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製造業的反思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xexr.html

最近去江蘇的一家特種鋼絲製造商看,感觸頗多。工業企業的「週期性」,就在於規模的效應、信息不對稱、投資-達產的滯後。

 

這種模式是這樣的:行業高度景氣—行業內企業盈利良好觸發擴產衝動(有錢,且擴產後能分攤成本費用,帶來規模效應)—行業外企業進入(資本都是逐利的)— 幾年後項目紛紛投產達產—供需逆轉(如果需求週期同時疊加,到達低谷,則波動更為劇烈)—價格大戰導致盈利能力劇降—淘汰產能直到供需平衡甚至失衡—新的 景氣週期到來。

 

關鍵就在於中國的製造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無法構築抵禦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的壁壘。例如鋼簾線為例,這是種金屬加工中難度很高的業務。以前中國主要依 靠進口,全球都比較依賴比利時的貝爾卡特公司。90年代貝卡在中國設廠後,技術和人才逐步被國內企業所熟悉挖掘,因此慢慢模仿類似技術產品。十多年後,中 國企業已經能生產出足以媲美貝卡的產品。但是,即便這個行業中最優秀的企業,也都僅僅是在忙活一件事:擴充產能。技術的成熟和人才的流動,導致領先企業都 無法保持技術優勢。於是在2010年中期行業毛利率達到30%時,競爭就開始了,不到兩年時間,相關的投資產能計劃高達75萬噸(子午鋼簾線)。而需求方 面每年也就增長15萬噸左右,加上汽車銷量放緩,供需在未來2年後必然失衡。

 

在寶佳公司,老總都在笑話恆星科技。的確,這個公司有什麼競爭力呢?鋼簾線已經逐步轉型了(才幾萬噸才能,不足龍頭的15%,要技術沒技術,要規模沒規 模),炒作的超細切割線項目(恆星定增方案中這麼預測的:單位售價10萬元/噸,毛利率高達50-60%)呢?切割線已經進入惡性價格競爭了,貝卡率先在 上半年大幅降價40%,接著是瘋狂的降價。寶佳公司稱現在是一個月一個價,不斷向下降。最新的價格已經是5萬元了。毛利率在50%以下。老總估計未來會到 30%甚至更低,主要是相關技術國內已經成熟,沒啥壁壘了。從中也可看出,所謂的國內「先進製造業」是什麼狗屁玩意!在這個行業即將陷入洗牌的時候,可愛 的國內投資者還在為這家公司付出高貴的估值。其實在味精行業也是如此,行業龍頭阜豐集團從年初已經跌去50%多了,目前靜態市盈率降到5倍左右了,而另一 個行業龍頭梅花集團,在國內還有30多倍的市盈率。而這個行業和鋼簾線一樣,需求變化不大,供給端將在2013年前後大幅增長,第二輪洗牌(上一次是08 年)即將開始。

 

本質上,這些行業都沒有什麼「核心技術」,買些生產線(都是公開的)、從對手那裡挖點人才就可以複製對手的優勢。這些企業都是「暴發戶」,沒有什麼底蘊。 例如鋼簾線廠,國內最先進的公司也就是94年開始的,而貝卡呢?已經好幾十年了,光是全球的研究所就幾十家,那不是一個層次的。

 

因此,中國的製造業,更多仍然是「製造中心」,獲取曲線的低端利潤,技術和設計、品牌和渠道都在外資手中。這種現狀真的不是一兩天可以改變的。中國的優勢 不是創新,不是技術,而是模仿能力和低成本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仍然存在,轉型在過去兩年更多只是操作股票的噱頭,這是條漫長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2

養的都是雞嗎?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i3x.html

最大規模的雞養殖屠宰企業大成食品的雞肉毛利率只有不到4%多一些,福建的聖農去年是18.28%(雞肉部分),同樣,港股上市的森寶(福建)食品,雞肉毛利率21.8%。雛鷹農牧的雞肉部門毛利率30.22%。

 

百思不得其解,電話了大成的IR,笑曰: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殺的雞會這麼賺錢。品種差異不大,經營模式有些差異,例如聖農是自己養殖,但森寶有70% 都是基地模式。大成、聖農都是肯德基的三大供應商,按道理價格都是差異不大的。她很隱晦的說:這可能是會計賬目上的差異,例如人工、稅收等等。有些暗示競 爭對手的賬目不真實。

