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免費報紙殺出血路 星島可留意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68


股神巴菲特說過:「我是85%葛拉罕+15%費雪(Philip Fisher)。」做得股神師傅之一,當然並非等閑之輩。與葛拉罕不同,費雪不檢「煙頭股」,反而鍾情成長股,代表作是摩托羅拉(MOT)1955年起買入長揸,並與之皆老,到2004年離世時仍持有。

費雪與葛拉罕門派有別,選股招式亦互有不同。葛拉罕注重 量化分析,研究唯年報、數據是問。費雪則認為死計數有所不足,人的因素更為重要,所以全力打造資訊網,務求超越年報,更加掌握公司實況。

費雪採用偵探式的方法,順藤摸瓜,向一切相關人等,搜集 資訊。顧客、供應商、前僱員,甚至對手,都在訪談之列。當然,每人的社交網絡不同,故費雪有「能力圈」之說,只投資能明白的股票。

 


舉個例:連正牌iPhone與山寨「愛豐」都未識分,不宜扮勁分析蘋果(AAPL);保險、金融股運作透明度低,外人要準確預測,實在困難。或問:凡人一 個,能力圈沒啥特別,咪只可買盈富基金(2800) 


其實很多公司的營運情況,是公開資訊,得來不費多少功 夫。港交所(388)的成交量,就是一例。更簡單的有報業股,攤開報章,廣告多少、出紙多少,一 目了然。況且行業特性,是極受景氣影響,一旦好景降臨,盈利可以極速爆上。

「呢啲發霉股都仲睇?」傳統報業股的確不吸引。互聯網年 代,資訊以光速運轉,免費立時奉送;報紙翌日出爐,舊聞今載,還要盛惠六元,日漸萎縮實為大勢。而且不是每條新聞,都對讀者有價值,報館費盡人力物力,日 日搜括獨家材料,分分鐘不及一條平民拍攝的YouTube短片吸引。

真正殺出血路的,是三份免費報紙。由於是免費,突破了以 往報章營運的框框:唔駛俾錢,讀者會是來者不拒,可以攞齊三份,不會互相排斥。亦由於不屬消費,讀者對免費報的內容,要求不致太高,派出戰地記者親赴伊拉 克等支出,一概省回。基本的本地、國際新聞,加一點特色專欄,已經足夠。如是者,每天有一百五十萬人次,義無反顧地拿取一份「印有新聞的巨型傳單」。成百 頁紙厚,廣告費很是和味。

三大免費報,沒有獨立上市。《頭條日報》在星島集團(1105)旗下。公司剛公佈09年全年業績,上半年蝕2千 多萬,下半年轉賺1.4億。由虧轉盈,全年賺1.14億,而08全年則蝕1.42億。

業績如此,全賴營運槓桿,由於公司成本相對固定,只要超 過打和點,營業額的增加,大部份直接化成盈利。只要10年的全年營運,能保持在09年下半年的水平,盈利應可增長一倍。以現價$1.42計算,預期P/E約為4.7倍,預期息率4.2釐,除非再有海嘯,不然極為值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93

CES直擊》周永明、林百里、施崇棠不敢缺席的盛會 新科技大亂戰台廠能殺出血路?

2011-1-17  TWM




這是科技產業的年度盛會,全球科技大老、研發主管,就連科技線記者都得大老遠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朝聖,這是在一年之初即可勘察全年科技趨勢的聖地,更是科技大廠展技攻防的灘頭堡,因為二○一一年的科技戰役才正要開始!

撰文.黃秋昇、賴筱凡

寒冷的一月天,美國拉斯維加斯每年的這時候總是特別熱鬧,街上人群熙來攘往,從世界各國蜂擁而至的參觀人潮擠爆所有飯店旅館,他們有的是科技大廠的老闆, 有的是科技廠研發主管,更多是產業分析師與媒體記者,他們行色匆匆在會場穿梭,就為在一年之初到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從中抓住二○一一年的科技趨勢。

一月五日晚上,CES年度重頭戲正要開場,台下坐滿如和碩執行長程建中等台灣各科技廠主管,就連去年缺席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低調現身,就為了一聽微軟執行長鮑默爾(Steve Ballmer)怎麼談二○一一年。

其實每年CES宛如一場科技產業的盛大饗宴,諸多台灣科技廠主管,即使沒在鮑默爾的演講中出現,也會看到他們穿梭場內,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宏達電執行長周 永明更親自登台主持自家的新產品發表會;而緯創總經理黃柏漙、仁寶副總級高層除了觀察最新趨勢,也趁機與客戶培養關係。

不管去年誰拿的筆電訂單較多,還是iPad如何痛踩小筆電(Netbook),新的一年來臨,一切都將回到起跑點,更重要的是,誰能在新一波科技浪潮中攻下灘頭堡?就在CES見端倪。

熱點一:平板大軍對峙

摩托羅拉化身iPad殺手CES會場的這頭,摩托羅拉(Motorola)正在發表最新的平板電腦Xoom,另一頭,施崇棠也正揭示華碩參展重點產品 Eee Pad。其實一一年以平板電腦為參展重點的廠商不只他們,包括宏碁、三星、聯想、東芝(Toshiba)與黑莓機品牌RIM,都爭相推出平板電腦。

過去一年,蘋果iPad近三個季度以來,以一四○○萬台的銷量橫掃全球,市場上一時半刻還未見足以與之抗衡的對手。但今年可不一樣了,光是CES展現身的 平板電腦就不計其數,儼然如百花齊放,從三星Galaxy Tab、宏碁iconia Tab、華碩Eee Pad、摩托羅拉Xoom到RIM的PlayBook,CES展出的各家平板電腦讓人目不暇給。

其中,在眾平板電腦中脫穎而出的,莫過於摩托羅拉的Xoom。當其他大廠還在等待Google垂愛之際,摩托羅拉領先業界,推出搭載Google專為平板量身打造的新作業平台Android 3.0的平板電腦,更被美國媒體封為「iPad殺手」。

會場裡代表摩托羅拉的大大「M」字,被紅色圓底襯托得亮眼,展示人員則忙著跟大家示範Xoom的使用方式。Xoom的出現,象徵著摩托羅拉成功擠下宏達電,在平板電腦領域率先奪得新作業平台Android 3.0的發球權,更意謂著摩托羅拉與Google關係之緊密。

其實,早在去年iPad全球熱賣時,為了爭奪Google的關愛,摩托羅拉與宏達電可說是卯足了勁。宏達電為了在關鍵零組件上卡位,還登門找上iPad供 應商正達,希望在觸控面板上率先占居要塞位置,只是最後仍舊不敵摩托羅拉與Google的深厚情誼,只能將Android 3.0的平板電腦首發一役拱手讓人。

根據市調機構IDC預估,今年平板電腦全球銷量將高達四二○○萬台,儘管蘋果在iPad獨占鰲頭下,已打下平板電腦市場半壁江山,隨後又將以二代iPad 迎戰平板大軍,但在百家爭鳴下,好戲才正要上場。像是今年CES展就以採用超微處理器搭配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解決方案為主流。

相較之下,過去馳騁PC產業二十餘載的英特爾與微軟,其平板電腦的氣勢明顯削弱許多,尤其每年都以PC為CES開場演說重點的鮑默爾,今年卻改以體感遊戲 機Kinect熱銷成績作賣點,顯然高下立見。其實鮑默爾在去年CES中,就曾高調展出多款搭載Windows 7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經過一年驗證,大家已經意識到Windows 7在平板上並不是好的選擇。」業內人士透露。

只不過,眾家PC廠為了給英特爾與微軟面子,都還是設計了相關的平板電腦,例如三星就開發出名為「7 Series」的平板電腦,內建滑蓋式鍵盤,宏碁也推出附有外接式鍵盤的Windows 7平板裝置。然而,這樣的產品比起只有觸控介面的平板電腦,更容易侵蝕到小筆電的市場,完全沒有創造出新的需求,讓不少看展的人搖頭。

不管怎樣,可以確定的是,在去年iPad獨領風騷一整年後,今年第二季,將有不計其數的廠商投入平板電腦市場,大則像宏碁、三星,小到不知名的廠商都摩拳 擦掌、躍躍欲試,「往好處想,當然是大家可以一起把市場做大。」業界人士不諱言的說。但所有人都投入的結果,就是價格必定會大幅下滑,尤其在各家產品差異 不大情況下,「血腥」的價格戰將在所難免,也讓今年的平板電腦大戰更有看頭!

