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跳槽竟成叛逃 台灣人才鎖國?

2013-09-02  TCW
 
 

 

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深圳華星光電執行副總經理陳立宜被移送法辦,這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實施二十餘年來,首次被用在「企業挖角」議題;過去它最常被用在「假結婚、真賣淫」上。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李永然表示,挖角事件多控以危害「營業秘密」,這是首次被扣上「危害國家利益」的大帽子。

事件起因是奇美電前中國大將陳立宜二○○九年設立「冠懿人力資源公司」,做為與群創、友達等員工洽談跳槽之處;華星成立後,冠懿轉作其員工回台時上網開會用途,華星為此每年支付冠懿三百萬元費用;但調查單位認定這是陸方提供的「營運資金」,而非執行業務所得。

八位台幹,撐起面板新星

但台灣科技業數千人被中國高薪挖角,為何獨對華星開刀?

TCL集團二○一三年半年報中,華星光電只靠一條八.五代面板線,稅後淨利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高過友達、群創。

三年不到,華星靠八位台幹起家,「我想華星速度出乎大家意料,爬得比較快。如果我們虧損很多,輸給台廠,可能也不會這樣了。」陳立宜說。

兩岸科技業「挖角」不斷,但只要不涉及違法,以自由市場經濟論來看,應鼓勵人才自由流動,而非消極的壁壘政策。

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認為,中國往台灣面板業尋找人才,新一輪正開始。二○一五年中國將有八條八.五代面板線,全世界密度最高,產能充沛,未來不僅需要台灣高階技術人才,還要有管理、行銷、業務等。

人才繼續流動的關鍵,是中國企業能提供的國際化舞台。

TCL今年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視品牌,創華人首例,謝勤益每每與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觸,談的都是國際化。「大陸企業家企圖心與冒風險的意願都較高,他們也敢以『世界第一』為目標,」陳立宜說,「台灣這方面文化比較不一樣,比如代工做得還可以,就相當滿意了。」

華星三年對台灣採購四百餘億元,陳立宜說,自己並沒有忘記這塊土地。只是,這一場風波,會導致有心找到舞台的人才只得乖乖留在台灣,還是未來都要冒著走上法院的風險到大陸找到第二春,將會是一個兩岸人才大戰的觀察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88

“鬼屋”林立 倫敦富人區竟成“鬼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833

倫敦北區的大街上鱗次櫛比地坐落著一座座豪宅,儼然一副富人區的派頭。但現實是,其中的許多屋子從竣工之日起就沒住過人。在這富麗堂皇的外表下,正掩藏著一顆顆逐漸枯萎的內心。 不過這對倫敦的居民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麽新故事了。事實上,在數年前開始本地居民因不堪倫敦過高的房價物價,已展開了一場名為“逃離倫敦”的運動,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搬離倫敦——但令人費解的是這卻不是“鬼屋”的來由。盡管居民流失,倫敦的房價在2013年還是上漲了9.7%之多,究其原因:倫敦市中心的房產已經不再是為了普通居民提供居所而存在,如今他們的意義是為富人提供安全的高收益的資產。因為安全資產的稀缺,國際大都市的中心城區已成了避險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據英國衛報調查顯示,在這主教大街(Bishops Avenue)上三分之一的房子是空著的,其中一些大宅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空置後甚至已經瀕臨垮塌,要知道,這里可是過去北倫敦最負盛名的地區之一!盡管如此,這條“億萬富翁街”的身價卻沒有貶值,位列去年英國最貴街道排名的第二位,單是閑置房產就值大約3.5億英鎊之多。 一位名叫Anil Varma的業主向記者表示:這條大街上空置的房屋數達到了120間之多,已經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貴的荒地之一了。 這些閑置的房屋中包括10幢價值7300萬英鎊的豪宅,自1989年至1993年間,幾位沙特阿拉伯皇室成員買下它們後,這些房子就再也沒有人使用過。 而現在這些房子的境況可謂慘不忍睹,墻壁因滲水而腐爛,野草在地板縫隙中生長,屋頂瀕臨垮塌,房間內遍布著鳥類屍骸。 可以看到,盡管這些房子的物理結構在土崩瓦解,但它們的價格卻兀自一路飆升。自沙特皇族1988年以112.5萬英鎊的價格買下它們後,如今它們的身價已翻了數十倍,高達7300萬英鎊。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沙特王室之外,這條街上最貴的那些房子都被登記在一些公司的名下。而這些公司則都是設立在維京群島、庫拉索群島、巴哈馬群島、聖巴巴拉群島以及巴拿馬這樣避稅港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所有者則來自世界各地,但都是匿名的。 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滿,尤其是在每年都會新增10萬戶家庭陷入住房緊缺問題的英國。於是政府開始提出利用閑置房屋解決住房困難的設想,當然,該提案立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Boris Johnson曾在唐寧街上公開抗議這些買下房子後便棄之不顧的行徑,他呼籲這些不願居住自己房子的業主應該將它們租出去。但顯然他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更多地支持,政府駁回了議會對空置兩年以上房屋額外征稅的提案。 倫敦空置地產協會的主席David Ireland向記者表示: 豪宅空置顯示了倫敦房產市場的嚴重失衡。這些高價值的房產被單純用作了一種投資手段,購買房子的人根本就沒想過要住。但在倫敦的其他地區,房屋的短缺問題非常嚴重,這些富豪的所作所為是非常不道德的。 但道德問題顯然不足以影響這里的業主,他們包括了:一位被最高法院控告60億美元銀行詐騙案的哈薩克斯坦商人;以及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前部長級高官——他購置的物業都用鐵條將窗戶封得死死的。 Anil Varma告訴記者: 這條街上居住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部分買主都是像沙特皇室那樣的超級富豪;我們調查過一些水電系統的信息,發現這里的房子從售出之日起就沒有住過人,時間超過了25年。 即便是一些確實居住在這條街上的人也顯得很神秘,一名埃及裔的醫生業主告訴記者,他從來沒有見過其他鄰居,並認為這條街上真正在用的房子不超過三幢。 事實上,在倫敦富人區購置房產是世界各地富豪的一貫傳統。而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來自中東、俄國、乃至中國的買家湧入了倫敦的房市,在未來的一段日子里,倫敦的“鬼屋”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面對這種情況,一名倫敦的房產開發商表示,在這些地區興建一些價格適中的公寓或是將人氣帶回富人區的好辦法。 而另一位經銷商則表示,建造公寓或許是個好主意,但如果政府試圖介入或是對空置房產征稅則是“十分錯誤的決定”,他認為人們有權任意處置自己的資產,而在英國,人的自由意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不過一種更普遍的觀點則是,一旦英國政府開始對空置房產征稅,那麽這些富豪很可能放棄數十年以來的“優良傳統”,轉投蒙特卡洛或是米蘭這些城市的房市。 但說到底——這些朽壞的倫敦豪宅就像是古代高堂廟宇,拜的人多,住的人少;只是這廟里供奉的已不是神明,而是資本。盡管相去甚遠,但兩者在現代人眼中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拜佛不過是破財消災,拜金倒也能趨吉避兇。而這些倫敦大宅,就是一幢幢用鈔票堆砌起來的避難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12