 

這個行業是比較糟糕的,原種雞來源非常依賴國外公司,而且沒有獨佔性,因此益生股份的毛利率與上市前的數據差距巨大,就是這個原因。而美國進口的雞肉、雞 雜很多,衝擊比較大。雞肉的價格比較依賴豬肉價格(只是替代,而非剛性需求)。雞的養殖風險很大,集中養殖和公司+農戶的模式各有優劣。下游轉嫁成本的能 力不強。

 

還是很好奇,究竟為什麼都是在中國養雞殺雞,都是出售給批發商、快餐行業,都是用的差不多的飼料、藥品,為什麼結果差異如此之大?聖農、森寶飼養的是母雞中的戰鬥雞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3

價值投資中的證偽主義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x7j.html

理論的誕生是我們在吸收前人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觀察,通過歸納法得到的,可以適用於普遍現象的一種規律。可是簡單的歸納法事實證明了是很荒謬的,例如剛學股票時候,技術分析所說的圖形分析,例如「烏云蓋日」的K線組合,預示了股價的下跌,這顯然是簡單的歸納法。

 

所以,我們自身投資理論的形成是充滿很多陷阱的。首先,我們觀察歸納所依賴的理論可能存在錯誤;其次,我們在觀察的結果可能因為獲取事物信息的不足或事務-心理投影的扭曲而發生偏差;最後,我們在歸納中可能犯下簡單歸納的毛病。

 

證偽主義,意味著我們認為一切理論,都是需要進行「證偽」的,在不斷的證偽中,來修正理論,以期望形成一個在目前階段「最優」的理論,直到最終被新的理論所取代。

 

非科學,按照波普爾的說法,是無法證偽的。其實價值投資理論本身也屬於「非科學」一類,無法證偽。例如價值投資所以來的幾個基礎理論: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可以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所衡量的;長期而言,企業的股價必定會反應其內在價值。實際上,這兩者都無法被證偽。

 

但我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非科學性,並不意味著其不可證偽或試錯。特別是針對具體投資行為的試錯,更是非常重要。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一定是基於「假設性的猜測」。例如「現價貴州茅台是一個極佳的投資機會」。

 

和科學的偉大進步一樣,對普遍認知的「真理」做出大膽的反面猜測,一旦證偽,則可能導致科學的重大進步。很多卓越的投資機會往往來源於普遍「共識」的反面 猜測。但僅僅有猜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猜測進行不斷的試錯,直到確認它的高概率性。這種猜測和試錯,是需要經驗的積累的。如果說閃光的「猜測」更多反 映的是創造性思維或者說天賦,則證偽試錯過程則需要更多嚴謹細密的邏輯推理。需要掌握更多事實信息和防止事實在心理的投影扭曲。

 

查理.芒格在思考時,常常說:「逆向,記住一直逆向」。別人演講「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時,他卻演講的是:「如何獲得失敗的生活」。道理一樣,我們也許需 要判定xx公司是一家偉大的企業(2007年泡沫時,長期投資者必備的口頭禪)時,更多思考的並非證實它是如何如何偉大。而是通過事實和邏輯推理,尋找它 衰亡的可能性。

 

最近看了英國的哲學家查爾默斯寫的《科學究竟是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能充分閱讀思考下投資哲學的問題,那該多好?可惜我們每天被迫淹沒在生活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4

跟蹤記錄-好孩子國際是個好的投資標的嗎?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ywl.html

正面:

1、很強的設計製造能力,國內的品牌知名度很高,市場佔有率也不低。

2、在國內市場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3、可能從品類上向廣度延伸。

4、國內的汽車嬰兒安全座椅推廣可能會在某個時期加速。

5、估值仍以「製造業」為標準,應該屬於偏低水平,較IPO價格跌幅超過55%,價格看起來似乎有吸引力。

 

反面:

1、出口占比大,歐洲市場佔29%,北美佔比也達到30%,歐美經濟波動影響理論上應該較大。

2、出口沒有自主品牌,對內渠道的掌控力度積弱,較低的毛利率顯示公司沒有品牌的溢價(定價權)。

3、在橫向多元化中產生了一定的虧損,服裝、嬰兒用品業務前景不明。

4、聘請國內一家爛策劃公司,策劃了一次極爛的廣告營銷(非誠勿擾節目後插播的廣告,夠弱智的策劃,夠弱智的廣告!)從中也可看到,公司仍是一家傳統的製造型企業,擅長製造,而非營銷,這是公司最大的短板。

