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只賺不止蝕.....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615


 

若果不幸在高位買了很多貨而擦傷了皮膚......

 

那要確認自己應該要在傷到真皮層左右的深度時,感到一定的痛楚,並除時準備進行救治的方案。

 

傷到入肉會影響身體機能,這會造成日後康復的困難。

 

所以,漠視痛楚而無視部位的深度下插是不對的。

 

不斷大量加注在嚴重虧損的部位是可以致命。

 

即使認為自己在勝面較高的一方進行對賭,也要控制注碼,令自己最差的受傷局限在擦傷皮膚的程度。

 

因為,難保自己有看錯的時候。

 

損失10%,只要賺回11%左右就能回本。

 

損失20%,只要賺回25%就能回本。

 

損失50%,要賺 1倍回來才能回本!

 

損失90%,要賺10倍回來才能回本!!!

 

要記住:

The whole secret to winning big in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to be right all the time,

 

but to lose the least amount possible when you're wro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80

【每日一黑馬】小旭音樂:客戶月入數千萬 我只賺了八百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107.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王根旺,寧悅

【導讀】「我們給《胡萊三國》做30秒長的曲子獲得的收入八百塊錢,我們改了二十多次,都快被逼瘋了。然後突然他們就一下子火起來了,但是跟我們沒關係,我們還是只收八百塊錢。」說到遊戲《胡萊三國》的爆紅,黑馬哥面前的盧小旭不無感慨的說。

盧小旭系小旭音樂創始人,也是黑馬營六期學員。提及小旭音樂,圈外人肯定知之者甚少,但談及《QQ斗地主》歡快的背景音樂,可能盡人皆知,而此音樂便出自該公司之手。此外,包括曾盛極一時的網絡遊戲《穿越火線》、《天龍八部》、《誅仙2》、《鹿鼎記》、《問道》等,以及最近頗為風靡的手游《我叫MT》《大掌門》等的背景音樂皆由該公司操刀。目前,其主要業務是遊戲音效設計、遊戲背景音樂製作和遊戲主題曲創作,據盧小旭介紹,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在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與《我叫MT》《大掌門》這種躥紅的遊戲相比,作為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小旭音樂不管是在收入還是名氣上都只能望前者項背,《我叫MT》目前月營收在數千萬元,而小旭音樂在這個項目上的全部營收只有幾萬元,而這已經算比較大的項目了。

當然,在來的快和去的也快的遊戲行業裡,盧小旭撫平自己的心態新並不難。在日前GMGC全球移動遊戲大會上,當樂網CEO肖永泉透露,去年一年共有1200款手機遊戲發佈,而月收入超過一千萬的不到2%,超過100萬的只有10%。而這就意味著,有90%的團隊在虧錢,並可能會被行業淘汰。

「你看到的是吃肉的,沒看到挨打的,《我叫MT》火爆之後,起碼有四到十款類似《我叫MT》找我們做音樂。我們還曾一度做了二十款捕魚遊戲的背景音樂。我們遊戲外包的產業就是這樣,相對來說風險會小一些,但是你無法遇到像《我叫MT》這種投三百萬賺幾個億的遊戲。」盧小旭感嘆道。

以下為盧小旭口述。

青年小旭

我是1979年的,我自己從小學鋼琴和作曲,2002年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到了北京,剛開始給一些歌手寫歌,住地下室,跟「北漂」的音樂人沒有什麼區別。一個很偶然機會,2003年我幫別人做了一個單機遊戲的音樂,而隨著網絡遊戲《傳奇》引入了中國,網遊在中國開始流行起來了。當時,我認為這個行業未來希望比較大、比較有錢,對音樂的需求比較大,當時就選擇進入了遊戲音樂行業。但是沒想到,遊戲音樂一下能發展十年這麼紅火。

