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利挖掘者

http://tech.hexun.com.tw/2011-11-07/134968349.html

  六年之後,蘋果公司終於在10月25日拿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頒發的“滑動解鎖”專利。這意味著,其他設備制造商不能擅自在其產品中使用這種人們已司空見慣的解鎖設計。

  任何使用預先定義的軌跡來解鎖的觸控方式,都將構成對蘋果的侵權行為,谷歌的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很可能首當其衝。在剛剛出版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喬布斯表達了其對谷歌的某種情緒:“如有必要,我會用盡最後一口氣,花光蘋果400億美元的積蓄,摧毀Android,因為那是偷來的產品。”

  實際上,今年以來,圍繞專利的巨資競標和收購可謂此起彼伏。7月,一個由蘋果、EMC、愛立信、微軟、RIM(黑莓手機制造商)和索尼六巨頭組成的臨時聯盟,以45億美元的天價“團購”了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一舉擁有了這家公司的6000多項專利,從而將競標對手谷歌排除局外。

  失落的谷歌一個月後宣稱,將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旨在將該公司的1.7萬多項專利收入囊中。

  這場專利收購戰博弈正酣,10月6日,摩托羅拉移動因專利侵權成為被告,原告美國高智發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 下稱高智)訴稱,摩托羅拉移動侵犯了自己的六項專利,並且拒絕購買技術專利使用許可。高智的出場,隨即在知識產權界激蕩起新一輪波瀾。

  這家全球最大的非專利使用實體(NPE)專業從事發明與發明投資,2000年成立以來十年未有專利訴訟,直到2010年12月,首次向包括賽門鐵克和趨勢科技在內的九家科技公司提起侵權訴訟,但其後11個月,高智陸續發起了六起專利侵權訴訟案,《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形容其“令部分科技公司膽寒”。

  密集的專利訴訟、收購背後,以專利許可、轉讓、經營為核心的知識產權運營業務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其新的運營模式亦應引起亞洲國家的關註。

  高智模式

  時下甲骨文在起訴谷歌,蘋果公司同時起訴了HTC和三星公司。摩托羅拉和Barnes & Noble(全美第二大網上書店)正受到微軟的起訴。但不幸的是,摩托羅拉移動被高智起訴了。與其他進行訴訟的公司不同的是,高智並不生產任何產品,這意味著被它訴訟的對手不太可能通過反訴其專利侵權打贏官司,或者達成庭外和解。

  高智成立於2000年,正值互聯網泡沫破裂,許多新興科技公司相繼破產,破產的公司會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專利。而專利投機者(Patent Troll,屬於NPE的一種)專門收購這些專利。

  高智只交易一樣東西——專利。其業務模式為通過研發、購買專利所有權或使用權,並以專利組合的形式對外授權,提供防禦訴訟服務和賺取授權使用費。高智稱其專利組合能幫助技術公司保護自己不受知識產權侵權案的幹擾。

  坐擁50億美元資金,高智目前掌握了3萬多項專利,覆蓋通訊、電信、計算機、新能源、材料學、食品加工和安全、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

  高智中國區總裁嚴聖在接受《財經》(博客,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訴訟是最後的選擇。“某些案件涉及的公司,我們已經與之談判了好幾年,在長時間努力卻無法得到合適協議的情況下,才采取訴訟。”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說,高智大規模啟動訴訟,也是為其後續談判增加籌碼,使各大科技公司能與其合作。一旦美國相關法院認定被告系惡意侵權,被告將面臨諸如3倍賠償甚至禁令的“滅頂之災”。

  在美國,對高智模式不乏抨擊者,大量技術依賴型企業害怕成為它的訴訟對象。

  美國的專利侵權訴訟案在逐年增加,涉案金額少則上百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根據研究機構Patent Freedom在今年初發表的報告,過去十年,全球380個主要NPE提起訴訟的數量持續上升。迄今為止,它們一共發起或參與了4000多件訴訟,贏得巨額賠償金。其中斬獲最多的一起訴訟獲賠6.12億美元,由NTP公司起訴黑莓手機制造商RIM的案件創造。

  盡管高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內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是微軟的前首席技術官和戰略師,另一位創始人兼公司首席技術官愛德華·榮格(EdWard Jung)也曾任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其主要投資人包括了比爾·蓋茨、杜邦家族基金、惠普家族基金和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大學基金,以及微軟、英特爾、蘋果、谷歌、索尼和諾基亞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但它同時也是一部分高科技公司的“敵人”。

  單一的發明風險極高,高智明智地建立了一個包含數萬種發明的投資組合,覆蓋廣泛的技術領域,使綜合風險得到控制。隨著它的專利池不斷擴容,它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NPE,這也使它有能力對眾多的高科技公司提起訴訟。

  “專利投機者無產品無市場銷售行為,被訴一方無法通過反訴和其他手段進行反擊。而且專利訴訟案件具有不確定性,公司實力再強也沒有完全獲勝的把握。”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師黃賢濤分析說。

  事實上,起初很少有人知道高智是如何收購專利的,它與誰簽署了協議,將哪些專利轉讓給了哪些公司。英國Avancept知識產權咨詢公司 201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多達1100家空殼公司和隸屬公司與高智存在關聯。很大程度上它是通過空殼公司來秘密收購那些閑置在市場上,並且可能產生威 脅的專利技術。通過空殼公司收購專利,還可以隱藏投資者的真實身份,有利於在專利收購價格上回旋。

  嚴聖透露,高智資金充足,“花費不到30億美元,通過專利組合授權已經獲利20億美元,而且專利的投資回報期很長,可以達到15年-20年。”

  有爭議的夥伴

  高智在美國科技企業中激蕩的波瀾,還沒有使中國產業界焦慮。不過,在2008年10月高智進駐中國後,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向北京市政府呈送了一份報告。其中沒有對“高智現象”做定性判斷,但在標題中使用了“專利海盜”一詞,且警示有關機構應該對其開展針對性研究。

  高智最先引進中國的是旗下的創意基金,於2007年設立,主要投資人為一些美國大學基金。其運營模式為,從中國高校中尋找合適的發明者,然後基 金會通過談判獲得發明的技術信息,經過專家評估此項發明的前景和質量,對獲得認可的發明創意,高智提供資助,並實施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

  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與高智合作,共同實施“聯合創新基金”項目,其合作模式為“啟動經費+獎金+分成”。經學校組織,船舶海洋與建築 工程學院副教授方從啟提交了簡歷並通過初選。高智很快預付了1萬美元,此後,方從啟撰寫的一份技術設想報告,通過了高智組織的專家評估,之後申請專利成 功,高智再付方從啟2萬美元。

  高智在國內高校進行的每一個項目,申請專利環節發生的費用全部由高智負擔,專利權則由原單位持有,高智獲得全球獨家使用權,並且每個項目需經國內技術進出口審核。高校可在獨立開展科研和產業應用時,免費使用該項專利,但不能與其他公司合作使用。

  當一項專利申請下來後,高智會將其和很多相關專利放在一起,形成專利組合整體對外授權。專利組合最終被分為“核心、外延、更外延和最外延”等幾 層,在一個專利組合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心專利可能不到1%。不同層級的專利對利潤的貢獻是不一樣的,但同一層專利的貢獻是絕對平均的,在分配利潤時也以此 為依據。一項專利按其貢獻所核算出的收益,66%作為創意基金的收入,而高校則與高智平分剩下的部分。方從啟告訴《財經》記者,高智承諾從所獲得的收益中 向發明人支付約17%的分成。

  中國的大學校園裏出現了越來越多“專利買家”的身影,高智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現在國內已有20幾所高校與我們合作。”嚴聖說。

  資金充裕、眼光前瞻的“專利買家”補充了國內研發界的不足,也引發了知識產權界部分學者的擔心。

  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劉彬和粟源撰文《Intellectual Ventures是機會還是威脅——關於“高智發明”現象引發的思考》稱,高智通過自己的技術專家和法律專家,利用資金優勢,將高校的核心技術轉化為其獨家代理的專利,使中國實際上喪失了本應掌握的許多核心專利,反過來制約了中國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的發展。

  但華東理工大學一位入選高智創新基金項目的教授認為,目前國內高校的成果轉化情況不好,主要是知識產權保護沒做好。而與高智合作,有效保護知識 產權,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參與者的創新積極性,“以前如果不申請專利,研究成果是以論文形式公開發表,國內外的企業都可共享。現在高智出面申請專利,還是 以論文形式發表,然後申請專利保護,國內外企業就不能隨便用”。

  在國內,如果能拿到高新企業的資質,企業所得稅率可從25%降到15%,這10%的差額激發了一些企業的專利熱情,但企業獲得專利,往往“是急著用來申報高新企業,不一定是用於生產”。方從啟說,此前他的十個專利就只轉讓出去一個。

  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亞洲業務執行合夥人、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委員陶景洲對《財經》記者分析,國內沒有類似的專利經營公司來收購高校的專利,而這些專利不去開發、利用,就是廢物。

