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休養生息 勵精圖治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12.html
共匪自改革開放後近四十年的經濟奇蹟,是建基於透支人口紅利和天然資源上。美帝自蘇東波後本來軍事經濟獨步天下,可惜經過耐人尋味的反恐戰爭和次按後,美帝2012年第三季Debt-to-GDP比率竟然創下美國內戰、一戰和二戰史上三大戰爭後新高的101.61%,其慘況亦只有當年大蕭條可比擬。當中美國人龐大的財富去了誰人的口袋,這個亦無謂畫公仔畫出腸矣。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場後,其國策只有休養生息這條路。
 
筆者拙文《債臺有多高,利息有多低!》曾指出「⋯假設美債維持現水平而年均GDP有3.00%增長,美國Debt-to-GDP比率亦要超過16年才能再次跌穿70%水平。⋯」倘若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奉行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國策,對外必須減少用兵,當然亦包括包容共匪和平崛起。對內便是尋找經濟増長新亮點,其中最實際的是傚法共匪透支天然資源開發新能源以改善經濟。
 
2012年11月13日Bloomberg《U.S. Oil Output to Overtake Saudi Arabia's by 2020》報導,全球石油需求將會由2011年87.40百萬桶上升至2035年的99.70百萬桶,而現時沙地和美國日均產油分別是9.80百萬桶和6.70百萬桶。由於㺯帝國策轉變,未來能源需求將由國內開發解決,預期到了2020年和2025年美帝日均產油分別是11.10百萬桶和10.90百萬桶,較現水平多超過4.00百萬桶。
 
額外4.00百萬桶究竟有何意義呢?以紐約期油每桶90美元計,一年美帝便有額外1,314億美元收益,五年便有6,570億美元,配合稅收和Multiplier效益,美國新能源政策替當今16,370萬億美元減債的效益不容小看。DJIA自1896年5月26日的40.94點上升至2012年12月31日的13,104.14點,升幅320.08倍而年複合增長5.08%,筆者對美帝前景亦感樂觀。由DJIA長期對數圖(Log Scale)可見,其中軸回歸線會是其未來大型下阻力位。

近日大日本帝國航空自衛隊先進的F15戰機在釣魚台進行「合法」巡邏時,共匪竟不知天高地厚派出Cheap七和Cheap十這種石器時代軍機叫陣,明顯是看準美帝在西太平洋有心無力的現實。一旦美帝經過五年休養生息後,也許下一任總統可能又再發動新一輪堵華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35

從生息資產負債透視民招興的競爭優勢 李星藍

http://xueqiu.com/4371375538/25111429
民生、招商和興業是目前股份制銀行的佼佼者,在經濟不振、金融脫媒以及利率市場的大背景下,這三家公司的表現如何呢?下面以2013中報數據為基礎,結合過往的歷史數據,從生息資產負債角度透析三家公司競爭優勢的結構和基礎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由於銀行是經營負債和風險的行業,所以對生息資產的收入、配置能力以及負債成本、結構的分析是考察銀行盈利狀況以及資產管理水平最為核心的部分。

資產端
A:貸款與墊款
查看原圖
民生在資產端的貸款定價能力表現最好,批發和零售貸款平均收益率為6.98%,比招行6.1%高出88個基點。只可惜這部分資產佔整個生息資產的比重只有43%,遠低於招行的61%,但是高於興業的38%。從貸款利息收入佔整個生息資產收入的比例看,招行最高為76%,民生57%次之,興業只有45%。招行是依靠貸款收入的傳統型銀行的代表,而興業銀行則對貸款收益的依賴遠遠低於民生和招行,顯示出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

B:同業業務
查看原圖
從同業資產佔比生息總資產看,民生、招行和興業的比例分別為34%、12%和32%,民生和興業在同業資產的配置規模遠遠大於招行, 但從同業利息收入佔比利息總額看,興業、民生和招行的數據分別為34%、30%和9%,民生和招行同業資產生息能力低於其生息資產的平均水平,而興業的同業資產配置效率、同業業務息差則技高一籌。

相對於招行,由於民生同業資產的配置規模比興業還要多出2個百分點,但0.22%同業息差只有興業的1/5,同業業務消耗大量資本的同時沒有產生什麼利潤,對整體生息資產的盈利效率拖累不小。從目前看,民生擴大同業業務的戰略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接下來的工作要麼壓縮同業規模,將資產向盈利能力強的小微貸款重新配置,要麼對同業資產負債重新定價,提升同業資產的盈利能力。