小旭音樂相當於是一個外包公司,因為遊戲公司一般都不設立音樂部這麼一個部門,他們需要遊戲音樂的時候,就把業務外包給我們。我們一隻腳踩著音樂行業,另外一隻腳是踩在遊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小旭音樂剛起步的時候,資金來源都是自己前期的積蓄,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投資。這個行業其實不需要太多資金,我們是現金流的公司,它對人才的需求和業務的需求更大,並且每個月的資金流周轉是很快的。

成長

在網遊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便進入了這個市場,這是我們的強項。因為專注,我們開始做遊戲音樂之後,其他方面的內容都沒碰過。就外包遊戲音樂行業來說,我們公司規模肯定是最大的,大概能佔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一,能與我們競爭的非常少,基本上都是幾個人的小工作室。

我們的業務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最早的時候,我們做的兩三部作品還比較成功,後來就有朋友介紹過來新的業務,然後慢慢的又往下面積累,又有一些知名的公司介紹過來新業務。

我們公司的業務構成變化也是整個遊戲行業變化的縮影,比如目前端游現在只佔我們業務的10%了,頁游佔20%,其餘70%是手游,而這基本跟整個遊戲行業的趨勢差不多。

端游對音樂的需求量很大,做的音樂需求量很少的都要幾萬塊錢,多一點可能十幾萬元,後來變成頁游了,頁游音樂需求量就會小一些,但是也得幾萬塊錢。而到了手游時代,音樂量需量就更少了,平均每個項目就幾千塊錢,我們現在相當於一個賣快餐的,就單子都特別小,但是量特別大,我們做過的手遊客戶都好幾千家了。

我覺得市場還可以繼續擴大,因為之前都是端游公司,全國可能只有幾十家端游公司,我們接幾個端游公司的業務,就夠養活公司所有人。而現在的手游公司有幾萬家,這就需要去對接,所以說我們就只能規模化,多招一些市場的人員。我們公司以前屬於產品型或者創作型的公司,而現在必須要變成一個市場型、以業務為導向的公司。

我們現在已經轉變成一個服務型的公司,有24小時的客服,若客戶有非常著急的需求時,我們特別擅長應對這種情況,這也是為了應對手游帶來的變化。以前,一個端游研發兩三年,而手游的製作進度都是特別趕,而且手游團隊又特別小,所以溝通成本比較大。

煩惱

現在看來,我十年前的遊戲音樂的定位還是挺準的,自己很幸運能找到這一行,但不幸是選擇了音樂這一行,因為音樂產業,沒有一個致富的先例。

遊戲有很多產業鏈,我們屬於那一條很小的鏈條。在遊戲行裡,遊戲音樂類似一個輪胎裡面的閥門,這個閥門不能少,少了就漏氣,但是你要讓一個人用一個知名品牌並且很貴的閥門,他就覺得不划算。

在遊戲行業裡,外包的最大好處是,風險性會小很多,但是它的利潤率不高,成長空間也有限。而且外包不可能無限的去擴大規模,不能簡單的去複製模式,音樂創作很難標準化,標準化了就會導致同質化。畢竟音樂創作涉及到人員的管理,包括內部的流程優化等等,這些都是商業模式的瓶頸。

雖說到了一定的瓶頸,但是我們還是會通過一些方法來擴大規模。首先,我們要穩住現在的市場份額,繼續擴大份額。第二,進軍其他音樂領域,比如說動漫和影視廣告領域。第三,演出市場,現在YY也在主動跟我們合作,讓我們去開一個頻道。第四,我們可能橫向的往視頻領域拓展,也就是單獨做音樂。第五,我還想走到C端去,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做演唱會或現場演出,但是想擴大規模也很難。

要想擴大規模,品牌深入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在老百姓之中,你有幾首像神曲這種特別有名的代表作,這樣一傳播之後,品牌價值會有很大提升。我們現在有一個媒介部,他們會去蒐集一些,跟遊戲相關的一些熱門話題,把它寫成歌或者做成一些病毒視頻,在網上推廣。但是,想讓一個視頻或一首歌人盡皆知,確實是要有一點的偶然性。我們一直是把利潤的一部分拿出來去做這個工作,因為我知道,如果一直做外包而沒有品牌的話,是沒有太大前途。

