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长虹海尔海信谋求入股国美 拟应付货款转为股权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115/1021576397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35

ST科龙重组三“叩关” 海信空调拟强化控股权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0/HTML_3U33SG85A7JP.html


“一切都在进行中,但影响重组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4月15日告诉本报记者。于淑珉一行是4月9日紧急赶到广东顺德科龙总部的,作为海信集团重组科龙“一号工程”的主负责人,这次她将在 顺德呆大约1个月时间,海信科龙(ST科龙000921.SZ)的重组提上了日程。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制定科龙的资产重组方案了”,于淑珉4月15日告诉记者,“具体事宜是由汤总(海信科龙董事长汤业国)为首的科龙管理团队来推进的。”

2007年3月,ST科龙推出股改对价方案时,其控股股东海信空调就已明确承诺:在ST科龙股改对价安排执行完毕后,将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然而这一方案因“估价过高”被中国证监会否决。

2008年5月28日,ST科龙公布了经修改后的最新重组方案,标的资产预计交易价格从25.41亿元调低至16亿元,定向发行数量及价格也均双双下调,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A股资本市场大幅下挫,ST科龙2008年7月暂停了重大资产重组。

海信科龙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双方将视市场和经济形势变化,择机重新确定重组方案。”

2009年4月9日,在于淑珉前往顺德的当天,海信科龙A股和H股同时停牌,称将在未来的30天内与海信空调协商重大重组事宜。

对于这次重组,海信集团方面是势在必得,然而并非最佳时机。据中华商务网统计,空调行业2008年下半年内外销销量同比下滑约20%,市场销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海信科龙年报也指出,“2008年第四季度科龙出口规模下降幅度远超预期。”

此外,准备注入科龙的海信空调和冰箱2008年度经营也出现了较大下降,“海信空调2008年出现了小额亏损。”海信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今年第一季度海信空调、冰箱的情况有所改观。

然而ST科龙管理层认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今年家电行业的经营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已经在重组方案公布后未来的半年时间A股市场依然存在反复震荡的可能,“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还难说重组会成功。”于淑珉告诉记者。

对于公司重组的前景,张明告诉记者,“5月11日前公司会做出最新的重组预案,目前还在等审计机构出的海信空调2008年度的财务报告。”

他还指出,“在预案出来后还要出正式方案,之后便提交证监会审批,如果一点麻烦都没有到年底可能会完成重组,但是在提交方案后我们只有等待。”

其 实对于海信集团来说,在香港上市的科龙电器今年1月21日复牌后,海信空调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不稳固,记者了解到,在完成股改送股后海信空调目前拥有 公司25.22%的股权。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中国华融资产分别持有9.94%和6.44%的股权,此外前大股东顾雏军还通过申银万国(香港)、中银香 港、国泰君安(香港)、第一上海证券、恒生证券等7家机构持有公司20.6%的港股。

对于海信空调来说,失去对科龙的控股权是难以承受的。

于淑珉告诉记者,“这次重组后,海信空调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就可以保持。”

对于海信集团来说,完成科龙重组显然是2009年其在资本市场的最大动作,但长远来看做好海外业务其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5

海信管理层间接参股 ST科龙MBO初露端倪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72900&time=2009-05-29&cl=100&page=all


  【《财经网》广州专稿/记者 王珍】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交易所代码:00921,下称ST科龙)初露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端倪。ST科龙27日晚公告透露,该公司实际控股方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间接参股了ST科龙。

 这一间接参股很隐蔽,是透过两层股东关系来实现的。在5月11日ST科龙公布的新资产重组方案里也没有披露。5月25日,《中国经营报》刊发题为《高管潜伏ST科龙 海信集团MBO静待破局》的报道。ST科龙当天随即停牌,直至27日晚发布相关澄清公告。

  ST科龙在澄清公告里确认,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在其控股子公司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电子)中持股48.99%,而ST科龙的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空调)现已被海信电子直接和间接持股100%。

  也就是说,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间接持股了ST科龙大股东海信空调48.99%的股权,与海信集团对海信空调间接持股51.01%的比例相比,仅仅相差约2%。

  其中,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海信电子中持股7.28%,海信集团董事、总裁于淑珉持股5.5%,ST科龙的董事长汤业国持股1.97%。而ST科龙的副总裁贾少谦、刘春新、石永昌、张明以及ST科龙的前总裁王士磊在海信电子中也均有持股。

  而按照最新的资产重组方案,ST科龙将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海信空调所持有的约12.5亿元白色家电资产。重组完成后,海信空调对ST科龙的持股比例将从25.22%增加至45.35%。这意味着,海信集团管理层在ST科龙的权益将增至约22.21%。

  ST科龙的副总裁张明27日晚向《财经》记者强调,这一持股安排是经过青岛市政府批准的。

  据27日晚的公告,2001年3月,为建立和推动海信集团骨干员工的激励机制,青岛市政府批准海信集团股权激励试点实施方案,批准以海信集团为 主要发起人,联合周厚健、于淑珉、刘国栋、王希安、夏晓东、王培松、马明太七位自然人,以发起设立的方式成立海信电子。海信电子注册资本为1.24亿元,其中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85.79%,自然人占总股本的14.21%。