負債端
A:存款
查看原圖
招行平均1.85%的存款收益率明顯低於興業和民生,顯示出在吸收低成本資金方面的獨到之處。從分項來看,民生批發業務存款平均餘額與招行差不多,但利息支出卻是招行的1.18倍。招行零售平均餘額是民生的的2倍,但利息支出只有不到1.5倍,這也是招行為何稱之為零售銀行的原因。低成本存款佔到整個付息負債的82%,這為招行進行負債穩健經營和資產的風險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資產負債匹配角度看,對公業務三家都做得不錯,但零售業務差距明顯。
查看原圖
招行存貸比最低為78%,其餘兩家都超過100%,尤其是民生,低成本的個人存款負債無法滿足利潤豐厚的個人貸款需求,只能通過其他成本較高負債進行配置。目前個人存款佔比付息負債的比例不到14%,而招行的比例為30%,這是民生銀行需要向招行學習的地方,從13半年報的增量數據看,民生在個人存款的短板似乎在加強,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B:同業負債
查看原圖
招行的同業負債佔比總負債只有民生和興業的50%。從利息支付佔比總支付看,三家銀行的同業負債利息支付均高於負債利息支付的平均水平,尤其是招行還出現6.45億元的淨支出,可見同業負債對資產端的配置久期及利差有較高的要求,否則出現虧損或者微利是分分鐘的事。這方面民生、招行與興業的差距十分明顯。

綜述:三家銀行各有特色,民生貸款定價能力強,非息收入佔比高,客戶的粘性強,不足在於加強零售存款業務,提升資產配置水平,尤其是同業業務。招行資金成本低,資產配置能力強,不足在於如何提高貸款的定價能力。

興業情況則複雜得多,報表披露與民生和招行比較不夠清晰。比如在生息資產部分,只列明貸款和墊款、買入返售以及投資三項,包括同業存放和拆出資金這些同業資產的核心內容,則沒有詳細說明,存入中央銀行款項只有到財務附表中才能查出。

查看原圖
在興業的投資項目的5817.61億中,按發行主體分類包括以信託為主的其他投資2943.14億元,佔到投資項目的51%。從目前興業披露的數據看,投資產生的利息收入141.55億,這部分資產盈利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如何?還要持續觀察。
查看原圖
在其公佈的買入返售的8561.58億資產中,包括信託和其他收益權的部分有4231.06億,佔到該項資產的50%,該項資產與上面投資項目下的其他投資中所描述的信託資產有何不同?為什麼信託資產要分成投資和買入返售兩個項目?兩項信託資產的規模達到七八千億,興業應該稱為信託之王更為貼切。

興業的經營模式似乎與以借貸為主的傳統銀行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同業業務如何去判斷內在風險,有沒有諸如像撥備率、逾期率這樣的風險管理指標進行反映和監督?這其中存在太多的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34

休養生息,備戰來年 Jacky一路向北

來源: http://xueqiu.com/4877612337/32478716

10月還剩最後一個交易周,相信我應該是全雪球最空的空頭。為此本周多了很多莫名隔空喊話的朋友,我覺得我們來雪球寫東西,無非是抒發自己的觀點,你可以看,可以參考,同樣你可以一笑樂之,但如果你喜歡在別人的地盤撒野,除了用雪球的再見功能,我還能幹嗎呢?你觀點不同,你可以在自己的雪球上發表,我如果搜到,可能會看,可能不看,這是我的自由,但作為對碼字者的最低尊重,我不會攻擊他人,觀點不同,一笑了之或是心理狂罵10000遍傻逼即可,何必還要挑事攻擊?愛幹這等事的人無非兩種,一種錢虧的厲害要發泄,另一種過度自負,非要植入他的想法,無論何種,我只想告訴你,滾出!

