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雷曼票據 左丁山

2008-10-20  AppleDaily

陶 傑寫外國先例,十分幽默。香港人甚為崇洋,講經濟文化、政治、建築等等,總以外國先例為大道理,政府亦一樣,講乜都話外國係咁咁,例如環保、碳排放。特區 政府只有一件事不敢引用外國先例,就係民主選舉及取消功能組別。金融方面,最近又有人指責香港證監會仍然准許沽空,大大聲話歐美都禁止沽空咯,點解香港唔 禁止?當然亦有雷曼迷債,口口聲聲話外國禁售予散戶,香港唔禁,就係任志剛監管不力。

十月十六日嘅《國際先驅論壇報》第十一頁有篇報導,成日引外國先例嘅 崇洋人士不妨睇真吓。據報導,德國亦有雷曼風波,雷曼在九月十五日宣佈破產後,德國散戶投資者,其中好多係退休人士,發覺佢哋買入咗一間公司發行嘅 Zertifikate即係英文certificate(證書、票據),法律上屬於bearer bond(不記名債券)類,呢批票據係由雷曼兄弟擔保嘅,雷曼執咗,無人認頭,估計六萬名德國散戶中招,五億歐元(約五十餘億港元)就咁蒸發咗。

德國市場 上,類似票據充斥,共有三十四萬種,發行量高達一千三百億歐元,全世界最多最大。德國人一向性格保守,唔鍾意冒險,所以德國啲街坊儲蓄銀行以「低風險,高 利息」包裝嚟努力推銷不同種類票據,買中雷曼票據嘅就最唔好彩,有好多雷曼苦主就係聽銀行職員講而買入嘅,情況與香港非常相似。實質上,德國市場流行嘅票 據完全係衍生工具結構性產品,甚為複雜,但過往投資者收息收得高興,無人理會,呢次雷曼破產嘞,德國散戶先至如夢初醒,睇真吓張cert原來係結構性產 品。

雷曼票據在德國市場佔好少份額啫,比例上微不足道,但都有六萬散戶損失五億歐元吖,點解唔見德國監管當局、德國財長、總理出嚟發話呢?德國國會議員又 唔指住德國央行行長嚟鬧呢?呢啲就係外國例子嘞!報導說德國散戶依法辦事,搵律師投訴/控告銷售銀行誤導,要求賠償,德國央行至今未曾要求銷售銀行回購雷 曼票據,因此例一開,一千三百億歐元票據如何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

兩岸三地:票據融資易搵銀 因念

2009-04-16  AppleDaily





 

3 月份新增信貸總額,又是一個驚人數字,達到1.8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第一季度總信貸4.58萬億元,要達到今年5萬億新增貸款的目標,只剩下區區 4200億。跟前幾個月有點不同,票據融資比例增速稍為放緩,從12月的30.5%、1月的41.9%、2月的46.8%,降至3月的22%。

中間人拉線借貸

中 國一直大力推動第三產業,金融服務是其中重要成員,就最近猛增的票據融資,製造了一種新的金融服務,一批銀行和企業的中間人。他們負責為手頭有現金的企 業,比如1億元,與銀行聯繫好,把1億元存進銀行作6個月定期,現在利率1.98厘,利息大概99萬元,然後以這份定期作為擔保,和另外一家公司(一般是 自己的下屬企業)簽訂貿易合同,開出發票後,讓銀行發出9500萬元的承兌滙票(銀行一般要打九五折),貼現利率約為1.6厘,6個月利息約76萬元,拿 到滙票後馬上可到銀行換成現金。這樣一進一出,中間大概會有20萬元的利潤,這個銀行操作過程,在中間人和銀行方面聯繫好後,一般在3至4個小時內完成, 就是說一天可以這樣走兩轉,利潤差不多40萬啦!

中間人以前一般替一家有錢、一家缺水的企業拉線搭路,收取中介費維生。現在由於貼現率低迷,發現這種票據 融資增加收入的「好事」,吸引了一幫新加入的團隊。對銀行來講,雖然存款利率由中央銀行擬定,但貼現率是自家決定,在當前銀行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供大於求 的市場規則把票據利率大大壓低,表面看起來銀行的利潤可能會減少,但通過加大貼現規模,擴大信貸額,做大不良貸款率的分母,變相降低不良率,銀行也樂意配 合。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02

绿城中国今日或宣布解除“票据危机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5/20090505024135215.html


        今天凌晨5点,因为回购高息票据而经历  “生死一周”(详见本报4月28日A3版)的绿城中国终于能歇口气。昨日,绿城集团投资者关系 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截至昨日,绿城中国回收高息票据的情况相当好,有信心在纽约时间5月4日下午5时完成4亿美元的高息票据回购计划。

        虽然绿城中国的高息票据被完全赎回的可能很大,但标准普尔依然不看好它,一季度以来的不佳销售表现是根本原因。

        标准普尔大中华区企业评级董事李宜国表示,目前并没有上调绿城中国企业评级的压力,原因在于成功回购高息票据会使它的现金流进一步收紧。只有快速卖房,才能根本解决绿城中国目前的现金流危机。

        特别是绿城今年还有60亿元的土地出让金需要支付。此前,地方政府曾一再延缓绿城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最后时限,但政策依然有变动的可能性。特别是依靠借债解决财务危机,不能根本解决绿城的财务危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31

央行要放水麼?--本月票據貼現利率暴跌35%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kz.html

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8月份人民幣票據融資增長916.55億元,9月份票據貼現大幅回落為負增長199.72億元,也由此結束了票據融資自2011年3 月份以來正增長的態勢。在票據貼現萎縮的同時,貼現利率則在9月下旬上衝歷史最高位,統計數據顯示,9月最後一週(9月26日-30日)直貼利率維持在 13‰水平,轉貼利率也11‰高位運行。

 

    普遍的觀點認為,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在於6月與9月出台的兩項監管政策,所以隨著節點的遠去以及市場的適應,10月以來,貼現利率快速下行,10月18日直貼利率降至8.5‰,轉貼利率下行至6.2‰。也有人認為是本月前半個月有千億的央票到期,銀行短期資金稍顯寬裕,所以大量收票。

