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應對用工難 台灣蘋果供應商自動化浪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MMDAwMDIzMDI4Mw.html

「春盛,你還欠我1000台機器。」3月29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剛剛在台上做完演講的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被一位台灣蘋果供應商的老闆一把抓住。

這是一家給蘋果製造測試、組裝機械的工廠,而研華科技則生產這些設備中的主板和採集卡等工控設備,這個供應商迫切需要研華科技儘早交付產品,以應對蘋果的發貨壓力。

為數眾多的蘋果供應商正在採購大量自動化設備以取代人工,以應對中國大陸正愈演愈烈的缺工現象。

一位台商告訴記者,自去年富士康發生連續工人跳樓事件後,台資企業正試圖大幅提升自動化生產率,例如富士康就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減低對人工的依賴,台資工廠的自動化換裝高潮將在未來2到3年內到來。

蘋果生產線自動化取代人工

上個月何春盛從台北到台中、高雄考察了一圈,「我很驚訝地發現台灣的產業在過去10年有著這麼大的變化。」何春盛回憶道,尤其是工業設備生產、測試的產業,進步尤其明顯。

「在 台中鄉下一片稻田中間,有一家不起眼的工廠。這裡居然生產著iPhone、iPad的組裝測試設備,它可以在28天之內做出一台測試機來,從接單到交 貨。」何春盛告訴記者,這些機器設備生產商的效率令他十分驚訝,他沒想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居然出產這如此高科技的自動化設備。

何春盛告訴記者,他看到一家工廠專門生產iPhone及iPad2上攝像頭的組裝設備,其自動化程度讓人吃驚。

「這些攝像頭是一個非常小的零件,全部用塑膠澆鑄成型,沒有辦法用人工去取出來,完全要用自動化機器手去把鏡片夾到一個盒子裡面,然後再用電鍍鍍膜以提高透光性,又用機器手把這個攝像頭拿起來,最終裝到iPhone手機中。」何春盛向記者描述。

根據本報此前的報導,蘋果的攝像頭供應商大立光宣佈2011年至少投入15億新台幣擴充生產線,包括在台灣地區精密機械園區新建工廠及新增生產設備。

另一家攝像頭供貨商玉晶光的董事會也剛剛通過決議,將增資20億元新台幣擴大手機鏡頭產能。擴產範圍包括計劃將原有兩層樓的台灣地區廠房往上加蓋至3層、4層,並擴增廈門廠生產設備等。

在增設自動化設備後,這些工廠可以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並提高生產效率。何春盛表示,這些工廠會因為提高自動化生產設備而提高生產線良品率,蘋果產品中許多精密部件用手工操作很容易出現損壞的現象。

目前,用來生產蘋果產品的相當一部分自動化設備都在台灣生產,包括iPhone生產中用到的雕刻、檢測、組裝設備,以及觸摸屏、攝像頭生產設備,大都在台灣生產。

何春盛表示,這些生產線設備上大部分都裝有研華科技生產的工業電腦和運動控制卡、影像採集卡,蘋果火爆的訂單直接帶動了台灣工業控制與自動化產業的繁榮,研華科技今年3月份單月營業收入達到8000萬美金,比去年增長了54%。

自動化趨勢

此前有預測稱,蘋果今年會發貨4000萬台iPad和上億台iPhone,按照蘋果一貫挑選供應商的習慣,它通常不輕易增加或者更換供應商,而傾向於要求現有供應商隨著蘋果一同增加產能。

蘋果的組裝廠富士康正在成都和鄭州大幅擴充產能,僅成都就將新建52條iPad生產線,並一口氣招聘25萬名員工。

蘋果的石英元器件供應商晶技正在重慶建設一座新工廠,產能規模將以1億顆規劃,預計2011年三季度投產。iPad2的電池供應商新普科技則正在重慶建設一家新工廠,這一工廠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預計2011年6月建成,8月實現投產。

連接器供應商正崴正在成都、武漢、鄭州等地建設新廠,而同樣生產連接器的連展正投資1000萬美元在江西投資設廠,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我們快被蘋果逼瘋了。」一位蘋果供應商半開玩笑地說道,蘋果今年對外放出了巨額零部件採購訂單,讓幾乎所以蘋果供應商都訂單爆倉,但讓他們頭疼的是,中國正愈演愈烈的用工缺口問題,讓他們按時交貨存在疑問。

「春節之後,我們就有15%的員工沒有回來。」一家在崑山經營了十多年的台商告訴記者,工廠生意正好,但這個時候卻有大量用工缺口,「一些產品的要求很高,新工人還達不到工藝要求,所以熟練工更加缺乏。」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富士康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減低對人工的依賴。未來自動化生產設備還將是富士康的重要對外銷售來源——這意味著富士康將不僅自己使用機器人設備,還會對外出售類似設備。

上述在大陸台商表示,富士康去年發生的工人連續跳樓事件給在大陸的台商帶來了深遠的觸動,去年以來選擇內遷的台商已經明顯增多,以應對沿海缺工及成本上升情況。與此同時,許多台資工廠選擇提高自動化程度。

從 目前情況來看,許多生產線在2到3年時間內依舊無法完全由機器取代人工,但幾年之後,機器取代人工的趨勢幾乎不可避免,「許多生產線,可以至少減少一半的 用工數量。」上述台商表示,工廠生產效率會反而大大提升,例如蘋果推出新一代產品,未來只需要在現有自動化生產線上換裝新的軟件,就可以達到蘋果新的需 求。

由於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許多台資工廠選擇將新增產能遷回台灣,為蘋果生產攝像頭的大立光和玉晶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家工廠都正在台灣建設新的產能,以配合蘋果出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4

中国团购出现裁员浪潮 大跃进后或面临巨亏

http://news.imeigu.com/a/1317170224423.html

“刚发了一条短信,给即将奔赴新城市开拓的一位同事:团购的冬天到了,糯米的春天来了。”这是今年7月6日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在人人网上更新的一条 状态,也是“团购冬天”这一观点在国内团购行业真正第一次被提及。就在此后第二天,美团网宣布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副总裁王慧文在会上表示,团购 已经进入融资冬天,同时,他称美团正在与VC进行C轮融资的接触,共同应对资本寒冬。

转眼间,“团购过冬论”提出已两月有余,虽然眼下的天气仍留有夏季的味道,但在这个资本的冬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团购网站深受“寒冬之苦”。

洗牌:年底会有前10的团购网倒闭

近 日,坊间有传闻称上海一家中型团购网站——易起买(17buy)濒临倒闭,更有多位该公司离职员工向媒体爆料,称该公司已遣散各地员工,只留守少量人员处 理后续事务。据透露,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易起买各地分站的业务惨淡,投资方不愿意继续烧钱支撑团购业务,遂做出了关闭网站的决定。

