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米王之子另闢米路

2008-07-24  NextMagazine


擁有金象米、澳洲袋鼠絲苗米等多個食米牌子的金源米業,主席林烱燦上月去世,他的長子林世豪除了喪父,亦經歷了最倒楣的日子。

令林世豪頭痛的是,越南因通脹高企而出現金融危機,拖累一眾越南概念股表現,而他擔任執行董事的越南控股不單股價狂瀉,亦因證券投資虧損,導致全年蝕二億二千多萬元,連帶金源米業業績亦受拖累而大幅倒退近九成。

林世豪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賬面數」;刻下他最着緊的,仍然是由他牽頭策劃的越南投資項目。「阿爸成日講,米是民生必需品,不可以謀取暴利,要擴展新的收入來源,就要尋找其他投資機會。」這位金源米業的第三代傳人,似乎想另闢米路。

在一眾潮州米商中甚有江湖地位的米王林烱燦,上月中因肺炎引起併發症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身為長子的林世豪說:「佢本身都有些老人病,有時食唔到嘢,要出入醫院吊針,去世前已經喺醫院住咗幾個星期。」

父親去世當天,林世豪本已打算到浸會醫院探病,但探病前戲癮發作,遂先去看電影《色慾都市》。「我已經選了最就近嘅又一城睇,點知睇到一半,講緊女主角去咗墨西哥度假,就收到屋企急call。」看喜劇卻撞上父親去世,林世豪說時仍覺得十分諷刺。

林烱燦生前再三吩咐身後事一切從簡,因此喪禮並無大事鋪張或舉行任何宗教儀式。本月初林世豪便與家人以海葬形式送別父親,在蒲台島附近將其骨灰撒入大海。「呢個係佢嘅意思,佢話自己鍾意出外,又有唔少朋友喺海外。」

長子嫡孫代父入局

一直以來,金源米業都由林烱燦掌營運權,林烱燦胞弟,即前亞姐樂蓓的丈夫林烱偉負責財務,兩兄弟各司其職。林烱燦去世後,金源米業主席一職亦由林烱偉頂替。在金源米業工作十七年的林世豪,現為公司營運總監,並非董事局成員。

金源米業由林氏家族持股超過五成,當中叔父林烱偉早年在市場不斷吸納,現持股近兩成,是最大股東,父親林烱燦則持股約一成二。現時叔父烱偉、烱熾和姑姐潔和,都是董事局成員,加上其他堂兄弟姊妹,各有事業,都無意接手這盤家族生意,身為長子嫡孫的林世豪似乎大有機會入局。

米 業雖可提供穩定收入,但由於是民生必需品,因此林家祖訓指示子孫不可以米謀取暴利,加上○三年香港開放食米入口限制後,競爭日增,林烱燦遂在傳統生意之 外,開拓其他業務,早於九六年集團首次與新世界中國合作在惠州發展度假村棕櫚島,二千年又收購投資公司德眾集團三成股權,易名金源創展,並以林世豪出任主席專責投資。而林世豪現時最着緊的是越南的另一片天空。

林家一向低調,林烱燦胞弟、新任金源米業主席林烱偉與太太樂蓓,已算是較多出席公眾場合的家族成員。(《蘋果日報》圖片)

無懼風暴闖越南

去年十月金源米業以一億七千萬購入139控股超過兩成四股權,改名越南控股,並由林世豪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這單交易由林世豪一手促成,並得老父同意,皆因他看中越南的零售市場,打算在當地開設Circle K便利店。

「有咩係全世界都有而當地冇嘅呢?」就是這句去越南出差時想到的話,令林世豪構思在越南開便利店。金源米業早在十九年前已開始跟越南做大米生意,因此林世豪得以拉攏當地最大食米出口商,屬國企的越南南方糧食總公司,合作取得Circle K在當地的廿五年獨家特許經營權。

「越南並非有錢就入到去做生意,金源米業同越南做咗生意十九年,呢種關係令我哋得以同當地大型國企合作。八、九十年代我已經錯過了發展中國大陸嘅機會,今日我唔想再錯過喺越南嘅機會。」

