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鼻子」開店碰壁 自創展店方程式 王品再攻中國 靠「西瓜效應」加持

2012-02-13  TWM




王品預計在二月底掛牌上市,這個兩岸的西餐第一品牌,在台營收連年創新高,但它在台灣的成功之道,在大陸還管用嗎?

撰文‧林讓均

王品集團創紀錄在台北孔廟舉行上市法說會,著唐裝的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率領一級幹部說明未來發展,引起轟動!此舉也明示,在去年交出兩岸合併營收九十六億新 台幣成績單後,今年要突破百億元里程碑,主戰場將是十三億人的中國市場。

雖然,在台營收繳出連續兩年成長超過三成的好成績,但上市後將面對投資人不斷成長的要求,擁有十一個品牌的王品,在台灣卡滿一級商圈之後,現在必須轉往 二、三級商圈布局,甚至將重兵移往大陸搶灘頭堡。

其實王品部隊早在二○○三年就已在上海登陸,但是第一年成功後,迎面而來卻是殘酷的打擊,「說來也幸運,王品到大陸上海霞飛路開出第一家店,第一年就賺 錢!」王品大陸事業群總經理李森斌說。當時王品挾著台灣第一西餐品牌的名號,接連在上海等地開出王品、西堤與丰滑火鍋等品牌;但○七年之後陸續有「超級牛 扒」、「綠茵閣」等當地西餐業者低價搶市,火鍋事業也因定位不佳而碰壁,王品在大陸一度陷入低潮,連續四年掙扎在損益邊緣。

以「西化餐飲指數」為指標曾在台成功開創集團旗下「聚 北海道昆布鍋」品牌體系的李森斌笑說,他○八年到大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收店」:把丰滑火鍋一家家收起來。

「一開始太順利,我們幾乎是用鼻子在開店,聞到商機,錢就砸下去!但這個挫折之後,我們學到凡事要看科學數據!」他說,王品開始歸納經驗法則,先從評估城 市定位做起。例如他們不遵循官方定義,而以「人口數」、「可支配所得」、「個人平均GDP」來劃分城市級數,所以「杭州」在官方定義屬於二級城市,卻因為 上述三個指標表現突出,而被王品集團歸類與上海同屬一級城市。

此外,王品還自創「西化餐飲指數」當作展店試金石:把該城市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與哈根達斯等五個西方品牌的展店數加起來,與同級城市相比較, 由此測出一座城市的西餐接受度,找到優先開店的商圈。

顛覆過去的經驗,王品改採新策略展店,目前在大陸擁有「王品」、「西堤」兩個品牌的王品集團,已在大陸十五座城市展店,去年首度打進大西南的成都,今年規 畫再開拓七座城市。

為了衝高在大陸的知名度,王品集團每前進一座都市,都採用「母雞帶小雞」的品牌策略,也就是由旗艦「王品牛排」打頭陣,再引進其他品牌。一來因為大陸人只 認「王品」二字,再者大陸王品的平均客單價約人民幣三一○元,幾乎是西堤的三倍,因此「先開王品、利潤較高,才撐得住!」「在大陸吃西餐是尊榮的象徵,所 以他們偏愛到包房(包廂)裡吃,就算是在大眾區用餐,還得有太妃椅一般的高聳椅背,以隔出隱密感!」他表示,在大陸開店至少要一五○坪,其中三分之一是包 廂,餐館面積比台灣多出三成。

展店地點選在購物中心

大陸王品近三年開始執行「西瓜效應」策略,以壓低開店成本與風險,也就是捨去成本較高的「街邊店」,轉而在購物中心等大型賣場開店。「目前在大陸約有七成 的店,都是開在購物中心或大型賣場中。」王品華南區執行總監彭成翰表示,這也是因為大陸人由於交通不便,偏愛「一站式購足的服務」,而且當地稅法與管理法 規複雜,所以進駐購物中心,凡事讓「房東」統一解決,也省了許多麻煩事。

李森斌估計,在大陸的餐飲市場,西式餐館占比約五%,只能算是「利基市場」,一座城市一個西餐品牌可能開不到十家店,因此想要達到「遍地開花」的展店規 模,就必須多品牌操作。在王品集團屬「開拓者」類型、現任石二鍋總經理的曹原彰,即將在今年帶領定價只約新台幣一九八元、模式為個人小火鍋的「石二鍋」西 進,這也將是王品集團在大陸的第三個品牌。

石二鍋的到位,將讓王品在大陸同時測試「高價位」、「中高價位」與「中低價位」三個價格帶,而有別於在台的主要獲利來自於「中高價位」,例如西堤、陶板 屋、聚等品牌。李森斌表示,大陸社會的M型化現象更明顯,預計「高價位」與「中低價位」才是獲利的主戰場。

為此,王品本來以單店為獲利單位,希望在大陸每店至少可以兩年回本(台灣約一年回本),不過石二鍋以大量展店為目標,評估至少二十店才能闖過獲利門檻。

王品在中國大展身手之際,投資人最關心的,還在於大陸王品獲利何時可認列回來?王品表示,已辦理股權合併,上市後半年內就會由台灣王品以三億元,從個人股 東手上買回大陸事業體的五一%股權,屆時王品也會是名副其實的「中概股」了!

王品集團

成立:1993年

董事長:戴勝益

資本額:上市後6.8億元目前店數:台灣174店、大陸44店

員工人數:兩岸約1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3

不怕碰壁 只怕不敢走出去


2012-12-17  TCW  
 

 

闖王1號

在印尼、馬來西亞的高級商業區和購物廣場,我們不斷看到「Chatime」的搖搖杯飲料,一股台灣珍珠奶茶風潮正興起。這個在台北一杯賣四、五十元的飲料,這裡可以賣到七十元。當地的人們上班、逛街,手上都要拿上一杯Chatime,才算時尚。

這個搖搖杯商機,一年可以賣出上億杯,而抓住此商機的就是個台灣人。王耀輝,四十二歲的他,在台灣是「日出茶太」老闆,但在這裡,他的飲料品牌刻意以英文命名,形塑國際形象。

王耀輝描述東協商機,在吉隆坡,他一個月的營業額達四百多萬元,台北則僅一百五十萬,此地的消費力、市場規模都大於台灣,他的分店也從印尼、吉隆坡、馬尼拉,一路開到新加坡。

怎麼想到這裡打天下?其實,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冒險,最早他是科技新貴,年薪近三百萬元,趁著公司股價百元時,急流勇退。二○○三年,他和朋友合資,以三千六百萬元資本開創六角國際,在台灣成為餐飲新貴。二○○九年,他想更上一層樓,於是在上海一口氣開了三十多家直營店,追逐著「中國夢」,不料鎩羽而歸。

他發現,中國市場就像一個大漏斗,上寬下窄,進場容易,出場卻很難。例如,光是租店面,就是一場瘋狂炒作,常常是租到第五手的店面,而且前一手簽約,可能只是兩小時之前、第三手則是昨天,轉手之快,墊高了成本。再如,他開店一切照規矩走,稅金、員工薪水、保險照繳,但一家店每月賠人民幣一萬多元;反觀走灰色地帶的人,每個月可以賺人民幣一、兩萬元,因為「別人不繳稅,不用給任何津貼。」

美夢變成了惡夢,三年新台幣一億元成了泡影,他歎道,「大家都說大陸有十三億人口,但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

