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英美直擊 薄熙來滅亡之路

2012-04-19  NM

上週二深夜,官方發布指薄熙來嚴重違紀,中央決定停止其擔任所有中央職務,並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薄家天下正式沒落。 這名「西南王」自○七年上台後一直「唱紅打黑」,處心積慮把重慶塑造成「全國典範」,早就觸動中央神經,終於在人大會議結束後被迫下台。事件發生後,溫家 寶立即發表文章「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聲言薄案只是「獨立事件」,全國上下力保穩定。不過就在薄政治上被判「死刑」當晚,他位處的山頭重慶,市中心五步 一便衣,十步一警察;而市郊萬盛區更爆發了一場萬人流血暴亂。 記者上週飛抵重慶,直擊當地幾千名軍裝武警帶備催淚彈、盾牌,全區封城!


記者到達重慶市中心後,便嘗試找車輛進入發生暴亂的萬盛區。 當地司機全部拒絕前往,私底下跟記者說:「局勢不穩,沒人敢去。」「聽說那邊很亂,連老婆婆都被打死,全部是『武警』,見人就打,開出租車的都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情況,我怕進去(萬盛區)後不能出來,要是滯留在那邊幾天怎麼辦?那麼危險,你們都不要去了。」 記者最後輾轉找到公車,兩小時車程,終於到達暴亂現場。

幾千軍警 重裝戒嚴
進入萬盛區前的道路收費站,氣氛頓時變得 緊張。首先是三十名武警在站內駐守,檢查進入區內所有車輛,查核入村各人身份。 記者混入民眾中,成功入區,發現全區如同「死城」。街上行人稀少,店鋪全關,眼下所見的幾乎都是「軍人」,包括公安、特警及武警部隊,面目嚴肅,全都手持 盾牌警棍、頭戴鋼盔,手持催淚彈發射器,在區內大街小巷列隊巡邏,但凡有民眾駐足觀看,武警都會不停咆哮︰「不准駐足!不准拍照!」除了軍警,在高樓及廣 場上都有便衣人員站崗,瞰察着區內人民的一舉一動,氣氛肅殺。 記者與零碎居民在附近市中心步行,突然一名便衣男子厲眼看着街上的垃圾箱,隨即有幾名公安急步趨前,查看是否內藏炸彈。 據知薄熙來在上週二(十日)倒台後,萬盛區連續三日發生暴亂,中央為了鎮壓,即時從重慶市及成都軍區,抽調約四千名全副武裝的軍警和特警到萬盛區,分布於 曾有大量民眾聚集的子如廣場、萬盛公安分局及高速公路出入口。 武警以當地地標萬盛體育館作為駐兵中心,並在當眼處掛上寫有「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堅決打擊違法犯罪」的紅色橫額,停泊逾三十部特警車輛及加油車。民眾不可 進入體育館範圍,全都要繞路走。武警都由此列隊出發,記者便看見逾三百名軍警接受上級指令後,到區內各處分批巡邏。

只准老弱婦孺買菜
當 地居民表示,週二發生暴亂翌日,縣城全面封鎖,市民不准上班上學,所有商店關閉。當局為了封鎖消息,亦即時中斷互聯網。所有賓館、酒店更禁止接待外來客 人。記者於週四到達當日,情況稍為放鬆,部分菜市場,在當局允許下開業,供應食品及日常用品,不過居民都憂慮說不知道這「局部戒嚴」何時結束,所以都購買 大量油、米及豆類囤積。 在區內所有建築,都貼有由重慶市公安局於週四(十二日)發出的公告,指重慶市委及市政府,對非法集會及暴力行為高度關注,並表示:「民眾要自覺維護社會秩 序,對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對知情不舉、包庇、窩藏犯罪分子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子如廣場外,只有老人及婦孺。民眾雖然並無任何動作,但只要多過三人聚集亦立即被驅趕。武警走到手無寸鐵的老人婦女面前,大聲喝令︰「立即離開!」老婦 邊走邊低聲氣憤地說︰「這是人民兵的所為嗎?」 多部武警巡邏車在廣場外的街道不停徘徊,用高音喇叭廣播着︰「不要駐足圍觀,不要東張西望。」震耳欲聾的廣播器不停重複。

萬人流血暴亂
萬盛區的暴亂事件,當局下令內地傳媒一律不准報導;外地傳媒在暴亂期間,因為地區封鎖無法進入,區內連日來的訊息,只能靠該區市民在第一、二天互聯網還未封鎖前上載相片到微博讓外人了解實況。
據當地居民表示,上週二(十日)晚上,首先有數千名民眾在子如廣場聚集示威,起初官方未予鎮壓,居民都高舉手提電話、相機拍攝。後來聚集的民眾越 來越多,多達一萬人,全副武裝的特警及武警,開始以武力清場,向民眾施放催淚彈。據知,警察更動用了辣椒水及電棒等武器驅趕民眾,至今最少有三名民眾被打 死。從互聯網上可見,一男人被子彈打得皮開肉裂,老人婦女亦被打得頭破血流。
消息指,重慶市長黃奇帆曾到場視察,市政府新聞辦後來公布,承認有一萬人聚集,民眾向警察和武警投擲石塊及磚頭,有十多輛警車被毀或焚燒。聲稱事件中只有個別民警和群眾受傷,無人死亡,強調暴亂與薄熙來事件無關。

萬盛區富庶
萬盛區位於重慶南部市郊,距重慶主城區八十九公里,面積五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總人口約廿七萬。該區出產煤炭,一直都是重慶的富庶地區。此 外,亦有發展電力、機械加工、建材及化工等工業,加上新興發展的旅遊業,有多個旅遊風景區如萬盛石林、黑山谷風景區,促使零售、餐飲及服務業發展迅速。

兩區合併 引發民變
是 次暴亂的主因,是去年十月,在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拍板將萬盛區合併到毗鄰的綦(音:其)江縣。萬盛居民李小姐坦言︰「一直也不喜歡合併,綦江比我們窮得 多,合併後要我們補貼(綦江),我們的醫保(醫療保險)、低保(最低生活保障)都被拖下去了。」至近期當局又宣布將投資近三十億元人民幣的動漫城遷往綦江 縣,萬盛居民利益進一步被剝削,民怨一觸即發。因此當週二傳出薄下台,當地民眾即趁機發起暴亂,意圖推翻薄時代所出的「前朝」政策。
當時薄熙來為撈政治本錢,把重慶搞出位,遂把萬盛區與綦江縣合併。萬盛區位於重慶南部市郊,有「煤城」之稱,以出產煤炭致富,加上新興發展的旅遊 業,發展神速。在毗鄰的綦江相對沒萬盛富有,有萬盛區居民表示,兩地合併後,萬盛區的二億多元財政結餘,被迫轉到綦江縣,用作償還該區達八十多億的欠債。
暴亂發生後,當局武力鎮壓,同時亦懷柔推出八條優惠政策,包括聲稱會將居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納入全市統籌等,以緩和民心。

重慶全市 不提「薄熙來」
重慶郊區武裝戒嚴,以防薄熙來一下台觸發連番民變,而表面平靜的重慶市中心亦暗湧處處。
現居重慶的港人Kenny,自○四年起在重慶生活,開設戶外設計及製作公司,承接廣告工程。Kenny早年在重慶還未流行戶外廣告業時起步,坦言 生意不好︰「早年重慶仲未發展,呢邊啲人點識做戶外廣告?於是以開荒牛身份嚟試吓,開頭啲人都仲未接受到啲新嘢,生意慘淡,直至○七年,佢(薄熙來)上場 後,其中一項政策就係揼錢美化重慶市,立即變成由以前自己搵客,到而家啲客搵上門局面。」
Kenny透露曾承接重慶政府活動,故與政府官員經常交流,薄熙來被罷免後,Kenny指官員之間即時變臉︰「佢哋(官員)無再提佢個名(薄熙來)三隻字。」
在重慶商界一直流傳着「想發財,找熙來」,近日所有人突然有默契地不再把「薄總」掛在嘴邊。
上週二開始,市內報章包括《重慶日報》、《重慶時報》及《重慶晨報》等,發出相同稿件,口徑一致,嚴厲批評薄熙來敗壞社會。一名重慶市的居民透露 ︰「其實大家每天都會看報紙,看最新情況。在家裡都會悄悄討論,可是在街上就沒有人提姓薄的,怕說錯了,會惹麻煩。」重慶市中心的渝中區及江北區是市內商 業區,屬一線地段。薄熙來落馬後,商業區依舊歌舞昇平,行人絡繹不絕,但在五光十色的燈光下,大批穿着深色西裝的人在樹下監視,時有武警四處巡視,當局在 暗中監察重慶全城。

薄瓜瓜消失美國
薄熙來夫婦捲入六四屠城後最大的中共政治醜聞,他們的獨生子薄瓜瓜之去向成為國際傳媒焦點。本刊飛往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獨家拍得薄公子的單位內一片凌亂,而據記者連續四日守候觀察,薄瓜瓜自上週四離開住所後便一直失去蹤影,相信他在父親下馬後已倉皇潛藏。 具間諜色彩的英國商人海伍德在重慶暴斃,成為薄熙來夫婦玩完的導火線,亦揭露了谷開來轉移資產往海外的秘密。本刊遠赴英國,追尋薄家海外公司的足跡,並在大連和上海,尋找薄熙來和薄家掌櫃谷開來大起大落的故事。


父母身陷困局,喜愛夜蒲的薄瓜瓜也變得低調。本刊記者於美國時間上週四(四月十二日)到他位於波士頓的單位外守候,由下午四時到晚上九時半,也未見他出入住所。天黑後,單位拉上窗簾,但客廳及房間的簾縫透出燈光。 記者於翌日繼續等候,週五晚上是外出消遣的黃金時間,但由下午五時至凌晨二時,也不見薄瓜瓜出外,單位的窗簾仍然拉上,但屋內已沒有燈光。接着的週六及週日晚上,單位依然烏燈黑火。 與此同時,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消息人士指,薄瓜瓜在週四晚上攜同行李隨着一名美國官員離開住所,該報估計他已向美國申請政治庇護。 記者向週四晚當值的管理員查詢薄瓜瓜是否已於週四晚遷出,他稱:「我不能透露任何關於住客的事情。」但他否認《每日電訊報》所寫,指是他應薄瓜瓜的女朋友要求而打開停車場閘門給訪客,「我不知為何有這樣的報導。」管理員說。

