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易方達擬設投行部 開公募基金先河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87

易方達基金將設立投資銀行部,成為國內首家試水投行業務的公募基金。這是公募基金業務模式的重大突破,它打破了券商和銀行對投行業務的「壟斷」,金融業混業經營成為大趨勢。

中證網報導稱,易方達基金投資銀行部將承擔易方達基金在一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的另類投資業務,重點關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產業鏈併購整合中的投資機會,並兼顧一級債券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易方達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達4300億元。此次該基金設立投資銀行部,既是其自身發展需要,也是公募基金業整合資源,充實、創新投資領域和模式,實現戰略性佈局的突破性嘗試和標竿。

與其他資產管理行業相比,中國基金行業發展相對較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上月首次公佈的年度資管規模數據顯示,2014年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4.54萬億元,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7.95萬億元,銀行資產管理業務規模超過10萬億元。

目前,公募基金的主體業務仍集中在二級市場。在國家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下,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亟待尋求突破創新,以在「大資管」時代具備綜合性的資產管理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79

招商證券投行部謝繼軍:註冊制變革!8大變化將在資本市場發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9/150039.html

黑馬說:註冊制之後,資本市場會有什麽變化?1.市場擴容;2.殼不值錢了;3.PE將影響股票定價;4.金融創新被激發;5.監管更嚴格;6.買者自負;7.退市機制完善;8.投行發揮作用。

6月18日下午,在達晨2015年經濟論壇上,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總經理謝繼軍,對於註冊制未來將產生的革命性變革給出如上判斷。

2015年6月18日-19日,達晨創投2015年經濟論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的新大樓中舉行。達晨也成為中國金融史上,首家在A股交易所中舉辦年會的創投機構。

在數場論壇中,題為“註冊制變革:如何重塑中國資本市場新局面?”的平行論壇引來最多關註。作為首位分享嘉賓,謝繼軍表示,註冊制後,不盈利或者盈利很少的公司或也可以順利上市!此外,參照臺灣經驗,未來註冊制和核準制可能會並行兩到三年。
 
演講 | 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總經理  謝繼軍
文 |  i黑馬  王瑞

 
\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總經理  謝繼軍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們來給大家匯報一下投行部對註冊制之後一些市場變化的理解。

我分為三部分:


第一個是簡單介紹註冊制可能的框架。
第二部分是我們對境外市場的基本研究。
第三部分是真正實施之後對市場以及各方的影響。

 
一、註冊制可能的框架
 
註冊制的基本框架有一些變化,我自己的理解註冊制和目前實施的核準制,最重要的區別是:核準制是實質性審核,註冊制是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一種信息披露質量控制的審核體系。

他們兩個有明顯的區別,這種變化就可以看出來,第一個是會取消發行審核制度。未來審核是由交易所進行的註冊制,交易所如果出了意見之後,將來還是由證監來發核準的文件。

第二個是取消發行條件。現在不論是中小板、主板和創業板都是有發行條件的,最重要是盈利條件,現在已經有很多呼聲,特別是拆除VIE架構的公司,他們在海外沒有盈利的時候也在國外上市,所以說最大一個變化就是取消了持續盈利能力的要求。

因為在我們投行實踐中,雖然中小板或者是創業板和主板的審核條件並不高,三年三千萬或者是一千萬,這兩個條件。但是實際上這兩個條件,至少是這兩個月之前,證監會審核的企業里面能夠少於三千萬一年的凈利潤的企業,你想上市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不能說沒有,也有,兩千萬一年利潤的企業也有,但是投行自然選擇的時候,利潤少於三千萬的企業基本上我們不太關註,這是過往的審核體系下我們自己實行的經營選擇的理念導致的。

所以說這個發行條件的修改應該是革命性的,可能不盈利的企業能夠上市,或者是盈利不多的企業上市,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實施了註冊制,各方的責任肯定要細化,之前因為有證監會的實質性審核,所以在追求責任的時候,客觀來講有重有輕,但是最終還是有一個實質性的審核會有一些追究責任方面的模糊地帶。未來實施註冊制之後,對於參與各方的責任追究可能會很明確。

第四是註冊制之後可能也有一些公開發行的豁免註冊制,比如說如果想投資者發行的時候就不需要到交易所註冊,可能在一個框架範圍內就可以進行私募的發行和轉讓,包括國外的股票轉售制度可能將來也會實施。在沒有註冊的情況下,你只要在私募市場上符合一定的條件也能進行你的股票轉賣。

