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顛覆策展》台灣電通靠文創拚出一門好生意 好角色發威 二十萬人搶著看

2013-10-21  TWM
 
 

 

如果粉紅色的Hello Kitty變成機器人,這樣還可愛嗎?答案無庸置疑,是肯定的。利用這樣創新的概念,台灣電通讓「角色」與文創擦出新火花,還讓二十萬人搶著進場看!

「快來幫我檢查輸送帶!」「這雷射機器怎麼操作?」「充電!電擊!」「能源注入完畢。」充滿緊張感的聲音此起彼落,這不是工廠,而是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的「ROBOT KITTY未來樂園」。

前所未見的機器人造形Kitty,在約一百天的展期裡,居然吸引超過二十萬人來看展,策畫這個展覽的經費,加計凱蒂貓的授權金就超過一億元,在台灣文創策展紀錄留下一筆。

當「角色」遇上文創

搭上Kitty 限量套票賣光光這樣的數字聽起來實在很驚人,但在負責規畫此次展覽的台灣電通副總經理邱柏盛眼裡,卻看到了潛藏的經濟效益,「一開始,我們只打算在台北辦一場,沒想到粉絲爆棚,連中南部Kitty迷都要求加場。」找到一個好角色結合文創,也能是一門好生意!

隨著台灣看展風氣漸盛,全台加總下來,每年約有一百到一五○場展覽在台舉行,然而策展人想在五花八門的展覽中,吸引大批消費者入場,第一步就得先挑對展出內容,再想出創新的展場設計與周邊商品。

其實,台灣電通對「角色經濟」的操作並不陌生,從紅極一時的全家好神公仔,到近期暴紅的阿朗基,都是在台灣電通團隊的操盤下,應運而生。只是,這次他們想玩更不一樣的,讓「角色」遇上文創——打造「ROBOT KITTY未來樂園」。

「ROBOT KITTY未來樂園」不是第一檔在台吸引大批人潮的角色展覽,今年初的「哆啦A夢誕生前一百年特展」,就成功在台灣場創下七十萬參觀人次,在策展界評為:「今年一檔『哆啦A夢』,打死所有展覽。」這次台灣電通要再讓「角色」與文創擦出新火花,就更具挑戰性。事實上,ROBOT KITTY先前已在日本、香港展出,加上凱蒂貓在台灣的高人氣,都讓要砸下一億元代理的台灣電通有信心能成功,「機械Kitty不僅顛覆傳統給人粉紅、可愛的印象,而且機械造形只會在展覽中出現,市面上絕對看不到。」邱柏盛強調,創新感與稀有性,才是讓觀眾進場的重要原因。

仔細分析票價策略,ROBOT KITTY展的票價並不便宜,光是純參觀門票就要二六○元;如果要與展品進行互動、玩遊戲,加贈立體Kitty證件套,這樣的互動票則要五八○元;最貴的則是除了看展之外,還附上Kitty公仔的限量套票,一張要價一八○○元,限量一萬張套票,卻同樣賣光光。

為什麼門票這麼貴,還有二十萬人搶著進場看?「關鍵就在趣味性。」邱柏盛笑著說,除了Kitty的機械造形特殊,台灣電通甚至顛覆了一般展覽的One Way路線設計,直接讓觀眾與Kitty玩在一塊。

整體展覽分成設計部、零件部、品管部、維修部、能源部五大區,只要ROBOT KITTY缺少了某個零件,就需要觀眾操作機器幫忙維修,讓觀眾除了看展還有參與感,為展覽增添了高度的趣味性。

尤其,在一八○○元的限量公仔套票裡,附贈的機械Kitty後腦勺,還裝有RFID晶片卡,讓觀眾在玩遊戲後累積分數,用來兌換蝴蝶結、盔甲、翅膀等專屬配件。「為了蒐集全套配件,有些觀眾甚至會再買票進場,就為了玩遊戲換配件,來個兩次、三次,大有人在。」邱柏盛說。

安全帽、行李箱全出籠

Kitty到台灣 周邊商品跟著本土化對於台灣電通來說,其實相當熟稔角色經濟的操盤,像是長年與全家合作集點換贈品,都讓他們深入掌握台灣消費者的喜好與習慣。因此,當觀眾出了ROBOT KITTY展場,Kitty還能繼續吸金,安全帽、行李箱等,所有周邊商品都要重新設計過。

事實上,「在地化」也是ROBOT KITTY展在各地受歡迎的原因,以香港為例,當ROBOT KITTY在香港展出時,就推出一把遇水會變色的雨傘,正是為了配合香港多雨的天氣。接下來,ROBOT KITTY還要到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巡迴,每到一處就會變化出新的周邊樣貌。