行蹤成謎
本 刊再找上大廈住客幫忙,一男住戶於週日下午四時半到薄瓜瓜的一樓單位按鈴,但良久未有人應門。從以上種種跡象推斷,薄瓜瓜極可能在週四晚深夜悄悄離開。到 截稿為止,美國有關當局仍未有證實薄瓜瓜的求助,而薄也再沒有出現任何公眾場合。 根據本刊拍攝到薄瓜瓜客廳的照片顯示,薄瓜瓜離開前住所一片凌亂。客廳沒有太多傢俬,只得電視組合櫃、餐桌及六張膠椅。而正中的茶几上放了一副砌好的星球 大戰太空船(Millennium Falcon)Lego模型,電視機下的組合櫃也有一套星球大戰的遊戲碟,相信薄瓜瓜是星球大戰迷。組合櫃內有一個PLAYSTATION遊戲機,加上茶 几上放着的開瓶器,估計瓜瓜愛邊喝酒邊打機。靠近餐桌的地板上隨意放了一個黑色背囊及一個手提旅行袋,又有兩件衣物散落地上。餐桌上有一支差不多喝光的 Macallan威士忌,旁邊的膠椅上還掛着一對灰色女裝絲襪。 薄瓜瓜居於波士頓Massachusetts大道,一幢樓高七層的服務式住宅。他租住的九百八十一呎的兩房單位,每月租金約三千美元。大廈在哈佛大學及麻 省理工大學中間,所以六十五個單位中有部分租客是學生。大廈位於中上住宅區,附近環境幽靜,有小型獨立屋、幾間傢俬店、一間餐廳及外賣薄餅店。

缺席課堂
薄 瓜瓜入讀哈佛的兩年制公共政策碩士課程,原定今年五月考試後畢業。但父母身陷險境,已影響到薄瓜瓜的學習。根據路透社報導,薄瓜瓜近期已沒出席逢週四上課 的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ion in China「中國政治經濟轉型」課程。 不過,三月底薄瓜瓜仍然有現身哈佛。一位來自北京的博士交流生對本刊表示,於三月底在校園活動時碰到薄瓜瓜,他並沒有表現得憂心忡忡。「他很輕鬆的跟旁邊 的朋友聊天,皮膚也特別好,白白的。」 薄瓜瓜最後一次公開回應傳媒的訪問,也是於三月底。當時他電郵給《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請求英國傳媒讓他遠離政治風波,令他可以專心學習:「我個人希望可集中學習,遠離政治陰謀。」 薄瓜瓜在英國讀書時是一個派對王子,經常夜蒲,最後甚至被牛津罰停學一年,導致要中國外交人員干涉。但去年來到哈佛讀書後,薄瓜瓜變得低調。 直至最近,因為父母在大陸被審查,再令薄瓜瓜成為焦點。在最新一期的校園雜誌《The Harvard Crimson》,一篇標題為《HKS Student Entangled in Chinese Scandal》(甘迺迪院校學生捲入中國醜聞)的文章,將近日的外國媒體報導撮要,校報記者也未能接觸到薄瓜瓜回應事件。

貴價課程
薄 瓜瓜修讀的甘迺迪公共行政學院,主要開辦公共管理課程,及培訓公營機構人才。特首曾蔭權及財政司長曾俊華也曾在該學院進修。 而薄選讀的碩士課程,每年學費四萬四千美元,折合約三十四萬港元,連生活費,預計一年開支要約六十萬港元。 薄瓜瓜在最新一學期修讀一個與中國政治經濟相關的科目,由Anthony Saich教授任教。Saich教授是「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總監,路透社指薄瓜瓜早前便取得該中心一項撥款,進行一項關於中國非牟利機構的透明度及參與的研究項目。 Saich教授也兼任「中國公共政策項目」主管,該項目由香港新世界集團捐款資助,經常舉辦課程培訓內地官員,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組織部部長李源潮、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記者電郵查詢Saich教授有關薄瓜瓜近況,教授回覆指校方規定,不能評論個別學生的事情。

追查英國神秘公司
在 國內恃着父親權勢呼風喚雨;在國外依仗家族財富呼朋喚友的薄瓜瓜,最終在波士頓的黑夜中消失,這全因為母親涉嫌謀殺英國人海伍德(Neil Heywood)被立案審查,而老父又因嚴重違紀而被扣查。 上週二(四月十日),官方新華社在晚上十一時特別報導,鑑於薄熙來涉嫌嚴重違紀,中央決定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意味着薄熙來正面對嚴峻難關。 更嚴重的,新華社續指,經過覆查,當局現有證據證明原與谷開來關係良好的海伍德,最終因為經濟利益問題而被殺害,而谷開來與薄家勤務人員張曉軍涉嫌故意殺 人,已移送司法機關。 海伍德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在重慶一酒店內暴斃,公安對外聲稱他死於酒精過量中毒,另對海伍德的家人說他死於心臟病,前言不對後語。海伍德的遺體事後未有驗屍 便被匆匆火化,引起海伍德的家人及朋友懷疑。 這宗懸案本來一直被埋沒,直至王立軍在今年初將海伍德的命案疑點向薄熙來「匯報」,被薄掌摑一巴,更因此而被免去公安局局長一職。薄熙來趕狗入窮巷,令王 立軍孤注一擲,於二月六日帶着三大袋重要文件,逃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據悉,該批文件包括海伍德案的物證、薄熙來涉嫌貪污的證據、以及薄熙來與中共中央 委員兼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密謀反習近平的計劃。 雖然美國害怕影響中美關係而將王立軍交給北京中央高層,但不久英美傳媒便不斷爆出海伍德之死的驚人內幕。

致命殺機
本 週一,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當局的調查報告結論,海伍德是被人用氰化鉀(俗稱山埃)毒害。而路透社更指,海伍德因為在替谷開來洗黑錢時,索 取高於谷預期的佣金,被谷指責貪婪,兩人因此發生爭執,海伍德一度要脅會將谷開來轉移資產到海外的證據公開,最後招致殺身之禍。 路透社引述曾與調查員接觸的兩名知情人士說,海伍德在遇害前一星期,曾先後入住重慶喜來登大酒店及南山麗景度假酒店,最後因飲下一杯混上毒藥的飲品而喪 命,當時谷開來並不在場。 海伍德的妻子王露露,與兩名子女:十一歲女兒Olivia及七歲兒子George,現仍住在北京市郊順義區,房子外經常有執勤人員監視。據英國媒體報導, 英駐華大使館已答應給予王露露及兩個孩子提供領事保護。 上週四,本刊記者到訪Heywood母親Ann位於倫敦Streatham區的家。這棟兩層高的住宅窗戶緊閉,並嚴嚴拉上所有窗簾,門口貼着一張紙,上寫 「不回應傳媒」(No Response To the Press)。儘管如此,一個早上過去,已有四、五家英國媒體來到Ann的家門口,部分更嘗試敲門與Ann接觸,但都被她拒諸門外。而當本刊記者嘗試與她 攀談時,她態度特別強硬:「我不會對記者說話,尤其是你(中國人)!」

間諜疑雲
於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主修國際關係的海伍德,畢業後到北京語言大學進修,後在九十年代初落腳大連。據報,他最初在國際學校當英語老師。為求有所發展,海 伍德寫信給當地不同官員,最後獲時任大連市長薄熙來回信,從此搭上這個傳奇家族。 此後,海伍德不單把薄、谷二人的獨生子瓜瓜引薦到母校——被譽為英國首相搖籃的哈羅公學。其後,他更多次為谷開來奔走,替薄家把資產轉移海外。除替薄家效 力外,海伍德另外也是Aston Martin跑車廠的駐華董事,又不時替英國戰略商業情報公司Hakluyt工作。Hakluyt由英國前特工開設,海伍德與Hakluyt的合作關係, 令他的背景更撲朔迷離。近數年,當薄熙來為爭入十八大常委而廢寢忘餐之際,海伍德更與谷開來發展成為知己(soulmate)。但二人還是因錢銀而鬧翻, 最後海伍德於谷開來五十三歲生日那天被殺。

疑設銀行戶口
海伍德的死,頓時令人關注薄家在海外的足跡。本刊翻查英國、 美國的公司註冊記錄,發現在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即把薄瓜瓜送往英國讀書前一年,谷開來在英國成立了一家名為Adad Limited的公司。為了解更多詳情,記者來到位於英國南邊的海濱城市Poole,並前往該公司位於Stinsford Road的登記地址,發現該處實為一家名為Mazars的商業顧問公司。 Mazars公司負責人之一Brian Hutchinson向記者表示,Adad曾是他們的顧客,在○○年成立,因此他們提供地址給Adad作登記之用,但此後這家公司「似乎沒做過任何事」, 因此在○三年因無法交妥文件而解散。此外Brian也表示他從未見過Adad的董事谷開來或另一法籍董事Patrick Henri Devillers。 Adad的公司資料上登記着谷開來在英國的住址位於Bournemouth,這個旅遊城市同樣地處英國南部海邊,距離Poole約半小時車程。該地址是一 棟三層高樓房,底層是一家新能源公司Clean Skies Natural Energy的辦公室,上層則是公寓,有不少單位空置着。 新能源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他們從來沒聽過Adad這家公司,也未曾見過中國女人在這裡出入,對薄熙來與谷開來的案件並不清楚。記者又致電該樓房的租售中 介,對方表示完全不知道谷開來這個人。 記者再向Poole及Bournemouth兩地地產代理打聽,他們均表示沒有聽過谷開來或Adad的名字,附近區域亦未見有大陸豪客囤積地皮。由此推 斷,Adad只是一間空殼公司,最大可能是用來開設銀行戶口,估計有關當局會循着Adad的戶口資金往來進行調查。

派對王子薄瓜瓜
薄 瓜瓜的派對王子形象鮮明,多張在派對上袒胸「摟妹」照片在網上流傳。他的同學說,瓜瓜在牛津大一就在宿舍房間辦盛大派對,買大批香檳請大家喝。又曾辦「絲 路舞會」請少林寺僧人表演。另外更請到國際巨星成龍到校演講、兩人同台高歌。記者在facebook上發現,早在07年5月,他已在facebook搞牛 津牙買加音樂跳舞派對,提供雞尾酒為同學減考試壓力,邀請三百多人到場,每位只收費數十元港幣。 去年瓜瓜被《華爾街日報》報導身穿晚禮服,駕着一架紅色法拉利,接載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的女兒去約會,被評生活奢華。 瓜瓜不讀書被揭發在牛津大學求學時荒廢學業,受到學校處分,要中國駐英大使出面向校方求情。但原來05年他曾找香港出版社出版英文散文集,記錄16至17 歲時的想法,名為《Uncommonwealth》(還有不同)。書的封面、底、插圖全由瓜瓜設計。他在作者簡介中更自稱七歲已以古文作詩。 瓜瓜09年接受《青年周末》訪問時說,父母自小很忙,瓜瓜自小與外公外婆及四姨(谷丹)住,曾寫詩給父親,諷刺他太忙,身在外地竟忘了兒子。瓜瓜又說到外 國安檢時常被笑問是否真名,他說「瓜瓜」這個名字是自然而然叫出來的,爺爺薄一波曾給他起名曠逸,他反覺得不配,所以「薄瓜瓜」成了他唯一的名字。

大連、北京、上海 收錢途徑
薄 熙來曾在兩會上對媒體稱,谷開來只是「在家裡替我做些家務」,但這位「家庭主婦」實情早於九十年代起,已在中英美等地設立不同公司,一方面在國內以不同名 目收取顧問費;另一方面把巧取豪奪所得轉移至海外。本刊在今年二月中踢爆谷開來一直積極在國內開辦多間律師行及投資顧問公司,向至少二十間上市公司提供 「顧問服務」,收入相當和味。

