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Draw Something:每個人都能享受繪畫的樂趣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jingdian/225258.html

最近,一定有許多人的塗鴉技巧因為一個叫「Draw Something」的小遊戲而突飛猛進,或在工作間隙也不忘給朋友們發去自己的得意畫作。它是繼憤怒的小鳥、Temple Run之後又一個風靡全球的遊戲應用,在登錄 iOS 和 Android 之後 6周內下載量便超過 3500 萬次。目前,該應用每天增加用戶 100 萬,每日產生的收入(主要依靠升級到付費應用、應用內購買和廣告)達到 6 位數。

\

在79個國家和地區的手機遊戲排行榜上,它都排名第一。「我甚至都無法完全講出是哪79個國家!」該應用設計師、手機遊戲製作商OMGPOP公司 CEO丹.波特(Dan Porter)說。據估算,每一秒鐘,全球就有約3000個玩家同時在遊戲中作畫——在你讀完這篇文章的時間裡,說不定應用產生的繪畫已經超過3萬張。

搶走Zynga「Facebook流量第一」的頭銜

Draw Something是「你畫我猜」類遊戲的一種,每個人都能成為出題者和猜題者。玩家能通過郵箱和Facebook帳號邀請好友開始遊戲——在社交網絡時 代,依附於類似Facebook的社交平台是手機遊戲引爆流行的必備要素之一。總部設在舊金山的社交遊戲公司Zynga便是靠Facebook壯大的。

而現在,Draw Something的增長態勢已然超過了這一Facebook上最大遊戲公司的任何一個產品——包括填詞類遊戲Words With Friends,也搶過了Zynga「Facebook流量第一」的頭銜。現在,Draw Something每天有 1080萬用戶通過Facebook登錄,相比之下,Words With Friends只有860萬的每日活躍用戶。

這迫使Zynga認真對待這一迅速崛起的競爭對手,並在短短幾週之內便作出了重大的決定——3月22日,Zynga正式宣佈以1.8億美元收購OMGPOP,並花費了大約3千萬美金用於支付OMGPOP員工的留任獎金,證實了之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收購傳聞。

收購OMGPOP公司符合Zynga一貫的公司文化:追求速度,也符合創始人兼CEO馬克.平卡斯(Mark Pincus)的觀點,即移動遊戲能夠有效地與電視爭奪用戶的注意力。

「不用說Draw Something是個了不起的遊戲,我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具社交性和表現力的手機遊戲。它激發了人的創造力,一絲懷舊感和孩童般的好奇心。」Zynga 公司負責手機領域的高級副總裁Daivd Ko說。他認為,現在許多遊戲都想用創造性的方式綜合玩家生成的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Draw something便是依靠玩家生成的內容,不斷建立其獨特社會競爭力和無與倫比遊戲體驗的最好例子。「我們將會為這個OMGPOP的主打應用提供更為廣 闊的用戶群體,並期待著這支團隊的創造力。」

2010年12月,Zynga僅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填詞遊戲Words with Friends。而Zynga對Draw Something的估值幾乎是Words with Friends的四倍。但移動分析公司Flurry的CEO西蒙.卡拉夫(Simon Khalaf)還是認為OMGPOP「賣的太早」——他猜測未來OMGPOP的價值將達到8億美元左右。

不過,OMGPOP老闆丹·波特有不同的想法,他很高興能與Zynga公司肩並肩的合作。「Zynga對OMGPOP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正確的合作 夥伴,他們用手機遊戲推動者社交領域的極限。」他說,「Zynga為我們提供一個專注於Draw Something的機會,並與我們一起為這個遊戲保持生命力,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Draw Something將會一直忠於你所喜愛的東西,這是一個莊重的誓言。」

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才能享受繪畫的樂趣

美國現在相對流行的猜詞類遊戲,除了Words With Firends,還有Scrabble,Pictionary,Mixel,Charadium等等。比起其他遊戲,draw something本身擁有許多獨特之處,或許也解釋了唯有它能迅速走紅的原因。

首先是Draw Something的社交屬性。丹.波特說,「它不是憤怒的小鳥或Temple Run那樣的遊戲。它們很棒,卻是單人遊戲,體驗是設計好的;它也不像Words With Friends,它雖然也是一個很棒的社交遊戲,但卻在一個固定的遊戲板上玩。Draw Something的關鍵是溝通。它是一個結構或一個平台,讓用戶通過畫畫和共享個人體驗來回進行溝通。」他認為,在所有應用中,Draw Something反而和Instagram最為類似——因為後者的動力來源也是創意。在採訪中,他也不忘感謝Instagram和twitter通過分 享繪畫加大了病毒式傳播的力道。

就連遊戲開發商也在簡介中就寫到,draw something的玩家不需要有高超的繪畫技巧。遊戲的樂趣(尤其是與熟人之間)更在於猜測對方的心理以及考驗彼此的默契。而作為作畫的一方,也可因人而異地發揮。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你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才能享受繪畫的樂趣。」丹.波特說,「目前能夠實現與他人簡單對戰或合作的應用比較少,而用戶 社交需求則日益明顯。」另外,遊戲單對單的模式導致玩家的時間可以碎片化,即突破了玩家雙方必須同時守在各自手機前作畫的限制。當你畫好後,對方的終端能 收到推送消息,並在空閒時隨時遊戲。在遊戲中,可以看作畫過程,以及看對方花了多久猜出單詞的過程也為玩家增添了樂趣。

丹.波特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玩過Pictionary,但有點受到Charades(一種用動作等表演的猜字謎遊戲)的啟發。Draw Something是Porter設計的第一個遊戲,靈感來源於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傳接球或者攀岩。正如他的設計理念所闡釋的那樣,「遊戲的成功 不在於競爭機制的設置,而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機制。這有點像玩撲克牌。你不光是在玩牌,還在玩對手的心理。」他在採訪中曾開玩笑說,他的設計目標有兩 個,一個是要「令人捧腹」,另一個是「能讓高中男生用它來招惹女生。」

玩家能通過對方猜對單詞的數量獲得相應金幣,但遊戲本質上沒有比分、輸贏和排行榜,而是注重合作,創意和自我表達,並把競爭最小化。他想為那些手機 上不安裝遊戲的用戶製作遊戲,因為只有那樣才能獲得大量的用戶。「很多人的手機上並沒有安裝遊戲,對於他們而言,玩遊戲很累,很緊張。Draw Something完全沒有輸贏的概念,用其團隊成員的話來說,『我只希望這是一款讓大家大笑的遊戲』。」

丹·波特的「最後一擊」

事實上,OMGPOP 在2006年便已成立,公司名叫iminlikewithyou。隨後在2009年改名為OMGPOP。成立初期,公司主要業務為網頁版的多人在線遊戲, 其官網幾乎全版都使用 Flash來開發,在官網上用戶幾乎可以通過單擊一次鼠標就能開始玩其主推的遊戲。

OMGPOP曾在 2009 年被《時代》週刊評為 50 個最佳網站之一。然而,在draw something之前,他們製作的30多款遊戲都被 Zynga打敗了。於是他們決定做些不一樣的東西。「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不能像Zynga那樣成功,那就做些不一樣的東西吧。如果人們不喜歡,至少我 們可以說,我們沒有在拷貝別人的遊戲,而且干的很糟糕。」