這個是我們理解的國內註冊制會有的和現在的變化。
 

二、境外資本市場的經驗
 
我們理解,註冊制可能是審核比較簡單,只要是符合年限的要求的企業就可以上市,或者是符合信息披露最低要求的就可以上市,但是註冊制不等於不審。

如果看美國的情況,美國的註冊制審得時候也是審得很細的,時間上會有一個表格。他們的審核是在證券交易所註冊和審核,他對申請材料的註冊要求也是很高的,而且實行雙重註冊,就是洲的證券機構要註冊,再由證監會進行第二步的審核。

發行方面,確實比我們可選擇的形式比較多,因為我們現在市場的保護投資者或者是讓利於投資者的發行理念,現在的發行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定價發行。

但是在國外,比如說美國,有自主配售等等,他的選擇就會比較寬,因為他們選擇的投資者比較成熟。

美國這麽多年形成的實踐來看,回歸到剛才說的國內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美國有5點非常重要的基礎:

一個是有非常完善的司法保障,能夠實施註冊制有這個前提。
二是中介機構非常成熟,盡責。
三是美國普遍的公司治理都比較完善。
四是投資者很成熟,經過了那麽多年市場的洗禮和教育。
五是健全的退市制度。
 
德國:
是註冊制和核準制結合的中間發行制度。它的審核和我們目前證監會這個過渡階段有一點點相象,還是實質性審核的理念,但是又不是非常嚴格的實質性審核,也有很多的特點,這里不再贅述。
 
日本:
日本主要是借鑒了美國註冊制的做法,他也是發揮了證交所註冊的作用。他的發行信息披露要求比美國要簡單,只需要做一些信息披露發行申請書,或者是照顧說明書就能進行。他也是分成事前和事後的監管,他們對事後的監管也是非常嚴厲的。

以上是幾個成熟國家非常共通的地方,就是事後監管都非常的嚴厲。
 
臺灣:
臺灣也有很多借鑒的意義,因為臺灣也是從核準制過度到註冊制的,他在市場開始的時候是單一實施核準制,他也是限制上市數量,現在看來倒是和我們挺像的,也是發展比較慢,後來註冊制和核準制並行,並行了兩到三年。

這個時間也很有參考價值,很多人說註冊制會什麽時候完全實施,或者是實施後有怎樣的變化,我們判斷可能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過度。全面的過度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臺灣註冊制的審核比我們更複雜一點,有經過四輪,將來我們的註冊制可能就是上交所或者是深交所,或者是再由證監會來進行發行批準文件。所以我們的註冊制比臺灣實施起來會更簡單一點。

臺灣的新股發行也和我們一樣,經歷了固定價格、累計投標詢價等變化。

整體來說,從臺灣的情況來看,我們註冊制的實施可能也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三、國內實施註冊制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我們認為註冊制實施之後最大的變化是市場容量的擴大以及資本市場金字塔結構的加速形成。上市公司的數量會非常快速的增加,現在兩個交易所,加上新三板,掛牌企業超過了5千家,而美國三個交易所常態是8千家,OTC市場是1.8萬家,印度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了1萬家。預計註冊制之後我們的數量也會快速的增加。

現在資本市場的結構很明顯是倒金字塔型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場外,雖然不是很形象,因為場外發展得很快,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倒金字塔的結構。而美國市場卻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它的主板市場大概是8千家,OTC市場1.8萬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未來也會形成像美國一樣的金字塔結構,以後場外市場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很快會到1萬家以上的數量。
 
第二個註冊制之後的變化就是估值水平會分化很嚴重,殼的資源會逐漸下降。現在的殼這的是非常非常貴,這一波大牛市之前,12億到15億之間的公司是非常多的,大概有300家。現在說起殼公司都是50億起步,少於50億的公司都非常難找了,除非是ST或者是股權有糾紛的,或者是被稽查的。