西螺菜市場竟成台灣電動車大本營

2014-06-23  TCW  
 

 

台灣最大,總面積達十公頃的雲林西螺果菜市場,將變身為全台電動車最密集之地。

這裡每日的蔬果供應量佔全台三分之一,算一算,五百多家運銷商共擁有約八百輛俗稱「鐵牛」的柴油拖板車,一輛輛鐵牛每天至少要頻繁進出市場四千次,才能吞吐一千公噸蔬菜進場交易。

但問題來了,傳統柴油引擎會造成汽缸高溫高壓,燃燒不完全下因此產生懸浮微粒和大量難聞的黑煙,不隻影響蔬菜賣相,對人體損害更大。加上鐵皮屋內悶熱,一般人置身其中,一小時就大喊吃不消,才明白原來當地盤商的工作環境是這樣的。

「下午四點後,一看到上面積著一層煙霧,你就知道空氣品質多糟……,」宏吉果菜行經營人廖良淮回憶,最早盤商是要求市場改善排氣通風設備,卻沒發現最大污染源,其實來自自己的生財運輸工具。

為了對症下藥,西螺果菜市場找來雲林縣府、環保署和工研院通力合作,向統一規格、全數由小型電動拖板車運送的日本築地魚市場取經,也計畫把傳統搬運果菜的鐵牛,升級成一輛輛電動蔬果運輸車。

環保署補助兩億,鼓勵換車

至少經過五年籌備,突破性能安全、營運模式和政策補助等三關,才催生西螺變身全台最密集電動車聚落。工研院機械所車輛環保能源組組長江文書透露,電動車電力系統相關規格、功能與安全規範要不斷測試調整,其他如商業營運模式、政策補助,同樣缺一不可。

一般轉型電動車最大難題是費用和電池使用問題,此計畫卻透過空車和電池所有權分開的「車電分離」模式,由電池營運商恆智重機統籌電池租賃工作,再由環保署補助舊車換裝、新購車和五年電池租金,共二億四千萬元,及縣府再加碼補助車價,提高汰換誘因。

試用電動車超過三年,現年三十五歲的廖良淮說,以目前電池一天續航力五十公里來看,電動車功能和鐵牛沒差別,也沒拋錨過,「不是可行,為生命著想是必行!」

按規畫,當地今年會有一百台鐵牛升級為電動蔬果運輸車,五年後,更將全面強制,下一步也將複製到全台,甚至輸出到東南亞,用台灣技術,向綠色的築地市場看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9

LED兩巨頭結親 強敵三安竟成第二大股東晶電併璨圓 能擋中資入侵危機?

2014-07-14  TWM  
 

 

晶電、璨圓合併了,結束台灣LED兩大陣營壁壘分明的版圖。然而,在這樁購併案背後,卻也開啟了中國LED龍頭三安入股晶電的大門,還一舉成為晶電第二大股東,到底是福是禍,連晶電自己都說不清楚。

撰文‧周品均

六月三十日下午二點,一則重大訊息說明宛如投下炸彈般,震驚了LED業界:晶電決定購併璨圓,以一比三.四八八的換股比例,整併合一,溢價幅度達一八%。這麼一併,纏鬥數十年、涇渭分明的晶電與璨圓兩大陣營,等於正式走入歷史。

更令市場震驚的是,兩年前大陣仗入股璨圓的中國LED龍頭三安光電,將隨著晶電、璨圓換股,成了晶電股東。如此一來,在億光、聯電兩大股東賣股下,晶電超過五%以上股權的大股東僅剩萬海一家,晶電的第二大股東卻是強敵三安,豈不成當年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口中的「引清兵入關」?

購併衝產能 大股東卻賣股故事是這麼發生的,走過前兩年的LED景氣低谷,今年靠著LED照明需求快速拉升,各家LED廠都開始出現產能吃緊的狀況,以晶電為例,產能使用率高達一○○%,連晶電董事長李秉傑都不諱言:「照明需求真的很好,今年照明出貨量會比去年倍增,高階晶片供應吃緊。」產能吃緊,再擴產需花費動輒幾百億元的資本支出,李秉傑想著怎麼解決產能拉警報的問題時,卻有人來敲門了,是璨圓第二大股東日本三井物產。

根據業內人士解讀,三井親自向晶電求親的原因,就是看不到轉投資璨圓的獲利曙光。三井在二○一○年以每股三十六.四四元入股璨圓,三年過後,投資璨圓不僅沒有收益,三安入股璨圓也導致三井的股權被稀釋。

看著昔日冤家變親家,作為晶電最大客戶的葉寅夫,倒是很肯定這樁購併案,「這兩家公司合併絕對是正面的,有助台灣把LED市場做大。」根據李秉傑分析,蓋一座容納三十台MOCVD(金屬化學氣相沉積)的LED廠,光建築體與機台設備就要花五十億元。以璨圓目前有一○三台MOCVD與既有人才來看,晶電僅花一二九億元成本就拿到璨圓產能,是很划算的一筆生意。

當然,晶電購併璨圓後,馬上得利的第一件事,便是少了一個價格破壞者。李秉傑每每談到產品價格,都會流露出無奈表情,因為台廠喜歡降價搶單,「每次大幅降價就為了搶走一○○%的訂單,好的東西都只能賺一年,第二年開始,每個人都是在幫別人打工。」但如果王子與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還能共享LED照明帶來的市場大餅,那麼身為晶電大股東的億光與聯電,又怎麼會選在購併案前夕反手賣股呢?這點,不只李秉傑交代不清,就連億光、聯電的說法也都很牽強。

回顧一二年底,三安便以「強強聯手」之姿入主璨圓,持有璨圓股權達一九.七七%,是璨圓最大股東。未來晶電、璨圓換股,三安順理成章可拿下晶電近三%股權,等於是僅次於萬海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儘管目前三安對整樁合併案還沒表態,三安董事會祕書王慶也指出,「三安將會在九月一日以前,做出是否要當晶電股東的決議。」言下之意,三安若沒有出脫璨圓持股打算,透過換股,便將一舉成為晶電股東。

由於晶電現下大股東的持股比率都不高,億光、聯電六月還連袂在資本市場上賣股,手上握有晶電的股權都已經減少至二%以下,甚至一%不到。雖然李秉傑、葉寅夫異口同聲保證,三安不會影響經營權,葉寅夫更是信誓旦旦指出:「三安絕對進不去晶電董事會。」晶電財務副總張世賢也一再強調,三安若選擇當晶電股東,以持股近三%來看,三安無法選上一席董事;但連光寶科持有晶電股權不到一%,都能拿下一席董事,持股三%的三安若強勢要進入董事會,晶電真能擋得下來?

