,相信不久後,PPTV的新聞就會登上各家媒體頭條。

上市之路漫漫,整合仍在繼續

曾幾何時大家都覺得上市應該跟隨自己的步調,迎合自身發展需要而上市,但幾家先行者跑步上市後,有些人才意識到悔之晚矣。人們開始忌憚像土豆這樣做「老二」的結局,但流血上市,賤賣公司,似乎已經成了這一行業的主旋律。版權大戰還在繼續,融資已經不易,盈利狀況並不好的這些公司,都有著規模不小的嗷嗷待哺的團隊,心情之焦急我們完全能夠理解。

這兩三年用戶有一個非常直觀明顯的感受便是:廣告越來越多,越來越長,有種廣告中間插播電視劇的感覺。努力造血自然可以續命,而另闢蹊徑或許也是一條出路,比如說快播和愛奇藝,包括國外的Vimeo都有點這個意思,整合了PPS之後的愛奇藝顯然會比當年土豆上市更有底氣。但船小才好調頭,那些已經發展了快十年的准巨頭們,還有能力來個內部創業讓團隊面貌一新麼?

如果收購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除了已經有過收購行為的百度、優酷、人人等公司之外,似乎每家都有砸下這筆錢的可能性,這是個好事。不管是上市還是收購,大家看中的都是成長性,沒人喜歡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公司。如果團隊不能以創新帶動成長的話,也許互相整合以達到更合理配置資源的目的,還能給資本留下一點想像空間。這也許會是百度收購PPS的理由之一麼?

市面上仍然沒流露出任何整合已經結束的跡象,馬太效應已經將小團隊擋在角鬥場的外面,已經站在擂台上不得不出拳的鬥士們,要麼打到最後,要麼躺著出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76

Tumblr賣了11億美元,點點們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21.html

輕博客鼻祖Tumblr昨晚剛剛宣佈以1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雅虎,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Tumblr的中國模仿者們,曾經名噪一時的輕博客如今皆已銷聲匿跡:點點網團隊重心轉向啪啪,新浪輕博客定位不清用戶轉化有限,盛大推他轉型購物分享,鳳凰快博已不再進行投入,網易Lofter和人人小站也淡出了公眾視野……國內的輕博客別說高價出售,連運營方自己都已經不怎麼待見了。

為什麼同樣的模式,國內國外卻是冰火兩重天?我採訪了一些互聯網觀察人士,並結合知乎網友的答案,總結出如下幾點原因。

1. 不適應國內消費性需求

國內用戶與西方用戶有顯著區別,西方用戶創造內容的積極性更高,而國內用戶分享及收藏的積極性更高。

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認為,國內用戶仍然是消費性需求為主,而創造性需求有限,所以娛樂化的、交友類的、低門檻的互聯網產品更為流行,比如微博、微信。「只要會發短信就會發微博,只要會說話就會發微信,而輕博客像博客一樣,需要有能貢獻內容的高質量用戶。」

當然,在點點網或者其他輕博客上也聚集有一些設計師、攝影師等內容創造者,但是原創的內容並不能滿足消費的需求,導致大量重複的轉發內容出現在用戶timeline裡面,嚴重影響體驗。

2. 受微博積壓,市場空間狹小

Twitter不能發佈多媒體信息,Tumblr的出現剛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但是中國的微博並沒有給輕博客留下這樣的空間,新浪微博可以發佈文字、圖片、鏈接、視頻、音樂,其曝光的下個版本甚至可以發佈圖書、應用。那用戶還要輕博客幹什麼呢?