这似乎只是团购网站裁员浪潮中的冰山一角。

事 实上,早在年初,部分知名团购网站大幅收缩战线已露出端倪。 4月,美团网宣布关闭赤峰、龙岩、玉林、马鞍山四个城市的分站,开心网也收缩了三、四线城市的战线。到了8月,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也终于承认,其 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高朋网 “正在辞退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据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高朋网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赵占领透露,在不足一个月时间里,包括秦皇岛、烟台、南宁等 13个地方的高朋网分站被整体撤离,上海、杭州、武汉、福州等18个分站也都进行了部分裁员,如果算上北京公司之前分批裁掉的人,裁员总数估计超过500 人。赵占领同时还是窝窝团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今年7月开始,窝窝团总部和全国各地分站的部分员工陆续收到了离职通知,有些城市的分站甚至直接 “关门走人”。

而经历多次创业的美团网CEO王兴,在资金储备上显然早有准备。在今年7月的一次发布会上,王兴向在场所有媒体展示了公司的 银行账户,账户信息显示,美团的账上还有6000余万美元。但即便如此,王兴和他的美团也已经开始C轮融资为 “过冬”做最充分的储备。融资的同时,美团也被爆出进行了裁员,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美团沈阳站已由巅峰时期的40余人缩减为目前的17人上 下。

团购业迎来 “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分析说,资本的大门正在逐步关闭,因此,国内投资者对于团购网站的投资开始渐趋理性,基本上不会再轻易投 钱,这就需要国内的团购网站 “勒紧裤腰带过活”了。但对于那些在发展初期 “大手笔”惯了的团购网站,“勒紧裤腰带”又谈何容易。不难想象,这一股裁员浪潮只是开始,进入冬天,天气会越来越冷,团购行业的洗牌料将上演。

对 此,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眼下,团购寒冬已经‘蔓延’到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面临关门倒闭的绝对不仅仅是那些中小型团购网站。”据沈博阳预测,“如果没有新的VC注资,到今年年 底,在目前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中,至少会死一家,到时整个团购行业会遭遇更严重的诚信危机,而最终能活下来的,不会超过5家。”

国内团购行 业乱象丛生,而在团购的发源地美国,曾经风光的网站日子也不好过了。根据美国团购聚合网站Yipit.com的数据,今年以来,全美530家团购网站中, 有将近三分之一 (170家)已经关闭或被出售。 8月底,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wise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Groupon在美国市场的独立用户访问量相比其在6月第二周达到的峰值下滑了将近50个百分点。随后,就有外媒曝出Groupon取消原定IPO路演的 时间,推迟上市。

无独有偶,全球社交巨头Facebook也于8月底宣布,在经过 4个月的测试后,将关闭其团购业务 FacebookDeals。几乎同时,美国商家点评类网站Yelp也宣称将缩减刚运营一年的团购业务,把团购业务Yelp Deals的销售人员数量裁减一半。

不仅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纷纷倒闭,就连互联网巨头也通过 “裁员”甚至关闭团购业务来省钱过冬,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开始担心团购网站的服务、质量,甚至发问:团购行业还能活多久?

问诊:“大跃进”后不是上市,而是巨亏

创 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在团购冒尖的时候表示,一年之内, 99%的团购网站都要死。而面对团购的泡沫,李开复近日的观点则稍有改变, “团购教导了线下商家可以从线上获取本地用户,教导了用户可以经过网络寻找本地服务,给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铺了路,功不可没。”

同样曾供职谷歌的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则对自己经营的糯米网和整个团购行业都充满信心, “团购模式能够真正为消费者省钱,因此永远都不会过时。”

但这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行业,是如何挣钱的呢?

团购模式起源于美国,并由团购鼻祖Groupon发扬光大,当时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网站每天推出一款团购服务,然后在线全额付款,网站与商家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入分成。 Groupon的利润率较高,一般能获得整单交易40%-50%的分成。

而 在国内,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就涌现了5000多家“Groupon模式”拷贝者。以拉手、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网站迅速崛起,而且很快便颠覆了 “一天一团”的模式,推出“一天多团”,就连一贯坚持 “一天一团”的Groupon,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入乡随俗。 “一天多团”模式之下,团购网站的流量和销量增长迅速。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家网站近乎疯狂的营销战役。

为了快速跑马圈地, 团购网站们开打广告战,报纸、电视、写字楼里的广告屏,以及地铁、公交站牌上铺天盖地出现了拉手、糯米、窝窝、满座的广告,一家比一家的预算高——糯米网 今年的广告预算达到2亿元,拉手网也是2亿元,美团网和F团分别支出1.3亿元和1亿元,而团宝网甚至喊出了广告预算超5亿元的口号……

然 而,光砸广告对于以销售卖单为主的团购网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团购大佬们又纷纷招兵买马,尤其是在Groupon刚进入中国组建高朋网时,近乎疯狂的 挖角令国内的竞争对手们十分恼火。 “三倍工资!包吃包住!”在那时,几乎每一家团购网站的员工都接到过猎头打来的电话。直到现在,拉手网和窝窝团都号称拥有5000人以上的团队,美团、满 座等一线团购网站的员工总数也均超过2000人。

团购行业的一夜繁荣并没能维持太久,伴随着人力和营销两大块成本的快速增长,团购网站的利润率却始终没能提高, “大跃进”后的巨亏比想象来得更快更猛。

今 年5月和人人网一起打包上市的糯米网是整个团购行业中唯一一家上市企业,根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的统计报告,在全国40个热门城市,糯米网4月、 5月、 6月的交易额分别为3813.2万元、 5909.1万元、 8569.6万元,位列于国内团购网站的第一阵营。然而沈博阳并不避讳仍在亏损的事实,今年8月,人人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人人公司旗下糯 米网总营收为110万美元,运营开支达到560万美元,净亏损450万美元。对此,沈博阳的解释是,目前糯米网稳居国内团购网站三甲,数据反映出团购竞争 的白热化,毛利率之低则表明整个团购行业都处于低迷的状态,和竞争对手相比,糯米网的经营情况已属良好。另外,截至6月23日,糯米网员工总数只有499 人,和动辄数千员工的同行相比,糯米网的运营成本已经很低了。

那么,团购行业的毛利率到底有多低?据了解,现在业内普遍认可的数字在 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是月销售额在1亿元上下的一线团购网站,每个月的净营收也只有约500万元,而这500万元也是这些团购网每月唯一的收入来源。 记者从一位团购网站一线员工处了解到,现在团购网站间的竞争 “刀光剑影”,平进平出 (就是不收取商家的任何佣金,这种单子只用来冲高销售额)是常事;用回扣来争夺资源也屡见不鲜;而在一些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区域,为了抢到优质商家,一些网 站甚至赔本赚吆喝。