  實際上,“高智的經營行為在國內並未違法。”一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內部人士透露,該局目前對所謂的“專利海盜”公司亦無針對性的措施。

  價值發現的價值

  除最早進入中國的創意基金外,高智旗下還有發明基金(Invention Science Fund,ISF)和投資基金(Invention Investment Fund,IIF),前者以公司內部科學家研究成果為主,在獲得知識產權後自產自銷,獲得利潤;後者通過收購具有市場開發潛力的發明創造和專利經營權進行二次開發和組合,然後將專利組合進行許可、轉讓,從中獲利。這只基金是三只基金中規模最大的,達到40多億美元。

  從高智現在的贏利模式看,並非通過訴訟來獲取利潤。

  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何峰分析,專利作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需要價值發現的眼光,高智所做的是一種高附加值的工作,而其合法的商業行為,有利於促進國內的專利意識,特別是對方專業化程度很高,更需要國內企業提高對專利的風險意識。

  其風險在於,諸如高智這樣的公司在某個產業鏈內一旦形成壟斷局面,就有可能使促進創新的模式變為創新的阻礙。如高智采用制定專利組合的方式進行 授權,在一個專利組合裏往往涉及多項專利,數額甚至可能是成百上千項,即使是具體從事某項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的業內人士,也不一定能夠從如此龐大的專利組 合中挑選出真正有用和真正需要的專利出來,同時,由於高智專利寡頭的地位,這往往意味著談判另一方的議價能力被大大削弱,只能由高智制定專利組合和定價。

  專利的研發、申請、維護需要成本,一個上萬件專利規模的專利池,其支出費用非常龐大。中譽威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李春對《財經》記者表示,“對高智的警惕是對的,但不能妖魔化,專利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對技術革新的一種保護和支持。”

  來自中國民間的一個案例,與高智模式有異曲同工的意味。湖南長沙巨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則有從2001年起,開始圍繞空心樓蓋領域大量申 請專利,編織專利網。自2003年,他開始維權,啟動了大量專利訴訟,並率先在全國成立專利聯盟。據媒體報道,70%的被訴對象最後成了邱則有的合作夥 伴,他們向邱則有繳納專利許可費,目前邱則有每年專利許可費的收入就達到3000多萬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截至11月1日,邱則有名下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或中國專利申請)中,發明5043項,實用新型87項,外觀設計1631項。

  其實,高智早在2007年9月就開啟了亞洲業務,在日本、韓國、印度皆建立了分支機構,並在新加坡設立了地區總部。日本政府感覺到高智對本國發 展的威脅,曾召集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要求其不得向高智出售技術和創意。日本民間和官方共同出資2000億日元,推進成立產業創新機構。在日本的發展遇到 阻力後,今年9月9日,高智在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院對日本廠商佳能和奧林巴斯提出專利侵權訴訟。

  而韓國政府通過下發文件等形式,禁止韓國大學試驗室、研究機構和企業向高智等公司出售知識產權。韓國知識經濟部宣布設立一家知識產權管理公司,運作創業資本,收購韓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優秀思想與科研成果。這家公司還負責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同時與高智開展競爭。

  不過,高智與韓國企業的合作進展頗為順利,2010年11月18日,韓國三星電子加入了高智的專利組合長期授權協議和戰略聯盟。而韓國那家國有知識產權管理公司,則已經難以為繼了。“他們甚至無法判斷哪些專利是有潛在價值的。”嚴聖說。

  一旦投資成功,回報將很豐厚。但高智的商業模式也存在較高的投資風險,因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沈澱才會逐步產生效益。嚴聖分析,要想復制高智模 式,必須過三道坎兒:一是資金充足;二是擁有一批對行業有前瞻眼光的專家,專利技術最重要的是布局,需看清5年-10年以後的事情;三是有轉化大量專利的 網絡,否則不斷維護又不能轉化,在手的專利就會成為負資產。

  2010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北京大學建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針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面臨的重大問題 以及國際國內知識產權領域新動向開展政策研究,為政府部門提供研究支撐。作為該研究基地的專家,黃賢濤提出應對建議:政府應建立專利基金,資助設立專利經 營公司,同時引導中國企業借鑒國外企業防範“專利海盜”經驗等。

  但是,“高智的行為說到底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政府之手不宜伸得過長,否則不利於創新”。何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2

挖掘第一桶金的四種方法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3549

創業者如何取得重要的第一桶金?下面介紹四種掘第一桶金的方法:

  一、一門手藝

  都說擁有萬貫家財,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憑這身薄技,最低目標是能養家餬口,最高目標是能發家致富而創下萬貫家財。

  張果喜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寫到行星上的企業家。他是一個木匠,在上海藝術雕刻品一廠學會了生產雕刻樟木箱。憑著這門手藝,他在廣交會拿到不少訂單,20個樟木箱,賺了一萬多元。

  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當全部押在傳統木雕業上,最終有了今天的成果。

  陳逸飛到美國,先是替博物館修畫,報酬是3美金1小時。因畫技出眾而進入畫廊,當聽到有人出價每張畫3000美金時,陳逸飛說:「我一下覺得中了頭彩,彷彿天上掉了個餡餅下來。」這樣,才有了他今日的視覺產業。

  經驗之談:沒有手藝,要去學門手藝。首先最好是在你準備打天下的地方,學門拾遺補缺類的手藝。掌握手藝後,就要向精益求精發展,要在一個區域裡豎起旗幟,並在中間進行區域的擴大。

  二、借雞生蛋

  王志東雖然已經離開了新浪網,但他「借船出海」的舉措,是運作相當成功的一例。

  1993年王志東向四通融資500萬元港幣,創辦四通利方,後來,四通利方與華淵網合併,易名新浪。1999年,在國際上融資2500萬美元,後來,又向戴爾電腦和軟銀等融資6000萬美元。2000年,上市納斯達克,融資打開新天地。

  經驗之談:荀子老先生對此早有總結——「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非生異也,善假於物也。」

  三、捕捉機遇

  這個榜樣是上海的楊懷定,人稱楊百萬。應該說,他的第一桶金是來自國庫券的異地交易。苗頭是在上海看到的,108元買進,113元賣掉,4個小時賺了800元。

  他說:「賺了以後,我就開始想入非非,在外地108元買回,到上海112元賣掉。」

  心動不如行動,他立刻到合肥,那裡的國庫券與上海的差價是30元。兩天時間,他就賺了6000元。他認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挖金礦的路」。

  經驗之談:發現機會要有眼光,兌現機會需要行動。這一切,還要有學識、毅力等內功的支撐。

  四、自己動手

  吉利汽車集團的董事長李書福的第一桶金是開照相館掘得的。到南京路的冠龍,只買了幾個燈泡。1千多元的反光罩買不起,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只要兩元,他覺得與敲個白鐵皮的水桶沒有多大的區別,甚至連照相機上裝膠片的玩意,都是自己做的。

  因此,對他後來敢造冰箱、造摩托車、造汽車,你是沒有什麼可以驚訝的。

  在他眼裡,「汽車只有4個輪子,1個方向盤,1個發動機,1個車殼,裡面還有兩隻沙發」。

  經驗之談:就如不少富翁說過的一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6

坦普頓如何挖掘價值股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y2n.html

在坦普頓所投資的股票中,客戶熟知的可能不到1/3。

  從低價股發家

  1939年,坦普頓給經紀人打電話,下達了一條古怪指令:「我要你在兩個證券交易所買進每股不到1美元的股票,每種買100美元。」

  不久之後,經紀人報告說他已為坦普頓在每家交易所買了那些瀕臨破產公司的股票,每種都投入了100美元左右。

  「不,你領會錯了,」坦普頓說,「我要你買入所有股價不到1美元的股票,每個都要,不管是否破產。」雖然不情願,但是這位經紀人最終還是完成了交易。 當天收盤時,坦普頓已擁有104家垃圾公司的股票,其中34家已經破產,每家公司的投資額大約100美元。自此之後,坦普頓堅持持有,每種股票的平均持有 時間為4年。是不是很好笑?但結局是,他總共從這次投資中賺了4萬美元,也就是說回報是其投資的4倍。

  在這4年中,某些股票的變化令人歎為觀止。例如,他在當時以1美元的價格買入標準燃氣公司面值7美元的優先股,最後以40美元的價格賣出;以12美分 買了800股密蘇里太平洋公司的優先股,最後以15美元賣掉。在賣出之後,這家公司的股價最終超過100美元;如果坦普頓在這個價位賣出,那麼他的800 股就不是變成4000美元,而是8萬美元。

  這筆交易的一個特殊方面就是,坦普頓只有1萬美元的現金,因此他只能買仙股,而且這些仙股無人問津,它們確實是「便宜貨」。當時二戰剛剛在歐洲開打, 坦普頓預言,如果二戰會影響美國,那只能是帶動美國經濟走出低谷,所有的股票都會上漲,因此他從老闆那裡借來1萬美元,並進行了上面的交易。