「在國內新浪微博已經是輕博客了,」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直接給出了結論,「輕博客提供的功能微博都可以實現,輕博客完全沒有機會。」

3. 媒體基因不夠

國內的輕博客們共同的問題之一是,學會了Tumblr了皮,卻沒有學會Tumblr的內容核心。

互聯網評論人士魏武揮指出,輕博客的屬性是媒體,點點、人人、網易等並沒有媒體基因,而新浪的注意力顯然並不在輕博客上。

Tumblr最為重視的Tag功能,在點點網僅僅是由自願報名的網友負責編輯的,點點網根據博客算法+本人申請從網友中篩選編輯,有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和已從業的年輕人,每人負責一個或多個標籤。這樣一群結構鬆散、缺乏嚴格訓練的編輯隊伍,能夠將UGC內容進行很好的加工、整理和推薦嗎?不能。

知乎網友dirain如此評價:「許朝軍的DNA不對,他帶著人人網的思維去做輕博,點點用戶現在雖然越來越多,但質量也越來越差。」

新浪的媒體基因是這幾家裡面最佔優勢的,但是顯然這些優勢都貢獻給了微博,輕博客只不過是新浪的「佔坑」行為,本就沒打算搞出多大名堂。

4. 投入大,盈利前景不明

輕博客是需要大投入的項目,為了承載大量圖片、視頻、音頻,帶寬、服務器以及相應內容審核團隊的投入必不可少。

簽名為點點網資深用戶的許啟輝在知乎上直言:「那存儲、那流量,都是錢,都是運營方的淚啊。大把票子花出去了,卻不能對運營方產生任何正面的幫助(有些站長在自定義模板的時候甚至把點點網所有輕博客右上角標誌性的工具條都隱藏了)。點點作為一個拿了千萬風投的中型公司,如果想慢慢地熬,沉心積累用戶和內容,這錢怕是不夠燒。」

輕博客本來就不適合創業團隊,洪波也持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創業團隊無法配備大量的內容審核團隊,這是Tumblr不需要解決而點點網必須解決的問題。

輕博客怎麼盈利?Tumblr已經做出了一些探索,包括付費的模板、廣告帖子等等,但國內的輕博客們照搬不見得湊效。點點網先後融資1200多萬美元,而Tumblr前後融資超過1.2億美元,在找到確定的盈利模式之前,Tumblr更有底氣進行持續投入。

對於新浪、網易等大公司來說,看不到盈利前景的產品,更難進行大規模投入了。

綜上所述,輕博客在國內基本上是一條死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20

攜程收購快捷酒店管家:10個人幹18個月賣了幾千萬美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104.html

梁建章是攜程新任CEO,連長是航班管家與酒店管家CEO,李銳是快捷酒店管家CEO。

看來攜程也開始學習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端的併購和投資策略了。先養魚,等魚差不多的時候,再出手捕撈。

馬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慢了,彌補的策略是收購和投資,阿里巴巴相繼投資陌陌、美團、高德地圖等應用,被稱作移動互聯掃貨機。

2月21日,攜程創始人梁建章重返攜程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兼CEO,這被視為重振攜程的開始。

在基於PC的鼠標+水泥時代,攜程是在線旅遊領域當仁不讓的Big brother。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在線旅遊應用風生水起,攜程缺席了。

上任3個月,梁建章出手了,實行的策略是收。

微信上問連長,嘿嘿一笑沒了下文,但其發佈的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沒事,我們有的是線人,從在線旅遊圈打聽到如下信息:

攜程與快捷酒店管家已達成收購或者投資協議,快捷酒店管家成為攜程除自身移動客戶端之外的獨立發展業務,雙方交易額沒太確認,請知情人士透露下?傳快捷酒店管家估值數千萬美金,目前不確認攜程是全資收購還是部分戰略投資。

快捷酒店管家是什麼?看了下百度百科,描述繞死了。

快捷酒店管家與酒店管家(現在叫連酒店)都是航班管家旗下的酒店預定應用。酒店管家是2011年2月上線,專注中高端酒店預定,快捷酒店管家專注快捷酒店預定,號稱屌絲必備的訂房利器,就是本次緋聞的女主角。母公司叫航班管家,航班管家的公司名稱為北京市活力天匯科技有限公司。