在立案的這些公司是50億以下,所以殼的資源在目前,在註冊制還沒有來臨的時候,這個價值應該是有點扭曲的。

據我們自己統計,在不同階段做了一些統計,這個時間並不是現在的時點,之前做過一個統計,ST的公司,我們以ST公司作為一個標準,還有是50億以下的公司作為標準,做了各種各樣的統計,我們發現50億以下公司的家數是344家,占到了市場的12.7%。曾經在某個時點做的統計,ST公司的市值占了全市場的20%,這波牛市沒有起來之前,ST公司占了市場的20%。說明殼的資源在沒有實施註冊制的時候真的是非常貴,而且是扭曲了資本市場定價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有大量的殼公司存在,所以這種市場價值沒有真實的反映很多公司的價格,或者是有虛高的水分在里面。

註冊制之後,相信這些殼資源的殼價值會快速下降,不可能還有50億的殼資源的公司存在。
 
第三是私募投資對估值性的先導性作用得到加強。因為現在讓利於投資者的機制,導致所有公司都是2、3倍發行,有沒有PE在里面,對於投資者定價或者是對於估值來講,沒有什麽價值。未來呢,可能因為定價市場化了,要進行詢價,或者是沒有再說新股上市之後先來20個漲停板的情況發生之後,投資者對新股進行定價,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私募進去的價格是什麽樣的價格,對他是很重要的參考,第二個是什麽樣的私募在里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我相信這個事情在以後的兩三年之後,就會體現出來。就是私募的投資對於定價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第四是註冊制之後,金融創新也會比較活躍。在註冊制之下,因為監管相對前端寬松,事後監管的加強,導致了金融機構或者是各方面對金融創新的動力會激發出來,再加上在發行端可能會有更多的選擇,在這種環境下,金融創新,各種各樣的方式也會逐漸湧現,這也可能會發生的變化。
 
第五是市場環境的相對寬松,反過來也應征了將來市場的監管反而會更嚴格,就像前面談到的在各國市場上,無論是用什麽樣的制度,無論是結合的還是單一的,對於市場的監管還是非常嚴厲的,我相信我們的註冊制在實施之後監管會比現在更加強,對於中介機構也好,對於上市公司也好,都會有一個很嚴厲的監管,來督促大家盡責。
 
第六是買者自負的投資者風險自擔機制發揮作用。因為在核準制之下,證監會是有背書功能的,雖然在招股說明書的第一頁就寫到了,我們所有的批準都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所有的買賣都是由自己來負責的,但是因為你是實質性審核,加上各種各樣的措施導致了投資者會認為經過這個審核的企業都是可靠的企業,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企業,至少都不會有大問題。

這種背書的作用是很強的,但是到了註冊制,這個制度的初衷本身就不是為了要進行審核,這種情況下,可能背書的作用就沒有了。

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必須自擔風險,也不會說出了問題找交易所,交易所說我只是看了材料,並沒有做背書。所以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自己判斷的能力需要加強。出現問題的時候,您得自擔風險。
 
第七是完善退市制度是註冊制必備的配套制度。因為退市制度實施得不夠徹底,殼公司的價值扭曲。未來註冊制之後,我相信這個退市制度不斷的完善之後,我們的資本市場和退市制度健全之後,市場的價值發現的功能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其實我們再看退市制度的時候一直都會想,為什麽在國內資本市場退市制度那麽難?其實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上市難,殼資源重要,退市就自然難。

在美國,雖然現在是8千家公司,但是20年前成分股,美國納斯達克還有紐交所的公司,成分股指數里面的企業絕大部分已經換股了,雖然說它的指數在漲,但是成分股的公司已經進進出出很多次了,已經跟20年前的公司在里面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看到每年的退市率是2%到10%,什麽概念?我們現在市場上等於說最多一年要退市200家以上的企業,相信現在一年也就是退幾家。所以說退市成熟制度對於資本市場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強烈的,也是非常需要的。
 
第八是註冊制將凸顯投資銀行對資本市場的引導功能。投行過往最主要是做材料,我們對於價值發現,對於資源配置的功能是沒有發揮出來的,大部分變成了金融民工,我們是藍領工人,天天在碼字,碼完了就搬出來,沒有真正實現價值發現的功能,未來實施註冊制之後,我們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引導功能會逐步體現,我們會和私募投資者,私募投資基金一樣對公司價值進行重估和引導。
 
我的結論是:註冊制之後有幾個變化,一個是發行上市會相對容易,上市公司的數量短期內會快速增加,第二個是在公司估值方面PE和VC,先行投資對二級市場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價值判斷會起到很重要的先導性的作用。投行仍然會在定價里面發揮非常主要的作用。