「三麗鷗對經營角色非常有一套,懂得不斷為角色創造新話題,有新的話題,才能讓角色的生命一年一年延續下去。」邱柏盛說。可愛角色的魔力永遠不會退燒,但要讓角色成為品牌,得持續為角色說出好故事,這才是延續角色生命力的不二法門。

台灣電通的角色經濟這麼做角色:Hello Kitty 時間:2013年7月~10月內容:機械KITTY科技互動展成績:最高票價1800元,萬張完售;

20萬人次入場

撰文‧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93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5/163957.shtml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創業家 創業家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做投資就是要與人性作鬥爭。

來源 | 創業家

口述 姚亞平

整理 學霸君

VC如何更好地賺錢?從業10年,沸點資本創始合夥人姚亞平投資案例雖只有七八個,但個個可圈可點,如安居客(58同城收購)、華揚聯眾(A股IPO)、去哪兒(納斯達克)、7K7K、團車網;他還參與了鏈家、京東、58同城的早期融資,並幫助道瓊斯亞洲和SK電訊中國收購。

做出這樣的成績,姚亞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少數人思維、投資決策要對抗人性、狙擊手式的投資策略,以聯合創始人的責任心深入幫助公司。本文系姚亞平在“黑馬投資學院”投資營上的授課節選,創業家&i黑馬精選5010字與你分享。Enjoy~

99

我來自沸點資本,這之前基金叫高原資本。高原資本1988年成立於美國波士頓,在全球管理著37億美金。中國團隊在過去只投了10家公司,然而只有一家公司虧了錢,其他項目都回報不錯,年回報率約62%,奇虎360、六間房都是我們被投企業。

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下我這10年來的投資思維及投資方法。

投資思維

做事的方法不斷變化,但思維方式很難改變。我做投資時,一直遵循這2個思維方式:

1、少數人思維

無論作為早期創業者還是早期投資人,都不需要也無法尋求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如果你尋求的是未來的真理那麽真理一定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我一直認為投資是一個非主流、邊緣化的行業。無論是天使投資還是VC,賺錢的一定是少數人。

歷史上幾乎所有牛×的公司,在它尚幼小時多數人都覺得它是傻×,像我早期接觸融資的京東、58同城,我們團隊早期投資的奇虎360等。

現在沒有人懷疑京東成功與否,但倒推5年,你覺得京東能成功嗎?2011年時,京東估值60~70億美金,投資行業中絕大多數人等著看它的笑話;當京東估值150億美金即將IPO時,許多二級市場的基金覺得這個公司怎麽值150億美金?怎麽能IPO呢?後來實在沒辦法,京東找市場上的一些非主流的基金融了4億美金,比如魁北克基金、中東的主權基金等。幾個月後,京東估值變成了300億美金,但公司本質沒有什麽變化,變的只是人心。

投資

比如15年前,全中國只有8家風險投資機構,市場上錢非常少,創業者可能把這8家門敲一圈還沒人投資那就融不到錢了。所以,當時投資是非常精細化運作。但現在供需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熱門公司很快就被投資機構搶沒了。所以,幾乎所有投資機構都在主動做PR、上電視的。我參加電視節目後發現,講老百姓認可的東西才有收視率,這跟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在早期就能被大多數認同的東西其實是錯的。

因此,投資註定是一個孤獨的行當。如果你跟別人的觀點一致或征求別人的意見,你不可能賺到別人的錢,而是永遠為別人貢獻現金。投資掙錢的方法就是:一,你跟多數人的觀點不一樣;二,你是對的,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做投資具有少數人的思維至關重要。也許你不認同我的觀點,沒關系,我並不希冀得到認同,也不希冀你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做事,只希望我的觀點能對你有所啟發,並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即“見自己,見天下,見眾生”。

2、做投資要對抗人性

人類所有的科學都是為了延續人的本性,比如人懶,於是發明了遙控器;然而社會科學卻是是為了規避人的本性。做投資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也就是一個用跟對抗人性的決策過程,去投資延續人性的產品服務。

為什麽?因為做投資的本質就是花錢采購股權,花錢這事誰都會,這就好像所有的女生都會花錢買包包一樣,只不過好壞、品味、性價比有所不同。當然,投資不只是花錢采購股權,還要把這個公司養幾年,然後賣出去股權。會發現,花錢很符合人類的本性,人人都會,但正確的花錢卻很少人會;而養成階段更難,需要跟人性做鬥爭。因此,我們在投資花錢時會非常聚焦和自律,而自律是非常反人性的,因為人性的本質是放縱。

再比如,我在看項目時,如果有八成把握,我會投;如果只有六七成把握,我會好好研究一下待能更多把握再投資或者幹脆放棄。這時候朋友可能會問你:XX項目你投了嗎?潛臺詞是:XX項目你是不是錯過。但這是不對的。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做投資重要的不是錯過了多少好項目,而更厲害的是在於你能不能幫助投中的公司成為成功的公司。