丹·波特

對年過花甲的丹.波特來說,draw something是他創業幾年來拿出的最後一擊。而這最後一擊變成了新的開始。20年前,當他剛從大學畢業時,曾在音樂產業工作。那時最流行的是美國 RCA唱片公司發行的《辣身舞》(Dirty Dancing)的電影原聲。「那時,那些吃唱片這碗飯的人只能碰運氣,就像對著牆扔一堆東西,看看哪些能粘住。如果你能知道哪些歌曲即將流行,你一定會 去選那一個。但很多時候你不知道。」他說,「現在,我們對著牆面扔了最後一樣東西,它粘住了,並且粘得牢牢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觸屏設備已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屏幕繪圖的精確性。Draw something便是利用了觸屏設備精細作畫的能力達到了良好的遊戲效果。「現在許多應用都是點擊的,在手勢輸入方面仍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探索。」丹.波特說。

據悉,新版的draw something馬上將會上線,產品將增加聊天、顏色、圖片保存等基本功能,還有可能通過植入更多品牌單詞獲得一部分廣告收益。丹.波特相信這些會使遊戲的效果更好。「大家畫起NIKE或者Cap' n Crunch來好像都很興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8

關於投資的一些胡言亂語 思考的樂趣

http://xueqiu.com/5677669366/24251867
一、關於財務自由與投資模式

首先我申明,本人是堅定的基本面投資者。

我想,絕大部分進入證券投資領域的人終極目標是獲取財務自由,老巴靠證券投資獲取世界首富的位置絕對是前無古人,後面有沒有來者不知道。但如果放低要求,只想獲得財務自由的話,人就多了。看過《對沖基金風雲錄》的人都知道,書中描述的那些開設自己對沖基金的人,很多都有5億美元甚至更高身價,顯然,他們的投資策略絕不都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執行「買入-持有」策略),趨勢投資、波段操作、套利交易、宏觀對沖等等都有。他們的身價,放在現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應該都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標準了(窮奢極欲的人除外)。

也就是說,要達到財務自由,是可以「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所謂的價值投資也不過是眾多投資流派中的一種而已,沒必要刻意拔高,好像價值投資就高人一等似的。雖然如此,但我還是會繼續做堅定的基本面投資者。為何?天性使然。選擇什麼樣的投資系統,和你的性格、知識結構、社會閱歷等有關,也就是說不存在一個萬能的對誰都適用的投資體系。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你才能堅持下去。找到一個期望值為正的投資策略,堅持不動搖,假以時日,勝率必然會大幅提高。

二、關於巴菲特

毋容置疑,老巴是所有證券投資者的偶像,既然是偶像,就只能是「可望不而可及」。只要看看老巴的世界首富是如何煉成的就知道了。老巴的成功是建立在「個人天賦(性格、智力、知識結構)+卵巢彩票(生於美國,完備的糾錯機制)+黃金時代(1980年代低通脹高增長黃金年代奠定財富基礎)+獨特的商業模式(靠保險業務取得大量廉價甚至負成本的浮存金)」基礎之上的,上述幾個因素,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巴菲特。所以,學習巴菲特優秀的投資思想是可以的,但想成為巴菲特第二我覺得還是省省吧。

三、關於投資的「迷思」

1、第二層思維

「堅守能力圈」、「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等投資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可惜的是,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第一層思維」上,似是而非。作為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繼續深入下去,也就是說必須有具備「第二層思維」,以能力圈為例,首先,「如何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是不是看過幾篇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懂幾個專業術語就可以把它劃歸自己的領地呢?接下來,又該如何鞏固並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下去。

2、逆向投資

「別人貪婪時你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貪婪」即所謂的「逆向投資」在價值投資者心中絕對是深入人心的。只是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起來且往往有難度。比如你該如何判斷逆向的時機,你有量化的指標麼?也就是,你以什麼作為你的判斷標準(通俗點就是反向指標)?你當作的反向指標,說不定也正把你也當反向指標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最近股市大跌,但雪球上一片抄底聲,貌似只聞貪婪不見有誰恐懼,如果你是逆向投資者,按正常邏輯,你現在應該恐懼才對,但大跌之後再恐懼恐怕也不是什麼理性的行為。「逆向投資」的祖師爺鄧普頓說,當最後一個多頭看空時,就是你出手的時候了。但這只是理想化的情況,因為你根本無法判斷誰是最後的多頭,市場這麼大,永遠有看法一致的人。如果你承認不可能預測到最低點(或最高點),那就只能通過逐步建倉(減倉)的方式去進行逆向投資。大眾並不總是錯的,擇時是永遠的誘惑,但能靠擇時獲取長久成功的人不多。所謂的逆向也只能是出現在一些極端情況時使用的策略。

3、不同的投資系統下對所謂「投資經驗」的亂用。

及時止損、「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向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等等,話本身沒什麼問題,但一定要清楚是應用在什麼投資系統裡的,很明顯,這是趨勢投資者的聖經。如果應用到價值投資系統裡,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了。止損對價值投資者而言,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那就是以前把基本面看錯了,認賠出局,跟股價波動沒有任何關係,下跌反而是加倉的機會,因為可以用更好的價格擁有股權了。每種投資系統都會有成功者,怕就怕你把不同系統裡的成功經驗胡亂運用。

4、只看結論,忽視前提條件。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投資者的未來》一書的主要結論是:長期而言,投資股票比債券要划算;長期投資又優於短線投資;投資的長期回報主要取決於標的對投資者預期實現的偏離程度而不是其本身的盈利。但得出這個結論有幾個重要的前提,一是紅利再投資(有個人做到分紅全部再投資了?);二是書中測算的是50年的投資期限。如果你的投資期限是3年或者5年呢(就算對執行「買入-持有」策略的投資者,5年也不能算是一個很短的考核週期)?這個結論還繼續有效麼?1995-2000年的牛股和2000年到2005年的牛股恐怕有眾多不同。任何投資理論,拋開投資期限談投資策略都是耍流氓。不看前提條件就信結論其實和靠聽內幕消息炒股的性質是一樣的。

四、關於讀書

雖然喜歡讀書不一定會必然提高你的投資業績,但長期來看,不愛讀書和學習的投資者業績大概不會好到哪裡去。芒格也說過,你可能會驚訝於他和巴菲特所讀書之多,他更是被人稱為「移動的書蟲」,只要一有空閒就會拿起一本書來讀。總體而言,讀書應該是提高投資業績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讀好書、多讀雜書主要緣起於芒格先生的思維格柵理論,芒格的雙軌分析、對人類誤判心理性的描述都很有價值。

既然要讀書,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該讀什麼書?我的總體原則是:先核心再擴展;先經典再小眾。先讀和投資最相關的,然後再擴展到其他領域;先讀經典好書,再補遺珠之憾。

個人把證券投資者要讀的書分為三個類別:一是基礎知識類,包括經濟學、金融、財務的相關知識,這一塊要根據自己的學歷、專業等來選擇,一般而言大學的經典教科書都是很好的讀物,學習這一類至少要達到明白基本概念和運用原理;二是關於投資體系和投資方法論、金融心理學的經典書籍,如各位投資大神的傳紀、演講、描述金融心理學和群體心理的書等;第三類是擴展思維的書,包括哲學、社會學、歷史、生物學、工程學、物理學等。

