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永遠是對的。

好久好久之前,中移動話單向收費,基金憂慮收入減少,結果暫緩單向收費。股價由50元上下跌到不足30 元,最後更跌到十元,但現在又開始試行行單向收費,大行竟曰,單向收費增加用量,提升收入,股價由80元上下,升至110元。

同一件事又發生在航空股上。

好久好久以前,油價上升致令航空公司盈利下跌,股價連番下跌,但後來油價回跌,盈利有望上升,股價大升,但現在油價升得更高,大行又曰,有燃油附加費,航空運量上升,股價又大量上升,升到一個更不合理的水平。

現在買股票,都不知是真是假,總之有得炒就得,這些理由就會成為大家持續買入的理由,但未來不如期望的時候,會成為你不得不咬下的苦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8

骏威复牌狂泻24% 广汽董事长称是理性补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9/wNMDAwMDE3ODAwNg.html


广汽集团及骏威汽车今日在香港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阐述广汽集团私有化骏威汽车的计划。广汽集团董事会秘书卢飒从提高广汽集团 盈利能力等八个方面分析了私有化骏威的目的,并预计7月底完成私有化,最终实现整体上市。

谈及今日骏威汽车(00202.HK)复牌后的大 跌,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表示,今天的下跌是一种理性的补跌,目前骏威股票定价合理。

张房有称,广汽集团的盈利能力较强,现在暂不考虑再融 资,若今后加快发展,有进一步的资金需求,公司会视乎整个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融资安排,和回归A股的安排。

预计7月底H股上市

广 汽集团执行董事、董事会秘书卢飒表示,本次交易过程不涉及募集资金,预计6月初派发协议安排文件,包括通函,并于7月底实现上市,完成骏威私有化。

卢 飒说,私有化骏威主要基于八个方面考虑:

一、实现广汽集团管理战略布局;二、提高广汽集团盈利能力;三、取得日方合作伙伴大力支持;四、拓 宽广汽集团融资渠道;五、提高广汽集团公司治理水平;六、提升广汽集团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吸引优秀人才能力;七、保护投资者利益,使骏威投资者从 单一品牌转向多品牌业务,从而控制投资风险,并从更高层面上分享广汽集团全产业链收益;八、形成一个规模更大的香港上市公司。

骏威股 价合理 大跌是理性补跌

骏威汽车自4月29日停牌,今日恢复交易,该股开盘即大幅下挫,截至收盘,骏威汽车暴跌 24%。

张房有表示,大跌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骏威汽车停牌前市场还处在高位,而近期市场跌了1000多点,部分投资者趁复牌机会套 现,这是一种理性的补跌。

张房有强调,关于骏威股票定价问题,集团已经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骏威投资者的持仓成本,市场过往私有化平均的溢 价,加上广汽集团价值所在,后续发展的潜力等等,我们认为这个价格还是合理的。

暂不考虑融资 回归A股有两个条件

张 房有说,目前广汽的首要目标是先解决私有化骏威的问题,而不是融资,“广汽集团现在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即便不上市、不融资,本身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 能力还是有的,我们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所以暂时不考虑。”

张房有还提到了融资及回归A股的两个条件,第一就是此次私有化骏威能够顺利通 过,并且发展顺利。

第二,公司要加快发展,要迅速扩大规模并跟竞争对手去竞争,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资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会视乎整 个生产经营发展状况做出融资安排,和回归A股的安排。

条件成熟广汽会考虑海外并购

在谈及未来国 际并购的情况时,张房有指出,公司会根据具体的发展阶段,如果有合适机会、合适对象,对公司发展又有非常重要的补充,那公司会作考虑。

广汽 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曾庆洪指出,今后集团的主要举措包括几个部分:一、进一步扩大集团产品组合;二、提高研发力;三、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领先的生产商的合 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4

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太理性让我很痛苦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3/147620.html

两周以来,在大股东黄光裕发起夺回控制权的争夺后,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便背上了“小人”甚至“汉奸”等等骂名,他是否有意图谋国美的控制权?在引资中是否欺骗了黄光裕?他如何与管理层度过这一艰难时刻?是什么动力支撑他走到现在?如果他和黄光裕面对面,将是如何场景?