美國打官司
谷開來在八五年於北京大學畢業,八九年已獲律師資格,九三年她開設首間「大 連開來律師事務所」,同年薄升任大連市長。兩年後,谷已於北京開設分行「北京開來律師事務所」,更在九七年越洋到美國,為一間大連工廠打官司,翌年更將打 贏官司的過程寫成書,名為《勝訴在美國》,自稱「開來」,英文名Horus L.Kai。書中簡介吹噓開來律師事務所是「當時唯一用女性名字命名的律師事務所」,谷後來為避嫌將公司改名昂道律師事務所。 這本《勝訴在美國》本來乃自吹自擂之作,豈料書中谷所用的英文名,卻成為線索,揭露她早於二十年前,業務已伸展至英、美,更將她的好友圈子兼對外接頭人的 身份呈現人前。 谷開來的好友圈子,除被害的海伍德外,原來包括一名五十二歲的法國建築師戴維樂思(Patrick Henri Devillers),谷在英國成立的空殼公司Adad Limited,便正是以Horus L.Kai名字登記,股東還包括戴維樂思。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所講,戴維樂思有一中國籍妻子,二千年與谷在英國相識,三年後戴維樂思搬到北京,為昂道律 師事務所工作,兩年後才返回法國。

搭上美籍華商
至於另一名負責中、美業務的谷氏密友,名為程毅君,書中多次出現二人合照,谷更稱他為「美國顧問公司總裁」。這位年約六十歲的美籍華商,出身台灣,曾任哥斯達黎加共和國總統經貿顧問六年,身份複雜神秘,竟同時擁有三個名字,分別為Larry Cheng、程毅君及程家昌。 程家昌此名在台灣廣為人知,因他的妻子是曾演唱「夜來香」紅極一時的「美艷歌后」葉玲。 程毅君與谷開來的關係極為緊密,九六年他以Larry Cheng(程毅君)在大連工商局註冊了大連霍瑞斯投資諮詢顧問有限公司,股東包括北京開來律師事務所及霍瑞斯投資諮詢顧問有限公司。公司地點位於中山區解放路柏麗大廈,正是「大連開來律師事務所」登記的舊址。 及至二○○○年,程又在上海工商局註冊了上海霍瑞斯投資諮詢顧問有限公司,這次股東名單沒有了谷開來,卻換上了被指為薄熙來金主的大連富商徐明開設的大連實德集團有限公司。 徐明是薄家金庫,有傳他曾出資贊助薄瓜瓜赴英國哈羅公學讀書。徐在薄案後已失蹤半個月,有消息稱,實德正委託律師事務所啟動破產,但實德隨後發聲明否認。

舊拍檔劃清界線
記 者上週四上午九時許找到程毅君上海的住所,按下門鈴後由傭人開門,並邀請記者到屋內就座。大廳壁爐上掛着如牆壁大的葉玲畫像,睡眼惺忪的程毅君從睡房步 出,得悉記者身份後說:「唉,這幾天我睡不着,想把這個圖拼起來,一個人性格的變化,開來殺人,可能嗎?……這個事件離不開爭權奪利。」程直認與谷開來的 關係非淺,曾在北京及英國見過海伍德兩次,但不熟。 程不斷「開來、開來」的叫得親切,說谷曾稱他老師,薄瓜瓜在七、八歲前晚上不致電給他不肯睡。然而,他在整個訪問中極力與谷劃清界線。「不知道她在哪裡, 牽扯到那麼深的話,別人不知道用什麼眼光來看我,我年紀大,不想自找麻煩。」 對於被指與谷利用律師事務所或投資公司收取外資「顧問費」,程馬上否認:「你相信我,對天發誓,我不是白手套(即負責收黑錢)也沒有份!」他說自己只在九 五至九八年與谷合作,幫谷申請到北京開設律師事務所,受聘為所長,負責行政管理:「這樣我的顧問公司才可以聘御用律師幫我做事情,我不是中國的律師。」 他又將谷與其上海公司撇清關係:「上海這個公司跟開來一點關係都沒有,股東名單也沒有她。」他在記者面前不斷兜圈,避重就輕,但來來回回,還是不能解釋為 何薄家金主徐明會是他公司股東之一。

爆谷開來整容
程某夫子自道,說他八一年由台灣到中國,「行走中國三十年」:「我 在中國認識四大天王的孩子,李鵬的孩子喬石的孩子胡耀邦的兒子……天天跟我混。」記者多次追問他如何認識谷開來,他時而沉默時而嘆氣,故意迴避,最後只說 認識谷時她還在北大就讀,二人相識超過廿六年,這位「老朋友」極力自保,更不留情面地說:「我認識的開來,她本來是方臉,後來變了細臉,I Swear,我給你一張她早期的照片,你可以看得出來,可能是削臉。這個說明了什麼一個問題呢?她為了美,她的個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記者其後問程拿卡片,他說:「我現在沒做生意了,沒什麼卡片了。」最後,他給了記者一張舊卡片,名銜是美國霍瑞斯投資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記者調查 該公司,知道公司在九八年開業,在洛杉磯有兩個辦事處,但無法查得股東資料,疑為空殼公司。 谷開來被查,她在大連的昂道律師事務所卻仍繼續開業,記者裝作要到大連投資食肆,該事務所的譚立榮律師說要收三萬元諮詢費,用作申請公司及提供法律意見, 至於會否有其他特別疏通收費,她稱:「這個很難說,但應該是開店後的事情,開店前不用擔心。」

兄弟姊妹齊發財
谷開來 外,她的四個姊姊亦活躍商界。本刊在兩個月前曾替谷家四姊妹大起底,發現六十四歲的谷望江,九七年已來港投資,在陽明山莊炒豪宅,勁賺半億;又在港前後擔 任九間公司董事。 谷望江又與三妹谷望寧拍住上,她們旗下的香港喜多來集團,現持有在深圳上市的東港股份三成股權、市值約七億人民幣。東港從事書刊印刷、銀行卡製作等業 務,○八年北京奧運門票、○九年山東全運會門票、北京故宮門票等全由東港包辦,去年營業額近八億人民幣,純利一億一千萬人民幣。 谷家次女谷政協曾任國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紀委書記。四女谷丹是去年才卸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紀委書記的李小雪之妻。 薄熙來家族的經濟脈絡亦強勁,其易名為李學明的兄長薄熙永任光大國際副主席,掌管市值一百二十三億的上市公司。上週五,恒指急升近四百點,但是光大國際 (0257)則逆市大跌最多逾一成,收市報三元二毫半,較週四跌約百分之七,觸及過去三個月的低位。

廿八年江山 十八大前了斷
薄熙來與谷開來在一九八四年結合,從此丈夫不擇手段在政壇向上爬;妻子在商界從不手軟撈油水。薄熙來的大上大落傳奇,一切從八四年開始。 六十三歲的薄熙來,父親薄一波曾是中共副總理,一家住在中南海。六六年文革席捲全國,薄一波遭打倒,全家被迫搬走。其間,薄熙來畢業於北京市第四中學,並成為紅衞兵,宣揚「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甚至試過在批鬥大會對父親拳打腳踢。 文革過後,薄與李丹宇(其父李雪峰曾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結婚,隨後入讀北京大學歷史系。八二年薄畢業,因父之名先後在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辦公廳工作。

拋妻棄子 避走金縣
八四年是薄熙來傳奇政途的開端。那年,薄與李丹宇離婚,隨即與在北大時期已經認識的谷開來結婚。《文匯報》前駐大連記者姜維平表示,原來拋妻之舉是薄一波的想法,因為前妻父親並未能助薄家升官發財,於是改攀中共元老谷景生家族。換言之,谷開來是第三者。 那年,薄一波又安排兒子到遼寧省大連市金縣當縣委副書記,一方面是為兒子塑造由低做起的艱苦鍛鍊形象,另一方面是要兒子避開前媳婦在北京的連連告狀。 往後薄熙來的政途順風順水。九三年出任大連市長,好大喜功的薄隨即大興土木,興建至少廿四個大型廣場,包括佔地逾一千八百萬呎、全亞洲最大的星海灣廣場。 薄又利用其權力,賣地給中共元老陳雲的後人、政治局委員李鐵映的兒子等「紅二代」撈油水。○一年薄升任遼寧省長,○四年原本有望再當上省委書記,傳聞由於薄與時任省委書記的聞世震不和,薄被平調到商務部當部長,由李克強接任遼寧省委書記一職。

樹敵眾多 發配重慶
據「維基解密」一份○七年底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機密文件,薄熙來原本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問鼎中共領導層一職,但是由於薄在黨內樹敵甚眾,所以未能獲封「王儲」更遭發配西南,任重慶市委書記。 薄不甘心,遂在重慶發動文化大革命式極左的「唱紅打黑」運動,打壓民營企業,並掠奪其財產,煽動挑撥民眾仇富仇官情緒,除了充實財政,順便剷除政敵,包括汪洋在重慶執政時期冒起的企業家,從而向中央獻媚,為進軍「十八大」鋪路。 薄熙來又拉攏成都軍區,企圖建立私人武裝,為防範進軍「十八大」出現意外作準備。現流亡異地的重慶落難富豪李俊向本刊提供的自白書就寫道︰「張海陽(成都軍區前政委、現任二炮政委管導彈)和薄熙來是穿叉叉褲、一起在文革中長大的朋友,兩家是生死之交。」 不過,中共自建政以來,只有國家主席才有資格提出管治理論,例如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薄僅僅是一個直轄市市委書記,卻大膽高舉其「重慶模式」的旗幟,此舉無異於自立為王,薄故而成為胡、溫的眼中釘。 「薄為人張揚,新聞專業出身,善於操弄媒體,不知低調為官。」《四人幫興亡》、《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傳記作家葉永烈對本刊說。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杜光直言︰「薄的過分招搖,使他在政治權力的博弈裡成為眾矢之的。」

周永康自身難保
海外新聞網站「博訊」更引述消息人士稱,薄與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謀劃策動政變,先讓薄在「十八大」接任政法委書記,並在二○一四年逼習近平下台,由薄登位。年屆七十的周永康雖然已經「到點」,但是對權力依然想入非非。
周永康管治的政法委,權力大到可以控制警察、武警、國安、國保等維穩部隊,近年打壓疆藏少數民族、秘密逮捕維權人士,都是出自政法委之手,堪比蘇聯秘密警察部門KGB。
而薄之所以夠膽大搞「唱紅打黑」,就是因為周永康是其保護傘。薄在重慶稱王稱霸的時候,周永康就曾率領習近平到重慶撐場。直到上月兩會,周永康仍然堅定不移肯定薄在重慶的成績。
而今,就算沒有海伍德事件,薄熙來都已犯下死罪,周永康也自身難保。今秋舉行「十八大」前夕,勢必風聲鶴唳。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7

高頻交易因「操控市場」被英美監管當局罰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682

金融時報消息稱,本週一美國和英國監管機構對一家美國小型交易公司操縱大宗商品市場行為進行了罰款,此次罰款也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對高頻交易進行罰款。跡象表明,英美兩國的監管機構對高頻交易的濫用以及對市場操控越來越擔心。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週一表示,他們以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CME集團分別對Panther能源交易所,及該所的一名交易員進行罰款。在2011年8月到10月的3個月時間裡,Panther能源交易所及該名交易員涉嫌利用極高速的超級電腦,在極短時間內發佈大量「欺騙性的」交易指令(下單後不到一秒的時間便撤銷交易指令),干擾了包括石油,大豆,小麥,以及利率和股票指數在內的18個美國獨立期貨市場