    

    我個人感覺,由於很多支行實際上近兩天才接獲通知大量收票並調低轉貼直貼率的,所以我認為很可能是中央 感覺企業快撐不住了,才在票據這一塊適度寬鬆了。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做業務的過程中被大企業欺壓,接受交易支付方式為3個月帳期給票,票到手再等3或6個月 給付。以現在的資金形勢和宏觀經濟環境,多半中小企業抗不住了,如果繼續高位控制貼現利率,中小企業將大面積死亡,通過降低貼現利率,增加中小企業的營業 利潤,給他們一口喘息的機會。 

 
   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1%,9月CPI同比漲6.1%,漲幅連續兩月回落, 通脹壓力正在回落。由此監管層得到的判斷是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因此,預計四季度每月新增貸款將超過5000億元,數量 應該不會低於三季度,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基本穩定,票據市場將帶來一定契機,短票交易活躍程度將得到提升。銀行的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很可能也會下降。

 

附:目前深圳發展銀行深圳分行2011年票據貼現指導價格
2011年10月17日 
                    
製表單位:金融同業部 
               利率:年利率                  幣種:人民幣
 
    
貼現票面
金額分類


票據
種類(一)單筆票面金額500萬元以上,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500萬元以上(二)單筆票面金額300--5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0--1500萬元
(三)單筆票面金額100--3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500--1000萬元(四)單筆票面金額50--1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500萬元(五)單筆票面金額50萬元以下,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萬元以下
銀票貼現利率 13.000% 13.200% 13.400% 13.700% 18.800%
商票貼現利率 16.000% 16.500% 17.000% 17.500% 20.200%
 

支行直貼成本價格,按交易日2個月SHIBOR利率+2.35%計算(即1個月SHIBOR和3個月SHIBOR加權平均值+2.35%。

月初: 深圳發展銀行深圳分行2011年票據貼現指導價格
2011年10月8日 
                    
製表單位:金融同業部 
               利率:年利率                  幣種:人民幣
 
    
貼現票面
金額分類


票據
種類(一)單筆票面金額500萬元以上,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500萬元以上(二)單筆票面金額300--5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0--1500萬元
(三)單筆票面金額100--3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500--1000萬元(四)單筆票面金額50--100萬元,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500萬元(五)單筆票面金額50萬元以下,或三個月內累計發生額達100萬元以下
銀票貼現利率 15.000% 15.200% 15.400% 15.700% 18.800%
商票貼現利率 16.000% 16.500% 17.000% 17.500% 20.200%

從深發展來看,深圳這邊資金似乎還是很緊,下調2個點後的利率比國內其它地方仍高出一截,不知道後續是否也會一路跳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9

票據貼現兩頭難做替代品國內信用證「走紅」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1026/2416300.shtml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一方面是信貸額度受限,讓商業銀行無錢用於貼現;另一方面是貼現利率高企,令一些企業無奈棄用票據。於是,不佔用信貸額度、利率又低的國內信用證業務,正成為部分中小銀行票據業務的替代工具。
「因為沒有額度,我們停止票據貼現業務一段時間了,」昨日(10月25日),一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被我們冷落的國內信用證,現在正替代票據業務。」
對此現象,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旦票據貼現利率降下來,估計國內信用證就會「好景不長」。
國內信用證業務流行
由於國家銀根收緊,監管部門對各銀行的監管越來越嚴,自今年7月起,銀行承兌匯票直貼價格直線走高,並在9月末一度達到13%以上,導致企業融資成本迅速增加。
對於一部分股份制銀行來說,銀行承兌匯票能帶來大量保證金存款,但由於一些有話語權的大中型企業拒絕承受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高企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部分中小銀行今年以來逐步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
一西部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總監表示,國內信用證,是授信銀行為了完成任務,在承兌貼現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幫企業出的一個變通的策略。最近3個月,其所在單位國內信用證代替國有股份制銀行承兌的總量超過10億元。
「如果年底之前承兌價格月息都在8(千分之八)以上,我們可能會考慮繼續使用國內信用證。」上述財務總監說。
另一位企業集團財務人員也表示,目前該企業和當地各家銀行都有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雖說此項業務還不成熟,但從各大銀行最近的態度來看,他們是有意要做大此業務,我們也會加大信用證方面的計劃,除非銀行承兌價格有實質性下跌。」
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流程更為繁瑣,但國內信用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票據業務。但與銀行承兌匯票相比,信用證結算方式只適用於國內企業之間商品交易產生的貨款結算,且只能用於轉款結算,不得支取現金。
前述股份行上海某支行行長表示,國內信用證體現為代付業務,「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為申請融資的企業開立國內信用證,同時向其他銀行拆借資金,並向融資企業的交易對手支付資金,信用證到期我們回籠資金後再歸還其他銀行資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些銀行代付業務量增長快速。比如,去年末北京銀行代付規模48.7億元,今年6月末為130億元;浦發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152億元,今年6月末814億元;民生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243億元,今年6月末562億元。
不佔額度 但操作繁瑣
「部分缺乏信貸額度的銀行,以同業拆借方式取得資金放貸,比如國內信用證代付。」一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操作)既不佔用信貸額度又可以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
「國內信用證業務我們早已有之,只不過今年做得比較多。」滬上一股份銀行信貸人士說。
國內知名票據經紀公司上海普蘭投資公司近期一份調研報告稱,自1997年以來,儘管所有商業銀行都聲稱可開辦國內信用證。但到目前為止,僅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國內信用證業務形成了一定規模。究其原因,在於國內信用證操作繁瑣,同時不如銀行承兌匯票使用方便。
「一般國內信用證操作下來,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約在7%~8%(年化利率),比票據低很多,」上述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表示,「這也是國內信用證為企業所接受的原因。」
一股份銀行信貸經理則稱,(國內信用證)只能說是一些中小銀行在考核指標下的無奈之舉。國內信用證屬代付業務,但不佔用額度,還能有保證金存款,貸款利率也能為企業接受,所以雖然操作繁瑣很多,「我們也是只能硬著頭皮做」。
根據普蘭公司9月末對成都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股份制銀行成為當地國內信用證業務的主力軍。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原先每年票據量保持40%~50%的增長,受到近期市場影響,客戶出票意願已下降較大,直接導致該行存款量的下降。
「所以,類似這些股份銀行,在目前這個階段,大量開國內信用證,是暫時取代承兌匯票的一種重要手段。」報告稱,另一家股份制銀行,雖然開票量近期萎縮50%,但信用證方面卻增加30%。
「替代品」能熱多久?
「國內信用證,實在是中小銀行的無奈選擇。」前述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稱,主要還是看票據利率能否回落。
普蘭公司的報告也贊成上述觀點。報告稱,9月末隨著票據貼現價格的高企,貼現利率加上貸款利率,大部分企業的綜合成本目前已經達到18%以上。但作為目前主要的出票行業主體,鋼鐵,化纖,冶金等,它們的行業綜合毛利率分別在5%、8%、13%。
報告還稱,如果這些行業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繼續大量開票,企業生存將會非常困難,所以這些企業拒絕大量開票也在常理之中;反過來思考,這些企業又都是資金密集型的,如果它們不開票,將得不到貸款,同樣無異於自殺行為。
「企業和銀行無疑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信用證業務便隨之誕生,作為在目前緊張環境下的一個替代品。」報告稱。
目前票據直貼利率已從高點回落。根據普蘭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昨日該公司發佈的直貼利率為8.5‰(月息)。「各家商業銀行前段時間對票據規模進行了調 劑,目前票據利率出現回落,就是規模在慢慢釋放跡象」,該公司一管理層人士表示,「但應該不會回到6的水平,大概在8左右徘徊吧。」
也有股份行交易員表示,目前政策面沒有明確放鬆信號,銀行受信貸監管仍然較為嚴厲,因此,票據利率難以出現持續下行的狀況。
另一股份行公司業務部人士也認為,由於信貸收緊的大趨勢沒有變,銀行業機構可用於收票的規模並不多,預計票據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對一些中小銀行而言,國內信用證仍有繼續使用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3