每個人都應形成一套自己投資的價值體系,你要明白什麽時候按照自己的價值體系說“是”,什麽時候說“不”。

投資策略:用創業者合夥人的心態做創業

在VC行業做投資,有很多種方法。有些投資人是機槍掃射型,每個機槍手以45度角的扇面掃射。我們則是比較擅長精挑細選的狙擊手,希望每一顆子彈都瞄準之後再開槍,因為我們覺得投資不只是開槍狩獵,而更重要的企業養成、陪企業共同成長;如果投資的企業多了,我們的合夥人就沒那麽多精力參與幫助企業了,就像創業者無法同時參與很多個企業創業一樣。

1、質量:重質不重量,不隨波逐流

我們投的企業非常少,因為我們不追求投資的數量,而是重視投資的質量。

1)舉個炒股票的例子。假設這個世界上有100個漲停的股票,你希望抓住所有這100個。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只能對機會做概率性判斷。如果你想抓住所有這100個,那有五成把握時,你也會投;有六成把握時,你也會投;七成、八成你更會投。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呢?結果是你為了抓住這100個漲停股票,投了500個。

2)VC的例子也與之類似。2010年至今,互聯網、TMT領域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只有19個,投資成功率最高的紅杉占7家。這跟試圖“抓住這所有100個漲停的股票,結果投出500個”類似,可能抓住100個成功的不到40%。

聽我這麽一講,抓住40個,媒體經常會說,100個上市公司有40個是你投的,特別牛!但這40個公司掙的錢要被另外460個不掙錢的公司分攤。如此一來,投資機構所有的年均回報都會被拉低。

所以,這世界上永遠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偉大的公司也永遠在主流之外,當你沒有形成自己堅定的觀點和方法論時,你永遠是被別人掙錢的那群人。所以,如果一直隨波逐流,你永遠無法做好投資。所以我很少與同行聊天,也會主觀地拒絕參加各種各樣的投資論壇和聚會,我只會在自己還沒形成明確判斷的時候去學習,但一旦形成了明確的判讀就不希望別人的判斷影響自己。

2、按紀律投資

我從來不會做模棱兩可、可投可不投的項目,對於我做的所有項目,都有非常明確的YES或NO。對每個項目,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判斷這個項目是我懂的,還是我不懂的,如果不懂,是不是我想弄懂的,目標非常明確。

在投資這個事情上,每個人要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看項目的時候,看什麽都是優點,看到所有的項目都想投;

第二階段:經過三五年後,你會發現投的項目投了一手屎,但這時你的思維能力、邏輯思考進步了,經驗也增長了,會看缺點,這個時候變成“看什麽都不想投”;

第三階段:動態看待項目的優、缺點。博弈論中,如果沒有預見性,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意味著背叛。因為人的決定是多次重複博弈,而非一次博弈。這次背叛意味著下次對方的不信任,唯有聯手合作,收益才會更大。

按紀律投資,就是要給投資設定一個框架,只有符合投資框架和投資紀律的項目才能做。泰德·威廉斯是美國打棒球出全壘打最多的球員,他在書中提到,他之所以能成功擊出如此多全壘打,就是將所有的擊球區域劃分成77個棒球那麽大的格子,而只有當棒球落入特定的七個格子中,他才會去擊球,如果球不落在這七個格子里,就不揮棒。

2、調查:合夥人親自尋找項目,親自做盡職調查和投後。

為什麽要這樣做?

首先,只有親自做,才能掌握一些關鍵細節,而魔鬼往往藏在這些關鍵細節中,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持續在第一線才能有更多實戰經驗保持戰鬥力。

如果你有20年的商戰經驗,看到一個創業項目,會很快知道它未來會如何演變。所以,做投資如果想比別人做得好,就要自己去做這個工作。巴菲特都87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看報告、自己篩選要投資的公司。

其次,只有親自做,才能迅速對行業形成獨立判斷。

創投圈每半年換一個新話題,每兩年一個波峰波谷的周期,每五年換一個大周期,每七年公司都換了一圈,如果你不親自找項目,親自做行業研究,你就會慢慢對失去對行業的理解,與行業脫節。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與投資行業工作15年以上的合夥人聊天,他跟你談的都是過時的東西。他在職業生涯早期每天親力親為,跑在第一線,抓住一兩個商機後,慢慢變成合夥人和公司股東;後期,有一堆小朋友替他看項目、做行業分析、做投資判斷,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投中一兩個項目。而他只是每天打高爾夫,忽悠LP,跟各種媒體談,甚至每年在投委會上只聽別人講15分鐘項目就拍板。

當然,他有自己的視野高度和判斷,但這並不能彌補他在前沿學習的不足。當行業經過三重之後,他已經完全沒有獨立判斷能力了。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合夥人親自去找項目,並親自做調查和投後管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正確的決定。

