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维梧生技基金1937万入股李氏大药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3/20090813024317869.html


每经记者  肖晓芬

药品制造企业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08221,HK)日前宣布,与维梧生技创业投资基金(VivoVenturesFund)达成股份认购协议。

        根 据协议,李氏大药厂计划向  Vivo  VenturesFund发  行30273437股新股,每股作价0.64港元,认购价较2009年8月10 日收市价折让约17.95%。认购股份占李氏大药厂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后之全部已发行股份约6.79%。认购事项之所得款项约250万美元(折合约 1,937万港元),将用作李氏大药厂之业务扩展、资本开支及一般营运资金。

        对于此次认购,除了资金方面的扩充,李氏大 药厂行政总裁李小羿表示,“更重要是让我们能够与于生物科技及医药业务方面富有经验之金融投资者缔结策略伙伴的关系。”据维梧生技创投基金合作人 JamesHuang透露,目前正促成李氏大药厂和其在美国所投资的公司之间进行产品合作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19

十三年磨一招 老藥廠煉出明星藥

2010-11-15 TCM




細菌人人都討厭,但一家老店卻靠菌種翻身,原料藥廠中化合成就是「老店翻身」故事主角。

中化合成和默克藥廠合作的抗骨癌原料藥Rapamycin衍生物(雷帕霉素)已進入臨床三期,預料明年底上市後,一公斤可賣十萬美元,第一年至少可銷售三十公斤,為中化合成帶來約新台幣一億元的營收。

Rapamycin是一種舊的抗生素原料藥,中化合成的Rapamycin可以讓藥廠做出治療骨癌的新藥,把舊藥變新明星。這家成立近半世紀的公司,老幹新生的轉折,與這項藥品竟有異曲同工之處。

民 國五十三年中化合成成立後,有過一段好風光,主力產品抗生素用來治療感冒,量大利潤好。受政府關稅保護,淨利率達一六%,中化合成營業部副總經理黃重信形 容,「躺著賺錢,日子很好過,」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加入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取消抗生素保護關稅,也拿掉中化合成的金鐘罩。

失去關稅保護,被迫轉型 面對中國、印度藥廠的價格競爭,黃重信說,「抗生素價格一夕之間對半砍,」市場丕變,讓中化合成連賠五年,八十六年面臨轉型。

中化合成總經理張祥漢指出,競爭不過低價的中、印同業,「台灣原料藥廠,必須做小而美的產品,各家都在找利基市場,」同時,統一集團轉投資原料藥廠台灣神隆也成立,專攻高階癌症用藥。

沒有大集團當後盾,口袋不夠深,中化合成沒資源練高深武功,則走特殊技藝,選擇合成和發酵合一的原料藥。

結合兩種技術的原料藥,只占常用原料藥三千種的十分之一,全球競爭對手約僅十家,以此次改良過的Rapamycin來說,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全球不超過三家。

埋頭學發酵,墊高門檻 黃重信指出,一次要會兩種技術,拉高同業跨入的門檻,就必須投入中化合成以前毫不熟悉的發酵技術。

工 研院生醫所藥物分析研究部經理許振霖指出,比起中印原料藥廠專長在化學合成,結合化學和發酵製程的原料藥技術門檻高,至少要闖過四關,第一關:要先培養菌 種;第二關:提高其量產能力,就是餵菌吃東西,讓它產出能力增加;第三關,還要「純化」,能從培養液裡萃取出多少有效成分;第四關就是「合成」原料藥。

化學合成就像寫程式,調和一定比例化學原料得到產品,發酵要養菌,像是養動物,菌種如果營養不良或者產出降低,就會失敗。如果做化學合成比喻成數學能力,做發酵就類似保母,中化合成花了十年學習。

走進中化合成的廠房,上上下下塞滿巨大桶槽,會有給人走入釀酒廠的錯覺。

發酵基本原理不難,像是優酪乳就是發酵產品,和原料藥的發酵製程最大的差異在複雜度。

優酪乳發酵步驟少、時間短,只花兩天,直接發酵完裝瓶出貨,不需要純化,就算有外來菌種侵入也比較沒關係。

要 做發酵原料藥,以Rapamycin為例,菌種「嬌貴」,至少花兩禮拜養菌,把它養強壯,如果這之間,一不小心讓外來菌種侵入感染,整槽都要倒掉,業界形 容為「敗槽」,良率隨即降低;此外,還要歷經十到十二個步驟,包含攪拌機器葉片的角度,速度、溫度都會影響成功率。一開始中化合成的敗槽率高達三○%,十 桶有三桶失敗,現在則不到三%。

黃重信回憶,當初跟老師傅學習,他問:「發酵怎麼提高成功率?」老師傅回答:「慧根。」又問,「怎麼改裝發酵槽,提高產量?」對方回答:「經驗。」他笑說,「聽完後簡直快昏倒了。」

除了技術,還得想辦法避開專利藥廠設下的專利炸彈,正因重重障礙,別人想跨進來也不易。

熬技術,連續五年大賠 張祥漢回憶,「最困難的時期是民國八十六到九十一年,真的很難熬。」新產品沒著落,舊產品又跌價,他算過,一年至少賠七千萬到一億,連賠五年,賠掉一個資本額。

走過十三年轉型路,面對未來,中化合成並非沒有風險,一款藥品成功,不代表可長可久。

原料藥從研發投入到上市,至少要花七到十年,其中最大風險就是競爭對手的速度。張祥漢說,「這個產業是時間戰,賺多少錢取決你產品多早上市。」

搶時間,越早上市賺越多 許振霖同意,一種原料藥,市場前三名才有利潤,全球原料藥,一半市占被專利藥廠囊括,另一半外包,第一家推出者可獲得三成市占,第二家只有一成,剩下一成由第三名以後者分。

