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團購行業回歸理性 一線網站紛紛追求盈利

http://news.imeigu.com/a/1334680624193.html

團購行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網站不盈利就玩不下去。記者近日獲悉,團購行業前十名的網站已有5家在全力衝擊盈利。分析指出,如果團購網站在明年上半年仍未實現盈利,將被行業淘汰。

今年不盈利就出局

「我們準備在今年七八月份實現全站盈利」,嘀嗒團CEO宋中傑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計劃。實際上,宋中傑的口風還是有點保守。據嘀嗒團內部員工透露,「我們對盈利有默認時間點,那就是大干100天,二季度內實現盈利」。

除了確定具體時間之外,為使網站達成既定目標,嘀嗒團從員工架構、工資績效考核、廣告投放等方面均做出調整。宋中傑告訴記者,「去年公司曾向新浪、谷歌和百度投放搜索廣告,今年基本停止」。

另有團購網站員工向記者透露,「公司為節省成本,要求各部門的接待費用和日常開支儘量壓縮,能花50絕不花100」。

實際上,記者瞭解到,目前像嘀嗒團一樣將盈利作為今年目標的團購網站不乏少數,在團800交易額排名前十名的網站中,美團、F團、糯米、滿座和嘀嗒團都已將盈利計劃提上議程。

剛在3月交易額破3億元的美團表示,「今年年底將實現盈利」。而滿座網CEO馮曉海透露,「今年1月份已有超過半數的分公司盈利,目標是今年二季度實現公司整體盈利」。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亦相信今年下半年一定出現盈利網站,而糯米網很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對於團購第一陣營的網站紛紛追求盈利,宋中傑認為,這是行業回歸理性的表現,今年不能單看交易量論英雄,能夠持續長跑才是王道,不能盈利只能出局。對此,馮曉海也稱,「團購今年不但比拚運營效率,更是比拚盈利」。

行業盈利於2013年後

「F團目前距離盈利已經很近,然而從整個團購行業來說,雖然團購從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定會盈利的,從內部的運營情況和市場態勢也可以基本判斷盈利趨 勢,但目前還未到盈利時機。」F團副總裁溫京軍告訴記者:「團購行業的整體盈利應該在市場整合完畢之後,我預估應該是2013年之後。」

團購網站為何如此急於盈利?業內人士透露,經歷過燒錢、裁員等問題之後,投資方目前對團購的要求很高,網站必須拿出漂亮的成績單才有可能獲得資本支持,資本方已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僅追求規模效應而不在乎毛利了。

而 「對於排名靠前的網站來說,如果未能在今年達到盈利,將會面臨團購併購、整合等困境」。電子商務專家、悠哉網CEO李代山如是說。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趕集 網將團購業務外包,與窩窩團聯合運營,似乎即是併購整合的信號之一。24券CEO杜一楠補充道,雖然整合有難度,但團購併購仍將在數月內發生,而整合的驅 動力即來自於資本方。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魏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3

低估值才是王道! 一隻理性且獨行的豬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1762390

實證案例:各個週期內引領銀行股龍頭分析

05-07年那一輪週期,其實銀行股中漲幅最大的不是人們印象中的招商銀行,而是浦發銀行;

08年底-09年的小周期中,引領銀行股的大家應該清楚是興業銀行;

10-12年中,是被幾乎所有「價值投資者」罵的狗血噴頭的民生銀行;

而這其中的秘訣就是低估值:

06年,浦發銀行市盈率為10.20倍,市淨率為1.81倍;而同時期招商和民生的市盈率分別為12倍、16倍,動態市淨率為2.2倍與2.3倍。

08年底由於房地產崩盤,被市場認為是半個地產股的興業跌至了5倍PE、1倍PB;

而由於民生銀行從07-09年主動地調整,促使了其業績低於同行,而使得轉型成功後業績增速幾乎為股份制銀行的龍頭,但仍被市場虎視,估值成為最低。

然後,我們擴展到指數,你就會發現這兩年被市場看到的「成長」板塊——中小板以及創業板成為了殺跌的主力,而上證50——指數中最低估值卻在默默的遠遠超過其他板塊,今年已經累計上漲了15%,而創業板下跌5%並且還有繼續殺跌的動力。

人 們總是喜歡慣性思維:認為上一輪牛市的龍頭必然也是下一輪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均值回歸才是王道,任何一種商業模式不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大放異彩,這也就是 為什麼這幾年被幾乎所有「價值投資者」罵的狗血噴頭的民生成了銀行股中的龍頭,被幾乎所有「價值投資者」捧上了天並且整天和富國相提並論的招商爛到了 家......

招商在我看來歷史並不夠光彩,只是上個週期在負債端完成了成功轉型,被稱為零售銀行;而這幾年民生的轉型已經相當成功,但卻被很多媒體解讀為龐氏騙局。龐雜的分析文章太多了,很多只是為了進一步印證他之前的觀點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5

神州租車CEO陸正耀:止步納市是理性選擇 否認錢荒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7434/

在神州租車暫停IPO整一個月後,昨日,神州租車再次宣佈,公司已經撤回向納斯達克提交的上市申請,未來上市日期未定。

在神州租車位於望京的新辦公室裡,剛剛從美國趕回來的神州租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首度接受記者專訪,回應外界對神州租車終止IPO,以及神州租車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等諸多問題的疑問。

市場環境對中概股不利

今年1月18日,神州租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3億美元;4月上旬,神州租車向SE C提交IPO申請更新文件,改變此前在紐交所上市的計劃,計劃轉投納斯達克市場,並降低募集資金(由原來的3億美元縮至1.58億美元);4月25日凌 晨,神州租車緊急宣佈,暫停在納斯達克的IPO;昨日,神州租車又宣佈,撤回上市申請,未來什麼時候再申請上市並沒有時間表。

一波三折的IPO經歷,讓神州租車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投資者不認可」等等諸多質疑接踵而至。

面對各種質疑,陸正耀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一一給予回應。

陸正耀告訴本報記者,神州租車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並不是因為自身經營問題,而是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冷落的大環境所致。「神州租車目前的經營狀況十分健康,現金流也十分充裕。」

陸正耀表示,2011年以來,購買中概股的投資者都虧了錢。誰也想不到,3、4月份,三家中概股公司接連出事,中概股再次成為做空對象,加上大的市 場環境不好,很多機構明確表示,不允許投資中概股。「長線基金不敢投中概股,短線基金也藉機大幅壓價,我們覺得,如果接受短線基金的低價,公司的價值未能 得到合理體現,且對包括聯想控股在內的長期投資者也不公平。神州租車撤回上市申請,是理性選擇。」

陸正耀告訴記者,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是因為根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不撤回,需要每個月都向S E C遞交財務報表,十分麻煩。「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概股重建信任更需要時間。因此,神州租車什麼時候再啟動IP O進程,目前還沒有時間表。所以,我們就撤回了上市申請。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提交申請不遲。」

質疑是因對行業不瞭解

神州租車撤回上市申請,輿論再將矛頭直指公司的高負債率、低毛利率、現金流緊張等問題。

對於來自市場的各種質疑,陸正耀表示,這是因為很多人對租車行業的行業特性不瞭解,用其他行業的標準來衡量租車業,從而對神州租車產生誤解。

招股書顯示,神州租車的負債率高達90%以上。高企的負債率,受到輿論的廣泛質疑。對此問題,陸正耀解釋稱,「租車業前期投資巨大,都是靠舉債發展 起來的,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在美國這個租車業高度成熟的市場,租車公司巨頭也都是高負債率。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增長速度,對盈利沒有要求,對高負債 率也是認可的。」

對於神州租車不斷發動價格戰,大量圈地建門店,導致租車價格不斷降低,租車業毛利率大幅降低的質疑,陸正耀回應,2011年,神州租車確實發動了幾 輪價格戰,將租車價格大幅降了下來。「租車業是典型規模經濟行業,只有做大規模,才能形成成本優勢,管理成本、採購成本才會下降。在降價之前,我們做了大 量的市場調查,中國要普及租車,關鍵是兩點:一個是價格,一個是門店的便利性。此前的價格,大多數消費者還很難接受,所以要降價。降價不是打擊同行,而是 要滿足客戶需求。」陸認為,租車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的行業,對資金,網絡,管理等高要求,讓區域性公司難以全國覆蓋,可能將來會走些個性化路線。

對於「現金流緊張」的質疑,陸正耀表示,去年底神州租車已經進入「盈利拐點」,現在神州租車每個月都有大量的正現金流,根本就不存在「錢荒」。「這 點你從我們的上市申請書中就能看見。關注一個業務主要是看利潤率,我們淨利潤率在一季度由負轉正,530萬人民幣。四月份數據已經出爐,比第一季度的總和 還要多。」

陸正耀告訴記者,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是因為4月25日公司暫停上市後,如果不撤回上市申請,仍然得遵守很多SE C針對上市公司申請靜默期的要求。「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概股重建信任更需要時間。因此,神州租車什麼時候再啟動IPO進程,目前還沒有時間 表。所以,我們就撤回了上市申請。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提交申請不遲。」

鏈接

神州租車IPO曲折之路

1月18日:神州租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 C)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3億美元

4月上旬:神州租車向SE C提交IPO(申請更新文件,改變此前在紐交所上市的計劃,計劃轉投納斯達克市場,並降低募集資金(由原來的3億美元縮至1.58億美元)

4月25日凌晨:神州租車緊急宣佈,暫停在納斯達克的IPO

5月24日:神州租車宣佈,撤回上市申請,未來什麼時候再申請上市並沒有時間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1

女性領導者該重理性思考或感性溝通?