活力天匯旗下彙集了航班管家、酒店管家、快捷酒店管家和高鐵管家等多款商旅類手機應用。

好亂的關係。

簡而言之,現在攜程從這一堆雜亂的兒童中挑走了快捷酒店管家這孩子,其他的不要。

這一堆孩子的爹叫連長,真名無從考證。國內移動互聯網相當早期的創業玩家。最早從航班服務應用航班管家入手,後來擴展到酒店預定應用。整個公司曾獲得A輪紅杉500萬美金,B輪經緯1500萬美金投資。

據說快捷酒店管家只有10個人,幹了18個月,一下子賣了幾千萬美金。

我的看法:

一、PC端的巨頭們開始收割了,有的是錢,買。

不消說BAT三巨頭早已金錢如麻,搜狐與攜程也各自坐擁10億美金嗷嗷待購。最近除了阿里巴巴像收割機一樣批量採購移動互聯網公司,搜狐也在意圖使用旗下產品去盤活整個集團資產,攜程的這一次出手,也可認作是梁建章新政向移動互聯網進軍的實質舉動。

4月25日,梁建章親自為攜程無線客戶端站台演示新功能,並提出攜程要從鼠標+水泥的模式變為大拇指+水泥的模式。這是必須要進行的戰略調整,對於PC端的巨頭們來說,已經是各種垂垂老矣,必須要在移動端卡位,沒來得及自己卡住的,那怎麼辦,窮得就剩下錢了,收。

二、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出路,巨頭來襲,賣。

和大公司相比,創業型企業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與快速的執行能力,已在移動互聯網的各個十字路口駐紮,移動互聯網與PC端的幾個主路徑不一樣,人們的時間和行為被嚴重碎片化,他可能闖入到任何一個十字路口找到你的產品和服務,但這種偶然性增強,其實削弱了進一步的發展。

通過與巨頭聯姻,增強了品牌,交代了前期投資人,激勵了創業團隊。背靠大樹好乘涼,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開始向巨頭靠攏。這是不得已的趨勢,也是好事,對創業者與大公司來說都是最好選擇。

三、創業公司品牌背書被增強,團隊獲得激勵。

收購也好,投資也罷,其實是高品牌對小品牌的背書。快捷酒店管家被收購,傍上了乾爹,除了以後各種資源源源不斷,在自身品牌上,也摘掉了苦逼創業苦熬的標籤,創業團隊得到了新激勵,同時把其他同類競爭預定應用甩在了身後。

誰找到了乾爹,誰就跑得更歡了。

對於攜程來說,我覺得投資比收購要好很多。投資只出錢和資源,操盤的還是創業者。要是收購的話,創業者套現閃人,業務甩下,顯然不是好結果。

三個老男人,他們在一起了。不管怎麼說,恭喜這些在移動互聯網大河裡提前上岸的。

剩下的同類酒店預訂應用創業公司,看著快捷酒店管家的笑靨如花,可能略微有點蛋蛋的憂桑。

如果你知道更多信息,請留言,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32

賣了17.5億美元的揚基蠟燭是家怎樣的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62.html

揚基蠟燭是什麼東東?

揚基蠟燭是美國最大的高端蠟燭及薰香產品品牌,揚基蠟燭因為其作為優質禮品的形象,且高度融入生活場景而被美國老百姓所喜愛。目前該公司旗下擁有561家專賣店,美國本土35000個與各大商家合作的批發點,遍及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的6400個銷售點。揚基蠟燭在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8億4400多萬美元,是市場的領頭羊。

揚基蠟燭憑什麼做到這一切?