CFTC在聲明中指出,在WTI原油市場的一次交易中,Panther能源交易所涉嫌利用高頻交易放出」小誘餌「——將17個賣單合約價格設在85.29美元/桶,遠低於市場價格,並在發佈後不到一秒內取消了該訂單;但同時大量買家瘋狂的湧入市場,推動市場朝向其設定的賣價。

FCA指控稱,Panther能源交易所從美國發送成千上萬的虛假訂單到英國ICE歐洲期貨交易,訂單涉及布倫特原油、柴油以及天然氣期貨。

FCA金融犯罪執法負責人Tracey McDermott表示,

」高頻交易的使用在如今的市場是一個重要和普遍的部分,這些技術如果被濫用,則造成市場極大的破壞性。「

同時針對高頻交易的跨境調查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近年來,從libor操縱案開始,美國和英國監管當局的合作愈發密切。

據悉,CFTC要求Panther能源交易所交易員Michael Coscia上繳其總額達280萬美元的交易收益,同時CME對其處以210萬美元的罰款。CFTC還禁止Panther能源交易所和交易員Michael Coscia在美國為期一年的交易活動。FCA對Michael Coscia則處以90.3萬美元的罰款以及禁止6個月從事交易的禁令。Michael Coscia對此拒絕發表任何評論。

美國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的交易員Chris Concannon評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7

說史130903傑弗遜傳(32) 英美海上糾紛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03/%E8%AA%AA%E5%8F%B2130903%E5%82%91%E5%BC%97%E9%81%9C%E5%82%B332-%E8%8B%B1%E7%BE%8E%E6%B5%B7%E4%B8%8A%E7%B3%BE%E7%B4%9B/

說史130903

傑弗遜傳(32) 英美海上糾紛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六)

英美海上糾紛與「切薩皮克號事件」The US-UK Dispute and the Chesapeake Affair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前副總統 伯爾在路易斯安那和德薩斯頻繁活動,意有所為。不過,傑弗遜在他動手之前,已經先發制人,指示手下以「叛國罪」將伯爾逮捕。法庭上,傑弗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欲將多年公仇私怨了於一朝,卻正是因為伯爾「還沒有動手」,兼且「證人不足」,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馬歇爾最後指引陪審團判伯爾無罪。

上回說過,傑弗遜之所以不等伯爾有所行動才來個「甕中捉鱉」,是顧慮到當時國際形勢複雜,不欲多生事端,以免局面難以收拾,將美國捲入歐戰的旋渦。然而,隨者拿破崙戰爭的升溫,美國想要獨善其身,繼續搵銀,也不是一件易事。1807年,英國和美國的矛盾因「切薩皮克號事件Chesapeake Affair」被擺上了枱面,傑弗遜權衡輕重後,終於決定向英國「採取行動」。

 

要了解事情的始末,又得從幾年前說起了。我們說故事是以「事件」為中心的,但地球並不會因任何一件大事而停止運轉,同一時間其實還會發生很多事。正正就在路易斯安那購地案、探險軍團遠征西部、伯爾籌劃他「驚天大計」的幾乎同一時間,歐洲以至整個世界發生了很多事。 美國從這波譎雲詭的變局中,可謂「獲益良多」。

在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故事中,我們說到,拿破崙最初對賣地還很猶豫,這是因為他剛與宿敵英國簽訂了《亞眠和約Treaty of Amiens》,一心以為可以將歐洲的問題暫時擱在一邊,騰出空檔來經營美洲。豈料英國見拿破崙在海地遭到重挫,竟公然背約,拿破崙知道與英國一戰在所不免,乃狠下心來,將整個路易斯安那「賣斷」給美國,然後全心全意應付歐洲戰線。於是,自1793年開始的「拿破崙戰爭」,經過1802至1803這短暫的和平後,又重新展開了。(參見第十集)

拿破崙對英國實行著名的「大陸封鎖政策」,禁止他控制下的歐陸國家與英國通商。海上霸主英國,則在大洋之上攔截法國及其盟邦的船隻,實行「反封鎖」。由於這兩個大國的殖民地幾乎遍布全球,一時間,整個世界彷彿分成了兩大陣營— 除了遠離戰場的遙遠東方,還有少數的「中立國」。美國就是一個「中立國」。

「中立」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在外交上的最基本國策, 其淵源甚至可以上溯至獨立戰爭之前。 潘恩Thomas Paine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常識Common Sense》中,已多次提到「避開一切與外國政治聯盟」的必要。漢密爾頓為華盛頓草擬的「告別演說」中,指出美國在外交層面上,應以「盡量擴大與外國的貿易關係」和「盡量減少與外國的政治聯繫」作為最重要的規範。「中立貿易主義」由此被正式確立為「國策」。***

傑弗遜在其第一次就職演說中,說得更加簡單明暸:「我們要與所有國家和平地通商,保持真摯的友誼,但絕不與她們之中的任何一個結盟!」新生的美國民寡力弱,而且遠離爭端的中心—-歐洲,「中立貿易主義」誠為理性務實的選擇。

 

在歐戰的炮聲此起彼落之際,美國以其中立國的身分大發「戰爭財」。1791年,當拿破崙還未在歐洲嶄露頭角之時,美國的進出口總值只有四千八百萬美元。到了1801,傑弗遜初登大位,而拿破崙則開始在歐陸叱吒風雲時,美國的進出口額己超過了二億美元,短短十年之內上升了幾倍。 由於歐洲局勢稍緩,1802-1803年美國的進出口量也出現放緩,但到了1807年,又重新上升至接近二億五千萬美元的歷史高位,折合超過今天的十萬億美元。商業在美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

在各種貿易中讓美國獲利至鉅的是「轉口貿易」。在封鎖和反封鎖的對抗中,英法及其盟友都不能與其敵對的陣營通商。然而,只要貨物先在中立國,例如美國的港口落地,付足關稅後,就變成了「美國的產品」,可以暢通無礙地運銷全球各地。其中西印度群島成了美國除歐洲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因為那裏分為法屬、荷屬和英屬等幾部分,本身就充滿「內部矛盾」,美國與這些島嶼近在咫尺,自然成了當地各區與其歐洲「敵對國」之間的重要貿易橋樑。更有甚者,雖然為數不多,但當時竟然還出現了貨物從歐洲先到美國,再轉往亞洲的航路。

在1805年至1807年,也就是後來《禁運法案》實施的前三年內,美國有近60%的出口以歐洲為目的地,35%出口以西印度群島為目的地,而出口到亞洲和非洲則只有不足5%。美國幾乎所有航運資源和「運力」,都被抽吸到西印度群島和歐洲之間的轉口貿易中,由此可見在此期間這條航線是多麼的「好搵」!

 

在戰爭初期,本來就沒有「制海權」的法國,當然不能對美國等中立國,借戰爭而從中漁利的行為作出麼大反應;至於海上霸主英國,最初也低估了這類「套利交易」的力量。不過隨著戰爭白熱化,英國對這種破壞她全盤作戰計劃的「走私行為」,越見重視。

自1793年初到1808年底,英國前後共發佈了三十一項直接影響美國「生意」的法案及樞密令(英皇的行政命令),對美國「自由貿易」的干預日漸增加。1805年的樞密令中,英國特別強調「貨運必須考慮其『最終意圖』。即使貨物曾在第三國落地並完成必要的手續,但若其貨運的真正目的明顯違反英國的政策和利益,則船隻及貨物均會被依法捕獲和沒收。」英國的態度轉趨強硬,但敢於「冒險」的美國商船,仍在大西洋上絡繹不絕。

為了落實英皇的御令,徹底阻止美國跟法國及其殖民地進行交易,英國派艦隊將美國最大的港口紐約封鎖。*** 所有出港的船隻都會被英艦攔截搜查,若被發現船上載有運往法國的貨物,就會被押解到加拿大的 哈利法斯港Halifax,接受英國海事法庭的審判,然後幾乎無一倖免地被判罪成,貨物充公之餘還要繳納鉅額罰款才能「贖身」。

生意受損固然令人憤怒,不過讓英美關係真正決裂的,卻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制徵兵」行動。「強制徵兵令」始於1664年,皇家海軍在戰時,有權隨時隨地強制任何合資格的英國人即時入伍。這條法令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拿破崙戰爭爆發前,很少被引用。

英國海軍的輝煌始於伊莉莎伯一世之時,其時出身海盜的 德雷克爵士與水兵們上下一心,「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全軍同仇敵愾,親若兄弟。只是到了十八世紀,皇家海軍已是今非昔比,貴族習氣佔據了管理層的心胸。水兵的待遇很差,薪水低下,管理嚴苛得比監獄尤有過之。「好男不當(水)兵」是當時社會的共識,只要還有一口飯吃,幾乎沒有人會自願入伍。在歐陸拿破崙「橫空出世」,英國為了應付連場的大戰,開始四出到碼頭和商船上強徵水手服役。本來已是強制服役,加上待遇差劣,令這些無辜「被服役」的水手苦不堪言.逃走避役的事件時有發生。

事實上,令英國水兵大量出逃的,除了推力,還有拉力。新生的美國朝氣勃勃,其中航運和商業得力於拿破崙戰爭,更是蒸蒸日上。行業高速發展,人手需求也不斷增加。況且,美國作一個本來就是由移民組成的新國家,對來自外地的人幾乎是來者不拒,熟練的水手在美國各港口可謂不愁出路。更重要的是,對比起皇家海軍的貴族軍官,美國的商船主顯得平易近人,待遇和工作環境也相對要好得多。而且,英國水手到美國碼頭和商船工作還有一項優勢,就是大家同文同種,不必擔心溝通問題。有以上這麼多的誘因,英國公私船隻的水手,逃走到美國船隻上工作,自然是蔚然成風了。

根據美國財政部長 加勒廷Abraham Gallatin在1807年的估算,十年內平均每年有二千五百名英國水手,逃到懸掛星條旗的船上工作。其中有不少甚至在工作了一定年期之後,歸化成為美國公民。

英國政府認為,只要是在大英帝國及其屬土出生的,即為英皇陛下的子民。生是英國人,死是英國鬼,對英皇陛下的終身效忠乃所有臣民的最高義務。除非得到陛下的御准,否則任何臣民均無歸化他國的權利。此類人等一旦被發現,除非及時恢復對英皇陛下的效忠,否則必將被治以「叛國」重罪。至於與外國機構訂立的僱傭合約,在「為國效忠」的大義之前,就更是不值一提。

皇家海軍按此邏輯,在公海上攔截包括中立國在內的各國公私船隻。 不少美國商船被英國軍艦截獲,除了整船「違禁貨品」被沒收之外,英軍還會即時強徵船上的「英國臣民」,美國船主「人財兩失」,損失慘重。更令人氣憤的是,英國佬竟然「踩到上心口」。若各位不太善忘的話,應該還會記得1795「喪權辱國」的《傑伊條約》(參見第五集)。條約中最為美國人詬病的,是容許英國軍艦和武裝私掠船,在美國的港灣和內河自由航行,甚至還規定英國官員可按職級得到相應的禮遇。英國正是拿著這一條,大模斯樣地以美國港口為「母港」,於港灣甚至內河游弋,並執行他們的「英國海事法」,在美國的水域之內「擄人越貨」。