這就是我們對註冊制的理解,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演講者謝繼軍,作者王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金弘毅

 

 “我們亞太區的CCS業務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從自身角度而言,還是從其推動整個地區投資銀行業績表現的關鍵作用來看。這也使得我們在前幾個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加快發展步伐,顯得尤為重要。 無論是在債券和股權資本市場、SESG、咨詢業務,還是重大交易項目,抑或是在上半年稅前利潤取得89%的同比增長,都表明了我們在經濟效益顯著和多樣化的業務支持下,正在重回增長之道。”瑞銀投資銀行全球總裁Andrea Orcel表示。

今年,隨著全球經濟同步複蘇、資本市場轉暖,歐美銀行的財報也紛紛超出預期。2017年第二季度,瑞銀實現強勁業績增速,股東應占凈利潤同比增長14%至11.74億瑞郎。其中,亞太地區的業務增速最快,因此這也料將成為瑞銀未來重點布局的區域。例如,在CCS部門,瑞銀2017年二季度的中國ECM業務同比增長45%。

亞太區對瑞銀的重要性也體現在財富管理方面。瑞銀亞太區財富管理稅前利潤從2016年上半年的3.36億瑞郎增長至2017年上半年的4.75億瑞郎,漲幅達41%,該地區對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的利潤貢獻達20%。過去的12個月,瑞銀亞太區及新興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合並貢獻的利潤超過了歐洲及瑞士市場的利潤總和。

在金弘毅之前,Sam Kendall任亞太區投行主管12個月,並對亞洲業務進行重塑,改善了業務的核心盈利和增長動能。瑞銀稱:“在此基礎之上,金弘毅將重點加速我們的投入,實現業務增長。”

此後,Sam Kendall將轉為聚焦紐約這另一個關鍵市場。之所以瑞銀作出這一決定,Andrea Orcel 提及:“相對於瑞銀業務領先的市場——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和亞太區,美國地區的ECM業務尚未得到充分發展。”

因此,Sam Kendall在階段性完成了亞太地區的使命後也將常駐紐約,進一步幫助瑞銀推進美國地區的ECM業務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27

大和港投行部裁員一成

1 : GS(14)@2012-08-23 10:21: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23/News/ec_ecb1.htm
消息人士形容,昨天下午,大和資本投行部約有10名員工被「叫進房,派通知,走人」 ,被裁人員級別最低至分析員,最高至董事總經理,一律在收到「大信封」 後離開公司。
被裁職級 最高為董事總經理
據了解,大和資本在本港投行部總人數不足100人,故此次裁員力度已超總人數一成,此後是否繼續「清洗」 仍是未知數。
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已離職
此外,據大和內部人士透露,投行部有至少兩名高管已在本周二離職,當中包括2010年才入職的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Jonathan Orders。Jonathan Orders有逾30年投資銀行經驗,曾在渣打、匯豐股本市場部擔任要職。大和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稱,對任何市場傳聞不予置評。
大和在今年3月公布季報時已披露,3月底前會削減200 名海外員工,包括在港辭退60人,佔本港分部總人數一成,截至當月底,大和在海外市場共計裁員逾500人。
大和是日本第二大證券公司,去年以來,公司因股權融資業務低迷、經營費用上漲及投資銀行佣金下降,業績不斷下滑,截至去年12月底的3個月的淨虧損215.7億日圓,是連續第四個季度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75

匯豐裁員 港投行部遭開刀 中資行爭生意 傳統外資難搵食

1 : GS(14)@2015-04-01 15:33: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1/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港股成交增加,經紀及投資銀行業縱使表面風光,但時移世易,隨更多交易及大盤落入中資行手上,外資投行爭取到的市場份額及利潤卻愈來愈少,裁員潮也一浪接一浪。繼麥格理傳出要裁減亞洲地區投行80至90個職位後,再有消息向本報表示,匯豐本港投行及股票市場部也派「大信封」,全行頓時風聲鶴唳。

明報記者 陳偉燊、 陳潔瑜

市場於周一已傳出,匯豐投行內部派大信封,但對於裁員消息,匯豐發言人表示不予評論。有消息人士透露,匯豐是次裁員主要向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部開刀,過去一年,其投資銀行業務生意有限,未能為公司帶來預期利潤,希望藉裁員以縮減成本。消息稱匯豐今次裁減的人手包括股票分析員、股票市場部及債券市場部的職員。