黑馬哥認為它其實是美國體驗經濟的典範。美國的揚基蠟燭立足美國中產階級重視生活體驗的訴求,從它公司的名字「Yankee Candle」(Yankee Candle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美國佬的蠟燭」),就可以看出這家主打美國國貨的企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美國的中產階級。

為了取悅這個群體,揚基蠟燭做了這樣一些工作。

1、揚基蠟燭非常重視營銷策略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首先,在定位上,Yankee Candle不僅僅是賣的蠟燭,而是賣的是香氛(fragrance),味道(scent),甚至可以說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Lifestyle)。

其次,它努力將自己做成專業品牌高端香蠟公司。產品的包裝、店舖佈置、公司的宣傳等都是為了建立這個高端形象。而且這部分成本巧妙地讓消費者分攤了。比方說介紹產品時著重突出「能帶來XXX小時芬芳」,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標明產品重量)來弱化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也正因為,它的高端大氣和流行。Yankee Candle作為一種帶有很高禮品屬性的商品,非常流行,由於品質和網絡傳播的蝴蝶效應,而變得流行。

2、產品豐富,類別齊全,全方位滿足需求。揚基蠟燭的產品有近3700的SKU(最小庫存單位),香味多達440種。同時,它雖然品類豐富,卻並不是單純追求數量,在它的售賣過程中,完全不是以品類/規格/型號來分類的,而是以生活場景來劃分,如兩夫妻獨處「巴山夜雨時」可以點什麼蠟燭、在客廳招待朋友可以點什麼蠟燭。

3、快捷便利的多種銷售渠道。便捷的揚基蠟燭通過、實體店銷售、目錄郵購(2012年發行超過620萬本)、在線銷售、授權經銷等方式將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在北美有大約27800個經銷點;全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銷點和分銷商也有近5900個,還有專門的亞洲地區及南美地區的經銷商。)

未來策略

隨著揚基蠟燭被美國消費用品巨頭Jarden Corp收購,可以預見以下幾點:

1、會更加注重自營品牌的建設和背後商業潛力的發掘。揚基蠟燭銷售推廣的產品絕大多數來自於其自營品牌。主打的賣點就是相對的低價優質,高性價比。畢竟2008年以來,現在美國消費者對於支出,尤其是非必要性支出還是比較謹慎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揚基蠟燭的自營品牌不是揚基蠟燭本身,而是一些相關性高的品牌,打個比方吧:櫃檯上擺著揚基蠟燭,而旁邊可能還會有一塊叫麻省香皂的東東(這玩意就是它的自由品牌)。

2、會繼續立足國貨。揚基蠟燭2012年的銷售額中約有76%來自其在麻省的生產基地製造的產品(主要是蠟燭及薰香類產品)。可以預見如果得到供應商的支持,很可能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一個圍繞體驗經濟的高端零售體系正在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40

諾基亞董事長一個半世紀的預言:手機業務賣了後,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274.html

150年前,這家來自芬蘭的企業正是憑藉著自己的造紙、製鞋、生產輪胎等業務發家,並最終涉足了後來使自己真正聲名鵲起的手機領域。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席拉斯瑪專門就公司設備與服務部門被微軟收購以及此事有可能給3.2萬名員工所造成的影響這一話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離開了移動設備和服務領域後,諾基亞將變得截然不同,但這仍然是一家強大的公司,並擁有著健康的財務表現和包括諾基亞解決方案和網絡公司(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Here地圖和先進開發技術(Advanced Technologies)在內的三大支柱業務。而且,它們中的每一項都是自己技術創新領域的領導者。」席拉斯瑪說道。

簡而言之,剝離了手機業務後的諾基亞將繼續專注網絡、Here地圖以及先進開發技術方面的業務發展。其中,諾基亞解決方案和網絡公司主要負責銷售通訊設備、移動寬帶的研發;Here地圖則屬於諾基亞的長期計劃之一,該服務已經成為了微軟Windows Phone默認地圖提供商,且諾基亞希望該服務能向車載導航領域發起進一步的攻勢;先進開發技術實際上就相當於諾基亞的一個未來產品研發部門。

在過去很長時間內,諾基亞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相當強大移動和數據專利組合,公司希望自己能夠借此而在未來進一步獲利。