2012-6-11 TCW




延續上期的女性領導管理議題,專 長於女性領導研究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米其林領導與人力資源教席教授李秀娟,本期與全球造紙機龍頭德國福伊特造紙(Voith Paper)亞洲區總裁暨首席執行長劉明明對談,女性領導者到底該複製男性領導理性路線,強調邏輯分析、紀律、果決,或該以感性領導,發揮溝通、協調與細 膩的特質?但若選後者,又該如何迴避顯得「示弱」的問題?

劉明明目前是福伊特全球三十多位高階主管唯一的女性,在一片強調邏輯數據分析的男性領導的工業領域,扛起福伊特集團一九%的營收,她建議福伊特將技術和設 計權下放到中國,在金融海嘯時加碼投資,二○○八年至二○一一年,福伊特造紙在她帶領下,亞洲區營收由三億歐元成長到十一億歐元,成長二.七倍。

骨子裡剛,手段可柔避免公開場合正面衝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米其林領導與人力資源教席教授李秀娟問(以下簡稱李):我的研究發現,男女領導者都須有相同的領導能力,不同的是,會有不同的領導風格, 男性偏向理性、果斷、魄力,女性則以情感、溝通、細膩見長,造紙機業是個非常偏向男性的領導文化,你覺得該融入或者開創自己的風格?

福伊特造紙亞洲區總裁暨首席執行長劉明明答(以下簡稱劉):你講到重點,這個行業裡頭女性特少,工業機器製造行業是個比較保守的行業,很多是在德國而且是 家族性企業,重工業,你必須tough(強勢)、樸實、帶領性強,這點我覺得骨子都是一樣的,但因為你是女性,表現形式可以不一樣的。比方說我遇到 conflict(衝突)的時候,我就很沉(著)。

開完會有意見不一致,我肯定不在公開場合強勢。

比方說我們美國、歐洲、亞洲這三個大區,每個月有單獨管理團隊會議,我在裡面提了幾個關鍵問題點,第一個必須降低成本,一聽到降低成本他們就不太接受;第 二,在國內(指中國)我建議re-design(重新設計),一般他們就把總部的設計直接拿過來用,我特別強調客製化,不然你花一大筆錢(把設備)送到這 邊來結果賣不出去,怎麼行?

我這幫團隊都是老外,(但)德國過來(專家)他就是不做(客製化),所以我想降低國外專家比例,用在地人,自然跟他們會有牴觸。他們層級雖然比我低,在這個時候我還是以柔為主,在會上我就不說了。

等每年我兩次時間談論一些比較重要課題(全球會議)時,我就會要求我總部的財務總監與大老闆過來,因為財務總監會支持cost(指降低成本)。

我會跟大老闆單獨談,我(會)告訴他,為什麼你在中國要給客製化設計的(理由)。未來,中國會引領全球需求,一定會cover(客製化的成本),反饋到歐洲和美國,這樣就不會是我一個人面對(團隊),不會起太大衝突。

處理衝突時,女性會更smart(聰慧),而且更有忍耐性,但我不會放棄,我等了一年、兩年,我會咬著這觀點做事。

李:這是與男性領導的差異之處,男性會直接衝撞或者據理力爭,女性比較感性和細膩,懂得收放,站在對方角度,找不同的方法處理衝突,就像是你在說服大老闆的方式,但是如果是很急迫性的問題,就沒辦法這樣了吧?

劉:這種歷練的轉變需要花時間的,你要教育你的團隊,否則你硬跟他幹,他也不幹,但有的時候你不能花時間討論,特別是(產品)質量與交期問題。

我們最近剛完成一個案子,原來答應客戶(交期)十二個月,但是沒協調好,要延遲交期了,我這麼一看不行,這時候就不行慢慢商量,他們(指部屬)本來要解 釋,我就說,你不要解釋,不要說客戶不接受,我都不接受,像這種情況我no discussion(沒得商量),這個時候我相當tough。

但是,我知道我這樣做,他們不會有爭議,因我在幫他想辦法,但有的時候,理念有不同,你就得花時間。

李:所以這是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在這個極端的時候,你就得當機立斷,但是有些長期理念,如果他不埋單的話,你可能會退下去,用比較迂迴的方式進行,不過,難處也在,女性在領導上常以一種迂迴、緩和的方式,但是會不會讓人家有「示弱」的感覺?

劉:退一步海闊天空,我覺得在這個行業,可能你得有風格,但是也得要有妥協的能力,任何事比方說十件大事,抓著幾件主要的事,其他我都可以讓,但這幾件大事我絕對不能讓,就像處理人際關係一樣,你處處都拔尖(指都要勝利)怎麼行?

李:女性的韌性非常高,立場上堅持相信的東西,手段上可以soft(柔)一些,這是所謂的剛柔並濟,不過雖然柔,女性持續力很強,抱著「我相信這件事情,就是要做」(的念頭)理想性高,男性在事業的驅動力則是追求權力。

相信直覺,敢於假設決策不一定只能看數據

劉:就像是二○○八年金融危機也是,大家都在撤的時候,我(告訴德國上司)說,這是要上(加碼投資),大家都在撤,你一定要有逆向思維,如果人人都在做的事你也在做,那你就僅僅是follow up(跟隨)別人的尾巴,怎麼會出頭呢?

李:這聽起來很直覺式的想法,當然確實可能為公司帶來新契機,但也可能會被其他人認為太無所根據,太感性而不理性,你怎麼說服他們?

劉:德國人很理性的,很邏輯性。(我告訴他們)正常(經濟成長)應該是這樣子的(在紙上畫出緩緩上升曲線),但中國政府的刺激方案,拿出人民幣四兆(元) 往上拉,當時我跟你講,我直覺是政府會拉,但這是違反規律的,它拉不久,會慢慢慢慢掉下去,但是我得在這點(指需求因為政府政策急升時)抓住機會,然後等 你(需求)下來的時候,吃得半飽了,再慢慢消化。

當時中國占(福伊特全球營收)份額就不少了,約三億(歐元),現在是十一億歐元。

李:你非常(有)前瞻性,女性領導通常在前瞻性會弱於男性,因為前瞻性本身要敢,要大膽假設。

女性領導她想得到(願景),不過她會有點戰戰兢兢,不太敢冒險,沒有信心說This is what I want(這是我要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我看到成功的女性領導,她都是有前瞻性,當然,這有七○%是靠經驗和過去的數據為基礎,加上直覺和想像,最重要是她比較敢。

劉:我同意老師的看法,我在這家公司十三年了,男性偏向會以看得見的資料數據分析做決策,但很多變革都是在事情沒有很清楚的時候得做出選擇,這時候女性的 直覺就很有用。所謂直覺,是感覺人和人接觸就有的化學反應,接觸出來的感覺,錯不了事,而且我做策略靈活得多、會適度調整,男性就是太單一了,女性的多面 性強很多。

女強人不必扮強女人軍事化管理現已不適用

李:過去在領導力上,都認為女生就算當CEO,要表現得跟男性一樣就是鐵娘子,才能夠在理性為主的男性領導中生存,就是必須做強女人(強勢領導)非女強人(發揮溝通協調特質的領導),你認為呢?