碰壁,才能成長,才學會務實的看市場。

經過虧錢教訓,王耀輝立即停損,開闢新戰場。他發現,菲傭、印勞的國度也可以是賺錢的天堂。二○○九年,機會來了,印尼五金賣場大王ACE Hardware上門,看上了王耀輝能做品牌、講食品安全衛生,以及用機械煮茶讓產品標準化、大量複製的能力。

雖然曾經戰敗,但人不怕失敗,只怕放棄。王耀輝相信,只要堅持往海外走,就能做出國際品牌。

於是,他破釜沉舟,決定轉進東協。進軍南洋跟中國不同,從自己直接開店變成輸出品牌、技術,這次,他賣原料、品牌與服務,市場則交由各地代理商負責,讓台商與當地業者都有錢賺。這模式成功了。

王耀輝有一套標準化的技術與服務,不僅提供開一家單店的know-how,而是展店的系統、架構;例如拓展到第五家店時,還要成立員工培訓中心,開到第十家店時,就要設立行銷部門。

他還有二十人組成的「海外展店督導」,隨時飛到東南亞、澳洲等各國支援。這些督導平均每個月出國一趟,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逗留在國外的時間很長,員工曾哀求:「可不可以讓我這個月回來台灣一個月?」很多員工的第一本護照、第一個簽證,都是公司代為申請的,而王耀輝自己也馬不停蹄,每年出國五十多次。

這位南洋搖搖杯大王觀察,台灣人現在少了一種精神,就是拿著一個皮箱走透天下的冒險心,或許社會太富裕讓年輕人少了鬥志。歷經兩次創業,他說,其實,「人不怕碰壁,只怕不敢走出去。」

闖王2號

敢走出去的還有印尼造隆總經理楊明忠,南洋的機車零件闖王。

在印尼,我們遇到一群闖王,他們做的是機車馬表、零組件、安全帽的印刷貼紙,他們,全部賺到錢了。因為自二○○七年到二○一一年,印尼機車市場四年間增加了兩百萬輛,比五個台灣機車市場還大。

在雅加達郊區的西卡朗(Cikarang)工業區,我們拜訪了楊明忠,他是名副其實的馬表闖王。

雅加達台灣貿易中心前主任陳慶哲說,印尼市場由賣方主導,但市場快速成長,賣方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第二供應商」,能生產好產品、快速交貨、又能比價,機車馬表市場就是如此,長期由日本精機一家日商獨占,因此山葉機車需要一個能跟日商一對一PK的供應商。台灣造隆因此成為山葉的夥伴,到印尼設廠。

要跟日商PK,品質、交期與價格都要比日本人強,走進楊明忠辦公室,他一邊泡茶、一邊拿著豐田學的書,講到豐田管理就停不下來,即時生產、零庫存、自主管理……的理論,他琅琅上口,熱情的跟我們分享。

短短五年,他們一年生產一百五十萬個機車馬表,在印尼,平均每五輛機車就有一輛出自造隆。

相對造隆十一年前在中國廣東的工廠,目前仍在損益兩平間,楊明忠比較中國、印尼市場的不同:中國市場大、競爭也大,始終處於惡性競爭狀態,產品出來就有人仿照,山寨版打亂整個市場行情;但印尼不同,人們敢花錢、也想用好東西,因此山寨反而吃不開。

造隆在這場PK拳賽中,展現了台商的本事。比交期,造隆不僅零庫存,當天進貨、當天用完,進口庫存還細分到安全在庫與運輸時間,不能有庫存浪費,又要避免因為國際海運問題導致斷料。

楊明忠一邊帶著我們繞工廠,一邊解釋,為了達到僅三十二天的庫存時間,造隆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改善。而讓報價有競爭力,不僅是省成本而已,而要提高產能,走進工廠,這裡不是流水式的生產線,而是採工作站模式的豐田管理,六年來,員工人數一樣維持二百二十人,但產能足足提高了二五%,這就是跟日商競價的籌碼。

六年來,他們賺回三個資本額,楊明忠說,「我們不怕競爭,就缺一個比真本事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5

馬云要求雙重投票權或碰壁 阿里巴巴準備改到紐約上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864

據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稱,如果阿里巴巴的高級管理層不能提名董事會的多數董事的話,該公司準備放棄在香港規模達600億美元的上市計劃,而將上市的地點改到紐約。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只持有10%多一點的公司股票,但是他們仍然想通過雙重投票權的股份方式控制董事會的組成,以掌控阿里巴巴的戰略方向、捍衛公司文化,這種方式和科技巨頭Google類似。

香港上市規則明確禁止雙重投票權,香港的市場監管機構預計將堅持自己的原則,任何公司結構必須平等對待每個股東。

儘管阿里巴巴已經為在香港上市籌備了好幾個月,但是香港監管機構的堅持可能讓香港和中國大陸失去這一世界上繼Facebook後最受矚目的IPO。

FT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內部討論正在進行中,我們想在香港上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控制董事會的結構,紐約仍然是個可行的選擇。」

阿里巴巴是一個合夥經營性質的企業,一個20人組成的管理層團隊負責日常運營。據熟悉該公司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一管理形式形成於2010年,以保護馬云和其他創始人創建的企業文化,即使在他們離開這個公司很久以後。

阿里巴巴公司剩下的股份由軟銀和雅虎持有。阿里巴巴的這一管理結構很大程度上受到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的影響,2004年在上市之前他給所有潛在的股東寫了一封信,信中他設立了雙重投票權結構,這讓他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獲得了比其他股東更多的投票權,以保持對Google的控制權。

由當地政要組成的香港上市委員會代表港交所審批上市申請,但是監管機構證券和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對任何他們不喜歡的公司或者治理結構擁有一票否決權。

阿里巴巴還沒有提出任何官方申請,但是他們和香港上市委員會及香港證券和期貨事務委員會之間一直保持非正式的溝通,但是現在看起來面臨碰壁的危險。

「香港上市委員會的許多人都支持阿里巴巴的要求,但是其他一些人不支持,這就出現了問題。」一位阿里巴巴的上市顧問表示,「如果香港上市委員會不讓步,阿里巴巴將去其他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14

《最大贏家》當年馬雲四處碰壁 只有他慧眼獨具 孫正義五分鐘拍板 軟銀大賺二千五百倍

2014-09-22  TWM  
 

 

十四年前,日本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極力說服馬雲接受資金挹注,因為他在馬雲的眼神裡發現,「有一種動物的味道」。

而隨著阿里巴巴一路茁壯,敏感的主導權問題讓兩人展開枱面下的較勁。

撰文‧孫蓉萍

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社長孫正義,對於他的投資眼光,多數人只能自嘆弗如。因為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九月十九日將在紐約證交所掛牌,而出資超過三成的最大股東軟銀,十四年前投資的二十億日圓(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如今預估獲利將達到五兆日圓左右(約新台幣一.四兆元)。

軟銀的股價也因此水漲船高,九月十六日上漲三.九八%,收八六九八日圓,總市值則超過十兆日圓,僅次於豐田汽車,排名日本第二。且分析師認為,目前軟銀股價還未充分反映阿里巴巴的價值。