藝術領域,其實最終剩下來的就是知名度或者名氣,比如劉歡作一首歌可能要一百萬,我們只要五萬塊錢,其實品質上差異有那麼大嗎,沒有。但是劉歡的知名度就是他的金字招牌,對於一個公司和團隊來講,品牌就相當於一個藝人的的知名度,也相當於你的身價。所以,我們這幾年也是把很大一部分利潤拿出來做品牌推廣和建設。

見證

我肯定是遊戲行業的見證者,我們周圍的很多客戶,起起伏伏已經好多輪了。

對於遊戲企業來說,只要有一款遊戲成功了,可能就會帶來爆炸式的增長。比如我們與暢遊以及完美世界合作的時候,從來沒想過他們遊戲會非常火,當時完美世界的創始人池宇峰親自來錄音棚監督,但是遊戲火了之後他身價立馬就變成了幾十億元,心理落差特別大。暴富的神話在我們周圍太多了,所以我們的心態要特別平和。當然在遊戲行業裡,有大起也會有大落,比如說曾代理過《大航海時代》的盛宣鳴公司,當時僅僅在ChinaJoy展會上就砸錢一二百萬做了一個帆船,結果半年後公司就死了。

現在手游已經熱到了我這十年遊戲生涯從沒有遇到過的火爆程度。手游大會擠的水洩不通,像趕廟會一樣,而頁游大會就冷清多了。小開發者太多了,現在上萬家都是保守的估計,北京起碼有五千家,而且一夜暴富的神話太多。手游時代其實拼的是創意和偶然性,月營收過千萬的手游公司全是新公司,沒有一家公司是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比如日本遊戲《智龍迷城》的開發商Gungho成立才兩年,就把任天堂的市值給超越了,Gungho就靠那麼兩三款很小的手游把任天堂三十年的積累給打下去。所以,這個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了,太瘋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45

王品賣涮涮鍋、咖啡 竟然只賺2%

2015-04-27  TCW
 

「股價腰斬,就連股東會場地也縮水,只剩下去年的一半不到,你們對得起股東嗎?」

四月十六日,餐飲龍頭王品集團股東會上,小股東爭相上台發言,痛陳以董事長戴勝益為首的經營團隊,去年食安風暴期間,危機處理失當,不但讓股價從二○一三年底的近五百元高點,重摔至今年三月間的兩百五十元;去年度配發的現金股利,更較前一年大減三成四,創掛牌以來最低。

攻平價,痛踢鐵板庶民品牌,拉低整體獲利

然而,進一步檢視財報的獲利結構,卻發現到,領導人戴勝益處理食安議題一時失言,以及衍生的品牌公關危機,只是釀致這一年多來,總市值蒸發近兩百億元的表面問題,品牌發展策略踢鐵板,才是真正讓股價栽筋斗的禍因。

翻開王品年報,自二○一二年掛牌上市以來,兩岸店數與年營收均見大幅成長,然而獲利卻不增反減。以尚未受食安風暴衝擊的二○一三年度為例,兩岸總店數成長近三成、營收大幅成長逾兩成,但獲利反縮水一三%。簡言之,店越開越多,獲利能力卻越來越差。

為何生意做大,卻不見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最核心的問題是,過去五、六年來,王品主攻庶民經濟的多個新創品牌,跨入競爭最激烈的平價餐飲,因而拉低整體獲利水準。

年報即揭露,以提供豬排飯快餐、涮涮鍋和咖啡輕食,每客平均單價約在三百元左右的品田牧場、石二鍋、曼咖啡等平價品牌,二○一四年獲利率(營業利益)僅二.五%;遠不及客單價超過五百元,西堤、陶板屋等中價位排餐的一○.五%;更無法和均價一千一百元的王品牛排、夏慕尼鐵板燒高價料理創造的一一%營業利益率水準相比擬。