「此前,我們已經成功建立起了一整套專利和技術授權流程,公司計劃在未來利用這一優勢來增加營收和利潤。」席拉斯瑪說道。

事實上,在目前微軟同諾基亞的交易中,微軟出資72億美元中就有約合21.7億美元被用於收購諾基亞的專利組合。外界擔心,在出售了自己的手機業務後,坐擁3萬個功能專利和8500個設計專利的諾基亞將有可能成為一個「專利流氓」,而這些專利的市場價值大約在60億美元左右。

目前,席拉斯瑪的主要工作是重塑已經沒有了手機業務的諾基亞,並為公司尋找到一位全新CEO。在失去了智能手機業務後,諾基亞的Here地圖技術或許是其同消費者之間的唯一紐帶。與此同時,其引以為豪的Lumia和Asha品牌現在已經歸微軟所有,因此該公司無法確保微軟會在這兩個品牌上繼續留下屬於諾基亞的痕跡。

可以肯定的是,諾基亞人可能會為公司同微軟達成的交易而傷心不已,但席拉斯瑪始終堅信「諾基亞的剩餘員工將再次提醒人們諾基亞的真正價值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81

【每日一黑馬】89年出生的創業者:盆栽韭菜一年賣了1000多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0/57491.html

所屬目錄:種植業 蔬菜方向特色:用產品思維和現代營銷手段做農產品案例編號:0000011989年出生的柴會龍,大二的時候就創立了一家員工達400人的公司,被同學稱為柴百萬。2012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章丘市柴家村種韭菜,截止到2013年年底,營業額一千多萬元,凈利潤可達100多萬元。他一手倡導的“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戶”模式,改變了幾十年來傳統的種植模式,他的盆栽韭菜也因此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典型。i黑馬采訪了這位年輕的創業者,柴會龍講述了自己農村創業史:我大學讀的是國貿專業,做過校園媒體,畢業時即使面對年薪20萬的誘惑,也還是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章丘市柴家村。我的家鄉有種植韭菜的歷史,355戶人種韭菜,有1500畝特色品牌基地,村里甚至在2000年註冊了綠色無公害韭菜的品牌,但這個官方認證並沒有給村民帶來更多的利潤。19歲那年,我就立誓,如果四年之後,家鄉的韭菜還沒有走向全國,我自己將回到家鄉實現這個夢想。抓住人們重視食品安全的剛性需求在我上大學時,就不斷聽說各種韭菜中毒事件。很多明明是無公害、無殘留的蔬菜就算放在超市里也沒有人要買。可是韭菜對於北方人來說就是剛需,尤其是冬天做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配料)。然而,由於恐懼,消費者們現在連證書都不認可了。現在城鎮化那麽厲害,很多人沒有地(想種也沒法種),也種不出好韭菜,只能買。面對這樣一個旺盛需求,我們的村民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普通韭菜在中國確實很難賣得起價錢,在農貿市場里,4塊錢(一斤)算是頂天了。我當時認為,我們村正好能提供無公害的韭菜,我們有那麽好的基地,我是土生土長的柴家村人,對農村非常熟悉,如果不做,就再也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要改變這些問題,我必須從很多方面著手改變過去農業生產經營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決定以家庭農場為主,以農民合作社為輔。先把自己做成一個標本,如果成功,再宣傳給農民。我租下了4個叔叔的土地,40畝做大批量的韭菜生產,專門供給超市,這樣的無公害韭菜可以賣到30~40元一斤;另外10畝專門做韭菜盆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需求。