23億票據驚天黑幕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2286.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10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姚尚加案,一起特大票據詐騙的案件逐漸浮出水面。

根據公訴人的指控,在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間,姚尚加向共計21名個人及單位,採用高息借款和非法借取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等方法,吸收資金共計4億餘元,至案發尚有1.2億餘元無法說清去向,尚未歸還。

根據姚尚加公司員工提供的賬外資料顯示,在2010年8月至9月這短短的兩個月裡,姚尚加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達到23億餘元!

審計報告表明,姚尚加名下的公司,至2010年8月31日,資產總計僅為234萬餘元,但其對外負債卻達1.3億餘元。除經營性收支外,姚公司的借貸資金量,月平均超過億元!

「其實除了上面21名個人及單位報案外,還有不少債權人沒有報案的,所以牽涉的資金可能遠遠不止這些。」一位債權人告訴本刊記者。

保險箱被盜 500萬元取信資金圈

那麼姚尚加究竟是何人?做幾百萬的玻璃生意,怎麼能運作數十億元的資金呢?

資料顯示,姚尚加,1969年出生,小學文化,安徽壽縣人。細究起來,他的生意做得也不大。

「我曾聽他老婆講,兩人在安徽壽縣的時候是挑糞的,上世紀90年代來上海,當時沒有錢,帶了二十幾塊錢過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姚尚加年輕的時候人蠻勤奮,也肯吃苦,騎著自行車到處做銷售,攢了幾十萬元以後開始開公司。」

上述公司即是姚尚加在2002年4月註冊的公司,名稱是上海振璃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振璃公司」)。但和很多投機取巧的生意人一樣,姚尚加註冊這家公司的註冊資金需50萬元並沒有到位,而是找了家中介公司,支付了一兩萬元的中介費用搞定。

「當時自有資金大概40萬元左右。」姚尚加在法庭坦言,「但這種做法很普遍,也沒有多考慮。」

剛開始,姚尚加老老實實做了一段時間的玻璃生意。但是玻璃批發的生意利潤畢竟有限,什麼辦法能讓財富迅速擴張呢?一年多後,當姚尚加在做生意接觸到客戶給的「承兌匯票」後,一個快速擴充財富的夢想迅速在他的腦海裡升騰。

「引他進門的是一個叫曹文榮的人,這個人本身也是做票據生意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上述知情人士談道。

在民間,承兌匯票因為具有遠期兌付的特點,而常常在匯票尚未到期前私下貼現轉讓。這種私下貼現轉讓手續較正規銀行簡便,且貼現費用相對較低,但並不具合法性,屬於擺不上檯面的「私下交易」。

曹文榮從事的正是這私下交易的生意,靠的是賺取「貼現」的利差。但姚尚加卻有所不同。

姚尚加的模式是,收取大量承兌匯票,用自己公司開具的遠期支票做抵押,以低息或無息來兌換承兌匯票,但拿到承兌匯票後並非等到期兌換,而是將其拿給下家繼續貼現兌換。貼低息買入、賠高息賣出,這顯然是一筆虧本買賣,但卻可以套取大量現金。

一開始,姚尚加開具出去的支票是非常有信譽的,100%能夠兌現,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姚尚加、相信姚尚加,也讓後來有幾個和姚尚加合作有6年以上的長期客戶,輕易被騙數千萬元。

「姚尚加的出名頗為傳奇。2008年前後,聽說曹文榮被偷了一隻保險箱,裡面應該有不少票據。當時很多人欠曹文榮錢就因此沒還,但聽說只有姚尚加一 個人照例還了500多萬元。這件事以後,姚尚加就在上海的資金圈子出名了,大家口口相傳,有的人甚至打聽到姚尚加要把錢交給他處理。」一位債權人告訴記 者。

隨著到姚尚加「處理」承兌匯票的人越來越多,註冊資金僅50萬元的振璃公司所開具的支票已遠遠不能滿足開票要求,此時姚尚加又通過中介幫忙的方式,受讓常州九馳物資有限公司,專門用於開具兌換承兌匯票所需的發票。

而此時相信姚尚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位叫王萍的債權人,自2006年開始,就和姚尚加有匯票貼現業務的往來。姚總是對王平說,自己需要用承兌匯票進貨,每月有上千萬的進貨量,因此王有多少匯票他都收。光王平一人,前後就有數百張承兌匯票交給姚打理。

另一位來自浙江慈溪的債權人徐華峰,則是姚尚加在匯票的背書中發現後自己主動聯繫上的。姚以2.1%的貼現率給徐提供現金,徐也陸續給姚提供了高達1.24億元左右的承兌匯票。

中年婦女抽資 23億元票據遊戲終結

矛盾始終存在。通過貼低息買入、賠高息賣出,姚尚加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裡呢?還是他根本就沒有盈利模式?