劉:這一定行不通了,你想這些新員工,都是八○年代、九○年後(出生),你那一套誰理你啊,大不了我辭職回家啃老去了。現在重視多元化知識,我們這裡有德國、英國人,還有好些菲律賓和香港人,人家受教育跟你都不一樣,就是你那方式(軍事化管理),他也不舒服。

李: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領導風格,就過去要求你要很tough,要什麼就是什麼,但在多元化下,單一、軍事化的管理,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正好顯現女性領導可剛、可柔、可進、可出的可貴。

【延伸閱讀】名師觀點 換位思考力強,是女性談判優勢

越來越多女性登上CEO,我稱之為ShEO。她們有3項擅長點:第一為善商,在管理時,她重視人性需求和人文關懷,成為推動企業成長深層的原動力;第二為 韌商,對於環境變化或不合理待遇承受能力高;第三為情商,與別人相處能力與換位思考的能力強。所以在談判上,女性進行交易和轉換的能力往往超越男性。

但是遇到的挑戰也在於,由於身兼社會上不同角色,社會也強調女性在當好CEO之前最好也是個好母親。另一個挑戰在於前瞻性不足,並非她沒看到趨勢未來,我 看到很多的女性,她之所以沒有辦法晉升主管,碰到的瓶頸是因為她不夠堅持去推動理想,只要突破這2點,在越趨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下,女性當家也許會是潮流。

社會給予ShEO更高的標準和壓力,我建議把握的原則是「要像女人,但是不能太女人」,能學習男性的鎮靜與邏輯思維,又保持女性的溫柔和親和力,這是女性領導者最大優勢。

口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米其林領導與人力資源教席教授李秀娟

【延伸閱讀】三分之二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來自中國

中國女富豪興起!2011年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全球28位10億美元身價的白手起家女性中,18位來自中國,約占2/3。

【延伸閱讀】三分之二男性主管不喜歡被女上司管

ShEO難為!《哈佛商業評論》調查1,000名男女性發現,有2/3男性主管與1/5女性主管認為,有女上司心理上會覺得不舒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0

領導八○後 該走感性管理或訴求理性?

2012-7-23  TCW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將領導力分 Hard Power(硬性管理力量)與Soft Power(軟性管理力量),前者建立在「理性」的獎酬機制之上,後者則是以「感性」為主調,重視同理心、覺察力等管理者特質。隨著跨入職場的年輕世代, 來自物質不虞匱乏的年代,不易只靠有形獎酬激勵其工作表現,感性管理的議題,也越來越受到管理學界重視。

全球最大的速食連鎖餐廳麥當勞,七成服務人員是以學生為主的「八○後」(編按:指一九八○年之後出生)、甚至是「九○後」的計時員工。

曾擔任北京、上海麥當勞總經理,以及麥當勞中國首席人資長,去年底來台接任台灣麥當勞總裁的陳麒亦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期待被認同,渴望被感性管理,但需求 面卻十分理性,領導者如何洞悉被領導者需求,是平衡理性與感性管理的關鍵。以下是陳麒亦與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的對談摘要。

好人不代表是好老闆!對事不對人,表現差就要講明白

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問(以下簡稱李):麥當勞管理的很多對象都是年輕人,你又待過香港、大陸和台灣等兩岸三地,身為一個女性領導人,在扮演領導人角色時,先想到理性管理還是感性層面因素?

台灣麥當勞總裁陳麒亦答(以下簡稱陳):感性管理很好,好人容易做,但是好人不代表是一個好老闆。當一個員工工作表現不好的時候,理智上你一定要跟他講, 讓他明白工作表現是不合格的,或很需要改進,但若是選擇不溝通,或是溝通時語帶保留、模糊,希望對方能了解我在講什麼的那種,對我來講就是感情的因素,這 時候需要的,是針對事不是針對人的理性,雖然在講話時,我有可能傷到你的面子。

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先小人後君子」,把壞的東西先放在檯面上,之後再想怎麼去manage(管理),但這過程中你很難分別出來,到底哪一部分是理性還是感性,也無法說出理想比例,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

帶人不像管工廠零件!把激勵變文化,投資回報會更大

李:領導人能考量到個別需求,進行感性管理固然很好,但麥當勞員工動輒以萬計,要運作感性管理,如何衡量時間成本?

陳:人員管理當然有它一定的SOP(標準作業流程),但服務業不是開工廠,也不是生產零件的地方,講到人,還要想怎麼激勵他、教導他做得更好,我們相信, 一旦對「內部顧客(指員工)」好,內部顧客就會對我的「外部顧客(指消費者)」好,但這種的精神要靠人、靠時間去傳達,員工不會百分百自己去執行,畢竟它 是人性的,一定存在差異。

我同意這樣做,管理成本很高,主管都要面對那麼多人,處理他們的感受,執行面難度是很大的,但若它形成公司的一個文化,這個管理思維就會一個傳一個,做得好,投資回報其實很大。

李:從你的管理經驗,一個台北二十歲的年輕人,和一個上海二十歲的年輕人,期待被理性或感性管理的方式對待,是一樣的嗎?

陳:不一樣。中國有兩個事情造成他們這代人很不一樣,一是文革,文化大革命把一些很傳統的東西都消滅掉了﹔二是社會急速發展,尤其今天上海的年輕人,可能 接觸的東西跟台灣不一樣,(社會變化)速度比香港還快,但因社會發展過於速成,人才需求量大,你覺得他們那邊不好用的人,他們會自己覺得棒得不得了,自誇 程度像是從哪個外星球來的,但那邊的小朋友就是這樣。台灣的年輕人,你說他好,他則會很客氣的跟你說謝謝。

管理中國年輕一代職場的人,你兩方面(理性和感性管理)花的精力要更多,他feel good(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更需要感性,但因為還要他買帳、願意相信你,所以也要給他理智上的酬賞,才能達到同樣的管理結果。

李:未來中國做管理,得把感性和理性同時做大,會不會更難兼顧效率?

陳:我舉個例子,在台灣要辭退一個人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但在中國要辭退一個人,你只要跟他明說,他會很快就說,「好!沒問題!」不太需要處理他的情緒,因為他自我感覺很好,你不用我,我可以去另外一個地方。

草莓族不是不能吃苦!有潛力就給挑戰,他會更賣命做

五年前在中國,你還可以聽到年輕人在一個公司待三到五年,現在平均是兩到三年,因為每家公司願意給人才的工資都很高,今天你炒他,他還會很感謝你,所以我才說兩邊是不能比的,存在不同的情境因素。

李:很多人用「看起來很好看,但一碰就爛」的「草莓族」,形容台灣八○後這群年輕人,麥當勞做培訓時,如何回應這群人的感性需求?

陳:我們這一輩的管理者,卡在一個很尷尬的世代,我們和我們長輩的差異比較小,但,我們和下一代的差異太大,也還在尋找那個差異是什麼,以前的父母哪裡會為孩子讀書而去讀書?父母的定義、吃苦的定義都不一樣了,但是不一定表示他們不願意吃苦,可能還比我們更吃苦耐勞。

特別當你相信他是有才能、具備潛力的,一定要給他challenge(挑戰),給他做他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他會賣命的去做,做的速度一定比我們還要快,因 為他們很多方法,是我們沒有使用過的,上網、去臉書問啊,我們以前認為去問人很丟臉,現在不是,他們的工作方式、生活習慣跟我們這一代已經很不一樣了,我 看到當他們在拚搏的過程中,是很賣命的。

李:所以,八○後這群年輕人,也不是不理性,只是他們理性的邏輯和根據可能和我們不一樣,管理者需要進一步知道他們的邏輯是什麼,這樣才能進行理性或感性管理。

管理方式必須跟著變!越理解他們的價值,溝通越容易

陳:我那天在台北東區,問一個在麥當勞打工的二十多歲年輕人,你以後願望是什麼,他回答當公務員,我就問他,為什麼要做公務員,他說公務員穩定。聊天的過 程當中你會發現他們的motivation(動機)很不一樣。說實在,我二十歲的時候你問我做什麼,我天天在換天天在變。

所以當我們管理八○後、九○後的年輕人,無論感性也好、理性也好,都不能套用我們的習慣去理解,然而,站在對方立場去理解他們,這個管理原則卻是從來沒變過,越了解他們,就越能溝通,距離也會拉近。

正如人們想要生活越來越好,這個基本原則也從來沒有變過,只是你要知道他需要的是什麼?例如我們這個世代定義出國旅遊很重要,但對現在很多小朋友來說,可能常常在玩,出國對他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李:做為管理者,你覺得他們(年輕人)比上一代更感性,還是更理性?