原本軟銀對阿里巴巴的出資比率為三四.一%,掛牌後阿里巴巴股權調整,比率降到三二.四%,投資報酬率仍可能高達二千五百倍。而十四年前的這項投資決策,孫正義只花了五分鐘。

時間拉回二○○○年初,孫正義回憶兩人結緣的場景:「當時我去中國,和二十家年輕企業面談,每家大約都談十分鐘;其中只有一家,我聽了五分鐘就決定投資,那就是阿里巴巴。剩下的五分鐘,換成我說服馬雲,請他一定要讓我投資。當時阿里巴巴營業額幾乎是零,還在負債中,也沒訂出商業計畫,可是我還是希望他務必要接受我的投資。」在這之前,馬雲已經被創投公司拒絕了三十八次。

孫正義是伯樂

沒看數字、簡報 就決定投資「我就是有一種預感,覺得馬雲會壓倒性地成長。他沒給我看數字,也沒有簡報資料,只透過談話,以及眼神交換,我就決定了。他的眼神,有一種動物的味道。」聽起來很玄,不過孫正義當年投資美國雅虎時(當時只有五名員工),也嗅到這種味道。一九九六年軟銀對美國雅虎出資比率曾高達三七%,九九年起陸續賣出,獲利逾二千五百億日圓。因此,日本人稱他為「天才投資家」、「煉金師」。

《今周刊》向軟銀詢問「孫正義是否會繼續持有股票」,軟銀的回答是:「目前正在緘默期,無法回答。」但孫正義在五月七日發布軟銀一三年度財報時曾提到阿里巴巴說:「IPO(首次公開發行)後也不打算賣股票。」他說:「當然不是永遠不賣,但是阿里巴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他強調阿里巴巴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因此軟銀旗下的企業約有一千三百家,但是孫正義親自當董事的企業,除了軟銀,只有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

隨著阿里巴巴愈來愈茁壯,兩家公司也在枱面下較勁。孫正義五月七日對於阿里巴巴的淨利和成交額表現非常滿意,第二天,軟銀的股價卻下跌。原來阿里巴巴在上市申請書中,限制軟銀的權限。

馬雲護主導權

刻意限制投票權 卻不撕破臉一般來說,只要有三三.三四%以上的投票權,就能在股東會上行使重要議案的否決權。軟銀對阿里巴巴卻沒有這個權利,因為上市申請書中規定:軟銀持股中超過三○%的部分,投票權交給一家由馬雲和蔡崇信掌管的股權信託公司。《東洋經濟週刊》指出,阿里巴巴前幹部甚至推測:「這次在美國掛牌,應該也希望藉機降低軟銀的影響力。」對馬雲來說,淘寶帶動阿里巴巴快速成長,半數以上股權卻由軟銀和雅虎掌握,實在是件麻煩事,於是他開始設法奪回主導權。例如他將支付寶的股權轉移到他自己出資的企業旗下,使得淘寶等網購業務和支付寶等金融業務,不論是組織面或資本關係面,都完全分離。

軟銀和雅虎自然不樂見自己的權益受損,於是三方協商後決定,收益抽成辦法為抽取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支付寶母公司)整體稅前盈餘的三七.五%,抽成範圍擴大到旗下其他事業,收益可望更高。看到阿里巴巴飛躍成長,大股東的想法也愈來愈複雜,開始動作不斷。

七月十五日,馬雲出席軟銀二○一四年世界大會,兩人在台上握手、擁抱,關係親密。孫正義雖有恩於馬雲,但兩人的關係,目前看來有點微妙。一般認為,或許阿里巴巴正在等一個擺脫軟銀的良機。

市場人士也正在密切關注孫正義的動態。短期內不賣的理由是,與其賣股票還要付企業稅,不如用股票當擔保來向金融機構貸款。當然這是阿里巴巴股票會上漲的情況下;如果成長趨緩,什麼時候賣都不奇怪。而且,有了大筆資金作後盾,孫正義極可能再出手收購企業,畢竟孫正義的字典裡,只寫了「收購」兩個字。

沒有軟銀 就沒有阿里巴巴——軟銀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2000年. 軟銀以20億日圓對剛成立的阿里巴巴出資3成以上2008年. 軟銀與阿里巴巴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2010年. 雅虎日本和淘寶合作,兩國消費者可以互相購買對方的商品2012年. 上述合作喊停2013年. 雅虎日本學習淘寶的商業模式2014年. 雅虎日本購物與支付寶合作

整理: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1

一位傳統印刷行業從業者的互聯網化碰壁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9/148044.html

盡管中關村創業大街僅開張幾個月,但它已成為印刷廠老板孫小龍最常去的地方。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這位在而立之年已經擁有一個中型印刷廠的老板計劃把事業清零,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在印刷行業打拼十余年,孫小龍對印刷工藝、技術如數家珍,但是,在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他變成一個十足的門外漢。盡管要接觸互聯網的想法已有一年多,做一個APP的想法也已經有半年多,但直到現在,他的互聯網技術團隊仍然沒有組建起來。
 

 
轉型已成必選項
 
“在我看來,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印刷廠已經站在懸崖邊緣。”孫小龍如此評價當下印刷行業的現狀。而讓它們站在懸崖邊緣的原因,就是來自互聯網的沖擊。
 
書報雜誌等出版物本是印刷行業的大客戶,但在互聯網時代,書報雜誌的信息傳播地位急劇下降,這一塊業務因此變得不景氣。而印刷需要的機器、人手及場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一句話,不接單大虧,接單也只是小虧。
 
生於1983年的孫小龍從20歲入行,在印刷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後擁有一個有四臺大型印刷機、100多名員工、年流水在5千萬左右的工廠,然而近年來印刷廠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到10%到15%,今年更是已經出現虧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讓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所處行業的未來。
 
不轉型就得等死,糾結了一段時間後,孫小龍計劃重啟創業,這一次,他要“擁抱互聯網”。
 
為此,孫小龍退出了印刷廠的所有股份。對於將要開展的新業務,他的具體策略是:做印刷廠和消費者(包括企業和個人用戶)之間的中介,與客戶聯系的方式通過網站及APP進行,特點是網站和APP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選項,通過返點盈利。簡言之就是線上下單,線下制作並配送的O2O模式。
 
定下基本策略後,孫小龍一頭紮進互聯網的汪洋大海。
 
但對一個極少觸碰互聯網圈子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之艱難超出了他的預期。
 
跨界是最大難題
 
雖然互聯網在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但對於一個已在傳統行業浸淫十余年的人而言,要想進入這個產業、從一個用戶變成一個服務提供者卻非常非常難。
 
為了能夠進入互聯網圈,孫小龍開始註意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得益於北京火熱的創業投資環境,孫小龍開始頻繁參加各類創投活動,聽創業者和投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希望在大會上拓展圈內資源。
 
但是到了真正組建團隊的時候,孫小龍依然覺得迷茫。
 
最初,他一直對別人說想要一個能和他溝通,能和技術溝通,能把他的想法變成產品的人。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學習幾個月之後,孫小龍才知道,他想要的那個人有一個特定稱謂:產品經理。
 
在一次活動上,孫小龍認識了一個產品經理,求學心切的他與人互加微信,會後,他在微信上與人聯系是否可以詳細交談,但是對方並無回應。
 
“我們做傳統行業的,找人習慣依賴熟人推薦,因為熟人推薦的知根知底,靠譜。我對互聯網對編程一無所知,找人很難。招聘網站試過,但效果不理想,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技術人員坐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他的深淺。而且以後萬一技術人員遇到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麽幫他。”
 