  正是這次特殊交易確定了坦普頓以後的交易模式:

  第一,只買被別人拋棄的股票。

  第二,買入後持有股票的平均時間至少4年,這樣便宜股票才會有足夠的時間被重新發掘。

  從巴哈馬傲視全球

  兩年後,一位年老的投資顧問準備賣掉只有8個客戶的公司後退休,坦普頓以5000美元的價格接手,客戶留下了,但只有8個,但是有關他才華橫溢的消息開始不脛而走,從此他再也不缺客戶,也不缺收入。

  這家公司最終成長為管理3億美元、擁有8只共同基金的集團。

  56歲時,坦普頓東山再起。他的第一個決定是不再讓自己忙忙碌碌、毫無閒暇。他不僅需要時間思考投資,還需要時間思考其他問題,尤其是宗教事務。所 以,他搬到了巴哈馬首都拿騷,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證券檔案,開始集中精力管理他僅有的小型基金,該基金的大部分都是由他以及老客戶持有。基金的記錄證 明,坦普頓是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在截至1978年12月31日的20年裡,如果投資者把所有的分紅都進行再投資,那麼1000美元的基金初始投資就會變 成2萬美元。

  據《基金瞭望》統計,市場上升時,坦普頓的收益位於前20名(共400多家基金);在市場下跌時,他的基金收益名列前5名。這些基金中有大量的抗跌基金,包括一些永久的債券基金,因此坦普頓的成就令人印象特別深刻,坦普頓的盈利具有持久性。

  挖掘價值

  首先,坦普頓的小型成長基金明顯具有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在一家小公司上投入10萬美元,如果股價翻番,就可以顯著影響收益;如果他感覺緊張,也能夠拋出股票套現,巨型基金是做不到的。坦普頓說他辨別市場底部和頭部的能力有限,因此他有時會持有一半以上的現金。

  其次,他的投資選擇範圍涵蓋許多市場。他研究日本和加拿大證券交易所的時間同美國交易所一樣,而且他瞭解瑞士、德國、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和南非的交易所。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他不必盯著那些知名大公司,也就是那些被 稱為「藍籌股」的公司。與那些人人皆知、股價很高、規模龐大、業績平平、工會強大的工業巨頭相比,市盈率低、又有巨額利潤保證的小型專業公司通常是比較安 全的投資,前提是你的信息正確。坦普頓會買入其客戶聞所未聞的小公司股票,而大型組合基金經理總是擔心對小公司瞭解不夠,因為他們的投資模式是大進大出, 那麼在小公司的研究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就不經濟。

  順便提一句,樂意在許多國家投資,同樂意購買「普通」股緊密相連,因為廉價、高成長型的小公司通常不在美國本土。例如,伊藤洋華堂(ITO YOKADO)公司的股票,這家管理出色的日本第二大連鎖超市,市盈率只有10倍,但年增長率高達30%。坦普頓認為,日本的超市是生產商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橋樑,當時還處在嬰兒期,離成熟期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

  房地產又是另一個例子。坦普頓認為房地產是通脹時期的常青樹。在研究了日本和英國的房地產公司後,他發現加拿大的公司更便宜,於是決定投資加拿大房地 產,他挑選的也幾乎是一些美國投資者甚至是專業人士聞所未聞的公司,如艾碧-格倫不動產、道恩發展、S.B.勞夫林合夥公司和新西部發展,所有這些股票的 買入價都是每股現金流量的2至4倍,願意投資小公司就意味著巨大的分散投資。

  坦普頓的基本哲學可以用一句話說明,即在多個市場中尋找那些以公司實際價值的一小部分出售的股票。

  識別「陌生價值」

  坦普頓認為,與其他技能相比,投資者需要有識別「陌生價值」的能力。

  他認為一家能應對通貨膨脹的公司才是穩定的。他認為廣告公司就有這種能力。這種公司的收入是客戶廣告支出的一定比例,所以當物價上漲時他們的收入就隨 之上升。相反,高負債的房地產公司是通貨膨脹時期的最佳投機對象。事實上,除了在英國和日本,房地產都是被人蔑視的產業。英國房地產公司的股票價格是加拿 大的2倍多,而日本是加拿大的3倍多。

  在坦普頓看來,另一個能夠對付通貨膨脹的行業是購物中心。通常,業主和購物中心之間的租金機制能夠抵消通貨膨脹,隨著購物中心每年銷售量的增加,租金也會逐步增加,但當時坦普頓並沒有超市公司的股票。

  在坦普頓的早期生涯中,他拜訪了成百上千家公司,參觀工廠、評估所見所得。然而,近幾年,坦普頓發現自己沒必要這樣做。

  對於公司的管理部門,他有一套標準問題:

  第一個就是「你們是否有長期的規劃?」

  第二個是「你們的年增長率是多少?」

  如果公司的增長目標比歷史記錄高,他會問:「為什麼未來的目標與以往的不同?你們的問題是什麼?」

  然後他會問「你們的對手是誰?為什麼?」最後,坦普頓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是,「如果你不能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在你的競爭對手中你願意買哪家公司的股票,為什麼?」

  在進行證券分析時,如果只與一家公司打交道,那麼得到的信息越多,誤導就越多,管理層總愛吹噓自己的成就。在一段時期內,只有訪問了某個工業領域中的 大多數公司,才能得出整個行業的完整概念,你才會知道哪些消息是可靠的、哪個管理部門實現了他們的目標、哪家公司的官員喜歡自我吹噓等。另外,與被研究公 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或供應商進行接觸也會非常有幫助。

  一旦一隻股票上漲,不再是便宜貨,而此時又出現了另一隻更具投資價值的股票,坦普頓就會賣掉前一個。

  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總是十分耐心,也許是太耐心了。如果有兩個相似的股票引起了他的注意,而其中一個在下跌,此時他傾向於買那個開始上漲的股票。

  坦普頓的分析流程

  在他的分析過程中,首先是從考慮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開始。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他的投資顧問公司運用格雷厄姆原始的全方位系統分析法,也就是通過 研究各種財務比率來分析公司。現在已可以通過《價值線》雜誌來減輕這種工作的艱苦,只要你每年付上300美元,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在以往雇一大幫分析師也 難以企及的信息。

  坦普頓認為僅僅靠財務分析是不夠的,因為公佈的數字不真實,你必須通過提問來發現真相。在評估時,投資者需要考慮100多種因素,而這些因素又不可能適合每一家公司。所以,對於一家自然資源公司,你可能要忽略一些因素;而對於一家生產廠家,你可能要忽略另外一些因素。

  有6項通用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於任何一種情況。

  1、市盈率。

  2、利潤極限。

  3、清算價值。

  4、公司的成長率也很重要,尤其是收益增長的持續性。如果某家公司的增長在一年中搖擺不定,還不足為奇;但如果連續二年徘徊不前,就值得懷疑了。在成 長的問題上,坦普頓關心的是一家公司的財力和隱含的資產價值。持續增長是最重要的因素。畢竟,在通貨膨脹時期,增長可能只是名義上的。

  5、靈活性也是條重要原則。當所有的事看起來都特別順利時,你就應該改變投資策略。當價格下跌循環已經達到了你的期望值時,就應該等待價格上漲。

  6、不要相信教條和公式。


    石偉/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1

從網絡營銷的「死角」挖掘機會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6/2574.html

生活中的某些時候,你會在踢開一塊絆腳石之後,發現另外一片別有洞天的領域。在商業世界,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如今的世界,人們可以利用很多工具、網站、應用程序以及平台來開發潛在客戶,而一些不顯眼的機會則會被人輕易忽視。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試的機會。

Slideshare

SlideShare.net讓使用者可以上傳並分享多種文件,包括PPT、電子書、PDF文件以及網絡會議紀實等。儘管該網站實用價值很高,它卻 經常被人低估。該網站每個月都會有6000萬的訪客,並且還有1.3億次的頁面瀏覽量。這個網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內容分享社區,並且位居最優秀的網站前 200名。

此外,SlideShare還是一個無縫集成了潛在客戶開發的高容量平台。該網站的LeadShare服務要求瀏覽者在下載PPT或PDF時填寫一 份聯繫信息表格,並且他們還鼓勵瀏覽者主動聯繫企業,去獲取更為詳盡的信息。當然這項服務為收費項目。要使用這項功能,你必須要成為高級會員,會員費為每 月19~249美元不等。

產品視頻

製作精良的產品介紹視頻可以為銷售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據分析公司Kissmetrics統計,在家具用品零售網站StacksAandStacks.com的訪問者中,觀看過產品視頻的訪問者的最終購買量比未觀看過產品視頻的訪問者高144%。

製作產品視頻的關鍵在於,要讓視頻保持簡短,最理想的長度為不超過30秒。此外,在植入商家聯繫信息時注意不要引起觀看者的反感,而要讓他們認為, 這是在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商品信息的手段。在線目錄集成服務商FlipSeek就能幫助你有效地做到這一點。例如,它可以讓頁面上模特所穿的鞋變為可點擊 的鏈接,並引導瀏覽者跳轉到與這雙鞋對應的產品頁面。