陳:我覺得其實是更理性的。

以前我們老闆講的,我們就會跟著做,不用知道原因就去跟了,這是感性,不是理性。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也會跟,但會先要求主管,用理性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你跟他講原因,他一旦同意他就會做,而且願意做得更好,他們在價值觀的管理是很自我掌控的,很在乎自己的價值和信念。

不管是談理性或感性管理,最重要的還是《孫子兵法》講的「知己知彼」,知道自己要什麼,對方要什麼,才能找到那個平衡點,管理基本原則沒變,但套進去的東 西和方式,一直隨著時代在改變。可以確定的是,管理的複雜性遠比以往更複雜,無論是環境和文化因素,今天員工的選擇性多了,邏輯跟思維也變動得更厲害。

以麥當勞人才培訓為例,從前是很內部的,只要麥當勞的人教麥當勞,傳承下去就好,但現在是大量找外面的人來教麥當勞,而且方式要很不一樣。雖然這樣很辛苦,但還是得改變,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演變成怎樣,到我退休的時候,一定又完全不一樣。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告訴他們為什麼,比該怎麼做重要

人沒有絕對的理性,也沒有絕對的感性,管理也是一樣,純理性或純感性的管理都會出問題,但在看待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時,管理者通常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所謂的兩者平衡就是50比50,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平衡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就像雜技演員拿著一個平衡桿走鋼索,為什麼需要平衡桿呢?因為情境是一直在變的,突然間右邊來了一陣風,他要把更多桿子的重量往右邊傾斜;如果左邊來了一陣狂風,可能就要把90%重量都往左邊移。

麥當勞的培訓系統,對人員原本就有3個E的評估機制:Education(教育)、Experience(經驗)、Exposure(暴露,指透過特殊經 歷建立的視野),管理「八○後」、「九○後」也是架構在此之上。上海年輕人接受很多教育,但可能因為被比較的經驗缺乏,所以,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台灣年 輕人則在物質充裕的環境成長,需要得到的是視野能被擴展,這都是管理者在進行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時,決定把平衡桿往哪一端移動的重要參數。

麥當勞的經驗也提醒了傳統的管理者,八○後員工要的並不是拍拍肩膀說幾句鼓勵話的感性管理,而是除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的know-how,更重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know-why。這一點也是多數管理者在談感性管理時,容易忽略的盲點。

口述: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

【延伸閱讀】80%台灣麥當勞16至30歲員工 是一線服務人員台灣麥當勞超過1萬名員工,年齡在16至30歲的年輕人,有80%是第一線服務人員。

【延伸閱讀】台灣麥當勞計時人員 離職率從70%降至60%2010年起,台灣麥當勞推動人員價值主張,讓員工擁有夥伴關係的工作情誼,計時人員離職率從70%降至今年的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5

微博閒談集錦——胡言亂語、感悟雜談、天馬行空 理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323730102du6o.html

均值回歸決定了「富不過三代」;但馬太效應卻推理出其相反的結論。根據我有限的經驗,我個人認為「富N代」(N>1)中敗家子的數量要遠遠小於成功 者,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必須承認上帝是不公平的,即使富N代本身比較弱,但其祖輩們遺留下來的資源、環境也能夠使其比我們達到相同的水平的概率 大!如果你把人生的成功定位為賺取金錢的多少,並且喜好比較,那麼你的人生注定失敗!特別是那些提及富二代就蹦跳的人,你心中渴求以及或缺什麼那麼你就表 現出什麼。人生的精彩與否絕對與金錢多寡無關。就像我認為愛因斯塔、史鐵生、海倫凱勒的成就不比巴菲特小一樣!

其實,藕甚至認為我喜歡的AV女優大橋未久以及甲乙女等在解放人性的道路上比巴菲特、芒格等投資大師以及大文豪們做的還要好一樣!哈哈哈!

 

從交易角度講女人的青春:想起來昨天溫習的泰坦尼克號中的rose的母親,此類母親以及女兒的思維基本類似風險投資,催熟後,著急上市套現,獲取收益!也 是,如把美貌青春當成籌碼,而其又是一項貶值商品,不在其估值最高的時賣個好價錢,從交易角度看確實是浪費了!最佳風投機構:中國丈母娘!

當然,如果是真愛,或者具備愛的能力的女性,她會渴望在她最美的時候碰見那個她愛的人,她把最美的時候給了邂逅的愛情,無論其結果如何,其價值都是無法衡量的,而愛情才是稀缺品,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享用它!

 

污染:唯科學主義有句名言:「科學技術帶來的問題只能靠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來解決。」這句話實在是體現了唯科學論者對以下兩點知識認識不足:1、對人類認 知不完備性的認識不足;2、對自然等複雜適應性系統的複雜性認識不足。我們「生活在極限內」,地球資源以及對於污染的容忍能力是有限的。用科學技術解決科 學技術的問題,就像是對用宏觀經濟調控解決調控所帶來的問題一樣,層層循環下去,最終會帶來更大的問題。人類在自然面前應該更謙虛,順應自然才是真正的和 諧之路。

 

負債:巴菲特很討厭負債高築的企業,但是無論是他自己的保險企業還是他最喜歡的富國銀行,無疑都是「負債高築」企業的發表。在我看來,負債恰恰是類金融以 及金融類企業的核心資產,這類企業的佼佼者們正式通過負債持續經營的!類金融的負債大多是預收款以及預付款的流動負債,比如沃爾瑪、戴爾、格力;金融類的 負債同時也是它們產生利差的根源,比如銀行的存款、保險的「浮存金」。所以,理解巴菲特的體系千萬不能教條!

 

合力:你需要理解模型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因為兩個模型經常能夠產生合力。在這種情況下,2加2並不永遠等於4,它有可能等於6甚至8。通過簡單地給已有的 混合劑再額外添加一克的常規材料就能製造一次大爆炸並產生大規模的破壞力——根據物理學原理這是能發生的,模型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這樣,有時普通的數學模 型預測不到會發生什麼事。相同的事情也可以發生於相反的方向:如果有兩三股強大的力量合力一致與你作對,結果勢必將導致巨大災難。——芒格

 

其實,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非常奇怪:優秀公司並且便宜的股票扔到地上沒人要,就像現在的A股大藍籌們,而熱門的股票雖然貴的出奇、競買者眾,但追漲者 仍然如飛蛾撲火般蜂擁而入!對於男人,同樣如此,現在的熱門「高帥富」將來是會均值回歸到「富不過三代」,而那些努力打拚的窮矮搓,正在經歷苦其心志、勞 其筋骨的鍛鍊,無人理(便宜)且質優!女人們啊,就像資本市場一樣,永遠喜歡熱門時尚的東東,並且喜歡蜂擁而入,給與高價......

 

其實,天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每一個女人都應該來學習一下投資的基本原理:企業的內資經濟特徵決定了這個企業長期內在價值的走勢,從而最終決定 市場上此企業的股票價格的長期走勢。同理,聰明的女人在選擇男人時,就如同選擇一個你願意長期持有的股票,最為重要的指標不是表面上的有或無(無論他現在 是有錢還是沒錢),而是內在品性:持續的上進心以及是否理性:上進決定了他會努力並且必須是持續的,理性決定了他不會天天做夢從而踏入類似「營銷」類的自 我催化發財夢;責任心:對愛情的忠貞、矢志不渝。所以我說蘇珊才是真正的股神,女性如果能在年輕時就有識人的高超技能並且耐力無限(在男人暫時的失敗時不 離不棄始終支持,要知道長期持有伯克希爾的股票也要經歷N次腰斬。)終有厚報!

 

社會的現實便是:大多數女人比男人更現實,大多數有錢的男人比無錢的或者無錢時更花心;男權社會對於女性不公平處便是女人用青春換取現實條件的時間有限, 而男人想讓自己有物質條件花心的時間無限(只要仍有雄心、仍能勃起)。而這個社會大多數的婚姻都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物質的交換,所以才有了那麼多悲 劇。建立在愛情至上的完美持久婚姻對於社會體系來講是小概率事件,它必須是建立在兩個獨立精神相互吸引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精神相惜,兩個人創造物質條件的 時間可以是一輩子,而不是短暫額只發生在女人美貌的時候。美貌換取物質,除非你聰明到在老去前能夠完美套現,不然,這注定是一莊杯具的買賣大多數人都是從 眾、短視、現實的,而大多數女人尤是如此。丈母娘、小三無不都是這個社會現實的鑄造者。貌美之女在年輕時擁有的選擇權遠遠高於相貌平平者,但是人性之弱點 決定了她們的選擇注定了今後的杯具,我最熟悉的例子便是巴菲特年輕時屢次拒絕他的選美冠軍,之後離過三次婚,當美貌不再,心理的落差是極大的。再比如好萊 塢的性感女郎們,大多數的婚姻也是令人唏噓不已的。

 

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它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的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其做法就是認清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喬治·索羅斯難道不是嗎?所謂的創造需求不就是真誠的忽悠嗎?