美國人和英國人同文同種,都是盎格魯撒克遜白人,從外表口音根本難以分辨。故此,英國海軍經常借在美國商船中搜捕「逃役者」之機,不由分說帶走大量「可疑者」,其中很多已歸化美國的「前英國人」,甚至「自1776以來就是美國人」的水手,就這樣被擄劫到英國軍艦上「強制服役」。

根據門羅在1812年所作的統計,自1803年起,被英國擄走的美國船員高達6,257人。有歷史學家對此形容得很妙:「英國海軍帶走美國船員用的不是『鑷子』,而是『鏟子』!」這顯然不是「誤會」,在戰時從中立國船上搜捕船員為皇家海軍服役,是「海上霸主」英國一貫的做法。不過,這對以「自由」為立國之本的美國,卻是對其主權和「核心價值」的粗暴侵犯。

 

作為合眾國的總統,保護國民乃必要之義,傑弗遜對英國的的跋扈行徑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不過,他也明白到,以美國當時的國力,對付北非海盜還有點吃力,根本不可能與日不沒落的大英帝國對抗。 傑弗遜於是給駐英大使門羅定下了兩條「最後底線」,指令他以此為基礎與英國政府交涉—- 第一,英軍可以登上停泊在英國港口的美國貨船上搜查及帶走逃兵,美方對此保證給予最大的配合;第二,美國承認任何人在英國船隻上服役兩年,即為英國臣民,而英國亦應對等地承認任何在美國船隻上服役兩年者為美國公民。

門羅以此兩點和英國人提出談判,但這無異於與虎謀皮。全球的海洋幾乎都由皇家海軍說了算。對於第一點,英國人一向都這樣做,而且做得更多更徹底。對英國而言,美國的這個說法並不是一種「讓步」。其二,以英國的強大,你的當然是我的,我的當然也是我的,根本沒有必要將美國置於一個「平等」的地位。英國外相以公事繁忙為由,根本不屑與門羅會面。門羅幾番不得其門而入,無功而還。

對於英國人的傲慢,美國國會作出了反應。有眾議員提出議案,在英國向美國的抗議作出適當的答覆前,禁止所有英國及其殖民地的任何貨物進口。經過四個月激烈的辯論,多數議員認為這個議案有點過激。最後通過禁止進口所有英國貨,除非該物資沒有其他合適貨源。

眾議院向民眾交了功課,而參議院則通過決議,敦促總統馬上派遣特使團赴英交涉,要求英國立即停止一切對美國正當貿易權利的干涉,並全數賠償此前對美國造成的一切損失。否則,美國將對英國實施一切可行的「制裁手段」云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80

英美特種部隊聯手 誓對恐怖組織IS複仇“斬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669

IS,恐怖主義,ISIL,伊拉克,特種部隊,斬首

英國和美國的特種部隊正在組建一支“殺手部隊”,這個部隊的任務就是要徹底摧毀猖狂的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IS),“把這條恐怖主義毒蛇斬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此前,IS恐怖組織公布了一段殘忍視頻,一位有倫敦口音的IS成員將美國記者James Foley 殘忍斬首,畫面血腥不忍直視。

該視頻公布後,IS 恐怖組織的兇殘行徑、組織架構、運行方式等等信息鋪天蓋地,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註。

英國首相卡梅倫對英國特種部隊(SAS)和英國間諜機構表示,要用一切資源來擊潰 IS 恐怖組織。

據英國鏡報稱,英國特種部隊將與美國三角洲部隊等共同協作,重啟名為“黑暗武裝”(Task Force Black)的行動組,這一頂級機密行動組曾經幫助擊潰了伊拉克恐怖組織“基地組織”(al-Qaeda)。

目前,這個英美“殺手部隊”的目標鎖定在了全球頭號通緝恐怖主義者——IS的領導人 Abu Bakr ­al-Baghdadi。

鏡報還引述消息源稱,“殺手部隊”需要深入敘利亞和伊拉克,殺掉盡可能多的 IS 成員,因為跟這些恐怖分子是沒有談判可以講的。他們有大量的金錢,充足的武器,“我們不殺他們,他們就會來殺我們。”

在今年6月更名以前,伊斯蘭國(IS)全名簡稱ISIL,另一縮寫為ISIS。6月29日該組織宣布建立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哈里法”(caliphate,意為“阿拉伯帝國”),單方面要求全球其他穆斯林向其頭目效忠。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IS 這個恐怖主義組織還會定期發布季報,不但有統籌意識,還很有斂財手段,利用攫取的油田和其他非法途徑牟利。美國情報官員與反恐專家預計,該組織每日憑借出售石油、勒索、征稅和走私等非法行為獲取收入約200萬美元。

更糟糕的是,提起 IS,不僅正常人談之色變,連恐怖主義標誌性人物本拉登也“害怕”它。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巴基斯坦發現的本拉登遺物中有一封長達21頁的信函,信中本拉登呼籲,基地組織要切斷與ISIL的一切聯系,因為該組織極為兇殘。本拉登認為,ISIL公然不尊重平民的生命,如基地組織還與ISIL有瓜葛,ISIL的行徑可能破壞基地組織的聲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39

用臉書推特拉攏投資人 台灣快學 九成英美企業 透過社群網站與投資人互動

2015-12-21  TWM

一份調查指出,九成以上的英美企業,已經在用推特、臉書等社群媒體,向大眾發布投資訊息;好處是能直接、快速溝通,還能展示商品、招攬人才。反觀台灣企業,連舉行傳統法說會比例都偏低,真有點跟不上時代。

福特(Ford)不僅將在二○二○年前投資四十五億美元發展電動車,也預期在五年內推出十三款新的電動車。」這無疑是一段重大的資本支出與投資計畫宣言,美國福特汽車執行長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在十二月十日向投資大眾宣布後,福特的官方推特帳號便發布了上述文字,並附上製作精美的動畫簡報。

事實上,使用推特、臉書、領英(LinkedIn)等社群媒體經營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簡稱IR),已經成為英美主流企業的顯學;全球性專業刊物《IR Magazine》,引用一份由英國Investis公司針對五百家英美企業「如何使用社群媒體進行企業溝通」的最新調查,發現美國標準普爾一百指數(S&P 100)與英國富時一百指數(FTSE 100)中,各有高達八九%與七二%的公司,已經將企業網站導向社群媒體,而在短短三年前,這個比率僅為六一%與三五%。

國外企業重視投資人關係的程度,從企業方願意費心經營社群媒體窺知一二;反觀台灣,連舉辦傳統的法說會與投資人溝通,都僅有三成公司做到。至於善用社群發布相關內容、傳遞訊息等運用,簡直還在牙牙學語階段。

「社群媒體為許多公司創造了新機會,它們可以直接與客戶溝通、展示產品、招攬人才,甚至立即回應問題與解決危機。」Investis執行長海倫.詹姆斯(Helen James)指出,許多企業都想知道同行怎麼玩社群,所以才會在今年進行大規模調查。

Investis將企業發布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分為投資人關係、企業社會責任、媒體與招聘人才四種;且發現因應社群媒體的特性,發布內容也會不同:專業人脈網站領英以招聘訊息為主、推特適合發布投資人關係短訊、臉書則是各式各樣的媒體內容。

發展投資人關係已經超過六十年的英美企業,在近三年來,紛紛開設社群媒體帳戶,藉此與財經記者、分析師、股東以及大眾投資人溝通。

企業紛上推特

英美監管局 訂立指導守則Investis也發現,會在推特上穩定發布投資相關訊息的企業帳號,比不這麼做的企業擁有更多追隨者;影響所及,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都發布了使用推特的相關指導守則。

其實,英美企業也並非隨意發言,只是將社群媒體加入投資人關係的溝通管道,讓嚴肅的議題輕鬆傳達,換個角度看,IR人員也必須具備基本的「小編」職能。

投資人關係專業培訓中心IRTC顧問舒翰鵬指出,IR人員不僅得徹底了解財務金融、證券法規與資本市場原則,最好還要懂行銷傳播,「好的IR就像超人,什麼都得會,工作其實有高度專業性,但台灣只有大型企業與少數公司設有專責部門,多數IR都是兼任。」舒翰鵬形容,每家公司好比是水果攤上的一個水果,或是飲料櫃中的一瓶飲料,「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一千四百多家,加上興櫃公司更足足有兩千家,但市場資金有限,你的公司被發現了嗎?」

台企要加把勁

僅三成辦法說會 溝通不足「投資人關係的基本原理,其實就是企業行銷。」國內雖尚未進步到使用社群媒體做企業溝通,但最基本的「法說會」也不足。根據證交所規定,本土上市公司每三年應至少辦理一次法說會,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F公司)一年就得辦一次;據統計,去年僅有二百五十七家公司辦理法說會,占總體比率僅三二%。

國內一家大型上市科技公司的IR人員表示,長期而言,資訊透明度愈高的公司,愈能贏得投資人信賴;而IR人員也要說服老闆維持一定的頻率與揭露程度,不能報喜不報憂,或只在業績好的時候辦法說會,掉單時卻避不出面。

IR綜合服務公司麥盛集團台灣業務發展經理邱榮振,以實務經驗指出,台灣企業主仍然缺乏對投資人關係的正確認知,「通常啟動IR機制,都是因為股價不活絡,但平常不揭露資訊,本來就無法吸引長期專業投資機構的信任與持有。」對台灣企業而言,社群媒體仍是品牌行銷人員掌管的範疇,公司發言人與IR部門只要管好公開資訊觀測站就好;但Investis卻指出,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惠普(HP)、賽門鐵克(Symantec)等,其實是英美企業裡運用社群媒體經營投資人關係表現最佳的一群,甚至比天天接觸消費者的食品、飲料、零售、旅遊、休閒業者表現都要好。

讓我們來猜猜,如果台積電與鴻海在未來都開設了臉書頁面,第一條訊息會是什麼呢?值得期待。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9

英美資源宣布15億美元向洛鉬出售部分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313.html

全球礦業巨頭英美資源集團(下稱“英美資源”)宣布與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993.HK,603993.SH,下稱“洛陽鉬業”)達成協議,將旗下位於巴西的鈮和磷酸鹽業務以15億美元出售給洛陽鉬業(03993.HK),以減少英美資源自身債務負擔。

作為全球礦業巨頭,英美資源的這一出售業務位於巴西;其中包括礦山、工廠、加工設備、化工基地及儲備。2015年12月8日,英美資源宣布了大刀闊斧的重組計劃,涉及裁員8.5萬人,占員工總數的近2/3。今天,英美資源首席執行官Mark Cutifani表示:鈮和磷酸鹽企業的出售,讓英美資源的戰略重塑邁出了積極一步。這次交易的收益,將使英美資源能繼續降低其凈債並向2016年底低於10億美元(債務)的目標靠攏。

 