例如中化合成去年推出MMF(肌肉鬆弛劑),花七年研發,只享一年高獲利,今年遇到七家競爭者,價格應聲下滑,只能以量補價。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指出,看原料藥廠,得看是否有短、中、長期產品計畫表。她觀察,中化合成藥品研發已經看到五年後,選的品項都具價高競爭者少特質,未來考驗就是能否按照進度,快速將藥品推出,搶得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7

賺慢錢打底六十年 老藥廠開始衝

2011-5-30  TCW




五月十一日,永信藥品召開上市十八年以來首次法說會。這家台中起家、經營六十年、由批發商起家的老字號藥廠,也是全台最大學名藥廠,終於掀開神秘面紗。

事實上,永信藥品已於今年一月「轉型」成永信國際投資控股,以股份轉換方式新設公司,永信藥品則成為其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相較於過去被形容成「股性不活潑」,今年年初以來,股價已大漲逾四成,備受市場關注。

「這次主要是永信和日本Wakamoto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出來,讓大家開始注意到永信,過去他們資訊比較封閉。」凱基投顧資深經理呂奕達表示,這也是他研究生技領域多年來,第一次撰寫永信的研究報告。

創下台灣同業先例 昆山廠通過美國官方認證

法說會上,永信把三十年國際化布局成果一次攤開,除了和日本知名老牌藥廠Wakamoto合作,成為第一家與日商合資、進軍日本學名藥市場的台灣藥廠之 外,在美國也已經分別取得五十州的銷售許可,自有品牌Carlsbad打入Walgreens、CVS等美國前兩大藥妝通路。此外,隨著中國昆山廠通過美 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查廠認證,今年將正式出貨美國,首開中國賣製劑藥到美國的紀錄。

董事長李芳全坦承,過去因為穩健保守的經營風格,成長不若其他藥廠快速,但隨著科技、交通、資訊發展,「已經有不少人來問,永信要不要賣?」這也讓李芳全意識到,要不斷壯大自己,才能存活。

如今,國際市場的布局已經開始開花結果,李芳全表示,外銷市場將是未來永信主要成長動能,其中以美國市場的比重最高,中國市場成長最快,日本市場則最具潛 在爆發力。他指出,永信改成控股公司,希望藉此讓各子公司有更靈活的發展,也容易和別人談合作,引進策略夥伴等,朝向「全球性藥廠」更進一步。

看起來,是因為時勢所趨,讓永信的經營策略由保守轉積極;但實際上,積極的作為卻奠基於永信三代、近六十年的「賺慢錢」策略,穩紮穩打定下的基石。

原則一:堅持一本帳 重視信譽更勝賺暴利財

「現在看到的這些成果,都是經過長時間醞釀,而且連續在做的事情,不是現在突然出現的,」永信藥品全球合作事業部經理鍾威凱,同時也是永信投控發言人、家族第三代成員說。

一九五二年,永信的創辦人李天德成立「永信西藥行」,專門批發銷售歐美藥品,當時台灣藥品市場類似日本的傳銷體系,要透過大盤、中盤、小盤層層剝削,利潤 微薄,競爭也日趨激烈。後來政府開放國內藥廠設立,一九六五年,他從進口西藥的中盤商,轉而設立藥廠,成為早期國人投資西藥廠先例之一。

「做藥就是要一步一腳印,他一開始就希望未來要在亞洲發光,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把基礎做好,」李天德的長女李玲津,目前擔任永信投控副董事長、永信藥品總經 理回憶,她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做事,雖然父親過世多年,當年景況卻歷歷在目:「當時我父親堅持只做一本帳,沒有發票的原料絕對不買,沒有執照的密醫,捧著 錢來也不賣藥給他,很多人笑他,說像他這樣做藥絕對賺不了錢!」

原則二:自己擁有藥證 以自有品牌打進美國藥局

在此經營理念下,雖沒有賺過暴利,卻也穩健經營出全台最大的學名藥廠,去年台灣永信營業額為新台幣三十三億一千三百萬元,稅後淨利達六億三千五百萬元,公司成立四十六年來,沒有一年虧過錢。

雖是全台第一,畢竟國內市場有限,李天德之前做進口生意,對國際市場有一定了解,於是永信從一九七四年開始外銷到東南亞等國,且在九○年代,陸續成立美國、中國公司,希望可以在地化經營,但在「穩健保守」的經營原則下,雖然去得早,發展腳步卻不快。

拿美國來說,永信一九九○年就去設廠,花了五年才拿到第一張藥證,但即使拿到藥證,沒有通路和門道,藥還是賣不出去。鍾威凱說,美國看似開放,藥品市場還 是保守,且有許多不成文規定,後來和華生藥廠(Watson)合作,透過代工模式,才終於開始賺錢,「和一般OEM(專業代工)、ODM(設計製造)不同 的是,藥證是屬於我們的,我們可以決定它的發展策略,可以拿回來自己賣,」鍾威凱解釋,如果藥證是別人的,只能為人做嫁,沒有決定權,最後只能透過降低成 本去維持競爭力。

二○○六年,印度最大藥廠Ranbaxy為搶進美國市場,用超低價傾銷大量藥品,整個藥品供應鏈上下游包括藥廠、通路都受到影響,永信美國公司的利潤下滑,開始思考轉型,「如果沒有通路和品牌,這樣層層剝削下去,到最後我們是被殺最慘的。」

鍾威凱說,當時永信希望能對通路直接銷售,不用再透過其他藥廠或經銷商,而擁有超過七千家通路的全美最大連鎖藥局Walgreens也正開始往供應鏈上游走,希望找到藥廠做直接採購,省去中間經銷商賺走利潤,雙方一拍即合,從此在美國的藥局有了第一個台灣品牌的藥品。

當時,Walgreens也接觸了印度其他藥廠,以及台灣另外幾家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查廠的公司,但台灣其他廠沒有實際藥品外銷經驗,永信卻有出口美國的紀錄,是台灣第一個把藥賣到美國的公司,且自己擁有藥證,因而雀屏中選。