相比可怜的利润,团购网站的支出却高得惊人。单算人力成本一项,那些员工数量在四位数的一线团购网站每个月的人力开支就 可达2000-5000万元。难怪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这样形容2011年这个团购年, 2011年前半年里,团购市场费用涨了十倍,从业人数涨了十倍,运营成本涨了十倍,投资金额涨了十倍。

如此看来,团购就是一场资本拉锯战, 融资成为团购大佬面前的首要问题,而融资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上市。拉手网是最早完成C轮融资的团购网站,今年4月,拉手网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 融资,业界往往公认C轮注资是企业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但就在不久前,却传出了这样的消息:为其筹备IPO事宜的几家国际投行已全部退出,并且不再接 手。虽然拉手网随即否认了这一传言,但目前来看,其上市日程表仍远未划定。窝窝团则是另一家着急上市的企业,在某次发布会上,公司请来了纳斯达克的代表, 并称上市已 “为期不远”。

“其实已经上市了”的糯米网怎么看待 “上市这点事”?沈博阳一直强调团购是一场长跑,上市不是做企业的目的,在他看来, “这些团购网站其实是 ‘被上市’,上市唯一的作用就像是一种说辞,就是让员工有盼头而已。从各家的运营状况可以预估,他们上市的可能性并不高。主要是风投锁紧,钱烧不下去了, 如果不想倒掉只有上市一条路。”他不无忧虑地说:“团购行业在中国不过两年时间,就和上市绑定在一起,多少体现了这个行业的浮躁、功利。”

未来:熬过寒冬,整合、创新是出路

面对近乎疯狂的竞争,开心团购与F团率先 “抱团取暖”。 9月19日,开心网正式宣布将旗下 “开心团购”的产品与客服外包给F团,这一事件也被市场看作是团购迈向整合的信号。艾瑞咨询分析师苏会燕认为,虽然表面看来较为狼狈,但开心网此举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尝试。

根 据团800最新公布的团购行业数据, 8月倒闭的中小团购网站超过300家,还有约12%的地方性团购网站超过一个月以上没有更新,另有4%的网站以系统维护或其他理由暂停了团购业务。但与此 同时,市场上也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数据显示, 8月团购市场销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共有7家团购网站销售额超过1亿元,分别是窝窝团、拉手网、美团、大众点评团、满座网(微博)、 24券和糯米网。

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认为,整体盘口爆炸式增长和大网站的稳定发挥,不仅收复了因大批小型团购网站沦为 “僵尸站”所带来的市场空白,也推动了全行业向纵深发展迈出一大步,对目前出现的唱衰团购行业的氛围起到了明显的 “控场”作用。

二 八规律可以说是现在团购行业的真实写照。据艾瑞咨询的最新研究,自2011年3月以来,国内约80%的团购访问集中在前十大网站,团购市场用户集中度高。 艾瑞咨询认为,目前团购用户已经养成团购消费习惯,并对这类网站有偏好和信赖。在团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未来团购网站用户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除 了整合,创新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绝对动力。“正是因为国内团购总体而言没有大的创新,新的融资变得更难。”沈博阳如是说。的确,从 “一日多团”之后,就很难看到国内团购网站的创新之举,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更加顺畅地连接起商家和用户,又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深化团购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全新模式,是团购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此,拉手网CEO吴波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拉手网正着力推进团购与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和NFC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结合。糯米网方面则致力推广以传统团购、实时团购、商户主页和优惠券为整体的社交化团购平台。经历了裁员风波的高朋网也表示密切 关注团购领域的创新,加大拓展无线应用的力度,利用LBS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团购用户。

总而言之,既然冬天已提前到来,那么就要提 前准备过冬之战。资金会决定企业是否能熬过这个冬天,但烧钱并非长久之计,团购行业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一边是跑马圈地式的争斗,另一边是通过产品创新来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精细化运营寻找新盈利模式。转左?还是转右?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少数赢家可以走得更远,正如沈博阳所说,赔钱总是不好的,今后只剩 下3-5家团购网站时竞争就不会这么激烈,毛利才可能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5

私有化浪潮:中概股的「圍城效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30/0NNDEzXzQxMzY0NQ.html

資本市場恰如一座圍城,城外的公司擠破腦袋想衝進去,置身其中的公司又費盡周折想逃出來。

3月2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河南眾品食業(HOGS.NASDAQ)宣佈,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CEO朱獻福提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朱獻福有意以13.50美元/股的現金價格回購所有非其本人持有的在外流通普通股。

眾 品食業並不是近期唯一期望退市的中概股。一個月前,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啟動退市。3月26日,馬云致信阿里巴巴股東,希望 股東們能對公司的私有化予以體諒。「儘管私有化的過程非常艱難痛苦,但我們寧願有一個不完美的變革,也不願看到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

而在3月12日,優酷網(YOKU.NYSE)與土豆網(TUDO.NASDAQ)宣佈以100%換股方式合併,交易完畢後,土豆網將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此時距土豆登陸納斯達克僅7個月而已。

在它之前的2月14日,盛大(SNDA.NASDAQ)宣佈,公司特別股東大會多數股東投票贊成、批准了CEO陳天橋擬23億美元收購盛大在美發行股份的提議。其理由是,公司私有化後將不再承受資本市場對業績短期營收、利潤等的壓力,可以踏實去做好長線業務佈局。

如 今,中概股的退市名單中,正不斷地增加著新成員。據羅仕證券日前統計,2011年間,共有2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佈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退市,這個數字 遠遠超過了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IPO22億美元的總融資額。其中,同濟堂、康鵬化學、中消安、盛大網絡、環球雅思等10家已經完成私有化交易並退市, 而近期仍在進行私有化交易的,有亞信聯創、中房信、國人通信等。羅仕證券預計,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不僅在美國市場,在香港和新加坡,同樣的一幕正不斷上演。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在2010年,赴美上市中國企業數量達到創紀錄的45家,融資額高達38.86億美元,甚至出現了一週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美國市場的盛況。

只 是,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還來不及享受資本市場的盛宴,便遭遇了2011年最冷的寒冬。在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康雁看來,此時的退市潮反映了企業 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企業上市往往是為了獲得資金,但資金的獲得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用圍城的比喻很形象,說到底,這是一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和演變的必 經過程。」

資本桎梏

盛大網絡的退市,從去年10月17日公佈私有化計劃至今年2月15日正式完成,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