越 南今年爆發金融危機,但他對越南前景並不擔心:「越南嘅基本因素並無改變,九七金融風暴時,越僑仍大量匯錢返國,國內消費仍然強大。同越南相近的泰國,九 七年經濟同樣陷入危機,但便利店數目都無減少,仍然賺錢。而家越南大型商場同超市加埋得廿幾間,雖然超市貨品比雜貨店貴一成,但因為標榜正貨而生意不絕, 便利店又點會無得做呢?」他分析道。

「已經有三間當地銀行表示,有興趣把ATM機放在便利店內,到時入內㩒機的人,有機會順便買啲嘢。」他的如意算盤還包括在店內加設廁所,「啲人每次入來借廁所,都唔好意思空手而出啦!」首三間Circle K將會在九月開鋪。

然 而出師未捷,越南控股已隨港股波動而在證券投資上損手,蝕了兩億多元,令金源米業業績大受拖累,由原本賺六千三百萬,變成只賺八百七十多萬元,業績倒退近 九成。問到會否令股東不滿,林世豪並不以為然:「在新的會計制度之下,那些證券投資只是賬面虧損,並不是真的蝕了錢。現時市況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如 果股市重上三萬點,越南控股賺番兩億元,啲人又會點講呢?」

管米倉做起

數口精的林世豪曾在銀行界打滾。他中四便被父親送到澳 洲悉尼讀書,在悉尼大學主修經濟及心理學,畢業後原在當地銀行State Bank of New South Wales的商業銀行部工作,負責企業融資等項目。九四年時,即金源米業上市後三年,林世豪終被召回港幫手。

「當時係阿叔叫我返嚟,點解唔 係阿爸?我估佢係想易子而教吧!」林世豪說自己與叔叔關係親密,他記得讀大學時第一次撞車,因為怕被父親責罵,都只敢致電叔叔林烱偉求救。「我係幫公司打 工,做得唔好都會被炒魷魚。」林世豪笑言當時是打雜一名:「啲米嘅進出都要經過貨倉,係了解米嘅第一步,我就由管理貨倉做起。」公司採購大米、大米加工, 以至機器設備,都由他一手包辦,以往都直接向父親匯報。

○三年香港開放食米入口後,不少超級市場、餐廳食肆紛紛自行入口大米,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下,金源米業的市場佔有率,下跌了一成,現時市佔率約五成。

超市陰招搶生意

「最 大的競爭其實來自超市,它們原本是協助你賣米,而家就變成你嘅對手,佢哋自然會優待自家品牌。」令他激氣的是,有些超市「如果大家有同一個品種的米推出, 它甚至會不賣你的牌子,又或在你缺貨時遲遲不補貨,讓客人在無得選擇下購買它的品牌。」他更見過有超市以買一包金象牌送一小包自家品牌為策略。

現 時香港每年入口大米三十多萬噸,其中一半米糧,都在金源米業位於青衣的大米加工廠加工。「我哋喺泰國、澳洲、越南等地入口嘅大米,其實已經喺當地加工了一 次,運來香港後,我哋又再加工多一次,包括去除沙石、以激光剔除雜色米等。」現時有些米商的米是直接在當地加工一次就運來香港售賣,部分原本自行入口大米 的連鎖食肆,就曾因撞過板,買入過劣質大米而漸漸回頭向金源買米。

現有超過廿個大米牌子的金源米業,以金象、澳洲袋鼠絲苗及金香牌最為人熟悉。

而金源米業位於青衣的廠房內,就設有實驗室,林世豪會定期試食各款大米。(嚴寶權攝)

米王創先河

金 源米業這個金漆招牌逾五十年,由林世豪的爺爺林拔中創辦,原名源隆行。祖籍潮州揭西的林拔中,年少時曾到新加坡工作,來香港後曾幫同鄉的鋼鐵大王鄭翼之打 工,位至捷和製造廠副經理。四六年林拔中辭去在捷和的工作,創辦源隆行,店鋪就位於米行林立的上環文咸西街。初時經營電池、化妝品、水果等出入口生意,至 五五年取得白米進口牌照,開始在泰國等地入口白米。

林世豪的父親林烱燦,由於小時候頑皮,中一就被林拔中送往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唸寄宿學校。 六十年代在新南威爾斯大學會計系畢業後,林烱燦便被父親召回源隆行工作,由打雜做起。「嗰時我哋有代理新奇士橙,爸爸要喺果欄幫手,以及抬住一包包大米送 貨。」林世豪恍似跟隨着父親的足印。