電子郵件簽名

在你所發出電子郵件後加入一個帶有鏈接的簡短的字符簽名可能並不是最好的做法,但是考慮到你每日所發的電子郵件數量,這個做法還是值得一試的。例 如,在你的電子郵件簽名檔內添加上你最近的博客文章的URL地址,或是新近發佈的電子書或其他的相關文件等,用這種方法來開發潛在客戶。諸如 WiseStamp等科技公司都為使用者提供這種服務,可以將使用者最新發佈的博客文章等內容自動添加到郵件中。

LinkedIn Answers

瀏覽用戶在LinkedIn上提出各種問題,並利用你的專業為他人解惑,並伺機向他人介紹你的產品或服務。但是請切記,就像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一樣,誠信是關鍵。除非你的產品或服務真的能夠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否則絕對不可引誘他人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

錯誤頁面

將你網站最無聊的頁面(甚至是404錯誤頁面)轉變成潛在客戶開發的機會。Mint.com網站將他們的錯誤頁面(mint.com/404)設計 成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頁面。在該頁面上一個看起來像個書呆子的開發人員對訪問者說:「該頁面暫時不可用。但是Justin現在有空。Justin是 Mint的一位開發者,他喜歡開不快的汽車、鋒利的蠟筆、重新加熱的披薩,還有尷尬的沉默。」該頁面將瀏覽者指引到Mint.com的其他頁面,「如果你 對個人理財感興趣,那就看看下面的頁面吧!」

Pinterest

這個社交媒體的新生兒值得一看,它可以被用來當作一個以產生流量的方式進行潛在客戶開發的工具。這個圖片分享社區的訪問量在2011年下半年激增到 了1100萬。用戶在他們的圖冊上張貼了各種品牌產品的圖片,這些圖片又吸引了大量其他的用戶,並最終提高了他們自己網站的訪問量。

對於企業開發潛在客戶來說,最關鍵的是什麼?試試將商品的簡介換成圖片、信息圖標、視頻以及文章。我公司的頁面功能 (pinterest.com/marketingprofs),既能為用戶提供營銷廣告服務,也能展示營銷失敗案例,以及各種圖標與分析數據。除此之 外,還能為你的各類靈感提供一塊「候選創意板」。 譯 | 齊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0

猶太文化的核心:拋開「形式」挖掘「本質」 土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6iyq.html

猶太人對「本質」和「形式」有嚴格的區分,並嚴禁對「形式」崇拜。

猶太人自小訓練去追尋」本質「,舊約箴言就有:搜求它,

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神造世界,神就是本質,物質均為「形式」;神定下的「道」是本質,

其他所見和所不見的都是「形式」。

追隨「神」和不懈地搜求「神定下的道」使理性成為可能,也使猶太人

成為各行各業最具洞察力和創造力的一個族群。

眼目所得,大部分都是」形式「,豪華壯觀的辦公樓,價格扶搖直上的

股票......., 即使人的感覺系統也如此,對貝葉斯概率的無視就是其中一例;

「眼睛」往往看到都是虛假,表象和形式。

耳朵則不同,生命具有活力,能量使然;猶太人崇拜唯一的真神,

就是因為他是活的,他能「說話」,他不讓讓猶太人去「看」他創造出來的「形式」,

他讓猶太人去「聽」自己講話。

憑「看」去行動,往往不靠譜,股票投資最具說服力;

「聽」使用能量,"聽」能辨別偶像和真神,「聽」觸及本質。

愛因斯坦和格雷厄姆,他們拂去各自地盤上微塵使本質浮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99

比特幣:數字黃金還能挖掘多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03

在談論比特幣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則消息。1999年,18歲的Shawn Fanning 永久地改變了音樂產業。他開發了一項名為Napster的在線音樂服務,使人們可以相互間共享音樂,而不必向唱片公司購買昂貴的CD。由於被起訴,Napster在2001年7月被關閉。但是,音樂共享的理念卻以BitTorrent軟件及其它點對點文件共享的形式延續了下來。同時,Napster這個品牌現在仍在被一家合法的音樂下載服務商使用。

Napster的故事解釋了比特幣(Bitcoin)令人興奮之處。這種數字貨幣基於類似的技術。今年1月,比特幣單位價格約為15美元,而且對小微型交易項目,比特幣能精確到小數點後8位數。從今年3月10日到4月10日,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價格從46美元暴漲至230美元。比特幣成了全球最熱門的投資項目之一,它是社交媒體膨脹形成的泡沫,也是追逐新興事物的閒散資金所致,甚至也源於因近日塞浦路斯事件而喪失信心的銀行儲戶。

和Napster一樣,比特幣很有可能驟然倒閉,但同樣能留下恆久的影響。事實上,這種電子貨幣的價格於4月10日經歷了一次快速調整:一度跌至一半市值後又快速回升(見下圖)。

BitPay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商務人士提供比特幣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該公司創始人Tony Gallippi認為,比特幣的價格並不需要特別關注。這種貨幣大大簡化了如今的電子商務,這才是關鍵所在。

比特幣並非唯一的數字貨幣,亦非唯一成功流通的數字貨幣。虛擬世界Second Life的玩家使用Linden Dollars;中國網絡巨頭騰訊網的用戶使用Q幣;而Facebook則出售」信用「點。但比特幣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並非由中央銀行這樣的單一機構所發行或管理。比特幣的」貨幣政策」由巧妙的算法決定。新的比特幣必須被」挖掘出來」換言之就是用戶們通過使用他們的電腦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來贏得數字貨幣。這些貨幣本身只是一串數字而已。所以它們是完全分散的貨幣,即數字黃金的一種。

比特幣的發明人之一的Satoshi Nakamoto是一位神秘黑客。他於2009年創造了這種貨幣,而在2010年比特幣又消失於網絡一段時間。早期的比特幣使用者主要是愛好科技的自由主義者和金本位支持者,他們一心要擺脫政府的控制。但是比特幣的使用場所也帶來一些爭論,其中,絲綢之路因隱匿在一個名為Tor的匿名網上空間,用戶採用比特幣訂購和支付違禁藥品而被受抨擊。

現在,一些合法企業也接納了比特幣,其中包括Reddit和WordPress。前者是一個社交媒體網站,後者則為博客主提供虛擬主機和軟件。比特幣對商人極具誘惑力。像BitPay這樣的公司能提供將現貨價格轉換成美元的服務。一般情況下,這些公司收取的服務費也比信用卡公司或銀行低很多,這一點在海外訂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比特幣進行的交易是不可逆的,所以零售商們也不會因為被欺詐而蒙受損失。

加利福尼亞州的Coinbase公司為用戶提供比特幣兌換及」錢包服務」的電子平台,用戶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存儲他們的數字財富。該公司的合夥開發商Fred Ehrsam說,

比特幣要成為主流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一次使用就能完全掌控它絕非易事。使用流程很繁瑣。此外,比特幣還可能被黑客竊取,或像洗衣機裡的美元鈔票一樣憑空流失。過去兩年中,曾發生過多次比特幣兌換交易遭竊或系統崩潰的情況。

Mt. Gox是最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總部位於東京,由兩個法國人經營。它處理了約80%的比特幣-美元兌換交易。但風險是,這樣的業務一旦崩潰,比特幣交易就會癱瘓。事實上,4月10日比特幣短暫的價格下跌就是由Mt. Gox的某個軟件崩潰所致,這引發了眾多比特幣用戶的恐慌同樣,比特幣的合法性尚不明確。3月18日,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計劃規範比特幣兌換交易;這也暗示著財政部未必會關閉這項服務。

比特幣專家Mike Hearn說,

比特幣要想更進一步的發展, 技術難題勢必是要攻克的。因為每個比他比的所有權都會進行核准,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這個圈子,他們彼此間流通的貨幣數據量也會越來越大,從而導致系統運 行越來越慢。技術維護可能有一定幫助,但很難起到實質作用:所有用戶都必須升級比特幣錢包及其開發軟件。

Hearn擔憂比特幣可能因發展過快而對長遠不利但真正威脅到比特幣的是業內競爭。比特幣的忠實擁護者指出,新比特幣不可能憑空產出。情況的確如此,但有一類新數字貨幣就能做到這一點。 替代貨幣已經處在發展之中。比特幣的克隆貨幣Litecoin就是其中之一。到目前為止,Litecoin的使用者還僅限於一小部分鐵桿粉絲,但它的價格漲幅同樣驚人。據傳,Litecoin很快就要在Mt.Gox交易所面市。

相對弱勢的替代貨幣是Ripple。Chris Larsen是一位企業家,曾在硅谷創辦過眾多企業,也是開發Ripple的新興企業OpenCoin的合作創始人。Larsen說,

Ripple比比特幣更易使用。後者需要10分鐘的時間來確認交易結果,而前者核准或拒絕交易僅需幾秒鐘而已。Ripple的起源毫無神秘可言,目前也未與犯罪或其他風險活動發生任何關聯。