對於下周,個人還是看反彈周期,這里最好能在月線收出一定下引線,為11月做上引做好準備,至於是否參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我個人來說,既然參與了全年最好的6月到9月,後面的尾巴,不參與了。

而且兩年的時間窗口已經近在咫尺,繼上周公布退市制度,本周重組新條例再度發布,可以預見,未來的A股,又有很多新戲法等著我們看,至於能否吸引我進去,還要看演出的好不好,目前我想做的,是保住自己口袋賺來的錢。

周線上,相對弱勢的指數,上證和深成SAR已經翻綠,兩大指數的收盤位置創出8周來最低,399101,399005周線SAR也已經全部翻綠,目前僅剩下399102和399006還在周線的多頭區域。

月線上,399006的月線大M形態已然完成,MACD死叉,破5月線,SAR月線翻綠,都是未來確立空頭趨勢的重要信號。盡管這輪以來,399101創出歷史新高,但作為指數間相互印證的399100卻未能突破2010年11月的高點,這似乎又從另一個層面告訴了我們,本輪多頭行情的發動起點始終還是在創業板,399101的6-9月大漲更多是一種補漲,那麽創業板兩大指數的形態對多頭的未來發展方向有著深遠意義。

再來回顧兩年來的創業板單邊行情,初期是齊漲共跌,隨後我們發現了手遊,傳媒,接著是一次集中性的兩大板塊爆發,後來是13年10月的奔潰,再到今年的個股深入,局部熱點不斷挖掘,接著我們看到399006在2月的高點過後,其後9個月始終不能新高,399102在有更多新股的漲停效應後被動跟隨399101新高,然後是上證和深成的7月補漲,中小板綜指399101的6-9月瘋狂補漲,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覺得牛市來了,399006作為最早的發動機或許將再起一波。

但會不會是03年呢?03年11月到04年4月,五朵金花讓我們覺得牛市來了,拋開大盤做個股是最流行的一句話,盡管之後在05-07年的牛市證明了有色地產銀行鋼鐵汽車這五朵金花是未來的大牛,但04年1783點到05年998點就是活生生的腰斬。

是不是不寒而栗,雖然腰斬後展開10倍甚至幾十倍行情,但我還是想避開風險,加上最近6年來都奏效的兩年魔咒,我決定離開市場。

美股,盡管本周收出大陽,我仍舊保持悲觀,我認為阿里11月11日前後是重要頭部,屆時不僅會影響中概股,同時會讓美股下跌,年底了,哪里都不太平。

占中,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多少出乎我的意料,未來的某個時刻,或許會再次被作為爆破點。

雪球的時間又有些長了,我需要冬眠調整自己,來年的某個時候,或許我會回來,希望還在奮鬥的球友們好運,多賺錢!市場或許已經入冬,但冬天尚未開始,何來來年播種!

就此暫別雪球,並以此文警示危險遠未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62

【立言】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4

這個建議靠譜。2016年2月27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保費率超過40%,其中10個國家在歐洲,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了。”他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尤其是養老保險費率,在十年之內,將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從現在的20%降到10%。

上述建議並非空穴來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說要“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之一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等。

廣東省已經行動起來了。2016年2月29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了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的系列方案,對降低社保費率動了真格:從2016年下半年起,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逐步將單位費率下調至5.5%左右;從2016年3月1日起,將失業保險單位費率從1.5%下調至0.8%。

養老與醫療保險是五項社會保險中的大頭。如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能像姚余棟建議那樣把單位費率降低一半至1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能像廣東那樣把單位費率從8%左右降低5.5%左右,那被沈重社保繳費負擔壓得直不起身子的企業,又能慢慢恢複生機,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讓企業有活路,勞動者才有活路。

社會保險往往給人一種“政府從企業手里給勞動者爭福利”的錯誤印象。把社保繳費理解成稅就對了。官方教科書上稅有“強制性、無償性與固定性”等特征,社保繳費哪一項都符合:企業與雇員沒有不參保的自由,社保繳費的基數與費率都是由政府強制規定的。既然正名為稅,這社保稅對交易雙方都有影響:既擡高了企業用工成本,也降低了雇員收入水平。

舉個“栗子”。2014年年度某城市五險一金的企業總費率為35%(五險)+7%(公積金),個人總費率為10.5%+7%。一個雇員稅前月薪10000元,假設繳費基數也是10000元,那麽,個人要繳納五險社保稅1050元+公積金700元+個人所得稅395元,合計2145元。個人稅後工資7855元。企業要繳納五險社保稅3500元+公積金700元。企業付出的用工成本為14200元。

這14200元是你的真實稅前收入。你一共繳納了4945元(加上公積金為6345元),你承受的實際稅率為34.82%(加上公積金達44.68%)。公積金可以視為強制儲蓄。