徐小英是姚尚加案中的一位關鍵人物。常州九馳物資有限公司就是原屬徐小英名下的公司。2007年開始,徐小英開始幫姚尚加做承兌匯票的貼現業務。根 據檢察機關提供的振璃公司出納張玉珠的證言,最高峰時,幾乎每個禮拜都交給徐小英1億餘元的承兌匯票,而徐將這些匯票轉手貼息兌現後,每次能從中收取 300萬-400萬元的手續費。

徐小英處理的這些票據,一般貼息1.5%-2.2%不等。以平均2%貼息率、最高峰時吸收23億元匯票計算,僅倒貼入的金額就達4600萬元,這還 不算給徐小英及其他人的手續費。雖然能大量兌現現金,23億元扣除4600萬元,即22.64億現金,但將近4600萬元的漏洞又如何填補呢?雖然姚尚加 表示,公司經營好的時候能夠彌補利息,但檢察機關提供的資料證實,振璃公司經營最好的時候,交易額也僅1500萬至2000萬元左右,要賺取近5000萬 元的利潤,得賺到哪一年呢?

另據記者調查得知,姚尚加除了經營玻璃批發銷售的項目,其他並無實業。為了「做好」玻璃生意,姚尚加租下了三間倉庫,供擺放現貨。

「姚尚加的三間放玻璃的倉庫,東西都是滿滿的,我們和他做生意,也曾去看過幾次。每次都是忙忙碌碌的景象,看起來生意做得很好。」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當然,這只是姚用來印證「擴大經營規模」的藉口之一,更多的跟姚完全沒有業務往來的票據,則是衝著姚尚加的「資金運作」能力而去。

但對於姚尚加來說,雖然利用自己開出去的遠期支票兌換承兌匯票,隨後讓徐小英等人快速在外地將承兌兌現,能夠打一個時間差,讓公司賬面的現金始終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維持了一種表面的繁榮,但虧損始終存在。而且,隨著票據生意越做越大,這種虧損也越來越大。

「他的票據生意也就是在2009年開始做大的。但這種模式,必然會有資金鏈斷的那一天。據我所知,2009年開始,他除了做承兌匯票集聚現金,還開始以高利借貸的方式去用民間資金彌補不斷出現的虧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姚給出的月息從1.5分至6.5分不等。

高利貸在資金鏈中原屬劇毒,此時姚尚加已經逐漸應付不暇。

「除了徐小英,還有一個叫高穎(音)的中年婦女,她在山東幫姚尚加賣了不少票。聽大家說她可能前後拿了好處有近千萬。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在案發前幾個月,她跟姚尚加鬧翻了,突然抽掉了幾千萬的資金,姚可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資金吃緊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但問題是,當一系列問題逐漸暴露的時候,姚不是想著去申請破產,不是想著去清償債務,而是利用原有的信譽去進行一場「最後的瘋狂」。

2010年9月至10月間,檢察機關經審查查明,姚的公司已無實際經營的業務,但是他卻仍然瘋狂地吸收承兌匯票2.5億餘元將其變現,其中數億資金無法償還。

2010年10月14日,十多名債權人圍堵在姚尚加公司門口追討債務,此時,姚的資金鏈徹底斷裂。至當晚21時許,債權人張建新攜5張價值300萬元的空頭支票來到上海市南匯派出所報案。

至案發,王萍被套6000餘萬元;徐華峰被套767余萬元;徐小英被套1800萬餘元,其餘被套者也均有數百萬至數千萬不等。

「相關證人證言,姚尚加借取票據時,均稱公司經營玻璃利潤高,借款是要擴大公司經營規模。」公訴人在指控中指出,「但是姚集資的數額與經營規模明顯不符,其行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原始賬本消失 票據背後爛賬幾何?

相關債權人也表示,介於1.2億元虧空姚尚加說不出去向,他們認為,除部分是利息差造成的虧空外,很大部分可能被姚及其家人隱匿起來了,這也是姚在最後兩個月拚命收票的原因。

事實上持上述觀點的債權人佔大部分,因為在他們看來,整件事似乎是有預謀的。

「姚尚加的公司除了個別工作人員是外聘的,其餘20多個職工,都是姚尚加的親戚。他的老婆、兒子、哥哥、侄子等等,都在公司打工。」這位知情人士談 道:「但是奇怪的是,所有資金的經手人,都是姚尚加一個人。後期有一些高利貸的借條等,都是姚一個人簽的字,所以姚的家人,沒有辦法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但事實上,他們有部分人跟這些事也脫不了干係。」

檢察機關提供的訴訟材料顯示,至案發,扣押的贓物為一幢面積130.12平方米的住宅和一輛寶馬轎車。但相關債權人向記者表示,法院、檢察機關對姚尚加的資產查得不清。

「那幢房子是姚的住宅,在浦東,現價在每平米1.5萬元,價值200萬元左右。但這套房子本身還有53萬元的建行貸款沒有還清,加上在本案審理前, 已經有3家債權人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起訴該房屋,所以該房屋等於被他們3家瓜分了,我們其餘的債權人分不到一分錢。」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此外,姚的公司共有16輛車,不清楚當時為什麼沒有全部查封。被本案查封的那輛寶馬車,是在徐小英名下,也早被徐拍賣掉了。16輛車中,有一輛是 克萊斯勒300C,姚的兒子姚冬冬的豐田凱美瑞和侄子姚丹丹的本田CRV,目前仍在使用中,並未被查封。其餘主要是一些大型貨車、平板車等。」他補充道, 「以上海汽車牌照4萬元左右的均價計算,這些汽車拍賣也能有上百萬元的現金。」