一位西式連鎖品牌同業認為,王品為求店數成長,發展平價餐飲品牌,但這塊市場卻也是進入門檻低、獲利率低,標準的紅海市場,競爭對手是拉麵店、臭臭鍋等,這類靠靈活的人事和成本結構,在各自商圈立足的個體戶,王品以正規軍切入,食安既要符合業界高標,勞健保與員工旅遊福利等人事支出又要向集團中高價品牌看齊,獲利自然難被期待。

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則表示,響應政府加薪,是過去兩年來,吃掉獲利的主要因素。但他也坦承,平價品牌只能衝量難有獲利,除既有平價品牌持續發展,接下來,王品決定調整策略,暫停再攻這塊市場,回頭專注中高價位料理市場。

拚轉型,勝算難料中餐搶攻陸市,競爭激烈

王國雄指出,鎖定客單價五百元以上的中式料理,是今年集團的新品牌策略,該品牌將先在台灣登場,隨即兩岸同步展店,這將是向來以異國料理見長的王品,首度跨足中餐市場。

王品大陸事業群董事主席陳正輝也表示,對岸餐飲市場九成市占是中餐,集團去年在中國的總店數破百,下一階段將啟動「千百十計畫」,預定二○二二年,中國總店數將破千家,達成營業額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約五百億元)、淨利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約五十億元)的營運目標,發展中餐品牌,可望帶來快速成長的新動能。

不過,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卻不看好,她認為王品捨棄西式餐飲的既有競爭優勢,跨界轉戰中餐,會是一個挑戰。

李培芬表示,中式料理不易標準化,大規模連鎖經營門檻比西式餐飲高;且消費者對於產品性價比(CP值)的期望值,尤甚西式料理,並非王品最擅長的高服務含量餐飲模式;特別是在中國,中餐又屬餐飲市場的地頭蛇商機,包括西北特色菜的「西貝莜面村」、中式快餐連鎖「老娘舅」等品牌,均早已站穩腳步,王品未必有切入市場的獨特利基。

她分析,王品二○○三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定位在裝修成本人民幣一百二十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以上)的高端休閒餐廳,加上直營形態,過去十一年來,雖開店速度緩慢,但因主打小資情調逐漸建立口碑,去年獲利新台幣一億九千萬元,成長逾八成,占母集團獲利二七%,可說是才正要開始下蛋的金雞母。

如今,卻策略大轉彎,希望藉中餐市場快速展店,未來七年要新增九百家店,是否會再次重蹈台灣市場營收成長獲利卻逆減的覆轍?

看交棒,倒數計時接班團隊效應,尚待觀察

除台灣平價品牌痛踢鐵板,中國市場轉型勝算難料,對一手打造王品的戴勝益來說,在他宣示二○一八年底退休,距離交出指揮棒剩三年多的倒數時間內,亦須端出其接班人計畫。

儘管股東會上,戴勝益強調,他不是交棒給「一個人」,而是包括王國雄、陳正輝等的「一個團隊」,這批核心高層雖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將,但多已年過半百,領導的卻是平均年齡僅二十五.五歲的集團萬名員工,且以初入職場為主客層的餐飲事業。新領導人是否因年紀落差,與網路世代出現溝通隔閡,同樣是王品能否再起另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面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65

《生化危機6》3天狂掃6.7億,但引進方只賺百萬?“批片暴利”早已不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7/161505.shtml

《生化危機6》3天狂掃6.7億,但引進方只賺百萬?“批片暴利”早已不再!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生化危機6》3天狂掃6.7億,但引進方只賺百萬?“批片暴利”早已不再!