熱點二:體感遊戲當道

微軟、索尼戰火再起

「八百萬台」,這驚人數字從鮑默爾口中緩緩說出,這是微軟最新體感遊戲機Kinect的銷售數字。短短六十天,Kinect感測器已經賣出八百萬台,為了衝高歐美聖誕購物旺季業績,微軟甚至對亞洲地區祭出「限量」策略,全力猛攻歐美地區,讓不少台灣消費者只能乾瞪眼。

「縱身一躍,右手一個猛力揮擊,只見螢幕上的排球筆直飛去。」這可是一位玩家排了近半小時才有的試玩機會,豈能輕易放過。即使微軟已經準備了四個Kinect的試玩攤位,但搶著體驗的人潮,仍舊在微軟攤位前拉得老遠。

八百萬這個數字,遠遠超出微軟的預估。去年九月,微軟遊戲工作室副總裁史賓瑟(Phil Spencer)參加東京電玩展時,曾私下透露微軟對Kinect初期的銷售預估,若短短一季能賣出三百萬台,就已令人驚訝。如今微軟不僅成功達標,而且 還遠遠超出預期,再次令市場見識到微軟遊戲機的魅力。

微軟Kinect讓體感遊戲再進化,光靠攝影鏡頭捕捉玩家動作,不需要任何控制器,透過3D深度感應器,就能讓玩家融入遊戲,徹底打破傳統遊戲機的限制。 在Kinect上市初期,微軟在亞洲地區採用限量策略,讓想買Kinect的消費者,是求「機」若渴。且為了讓Kinect在歐美地區供貨順暢,「微軟甚 至下令,要台灣供應鏈在農曆年間減少休假時間。」業內人士說。

微軟之所以如此大動作,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索尼(Sony)不願讓Kinect獨領風騷,趕緊推出同樣標榜體感遊戲的PS3 Move,而十六年沒參加CES展的任天堂,今年破天荒重返CES展場,未演先轟動,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在任天堂攤位前,美國媒體記者急切地把玩著任天堂 的最新撒手? ||3DS,因為這可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掌上型遊戲機,打從第一代DS開賣以來,光是美國銷量就高達四七○○萬台,這次3DS捲土重回CES,強調裸 視3D效果,也強化了體感功能,也難怪美國媒體會如此興奮。

還記得去年用炫麗奪目的閃亮設計出3D展場的三星嗎?三星今年再出招,主攻智慧電視。其實打從蘋果的Apple TV銷量突破一百萬台後,智慧電視、數位家庭就成了科技產業的新火線話題。

「我們今年智慧電視的出貨量要達到一千萬台,比去年增加一倍。」繼去年站穩3D電視市場龍頭後,三星顯示器部門總裁尹富根(Boo-Keun Yoon)再出招,在專題演說開宗明義就表態,今年三星將積極與內容業者結盟,讓消費者能有更多的內容選擇,還提供超過三百個應用程式供用戶下載,因為三 星不只要坐穩全球第一大3D電視廠,更要強摘智慧電視王冠。

熱點三:電視變聰明

Google緩步,雅虎殺出至於搶在去年就先行與Google合作的索尼,則仍在CES展出已發表的Google TV,但也不是每家電視廠都買Google的帳,像樂金電子(LG)就直率地說,樂金推出的智慧電視將採用自行開發的平台,不會採用Google平台。

同樣企圖挑戰Google的,還有雅虎。在網路市場節節敗退的雅虎,這次找上超微與三星,共同合作開發雅虎連網電視(Yahoo! Connected TV),成功在CES中製造話題,尤其雅虎連網電視去年就推出軟體開發平台,預計今年還會有更多相關的應用程式出現,也將拉攏更多電視大廠參戰,決不讓 Google TV專美於前。

只不過,眼尖的業內人士發現,「這次CES的智慧電視,多數都是日、韓廠自己生產,台廠要分到好處,不容易!」但也不全然沒有例外,像是友訊,就靠著全球 第一台以雅虎連網電視為平台的媒體播放器,在CES展中引起注意,因為一般消費者只要買一個播放器,就可以將家裡的電視轉變成智慧電視,完全不用重新添購 新電視,成為另一種選擇。

不管是平板電腦、體感遊戲,還是智慧電視,今年CES展所反映的,就是科技將更貼近人性。

平板電腦解決傳統筆電,電池續航力不足,傳統PC無法隨時隨地上網的麻煩,也改善智慧型手機螢幕太小,不易閱讀的缺點。智慧電視比傳統電視能更貼近人類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性;體感遊戲機讓使用者融入情境,與畫面中的角色進行互動,玩遊戲更有趣。

然而CES受到矚目的產品,未必在現實世界裡就會大賣,去年大放異彩的3D電視就是一例。

但不論如何,能在CES引爆話題的產品,勢必將成為今年科技圈熱烈討論的趨勢產品,就端看各家大廠要如何在新的一年打這一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9

枱面上馬、辜火拚 枱面下殺出程咬金 蔡衍明鴨子划水大買寶來證有何意圖?

2011-2-28  TWM




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近來大買國票金與寶來證股票,接連參與董監改選議題最熱的金融股,究竟是為了購併壯大金融事業版圖,還是當個純投資的中實戶?令相關人等繃緊神經,更引發政府高度關注。

撰文‧徐介凡

寶 來證搶親戲碼越演越烈,不但台面上元大馬家與開發金辜家兩派,為奪證券龍頭寶座爭得你死我活,台面下亦有多路人馬先行進場布局。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近來 因插足國票金董監改選,引發財政部密切關心的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竟然也加入了這場明爭暗奪的大混戰,讓後續購併發展增添不少變數。

現金太多,所以買寶來證?

蔡衍明以鴨子划水之姿,隱身在市場上增持寶來證的十萬小股東裡,不但公司、大股東不知情,就連積極爭取其他大股東支持購併的馬、辜雙方陣營,對於此事也一知半解。究竟蔡衍明的目的是為了購併?還是趁機套利?沒人搞得清楚。

雖然旺旺集團財務長朱紀文強調,從未聽說過蔡衍明有買進寶來證持股,不過,金管會還是掌握到了這項情資。

農曆過年前,財政部官員與旺旺集團高層接觸時,除了希望了解蔡衍明為何透過旗下海外公司,大舉買進超過十三萬張的國票金股票外,另一個重點是,蔡衍明手中持有「不少於國票金」的寶來證股票。

以目前旺旺持有近十三萬張國票金股票推估,蔡衍明手中的寶來證股票,已堪當國內單一最大股東,也因此引起財政部高度關注,主動探詢蔡衍明是否有意透過購併壯大金融事業的企圖。

近年來,蔡衍明陸續投資旺旺友聯產險、中時集團與中嘉有線電視,帶領米果起家的旺旺集團事業版圖,橫跨傳產、金融、媒體三大領域。若蔡衍明有意透過購併寶來證與國票金,並且整合、深耕金融事業,集團影響力勢必大增,因此在會晤中,主管機關官員的話題始終圍繞在購併一事。

據了解,旺旺集團高層對於官員做出明確回應,表示不論是國票金或寶來證,蔡衍明均無購併意圖,買進股票完全是因為「現金部位太多,擺在銀行沒有利息,因此根據旗下投資團隊的效益評估,選擇標的投資。」就像市場上的中實戶,哪檔股票有利可圖,就把錢往哪裡放。

擴大金融版圖傳言甚囂塵上所謂的效益,指的正是寶來證經營權的爭奪戰。

以目前寶來股權結構觀察,外資就占了超過四成以上的持股,國內單一最大股東不論是白家或是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持股比率都不到五%,經營團隊過低的持股,提供了有意購併者極佳的切入利基。

尤其不論是馬、辜任何一方,近來均頻頻對外喊話,準備提前發動收購戰,並於徵求足夠股權後即召開臨時股東會,將明年才要展開的董監改選提前到今年。

戰 情持續延燒下,儘管最近台股自九千點大跌,寶來證亦連帶受影響跌至十八元附近,但其中一組買家提醒:「從最近寶來證的成交量只有一萬張來看,根本沒有量, 顯然市場上的籌碼,大多已經被收光了。」金融圈人士分析,以去年九月外資持股比率回升推算,蔡衍明手中的持股成本約在十六元上下,對照目前市場金融業購併 行情為股價淨值比一.五倍、約當二十三元的價位,潛在獲利幅度已超過四成。若進一步考量馬家與辜家因爭搶籌碼而墊高股價,甚至到達市場傳言開發金開出的二 十七元購併價,潛在獲利幅度可望直逼七成左右,推估約當新台幣十四億元;由此觀之,蔡衍明買進寶來證,不啻為一筆划算的投資。

但這樣的說法,主管機關明顯不太認同,原因在於台股有此獲利空間的個股不在少數,以蔡衍明旗下擁有龐大投資團隊,要從數千檔股票中挑出並不困難。但偏偏蔡衍明所挑的國票金與寶來證都有董監改選題材,而且都是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業,實在難以擺脫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聯想。

尤 其在大陸經商有成的蔡衍明,深諳在當前兩岸金融市場開放的氛圍下,此時投資金融產業,不論是搭ECFA(兩岸經濟協議)的順風車到對岸發展,還是等著對岸 金融業者捧大把銀子上門求親,對投資而言,都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也因此,蔡衍明有意擴大金融版圖的市場傳言,始終沒有間斷。

不過,在主管機關頻頻關切之下,金融界人士透露,近期蔡衍明已先將部分國票金與寶來證持股獲利了結賣出,藉此表達自己身分僅屬財務性投資人的角色。

但據了解,賣出部位也極其有限,至今手上無論是國票金或寶來證的部位,都還是令相關人等繃緊神經。

隨著馬、辜兩派買方不斷加緊收購的腳步,最後宣布答案的前一刻,蔡衍明手中的股權,仍讓寶來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更添戲劇張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9