3、時間:50%的時間用於投後增值服務和公司建設

時間

如果你自己創業一定會親力親為,對客戶需求把握非常精準。如果你做投資時,也能用企業家的心態、合夥創業的心態,就能為這個公司做更多貢獻。舉個例子,如果你們公司核心人員因為盜版被公安局抓了,你是不是會動用所有關系去救他?如果你不救他,你投資的錢、占公司的股份就化為泡影了。

如果你覺得做投資與做企業不同,是因為你沒有付出更多的責任心,因此你就無法取得比別人更好的回報;如果你做投資把1/15的時間投入到被投企業上,其他時間去打高爾夫球,那結果只能是你的企業被別人管了。

對一個項目的管理,不是因為它拿了你的錢就該聽你的,因為當你的錢進入他賬戶,聽你的是契約精神,不聽你的是本分。你對公司的影響力不是因為投了錢,而是因為你說的對。人跟人之間需要通過一層一層的決定來建立起信任關系。

我很反感很多投資人,尤其是天使投資人,常常對創業者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但你想一想,如果你投資成功了,那他可能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劉強東。如果你投資不成功,你對他的教育有啥用?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你都不應該對創業者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應把自己當作小股東,並且做好小股東的本分,幫忙不添亂。

4、專註:類似於美國標桿資本(創業家&i黑馬註:Benchmark Capital)的專註打法

這個世界上所有有錢人都是通過自己擅長的領域掙錢,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只會虧錢。我認為,當你進入一個新領域時,要麽研究明白再做,要麽就別做了。

而且,歷史上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先靠一個生意掙錢,而不是多個。多個掙錢的收益也是在依靠一個掙錢生意以後才有的。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有超過一個主營業務,我會考慮要不要投,因為其經營理念和我的投資理念不同。

當然,這是我的思考方式,你喜歡多元化的方式,可以投安全、穩健多條腿走路的。

投資領域:互聯網

自由女神

1、為什麽投資互聯網?

我們一直專註投資我們擅長的互聯網領域。為什麽選擇互聯網?因為每個一千億美金的公司都代表著時代的主流,而當今這個時代一千億美金最多的公司都集中在互聯網、TMT領域。

其實,從過去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概念股。1860年後人類進入到工業社會,開始大建鐵路,所以鋼鐵廠就是最好的“概念股”;到了1890年代,石油成為“概念股”;1910年代飛機變成“概念股”,紐交所上市的飛機概念股有350家。1920年代是化工,杜邦、陶氏;1930年代變成機械組裝……

2003年時,中國互聯網世界中新浪、網易是第一梯隊,百度、騰訊、阿里等是第二梯隊,當時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格局定型了;但2008、2009年發現,新的BAT已形成,新浪、搜狐成為二流公司,小米也平地崛起;再過幾年,又崛起一些公司,比如京東;又過了幾年,頭條、滴滴、美團平地崛起。

所以,你要意識到,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是永恒不變的。流星公司很多,壽星公司很少,每個新興行業都曾被追捧過,每一個行業也都有老去的一天。

2、什麽是好的商業模式?

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這就是好的商業模式。怎麽判斷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你可以將所有投資項目做成財務模型,梳理清楚公司的成長邏輯和回報結構。

假如售價是A,成本是B,銷量是X,利潤(Y)等於什麽?Y=AX-BX。那麽Y=AX-BX這個商業模式是好的商業模式嗎?並不是,因為收入跟成本同比增長,利潤率不會隨著時間增長而拉大。

其實,好的商業模式是利潤Y=(AX的平方)-BX,就變成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成本是一次線性增長,收入是二次線性增長,利潤空間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這種商業模式往往來自於壟斷,項目在壟斷後能夠達到壟斷溢價,壟斷溢價就能享受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利潤就會提升。

互聯網經濟告訴我們,每個細分領域中只有一家能成功,當市場一旦回歸成穩態情況下的時候就會形成壟斷,無論這個壟斷是市場競爭、行政亦或是並購形成的。所以,做投資不是買便宜貨,投資其實是一個馬太效應。

3、投資失敗怎麽辦?

即使對項目成功的把握再高,每個人也都有失誤的時候,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所以,做投資一定會交一些學費,這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就好像大人經常跟小孩說,不要從床上摔下來,其實沒用,他自己摔一次就知道疼了。做投資也一樣,別人告訴你怎麽做不太重要,你只有自己摔過,自己虧過錢,才知道如何做好。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幾點在於:

1.你是不是能夠抓住頭部公司;

2.你是不是能夠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說“不”;

3.你能不能“粑粑”公司變成化肥賣掉。每個投資人手里都會有一堆“粑粑”,不過如果你能努力,就可能把這些“粑粑”變成化肥。

投資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