「如果今天藥證是別人的,我們沒有辦法做這樣的策略轉變(從間接代工到直接銷售),這樣的機會是稍縱即逝的。」鍾威凱表示,因為跳過經銷商,得自行做品質 控管的工程過於浩大,所以不久後Walgreens就終止這樣的做法,不過和永信的合作卻依然持續,甚至其他的藥局通路也因龍頭廠商採購而跟進,這證明永 信過去的準備與堅持有其價值。

原則三:中國獨資設廠 掌控品質,直營深耕市場

在中國市場,永信同樣選擇相對困難冗長的路。永信一九九四年就在昆山設廠,卻因堅持百分之百獨資,連爭取批文都很困難,九八年拿到第一張藥證,「因為我們不塞紅包,不走後門,且又要堅持一本帳,」鍾威凱說。

相較於其他藥廠採取跟別人買舊廠,或採合資方式,得以快速獲利;永信卻堅持以獨資換取品質,因為這樣的堅持,昆山廠在○九年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查廠 認證,成為中國第二家通過認證的製劑廠(第一家為中國當地的華海藥業),有了此認證,不但在藥品核價上能有較好的價格,對於品牌推廣也頗有助益。

另外,由於中國藥品市場很複雜,尤其內陸,每個省就是獨立市場,經營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但永信堅持直營,「才可更了解深入市場,建立在地化關係經營,這是 無法透過只做配銷工作的區域經銷代理商掌握的,」李玲津說。但也因此,直到○八年才損益兩平。她指出,現在中國市場腳步已站穩,有一定的掌握,未來會在策 略上做調整,開始考慮和人合資,才能更積極開拓市場。

雖然在國際市場的布局結果陸續傳出捷報,但永信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仍不高,「以世界級來說,我們還是C咖,」鍾威凱舉例,像是印度最大的藥廠 Ranbaxy、以色列最大學名藥廠Teva,十年前的規模和永信差不多,現在卻都成長幾十倍以上,已經成為「世界A咖」。相較之下,永信擴張腳步卻落後 國際大廠,這也是永信看到的警訊,急欲加快發展之因。

在台灣,堅持一本帳所以賺不到暴利,但做出商譽和口碑,終究成為全台最大本土藥廠;在美國,一開始只能替人代工,仍堅持自己擁有藥證,終於等到機會賣自有 品牌的藥;在中國,它堅持獨資自己設廠,換得第二家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查廠通過的成績單,有助後來藥品核價、銷售和品牌推廣。就像龜兔賽跑,在企業經營 的時間長軸中,跑得慢卻跑的穩者,才是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1

專利通關趨嚴 大藥廠痛砍新藥研發

2011-12-19  TCW




去年全球藥廠大豐收,銷售額創下 八千五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六兆元)歷史新高。值得歡呼?不,製藥業前景堪虞,因為,未來兩年,製藥業在最關鍵的美國市場將有一百多種專利到期; 若新藥不問世,短收總額恐達上千億美元。

雖然新藥告急,許多藥廠卻反向削減研發預算。去年全球新藥開發投資為六百八十億美元,比二○○九年的七百億美元減少近三%;今年減支腳步只會更快。 失敗率高,報酬率掉三成

為何靠新藥專利賺錢的藥廠競相減支研發?藥廠的理由是:失敗率越來越高。二○○八年至二○一○年間,三期藥品臨床試驗共有五十五樁案例喊停,比起二○○五 年至二○○七年間多出一倍以上;但同時新藥的平均上市成本持續攀高,從去年的八億多美元提升至今年的十億多美元。

成功率下跌,連帶壓低藥廠的投資報酬率,舉全球前十二大研發成本最高的藥廠為例,新藥的投資報酬率從前年的一一.八%跌至去年的八.四%。德勤 (Deloitte LLP)諮詢公司研發經理瑞南(Julian Remnant)指出,這是因為研發過程很容易失敗,或是開發中的藥缺少獲利潛能。

疾病變複雜,審核也變慢

「走向失敗的代價越來越貴。」觀察製藥業的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商學院教授葛登(Erik Gordon)表示,藥廠要對付的疾病變複雜了,研發心血所能產生的收益卻變少。

投資者似乎也樂見藥廠減支做法。今年稍早,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宣布削減三分之一研發支出,當天股價上漲超過五%;但競爭者默沙東(Merck Sharp & Dohme)表示維持目前研發開銷水準,股價卻跌了近三%。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問卷調查更指出,四一%受訪者計畫在未來三年減少藥廠投資。

藥廠和風險投資公司放棄壓寶可能獲利的未來金雞母,多半將箭頭指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審批過程緩慢又不透明,決策也變得古怪,以致藥廠難以估 算未來成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便直言,FDA對於新藥安全及功效的判斷,是美國龐大藥品市場最大的未知數。

其實,FDA之所以會讓市場無所適從,是因為它自己也陷入兩難局面了。一方面它鼓勵藥物創新,理論上應該鬆綁限制,讓藥廠享有低障礙的研發空間;但另一方 面它必須維護病患用藥安全,審核標準不能馬虎,當然也就不可能快快放行。

雖然消費者恐怕不認為藥廠削減研發預算是什麼好消息,但瑞南倒是樂觀看待:「製藥業往後將更重視品質,將研發心力集中在有前途的藥品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8

兩百年藥廠武田的購併求生術

2012-9-3 TCW



八月二十四日,約五百位武田藥品海內外員工齊聚台北圓山飯店,熱鬧的晚會正在台上進行,這一天,是武田台灣公司的五十週年慶。

多數台灣人對武田的印象,只停留在欣表飛鳴、合利他命等長銷營養補給品,但它其實也是日本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新藥開發公司。然而,就像諾華 (Novartis)、默克(Merck)、葛蘭素史克(GSK)等國際同業一樣,此刻的武田,正面臨成立二百三十一年來,最嚴峻的經營環境。

八月十七日,就在台灣武田五十週年慶的一星期前,支撐武田北美市場四五%營收的糖尿病處方藥Actos專利到期,這意味著,武田的配方不再受到專利保護, 其他藥廠將可推出類似配方的學名藥來搶食這塊市場;台灣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說,依照過去業界慣例,專利藥到期後,售價可能因為供應商激增,讓藥品售價只 剩下原來的一成甚或更低,勢必重挫武田北美市場的銷售額。