從絕境中殺出血路 郭奕伶


2011-2-28  TCW




以下,是福特汽車執行長穆拉利(Alan Mullaly)的一段回憶。當時,他剛上任,面對的是一家連年虧損的百年老店。

「即使已經有累積一百七十億美元的損失,還是沒有人敢說真話,所有報告的圖表和指標都是安全的綠色……, 我把會議停下來, 一一看著每個人,但我只看到每個人把眼神飄往地上。」

「當馬克(Mark Field,福特北美市場總裁)提出紅色警告時,整個房間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看,這個CEO會有什麼反應。每個人的眼神都在說,馬克這回玩完了。」

「但我開始鼓掌,我說,馬克,太棒了,我可以做什麼事來幫你?」

變革才剛開始,金融海嘯便狠撲而來,穆拉利必須帶著員工們,在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拒絕政府金援、砍掉三分之一人力、關掉十七條生產線、彎腰學習豐田式生產……,去年,福特端出十年來最佳的財務數字。

「我們沒有拿納稅人的錢,」員工們驕傲的穿上印有這標語的制服,多麼諷刺又多麼令人警惕的一句話。

海嘯一千天,美國正努力的從泥淖中爬起來。福特汽車,只是一個縮影。

過去被寵壞了的美國人,習慣揮霍,縱容大而無當,一場海嘯,將他們的美國夢打醒。然而,也唯有置之死地,才能讓人重生。

就在資金撤出新興市場,美股突破海嘯前高點之際,在零下十度的大雪中,《商業周刊》採訪團隊重返美國三大城市,帶回近兩萬字的第一手觀察,解析美國景氣的真相。

在底特律車展,我們看到三大車廠回來了,並交出三年來最佳成績單,連被稱為「鬼城」的底特律,都展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運動;在紐約,我們看到亞洲買主搶進房市、零售業端出意外的好成績;在矽谷,以潔淨能源、生技業為主的新創業潮正在誕生。

新美國的樣貌,還在醞釀、修正,但顯然跟過去不同了。

「美國社會的偉大,不在於比其他國家啟蒙更早、更文明;而是因為她總能從自己的錯誤中,找到未來的新力量。」一八三五年,現代社會學先驅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說,這個觀點,也詮釋了美國史上每一次的自我再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3

昔日公司治理模範生 今日收購下市惹風波 陳泰銘 在爭議駭浪中殺出巨富之路

2011-4-18  TWm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曾經是最被看好的青年總裁,透過購併,打造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他買樓、買畫、買股權。他說話疾如風,腦筋動得比誰都快,卻常用在爭議作為上。

他是友人口中「聰明過了頭」的人,只是屢屢傷透股東的心。

撰文‧賴筱凡、林亞偉

「當他(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的朋友,是最好的;當他的員工呢,次之;可是當他的股東,則最不好!」這是一位跟過陳泰銘多年的高階主管,為他下的最精闢注解,儘管陳泰銘可能不太同意,但多數小股東應該心有戚戚焉。

灰白小平頭、圓框眼鏡,這是陳泰銘十年如一日的打扮,就連他不斷進行購併,從事業外投資,都與十年前如出一轍,「他真的是聰明過了頭!」認識他多年的朋友,在看到陳泰銘這次的作法後,也是嘆氣搖頭。

這 兩年來,國巨法說會改為線上舉行,陳泰銘雖仍親自主持法說,但要見到他的機會,實在鮮矣。然而,陳泰銘曝光見報的新聞量,卻從未減少,只是報導他新聞的不 再是財經版,而換成了影劇版與藝文版,躍上版頭的標題也不再是「國巨董座談景氣」,而變成「關之琳十指緊扣國巨百億董座」與「陳泰銘砸十億元買名畫」。

大 家逐漸淡忘,陳泰銘曾經是「購併天王」,先後吃下十一家公司,將國巨推上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大家也都忘了,陳泰銘也曾經苦過,白手起家的他,短短幾年就 讓國巨成為明日新星,還被《富比世》雜誌選為美國之外的世界最佳一百家小型企業,甚至《亞元雜誌》還評選國巨為台灣十大最佳經營管理企業。

他, 評價兩極汲汲投資業外 財測跳票氣壞小股東但市場上無數投資人都忘不了的,卻是他給的財測數度跳票,購併不成反與好友撕破臉,「他有過太多不良紀錄,導致現在投資人不相信他。」 在小股東眼裡,陳泰銘極具爭議、評價兩極,但他又聰明絕頂,只是這次,陳泰銘用十六.一元的低價收購國巨,再度震撼市場。

陳泰銘帶給小股東 的痛,實在多不可數。時間倒回一九九八年,那是科技泡沫的前夕,電子股大為當道,就連威盛都用一五○元的天價辦現增,一堆投資人搶破頭,當年同樣搶搭順風 車辦現增的還有國巨,先用每股八十元溢價現增,後來再發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讓國巨手上多了百億元資金,只是自此之後,國巨股價再也沒見過八字頭。

捧著百億元資金,陳泰銘先是砸下四十五億元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買大樓,打算蓋國巨總部,還用現增募來五十六億元資金裡的十六億元,力挺殷琪投入高鐵。

其實國巨經營業外投資行之有年,不論是用二十億元投資與被動元件八竿子打不著的通路德記洋行五成股權,或是以六十五億元換聲寶三成股權,以及九千萬元投資誠品一○.八%股權,都難免讓小股東有「不務本業」的負面觀感。

如 果這些業外投資報酬率得宜,可能為國巨帶來長遠發展助益,股東摸摸鼻子也就算了,但先是信義區大樓以高於市價兩成買入,原先陳泰銘看好可望超過五十億元售 出,最後也僅賣在四十九億元;多年來投資的通路物流業德記洋行,國巨進場成本價在每股十元之上,最後僅能以每股九.七五元,將手上的一九.五%股權出給統 一,更別提聲寶、高鐵與誠品的投資案,都難對國巨本業有幫助。

陳泰銘之所以批評不斷,就在於他的作風實在太引人非議,甚至曾有主管諫言,「股東投資國巨,是希望投資一家被動元件廠,而非買我們的業外投資。」但陳泰銘卻始終聽不進去。

二○○○年的一場天價購併案,更是種下國巨十年股價都無法翻身的苦果。

一 個年營收七十億元的飛利浦高雄建元廠,加上營收三十億元的飛利浦荷蘭被動元件事業部,價值多少錢?在第二大被動元件廠華新科評估裡,這是一場開價一百億元 的標購案,但國巨卻開出一八○億元天價,最後建元廠的員工大半跑到了華新科,陳泰銘被譏笑,「不只買貴,還買到一家核心技術階層大量流失的公司。」憤而告 上華新科。

只是任陳泰銘再會算也沒想到,五年後,在三十五號公報實施下,國巨得提列飛利浦購併案的資產減損,這一列就多了一一七億元的虧損,讓○四年每股虧損四.五一元,也讓國巨的每股淨值從十六.二元,縮水僅剩十元。

此外,國巨財測跳票,也是屢屢讓小股東為之氣結的原因之一,加上國巨股價長期疲弱,他卻享樂、騎馬、住豪宅。這次陳泰銘又出招要讓國巨下市,聽到消息的小股東早已不意外,但看到陳泰銘發表讓國巨下市的三大理由,小股東實在難掩怒氣。

小股東的罵名,十年前的陳泰銘可能會非常在乎,「他甚至覺得市場的評論對他不公平。」陳泰銘的好友說,每每媒體又作負面報導,他總是企圖要解釋,就在陳泰銘宣布收購國巨的一周後,他還是按捺不住,選擇出來面對媒體。

穿 著灰白色的國巨外套,一貫的低沉嗓音,「我這樣悶在心裡,也不是辦法。」縱使陳泰銘明白市場對他的作法多有指責,也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但他還是堅持 要走這條路,只因他認為,「我還是有一個夢,希望讓國巨跟Murata、TDK一樣,變成國際級的被動元件廠。」他,公事公辦交易你情我願 不須「後謝」儘管如此,陳泰銘在商場上追求利益的快、狠、準,卻是十年如一日。

對於他而言,商場爾虞我詐,所以,某次底下主管跟他申請了一筆數千元的預算,要送花籃、水果給客戶,以示答謝之意,陳泰銘馬上把這預算公文擋了下來,因為在他眼裡,生意歸生意,交易完成是你情我願,也就沒有所謂的「事後答謝」。

不過,事前該做足的「功課」,陳泰銘一樣都不會少。

「當年國巨需要銀行聯貸時,對於主導聯貸案的關鍵人物,他可是必恭必敬,一通電話就立即現身。」熟識陳泰銘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愛遲到,國內業界大老與他相約,沒等上一時半刻的人,實在不多。