「至案發,姚的倉庫裡還有大批庫存的玻璃,當時我們估計有400萬元左右的貨。案發後沒有及時查封,我們去看過幾次。但一段時間後這批貨就被處理掉了。」另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此外,還有大量未去報案的債權人的相關債務沒有統計在該案的涉案金額中。

「這些人未報案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可能前期拿到過巨額的利息,虧空不大沒有報案;有的可能本身與姚有其他方面的聯繫,如曹文榮,據稱被騙3000多萬元,但是據我們所知姚尚加在法庭上聲稱公司還有一筆1100萬元的應收賬款其實就在曹手裡。」知情人士透露。

究竟有多少欠款?遺憾的是,至案發,振璃公司的原始賬本已經「消失」。

「最清楚情況的應該是出納張玉珠,她是從2002年開始就在振璃公司,她對這一切賬目應該最清楚。但是至案發,我們向經偵人員反映情況後,經偵人員以張懷孕不便為由並未對張展開深入調查。」一位債權人透露。

「承兌匯票是不可能隱瞞的,至案發後很多匯票債權人都去掛失了,匯票等於一張廢紙。而姚尚加親戚等多人的銀行賬戶,也在案發後被查過,確實沒有發現 資金去向。但是這種事如果有心操作也很容易,只要把當初兌現的現金私藏起來,或者找個跟姚家完全沒有關係的第三者的身份做個賬戶存起來,根本查不到。」幾 個債權人均私下揣測,大量「消失」的錢可能被姚藏起來了,「只要姚不被判死刑,姚家能拿到幾千萬,他們就是贏家。」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大量上家用票據從姚手中換得空頭支票、而票據被姚貼現消失在江、浙、滬、山東各地後,沒拿到錢的上家們開始在各地法院掛失自己的票據,而拿出真金白銀換得承兌票據的下家們,拿著還未來得及兌現的票據也成為了一張張廢紙。

各地的金融秩序被迅速攪渾。

但姚尚加本人似乎對此事應對輕鬆,這也造成審判長在庭審當天數次指出:姚尚加你的認罪態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還能在法庭上笑得出來?

與之對比的是,姚妻因為聽到房產將被抵押還債時而在法庭上情緒失控,哭訴著對法官叫屈。

這究竟是一場戲還是一個局?不管怎樣,1.2億元的資金去向還是一大疑問。對於多數債權人來說,目前最苦惱的是,票據和錢都難以挽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5

票據信託降溫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16/100339066_all.html

  一向並不受市場青睞的票據類信託產品,在今年下半年的理財市場上一躍成為明星,然而曇花一現。

 

  今年三季度開始,票據信託產品數量猛然飆升。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向財新《新世紀》表示,截至11月30日,票據信託產品206款,其中近200 款均為今年三四季度發行的產品,尤以四季度增長最快。數據顯示,10月以後成立的票據類信託產品為146款,其中11月單月即成立74款。

 

  與此同時,票據信託產品直貼利率和轉貼利率都在10月達到峰值,分別為年化15.6%和13.2%,而此前市場直貼利率和轉貼利率僅為10%左 右。不過,隨著11月底央行下調準備金率,緊縮政策到頂,票據信託產品收益率步步回落,目前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大約在6%到7%左右。

  「票據產品源頭在銀行,信託公司只是作為一個通道,收取微薄的通道費,和風險不匹配。這個問題始終沒解決。」銀監會非銀部有關人士表示,「目前票據信託產品未叫停,我們只是窗口指導,高度關注。」

整頓票據理財

  所謂票據信託,是指商業銀行將已貼現的未到期銀行承兌票據,打折轉讓給特定的信託計劃,待票據到期,信託公司向出票人或者背書人(即銀行)收回 資金,而對應的理財計劃的投資者,作為特定理財計劃的委託人和受益人,獲得相對應的理財收益率;其中打折的部分包含信託產品的收益和相關費用。簡單而言, 就是銀行將客戶資金用於投資各類票據的理財產品。

  據業內人士介紹,票據信託的投資標的是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其中銀行承兌匯票佔大多數。

  近年,每逢信貸緊縮,票據融資就會比較活躍,銀行承兌匯票成為商業銀行吸收存款、降低存貸比的融資工具之一。因為開票行可以得到企業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存款;一些中小企業在拿到承兌匯票的同時,可以反覆貼現,成為一種融資方式。

  特別是在信貸規模緊張的背景下,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中小銀行承受的壓力遠大於大銀行,票據業務對其而言,流動性強、周轉靈活、收益穩定的票據貼現業務被視為「黃金業務」,成為規避監管的工具。

  為此,銀監會在今年6月底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票據業務監管的通知》,指出部分地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法人機構違規辦理票據貼現及轉 貼現業務,存在會計核算不規範、逃避信貸規模等問題,並嚴禁銀行與農村信用合作機構通過轉貼現賣斷並買入返售的方式來逃避信貸規模。

  但一些農信社仍沿用老的會計處理漏洞,對票據賣斷和票據回購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不作區分,不佔用其信貸額度,因此銀行常常和農信社之間聯手,以此規避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的考核。

  同期,在清理整頓銀行理財產品中,銀監會點名了六項違規操作,其中最後一項即票據資產理財產品。

  「被點名」之後,銀行的票據理財產品逐漸在市場上銷聲匿跡,銀行之間的票據融資遊戲被轉移到信託產品上,通過信託「收益權」的方式,發行票據信託計劃,個人投資起點在1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

  票據類信託的結構大致為,投資標的多為企業持有和銀行通過貼現(轉貼現)持有的票據資產,信託公司購買票據資產或其收益權,業務操作中涉及票據 鑑別、資金托收等環節的,委託合作銀行進行,到期由合作銀行向票據承兌行托收,再兌付給投資者。概括而言,就是持票人向信託公司申請貼現。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銀行的票據產品不讓做了,銀行的票據資產也需要一個出口,信託公司做一個票據權益類的信託計劃,票據持有人為融資方,銀行為其做驗票、核對等一些流程,保證票據真實性,通過信託計劃向投資者募資。」