  面对记者的诸多提问,8月20日下午,陈晓第一次接受了财新-《新世纪》记者的采访,地点就在鹏润大厦18层办公室。

  一问一答间,陈晓显得平静,但说到种种责难,一向以“理性”自诩的他亦难免情绪波动,碍于中期业务发布以及即将召开但尚未确定日期的特别股东大会,他没有说出来的话还有太多。

  财新-《新世纪》:现在对你和国美都是一个很艰难的时刻?压力大吗?

  陈晓:媒体说我和他争权夺利,控制公司,我是一个小股东,国美怎么可能变成我的公司呢?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公司根本就不该有姓氏。

  财新-《新世纪》:2008年11月黄光裕被突然带走,管理层如何从“只负责执行”逐步转变成“集体决策层”?

  陈晓:公司的危机实际上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已有先兆。

  后来黄光裕被带走,我就变成董事局代理主席。当时公司面临重大危机,52亿港元的可转债很可能触发提前赎回,而公司根本没有钱。

  几乎所有银行贷款全部停止,有些要求我们提前还款,大部分账户被冻结。供应商也要求缩短账期,最极端的时候要求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段时间不堪回首,公司可能顷刻间就没了。这时,管理层承担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大家自发地没日没夜地和银行、供货商沟通,对外强调公司和黄光裕是两回事,就想如何度过这个危机,连明天都不敢想。

  这个过程很漫长,从2008年11月底,一直延续到第二年3月。那时曾以我个人无限责任提供担保做抵押贷款,最高时贷了一二十亿。现在这些行为都变成阴谋和笑话了。

  财新-《新世纪》:当时引资的需要、方案选择,黄光裕参与意见了吗?

   陈晓:那个时点上,我们不需要征求他意见,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征求他了。公司不行了,必须融资。2009年3月前,我们想过很多办法,但那时全世界都没 钱。国美的股价一直低于同类公司,资本市场对这种情况有一个名词叫“黄光裕折让”。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融资时,能谈什么条件?

  财新-《新世纪》:当时机构投资者认为摊薄到多少才有安全感?

  陈晓: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摊薄大股东股权。黄光裕说:“是谁不重要,但不能被摊薄到30%以下。”而机构说,“必须摊薄到30%以下,我们才可以投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财新-《新世纪》:同意这个条件的,只有贝恩?

  陈晓:对。

  它同意,但有很多附加条件,“我可以股权少一点,但我对公司治理、透明度有要求,我参与董事会”,所以他们要求在董事会至少要有三名董事。

  财新-《新世纪》:为什么在贝恩融资后三个月又第二次发债融资16亿港元?

  陈晓:我们第一次融资不够,因为不能摊薄大股东到30%以下。实现两轮融资,后一轮融资就会好很多。因为第一轮融资之后,让别人知道你公司死不了,我谈判的筹码就多了。第二轮发债融资的转股价是2.84港元,第一轮只有1.06港元。

  财新-《新世纪》:黄光裕知不知道融资的具体条款?

  陈晓:我怎么告知?我没法和他自由交流呀。具体的条款不可能让他知道,我们的司法体系不允许一大堆文件拿去让他看,就写个条子告诉他有这件事情发生了。

  财新-《新世纪》:后来发行可转债时征求黄意见了吗?

  陈晓: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因为是必须还的钱,52亿港元还没解决掉。前面发债是给市场信号,说明公司不会倒。分两步融资比一次性做好很多,因为第二次融资的价格比较高。

  财新-《新世纪》:永乐被国美收购的时候,你为什么留下来做国美总裁?

  陈晓:是黄光裕希望我做这个总裁的。我把永乐卖给他,作为新公司的股东,我希望我的投资回报可以更多。今天这个状态,从股东角度来讲,这么折腾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客观上我们给竞争对手很多机会。

  财新-《新世纪》:你怎么评价黄光裕这个人?又怎么来看自己的优缺点?