組建團隊受阻,孫小龍嘗試使用外包團隊。他最開始接觸那種兩三人規模的團隊,規模不大但報價便宜,然而對方做出來的東西並不能讓他滿意。“一是產品體驗不好,我想讓用戶點幾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二是團隊也不好,溝通有困難,不能把我的想法實現。”幾次下來,孫小龍深感外包不靠譜。
 
孫小龍把全部精力傾註於新項目上,為此配備了十余名市場、銷售人員,但互聯網方面的人才關卻成了一道大難題。
 
線下團隊出路何方
 
孫小龍只是傳統中小型企業在O2O大潮中謀求轉型的普通一員。
 
盡管此前他們離互聯網很遠,但是近幾年,互聯網對所屬行業的滲透和沖擊已經讓他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來。轉型之路並沒有想象中容易,出身傳統行業,這個群體的思維與知識結構皆有欠缺。
 
內功不足導致新項目開局不順,外力也在擠壓著他們的轉型時間:O2O的龐大前景正吸引越來越多純互聯網團隊進入市場。
 
互聯網團隊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用戶群體的敏感讓他們更易於得到認可,但孫小龍對線下團隊的能力保有自信,他認為,O2O畢竟要落到實體業務上,線下團隊的業務能力是必需品,這一點線上團隊無法代替。
 
這個優勢也是孫小龍新業務策略中的王牌,他計劃產品推出後,不直接面對個人消費者推廣,而是利用已有的企業用戶推薦他們的個人用戶使用產品做個性化定制,通過這種方式積累第一批用戶後,再逐漸擴大規模。
 
尚未成功的革命
 
最終,孫小龍決定放棄自建技術團隊的想法,使用外包方案。
 
他給技術團隊做出的預算是100萬一年。“如果自建團隊,至少需要一個開發、一個UI、一個產品經理吧,就算他們每個月工資給8萬,三個月就要24萬,還不一定能保證做出來的東西能用,外包團隊可以分期付款,看效果給錢,保險一點。”
 
出於“我雖然不懂技術,但我會比較,無非多花點錢”的想法,孫小龍接洽了十余家外包團隊,報價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孫小龍選定四家,並根據他們出的DEMO(小樣)來敲定合作夥伴。最後,其中一家做過類似APP的團隊贏得了他的信任,報價四十萬,三到五個月交付,現在APP仍在開發中,網站版半個月後將上線。
 
為了趕上年底印制禮品、臺歷的高峰,孫小龍正在做最後沖刺。他計劃著,到明年產品成型並積累一批用戶後,他將要接觸投資人,開始融資。
 
前路似乎已經清晰,但一切仍停留在想象階段,雖然對自己十幾年積累下的客戶和市場能力有信心,孫小龍內心依然忐忑:網站推出來實際效果如何,用戶的反饋會怎樣,外包團隊救了近火,但技術團隊還是要組建,100萬能撐多久,他也不知道。
 
每周,孫小龍依然要去中關村創業大街三四趟,那里有很多跟他一樣的創業者,大家互相交流。他開始加入越來越多的微信群,然後又逐漸退出。過去的老路他已決心不走,這條自我革命的崎嶇新路,他決定繼續蹚下去,盡管他並不知這場革命何時會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30

大人看衰、募款碰壁…… 十個七年級生勇闖米蘭世博 現場直擊》三○○天硬仗 讓台灣被看見

2015-09-28  TWM

十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帶著台灣飲食印象前進米蘭世界博覽會, 在這裡,台灣被看見的,不只是小吃外帶文化, 而是被邊緣化的福爾摩沙島民,如何以美食為媒介, 告訴世界,台灣的美好與分享精神。

九 月五日這一天,一群七年級生飛越九千七百多公里,來到義大利米蘭的市中心,在兩百年的古老建物Palazzo Bovara裡,齊力把「台灣」變成一道又一道的驚奇料理;一對身穿綠長袍紅褲,腰繫白棉巾的東方女生,露出靦腆開朗的微笑,任務是迎接走進Casa Taiwan台灣食寓的好奇眼光;當金髮碧眼、對台灣一無所知的外國人,興味盎然地吸進一口珍珠奶茶,這一刻,他們第一次知道了台灣。

米蘭大教堂前,一輛造形奇特的三輪車,像踩著風火輪的東方哪吒來回踏行,成為路上最特殊的景色,行人眼光不自主地停駐在車身,「你們來自哪裡?台灣?特地來參加世博?」場景回到八個月前的台灣。

「大家覺得台灣飲食文化的代表是什麼?」、「政府不參加今年世博,我們該不該自己去?」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所大廳,創藝院社會創新課程中最年輕的講師蘇民,對著八十張年輕臉孔,丟出這個題目。

「有沒有可能這一天,我們來寫下台灣第一個公民發起、勇闖國際盛事的歷史?」蘇民語氣高亢,繼續拋出題目,坐在地板上的年輕人眼神都亮了!當天,這堂工作營訂下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參加世博,前進米蘭。

動機:不缺席米蘭世博

用公民力量,展示街頭、外帶文化上一屆二○一○年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台灣被面目模糊地放在香港、澳門旁邊;這一屆的米蘭世博,早在去年十一月底,外交部就「依慣例」表明「不參加」,再一次,台灣默默地與世界擦身而過。

但今年,蘇民和幾個年輕人決定,台灣不再缺席,要用公民力量,讓台灣出席米蘭的世界博覽會。

勾動蘇民前進米蘭世博念頭的人,是蘇民的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弟謝宗諺。

謝 宗諺去年從義大利留學回來,他與蘇民、學弟陳敬儒三人聚會,謝宗諺提起米蘭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安德力亞(Andrea Vercellotti)曾告訴他:「現在歐洲人對亞洲的文化非常有興趣,台灣缺席太可惜了。」三人當時沒有結論,但是「把台灣送進米蘭」的想法已在心頭 發芽,後來的一個月,主題的輪廓逐漸清晰,以台灣街頭、外帶文化為主軸,一輛可以趴趴走的小吃攤車、一個可以分享台灣飲食哲學的餐廳「Casa Taiwan」,以及一棟用聲光影像講述台灣辦桌飲食文化的「台灣館」;「車(攤車)、館(台灣館)、樓(食寓)」三位一體的策展內容成形了,名字就叫 OPTOGO,念法是O-P-TOGO,意思是One Pavilion TOGO(外帶一個展館)。

此時,熱血澎湃的三人並不知道,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長達十個月、漫無天日的硬仗。

錢關:籌資路難行

「大人」不理會,還被譏烏合之眾一開始,三人就透過網路招募志工與成立專頁宣傳,還找來作家小野、馬拉松名人歐陽靖相挺,企圖炒熱話題,三月前就吸引來自全台四面八方三百多位志工,連海外都有一百人主動報到,這近四百名志工高達九九%是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

謝 宗諺請遠在義大利的安德力亞協助,向米蘭市政廳的城中世博(Citta Expo)提案。當承辦人員拿到案子時,第一個反應是,「台灣是什麼?」耗了半年,原本沒幾個人知道台灣的米蘭市政廳,最後通過台灣的參展許可,甚至覺得 提案精采,主動把台灣展場移到市中心、人氣最旺的米蘭大教堂旁邊。