 

投資組合理論的荒謬之處就是:優秀公司是少數的,你買的越多,買中垃圾公司的概率越大!

 

這些企業在衰退襲來前實力很強,從衰退中走過來之後會更強。——很喜歡巴菲特2011年信中的這句話!

 

從巴菲特和芒格可以學會:什麼時候買以及買什麼,從索羅斯那裡可以學會什麼時候賣。兩者的組合才能更好的適應A股市場估值波動極大地特色。

 

盜夢空間——關於我的記憶,僅僅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的印記,還是我對這些事情的自己的一些主觀印象......我的意向裡有多少是真實發生過的還僅僅是我認為其發生而真實是虛無的東東。人的一生下來誰不敢肯定自己一直或者是曾經某段生活在自己所設計的夢境裡呢? .......

 

索羅斯的反身性的基礎就是認知的不完備性,說到底仍然屬於人類誤判心理學。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他們對於其他人的非理性行為的深刻認知。大師們獲利的本質相同。這就是一場遊戲,誰更能看清遊戲的本質和對手的弱點,誰就能最終取勝。

 

預測大勢,不是類似於股評家似地對大盤的走勢強弱進行短期內的胡吹濫砍,也不是技術分析之類的彫蟲小技,而是真正的對一個國家的文化、社會、經濟等細微之 處的變化有所觀察,能夠嗅到捕捉到有可能的變革式的機會。羅傑斯在這方面確實做得很不錯,讀了他的環球遊記,更是對他的膽量、勇氣和眼光欽佩!

 

不要向別人解釋你的生活,解釋了你就失敗了。口頭上你所貶低和賤罵的往往是你心所往之或者真正缺乏而渴求的東西。回國的某同學藉著酒勁大罵現在的女人無房 無車不嫁,但卻非得拉著我們參觀他家的複式新房,我違心的讚著,他滿足的接受著。為別人的眼光而活真累。做了投資後我竟然對很多事情看得如此之淡,投資的 魔力真大!

 

投資家並不創造價值,只是重新分配價值。股民們虧損的錢都到了哪裡?都到了強者手裡,因為也只有到他們手裡,才能得到更優秀的配置,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

 

想身體健康的話就應該向我們的父母輩那時候的生活習慣學一學,為什麼直覺那時候試穿都沒現在的好、運動裝備也沒現在的好,但為什麼他們那時候的身體素質要 比我們好的太多?就像投資一樣,一定要聽真正賺了錢的,而不是聽那些胡吹海吹自稱自己不沾股票才能客觀評價的股評家!同樣,現在的健康食譜醫療指南不能全 信!

 

無房無車又如何?只是少了70年的產權和一個代步工具。可是常識性的偏見卻將房子看成了一個家庭的必需品,無房就無家庭,這是徹底錯誤的,空洞洞得水泥牆 內如果沒有愛那才真的不是家;常識性的錯誤還把車子看成了身份的象徵,這更是可笑的代表,愚蠢的人即使開上飛機還是蠢蛋,巴菲特開著幾十年前的破車仍然是 世界上最被尊重的男人!

 

比較是痛苦的,而人的慾望又是無止境的。奢侈品的東東永遠都是在講故事,製作成本遠遠要低得多。醉心於物質的追求是不可能真快樂的。

 

真正編制遊戲程序的高手的快感一定遠遠大於玩家們的;創造一部文學作品的作家的快感一定大於讀者的;賺取金錢的快感一定遠遠大於花錢的.......大眾永遠喜好的是重複高頻率的低微快感——物質、做愛、領取工資.......他們永遠享受不到這個世界上真正快樂的事情!

 

我們真的不敢肯定我們看到的色彩比盲人多,聽到的聲音比聾啞人豐富.......那只是表面,想像力是你塑造自己世界的最好工具~

做股票的樂趣:金錢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一個結果。真正的樂趣:是之後的趨勢印證了你思考的判斷,證明了你的正確!這便是最大的樂趣所在了,我現在僅僅需要時間!多一點的時間!

簡單樸素的常識性的普世智慧比複雜繁冗的理論知識更能帶給你成功!

 

1、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你的思維越是接近於大眾、常人,那麼你人生的結局:只能是平庸! 2、思考致富而非勤勞致富:只有獨立的思考才能真正帶給你財富,愚笨重複的體力勞動只是耗費生命的垃圾的堆積而已,而我們的教育卻加強了這一點。

 

無知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知曉很多;有知的人卻知曉世界的未知還有很多。

 

憤青有兩類:一、理性:客觀的評價現實中的缺憾,理性的提出,希望其改進。這類人往往是社會的精英;二、感性:看到不滿意的蛛絲馬跡,便大罵特罵,群體效 應極其明顯。這一類往往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各種利益被擠壓,而且生活事業多不如意,於是便將自己的憤怒轉嫁給社會,稍有風吹草動便成咆哮體!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不是飛機、大砲,不是紙張、互聯網,而是資本市場,它也許是人類文明駛向共產主義的最佳工具,因為普通人可以通過它讓最強者幫助其賺錢。

 

愈來愈覺得:痛苦越少,快樂也就越少。

 

很多人熱衷於過山車、蹦極、跳傘等刺激類的運動,就是享受痛苦帶來的快感。記得有一個死亡實驗,是讓人們體驗死亡時候的感覺,實驗者都宣稱臨死時有一種爽 快的感覺,研究者說明是人類在死亡之時,身體會因為痛苦而釋放出一種類似於麻藥之類的分泌物,從而讓瀕臨死亡者感受到一種快感。

 

看來,痛苦和快樂是行影不離的,並且還有生理學方面的解釋。

 

索羅斯之所以財富不如巴菲特,就是因為他選擇了宏觀經濟作為對象對外匯、期貨等進行槓桿交易,而宏觀經濟是個複雜適應性系統,每時每刻的運行都由N個因素決定,巴菲特選擇了放棄。

 

投機難於投資,但投機者的結果往往不如投資者。就是因為懂得放棄有時候是一種明智。而我們的教育系統歷來是不認可這種價值觀的,能把難題解出來被評估為優秀與否的標誌。

 

證券投資領域的一小撮人的使命就是將炒作以及投機的資金賺取到我們的手中,然後由我們來重新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以期產生最大的價值回報,也就是說我們投資者充當了一個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者的角色。這是我們的使命!

 

如果你的利好,敵人也知道,則便不是利好;敵人所知道你的不利之所在,而你也知道敵人這個判斷,這便不是不利。

 

一個炒股者在一個美國的小鎮每年舉行的大會卻在世界商界引起躍然大波.......真實的情況是如果你以「炒股」的心態進入,那麼你永遠是個炒股者。年復一年的「勤奮」的重複工作,不是積極向上,而是惰性思維的延續。

 

在資本市場上的大部分人的形態是:從眾者、追逐資金掌控者、擁有內幕信息者,他們說到底如此這樣做是屈從和滿足於自己的動物本性,就像無理由的喜歡做愛的快感。而人類的理性代表——頭腦,就是上帝發明出來使人類對抗其本性的最有力工具。

 

社會就如同股市一樣,表象很複雜。所以,踏入社會前如果不能好好的吸收那些經典的觀點,往往會被表象所迷惑。所以要先讀書後入世,讀書不要讀聖賢書,而是要讀那些真正在現實世界取得成功了的人的書,我最推崇的就是像查理芒格這樣的大師!

 

愛國——不是獻媚於這片土地上的執政黨,不是痴鐘於這片土地上的政府,而是熾烈的深愛這篇土地本身,熱愛自己的父母、家鄉以及人民!真正的愛國者是一個監 督者、一個批判者,指出這片土地上的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捍衛自己的權利,從而促使這批土地以及在其上生活著的民族的進步,這才是真愛國!