圖片來源於英美資源集團官方網站

洛陽鉬業是以鉬鎢的采、選、冶、深加工為主,集科研、生產、貿易為一體的上市公司,公司市值居世界礦業前30位。它也是河南省百強企業和洛陽市16家重點企業之一,下屬4個分公司、5個子公司、5個控股公司、2個參股公司。4月28日早間,洛陽鉬業公告,公司的AH股自今日起停牌。

當第一財經記者向洛陽鉬業董事辦有關人員電話核實後,該負責人並未對英美資源官方發布的消息評價,並告知記者一切應以公告為準,至於何時發布,截至記者發稿前,她並沒有向記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3

也門沖突傷亡慘重 英美呼籲停止向沙特軍售

英國武器出口控制委員會呼籲,由於沙特聯合軍在鄰國也門的行動導致也門平民傷亡人數愈來愈多,英國應停止向沙特出售武器。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拒絕了這一要求。

梅表示,英國和利雅得之間的緊密合作對於抗擊恐怖主義來說至關重要,與沙特合作“能幫助英國街頭的安全”。

英美議員的相同訴求

議員們起草的一份報告稱,英國向沙特提供的武器“不可避免地”被用在了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律的行為上。也門的多所學校和醫院都遭到了損毀。

據英國媒體報道,在這份報告草案中,議員們表示:“由沙特領導的聯合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律的證據確鑿無疑,這使得我們現在很難再繼續支持沙特”。

這些議員分別來自於商務、國防、外交和國際事務四個議會委員會,他們在報告草案中表示,來自英國的武器“不可避免”地參與到了其中,也就是說,英國違反了本國的法律義務。

首相梅對議員們表示,她已經在G20杭州峰會上和沙特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提過“有關也門的擔憂”。而梅也表示,盡管她已經敦促副王儲對有關侵犯人權的指控展開“恰當調查”,但她也指出說,英國並不想破壞與沙特之間的關系。梅表示,“加強與沙特阿拉伯的關系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有助於抗擊恐怖主義。唐寧街首相府稱,“低估”兩國關系的重要性將會是“錯誤的做法。”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當地時間9月7日,60多名國會議員呼籲奧巴馬政府延遲向沙特出售價值11.5億美元的武器和軍事裝備,理由同樣是出於對也門日益增多的平民傷亡的擔憂。

由64名兩黨人士簽署的一份聯名信被送到奧巴馬總統手中。信中寫道:“這場軍事行動已經對平民產生了極為深重的影響,聯合國的相關數據,目前已有3704名平民,包括1121名兒童在這場沖突中被殺。280萬也門人流離失所,該國83%的人口依靠人道主義救援生活。”

上個月,美國國務卿克里出訪沙特,並與沙特國王薩勒曼進行了會晤。克里最近宣布將向也門額外提供近1.89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救援。

從“支持者”到“違反者”

沙特阿拉伯是英國的重要武器出口國之一,去年,英國政府批準向沙特出售價值30億歐元的武器;美國批準了40億歐元,法國批準了140億歐元。

另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1~2015年間,“美國制造”武器的最大買家是沙特。

上個月,國際發展及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公開批評英國政府向沙特出售武器,並稱英國已經從《武器貿易條例》的“積極支持者”變成了“違反(該條例)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武器貿易條例》旨在為傳統武器貿易設定國際性的標準,並防止非法武器貿易現象。簽署該條例的國家應重新審核本國武器出口的相關規定,以確保出口武器不會違反現有武器禁令、不被用於戰爭罪行、人權濫用或有組織的犯罪等情況。

但英國政府方面堅稱,英國的“授權機制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之一”,且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將沙特列入黑名單。至於議員們對於英國違法國際人道主義法律的擔憂,唐寧街表示:“目前我們並不認為存在這樣的情況。”而首相梅支持“沙特領銜的調查團”對也門侵犯人權事件進行調查。

沙特外長朱比爾(Adel al-Jubeir)表示,這場戰爭是“保護合法政府的最後手段,這是一場防禦戰爭……我們有權捍衛自己國家的邊境。”

他還補充說,“胡塞武裝……利用清真寺、醫院和學校作為武器倉庫或指控控制中心,當這些場所被當做軍事目標被摧毀之後,他們就會拍下照片說‘這里是家醫院’。我的意思是,很多時候,看起來像是醫院或學校的地方可能並不是醫院或學校,但人們就此有了誤解,並開始指責沙特。”

也門沖突

2014年,為減少國家財政支出,也門開始能源“改革”,廢除了實行多年的燃油補貼政策,答複提升汽油和柴油價格,令已十分貧困的百姓苦不堪言,人們紛紛上街遊行,反對政府的這一做法。

與此同時,各種反政府勢力乘機大肆活動。胡塞武裝組織借機指責政府內部腐敗現象嚴重,要去解散內閣。2015年1月下旬,胡塞武裝在薩那與總統衛隊發生沖突並交火,占領總統府和總統官邸等政府機構,軟禁總統哈迪和總理巴哈。2月6日,胡塞武裝宣布成立總統委員會和全國過渡委員會,以取代總統和議會治理國家。

2015年3月,哈迪乘飛機逃往沙特首都利雅得避難,也門政府呼籲阿拉伯國家對也門實施緊急軍事幹預。3月26日淩晨,沙特率先對也門境內胡塞武裝控制的目標發動空襲,從而使也門局勢急轉直下。

為打擊胡塞武裝組織,以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在也門境內設置禁飛區,並封鎖了所有出海港口,也門國內基本生活物資出現短缺,人道主義危機顯現。

上個月,由聯合國牽頭的和平談判破裂,對也門的空襲因此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32

英美:或對俄羅斯就敘利亞問題實行新制裁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英國外長鮑里斯·約翰遜在16日的多國外長會談後發表共同聲明,將對俄羅斯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以及其他可能的手段,阻止俄羅斯在敘利亞,特別是重點城市阿勒頗的進一步軍事行動。

聲明還敦促俄羅斯承擔義務,重返外交談判桌,為持續了五年半的敘利亞內戰畫上句號。

英美領導人措詞嚴厲

克里雖然表示:“戰爭停止的前提是政治解決。”但是,英美兩位領導人並沒有排除在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僅強調西方國家並沒有這樣的意圖。

近期,針對敘利亞問題的外交會談將持續進行,尋求解決敘利亞問題的辦法。當務之急是終止敘利亞內部持續不斷的武裝沖突,在內戰爆發五年多來,沖突已經造成了超過40萬人死亡,對阿勒頗等城市的人道主義救援需求也愈發緊迫。

出席16日倫敦外長會議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土耳其、約旦和阿聯酋,還有一些歐盟官員,所有這些國家與國際組織官員都持反對阿薩德政府的立場,並強烈譴責俄羅斯近一年來對敘利亞的軍事幹預。

會後,約翰遜表示:“我們要對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武裝施加更大的壓力,采取更多制裁措施。”克里強調,美國考慮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奧巴馬總統也沒有排除任何可能選項,但是國際社會並不贊成在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

實際上,西方國家近期並非首次對俄羅斯提出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京自13日接受電視臺采訪時就表示,對敘利亞和該地區當前的局勢負有責任的首先是美國及其盟友,而他們卻指責俄羅斯,這是不顧現實的政治措辭。

外交談判進展緩慢

15日,克里與俄羅斯和伊朗的代表在瑞士會談,但並沒有得出實質性結果,甚至未把下一次會談提上日程。16日的會後,克里的此番表態顯得愈發強硬。

其他美國官員表示,在考慮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更強力武器的同時,也可能會對阿薩德武裝的軍事設施發動空襲。但是基於奧巴馬對美國軍事參與敘利亞內戰保持謹慎態度,空襲敘利亞基本不可能。

16日外長會談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阿勒頗愈發緊張的態勢,克里認為,如果敘利亞政府軍奪下阿勒頗,會改變敘利亞內戰戰局,並使戰線越拖越長。約翰遜則表示, 阿薩德政權不可能贏下內戰。

英美兩國都表示俄羅斯能在解決敘利亞沖突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參與,西方國家也沒有什麽直接手段能夠真正在敘利亞實現停火。

此前,俄羅斯政府14日稱,普京批準了在敘部署空天部隊的協議。根據協議,俄羅斯軍隊可以在敘利亞無限期地部署空中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86

“設若始終在國內, 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 老舍在英美的日子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180

 

《駱駝祥子》中潑辣的虎妞,幾乎成了斯琴高娃最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回頭看,她覺得自己與老舍有緣:“天意,沒轍。”(網絡圖片/圖)

托林頓廣場的居住環境差勁,老舍因此害了胃病。因為周末留在公寓吃飯,他屢遭飯廳服務員奚落。在英期間,老舍幾乎從未擺脫孤獨。

《二馬》結構與文字都進步了,但立意太淺,動機只是比較國民性,“至多不過是種報告,能夠有趣,可很難偉大”。老舍謙遜地總結:“我的好處——據我自己看——比壞處少。”

老舍逝世50年後,他的《四世同堂》要更新了。

幾年前,在哈佛大學施萊辛格圖書館,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發現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譯稿。譯稿主人是譯者浦愛德。趙武平對英文譯稿進行回譯,譯文十余萬字,將刊登在《收獲》雜誌2017年第一期。

這一版本,比1982年馬小彌的譯本更全,也更接近老舍。不過《四世同堂》中文版從未全數發表,手稿部分散佚,英譯本又略去許多內容,想找到最本真的《四世同堂》幾無可能。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幾方消息表明,有多家機構爭取出版結合新譯部分的全本《四世同堂》,目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及中華書局最有希望。

譯稿面世處於一個微妙的時間段——2016年是老舍逝世50周年,按照著作權法,2017年1月1日,老舍所有作品都將轉為公版。出版社出版老舍作品,不再需要支付版稅。

在《四世同堂》掀起波瀾的同時,方旭排演的話劇《二馬》也在北京上演。過去十年里,“老北京”方旭排演或參與了六部與老舍有關的作品。

1946年,老舍應邀訪美,待了三年多,《四世同堂》在那里完稿,並完成英譯。往前二十多年,1924年,老舍第一次旅居海外。在英國,他開始寫作生涯,完成了頭三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二馬》講述老馬、小馬兩個華人在倫敦的境遇。老舍想用這個故事來比較“兩國國民的民族性”。但在某種程度上,《二馬》也可以視為老舍在倫敦見聞的投射。

了解1920年代老舍在倫敦的境遇,對理解老舍顯然必要。1930年代的一次演講中,他曾坦陳:“設若我始終在國內,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雖然是第一百二十等的小說家。”

老舍與夫人胡絜青、小女兒舒立。(東方IC/圖)

“這不是個農業國!”

1924年9月14日,在海上晃蕩幾十天後,舒慶春終於抵達英國。“德萬哈”號客輪停靠在蒂伯里港,乘客們趕著下船,以便盡快奔前程。

外國乘客需要檢驗護照,舒慶春等待了一個半小時。一同從上海過來的乘客,眼疾手快,早已走得零零落落。碼頭到倫敦市區二十多英里,通關後,他還得再坐半小時火車。

車上,他好奇地眺望外頭的英國田園:烏雲稠密,底下地形起伏,綠意延綿不絕,偶爾閃過鄉村房舍,間或有牛搖尾巴吃草,並不見莊稼。他暗自感嘆:“這不是個農業國!”