  2002年10月,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及青岛市国资局批准对海信集团部分骨干员工实施第一次股权激励,由11名自然人股东(新增肖建林等人)以个人出资的方式对海信电子进行增资,海信电子注册资本从1.24亿元增至1.33亿元,海信集团占总股份的79.7%,自然人股东占总股份的20.3%。

  2006年8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海信集团部分经营人员个人出资,以1.045元/股的价格向海信电子增资,海信电子的注册资本从1.33亿元增至1.69亿元,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62.83%,自然人股东(共13人,新增汤业国等人)占总股份37.17%。

  2006年11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海信集团部分骨干员工实施第二次股权激励,骨干员工以个人出资行使期权,行权价格1.08元/股,行权后,总股本达1.69亿股,其中海信集团占总股份55.59%,自然人股东增加至77人,占总股份的44.41%。

  2008年6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对海信集团骨干员工实施第三次股权激励,由骨干员工个人出资以2.34元/股的价格对海信电子增资扩股,海信电子总股本增至1.85亿股,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51.01%,自然人股东增至81人,占总股本的48.99%。

  张明强调,海信电子的股权结构是历次激励后造成的,与ST科龙的资产重组无关。但是,广州证券的分析师钟楚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却认为,一旦ST科龙完成资产重组,海信集团管理层对ST科龙的控制力将大为增强,从而推进MBO的进程。

  钟楚宏认为,管理层持股对ST科龙的影响中性。表面看,这让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但是,一家企业持续成长更有赖 于其发展战略、经营方针、资源整合及对市场掌控力等因素。而且,MBO相比于股权激励,后者有更明确的约束机制。因此,完善治理结构之后,管理层能否带领 ST科龙走出困境才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7

海信科龍(921)討論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3595


仲有一樣,料確實較去年平,成本壓力少,賣得又可以貴些,所以做內銷比例較重的一律可以看好。

8056那些早在2005-2006年間好像撇光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0616_C.pdf
關於注入的資產,四個月已賺5,900萬,一年賺1.77億以上,加上家電下鄉的利益,多一點也不過份,如料價穩定,相信2億也不困難的,但是至現時為止,尚未能完成收購,故此應該對2010年業績才反映到全面影響。

但 是在上述公函的p.46(pdf 第49頁)指出公司2009年合併後預計利潤為1億人民幣,這是需要留意的。但是上半年未合併注入資產利潤已有1.49億人民幣,下半年因為在夏天,銷售量應該會進入大旺季(別忘記它是做冰箱、冷氣的),所以下半年佔公司全年60%盈利應不困難,假設原料價格及銷售價格穩定,至此預計賺3.725億人民幣(1.49/ 0.4)應該是合理的。

由此計,小弟利用牛哥的估算方法的合理價為:
3.725 x 1.14 (人民幣及港幣匯率)x 12(P/E) / 9.92006563(股數)
= 5.13元

現價預期市盈率
= 1.9 / (3.725 x 1.14 / 9.9200563)
=4.438倍

尚算超值,至於個圖又真係好靚。


科龍相關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7%A7%91%E9%BE%8D&Submit=%E6%90%9C%E5%B0%8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3

小米海信掐架 誰是智能電視銷量第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93

5月12日,小米與海信為智能電視出貨量數據,在微博上開打口水戰。 (小塵4x/圖)

近日,小米和海信兩家公司為智能電視銷量打起了口水仗。

5月12日,小米電視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根據智能電視網權威數據顯示,小米電視已經成為出貨量第一的智能電視品牌。”並轉發了一家名為“智能電視網”的文章稱,根據最近30天電視品牌數據排行數據顯示,小米電視超越國內外所有品牌,成為出貨量第一的智能電視品牌。

消息還附帶了一份統計圖,顯示了最近30天智能電視銷量數據排行,其中小米位列第一,銷量為21852臺。其次是同為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樂視,銷量為20162臺,隨後才依次是海信、創維、酷開、TCL、長虹等老牌彩電巨頭。

這條微博馬上引起了國內電視巨頭的海信反擊。12日,海信發官方微博稱,“30天第一?小米電視這次吹大了”。海信指出,有關網站引述的銷售數據僅是來自於淘寶,僅僅以單一渠道就對外號稱“榮登王座”、“超越國內外所有品牌”有些偏頗。

海信引用中怡康統計的線上電視數據進行反駁稱,2015年15-18周里,小米電視銷售占比分別為2.3%、1.7%、2.8%、2.1%,市場份額連3%都達不到。同樣情況下,海信市場占比“零頭都比小米多”,且小米電視線下銷售量為“0”。