  陈晓:执着。他认为该坚持的,他一定坚持。我自己,没什么优点。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理性。太理性有时候挺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9

棉花现货溢价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0711.html

近期,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合约出现了近期合约对远期合约升水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货溢价,美国期棉市场也同样如此。

巴克莱资本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美国棉花期货的前月合约对下月合约的平均贴水率是1.7%,但最近却是近期对远期升水,这种现货溢价的情况在棉花期货中是极不寻常的。

“往年棉花期货的确极少有现货溢价的情况,这说明棉花目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市场宁愿出高价获得现货。”上海某期货分析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不抢就没办法开工”

“今年长江、黄河流域恶劣的天气条件造成内地棉花不仅产量少而且质量差,新棉上市也整整推迟了20天左右。”银河期货分析师张海源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

面对这一情况,河南省某棉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因为内地棉花质量差,我们就只好用新疆的高级棉,但新疆棉也减产了。工厂等着棉花开工,所以只好去抢购,但抢到的量仍只是去年收到的一半。”

一方面是现货的奇缺,另一方面却是纺织企业需求的迅速增加。加上通货膨胀下的游资炒作,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涨势怎一个“惊”字了得,即使当前新棉陆续上市也未能打压棉花价格,反而频频刷新历史纪录。

“棉花现在已经涨得不像样子了。我入行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疯涨。”上述棉花收购商这样形容棉价上涨,“棉花现在是一天一个价,简直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中国棉花协会网站监测数据显示,9月1日时,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标准棉花)仅为18002元/吨,而到11月3日该指数直线飙升至27701 元/吨,上涨幅度已经高达53.88%。与此同时,郑州期棉从9月初17895元/吨附近一路上涨,至11月3日,主力合约CF1105再次创出新高达 29980元/吨。

国内棉价高企,国储一抛再抛,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很多工厂只能用进口棉花和棉纱来填补这部分缺口。上海棉花进口公司普瑞玛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之后,纺织企业效益好。即使今年外国的供应商挑剔客户,而且货也比较少,但我们今年的进口量还是比去年多了很多。”

巨大的棉花消耗量同时导致库存下降。美国农业部(USDA)10月份供需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89万吨,本年度库存消 费比将下降至37%。国际棉价与库存消费比联动明显。在库存消费比已经降至1993/1994年度以来最低点的情况下,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 12月合约本周二已刷新140年新高。

棉花重新定价

在气候环境恶劣、美元贬值等突发因素的刺激下,棉花价格的上涨的确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棉花正在经历一个合理的价值重估过程。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农业结构20~30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在一个周期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毛树春告诉记者,新世纪的前10年,全球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增多也创历史新高,比上一个10年增加了几百万吨,同时棉价在这10年里比上个世纪90年代下降了30%,90年代比80年代又下降了30%。

由于棉花的单位收益率下降,棉花生产出现了危机。

“此前棉花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那一年农民的损失太大了,损失足足有431亿元。收益率下降,生产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却在上涨。 另外,棉花种植的管理耗工耗时,农村现在的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输出,许多农户不得不放弃种植棉花。”毛树春同时指出,“其实中国棉花种植的单产水平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而且中国在技术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今年的棉价高开高走也许会刺激明年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无论怎么样,前几年的低价格是不会回来了。”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回顾历史,美棉突破80~90美分/磅区域后,价格倒V形反转,急剧下跌的情况是屡次发生,而目前140美分/磅的高价已是危如累卵。

暴涨后,纺织企业采购谨慎,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而且紧随其后的很有可能是暴跌。

上海一家棉花进出口中间商的负责人赵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这个高价已经被很多商家接受了,但最担心的就是价格下降的风险。”

许多棉纺企业对2003年新疆棉花价格暴涨到19500元/吨后,一下子又急剧跌至14500元/吨的行情仍然记忆犹新,而现在新疆市场一级棉花也已经出现3万元/吨的价格,比2003年还要猛得多,一旦暴涨暴跌再次重演,许多棉企将面临严重亏损。

但分析人士却认为,今年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张海源指出:“新疆棉现在正在往内地运输,大量上市还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那时棉花价格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波动,但是现在上涨的趋势却还没有改变。由于今年上游棉花涨价,而纱线的价格涨得更多,中游纺纱厂的利润比往年还高,为棉价维持在高位造就了一定的条件。”