對匯豐縮減投行部人手的消息,有業內人士認為,該行於本月才剛派發花紅,故對裁員時間感詫異,認為匯豐已甚有人情味,待派發花紅後才縮減人手。

麥格理傳亞洲削100職位

然而,在匯豐的投行部傳出裁員之際,市場也傳出澳洲資本的投行麥格理,也裁減亞洲地區投行共80至90個職位,最多達到100個職位,相當於整個亞洲投資銀行部一半人手,主要涉及香港、新加坡、韓國、印度及日本辦事處,但是澳洲大本營則不受影響。該部門地區主管Jeremy Wernert已經離職。

此外,消息也透露,除匯豐及麥格理外,其他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的投行部門,也出現零星的裁員行動,另外,里昂也出現請新人、換舊人的情。



踏入2015後,投資銀行裁員消息陸續有來。當中,以早前渣打結束全球投資銀行業務最為震撼,受影響人數多達200人,有一半來自香港。據了解,有部分被裁員工已經轉職至中資行,部分人手轉職至海通國際(0665)。其他大行,包括蘇格蘭皇家及高盛,早前在新加坡也有裁減人手(見表)。

據業界人士稱,近期港股成交增加,外資行卻紛紛裁員,主要與北水南來後,外資行未能夠爭取到更大市場份額有關。反而無論交叉盤、配售上板、新股上市等交易,紛紛落入中資投行。

外資行難爭北水 業界料續裁員

此外,大型投資銀行向機構客戶收取的佣金,比傳統的0.25%為少,最多只收取約0.15%佣金。隨電子交易日益普遍,大行從電子交易渠道收取的佣金,個別更低至0.05%至0.06%,令邊際利潤受壓。同時在開拓孖展方面,更出現萎縮。在外資大行市場份額不增反減,唯有陸續整合研究部、銷售等部門職位,以減省成本。有業界人士更相信,外資行的裁員行動,今年仍然會陸續有來。
2 : GS(14)@2015-04-01 15:34: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1/news/ea_eaa2.htm
中資投行漸主導港IPO
2015年4月1日

【明報專訊】投資銀行裁員消息傳個不停,踏入2015年,渣打銀行率先大幅裁減投行職員後,各家投行也相繼傳出裁員消息。對此,業界指近年縱然有大規模集資交易,但由於競爭太大,香港優勢愈來愈不明顯,機會都留給中資券商,故分餅太少下,生意愈來愈難做。

近年內企上市 多找「自己人」

有投行人士表示,以去年來港上市的大宗集資為例,如集資245億元的中廣核電力(1816),以及集資288億元的萬達商業(3699),其保薦人只有兩至三個席位,當中,中資券商分別為中金,以及農銀國際等,已佔一至兩個席位。

據彭博通訊社數據顯示,以去年全年亞洲集資項目為例,中資投行在首20位中,已佔10個席位,以集資額計算,市佔率較大的中資投行為中信証券(6030),佔3.98%。

事實上,近年來港作首次公開發售(IPO)的交易,由於大部分均是內地企業,故具中資背景的中資投行自然較有優勢,在充當保薦人角色方面,外資銀行已難以一如以前般獨攬生意,中資投行也見力爭上游,在首20大排名中均見身影。

此外,即使退至聯席帳簿管理人的角色,競爭也絲毫未減,皆因隨保薦人席位難求下,多間外資投行為求分一杯羹,也爭取成為聯席帳簿管理人,但最終分帳也只是按客戶入帳而定,故實際可分利潤不多,最終也導致外資投行面臨被問責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06

高盛亞太投行部傳裁員三成

1 : GS(14)@2016-09-25 09:57:07

【明報專訊】受到併購交易金額持續下跌影響,市傳高盛計劃裁減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的投資銀行部員工25%至30%,涉及員工數目約75至90人。

綜合《路透社》及《彭博》引述消息稱,高盛是次裁員計劃,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新加坡的高盛亞洲辦公室,波及從事併購、股票與債券市場交易的銀行家,相關員工總數約300人。報道指高盛發言人拒絕對上述消息置評。

據路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盛亞太區的併購業務相關交易總值為5729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7457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下降23%。高盛於今年7月曾表示,正進行削減成本計劃,希望每年可節省7億美元,以應對收入的減少。