另外,以海信自統計電視總銷量和小米電視淘寶銷售數據進行對比,得出了海信電視30天總銷售是小米電視30天總銷售33.8倍的結論。

對此,14日小米電視再次發微博稱,小米電視去年雙十一在天貓總銷量3.7萬臺,獲大家電單品第一,憑一款電視銷量就媲美其他電視品牌的單店銷售總和。對於海信對其線下渠道數據為0的指責,小米稱自己作為互聯網電視品牌,並不依賴線下以降低渠道成本。

小米還稱,除了電商網站外,小米自家的官方網上商城出貨量也不應被遺忘,2015年米粉節一天的時間,小米電視在官網銷量達3.86萬臺。

對此,據廣州日報消息,業內人士對雙方的銷售數據進行了分析,“目前來看,小米統計的數據是在淘寶平臺30天的銷量,而海信是統計線上、線下渠道所有的銷量,淘寶平臺的銷售數據不是小米電視的全部銷量,小米電視的主要銷售渠道其實是自有的小米網,所以海信電視是小米電視銷售33.8倍的結論不成立。”

該人士還表示,在互聯網電視銷售的數據方面已不止一次出現爭鬥。這些數據算不上造假,只不過是大家都願意拿對自己最有利的某一細分市場的角度來算出一個數據公之於眾。其背後是:互聯網電視崛起動了傳統彩電廠商的蛋糕。

近年來,小米、聯想、鵬博士等互聯網廠商先後進入彩電市場,與傳統家電廠商走向渠道壓貨的老路不同,互聯網廠商砍掉中間環節,利用互聯網電商模式,對以傳統渠道為主的電視廠商造成了沖擊。

新浪科技消息,這兩年彩電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據各公司財報顯示,康佳、長虹、TCL等國內傳統彩電廠商的財報數據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海信2014年的凈利潤也較上年減少11.55%,只有創維幸免。

而事實上,傳統電視商與互聯網新貴的“明爭暗鬥”由來已久。早在樂視電視剛入市時,創維、海信等傳統家電企業高管都相繼在公開場合炮轟樂視超級TV物流、售後短板,並指其低價策略難以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94

海信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 國際化提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690.html

海信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 國際化提速

一財網 王珍 2015-08-01 11:34:00

完成收購後,海信的挑戰有兩點。一是在美洲市場,如何處理夏普、海信兩個品牌的關系,既充分利用夏普品牌的剩余價值,又加快培育海信自主品牌的發展;二是夏普美洲的電視業務處於虧損狀態,海信能否讓其美洲電視業務盡快扭虧為盈。

7月31日,海信集團與日本夏普同時宣布: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海信將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這意味著,海信將全面接手夏普美洲的電視業務。

今年,海信國際化提速,計劃2017年海外銷售收入達500億元。海信集團負責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林瀾今年4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曾透露,海信在墨西哥已租了8條電視生產線,今年還想在當地設自己的工廠,因為北美一年有200萬臺電視的需求。

據海信電器(600060.SH)7月31日晚公告,海信電器與關聯方“美國海信”共同向夏普方面收購“夏普墨西哥公司”100%股權,其中海信電器擬現金出資約1121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公司49%的股權,“美國海信”擬現金出資約1167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公司51%股權,並同意簽署《股權與資產購買協議》。此次交易的資產交割日為2016年1月6日。

夏普墨西哥公司成立於1997年11月,註冊資本60002萬墨西哥比索(約2.3億元人民幣),2014年凈資產為90326萬墨西哥比索(約3.45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為53511萬墨西哥比索(約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8038萬墨西哥比索(約3073萬元人民幣)。

夏普創立於1912年,系“液晶電視之父”。本次收購,海信將迅速提高在美洲市場的產能和市場優勢,美洲市場收入預計增加20億美元。海信電器表示,這次交易是海信推進國際化進程的重大進展,通過本次收購將有利於海信與夏普雙方在技術、產品、市場各方面的聯合和交流,將有利於海信國際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夏普7月31日下午發布2015財年一季報披露,2015年4月至6月,夏普銷售收入6183億日元,凈虧損339.8億日元。顯然,這次將墨西哥工廠轉讓給海信、並把美洲電視業務授權給海信運營,是夏普盡快扭虧的努力之一。

IHS 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認為,此次交易延續日本企業收縮電視布局、資產輕量化的趨勢,過去幾年東芝、索尼等都加大電視生產外包的比例。“品牌外包運營已不是新鮮事,東芝在做,夏普現在也這樣做,以降低財務負擔。”

張兵認為,“海信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夏普品牌的剩余價值,在美國市場,預計海信中短期將以夏普品牌為主,長期將培育自主品牌。”他分析說,2370萬美元的成交價,是很少的一筆錢,估計考慮了債務、運營成本等因素,而海信預計還需向夏普交納品牌授權費。

完成收購後,海信的挑戰有兩點。張兵說,一是在美洲市場,如何處理夏普、海信兩個品牌的關系,既充分利用夏普品牌的剩余價值,又加快培育海信自主品牌的發展;二是夏普美洲的電視業務處於虧損狀態,海信能否讓其美洲電視業務盡快扭虧為盈。