三安進入董事會 機會變多更別提億光、聯電賣掉近三%股權,迄今晶電都只敢對外說是「外資」接手,但到底是什麼背景的外資、股權流向何方,晶電都無法給明確答案,若是流落至三安手上,等於握有近六%股權,不會比萬海集團手上的股權少。

過去,市場上多次傳出中國廠商有意認購晶電私募,李秉傑便曾多次表達,引進中資作為策略合作夥伴機會很小,因為他寧可選擇與中國廠商合資公司,也不願中資伸手進晶電,為的就是減少母公司訊息揭露風險。說穿了,就是怕中國廠商一旦成為合作對象,就難保營業祕密或是技術外流。

由於台灣政府規範LED屬於高科技策略性產業,中國資金可以入股,但不能控制,因此晶電再三聲明,就是要劃清界線,不會讓三安越雷池一步。倘若三安以第三地的外資身份持有晶電股票,抑或尋求其他股東支持,三安進入晶電董事會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更別說三安入股璨圓這兩年,兩岸合作的大餅沒看到,只見到璨圓連年的虧損紅字。對三安來說,取代晶電就是它的目標。過去,三安就曾為了得到晶電的技術,挖走晶電上百位工程師,三安甚至為了搶走晶電訂單,報價永遠無條件比晶電便宜一成。

目前,晶電讓最大敵人成為股東,看起來就像「聯電入股台積電」、「比亞迪入股鴻海」般荒謬,但晶電始終抱持著三安不會進入董事會的鴕鳥想法,究竟這樁購併案,能讓晶電一舉完成霸業,還是引來後患,恐怕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晶電公司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

資本額:93.63億元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主要客戶:億光、三星、飛利浦

近3年獲利:

2013年EPS 0.04元2012年EPS -1.3元2011年EPS 0.56元晶電併璨圓,獨霸台灣LED業——2014年前5月累計營收市佔率

晶元光電 56%

璨圓光電 9%

新世紀光電 9%

光磊科技 6%

鼎元光電 5%

泰谷光電 4%

光鋐科技 3%

南亞光電 2%

隆達電子 1%

聯勝光電 2%

其他 3%

資料來源:PID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5

原始股東 竟成高鐵救爛帳最大阻礙


2014-10-06  TCW  
 

 

比雞蛋還便宜的高鐵股價,比總資產還大的高鐵財務破洞,終於有救了?

通車七年,去年調漲票價,並淨賺三十三億元的台灣高鐵公司,卻遭交通部長葉匡時口吐真言:「高鐵已實質破產。」因為高鐵擁有四千五百七十五億元總負債、五百二十二億元累積虧損,但總資產僅五千零六億元,資不抵債。

這個糾纏多年的財務危機,如今終於出現具體的解方。除了泛公股機構要再度出錢救高鐵,包括大陸工程、長榮、富邦集團等原始股東,也須認賠收場。然而,原始股東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與政府爭吵十幾年的問題如何解決,既攸關高鐵前途,也影響未來公共工程BOT(興建、營運、移轉)還玩不玩得下去。

高鐵提財務重整:減資打虧,再增資找新股東

高鐵公司與交通部計畫在十月正式提出的改善方案,針對高鐵財務兩大破洞而來。首先,因為政府原本只給高鐵公司營運特許期三十五年,龐大的工程成本依此年限倒推折舊金額,結果造成折舊攤提超過營收,帳面會計原則吃掉了一張張票價賺來的真金白銀。改善方案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將特許期延長四十年,大幅下修折舊攤提金額,讓高鐵財報變漂亮。

第二個破洞是本金加利息超過五百億元的特別股。這是當年高鐵興建資金不足,由泛公股機構加上原始大股東出資認購而來,但特別股陸續到期,高鐵卻擔心破產、不肯還錢。改善方案的計畫是,償還特別股後,將高鐵資本額先減少六成,打掉累積虧損,再增資三百億元、引進新股東。三百億當中,預計一百五十億元先由泛公股銀行和企業認購、五十億元由壽險業認購,一百億元待高鐵上市後再公開募集。

換句話說,原始股東須認賠六成,而新股東則可獲得經財務整型後,估計投資報酬率六.六%的新股票。這套方案九月下旬一經媒體披露,高鐵在興櫃的股票便立刻上漲了一八%。而六.六%的投報率,也傳出壽險公司興趣濃厚。

葉匡時和今年上任的官派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曾向原始大股東溝通,希望他們接受減資認賠的幅度,並且不得再參與新增資。「這東西(高鐵)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政府的了,他們要打苦主給大家看,我們能說什麼?」不便具名的高鐵民股董事說,原始大股東們早就想要退出,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意即,與政府的爭議未解,不會束手就擒。

原始股東變苦主:三大求償若未解,對簿公堂

原始股東自認是「苦主」,主要來自三件事。首先是一九九五年高鐵招標前,經建會提供業者的運量預測為高點每日二十九萬人,三十五年的特許期便由此計算推估而來。但通車至今,平日運量最多不過約十三萬人,當初樂觀的營收數字跟著少掉一半以上,粗估特許到期前,共將少賺兩、三兆元。

其次,高鐵興建期間碰上九二一地震後提高建築耐震標準,成本大增、工期延宕,據估金額也逾兆元。第三,通車後政府要求高鐵提供老殘半價優惠票,七年來票價補貼九十多億元,高鐵要求政府埋單。

這三大爭議的帳該怎麼算,在殷琪(大陸工程董事長)還是高鐵董事長的時期,曾傳出求償四百多億元的訊息,而政府「接管」高鐵五年來,對此仍未具體協商。今年五月的高鐵董事會,曾決議若未獲處理,九月把這三大求償案交付仲裁。高鐵董事透露,九月中的董事會,眼看政府對財務改善方案有進度,於是又決議再給政府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求償案,若無法協商,十二月就會提出仲裁、進入法律程序。

也就是說,政府想在年底前搞定高鐵原始股東,讓財務改善方案順利進行,恐怕還得先通過三大求償案這一關。否則,先別說大陸工程等財團,高鐵持股一百張以下的小股東就有五萬七千多名(約占一五%股權),減資也會讓他們損失六成,影響改善方案在股東會的命運。