米蘭城中世博負責人Claudio Artusi表示:「台灣在歐洲的知名度很微小,其實台灣的文化主體性和中國、香港都不一樣,應該大聲說出來才對。」拿到參展許可、移到米蘭大教堂旁的消 息教人振奮,但車、館、樓的規畫,錢從哪裡來?蘇民、謝宗諺等人算一算,如果要全部實現,至少需要一千三百萬新台幣。

既然談公民運動,年輕人直覺:上募資平台。蘇民、陳敬儒、謝宗諺、志工王禹翔等人緊急聯手寫了規畫案,四月底,籌資案就上嘖嘖募資平台,三周之內,網路響應的金額達到一百萬元。

起步看來不錯,然而,車館樓要都實現,一百萬元是遠遠不足的。蘇民加緊啟動企業募資小組,志工每天拿起電話,打進企業主的辦公室,爭取每一次拜訪、募資的機會。

「任 何可能募款的餐會或記者會,我們都不放過。」志工何凭融說。在遭到無數的拒絕之後,大概只有讓台灣被看見的信念,支持這群年輕人繼續前進。募資小組的志工 劉于綸說,「大部分電話不是被掛,就是被轉接到語音信箱,每一次舉起電話心裡就要預想:等一下又要被掛電話了。」回憶起敲過的無數大門、被拒的過程,蘇民 搖頭承認:「募款是很大的挑戰。」他被潑的第一盆冷水,是華山藝文中心董事長王榮文刻意潑下來的。

蘇民去爭取宣傳場地的贊助,王榮文聽完他的報告,直率地問:「你們是一群烏合之眾,為什麼我要幫你們?」「你們為什麼覺得自己可以代表台灣?」一連串犀利的問題,目的是想了解這群年輕人的初衷,王榮文最後首肯贊助了場地。

這還是對方認同的案例,多的經驗是,好不容易有大人接見,花一整個下午正襟危坐,通常是聽他們話當年勇,接著是「你們應該這麼做、怎樣做」的指點,然後拍拍肩膀、一聲「加油」,其餘皆無,甚至留下「根本沒有人知道OPTOGO啊」的嘲笑,就離開了。

執念:不讓官方介入

婉 拒台北市府預算,靠自己籌資源四月十四日,透過志工楊博輔牽線,蘇民等人拜訪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向來關心建築與藝術議題的她一聽到OPTOGO的提案,激 動地跳起來:「這是國家的事情,怎麼讓年輕人來扛?」隔天是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第一次到議會備詢,她當下就決定修改質詢的題目,「我要台北市支持這群年輕 人。」上了質詢台,她火力全開,高喊北市府站出來支持,不能讓學生孤單,當下獲得柯文哲的裁示,台北市政府全力支持,任命產發局局長林崇傑為總召,甚至可 動用公務預備金協助,之後募資平台上線後,柯文哲也個捐了四十萬元。

雖然柯文哲有意助一臂之力,但OPTOGO成員還是決定,「以群眾公民 為主體,不希望拿政府的預算。」當他們婉拒林崇傑時,吳思瑤聽到後還在一旁提醒:「你們要知道,不拿政府資源的話,蓋館需要百、千萬元都得自己慢慢籌錢 嗎?」雖然拒絕了市府的金援,北市府仍免費借用花博夢想館的空間作為團隊基地,前進世博的OPTOGO總算有了專屬的落腳處。

磨合:一度面臨瓦解

無償投入折損熱情,夥伴來來去去募資難,籌備展出過程更是百廢待舉。車館樓誰來設計?如何聯繫當地硬體建置施工?餐館上什麼菜?什麼食材能帶到米蘭?什麼小吃能代表台灣,且到米蘭的可攜性高?萬一募款不夠怎麼辦……?每一個問題的後面,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需要被解決。

更大的問題,是「人」的管理。全部的人都是志願軍,能否接力合作最是成功的關鍵,鑑於大家都是無償投入,難免有些人半途退出,夥伴來來去去,時間卻步步逼近。

期間,有人熱情退燒了,拋出「這麼做真的值得嗎?」的疑問,退卻的氣氛在團體裡面流竄。

每周開會的人數也開始銳減,從平時的二十多人慢慢減少到七、八人,固定志工變少,工作更吃緊,已經到了難以負荷的地步。

太 多雜務需要人力,而策展的主角——車館樓的設計也進度緩慢,負責台灣館的設計師洪誌遠從四月提出第一個展館版本開始,為了符合當地防火、避難、無障礙法規 等建築規範,與安德力亞來回溝通無數次,加上台灣和義大利有半天的時差,他形容:「好幾次開完會一抬頭,天都亮了。」一直到六月底,距離原訂七月開幕時間 只剩六十天,資金缺口還差一半以上,蓋展館的第一期支出費用都繳不出來,「我一度認為,這群年輕人會瓦解。」三月加入團隊的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王 俊雄說。

六月十九日晚上十點,大家照例聚集開會,王俊雄掃描在場的人,「台灣館開幕看來得延期了」、「要下車就現在下車,我們召開記者會,宣布失敗,然後把錢還給大家。」他嚴肅地丟出問題。

眾人的臉龐閃過一絲驚恐,瞬間意識到身上背負著責任的重量,外頭下著傾盆大雨,眼前是一道非跨過不可的高牆,即使身體疲憊,還是要繼續前進。

一陣沉默之後,大家動起來了,志工們把各自的責任攤在桌上,企畫書、社群經營、志工訓練、義大利簽證……,會議持續到清晨六點,蘇民、陳敬儒等都在現場,大家嘴上沒說,心裡都清楚,團結才得以滾動這套鏽壞的齒輪。

眾人決定把台灣館開幕延期到九月,同時召開勸募記者會,向社會大眾報告募款進度與困難。

「我覺得很亢奮,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好像糾結的毛球被拉順了。」志工王禹翔當下說。

六月二十五日,勸募記者會現場,王俊雄、蘇民、社群顧問林大涵三人公開尋求幫助。說也奇怪,糾結的毛球拉順之後,事情進展也比較順利。七月底嘖嘖群募截止,得到超過千名公民捐款,得款一百九十多萬元。

各 方援助也紛紛出現,從起初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會長范偉洸、到竹城建設張輝煌董事長、圓神出版集團董事長簡志忠等人都捐款支持。主動贊助製作APP與網頁設計 的軟體商InfoPower總經理林哲斌豎起拇指說:「看到這群渾身洋溢熱情的年輕人,讓我覺得台灣有救了。」在此之前,風尚旅行社的總經理游智維也替 OPTOGO牽線,找上珍珠奶茶始祖春水堂。董事長劉漢介一聽到計畫,立刻決定支持,他興奮地說,二十七年前品牌剛創辦,就曾有義大利人邀請他去拓點, 「沒想到二十七年後,是由下一代的年輕人帶珍珠奶茶過去。」

轉機:全島發酵力挺

公開勸募,民間企業、縣市長響應另一位站出來 協助的,是全台灣最年輕的市長新竹市長林智堅,主動向擔任該市市政顧問的王俊雄問起OPTOGO的狀況,二話不說,除了個人捐款外,也捐贈新竹米粉,讓團 隊外帶到米蘭,「就我看來,他們已經成功了。」林智堅認為,不論結果如何,這群志工團的表現值得鼓勵。