據悉,海信國際將於8月4日召開媒體說明會。

TCL在十年前曾收購法國湯姆遜的彩電業務,今年創維收購了德國彩電老品牌“美茲”,如今海信又將接手夏普美洲電視業務,這些顯示了中國彩電企業在全球不斷擴張、地位繼續提升。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7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顯示技術交替成敗在此五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5/151976.shtml

“今天即明天。”9月15日,一向低調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公開和OLED掰起手腕,他判斷,從技術的歷史規律看,今年是彩電顯示技術交替最為關鍵的一年,今天的布局至關重要。

他指出,作為顯示的主流技術,液晶技術已誕生50多年,但真正開始普及卻是在2000年之後。十幾年發展,盡管仍是電視顯示的絕對主流技術,但近兩年,創新亮點逐漸減少,導致了行業的價格走低,企業盈利水平不高,而作為電視顯示的OLED技術雖經過行業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尚不能作為主流顯示技術奉獻給市場。這五年怎麽幹?五年後的替代者是誰?正是周厚健希望找到的答案。

“液晶電視依舊有相當旺盛的生命力,客觀上必定影響到OLED電視的發展腳步。”周厚健的選擇一是基於電視液晶顯示技術繼續加大創新投入,以提高顯示效果,增強競爭的技術優勢;二是五年後的替代者,海信則堅定的選擇了激光電視,尤其是大屏幕電視。

“有人把CRT作為第一代顯示技術,PDP、LCD作為第二代,OLED作為第三代,激光作為第四代,海信的努力是:通過創新將第二代發揮到極致,同時直接躍過第三代,大力發展第四代激光電視。”周厚健說,海信要做顯示技術史上的“挑戰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第四代“前置”,並形成同步競爭。

周厚健進一步預測,如果說OLED作為主流顯示會在5年後,激光的成熟期可能比OLED早,2016年,大屏幕和超大屏幕激光電視將被消費者廣泛認可,並迅速地進入家庭。往下,激光顯示將成為顯示技術的一顆新星,特別將憑借其型態新、屏幕大、色彩真、成本低等優勢,對本欲選擇65吋及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具有不可抵禦的誘惑力,並改變他們的選擇。

周厚健自信的表示,隨著互聯網將擊垮傳統行業的錯誤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電子信息產業實體經濟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情形定會扭轉,人們將看到制造業的研發創新並不比互聯網的創新少,反而借助對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會有更多的創新。而眾多企業能否抓住這樣的機遇,就要看今天的布局。

海信同時透露,將推出厚度低於5mm的超薄ULED,以及第一個把大屏幕激光電視的亮度做到液晶電視水平,色域超過OLED電視,且系列化。這些動作無疑印證了周厚健的兩個選擇。

周厚健最後表示,通過多年的布局,眼下,海信可以扮演推動大屏幕顛覆式創新的角色,真正去創造需求。他還透露,明年,海信將展現激光顯示這種顛覆技術的實力,給世界一個驚喜。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主題發言:今天即未來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在這涼意漸起的金秋來到青島,和我們一起探討彩電的今天和未來。

100多年以來,從電子光學顯示開始,世界顯示技術日益呈現出技術多元化、應用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其中,占據家庭中心位置的家電產品——電視,以及占據電視首位的技術——顯示技術,都在這個快節奏的科技世界中不斷演繹著進化、消亡和重生的故事,經歷各個時代的變化,散發著它們獨有的魅力與光彩。但是今天在彩電行業,顯示技術如何發展與突破,卻顯得有些糾結和猶豫。

從技術的發展規律看,近期是技術交替較為關鍵的時期。有人說,今天即明天。也就是說今天的站位和布局決定著明天的地位和格局。

作為顯示的主流技術,液晶技術已誕生50多年:1961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並生成液晶顯示的概念性產品;1968年,日本將集成電路與液晶相結合並使之商業化;但液晶電視機的真正開始普及卻是在2000年之後。

與經濟周期一樣,任何技術的進步和升級也是有周期性的。電子信息技術的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更是密切相關。科學技術大的變革創新不可能持續不斷地出現,也必然有周期性波動。

液晶電視從開始普及到現在,已10多年了,盡管其仍是電視顯示的絕對主流技術,但近兩年,創新亮點逐漸減少,這導致了行業的價格走低,企業盈利水平不高,而作為電視顯示的OLED技術雖經過行業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尚不能作為主流顯示技術奉獻給市場。

盡管液晶技術的創新已呈疲態,但其地位仍在“峰頂”,且至少5年在“峰頂”,其仍然是電視顯示的主流技術,預計在2020年後會有新的顯示技術帶來強有力的挑戰。這是行業里很多企業猶豫和糾結的原因。

這五年怎麽幹?在技術路線上,海信是自信的,是清晰的。

首先,我們是基於電視液晶顯示技術繼續加大創新投入,以提高顯示效果,增強競爭的技術優勢。目前在諸多已商業化的顯示技術的維持性創新中,惟液晶顯示有此潛力。這不僅對企業有利,特別是對中國企業有利,更對消費者有利。因為它不會在此類創新上,再出現巨額投入,而給消費者帶來價格負擔。