從 2009年起,這家試圖成為「網絡迪士尼」的娛樂公司就進入了擴張期,其業務橫跨遊戲、文學、音樂、視頻、旅遊等,希望從版權內容輸出的源頭打通產業鏈。 願望雖然美好,但過長的戰線對資金周轉及管理形成了嚴峻挑戰,盛大內部各種問題逐漸爆發。而當酷6的收購導致整個集團「很受傷」後,盛大便開始了接連的調 整。

在推出私有化計劃前,盛大網絡的股價一度跌破30美元。而其手中高達14.17億美元的現金以及擁有的盛大遊戲(GAME.NASDAQ)股權已值每股約32美元。這意味著,公司構築的娛樂帝國夢想並不能激發資本市場的興趣。

這 與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處境相似——阿里B2B公司的營收下滑也導致股價長期不振。根據其最新財報,B2B去年四季度營收增幅15.5%,創近年最低。純 利下跌6%,亦是連續9個季度來首次下跌。艾瑞統計數據顯示,阿里B2B的市場份額最近2年整體下滑,8個季度下降了13.4%。對此,馬云在今年1月的 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未來三年整個集團的主旋律就是「修身養性」,加強內部建設。

資本市場估值不高、不被投資者關注、交易不活躍是盛大網 絡及阿里B2B私有化的重要原因。事實上,中概股在美國市場幾乎都遭遇了類似的煩惱。網易CEO丁磊幾年前參加兩會時就表示後悔讓公司上市。因為海外投資 者對國內公司的產品和業務不熟悉,用戶和投資人兩個群體毫無重合,使得中概股的估值處於底部。搜狐CEO張朝陽也曾在投資者會議上公開表達了對搜狐市盈率 的不滿,認為搜狐的股價根本沒有反映出公司的價值。

「如果管理層經過預算,發現公司的股價值30元,但實際股價只有20元,那麼公司的融 資成本就很高。」康雁稱,「因為這相當於我每發行一股新的股票就要賠10元。」此外,企業在上市後還需持續不斷地支付服務費,包括信息披露、審計、法律等 方面的成本。每次發佈季報、年報時,企業還要接受公眾放大鏡般的審視,一旦業績低於預期,大股東、董事會便會面臨投資者的壓力。

就盛大而 言,在退市前的一年內,每季的業績表現皆難如人意。當時轉型調整中的盛大正面臨營收走高而淨利走低的局面。若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盛大網絡 2011年第二季淨利潤為880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4.8%,環比下降89.71%,而2011年三季報顯示,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盛大網絡歸屬於普 通股股東應佔淨利為970萬元,同比下降89.97%,這些都讓公司面臨著較大的聲譽和公關壓力。再看阿里巴巴,它的退市公告或多或少地顯示公司擔心股價 疲軟會影響整體的品牌形象。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它自身的監管成本、運營成本和決策效率成本也在不斷地增加,而資本市場的價值又在向下走,對企業而言,每年付出大量的成本只是為了維持這麼低的市值,就顯得不太值得。」博斯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滬初指出。

另一種可能是,「當企業市值很低的時候,它會面臨惡意收購等現象。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旁落他人。」徐補充道。

私有化浪潮:中概股的「圍城效應」

從這個角度看,當企業不缺錢,或作為上市公司的成本大於其收益時,通過私有化退市就成了理性的舉動。

即便如此,這並不能掩蓋公司的潛在損失。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對資金鏈提出了更高挑戰。

「如果你的現金流不是很好,就要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這會讓企業在短期內背負更高的成本。」康雁解釋道,「而股票不需要馬上分紅,也沒有義務在短期內對股東作出回報。」

在 知名IT評論人謝文看來,私有化並不值得提倡。「一家公司往往請了很多律師、財務顧問,經過若干交易才上了市,而退市又要花很多成本,太過折騰。而從歷史 上看,真正的好公司或百年老店沒有一家是這麼幹的。」他說道,「看一家企業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花多大力氣在資本層面,花多大力氣在產品服務層 面,又花多大時間在市場公關層面。不少中國企業,都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公關、市場和資本遊戲上。」

私有化的另一大隱性成本則表現在人才的獲 取上。用謝文的話說,員工們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大多是希望公司上市後能獲得可觀回報,而這條路被堵上後,很多一流人才便會蠢蠢欲動。「別的公司有上市和增 值前景,我何必到你這裡來?比如雅虎股價在過去幾年一蹶不振,很多一流人才都走了,儘管公司的架子還在那,看起來還盈利,但實際已削弱了未來發展的動 力。」

緩解浮躁

從公開信息看,陳天橋是在2010年底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2010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提出了新的轉型思路和新業務佈局。

和阿里巴巴一樣,盛大也同樣需要「休養生息」,以及更謹慎地、用波瀾不驚的方式部署整個產業鏈。然而美國資本市場關注的是業績與回報,它們並不會給予上市公司足夠的耐心。這在無形中給了盛大諸多壓力。

這 種狀況在海外上市公司中並不鮮見。近幾年,中國公司如潮湧般湧入海外資本市場。相比於國內嚴格的審批制度,海外上市的低門檻與業績盈利的低要求,以及國際 投資者對中概股的熱捧,成了許多企業爭相在海外IPO的助推力。但經歷海外市場的洗禮後,不少公司發現每季度的財報發佈都成了一道檻。

一位盛大的前高管稱,陳天橋在過去數年間變得越發急躁,賭性也更加嚴重。他曾試圖借爆髮式的投資換取業務的迅速突破,但結果是讓盛大上下陷入浮躁的心態中。

但事實上,業務轉型與戰略升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來實施,這很有可能影響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況且,納斯達克與中國概念股的蜜月期早已過去。

「有 些時候,資本市場未必是利於企業發展的,」康雁認為,「遇到重大戰略轉型期的企業,必須進行一些長期的虧損性的投入來扭轉態勢,而資本市場的短期性無法支 持企業的長期投入。」管理層與資本市場的出發點不同,就會展開利益的博弈,「這時私有化,就能不在資本市場的干擾下進行長期佈局。」

此外,上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束縛大股東的手腳,尤其對海外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股東想對公司進行業務調整、資產重組,都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內部討論、監管部門批准等流程,不僅時間長,而且大股東往往不能「隨心所欲」。

或許,退市能減緩盛大的焦慮。而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對出口貿易的持續負面影響下,阿里集團同樣需要自我調整。

去年6月,阿里集團提出「大阿里」戰略,奠定了阿里巴巴旗下B2B、B2C業務的基調,從而將各業務線打通。

而今,盛大和阿里有了更加從容的跡象。對於阿里集團而言,私有化為公司實現更大的目標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外界並不能排除這些退市公司是否會考慮進行PPP(Public-Private-Public,即上市、退市、再上市)。這意味著,它們從低迷的海外市場退市,回到估值較高的國內或者其他市場重新上市,市值可能會因此增長好幾倍。