“高价位至少要延续到明年6月份以后,主要是等棉花高价刺激明年全球棉花生产的恢复情况。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价格最终难免回调。但如果没有 大的资源量,价格还会继续高企。此外还要看南半球的生产情况。”毛树春认为,“目前看来,明年6月份以后棉价可能会稳定,或者下滑至合理的价位。按照农民 生产成本来计算,农民棉花的合理价位应该在15000元/吨左右,籽棉应该在7.6元/斤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6

[转载]评论:理性看待民生银行再融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p8qy.html

评论:理性看待民生银行再融资
2011年01月26日03: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贺元   


 
   1月7日,民生银行发布了再融资公告:将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不超过47亿股新股。投资者对此提出了几点质疑:一是在二十日交易均价的基础上打九折;二是泛海和健特在之前减持获利,现在又低价买进。这些问题不妨理性看待。

    首先,非公开发行在二十日交易均价的基础上打九折,“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也会买”,这是很多中小投资者的说法。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作为一个投资者,拿出几十 亿元的真金白银购买股票,至少三年内不能出售,不太可能愿意按照当前的市价进行购买。与其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随时可以出手卖掉,并不 会因为股票被锁定而当面对新的投资机会时束手无策,也不会因为股价上涨到高点无法卖出而错失套现获利的机会,这就是流动性的价值。

    非公开发行的投资者按照1月7日之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九折进行购买,看起来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真正的交易完成要等差不多半年,到那时民生银行的股价是 高是低没有人清楚。从这一点来看,参与非公开发行的股东也承担了股价下行的风险——在中移动入股浦发已经看到,协议签订之日,按照前20个交易日均价打九 折,看起来很优惠,到了协议执行日,这个九折的价格13.75元已经超过了1月21日的市价12.75元整整1元,按照这个标准来说,非公开发行的投资者 吃亏了。

    在一些人士看来,民生银行在股价处于历史低点的时候进行增发,有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之嫌。但是股价只能是市场说了算,到底何时是最低点没有人能够清楚。有机 构投资者认为,随着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整个银行业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银行估值水平在历史新低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走低,甚至不排除某些银行的股价跌破 净资产的情况出现。

    据了解,民生银行前几大股东中,并非每家都愿意参与非公开发行,其中既有巨额资金的压力,也有锁定期的压力,或者认为九折的价格相对于锁定期而言并不便宜。

    其次,有中小投资者质疑泛海和健特此次参与非公开发行的动机,指责泛海和健特此前出售民生银行股票的获利行为。的确,2007年12月到2008年1月, 泛海集团两次卖掉了将近2.9亿股民生银行股票,占到了当时民生银行股份的2%;2009年上半年,上海健特卖掉了民生银行5.78亿股。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很多人在关注泛海和健特出售民生银行股票的同时,并没有去关注他们所持有民生银行股票的持有期。泛海是民生银行的创始股东之一,曾 在2006年下半年民生银行启动的非公开发行中再次出资参与,到2007年12月,泛海持有民生银行股票的时间已将近12年,在此期间从未有过出让或者出 售行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都属于长期持有了。而上海健特自2003年从万通集团手中购入民生银行股票,到2009年上半年卖掉部分股票,持有期也超过了 5年。

    对于出售动机,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讲得很清楚:2007年底,泛海集团遇到了资金危机,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为了维持运营,只能忍痛卖掉部分民生银行的股票自救。至于上海健特,当时出售民生银行股票的均价,甚至低于除权之后的此次非公开发行价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5

投資篇》 開源節流、理性投資 三十歲前賺進兩桶金長抱「黃金十檔」開名車住千萬宅

2011-1-31  TWM




要想怎麼收穫,就先得怎麼栽!大學時代就開始半工半讀的鄭嘉蕙,很早就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二十六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後,接著開始投資理財、買房,目前已坐擁名車與市價兩千萬元的房產,開啟她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

撰文‧林心怡

「我一直主張,人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替累積財富預作準備。」張著一雙靈活的大眼睛,今年四十二歲,任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的鄭嘉蕙,說話速度飛快,正如同鄭嘉蕙總是快速立定目標、全力以赴的作風,靠著薪水與兼差,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進而理性投資、買房。