某 次,國巨主管帶了客戶要見陳泰銘,一等又是一小時,等到客戶不耐煩,對於陳泰銘的遲到大為感冒,但底下主管也只能安撫客戶,「Pierre(陳泰銘的英文 名)是那種開會一定要有結論的人,他應該是上個會議還沒做出結論,才會耽擱到,他雖然讓你等,但一定會給你個交代。」他,人脈甚廣董事會成員藍綠通吃 與創投交好對外,他行事精銳,追求獲利;對內,他管理嚴謹,只問結果。

國巨在陳泰銘的管理下,各部門各司其職,就連遨睿收購國巨案,國巨代 理發言人顏榮崑一問三不知,熟悉國巨內部運作的人,一點也不意外,「他應該是真的不知情,就連Pierre手上有多少持股,全國巨上下,大概只有替他管股 務的一位小姐知道。」這就是陳泰銘,他要求各部門不得過問其他部門的業務,主管間也不得相互透露,所有部門主管就是直接向他匯報,形成一人獨攬國巨大權的 局面;而陳泰銘對員工要求嚴格,不論平日、周末,他隨時一通電話就要找到你,主管與他開會開到晚上十二點,更是常有的事。

陳泰銘說話很急,腦筋轉得快,外界老是以為他辛勤工作到半夜一、二點,其實不是,「他是晚上班、晚下班的人,所以到了半夜,他還在找主管談事情。」待過國巨的主管回憶,員工是每天早上準時上班,但陳泰銘十一點才進公司,開會到半夜,他受得了,主管可就吃不消。

當陳泰銘的股東享不到福;當他的員工,手機要二十四小時待命,要求嚴格;當他的朋友,把酒同歡齊高歌,應該算是最好的了。

其實,陳泰銘積極耕耘人脈,從國巨歷屆董事會成員就能夠窺見一二,不論是前朝紅人財經策士柯承恩,或是具有藍營連系色彩的政務委員楊世緘,都先後出任國巨董事。而陳泰銘的陽明山鄰居簡學仁、證交法權威賴源河,也都是國巨多年的董事與監察人。

身為青年總裁協會(YPO)一員,陳泰銘在關係上的打點也相當用心。像是殷琪,當年亟需企業力挺高鐵,陳泰銘也是二話不說,現增募來的五十六億元,立刻拿出十六億元投資高鐵。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與陳泰銘更是深交多年。

但 陳泰銘的人緣也稱不上好,認識陳泰銘多年的人說,他從不與產業人士經營關係,因為在他眼中,國巨是一家異於同業的被動元件廠,是走國際化經營。他反倒積極 與創投業界的人士來往,像是開發工銀前董事長胡定吾與AIG台灣區總經理出身、遠航前董事長崔湧,都是與陳泰銘極為交好的友人。

尤其是崔湧,除了與陳泰銘同是雄中坐隔壁的同學外,崔湧在AIG時期,靠著投資國巨交出高績效,「後來崔湧在遠航做的那些事,與陳泰銘沒兩樣,只是崔湧做過了頭。」陳泰銘的友人忍不住感嘆。

近年來,陳泰銘提振國巨股價的作為少了,倒是經營商場、人脈的經驗,全用到藝術品投資上頭來。

去年六月,北京亞洲大飯店的北京保利春拍夜場,北宋黃庭堅的書法︿砥柱銘﹀,以四.三七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編按:這項紀錄,於去年秋拍再次被打破),而背後的賣方,正是陳泰銘與寒舍。

一件書法的拍賣價,堪比一件紐約、倫敦夜拍的畢卡索六千萬美元油畫!但更令人歎服的是,陳泰銘與寒舍買下︿砥柱銘﹀不過四年時間,從千萬美元到七千萬美元成交,獲利至少五千萬美元,這就是「藝術天王」陳泰銘的真正實力。

他,操作藝品透過包裝、不斷推升收藏品身價他,看似優雅地收藏、優雅地賣出,不讓人覺得有一絲投機,但他從來都不是單純收藏,而是在轉換收藏間,透過包裝、不斷推升原本藏品的身價,加上他在商場打滾的手段,往往為他的藝術投資創下高報酬。

像是四年前香港蘇富比秋拍,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執行副總經理蘇麗媚夫婦,以五○七二萬元港幣的代價,買下了陳澄波的︿淡水夕照﹀,就是陳泰銘在一九九三年台北蘇富比,以一○一七萬元新台幣購得,長達十四年投資,換來的是高達十八倍的高報酬率。

在這麼多年後,其實外界早就忘了,二十多年前,陳泰銘不過是一位台南起家、白手創業的年輕人,當年他創立的「台灣阻抗公司」併入哥哥陳木元的國巨後,他也全力衝出一片天。而陳木元在淡出國巨經營後,去年卸任董事,與陳泰銘「寧靜分家」。

陳泰銘一路走來,外界批評聲浪不斷,但他始終在一波波爭議中,讓他個人走向巨富之路,過去經營國巨的二十二年來是如此,未來在遨睿企圖收購國巨下市,也將會是如此。

陳泰銘

出生:1956年

現職:國巨集團董事長

經歷:國巨董事長暨執行長、智寶電子董事長、寰邦科技董事長、奇力新電子董事長、聲寶副董事長學歷: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家庭:妻李慧真,育有2女1子一路走來 爭議不斷!

陳泰銘歷年購併大事紀

1977 哥哥陳木元創立國巨,後與陳泰銘的台灣阻抗公司合併。

1988 趁著電子股當紅,國巨營收僅23億元,卻以高出市價2成的價格買信義區大樓,引來爭議。

2000 180億元天價購併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卻併到一家核心技術階層大量流失的公司,成為國巨走下坡的最大轉折點。

2001 國巨兩度下修財測,營收成長預估大跳票。

2004 提列飛利浦資產減損120億元,淨值從16.2元縮水剩10元,當年每股大虧4.51元。

2005 陳泰銘重掌兵符,再度開啟購併新頁,合併華亞電子,策動智寶、世昕、輝城三合一。

2007 大動作收購大毅股票,爆發經營權爭奪戰。

2011 與KKR連手收購國巨,規畫下市重組。

白手起家!

陳泰銘打造458億國巨帝國

公司 市值(億元)

國巨 343.5

智寶電子 16.9

奇力新電子 44.8

旺詮 38.0

寰邦科技 14.8

未上市

國新投資

百慕達國巨控股

台灣飛磁

薩摩亞飛磁

大毅科技

輝城電子

華亞電子開曼

富邦創投

註:市值以4月8日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0

三大電信龍頭壟斷九成市占 通路王殺出紅海 統一超電信撿「雞肋」 低資費打贏生存戰

2011-5-16  TWM




當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拿走台灣電信市場逾九成市占,亞太、威寶、大眾電信都在夾縫中求生存,統一超商電信挾著通路龍頭的威力揮軍電信市場,究竟有什麼贏的祕訣?

撰文‧翁書婷

「叮咚!」一個家庭主婦走進統一超商,這天她不是要來買零食、飲料,更不是要來繳電費、水費,「我要辦門號。」你沒有聽錯,統一超商變身電信商,從去年四 月開始,在統一超商也能辦門號,還是統一超商電信自己的門號,超商龍頭跨進電信業的消息席捲業界,大家無不睜著眼睛看,在三大電信巨頭占據多數電信市場 下,大眾電信、亞太、威寶等二類電信商生存空間已有限,統一超商電信能走出什麼新出路?

策略一:租頻寬

省基地台成本 覆蓋率也高想知道統一超商電信葫蘆裡賣什麼藥,得先知道虛擬行動通訊(MVNO),這是一種二類電信執照,統一超商電信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取 得執照後,不花半毛錢建置基地台,靠著向遠傳電信「租」設備和頻寬,照樣能有與遠傳相同的訊號覆蓋率。

當二線電信商積極用低價資費吸引消費者的同時,最大的難題還是基地台覆蓋率不夠,難免被消費者抱怨收訊不好。統一超商電信為了不走亞太、威寶的老路,拿MVNO執照反而成了三大電信巨頭壟斷台灣電信市場下的另一條生路。

一談到統一超商電信的起源,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戴著眼鏡的雙眼直發光,「我們想做這一塊很久了,很多人都找過我們,想談合作。」確實,為了讓統一超商營 運更多元,謝健南每天都在觀察消費者行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門號數卻有二千七百萬個,手機門號普及率高達一一七%,我們一直覺得,這裡面一定有機 會。」剛好遇上了門號可攜政策,謝健南心想:機會來了!

為了了解國外作法,統一超商還蒐集了許多國外成功案例,像是英國維珍(virgin)、英國特易購(TESCO),「他們一樣不用龐大設備成本,走 MVNO的方式。」謝健南深知,在智慧型手機興盛前,三大電信商手中的頻寬是過剩的,倒不如統一超商出面向遠傳承租,遠傳可以賺上一筆頻寬出租費,統一超 商也擁有與遠傳一樣的覆蓋率。

比起大眾、威寶、亞太還在燒錢建置基地台,統一超商電信這一招,輕鬆贏在電信事業的起跑點。

策略二:拚便宜

走低資費市場 還送購物金然而,光是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三雄就囊括逾九成市占,還有亞太、威寶等二線廠夾縫中求生,統一超商電信光靠一張MVNO執照就能有在電信市場與其他對手一較高下的優勢嗎?