從單一的買斷版權,到影片分賬,批片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ID: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謝維平,編輯曹樂溪。

情懷真是個好東西。在還了欠周星馳多年的電影票,組隊去影院刷《魔獸》高喊“為了部落”之後,這個周末我們又一次把承載了15年記憶的《生化危機》推向懷舊高潮。

在2月底一個不能稱之為檔期的平凡日子里,《生化危機:終章》這部批片3天狂攬6.7億票房,僅次於去年暑期《魔獸》3天8.1億的紀錄,為遊戲改編電影再添成功案例。

207496a2a8d9a6ef6f4697d84b4f1c5a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這部影片在國內的協助發行方是一家叫做獅鼠影業的新公司。這家以發行批片起家的公司,跟獅門影業之間以及電廣傳媒之間有著複雜的合作關系。通過國內發行代理費,以及超過25%的票房分成,目測這部影片能給獅鼠影業上百萬的利潤。

上百萬,你沒有看錯。跟之前那些直接從國外出品方手中買斷版權方並不同,《生化危機:終章》是獅鼠影業通過競標的方式,從德國主要出品方康斯坦丁影業手中買下的國內發行權。因此在影片分賬中,德國方面會拿大頭。

這意味著,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的批片市場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隨著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日益趕超北美,海外大片中出現了很多所謂“中倉影片”(中國作為第一大票倉的影片)。不僅國內買批片的電影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出售批片的外國版權方也變得更加聰明,從單一的買斷版權,到影片分賬,批片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小一號的《魔獸》”:“啪啪啪”、“殺殺殺”仍是觀影最大需求

電影市場好久沒這麽熱鬧了。春節檔過去剛剛半個月,已經迎來了兩波單日票房過3億的小高潮了,靠的是兩部好萊塢電影《極限特工:終極回歸》和《生化危機:終章》。

有業內人士分析,最近票房火爆,一是以女性觀眾為主的春節檔,極大地壓抑了長久以來男性觀眾的觀影熱情,終在近期幾部動作大片上映時爆發;二是在“國產片同行們幫襯”下,《極限特工》到《生化危機》拋開劇情不說,兩部影片的視效成色都屬中上,酣暢的動作戲和僵屍槍戰,一掃春節檔國產片觀影“上當了”的不好感受。

93d1b6c

3688f26

《生化危機》的刪除鏡頭

跟《生化危機》同期還有另外一部遊戲改編電影《刺客信條》。不過在部分觀眾看來,《刺客信條》是有觀影門檻的,沒玩過遊戲很難跟上劇情;而《生化危機》從頭到尾80%的時間都在熱熱鬧鬧地打喪屍,冷不丁還有刺激的驚嚇,“這種爆米花電影,看起來不累”。適時地打出了“終章”這一噱頭,對於熱衷情懷,又容易從眾的國內觀眾來說,是屢試不爽的妙招。

實際上,在影片的宣發方面,《生化危機》在跟線上票務平臺合作開啟的預售中,還未上映已經鎖定了上4000多萬的票房,提前占據了熱點的第一位。最終,影片上映首日票房過兩億,超出預期,其中二線城市貢獻了近8600萬,超過40%的票房,隨後周末兩天超過40%的票房依然由31個二線城市貢獻。

目前,《生化危機:終章》在進口片中首日成績僅次於《速度與激情7》(3.99億)和《魔獸》(3.02億)。同為遊戲改編,有影院經理調侃它是“小一號的《魔獸》”。事實證明,《極限特工》、《生化危機》這種簡單粗暴的類型電影,依然是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流,極大地滿足了二線城市為主的觀眾群體的消費。

《生化危機:終章》是系列當中在國內上映的第三部,在此之前,《生化危機4》、《生化危機5》分別在2010年和2013年在國內上映,其中第四部由安樂引進,分別取得了1.35億和1.11億的票房,表現並不突出,都是年度20名開外。

有一位曾經參與過《生化危機》系列引進的人士透露,在第四部之前,就有片方曾經嘗試引進,但當時並沒有獲得審片通過,理由是“這種僵屍題材,不宜開口子”,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到,引進國內影片的審查尺度經歷了一個慢慢放開的過程。

《生化危機》背後的生意經:不是批片,中方參與影片分成

看到這里,大概很多人會合計,花幾百萬美元就能買美國批片,加上兩三千萬的宣傳費,卻有望收獲10億左右票房,這次《生化危機》的中國引進方豈不是賺翻了?