如 今,鄭嘉蕙住市價近兩千萬元的北市好宅,出門以賓士代步,生活富足的程度,羨煞不少同儕友人。原來,早在就讀文化大學中文系時,從大一開始,當大多數同學 都還在享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涯時,鄭嘉蕙就已在雜誌社工讀,寫文章賺外快,自給自足。畢業時,還能同時拿到中文、新聞系雙學位,並存到人生第一個五十萬 元,爽快地買了輛車犒賞自己。

「同學們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平均僅有二萬多元,但我當時月收入就已經有近十萬元了!」鄭嘉蕙笑著說,當年在《大成報》時,她不但接了早、晚各一班的編輯工作,還利用空閒時間,接下其他雜誌社的各種大小書稿案子。

三 年後,即使是在聯經報系工作,鄭嘉蕙仍不改作風,白天在《聯合晚報》、晚上在《民生二報》(後來的《星報》)做編輯的工作,「算算最高紀錄,我這段時間一 共兼了三.五份的工作,在報社工作時間,從早上九點一直到凌晨一點,幾乎眼睛一睜開後的時間,全花在工作上!」富足邏輯一:投資龍頭股「看好它」或許正是 因為忙到幾乎沒時間花錢,對於物質上的誘惑,鄭嘉蕙在踏入社會之初,就已「產生抗體」。一九九九年時,在《民生報》開始轉任精品線記者,即使每天須接觸各 種名牌精品,但鄭嘉蕙卻始終顯得興趣缺缺,她回憶當年,物質欲望偏低的她,月花費往往不會超過五千元。

如此極端到徹底的「開源」與「節流」,讓她畢業四年後,在二十六歲那年,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二十八歲就有逾二百萬元的存款。

而 在台股狂奔的九○年代,當時任職聯經報系的鄭嘉蕙,在《聯合晚報》同事「牽線」下,買下人生第一檔股票||中鋼,她笑著說,自己是個超長線的投資人,她甚 至常自我調侃道:「我從來沒想過有天會跟中鋼分手!」原來光是中鋼這一檔股票,鄭嘉蕙就持有十八年,靠著逢高調節、逢低補回,加上每年穩定的配息,獲利已 達百萬元以上;至於投資時間較短的,例如玉山金、遠百,投資年限也已經有二、三年,獲利也分別高達三倍與二倍。

分析鄭嘉蕙的投資邏輯,「鎖定獲利佳、產業前景好的幾檔龍頭股就好。」觀念頗類似「股神」巴菲特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且看好它」。

在此邏輯之下,「在將近二十年的投資生涯中,我挑了十檔股票作為『長期飯票』。」細數她口中長線持有的「黃金十檔」股票,除了上述三檔股票,還包括台塑、巨大、鴻海、台積電、佳世達、統一超、中華電。

鄭嘉蕙以「最高規格」對待這些「長期飯票」,「這些股票的任何消息,我都會加以記錄,仔細研究股價走勢與消息間的變化,長期下來,對這十檔股票的『股性』非常熟悉。」而這些股票也大多「很爭氣」,幫她賺到四○%至五○%的報酬率。長年下來,鄭嘉蕙股市獲利累積接近千萬元。

「選對股之後,買進價格漂亮最重要!」鄭嘉蕙說,摸清股性的好處,就是知道相對高低點的位置。「例如中鋼長線的鐵板價就在近二十元左右。」因此,只要中鋼股價見到二字頭,鄭嘉蕙就會分批布局、長線持有,果然讓她累積不少財富。

只是,鄭嘉蕙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曾歷經《民生報》結束、失業與房貸申請四處碰壁的窘境,所幸早期的打拚「存糧」,與人脈專業的累積,還足以應付當時失業、房貸因信用遭質疑的人生低潮,並且順利轉業成功。

富 足邏輯二:及早規畫與努力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鄭嘉蕙眼見房價夠低,又有結婚打算,便以近三百萬元的自備款,在台北市文山區 買下總價八百萬元,三十五坪附雙車位的房子,經過幾年的增值,轉手獲利近三百萬元後,同樣在文山區換屋,以一八○○萬元買下五十四坪的住屋,若以該區住 宅,目前每坪成交價約四十幾萬元計算,房屋市價至少逾二千萬元。不到兩年,潛在獲利又有二百萬元以上。