武田全球營運總裁莫里奇(Frank Morich)證實此疑慮,因為新藥開發的費用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開發速度追不上藥品專利到期的速度,「我們的暢銷藥(blockbuster,威力強大之產品)的確正在減少。」

這個時局對武田而言尤其挑戰,武田去年約合新台幣五千七百五十六億元的營收(相當於台積電、聯電營收總和)中,日本國內市場占比高達四八‧六%,北美市場次之、占比也有三成。新藥開發不及、既有產品已然凋零,逼得武田不得不快速轉型。

快速購併,補營收空缺

「購併」與「開發新興市場」,是武田與新局勢賽跑,試圖轉型的兩大主軸。

二○○八年,武田開始了海外購併,以八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購併美國麻州千禧藥廠(Millennium),取得癌症用藥,並創下麻州生 技業最高購併金額;去年開始,武田挾著強勢的日圓匯率當後盾,購併更加積極,以近一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的金額,快速購併瑞士、巴西、 美國等三家新藥公司,其中,瑞士奈科明(Nycomed)的購併金額,更創下日本企業史上第二大海外購併案。

購併,填補了武田專利藥到期後的營收空缺,莫里奇直言,「(暢銷藥到期)對任何一家藥廠都是重大衝擊,但武田今年營收卻還能比去年微幅成長,」「如果不靠購併,自然成長(organic growth)是不可能的。」

購併的大潮不只是武田,歐美大藥廠更是互相整併,現在全球前十大藥廠幾乎被美商盤踞,即便是日本最大的武田也面臨著沉重的競爭壓力。

為快速整合併入的海外公司,兩百多年來保守行事的武田,大膽起用洋將擔任重要職務,二○一○年找來德國醫學博士莫里奇,負責武田的海外營運;同年成立全球業務發展(GLBD)部門,由前千禧藥廠業務發展總監普托特絲(Anna Protopapas)負責購併。

攻新興市場,補布局匱乏

購併帶來的另一個效益是,武田得以加速在新興市場的發展。「如果沒購併,我們在新興市場的布局,太慢了些,」莫里奇坦言。奈科明的購併案,一夕間補足了武 田在歐洲市場布局的匱乏,海外據點數一下子從二十多個跳升為七十多個;巴西Multilab的合併,則建立了南美洲銷售網絡。

莫里奇計畫,讓新興市場營收比重在三年內倍數增長,從去年的不到五%,增至二○%至二五%。經由購併,武田在短短兩年多裡,從排行榜外擠入俄羅斯的第六大藥廠、巴西的前十大藥廠。

正邁向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的中國,尤其是武田新興市場的重頭戲,雖然去年營收占比只略高於二%,但北亞區總裁平手晴彥信心滿滿,以一成的營收比重為努力目標。

平手坦言,雖然武田早在一九九四年就在中國布局,但過去因偽藥充斥等因素,並未深耕中國市場,因此,其後的十六年都處於成長停滯狀態。但平手二○一○年離 開歐美藥廠體系、加入武田後,捨守勢並大舉進攻,兩年內中國業務人員就從一百六十五人快速增加到一千三百人以上,去年更登上中國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品牌藥 廠,營收年增率達六成,今年估計也將以同樣的速度持續成長。

「我們在天津、廣州的製藥工廠,每個月都在擴增產能,好追趕上中國快速成長的需求,」平手表示,現在武田在中國,只是靠著既有產品;等到眾多正在中國進行臨床實驗的藥品,未來三、四年內陸續取得藥證後,武田還將有另一波成長高峰。

在武田積極的轉型過程中,剛剛慶祝五十週年的台灣武田,成為亞洲區市場管理人才的搖籃。身為台灣武田第一位台籍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仁琳觀察,相對於多數日本藥廠仍以日籍幹部為主的管理風格,武田在過去十年中,已成為日本最全球化、最本土化的企業。

購併雖然是抵消專利藥到期衝擊最有效的良方,但每一次的購併,都會衍生庫存或其他會計帳目的打消,讓武田的淨利率看來似乎在短短三、四年間腰斬,從二○% 降到一○%;莫里奇坦言,武田將暫時停下大規模購併的腳步,先消化現有的產品線、整頓行銷通路,從中產生綜效,畢竟品牌藥廠,比的是氣長、而非短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39

普拿疼藥廠涉賄 揭中國藥價黑洞

2013-08-05  TCW
 
 

 

普拿疼製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GSK)最近的頭痛問題,恐怕吞再多藥也無解,因為中國官方指控,這家英國藥廠六年來在中國賄賂金額高達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六億元),中國已逮捕四名GSK中國涉案高層;另一家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上海辦公室也遭搜查。

藥廠行賄案曝出中國醫療體制腐敗現況,這其實是政府價格管制下,以藥養醫的必然結果。

講疏通、打交道行賄黑金轉嫁暴利藥價

GSK中國副總裁兼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對新華網坦承,在中國,一種藥品要上市,必須疏通各個環節:藥品註冊涉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價格涉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想進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要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進地方要跟地方招標辦打交道,進醫院更要打點醫院院長、藥劑科主任和各科醫師。

鉅額黑金被轉嫁到藥價中,梁宏估算約占藥價比率兩到三成。成本人民幣三十元的藥,加計「行政打點」費、廠商利潤,最終賣到患者手上暴增為人民幣三百元。

中國藥價虛高的癥結有二。醫院逾九成是公立的,主宰醫療行業;另一病根是以藥養醫。根據《財星》(Fortune),中國公立醫院收入來源包括:政府撥款、醫療服務及賣藥。其中,政府撥款只占中國公立醫院預算一成。為了讓人人看得起病,政府把醫療服務價格定得很低,醫院提供醫療服務注定賠錢,因此中國政府允許醫院按進藥價格另加一五%賣給患者。