離倫敦越近,鄉村景致越稀薄,房屋變得密集,墻面掛著煙塵,好像被熏過。在坎農街一下火車,他就看見了接站的易文思教授。兩人坐地鐵到利物浦街,把行李交給轉運處,就找地方喝啤酒、吃點心。去了幾個地方,倫敦給他留下最初印象:外面烏黑不起眼,可里面清潔、有秩序。

易文思告訴舒慶春,住處已給他找好,就在自己居住的巴尼特——倫敦北郊的幽靜市鎮,合租者是舒慶春好友,作家許地山。舒慶春樂了:“見了他還有什麽事做呢,除了說笑話?”

兩年前,在正直的滿族牧師寶廣林影響下,老舍於北京缸瓦市教堂受洗,鄭重啟用表字“舍予”,取“舍己”之意。一度,他常征引宗教故事,來表鏟除社會積弊等道理。

在教堂,老舍結識了許地山,一見面就覺得“這是個朋友”,同時結識了擔任牧師的羅伯特·易文思。易文思在燕京大學教書,不久因精神崩潰回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在為擔任該校中文系主任的嶽父物色中文講師時,他想到了舒慶春。

舒慶春到達公寓時,許地山就在屋里,正用鋼筆在雜貨鋪賬本上寫字,原來是創作小說。他從美國拿了碩士,剛到倫敦,準備過段時間去牛津大學繼續研究宗教。

接下來近五年,舒慶春要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擔任中文講師,年薪250英鎊。9月16日,舒慶春收到院長來函,其中列明工作細節,諸如每周最多20小時課程,並應允他可以使用“Colin C. Shu”這個名字。據日本學者日下恒夫考證,Colin是舒慶春的洗禮名,意思是“人民的勝利”。

在倫敦,舒慶春開始了長篇小說創作。過了快兩年,連載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期間,他開始使用筆名老舍。“老舍”和“人民的勝利”,未來會成為這個北京青年的生命關鍵詞,就像這次跨海旅程,艱難顛簸,含笑帶淚。

“可以,往下寫吧!”

老舍,也就是舒慶春、舒柯林,雖做過小學校長、勸學員,但毫不寬裕。他從北京到上海的路費和二等艙船票,都由倫敦傳教會預付。

“有點像咱們八九十年代的出國熱,所有人能走就盡量走,到外面去看看。”方旭揣度。

初到倫敦,老舍與校方和房東都相處得和平,但許地山很快離開,使他的鄉愁愈發濃烈。住了一冬,到1925年開春,老舍搬去城市西部的聖詹姆斯廣場,那兒離著名的諾丁山和海德公園不遠。

1925年,易文思教授英年早逝;“德萬哈”號客輪退役,廢鐵賣了2萬英鎊出頭;滿是殖民地豐饒物產的英帝國展覽,繼續於溫布利公園舉行;倫敦市區車水馬龍,銀行、企業總部等高樓大廈集中出現,報業、郵局等公共機構增長迅速。大戰後世道總體和平,但殖民體系逐漸力不從心,經濟持續疲軟,失業率走高。

老舍與英國人克萊門特·埃支頓同租一樓,後者正在東方學院學中文。他和埃支頓互相輔導語言,還幫對方翻譯了《金瓶梅》。埃支頓是牧師的兒子,“一戰”時做到中校,年近四十,以做業余教員為生,聰明、豪爽、多情。這個譯本,因把露骨的性描寫譯為拉丁文而聞名。

初版扉頁上,埃支頓寫道:“獻給我的朋友舒慶春!”但老舍對這段經歷長期緘默。據老舍之子舒乙考證,他僅在一次於美國發表的演講中提過這個英譯本,並稱贊《金瓶梅》是“明代最傑出的白話小說”。1954年,老舍更否認自己曾從事過翻譯工作,即便他的譯作有二十五六萬字。

埃支頓交遊廣闊,令老舍窺見倫敦底層社會。一位年輕工人,談吐很好,卻時常失業,是個社會主義者。有個可愛的小老頭,通曉好幾門語言,但找不到工作。有位老者,念了博士,常跟他們討論東西方哲學,卻只能幫人擦玻璃。老舍看到了“工商資本主義的社會的崩潰與罪惡”。

在樓梯邊的小房間里,老舍真正開始了創作。初寫小說時,他沒信心,給許地山念了幾段。許地山回應:“可以,往下寫吧!”三年間,老舍寫出了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以及部分《二馬》。三部小說,均獲著名的《小說月報》刊載。

1941年,許地山去世,老舍哀痛寫道:“我總感到他必能活到八九十歲,而且相信若活到八九十歲,他必定還能像年輕時那樣有說有笑,還能那樣說幹什麽就幹什麽,永不駁回朋友的要求,或給朋友一點難堪。”25年後,老舍逝世,不知又換來多少同感。

究竟也算上了種族主義的當

1928年,老舍搬進倫敦市區的托林頓廣場14號,寫完了《二馬》。1927年9月底,老舍見到了主編《小說月報》的鄭振鐸。

作家張愛玲曾回憶母親朗讀《二馬》的情景:“雜誌每月寄到了,我母親坐在抽水馬桶上看,一面笑,一面讀出來,我靠在門框上笑。到現在我還是喜歡《二馬》,雖然老舍後來的《離婚》《火車》全比《二馬》好得多。”

《二馬》寫馬氏父子一年的倫敦生活。老舍本意,是比較中國人與英國人,“更註意他們所代表的民族性”。

小馬名叫馬威,被老舍當做理想人物寫,還嫌不夠,又添上留學生李子榮,贊其為“心神健全的英雄”。兩人合起來,善於學習,自尊自強,大概是中國的未來希望。

馬威的父親馬則仁是官迷,好面子,總覺得西方“俗氣”。他一出船艙就摔了跟頭,舉止頗有點滑稽,似乎落後於時代,但並不像前兩部小說的主人公那樣,唯利是圖或渾渾噩噩。

“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與有所依靠;若沒有自己的子孫,世界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背後有幾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個兒子。他不大愛思想,因為事事已有了準則。這使他很可愛,也很可恨;很安詳,也很無聊。”老舍在《我怎樣寫〈二馬〉》中寫道。

父子倆遇到許多文化沖擊,還分頭愛上了房東溫都母女。朝夕相處中,溫都母女也發現,馬氏父子沒殺人放火吃老鼠,還頗惹人喜愛。不消說,愛情終因種族主義成了悲劇。

當時,描寫華人惡棍傅滿洲的小說,已在英美流行多時,續作還不斷誕生。這類誇張角色,在英國文化中並不少見,更加深公眾偏見。

創作談里,老舍寫及英國人對中國的臆斷:“臉黃的就是野蠻,與頭發卷著的便文明,都是很容易說出而且說著怪高興的;越是在北平住過一半天的越敢給北平下考語,許多汙辱中國的電影、戲劇與小說,差不多都是僅就表面的觀察而後加以主觀的判斷。”

老舍反省,自己做得“雖沒這樣壞,可究竟也算上了這個當”。他描寫的英國人,平素照章辦事,但無端心生惡毒。也寫到不爭氣的同胞,像當眾侮辱小馬的留學生,砸馬家鋪子的群氓。

早期作品中,老舍習慣直接利用人物表達觀點。雖然讀了很多英文小說,並自覺學習英國小說的結構與敘述,他在《二馬》里仍拋開故事疾呼:“二十世紀的‘人’是與‘國家’相對等的:強國的人是‘人’,弱國的呢?狗!”“中國人!你們該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時候了!——除非你們願意永遠當狗!”

考慮到老舍在英國的生活,《二馬》或許離他很近。托林頓廣場的居住環境差勁,他因此害了胃病。他幾次跟朋友寧恩承講起,自己因周末留在公寓吃飯,而遭飯廳服務員奚落。在英期間,除了埃支頓,他只與幾位華人交好,幾乎從未擺脫孤獨。

在小說里,他描摹過小馬的孤寂:“聽著街上的車聲,聖保羅教堂的鐘聲,他知道還身在最繁華熱鬧的倫敦,可是他寂寞,孤苦,好像他在戈壁沙漠里獨身遊蕩,好像在荒島上和一群野鳥同居。”

小說寄出不久,老舍與倫敦大學合約期滿,起身赴歐陸遊歷。

臨行前,老舍去了趟巴尼特,看望房東姊妹。妹妹正直勤勉,生活負擔重,還要照顧有些精神障礙的姐姐,當時“背已很彎,發也有些白的了”。

老舍拿著校方發的80英鎊路費,在歐洲周遊三月,在新加坡執教半年,攢足路費,終於回到故鄉北京——當時已改名北平了。

當南方周末記者問起那段英國時光對老舍的影響時,老舍長女舒濟幹脆地回答:“造就了一個文學家。”舒濟記得,老舍非常喜歡莎士比亞和但丁。1970年代末,她調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整理老舍作品。 老舍曾批評自己的許多作品。《老張的哲學》文字“還沒有脫開舊文藝的拘束”;《趙子曰》結構強了,“可文字的討厭與敘述的誇張還是那樣”。《二馬》更豐富,結構與文字都進步了,但沒寫完——原本可能有發生在巴黎的後傳,且立意太淺,動機只是比較國民性,“至多不過是種報告,能夠有趣,可很難偉大”。而且人物狹窄,大多是“中等階級”的。

他謙遜地總結:“我的好處——據我自己看——比壞處少,所以我很願意看人家批評我。”

“你們美軍應該趕快退出中國”

1946年秋天,在紐約附近的藝術家營地雅鬥,日本作家石垣綾子見到了老舍。老舍身著西服,系著一條顏色素樸的領帶,“與其說是個作家,不如說更像個教師”。在她眼中,老舍向大家打招呼很謹慎,“不是那種在眾人面前喜歡多嘴多舌的人”。

三十多年後,石垣綾子聽說,老舍被恢複名譽後,話劇重新在北京演出,六天的戲票一小時就賣了精光。

1946年3月,老舍與戲劇家曹禺結伴抵達美國。這次旅程由費正清夫婦促成,美國國務院出面邀請。一年里,他們結伴遊歷美國和加拿大,邊走邊講課。兩人關系很好,經費緊張時合租一塊錢一天的屋子。周六,他們拎一瓶酒回去,喝一會兒就唱京劇。老舍拿手的是老旦和須生。

因為1945年《駱駝祥子》英譯本出版,成了暢銷書,老舍受到熱烈歡迎。曹禺說,美國人其實普遍不了解中國,從前只知道個孔夫子。

他們體會到美國的先進,也發現它的另一面。他們去新墨西哥的印第安保留地,下車就被一群貧困的印第安孩子圍攏,兜售自制陶器。兩人想在華盛頓請黑人作家吃飯,卻被飯店門上的告示“禁止黑人進餐”擋駕。

有次集會,一個美國人問他們,希望美國政府如何幫助中國。老舍一反常態正色回應:“你們美國軍隊應該趕快從中國退出!”曹禺也驚訝。

旅途中,老舍抽空去雅鬥待了大約三周。每天早晨不到六點半,他就起床打太極拳,過半小時,就去森林中的平房悶頭工作。

他在美國讀了很多書,尤其著迷於描寫美國南方的威廉·福克納。曹禺在一年訪問期滿後回了國,老舍則留在美國寫作,最重要的是寫了《四世同堂》的剩余部分,以及中文手稿散佚的長篇小說《鼓書藝人》。