對照許多昔日同學,現在還在大嘆買不起房子,抱怨著經濟壓力沉重。現在生活相對寬裕的鄭嘉蕙,覺得自己在理財上及早努力與規畫有了回報,因為在金錢上的富足跑得比同儕快,使得她有更多一點的銀彈與時間,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鄭嘉蕙

出生:1969年

現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經歷:《民生報》記者、《大成報》編輯學歷:文化大學中文、新聞系雙學位

鄭嘉蕙的富足之鑰

開源:努力兼職賺外快,累積投資資本。

節流:從生活與工作習慣中及早養成對於物質誘惑的「抗體」。

投資: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把握低檔買進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1

世茂房地產回歸理性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4

這個星期,我參加了世茂房地產(813.HK2011年上半年的業績發布會,發現公司管理層對國內房地產市場未來一年的看法并不樂觀。

看來限購令和銀行收緊貸款(包括對發展商的房貸和對買家的住宅按揭)的措施,已經對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和現金流帶來不少的資金壓力。如果未來兩個月,所謂的「金九銀十」,還不能為發展商帶來良好的銷售成績,我恐怕降價速銷,會是她們的唯一出路。投資者必須留意這點。

世房由於看見中國政府對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所以從年初開始已經採取措施,加強公司的財務實力,務求減低公司的凈負債率(管理層的目標是從現在的75%,減到今年年底的60%,明年再減到50%)。具體的措施包括:減少買地﹑加快推盤的速度和提高產品的素質等。

一言以蔽之,公司未來的日子,會偏向保守。過往一摘千金,大量圈地的情況,我相信短期內也不會出現,除非未來的銷售達到或超過公司的預期(公司今年的銷售目標是三百六十億元人民幣,首八個月已銷售二百億元,即未來四個月平均每月要銷售四十億元才能達標)。

我認為公司的方向正確,如果她能夠做到,我相信估值會有重估的機會,畢竟現價只有資產凈值的0.85倍。而她的2017年債券,息率更超過10%,看來投資者(包括我在內)對她的偏高負債率,還是有不少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2

美國風投行業回歸理性 創業公司遭遇融資難

http://news.imeigu.com/a/1325754360851.html

導語:國外媒體週三撰文指出,由於股市大幅波動以及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美國風投行業開始從瘋狂回歸理性。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科技創業公司紛紛縮減融資規模,估值恐怕也將隨之縮水。

以下為文章全文:

投資愈發謹慎

網 景聯合創始人、硅谷著名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去年曾投資過Facebook 、Twitter和Groupon等一大批知名互聯網企業。但現在,他已不再對此類知名企業感興趣。安德森表示,自去年7月參與投資在線房屋租賃網站 Airbnb以來,他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的投資策略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Airbnb在這輪融資中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安德森說,由於股市動盪及市場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一些涉及私營企業的交易「風險肯定非常高」,所以他正尋求投資一些發展迅速但名氣不大且「價格仍然在可控範圍之內」的科技創業公司。

安 德森只是對某些交易打退堂鼓的風投領域最具代表的人物。在過去的一年,風投基金非常活躍,有些人甚至將2011年與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互聯網泡沫時期 相提並論。許多風險投資人表示,他們現在都對那些尋求高估值的企業退避三舍,有些甚至打破常規,尋找更為廉價的交易目標。

儘管風投行業依舊 對人力資源軟件開發商Workday和在線文件分享平台Dropbox(這兩家公司近幾個月的估值均超過10億美元)這樣最出名、估值最高的創業企業興趣 濃厚,但據風投公司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托德·查菲(Todd Chaffee)介紹,相比2011年「不加區別的投資」,他們的投資策略已經發生改變。他說:「現在一些投資機構肯定會三思而後行,不再像過去那樣輕 率。」

縮減融資規模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尋求募集資金的科技公司紛紛縮減融資規模。知情人士稱,多家風險投資公司都對是否投資 安全科技公司LifeLock十分猶豫,這家公司一直在積極融資,但一些投資者認為其估值過高。一位知情人士透露,LifeLock最初尋求實現6億美元 的估值,但現在已降至5億美元左右。LifeLock發言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最新數據也表明,現在的融資環境堪比2011年早些時候。美 國風險投資協會和普華永道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為69.5億美元,雖較一年前的53億美元出現大幅增長,但相比第二季度的79億 美元下降12%。第三季度互聯網企業獲得的風險投資總額為16億美元,相比第二季度的24億美元下降33%。第四季度的數據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公佈。