  「只要票據沒有問題,票據信託就不會有風險。高收益是因為前期資金面緊張,貼現率升高,除掉一些中間環節的成本、費用之後,給投資人的回報也相應較高。我們也會給客戶提供一些信託公司發行的票據信託的產品。」前述人士稱。

  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方面認為,票據類產品屬於傳統的利率類產品,因為有市場需求,所以發行量增加、收益走高。而銀監會人士則認為,票據產品主要是銀行發的票,源頭在銀行,信託公司只是作為一個通道,收取微薄的通道費,和其風險不匹配。

沖高回落

  今年下半年貼現率的飆升使得票據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大漲,原本只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票據信託產品收益率有的最高能達到9%,甚至9.5%。

  根據普益財富的研究,10月份之前的票據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為6.61%,10月之後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7.55%,這與股權類、房地產信託類高風險的產品收益已經相當接近。從貼現利率上看,直貼利率和轉貼利率都在10月達到峰值,分別為年化15.6%和13.2%。

  在用益信託分析師顏玉霞看來,票據信託火的主要原因,是因這是一個信託、銀行、融資方三方受惠的方式。對於持有票據的企業來說,可以緩解「燃眉 之急」,提前獲得所需資金;對銀行來說,不必馬上進行貼現,而是轉給信託公司,也可緩衝資金壓力;對信託公司來說,雖然利潤不高,但風險低,也能帶來一些 手續費收入。

  通常票據類信託產品中,信託公司的收益在0.3%—0.5%之間;投資者能拿到7%—8%的收益。

  由於票據類信託業務規模不大,利潤不高,大的信託公司對此業務積極性並不高,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信託公司熱衷於此類業務。

  從數據顯示,在已發行的235款票據類信託中,廣東粵財信託共發行102款,佔比43.4%;西安國際信託、中國對外經貿信託分別發行50款和34款,分別佔比21.28%和14.47%。而在31款組合類票據信託產品中,中融信託獨發19款。

  用益信託分析師李暘則認為,下半年票據信託產品大量發行,還有為了達標的因素。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實行餘額比例管理,即融資類業務餘額佔銀信合作業務餘額的比例不得高於30%,超過比例的信託公司應當停止開展該項業務,直至達到規定比例要求。

  李暘說:「一些信託公司今年銀信合作業務餘額比例早已高於30%,因此要做大分母,努力提高業務總量,以減少銀信合作業務比例;另一方面,為符 合淨資本管理要求,要減少風險資產數量,票據信託產品對應的風險係數低,在沒有出台具體監管措施之前,信託公司當然有動力抓緊做大這塊業務。」

  進入11月,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的票據貼現利率已回落到10%左右。隨著央行於11月底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貼現利率開始下行,近期 發行的票據信託產品收益率已經趨於平穩,並有所回落。新時代信託11月中推出的資金門檻100萬元的票據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僅為6%。

  據一位第三方理財人士介紹,最近關注一些新推出來的票據信託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6%或者7%,期限相對較短,屬於風險比較低、收益有保障的利率產品。

風險爭議

  儘管隨著貼現利率回落,票據信託的熱度降溫,但業界已普遍擔心監管部門將加強票據信託的監管。

  用益信託分析師李暘表示,目前的監管趨勢可能會有二種:一是調高票據信託產品的風險資本係數,增加該項業務對信託公司淨資本的耗用,以避免該業 務規模失控對信貸額度管控帶來衝擊;二是將票據信託產品劃為融資類產品接受監管。目前票據信託產品被歸為權益類產品並非融資類產品,因此繞過了信貸額度和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前述兩種方式都會令信託公司資本金比較緊張。

  目前票據信託產品的風險係數是1.5%,而銀行信託合作的融資類產品風險係數是10.5%。但信託公司普遍擔心監管部門會增加票據信託產品的風險係數。

  在多數信託公司看來,票據類信託流動性較高,而且有銀行托收,因此產品本身風險很低,信託公司只是做一個通道。

  「票據信託類產品結構十分簡單,期限最多半年,到期之後,只要匯票具有真實性和背書連續,承兌行就必須付款;風險在銀行端,由銀行掌控,銀行要對票據真實性合規性負責,應該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一位信託公司人士稱。

  但也有信託公司人士坦承,的確並非所有的票據業務背後都有實際的貿易背景,很多情況下是企業急需資金,而銀行到年底信貸額度緊張,企業轉道通過票據融資。

  上述人士指出,各家銀行票據業務人員互相之間都很熟悉,一家銀行開出票後a,再找另外一家銀行和一家信託公司,由一家銀行做保管行,將票據打包成一個「收益權」的信託計劃,再由信託公司將這個信託計劃賣給客戶來進行融資。

  顏玉霞認為,目前票據信託產品風險控制完全集中於銀行端,票據信託產品沒有抵押,風險控制全憑銀行信用。「如果要監管的話,應該對開票的源頭即銀行加強監管,比如關注銀行是否簽發沒有貿易背景的承兌匯票,提高票據信託產品的風險係數不盡合理。」

  「銀監會6月加強整頓銀行票據業務,顯然沒真正管住,」前述銀監會人士認為,目前缺資金、缺存款、缺信貸規模的中小銀行,是下半年推動票據融資的主角。「目前緊縮政策進入緊縮尾聲,我們不得不擔心市場擊鼓傳花、最後都讓信託公司接盤了。」

  監管部門的擔心不無道理。分析人士指出,前期承諾高收益的票據信託產品,存續期一般為12個月,隨著貼現利率進一步回落下降,這些產品很可能出現兌付風險,導致投資者在產品到期之後,拿不到原本承諾的高收益。

  范傑對此表示,「如果不提前終止產品,存續期一年以上的票據信託產品肯定達不到預期9%或者9.5%的收益,那麼管理人可能會在半年,也就是一個票據到期的時候選擇提前終止信託計划來鎖定收益。」

  他指出,對於已經投資了票據信託產品的投資者,目前最關鍵的是檢查信託合同中,是否有提前終止的條款設置以防範利率風險。

  財新《新世紀》記者鄭斐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3

信達國際(0111)購買了哪家公司的票據?