這與另一種安排是等價的:企業給你稅前工資14200元,你繳納稅率34.82%的個稅、社保稅與費率9.86%的公積金。這兩種等價的安排,理論上給員工的稅負痛苦應該是一樣的,但實際上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許多人沒那麽理性。

理解了這兩種安排是等價的,也就不難理解,真正對員工收入造成重大影響的,主要是社保稅,而不是個稅。並不是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個稅,但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社保稅。對需要繳納個稅的大多數人來說,繳納的個稅相對於社保稅也只是小頭。

理解了社保繳費是稅的本質,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降低社保費率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供給側改革,不同人或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共識,那就是減稅,更準確地說是降低稅率。而且,降低稅率並不一定意味著政府稅收收入的減少。稅率降低後,企業經營狀況改善,經濟會更繁榮,稅基也會相應擴大。拉法曲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或有人說,社保繳費與普通的稅有點不一樣,將來工作者退休後,可以領到養老金,普通的稅收走了也就收走了。其實,普通的稅一般也會轉化為某種公共服務。

更核心的問題在於,你退休後領的養老金來源並非你工作時繳納的社保。中國的小賬戶、大統籌的養老與醫療保險,仍是偏現收現支的。即現在的工作者、年輕人與下一代繳納社保,給退休者、老年人與上一代發放養老金。前者將來退休了,只能指望再下一代。

這種遊戲不可能天長地久。它的實質是資源向上一代轉移,而資源向下一代轉移是天道,是自然法,是基因綿延與種群存續的基本前提。

養老保險是俾斯麥首創的,但德國照樣玩不下去,已從2012年起,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只要維持現收現支的社保模式,中國延遲退休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降低社保費率的好處,一是削減了資源向上一代轉移的強度,有利於工作者與年輕人提高收入,二是給純個人賬戶的社保模式留下了空間。

中國的公積金制度就是個人賬戶模式,一些單位搞的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也是個人賬戶模式。不降低社保費率,除非財大氣粗的央企與部分外企,一般企業哪有余力給員工搞年金?個人賬戶模式相當於強制儲蓄,個人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從發展中國家的泥淖中拔地而出、興旺繁榮的智利與新加坡,搞的都是純個人賬戶模式,絕不是偶然的。

總之,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對企業有利,對員工也有利;既有利於經濟繁榮,也有利於社會綿延與文明存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4

股指期貨沈寂一年半:投機盤休養生息,套保盤迫不及待

自去年股災以來,各界爭論不休。股指期貨是天使還是惡魔,受益者與受損者各執一詞。證監會與中金所一直在研究論證,並向專業人士尋策問計。相比股票市場,股指期貨算是小眾市場,參與者以機構為主,從交易策略到交易者本身,處處透著神秘。在股市瘋長與暴跌之時,期指市場在發生怎樣的故事?

“系統都已經重新測試好了,就等中金所發話了。”在上海某期貨公司從事運營管理的李陽(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著股指期貨松綁的呼聲越來越高,他所接觸的不少期貨公司已經摩拳擦掌,而對於李陽本人來說,2015年短暫的股指期貨投資給他帶來了6倍的收益,卻也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2015夏天股災發生時,股指期貨交易被指責助漲助跌,甚至有激進觀點認為股指期貨就是“股災元兇”。當年9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祭出史上最嚴的股指期貨限制條款,自此股指期貨成交量一落千丈,避險功能與價格發現功能都名存實亡。

與機構對套保需求的急迫不同,投機交易者一直在“休養生息”。“我們都歇了一年了,”北京一家投資公司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作為股指期貨的“老玩家”,對去年股指期貨交易受限並沒有怨言,這一次呼籲期指松綁的也不是投機者。作為套保盤的對手盤,投機者往往是“牛市多掙錢、熊市多賠錢”,股災時恰逢限制股指期貨,客觀上為投機盤免了一災。

5178,掉頭向下

2015年6月12日,周五。這一天A股全線上沖,上證指數一度站上5178.19點,這也成為本輪牛市轉熊的拐點。受監管層進一步清查場外配資刺激,股指掉頭向下。因場外配資早有風險提示,當時誰也沒料到,一場持續近半年的股災就此爆發。