風 險投資分析公司Fenwick & West律師巴裡·克拉默(Barry Kramer)說,2011年初風投資金大量流入創業公司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這是因為風險投資人每個季度的投資額超過了融資額。第三季度整個風投行 業的融資額約為17億美元,僅為同期投資額的四分之一左右。克拉默說:「這種做法必須得到糾正。」

美國風投公司Redpoint Ventures 合夥人吉奧夫·揚(Geoff Yang)指出,由於一些科技公司IPO(首次公開招股)表現的不溫不火,風投領域的這種傾向愈加明顯。在這些科技公司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社交遊戲開發巨 頭Zynga,週二該股報收於9.45美元,低於去年12月中旬的10美元IPO發行價。

行業回歸理性

部分風險投資人表示, 風投領域從瘋狂回歸理性,可能會導致私營公司估值縮水。風投公司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合夥人克雷格·謝爾曼(Craig Sherman)說,該公司在2011年便對投資創業公司持謹慎態度,原因是「私營企業估值甚至高於上市公司估值」。

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在2006年曾參與投資過Facebook。謝爾曼同時指出,風險投資人現在「有的是時間對交易進行全面評估。在2011年早些時候,我們往往只是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

安 德森-霍洛維茨2011年的兩項投資充分體現了這種決策變化。去年7月,在安德森-霍洛維茨對Airbnb進行投資時,無數風投公司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結果都匆匆做出了決定。在眾多風投公司的追捧下,這家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創業公司的估值最終達到13億美元,是前一年700萬美元估值的近20倍。

到 11月份,安德森和他的團隊轉變投資策略,開始尋找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創業公司,而創建於2009年的數據與存儲管理公司Actifio此時成為他們的新目 標。Actifio創始人兼CEO阿什·阿舒托什(Ash Ashutosh)說,他從不奢求Actifio的估值能有Groupon那麼高。他說,Actifio在過去幾個季度營收翻了一番,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但他不願透露更多細節。

阿舒托什說:「我們現在肯定沒有處於像Twitter或Groupon的發展階段。我從不奢求達到像這些公司那麼高 的估值。」去年11月,Actifio在由安德森-霍洛維茨領投的新一輪融資中募集資金3350萬美元,估值約為2億美元,雖然高於之前的估值,但仍遠遠 低於10億美元的估值區間。(軒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4

奢侈品消費開始趨於理性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272.html

在歐美國家,只要有中國遊客出現的地方,那些城市中的奢侈品商店都會成為他們「掃貨」的目標。根據高盛2010年12月24日發佈的數據,2010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另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的2011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 消費總額已達107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如此驚人的購買力,不僅讓老外目瞪口呆,也讓各大奢侈品品牌將目光聚焦到中國人身上。

 

近幾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富裕人群正在不斷崛起,中國的富裕階層突然間都迫不及待地顯示剛剛獲得的財富,國人的消費慾望開始「井噴」:中國消 費者風捲殘云般席捲了整個奢侈品消費市場,從手袋、名表、時裝、高端瓷器、銀器、魚子醬、松露到名車,形成了奢侈品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新勢力。包括 LV、Prada等高端奢侈品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制定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

其實這股來自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狂潮折射出的消費異化、標誌崇拜等社會問題容易導致早熟消費。早熟消費是指一國經濟剛擺脫傳統經濟狀態忙於增加消費的狀態,早熟消費導致消費水平超越本國生產力。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初始階段都先後出現過早熟型消費的現象。