很高興海信做出了成就,海信的ULED是目前市場上畫質最好的產品。也正因為海信等諸多企業的努力,液晶電視依舊有相當旺盛的生命力,這客觀上必定影響到OLED電視的發展腳步。我相信,通過堅定地對液晶畫質提升的創新,會明顯延長液晶作為電視主流顯示技術的生命周期。

其次,我們也理性地看到技術的新陳代謝是規律,液晶顯示也有壽終正寢之時。但行業對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的看法存在分歧,5年後,液晶技術是否還會作為主流技術一支獨秀,是否會出現同為主流的技術或替代者?今天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目前,有的國內企業選擇了OLED,也就是沒有自主技術、對面板高度被動依賴的發展方向。尤其是OLED一些影響質量的關鍵技術問題,如壽命短、亮度低、功耗高、良率低等問題,雖經過很多年的努力,但至今尚未解決;其諸多技術指標還遠落在液晶顯示之後,而其成本卻遠高於液晶。同時,還應當承認目前有些企業對OLED仍在孜孜以求,它可能會有美好的未來,但要解決這些質量問題,成為電視主流顯示技術絕不是近年的事情。

有人曾經說過:森林中有一個分岔口,我願選擇腳印少的那一條路,這樣我的一生會截然不同。我們選擇了激光電視! 尤其是大屏幕激光電視。

有人把CRT作為第一代顯示技術,PDP、LCD作為第二代,OLED作為第三代,激光作為第四代;很有幸,海信的努力是:通過創新將第二代發揮到極致,同時直接躍過第三代,大力發展第四代激光電視。

也就是說,海信要去做顯示技術史上的“挑戰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第四代“前置”,並形成同步競爭。

大家知道,由於電視液晶顯示技術創新上的鼎盛時期已過,行業里也有企業在急於推OLED。我也相信未來OLED會有一席之地,但現在OLED還存在殘影、屏幕灼傷致壽命短、功耗高、亮度低等缺陷,影響其市場推廣,故近五年不會成為電視的主流顯示。目前更有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所以其不是顛覆性創新。

而激光電視則完全是顛覆性創新,激光顯示技術具有色域範圍廣、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節能環保、輕量化等優點,被認為是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激光顯示技術從穿戴設備到超大屏幕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將帶來人類視覺史上的一場真正的革命。

研究我國電視屏幕尺寸發展趨勢發現:五年前還以40吋左右為主流尺寸,近年來主流尺寸迅速提升,尤其是城市的消費趨勢更是如此 。成本的革命會推進消費的升級,反過來,消費升級的需求必須有成熟的技術和成本去滿足。而只有“激光顯示”這一革命性的技術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尺寸和成本的同時需求。多年的布局,眼下海信終於可以扮演推動大屏幕顛覆式創新的角色,真正去創造需求。

所以,如果說OLED作為主流顯示會在5年後,激光顯示的成熟期可能比OLED早,尤其是超大屏幕和大屏幕會更早。我們判斷,隨著激光電視的系列化,2016年,大屏幕和超大屏幕激光電視將被消費者廣泛認可,並迅速地進入家庭。往下,激光顯示將成為顯示技術的一顆新星,特別將憑借其型態新、屏幕大、色彩真、成本低等優勢,對本欲選擇65吋及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具有不可抵禦的誘惑力,並改變他們的選擇。

競爭是一種激發自我提高的動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所以,我在企業內部鼓勵競爭。既鼓勵同OLED的競爭,也鼓勵內部ULED與激光電視兩個陣營的競爭,以加快未來顯示技術的成熟與創新速度。

海信將是第一個把大屏幕激光電視的亮度做到液晶電視水平,色域超過OLED電視,且尺寸系列化的企業。明年,我們在激光電視產品上將給世界一個驚喜。

各位媒體朋友們,今天即明天。

隨著互聯網將擊垮傳統行業的錯誤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電子信息產業實體經濟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情形定會扭轉,人們將看到制造業的研發創新並不比互聯網的創新少,反而借助對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會有更多的創新。而眾多企業能否抓住這樣的機遇,就要看今天的布局。

萬物變遷,生生不息。把握今天,是要珍惜每一個發展機遇;謀劃明天,是為五年、十年後的海信播種。

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12

海信推線上子品牌VIDAA 爭奪年輕互聯網用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028.html

國內彩電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海信,6月16日下午正式推出互聯網子品牌VIDAA。這家老牌彩電廠,將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對年輕互聯網用戶的爭奪中。

不過,與目前血拼價格的新興互聯網品牌不同,VIDAA定位高端的互聯網品牌。VIDAA中國區電商總經理周勝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五月至少有70%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同比出現負增長,“不出意外未來幾年互聯網電視會死一片”。

爭奪80、90後用戶

海信發布VIDAA智能電視系統已幾年,如今終於把它作為獨立互聯網子品牌來運營。有14年互聯網電視研發背景並先後參與籌建海信歐洲研發中心和美國研發中心、現任海信加拿大Jamdeo科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楊明,作為VIDAA互聯網電視首席運營官也首次公開亮相。