諾貝爾獎得主賽珍珠為《四世同堂》寫過書評,還推薦自己的文學經紀人戴維·勞埃德給老舍,兢兢業業地為他代理了十年著作權事務。在美國,老舍曾與《駱駝祥子》《離婚》的英譯者伊萬·金打過官司,後者實在喜歡給原作增刪情節。

最新發現的那部分《四世同堂》,就出自這段時光。有陣子,老舍白天與華人譯者郭鏡秋一起重譯《離婚》,晚上與浦愛德一起譯《四世同堂》。浦愛德是傳教士的女兒,在中國出生長大,中文聽說俱佳,卻看不懂。老舍就把小說念給她,由她譯成英文。

問題在於,老舍念小說時,時常隔過幾段。浦愛德的譯稿實際與《四世同堂》原作仍有差異。但在第三部《饑荒》沒有出版單行本,手稿又於“文革”遺失的情況下,由浦愛德譯稿回譯的《饑荒》,可能最為接近原作。

離開雅鬥,老舍還常招呼大家去吃中國菜,並親自下廚。石垣綾子記得,1949年6月,天氣很熱,上海剛解放不久。老舍難得地情緒高漲,激動地告訴大家:“中國不久將獲得新生了。”屋里掛著郭沫若手寫的殷墟文字,他就著郭沫若的故事,講述起中國知識分子的苦難命運。

1948年,周恩來曾指示郭沫若、茅盾等一二十位文藝界人士,聯名寫信邀老舍回國。國民黨方面也勸他赴臺。1949年11月,他回到大陸,在燈市口西大街的丹柿小院住了下來。

老舍的大女兒舒濟。在方旭的話劇經費產生困難時,舒濟與舒乙解囊相助。(劇組供圖/圖)

筆下凈是“老中國的兒女”

1966年“八二三毆鬥”轉天,老舍自沈太平湖。沈湖細節眾說紛紜,有說老舍懷抱《駱駝祥子》或《茶館》手稿,但他的家人否認。

作家汪曾祺與老舍素有往來。在1986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八月驕陽》中,他想象了老舍的最後時光。

“園門口進來一個人。六十七八歲,戴著眼鏡,一身幹幹凈凈的藏青制服,禮服呢千層底布鞋,拄著一根角把棕竹手杖,一看是個有身份的人……這人眼神有點直勾勾的,臉上氣色也不大好。不過這年頭,兩眼發直的人多的是。這人走到靠近後湖的一張長椅旁邊,坐下來,望著湖水。”

十二年後,老舍骨灰安放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人送去花圈,致悼詞的是老舍的朋友茅盾。不過,火葬場當年直接遺棄了老舍的骨灰,骨灰盒中,據說是鋼筆和眼鏡等遺物。延續老舍生命的,是那些長久流傳的作品。

1980年,經導演陳達介紹,年輕演員斯琴高娃認識了導演淩子風。那時,她剛因處女作《歸心似箭》出名。“你那小媳婦演得不錯,這麽著,你就演我的《駱駝祥子》吧。”沒說幾句,淩子風直接邀約。“幹嘛逗我玩兒?”斯琴高娃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自己嚇得說不出話,只當對方說笑。

沒多久,斯琴高娃去吐魯番拍戲,淩子風電話追到片場:“不能撂挑子,就是你了!”電影《駱駝祥子》反響熱烈。片中潑辣的虎妞,成了斯琴高娃最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回頭看,她覺得自己與老舍有緣:“天意,沒轍。”

淩子風本想同時拍攝老舍描寫女性悲慘命運的中篇《月牙兒》,但上級不松口:“別學日本的《望鄉》,讓年輕人學壞。”1986年上映的電影《月牙兒》中,淩子風擔任了藝術顧問。

到方旭排“老舍三部曲”(《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斯琴高娃成了藝術顧問。合作持續到《二馬》。

方旭和老舍結緣是在2007年。那年,方旭演了《駱駝祥子》片段。當時執導的人藝老導演蘇民,已在2016年8月去世。此後近十年,方旭陸續改編、參與了老舍的五部作品。

演《我這一輩子》時,方旭遇到一樁奇事。頭輪演出,在北京蓬蒿劇場,演到張勛複辟,方旭得躺在地上打滾,把鋪地的那一大塊漿布卷起來,再從中鉆出來。未承想,他發現自己鉆不出去,空氣越來越稀薄。他嚇壞了,唯恐出“舞臺事故”。

最後,他掙紮出去,換身黑警服回到臺上,張口一句“中華民國”。也不知道自己的聲音是從哪出來的,又嚇到了。一瞬間,他有了“角色上身”的感覺,那是演員們期待的體驗。往後,方旭不再有如此刺激的經歷。

《我這一輩子》是出獨角戲,100分鐘全由方旭自己撐。六年里,方旭體驗了60場生死,演得“掏心掏肺”。2016年之後,他不演了,“演不動了”。

最新排的是《二馬》。《二馬》的故事沒那麽精彩;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又不複當年那麽激烈。方旭無從下手,糾結三個月,直至突然想起香港市民與內地遊客的爭端。互不溝通造成的矛盾,近百年後仍在重演。

全劇開始是一陣進行曲,幾個英國人讀報:礦業罷工、倫敦地鐵停運、球員性醜聞……話題突然轉到中國人:“把中國人驅逐出境,還倫敦清凈!”理由似曾相識:中國人出了國什麽都搶,箱包、手表、電飯煲、奶粉……後來,有觀眾反映:若不是中國人在演,他們就要直接往臺上扔東西。

“泰晤士河里漂的都是死魚,走在街上我們看不見彼此。我懷念北平,那里天是藍的,空氣清新。”回憶童年的中國生活時,牧師女兒凱瑟琳說道。臺詞聽來不免諷刺。

“這不是老舍原話,但我覺得放在這兒太合適不過,當年英國工業發展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中國人早就看到了,應該有能力回避掉。依然沒有,還是奔那兒去了。”方旭感慨。

在學者趙園看來,《二馬》是老舍“批判市民性格、批判造成這種性格的市民傳統”的發端,這一“老舍主題”,在《離婚》中達到成熟。

趙園的碩士論文《老舍: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者與批判者———老舍小說初探》,是老舍研究的經典之作。“他們的生活目的,不在取得沒得到的,而在小心翼翼保守住已有的:無論智愚賢不肖,他們多半沒有‘非分之想’,不願也不敢茍取茍得,他們聊以自慰的,是自己的知足,與世無爭,是個本本分分的老百姓。”趙園形容老舍筆下那些“老中國的兒女”。

2001年,老舍遺孀胡絜青去世。老舍大女兒舒濟和兒子舒乙,都多年從事老舍作品的研究、整理工作。舒乙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

而今,倫敦聖詹姆斯廣場的那處房屋,已被鑲上示意“名人故居”的藍色標誌。

(感謝關紀新先生對本專題采訪的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03

為保英美間的“小確幸”,英外相訪美賣力吆喝

出訪美國的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這兩天先後在紐約和華盛頓與一眾特朗普團隊的核心角色見面,用他自己的話說,雙方進行了“積極而坦誠”的對話。但此行的更大意義在於,為首相特蕾莎·梅不久後的訪美探路。

為首相訪美打前站

這是英國政府要員與特朗普新政府班底的第一次面對面親密接觸。值得註意的是,就在鮑里斯成行前不久,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非常希望在今年春天與梅會面。去年12月底,梅還派出了參謀長委員會的尼克·提摩西(Nick Timothy)和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出訪美國。

很明顯,無論是外交大臣還是貼身幕僚的出訪,都是在為梅不久後的出訪打前站。正如前英國駐美大使克里斯托弗·邁耶爵士的評價所言,當梅宣布訪美之時,前面的這些訪問所鋪墊的內容將會顯得非常重要。

那麽鮑里斯的美國之行和哪些人見了面?又談了什麽?

鮑里斯此行並沒有與特朗普會面,根據媒體報道,鮑里斯只是會見了特朗普身邊的兩名重要顧問,一是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在擔任顧問前,班農曾是極右派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執行主席。另外則是剛剛被任命為白宮高級顧問的特朗普的女婿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看來幾天前庫什納與名下公司和資產的切割正是為轉型做鋪墊。

除了上述兩名白宮顧問外,鮑里斯還前往華盛頓與一些國會重要領導人會面,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Paul Ryan),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及高級成員本·卡丁(Ben Cardin)。

鮑里斯與保羅·瑞恩

有趣的是,在2015年底,當時還是倫敦市長的鮑里斯曾表示,自己“不願到紐約一些地方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會和特朗普打照面”。而在特朗普當選後,和英國政府的整體基調一致,鮑里斯對特朗普的評價顯然變得更友好了。

英美關系需要再確認

“顯然,特朗普新政府顯示出令人振奮的變革議程。但有一樣事情不會變,就是英美之間密切的友誼。”鮑里斯稱。官方說法是,鮑里斯此行主要和美方討論了美國未來針對敘利亞、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但分析認為,鮑里斯此行的目的在於把美英關系推向未來美國政府的要務清單前列。比較吊詭的是,特朗普在勝選之後第一個選擇會面的英國政治人物竟是主張脫歐的前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這一舉動讓唐寧街和英國外交部非常難堪,特朗普甚至認為法拉奇應該來當英國駐美大使。

在特朗普勝選之後,他和梅之間曾有過兩次通話。8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訪問時,梅表示,英美兩國有著“共同價值觀”。特朗普也把英國稱為“特別的”、“長久的盟友”。不過,梅顯然需要在白宮聽到關於未來英美關系和對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更明確的表態。

對於此次鮑里斯的訪美,英國《衛報》直言,這是自19世紀20年代(當時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彰顯擴張野心,欲與歐洲隔離)以來,英國的外交大臣還沒有面對和未來的美國政府之間如此存在潛在沖突的關系,也沒有像鮑里斯這樣缺乏資歷的外交大臣來應對矛盾。

強調英國的貿易地位

上述文章提到,雖然美國新政府的政策未知,但是在一些領域可能對英國的利益存在嚴重威脅。其中最顯著的是美俄關系的走向,一方面英國忌憚俄羅斯在歐洲的一舉一動,英俄關系從2016年底以來又出現一些波瀾;而另一方面特朗普對俄羅斯表現出的合作姿態,以及對北約的質疑,都令一直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的英國感到被孤立的威脅。

另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在伊朗核協議上出現倒退,而英國則剛剛在去年9月和伊朗恢複大使級外交關系。此外,特朗普不反對日韓擁有核武器的表態,也和英國追求無核化的政治意願相悖。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脫歐公投之後的英國將和美國之間以什麽樣的形式進行貿易。鮑里斯強調,英國在美國的貿易協定當中將會是首要考慮對象。

“我們是北約最大的兩個貢獻者,我們(英國)是美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的首要夥伴,當然,兩國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鮑里斯稱,“我們聽到的是,英國是美國開展自貿協議的頭等對象。因此,對兩國而言,今年將會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一年。”

不過,和鮑里斯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警告稱,脫歐公投將令英國“掉到隊伍後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