「這取決於公司當下的交易動機。」康雁稱,「如果你認為私有化可以讓你更好地集中核心業務,那麼公司可以趁此機會做中長期的打算。如果私有化僅僅是因為股價太低喪失了融資功能,那麼你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另一個市場將股票賣的更好。」

這種交易型的私有化,面臨的是另一重挑戰。用徐滬初的話說,私有化後的公司再上市時,必須要對公司的歷史有一個回顧和交代。

「你一定要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不好,就會對再度上市產生很大的影響。」換言之,公司再度上市時,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它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如果沒有一種更好的盈利模式,便會對定價產生影響。

「這其中的風險很大。」徐滬初表示,「如果純粹從財務角度出發而退市,將來就很難有故事可講。而一旦涉及戰略意圖,大家便會以期待的心情對待公司的再度上市。從這個角度看,盛大和阿里都已經把後面的故事鋪墊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1

仇富浪潮讓經濟與財政賠了夫人又折兵 法國富人稅對台灣的啟示

2012-12-24  TWM
 
 

 

法國總統歐蘭德對富豪課徵七五%的超高富人稅,引發巨富出走國外避稅,在法國經濟困頓之際,民粹加上仇富推動「公平正義」的政策,真能達到增加稅收、降低貧富差距之效?還是只點燃階級鬥爭的引信,讓經濟與財政雪上加霜?

撰文‧楊政諭

法國總統歐蘭德扛著公平正義大旗,將對法國富豪(年收入超過一百萬歐元,約三千八百萬元新台幣)課徵七五%稅率的超高個人所得稅,目的是讓富人付出更多稅金來充實法國財政,並平衡貧富差距。

IMF(國際貨幣基金)立即批評這項政策,並於十一月間指出該政策無助提升經濟,反將使法國流失競爭力。悲觀預言的實現來得又急又快,近來法國巨富已啟動遠離法國的避稅出走潮。

根據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調查,西歐國家平均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四六.一%、東歐一六.七%,連一般印象稅很重的北歐,平均最高個人所得稅率也只有三六.五%。歐蘭德旱地拔蔥式調高富人稅率到七五%,遠遠超越原以五七%稅率排名「富人稅之冠」的瑞典。

狠砍富人的作法廣受法國選民支持,據調查,不論左派右派選民,對此政策的支持度都高達八成上下,但卻讓法國企業界及巨富們哀鴻遍野。近期逃出法國的知名案例,是演出「大鼻子情聖」的法國影帝傑哈德巴狄厄,他宣布放棄法國籍改入籍比利時,被法國總理艾侯批評「可悲」,巴狄厄沉痛回應:「四十五年來,我已付了一億四千五百萬歐元的稅,我讓八十個人有工作??我拒絕『可悲』這字眼。」知名精品路易威登(LVMH)集團董事長阿爾諾也因要入籍比利時,被法國左派媒體《解放報》以頭版大標寫道「快滾,有錢的白癡」。貧富階級的裂痕日漸擴大,法國精英持續外逃,職業更廣及知名歌手、模特兒、米其林三星廚師等,而英國首相卡麥隆則落井下石地說:「會鋪著紅地毯迎接法國的避稅富人。」法國暴衝式地追求公平正義,固然能獲民意一時支持,但後續影響恐怕是「不可承受之重」。法國如今的窘境,與馬政府今年以來強推證所稅頗可類比,過程中,不僅已嚴重傷害股市量能,更達不到所得重分配的「公平」效果。

在揮舞公平大旗推行改革時,更應審慎考量實際的後續影響,若是空喊口號,未經周延討論就一古腦兒地戴著鋼盔向前衝,結果恐怕就是衝向懸崖。

另類G8

全球富人稅最重的

主要工業國家

國家 稅率

法 國 75%

瑞 典 57%

日 本 50%

英 國 50%

德 國 45%

義大利 43%

美 國 35%

加拿大 29%

資料來源:KPM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48

移動浪潮(3):喬布斯永垂不朽之謎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3828

早前分析過為何小米才是Samsung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昨天到始創中心行街,發現原來除了國產機,還有很多日本雜牌子智能手機如AKAI和ASK,樣貌都非常似Samsung智能手機,而且都是4核和32bit,售價才只是二千幾元,但顯示屏卻擁有著日本電視一向畫面清晰和顏色對比鮮艷的美譽,用來打機和看影片的功能是足夠有餘,這些都是Android機,習慣Android UI的用家,其實小米、Samsung、AKAI 或者 ASK根本分別不大,看來Android機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之前智能手機市場只有Samsung和iPhone之爭,Samsung的毛利率都已經只得百分之十七至十八的話,今時今日那麼多來自大陸及日本的Android機,Samsung毛利率肯定進一步受壓。

很多人認為喬布斯離世後,iPhone在科技上再沒有新的突破,現在平價機充斥市面,蘋果因而走上沒落之路。

事實上,科技產品從來都沒有專利,產品成功之後引來無日無之的抄襲並非新鮮事。上週看了講述喬布斯一生的電影,其中講到Macintosh成功之後,Microsoft抄襲Macintosh的UI,應用在IBM電腦上,而且還要搶先較Macintosh早推出市場,對蘋果業務做成打擊,片中喬布斯閙蓋茨的說話聽說是真人真事,我相信就是這些經歷令喬布斯學精了,產品要長遠持續發展下去,必須要令產品的應用遍地開花。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已經講過,iPhone iPad的科技突破,其實不在本身,而是來自Apps的應用。我曾經在香港一間日本餐廳連鎖店便看過店員拿着iPhone落單,訊息直接入廚房,相信只是一個Apps的應用。翠華餐廳店員也是拿着一部機落單,但這已是多年前開發的一整套落單系統,現在只是一個Apps便可以代替了。

很多人質疑iPhone 5S的運算速度加快到64bit有何用途,有些人以為只是要跟Samsung鬥,事實上iPhone的運算速度必須要加快來配合Apps的發展。

我們經常看到日本銳意開發機械人市場,然而最近一件新產品以兩輪插上iPad已經可以取代,這個插上iPad的機械人可代你在遠方開會,巡視員工工作,去遠方看畫展。

喬布斯雖然不在人世,但是利用他的產品製造各種產品,令這世界可出現千千萬萬個喬布斯,這就是為何蘋果不但不會沒落,還會繼續發光發量!

steve jobs quote and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1

移動浪潮(2):蘋果與Samsung之爭,還是Samsung與小米之爭?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1696

蘋果上週公報出五隻顏色的iPhone5C和高檔次iPhone5S。有說5C價錢減得不夠低,5S無乜特別。

媒體很喜歡用Samsung 來與iPhone 比較,近日更拿iPhone與大陸的小米比較,這些比較只是一些門外漢的想法。話說iPhone不夠小米便宜,市場份額會被搶,雖然不能排除這可能性,但iPhone用家都知道,兩年前買的iPhone4S,拿去先達廣場放售,現在還可以二千至二千五元賣出,即是你實質只用了兩千多元買部iPhone。iPhone的用家亦都知iPhone的金屬外殼比Samsung塑膠料堅硬得多,兩千大元一部iPhone用兩年,但Samsung五千幾蚊買回來,也大概是用兩年,由於Samsung喜用機海市場策略賣機,兩年前的model out得好快,見過朋友的Samsung機用上兩年已經壞,亦經常見到Samsung機換電那個位的膠爆爆地,應該是經常要打開換電,日久造成的爆裂,兩年的機應該沒有太大的resale value吧!