 

核心競爭優勢:設計製造能力,相對國外的成本優勢,相對國內的技術優勢。品牌有較高的知名度。

 

改變的契機:深度營銷梳理國內銷售渠道,自建或加盟建立品牌的形象店,通過形象店樹立品牌,吸引加盟商。增加國內銷售的佔比,從一家出口製造型企業,轉為國內品牌運營商。

 

失敗的因素:渠道改革缺乏成效,國內銷售進度遲緩,海外受歐債危機影響出口滑落。

 

分析的要點:

 

1、考察公司的加盟店、母嬰店中產品的陳列、銷售情況。觀察公司財報數據中的國內銷售情況,國內銷售部分的毛利率變化。

2、考察公司過去在2008-2009年次貸危機中的出口市場情況(相對於經濟波動的彈性?高?低?)。跟蹤目前公司出口歐洲、北美的銷售情況。

3、跟蹤公司新出產品的類別,觀察是否有過度橫向多元化的風險?

4、跟蹤國內關於汽車嬰兒安全座椅規範的推進情況。強制性?時間表?推進的力度?阻力?可信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5

網購行業就是一場殘酷的生存挑戰—噹噹的夢魘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z4d5.html

噹噹從上市至今的股價走勢當然會讓當初參與IPO的投資者再一次感受什麼叫做夢魘。

 

B-C的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殘酷競爭到極致的行業,價格的透明和低價銷售的規模激增,使得進入者眾,而存者也苦不堪言。只有在經歷了長期殘酷的生存挑戰 後,剩者才能為王。但也僅僅只能維持極其微薄的毛利和淨利空間。而且從盈利來說,是非線性的增長,在達到規模的平台後,盈利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本質上 說,對於B-C的企業而言,前台的網站等等都是浮云,絲毫沒有任何技術或壁壘可言。後台的物流配送、信息處理、管理能力等才是核心關鍵。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是一種愉快的轉變,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除了實力最雄厚的企業,其它注定了都是陪太子讀書。站錯位置,就是毀滅性的資本損失。因此,對於嚴肅的價值投資者而言,這類企業的確不是最佳的選擇。不要說10年,連5年都無法預測清晰,這是一個風雲變幻的行業。

 

网购行业就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挑战鈥數钡钡拿西

可見,噹噹在2010年唯一的一年實現盈利,也許正是為了IPO的順利。上市後很快便重新陷入虧損。

 

報告起始日期 2007-01-01 2008-01-01 2009-01-01 2010-01-01 2011-01-01 2011-01-01
報告類型 年報 年報 年報 年報 一季報 中報
淨利潤率(%)  -15.7791 -10.6724 1.1605 1.3491 0.4472 -1.7124
銷售毛利率(%)  18.2561 16.6101 22.4807 22.1678 19.4886 16.6871
營業利潤率(%)  -17.4232 -11.4595 0.7504 0.4427 -0.6393 -3.829
稅前利潤率(%) -15.7791 -10.6724 1.1605 0.8205 0.2935 -1.7856
淨資產收益率(%)      45.672 4.2117 0.2175 -1.8092
總資產報酬率(%)      2.675 1.709 0.1103 -0.8787

 

毛利率來看,噹噹所經營的圖書毛利率還是很高的,顯著高於京東所經營的3C產品(即便門店的毛利率也不過在9-12%)。即便如此,在高昂的費用開支面前,淨利潤率仍然是薄如紙片。上市前更是連年大幅虧損。

 

上市前夕的2009年末,噹噹已經是行走在懸崖峭壁中,必須要PE等資金不斷融入直到上市。

2009年末,公司總資產8個億人民幣(下同),其中流動資產為7.73億。總負債為7.53億人民幣。股東權益只有4749萬元。資產負債率高的可怕。 欠供應商的貨款等達到6.18億,因為帳期一般不會超過1年,因此短期償付壓力很大。而手中的現金及等價物(包含短期投資)總計不過1.6576億。主要 的流動資產是存貨。而當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扣除投資性現金流淨額後也僅有1000萬的淨流入。

 