其實未必。《生化危機:終章》 國內的協助推廣方是一家叫獅鼠影業的公司,去年它協推過周傑倫參演的《驚天魔盜團2》,影片取得了6.35億元的票房。

獅鼠影業以發行營銷引進片起家。2011年開始憑借《狂暴飛車》和《金蟬脫殼》在中國大陸票房均超過其北美票房的成績,獲得了美國發行方頂峰娛樂的信任。2012年,獅門收購頂峰,獅鼠便順理成章成為獅門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

像《金蟬脫殼》、《驚天魔盜團2》這種以中國作為第一大票倉的影片一貫被業內成為“中倉影片”。而《金蟬脫殼》、《驚天魔盜團2》兩部獅門的“中倉影片”,正是由獅鼠影業引進。

根據微影時代的統計數據,從2013年到2017年2月23日,已經誕生了19部國內票房超過北美的“中倉影片”其中有11部是買斷片,其中有7部來自獅門,背靠獅門這一好萊塢公司資源,獅鼠很快崛起為批片市場上的“新秀”。

0f427b742e9dbcfd98c6f8fc3d5a788c

這些“中倉影片”有一些共性,是他們制勝中國的法寶,包括強大的視效,《第七子》屬於此類;續集或經典IP,比如《魔獸》、《生化危機》,;招牌影星或華人面孔,比如會有史泰龍、範迪塞爾、周傑倫等,代表作有《驚天魔盜團2》、《極限特工》等。

但在《生化危機:終章》這部影片中,主要的出品方是德國康斯坦丁公司,國內協發方獅鼠影業所賺的錢並不多。

獅鼠影業CEO邱傑向娛樂資本論表示,《生化危機:終章》既不屬於分賬片,也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買斷片,因為德國出品公司還會參與影片後期分成。

獅鼠影業首先墊付了這部影片在國內一筆很高的宣發費用,並在48個城市,用一個42個人的發行團隊去推廣。在影片下線後,獅鼠影業首先會跟中影分賬,剩下的分賬比例在25%,然後拿著這筆票房再去跟德國出品公司分賬。“德國的公司會拿大頭,我們分小頭(即發行代理費),但在票房分成之前,我們會優先回收墊付的宣發費。”

發行代理費=少量票房分成?

《生化危機》開啟新型發行模式

在過去的一年,經常看電影的觀眾也許能夠覺察到,外國電影似乎越來越多了。

這是因為引進方法的花樣翻新。除了像《生化危機》這樣用票房支付發行代理費的,還有以投資換發行,小娛就聽說一家公司以不到成本10%的投資,獲得了一部非英美影片在中國的發行權,這部影片拿下近6000萬元的票房,上映10天就收攏了近千萬利潤。

《生化危機》大熱後,目測引進片市場又將迎來一批淘金客。不過,這塊市場已經很擁擠了。

早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敢死隊》在國內創下票房奇跡,在中美電影節上,幾乎所有的美片都被中國人買了,“後來很多人的片子發不出來,爛在手里。”

1

《敢死隊》

邱傑表示,現在歐美成熟的電影公司,根本不可能拿到以前所謂的“買斷價”。“他們怎麽會給你買斷?對於很多獨立電影公司來說,他們會選擇保底發行的方式,但依然會有保底分賬協議,而大的制片公司來說,則會邀請一個國內電影公司做代理發行,由中國公司拿著版權去給中影或者華夏對接,比如這一次的《生化危機》。”