葉匡時說明交通部處理高鐵財務的原則,包括照顧全民利益,以及「六萬多名小股東當初相信政府而投資高鐵的權益,」凸顯了政府在高鐵的尷尬角色。因為高鐵董事會裡,官方和民股各占六席,三席獨立董事有兩席是前政府高官,董事會為了股東權益向政府求償,官派董事難有立場阻擋。

政府可以這樣做:交第三者仲裁,公開募新股

高鐵減資,有原始股份的公家機構(交通部航發會、行政院開發基金等)同樣受傷,增資要由公股機構參與,等於又要政府掏錢。高鐵BOT案十六年下來,玩成了這副官民糾纏不清的局面,五年前董事長改由官派,已形同「國營化」,未來財務改善方案調整股權,又將形同「國有化」,難怪已有論者提出高鐵不要變成「下一個台鐵」的憂慮。

其實,政府若要避免自己跟自己求償的矛盾,將三大求償案交付第三者仲裁,未嘗不是好方法;而高鐵減債、減資一身輕之後,政府與其害怕被指為圖利、要由公股機構認新股,也不如公開招募,讓價高者得,才是兼顧全民和小股東利益的解套之道。

【延伸閱讀】要向全民募資前,恐遇兩變數—高鐵財務重整未來計畫

●2014年10月:交通部將正式提出高鐵財務重整方案。變數一:立委揚言先降票價,否則杯葛方案

●2014年12月:高鐵對政府三大求償主張,若協調不成,可能交付仲裁。變數二:高鐵財務若無法改善,將面臨破產

●2015年1月:高鐵全面收回特別股,股本加利息約需支出502億元。應立委要求,高鐵票價可能調降。

●2015年3月:高鐵預計減資390億元,再由泛公股及企業增資200億元;延長特許期40年,至2073年。

●2016年:股票上市、全民認股,預計向大眾募資100億元。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8

歷史性時刻:希臘終逃衰退 竟成歐元區“增長明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46

The-marbles-were-created--012

希臘國家統計局11月14日公布數據顯示,該國經濟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7%。這是希臘債務危機導致經濟連續衰退6年後首次恢複增長。更重要也令人意外的是,希臘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為歐元區最快,令這個歐元區的典型“拖後腿“國家一夜之間變成了“增長明星”。

經過季度調整後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希臘國內生產總值比第二季度增長0.7%,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則分別比上一季度增長0.8%和0.3%。與此同時,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也從負增長修正為增長0.4%。今年第一季度,希臘經濟比去年同期衰退0.4%。

希臘財政部、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估計,該國今年經濟將增長0.6%,明年將進一步增長2.9%。

希臘債務問題曾觸發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並迫使希臘為避免破產而不得不向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了兩輪共計240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這些措施降低了財政赤字,增強了經濟競爭力,但也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失業率提高。

受益於這個夏天的旅遊旺季,希臘似乎在告別增長六年後,看到了持續增長的曙光。歐洲銀行在雅典的首席市場經濟學家Platon Monokroussos表示,希臘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1%超過0.6%的政府目標。

當然希臘能成為班里的優等生,也一方面是因為其他同學太不給力了。德國和法國的增長稍有改善,意大利則繼續萎縮。

然而希臘還早沒有到慶祝的時候,相反國內局勢還很不穩定,自殺率和貧困率仍處於歷史高位,越來越多的希臘人做著沒有報酬的工作。就在昨晚,抗議學費增長和其他國家要求消減教育開支的學生和防暴警察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使局勢再次升級。

希臘的未來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二戰以來希臘最嚴重的衰退使嚴重依賴旅遊業、航運的希臘經濟破敗不堪,產品的加工和出口非常有限。這次經濟危機讓希臘損失了25%的產出,並使35%的希臘人的收入低於貧困線。

第三季度希臘失業率有所好轉,由27.3%降低到25.9%,但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另一個隱患是希臘的政治的不確定性。增長目標很可能因此向下修正2.5%。如果議會不能通過絕對多數選出新的國家元首,希臘有可能於明年三月提前舉行大選。Masourakis表示:

(希臘)經濟的基本面非常穩健:向上的增長趨勢、基本預算盈余(支付債務前)和經常帳盈余。但政治方面是一個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07

扭曲現況 廣設博士班 充當「廉價學術勞動力」 失序高教 拚論文數竟成主調

2015-06-01  TWM


大學博士班過度擴張,是台灣高等教育最離譜的假象,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從頂尖大學今年多個博士班錄取率百分之百的情況可見,戳破假面,面對供過於求的問題,刻不容緩。

撰文•賴若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上指出,政府成立太多大學,讓太多年輕人投入時間在念書上,對日後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一大堆博士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整個國家都在作假。」童子賢一番話,直接戳中台灣高等教育假象,令人心有戚戚焉。

三十年前,台灣的大學錄取率不到三○%,現在大學錄取率高達九五%。猜看看,台灣最知名的台、成、清、交、政等五所頂尖大學,現在考博士班的錄取率是多少?

答案出人意料之外。台大目前還未完全放榜,但可預計今年博士班錄取率達百分之百的系所高達三十九所,交大也有十九所錄取率破百、清大七所、成大三十二所, 除了清大占一成六,其餘都占三成左右,人文科系居多的政大,預計錄取率破百者有八所、占約二成。換言之,只要你願意,要進台灣頂尖大學讀博士班根本不是難 事。

荒謬!

博士班錄取率竟可達百分之百放眼台、政、清、交、成大的百分百錄取率系所,不乏熱門科系,例如台大化學所、會計所、資訊工程所、光電工程所;政大統計所、 資科所、教育所心輔組、東亞所;清大物理所、光電所、天文所;交大機械工程所、生物科技所;成大工設所、應數所、地科所、建築所、化學所、機械工程所 (丙、丁組)、土木工程所(甲、丁組)等,都已經出現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相同的狀況。

甚至部分科系和組別的報考人數掛零,例如台大微生物所乙組、農經所;成大外文所文學組、電機所、地球科學所乙組、工程科學所、統計所;交大統計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清大醫環所(乙、丙、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所、神經科學所;政大會計所等。

會出現這種現象,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分析,除了少子化,和大環境不好也有關,台灣教職難尋,業界對於博士的需求也不高,因此過去難考的熱門科系如機械系、電機系,如今考上不再是難事,學生的平均素質比起十年前,也下滑很多。

一所中部國立大學在今年招生中就傳出有科系討論,有考生沒有面試成績,能否直接用筆試成績錄取?原本該科系考生應該同時有筆試與口試成績,但因為報考人數太少,逼得該系只好討論是否要用這種幾乎「等同放水」的門檻來招生。

這反映出,為了衝學生人數,學校降格以求,可能找來本來不適合再深造的人來讀。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為何台灣的高等教育淪落至此?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

一九九四年因應教改政策,高等教育開始擴張,技職院校紛紛升格大學,大學從五十幾所暴增至一百六十多所,對教授的需求孔急,造成近二十年來博士生人數成長了近五倍,從一九九六年招收兩千多人,到二○一四年招收六千多人。

擴張!