換言之,在過往發展中,噹噹抵禦風險的能力是極其低下的,一直都像走鋼絲一樣。而且,公司過去2007-2010年期間,只有2009年上市前一個年度經營性現金流量是正流入,而且數額較大。在2010年年報中即可變成了負流出。這不得不懷疑公司在上市前刻意將供應商的帳期拉長了。

 

即便噹噹上市了,手中現金也不過增加了16億人民幣不到,和其它競爭對手相比,還是太弱小了。2011年中期收入也才達到14.78億人民幣,出現 2500多萬的虧損。每年的資本開支不到一個億,這點錢幾乎做不了什麼事情。一個現代化的倉儲中心至少5-6億以上,大一點的甚至要花費10億。而噹噹降 經營範圍擴大到京東擅長的3C時,京東、易購也將觸手擴大到了圖書領域。你的戰火燒到的是毛利最低的3C產品,而自家的後院著火卻是毛利率最高的圖書。

 

即便現在噹噹從上市最高價已經一度下跌超過85%,但現在仍有接近40億人民幣的市值,仍高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7

對市場的感覺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z90l.html

市場對未來的預期仍是悲觀的,或者說看不清。歐債、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宏調/通脹/經濟放緩,這些問題太過於糾結。在市場看不清前景時,自然會萌生炒一把就閃的念頭。於是a股重新回到過去兩年的軌道:翻開報紙頭條炒股票。

 

但往往是在市場看不清前景時,才會誕生較大的投資機會。更多的更重大的投資機會應該源於定性的,而非定量的機會。

 

牛市何時到來呢?也許滿足幾個條件:

1、估值底,股票的估值達到較低的水平(幾個評判標準:歷史最低水平相比、市盈率倒數與國債收益率相比、股息率水平)

2、資金面在通脹得以控制(回落到3%以下)後放鬆(信貸增速回升,M2/M1向歷史平均水平恢復)

3、政策面支持(融資受阻,政府表態)

4、經濟面前景明朗(國內實現軟著陸,國際上歐債危機得以緩解,世界經濟重新恢復到平均水平)

 

目前估值底部對於指數和以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股來說成立,但對於更多的股票不成立。於是在市場反覆中,很多小盤股還有很大風險。過去熊市證明了,越是投 機掙扎,最終越是痛苦。投機的結果,只是財富的重新分配,只有投資和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分紅派息,才是股市前進的最終動力。

資金面上,M1/M2已經收緊到歷史較低水平,但通脹壓力仍未緩解,政策面不會輕易鬆口。

政策面上有表態,但對新股的炒作使得融資並未受阻,因此政府支持的力度不會很大。

經濟面也是模糊,儘管國內實現軟著陸的概率很大(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保障房能否覆蓋缺口),國際上仍是看不清楚。

 

這些因素注定了牛市還在遙遠的地方,但只是時間問題。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個時候來的越晚,越好。只要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斷成長(不論增速是否放緩),這個過程就像壓彈簧,壓得越久,最終蹦跳起來就越高。市場總是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特別是新興市場。

 

這個時候的市場是空頭和波段操作者的天堂,但這種好日子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類似俺們這種鴕鳥型投資者而言,沒有那麼聰明,也許只能老老實實的積攢股票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1

羅生門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zmp5.html

面對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投資者何嘗不是面對羅生門?例如雙匯和雨潤的各類媒體報導、研究報告。何嘗不是反映了各種利益之間的糾葛,現在很多媒體的記者都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

對於雨潤而言,祝的確將兩個上市公司(雨潤和南京中商)作為了融資和資金調度的平台。其中雨潤更多的嫌疑是將利潤進行了輸送(虛增),然後進行股票的直接 套現。而南京中商更多可能是從關聯交易中套取資金(例如高評估值、高溢價收購;未披露的關聯公司交易等)。也有可能通過大量的資本開支(兩家公司的資本開 支都很大,也都背負巨額的銀行負債)將資金轉移到未披露的關聯公司。但也不能否認,雨潤的食品業務還是有它的價值,這一點從終端可以看到。另外祝的持股比 例已經降到很低的水平,如果再拋售,那麼有失去控制權的危險。