由此,藥品利潤變成醫院的命脈。賣藥收入一般占城市公立醫院收入四成至五成,在農村,這個比率還要更高。

透過高藥價補貼醫療的模式,不僅墊高人民的醫療成本,同時鼓勵了貪污。經由賄賂、走私等不平等競爭方式取得超額收入的行為,經濟學稱為「尋租」。政府官員若發現尋租現象有利可圖,就會主動「設租」,迫使企業經營者對他們上貢。如果其他人都在收受賄賂,那麼做一個清官的相對成本就會很高。《財星》便直指,在中國醫藥價格管制失調的制度下,好人也會被迫變成壞人。

中國政府若光是抓外資黑金,而不從醫療體制病灶改革,老百姓也只能為高藥價繼續頭疼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60

《台微體》為藥打 「細胞膜」 劑型也能不一樣 洪基隆靠微脂體 讓全球藥廠找上門

2013-09-02  TWM  
 

 

四十年能做多少事?對台微體董事長洪基隆來說,他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微脂體。這種像是為藥包覆上一種「細胞膜」的新劑型,卻能讓全球藥廠紛紛找上門,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賴筱凡

有一家公司專門在生產「細胞膜」,利用創新技術,把「細胞膜」包覆在抗癌藥物外頭,讓治療效果更好、降低副作用。聽起來很科幻,卻是台微體紛紛讓美商、韓商、以色列藥廠都來爭取授權的重要技術,光是今年入帳授權金就超過十億元,它叫「微脂體」。

「你就把它想像成是我們體內的『細胞膜』,『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質,用脂質來包覆藥物,讓我們的身體更能吸收。」洪基隆,台微體董事長,今年七十歲,卻花了泰半人生在研究微脂體。

這一切,居然是從五千顆牛眼睛開始!

一個美麗錯誤 開啟微脂體四十年研究與多數生技廠老闆相同,洪基隆也是所謂的「海歸派」,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念化學博士、史丹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到加州大學癌症研究院(LRL)當研究員,洪基隆與典型的科學家沒有兩樣,一頭栽進微脂體世界,一待就是近四十年光陰。

問他為什麼對微脂體這麼感興趣?洪基隆笑了,全起因於一段美麗的誤會。「當時柏克萊的指導教授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你有沒有立志要拿諾貝爾獎?』結果我跟他說,我不想拿諾貝爾獎, 只想找一個終生都有興趣的題目。」一九七○年代,那是個科學家們把拿諾貝爾獎當作一生志業的年代,科學家們積極做研究,有的立志要改變世界,有的則是以諾貝爾獎為終生依歸。洪基隆沒想那麼多,甚至在成大當助教的那兩年,讀的是核子化學,與生醫領域怎麼也搭不上邊。「我整整花了兩個月在想,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直到他的指導教授在黑板上畫完所有化學結構後,洪基隆確定了,他想做微脂體。

說是微脂體研究,其實在當時也沒有那麼具體,「光線從視網膜接收光譜後,如何轉變成訊號從視神經傳輸到腦部去,我很想知道。」當時,洪基隆的指導教授給他一個任務:用牛眼睛合成一個類似人類視網膜。

這個任務,洪基隆的指導教授做了九個月,沒有任何進展。「我們想要複製出那一層膜,每次牛眼睛一買,就是一千多顆,研究了半天,卻沒什麼結果。」直到那天實驗後,洪基隆的指導教授忘了將研究用的牛眼睛收進冰箱裡。

這對做研究的人來說,就像是基本常識的失誤,「當下我很生氣,覺得怎麼會犯這種錯誤。」但洪基隆壓抑住情緒,決定先勘察「受災情況」,「我把牛眼睛拿去測試光譜,發現居然只有一半無法使用,另一半卻是好的。」原來,為了保存牛眼睛,洪基隆一直在低溫環境做實驗,企圖用各種化學藥劑、合成技術的方式,就為複製出一層像是人類的視網膜。然而,實驗一直沒有進展,卻是在這一次的意外後,讓洪基隆注意到,或許溫度才是實驗的關鍵。「我們唯一沒想到的,就是改變溫度。」有了驚人發現的洪基隆,這成了他於一九七三年《生物化學(Biochemistry)》期刊的重要論文。

跳出思想盲點 在失誤中找出機會與現今對生物知識的了解比起來,一九七○年代科學家對於細胞膜的認識,就像是黑箱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在洪基隆看來,科學家對微脂體的未知,反而給了新一代科學家很多機會。

「我老闆做九個月做不出來的東西,我在三個月裡做出來了,結果就是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後,他願意推薦我到史丹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但前提是,不能再做脂質相關的研究。」洪基隆的話裡,多了一絲苦澀,他停下了對脂質的研究,進到麻醉系做博士後研究,意外將他帶進藥物傳輸的領域。

所謂的藥物傳輸,就是藥物的形式,一般人比較常見的像是針劑、藥錠、膠囊,但做到奈米等級,洪基隆研究的藥物傳輸方式,叫做微脂體。他想要用複製視網膜的方式,複製出一層「細胞膜」,包覆住藥物,讓人體對藥物的吸收更好。

然而,當歐美都將微脂體技術開發視為重要趨勢時,台灣生技產業卻獨缺這一塊。一次回台演講的機會,讓洪基隆有了回來創業的念頭,「二○○二年,創業初期,台微體甚至連實驗室都沒有,我們不停地在訓練人才,就是想把微脂體這項技術留在台灣。」他說。

讓台微體成名的第一個代表作,是抗血癌名藥「小紅莓」。台微體用微脂體的相關技術製造出奈米球,再將「小紅莓」包覆在奈米球裡,治療效果比原來還好,「小紅莓」產生的藥物毒性也降低,讓台微體一戰成名,也讓全球藥廠紛紛找上門來。

不只與台灣藥廠安成攜手,將癌症學名藥技轉給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就連美商賽生、韓國藥廠Sam ChunDang(SCD)都紛紛找上門來,就是希望透過微脂體的技術,搶攻市場,連帶地也讓台微體坐擁三百元的高股價。

隨著台微體旗下的研發成績逐漸開花結果後,洪基隆現在把多數的時間花在研究「錯誤」,「以前我也是在別人的錯誤裡找到機會,現在我更常看別人失敗的研究,找到失敗的原因,看能否由我們來改善,或許造就了台微體的下一個機會,也說不定。」洪基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洪基隆

出生:1943年

現職:台灣微脂體董事長

經歷:加州大學微脂體研究實驗室主持人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研究

研究40年

就為那層膜!