書不是讀完了就算了,經典要精度、常讀。同時,「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手段,絕不是目的,讀書不是比誰讀得多,關鍵在於理解和消化。孔夫子早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光埋頭讀書,不抬頭思考,還不如不讀。我覺得讀完一本書至少要能達到以下三個目的才算真正讀明白了:一、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讀書的主要觀點、論證邏輯,能納入自己的思維格柵裡;二、能和格柵裡其他讀的書勾兌起來;三、結合自己其他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閱歷,能針對書中所提的結論或邏輯提出一些疑問和疑惑並試著解答出來。

嘮叨了這麼多,最終結論:價值投資只是通往羅馬中的一條路而已,你選擇它的唯一原因是它最適合你;價值投資很簡單,但絕不容易;投資最終比拚的是你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如何提高?無他,唯閱讀、學習、獨立思考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69

讀《安全邊際》 思考的樂趣

http://xueqiu.com/5677669366/24398228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國內一直沒有賣的,聽說國外原版在E-bay上都炒到1000美元了。這次在淘寶上淘到一本內部翻譯的版本,終於可以一睹為快。

作者賽思.卡拉曼,價值投資的原教主義者,追求絕對收益。如果如巴菲特自己所言,他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那卡拉曼應該是100%的格雷厄姆。卡拉曼是真正實踐巴菲特的投資信條「一、不要虧損;二、記住第一條。」和把安全邊際滲透到骨子裡的投資者。他管理投資組合25年,其中24年收益為正,年化復合收益率達到20%,如此低的風險下取得的如此高的收益,其獲取絕對收益的能力的確讓人歎為觀止。

一、投資還是投機?

投資者是在比較證券的價格與他們被估測的價值之後做出的買賣的決定;而投機者則根據證券價格下一步會上漲還是下跌的預測來買賣證券。對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是理解投機和投資之間的區別,並且學會利用「市場先生」提供的機會。

成功的投資者傾向於不情緒化,並利用其他人的貪婪和恐懼為自己服務。你不能忽略市場,忽略一個投資機會的來源顯然是錯誤的,但是你必須自己獨立思考,不能被市場所左右。

極度的貪婪有時會導致市場參與者提出新時代思維來證明買入或持有估值過高的證券是合理的。(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市場上的故事永遠不缺,永遠不要去賭會長期脫離地球引力)

投資者經常對確實的持續能力、最終的市場滲透程度以及利潤率給予過於樂觀的預期。事實上,許多投機狂潮源於真實的商業趨勢,而股價應當反映的是這些真實的商業趨勢。然而,當股價上升至無法得到對潛在價值保守評估的支持,這種潮流變就變得危險起來。

目前華爾街的機制,決定了看多容易看空難,對未來往往持更樂觀的預期。短期頻繁的排名導致機構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助漲助跌。流動性總是在需要時才知道短缺。

歷史表明,在暴露出缺乏考慮的缺陷之前,許多金融創新都被廣為接受。

二、關於安全邊際

1、何為安全邊際?

所謂安全比較,就是在你評估的證券價值基礎上打一個折扣後買入,為未考慮到的事件(因為市場太複雜,總有些因素是你沒想到的)預留一些緩衝空間。(所以確定安全邊際的基礎是估值,合理的、甚至保守的估值是你獲取安全邊際的前提條件。不然就會出現下面的情況:你覺得這只股票值10元,7元應該有很好的安全邊際,而另一個認為它值20元,打個7折14元就有不錯的安全邊際。好玩的是,兩個人都宣稱自己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已經預留了足夠的安全邊際)

2、為什麼要「安全邊際」

眾所周知,長期投資獲得成功的要義是本金不能發生永久性損失,尋求安全邊際的目的是為了即使出現一些未預料的情況也能保證本金不會發生永久性損失。也就是那些試圖避免損失的投資者必須讓自己在各種情況下存活下來,甚至實現繁榮。

與獲得波動很大的回報,有時甚至可以獲得巨額回報,但卻需要承擔本金出現損失的巨大風險相比,通過在風險有限的情況下取得不錯的回報更能讓投資者取得出色的回報。(從長期來看,價值投資者的業績應該是牛市跟隨大市甚至跑輸大市,而熊市則大幅跑贏市場)

為投資回報設定目標會導致投資者只關注上漲潛力而忽視了下跌風險。投資者應當對風險設定目標,而不是給回報設定一個目標,哪怕這個目標非常合理。只要當對風險完全做出補償之後還有更多的回報時,這些替代工具才是出眾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不是所取得的回報,而是相對於承擔的風險所取得的回報,對投資者而言,晚上睡個安穩覺比什麼都重要。

3、如何尋找「安全邊際」?

當誘人的機會很多時,價值投資者能夠仔細從所有這些便宜貨中找到最吸引力的投資機會。然而,當誘人的機會稀少時,投資者必須嚴格自律,以保持價值評估過程的完整性,並限制所支付的價格。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必須一直避免回擊那些壞球。(相對於卡拉曼的要求,A股被絕對低估的的機會往往很少。作為悲催的A股投資者,只能採用如下策略應對:1、努力擴展自己的能力圈,將視野不再侷限於A股;2、對A股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策略:絕對低估時全面做多,絕對高估時全面做空,相對低估或高估時多空結合來對沖)

如何才能獲得確定的安全邊際?

一直以大幅度低於潛在價值的打折價進行購買,以及更看重有形資產而不是無形資產。(並不意味著那些無形資產巨大的企業不是出色的投資機會,只是面對無形資產要更小心一下)將當前持有的股票替換成新出現的更好的便宜貨。當任何一項投資的價格開始反映其潛在價值時賣出,以及在必要的情況下持有現金,直至可以獲得其他有吸引力的投資。(投資者的注意力不僅僅在「是否」被低估,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被低估?我們在從誰的手裡接貨?)

投資者需要遵守紀律以避免許多扔過來的毫無吸引力的投球,耐心等待合適的投球,並判斷在何時擊球。多數投資者往往會將近期的趨勢----包括有利和不利的趨勢----推斷為長期趨勢。

三、價值投資的哲學

價值投資的三要素:

1、採用自下而上的策略(重個股輕大盤,但面對海量信息,不排除從悲觀行業中找最悲催的個股)

2、追求絕對表現(長期投資者最在乎的,超預期是關鍵)

3、價值投資是一種風險規避方法(首先是保證不虧損,跟芒格說的先知道我可能會死在那裡,然後堅決不去)

風險被人錯誤地等同於證券價格的波動,而忽視了可能作出定價過高,欠考慮或者糟糕投資的風險。風險是每個投資者經過對一項投資的虧損概率和潛在虧損額進行分析之後形成的認知。

成為成功投資者的秘訣就是當他們想賣出的時候賣出,而不是當他們不得不賣出的時候賣出。在投資中,改變主意永遠不會錯。只有當你改變了主意,但卻沒有相應採取行動的時候才是錯的。

投資者是否會背負機會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是否持有現金。保持適量的現金,或者擁有那些能定期提供大量現金的證券會降低讓機會流失的可能性。(現金實際是一份看漲期權。)

從本質上看,價值投資就是逆向投資。不受歡迎的證券可能被低估,而深受歡迎的股票幾乎永遠也不會被低估。逆向投資者不僅僅是在最初的時候是錯的,同其他人相比,他們可能有著更高的出錯率,且錯誤維持的時間可能更長,因為市場趨勢能夠讓價格脫離價值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逆向思維並不總能給投資者帶來幫助,當主流意見確實影響到結果或概率時,逆向思維就能排上用場。