當然,最難的就是對它這塊業務的估值。只能從最保守的角度來看了,幸好,股價的暴跌給了比較安全的空間。但雨潤並非是一家值得長期持有的企業,祝家的野心 注定了未來雨潤集團會在某個時刻崩潰。他的野心實在太大了,擴張太快了(特別是2009年開始),集團涉及的產業鏈太長了,太多元化了。集團的資金調度分 配需要極其高超的財務管理能力,但中國很少有企業能做到的,特別是民企,經常是攤子大了,就是一團亂麻,最終在某些鏈條上斷裂。

如果這次危機能讓祝停下腳步,那真是他本人和雨潤的投資者之福,否則最終迎來的不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而是又一個倒下的巨人。這樣的例子還少嗎?中國 的企業都是「撐死」的。他們從來不會停下來讓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與業務匹配。總是在地方和中央政府官員的壓力、忽悠下不斷的膨脹,直到爆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9

投資者應該悲觀還是樂觀 枯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0m8p.html

作者:劉軍寧
心靈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

在聖經舊約中,雅各的兒子約瑟受到多位哥哥的嫉妒,被他們設局推入大坑等死。不久,正好一支商隊路過,有人搭救了他,但將他賣到埃及為奴。在埃及,他又遭 人嫉妒,受陷害身陷囹圄。約瑟有一萬個理由悲觀、絕望。然而,他沒有。在監獄中,他學會了解夢,並因此受到法老的賞識,當上了全權的大臣。後來約瑟寬恕了 他幾位哥哥的罪惡,並對他們說,從前你們是要來害我的,但神的意思原來是好的,成就了我今日的光景。

原來,約瑟所遭遇到的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只不過其中有些戴著魔鬼的面具而已。

“悲觀”雖然不是一個金融投資方面的專業術語,卻是在財經新聞和投資分析中最常見到的詞之一。從某種角度看,看待世界的哲學只有兩種:樂觀主義哲學與悲觀主義哲學。看待投資的哲學也只有兩種:樂觀主義投資哲學與悲觀主義投資哲學。

對投資者而言,到底應該是樂觀,還是悲觀?有人或許會試圖用辯証法來回答這個問題:該樂觀時樂觀,該悲觀時悲觀;既不要樂觀,也不要悲觀;既要樂觀也要悲觀。但這是辯証法還是詭辯法?是讓人更明白還是更糊塗?辯証法沒有能夠提供有效的、可行的答案。

樂觀主義分兩種:一種是一廂情願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一種是審慎的、謙卑的、保守的樂觀主義。極端的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相通,前者往往是後者的序曲。樂觀與悲觀之間的選擇是一個常識性的選擇,如果你不知道該樂觀還是悲觀,那你看看周圍的人際環境,你是願意與樂觀的投資者共事,還是願意與悲觀的投資者共事?你願意投資對其前景樂觀的公司,還是對其前景悲觀的公司?你是喜歡周圍的人總是面帶微笑,還是總是愁眉苦臉?

可取的選擇,一定是願意與審慎的樂觀主義者共事。你的同事們也是如此,只有你是審慎的樂觀主義者,他們才願意與你共事。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我想悲觀,但是所發生的事情,的確無法讓我樂觀,面對悲觀的事實,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但是,保守主義都是所謂的唯心主義者,認為態度比事實重要。態度是心靈的粉刷,這把粉刷把事實刷成什麼顏色,事實就是什麼顏色。

一個人是否樂觀,與所發生的事之間的關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因為,你去找什麼,你就能找到什麼。你去街上找垃圾,肯定能找到,拾荒者在街上找能換錢的 廢品,從不空手而回;你要找死胡同,死胡同就在眼前;你要去找通衢,通衢也在眼前。你去找悲觀,悲觀唾手可得;找樂觀,樂觀隨處都是。甚至在人性中,你想 找什麼,也能找到什麼。所以,千萬不要去假定整個世界在處處與你作對,假定你一生下來,頭上就陰雲密布。

樂觀的人關注的是機遇,悲觀的人關注的是障礙。為了証明自己正確,樂觀的人期待成功,悲觀的人期待失敗。價值投資者把自己的洞察力都用去找價值,自信而樂觀地去找。樂觀主義身處隧道的盡頭,仍然在尋找光線。悲觀主義把自己看作是結果,認為自己是被決定的,樂觀主義把自己看作是原因,認為自己能決定結果。不要糾纏於什麼發生在你身上,而是你能讓什麼發生。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Seneca)說過:心要讓眼瞎的時候,眼是什麼都看不見的(Eyes will not see when the heart wishes them to be blind.)。一個悲觀的人,常常無視樂觀的東西,更不會去把悲觀的變成樂觀的。他總是能找到許多悲觀的理由和事實。