應減招的博士班 竟﹁盡量找人來讀﹂然而,這些擴張的碩博士名額即將面對台灣少子化的海嘯來襲,開始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五學年大學新生開始銳減, 到一一二學年,公私立大學包括學士、碩士、博士班招生總量,將從三十六萬多人,降到二十三萬多人,其中,博士班降幅約三成七四,由於台、政、清、交、成等 頂尖大學的博士班數量最多,占整體七成,所受衝擊也最大。

目前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勢必從博士班蔓延到碩士班。面對少子化衝擊,各大學碩博士班減招應該是正常調整的作法,但很多學校的因應作法不是減招,而是盡量找人來讀;曾有碩士畢業多年已在工作者,接到過去指導教授電話,鼓勵他返校投考博士班。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認為,因為在教育部給予大學補助的設計上,學術論文是重要指標,各大學都需要博士班學生來充當「廉價學術勞動力」。教育部為了拚進全 球百大大學,在○六年起實施頂尖大學計畫,並依此給予重點大學補助。各校為了爭取「五年五百億」大餅,需要更多學術發表論文累積積分,尤其在理工領域,老 師一個人寫論文的速度太慢,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博士生。

政大一名社會所博士生坦言,除了自己份內的產出,他也在別的系所擔任老師國科會計畫底下的研究員,所寫出來的論文,大多由老師掛名,「學術生產線上,還有好幾位博士生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因此才能造就一位教授三年期的國科會計畫案,產出五篇論文的驚人數字。」共犯!

為了薪水、順利畢業 大家都量產論文面對自己一字一句辛苦敲出來的論文,最後卻成為教授的作品,他當然不好受,「但是,為了薪水、為了順利畢業,大家都認了,摸摸鼻子,做一樣 的事情。」「這是一個很悲哀的共犯架構。」戴伯芬指出。「在績效主義的思惟下,學校開始透過教師評鑑,將研究綁升等,在短時間內衝論文發表數,成為教授最 大的壓力。」教授每個月要寫月報表,用研究和出版等產出換成點數,點數不足,就有可能升等失敗。於是,為了通過評鑑與升等,衍生出虛假的論文「帳面數 字」,許多老師互相掛名論文,常可見一篇論文作者欄落落長的寫了六、七人,離譜至極。

戴伯芬感嘆,曾有一所中部醫學大學,要求教授每年必須產出兩篇SCI的論文,才能通過教師評鑑,而整所大學有超過六十位教授無法達到要求,只好開始大量互相掛名、甚至將博士班學生的產出作為自己的論文。

教育部長吳思華曾公開表示,過去十年,各大學新進教師人數不超過一千五百人,但每年產出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供過於求的落差,造成社會很難承擔,他強調,「不能再一年招收六千多名博士生了。」需要在源頭的人才培育部分,減少數量、改善生師比、增加博士生品質。

至於迫在眉睫的碩博士生過量問題,教育部近兩年已經進行總額控管,將每年開放招生名額最多七千名,降到一四年的六千多名。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說,在教育部幾次和大專院校的開會下,目前暫定每所學校在一一二學年度時,也就是八年後,平均要砍三成的博士招生名額。

減招三成,真的有用嗎?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少子化第一波浪潮在明年、也就是一六年就會出現,大學新生數將驟減兩萬人,跌幅達一成,四年後這些人大學畢 業,二○二○年將開始影響到碩博士生的數量,而二二年時,大學新生數將低於二十萬人、二八年時,更是達到十五.六萬人的新低點,對於碩博士班的影響更巨。 減招三成,只是應付當下招不到博士的問題,但教育部卻安排在八年後達標,到時少子化大海嘯已經來襲,三成一定不夠,顯然教育部減招的速度緩不濟急。

面對招生不佳的系所,積極進行整併,是教育部當務之急,若不加快速度大刀闊斧改變,台灣的高等教育,將持續讓資源錯置與浪費,無論是數量上持續供過於求,還是在品質上學生素質的下滑,這都令人為台灣未來人才養成感到擔憂,這樣的高等教育,還有希望嗎?

台灣高教2大假象有待改革

假象 1博士生過多

博士班過度擴張,頂尖大學台、政、清、交、成2014年博士預計錄取率大幅提高,錄取率高達100%者,光是台大就有39所。

假象 2博士生淪為學術生產線工人為了達到評鑑及升等要求,許多教授需要大量博士生協助產出論文,甚至直接將學生作品掛名。

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無人報考?

學校 無人報考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4所/123所 微生物學研究所乙組(主修寄生蟲學)、農藝學系作物科學乙組(主修遺傳、分子育種)、農業經濟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丙組(主修微生物生物技術)政 大 1所/42所 會計學系一般生清 大 7所/42所 生科醫師、神經科學、醫環系(乙組、丙組、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交 大 7所/53所 土木工程學系己組、應用數學系(乙組、丙組)、統計學研究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丙組、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成 大 20所/53所 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組、地球科學系乙組、生物科技研究所乙組、機械工程學系戊組、電機工程學系(丙組、丁 組)、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甲組、土木工程學系(乙組、丙組、戊組)、建築學系(甲組、乙組、丙組)、工程科學系(丙組、丁組、己組)、資訊工程學系乙 組、統計學系?但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預估錄取率,竟達100%!

學校 錄取100%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39所/123所近三分之一 戲劇學系、化學系(化學組、化學生物學組)、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氣科學系、海洋研究所、政治學系甲組、經濟學系、國家發展研究所甲組(主修當代台灣)、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藥學系(藥物科技組、分子醫藥組)、物理治療學系(臨床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免疫學研究所、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轉 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應用力學研究所、農藝學系(作物科學甲組、農藝學系生物統計學組)、生物環境系統工程 學系、農業化學系、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獸醫學系、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食品科技研究所、會計學系、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資訊工程學 系、光電工程學研究所、電信工程學研究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生命科學系、植物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政 大 8所/42所

近兩成 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民族學系、東亞研究所、統計學系、應用數學系、資訊科學系、社會學系、資管系資管組