 

香港市場的邏輯:中小盤股,無主要機構機構進駐、規模小、高風險。所以,港股有大批折價的估值極低的優質中小企業;A股的邏輯:大盤股盤子大,資金拉不 動,小盤股容易拉升,這是曾經典型的莊股思維留下的後遺症,雖然曾經的莊家都已經灰飛煙滅。香港內地都是部分失效的市場這也是理性投資者的獲利源泉

 

國際版的推出以及退市制度的完善,將會促使A股的估值趨近於成熟市場比如香港、美國,從而使得安全性更高、流動性更好的藍籌股們獲得應有的估值溢價,中小 盤股則會面臨折價。到時候才是投資於中小盤股票的黃金時期。在此之前,耐心等待,什麼時候結束無人知曉,但一定會有結束的那天!

 

市場永遠是錯誤的:A股市場90%錯,10%正確!2000-2004年,4年熊市;2007.10月-2011.10月也是整整4年熊市。A股,你是魔鬼也是天使!

 

一個確實知道並瞭解自己不足的人是智者,追隨他;一個確實知道但不知道他知道的人是沉睡者,喚醒他;一個確實不知道但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是學生,教他;一個確實不知道且不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是個傻子,別理他!——瞭解且承認自己的無知是邁向有知開始學習的第一步!

 

「令知識死亡的並非無知,而是對無知的無知。」——懷特海。在資本市場,問問那些「炒股者」,哪一個不是無知到似乎自己什麼都懂?尤其是擅長預測宏觀走向的經濟學家和喜愛技術分析的短線客們。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有知的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02

不要死理性:跳出書呆子思維的Roy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1144.html
美國男孩Roy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年輕人。他僅花了3年的時間就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本科學位。雖然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但緊接著,當時年僅22歲他又以優 秀的成績在2年的時間內取得了芝加哥大學的MBA文憑。不過,他顯然受困於自己封閉的「書呆子」思維方式,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職業故事。

22歲的MBA

Roy在讀MBA時,班上95%的同學都比他更有工作經驗。這些同學通常都有5年左右的工作經歷,從第一學期開始,他們的一些優勢就顯現了。相反, 因為Roy一點工作經歷也沒有,本科也沒有讀滿4年,他總是覺得在一些有關組織行為實務的課程上感到很困惑,他對員工激勵或衝突管理都無法有形象的理解, 因為他從沒有管理過團隊。然而,Roy在MBA的課程裡有一個特別擅長的領域,那就是經濟學、數理統計和線性代數。大多數MBA學生都特別注重定量分析能 力以及芝加哥大學享有盛譽的這些數理經濟學科。

Roy發現自己很難掌握一些與人文關懷有關的知識概念,無法將實際問題與所學理論聯繫在一起,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封閉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根 本就沒有處理相關實務的工作經歷。比如在課堂裡,有人提到「員工總是缺乏激勵」,Roy不大能理解,他會想「給予員工需求曲線要求的工資,不就是激勵了 嗎?」對於Roy來說,情感因素從來都不重要,因為他看到的世界不是「黑色」就是「白色」,沒有「灰色地帶」,他覺得別人的世界也是一樣。他想的是,如果 你被僱傭來做一份你對工資和已知條件都滿意的工作,你當然應該會高興地去做,怎麼會慢慢感到缺乏激勵呢?

「新秀牆」時期

完成MBA的學習之後,Roy很輕鬆地找到了工作。他對醫療保健行業很有熱情,很快被一家醫院聘請擔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在歐美國家,醫院的管理者不 一定是醫生,所以醫院常常會公開招聘一些優秀的MBA畢業生來擔任管理崗位。最初,Roy要管理100多位僱員,那時他才只有22歲。「我喜歡我工作中技 術的部分,但也不得不學著慢慢從一些小挫敗中學會如何管理人。但我想我是芝加哥大學的MBA,這對我的職業很重要,所以不會有問題的……」

4年以後,Roy要管理300位員工,並在管理崗位獲得了晉陞。他意識到,要想做到更高的職位,自己還缺少一些東西,需要後退一步,讓自己的職業生 涯更系統化。他決定離開醫院的管理崗位,先去做一個諮詢顧問。此後他用了許多時間來思考戰略和其他與醫療保健有關的柔性問題。5年之後,他最初待過的醫院 越做越大,前老闆CEO邀請他回去擔任戰略規劃部門的總監。Roy又回到醫院工作了。

他回想起他幾年前剛加入時的情況:「想想那時,10%的工作是在處理數據,這是我喜歡的;但90%是在和人打交道。我不得不去說服別人,這是我不習 慣的方面。我要去激勵他們,但最糟糕的是,我也不得不去瞭解他們對團隊是不是滿意,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有沒有業績欺騙等其他的瑣事!」當然也有好的方 面,Roy思考著:「在那些日子裡,我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死理性派』轉變為慢慢理解人情世故了。我一直自認為能很好地處理經濟模型,但那段日子證明我的思 維模式在阻礙我成為一個好管理者。不是我的定量分析能力拖了我的後腿,而是我缺少理解工作中定性層面問題的能力,員工的道德或者情感是極為複雜的事情,這 些東西都是開放式的討論,不像經濟學建模那樣做好了所有的閉環和假設。我覺得用圖表數據可以更好地診療,那麼當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人。我把管理看作是一種 科學,而不是藝術。」

最糟糕的經歷

Roy回到了醫院。最糟糕的經歷在2個月後發生了。

擔任總監的Roy有四個部門領導向他匯報工作,他沒有想到其中一個在謀劃造假薪酬統計,欺詐公司資金。一段時間裡,這個部門領導都缺席會議,他還和 另一個財務的同事發生了不正當關係,兩人一起捏造了薪酬統計單。Roy的部門裡還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但他們什麼也沒透露,因為不想惹麻煩,也因為他們看 不慣Roy剛來就和CEO走得很近。而且他們料定Roy這麼古板,一定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

是的,Roy的確太書呆子了,他的注意力侷限在生產率或財務報告這些封閉領域。他每兩週會和部門領導開會,而在會上這些數字看起來都挺好的。那些人猜得對,Roy從不會想像到會有員工在醫院這個工作環境中欺騙,也更沒想過假設有人這麼做,他該如何識別和處理。

直到一天,有兩個員工似乎再也沒法默默忍受下去了,他們走到Roy的辦公室告訴他發生了什麼…… Roy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意識到他應該馬上開除那個傢伙!他很想揍那個傢伙!但很顯然Roy的思維方式不足以令他處理好這件事。「沒有人在MBA課程裡教 你這些事。如果他們教過的話,我是不會不懂得分析的。也許我太年輕了,總是戴著知識的眼罩。」Roy默默地自言自語。

老謀深算的CEO

幸運的是,Roy至少還記得首先要把這事匯報給他的老闆。CEO讓Roy冷靜下來並教他如何來處理這種狀況。「開始收集證據並且馬上立案」,CEO下令,「當我們一切備妥的時候再開始行動。」

這些指令就直接成為了Roy給直線經理的指導。因為他自己始終沒有準備好如何處理辦公室政治和人際爭端。好在Roy的老闆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僱 用了包括Roy在內的10個初級總監,他早就知道只有兩個會生存下來。他在旁觀察,想看他們互動的情況以及如何來管理自己的團隊。他很快也意識到,Roy 在分析能力上很優秀,但在高層會議的開放討論及政治鬥爭方面不堪一擊。每當他們評估醫院戰略層面上一些開放的可選方案時,Roy幾乎天真到無可救藥的地 步。

「每個人都從我的分析能力上獲利,但是我卻受此拖累而跌落馬。作為一個死理性派,你因為優秀技能而得到認可,但卻無法在更大範疇中有所表現。我幾乎 以為自己難以承受這樣的錯誤……」Roy有些痛苦地訴說著,但很快又像個不苟言笑的「死理性派」那樣收斂了自己的情緒,「但我明白了思考過程需要更複雜。 你需要知道何時閉嘴,何時傾聽。」

Roy的轉變

在這件事之後,Roy離開了公司。但他還算是幸運的,因為有一個能全盤考慮並願意教他的老闆。他仍然將自己的定量分析能力看得高於一切,並自信他最終會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但就像他說的,前提是要先「反學習(unlearning)」過去5年的學術思維訓練。

