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觀點》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市場恐慌來自對「國家治理」的失望

2011-8-29  TWM




約翰‧奈思比訪台演講,各界都好 奇這位未來學大師,究竟如何看目前深陷泥淖的全球經濟,還有中國何時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霸主?面對這些提問,奈思比提出耐人尋味的長線解答。

撰 文‧林讓均、莊 芳

「這次股災是因為歐美經濟打了大噴嚏,但這不代表全球經濟會跟著重感冒,更沒有『全球經濟危機』這回事!」曾被英國《金 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推崇為「預測沒有失準過」的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八月十八日偕同妻子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bitt)來台演講;在接受本刊專訪時,特別評論了近來引發全球投資人恐慌的股災事件。

「誰說全球經濟在衰退中?是媒體的過度渲 染,讓大家對全球經濟都失去信心!」奈思比的說法,簡直是八月股災發生以來市場所能聽到最樂觀的言論;難免令人擔心,八十二歲的奈思比,是不是已經和這個 世界的脈動完全脫鉤了?

不是債務,是國家治理問題不過,在他稍事整理思緒後,果然還是對自己的樂觀態度提出完整解釋。趨勢大師並非譁眾取 寵,而是從獨特角度觀察這場股災,因此也看到了不一樣的解讀和結論。

最近歐美股市動輒狂瀉,許多人將之歸咎於「美債信評調降」、「歐洲債台 高築」等原因,但在祖籍美國、近年長住奧地利的奈思比看來,這些不過反映了歐美長期以來「治理不當」的問題。

「嚴格說來,這是治理 (governance)問題,而不是債務(debt)問題!」習慣把國家比喻為企業的奈思比說,「美國」這家公司就像是一位CEO在領導,卻有兩個對立 的董事會(指民主、共和兩黨惡鬥),CEO根本沒辦法做事,公司只能勉強運作;而歐洲更慘,根本沒有CEO,歐盟的二十七個會員國就像是各行其是的董事 會,沒有共識不打緊,還爭相躲在「歐盟」保護傘下、奪取最佳利益,根本到了分崩離析的階段。

而以債務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看來,歐 豬五國動輒飆破百分之百,甚至希臘債務占比超過一四○%;對比之下,奈思比認為目前債務占比約九五%的美國,還算將債務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而且美國還有龐 大的資產可以當避風港,所以真正病入膏肓的經濟體是歐洲。困局何時解套?他說,觀察重點在於歐盟如何透過「治理」,解決會員國之間的矛盾。

觀 察國家,不如觀察產業儘管歐美國家的「治理」出了大問題,但奈思比認為,「企業治理」的表現卻能讓他維持樂觀態度。他舉例,美國的整體景氣表現令人失望, 但奢侈品產業仍然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科技製造業或許面臨了嚴峻挑戰,但餵飽龐大新興市場人口的食品業卻爆發力十足,比方說中國泡麵大王「康師傅」上半年 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八%。

市場的恐慌來自於對「國家治理」的失望,但若從「企業治理」的角度看,世界經濟絕不危險。「所以我會建議投資 人,不要只是觀察『國家』,而應該更有『產業別』的概念。從產業出發,你會找到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在奈思比的解讀中,全球股市之所以出現恐慌,原因之 一,就是在於投資人太習慣「從國家看問題」。

去年,在中國以五.九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我就一 直被問到這個問題──中國何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苦笑著說,基本上「世界第一」、「超級強權」這種用詞,是當年美蘇對峙時老掉牙的政治 字彙,「時至今日,世人卻仍關心哪個國家是世界第一、是強權。於是,當強國出問題,大家就會感到極度恐慌。」他進一步分析,「其實,世界各個經濟體已經趨 向整合,未來世界只會有一個經濟體,所謂『超級強權』、『第一名』,這些都是過去式的見解。」他再次強調,觀察重點必須放在產業,在「地球」這個經濟體當 中,哪些產業正在茁壯、哪些產業則正面臨困境?「就像看美國,你很少會去在意哪一個『州』的經濟正在衰退,甚至擔心它對整個美國會造成多大傷害。」

中 國仍是全球最亮點

而當奈思比把經濟問題切割為國家治理與企業治理兩大面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每回談及趨勢時,總不忘提到中國。

「當 歐美國家面臨『一堆董事會』的治理問題時,中國的『CEO和董事會』已經一聲令下,定出明確的『十二五』發展方向,全國跟著動起來。」另一方面,在金磚四 國之中,中國的產業發展機會也最受奈思比看好。