另外,定檔時間比較遲是批片的一大難題。這一次因為片方物料提供比較遲, 《生化危機》也是在2月7日才被通知已經過審,距離2月24日上映只有兩周。

因此,相比國產影片多達3000萬甚至更多的宣發成本,一般批片只會預留2000萬左右的宣發成本,“因為可能根本沒有時間花啊。”一業內人士無奈表示。

這次《生化危機》的宣發費用破表,邱傑表示,原本宣發預期並沒有這麽高,但每周查看百度、貓眼數據後,他決定去跟外方爭取更多宣發費,離上映還差一周半的時候,還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微博、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平臺上投放了硬廣。獅鼠之前就跟外方約定好了,不管影片最終票房如何,由獅鼠墊付的這筆費用,都是優先回收。

可以看到,這次獅鼠扮演的是國外公司的國內發行方的角色。盡管邱傑聲稱公司拿的是“幾百萬的發行代理費”,但其實是按票房分成浮動的,票房高低決定了代理費的多少。假如真的如此的話,《生化危機》可以說開啟了一種新型的外片發行模式。

據小娛了解,部分業內人士對海外片引進市場特別看好,“未來肯定會有很多精耕這塊市場的公司。”隨著2018年外片配額有望放開,很多引進片民營公司都意識到,機會來了,好萊塢也清楚地知道,未來最終的合作夥伴除了是中影、華夏發行以外,而有更多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推廣發行能力的民營團隊進行協助推廣。

《生化危機6》 批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51

辨析“只賺企業的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u89.html

    常聽到有的“價值投資者”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這個說法看似沒錯。

    我們先來看一道選擇題:

    已知:某家企業,發行的股票今後20年每年都有5%的分紅派息;同時,該企業發行一張20年的債券,每年利息5%。

    請問:你願意買這家企業的股票還是債券?

    那還用問,傻瓜都知道買股票更好,因為兩者固定收益一樣,而股票還可能有股價上漲的收益,況且,連續20年每年都有5%分紅派息,這麽好的企業的股票還會不漲嗎?

    原理是,債券是債務資產,股票是權益資產,而權益資產會有溢價或折價,從而體現企業價值。由此可知,一個企業的價值不是或不完全是其利潤的函數。關於這點,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如果企業的價值完全是由其利潤所決定的,那只要直接根據各個企業的利潤多少來分配資源就行了,還要這麽興師動眾、百般折騰地搞股市幹嘛?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中國石油,它市場價值就往往不與市場價格緊密相關,盡管原油價格大起大落而影響其利潤增減,但其市場價值比較穩定,並沒跟著利潤而大幅波動。如此狀況的企業有很多。

    巴菲特如果不看重股票溢價因素,只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他還會是現在的巴菲特嗎?巴菲特雖然很喜歡高分紅派息的股票,但他自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公雞”,從不分紅,可股東們都因其股票溢價受益匪淺,這是因為公司把分紅的錢省下來而創造出了更大的市場價值(其實,一項資產不斷向外分紅會使其價值下降的,企業也一樣)。類似這樣的優秀企業還不少呢。亞馬遜年年虧損或沒有什麽利潤,然它市場價值竟然這麽大,以致巴菲特都饞眼而“後悔”沒有買它。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

    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場所,誰的市場價值大,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至於你的價值究竟何許,不是由你企業自己說了算的,而是由市場投票(股票買賣)決定的。既然股票體現了企業價值,而企業價值是由市場認定的,那麽對於具有風險溢價或折價的股票怎可不顧或輕視市場因素呢?怎可把股票當作債券看待呢?