在Roy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越來越理解管理和醫學一樣,都涉及傾聽和分析人們講的故事,而不是記錄關於人的數據。今天,Roy是一個非常不一般 的管理者。他意識到人性中道德和行為的不可控性對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此以前,他很天真,總是以自己的濾鏡來看世界。如今他明白了世界的色彩很 豐富,你需要理解為什麼呈現出這樣豐富的色彩?又是如何變成這樣的?執著於探索這些,管理者才能夠很好地判斷和理解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Roy仍是一個「死理性派」。一個人如何可以在生活和職業中都成為佼佼者?我想也許需要讓這兩者中的一個變得穩定以給另一部 分以支撐?你不需要改變你生活中「封閉思維」的一面,但你需要嘗試改變職場中的思維方式。這也許就是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所要求的一切吧,Roy感到自己變得 更好了。

延伸的思考

今天的醫學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死理性」。醫學正在成為一種信息型商業,一種數據型商業,不再像過去一樣是一種客戶服務型商業,它變得非常依賴 電子醫療記錄或基因學分析。這造成了一種廣泛的誤解,認為如果你能收集到病人所有的信息,比如你去看過幾次醫生,體重是多少,鍛鍊的頻率等,醫生就可以更 好地診斷你。這個觀點被病患和醫院推崇。

Roy無疑也有這樣的心態。在過往MBA的學術訓練中,他被教育成一個「封閉思維」的人,不善於考慮商業中的定性問題,而善於在封閉的模型或定量分 析中判斷。這就像是醫院現在的做法一樣,有些捨近求遠。在我看來,Roy的思維弊端就和今天美國和歐洲醫療行業呈現的兩個主要問題很相似:

1. 現在似乎醫學成了數據的集合。但這難道是「流程自動化」嗎?把診療看做是一種自動化流程,下處方就像是一種機械生產。Roy的思維方式也有同樣的問題,他感到管理是一個機械化的流程,在封閉模型中精密計算就可以「產出」精巧的商業,是這樣嗎?

2. 就像管理學一樣,醫學是一種處理方法,而不是封閉的定量分析。在管理學中,你也可以參考「最佳實踐」,但最終,管理取決於管理者的判斷。彼得·德魯克這樣 說過:管理被人們稱之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管理是實踐和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9

【問對管理】理性愛國第一步:搞懂什麼是日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002

釣魚島問題引發國內反日情緒高漲,紛紛呼籲抵制日貨,那麼什麼是「日貨」?

抵制要搞清楚對象,否則受傷的是中國不是日本,就令親者痛仇者快!日貨的概念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問對網/圖)

狹義的日貨可分為四大類:

1、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任何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包括其他國家品牌,都可被稱為日貨。例如美國公司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美國品牌產品,也可被列入「日貨」範疇。其重要標誌是包裝上有「日本製造」字樣。

2、日資企業生產的產品。純日資或包含日資的合資企業產品。普通消費者很難弄清哪些產品是日資,可以不誇張的說,隨著中國與國際商貿日益密切,日資滲透到我們生活每一處。大家熟悉的淘寶、人人網都獲得過日資投資。

3、日本品牌產品。傳統日本品牌產品,如豐田、本田、資生堂、西鐵城、卡西歐、佳能、索尼等。

4、日本文化產品。如蠟筆小新、灌籃高手、七龍珠、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都是日系文化產品。

廣義的日貨,至少分為兩大類:

1、包含日本原件和原材料的一切產品。市場上大部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飛機、火車、汽車、照相機等等,無論是日本品牌或是中國品牌,基本都包含來自日企的零配件或原材料。

2、和日本有生意往來的企業的一切產品。這可能算是捅了馬蜂窩,當今世界各國經貿關係如此密切,和日本人直接間接做生意的企業太多太多。

抵制日貨,到底抵制哪一類呢?

(作者管立文,系問對網顧問,資深管理諮詢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68

美國白宮最倚重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 非理性市場中 最理性的聲音


2012-10-29  TWM  
 

 

憑著鑽研歷史、開拓閱讀視野,羅伯特‧席勒培養出和市場與眾不同的獨到觀點。

如今面臨QE3與美國大選的衝擊,這位曾二次準確預言股市、房市泡沫的經濟先知,將為你揭開二○一三年全球經濟真相。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 研究員‧楊政諭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耶魯大學校區內,有一條被十九世紀英國文豪狄更斯稱為美國最美麗的街道Hillhouse Avenue,即使入秋,仍有整片綠蔭圍繞,一幢又一幢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典建築則是佇立兩旁。

耶魯大學經濟系所的位置就在這裡,而其中一棟三層樓的低調白色建築,正是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辦公室的所在之處。

建築物的外觀稍有斑駁痕跡,進門前得穿過小小拱廊,室內老舊的木製樓梯則被往來腳步踩得喀吱喀吱作響。「這棟屋子是一八八四年建造,近一三○年歷史,但還不算最久的。」處在四周皆古蹟的環境,席勒相當熟悉且自在。

一邊走著,席勒一邊介紹身旁各個「古董」的典故,倒不是因為他在這裡任教已有三十年的時間,而是因為席勒本身就對歷史有著相當程度的狂熱。「我很喜歡歷史,當下的事情往往無法掌握,但歷史卻可讓你從過去的軌跡,找到未來可能發展的途徑。」

蒐集資料

準確預測網通泡沫與次貸危機他能不斷在經濟研究上獲得印證,正是仰賴歷史。一九九○年代,他與同事共同創立的凱斯席勒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就是因為發現,股市指數可追溯至一世紀以前,房價卻毫無歷史數據可言。所以起初,只有翻遍舊分類廣告,找出部分毫無紀錄的城市房價,才得以建立起資料庫。現在這個指數已經成為國際媒體、金融機構,最為廣泛採用的房市景氣指標。

憑著大量蒐集歷史資料與數據的功力,席勒還準確預測了網通泡沫以及次貸危機。代表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甚至將時間拉回至一八八一年,追蹤過去股市本益比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加入人們從眾心理對股市造成的影響,直指當時的股市高漲已形成投機泡沫。

二○○○年三月推出此書之時,各界批評聲浪立刻湧現,有人毫不留情地嘲笑、謾罵,沒想到,當月即發生網通股泡沫化,股市一路走跌,再也沒人笑得出來,這本書則躍升︽紐約時報︾暢銷書。○五年,他再次運用歷史數據預測房市泡沫,並指出不只房價會崩跌,甚至可能引發一場衰退,隨後即發生眾所皆知的次貸風暴。

歷史成為他尋找未來方向的重要根據,而不斷追查真相的那股動力,則是受其超乎常人的理性頭腦影響。

他的理性思考,是童年養成背景的無限延伸。

「我的父親很久以前說過,千萬不要沉迷於體育節目,看別人運動沒什麼意思,只是浪費時間。」席勒聽了以後覺得很有道理,看別人運動不如自己起身運動來得有益,所以他從來不看體育頻道。後來,甚至連其他電視節目也漸漸不看了,「我不懂,看別人的故事到底意義在哪裡?過好自己人生不是比較重要嗎?」

實地觀察

找到成為經濟學家的人生志向求學時期,曾經和同儕一起到場觀看足球比賽,他對場上的賽事一點興趣也沒有,反倒是拚命觀察場邊的群眾。「觀眾們的反應實在太有趣了,只是一場比賽,卻可以牽動每個人心情起伏,這種『非理性』的怪象太有趣了,讓我看得目不轉睛。」席勒並非從小立定志向要成為經濟學家,直到十八歲,他都尚未決定大學主修的科目。「我實在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有段時間,我幾乎什麼課程都想聽,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就是不想失去任何學習的機會。」他說,無論如何都要避免成為畫地自限的人,在開放的社會,應有無限的選擇空間。

感到徬徨的席勒,為了不輕易做出決定、不隨便找答案,在那段時間,徒步走遍附近大學校園,每一步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我在想自己是否要當醫生?就繞到醫學院大樓,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地走遍各個角落。」最後,竟然走到雙腳疼痛不已,必須到醫院求診。醫生告訴他,「你實在走太多路了!」不過,席勒卻沒專心聽,因為他一直忙著觀察醫生們在診間的事務。