而早在4月份,作為股指的先行指標,股指期貨就已經透露出危險信號——投資者急於換手,交易量連創新高。自2014年底開始,上證指數從3000點不斷上漲,到4月24日沖上4500點。這一天,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505合約收盤報4722點,漲0.04%,全天成交141.1萬手,持倉10.09萬手。

風險苗頭初現,但誰也不想打破“牛市”的幻想。股市資金結構持續惡化,到5月21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高達20057.39萬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資本市場作為一個生態環境,需要加減乘除,減法就是做空,乘法就是杠桿,除法就是反向對沖各種因素。”前述投資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解釋稱,股指期貨能夠快速反映市場供求的微弱變化,能夠幫助現貨市場價格更快速地回歸到應該的位置,表現出來就是期指領先股指,有明顯的信號作用。

上證指數用1個月時間從3500點漲到5000點,又用1個月時間從5000點跌回3500點。伴隨大盤暴跌,A股市場20萬億市值快速蒸發,投資者忍痛“割肉”,怨聲載道。但更可怕的是,杠桿層層引爆,從場外配資、到場內的融資,再到銀行股權質押,股市流動性匱乏,市場自身調節機能喪失。

2015年7月3日,也是一個周五,上證指數尾盤大幅跳水,當日報收於3686.92點。股指期貨也大幅下跌,其中主力合約IF1507合約收盤報3931.8點,跌3.24%。不過成交量仍然維持高位,IF1507合約全天成交達243.1萬手,持倉13.7萬手。

“股市資金3萬億,投資者自有資金只有5000億,另外2.5萬億資金都是借的。當時公布的數據是場內融資2萬億,場外融資約5000億。有融資就意味著有杠桿,以融資盤跟自有資金對比,整個市場處於5倍融資杠桿之下。”前述投資公司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只要有中級調整,比如指數變動20%,就會引發這2.5萬億融資盤平倉避險,整個市場就可能崩潰。當時的“牛市”是一個建立在5倍杠桿之下的危樓,稍微傾斜,就會倒塌。

指數一路下跌,“股災”的特征已經十分明顯。一直是機構在參與的股指期貨,這時也引發了中小投資者的高度關註。比如有投資者就表示,“憑什麽交易股指期貨需要資金門檻,為什麽不設計迷你期指讓散戶參與交易,散戶也需要套期保值降低投資風險!”

但是股災已經發生,避險還來得及麽?“大家認為指數要跌了啊,咱們都去期指市場開空倉去。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在病入膏肓的時候才去買保險,這種擺明就是要讓保險公司賠錢的交易,保險公司是不可能賣保險給你的。”上述投資公司總經理說,當大家對股市下跌形成一致預期之後,特別是已經形成股災的時候,再到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投機盤是不會接的,根本就開不出倉位。就算能開倉,對方也會開出昂貴的價格,讓交易變得很不劃算。

股指期貨市場是典型的“零和遊戲”,有一方贏,對手方就一定輸,有一方賺,對手方就一定賠。而當股災顯現出來的一剎那,價格就會一步到位做出反應,此時再到股指期貨市場開空倉,已經沒有機會。

與此同時還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有大資金持有者借助股市動蕩,利用做空股指期貨的手段造成股指大跌、擊垮大盤。一時間,對股指期貨“砸盤”的指控密集出現。

據中金所通報,2015年6月15日至7月3日,股指期貨出現四個新情況。一是交易量劇烈放大,股指期貨三個品種日均成交量達到324.65萬手,較6月份前半個月增長24%。二是期現貨基差及波動加大,個別合約貼水幅度曾一度超過10%。三是以程序化交易為代表的量化交易快速發展,占到總交易量的50%以上。四是股指期貨持倉規模從31.96萬手降到23.7萬手,成交持倉比升至17倍左右。

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領漲領跌的效應,各方都有共識。爭議點在於是否助漲助跌。中金所對此未做公開表態,但承認當時股指期貨短期投機氣氛有所加劇。為抑制短線過度交易,中金所決定按報單委托量差異化收取交易費用,同時加強市場監管。

避險不能,幹守千股跌停,投資者擠兌式瘋狂逃出,遍地踩踏。市場流動性幾近枯竭,監管層果斷出手,開始指揮巨資救市。

拐點:救市

2015年7月4日,北京陰轉小雨。在證監會所在地金融街富凱大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見到了前來參加“救市會議”的多家券商董事長、總經理,以及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慶平。