謝健南一點也不擔心,「我們不是跟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正面競爭,我們要的是他們手中那塊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在電信市場裡,高通話量、高 數據傳輸的高月租費顧客,在電信巨頭們眼裡就像金雞母,因為他們每多講一分鐘的電話,多使用一分鐘的網路,電信商就多了一份營收進帳,「可是,那些連最低 月租費都講不完的民眾,平均用戶貢獻度(ARPU)很少,對電信商來說哪有什麼賺頭!」建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高資費的顧客永遠是被電信商照顧得服服貼 貼的一群,也是享有最多電信商補貼的消費者,低資費的顧客就成了電信商眼中的「雞肋」,「我們想做的,就是把這些雞肋聚集起來,一根雞肋食之無味,若聚集 了一堆雞肋,那就不一樣了。」謝健南說,就像當初代收帳單,銀行代收一筆帳單的成本超過五十元,可是統一超商二十四小時都營業,也都有店員站櫃台,於是這 個銀行業者眼中「雞肋」的服務移到統一超商,卻增加了統一超商單店獲利率。

謝健南認為,在電信市場上,一定有一群消費者老是打不完月租費,每個月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塊錢月租費,而在打電話、傳簡訊。統一超商電信決定逆向思考, 走低資費市場,他們在大街小巷做市調,就為找出最符合民眾需求的月租費價位。此外,一般電信業者都是在資費方案、通話費用、手機選擇上大作文章,統一超商 電信不玩這套,而是使出一記「贈送購物金」絕招,讓消費者除了有電話可以打,還賺得一筆購物金。

謝健南氣定神閒地說,「我們送報紙、牛奶,甚至是一整套公仔吸引顧客,這些是一般電信商無法做到的,因為顧客總會在商店裡消費,搞不好還會超過我們贈送的 金額。」就這樣,申辦統一超商電信的消費者,每個月繳的月租費成了購物金,但消費者又回到統一超購物,購物金就這樣流回統一超的口袋。

挑戰:規模小

目標抓住一成超商顧客

不過,想用MVNO執照跨進電信戰場的,統一超商並不是第一人,早在二○○八年,家樂福便與中華電信合作,打出「○元手機」策略,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反倒是後進者統一超商電信做出成績,「亞馬遜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謝健南說。

儘管統一超的行動電信大藍圖已躍然眼前,但還在學習階段,尚未有經濟規模,也還有問題待解決,例如客服問題。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認為,英國特易購之所以成功,是因英國地廣人稀,申辦門號並不容易,因此民眾會在大型超市申辦,可是台灣地狹人稠,手機門市林立,在零售通路申辦門號的需求相對低。

雖有以上挑戰,謝健南還是很有信心,「現階段就是要讓民眾知道我們有電信服務,目標就是在統一超商的顧客中,抓個五%到一○%,五%就有一百三十萬人,我 們又不是只做電信,沒有包袱!」低資費網外最便宜!──各家電信業者資費比較業者 統一超商 遠傳 中華電信 台灣大方案 177型 377型 165型 365型 183型 383型 200型 300型網內價格(元/秒) 0.11 0.1 0.08 0.08 0.08 0.07 0.08 0.08 網外價格(元/秒) 0.11

(最低價) 0.1

(最低價) 0.14 0.12 0.14 0.14 0.14 0.12

資料來源:統一超商電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7

高報酬 九家台資租賃業逐鹿中國 中租辜仲立 親自下海跑業務殺出血路

2011-9-12  TWM




這年頭什麼行業最夯?過去最冷門 的租賃業,一夕之間彷彿鹹魚翻生,成了金融業老闆擠破頭要轉進中國市場的行業,但八%到一○%的利差真的如此唾手可得,每個人一張嘴就可一口咬下?

撰 文‧劉俞青

今年上半年以來,台灣共有六家金融業轉進中國市場開起租賃公司,再加上台灣租賃業祖師爺級的中租控股、專做汽車貸款的裕融、和潤 租賃,共有九家台資租賃業逐鹿中國,這個可以用「一窩蜂」形容的風潮,當真人人都可以賺大錢?

事實上,不久前,才有一位在台灣法界備受敬重 的名律師,因為同樣看上中國租賃業的前景,又有八%到一○%的利差,和金融界友人結伴,以個人名義赴蘇州開設租賃公司;但最後因股東都是個人名義前往,難 以取得當地銀行融資,資金遲遲貸下不來,而許多客戶的機器設備都已下單,最後鎩羽而歸,損失不小。

這個案例說明了一件事,中國租賃或許是最 夯的行業,但卻也是風險處處,只要一個不小心,大餅看得到卻吃不到的事隨時會發生。

進入別人地盤 向銀行融資難儘管如此,台灣租賃業仍前仆後繼,爭相前往,只因為銀行在申設分行、子行仍受限的情況下,租賃業由於申請容易,尤其在中國目前資金緊縮,中小 企業從銀行體系不易貸到資金的前提下,大環境確實提供了租賃業蓬勃發展的溫床。

但從踏上中國市場,掛起招牌,到落地生根、茁壯成長,這些台 資租賃至少要通過三道嚴格挑戰,才能摘到獲利的甜美果實。

如同前述失敗的案例,「如何順利取得營運資金」絕對是所有台資租賃上岸之後,第一 道要面臨的關卡挑戰,「因為你不可能全部的資金都是自己帶過去嘛,」早在二○○五年就踏上中國市場,拿下中國第一張外資租賃執照中租控股總經理陳鳳龍說。

但 重點來了,「你是誰?」在非親非故的中國市場上,要向當地銀行融資談何容易,這些台灣身分的租賃業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得出自己的「身分證明」、「還款能力證 明」,當地的銀行才會點頭把資金貸放下來。但在業務還沒有真正開展之前,要這些初期資本額不過二千萬美元的台資租賃得提出證明,難度確實不低。

有 了資金之後,業務開始逐步拓展,但第二個問題立刻接踵而來:風險要如何控管?

風險控管難 打入當地更難中國不比台灣,尤其是近期中國中小企業陷入倒閉風潮中,風險更高,因此風控就成了更重要的問題。以中租控股為例,資深副總廖英智表示,「我們 在台灣只選擇財務狀況最好的前一○%中小企業,在中國要更拉高標準,只選擇最前面一%」,但即使如此,還是叫人不能完全放心,中租更是透過各種在地管道進 行風管,而這些都是初來乍到的其他台資租賃一時不易做到的事。

據了解,一般銀行系統的徵信會比租賃業更為縝密,因此透過和當地銀行合作已久 的默契,「跟著銀行的客戶走,」是進入中國市場已久的租賃業,除了自己徵信外,為風控買的第二道保險,有了銀行的背書,風險當然更低。

但在 陌生的中國市場上,真能只做台商生意就吃得飽?「客戶到底在哪裡?」當然是租賃業者接下來要面對的第三道難題。

按理說,中租是第一家上岸的 台資租賃業,最有「只做台商生意」的本錢,但即便如此,如今台商不過占中國業務的三成左右,等於有七成都是當地本土中小企業,如何和這些極其在地的中小企 業搏感情,絕對是「穿西裝,打領帶」的台資金融業的挑戰。

「說真的,這之間的適應、調整,寫成一本書都寫不完。」頂著台灣中信集團辜家光環 的中租集團總裁辜仲立說。光是最近兩個禮拜,他從瀋陽、天津、青島、上海到寧波。今年以來,辜仲立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中國內地城市到處跑,每到一個地方, 和當地台辦、黨部、中小企業主拚酒的場面,肯定少不了,「但客戶都在這裡,不跑怎會有業務?」大老闆親自下海,也是打拚了整整七年,才有了今天十二個據 點、四百多人的規模;中租控股是極少數已跨過層層挑戰的台資租賃業,去年每股盈餘(EPS)二.六五元,今年上半年已賺了一.五九元,而另外一家專做汽車 租賃的裕融,也在去年八月就前進中國,到目前為止,雖然尚未轉虧為盈,但業務開展大致順利,是目前為止台資租賃在中國市場的兩隻領頭羊,也是後續金融業轉 投資的租賃業上岸之後,亟待迎頭趕上的目標。

台灣已有9家租賃業赴中國市場搶灘母公司 轉投資中國租賃公司名稱 中國資本額(萬美元) 設立地點中租控股 仲利國際 15000 上海等

12個點

裕融 裕融租賃 5000 蘇州和運 和潤租賃 — 上海永豐金 永豐國際租賃 2000 南京第一金 一銀租賃 2000 蘇州台新金 台新融資租賃 2000 南京開發金 中華開發租賃 3000 福州新光金 新光租賃 1000 蘇州台灣工銀 台駿國際租賃 3000 蘇州

資料來源:各公司

在中國打拚有 成

想邀老爸辜濂松親眼見證

「我爸爸會問我最近好不好?我說還不錯,他問我從哪裡回來?我說中國,他問我,那有 沒有賺錢?我說有賺錢,他點點頭說,那就好。」這是近期父親辜濂松與么子辜仲立的一段父子對話,也許簡單,但隱含著父親對兒子的關心。