2012年5月18日,信達國際控股(111,前亨達)宣佈認購一家私人公司4,500萬的票據。

該票據發行總額3.95億元,年息13%,並以某一間香港上市公司的票據作為擔保,另已記存入信達國際證券管理之託管人賬戶。至於擔保人為擔保人為1家公司及5名個人,彼等乃發行人之股東或發行人之最終實益擁有人及其配偶。

那究竟是哪一家公司呢?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70

蝴蝶效應:蘋果下跌打擊結構化票據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822

想像一下你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你的經紀人告訴你剛剛購買的蘋果股票價值達700美元/股,即便目前蘋果的股價已經跌倒了440美元下方。只不過你的交易是通過購買另一個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來完成的,並不是直接購買股票。

事情緣起於「與股票掛鉤的結構化理財產品」。這種產品與蘋果的股票掛鉤。投資者看起來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率,而且這種短期債券相當安全。但他們最終會發現自己可能要承擔巨額損失。

這種由投行發行的產品,實際上是可以轉為其他企業股票的債券。投行對這種債券支付利息,通常是按月支付,也有一年的。如果產品相關的股票上漲超過或接近債券發行的價格,那麼投資者就可以在債券到期時拿回所有的錢。但如果股價下跌超過20%,債券就可以被換成下跌的股票份額。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必須持有這些債券直到到期。

據Securities Litigation and Consulting Group提供的調查分析,2012年,蘋果股價上半年一直飆升。諸如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銀和巴克萊在內的投行賣出了超過7.22億美元的此類產品。

至少有450種這樣的結構化理財產品與蘋果股票掛鉤,其中四分之三發行時蘋果股價超過550美元。上週五,蘋果股價收盤時為439.88美元,一週下跌了60美元。結果就是,這些與蘋果相關的票據產品一週內價值下跌15%,SLCG的創始人Craig McCann估計,大部分產品已經低於發行價。去年發行的與蘋果股價掛鉤的100多支理財產品損失超過25%。

投資者在購買此類產品前應當問,為什麼投行可以對此類產品提供高達10%的利率,而大部分的一年期債券的利率僅在1%左右?

答案就是:投行會從其方面得到回報。通俗點說,這種產品給了投行一種廉價的方式來對沖或投注蘋果股票會下跌。現在,他們可以把下跌的股票轉嫁到投資者身上;如果哪天蘋果股價再次上漲,反過來他們又會再次銷售這些產品。

舉個例子,瑞銀在2012年9月26日發行了一支與蘋果股價掛鉤的「觸發收益率優化票據」(trigger yield optimization notes),發行時票面價值為700.71美元,差不多接近2012年9月23日蘋果的收盤價。這種一年期票據的年利率為8.03%,每月支付一次。根據晨星公司數據,相當於當時短期債券基金提供的收益率的8倍。儘管有2%的手續費,但投資者購買了約100萬美元的該種票據。

該票據預定是於今年的9月26日到期,足額返還。但如果蘋果股價在今年9月23日的股價低於595.60美元,投資者將不能得到他們初始投入的資金,他們只能拿到蘋果的股票份額。但是蘋果收盤價自去年11其就沒能超過這一水平。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想拿回所有的錢,蘋果股價必須上漲35%。目前而言,根據SLCG計算,即便加上利息收入,他們至少將損失30%。

瑞銀對此發表聲明說:「這些產品的購買聲明中已經向每一個購買者明確指出這些投資存在重大風險,包括損失部分或全部本金的風險。」

巴克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蘋果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一位發言人稱,「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會特別關注出售給散戶的複雜的結構化產品。當我們發現有不當的可轉換產品向投資者銷售時,我們將採取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19

互聯網 「入侵」票據市場

2014-05-05  NCW
 
 

 

期限短、收益率高、投資門檻低,傳統上只有機構才能參與的票據業務被互聯網平台導入給個人投資者,政策風險與投資風險凸顯◎ 財新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作為阿里巴巴新建的理財平台,招財寶4月10日首批產品上線,最受歡迎的為一系列票據貸產品,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其交易額已經超過了國內首家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金銀貓半年來的累計交易額。

相比招財寶上其他保險、基金產品,票據貸的收益率相似,但期限更短,每次發放的票據貸新產品都被「秒殺」哄搶。由於新產品上線時間不固定,招財寶交流論壇中網友對票據貸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搶到。

一位傳統票據服務中介公司的負責 人告訴財新記者,他們一直在籌劃成立互聯網票據平台,提供類似服務,但由於擔憂監管政策風險,遲遲未開工。

企業拿承兌匯票到銀行直接貼現的要求嚴格、流程耗時較長,傳統的票據中介機構為商業銀行、城商行、信用社與融資企業之間提供信息撮合服務,利用貼現利差來獲利。

「通過互聯網建立票據交易平台,使得傳統票據中介業務中多了一個交易方,即普通理財投資人,理財人擔任的身份類似傳統業務中轉貼現的中小金融機構,理論上與傳統票據中介公司在收票環節形成競爭關係。 」一位長期從事票據業務的資深人士說。

票據貸的風險並不像一些平台宣傳詞中所講的「惟一風險為銀行倒閉」那麼簡單,到期兌付風險、真實性、瑕疵票等風險都值得關注。

合法化外衣

票據貸屬於借款類產品,是指借入人一般為企業以其持有的、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經過質押,將收益權轉讓給他人即理財投資人。企業急需資金進行資金周轉或其他用途時,通過發行票據貸產品,以較低的價格將承兌匯票的收益權轉讓給理財人,以解決流動性問題,到期時企業還款 ;若未還款,理財人可實現質權,由開具兌付憑證的銀行為理財人進行兌付,票面兌付額與此前購買 票據貸產品的金額之差即為理財收益。

例如一個項目票據面額為20萬元,年化收益為7.5%,期限為86天,融資金額為19.6479萬元,總到期收益為3521 元,購買份數越多,收益越多。

票據貸產品一般是在借款期滿後一次性支付還款本金和利息,期限最長約為六個月, 「一般都是企業用於解決短期流動性所用」 。大部分票據貸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