很久以前已經講過,Samsung賣的只是一部智能手機,現在大陸亦掌握了智能手機技術,出了很多山寨機、聯想、coolpad、小米是比較特出的牌子,他們的功能跟Samsung GS3 GS4差不多,早前去大陸逛電子零件商場,便驚嘆見到各類Samsung或Android零件都可以找到,實質可以DIY組裝一部Android智能手機。這些Android機才是Samsung次級型號產品例如GS3 GS4的實質競爭者。

現時門市還可見到iPhone4S和iPhone5,但iPhone5S 5C出機之後,上一代機便會停售,5C攝的位置便是以較低價錢取代現時門市的4S和5。那麼iPhone的次級產品應該是二手機,也即是我們在先達放售的4或者4S,競爭對手也是小米機,同樣是二千幾元,新機與舊機之爭,當然輸蝕。以此推論,未來未必可以再在先達以二三千元放售二手iPhone,打擊的是我們。不過,冇有怕,iPhone機實際可以用上三五年的,我兒子還正在用我的iiPhone3G,沒有上網,也沒有打game,電池還可持續用兩日半才差一次電,很襟呢!五千幾元的手機實際可用上三五年,算係咁!

在頂級型號方面,iPhone5S的處理器是自家製造的A7,行64 bit,硬件改快了,OS亦是同步前進,蘋果的Apps也會跟著改版,然而Samsung 明年出的GS5也行64 bit,Google的Android4.4有否提升至64 bit卻仍然是個迷。這一點很重要,因為Android必須提升,才能出Apps 的 Development tools,Apps 的開發商才能改良Apps的功能,否則即使處理器有多快,Apps的效率仍然會很低。可以看出iPhone5S這樣一改處理器速度,其實正在迫Samsung 和 Google 變陣。

因此,在次級機競爭方面,蘋果和Samsung都輸給小米,但在頂級型號方面,iPhone5S才是真正領導市場。

隨著大陸手機所帶來的競爭進入白熱化,而智能手機的市場也接近飽和,競爭的層面將會是如何保住邊際利潤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3

移動浪潮(1):手機錢包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799

「手機錢包」是金管局及銀行業界銳意開發的新功能,現時香港有490萬智能手機用戶,隨着流動網絡愈見普及,透過手機付費的商機亦隨之而生,就如賽馬會的iPhone App,三個月的投注額已突破一億元,達到雙位數字的增幅,可見香港的流動付款交易亦非常蓬勃,可以買戲票、吃飯、團購。未來信用卡、會員積分卡、優惠券及收據都將被手機銀包取代。

財政預算案提及過要發展電子貨幣:

儲值電子支付工具與零售支付系統

59. 過去十年,香港銀行設立的網上銀行帳戶數目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二,現在已超過八百萬個。經網上銀行處理的交易額平均每月約四萬億港元,市民透過新興的網上及電子支付平台購物及結帳愈來愈普遍。發展電子支付工具與零售支付系統,可以提高企業特別是零售業收付過程的效率,帶動本地企業開拓環球銷售網絡及其他輔助行業,包括電子交易服務、電腦系統等的發展。我們現正研究修訂法例,訂立及實施儲值電子貨幣牌照制度,並賦權金管局監管相關的零售支付系統,建立健全的規管制度。

去年金融管理局就手機錢包作出專題研究:

非接觸式流動支付服務的發展
http://www.hkma.gov.hk/media/chi/publications-and-research/quarterly-bulletin/qb201209/fa1.pdf

20130312A

20130312B

20130312C

金管局去年開始鼓勵本港金融業要積極研究手提電話的流動支付平台,繼滙豐、恒生推出手機信用卡付款服務後,有傳銀通亦將建立打通30多間銀行的手機錢包平台。另外本港企業ASAP TP研發的手機錢包App「nova.m」,亦試圖分一杯羹。

手機錢包透過「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進行。恆生銀行使用Master Card平台,但需要配備有NFC晶片的Samsung和Sony手機(例如Galaxy SIII及Sony Xperia S等),將信用卡資料儲存於手機SIM卡內;而匯豐使用Visa Card平台,並提供外置的NFC智能機套,透過Visa pay Wave終端機交易,但暫時只支援iPhone手機。Nova.m則兼容iPhone與Google Android系統,除可以信用卡付款,更可同時儲積分、兌換優惠券。

系統優點

Nova.m可以利用定位技術將優惠券自動送到用戶手機上,付款時直接打折;用戶可在App上儲存商戶傳送的收據,隨時查看開支;從零售商的角度,可提供實時的市場數據分析,更快得知優惠成效。保安方面交易平台已通過Visa或萬事達卡認證,符合業界資料安全標準PCI-DSS 2.0,並且如PayPal般,將所有交易資料都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上。如遺失手機,可在nova.m網站上啟動「遠方鎖定錢包」功能。加上應用萬事達卡的PayPass技術,加密交易數據,防止手機被未經許可的讀卡器讀取資料。

由於推行手機錢包牽涉的銀行、電訊商、信用卡公司、手機品牌眾多,要業界統一全部平台和方案較為困難。比如滙豐和恒生分別推出流動支付服務,但用戶系統和信用卡類別都不同,甚至支援的智能手機品牌亦有限制,所以未必人人可即時使用,而市傳即將推出手機錢包平台的銀通,將會使用甚麼系統規格,仍然是未知之數。這種系統上的混亂,事實上亦是金管局目前最頭痛的問題。

從幾年來八達通火速普及,可見人們已習慣方便的支付方式,例如巴士、小巴都有絕大部份的覆蓋率,的士以八達通支付亦已開始推行,甚至推廣至深圳及華南地區。尤其是對於涉及大筆小金額現金交易消費市場,無論從消費者或商戶的角 度,都具有無可抗拒的優勢。