我們不得不承認,其中許多理由和事實常常是成立的。大多數人很唯物、實事求是,把難題當難題,把機會當機會。但是,有少數人,他們很唯心、很樂觀,拒絕實 事求是,偏偏要把難題看作成難逢的機會,並最終成功地把它們變為機會。一個悲觀的人是把機會變成難題的人,一個樂觀的人是把難題看成機會的人。對樂觀者來 說,不論多麼悲觀的事,如果要從中尋找樂觀,不僅能找到,而且會不斷湧現。

一個人能控制的不是讓什麼發生,不讓什麼發生,而是對所發生事件的態度。如果你樂觀,你就能找到希望;如果你悲觀,你就失望,乃至絕望。樂觀是務實的,而悲觀是不務實的,務虛的。悲觀不是鼓勵而是阻止你去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會讓你猶豫不決,浪費時間,浪費機會。而這兩個,都是每個人所浪費不起的。

樂觀積極的態度能產生積極的能量。樂觀主義者,無視悲觀的,尋找並盯住樂觀的,進而把悲觀的變成樂觀的。面對難題,是集中在難上,還是集中在解決方案上? 如果發生了什麼,冷靜下來認真評估,創造性地思維,採取合理的措施,爭取好的結果,每一次禍事都會讓樂觀主義者登上一個大台階。1989年,巴菲特在一封 信中寫道:我足夠樂觀地期望,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篇章還有翻開。現在看來,巴菲特的樂觀是有道理的,價值投資者的樂觀也是有道理的。

衡量一個人、一個投資者的智慧與境界,就是看他能否從萬事萬物中找到好的、令人樂觀的一面。如果你是審慎而堅定的樂觀主義者,那就不妨進行長線的價值投資;如果你是個悲觀主義者,你只能去進行短線的投機,因為機會稍縱即逝,陷阱無處不在。審慎的樂觀是最簡單也最富饒的投資智慧,比投資技能重要千萬倍。它不僅讓你成功,而且能救命。炒股失敗跳樓的絕不可能是價值投資者,當然也不是樂觀主義者。

英國詩人彌爾頓說過:心靈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簡而言之,即使是地獄,也要把它變成天堂。理性的樂觀主義者準備好最壞的,爭取最好的。前者讓你理性,後者讓你樂觀。

我個人的信條是,當發現有魔鬼從後門溜進來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他們是不是面戴魔鬼面具的天使。與期待天使相比,我更期待戴著天使面具的魔鬼。遇見天使,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而遇見戴著天使面具的魔鬼,我必須把這件事變成好事,這樣,我的成就與成就感也大得多。在証券市場,熊市對悲觀主義者來說絕對是魔鬼,而對樂觀的價值投資者來說,不過是戴著魔鬼面具的天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1

地心引力「再」一次生效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14gf.html

過去兩年,網上一直在質疑和被人質疑A股很少出現的估值背離情況,這種背離在2010年達到高潮,以深圳市場為主的中小盤股,打著新興產業的旗號興風作 浪,投機之風炙熱到令人髮指。創業板新股上市估值一度抬高到140倍匪夷所思地步。很多公司年收入僅僅區區1-2個億,市值便可做到30-50億,投資人 的頭腦早已失去理智。很奇怪的就是3年前,市場剛剛因為這種嚴重的不理性而崩潰,3年後,人們又開始忘記了教訓。所以說華爾街沒有新鮮事,源自人性亙古不 變。

我並非認為當初投資中小板、創業板的投資人完全失去理性,實際上很多人是在意識到這種荒謬情況下投資的,並且獲得了非凡的投資收益。可悲的還是那些在股價巔峰時,對股票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小股民,再一次淪為砧板上的魚肉。

過去兩年,甚至一度連我也懷疑估值的「地心引力」是否真的有效?難道真的盈利的增長能慢慢化解高估值的後患?但現實很無情,地心引力再一次生效了。

 

現在該是為當初的樂觀買單的時候了,重慶啤酒的鬧劇好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潮水褪去,才看到很多「成長股」的底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1

《脆弱的低估值防線》——這是神馬邏輯?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1ax2.html

收到週刊,觀摩了交銀楊女士及其團隊的大作《脆弱的低估值防線》,看完真是驚詫莫名,這是神馬邏輯呢?