OpenCoin計劃於5月正式向公眾推出Ripple幣。目前產出的Ripple幣總值為1億,據稱這一數值將不會繼續上升。為增強新貨幣的勢頭,OpenCoin最終計劃向用戶贈送總需求的75%。任何用戶只要開設一個OpenCoin賬戶就能得到5個Ripple幣;而原比特幣用戶則可以拿到更多。 OpenCoin所留存的25%將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確保Ripple持續強勁:公司分紅時,Ripple市值越高,OpenCoin投資者所獲回報就越多。4月10日,多家一流風投企業宣佈已投資OpenCoin,其中也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這樣具有獨到投資理念的風投公司。如果Ripple能發展起來,那就可能會有更多的金融業者加入競爭行列。

同時,Visa這樣的信用卡公司完全可以建立快捷廉價的專屬國際支付體系。倘若整個國家都通過算法來發行貨幣,那又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到那時,比特幣很可能就消失了。即便這種情況發生,比特幣的創造者們也將能和Fanning一樣實現某種目標。Napster與其它文件共享服務推動了音樂行業與在線服務的結合,才產生了iTunes或Spotify這樣的在線音樂服務。比特幣的價格也許會跌破;它的用戶也可能轉而使用其他貨幣,但同樣很可能的是,某種形式的數字貨幣終將對金融界造成曠日持久的影響。

即便最終失敗,比特幣對金融界的影響也是不可磨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1

【戲說大數據】向林彪同志學習數據挖掘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713.html

【不打無把握之仗】

林彪從紅軍帶兵時起,身上就有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次戰鬥的繳獲、殲敵數量。每次打完仗,林彪就親自往上面添加數字,並為之沾沾自喜…令人感覺到這個23歲任軍長,25歲就當軍團長的人,似乎有點小氣。

1948年遼瀋戰役開始之後,在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裡面,每天深夜都要進行例常的「每日軍情匯報」:由值班參謀讀出下屬各個縱隊、師、團用電台報告的當日戰況和繳獲情況。

那幾乎是重複著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數據:每支部隊殲敵多少、俘虜多少;繳獲的火炮、車輛多少,槍支、物資多少……

司令員林彪的要求很細,俘虜要分清軍官和士兵,繳獲的槍支,要統計出機槍、長槍、短槍,擊毀和繳獲尚能使用的汽車,也要分出大小和類別。

經過一天緊張的戰鬥指揮工作,人們都非常疲勞。整個作戰室裡面估計只有定下這個規矩的司令員林彪本人、還有那個讀電報的「倒霉」參謀在用心留意。

林彪幾乎終日倒騎著椅子面對著牆上的地圖,長時間不許別人打擾,一個人對著地圖觀察和思考。他要計算到進攻時有全勝的把握,還要留出退路。而這些精確的部署都來自於那些看上去乏味的數據準備。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大量繁雜的數據,耗時損力的重複,都沒有意義,但這些用心的做法正是林彪幾乎每戰必勝的源頭。

【找到最有價值用戶】

1948年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僅用了30小時就攻克了對手原以為可以長期堅守的錦州,並且在全殲了守敵十餘萬之後,不顧疲勞揮師北上,與從瀋陽出援的敵精銳廖耀湘集團二十餘萬在遼西相遇,一時間形成了混戰。戰局瞬息萬變,誰勝誰負實難預料。

在大戰緊急中,林彪無論有多忙,仍然堅持每晚必做的「功課」。一天深夜,值班參謀正在讀著下面某師上報的其下屬部隊的戰報。說他們下面的部隊碰到了一個不大的遭遇戰,殲敵部分,其餘逃走。與其它之前所讀的戰報看上去並無明顯異樣,值班參謀就這樣讀著讀著,林彪突然叫了一聲「停!」他的眼裡閃出了光芒,問:「剛才念的在胡家窩棚那個戰鬥的繳獲,你們聽到了嗎?」

大家帶著睡意的臉上出現了茫然,因為如此戰鬥每天都有幾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樣的枯燥數字嗎?林彪掃視一週,見無人回答,便接連問了三句:

「為什麼那裡繳獲的短槍與長槍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為什麼那裡繳獲和擊毀的小車與大車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為什麼在那裡俘虜和擊斃的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思索,等不及的林彪司令員大步走向掛滿軍用地圖的牆壁,指著地圖上的那個點說:「我猜想,不,我斷定!敵人的指揮所就在這裡!」

林彪可以如此篤定,取決於他每晚必做的功課,這些戰報彙集成林彪腦中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當出現差異,他可以及時獲取,得到準確信息,找出價值所在。

從大批雜亂無序的數據中將信息集中、提煉,分析出研究對象的內在規律,林彪對兵力的計算可以精確到一個營甚至一個連。以當時的條件設備,再加上人工的費時費力,林彪尚能如此,可見他管理的精細化,而現在擁有更多手段、先進技術的我們是不是該反思,是冗雜遮蔽了雙眼?

【服侍「廖耀湘」類的VIP】

得出結果之後林彪口授命令,追擊從胡家窩棚逃走的那部分敵人,並堅決把他們滅掉。各部隊要採取分割包圍的辦法,把失去指揮中樞後會變得混亂的幾十萬敵軍切成小塊,逐一殲滅。司令員的命令隨著無線電波發向了參戰的各部隊……

而此時的廖耀湘,正慶幸自己剛剛從偶然的一場遭遇戰中安全脫身並與自己的另外一支部隊匯合。他來不及休息就急於指令各部隊盡快調整部署,為下一階段作準備。可是好景不長,緊追而來的解放軍迅速把他的新指揮部團團圍住,拚命攻擊,漫山遍野的解放軍戰士中,不斷有人喊著:「矮胖子,白淨臉,金絲眼鏡,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把對方指揮官的細節特徵琢磨到如此細微,並變成如此威力巨大的順口溜,穿著滿身油漬伙伕服裝的廖耀湘只好從俘虜群中站出來,無奈地說「我是廖耀湘」,沮喪地舉手投降。

廖耀湘對自己靜心隱蔽的精悍野戰司令部那麼快就被發現、滅掉,覺得實在不可思議,認為那是一個偶然事件,輸得不甘心。當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斷之後,這位出身黃埔軍校並留學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參加過滇緬戰役,在那裡把日本鬼子揍得滿地亂爬的新六軍軍長說:「我服了,敗在他手下,不丟人。」

當找到關鍵價值所在之後,林彪下達命令,及時告知戰鬥在前線的戰士們他的特徵,「矮胖子,白淨臉,金絲眼鏡,湖南腔!」才能一擊即中。同樣,當我們找到最有價值的用戶後,要及時讓產品第一線的戰士們清楚地知道用戶的特性和需求,才能知道如何攫取用戶的心。

取得這場重要戰役勝利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居然出於獲勝方的統帥夜半時分,對一份普通遭遇戰之後的戰報的數據分析,來源於他「從紅軍帶兵時起,身上有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次戰鬥的繳獲、殲敵數量」的優良軍事素養。

同是運用數據分析,而我們和林彪的任務剛好相反,他是找到敵心所在,一舉殲滅;我們是找到需求所在,設計出好產品,服侍好「廖耀湘」這樣的VIP!

數據的積累、數據的挖掘、分析、歸納、整理,是一支優秀團隊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沒有它,你永遠是匹夫之勇。

如果我們的團隊能做到如此,何懼大數據時代競爭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068

【產品經理】你的產品要能挖掘人類最根本的慾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83.html

1.一切源於慾望

1.1 慾望?需求!

慾望!何為慾望?心理學上對慾望的解釋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在這個定義裡有兩個關鍵詞:本性、目的。它指出了慾望的源頭,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是一種本能,人人皆有。同時也指出了慾望的產生原因,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舉個例子,吃飯,這是一項最基本的生理慾望,每個人為了生存必須要吃飯。要吃飯,就得先把飯做出來。我們有微波爐,電飯鍋等等很多可選擇的工具來幫我們做飯,甚至,做特殊的食物有專用的工具提供給我們,比如面包機。再者,如果你不想做飯,連出門都懶得出,你可以用一款叫「餓了麼」的軟件將食物快遞上門。

前面提到的微波爐,電飯鍋,面包機以及「餓了麼」軟件,都是我們可以用來滿足吃飯這項生理慾望的工具。換個角度,這些工具不就是工具生產廠家的產品嗎?換句話說,產品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慾望而產生的工具。既然產品是為瞭解決人們的需求問題,也就是說需求就是人們的慾望。

1.2 慾望,如何滿足

每款產品都有自己要解決的核心的用戶需求,也就是說產品都有一個核心的慾望需要去滿足。比如,「餓了麼」軟件就是滿足人們叫外賣的慾望。但是,叫外賣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用戶一定要用「餓了麼」軟件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慾望進行深入的分析,已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滿足人們的慾望,這個活動常常被產品人稱作需求分析。