中租 迪和從2005年拿下中國第一張外資租賃執照,辜仲立親上第一線,一步一腳印打下中國市場,有了今天回台掛牌的好成績。但同一時間,他的兩位哥哥、中信金 前董事長辜仲諒與開發金前董事長辜仲■,在台灣因為扁案等官司纏身,發展並不順遂。而他隻身在中國打拚,幾年前跨入二線、三線城市,「一晚不到一千元人民 幣的房間我住太多了」,這位自小最沒有少爺氣息的辜家小兒子,如今說「衣錦還鄉」應不為過。

但無論中國事業如何順利,在辜仲立心中,還有個 心願,那就是請父親到上海來,看看他的成績單。這幾年因為辜濂松身體違和,因此至今沒有來過中租在上海的總部,但最近健康大有改善,辜仲立這個小小的心 願,或許不久就會達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4

搞好通路 才能殺出中國狼性競爭

2012-03-19  TCW



想在中國廣大的消費市場中勝出 嗎?那麼你一定得看看這位全球知名行銷管理大師如何解讀中國市場。

他,叫約翰.逵爾奇(John Quelch),是位於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曾在哈佛商學院、倫敦商學院等全球頂尖學府任教,其所編寫的教案在全球行銷三百四十萬份, 是哈佛商學院有史以來第三高的紀錄。但他並不只是個關在象牙塔裡的學者,也擁有豐富的產業經驗,是全球最大廣告商WPP史上擔任過最久的非執行董事,也曾 任多家國際大型企業的顧問。

三月初來台期間,他接受本刊專訪談及中國企業的「狼性競爭力」,更強調「中國市場非常競爭、殘酷的競爭,也許在全世界裡,是僅次於美國最競爭的市場。」如 何才能在中國市場勝出?通路是關鍵!以下為採訪紀要:

你必須有全球策略,才能跟大廠競爭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幾年內,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快速模仿西方企業,並且有強大的決心要在市場上勝出。中國對企業競爭的一個描述是「狼性競 爭」。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就曾說過,中國企業被狼群所包圍,企業要生存只有兩個選擇,讓自己變成狼,或者等死。你同意中國市場的「狼性競爭」嗎?

逵爾奇答(以下簡稱答):是的,他所傳達的訊息對世界任何角落的企業都一樣重要,「改變,不然就等死。」聯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一直都有國際性的 企圖心。而在這個產業中,你必須擁有一個「全球策略」,不能只是「國家策略」。你必須有「全球策略」才能跟全球大廠競爭,而不能只以國內市場為目標,仗恃 著國內(關稅)屏障的保護。

我想這些考慮也是他提出「狼性競爭」這個詞的原因。但我想他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必須反應非常靈敏、適應力強而且有創意。

我自己把中國區分為「中國1.0」以及「中國2.0」,在中國2.0中勝出,不只需要「關係」,更端視策略精密度和技術含量。不可否認很多創業家在中國 1.0中,只因為在對的時間坐上了對的位子,就因此致富。但在中國2.0中,我不覺得只依賴「關係」就可以如此容易的複製成功模式。商業知識和策略靈敏度 將會是關鍵。

如果你觀察中國十二五規畫,有許多重點都放在創新和創造力上。我認為中國很明顯的必須要從複製經濟(imitation economy)過渡到創新經濟(innovation economy)。但是事實上,管理、實踐這個從「中國1.0」,改革到「中國2.0」的過程是非常具挑戰的,重要的是有實際可行的期待。

舉例來說,美國在過去五十年來,每年都投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在研發上,但中國今年才有可能第一次投資一.七%(的GDP在研發上)。所以期待 美國會很快的在研發戰場上失去競爭力,是一個很不實際的想法。中國必須過渡到創新經濟,但不要期待轉變一蹴可幾。

問:近幾年來,中國企業透過購併,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你怎麼看中國品牌在海外的發展?

我很懷疑中國品牌,能成為全球品牌

答:觀察研調機構Interbrand所做的「全球百大品牌」有一個有趣的訊息:在這一百個品牌中,只有兩個品牌的名字是跟國家有關的,其中包括美國運通 (American Express)。重點是什麼呢?很多向海外發展的中國國營企業,他們的品牌都有一個共通的字眼,是什麼?

問:中國?

答:沒錯!他們可能用的是「Sino」(例如中國石化)而非「China」,但是我很懷疑這些「中國」品牌有一天能成為全球品牌。因為全球消費者不一定能 接受一個「國家來源」如此鮮明的品牌。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前一百名的品牌中,只有兩個品牌是如此(指在名字中冠上國名)。

三十年前,許多英國企業也把「英國」掛在品牌上,例如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現在成了BP、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成了BA。為了要成為真正的全球品牌,這些企業都走過了「去英國化」的過程。

中國品牌打海外市場,須變其他新興市場第一名

問:為什麼中國企業會使用「狼」這樣的說法,是因為他們相信可以設定自己的規則,也是一種叢林法則。這種叢林法則跟西方邏輯是不同的。所以,放眼國際市 場,海爾才會從中東、非洲開始拓展市場。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蛙跳」。你認為中國企業這樣的思維會成功嗎?

答:我認為企業可以有企圖心,但是同時也必須夠實際。海爾會先到開發中市場的原因是,當地的規則和銷售通路還沒有開發得那麼好。三星已經寫下了這種方法的 典範,他們早在攻打美國市場之前,就已經先在俄羅斯成為第一名的品牌,做為一個來自新興市場的品牌,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其他新興市場也成為第一品 牌。

最後才試圖攻占已開發市場,尤其最後才是美國市場。因為美國市場是一個非常難以滲透的市場。

中國品牌打國內市場,重點是如何成為全國品牌

問: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本地市場,你認為這些「狼」,在國內市場就一定有絕對優勢嗎?

答:我認為對中國企業和國際企業來說,(攻占中國市場)最大的挑戰是沒有全國性品牌!換句話說,不論你觀察哪一個產品種類,沒有任何品牌有一○○%覆蓋 率。所以娃哈哈也許有七○%的覆蓋率、可口可樂六○%覆蓋率。但可口可樂的人告訴我,為了要達成一○○%的覆蓋率,他們必須要建置兩百萬個銷售點。

你可以想像兩百萬個銷售點所需要的通路、銷售管理嗎?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工程。我認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挑戰不是打造品牌或者廣告,而是通路和銷售管道的管 理。大部分的中國品牌都已經知道怎麼打造品牌,他們也多半知道要如何建立消費者可以信賴的品牌。但對這些中國品牌來說,重點是如何成為「全國性」品牌?如 何在跑向終點線的激烈競爭中,成為中國少數存活下來的「全國性」品牌?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演,在這些產品類別中,會有越來越多的整併。你已經在啤酒市場看到這個現象。

問:例如匯源?

答:對。所以,最終的贏家將是當全國性整併完成後,仍存活下來的品牌。

問:所以下一個階段,中國市場的競爭會更激烈?

答:我認為是的。過去中國企業享有一定程度的「隔絕」。他們可能在某個省裡的某個城市,某項產品非常有名。但是未來,他們必須要經歷我們剛剛說的,「改 變,不然就等死。」要嘛就是成為全國性品牌,要嘛就是被全國性品牌給購併!

問:康師傅、娃哈哈或可口可樂都試圖打造自己的通路。有些是透過垂直整合、有些是透過獨立通路。你認為何者會勝出?

答:通常是兩者的混合。在早期階段,你沒有辦法用自己人就能達到一○○%覆蓋率。所以,在初期通常會在特定地區打造合資通路夥伴。

即使企業對企業,也須有好通路滿足客戶

問:那麼對國際品牌來說,在中國勝出的最終關鍵到底是什麼?

答:我認為是通路和銷售管理。即使你是一個企業對企業的品牌,即使像開拓重工(Caterpillar)這樣的工業品牌。他們把機器賣到蒙古的礦場。這些 機器都很昂貴。如果機器壞掉了,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我希望這機器能越快復工越好。所以這意味著開拓必須在數小時內就把零件和人力送到當地進行維修,所以 即使是企業對企業的品牌,也必須在偏遠、有成長潛力的市場有良好的零件通路,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問:所以能掌握通路就會是未來的狼群之首?