四、價值評估的藝術

證券分析並不是未來精確決定某種證券的內在價值。證券分析的目的僅僅是確定價值是否足夠----如是否足以支持一種債券或者支持購買一種股票-----或者價值是否大幅高於或低於市場上的價格。對內在價值粗略和大致的衡量可能就已經足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了。問題是人們很容易將作出精確預測的能力與作出正確預測的能力混為一談。(價值評估是藝術,模糊的正確強於精確的錯誤。先不管未來可能會多好,而是考慮未來最壞的話會怎樣。不敗而後生。)

1、淨現值法(NPV)---絕對估值法,容易導致精確的錯誤,適用於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

兩個關鍵變量:未來現金流、貼現率

保守的現金流預測可以更容易實現甚至被超越,可以按幾種情形做敏感性分析;貼現率也必須按照風險程度進行調整。

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願意支付多少價格以擁有這家企業來評估企業,而不是依據別人願意支付多少價格。私有市場價值法頂多應作為價值評估過程中的一項內容,而不應將這種方法看成是最終的價值判斷。(原因是槓桿收購的出現、市場樂觀情緒的誤導等,導致私有化的出價不一定是理性的)

2、清算價值法(Break-up value)-----最保守的估值方法,適用於陷入困境的企業。

格雷厄姆的方法:純營運資金淨額=營運資金淨額(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所有長期債務

3、股市價值法(Stock market value)----比較樂觀的方法,適用於最近市場上有類似企業的收購或者上市

股市給出的建議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長期內的價值評估方面,但它確實提供了粗略的短期評估。

多數時候,反射理論(自我實現預言導致的正反饋或負反饋)是評估多數企業時的一項才要因素,但有時它也會成為一項重要因素。這種現象是一張百搭牌,這種評估因素並不由企業基本面決定,而是由金融市場本身來決定。

企業評估是一個能產生不精確和不確定結果的複雜過程。投資者無需在每項投資中都能做的很好,事實上選擇性投資無疑能改善業績。(正是企業價值評估有難度,所以堅守能力圈才重要)

五、尋找價值投資的機會

原則:沒有好股票和壞股票之分,只有好價格的股票和壞價格的股票,價格才是關鍵。另外要注意有催化劑的股票,可以更快的實現價值回歸。

(和追求絕對業績的邏輯一脈相承,價格對事件的過度反應是關鍵。這種思路和「芒格和老巴的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股票長期持有不同」,和費雪的成長股投資更不相容。)

投資機會總體有三類:

1、以低於拆賣價值或者清算價值的打折價交易的證券;

2、與回報率有關的情形,如風險套利和複雜的證券;

3、資產轉化時產生的機會。

具體可關注:

1、跌幅排行榜和創新低名單(突發性事情影響,受政策影響發展前景被嚴重不看好);

2、交易不活躍的股票或者場外市場不受關注的股票(適用於小資金,需要仔細分辨,小心地雷,沙子裡找金子)

3、收購、分拆的套利機會;(在被忽略的市場中更有機會)

4、破產重組的套利機會。(適用於具有相當知識的專業投資者,小心陷阱)

穩健的買入和賣出策略、合理的多樣化投資以及謹慎的對沖對投資者而言都很重要。當然,當採用了一種不合理的投資哲學時,良好的投資組合管理和出色的交易毫無幫助,只有與一種價值投資法融合在一起,它們才會具有最大的價值。(合力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任何一種投資哲學或者市場縫隙中的投資結果都有週期性,因為一種投資方法會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內相對受歡迎或者不受歡迎。(過多的湧入者會快速降低回報率,這也是逆向投資的邏輯起點)

總結:卡拉曼是價值投資的原教主義者,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對價值投資邏輯的論證,完全可以自洽,這也是在所有投資流派中價值投資最讓人信服的原因。即使在價值投資領域,卡拉曼也絕不是唯一的成功者(甚至都不是最耀眼的),像費雪的成長股投資、老巴和芒格的「優質股買入-持有策略」都獲得很大的成功,所以價值投資的原理雖然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操作層面卻各有各的不同。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結合自己的性格、可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知識結構、能力圈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36

賺10%的樂趣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m96g.html
我在招商銀行金葵花大講堂發言時,有人問我,"你顯然不看好股票,那我們為了跑贏通脹,該投資什麼呢?" 

我回答:"有很多不錯的理財產品。5-8%的年化收益率。風險其實不大。另外,我自己投資了幾個P2P產品,不斷滾動循環,我感覺好極了。它們回報率都在10%左右,而且安全。我投資了三家:(1)上海的信而富,(2)北京的有利網,(3)江蘇的開鑫貸。另外,還有很多不錯的類似的產品。只要你做點研究,堅決不人云亦云,你就會發覺不錯的產品。投資餐館,汽車修理店,面包店,美容院,等等也可以考慮。"

當然,我投資的廣州市萬穗小額貸款公司是最大的一項投資。我野心不大。年化10-15%相當不錯。確定性高。風險小。年復一年。我對世界500強的公司沒有興趣。我喜歡作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6

投資的樂趣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uwmy.html

這幾個月,國內股市和香港股市,都是一字向右看齊:橫盤震盪。


今天隨意看看了A股和H股的市值,卻都創了新高。為什麼呢? 因為分紅,分股,填權,悄悄的市值就上來了。

其實,股市投資,就像開賭場的。賭場的發牌員,並不需要知道下張發的是什麼牌。無論發的是什麼牌,最終的結局,作為整體,賭場是一定會贏的。

在股市投資也是一樣。買入企業質地和買入價格,決定了你的收益。至於買後股市的波動,就像發牌員要發的下張牌,是什麼,都無妨大局。

投資的樂趣,就像開賭場一樣,沒有傳奇。就是在每天的平淡之中,每天累積一點點。日積月累。過了幾年,資金積累多了,就再開一個賭場。

什麼事情沒有兩全的。開賭場,就失去了做賭客的快樂。就不能享受那從天而降,突然的刺激。

對於開賭場和做賭客,我都很理解。一個是為了生意賺錢,一個是享受人性快樂。沒有高尚低賤之分。開賭場的更應該感謝做賭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21

教學的樂趣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1/14/%E6%95%99%E5%AD%B8%E7%9A%84%E6%A8%82%E8%B6%A3/

教學的樂趣

Img370598778

筆者去應試副業教授英語,面試前先要撮寫我的教學哲學。說到底從沒想過這些,只好寫寫看吧。

我支持知識管理,享受與人交往。我相信我們做的事情,享受過程比賺很多錢更重要。我的英語水平在學術和實踐經驗層面都不錯。教別人英語意味著教授他們學懂新知識,他們也能掌握日常生活的一門語言,也可以使他們能保持和支持生活所需,這是非常重要的。英語也是溝通媒體,只有通過溝通我們可更好地相互了解。我在教學中的經驗包括私人輔導和課堂研討會。我的一個理念是通過教育,通過學習不斷進步,爭取更好的生活體驗。我的目標是幫助他人,很簡單也很憨厚。

也過得去吧。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商業管理 and tagged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44

看業績公告的樂趣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8.html
上週港視開台。雖然我向來少看電視,但都湊熱鬧看《警界線》和《選戰》。兩套劇集都附合港情,而且拍攝手法似電影,極力推介。我一直尊重警察,但他們近日以法治為名,實則使用不必要暴力清場,並對記者拳打腳踢,著實可恥~!  而行政長官和政務司長偏偏選這些日子往外地參加會議...  到底香港市民在政府眼中、在警察跟前算甚麼?