七○年林拔中去世後,生意由長子林烱燦接手。他看準香港趨向小家庭結構,加上香港超市越開越多,七十年代中已想到推出五公斤和十公斤裝的小包裝米,並首創手挽的膠袋包裝,令主婦可輕易挽回家,不必再到米鋪「糴米」。

林烱燦又研究改良米的品質,包括如何去除米中的穀牛、碎米、細沙等,最後更在幾個日本、澳洲教授的幫助下,在八○年共同研究出全港首部大米真空包裝機,以真空包裝技術,杜絕大米中的穀牛,因而被稱為「米王」。

太子爺食米碎

頂着個大肚腩的林世豪,死也不肯透露體重,弄得如斯田地,皆因一個「慳」字。「潮州人有個美德,就是不喜歡浪費食物,所以食飯時盡量碟碟食清光,我哋屋企食嘅,都係工廠內加工大米時剩下的米碎。」

林世豪的太太林奇慧是交際能手,曾任遠東集團公關經理,侍候當時的主席邱德根,又曾和前港姐楊寶玲搞過化妝品公司雪映堂。兩公婆不時跟維德集團董事長莊啟程後人,以及著名會計師關超然的子女,一起參加名人第二代組織的「Joy Luck Club」四處玩樂。而他跟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次子鄭家成,亦因同為棕櫚島度假村董事而相熟。不過他卻強調自己「乜嘢朋友都有,識朋友唔會只限名人」。

林世豪(黃圈)經常與太太林奇慧(後排左二)參加名人第二代的聚會。圖為二人數年前與關超然新抱(後排左三)、莊啟程兒子(後排右四)、楊啟彥兒子楊兆韜(後排右三)及林燕妮弟弟林振剛(前排左二),在一個扮小學生的聚會上所攝。

追老婆減肥三十磅

他現時跟太太育有兩個分別四歲半和兩歲半的兒子,但原來林世豪當年要追得美人並不容易。因為林奇慧一句「唔同肥仔玩」,林世豪決心減肥。「我當時住三十幾樓,為咗減肥日日行樓梯上落,足足減咗三十磅先追到佢!」現時身形再次發福的他說。

工餘最愛看電影的他,最愛去數碼港睇戲,貪其座位「夠闊落」。他說現時還想再看一次未看完的《色慾都市》,早前送別父親出海後,他晚上還獨個兒跑去看《街頭超人》,算是抒發一下抑壓的情感。

林氐家族圖

1 源隆行創辦人,曾任捷和製造廠副經理。

2 金源米業前主席,首創袋裝米及真空包裝米,有「米王」之稱。

3 金源米業主席及董事總經理,嘉進投資主席,富豪資產管理獨立非執董。

4 前亞洲小姐冠軍

5 金源米業執行董事

6 導演谷德昭家姐

7 美國森源行國際貿易公司總裁,美國新澤西州「中國日」創辦人。

8 金源米業執行董事

9 前九巴董事余樹泉三子,加拿大醫學博士。

10 越南控股執行董事,金源米業營運總監。

11 曾任遠東集團公關經理,曾與前港姐楊寶玲搞化妝品公司雪映堂。

12 滙豐銀行基金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6

國旺租賃另闢戰場 靠打入大陸內需獲利


2012-6-25  TWM




六月十八日,國票金控旗下關係企業國旺租賃正式在南京開業,這不僅是國票金跨足大陸經營的第一步,也是國票金大股東、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在大陸金融市場插上的第一支旗,且剛開業就有捷報,據悉國旺租賃已經招攬到業務,今年底前力拚損益兩平。

沒有銀行相挺、且起步較晚的國旺租賃,如何開拓戰場?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表示:「會跟著大陸十二五內需政策走。」魏啟林說,因為沒有母公司銀行相挺,國 旺租賃積極找大陸銀行簽「銀租合作」,包含中國三大行、南京銀行等,都是合作夥伴,希望能透過銀行端找到客戶,再者也找企業上游、提供設備的廠商合作,慢 慢打入大陸內需市場連結。

取名為國旺,是大股東蔡衍明的主意嗎?國票金控發言人邱銘恩說,本來要叫國票,但國票在大陸是國家票據所簡稱,不允許申請,魏啟林取國票、旺旺名字中各一字,沒想到「國旺」順口又好叫。