舉個蘇傑大大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中的一個例子:絕跡小朋友想去吃火鍋,這是一個慾望。但是絕跡小朋友真的是嘴饞了想去吃火鍋嗎?可能絕跡只是餓了,但是這四川娃子餓了就只想到吃火鍋。如果真的只是餓了,給他倆包子也可以滿足絕跡的慾望,還能節省成本,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需求分析過程,通過需求分析找到了最簡單的滿足人們慾望的方式。

再來談談「餓了麼」軟件,在這個軟件出現之前人們也是能叫外賣的,那麼這款軟件有什麼更好的滿足人們叫外賣慾望的方面呢。我們先來看看以前叫外賣的痛點。叫外賣有兩種方式,如果店舖有官網,可以去官網訂餐,但是,這些只限於一些大型連鎖餐廳,比如麥當勞。另一種方式就是電話預定,但是前提是你要有店舖電話,一般人肯定不會有附近所有餐廳的電話。「餓了麼」軟件就解決了這兩個痛點,它能蒐羅用戶周圍提供送外賣服務的所有餐廳,並為所有餐廳提供網上訂餐服務,同時也免去了獲得餐廳電話的需求。通過分析,「餓了麼」軟件提供了更好的滿足需求的服務。

2.合適的慾望碰到合適的人

2.1 用戶角色建模

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受眾,沒有哪款產品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為此,我們需要對自己產品的受眾進行分析,看看這些用戶使用產品的習慣是怎麼樣的。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取用戶的需求。

首先,要找出產品的受眾,這個流程一般被稱為用戶角色建模。用戶角色建模首先要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列出可能的用戶角色集合。還以「餓了麼」軟件為例,一般都是什麼樣的人會叫外賣呢?勞累一天的上班族,學校的學生,偶爾想改善伙食但不想出門的人,加班的人,不會做飯的人。

在收集了用戶角色集合以後,我們需要對這些用戶角色進行整理,看看角色之間有沒有包含或者重合的地方,如果有,則需要考慮是否用角色需要被丟棄。比如上面的用戶集合中,不會做飯的人並沒有典型的特徵,而且,在上班族、學生、加班的人中都可能會有不會做飯的人。則,不會做飯的人完全可以被其他角色所代替,這個用戶角色就可以被丟棄了。

在整理完畢用戶角色後,可以將每個用戶角色寫在一個卡片上,並在每個卡片上寫下這個用戶角色的一些特徵,這樣可以方便的對用戶角色進行分析。比如,在上班族卡片上可以寫上對菜品質量要求較高,可以熟練使用電腦,可能會經常使用該軟件等等。

有些時候為了對用戶角色更加深入的瞭解,一般會對重要的用戶角色建立角色實例。角色實例是一個貼近生活的用戶場景,通過角色實例可以建立起一個真實的人物,讓我們對角色有更真切的瞭解。如果上班族是我們主要的目標用戶,我們為上班族建立一個角色實例如下:

有業界的大大建議在設計新系統時對一些極端人物建立角色卡。這些極端人物並不是產品的典型用戶,但是他們卻是真的會使用我們的產品。比如一些花痴小妹妹,叫外賣或許對她們來說並不是必須的,但是她們可能僅僅是為了看某個送外賣的帥哥,而經常定那家餐廳的外賣。我們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些極端人物身上,甚至這些人物的需求根本不會被實現,但是花點時間在這些用戶身上,或許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

2.2 需求源於角色

前面在用戶角色建模上浪費了很大精力,其實都是在為這裡的需求收集做準備。不同的角色肯定會有不同的需求,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將自己代入角色,仔細想想如果自己是這個角色,會有什麼樣的需求。將所有考慮到的需求都記錄下來,為以後的需求整理做準備。

比如,作為一名上班族,很晚才回到家,這個時候叫外賣肯定希望外賣會很快的到達。而且上班族一般都習慣刷卡,如果提供刷卡或者網上支付功能會很方便。而「餓了麼」軟件就為用戶提供的外賣到達時間的預估,用戶可以方便的選擇可以快速到達的外賣。

再考慮學生,學生這是個沒有收入的群體,所以物美價廉的外賣是他們的首選。學生一般對快遞的送達時間會有相對較大的容忍度。學生中對刷卡的需求不是很迫切,他們一般更喜歡現在付款,所以如果有貨到付款的服務會很合適。同時,如果可以用學生卡打折,我想會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3.慾望也有輕重緩急

在需求收集和整理完成後和項目開始開發之前,我們需要召開需求評審會來確定每個需求的優先級和開發計劃。如果你的團隊正在使用 Scrum 敏捷開發,那麼你們一定在用用戶故事來整理用戶需求。用戶故事通常使用客戶和團隊都可以看懂的表達方式來寫,每一個用戶故事都是產品的一個需求。當然,用戶故事還包括需求的商業價值和相關人員。使用用戶故事可以方便的與客戶溝通,而且不用查看繁瑣的需求文檔。

用戶故事一般使用如下格式:為了[商業價值],作為[角色],我想要[做某事]。還是使用「餓了麼」軟件為例,比如上班族想找到送外賣快的餐廳的需求可以表述為:為了讓外賣更快的送達,作為上班族,我想要查看每家餐廳的外賣送達預估時間。

在用戶故事確定以後,我們需要召集開發人員,客戶還以一些產品的相關人員來參加需求評審會。在會議上,我們需要對每個需求的商業風險,技術風險,開發耗時和優先級作出評估。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商業風險,也就是確定哪些是核心需求,哪些是亮點需求。核心需求需要儘早完成,缺失了產品就不完整。而亮點需求有則會給產品加分,沒有也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一般來講,核心需求的商業風險會比較低,因為這些需求都是產品必須的,被砍掉的可能性很低。而亮點需求的商業風險就會高,可能會因為開發時間不足而被砍掉或者被放入下次版本迭代的週期中。

下來需要確定技術風險和開發耗時,技術風險代表的是這個需求開發的難易程度。如果這個需求所需要的技術開發團隊從來沒接觸過,需要對這個技術從頭開始學習。那麼這個需求的技術風險就會很高,因為這個新技術不知道開發團隊是否能掌握,多久才能掌握。技術風險的評估對開發耗時的評估有很大影響。開發耗時在 Scrum 開發團隊中一般用時間點來計算,一個時間點代表一個理想工作日。在我的團隊中,一般使用斐波那契數列來劃分時間點的等級。因為我們發現工程師經常在為一個需求的時間點而爭論不休。如果為一個需求是 2 個時間點還是 3 個時間點而爭論,這是有意義的,因為 3 個時間點比 2 個多了一半的工作量。但是如果在為一個需求是 99 個時間點還是 100 個時間點而爭論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一個時間點的差別對我們的影響很小。為了避免這種無意義的爭論,我們使用斐波那契數列來劃分時間點,這個時候工程師只需要考慮這個需求的耗時更靠近 89 還是 144 ,而不用為了細小的差別而爭論不休。在評估技術風險和開發耗時時,一般都有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來確定,其他人員不應該左右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的思維。

最後則是評估需求的優先級,綜合分析以上三個要素,來最後給需求評估優先級。一般情況下核心需求的優先級往往是最高的,不過有時候由於技術風險過大,或者開發耗時過長,有些核心需求的優先級會被降低。在優先級評估完畢後,開發團隊會確定第一輪的迭代要完成的需求。如果是使用 Scrum 敏捷開發有一段時間的話,開發團隊是知道自己在一個迭代週期能夠完成多少時間點的任務的,也就是團隊的速率。一些高優先級的需求由於時間點太大而不能放入本次迭代,而使用其他優先級相對較低但時間點小的需求代替的情況也會時常發生。

4.讓慾望在掌握之中

在完成需求評估後,開發團隊就會進入開發階段。在 Scrum 團隊中,需要對開發中的需求進行管理。常用的方法是在一塊木板或是一面牆上列出正在開發的,開發完成的,正在測試的和完成了的需求。這塊木板或強被稱為看板。每個人都可以在看板上清晰的看到團隊現在的開發狀況。我的團隊沒有使用實體的看板,而是使用 JIRA 這個軟件提供的電子看板。

在開發過程中,需求的變更是必然會發生的。正常情況下,如果一輪迭代已經開始了,Scrum 團隊是不會中途停止的。新的需求必須在下一輪迭代中才能加入,這樣可以保證開發的正常秩序。為此,我們在看板最前方新加了一項:待開發。我們會將變更的而且有限級高的需求放在這一列,以保證在下一輪迭代中實現這些需求。

大部分公司都會要求寫需求文檔,這樣對所有需求歸類,並且可以方便以後的查閱。但是這些需求文檔有時候書寫的並不是很規範,或是很全面。導致查閱的時候很難找到我們需要的內容而且在需求,有時候甚至是寫完後根本無人去理會。而且,在需求變更時需要進行維護,耗費人力,文檔在多次修改後導致內容很亂,或是前後需求矛盾的情況時有發生。