對時事看不過眼仍然要繼續為投資做功課。近日是公佈半年業績的高峰期,而看公告是有趣的事。今次不選某間公司,分享從公告學習到的事。



 1.  原來主板上市的公司可以零收入。同樣是虧損,零收入較營運虧本更差 - 零收入說明公司沒有營運主要業務
  • 蒙古能源(276) 市值~10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是零收入,虧損4.5億(當中包括約2.9億的減值虧損)。持有現金僅4433萬,可換股票據及其它財務負債34.5億,董事墊款9633萬。
2.  扭虧為盈是利好消息,但股價未必即時反映,甚至反方向走。
  • 金寶通(320) 的營運收入升12%,並扭虧為盈 - 由去年虧損3209萬至今年有盈利1830萬元。持有現金超過6億,若扣除短期貸款,現金超過3億。本來股價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但業績公佈後,股價突然大跌,全日最高和最低位分別是$1.11 和 $0.81,收市回升至$1.06。若能低位買高位沽,即日賺超過35%
3.  證券行業務趨勢: 證券經紀業務上升,但期權和期貨的交易下跌。股票和期貨經紀收入的升跌,與港交所早前公佈業績的分類數字趨勢一致。而從兩間證券公司的業績看,今年股市較熱鬧。而金利豐的半年業績,更反映上半年細價股和殼股的交易買賣活躍情況。
  • 金利豐(1031) 的營運收入大升38%,達11.8億元。而淨利潤達5.8億,利潤率達49.4%
    • 證券經紀、包銷及配售業務的收入,升了103%,達1.48億
    • 保證金和首次公開發售融資的收入,升了62%,達4.93億
    • 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升了66%,達6.57億
    • 博彩收入輕微上升15%,達3.79億
  • 耀才證券(1428)的營運收入升16%,達2.2億元,淨利潤9399萬,利潤率達43.5% (未扣除其它收益)
    • 證券經紀的收入,升32%,達1.92億
    • 商品及期貨經紀收入,下跌25%,只有4470萬
4. 奢侈品零售業不景氣
  • 迪生創建(113)的營業額升5%,達20.4億,當中65% 來自香港,18% 來自台灣。可是銷售成本上升了21%,致半年業績錄得虧損約1.26億 (去年同期賺4398萬),而且同店銷售下降3%。
5. 快餐連鎖店的業務保持增長,但利潤升幅不及營業額,顯示邊際利潤下降。利潤率介乎6.6% - 9.9%。
  • 大快活(52)、大家樂(341)、和翠華(1314)同日公佈業績
    • 大快活:營業額 +11.4%,達11.3億;淨利潤 +12.1%;利潤率:6.6%
    • 大家樂:營業額 +8.4%,達37億;淨利潤無升跌;利潤率:6.5%
    • 翠華:營業額 +28.5%,達8.9億;淨利潤 +3.6%;利潤率:9.9%
  • 可見大快活的業務增長最佳,現價市盈率更是3間中最低。業績公佈後,股價創52週新高,並處上升通道頂部,未必是最佳買入時機。
上述分享未必能帶給讀者即時或實質益處。我想表達的是:投資者無論有否購買某公司的股票,都值得花時間看公告,並從中了解不同行業的最新情況。媒體大字標題的報導,未必真實。很多時只簡單報道淨利潤升跌,但未有說明是否經常性盈利或物業重估值影響。當然,股價可能早已反映市場對業績的預期,半年業績公告或許只是印證市場預測,未必能即時左右股價。但多看公告能提升市場觸覺,了解不同的業務週期,甚至印證股價和財務狀況的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32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我希望你們放棄買車,在擁擠的城市開車沒樂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1/156762.shtml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我希望你們放棄買車,在擁擠的城市開車沒樂趣
王琳 王琳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我希望你們放棄買車,在擁擠的城市開車沒樂趣

當你有了多元化的共享出行的選擇以後,沒有車反而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i 黑馬訊 6月21日消息,今日上午,2016(第十五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召開,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她公布了滴滴的成績單:去年全年的滴滴平臺上的訂單是14.3億訂單;平臺上的註冊司機有1500萬個註冊司機;滴滴已經提供了將近兩百萬的直接的就業機會;在全中國的400個城市提供服務,不僅是專車、快車、出租車、順風車、公交車,這個是這個平臺帶來的一個巨大的價值。

同時,柳青就外界最關心滴滴的幾個問題——“跟出租車行業的矛盾到底怎麽解決?”、“市場到底從哪里來”、“專車到底是造成了擁堵還是緩解了擁堵”、“你們到底是否帶來了環保上的收益還只是說說而已?”給出了解決方案。

柳青提出:“今天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把社會上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滿足共享出行的需求,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有自己的車,因為你有自己的車頂多就是輛奔馳,那你想開寶馬的時候怎麽辦?你如果是輛捷達你想開特斯拉的時候怎麽辦?當你有了多元化的共享出行的選擇以後,沒有車反而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能夠讓你想當新興人類的時候當新興人類,能夠當你去赴晚宴的時候能更體面,另外有一番滋味,這就是沒有車用共享的好處。”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互聯網大會,也是滴滴第一次來參加互聯網大會,所以還是很感謝有這麽一個機會。我想今天還是花一點時間介紹滴滴的情況,因為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參加這個盛會,我自己算是互聯網的一個新兵,加入互聯網其實也就是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的時間每天每時每刻都深深感受到中國互聯網發展速度之快,能量場爆發的能量之巨大,而且也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中國政府在推動新產業、新經濟方面的力度的投入,這是其他國家不能比的,所以作為一個互聯網的新兵,作為一個互聯網人,還是非常的自豪的,也覺得非常的幸運,能夠生在這個時代,能夠有這麽一個機會讓我們大展拳腳,讓我們在國際的舞臺上去PK最頂級的競爭對手。

我其實是剛剛落地,從國外一個交流活動回來,每次去國外的一些交流活動,很有意思,大家其實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故事,而且每次聊起來,中國出行的故事往往都是非常受公眾矚目的。為什麽?我們就拿美國為例,美國人真的不能理解我們在做什麽事情,他們很難理解中國有14億人口,8億城市人口,你們每天怎麽讓這些人動起來的,這件事情讓他們覺得很難以想象。比如說城市之大,在美國來講兩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四個,中國大家知道有多少個嗎?有44個,這個量完全不一樣,從紐約和北京相比,北京市的面積是紐約市面積的20倍,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在的這個區就比紐約市大,北京的私家車保有量大概是500萬,把500萬輛車排在一起,這個面積比曼哈頓島還要大,所以可想而知我們在國外交流的時候很多朋友非常感興趣,你們是怎麽去做的,你們的政府怎麽做到的,讓這麽龐大的人群在這麽大的城市里面從A點到B點。