魏啟林指出,希望第一年國旺租賃就能微幅獲利,明後年希望能再開拓第二、三個據點,站穩大陸市場,希望慢慢能對金控獲利有挹注。

(許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5

另闢思路,討論一下外界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是否有理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4137760
$亞洲果業(00073)$看完朋友發給我的關於媒體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文章。我另闢思路,討論一下外界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是否有理。

09年以介紹方式從英國回歸香港主板以來,亞洲果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可以說好到幾乎沒有什麼問題了。一隻農業股經營得如此「完美」 ,也許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了。什麼問題? 上次提到了分析亞果的核心思路一定是它的生物性資產,近24億的生物資產認列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是亞果的核心資產和盈利保障。這個資產是真實的嗎?

對這個的質疑外界已經講了很多了,亞果也解釋清楚了,今天就不老生常談了。我換個思路來討論這塊資產真實的問題。我先來分析一下亞果的董事長唐宏洲。這位74歲的老人,真是老當益壯,看上去慈眉善目。相由心生,說他造假沒有這麼簡單的,我相信就算有,這也不是他的初衷。如果你有做生意的經歷,說真的,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意人會去特意造假的。很多情況下,造假是迫於無奈是迫不得已的。商場如戰場啊。

假設說亞果造假了。我相信它也一定不是從一開始就有計劃要造假的。為什麼? 真想從開始就計劃造假的人,就一定不會選擇農業產業,這個產業大家都知道投入大回報期特長。一個造假的人是沒有耐心等那麼長時間的,敢造假的都是追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獲利套現的(這個可以參考高科技企業,這個產業就是造假最多的產業之一)。否則造假的成本太大了就意味著自己的風險太大了。唐先生選擇果業(他是騎師出身,務農搞果業可不是這個香港人的本行哈),我認為一開始應該是被當地政府給忽悠進去的,當然一定也是給了唐先生很好的優惠條件的,招商引資嗎,又是外商。所以一開始唐先生一定是先嘗到了甜頭的,但隨著生意的深入,企業越做越大時,務農搞果業的風險和問題就都出來了。企業經營的問題出來了就得解決,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錢!每個做企業的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經營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缺錢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亞果04-08年的財報,賺錢,但賺得很少。我認為這是比較符合亞果的真實情況的。但奇怪的是,從09年開始,企業突然變得很賺錢了(看09-12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突然的改變,就如一個人本來是瘦子突然間成了胖子了,這本身就不正常了。09-12年這四年中,亞果的經營是「很好」的,但為何股價偏偏熊了這四年?為何大股東要減持?為何共事10年的財務主管突然離職?我們可以看到,這四年亞果的經營財報數據不知有多好,幾乎沒有任何負債,應收款和存貨很少,公司帳上趴著20多億的現金。一隻農業股能有這個財務狀況,太難得了。但為何又有以上三個「?」號。

大家再來比較一下,另一個做果園的匯源果業,朱新禮為了繼續做下去果園,差點把上市公司匯源果汁給賣了,太缺錢太需要錢投入到果園上去了,這至今讓朱新禮背著一身的債務。而亞果卻沒有一分錢的負債。這不奇怪嗎?

我相信亞果一樣是缺錢的,但唐先生可沒有朱新禮的本事,朱董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懂農民懂土地。唐先生可不是,他在香港。香港的優勢是錢多,玩資本運作的高人也就特多了。09年亞果從英國回到香港主板上市,這是不是也揭開了亞果從此開始玩資本運作的序幕?玩資本運作必須要有籌碼。這個籌碼是什麼?會不會就是這個可大可小的生物性資產?

要能融到錢,讓投資者放心,就必須得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經營是很好的,是不缺錢的。這個從哪裡看到呢,就是企業的財務報表了。那麼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是不是從09年開始,亞果的財務數據變得「越來越好」了,生物性資產「越來越大」了。

我想,有了籌碼,賭博就可以開始了…… 能當騎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膽大心細,反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32

政府積極扶植銀行實力 購併、另闢戰場 馬來西亞變身亞洲金融重鎮

2013-06-17  TWM  
 

 

亞洲金融風暴十五年後的現在,馬來西亞不僅已恢復昔日活力,二○一二年吉隆坡更超越英國倫敦,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大IPO市場,一座有別於香港、新加坡的亞太新興金融重鎮,儼然成形。

撰文‧葉揚甲

你對馬來西亞的印象是什麼?除了觀光、房地產熱,你還舉得出什麼強項?