答: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8

中國轉型生死鬥 誰能殺出重圍

2012-5-7  TWM



兩岸三地1000大

從廣東、山西到上海,《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六座大小城市,走過五千公里路途,直擊不景氣衝擊下的中國市場。

我們發現,無論是陸資或台商,因應當前出口衰退、政府投資收手的變局,全都急著轉型、升級搶占內需消費市場。

這股龐大的轉型浪潮,將是台商們最後的崛起機會。

製作人‧周啟東 撰文‧周岐原 研究員‧陳兆芬「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一八五九年大文豪狄更斯寫下名著︽雙城記︾的開場白。

一五三年後,同樣的開場白,依然適用在中國九三二萬平方公里市場中掙扎求生的兩岸企業。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寒流的襲擊下,企業正經歷一場生死淘汰賽,「一個 中國、兩個世界」的殘酷景象,正在中國上演……。

「這個縣挺富的!全是高樓!」正在尋找方向的司機老羅指向車窗外,興奮地對記者說:「附近幾個縣我都去過,市區見不到幾棟大廈,這裡一棟接著一棟,肯定有 煤礦!」四月初,︽今周刊︾採訪團隊輾轉來到山西省鄉寧縣,尋找傳說中靠煤礦致富的「煤老闆」。

從地圖上看,鄉寧縣只是緊鄰黃河的四線小城市,從山西省會太原出發,花五個多小時車程才能抵達。過了市區,進入鄉間沿路都散布著大大小小的煤礦坑,像黑色 的傷疤長在綠色的皮膚上。「中國三大焦煤生產基地」,是官方文件對鄉寧縣的形容,面積二千平方公里的鄉寧縣,有一千六百平方公里的地底蘊藏煤礦。但如今這 些礦坑都顯得靜悄悄,施工機具、輸送帶都靜止不動。

煤老闆出走 產煤荒地出現綠色生機五年前高峰時,鄉寧縣有數百名靠挖煤礦致富的千萬富豪,身價逾億元人民幣的富豪,至少有五十位:如今這些富豪不知去向,直擊這座「煤 鄉」時,我們發現最鮮明的特色並不是人,而是狗!穿過城區,路旁許多破舊平房的門口,不約而同飼養著神態凶猛的藏獒。「比亞迪汽車一輛賣六萬多元(人民 幣),但在山西省,一般血統的藏獒就要賣十萬元,最貴上百萬元的也有人養!」老羅興高采烈地說著。

富豪消失,只有身價不菲的藏獒回憶過往的繁華,鄉寧縣發生了什麼事?不只這裡,靠小煤礦致富的河南、陝西等省分的礦區也都在一夕之間關門。原本,這數十萬 座的小煤礦是大陸經濟成長的燃料來源,但也造成一年七千人因礦災而死亡,更不要提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為了強迫這些地方轉型,中國政府二○一○年一聲令下, 大部分小型煤礦都被整頓、購併而停工。

當這些昔日開著悍馬車、擁有私人飛機的煤老闆倉皇出走時,只留下滿目瘡痍的景象,一片死氣沉沉;但就在數公里外,原來產煤的荒地卻冒出綠色的生機!

來到鄉寧縣郊外的東廒村,零碎分布的旱田消失了,數萬坪寬闊田園映入眼簾,其間井然有序樹立著支架。這裡不再是葬送人命、汙染環境的醜陋礦坑,取而代之 的,是排列整齊的葡萄藤。綠浪在秋天時一波一波襲來,宛如浪漫的法國南部景象。

這就是永昌源集團董事長張文泉最新的投資||戎子酒莊!令人訝異的是,創造這片綠色奇蹟的手,以前也是毀滅的手,他過去就是道道地地的煤老闆,這位入行二 十多年的煤老闆,曾雇用上千名礦工,如今他不再深入地下挖煤,而是種葡萄釀酒、存放在黃土高原的窯洞內,這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膽轉型實驗!

○七年,張文泉斥資二.五億元人民幣(約十二億元新台幣),開始種植葡萄,直到去年十月第一批紅酒問世,整整等待了四年。「地下資源越來越少,這是所有煤 企躲不掉的問題,要生存,只能重新找出路。」張文泉不諱言,從採煤轉型「看天吃飯」的釀酒業確實有些冒險,但他沒說出口的是,賣葡萄酒其實比賣煤更好賺! 在山西,一噸煤售價僅約七百元人民幣,戎子品牌的葡萄酒,一瓶售價就逼近五百元!

鄉寧縣其實就是中國的縮影,在內外交迫的壓力下,中國的轉型不給你時間,說轉就轉,一邊是正在凋零的煤礦產業、另一邊是欣欣向榮的綠金產業,生死就在一線 之隔!

告別靠廉價資源大量製造的模式,企業重新尋找成長動能,是︽今周刊︾今年調查「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反映出來的顯著趨勢。例如市值比中鋼還大、在一 千大排名七十四的兗州煤業,雖然營收大幅成長四成,但是獲利反而倒退四%;鋼鐵業表現更不理想,市值最高的寶鋼稅後純益銳減四成,鞍鋼更是由盈轉虧、大賠 一百億元人民幣,排名從一三二名滑落到二○八名。

投資拉動成長不再 前進內需勢在必行大型製造業獲利紛紛下滑,壓迫上證指數從三千點回檔至二一九三點,跌幅最深達二八%。進入二○一二年,中國股市仍然在低檔徘徊整理,和去 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達九.二%的高速成長十分不相稱。

這股寒流不只在原物料產業肆虐,也重擊許多中、小型製造業者。在A股掛牌的一○二七家上市公司中,裁員者就有二八四家,總計削減十四萬名員工;化工、紡織 和家電等受創較深的行業,裁員幅度更超過○八年金融海嘯。例如家電業大廠﹁美的﹂,年初一口氣砍掉三萬多名員工,如今僅剩下六萬六千人,是A股裁員最多的 企業,反映傳統製造業血流成河的慘況。

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尷尬處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有深刻的觀察。他分析,中國GDP年增率從一○年第一季的一二%,逐漸減少至今年第 一季的八.一%,這段下坡過程並非正常的週期循環,而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由投資驅動的傳統成長模式終結」。

過去,從皮鞋、打火機到煤炭、鋼鐵,幾乎每種製造業都瘋狂擴產,然後出口賺取豐沛外匯;但隨著歐債危機、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持續不振,今年四月底,中國 工信部才明確撰文警告:「中國經濟存在下滑風險,結構調整壓力不斷加大。」面對這種困境,企業該怎麼突破?許小年認為,只有政府停止大規模投資,從鼓勵轉 型做起。

中國製造業的強項,是盡可能將規模做到最大,打死競爭者,如今老路走不下去,全急著轉戰內需、服務業領域,這是危機,也是台商轉型擴大經營版圖的絕佳機 會。但從事製造業的台商該怎麼轉型?

廣東是台商的大本營,這幾年來從事製造、出口的台商哀鴻遍野,不是倒閉就是關廠走人,很少有人敢嘗試轉型。「大家一定想過轉型,也都試過,但我是覺得很 難!」在廣州從事鞋業的吳振昌說出他的憂慮。吳振昌在廣州設廠已經二十多年,他沒有如其他鞋廠轉戰內陸或遷廠至海外,如今還是堅守工廠,希望有一天往日榮 景會再來。

台商出奇招 燈飾大王轉做麵包「很多台商想轉型,但不少人習慣了製造業的營運模式,仍擺脫不了『做工廠』的思惟。」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分析指出。

有人消極等待,也有人積極創造機會,「烘焙糕點店在華南還不普遍,產品水準也不高,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希望在最熟悉的東莞,把市場做起來!」聖裕食品董事 長張朝宗站在簇新明亮、香氣撲鼻的麵包店中說。

張朝宗原本經營聖豐燈飾廠,是供貨給沃爾瑪(Wal-Mart)、宜家家居(IKEA)的大型聖誕飾品廠;如今他為求生路,轉型搶進與燈飾無關的烘焙業, 這個名為「塔卡好食屋」的通路快速擴張,目前已擁有八家分店。「製造業毛利率很低啦!只剩七%到八%,人民幣升值一點點,就要再減一%!」張朝宗分析: 「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通路)毛利率比較好,大概是生產燈飾品的數倍!」談到新事業,張朝宗語氣不禁振奮了起來。

儘管在廣東東莞落腳長達二十年,去年九月底第一家分店開張時,張朝宗仍不敢掉以輕心。他引進台籍幹部,還找來在台從事烘焙業的家族成員管理,就是要站穩腳 步。「不只來自台灣,原料有九成都從國外進口!」張朝宗強調,不惜成本投資安全食材,就是要一次到位、掌握剛起步的消費商機。

以前他將一包一包的聖誕燈送進全美最大通路商沃爾瑪中販售,只能賺進幾毛錢的代工費用;如今,令他最感興奮的是,沃爾瑪中國分店也聞到這股麵包香,主動找 他合作,他將告別微利的代工歲月。張朝宗透露,沃爾瑪將以東莞三家分店為試點,邀請塔卡麵包上架銷售,這代表塔卡有機會跟隨沃爾瑪的擴張腳步,把產品推廣 到全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從聖誕燈到麵包,這是一次大膽的轉型跳躍!