從新竹市開始,彷彿點燃全島串聯,基隆、宜蘭、南投、雲林、嘉義接連響應,捐贈各縣市的風土物產,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也以個人捐款力挺,還在個人臉書粉絲團上發布懶人包,邀集網友支持。

只不過,原以為終於走往順向坡了,沒想到又來了一件意外:攤車在七月中告急開天窗。

原來設計圖與實際製作有落差,根本不能騎。七月底要召開誓師記者會,邀請柯文哲騎乘攤車,為國際志工打氣的計畫只好緊急延期。

此 時,陳敬儒的學長、從事單車設計的陳亦比出面救火,平常一輛全新模型的腳踏車至少得花上三到四個月,他用兩周不到的時間火速趕製出來,並苦笑:「還得墊上 自己與廠商的交情。」顛簸不只如此,出刊前一天,OPTOGO遭媒體質疑募款黑箱作業,不符合公益勸募條例,財務不透明,讓活動蒙上陰影;而出發到米蘭之 時,蘇民即表示,距離當初設定的籌資目標還差三百萬元,換言之,等從米蘭回來,OPTOGO面臨的財務缺口,還是得想辦法補足。

看著這群年輕人顛顛簸簸地走到這一步,一直關注OPTOGO的交大建築系研究所所長鞏書章認為,這次行動意義非凡。台灣應該跨出大步,和世界接觸,他大讚:「台灣最不能失去的,是這股年輕人的力量,OPTOGO讓熱情轉成真實。」

起飛:跨出一大步

只 靠一個使命,凝聚台灣的力量與OPTOGO合作十個月的安德力亞,對這群團隊的責任感最驚豔,全程只靠國內外志工,而非仰賴「專業人士」完成任務以及建築 體,他認為:「這是只有年輕人才做得到的事:能夠放下身段,就算從未做過,也能勇敢承擔問題。」OPTOGO前進世界舞台,背後沒有獨秀的英雄,也沒有完 美的團隊,只有因為同一個使命而凝聚的台灣力量。

如同OPTOGO發起時所允諾的:「前進米蘭不是終點,而是OPTOGO的里程碑,重點是回台之後。」他們不做英雄,而是等著把英雄的桂冠傳承給下一代。

OPTOGO共同發起人:如果不發聲,更注定被淹沒充滿公民參與精神的OPTOGO臨時成軍,過程中有賴幾位關鍵催生者等十位核心志工的協力,才能驚險地走到米蘭,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其中負責募資重任的蘇民、負責庶務與建設的陳敬儒、與米蘭當地各單位溝通的謝宗諺、設計台灣館的洪誌遠,都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

一 開始,陳敬儒頗懷疑OPTOGO成功的可能性,他問蘇民,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執行,又是一群散兵游勇,怎麼可能成功?沒想到蘇民直接表示同意,但他接著說: 「正因為這件事情接近失敗,才可以記錄下挫折、交棒讓下一代改進,這一次不做,哪時候才做?」五月時,蘇民決定從建築師事務所離職,全心投入OPTOGO 的募款與管理工作,因為有組織公民團體CXCITY、迷走建築的經驗,即使臨時成軍的OPTOGO常陷入混亂,他總是顯得最冷靜。

陳敬儒去 年曾加入「蘭花屋」,勇奪歐洲盃十項全能綠建築大賽都市策略獎第一名,但是頒獎現場,各個得獎國的國旗飄揚,只有台灣無法展示國旗,讓他意識到台灣在國際 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如果自己不發聲,更注定被淹沒。他也與洪誌遠負責台灣館,洪誌遠曾一度離開,最後歸隊,完成台灣館的最後一里路。

謝宗諺因為留學米蘭的人脈,成為當地溝通的重要窗口,也曾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他,老是得向外國人解釋「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得走出去的感受,甚至更深。

一分鐘看米蘭世博

2015年主題「潤養大地,澤給蒼生」,以食物議題探討地球生態永續。主辦國義大利藉世博機會開創「城中世博」,人人在市區也可接觸異國文化展覽,OPTOGO就在此展出。

地點:「米蘭世博」展於羅鎮(Rho)園區,「城

中世博」展於米蘭市中心

時間: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米蘭世博參展單位:145個國家,54個國家館【OPTOGO做了什麼?】攤車Vendors:9月17日上路,環騎米蘭市中心,

宴請賓客體驗台灣茶

台灣食寓Casa Taiwan:9月5日至10月31日,五六日晚間營業,須訂位,每人收費35歐元台灣館Taiwan Pavilon:9月25日開館,

免費參觀

撰文 / 黃玉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0

出價太低?李嘉誠重組碰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752.html

出價太低?李嘉誠重組碰壁

一財網 羅琦 2015-11-12 12:52:00

為了完成這單交易,李嘉誠已經提過一次價,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根據Dealogic數據,在李嘉誠完成的大大小小各類跨國交易、上市公司合並重組交易中,這是李嘉誠僅有的第3次修改交易條款。

今年9月8日,李嘉誠旗下電能實業(00006.HK)與長江基建(01038.HK)宣布進行合並,但在合並過程中卻可能碰壁。根據外媒報道,兩家股東代理公司ISS和Glass Lewis都建議股東投票反對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合並交易。而有分析稱,如果這些股東都遵從建議,合並交易可能告吹。

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稱,長江基建現在持有電能實業38.87%的股份,如果要合並要提高13%的股份,但電能實業的少數股東不應該接受每股電能實業換1.066股長江基建股份的提議,該機構認為合理的換股比率應該在1.09至1.2之間,而且長江基建應該在交易完成前派發每股7.5港元的特別股息,而不是之後再派發。

而Glass Lewis則稱,此次合並交易出價太低,該機構認為,根據過去一年的平均股價,每股電能實業至少可以換1.19股長江基建,如果計算5%的溢價,甚至應該可以換到1.25股長江基建。

有分析人士稱,如果這兩家股東機構發出這樣的建議,那麽這單交易很可能成不了。而對於李嘉誠的集團而言,電能實業和長江基建的合並的意義遠大於這些看似差別並不大的換股比例。

根據公告,要通過方案,必須由股東本人或委派的代表出席法院指令股東大會,並於會上表決的無利害關系股東中至少占75%表決權的無利害關系股東批準,而無利害關系的股份指有關要約人或與其一致行動的人所持有的股份以外的有關公司的股份,即長江基建作為電能實業的38.87%股份持有人,其實並不能參與這部分投票過程,也無法決定交易投票的人數。

電能實業董事會及其獨立董事委員會曾建議,交易價格合理,投資者應投票給予支持。不過,由於兩家公司已經是十幾年的“好基友”,有5名成員都出現在了兩家公司的董事會。

實際上,為了完成這單交易,李嘉誠已經提過一次價,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根據Dealogic數據,在李嘉誠完成的大大小小各類跨國交易、上市公司合並重組交易中,這是李嘉誠僅有的第3次修改交易條款。

10月7日,長江基建宣布,每股電能實業可以換1.066股長江基建,而每持有1股長江基建將獲得7.5港元的特別股息,這些都比9月8日公布的最初方案更為優惠。根據9月8日的方案,每股電能實業只能換1.04股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將獲得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99