勤業眾信統計,二○一二年全球IPO︵首次公開發行︶市場,吉隆坡交易所超越新加坡、上海,甚至是倫敦交易所,成為全球第六大IPO市場,募資金額高達二二一五億元。這個數字,為台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同期間合計募資二四五億元的九倍之多。

亞洲風暴啟動銀行整併潮

大馬金融環境不存在惡性競爭這是大馬政府積極培育金融實力的成績顯現。馬來西亞這個亞洲金融風暴的重災區、每人年均所得只有台灣二分之一的國家,究竟是如何在不到十五年時間,就成為亞洲新金融中心呢?

當《今周刊》採訪團隊踏上馬來西亞,這塊曾經被亞洲金融風暴摧殘到銀行系統全面瀕臨崩壞的土地,我們卻發現,從一走出飛機通道開始,到離開海關,再到落腳處前的捷運上、道路旁,眼光所及幾乎全是馬來亞銀行︵Maybank︶與聯昌國際銀行︵CIMB︶的LOGO。這兩家在馬來西亞市值分居第一、二名的銀行,到處可見其企業標誌或廣告,深植人心的行銷方式,大概不會輸給韓國三星。走在吉隆坡街頭,彷彿走進了金融重鎮。

「台灣金融類股占指數權重約一六%,共七十二家銀行;而在吉隆坡指數高達三四%的金融企業,卻只有八家銀行。」工作地點位於新加坡的摩根馬來西亞基金經理人黃寶麗說道,政府主導的大型整併,成為馬來西亞金融強盛的一劑猛藥。

「其實,亞洲金融海嘯發生前,馬來西亞的銀行也不少。」一位在嘉美克清真寺 ︵Masjid Jamek︶附近銀行區上班的年輕女穆斯林,在說話的同時,仍然沒有放慢腳步地走向馬來亞銀行總部大樓前,那段頗為氣派的電動手扶梯,空氣中似乎有種分秒必爭的氛圍在她周遭,看到這種倉卒的模樣,的確有幾分與香港中環的相似感。

聯昌七年七樁購併

金融服務輸出遍及十七國

從現在一棟棟高聳入雲的金融大樓,實在很難想像九七年時銀行業的慘況。富達馬來西亞基金經理人郭玉蘭表示,亞洲金融風暴觸發馬來西亞當地一連串的整併潮,起先是財務狀況有問題的金融企業併入銀行,之後則是銀行與銀行間的合併。從那時候起,馬來西亞的銀行家數從高達三十家,一路慢慢減少,最終呈現目前八家的局面。

回頭看看台灣,台新金購併彰銀的案子一拖就是七年,而且最後竟然還無法達到雙贏的局面,讓外界著實摸不清台灣政府對於金融業到底是抱持什麼想法。

然而,從○五年到一二年,同樣七年的時間,馬來西亞的聯昌集團,卻能靠著幾乎一年一購併的策略,讓集團業務得以在大馬以外的國家,迅速開枝散葉。這段期間內,聯昌銀行集團的市值,也從四百多億元膨脹到六千億元,對比﹁台灣金控獲利王﹂富邦目前約三千八百億元的市值,聯昌不僅後來居上,現在甚至還超出富邦許多。

聯昌國際銀行集團總裁納西爾拉薩︵Nazir Razak︶接受訪問時指出:「為求擴大經濟規模,跨出馬來西亞的國界,絕對是現今銀行業不得不採取的策略。所以聯昌在○五年展開一連串的購併,收購對象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的銀行,另外,還有一家新加坡的證券商。」聯昌這七年間共有七樁主要的購併案,收購總價高達一四五八億元,其中最讓金融界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一二年買下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亞太區投資銀行部門,在這樁收購案後,聯昌更一躍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投資銀行,涉足的國家增加到十七國。