清 大 7所/42所

近六分之一 統計所、物理系、天文所、生科結構、化工系、光電所、資應所

交 大 19所/53所

超過三分之一 電信工程研究所、機械工程學系(乙組、丙組、丁組)、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乙組、戊組、庚組)、物理研究所、應用數學系甲組、應用化學系分子科學博士班、 生醫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乙組、生物科技學系甲組、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班、應用藝術研究所乙組、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博士學位學程、照明與能源光電博士 學位學程、光電系統博士學位學程、應用化學所成 大 32所/106所超過三分之一 多媒體系統與智慧型運算工程博士學位學程、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甲組、基礎醫學研究所(乙組、丁組)、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甲組、乙組)、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丙組、丁組)、數學系應用數學、化學系、地球科學系甲組、機械工程學系(丙組、丁組)、電機工程學系甲組、材料科學 及工程學系奈微科技博士班、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丁組)、建築學系丁組、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乙組、工程科學系乙組、都市計畫學系、工業設計學系(甲組、乙 組、丙組、丁組)、航太太空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系(甲組、乙組)、資訊工程學系甲組、企業管理學系丙組、環境醫學研究所甲組、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整理:陳前康、賴若函

備註:資料整理截至5月26日止,有螢光註記者,為台大、政大部分未公布最終錄取名單的系所,因此根據其網站上公告資訊,以招生人數除以報考人數,得出「預計錄取率」。清大、交大、成大則為最終錄取率,上述統計資料不含在職班,僅計算一般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61

寒舍餐旅創辦人 蔡辰洋66年如戲人生 一生熱愛美食古董 竟成翻轉事業契機

2016-01-25  TWM

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辭世,回顧他精彩的一生, 十信事件陷財務危機、靠古董翻身、建立餐飲美食王國,人生轉折充滿傳奇。 十四年前,蔡辰洋率領兩個兒子重新建立起寒舍餐旅王國,背後倚靠的關鍵正是團結與誠信。

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一月十五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六十六歲,消息傳出震撼企業界。

提起蔡辰洋,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台灣五星級觀光飯店龍頭,他創辦的寒舍集團旗下擁有喜來登大飯店、寒舍艾美酒店與寒舍艾麗酒店;成立時間雖然不長,卻以美食與藝術建立起同業難以超越的門檻。

蔡辰洋也是真正的美食家,重視生活細節與品味格調,讓他得以在中年之後,憑藉興趣與熱情,在高檔飯店市場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事業王國。

五十歲才跨入飯店經營,蔡辰洋對高檔服務的細節與要求,來自家族從小耳濡目染的養成;「小時候家裡有客人來,剛好傭人不在,母親就教我上茶的順序,要先給 客人、再給主人,但現在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套。」一三年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有一次他在飯店宴客,服務生第一個上菜給他,之後才給客人,「而且我 那碗魚翅又大又飽滿,先後順序完全顛倒。」後來他把服務細節一個一個從頭教起,才讓喜來登、寒舍艾美的服務到位。

蔡辰洋也是台灣藝術收藏界的名家,在華人圈最知名的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第九屆理事長、國票證券董事長洪三雄眼中,蔡辰洋是最重情義的兄弟。

蔡辰洋與洪三雄,都是六十六歲,蔡辰洋大洪三雄半歲,他們雖然不是兄弟,卻有著親密如兄弟般的情誼。洪三雄是一路看著蔡辰洋樓起、樓塌,再一起重建高樓的夥伴,他也首度透露蔡辰洋的金融夢。

由於洪的岳父陳土根是昔年協助蔡萬春創辦國泰人壽的左右手,因此在一九八○年代十信案尚未爆發前,蔡辰洋初識洪三雄,就放手由洪三雄協助布局購併台南中小企業銀行(前身為台南區合會,後改制為京城銀行)。

這是當時掌握來來百貨、興來百貨的蔡辰洋,第一次橫跨金融產業。在一九八四年四月,蔡辰洋在台南中小企銀股東會取得約三○%股權,取得三席董事,幕後操刀者即是洪三雄。

跨足金融鎩羽

十信案被銀行逼債

這是洪三雄與蔡辰洋合力打的第一仗,也可以說是台灣地方金融史上,最早開啟的銀行經營權大戰。當蔡辰洋的興來集團終於擁有金融板塊之際,隔年的一九八五年十信案爆發,隨著銀行大抽銀根,合作金庫奉財政部之令查封財產後,蔡辰洋的金融版圖擴張計畫,戛然而止。

也是這時,洪三雄親眼目睹了世態炎涼。「古人云一夜白頭是真的。」洪三雄回憶,十信案爆發前,蔡辰洋原本是一頭烏黑的頭髮,卻在短短幾日間變成白頭。當 時,多家銀行輪番上門抽來來與興來百貨的銀根,一位銀行經理逼著蔡辰洋馬上還二百萬元貸款,當時在場的洪三雄氣不過大吵:「以前是你們求蔡家借錢,幾百、 幾千萬、上億元都好,現在逼人家還二百萬!」最後是洪三雄簽字當這筆貸款的保人,銀行經理才離開。

隨後,蔡辰洋透過洪三雄的牽線,為來來與興來百貨找來買家,讓蔡辰洋、蔡辰威一脈能變現償債。而一度是蔡辰洋事業邁向金融版圖灘頭堡的台南中小企業銀行股票,同樣得變現求售還債,其中一部分,最後由洪三雄借錢吞下。

珠寶、古董收藏

意外成為復出資本

當十信風暴逐漸平息,一九八六年蔡辰洋決定復出,透過積存下來的印石、紫檀與黃花梨家具、珠寶開設寒舍古董藝術中心,即邀請洪三雄出面擔任董事長。而洪三 雄當年以每股十八元購下的台南中小企業銀行股票,在之後景氣回溫股價大漲的台股狂飆年代,以每股七十五元到一百元出脫,「他是我生命的貴人之一。」「辰洋 當年居然這麼信任我,讓我去收購台南中小企銀的股票,獨立打這一仗;也是因為辰洋,我踏進了收藏圈,豐富了我的生命。」而蔡辰洋的「俠義」精神,更讓洪三 雄敬佩不已。原來寒舍創辦之際,只要是因為受十信案牽連入獄而得以交保的相關人士,蔡辰洋都盡力幫忙安排工作,包括來到寒舍。

寒舍剛創辦的第二年,就在一九八七年的紐約蘇富比秋拍,以十六萬五千美元買下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的猴首,打破當時的清代雕像拍價紀錄,轟動國際收藏圈!洪三雄記得,拍賣前蔡辰洋與他討論、調錢,估計可以承受的預算約五百萬元台幣,是筆很大的支出。

當時剛踏入文物圈的洪三雄很是疑惑,花這麼大的價錢值嗎?有這麼好嗎?蔡辰洋肯定地說,值!因為猴首完全符合了古董文物「真、精、稀」三原則。

當猴首拍回台灣,蔡辰洋經營事業的創意也精采展現。當時,蔡辰洋先是再製模、複製五十件刻上編號的猴首,一件賣十萬元,全部售出;而口碑傳出後,許多友人爭相索要,於是,再製作另外五十件,但已經漲到每件十五萬元!