時任證監會主席肖剛親自主持了這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討論會,會議效果顯著,包括券商、基金、證金公司在內的“國家隊”迅速集結完成。

當日中午,中國證券業協會宣布21家證券公決定出資不低於120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並承諾上證綜指4500點以下自營股票不減持。

當日下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就組織數十家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金融街就救市具體工作進行商討部署。會議一直持續到傍晚,散會後各機構負責人冒雨離開。

7月5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為維護股票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充分發揮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大業務規模,增強維護市場穩定的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將協助通過多種形式給予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動性支持。同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於近期在二級市場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繼續相關市場操作。

回憶起上證指數一路從5000點斷崖式下跌至4400點的時候,李陽仍然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當時輾轉反側,最終下定決心,用計算器將手中所有股票的跌停價計算好,掛單第二天全部“割肉”,隨後他也強迫自己在股指期貨上止損,將手中從最初盈利近200萬到虧損70萬的IC多單出清。

2015年4月16日,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投資者入市門檻不能低於50萬元。在這兩個品種之中,中證500指數成分股又為500只小盤股,成交活躍波動較大,為做短線交易、高頻套利、算法交易提供了更優越的品種標的。“我就在中證500上市沒多久後開了戶,但當時股市長的正好。”李陽告訴記者,他最初開通股指期貨投資賬戶不過出於本能的“萬一”。

實際上,在中證500股指期貨上市上市前後,A股牛途正旺,“千股漲停”屢有發生。“當時股市呼呼呼地長,幾乎沒人能抵抗它的誘惑,但期貨做久了總會本能的想,想如果跌下來不就虧大了,需要對沖風險。” 在開通股指期貨賬戶時,李陽正以兩融加杠桿買入股票,並未著急下手股指期貨,而後5月IC主力接連大漲讓他安耐住不住,才增資賬戶至百萬開始“試水”。

“在很短的時間,當時IC主力從8000點就漲到了10000點,這意味著如果一百萬下去,兩三天說不定就能翻倍了。”李陽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增資賬戶後他選擇了謹慎做多,下了若幹首多單,但由於沒有及時出貨,到6月股災開始,A股開始排山倒海勢下跌,做多儼然已是“螳臂當車”。

但就在李陽剛剛清倉後,7月初國家隊入場救市,三大期指指卻單邊暴跌。“當時整個市場都在賣,情緒很恐慌,記得非常清楚是7月3號探底,跌到一定區間。我把本金加上之前的一些浮盈全倉IC做空了。”這一次“all in”對於李陽來說稱得上是一次賭博,他並未停留太久,在IC主力跌到6000余點後即選擇賣出,最終獲得6倍收益。

“那段時間整個人都非常緊張,看著盤心跳手抖,一收盤整個人感覺都要暈過去了,一天都非常焦慮。”在李陽看來,2015年的股指交易他不過僥幸贏了一把,當時整個市場產生讓人恐慌的多空力量比,並非正常狀態。

“中證500非常活躍,對於我們做交易非常合適,開了之後我們就投入了大量資金去做了。”上海某期貨私募董事長周奇(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6月之前,公司的產品收益都相對較高。一切的轉折點開始於7月初國家隊救市。

“當時,國家隊大筆資金救市,我們也參考了香港1997年的救市,判斷A股可以救起來。”在做出這樣的判斷後,周奇和他的團隊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救市,大筆資金做多。 但是隨後的局面超出了周奇的想象,7月後期指斷崖下跌,其公司發行的產品出現了嚴重損失,基金產品凈值大幅縮水,甚至出現了爆倉。

不過,在周奇看來,爆倉並非股指期貨的錯,他並不同意股指期貨是股災元兇的說法。“主要還是我們交易策略上出現了失誤,才會有慘痛的損失,對於股指期貨我們依然對松綁很有期待的。”在周奇看來,作為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以及合理的參與。

第一波救市措施對市場起到穩定作用,但是市場拋壓太大,2015年7月8日股指再次暴跌5.9%,盤中跌破3500點,報收於3507.19點。在“A股保衛戰”72小時、戰況頻頻告急之時,央行、保監會、國資委、財政部陸續表態,宣布加入“護盤者聯盟”。

一方面向市場“註水”,維持流動性;另一方面,全面“降噪”,維護市場信心。面對投資者爭議,中金所再次出手收緊股指期貨規則,表示“旨在抑制過度投機交易,加大異常交易行為監管力度”。一是差異化收費標準, 二是提高市場異常交易行為認定標準。