成就:

全球第三家被核准上市的微脂體劑型的藥物。

曾入選《紅鯡》雜誌亞洲100強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2

SAC資本18億美元和解弱爆,藥廠才是真正罰款大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482

在SAC資本繳納創紀錄的18億美元罰金後,也許沒人再對那些靠內幕消息賺錢的基金有興趣。

但是相比本週製藥巨頭強生向美國司法部繳納的22億美元罰金仍是小巫見大巫。

美國司法部稱

強生及其子公司楊森製藥公司未按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許可的用途,將抗神經類藥物銷售給老人、兒童和殘疾人。同時,強生公司還被指控為全美最大的處方藥分銷商全護公司提供數百萬美元回扣,用於推銷自己的藥品。對其罰款包括4.85億美元刑事罰款和向聯邦及州政府支付的17.2億美元民事罰款。

這還沒有完,2012年美國法官裁決默克製藥支3.22億美元罰款,作為其民事和解非法推銷止痛藥Vioxx的6.28億美元民事解決方案之一。

事實上這些罰款仍然算不上最重量級的罰款。

2009年輝瑞因為欺騙性的推銷Bextra被罰23億美元。但這個史上最高罰款紀錄幾年後就另一家製藥公司打破。

去年葛蘭素史克公司因非法推廣和不能及時提供安全數據,被美國司法部罰款30億美元

如果你在美國司法部網站搜索「製藥公司罰款」,你能找到365個結果。

3月份ProPublica列出了一份總額106億美元大製藥公司罰款清單。Independent統計在過去3年中,26家製藥公司共支付了超過110億美元罰款,其中8家來位列全球前10大藥廠。

除了美國還有歐洲。

就在今年夏天丹麥製藥公司Lundbeck和8家製藥公司共支付了1.46億歐元,理由是他們在2002年合謀推遲讓一種通用的抗抑鬱藥進入市場。 

沒錯,這就是欺詐付出的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89

冰島海盜後裔 吞下台灣大藥廠!

2013-12-23  TCW
 

台灣第一宗外商來台購併藥廠案,出錢的買家,竟然是「維京海盜」!

十二月十六日,台灣五大學名藥廠之一的美時化學製藥,宣布明年將以新股私募的方式,轉讓超過六七%的持股給來自冰島的艾威群(Alvogen)公司,預計明年第二季完成。六十億元的購併雖然金額不大,卻創下台灣藥業史上,第一個被外商購併的先例。

因為此案,美時將走出南投的群山,用它擁有的台灣唯一通過歐洲、美國、日本查驗的藥廠為後盾,向國際市場叩門;在艾威群的資源傾注下,研發實力,銷售網絡也將瞬間擴大。

資本市場人士估計,美時目前市值超過六十億元,在入股結盟案執行後,將做為艾威群的亞太總部,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艾威群也將協助其擴大產品線,跨足原本癌症用藥、減肥用藥以外的利基市場,不排除三、五年後的市值,將挑戰台灣學名藥龍頭安成藥業(目前市值,約新台幣三百億元)。

哈佛說他擁「致勝配方」九年讓小藥廠營收增百倍

這宗購併案的背後,是現年僅四十四歲、被哈佛大學形容有「致勝配方」(Winning Formula)的艾威群執行長羅伯.魏思曼(Robert Wessman)。他同時也是冰島自行車二十公里紀錄保持人。

二○○八年,哈佛商學院以他做為個案研究,文獻標題引用他的話:「我們是冰島人,我們不為積極進取而道歉。(We're Icelandic, we make no apologies for being aggressive.)」台灣人對他不熟悉,但在國際製藥業裡,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傳奇。

他曾讓一家員工總數不到一百人的冰島小藥廠阿特維思(Actavis),短短九年裡,營收、員工人數膨脹一百倍,市場版圖從冰島擴增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

當魏思曼在二○○八年主動請辭阿特維思執行長時,這家公司的營收已躋身全球第四大學名藥廠,如今排名更前進到全球第三大,市值新台幣八千二百四十億元,是安成的近二十七倍。

決勝關鍵在「購併」出手快狠準,每四個月一件

究竟,他的「致勝配方」為何?答案是不停的看公司,不停的購併。九年共執行二十六件成功的國際購併案,平均約四個月就有一件;他看過至少兩百家公司,只有十分之一被他挑中。購併的速度與成功率都超過國際業界平均,讓他「快、狠、準」的購併風格,在國際上不脛而走。

他以冰島人的剽悍風格自豪。冰島面積約是台灣的二.八倍,人口卻只有三十餘萬人、不到台北市的一三%;這裡,有超過一百三十座火山,土壤貧瘠,從來就不是上天鍾愛、流著蜜與奶的迦南之地。正因為資源匱乏,這裡成了古時維京海盜棲居地之一,他們剽悍勇猛,見到什麼就掠奪什麼。

一九六九年,魏思曼出生在冰島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裡,大學商學系畢業後捨棄了安逸的銀行工作,參與一家運輸公司的重整,不久後功成身退,轉往阿特維思藥廠。

他三十歲當執行長賭上家產,拯救破產公司

一九九九年阿特維思瀕臨破產,當公司兩派經營者激烈爭吵時,他大膽提出改造方案,以三十歲的年輕職員之姿,臨危接下執行長一職。

面對財務難關,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悍然,捲入戰局。「我賭上了聲譽,還有我全部的家產,」他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做擔保,讓銀行借款給公司,發給員工薪水並維持基本營運。公司的成敗,與這年輕人牢牢綁在一起。