現在一個新的需求管理方法,需求的實例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需求的實例化是不再編寫和維護需求文檔,而是直接使用高質量的測試用例作為需求文檔。通過測試用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產品的需求內容,而且,在需求變更時,必然會產生新的測試用例,而不必費力去維護。在清晰的表現需求的同時,減少了維護需求文檔的人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3

在中國挖掘公司內幕的高昂代價 O_Livia

http://xueqiu.com/5199849053/25583358
加拿大股票分析師黃昆被關押在中國洛陽的一所監獄裡已經超過了一年,他被指控誹謗了一家在紐約和多倫多兩地上市的加拿大公司。2011年,一份由黃昆的僱主、一家對沖基金所發佈的報告宣稱,通過化驗,他們發現從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Silvercorp Metals, 簡稱希爾威)旗下一個礦場獲得的礦石樣品的銀品位很低。對黃昆來講不幸的是,希爾威的這個礦場是洛陽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當地的知名企業,洛陽的公訴機關不僅對黃昆提出了誹謗指控,還指控他通過非法安裝攝像頭獲取了有關礦場運營的視頻。經過了9月10日一天的開庭審理後,這位36歲的分析師目前正在等待判決結果,看法官是否會判他有罪並在監獄再度過三年的光陰。一位加拿大領事將洛陽的這所監獄描述為「悲慘」之地。在中國,很少有審判是以宣告無罪而告終的。

Courtesy of Jon Carnes
黃昆

據中國媒體報導,自2012年5月以來,已有數百名分析人員在幫助外國投資者調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過程中,或按照外國反賄賂法律的要求對跨國企業進行盡職調查時被抓捕。黃昆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多數被批捕的分析人士都是中國公民,但是公眾對被捕外國公民的關注度更高。中國的電視媒體最近播放了著名的欺詐調查員韓飛龍(Peter Humphrey)帶著手銬的畫面。韓飛龍是一名英國人,他與他的美籍妻子一同受到指控,理由是,他們在上海的中慧公司(ChinaWhys)在對數十家中國企業進行背景調查的過程中,非法獲取了國家機密信息。他們調查的公司中就包括希爾威(股票代碼:SVM)。

分析人士頻繁被捕,可能是對在美上市的中資概念股日益遇冷的回應。對於通過「反向收購」在美國借殼上市的公司來說,黃昆和韓飛龍這樣的調查人員幫助曝光了有損這些公司形象的證據,引發了一波賣空、摘牌以及由美國監管部門發出欺詐指控的高潮(參見2010年8月28日發表的文章《當心此類中國出口》(Beware This Chinese Export))。

在過去的兩年中,中資概念股的整體狀況並不盡如人意,中資企業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大潮也幾乎已經終止—2013年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只有一家。當美國投資者向中資概念投來冷漠的目光時,中資企業高管的不悅可以理解,然而中國中央政府也似乎心懷不滿。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去年在一篇社論中,猛烈抨擊美國賣空者針對中國企業的批評是居心叵測,目的是「通過損害中國初創企業的聲譽以獲利」,並加深外國對中國企業的偏見。

黃昆案宣判在即,標誌著希爾威事件是在中國打擊調查人員行動中走得最遠的。同時,鑑於黃昆和他的同事在被洛陽警方調查期間秘密地收集了大量的書面及視頻資料,這個事件的記錄也是最為詳盡的。黃昆所在對沖基金公司的老闆喬恩·卡尼斯(Jon Carnes)把這些資料分享給了《巴倫週刊》(Barron's)以及溫哥華的監管和司法部門官員。卡尼斯的投資公司和希爾威的總部都位於溫哥華。卡尼斯稱,針對他提出的指控——即希爾威指揮洛陽檢控其批評者並為此支付費用,加拿大政府已經啟動了針對希爾威的賄賂調查。在卡尼斯分享的文件中,有一些據他稱是希爾威負擔警方費用的證據,希爾威是洛陽最大的用人和納稅單位之一。希爾威和當地警方均否認雙方交往中有腐敗行為。

從最低限度來說,中國對企業調查活動的打壓意味著投資者不得不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押注中國企業。黃昆曾經進行的調查類似於西方的企業調查方式,是負責任的選股者在買入或賣空某隻股票前所做「前期調查測試」的一部分。卡尼斯表示:「我無法改變我們在中國進行投資調查的方式。」他還表示:「如果我們想要發現真相,我們就必須展開實地調查。我們的調查行為並未違反任何中國和外國的法律。」

Courtesy of Jon Carnes
黃昆的同事魏海章

在從中國逃往倫敦後,黃昆的同事魏海章(英文名為Michael)在一份寄至洛陽當地法院的書面陳述中寫道:「我深信黃昆是無辜的。」魏海章拍攝了一些照片和視頻,他稱這些照片和視頻顯示了數張抬頭為希爾威的發票出現在了對他進行詢問的警察的辦公桌上(左圖)。魏海章在8月份出具的這份書面陳述中稱,希爾威對洛陽警方的「報酬」使得洛陽警方淪為了該公司的「工具」。雖然希爾威不願與《巴倫週刊》對話,但希爾威表示,這些發票一定是由該對沖基金集團偽造的。中國的公訴機關對黃昆表示,他提出的賄賂指控沒有說服力。

魏海章在他的書面陳述中態度樂觀:「紙包不住火,事實終究會浮出水面。」

在逃離中國前,魏海章通過謊稱願意與馮毅(音譯)等洛陽警察進行合作而避免了監禁。馮毅是偵辦希爾威案件的主要負責人。在魏海章錄製的幾段自己與警察的對話中,馮毅曾經表示,黃昆拒不悔改,必將因誹謗警方和希爾威受到懲罰—即使需要編造指控,警方也在所不辭。在一段對話中,他對魏海章表示:「如果你身處外國的經濟體系或者金融市場的範疇之中,言論自由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在中國,這些言論並不適宜。實際上,它們違反了中國的某些法律。」

他說:「黃昆的好日子為數不多了。」《巴倫週刊》請兩位講普通話的人核實了上述對話的內容。

馮毅最近告知《巴倫週刊》,他本人和他的同事都無權接受外國記者的採訪。他建議美國領事館將我們的問題提交至中國外交部。《巴倫週刊》已經這樣做了,但是沒有收到任何回覆。希爾威的發言人洛恩·沃爾德曼(Lorne Waldman)也沒有回應我們關於中國審理希爾威批評者的問題,他說此事屬於「仍在訴訟之中的內容」。

無論洛陽公訴機關的判決結果如何,黃昆和他的同事似乎有理由相信他們對希爾威的懷疑。在過去的幾年中,希爾威一直在不斷下調其宣稱的銀礦品位,其目前對外公佈的銀品位只有初始值的三分之一。9月初,希爾威的言論似乎證實了這家對沖基金公司的發現。希爾威對股東表示,該公司的銀礦品位已經下降,因為承包商在其河南銀礦開採出的銀礦石中摻入了「廢石」,其目的是增加運輸付款和開採費用。自2011年3月結束的財政年度後,希爾威的年度每股收益已經從每股40美分降至了每股16美分。其在紐約證?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也已經從2011年的高點每股16美元降至了近期的3.27美元。

黃昆在獲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會計與金融學位後,於2006年加入了總部位於溫哥華的對沖基金公司EOS控股(EOS Holdings)。EOS的老闆卡尼斯在早期曾經是中國小型企業的投資人,他以勤勉的投資調查著稱。當他進行的實地調查使他確信某隻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的價值遠低於其股價時,卡尼斯就毫不遲疑地賣空它。卡尼斯開始直接在網絡上發表看跌觀點,但將調研報告匿名發表在Alfredlittle.com網站上,主要是擔心EOS的研究人員會遭到報復。

2011年9月,Alfredlittle.com發佈報告,公佈了據稱是在洛陽採集的、從希爾威的幾輛礦車上掉下來的礦石的檢測結果,引發了對希爾威業務的擔憂。鑑於希爾威的股票大跌20%,該公司董事長馮銳對他稱之為「錯誤及欺騙」的賣空襲擊展開了反擊。希爾威在公司網站上公佈了大量的反駁材料,並表示來自畢馬威(KPMG)的法務會計已經檢查了該公司的部分財務狀況。希爾威還在紐約提起了針對「匿名」誹謗者的訴訟,並申請加拿大皇家騎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介入尋找欺詐嫌疑犯的調查。

洛陽公安局的經濟犯罪偵查部門則更快地作出了回應。魏海章稱,後來他被告知,警方找到了一張顯示當地一名研究員將礦石樣品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的監控照片,隨後發現這名研究員曾經入駐過礦區附近的一家酒店。這名研究員供出了黃昆和魏海章的名字,他們兩人當時分別在成都和西安為EOS工作。洛陽警方於2011年12月20日逮捕了魏海章,在他承諾與警方合作並支付了大約16,000美元(約合人民幣98,000元)後才將其釋放,警方對這筆款項開具了名為「歸還非法所得」的收據。一週之後,警方在北京機場逮捕了黃昆。警方對黃昆進行了搜身,沒收了他的加拿大護照和筆記本電腦,隨後駕車將他押解至洛陽。黃昆稱,在支付了大約3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96,000元)後他被警方釋放。卡尼斯持有這些收據的複印件,希爾威的一名高管還作為見證人簽了字。