光是這百件猴首,寒舍進帳一二五○萬元,更何況真正的原件還在手。接著,一九八九年,寒舍於倫敦蘇富比買回了牛、虎、馬三獸首,再度炒高了獸首行情。

而蔡辰洋自己,他精學篆刻,師從王北岳與周澄,自己一刀一刀刻畫印石,掌握質材、溫度、肌理……,甚至還「用嘴品嘗」刻下的印石粉末,可一窺他的研究之深,成為收藏名家絕非偶然。

洪三雄說,蔡辰洋重情、重義,最後能與他相交一輩子的,像是原住民歌手胡德夫,就是這一類的友人。

這幾年甚少出現公開場合的蔡辰洋,私底下,最愛穿著原住民手工編織的背心,跟著淡江中學時的室友兼學弟、擁有卑南族與排灣族血統的金曲歌王胡德夫,一起學 原住民語,胡德夫在台東經營「喜來東」餐廳,蔡辰洋大方分享牛肉麵食譜,並讓店內的員工到寒舍餐旅旗下的飯店免費學習,由五星級主廚親自指導。

洪三雄記得,十信案發後隔年蔡辰洋的生日,只有幾人相聚,但胡德夫帶來了一大團原住民歌手來到餐廳唱歌祝賀,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心裡。而這一幕,相信也深 印在蔡辰洋的心田中,讓他相信,人性始終有善,儘管歷經風暴,眼看他樓起、樓塌,終究有像洪三雄、胡德夫的友人,不畏樓塌塵煙,一齊笑看風雲。

與蔡辰洋共事長達三十五年的寒舍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定乾,對於跟隨半輩子的老闆驟逝,仍非常感念蔡辰洋的知遇之恩與救命之情。

四年前,王定乾在香港生了一場重病,蔡辰洋不但在第一時間聯絡友人安排醫療資源,甚至還在一個月內前往香港探望四次,最後並安排包機讓他回台就醫,才讓病情穩定下來。

這是蔡辰洋最為人稱道的處世哲學,以誠待人,對朋友無私,其所延伸出來的聲望,日益壯大起餐旅王國。

一家四代融洽

寒舍餐旅早已交棒

二○○二年,寒舍集團從鴻禧企業手中取回來來飯店,並以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品牌重新經營,不僅擦亮了老招牌,並以寒舍艾美酒店開拓了更高檔的客層,飯店霸主之姿已然成形。

至於外界關注的寒舍集團未來發展,王定乾說,寒舍餐旅去年底已正式遞件轉上市,今年可望順利掛牌,成為觀光類股新兵,他指出,「蔡辰洋早已交棒完成,妻子 賴英里、長子蔡伯府、次子蔡伯翰都已接下寒舍餐旅要職、彼此分工合作。」「經歷過十信事件後,蔡辰洋心生警惕,唯有『家族團結』才能對抗外侮,這已是他們 的家訓。」有次蔡辰洋曾驕傲地向王定乾說,「我不是靠爸族,寒舍沒靠上一輩餘蔭,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打造起來的。」他並透露,蔡辰洋家族十餘年來維持一個很 好的習慣,每個星期四中午,一家四代一定齊聚在一起吃飯,蔡家嚴謹的家教,深深影響蔡伯府與蔡伯翰,「他的孩子不但很爭氣,又孝順、聽話,二代齊心把寒舍 王國建立起來。」王定乾說,去年寒舍餐旅董事長一度由蔡辰洋的弟弟蔡辰威接任,純粹是因應與國泰金控蔡家談判喜來登大飯店續租事宜;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 已順利續約,董座職位交由賴英里接任,正是希望透過她清新的形象替公司品牌加分。

蔡辰洋一生傳奇,如同高潮迭起的電影,一輩子熱愛美食與古董的他,留給後人追憶的,除了源於內心的率真性情,更多的,是他追求美好事物的品味與堅持。

蔡辰洋

出生:1949年

現職:寒舍集團創辦人

學歷:德明商專

經歷:來來百貨董事長、 國泰塑膠常董、 國泰信託監察人撰文 / 梁任瑋、林亞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1

北京一房管中心竟成“違建釘子戶” 改建酒店“堅挺”15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066.html

規劃一層變四層,增加違建面積1200平方米,違建被轉手經營餐飲和酒店,規劃部門要求限期拆除、城管部門發催告書,仍拒不拆除……日前,隸屬於北京市東城區房管中心朝陽門分中心的這棟15年的違建樓房終於啟動了強拆。

記者25日來到違建樓房所在地北京朝陽門街道前柺棒胡同。胡同深處,違建四層樓房已被加起了圍擋,圍擋內滿地的玻璃碎片顯示著拆除工作正在進行。

據介紹,此處違建隸屬於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朝陽門分中心,是其2001年違規建設的一棟1600平方米樓房。“房屋所有人在施工時擅自增加了1200平方米的違建,將最初不到400平方米用於售樓處用途的房屋改建成了四層樓房並轉手經營餐飲和酒店。”東城城管表示。

據周圍居民反映,這棟違建樓房此前已多次被居民舉報。家住胡同內平房的孫阿姨說:“早就該拆了,胡同居民都支持,這樓房改建成了酒店,又擋光又擾民,我們向街道辦事處反映過很多次了。”

房管中心違建超過規劃面積3倍的樓房是如何決策的?違建是因為辦公需要還是為了轉租營利?2001年的違建何以“堅挺”15年之久?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多次試圖聯系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采訪未果,東城區相關部門回複,多年來房屋土地管理中心領導更替,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作為房屋土地管理中心,對於國家有關土地規劃使用、房屋建設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不會不清楚。但令人遺憾的是,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朝陽門分中心不僅違法建設,面對規劃、城管部門的限期拆除決定和催告書,仍拒絕拆除,做起了“違建釘子戶”。

近年來,北京已經對新生違建采取“零容忍”,而對於“歷史遺留”的個人及政府部門的違建也到了擦亮眼的時候。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李曉壯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違建雖然有原來規劃設計滿足不了自身需求的原因。“但不管是直接整體違建,還是在自有產權房基礎上違建,都屬於違法行為。”

雖然15年前,北京市還沒有完全開展針對違建的大力度查處工作,違建較為普遍,但作為政府部門,其所作所為會被公眾所效仿,越過法律底線、踐踏法律紅線只能給老百姓“帶個壞頭兒”,不符合法治政府基本要求的同時也蠶食和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歷史遺留問題”不應該作為知法犯法的理由。

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提出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政府各項工作。期待更多的政府單位和工作人員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方面,能做正面模範,而不是反面典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46