在招財寶和金銀貓的平台上,一款票據貸產品對應一張銀行承兌匯票。

金銀貓於2013年10月成立,金銀貓的股東為匯騰金融服務公司,從事銀行間業務,積累了3000多家銀行關係。

2012年8月,開始籌劃建設金銀貓平台。

號稱為國內第一家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開創了將融資企業的票據收益權轉 讓給廣泛的理財投資人的新模式,金銀貓認為這種模式為P2B。

P2B 即 P2P 在國內的一種衍生模式,金銀貓成立之時正值國內P2P 快速膨脹的巔峰期。按照《票據法》 ,企業和個人的「倒票」屬於違法行為。當披著P2P的外衣後,一切似乎合理化了。

「大票」「小票」平台

與其他 P2B 平台一樣,金銀貓是將個人的理財需求與企業的融資需求聯繫起來,只是交易方式並非如其他P2B平台為純粹的債權關係,而是將企業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的收益權轉讓。平台向融資企業收取服務費,招財寶收取0.1%。

金銀貓發展至今上線過超過400個票據貸產品,截至2014年4月底,平台總交易額逾7000萬元。與傳統票據中介的交易量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 ,通常一筆交易額就能上千萬元,國內最大的票據服務公司是上海普蘭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一年的經紀票據量超過4萬億元。

由於具備 P2P 小額分散的特徵,金銀貓的票據貸模式出現半年來並不廣為人知。直到阿里巴巴招財寶也開始推出票據貸,作為一種新型有別於各類貨幣 基金「寶寶們」的理財產品,才開始被公眾知曉、購買。

知情人士透露,與招財寶進行票據貸產品合作的為一家位於杭州的票據服務中介公司,2014年3月開始尋求與阿里的合作。

截至2014年4月29日,阿里巴巴招財寶共推出81款票據貸產品,信息不透明,知情人士估算總交易額已經超過了金銀貓半年來的總交易量,這與兩個平台推出的票據貸產品的差異不無關係。

招財寶相關負責人表示,招財寶為居間信息展示服務平台,與其合作的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融資企業在平台上發佈產品信息,票據貸的融資企業與購買產品的理財人簽署《借款協議》 ,招財寶不對借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

金銀貓雖然在產品上標有「本息安全」 ,亦不對融資項目、融資企業歸還 本息承擔任何形式的擔保、保證責任。

財新記者經過對比,發現招財寶平台上的產品更為集中,大多數產品期限都在兩三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 左右。而金銀貓上的產品分佈更廣,期限從十天到六個月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5.8%到9%不等。

整體看來,招財寶上的產品相較金銀貓,預期收益偏低,期限較長。

「主要是融資金額大小的差別,招財寶上面有大額的票據貸產品,金銀貓上面則多為小額的。 」上述票據業務資深人士指出。

金銀貓最早期的兩個產品也為大額,分別為500萬元和1000萬元面額票據,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6.2%,期限為六個月,1000元起投。

後來金銀貓調整思路,融資金額幾乎都不超過3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也相應攀升至7.5%左右,投資門檻降低為1元起投。因此金銀貓上一個項目銷售數可能上萬筆,招財寶上單個產品最多銷售66筆。

按照銀行不成文的規定,票面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被稱為「大票」 ,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則稱之為「小票」 。招財寶上大票、小票兼有,金銀貓集中做小票。

金銀貓 CEO 潘顯萬指出,從收票過程看,大票、小票獲得性差不多, 「之所以集中做小票,因為在傳統票據中介業務中,小票的流通性更難, 「但市場很大,去年小票的貼現約有10萬億元」 。

傳統票據業務中,票據的轉貼現是經過不同的銀行相互倒手,而都傾向於做大票業務,小票業務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成本過高,不適合做,因此持有小票的企業難以找到票據的流通渠道。

提防風險

「在互聯網票據服務平台上,承兌銀行集中在一些小銀行,信用等級相對來說 要低一些,到期兌付的風險還是需要警惕的。 」一位票據中介公司的副總指出,整個票據市場目前的到期違約率為0.2%-0.45%, 低於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整體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承兌行集中在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機構,相應的兌付風險會上升。

金銀貓上一些項目承兌行為溫嶺聯合村鎮銀行、浙江永康農合行、安徽無為農商行、泉州銀行等。

雖然票據已有電子票,但目前在互聯網票據業務平台上交易的票據全都是紙質票據,因此存在瑕疵票甚至是假票的風險。為了保證承兌匯票的真實性,招財寶要求融資企業提供的承兌匯票必須經過銀行驗真,同時提供銀行相關的證明文件。潘顯萬表示,金銀貓在收票前,會提前委託銀行查詢票據是否正常流通,是否捲入官司,是否掛失止付,所有瑕疵票都不會上線募集。收到票據後就會交到銀行託管,屆時銀行還會再次進行驗票和查詢,確保票據的真實性和流通性。

金銀貓委託招商銀行上海宜山支行對票據進行託管。據該行4月11日出具的票據託管說明,銀行對審批表項下所附票據進行托收、保管,對票據的來源合法性、合規性不承擔任何審查義務。

招財寶相關負責人指出,融資企業還必須給承兌匯票買保險,如果這張承兌匯票出現任何問題,將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

另外,上述票據業務資深人士指出,還需要防備互聯網平台對票據的操作風險: 比如當融資企業將票據質押給平台,平台如果將票據惡意掛失,法院就會對票據進行凍結,影響到期兌付;或者平台並不將票據放在銀行託管,而是低買高賣獲取利差。

接受採訪的多位人士表示,互聯網票據平台對傳統票據中介業務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在互聯網理財平台上,隨著票據收益率的下降,其收益並不能對理財投資人形成太大的吸引力。互聯網的平台主要是為小票業務搭建流通渠道,而這塊業務往往不被線下傳統的票據中介業務所覆蓋。

不少傳統票據中介也正在考慮搭建互聯網平台。 「我們也打算做,具體的做法還沒確定,但會更加成熟,目前正在和銀監會、央行溝通,看看是否符合監管規定,還沒收到明確的答複。 」上述傳統票據中介公司的副總說,理論上不存在問題,但還是希望先看看監管層對此的態度再著手去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