「中國是金磚四國中唯一有能力持續發展的國家,巴西、俄羅斯不成氣候,至於印度則只有IT單 一產業在支撐,而且印度政府對基礎建設不夠積極,至今只有兩個國際機場,這就是為什麼去年印度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甚至衰退六七%的原因。」儘管 中國仍有環保、人權,以及經濟是否硬著陸的爭議,但奈思比仍想對目前深陷經濟泥淖的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說一句話:「不要只透過媒體的眼睛看中國,親身來 看看它如何處理經濟議題,畢竟中國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與對手!」至於他對一般投資人的最終建議,是「別被壞消息嚇呆了」,「在氣氛悲觀時,你聽到的 通常都是壞消息,但如果你只是隨消息起舞,那你才是自找麻煩。」他認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就能找出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與方向。

奈思比 (John Naisbitt)

年齡:82歲

現職:奈思比大趨勢研究所所長經歷:美國甘迺迪總統教育部副部長、詹森總統特別 助理

學歷:哈佛大學政治系

著作:《中國大趨勢》、《11個未來定見》、《大趨勢》等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4

北京專訪》 趨勢大師給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大預言 約翰.奈思比:小康社會美夢必會成真!

2015-05-11  TWM  
 

 

國際知名的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堅持要和妻子桃樂絲.奈思比一起受訪、拍照;他說,過去幾年,他和妻子共同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鄉村,才敢大聲地確認,中國的小康之夢必會成真。

撰文‧楊紹華

四月九日傍晚,由於塞車嚴重,我們比原定時間足足晚了半個小時才抵達約定的飯店咖啡廳;傍晚時分了,偌大的咖啡廳裡沒有別人,只有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和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bitt︶這對銀髮夫妻靜靜坐著,各自看著手中報紙。

直到發現我們,夫妻倆同時起身:「你們好啊!這趟旅程還順利嗎?」兩人主動迎上前來熱情問候。在中國北京,這對來自西方、享譽全球的知名未來學者與暢銷書作家,卻像主人接待遠來訪客似的,沒有架子、沒有久候的不耐,反而忙著請店員為我們送上咖啡。

在中國,「接地氣」是個讚美詞,代表深入民間、了解民間疾苦、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北京城裡像是東道主的奈思比夫妻,顯然已經百分之百的接地氣了。

「未來學不是憑空幻想未來,我們的工作是盡可能地蒐集當前發生的事,從各種現象與事實去連結、推演未來趨勢。」奈思比解釋了「接地氣」的重要,「所以,我們夫妻倆才得一天到晚跑到中國各個城市與農村啊!」一九八二年,奈思比完成了︽大趨勢︾一書,全球暢銷一千四百萬冊,這是累積了十年「接地氣」的成果,精準預言了全球化與網路時代來臨。

二○○九年,他和桃樂絲以同樣的實地研究精神完成了︽中國大趨勢︾,兩人在○六年於天津財經大學設立了中國研究院,聘請多位本地年輕人,甚至也在天津置產。

在○九年的︽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奈思比與桃樂絲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模式,如今看來,正吻合著當前中國政策方向。像是「『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結合」,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回應民間需求」與「支持民營企業」的指示;此外,他當時更預言中國即將加速「融入世界、影響世界」,也與眼前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戰略相互呼應。

去年底,奈思比和桃樂絲完成新書《大變革》,書中仍有專章探討中國的未來,那麼,他們如何分析中國未來五年的社會與經濟趨勢?維持一貫風格,這對夫妻從十足「接地氣」的故事說起。

五年後的經濟:消費帶動,內需市場崛起「不久之前,我們走訪了一個北方農村,遇見一位非常開心的老農夫。」桃樂絲笑著回憶:「讓這位老農開心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什麼:他拿到了這輩子第一筆社會保險金,金額大約只有一百歐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千元)。」一百歐元,的確不是能讓城市居民開心太久的數字,「但對農村居民來說,這給了他們一份從來沒有過的安定感,彷彿未來不必再把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都存起來,」奈思比解讀:「他們,開始更樂意去消費了。」已經啟動研擬工作的「十三五︵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畫︶」,其終極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民生問題環節,政策重點包括解決環境汙染、醫療資源缺乏與教育機會不均等,並且改善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現象。