聯昌能夠成長得如此迅速,納西爾試圖從事後的角度來解釋,「在過往的幾次重要關頭,聯昌確實都做出了正確的決策。」無論如何,七年爆發式的成長軌跡,他認為還只是個開端。

定位與策略明確

獨創伊斯蘭商業銀行模式

或許聯昌的成功關鍵,納西爾已經說得很明白,就是到國外另闢戰場。

一位在吉隆坡金融界打滾將近二十年的專家卻認為,聯昌集團的成功,絕對比想像中要來得難以複製。例如,聯昌在香港、韓國及台北,僅設有投行部門,專門提供給特定客戶證券研究的服務(註:出具投資建議報告),而不設立商業銀行或者證券經紀商,因為沒必要吃力不討好;即使是市場很肥的中國,聯昌目前亦只有在上海設立辦公代表處,畢竟在與資產以兆為單位計算的中國銀行業競爭之前,還是要想清楚哪種方式,最能夠吸引適合自己的客戶,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清楚自己的定位、又知道客戶需要的是什麼,甚至在腦海中模擬競爭對手可能會出的招式後,聯昌才有可能每一著棋都下得如此精準。聯昌集團無疑是馬來西亞整個金融行業具體而微的縮影。

馬來西亞台灣商會執行祕書鄭添丁表示:「若不算華人主導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應該是東協國家中,最適合台灣企業進駐的國家,因為這裡華人多,可用中文溝通,越南、緬甸或是印尼,反而不太方便。」但是記者實際在馬來西亞搭計程車、到便利商店買飲料,或者在銀行櫃台前想詢問關於伊斯蘭債券的訊息,幾乎沒有碰到看起來會講中文的人,即使是吉隆坡地標雙峰塔前最繁榮的購物中心陽光廣場,裡面熙來攘往的人潮,大多還是以馬來人為主。

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為數眾多的馬來人,讓馬來西亞金融業獨創出符合伊斯蘭教義的商業銀行。

第一金馬來西亞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說:「伊斯蘭教派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按教義是不得有借貸行為,不過,馬來西亞金融業卻克服了這個難題。伊斯蘭的金融模式,可在不違背信仰的前提下,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客戶服務。」全世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目前粗估接近十六億,而大部分的穆斯林又以中東與亞洲為兩大本營,就地理位置觀察,馬來西亞可說是位於「伊斯蘭國度」的中心。「除伊斯蘭銀行外,馬來西亞更率先全世界發行伊斯蘭債券︵Sukuk︶,該國發行量占全球總量的六四%。」高君逸補充。

根據台灣經濟新報的資料,馬來西亞所發行的伊斯蘭債券金額,從一一年的四千三百億元,倍增到一二年的九一二○億元。若按這樣的趨勢成長,馬來西亞政府自詡為伊斯蘭金融中心,的確是名副其實。

伊斯蘭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或許是馬來西亞能夠順利站上國際金融舞台,強而有力的後盾。

福利優渥吸引人才

金融業薪資趕上國際投行水準諷刺的是,掐住東亞海域咽喉、擁中國十三億人口為腹地的台灣,地理位置優越不輸馬來西亞,況且,台灣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已高喊「亞太金融中心」,照理說,起跑得早、又沒有被亞洲金融風暴重創,現在的發展,先別說香港,至少應該也能與天然資源貧乏、幅員狹小的新加坡較勁才對,可惜,現狀與理想差距實在太遙遠。

「馬來西亞金融業的待遇與福利都很不錯,與新加坡已經相差不遠!」年齡不到二十八歲、就職於馬來亞銀行的黃小姐說道。

這位手中握有台灣名校畢業證書的年輕華裔,其實與很多優秀的七年級生條件相同,只不過,她的年薪在兩百萬元到三百萬元之間。這樣的薪資水平,足以與國際外資投行相提並論,在台灣這筆錢,甚至可以請到三位月薪四萬元的名校商學院系所高材生。

更讓人氣餒的是,對於年資較淺、月薪落於四萬元到七萬元的台灣本土基金經理人來說,恐怕還得努力「衝刺」當年度績效排名,或許才有可能達到與之相同的水準。

聽到台灣本土基金經理人的這般「待遇」,黃小姐不禁輕嘆:「這樣真的還滿少的!」當記者追問,當年是否曾考慮在台灣金融業覓職時,她說:「有被找過,但最後並未去面試,而薪水的確是考量因素之一。」顯然,當初她的抉擇相當正確,畢竟台灣低薪的環境,迫使金融人才外逃,早已不是新鮮事,「如果台灣金融現狀不改變,當然可以選擇離開。除英文要好之外,最好還要有CFA︵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這張證照不僅在新加坡備受重視,在馬來西亞同樣是超級重要!」她強調。