楊女士也算是對銀行行業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記憶中曾多次在媒體上稱:銀行股的歷史底部已經出現(2010年4月30日《中證報》等)。因此,作者觀點的轉變令人關注,但更需要關注的是觀點轉變的邏輯。

楊女士的結論是:「經濟下行的系統性風險之下,低估值不是銀行股的最後防線,但統一的理性預期或會確認當前估值底部。」很拗口,直白說就是:如果人們一致認可目前的低估值(投資價值),那麼低估值就是底線。乍一聽,的確有道理,再想想,似乎什麼也沒說。

什麼是統一的、理性的、預期?如果說楊女士將這個作為「確認當前估值底部」的前提條件,那麼這個前提條件顯然是不存在的。投資從來都存在分歧,並不存在什麼「統一的認識」。其次,市場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充分信息披露和絕對理性的市場只存在於理想之中。拿這個並不存在的前提條件來推導結論,本身就意味著結論也是無效的。

 

楊女士在文章中寫了很多富國銀行的故事、德國「理性發展模式」等等,都是浮云,這段話,才是核心:「也可以說投資者的情緒,或理性的樂觀預期是銀行股底部的最後防線。但短期內影響預期並形成理性預期,並不是一個手無寸金的弱勢分析師說了算的。(俺說了不算啊?關鍵是機構要認可)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與廣大主流客戶的充分互動,需要多種力量的配合宣傳,既要取得主力機構的認可,又要令廣大中小投資者信服並跟從。」(優秀的賣方研究員,就是編好故事,調動好各路資金,配合好上市公司和機構,吸引廣大股民入場。)

楊女士這幾年推薦銀行股投資機會,強調估值底部,但股價卻毫無反應,於是楊女士也糊塗了:究竟是我錯了?還是市場錯了?經過慘痛的教訓後,楊女士終於醒悟 了:原來不能和市場先生作對啊!市場先生現在心情顯然不佳,歐債危機、中國房地產泡沫和經濟下行,哪樣不令投資者覺得世界末日就在2012年?

即便如此,楊女士仍然表示:「衷心希望即使在2012年經濟下行,銀行依然會有穩定業績增長的前提下,由於理性預期的美好力量,銀行估值不再下降,希望現在就是銀行股底部。就目前的形勢看,這很難實現。

最後還以這樣的美好遠景作為結尾:「在這樣的前景之下,股市也會擺脫劇烈波動的困擾,有更多理性和共識,也許資本市場會不需要太多的從業人員。因為理性勝利之後,大量披著理性外衣的非理性投機行為將無處可逃,自我消滅。

更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楊女士用富國銀行來闡述她的觀點。她說:「富國銀行1990年、1982年的低估值與業績穩定增長,說明系統性風險的威力巨大,即使個別股票或個別行業基本面不錯,但在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投資者也不會對其有樂觀預期。好時雞犬升天,壞時泥沙俱下,隨大流是多少年來人類喜歡並習慣的行為方式。」

回頭來看富國銀行的歷史發展和市值變動,作者也承認:「因此,經濟再差,在銀行股業績穩定的前提下,理性預期發揮作用的話,估值就會成為最後防線。」

我們對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的例子很熟悉,我們有必要看看股神當時在1989年第一次購入、1990年大筆買入富國銀行時是如何思考的呢?他在年報中說:「我們是在 1990 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 Wells Fargo 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佈,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 2.9 億美元, 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 Wells Fargo 10%的股份。......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併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係,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儘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 Wells Fargo 在 1990 年幾個月間大跌 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

 

在楊女士感嘆1990年富國銀行估值達到極低水平,盈利卻很穩定(實際上市場先生並不是完全是笨蛋,1992年富國銀行相比1990年盈利下滑了71%),市場如此不理性時。股神卻不吭一聲的在買入。這也許就是:分析師和投資家的最大區別。前者是說服別人,而後者是說服自己。

 

另外,本文並非針對銀行股是否已經達到底部(這個問題僅針對個人有效,底部在哪裡?也許在每個人的心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