市場情緒極其脆弱,第一波全面救市之後股指依然未能穩住。8月24日,全球股市同遇“黑色星期一”,滬深兩市大幅低開後,直接跌破多個整數關口。截至收盤,滬指跌8.49%,收盤報3209.91點,創2007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2007年2月27日滬指跌8.84%)。上證5個交易日內從3994點跌至3209.9點,跌幅達20.05%。兩市板塊全線暴跌,僅15股上漲,近2200股跌停。

同日,股指期貨三大股指期貨全線跌停,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5 09收於3132.2點,跌10.0%;中證5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C1509收於6523.6點,跌10.0%;上證5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H1509收於2005.2點,跌9.99%。

8月25,周二,上證指數一舉跌破3000點,收盤報2964.97,暴跌7.63%。

收緊,再收緊

萬億救市資金入市,股指仍大勢未改。2015年8月25日晚間,終於迎來央行“雙降”——自2015年8月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25個百分點;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隨著市場情緒在股指期貨市場宣泄,期指交易量持續高位。面對投資者對股指期貨的指責,中金所再次推出“連環套”,持續收緊交易限制。

一是分步提高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自2015年8月26日起從10%提高至12%,8月27日起繼續提高到15%,28日起提高到20%。二是調整日內開倉標準,自26日起單個股指期貨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600手的就認定為“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三是提高日內平倉手續費標準,26日起,將股指期貨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

三天後,抑制措施繼續升級。中金所決定自2015年8月31日起,對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0手的認定為“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二是自2015年8月31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保持倉的交易保證金全部調整為合約價值的30%。

第三波限制措施緊跟而來。2015年9月2日,中金所調高交易保證金、提高手續費、調低日內開倉量限制標準,推出“升級版”限制措施。

自9月7日起,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的30%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的10%提高至20%;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由目前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收取。

自此之後,股指期貨的交易量一落千丈,避險功能與投機功能都大大削弱。即便如此,監管層對股指期貨的限制也沒有停止,2015年10月,中金所發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對程序化交易做出詳細約束。

比如,對一個交易日內出現5次以上每秒申報5筆;每日申報4000筆以上,且存在一秒內在同一期貨品種不同合約上反向開倉的行為;每日申報4000筆以上,且存在一秒內在2個及以上期貨品種上開倉的行為;每日申報4000筆以上,且存在一秒內完成申報並撤單等,中金所都將嚴格限制。

經過半年多上下共同參與的“救市”,股災影響逐漸平複。2015年11月5日,上證指數終於重回3500點。

“股指期貨出問題,中國這一次是第三次,此前美國、日本都經歷過股災之後歸罪於股指期貨並最終論證並非如此的過程。”前述投資公司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股指期貨市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套保盤願意為避險支付保證金,投機盤為獲得微小波動的機會願意承擔風險,結果就形成一個均衡——套保盤牛市少賺錢、熊市少賠錢,而投機盤就是牛市多賺錢、熊市多賠錢。

而這一輪牛熊轉換,恰好是在牛市末期、熊市初期,投機盤受到了嚴格限制。

“牛市多掙錢的時候我們都趕上了,熊市該我們倒黴的時候,限制措施一出,讓我們揣著錢回家了。”他告訴記者,作為專業投機玩家,他並不急於呼籲“期指複活”,但是從市場發展角度,還是希望能夠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提高市場效率,讓不同利益訴求方能夠以準確的價格各取所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07

流動資金投萬用壽險 滾存生息似年金

1 : GS(14)@2016-12-23 08:14:33

【明報專訊】筆者的客人Maggie今年46歲,暫時沒有結婚及生育的打算,理財目標相對簡單,主要希望籌劃退休。她計劃55至60歲退休,而退休後希望每月有1.5萬元使用。Maggie現時每月的總開支大約為2.4萬元,她剛剛辭去了現有的工作,打算休息數月再重新出發,預計新工作的月薪與現時應差不多,所以筆者暫時計算她不會有盈餘,因此她的理財籌碼就來自她的資產了。

退休後月花1.5萬 最少儲1700萬

她現時共有約826萬元資產,當中流動性較高的是現金和股票,約660萬元。乍看之下,我們可能感覺Maggie已積聚不少財富,但其實她的理財目標也不小,加上她距離計劃的退休年齡只剩下9至14年,所以如果她不加緊安排,或許未必可以達成目標。