對於馬來西亞金融業的優異表現,大馬政府似乎仍然不滿意。

一一年十二月,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再推出《二○一一?二○二○年金融領域大藍圖》,希望經由政府的主導下,讓金融領域能夠以每年八%到一一%的速度成長;一二年,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Najib Razak︶親自主持一項耗資兩千五百億元,名為「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TRX︶的金融開發計畫,企圖將吉隆坡打造成一座有別於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城市,國際金融機構若是進駐該地,所得稅即可減免十年。

姑且不論成敗,至少馬來西亞敢改革、敢讓利,還有,口號喊出就有做得到的氣魄,這些都值得台灣借鏡。

一分鐘看馬來西亞

首都:吉隆坡

官方語言:馬來西亞文

國家領袖:首相納吉布 拉薩(Najib Razak)

人口:2886萬

面積:33萬平方公里

民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住民GDP:3035.27億美元人均GDP:10304美元納西爾拉薩(Sri Nazir Razak)

出生:1966年

現職:聯昌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經歷:《歐元雜誌》2012年最佳貢獻獎學歷:英國劍橋大學發展經濟學碩士

要當亞洲金融中心

馬來西亞比台灣更有實力

馬來西亞

2012年IPO募資金額新台幣2215億元2013年亞洲商業展望第4名亞洲金融海嘯前高點至今股市漲跌幅 76%

台灣

2012年IPO募資金額新台幣245億元2013年亞洲商業展望第13名亞洲金融海嘯前高點至今股市漲跌幅 —19%資料來源: 經濟學人企業組織、勤業眾信

馬來西亞與台灣

兩地銀行業財務比較

台灣 項目 馬來西亞

746億 資產規模(美元) 512億0.49 資產報酬率(%) 1.13 8.56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16.74 註:2012年資產排行前十大銀行平均數據資料來源:香港《亞洲週刊》

大馬金融茁壯的啟示

對於銀行家數過多的難題,台灣政府必須擔起振衰起敝的責任經理人郭玉蘭 操盤基金:富達馬來西亞

看法:

拜亞洲金融風暴之賜,馬國開啟一連串的銀行整併潮,造就出目前大馬金融業相對健康的競爭環境。

經理人黃寶麗 操盤基金:摩根馬來西亞

看法:

馬國沒有台灣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在經濟看俏之下,該國銀行貸款需求成長強勁。

經理人高君逸操盤基金:第一金馬來西亞

看法:

台灣銀行業呈現高度競爭的不良環境,若能開放更多元的金融性商品,將有助於提升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6

晶華挾台味洋品牌 另闢大陸戰線

2013-08-26  TWM
 
 

 

八月十六日,麗晶酒店集團(Regent)與銀聯國際在北京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定,未來全球的麗晶酒店均可受理銀聯卡,這是繼四季、文華東方之後,第三家與銀聯卡成為全球合作夥伴的酒店集團。此外,麗晶還為銀聯卡友提供房價與餐飲折扣、客房升級、VIP服務等優惠。

表面上看起來,麗晶犧牲了獲利空間,但,「這是一個最好的行銷平台,能夠讓我們的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尤其在中國市場。」擁有麗晶全球品牌的晶華國際酒店集團執行長薛雅萍表示,雖然集團在中國目前只有一家酒店,但無論是內需市場或海外旅行,中國客人已經成為所有飯店業者瞄準的重要目標。

三年多前,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斥資新台幣十七億五千萬元,從美商卡爾森(Carlson)集團買下麗晶的全球品牌商標及特許權,創下台灣本土業者收購國際酒店品牌的首例。

當年買下的十七紙管理合約,如今逐漸發酵,今年普吉島與峇里島麗晶陸續開幕。上半年晶華母公司認列麗晶品牌獲利貢獻逾二千四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潘思亮設下目標,十年內要讓所有品牌的管理費收入,等同於台北晶華酒店的營業額,而動能之一就來自於中國市場。

在中國雖僅一家接手三年,營收成長五成

潘思亮曾表示,飯店要到中國的五星級市場,沒有國際品牌根本不用談,「像是世足賽一樣,(沒有國際品牌)你連比賽的資格都沒有。」但有了中國飯店市場的入場門票,接下來要面對更激烈的競爭,才是挑戰的開始。