楊明說,VIDAA系統從2013年發布至今已完成4次叠代升級,為海信贏得1600萬互聯網電視激活用戶,無論內容生態還是用戶運營都已準備充分。“另一方面,80、90後已成為線上主力消費人群,他們註重品牌的質量與個性、偏好輕奢類型產品,VIDAA定位為年輕人提供炫酷個性的科技產品,響應年輕用戶對互聯網電視高品質、個性化的需求。”

談及VIDAA與海信的關系,楊明說,海信定位於引領電視顯示技術升級的全球消費電子品牌,現在已做到了全球彩電前三名;VIDAA的定位是年輕科技的高端互聯網電視品牌,它在共享海信技術、制造、服務資源的基礎上,也擁有獨立的產品研發和運營團隊,包括加拿大Jamdeo科技公司、海視雲VIDAA運營中心、海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業設計中心的VIDAA團隊。VIDAA未來還將是海信智能家居生態建設方面的開拓者。

欲擺脫線上價格戰

互聯網電視市場已是一片紅海,今年以來價格戰越來越激烈。而VIDAA“首秀”的V1系列,卻主攻高端,其55英寸標準版產品已在天貓、京東、國美在線、蘇寧易購、VIDAA官網等渠道上線,並將在6月30日預售,預售價5999元;旗艦版預售價6999元。

支撐這一價格的是,VIDAA多處創新設計與功能。如,V1的開機鍵是一個光環,當手指輕觸光環時,電視可開啟或關閉,六秒持續觸動光環,遙控器開啟蜂鳴模式,幫用戶自動找到遙控器;還首創的彌漫聲控設備小V,可以實現10米範圍內的人機交互。

海信海視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芝濤透露,VIDAA的運營團隊都是80後甚至85後的年輕人,他們更能了解這個市場。“比價格是當前互聯網電視的一個誤區,不會長久。傳統屬性的畫質硬件和新興消費者的服務,是電視產業的競爭點。所以,VIDAA定位面向年輕人的輕奢品牌。”

中怡康總經理賈東升認為,目前中國市場正在經歷屌絲經濟向輕奢消費的轉變,互聯網電視用戶消費日趨理性,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單一靠營銷驅動的野蠻生長已近極限,VIDAA希望引領互聯網電視進入技術和品質競爭時代。

贈送內容回擊樂視

今年4月,新興互聯網品牌樂視,以“買會員費,送硬件”的彪悍方式,來吸引用戶,搶奪彩電線上市場份額,銷量急升,引發隨後在5月海信與樂視4月銷量冠軍之爭。

VIDAA的“首秀”也以贈送內容,來回擊樂視。V1系列在預售活動期間,用戶將享受首年愛奇藝VIP內容免費和連續兩年半價續費特權,以及價值1098元的聚好學教育年卡會員服務。

於芝濤介紹說,VIDAA已與華數、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從而獲得豐富的內容。目前有的互聯網電視,如果用戶沒有購買會員費,就只能看非高清資源和很長的廣告。而VIDAA的用戶即便不購買會員費,仍有92%的免費高清內容觀看。

借贊助“歐洲杯”之機,海信最近首次涉足視頻內容制作,與著名足球評論員黃健翔、新浪微博聯手推出“黃家歐洲杯”的球評節目。於芝濤說,海信接下來還會做內容。在歐洲杯帶動下,海信電視天貓官方旗艦店的訪問量,從日常6萬-8萬,過去兩天上升至17-22萬。

盡管現在贈送內容,於芝濤相信,“付費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向良性發展,百姓願意花錢買自己想要的內容,而且現在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力極強”。

VIDAA中國區電商總經理周勝輝放言,VIDAA的目標是希望在國內高端互聯網電視市場占有超過50%的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21

國內傳播收益已過3億 海信稱贊助歐洲杯超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66.html

比當下氣溫更熱的是“歐洲杯”,而作為“歐洲杯”首個中國的頂級贊助商,海信在6月23日下午的線上媒體發布會上透露,截至6月22日,海信僅在央視直播的廣告露出折合價值已達3億元,海信的投資收益僅在中國就已超額收回,所以“超值”。

海信集團品牌總監朱書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12月一天的下午5點,她接到贊助歐洲杯的機會信息,當晚9點便書面向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和總裁劉洪新匯報,雖然贊助金額不菲,但次日上午9點便得到集團高層認同,海信馬上與歐足聯相關機構敲定了君子協定。

回憶起半年前不到一天就拍板這擔“大買賣”的經歷,目前身在法國歐洲杯比賽現場的朱書琴大嘆“真的超值”。因為這是海信成立至今最大的一次全球性PR(公共關系)活動,借助全球三大賽事之一的歐洲杯,借助新媒體,有力地推動了海信品牌的國際化、年輕化。