    由上可知,投資股票“只賺企業的錢”並不只是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獲得溢價收益其實多多少少也是賺企業的錢。那些“價值投資者”口口聲聲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要麽是尚未搞懂股票是什麽,要麽就是口是心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9

名鑄7年只賺1萬

1 : GS(14)@2016-05-21 18:08:12

【本報訊】近年所謂的豪宅,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新世界(017)與市建局合作的尖沙嘴摩天豪宅名鑄,相信是最佳例子之一。2009年開售時,一個價值3,000萬元單位,今日的回報只是1萬元。若除開七年計,平均每月只賺119元。名鑄最新一宗二手成交,高層F室,實用1,182方呎,以3,280萬元售出,呎價27,750元。原業主2009年8月以3,128.7萬元一手買入單位,七年只升值4.8%,但同期樓價升幅逾八成,可見當年新盤溢價何其高;業主持貨七年,賬面賺151.3萬元,若計及佣金及釐印費等開支,實際只賺約1.2萬元。另消息指,薄扶林貝沙灣2期1座高層A室,實用1,955方呎,剛售5,600萬元連車位,呎價28,645元創屋苑分層戶歷史新高,原業主持貨六年賬面賺2,000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0/19619895
2 : 老爺(57692)@2016-05-21 18:34:46

greatsoup1樓提及
【本報訊】近年所謂的豪宅,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新世界(017)與市建局合作的尖沙嘴摩天豪宅名鑄,相信是最佳例子之一。2009年開售時,一個價值3,000萬元單位,今日的回報只是1萬元。若除開七年計,平均每月只賺119元。名鑄最新一宗二手成交,高層F室,實用1,182方呎,以3,280萬元售出,呎價27,750元。原業主2009年8月以3,128.7萬元一手買入單位,七年只升值4.8%,但同期樓價升幅逾八成,可見當年新盤溢價何其高;業主持貨七年,賬面賺151.3萬元,若計及佣金及釐印費等開支,實際只賺約1.2萬元。另消息指,薄扶林貝沙灣2期1座高層A室,實用1,955方呎,剛售5,600萬元連車位,呎價28,645元創屋苑分層戶歷史新高,原業主持貨六年賬面賺2,000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0/19619895

發展商一手樓=吸血鬼
3 : GS(14)@2016-05-21 18:55:01

一手樓幾好賺
4 : 老爺(57692)@2016-05-21 18:58:44

greatsoup3樓提及
一手樓幾好賺




一手樓幾好賺........發展商
5 : GS(14)@2016-05-21 19:11:49

不是你賺囉
6 : 老爺(57692)@2016-05-21 20:04:20

greatsoup5樓提及
不是你賺囉


買一手樓係比人賺
7 : GS(14)@2016-05-21 23:03:02

他唔賺就唔起
8 : 老爺(57692)@2016-05-21 23:14:52

greatsoup7樓提及
他唔賺就唔起


不過食水太深
高二手價三成樓上
9 : GS(14)@2016-05-22 10:31:47

老爺8樓提及
greatsoup7樓提及
他唔賺就唔起


不過食水太深
高二手價三成樓上


他發展個項目4年,唔賺咁多好難維皮
10 : 老爺(57692)@2016-05-22 11:00:11

greatsoup9樓提及
老爺8樓提及
greatsoup7樓提及
他唔賺就唔起


不過食水太深
高二手價三成樓上


他發展個項目4年,唔賺咁多好難維皮

過往經驗
同期買一手、二手分別如下
大圍樓市升30%
即二手賺三成,一手打和
大圍樓市冇升跌
一手之後5會有成交
大圍樓市跌30%
即二手跌三成,一手起碼蝕一半樓價
這已經是多年來不變定律
11 : GS(14)@2016-05-22 12:20:09

這就不要貪新博新,過幾年穩定先買
12 : 老爺(57692)@2016-05-22 12:49:24

greatsoup11樓提及
這就不要貪新博新,過幾年穩定先買

千奇5好比D名人、明星坤左以為係一齊去買發展商樓甘天真
13 : GS(14)@2016-05-22 23:00:44

他們有錢又不是我有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