然而,變化也在悄然發生。在一輪輪幾近瘋狂的奢侈品購買狂潮之後,中國的消費者也似乎開始逐步變得冷靜:從「只要是奢侈品我就買」慢慢向「選擇」奢侈品轉變。

一方面,隨著奢侈品品牌大舉入駐國內市場,以及奢侈品網絡購物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艾瑞諮詢研究顯示,中國內地2010年奢侈品網絡購物交易規模 (C2C部分與B2C部分合計)為63.6億元,2011年交易規模預計將達107.3億元,實現68.8%的年增長,中國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些 奢侈品。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富階層的崛起,他們年輕、時尚,消費潛力巨大但要比上一代的富豪們更追求個性,往往有著更為成熟和理性的消 費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更趨理性,未來或將出現三方面變化:一是消費者對於奢侈品品牌認知逐步提高,不再侷限於名氣大的奢侈品; 二是奢侈品消費心理逐步成熟,不再以炫耀性消費為主,而逐步轉變為對於產品整體體驗和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三是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將加大,會在不同高端聚 會場所使用不同品牌奢侈品。

其實歐美國家對奢侈品的消費觀念在三四十年前就逐漸成熟了,而中國正在逐漸形成的奢侈品消費階層還不成熟,消費觀念上仍需要培育和引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崛起比歐洲晚,這個消費階層的完全成熟尚需要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5

多些選擇 多些理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06/100376668.html

 油價高嗎?肯定是高。因為全球油價都很高了,中國選擇融入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道路,無法 「特色」。高油價不僅是市場選擇,也是資源稀缺和低碳生活的選擇,任何形式的政府補貼都是過渡性質,不可持續。

  與美國比油價合理嗎?合理。美國和中國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及第一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油品價格有可比性;其 次汽油成本一半是原油成本,原油價格全球透明。煉化技術和效率可比,中國大多數煉油設施是新建,效率至少不比美國差。兩國政府和企業也都不願得罪消費者。

  那麼,中國汽油價格比美國高是合理的嗎?合理,也不合理。有專家詳細比較價格構成,認為中國汽油價格高的主因是稅收在汽油價格構成中的比例高於 美國,還有中國石油煉廠的成本不透明。

  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美國的汽柴油價格最便宜,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對油品的稅收最低。BP研究表明,2010年11月,全球零售汽油平均成本 約為75美分,美國零售價80美分,處於政府補貼國家和政府徵稅國家的分界線上。汽油售價低於美國的國家全是政府對油價補貼的國家,而所有對油品徵稅的國 家都高於美國。前者多為石油出口國,後者都是石油進口國。中國當時汽油平均零售價接近1.15美元,處於美國和印度之間,在政府徵稅國家中僅高於美國,倒 數第二。印度當時每升1.2美元,巴西1.6美元,德國接近2美元,比美國高250%。中國汽油價格不算離譜,但也不是沒有下調空間,政府稅收是最重要槓 桿,煉油企業減低成本也有一定空間。

  打破壟斷能解決高油價嗎?我的回答是:不能,但有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怨氣。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中國消費者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者要多一份糾 結,那就是選擇很少:政府設定了價格,「兩桶油」壟斷了市場。

  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使得市場概念廣泛深入地植入中國人民心中。市場的基本特徵就是有競爭、有選擇和有價格差異。中國石油行業目前不完全 具備這些特徵。因此,有意見以為打破目前的壟斷格局,形成充分市場競爭就可以讓油價降下來。對一般商品,自由競爭確實能提升質量,降低價格。但對石油產 品,這個規律不一定適用。石油是資源性產品,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和金融屬性,價格由全球供求關係、地緣政治與金融投機,以及其他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中國汽油零售價格在全球不是最高的,主要下調因素是稅收,把握在政府手裡。成本也有一定下調空間,在企業手裡。美國油價中煉廠成本佔零售成本的 22%,要下降一點都很不容易。如果打破壟斷能使成本降2%,按目前油價算,大概在0.17元左右。

  客觀地說,在世界油價持續上漲背景下,中國政府過去的努力有成效。只是市場化改革可以走得更快些。沿著市場經濟的道路前行,讓消費者在供應商和 價格方面有更多選擇是必然方向,問題是開放的步驟與時間表。石油不是一般商品,石油工業的進一步改革開放與「頂頂層設計」密切相關。最近,頁岩氣被政府定 義為「特殊礦種」,顯示了政府加快改革的意願。

  便宜油時代一去不復返,「破八」之後,「破十」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油價「破十」前,讓消費者在市場上有更多選擇,人們的「火氣」也許會小一些, 髒話會少一些,因為選擇多一些,理性就多一些。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