農產品的營銷要接地氣過去我們的韭菜遠銷到北京、天津,大家都說好,可是消費者並不知道這個產品是誰生產的,怎麽生產的,說白了,沒有品牌。我的想法就是要打開銷路,形成品牌。由於城里人不相信農產品是無公害種植的,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柴家村的韭菜真的沒有問題。我大學時候就搞過校園媒體,打通學校周圍商戶和學生,我熟悉媒體如何影響用戶,每一類媒體所針對的人群是什麽人?我們有意識的接觸媒體,我們在濟南等城市的本地生活頻道開始做廣告。本地生活頻道對於當地人影響大(尤其是家庭主婦),有公信力。我們通過廣告,向消費者們傳達我們的品質、產品,還有模式。她們後來發現我們的產品不錯,就開始口口相傳,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又推出了小區團購模式。只要一個小區訂了XX盆,就免運費。在濟南小區可以聽到大媽們喊:“您買不買韭菜,家里需要不需要?”另外,我們還特別重視廣告投放的時間和效果。我們在交通廣播臺做廣播廣告,買的是(下午)五點到五點二十的廣告位。這時候濟南的大部分車都堵在路上,通過讓他們聽聽我的創業報道,讓他們對我的韭菜感興趣。我們還和(擁有)高端人群的機構合作。我們最早通過濟南高端農產品網站賣我們的無公害韭菜。另外,我還和車友俱樂部合作。他們需要活動場所,也願意支持我們。經常有很多車友會把車開到我們的基地,實地看我們的種植情況,然後帶上幾盆回去。讓市民在家里割韭菜冬天是韭菜的旺季。傳統的韭菜從泥土中取出後,不利於保存,放久了不新鮮。城里的老百姓想吃自己種的韭菜(食品安全需要),又沒有地方去種。面對這個市場,很多人做了嘗試,比如北京就有人做盆景農業,但是價格太貴,一盆盆栽可能賣到3、4百塊錢。另一類是無土栽培,但是這種農作物的生命力非常差,產品就長一茬。我們韭菜的壁壘就是種植技術,尤其是育苗技術,看似進入門檻非常的低,其實門檻非常高,別的地區難以複制。育好苗才能保證消費者拿到家里是可以生長的。研究了競爭對手的做法後,我們開發了盆景韭菜。原材料還是我們柴家村的無公害韭菜,只不過使用有機肥料,在大棚里培育,用統一規格的泥盆來裝,使得產量和品質都有了提升,形成標準化的產品外觀。以前的韭菜是在地里種植,粗曠;而盆栽韭菜是我們精心育苗,成活率高。這樣柴家村的無公害韭菜可以放在市民的陽臺上養,既可以用來觀賞,又可以吃。每盆韭菜可以割3~5茬,每次都是新鮮的。我們賣的是產品,不是食材,市場反響很好,每盆韭菜可以賣到79元。市民吃完了,還向我們預定和團購,我們按照小區配送。通過合作社確保供應鏈有了銷路和口碑,就要保證供應鏈。我開頭說了,我先示範,讓大家相信種盆栽韭菜可以致富。後來,我又在思考如何把村里的農民組織起來。我決定和菜販子競爭,因為我的毛利空間大,有渠道優勢,收購的價高。同時我讓村民加入我們的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分享收益。除了保證產量,我們還要保證品質,品質是品牌的生命。農民,你只要讓他掙到錢,他就願意按照這種模式進行生產,並且由於大家是利益共同體,誰要亂來,壞了招牌都是不被允許的。其實我們的要求很低,他們大都是種了30多年地的農民,他們的技術非常成熟,我們地挨著地,互相監督,不撒農藥就統一都不撒農藥。農產品安全現在越來越厲害,農民也知道不灑農藥是競爭力。解決問題,從發現問題開始,黑馬新農業研究小組呼叫你。歡迎各地的新農業創業者參與到我們的新農業QQ群(群號: 310942450(已滿) 342178379(可加)),大家一起來研究,一起來發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陸海天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704

【重磅】俏江南真的賣了!商務部已批準,張蘭曾否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22.html