要當Airbnb房東,家裡竟必須設櫃檯 日本「共享經濟」碰壁內幕

2015-01-14  TCW

日本優步較不興盛,Airbnb發展落後歐洲2.5年法規沒變通、民間恐懼、同業反彈等,是最大阻礙,要解決困境,歐美城市提供了現成教材。

「價格比飯店便宜又好訂,所以我一開始就只用Airbnb訂房。」到大阪觀光的二十二歲美國人維恩萊特,躺在楊楊米上的棉被裡,露出十分滿意的表情。

根據Airbnb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公布的調查顯示,二〇一四年七月到二〇一五年六月,利用Airbnb訪日的外國旅客人數,比前一年度成長五二九%,達五 十二萬五千人,帶來高達二千二百二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六百一十億元)的經濟效益,其中包含日本房東的收入約八十八億日圓、旅客直接消費約八百六十六億日 圓。

然而,願意利用Airbnb這種平台當房東的日本人,遠少於其他國家城市。二〇一五年東京透過Airbnb出租房間數超過一萬間,已是前一年度的三倍,卻仍低於巴黎的六萬五千問、紐約的四萬三千間等。

Airbnb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布萊卡斯亞克(Blecharczyk)指出:「日本約落後歐洲兩年半左右。」究其原因,「旅館業法」是Airbnb發展的最大阻礙。

日本旅館業法明定,住宿設施必須設置櫃檯、留顧客資料等,還得向主管機關申報經營旅館業。像Airbnb這種透過網路,提供一般自用住宅給外國旅客住宿的 新形態短期租賃,稱為「民泊」,在日本原則上也須符合旅館業法規定。但一般家庭不太可能特地設櫃檯,這正是在日本Airbnb無法像海外一樣快速發展的原 因之一。

怕影響房價?阿姆斯特丹定出租日上限

如果想讓Airbnb這種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普及,必須盡快整頓法規、消除同業(旅館業)的疑慮,改善形勢不明的現況,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正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

二〇〇八年,當Airbnb在美國崛起,開始在歐洲普及時,阿姆斯特丹並沒有類似日本旅館業法的法規限制,在法律層面沒有阻礙。不過當民泊出現,除了飯店 業者抗議,居民也因為「可能造成租金或房價上漲」、「每天不同的外國人進出很可怕」等因素而反彈。市府在確認Airbnb的經濟效益後,為消除居民不安, 二〇一三年起陸續整頓相關法規。

首先,為了避免影響房價,樹立「要提供民泊服務,必須經房屋所有人許可」、「非自住的房屋一年最多只能出租六十日」等規則,藉此預防Airbnb商機過 熱;此外,「一次最多只能收四位房客」的規定,則將Airbnb房東的責任,限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只要遵守這些規定,大家都可以自由出租自用住宅。

在建立法規的同時,也整頓監控體制。市府會派員到有登錄Airbnb的房屋檢查,如違反規定就通報Airbnb,Airbnb就會將該房屋下架。

祭出這一連串措施後,實際施行的結果發現沒有任何嚴重違規行為或糾紛,而這也成為Airbnb獲得市民接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治安惡化的擔憂,原本Airbnb就是集合「優良住宿客」、自然排除「素行不良住宿客」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基礎就是Airbnb亞太區公共政策總監歐吉爾(Mike Orgill)所謂的「值得信賴的社區型市場」。

很多住宿客都會在網站上用大頭照及簡歷自我介紹,也可以連結到臉書等社群網站;再加上系統上有房東與房客互評的欄位,問題房客如亂丟垃圾、深夜喧嘩等,自然得不到好評價,也會越來越難找到願意讓他們留宿的房間。

歐吉爾自豪的表示:「光是二〇一五年夏季,全球就有一千七百萬人利用Airbnb訂房,其中僅三百件需要緊急因應,九九.九九八%的旅客安全無虞。」「民泊很危險」這種想法可說是誤解。

一般民眾沒受惠?

Airbnb繳觀光稅給地方政府

除了幾乎沒違規糾紛,二〇一五年起Airbnb還將造訪阿姆斯特丹的住宿客所支付的部分費用,繳給市府做為「觀光稅」。該公司表示,在歐洲繳納觀光稅給地方政府,阿姆斯特丹是首例,一年達五百五十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兩億元)。

現在,全球各地都在整頓類似的法規環境。事實上,很多大都市如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等,都有慢性住宿房源不足的困擾。以倫敦為例,二〇一五年三月已制定讓民泊合法的新法,只要符合一年最多只能出租九十天等一定條件,大家都可以自由出租自用住宅。

安全較沒保障?美國推優步專用理賠保單

除了住宿,美國則有汽車共乘的成功案例。二〇〇八年優步(Uber)問世,因為美國比歐洲更強調自由競爭,當時並沒有相關法規限制優步發展,最主要的阻 礙,來自業界反彈。例如二〇一三年各地計程車業者群起抗議,甚至發生遊行和暴動,優步服務本身並不違法,所以反對者就以安全問題做為攻擊手段。

其實優步和Airbnb一樣,透過IT來管理安全性,兩者原則上都採用「可辨識對象」的系統。一旦接送車輛確定,優步系統就會提供司機姓名、大頭照、車 種、車號等資訊,以及截至目前為止乘客透過五分評價制給予該司機的平均分數,得分低於一定分數就不能營業,所以優步司機除了安全駕駛,也會努力用良好態度 接客。

再加上用GPS來監視、記錄車輛的移動,可即時將所在地資訊傳給他人,確保安全。

然而,部分反對勢力主張:「就算所有優步司機都很善良,但司機的駕駛技術本身就不如專家,車禍有可能因此增加。」

二〇一三年起美國各州開始整頓相關法規,例如業者有義務建立確保安全的架構,以及司機的最低年齡限制、駕駛資歷相關限制等。

優步本身也不斷改善安全對策,例如充實保險制度。萬一司機在營業中發生車禍,賠償金額又超出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額時,超出部分就可由優步的保險來理賠。美國也有專為優步司機設計的保險商品問世,共乘環境越來越完備。

一連串讓消費者安心的措施,使美國優步用戶越來越多,甚至部分計程車司機也開始提供共乘服務。「只要消費者認同服務的價值,就無法阻止其普及。「這就是全世界的回答。

(Nikkei Business(c) 2015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0

轉型大計三年碰壁,自創六品牌全收掉 燦坤開餐廳 虧四億的失敗學

2016-05-30  TCW

3C通路龍頭燦坤跨足餐飲,試圖引人流入賣場,卻因三步錯,初嘗敗果。這轉折的三年,它學到什麼?

二○一三年,3C通路龍頭燦坤實業宣示跨足餐飲,三年內迅速成立六個自創品牌,並立下十年內創二十個餐飲品牌的宏願。今年四月,六品牌齊吹熄燈號,燦坤發出聲明稿承認「失敗」,並表示在轉型中「不斷反省及學習」。這堂課,燦坤學到了什麼?