「我來自這個產業之外,但這反而能讓我用全新、不設限(untainted)的眼光來看待他,」他回憶。他設定了大膽的目標,認為阿特維思必須採用激進的做法突破僵局,快速國際化,這包括了新市場的開拓,以及便宜又有效率的製造廠;當時,國際製藥業不熱中購併,他卻開風氣之先。

從小,魏思曼就展現了不服輸的性格,他熱愛柔道、滑雪及跑步,這類輸贏分明、競爭性很強的運動;就連這次到台灣,看著高鐵站約有三層樓高的樓梯,他也興致勃勃的挑戰同行的同事,「跑,看誰贏!」

在今年八月因為自行車意外而重傷前,他每年參加鐵人三項運動,是該年齡組的常勝軍,還是冰島自行車紀錄保持人。而他冰島辦公室裡最醒目的擺設,就是一台哈雷重型機車。

「我就是熱愛競爭!它一直存在我的基因裡。」流著維京祖先血液的魏思曼,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如此自我剖析。

要當一個學名藥廠的執行長並不容易,必須精準的在正確的時間、地點,拿出正確的產品,但只是第一步,他還必須搞定政府關係,以及購併帶來的後遺症。

塞爾維亞的一個購併案,煙硝味四起,最讓他印象深刻。當時這個國家進行內戰,他花了兩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八億元)購併一座工廠,但必須裁員兩百人以達到重整的目的,員工憤怒的聚集在工廠之外,早先他們已經炸掉了魏思曼底下一名主管座車,員工代表揮舞著槍,逼迫魏思曼立刻給個交代。

「我往外走向這群氣憤的員工,誠懇的、禮貌的向他們解釋,如果不這樣做,必須關閉整座工廠,所有人都會沒有工作。」他回憶,當地政府沒有提供任何的協助,最後全靠他自己搞定。

儘管生長於步調緩慢的北歐,他卻如亞洲人一樣工作勤奮,員工經常在半夜兩點接到他的電話,詢問業務進度。「他沒有在睡覺的,」艾威群亞太區商業運營副總裁史格瑞(Siegfried Gschliesser)打趣說。

他和每個區域的業務領導人一起討論、定出目標,就放手讓屬下用各種方式嘗試達到,他對遊戲規則不設限,但每週一定要追到更接近目標的新進度。所以,儘管他從不對屬下口出惡言,「光想到他要來審查進度,整個辦公室緊張得不得了。」艾威群醫藥暨法規處處長李淑惠說,「他不接受『不可能』、『做不到』這樣的答案。」

購併美國利基藥廠Amide就是一個例子,這個藥廠由家族世代經營,外界都認為它不可能出售,魏思曼與他們相識多年,也不得其門而入。但是當家族中的父親去世時,他靈機一動打電話給兒子,短短一天之內就敲定購併案,後來儘管有人以更高價企圖搶標,但賣家信守承諾,最後賣給一直不放棄的魏思曼。

就連二○○九年的職涯轉換,魏思曼抱持的,也是相同信念。當時阿特維思的業務蒸蒸日上,對他來說是舒適圈,但一家百年歷史的美國小藥廠、也就是艾威群的前身找上他,提供四成的持股做為誘因,希望他能夠複製先前的成功方程式,改造這家搖搖欲墜的小公司。(編按:魏思曼接手艾威群後,已將總部遷至冰島。)

「人們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能成功一次,通常你第二次很難再成功,」魏思曼解釋,「所以,現在我覺得很有趣、很有挑戰性,很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再成功一次。」四成的持股,讓他覺得這家公司彷彿是他新創的一般,但金錢的誘因只是其次,「我就是想知道我的能耐。」

他把焦點轉向台灣看上高本益比,複製購併潮

速度,是決定學名藥廠成敗的關鍵因素。學名藥是指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後,以相似化合物製作的藥品;簡單說,就是與原廠藥效能相等、但價格更便宜的「分身」。

以全球最大學名藥市場──美國為例,第一個問世的學名藥,可享有一百八十天的獨賣期,這段時間就是它快速網羅通路、擴大市占的機會。

「我們曾經有過因為是第一個推出的學名藥,五年都保有五成左右的市占率,但是在少數僅僅落後幾星期的案例中,連續好幾年,市占率連五%都無法超越。」他解釋。

為了保持領先,他專找進入障礙特別高的產品,例如製程特別困難、原料取得不容易等;另一方面,艾威群採取自家開發,以及向外購併公司或藥品智財權(IP),雙管齊下的彈性做法,過去四年裡,投入超過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購買智財權,產品種類也迅速擴張到兩百種以上,這樣的速度約超過業界平均的四成。

而如今,魏思曼這位冰島大買家,即將複製他過去的成功模式,並且把焦點轉移到台灣。

為什麼是台灣?其一,台灣資本市場給製藥業的本益比,高居亞太區之冠,安成藥業今年前三季每股虧損三.二四元,光靠即將取得藥證的美好願景,股價就約三百元;而台灣生技類股的市值也在六年內增四倍,目前超過五千九百億元。

其二,美時已經打入日本、中國市場,對二○○九年才重整、急著擴張市場的艾威群而言,是一條省力、省時的捷徑,至少可省下五年的開發期。

在台灣,艾威群另外已與五洲、永昕等三家製藥公司在生產方面結盟,明年入股美時之後,「我們會持續以友善、開放的態度,歡迎台灣聯盟夥伴的加入,尋找購併的機會。」

「不同於歐洲、美國,這些市場的學名藥競爭過度激烈,切入機會不多,亞洲並沒有很多的國際大學名藥廠在此著墨,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他認為,前幾年國際藥廠在歐美大行其道的購併風潮,即將搬到亞洲重演。

去年,艾威群入股南韓上市公司Kunwha製藥,同樣是取得五成以上(持股超過六八%,必須下市)的股權,建立在亞洲的生產據點,未來不排除與美時等轉投資公司,再做進一步的整併;此前,他才剛買下東歐最大的製藥廠,做為降低生產成本、切入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利器。

艾威群今年營收規模約為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距離魏思曼的豪語「二○一五年後躋身全球前十大學名藥廠」,仍有相當差距;但對於曾締造奇蹟的這位冰島人來說,這是另一個「更有趣的挑戰」,而不是遙不可及的虛幻目標,如今這個產業,就是他重振維京精神的最佳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5

中年回台創業 拉拔神隆成為原料藥廠龍頭兩個原因 讓馬海怡在巔峰閃退!