1月10日,來自商務部反壟斷局的一紙公告,讓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俏江南的交易意外曝光。i黑馬了解到,這樁交易在2013年10月底曾被報道,但遭到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強烈否認。商務部10日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一項是甜蜜生活美食集團通過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投資有 限公司股權。前者全稱是La Dolce Vita Fine Dining Group Holdings Limited,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登記的特殊目的實體,隸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2013年11月14日,商務部的批準已經結案。2013年10月底,路透社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CVC正與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尋求一筆1.4億美元融資案,以支應其收購計劃;收購俏江 南多數股權共涉資約3億美元;美銀美林擔任發起人CVC的顧問。當時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完成後,CVC通過甜蜜生活美食集團將持有俏江南約69%股份,創 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將持有約31%的股份。不過,商務部最終批準的收購案,是否正如此前傳聞的3億美元持股69%,騰訊財經暫時未獲得雙方確認。2013年10月底,張蘭曾在電話中向騰訊財經否認俏江南將被收購,稱“半點兒都不屬實”,並強調沒有引入其他新股東計劃,希望2014年能在香港上市。如果交易價格正如此前報道所披露,這對俏江南和張蘭來說,並不是一樁特別稱心如意的交易:2008年底,鼎暉以2億元獲得俏江南10.5%股 份,折合俏江南估值約為19億元;而如果CVC以18.3億元(3億美元)獲得69%股權,意味著俏江南估值僅26億元。要知道,2008年時俏江南僅有 40余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門店數已經拓展至71家直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余家門店。另外,鼎暉未直接涉足俏江南經營;如與CVC 協議確實涉及69%股權,張蘭將失去她一手創辦的企業控制權。1991年,張蘭從加拿大回國後開辦餐廳,俏江南品牌創立於於2000年。張蘭之子汪小菲任俏江南CEO。2011年,俏江南試圖A股上市,未成行。就在俏江南為上市歷經曲折時,國內高端餐飲業陷入低迷。俏江南的同行、上市成功的湘鄂情在就因此經歷了業績驟降。2012年俏江南轉戰香港,但也在通過聆訊後止步,鼎暉退出計劃不得已擱置。2013年6月,張蘭解釋上市時稱當下時機欠佳。張蘭說:“我們現金流很好,品牌也有影響力,等市場好了,能給一個公平的價格。”收購方CVC對餐飲企業確有偏好,這家來自歐洲的私募股權公司,2013年曾以4億歐元購買金寶湯歐洲簡餐業務,金寶湯是全球最大湯品制造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偉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44

名噪一時的樂淘網,賣了

http://www.iheima.com/thread-3438-1-1.html
超哥昨日率先報導了飯統網倒閉一事,引發牆裂轉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出處,作者:牛智超,微信公號:nzhichao)。

今天又一重磅消息,也是名噪一時的鞋類垂直B2C網站樂淘網,被賣了。
超哥今日獲悉,被我們忘記許久的樂淘網被賣掉了。


我們可以看到,樂淘的官微去年10月份就停止了更新。

而樂淘CEO畢勝畢老師的微博也是在10月份消停了。
超哥得到線人的消息是,樂淘是在去年底被賣掉,有優先股權利的投資方們得到了幾千萬的補償。收購方是誰?往下看。

letao.com的域名whois信息顯示,update時間是在2013年12月30日,與線人爆料相符。
註冊人是:LUXIANGLONG,註冊公司是:廣州樂淘盛世科技有限公司(音譯)。
樂淘去哪兒?
樂淘是畢勝在2008年5月份創辦,聯創策源基金(Ceyuan Ventures)投資,金山集團副董事長雷軍出任董事。
2010年6月,樂淘發佈第二輪融資消息,美國老虎基金、德同資本注資樂淘1000萬美元;
2011年1月,樂淘發佈第三輪融資消息,聯創策源、老虎基金、德同資本共同注資樂淘3000萬美元;
2011年3月,樂淘總部搬到王府井豪華辦公樓;
2012年1月9日對外公佈已經獲得3000萬美元的第四輪融資。
2012年底,樂淘轉型,將客服、設計等部分團隊遷往珠海。團隊由500人縮減到200人。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樂淘依舊在運營。