海信到底掏了多少錢,5000萬歐元還是3億元人民幣?朱書琴說,這些數字都不對,這是商業秘密。“這也改變了海信人對廣告、對體育營銷、對頂級賽事贊助的觀念。”

初衷:助力“大頭在外”戰略

“海信的發展,大頭在海外。”朱書琴說,國際化是海信的戰略,盡管海信在2015年有超過32億美元的海外收入,但是離“海外收入占半壁江山”的戰略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多年來,海信通過海外並購、研發中心海外布局、人才當地化等舉措,加快國際化步伐。2015年,海信電視的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第三位。為了助力海信的產品進入全球各大主流渠道,如何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成為目前最突出的矛盾。

歐洲杯是全球三大賽事之一(余下兩大賽事為奧運會、世界杯),全球有230個國家直播,這無疑是品牌全球化的一個機遇。所以,贊助歐洲杯是海信進行體育營銷、擴大全球品牌知名度的需要。

朱書琴透露,海信贊助歐洲杯的合作內容是:成為歐足聯2016年至2018年所有賽事的頂級官方贊助商,包括2016年法國歐洲杯、2017年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2018年奧運會歐洲預算賽,以及女子歐洲杯等賽事。

作為權益,海信除了在比賽場地四周LED屏有滾動廣告播出外,歐洲杯足球比賽的門票票面、官方背景板上都有海信的LOGO,法國9個舉辦本屆歐洲杯的城市的球迷廣場大屏幕也有海信的LOGO,海信的4K電視、4G手機都服務於本屆賽事。

首戰:廣告收益已獲超額回報

6月23日,歐洲杯小組賽結束。據歐足聯的數據,過去的36場小組賽,全球230個國家共有9.58億人次通過電視觀看了比賽,現場觀看人數超過118萬,法國9個城市的球迷廣場累計有164萬球迷參與活動。

而海信均通過聯合LOGO使用、LED廣告每場8分鐘、比分彈窗LOGO、新聞采訪背板LOGO露出、球票LOGO露出、球迷廣場所有大屏幕電視的LOGO冠名等享受了贊助的廣告權益。

據CSM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15日,國內央視直播平均收視率為1.49%,國內有3500多萬精準人群固定收視,這個數據基本上趕上國內現象級綜藝節目的平均收視率。

海信在6月23日的發布會上透露,截至6月22日,海信僅在央視直播的廣告露出已相當於890條15秒廣告,折合15秒央視的硬廣價值已達3億元,加上各類視頻露出、媒體圖片報道露出、社交媒體微視頻、經典鏡頭重複播放等,海信的廣告帶來了“長尾”倍增曝光的效應。

因此,盡管小組賽結束,更高的收視率還在後面,但海信的投資收益僅在中國就已超額收回。

未來:可能還贊助“世界杯”

向來做事風格保守、傳統的海信,也一改以往的做派,在本次歐洲杯的體育營銷中,大膽使用各種新媒體工具。

在國內,海信與微博、百度貼吧等均利用中國唯一贊助商的特殊身份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如,海信在官方微博全程進行了“海信微評球”,閱讀量已達3200萬。海信還聯手黃健翔打造“黃家歐洲杯”自制脫口秀節目,服務於海信互聯網電視用戶。截至6月22日,節目播出近半,聚好看累計點播次數超600萬,新浪微博“黃家歐洲杯”話題閱讀量接近1億。

海信還舉辦了“海信足球寶貝”活動,並在鬥魚直播。朱書琴說,足球寶貝是足球國際賽事的標配,嘉士伯等其他贊助商也組織了寶貝團隊。“我們搞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放大頂級贊助商的IP,影響90後人群。在國內,海信的知名度是80%,余下20%的不認知人群主要來自90後、00後,所以本次我們聯手騰訊開展‘足球寶貝’活動主要是為了覆蓋年輕人。”

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海信為歐洲杯設計的卡通形象“哈利”的短視頻,也引發了網友的熱情,視頻點擊率刷新了海信發展史上的紀錄。海信將在歐洲杯結束後,把這個卡通形象引入國內,增強品牌的年輕化、親和力。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已經有30多個國家的媒體發布了海信贊助歐洲杯的相關新聞超過1000篇次,覆蓋到全球14個以上的語種。而6月以來,海信的海外銷售一路飄紅,其中在歐洲、中東非、東南亞市場表現搶眼。

從過去12天的營銷戰果看,朱書琴認為,贊助歐洲杯成為海信創立47年來最成功的“品牌戰役”。她預計,這將間接激發中國企業對“世界三大體育賽事”的熱情,未來品牌間對賽事資源的爭奪將加劇。她透露,海信不排除將贊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49

周厚健延時退休 劉洪新細數海信轉型產業布局

原定2017年8月退休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將延時退休。作為他的好“搭檔”,去年10月升任海信集團總裁的劉洪新,7月7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首次細數海信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產業布局。看來,周厚健要完成海信轉型任務後,才會再談退休一事。

周厚健要打“加時賽”