吉野家、麥當勞,勝利法則竟成敗因 安心感失魅力 連鎖餐廳大崩壞

2016-06-06  TCW

每家分店都賣相同口味餐點,曾是連鎖餐廳優勢,但近三年來,日本連鎖餐飲業來客數連年衰退,除了受消費低迷影響,另個原因,是其模式被時代淘汰。

豬肉丼飯三百三十日圓

(約合新台幣一百元)。

二〇一六年四月,日本大型牛丼連鎖店吉野家暌違四年,再次推出低價餐點,這正是餐飲業陷入困境的象徵。

吉野家官方說法是:「這項商品極受歡迎,應顧客要求推出。」當月份業績也開出紅盤,但某關係人士卻表示:「說穿了就是來客數銳減的對策。」吉野家曾於二〇一四年底調漲牛丼價格,由三百日圓漲至三百八十日圓,結果二〇一五年度的來客數,比前一年度銳減二.五%。食材存貨激增,當年度獲利大幅縮水。

三年前,餐飲業搭上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擺脫通縮」熱,開始走「餐點小貴」風。吉野家在二〇一三年底推出要價近六百日圓的「牛肉壽喜鍋膳」,一炮而紅;連業績長期低迷的大眾餐廳也認為「即將翻身」,像樂雅樂就推出超過兩千日圓的牛排,集話題於一身。

然而,薪資成長的腳步不如政府預期,消費者很快的開始縮減外食花費。二〇一五年度樂雅樂的營收、獲利同步轉為衰退,截至今年四月底,現有店面的來客數已連續十七個月減少。

前十大業者,獲利連衰四年再看看上市公司中,營收前十名餐飲業的營業利益,即可知業界正處於危機中。

日本前十大餐飲業最近一

次的營業利益顛峰,出現在二〇一一年度,合計達九百四十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億元),之後一路下滑,二〇一四年度只剩三百三十億日圓,是顛峰期的三分之一;二〇一五年度看來會進一步下滑,可能跌破三百二十億日圓。

最嚴重的,是餐飲業龍頭日本麥當勞的低迷。二〇一五年度該公司虧損達二百三十四億日圓,是前一年度的三倍。

日本食品服務協會資料顯

示,二〇一五年餐飲業的來客數減少三.一%,是過去二十年來首度連三年減少。某大眾餐廳社長表示:「靠漲價提高客單價的經營方式,已經到達極限了。」就是源自顧客不再上門的危機感。

這並不只是價格的問題。追根究柢,應該是消費者越來越不去連鎖餐廳用餐,因此漲價不被消費者接受,更加速了顧客不再上門的趨勢。另一方面,過去靠連鎖展店累積的採購力不再發揮作用,

業者也面臨難以降價

的窘境。

衰退中的餐飲連鎖

店,罹患三大「疾病」如下。

菜色無趣,

不敵個性單店

到每一家店都可以

吃到一樣的餐點,讓

人覺得安心——這是

以往公認大型連鎖店

的優勢,然而這項武器現在卻成為缺點。

根據《日經Business》

主導的消費者調查結

果顯示,許多消費者否定大型連鎖店,因為「到哪一家店都一樣,很無趣」、「缺乏新鮮感」等。現今「正因為是連鎖店,所以不想去」的消費者更不少見。

因為大量展店,連鎖店已經像是陳舊的存在,加上連鎖店重視企業倫理,打造店面時無法發揮個性或創意,導致顧客越來越不想上門。另外,也不能忽視餐廳搜尋網站普及的影響力。

首先,消費者可以輕易取得餐廳資訊,大幅降低踏進從未光顧過的單店餐廳的心理障礙。這麼一來,連鎖店就失去了「安心感」的武器。M M D 研究所的調查顯示,針對「曾用手機搜尋,並參考別人寫的評價來選擇餐廳」的提問,共有超過七成受訪者回答「常常這麼做」、「有時這麼做」。

此外,全新集客工具的問世,讓地點條件不佳的單店餐廳,也有了足以和連鎖店相抗衡的環境。

某搜尋網站關係人士表示:「非一級戰區的餐廳,租金也較便宜。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充實餐點、服務上,更容易展現個性。」消費者之所以遠離連鎖店,應該也是單店存在感大增的結果。

大型不動產開發商中,商業設施餐飲區的業務負責人更挑明的說:「最近我們幾乎不找連鎖店。」因為缺乏個性,相同而無變化的連鎖店,無法成為有集客力的「門面」。

採購食材,不再能壓低成本隨著商店數增加,食材採購量大增,就可以發揮規模效益,壓低成本率。但這個連鎖店信奉的成功方程式,已經失效了。

四月中旬,吉野家控股公司二〇一五年度(二〇一五年三月至二〇一六年二月)的法說會上,社長河村泰貴的表情始終嚴肅,「進口食材的採購競爭輸給中國企業等海外公司,越來越難穩定供給一千二百家店所需的食材了。」吉野家的牛肉一〇〇%來自北美,但最近來自中國或東南亞的買家急速增加,牛肉進口價格年年高漲。雙日食料畜產原料本部牛肉部部長小穴裕就表示,採購食材「有如一場金錢遊戲」。

隨著中國生活水準提升,牛肉消費量也逐年增加。自從「小肥羊」掀起火鍋熱之後,這十年來以肉品為號召的火鍋店激增,今後也必須意識到中

國十四億人口的

影響力。

因為全球供需變動的影響,時代已經演變成即使一次採購一千家店的用量,也不一定能發揮規模效益;而且必須和海外買家競爭,也讓穩定採購的風險越來越高。「大量採購」這項武器,成了一把雙面刃。

人力不足,取消24小時營業有些連鎖餐廳以「二十四小時營業」為賣點,現在卻陸續取消深夜營業。日本麥當勞在二〇一五年一月至三月間,大幅縮減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

面;到了二〇一六年三月

底,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面只占全體約二八%。積

極增加二十四小時營業的

店面,曾是該公司二〇〇六年起祭出的方針,然而

因為業績惡化且人力不

足,不得不改弦易轍。

正因為店面數量龐大,

人力不足對於連鎖店經營

的打擊非常大,這並非縮短營業時間即可因應。近幾年來連鎖店漲價盛行,

人事費用高漲也是原因之

一。結果卻造成來客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

「黑心企業」的批判,

對於連鎖店求才的影響力

也不容小覷。連鎖店因為知名度高,萬一形象不佳,對聘雇的「副作用」也相對嚴重。輕視勞動法規,只講求效率展店至今的後果,現正大舉反擊連鎖店;加上求才環境正處於結構性的改變,未來恐怕會面臨更嚴峻考驗。

(Nikkei Besiness (c)2016 Nikkei Busj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