首先筆者會計算Maggie的退休需要,若目標退休後每月可有1.5萬元使用,就是每年18萬元。假設年通脹率為3%,這現時18萬元的購買力,就等於在她55歲退休後的241,905元(56歲)至766,119元(95歲)不等。所以如果Maggie在55歲退休,她共需要逾1823萬元;而如果她在60歲退休,她需要逾1695萬元。因此筆者在前文中說過,她的資源雖不少,但她的退休需要也非常大。

因為Maggie的投資風險承受水平為「中等」,加上她已年屆46歲,所以筆者不建議她採用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考慮使用萬用壽險為自己設立退休戶口,現在把她的流動資金投放於戶口內,生息滾存,到退休時,按年需要取出部分的戶口價值,做法與年金相似。

留意萬用壽險減息增風險

如果Maggie已習慣自己的資產擁有較高流動性,她亦可考慮以3至5年為投放年期。例如市場上某萬用壽險的產品,如果她分5年,每年投放約100萬元,共約500萬元到戶口中,她不但可在56至95歲期間提取逾1823萬元,而且在95歲後,戶口仍有約50萬元的價值。而如果她在60歲才退休,她退休後35年間,提取逾1695萬元,而之後戶口仍有約990萬元的價值。

當然筆者需要提醒Maggie以上的數字是按照現時的派息情况計算,所以如果其萬用壽險減息,她的戶口結餘未必可以完全達成她的退休需要,所以筆者認為Maggie需了解以上風險才開始儲蓄計劃。

月供基金強積金補充退休儲備

如果最壞的情况發生了,Maggie尚可利用月供基金和強積金補充退休儲備。她的月供基金假設年回報為5厘,在供滿後的價值將會是逾143萬元;而強積金假設年回報為3厘,到她退休時價做將是逾130萬元(55歲)或逾167萬元(60歲)。

最後,雖然Maggie有不婚不育的打算,但未來的際遇可能讓Maggie的心態有所變化,最終遇上合適的對象結婚生子亦不為奇。所以建議Maggie要適時審視和更新自己的財務計劃。

盧艷萍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盧艷萍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25&issue=20161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66

湯文亮﹕休養生息 小陽春始出現

1 : GS(14)@2017-01-25 07:30:22

【明報專訊】曾俊華在宣布競選特首時提及,未來一屆特區政府要休養生息,惹來CY不滿,認為政府應該大步向前,毋須休養生息,我認為CY可能誤會了曾俊華的意思,將「休養生息」變成「休息」,如果話未來一屆特區政府要休息,即是什麼也不用做,唔需要我講,大家都知道一定不可能,但如果是先休養、後生息,這是一個受到重創後回復元氣辦法,唔應該話曾俊華講錯,只不過是CY唔認為香港這幾年有受到重創。

不過,休養生息並不是受到重創後才需要,消耗過度,就要休養生息,否則就會體力透支,例如做完劇烈運動或者完成某項艱鉅任務之後,必須要休息一段時間,待體力回復正常才可以繼續工作或者運動,否則,不但會影響表現,也會很容易出錯或者受傷,所以,休養生息是十分重要。

加辣後兩三個月 積聚購買力

在進入2017年之後,幾個新樓盤熱賣,令不少人覺得小陽春提早來臨,主要原因就是去年11月,政府突然推出15%新印花稅,令到當時打算買樓的人卻步,成交量大減,政府無形中強迫打算買樓的人休養生息,過了兩三個月,市場積聚了相當多購買力,所以,幾個新樓盤的銷售都超乎理想,小陽春之說亦不無道理。

近年供應大增 小陽春可能要等幾年

不過,今年內的新樓供應將會源源不絕,各大中小地產必定會加快售樓速度,因為,未來幾年的供應量都非常足夠;換句話說,購買力將不會獲得任何休養生息機會,甚至會有地產商用高成數按揭透支購買力,當新樓盤的成交量萎縮,地產商情願減價促銷亦不願意給予市場休養生息的機會,樓價不但會下跌,而且很難會再次回升。

即使政府立刻停止推出土地,但仍然要一段時間供應才會減少,大家每年期待小陽春可能要等幾年才會再出現,所以,讓市場休養生息是極為重要。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01&issue=20170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