7月7日,海信在青島發布了4K激光影院的電視新品。周厚健是項目的首席產品經理,他希望這個顛覆式創新的產品能推動整個彩電行業轉型。

而在海信的千億產業里,除了傳統支柱的彩電業務,還隱藏著光通訊技術、智能交通、精準醫療等新興業務,這些B2B業務去年為海信集團貢獻了近40%的利潤,顯示著海信正從家電企業逐步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日前,在海信集團高管內部會上,劉洪新傳達了青島市的決定:延長周厚健退休年齡,退休時間不定,主要看身體。理由是“有利於企業家精神和財富的延續,也有利於海信的持續發展”。

周厚健去年9月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專訪時曾表示,自己到60歲將按時退休,這意味著生於1957年8月的周厚健將於明年8月退休。而現在當海信參與贊助的“歐洲杯”將進入決賽、即將結束時,周厚健卻要打“加時賽”。

“被延期”退休的周厚健,將在“加時賽”完成四項任務:激光影院電視、智慧城市產業、醫療電子產業、金融服務產業化。他說,要“把這幾塊業務真正做出態勢來”。

以激光電視搶超大屏市場

去年國內彩電市場一片低迷,海信電器(600060.SH)卻實現銷售收入、凈利潤的逆勢增長。今年,海信又借成為“歐洲杯”頂級贊助商之機,加快在全球彩電市場的擴張;當有人喊“硬件免費”時,海信堅持將彩電硬件做得更高端;當不少企業押註下一代OLED電視時,海信卻將“兵力”放在激光電視,以此搶占超大屏幕電視的更多市場份額。

劉洪新認為,國內彩電市場85英寸及以上的產品,今年銷量預計約6萬臺,明年大概會增至20萬臺,再往後這個銷量會更大。超大屏電視市場雖然當前銷量並不大,但後面增長速度會非常快。更重要的是,超大屏電視市場的平均價格非常高,銷售額比較大,而“對經營有影響的是銷售額而不是銷量”。

雖然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的平均尺寸也越來越大,但在劉洪新看來,在8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電視領域,激光電視相比液晶電視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如100英寸、88英寸的激光電視成本,大約是同等尺寸液晶電視的1/8,甚至是1/10。

所以,海信今年擴張激光電視的產品線,不僅推出4K激光電視新品,還從100英寸擴展至88英寸、120英寸多個型號。“我們認為,激光投影產品在這個尺寸段應該有它的價值。”劉洪新說。

今年3月,海信在上海家電展(AWE)上首次展出商用OLED電視。但劉洪新堅稱,家用OLED電視離真正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做OLED電視屏的企業極少,而技術成熟、真正進入千家萬戶一定要大家都來做,才能加快技術進步、降低成本。

擴張“海信版圖”

借助2016歐洲杯聲勢浩大的營銷,周厚健正在謀劃“海信版圖”向更廣的縱深擴展。而履新4個月後便帶領海信扭轉連續13個月收入下降勢頭的劉洪新,是周厚健的好搭檔。

劉洪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首次細數海信轉型的產業布局。他說,海信的產業布局,分為B2C和B2B的業務,具體又分為多媒體、家電、IT智能化和房地產四大板塊。

海信多媒體板塊,包括電視、手機、光通訊設備等業務。海信電視業務旗下,又包括激光影院事業部、商用顯示事業部、未來顯示事業部等,還包含做視頻、智能電視運營的海視雲公司。劉洪新說,未來上述事業部都會演變為公司,因為這些領域的市場空間非常大。而海信手機今年上半年在國內市場銷量增長了20%,且轉向1000~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

家電板塊,主要由海信集團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信科龍來承接。劉洪新透露,海信正在統籌智能家電產品的一體化銷售,按照智能家庭方式來開發和合作,組成海信智能家庭系統。

備受矚目的IT、智能化板塊,涵蓋了智能交通、醫療電子等海信的新興業務。劉洪新透露,未來不僅智慧城市(包括智能交通)、智慧社區、智能家庭這三個“智能”業務,海信都會做,智能交通僅僅是智慧城市里的一個重要組成。“做好智能城市,海信有非常好的條件,我們有智能交通公司、光接入設備公司,還覆蓋了智能家電、大家電、中央空調等產品。”

“海信已經不僅是一個家電公司,是相關多元化的科技型公司。”劉洪新介紹說,2016年,B2B業務在海信集團的銷售收入中貢獻了23%,在利潤中貢獻了38%,今年上半年B2B業務比B2C業務走得更快。如今年上半年,海信的光通訊公司收入規模、利潤都以40%~50%的速度在增長。“未來海信的戰略就是,一方面把家電做好,另一方面把B2B產業里的科技企業做好”。

無論海信的產業如何優化調整,劉洪新認為:“最重要的是掌握相關產業的核心技術。”按照海信的傳統,進入一個產業都要有很好的技術產品布局,能夠擁有主動權,做出差異化領先的產品來滿足用戶需求;其次,堅持高端起步的思路,“只有做好中高端產品,才能有品牌,才能有穩定的規模和能夠持續提升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