當時席勒難以抉擇未來方向,卻很確定不要與父親一樣,成為企業家。席勒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後來自創公司,專為工廠建造工業爐,可惜生意不太理想。「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事情,但並非所有的價值都合理。」他認為父親有時太過為人著想,「或許並不適合創業、擔任企業領導者。」席勒說,父親對他人生影響頗多,曾告誡他:不要相信名人或權威所說的話,而要相信自己的研究。他聽從了建議,也徹徹底底將父親的忠告烙印在自己的腦袋裡,「有多徹底呢?到後來,我連父親的話也不完全相信了。」說到這裡,席勒起身翻了翻書架,找到強調個人主義的美國知名哲學家安.蘭德(Ayn Rand)著作《自私的美德》,「我父親非常崇拜她,甚至,我們全家都是她的粉絲,但我就是不認同她的理念,所以也常和父親對她的理念有所爭辯。」

大量閱讀

奠定行為財務學的卓然地位除了經濟、歷史、哲學的書籍在席勒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他的書櫃上,還有許多關於心理學、行為學的研究,廣泛的閱讀與吸收,開啟了他對行為財務學的研究領域,成為早期推動此概念的學者之一。

席勒的妻子吉妮(Ginny)是位心理醫生,她受訪時說:「他熱愛閱讀,對任何事都感興趣。我讀研究所時,他就和我一起研究心理學。」因此,他的觀點往往異於一般經濟學家,常探討人類情緒與心理對市場造成的影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就曾表示,席勒比同期經濟學家做了更多研究,證明金融市場非理性的一面。

目前就讀耶魯大學經濟系四年級的學生凱文形容,席勒的授課內容和其他老師很不一樣,「除了引用很多歷史資料,有時聽他講授經濟學,又像是在上心理學或人類行為學的課,滿有趣的。」「我從小就愛閱讀,整天就跑圖書館。」席勒說,讀小學時,母親因為腳傷而借了一本保健腳部的書籍回家,卻丟在一旁沒認真看,「我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然後再教媽媽怎麼治療。」席勒幾乎「無書不讀」,一般人覺得無聊的書,他都來者不拒。之所以接觸到經濟學,還是在高中時,隨手翻了哥哥放在桌上的︽經濟學理論︾一書,「經濟影響人類生活的力量之大,讓我充滿好奇。」

極度理性

推出可對房價走勢避險的期貨在知識領域上勇敢、無止境地闖蕩,並不表示他在生活中同樣喜好探險。席勒形容自己是個極為「謹慎」的人,這充分呼應了他的「極度理性」頭腦。

他從不喝酒、也不喝咖啡,因為不願對酒精、咖啡因產生依賴;在冬日盛行的滑雪運動,他覺得太過危險、無法控制而極少參與。「連開車的時候,我腦子裡浮現的全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潛在風險。」正因人類行為難以預期,在他眼裡,每位行人、駕駛者皆暴露在風險之下。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所以在人行道與街道上,他選擇盡量放慢腳步與車速。

從說話語調沉穩、言談字字斟酌,都可感覺得出他謹言慎行的態度。現在他與友人共同成立的MacroMarkets金融科技公司,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房價指數期貨合約,讓人得以針對房價走勢高低避險。

「其實我並不喜歡對市場進行預測。」席勒說,當他在多數人中,持有不同意見觀點,都要做好被質疑、挑戰的心理準備。

其實早在兩次對於股市、房市泡沫提出警告之前,一九八○年代初期,席勒就曾大膽發表論文說明「市場效率」理論是經濟思想中最大的錯誤,引發當時相信股市投資人行為理性、市場總是正確無誤的經濟學家們猛烈抨擊。「所以我不是被笑兩次而已,應該是三次,」席勒挖苦自己說。「最後事實證明,人們並沒有他們想像中聰明。」席勒坦言,發表的言論一開始沒人相信,的確相當挫折,「可我經過徹底研究,才說出認為對的事情。」尤其他面對的全是經濟學家、華爾街的金融專業人士,必須提出詳盡的研究與舉證。「我知道要打敗他們很難,但就算是聰明人,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輕忽不同的聲音,這就是人性,「而我所有的研究,就是為了超脫人性。」席勒頗有自信地說。

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

出生:1946年

現職: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宏觀市場金融科技公司(MacroMarkets LLC)創辦人經歷:美國經濟協會副主席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密西根大學文學學士

席勒重要紀事

1946 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出生1972 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展開教學生涯1976 與當時研究心理學的吉妮結婚1982進入耶魯大學任教,開始積極寫作、發表研究論文1991 與友人共同創辦Case Shiller Weiss公司,正式發表Case Shiller房價指數,成為觀察房市的指標1998 憑藉︽宏觀市場︾(Macro Markets,1993)一書,獲得第一屆薩繆森(Paul Samuelson)傑出學術作品獎2000 出版《非理性繁榮》一書,預言股市投機泡沫。隨後網通泡沫破滅、當年那斯達克指數重挫五成2006預言房市泡沫已形成,未來不僅房價大幅下跌,還將引發衰退。○七年美國爆發次貸風暴2011被彭博選為全球金融界五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是席勒及其同事凱斯在1980年代末期一起研發完成,資料時間追溯至1987年。目前由標準普爾每月發布,指數涵蓋全美20主要城市房價,廣泛受到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引用,是公認最權威的美國房市指標。

博士之家極度理性的感性生活席勒喜愛探索各種領域知識,自然期望孩子也像他一樣博學多聞。在兒子10歲左右,他就拿通貨膨脹、CPI物價指數的線圖給他們看,並解釋給他們聽,雖然不太可能完全理解,「但我希望他們能試著懂得一些基本概念,或是產生興趣也好。」如今,他的兩個兒子各為30歲與27歲,都已獲得博士學位,將分別擔任經濟學與哲學教授。

已經無須為孩子操心的席勒夫婦,於2009年在距離紐哈芬市10英里外的一座小島上,買了一棟度假別墅。每個周末,夫妻倆就一同搭船來到這裡,坐在岸邊聆聽海浪起伏的聲音,分享彼此所見所聞。

「遠離塵囂是這房子的美麗之處,」吉妮說,席勒不喜歡開車,這樣的度假方式最為恰當,「雖然他還是經常窩在屋子裡閱讀、寫作。」吉妮忍不住小小抱怨一下,但其實她相當了解先生的喜好:這幢房子建於1840年,年代久遠,甚至沒有傳統電力供應。

「這大概算是我人生中的一趟冒險吧!」席勒笑說,偶爾回歸19世紀的生活感覺很新鮮。只是極度理性的他,在乘船上岸的短短途中,仍會忍不住思考掉入海中的可能性。對他而言,就連嘗試感性地過生活,都有風險必須承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7

理性投資 - 1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0/30/%E7%90%86%E6%80%A7%E6%8A%95%E8%B3%87-%EF%BC%8D-1/

假設投入金額 $1000:

投資目標 A

獲利 $1000 機會率 0.33

獲利 $500 機會率 0.66

損失 $1000 機會率 0.01

 

平均回報:$ 650

平均回報率65%

最高回報率100%

最低回報率-100%

 

投資目標 B

獲利 $800 機會率 0.4

獲利 $500 機會率 0.4

損失 $250 機會率 0.2

 

平均回報:$ 470

平均回報率47%

最高回報率80%

最低回報率 -25%

 

投資目標 C

獲利 $200 機會率 1

 

平均回報:$ 200

平均回報率20%

最高回報率20%

最低回報率20%

 

你會選擇 A 還是 B 還是 C?

理性投資者當然是選擇 A

 

===

 

現在假設投入金額放大1000倍,即是投入1M,你會選擇 ?

普通投資者應該會選擇 BB雖然回報率較低,不過沒有輸光的危險,C回報率相比是太低了。

 

==

 

現在假設投入金額放大1000倍,即是投入1M,不過你已經退休了,1M是你的所有財產,你會選擇 ?

 

理性投資者當然是選擇 C,因為B還是有風險。

 

===

 

現在假設投入金額放大100000倍,即是投入100M,你會選擇 ?

理性投資者當然是選擇 C,普通人20M確實利潤是很不錯。

 

===

 

現在假設投入金額放大500000倍,即是投入500M,市場在大牛市中,一個基金經理,追求高回報的壓力不少,你估計他會選擇 ?

 

尤其是有表現費的情況下,基金經理會是選擇 A

 

===

 

1. 首先,風險其實不是一個絕對值。當然可以用數學方式去客觀估算,但是每人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要求及看法。

 

2. 為何普通投資者在資本額較少時回報總是較好,原因是可受相對風險較大,可受風險是跟投資者固定收入有直接關係。

 

3. 財富增長後,投資者漸漸要求由高回報轉為穩定回報。

 

4. 基金經理不自禁地選取較大風險投資,在跌市時更加容易看見。損失可以是正常投資的幾倍。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