我自己也感覺到很自豪,過去的幾年里面共享出行在中國發展速度,取得的成績還是很令人欣慰的,我是大概幾年前剛剛回國,回到北京。當時因為搖號的關系,搖不到號所以買不到車,經常有一種苦惱,你發現自己在刮風下雨路中間打不到車的時候,心情會焦慮,但是今天我不再需要等車了,我不再需要為了出行焦慮,為了出門而發愁,我坐在那里,點一個按鈕就會有車來到我身邊。我有很多朋友本來打算要買車,今天他們告訴我他們不打算買車了,完全可以用共享的方式來出門。特別是有女性朋友,很多女性朋友平時開車的時候經常要為搶路、搶車位而煩惱,但今天其實已經可以非常淑女地出門,因為有人在樓下等你為你開車門。今天還有公務員的朋友們,在公車改革以後,有了出租車、專車、快車這樣的叫車服務,給很多公務員朋友帶來很大的便利,這些都是我們感到很欣慰的。

今天給大家看一下滴滴的情況,這是我們今天的一個成績單,其實這個基本上還並不是反映最新的數據了。去年全年的滴滴平臺上的訂單是14.3億訂單,其實今天此時此刻我們每天在處理1400萬次的完成訂單,呼叫訂單遠比這個要高,這個1400萬次是美國的5倍。我們平臺上的註冊司機有1500萬個註冊司機,如果按照國家的標準說什麽叫就業機會,就是如果你在一個公司里面拿到2500塊錢的收入以上這就被定義為一個工作機會,今天滴滴已經提供了將近兩百萬的直接的就業機會,這個是這個平臺帶來的一個巨大的價值。

而且今天我們在全中國的400個城市提供服務,不僅是專車、快車、出租車、順風車、公交車,這說明全中國有400個城市里面的人,只要你想選擇,你就可以坐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等到有共享服務來為你服務。這個量看上去很大,是美國的五倍,但是其實這個滲透率有多少呢?只有1%,怎麽算滲透率?我們今天還只看城鎮人口,中國城鎮人口有8億人口,每個人一天出門一次到兩次,所以8億人每天出行大概是13億次左右,大概是11-13億次左右這麽一個數量,我們今天提供1400萬次的出行除以13億次,這個滲透率是1%,這個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市場空間。而舊金山這個數據是多少呢?是15%,也就是說我們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那怎麽從今天起怎麽去不停地拓展這個市場空間?怎麽能到我們想達到的那個地步,想去服務更多的人群呢?這里面有巨大的挑戰,很多朋友非常關心滴滴也很關心我個人,我這里也是借這個機會表示感謝。

大家都非常關心我們在這個過程里面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比如說今天既然是一個行業的大會,那我們就聊一點有意思的事情,或者聊一點大家比較關註的事情。比如說跟出租車行業的矛盾到底怎麽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市場到底從哪里來的問題,比如說你們的專車到底是造成了擁堵還是緩解了擁堵,比如說你們到底是否帶來了環保上的收益還只是說說而已?那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問題,有領導和朋友問我們,其實我們都是很坦誠地在看待這些挑戰。我們自己覺得解決方案是什麽?

這個是今天中國人出行的現實情況,大家可以看到將近一半的城鎮人口是電動車和自行車,也就是所謂的兩輪車出門的,然後像巴士和公交地鐵這樣子出行的大概是1/4左右的人,出租車其實只占到很小的一個比例,然後有將近1/3是私家車出行。我們的目標是什麽,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從3800萬的出租車出行里面找市場,這個是永遠不可能工作的,而是我們要從私家車的市場里面轉化到共享出行。這是什麽意思?就是今天如果你是選擇買車,選擇開車的話,那我們希望我們提供的服務能夠好到你可以放棄去買車,去開車。因為其實在這麽擁堵的城市開車是沒有樂趣的,每天兩個小時在方向盤後面,不像美國,美國有鄉村大道,你是很舒服的,但是在這邊確實不一樣,你在開車的時候不能開電話會議,不能看書等等。

那這一部分人為什麽他們還要有私家車?除了上一個年代人可能對於有車階級是一種心理的情結,就是我有一輛車可以證明我的身份地位,但今天我們看看90後,沒有人在討論我是不是要有一輛車,也沒有人討論我是不是要有房,這個已經不是一個觀念的問題,而是一個實際的難度的問題,是什麽?就是我今天有車,我享受自由,我可以隨叫隨到,隨想隨走,但是如果我沒有車,只有傳統的電召平臺,或者是最傳統的租車平臺的話,叫一輛車可能等半天才能到,所以我不可能放棄我那一輛車,我一定要保留我那一輛車。

但是今天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把社會上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滿足共享出行的需求,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有自己的車,因為你有自己的車頂多就是輛奔馳,那你想開寶馬的時候怎麽辦?你如果是輛捷達你想開特斯拉的時候怎麽辦?當你有了多元化的共享出行的選擇以後,沒有車反而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能夠讓你想當新興人類的時候當新興人類,能夠當你去赴晚宴的時候能更體面,另外有一番滋味,這就是沒有車用共享的好處,這也能夠把這個市場轉化到出租車市場,我們希望放棄買車開車的人可以將來去選擇坐出租車、坐專車、坐快車,甚至坐順風車和公交。這是我們的想法,我們想把整個出行市場做大,而不是僅在出租車里面挖自己的市場,這是第一。

第二點是怎麽做到,憑什麽叫隨叫隨到?這句話聽起來非常好聽,但是像剛才谷歌總經理給我們介紹的一樣,技術其實是最終的解決方案,我們是深信不疑的。

舉個例子,今天國家會議中心一會兒很多人要出去吃飯,如果這個樓里面有100個人的需求在那邊,但是樓下只有20輛車在等待,不管是出租車還是專車還是快車,你這個需求和運力是永遠無法匹配的,所以100個人里面的80個人永遠在那邊等待,不知道等多久才能有著出現。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這是一個大腦,一個網絡,我們的網絡每天都在記錄從國家會議中心每個時刻出來的人數進來的人數,不管是刮風天、下雨天、大晴天,不管是周末還是平時工作日,不管是高峰還是平峰,這個網絡不停地在記錄,所以終有一天它聰明到它可以預判在半個小時以後從國家會議中心會出來多少人,他們會分別去哪里,這個時候它就可以提前調度足夠的車在這個地方,而且還可以做到拼車。

拼車其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因為你不可能永遠跟你的好朋友商量好,我們倆永遠一起走。拼車最重要的就是實時響應的需求,但你有足夠的數據量才能夠做到從國家會議中心去國貿的有25個人,那我可以把你們拼到6輛車里面,只有擁有這個龐大的數據量才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技術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做到讓你想要車的時候隨叫隨到,而且能夠把更多的人擠到更少的車里面,解決我們現在擁堵的問題,這個就是技術帶來的魅力,它的解決方案。

拼車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因為很少有人願意為了拼車去等待別人,去繞路,就這種是違反人性的,怎麽樣做到一定是要給有拼車需求的人最準確的需求匹配?今天滴滴確實還是覺得很幸運,因為我們在這麽一個大的行業里面,我們每天處理70TB的數據,我到谷歌去交流過,他們也都非常驚訝,我們每天會處理這麽大的數據量,每天90億次的路徑規劃,每秒鐘有一上千次的用車需求,這個是在國外無法想象的。那我們今天也很自豪,我們擁有的數據量,尤其是連續定位數據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圖公司還要多的。