「(餐飲投資)虧了四億多啊!」採訪一開始,燦坤實業董事長閻俊傑談起外界矚目的投資,大方承認失敗。

近年電商崛起,民眾消費習慣自實體店鋪轉至網路,直接威脅到3C通路龍頭燦坤。於是,它開始思考轉型。為帶動人流走進賣場,燦坤決定整合旗下事業,一開始,把動輒百坪店面分割給燦星旅遊,二○一一年起,決定開發餐飲事業。

「我們想,什麼東西是網路沒辦法取代,吃東西你總是要出門吧,這樣子可能會讓來客增加,顧客來店的時候,『順便』看看(燦坤3C)有沒有新的產品,」閻俊傑說。

整合錯:3C、餐飲選址不同但就是這個「順便」的初衷,讓這項億元投資嘗到了敗果。

「3C通路選點跟餐飲業邏輯根本不一樣,這想法太天真,」一位餐飲業總座對此評價。

燦坤當然不是沒想過。「這一開始有些論證,」閻俊傑說,找來的餐飲團隊,要求將店設在人流多的位置,但燦坤的初衷策略就是為了結合3C,「我不是為了要做餐飲,我就是為了要讓3C轉型,結果3C轉型沒做,去開餐廳,那不是我們的目的。」看到成績單,燦坤才知道,自己錯了。原本期待的人流只帶進通路,例如燦坤內湖文德店,結合金鑛咖啡營運,半年內人流增加三成,業績搶進全台前十名;緊依在旁的金鑛咖啡,成績卻全台吊車尾。二○一三年到一五年,燦坤兩年內營收掉一○%、EPS掉一.三二元,而一五年,餐飲占燦坤全年營收僅○.五六%,期待與現實的差距甚大,餐飲反而成了包袱。

閻俊傑說,3C產品品項多元、單價較高,消費者多半願意花時間挑選,因此售價便宜、停車便利,就會有人上門。但餐飲業重人流,最好開在三角窗、商圈街邊,像金鑛這類外帶飲料店,甚至要挨著馬路開,讓民眾一步之遙就能埋單。連店面內縮兩、三公尺、隔個玻璃門,對業績都有影響。

人事錯:內部沒餐飲人才

此外,每項餐飲有其尖峰營運時段。燦坤經營的富士印豬排、純焠牛排都屬正餐餐點,強置在通路店面,就會面臨離峰時段沒人的窘境。

然而,這堂課,燦坤一直到收掉六個品牌才想通。

燦坤三年內成立六餐飲品牌,正餐、甜點都有。非餐飲專業,野心會不會太大?閻俊傑不諱言,一開始是想效法王品集團,滿足多樣用餐需求,增加來店頻率。但內部苦無餐飲人才,只好向外徵求,燦坤找來有意創業、或已創業的餐飲業者提案,通過評估的審核者,由燦坤提供資金、店面,對方提供技術合作。

燦坤前高階主管私下透露,開發六個品牌,須養六套團隊,但這些空降部隊各自為政,無形中增加管理難度,與燦坤中央集權的文化更是一大衝突。

「這是個體走向企業化經營的關卡,」閻俊傑分析,當初找來的團隊雖有餐廳經驗,但燦坤要的是北中南全面發展;當規模擴大,只經營兩、三個店面的「走動式管理」就不適用,須經過管理體制的標準化。

管理錯:無法貫徹標準化

3C產品品質由工廠中央控管,不良率低,通路商只要負責出貨,有問題維修或換貨,服務得宜還能增加消費者對品牌黏著度。但餐飲產品出貨控管在人,閻俊傑說,即使制定完善標準化作業流程,主廚一不留神,多點鹽、少點油,味道就不同。品質不好,沒彌補機會,消費者直接列黑名單。

燦坤主張推「庶民平價美食」,客單價平均兩、三百元,卻斥資兩億元投資澳洲橄欖園,只為提供良心油;立意雖然良好,但宣傳不足,外界的認知有差距,數位業內人士解讀,燦坤打的是低價戰。

「餐飲入行很容易,能活下去的不多,能活得久的更少,」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分析,經營複合式餐飲,兩者須有一致性,最重要的是回到營業初衷,「要能理解消費需求,事前要做很多調查。」股東會上,也曾有股東質疑餐飲投資,但閻俊傑說,「我們很坦然面對,」「千萬別說我虧損,我們看成研發費用,」「通路的研發就是店開下去試,試了才知道行不行,」閻俊傑說,「有些事,花了錢才看得到,才知道你要選什麼。」未來,燦坤把這堂學費,投注在掌握八成股權的金鑛咖啡。金鑛咖啡總經理李幼峰說,將深耕台灣本土咖啡文化,開發咖啡機等周邊事業,年底目標展店八十家。

燦坤在餐飲投資起步失敗,不只證明隔行如隔山,也印證即使是單一領域雄霸一方的大企業,有錢、有資源,但若未跨出本業思維,突圍之路仍險。總價逾四億元的餐飲學費,燦坤認為「很值」,但是否拿到學分,端看未來金鑛咖啡經營成效,才能見真章。

【延伸閱讀】轉戰餐飲失利,營收逐年下滑—燦坤實業營收、EPS

營收(億元)

2013年 256.87億元2014年 233.84億元2015年 229.80億元

每股盈餘(元)

2013年 3.11元

2014年 0.66元

2015年 1.79元

2013年至今年第1季,認列餐飲投資損失已逾3.2億註:2016年第1季營收62.9億元、EPS1.01元;燦坤與旗下轉投資公司的餐飲投資總虧損逾4億元,本圖僅列燦坤實業母公司認列金額 資料來源:燦坤實業

整理: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4

快鹿系從內耗到“外撕” 處置神開股份資產碰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399.html

近日,快鹿系“狗血”事件由內耗發展到外撕。其控股的神開股份,並沒有因為停牌而得以平靜。

快鹿集團與某收購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包含其所持神開股份13%股份,且將此前神開股份5名股東同意受讓給快鹿集團的15%股份的受讓權一並轉讓於收購方。不過,眼看它樓塌了,該5名股東也不再願意“委身”於快鹿集團,在17日這天正式“開撕”。

6月17日,神開股份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6月17日接到自然人股東顧正、王祥偉、袁建新、高湘、顧冰(下稱“5名股東”)通知,5名股東與上海業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業祥投資”)已於6月8日簽署了《關於解除表決權委托的協議書》,同時,5名股東正式函告上市公司撤銷業祥投資代為行使股東表決權的委托。

公告指出,5名股東函告公司撤銷業祥投資代為行使股東表決權委托,但同日接到了業祥投資關於撤銷一事不認可的函件。業祥投資表示,公司與5名股東簽署的《解除表決權委托的協議書》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均存在重大疑問。並稱,該《協議書》並未經過公司法定代表人谷平先生簽字確認和公司股東會議通過;同時,鑒於寧波惠佳投資管理中心明確表態,雙方與寧波惠佳投資管理中心的《股權轉讓協議》將終止履行,相應地該份《協議書》已無存在基礎。

不過,一位神開股份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業祥投資指出寧波惠佳表態將終止履行《股權轉讓協議》,但是公司並未收到終止履行協議的正式函件,所以目前尚無法確認。

盈科律師事務所公司控制權專委會主任王光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除非快鹿集團與5名股東在簽署的解除協議中有提到,如果終止履行《股權轉讓協議》後便恢複表決權委托,才可以恢複表決權委托,否則這個解除表決權就會生效,快鹿集團提出異議也是無效的。至於神開股份沒收到終止履行協議的正式函件,只要快鹿集團和寧波惠佳私下商議好,可以延遲發函給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