在奈思比的解讀中,這些目標的實質效果,是透過一個安定感提升的環境,讓人民的消費意願及能力提升,「也就是說,中國的內需市場將會快速崛起。」內需,不只是經濟政策的目標,奈思比與桃樂絲認為,一個壯大的內需市場,甚至已形同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這一方面,他們是從中國經濟未來的難題說起:「這個國家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於內部,而是外部的經濟環境。」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以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為成長動力,○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經濟動能明顯受到歐美國家景氣牽制,「依我看,世界經濟仍然存在難以修復的大問題!」奈思比暫時岔開話題:「希臘倒債危機的影響會比大家想得更嚴重;法國、西班牙也有可能隨時發生債務或經濟危機,一旦出事,就會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奈思比的表情愈來愈凝重,桃樂絲則說出了結論:「所以,中國正在想盡辦法,與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脫鉤!」作法有兩個;其一,打造一個能與西方抗衡的國際經濟圈。

奈思比與桃樂絲的新書《大變革》有一個副標題:「南環經濟帶(包括亞洲、南美及非洲的新興經濟體)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完稿時間是在去年年底,當時,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尚未在世界各國引起風潮,但書中已預言中國將以大規模的結盟方式,在地球上打造另一個足以和歐美國家分庭抗禮的新興經濟帶。

五年後的社會:政策開放,企業活力躍升第二個作法,就是改造中國本身的經濟結構,從出口製造導向,轉骨為內需消費導向。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改革,某種程度上,需要的是政府放下權力,大舉開放,用市場機制刺激民間的活力。」奈思比說。而他也樂觀地認為,「中國有能力完成這項工程。」他的樂觀,首先來自於領導者。「我拜訪過很多人,從官員到市井小民,他們對現在中國領導者的看法很一致……,」說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評價是「話不多,但執行力超強﹂;論習近平,「很多人告訴我,他是一位很強悍的人,如果情勢需要,他甚至願意犧牲經濟成長率的數字也要完成改革。」聊完高高在上的大官們,桃樂絲開始談民間活力。在我們來訪前的兩天,這對夫妻正好與一群年輕的中國新創企業家聚會。

「他們的想法太特別了,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怪點子,比如說,有人提到想做一個App,叫作Mobil Sh……,」桃樂絲忽然要求我暫時關掉錄音機,以免錄到從她嘴裡說出的不雅文字;總之,那位年輕人想做類似「行動廁所」的服務,「就像Uber是找車主提供服務,他想盡量結合城鎮裡願意配合的民宅或商家,提供出借廁所的服務。很搞笑,但不能否認,他們真的充滿創意。」從現況來看,釋放民間活力與政府開放市場的能量已初步展現,最明顯的例子即是熱到發燙的中國股市。

然而,對於陸股泡沫化的質疑聲音也已愈來愈多,有人擔心這一輪中國拚內需的結果,會如同一九八六年到九一年發生在日本的「平成景氣」,成為長期陷入泡沫化的起點。

當時,日本的情境與目前的中國頗為類似,同樣處在改變成長模式、開放國內市場、融入國際社會的初期,大量內需型的公共投資與消費快速成長,建構了為期五年的內需擴張,但期間幾度對於利率及匯率的錯誤調整,導致了資金浮濫及泡沫瞬間破滅的硬著陸結果,引發九○年代以後的日本失落二十年。

對於這樣的潛在危機,奈思比則認為,關鍵還是在於決策者的態度。「這個國家的特色之一,就是領導人勇於認錯,能夠快速修正。」他分析中國過去三十五年來的發展過程,「你會發現,他們的特點就是不斷修正、認錯,然後分析、調整,再往前走。」簡單說,一個具有彈性且即時反應的決策過程,也是奈思比看好中國未來的原因。

五年後的地位:更加成熟精練的經濟體整體而言,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面貌,奈思比與桃樂絲是用「更加消費導向」來形容,對於民間與社會氛圍,則是「更具開放活力」;至於二○二○年中國整體情勢究竟會和現在有何不同?兩人想了一會兒,桃樂絲給了答案:「它會是一個『更加成熟精練』的經濟體。」他解釋,在國際間,中國正在快速學習和世界溝通,「五年以內,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會比現在大幅提升,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社會成員。」在國內,一個以提升人民生活為目標的經濟方向,也會讓這個國家走向真正的富裕社會。

「所以,你問我二○二○年中國的小康夢會不會成真,我的答案是,絕對會的︵Absolutely︶!」奈思比肯定地說。

約翰.奈思比(右)

出生:1929年

現職:暢銷書作家、管理學家、未來學家經歷:IBM董事長特助、美國教育部副部長(甘迺迪政府時代)學歷: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學位

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

我們的世界

作者:約翰‧奈思比、桃樂絲‧奈思比

出版︰天下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