剛才講了技術是帶來所有的解決方案,其實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面還面臨很多的挑戰,就是我們有1500萬的司機,其中有將近200多萬基本上靠滴滴生活的司機,每個月有400多萬的活躍司機,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這里有出租車司機、專車司機、快車司機,怎麽樣保證我們的司機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有一個幸福指數比較高的生活,這個是作為一個企業我們每天在思考的問題。滴滴還在思考就是怎麽通過我們產業的特色來推動整個環保、環境產業的提升。

比如說在能源車上、電動車上,其實個人買電動車其實是很不劃算的,因為你買一輛電動車,大家買特斯拉都知道特斯拉很貴,任何電動車它的成本很高,現在主要靠國家在補貼,我們怎麽做?因為我們平臺上的電動車,一輛車能夠一天跑20趟,這個時候你節省的油費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平臺上在五年內應該有能力達到一百萬輛的電動車,這個是給國家在電動車上做非常大的貢獻了。所以滴滴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觸角還是非常多,會接觸到整個中國國家發展中的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就業的問題,環保的問題,人們生活指數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個企業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非常兢兢業業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今天來這邊其實還是很忐忑的,因為我相信下面有很多都是我們的用戶,我的朋友圈還有我的微信里面經常會收到大家的鞭策和鼓勵,所以我們自己其實也是知道還是未來任重道遠,還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且在產業上的挑戰也還是很大的,政策上的挑戰也還是很大的。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1848年的時候,當時第一輛蒸汽汽車發明的時候英國出了一個紅旗法,紅旗法是什麽?就是因為當時的馬場場主是很討厭蒸汽汽車的,政府出臺了一個法令,所有的蒸汽汽車在室內你開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兩英里,然後在室外,郊區不能超過四英里每小時,而且要有一個人舉著一個紅旗在車前面示警,讓老百姓知道有一個危險物品過來了,那就是當年最開始的時候汽車和馬車的戰爭,這個戰爭進行了幾十年,終於因為汽車的技術領先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獲勝了。但就是這個獲勝也給歐美贏得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因為汽車產業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帶動了大量衍生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共享出行有點像當年1848年的時候面臨的挑戰,當一個新科技出來的時候,法律和法規滯後於科技的發展是非常正常的,對我們從業者來說,只要我們堅信科技的力量,只要我們真正擔有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去幫助政府、和政府一起思考,這里面新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我相信共享出行會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謝謝大家。

滴滴 柳青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281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49.shtml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闌夕 闌夕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人類的翻譯水平很難繼續提高了,但是機器的翻譯水平只會一代優於一代,沒有必要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本文由闌夕(微信ID:techread)授權i黑馬發布。

與趨勢做對,是最愚蠢的事情。

就像工業革命前夜的紡織女工或是馬車車夫,精進技藝已經毫無意義,對於科技發展的反對,也只是徒增疲勞。

這同時也構成了進步的代價,非線性的變革速度,讓十八世紀以來的三百年,前所未有的重塑了全球的運行法則,人類亦需要迫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履,生存和適應新的世界。

da2c1dde85f8e86a2d8d0d4a276bdf28

而在Google的技術總監同時也是未來學家Ray Kurzweil看來,技術爆炸不會戛然而止,基礎學科的完善和應用市場的壯大,將會維持倍增效應,「二十一世紀所取得的進步,最終可以達到二十世紀的一千倍。

也正是基於這種樂觀,學術業界普遍警惕人工智能的進展,包括霍金在內的科學巨擘頻頻呼籲建立人工智能在生產力方面的準則,用以防範在大規模富裕到來之前的大規模失業。

可惜「口嫌體正直」也是學者們的本性,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開,誰也無法克制「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誘惑。

2012年,麻省理工學院(MIT)人工智能實驗室博士後、新墨西哥大學終身副教授Terran Lane向校方交辭呈,決定加入Google。

Terran Lane在其個人博客寫了一篇公開信,講述他離開學院投奔企業的原因:

改變世界的機會,愈來愈向掌握尖端技術能力的企業集中,而大學的教授們,卻要受制於科研資金的天花板,難以申請具有探索性和交叉性的項目。

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其機器人研究中心的一百余名教授僅在2016年就有超過四十人被Uber挖走,在校內的留言板上,有教授如此抱怨:「我甚至留不住自己的研究生。沒等他們畢業,企業就想挖人。」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人工智能的所謂「威脅論」無論是否遭到誇大,這塊位於山巔的巨石都已離開它的原始位置,開始緩緩向下滾動,而率先遭殃的,總是最為接近既定軌道的生物。

比如,網易有道剛剛發布的「有道人機翻譯」服務,就將筆譯這個搖搖欲墜的職業更進一步的推向了深淵。

長期以來,翻譯都是一項智力工作,許多優秀的作家——比如歌德、伯爾、魯迅——同時也都是翻譯家,翻譯能力亦對文學作品的全球化傳播有著極大的影響,村上春樹就被戲稱有著林少華和施小煒兩個版本的面貌,而劉慈欣的《三體》斬獲雨果獎,同為科幻作家的華裔譯者劉宇昆就被公認為功不可沒。

只是,在真正的交易市場上,翻譯服務的貶值並非是在朝夕之間所發生的,一名從事筆譯工作超過二十年的高級翻譯員在知乎上直言同行需要盡快另尋發展道路,因為「人類的翻譯水平很難繼續提高了,但是機器的翻譯水平只會一代優於一代,沒有必要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再來看看,網易有道捅出的這柄寒刀。

區別於免費的機器翻譯服務,網易有道早在2011年,接入了付費的人工翻譯,一端連接有著文稿翻譯需求的用戶,一端連接具有翻譯資質的專業譯員,自由撮合,按量計價。

擊穿人力成本底線的,永遠都是自動化的工業產品。

網易有道的人機翻譯服務,是將翻譯程序進行重構,粗譯由其自主研發的神經網絡翻譯技術(YNMT)完成,譯員在成稿之後介入進行譯後編輯(PE)、校對和潤色,相比人工翻譯的「高質高價的翻譯結果」,人機翻譯提供的是「優質低價的翻譯結果」。

c95e6f5f669e26a01f9222ff30191d5a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翻譯需求,都要匹配一個大師級的譯者,就像如果只在電腦上玩玩掃雷遊戲,就不需要在顯卡性能上投入過剩。

網易自家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海購」就是「有道人機翻譯」的客戶之一,面對海量的海外商品介紹,翻譯的質量要求就是準確達意四字,使用專業的人工翻譯,不如選擇半價的人機翻譯,在成本規模上起到節省作用。

丁磊若是聽聞自己精打細算的精神在公司上下貫徹得如此到位,不知是否心生欣慰。

根據Google提交的論文顯示,使用神經網絡解決機器翻譯的「人味」問題已為科技公司打開通向光明之門,相比傳統機器翻譯的分詞翻譯原理——也就是拆解長句逐詞翻譯——神經網絡技術能夠自我學習大量的語言模型,從而將詞組進行整體的理解和轉化。

就像「I can can a can with a can」這個句子,使用機器翻譯的結果是慘不忍睹的,但是調教得當的神經網絡卻可以識別同一個單詞的助動詞、動詞、名詞等不同詞性,並自動調整語序,強力提升正確率。

據說「有道人機翻譯」在部分領域——比如新聞和詞典這類特定書面語料的翻譯上——的BLEU值甚至超過了Google,這對網易有道的團隊是相當大的鼓舞。

去年年底,曾和網易有道的CEO周楓有過一次交流,他亦提到過團隊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方面的重金投入,「在這方面的下潛深度,將會直接兌換未來的市場回報。