涉近90人 集中星港內地

事實上,不止亞太區的併購業務受到影響,因不少美國上市公司進行股本融資的意欲減少,亦令到華爾街一眾投資銀行陷入寒冬。早前金融研究機構Dealogic發表報告表示,撇除IPO活動,華爾街投行從美國上市公司股本融資活動收取的佣金及手續費只有37億美元(約288.6億港元),創1995年以來最少,1995年同期則錄得相關收費為26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若計及通脹因素,當年相關徵費更達41億美元(約319.8億港元),高於今年水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61&issue=2016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09

傳高盛港星投行部裁員

1 : GS(14)@2016-09-27 07:11:40

【本報綜合報道】大行高盛要在香港「炒人」。據外電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高盛在亞洲區(日本以外)的300個投資銀行工作崗位未來數月將裁減近30%,以應對地區業務活動放緩。對於裁員報道,高盛發言人不願置評。消息人士透露,高盛將於併購(M&A)、證券及債務資本市場交易等部門裁減員工,人數大約90人,而裁員行動主要在香港及新加坡進行,因為這兩個城市是高盛在亞洲主要辦公據點。


受累亞洲交易環境差

《金融時報》表示,高盛是次在亞洲大舉裁員意味其捨棄過去15年在亞洲建立的部份網絡。高盛過往認為中國及印度擁有龐大機會,但其利潤表現卻未能如所想。受亞洲交易環境低迷衝擊,高盛次季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按年減少11%至17.9億美元。高盛在亞洲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例如今年香港10大新股上市顧問中,有7間為中資券商。另在高資本要求及遏制風險新規之下,高盛過去一年的股本回報率(ROE)已跌破10%。據湯森路透數據,年初至今,亞太區併購交易總價值由去年同期的7,457億美元下跌至5,729億美元。高盛今年7月時已透露,已啟動成本削減計劃,一年可望節省7億美元。數名消息人士亦透露,高盛早於2015年將新加坡投資銀行部門員工人數從50人削至約35人。高盛在中國的員工人數略多於100人,一如其他外資投行,其正受到內地交易量收縮及本地銀行激烈競爭衝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19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77

高盛投行部一哥 接任行政總裁

1 : GS(14)@2018-03-19 04:26:15

【明報專訊】高盛下任行政總裁的「跑馬仔」競賽塵埃落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高盛董事會上月決定由來自投行部門的聯席總裁所羅門(David Solomon),作為現任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的最終接班人。所羅門的主要對手、來自高盛交易部門的另一聯席總裁施瓦茨(Harvey Schwartz)似乎有感大勢已去,已向高盛請辭。高盛宣布,當施瓦茨於4月20日離任後,所羅門將成為高盛唯一的總裁兼營運總監,預示高盛未來的發展重點將轉向交易業務以外的領域。

交易部對手請辭 投行料主導發展

所羅門和施瓦茨於2016年底雙雙獲任命為營運總監,並列高盛「二把手」,兩人互相爭奪下任行政總裁之位。《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63歲的現任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最早年底前可能退休。在高盛內部,投行和交易部門之間一直爭取主導地位。前交易部門主管布蘭克費恩2006年接掌高盛時,交易業務處於主導地位。但自金融海嘯後,交易業務衰落,高盛開始從消費者銀行和低收費的指數基金等新業務尋找增長。這轉變無疑對熟悉投行和融資業務的所羅門有利。

知情人士稱,布蘭克費恩和董事會對所羅門洽談協議、招募及挽留人才的努力印象深刻。隨着2017年交易市場整體放緩,高盛更關注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瑞銀分析指,過去幾年,交易部門面臨明顯的不利因素,領導層變化可能帶來新視野。所羅門未來將要執行高盛的發展計劃,爭取3年內增加50億美元收入,部分來自網上銀行貸款等業務。

現年56歲的所羅門,大學畢業時未獲高盛的面試機會,卻在1999年獲高盛從貝爾斯登挖角。當時他與高盛團隊爭生意,其後雙雙合作籌集近10億美元高收益債務,助金沙集團在拉斯維加斯建威尼斯人度假村。布蘭克費恩當時以合伙人的待遇聘請所羅門,屬相當罕見之舉。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23&issue=2018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