畢勝去哪兒?
據悉,把樂淘賣掉以後,畢勝就拉著樂淘老夥伴們出來創業了,也找到了投資,互聯網項目。
樂淘犯了什麼錯?
樂淘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境地?品類不對?還是錢不夠?
一名原樂淘員工幫超哥分析,樂淘做鞋這個品類沒錯,毛利率在20%,跟聚美差不多。如果做大規模,做好創新,有活下去的可能。
但是,樂淘把錢揮霍掉了,2011年投入2億元在營銷上,在分眾終端屏投了幾千萬,在門戶的廣告一天10萬多,還沒算視頻網站。
該員工認為,樂淘太關注對手了,如果好好做自己的不至於如此。
但當時的背景是,2011年騰訊投了樂淘對手好樂買5000萬美金,樂淘不大手筆營銷行不行?


鞋類B2C大敗局?
樂淘的老冤家、騰訊投資的好樂買也不好過。
今年年初,好樂買北京運營中心大部分員工在被補償3個月薪資後辭退。僅留下數人處理售後業務,瀕臨倒閉。
線人透露,好樂買的CEO李樹斌等也想退出,但被套住了。
超哥一個朋友所在的北京一家鞋類自主品牌B2C也在前兩個月解散了。而這家公司很低調,從來沒有做過大規模的營銷,團隊在30人左右,廣州代工廠生產,然後貼牌。
超哥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這家公司的老闆在前一兩年四處找投資,快把酒廠都喝光了。
而其它鞋類B2C呢?優購網佔百麗整體銷售額不到5%,頻頻更換CEO,又轉型進軍服裝;什麼名鞋庫之類的在2011年、2012年風風火火的垂直B2C們也沒音了。
放寬到垂直電商,初刻併入凡客,特賣電商俏物悄語破產,傳裂帛要收購NOP……
垂直電商生存之道誰懂?NO ONE。理論都是廢話。
誰收了樂淘?
到底誰收購了樂淘?關注後本號後,回覆「樂淘」。一定讓你目瞪口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848

路透:特斯拉中國1月只賣了120輛 馬斯克打算開除高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9

QQ圖片20150211105103

一位特斯拉(Tesla)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特斯拉1月在中國的銷量僅120輛。

由於銷量大幅低於目標,特斯拉創始人、CEO 馬斯克(Elon Musk)現在準備開除幾位海外高管。 

路透援引看過馬斯克郵件的消息源報道稱

(馬斯克)威脅稱,如果他們“沒有清晰的路徑產生正的長期現金流”,將開除地區負責人或降級。 

2014年,特斯拉已有兩位中國高管離職。 

對於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問詢郵件和電話,特斯拉發言人稱拒絕對路透的報道置評。

如果1月中國區銷售數據屬實,這將是去年四季度消極之勢的延續,當時馬斯克稱銷售“意外疲軟”。 

馬斯克近期闡述了特斯拉中國業務出現的一些問題,表示在讓消費者明白特斯拉電動汽車如何配合該國充電網絡使用上遇到了一些困難。

不過,在今年1月底特律舉行的北美國際汽車展上,馬斯克告訴眾多記者,那些困惑已經掃清。

特斯拉本周三將公布2014年四季盈利數據。分析師預計特斯拉全年出貨量將低於預期,但仍然會達到3萬輛。 

特斯拉視中國為一個銷量增長的重要來源,一直在該國穩步推進超級充電樁的建設。特斯拉S型去年已在中國上市。

BusinessInsider指出,不及預期的銷量讓人有些困惑,因為它顯示特斯拉的需求減弱。 

但是馬斯克反複重申,特斯拉沒有需求問題。相反,他曾表示,特斯拉的限制在於產量,不希望迫使交了訂金的客戶等著拿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