手機錢包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打破地域及貨幣的界限,一如網上證券交易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股票,理論上只要有統一平台,甚至公幹旅遊都可以使用。可是由於銀行及信用咭市場分割,比如本地銀行櫃員機分為匯恆及銀通兩大陣營,信用咭支付則分為主流的Visa、Master、銀聯,以及American Express、Diners Club、JCB等,基於商業利益不易妥協出統一的平台。可行的出路是透過金融體系以外的中介體來統一平台,現時本港有繳費靈(PPS)及八達通兩大系統。
繳費靈是由易辦事與香港電訊成立,1993年開始提供以音頻電話提供繳費服務,1999年設立互聯網繳費服務,現時可繳交部份公用事業、銀行、電訊公司、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的賬單。繳費靈亦可以安排最多30天前的預設繳賬;還有海外匯款服務,可支賬至指定海外Visa扣賬卡或信用卡。

八達通是由港鐵、城巴、九巴、新巴及新世界第一渡輪持有,1997年推出,短短三個月便已發出300萬張,佔當時全港人口接近一半;原初只是用作支付公共交通工具,1999年擴展到非公共交通的零售服務以及自動增值服務,2003年取代公共泊車付款器,以至於到公共泳池、體育館付款,到現在八達通除了支付功能外,更成為一些私人屋苑的出入門禁系統(Entry Control),甚至可控制升降機開啟的樓層,可見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除了本地的支付中介體可能進入手機錢包市場外,網上支付平台如eBay旗下的Pay Pal,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也可能進入實體市場。雖然他們在本港的滲透率遠遠不及繳費靈和八達通,但他們的強項在互聯網及海外市場,可以打破地域及貨幣的界限。

在市場未統一化之前,現有的實體中介體及網上平台都有機會搶佔先機,分別只是對於實體中介體來說,現有系統已經佔領了一大部份市場份額,建立多一個系統對於擴展業務的幫助不大;但是對於網上平台來說,手機錢包不失為由網上登陸實體經濟的途徑,他們有較大誘因投放鉅資在手機錢包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5

全球寬鬆化浪潮再度來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192

上週,歐洲央行意外降息,這令市場猜測:我們是否會迎來新一輪的寬鬆潮?

法興的經濟學家Klaus Baader認為這應該是投資者關注的頭等大事。

在昨天發佈的報告中,他寫道:

歐洲央行並不是發達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可能採取更寬鬆立場的央行,美國亦是如此。

儘管最近一連串的數據都釋放了經濟好轉的信號,例如ISM製造業指數,第三季度GDP,尤其讓人意外的是上週五強勁的就業報告,但這也增加了提前縮減QE的風險。我們認為美聯儲將會利用前瞻指引來釋放「極度寬鬆政策將持續更長時間」的信號。

至於何時縮減QE,我們認為12月縮減QE的可能性仍然低於50%,但明年3月之前開始縮減的可能性明顯提高。美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飆升15個基點,達到9月來的最高水平,這反應出上述預測是市場普遍的預期。

儘管美聯儲開始削減QE以及最後結束購債計劃,其政策立場最終會保持穩定,而不再是持續寬鬆,但我們認為美聯儲將會強化前瞻指引。

美聯儲最近的一份報告對失業率門檻的改變持開放態度,當前觸發聯邦基準利率正常化的閥值是失業率達到6.5%。這意味著美國的加息週期可能比當前預期的更晚到來,當前的預期是2015年年中。

換句話說,貨幣政策將在更長的時間裡保持寬鬆。

同樣地,我們也認為日本央行有可能在明年加碼當前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用以抵消明年4月提高消費稅所帶來的緊縮效應。

從短期來看,發達經濟體的央行似乎都將釋放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經濟或許也將面臨寬鬆潮。

上圖是2012年全球主要央行的降息幅度。

股市的飆升似乎是對這種寬鬆潮非常明顯的反應。投資顧問Josh Brown認為在美聯儲甚至是全球的央行都在釋放流動性的時候,投資者能做的就是不要與央行作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0

大眾品的高端化浪潮 梁軍儒

http://xueqiu.com/6474180344/26171080
  過去十年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以高端白酒為代表的高端可選消費品經歷了一輪量價齊升的浪潮,包括葡萄酒、黃酒、阿膠、貴細中藥保健品,以及很多奢侈品都受益於這輪上漲,而具有中國特色的三公消費額外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使其以火箭般的速度透支了消費升級的空間。隨著反腐的大力推進三公消費瞬間大幅萎縮,高端品陷入了階段性的深度調整。但高端可選消費品的升級並不會從此終結,經過幾年的消化,民間消費彌補完三公需求的缺失後,會重新回歸平穩的上升軌道,當然未來上漲的力度會遠遜於過去十年。
  大眾品經歷過去十數年的普及化增長後,隨著最近幾年消費者收入的快速增加,支付能力大幅提高,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生活消費從溫飽型向休閒娛樂享樂型轉變,對高品質、差異化產品需求快速增長,大眾消費品將經歷類似的高端化浪潮。雖然大眾品的高端化是結構性的,而且由沒有三公的助推,其爆發性和強度不可同日而語,但仍能對相關企業的盈利增長產生較大影響。

  最典型的代表是乳業企業,在行業競爭態勢趨緩、消費者整體支付能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各大乳企不斷推出差異化的新產品,以伊利金典、蒙牛特侖蘇、光明莫斯利安為代表的高端奶全面開花,其中伊利的高端奶佔比已達3成以上,並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高端奶粉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速凍米面行業不遑多讓,雖然行業依然處於激烈的市場份額搶奪戰中,但產品的高端化保持良好勢頭,三全的高端產品狀元水餃、果然愛湯圓、私廚水餃大受歡迎,新產品果然愛今年一季度增長達到100%,預計全年達到1.6億,私廚水餃中賣得最好的是價格最高的蝦皇水餃,而整個私廚水餃系列推出第一年就可能銷售過億。

  過去啤酒行業供大於求,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促銷戰一直是市場競爭的主題,低端產品價格多年來幾乎沒有上漲過,但最近幾年也出現了結構性高端化的傾向,青島啤酒的高端產品成為盈利增長的主推動力之一,銷售佔比也超過10%以上。肉製品行業高端市場也成為眾巨頭搶佔的目標,得利斯高端肉食品「帕珞斯」售價高達500元,雙匯大肉塊、金鑼肉粒多等眾多高端產品形成群雄紛爭的態勢。未來隨著雙匯的國際化協同效應,很可能會加快推出大量高端新產品。云南白藥牙膏的熱銷一方面是過硬的品質和強大的品牌,而大眾品的高端化趨勢也功不可沒,調味料、食輔料、休閒食品等其他小的細分市場也同樣呈現出結構性高端化的趨勢。