周楓對於人工智能的態度,似乎也能代表科技行業的普遍情緒:他堅信人工智能的前景無量,卻又始終尊重高級人力的價值,前者的「攬活」越多,後者的不可取代性也就越高。

所以他也更願意用「改變」而非「更替」來定義網易有道在翻譯行業的這場動作,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的上層翻譯市場亟待打開——比如文化內容的跨國交流和文藝作品的翻譯引進——優秀的翻譯從業者不必拘泥於去和機器爭搶「粗活」,而是開拓那些真正需要智慧交互的「細活」。

2012年的時候,周楓在新浪微博回應一名用戶關於「有道詞典的翻譯太偏中式英語」的反饋時,他的回答是這樣的:

「目前機器翻譯的確比較生硬,語言的準確理解的靈活應用,到目前為止還是人類的專長啊,期待技術突破的到來。與此同時,我們的工程師在努力想各種新穎的辦法輔助翻譯,請期待。」

時間最終證明,周楓的回複並無虛情,足足用了五年時間——或者說僅僅用了五年時間——他和他的團隊終於為用戶獻上了解決方案。

如果創新有其捷徑,也無非就是堅持二字罷了。

無論如何,科技進化的風險仍然值得註意,當美國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也開始強調「要為國民創造工作崗位」,所有人都應當意識到這個經濟議題委實並沒有那麽宏觀,而學無止境的競爭,則將鞭笞著人們不斷前行,在和同類或是異類的競技場上爭取勝利,則是亙古不變的主旋律。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是這樣說的:「弓若不張,即盡失其力。

人工智能 翻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8

王長田:因興趣而創業,因樂趣而成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390.shtml

王長田:因興趣而創業,因樂趣而成功
王長田 王長田

王長田:因興趣而創業,因樂趣而成功

因為興趣而創業,因為樂趣而成功。

首發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文  | 王長田

整理 | 吳丹 

 

 6月1日,第七屆黑馬大賽啟動儀式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舉行,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出席發表演講。王長田在演講中透露,自己常常在黑馬大賽上找項目。他還現場寄語創業者:因為興趣而創業,因為樂趣而成功。

黑馬大賽創立於2011年,已經連續舉辦6季,走遍全國30余座城市,大賽吸引了20,000家企業、項目,1000余人次的投資人參與,累計達成投資額超過200.75億元,超過同期創投市場融資總額的五分之一,是國內投融資對接最為成功的賽事平臺。第七屆黑馬大賽於6月1日正式啟動,將走進杭州、深圳、上海、南京、成都、合肥、宜興、昆山、晉中等20多個城市。

22.webp

以下為王長田演講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我願意參加黑馬的活動,首先因為這個活動是牛文文搞的。其次,每次都能聽到周鴻祎的講話,我有一次專門追到寧波聽周鴻祎講話。當然,現在在北京就比較方便了,聽說他來我一定要來。(笑聲)

牛文文搞活動跟我有關。當時在《中國企業家》的時候,他就在苦惱,說雜誌怎麽擴大影響力?我說你搞活動、搞評選。然後文文出來創業後,就把我這個忠告帶到了創業家,幹到現在。

黑馬大賽這個事情有媒體的特性,又有活動的特性,非常好地結合了文文一貫的興趣、愛好,以及他的專業能力。跟這麽多年輕人打交道,還能賺錢,所以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創業典範。

我們都是從媒體出來的,在媒體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其實是非常難以成功的,因為沒有專註、專業(的精神),整天滿腦子一會想這個事,一會想那個事,從來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徹底想明白,所以成功性很低。但文文現在是成功的,黑馬大賽是成功的。

我也知道今天是第七屆黑馬大賽的開幕,接下來會安排一系列分地區、行業、全國的比賽。我參加過幾次之後,也做了一些投資。那麽多的投資人為搶項目,打得面紅耳赤,爭著去臺上找獲獎者要名片。我親眼看到幾家投資人臉色已經很難看了,說你怎麽能這樣,當著大家的面上去搶——可見黑馬大賽評選出的項目品質。

我自己做生意已經有20多年了,也想給參加黑馬大賽的選手、創業者、創業公司一些小提醒。

要因為興趣而創業

如果你對自己要創業的這件事情沒有興趣,這就不是創業。比如所你愛吃,這不叫興趣,這叫需求;愛吃好吃的,這叫欣賞;會做吃的,這才叫興趣。

我正好認識一個年輕人,在紐約學藝術,今年畢業。平時特別喜歡美食和做飯,經常利用周末做十幾道、二十道菜,中西餐混合,叫一堆人去吃。大概在畢業典禮過後第三天,他簽下了紐約的一個小門市,租金挺貴,一個月租金1.8萬美金,面積有100平方米。他要開始他的創業。

他是學工業設計的,現在要做餐飲領域的創業,這是個非常難的事情。但正好這與他的興趣結合起來了。他發動同學幫他設計店面,他要做什麽?把中國的烤串帶到紐約,而且他還要改進一系列烤串的流程。比如紐約不可以有明火、有煙,他要重新改造這個流程,改造烤箱,讓烤串沒有煙。這就先要把肉在郊區,比如法拉盛地區,加工成半熟,真空包裝後拿到店里去,再焦化,焦化之後就能夠控制油煙。

這個孩子才20出頭,他有興趣要做。然後他走到第二步,利用一年時間申請商學院,因為紐約好的商學院不可以直接去讀,所以他就先開餐館,然後在這個地方申請商學院。等開一年餐館之後,他再把餐館交給別人經營,然後去讀商學院。我覺得這是興趣和創業結合地最好的範例。因興趣而創業,是一個最好選擇,你會覺得有熱情。

因為樂趣而成功

成功的過程會非常痛苦,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風險。但是你問那些成功的人,他從來不會說這個苦、那個後悔的,從來沒有人這樣,因為他在里面嘗到了足夠多的樂趣:解決用戶痛點的樂趣,超越競爭對手的樂趣,讓當初看不起你的人後悔的樂趣,報複心理的樂趣,等等。當然掙錢也是重要的,解決家里人,解決周邊親朋好友(的需求)。好的創業一定伴隨著樂趣,你不會記得那些痛,會因樂趣而成

責任不能代替樂趣

比如遊戲公司前幾年那麽火的時候,上海街上跑的幾百萬、上千萬的跑車全是這些遊戲公司的,這對20多歲、30歲年輕人來講可能是一種樂趣,但現在這些公司還在嗎?幾乎都沒了。

28

所以追求的樂趣可能不是在這,而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這也不僅僅是個人享受一點生活的樂趣,比如那種接近網絡女主播的樂趣。當然這些樂趣可以有,但我覺得不夠高級,可能不能促使你成功。

而在這個過程中,責任也不能代替樂趣,責任是會疲倦的。我們看很多人,他們之所以還能夠幹下去,很多時候可能因為責任,其實覺得沒什麽樂趣。我們也看到,有很多人後來走進了監獄,那是因為責任在他們身上被淡化掉了。責任這個東西很難長久,但樂趣卻是可以持續的。

所以,我送給大家這兩句話:因為興趣而創業,因為樂趣而成功。

黑馬大賽 王長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