因為,全世界所有頂級酒店品牌,如擁有喜來登、W飯店、威士汀酒店等品牌的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以及萬豪國際、希爾頓酒店集團、洲際酒店、凱悅酒店集團、香格里拉大酒店、四季酒店等,皆已插旗中國市場。

二○○三年才在北京成立第一家飯店的麗晶,至今仍只有一家飯店,比起其他國際品牌,知名度並不高,相對的,客房單價也無法拉高。

但,接手北京麗晶三年多來,營收從二○一○年的一千三百多萬美元,到去年已逾兩千萬美元,成長幅度近五成,每日平均客房單價也成長三成。北京麗晶酒店營運總監左柏年(George Benney)說,這與晶華同樣是華人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所在地非商務區近故宮,用不同價位搶客

這幾年中國消費力成長驚人,五星級酒店市場的主要目標客層,已從接待外國客人,逐漸轉為本地客。因此,了解中國客人是提升業績的最大前提。

過去卡爾森集團經營北京麗晶時,整個亞洲的業務只有在新加坡設一個辦公室處理,如今晶華在北京、上海、香港、東京、台北等地都設有辦公室,加強業務推廣工作。

此外,他們發現北京麗晶的所在地並非商務金融中心,因此不是商務客首選,但因為鄰近故宮等景點,旅遊客人多,尤其是本地客,也逐漸支付得起五星級酒店,甚至願意付比商務客更高的價格,因此,「針對不同市場,做不同價格設計,讓他們都能走進來,」薛雅萍說,只要夠了解當地市場狀況,就可以如此操作。

房客很少用餐懂華人,美式餐廳闢包廂

另一個重要改變,則是餐飲部分。薛雅萍指出,許多國際級飯店品牌早些年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姿態很高,較少因地制宜去做調整,多半只是套公式,「餐飲就是一個酒廊、一個自助餐、一間西餐廳,最多加一個特色餐廳。」

但,市場競爭越趨激烈,這樣的設計已不能滿足現在新的市場需求。左柏年說,來飯店住宿的客人很少在飯店餐廳用餐,若又不能吸引外來客,生意就會每下愈況。

因此,北京麗晶把原有兩間餐廳改裝,引進知名頂級粵菜餐廳利苑,以及美國莫爾頓牛排坊,用餐廳知名度吸引來客。為符合中國客人需求,還特地請美式餐廳規畫出多間私人包廂,「美國喜歡開放式,享受人來人往氣氛;但中國人注重隱私,你給他半開放式他都覺得不夠尊貴,沒有面子。」

經過三年多的調整,北京麗晶今年在世界酒店評選指標的《Travel +Leisure》雜誌評選中,首度擠進當地前五名。但,潘思亮的野心絕不僅如此,這三年多來,他也同時在中國各地找拓點機會。

薛雅萍指出,目前五星酒店在中國的一級城市已經飽和,光是北京就超過七十家,上海則更多,所以集團主攻二、三線城市。她觀察,這些城市已有很高的消費力,但大部分國際級五星級酒店未進駐,因此晶華成立新品牌「晶華麗晶」,房價略低於麗晶品牌,仍定位五星級,為當地最高價。

成立新品牌的另一個原因是,二、三線城市對五星級飯店的需求是希望有大門廳、熱熱鬧鬧的餐飲及宴會廳,和多房間數的大規模。而這和原本麗晶「頂級、精緻」的定位有落差。一位在中國市場有十五年以上經驗的國際品牌業者說,晶華的策略很靈活,這樣能更容易抓住中國市場商機。

憑著華人經營的優勢,麗晶更能了解中國市場。接下來,就看潘思亮如何重新擦亮麗晶這塊招牌。

【延伸閱讀】從大國到群島都拓點!——晶華旗下麗晶品牌酒店全球據點

歐洲:柏林麗晶酒店、黑山港麗晶酒店(籌備中)

美洲:特克斯及凱科斯麗晶酒店(位於巴哈馬群島)

中東:杜哈麗晶酒店(籌備中)、阿布達比麗晶酒店(籌備中)

東亞:北京麗晶酒店、台北晶華酒店、峇里島麗晶酒店、普吉島麗晶酒店、新加坡麗晶酒店、吉隆坡麗晶酒店(籌備中)

註:另有印度古爾剛、波多黎各、馬爾地夫、克羅埃西亞杜伯尼克4家建蓋中,開幕未定

資料來源:晶華國際 整理: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