  雖然不同的大眾品細分行業產品特性、競爭態勢不同,其高端化的深度與廣度存在較大差異,對企業盈利貢獻度也不同,但仔細研究不難在大眾品的高端化浪潮中找到好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55

浪潮國際的投資邏輯 愛幻想的阿林

http://xueqiu.com/7540649223/26216327

我通過各種分析,認為不久的將來,可能是個翻翻的牛股,下面把我的選股分析寫一小文,與諸位分享,但願將來能夠如願成為牛股。

一、浪潮國際的基本情況

1、      浪潮國際是浪潮集團的海外上市公司,浪潮集團有 3個上市公司:浪潮信息、浪潮軟件和浪潮國際。浪潮高管持股5%浪潮國際是估算數,無法確認。其中,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目前持有浪潮國際2000萬股,是2012年12月行使的購股權,購股成本0.06元,目前已增值5倍,目前仍持股。

從業務上看,浪潮集團主要業務分3塊,服務器、軟件和半導體。

浪潮信息主要做服務器這塊,利潤一般,浪潮軟件是**年為避免上東一公司退市,資產重組的業務,買了一家上市公司,主要做軟件,內容是企業ERP和智慧城市這快,12年公司虧損。浪潮國際這塊主要是做稅控機和軟件外包業務,軟件部分和浪潮軟件有點重疊。浪潮國際12年主營也虧損。

整個浪潮集團,2012年收入400億,電子百強排名大概13左右,利潤不知道,07年浪潮集團100億收入時候利潤2.8億,我從各種企業宣傳材料逐年分析,推算整個浪潮集團利潤大概6-8億。

除了3個上市公司,浪潮集團還有房地產以及LED產業以及剛出售的華芯半導體業務以及雲霧一樣的軍工業務。

    總體說,整個浪潮集團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一堆,股權複雜,我分析公司如此做法,就是一個就是要把浪潮集團私有化,實際該公司已經實現職工控股了,職工通過3個公司已經成為浪潮集團的大股東了,因為軍工和國防的需要,浪潮仍把控股31%的山東國資委作為老大,實際已成為私人集團控股的公司了。這點,我也是全倉浪潮國際最重要的的理由之一,如果是純粹的國有企業我不會買的,國有企業生產力一般都很低下,在充分競爭的行業沒有競爭優勢。

我費了不小的篇幅也很費勁的介紹完浪潮集團的情況,主要認為浪潮國際如果走大牛將是浪潮集團的整體部署,是整個集團層面的資產重組,在11月16日浪潮軟件和浪潮國際2公司的公告就能感受到。對浪潮集團的整體情況我花了很大的功夫瞭解,但由於涉及軍工等保密情況方面,很難弄明白浪潮集團的全部。

二、我買浪潮國際的理由

1、  現金很高,現金14億等於股票市值,這點不用多費筆墨。

2、       公司在業務轉型,公司自12年起先後賣了3個公司,獲取現金大量現金,賣的3個公司2個是虧損一個是盈利,盈利的企業是浪潮貿易公司年均盈利4000萬左右,13年出中報來看,出售盈利企業後公司主營虧損,為啥要出售盈利公司而留下虧損業務呢,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呢,這個動機我百思不解,直到我認真研究了關聯公司浪潮信息的報告才明白,

浪潮信息在搞定向增發,而關聯交易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從浪潮貿易看主要盈利是銷售給浪潮信息硬件掙錢的,一年貿易額在7億元,簡直是浪潮信息向浪潮國際輸送利益的提款機。把浪潮貿易賣給浪潮信息也是浪潮國際的無奈之舉。這點可以證明,管理層是愛護和呵護浪潮國際的,09年以前浪潮國際的利潤遠高於浪潮信息。

3、       高管持股,當年浪潮國際香港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浪潮集團整體上市,而後私有化,這點看N年以前的浪潮國際的報導就能知道,浪潮國際當時上市只有30多職工,構架也是為做控股公司做的,種種原因一直沒做起來,但這幾年,浪潮國際做了幾次向高管派發認股期權,高管都進行的認購,其中董事長就2000萬股,我摘抄了一個報到,說高管累計持有5%的浪潮國際股權。公司高管有這多的股權,肯定要把企業做好的,而且浪潮要走向國際的,浪潮國際就是窗口(就像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一定要做好,做不好一定不會砸牌子的。

4、       公司合股的行為,公司要把股份5合一,公司目前股本45億,合股後成為8億股,我猜想公司可能要做個大的資產重組,不限於14億現金,而且拿股權去併購,14億現金和部分股權去併購企業肯定是個大傢伙,公司5倍市盈率賣的浪潮貿易,併購進來的企業市盈率也不會高了吧!

5、       公司增持

公司在11月16日從微軟公司處購買8500萬股,增持比例約1.8%,價格0.3元,是目前價格的9折,說明公司也認同這個價格。

6、  公司有不受限的資金,說明重組很快就來了。

公司8月公告將5億資金委託貸款給關聯公司一年,協議有這樣一句話(這樣的話我感覺很驚奇的):如果公司需要錢可以提前5天通知關聯公司還錢,這點我判斷還是向公司輸送利益,說明關聯公司也不是真缺錢,如果真確錢,人家讓你5天內還錢你能還起嗎?也說明公司能隨時用錢重組。

7、  公司重組是一體化的行為,從11月16日的公告看出來的。

從以上多種跡象分析,浪潮國際肯定要重組的,但具體重組是啥內容,我一直分析不出來,除了軍工這塊,浪潮集團的資產我基本都研究了一遍,公司今後的主要業務是服務器、軟件(云)和半導體。服務器這塊浪潮信息在做。軟件部分是由浪潮軟件和浪潮國際分別做,11月16日,浪潮軟件通過董事會,改名了,這個事情讓非常我欣喜,浪潮軟件以前叫山東齊魯***等名字,11月16日,公司改名叫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而同一天浪潮國際5合1股股東大會通過了,同一天?這樣巧?這只能說明浪潮軟件今後就是主要做軟件了,浪潮國際的軟件業務也會給了浪潮軟件,那剩下浪潮國際做要啥?半導體?我分析半導體目前不會,浪潮半導體是LED光產業,前2年業績好,還要上創業板,目前效益不好,再說資產規模不大,總資產大概3個億,不應該裝到浪潮國際中,浪潮國際的現金和合股行為應該是重組個資產大的企業。

剩下的唯一就是浪潮集團整體上市或者賣殼這條路了。

 公司真的要整體上市嗎?如果上市能值多少錢呢?因為他的不確定性,股價才0.33元,如果已經確定了,股價能翻幾番?

公司的重組大幕已經拉開,就看如何精彩演繹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