有人單打獨鬥轉型求生存,但在橋頭鎮西邊四十公里的東莞市區,也有一群台商透過經營「大麥客」賣場,摸索出另一種「打群架」轉型模式。由台商協會會員共同 籌設的大麥客,賣場內有上千種台灣商品,更有不少台商代工轉內銷的商品。換句話說,大麥客就是由台商共同組成,嘗試進軍內需市場的灘頭堡。

外銷轉內銷 聯合小廠衝規模經濟效益「這就是外銷轉內銷的經典案例!」大麥客董事長葉春榮簡單明瞭地說。葉春榮經營的岳豐科技從生產電源線起家,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後 來改以生產電腦區域網路電纜為主。隨著轉型,公司合併營收從○四年的十七億元新台幣,一路成長至一一年五十五億元,因應市場調整的經驗相當豐富,投入零售 賣場又是另一次大跨步轉型。

他回憶,○七年擔任東莞台商會長時,適逢中國啟動人民幣匯率升值、取消出口退稅優惠,隨後又實施︽勞動合同法︾,一連串負向政策,打得出口業暈頭轉向。 「經營很艱難,誰敢說他活得跟以前一樣,應該是騙人的吧!」葉春榮說:「就是那時候,我決定聯合各家台商,一起為轉型做準備。」葉春榮分析,珠三角台商多 屬於中、小型規模,想要嘗試發展內銷,在資金或運籌能力上都會遇到極大阻礙。但聯合起來創設一個通路,就能為所有台商打開試點,讓有心進軍內銷的廠商以較 低成本投入市場。

走進大麥客賣場內,上千種商品成列排開,全都貼上「T-Mark」商標販售,展現台商「打群架」的決心。儘管目前只有一個據點,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效益,但 這種嘗試,至少為小型台商找出一條生路。

不只小台商拚轉型,連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集團鴻海,也忙著尋找轉型求生的機會。

今年第一季,鴻海每股稅後盈餘(EPS)一.四元,比市場預期低了不少,股價承受頗大壓力;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強調,鴻海加上富士康集團的大陸布局將持續 擴大範圍,調整完成後就有機會見到效益。他明確指出,目前在十七個省市設廠的鴻海集團,將把研發、製造與銷售瞄準中國五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這凸顯鴻海集 團除了加工之外,對內需市場也越來越重視。

當東莞製造業台商合力轉戰零售業時,聚集最多服務業台商的上海,則因為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升級,台商也被迫升級求生存。

研究機構指出,中國今年第一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中,高達七七%是來自於消費貢獻,比重創下歷史新高。當出口衰退、政府投資收手,從沿海到內陸, 龐大消費群眾花錢購物的買氣,已經成為提振中國經濟最主要的動力。台商們出什麼奇招抓住這股買氣?

從上海起家的花之林餐飲,策略是轉往內陸、提高品牌形象,搶占這些城市的中、高檔餐飲市場。「整個長三角競爭太激烈了,我們的品牌並沒有特別強,所以我們 從其他省、市做起。」花之林餐飲董事長鐘晨亮○八年嘗試在湖南開店,想不到大受歡迎,奠定轉戰內陸的基礎。

鐘晨亮知道只有「轉移」並不夠,如果不趁機升級,當這些城市消費力再成長,仍將遭遇同樣困境。所以他開新店時,要求每家店面積都要加到一百坪以上,光是服 務生就聘用數十人;同時提高售價,就是要升級為高級、豪華的用餐風格,以此吸引消費者。「連鎖餐飲業在三、四線城市還不普遍,中、高收入族群的外食需求沒 有被滿足,一個城市中,我們估計抓五%到一○%消費者就夠了!」鐘晨亮觀察。

上海競爭激烈 餐飲業搶占內陸高檔市場因為戰略設定正確,前十年只有十多家店的花之林,○九年開始爆發式展店,目前加盟體系已擁有一百三十多家分店,其中約九十家分布在 湖南省,連甘肅、青海也有分店,而且客單價達上海的一倍以上。鐘晨亮信心滿滿地認為,內陸城市雖然遙遠,但是餐飲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花之林的升級過程,凸顯中國消費大軍已不再只貪便宜、買低價產品,反而願意多花錢追求更好的品質,業者若未察覺這微妙的心理變化,只會陷入比亞迪一般的窘 境。比亞迪的F3汽車靠著低價搶市,上市之初曾造成轟動,迄今已賣出一百萬輛。但因產品線無法升級,銷量逐漸下滑,公司獲利從一○年稅後淨利三十八億元人 民幣降至去年十四億元人民幣,今年四月更進行大裁員,股價只剩兩年前的四分之一。

未來五年黃金期 摩拳擦掌拚升級相對之下,裕隆旗下納智捷汽車則相準消費升級趨勢,前進中國這個超級戰場,去年新車從杭州出廠後,就成功殺出一條血路。「最高級款式才二十 七萬元人民幣,就有全景攝影機和電動行李廂門,這可是寶馬等級的配備!」正準備駕著新車離去的車主小李,對新車十分滿意。

「油價調漲,對車市確實造成不小影響,客人的購買意願降低不少。」元隆汽車協理陳啟忠分析,「但總體不好的時候,對我們新品牌也是一種機會。」他樂觀預 期,今年是納智捷進入中國第一個完整年度,在加入房車等新產品銷售後,全年將努力衝刺銷售五萬輛新車的目標。

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擁有二十家分店的上井,是以日式吃到飽料理起家,創辦人王榮富原本經營紡織生意,○三年正式在上海創立上井,目前經營團隊又積極籌畫, 將引進新的經營模式,捉住消費升級的商機。

「餐廳售價十年來只漲三成,但是薪資成本卻增加三倍,消費者口味也不同了,所以我們將從日本直接聘請廚師,打造新餐飲品牌!」上井營運副總陳郁文說,「以 前只要讓日籍廚師站在門口用日文問候客人,就能讓人有『正統』的感受。現在一定要打造最純正的日式風味,才能讓他們買單!」「九九%台商企業明顯感受到, 經營有迫切轉型的需要!」連續多年調查大陸台商經營情況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觀察到,由於中國全力提倡、鼓勵內需消費,未來五年將是台商轉 型、升級為內需產業的黃金期,「也是最後的機會!」他指出。

中國目前就像一個壓力鍋,外面歐美經濟衰退,出口受挫;裡面官方拒絕再以房地產投資刺激經濟,大幅調整產業結構,空前的壓力籠罩在中國上空,逼得鍋內的企 業必須在這短短幾年內轉型求生。

轉對行,走對路,這就是最好的年代;不求改變、押錯寶,這也是最壞的年代,就看企業老闆選擇哪一條路!

企業生死鬥 一個中國 兩個世界!

敗 舊模式、原地踏步

比亞迪

低價產品銷售不佳,新能源汽車尚無法打開銷路,獲利衰退45%

寶鋼股份

未能擺脫追求規模的經營思惟,整體行業產能過剩,獲利衰退42%

康師傅

營收雖然成長,但因為飲料業務調整不理想,獲利年減12% 電腦零配件出口數量減少14.2% 旅行箱及公事包出口數量減少9.3% 積體電路出口數量減少5.9% 液晶顯示面板出口數量減少5.6%

勝 大膽創新、轉型

神 腦

引進資訊產品、改變經營模式,積極擴建中國通路,營收上升41%

達芙妮

結束低毛利代理業務,專心經營高毛利品牌,獲利增56%

統一超

持續實體店面轉型、衝刺網購業務,獲利成長12%

批發業年售額成長39%

旅館業年售額成長24%

零售業年售額成長33%

餐飲業年售額成長19%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統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9

小開發者如何殺出重圍:跨界合作求推廣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896728.html
論是Google的Play store還是蘋果的App Store,裡面的應用程序都已經超過65萬個,每週蘋果收到的應用程序申請書更高達8,500到10,000個。對剛剛推出移動應用的小型開發者來說, 要如何殺出重圍,讓使用者注意到你的應用,進一步付費下載便決定了成敗。

根據App Promo公司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八成的移動應用開發者,所賺得的收入無法支持長遠經營;有近六成達不到損益點。只有12%的人,能從應用程序市場中, 賺取超過五萬元以上。雖然高達52%開發者的營銷宣傳經費都是零,但有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相信,產品要賺錢,成功營銷必不可缺。

不少小開發者開始從跨界合作角度尋找突破口。HearPlanet就是其中一個。它在全美各城市提供語音景點導覽服務,進入移動應用市場只有短短幾 年時間,在沒有太多營銷或宣傳經費的情況下,利用媒體報導、用戶口碑、用戶下載後,還可以透過應用程序更新Facebook狀態,進而讓更多人知道 HearPlanet,以及與各城市的觀光機構或旅行社進行廣告交換,從而達到免費宣傳。

Hear Planet公司CEO史提芬·艾克曼(Steven Echtman)說,「下載軟件的人當中,大約只有一成是付費顧客,其餘都是下載免費試用版。」要怎麼確保營銷費用花在刀刃上? Hear Planet找上了觀光導遊。只要遊客下載付費應用程序,導遊就可領取固定比例的回扣。

與其大灑金錢,漫無目的的買廣告增加曝光率,不如鎖定付費用戶進行推銷。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小開發者要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語言教學應用程序公司Loqu8.com的主要客戶是有中文書信溝通需求的跨國銀行,顧問公司等。其營銷部副總裁夏立說,瞭解誰是你的目標用戶,並針對這些人進行宣傳與促銷,才是小開發者成功的關鍵。

由於多數公司都會提供免費試用版與付費升級版,夏立承認,公司創辦初期也曾花大錢買廣告,但後來體認到,如果公司的營銷策略不正確,儘管下載量大,公司也不一定賺錢。他說,「重要的不是下載量,而是你實際拿到手的錢有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