2014-07-21  TWM
 
 

 

一手創辦台灣神隆的馬海怡,即將在七月底退休。她中年回台創業,在統一集團前董座高清願支持下,成為台灣首座FDA廠房認證藥廠。但績效逐步成長的神隆,也將面對世代交替的新考驗。

撰文‧周岐原

七月三十一日,成立十七年的台灣神隆(以下簡稱神隆),即將進入新里程:創辦公司的總經理馬海怡將退休,原職由研髮長陳勇發接掌。這家市值逼近五百億元新台幣的原料藥廠,是國內生技業界重要指標,當靈魂人物離開第一線,神隆未來的發展,頗令業界關注。

一九九七年,馬海怡與創業團隊在一片甘蔗田中,開始建廠。二○一一年,神隆掛牌上市,過去三年,公司稅後淨利從九.六億元成長至十二.七億元。展望未來,今年底癌症針劑廠預定投產,江蘇常熟廠也加入營運,績效更將大幅提升。為什麼業務起飛之際,馬海怡決定交棒?接受《今週刊》專訪時,馬海怡透露了一個小故事。

打開抽屜 竟堆滿過期泡麵「我在整理物品時,發現有一整個抽屜,裡面裝滿了泡麵。仔細一看日期,竟是二○○二年,原來全部是過期十幾年的泡麵。」馬海怡感性地說:「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我的確特別忙。每到週末,員工餐廳沒有營業,我常常獨自吃泡麵就打發一餐。」馬海怡指出,自己在神隆任職十餘年,從基礎工程、研發產品,到規畫股票上市,投入時間已經遠比當初設想得久。她形容,十餘年來自己全心投入工作,到「即使穿上睡衣,依然坐在床上回覆e-mail」的地步。然而,馬海怡不諱言:「好的公司,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換leader(領導者),才會有不同的視野。」於私,馬海怡坦承,自己母親已經高齡九旬,加上與家人長期分隔兩地,升格為祖母以後,馬海怡更加感覺到「我疏忽很多以前該做的、responsible(有責任)的事」,所以決心急流勇退,希望多陪伴家人。這是她萌生去意的兩個原因。

直到近兩年,生技股成為台灣當紅產業,股市陸續出現好幾檔高價新藥股。但早在投資人琅琅上口「生技股」三個字以前,神隆已在南科長期默默耕耘,如今才有實力在市場站穩腳步。馬海怡一開始就以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標準建廠,是成功的第一要件。

「一開始,她就把神隆定位為國際公司,軟、硬體建設都是國際級,格局訂得很高。雖然目前規模還比不上全球前五大藥廠,但也證明這個模式是成功的。」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董事長於樹偉博士指出。

早在神隆施工建廠期間,當年在工研院服務的於樹偉,就曾經到神隆簡報製程安全管理規範,當時他對這家公司的印象是:「實驗室內部完全以美國標準在做,所有規格都是美規;光是符合國內法規,他們並不滿足。」引進在美經驗 內升管理人才在疾病管制局前局長、現任神隆獨立董事蘇益仁眼中,神隆將建設一步到位、做到國際水準,也是公司得以挑戰全球市場的主因。蘇益仁回憶,當年他參觀過神隆內部後,認為公司不僅硬體規格在台灣數一數二,對馬海怡帶領團隊的管理風格,更留下深刻印象。

蘇益仁因此對時任統一董事長高清願形容:「神隆將是統一『皇冠上的寶石』!」於是統一集團決定再增資神隆,填補資金缺口。「有統一集團不斷支持資金,又按照FDA規格建廠,國際化品管、研發能力好,是最重要的關鍵,國際客戶才會相信你。」蘇益仁分析。

從人力制度,也能看出馬海怡著重長期經營的思惟。八○年代,馬海怡在美國孟山都(Monsanto)工作,由於廠區位在種族問題最嚴重的美國南方,公司為平衡陞遷機會,身為華人女性的她受到刻意栽培,六年內換了九個職務,從化學部門經理,一路升至晶圓廠長,為她日後的管理經驗打下重要基礎。

後來神隆營運初期,馬海怡就引進這套輪調經驗,創立「EMBA班」,專門培訓有潛力的儲備人才。目前這項教育計畫已開辦至第六期,為神隆打造一批位居管理階層的核心幹部。

進入「後馬海怡時代」,神隆有何挑戰?蘇益仁分析,近年原料藥市場變化快速,新藥物陸續問世,先前的藥品可能從第一線退居第二線,也就是逐漸被新劑型、新產品蠶食。神隆鎖定的抗癌藥,是市場最高級產品,但仍可能「像柯達被取代一樣」。蘇益仁認為,這是原料藥廠的最大威脅。

馬海怡為神隆規畫的未來,首先是往下游發展製劑,此外,神隆還將嘗試發展新藥,加上中國廠開始貢獻營收,「三年後會比現在成長多很多…,公司業務會更蓬勃。」馬海怡期待。

一三年底,通用汽車前總裁艾克森(Dan Akerson)宣佈提前交棒時,在聲明中這樣形容辭職的決定:「有時候,生命會朝你丟一個大曲球。」中年回台創業的馬海怡也是如此,當她放下成就,神隆日後繳出何種成績單,市場拭目以待。

馬海怡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將退休,未來僅任公司董事)經歷:美國Syntex藥廠副總經理學歷:美國李海大學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