魏海章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洛陽警方試圖讓EOS的分析師在事先寫好的供詞上籤字,供詞聲稱他們用來進行虛假化學檢測的並非是希爾威的礦石,而是路邊的石頭。加拿大籍的黃昆拒絕在這份他稱之為虛假供述的文件上籤字。但是33歲的中國公民魏海章並不能奢望外國政府會對他施以援手。魏海章使警方相信了自己將作出對同事不利的證詞,並且在供詞上籤了字。在逃往倫敦後,魏海章稱這些供詞是虛假的,自己是被迫簽署的。他對《巴倫週刊》表示:「如果我不說他們想要我說的內容,我就會被關進監獄。」

不願妥協的黃昆於2012年7月22日被關進了監獄。在此之前的幾天,《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報導了EOS老闆卡尼斯對中國警方聽命於希爾威的懷疑,希爾威對此予以否認。在審理希爾威提起的誹謗訴訟的紐約法庭上,卡尼斯在書面陳述中申辯稱,希爾威在舉證請求書中提及的一份EOS的電話及地址清單,只可能來源於中國警方所沒收的黃昆筆記本電腦上的通訊錄。卡尼斯在書面陳述中表示,希爾威提供的清單與該筆記本電腦中存儲的清單具有同樣的打印錯誤,並且清單中的一個電話號碼實際上是自己家的飛行常客賬號。在否認上述信息來源於中國警方後,希爾威撤銷了舉證請求書。法官卡羅爾·埃德米德(Carol Edmead)於2012年8月駁回了希爾威的訴訟,稱希爾威並未指出Alfredlittle.com報告中的任何不實陳述。她裁定Alfredlittle.com報告屬於受法律保護的意見表達。希爾威並未就法官裁決提起上訴。

2012年9月,加拿大報紙《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報導了卡尼斯有關希爾威資助洛陽警方查案的指稱。在被關押前,黃昆向該報提供了據他稱是馮毅警官的酒店發票複印件,這些發票的抬頭為希爾威旗下的礦業子公司,是馮毅帶黃昆進行多次走訪調查時開具的。《環球郵報》稱,經過與相關酒店和當地稅務機關的核實,這些發票是真實的。希爾威對該報稱,卡尼斯一定是偽造了這些文件。

但是,據卡尼斯稱,他還有其他可以證明洛陽警方收取希爾威賄賂的證據。2012年5月8日,魏海章雖然正在接受調查,但仍為自由之身,他來到洛陽市公安局試圖取回自己的護照,藉口是他需要護照以註冊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考試。雖然他此次未能拿回護照,但是他在公安局拍攝到了一些視頻。在警察把他一個人留在辦公室的幾分鐘內,魏海章躡手躡腳地走到了警察的辦公桌旁,晃得厲害的視頻記錄拍攝下了辦公桌上成堆的文件。魏海章在視頻中用iPhone拍下了警察的出差發票,據他稱這些發票符合警察對EOS的研究人員進行走訪調查的行程。發票上顯示的付款單位是希爾威控股比例為78%的中國子公司—河南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Henan Found Mining)。

魏海章這段偷拍視頻的其他部分顯示,馮毅警告魏海章稱,他最好能在庭審中作證,否則他會遭受比他的「傻瓜」同事黃昆還慘的待遇。魏海章視頻中的警察能夠被辨識出,因為卡尼斯提供了據他稱是該警察證件的複印件。

視頻中的警察承認EOS做空的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自身的缺陷。他說:「但你現在要糾纏希爾威,事情就升級了。他們現在擁有某些中央政府領導人的支持,所以你就必須受到懲罰。」

馮毅繼續說:「如果我們從刑法中找不到相關的條款怎麼辦?那麼我們就會做出新的解釋。我甚至會給你編造一個罪名。」

今年4月,魏海章身處軟禁狀態並仍在繼續假裝配合警方,當時他來到另一座城市的公安局,謊稱自己遺失了護照。由於不清楚洛陽的狀況,當地警察幫他辦理了加急護照,這使他得以逃至柬埔寨。在卡尼斯的幫助下,魏海章順利抵達了倫敦,目前他正在那裡等待加拿大是否會允許他前往溫哥華為卡尼斯工作。魏海章說,他甚至給馮毅打了電話,馮毅軟硬兼施地說,如果他不回來出庭作證,他將永遠不能回到中國。

黃昆的故事則更加悲慘。2012年7月,黃昆入獄,與其他24名犯人被一同關押在面積約為28平方米的牢房內。他的體重減輕了約18公斤。據熟悉洛陽監獄的人士稱,那裡的犯人被迫無償在一家工廠內勞動,他們的工作任務是組裝 誕節綵燈等商品,而110伏的電壓則暗示這些商品將發往北美銷售。

唐·戴維斯(Don Davies)是代表溫哥華地區的加拿大下議院議員,黃昆的父親就居住在那裡。戴維斯表示,在這件事上,加拿大政府可能裹足不前。他表示,由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領導的政府一直在積極地吸引中國的投資與貿易。在回應《巴倫週刊》的問題時,加拿大外交部的發言人稱:「我們與中國當地政府保持著聯繫,我們正在密切地關注事態進展。」

卡尼斯稱,他的基金做空了約13萬股希爾威的股票。雖然從中獲利250萬美元,但他已經將大部分收益用在了支付黃昆、魏海章以及他本人的辯護費用上。

9月10日,黃昆因被指控誹謗希爾威以及使用非法監控錄像監視礦區活動而受審。魏海章沒有回國出庭作證。被允許參加本次庭審的只有黃昆的兩名律師以及希爾威的一名律師。根據辯護律師發送給卡尼斯的庭審記錄顯示,警官馮毅稱,在魏海章視頻中出現的辦公桌和出差發票都不是他的。當辯護律師問及馮毅被拍攝的言論時,他表示無可奉告。

卡尼斯表示,關押投資研究人員並不是提振中國概念股股價的正確方式。他說:「腐敗只會讓投資者喪失信任,而信任是影響外國股市投資決定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Bill Alpert / Leslie P. Norton

(本文譯自《巴倫週刊》)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Silvercorp Metals Inc.
總部地點:加拿大(Canada)
上市地點:紐約證交所
股票代碼:SVM
Silvercorp Metals Inc.
總部地點:加拿大(Canada)
上市地點:多倫多
股票代碼:SV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17

挖掘廢舊電子產品的「金礦」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310/t20131024_508053.htm

  iPhone 5S新鮮出爐,雖遭遇吐槽不斷,但搭帳篷徹夜排隊等待購買的依然大有人在。新機入手,原來的iPhone 4或5是束之高閣,贈與他人,還是投入二手市場?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中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11.76億,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台在中國市場售出的手機,都會相應產生一部廢舊手機。而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終端銷量已達到1.8億,並且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山寨機和水貨。中國移動的調查顯示,全國居民家中約有9億部閒置手機。

  

  手機、筆記本等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令人咋舌,與之相比,電視機、洗衣機等大家電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但中國已經進入家電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台,並且以20%的速度逐年遞增。聯合國環境署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垃圾年產量約為230萬噸。

  

  在電器電子產品的循環再利用上,很長時間以來,小商小販都是回收的主力軍。而進入二手市場的產品魚龍混雜,質量沒有保證,報廢產品採取手拆、酸釋、焚燒等原始處理方式,資源利用率低,並且嚴重污染環境。奧維諮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表示:「以前我們都把精力放在生產、製造和消費環節,對於回收再利用並不重視,產業鏈不健全。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還沒有直接受到廢棄家電的危害,因此沒有切身感受。」

  

  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不合理處置會污染環境,合理處置則儼然是一座「城市金礦」:那些在使用年限內、有使用價值的產品可以進行二手交易,將其價值充分利用,而那些已經報廢的產品,則可以進行拆解,提取可再次利用的零件和材料,進入循環體系。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家電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產業已然開始起步,專業的網絡回收平台興起,自動回收終端為回收提供便利,拆解公司因為政策支持而迎來發展機遇。

  

  專業網絡回收平台興起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網絡來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如58同城、趕集網的二手專區,或跳蚤網站等。但是,這些網站的交易只限於同城當面交易,且購買者既無法知曉產品的真實情況,也無法獲得售後服務。隨著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需求的旺盛,規範與透明的專業網絡回收平台應運而生。

  

  愛回收是國內首家電子產品競價回收平台,2011年4月上線。用戶可在愛回收上出售手機、筆記本等閒置電子產品,由用戶填寫型號、新舊程度、維修記錄等相關信息,回收商進行競價。用戶如果有意向出售,則由愛回收的工作人員上門取貨(目前僅限上海地區,其他地區通過快遞交易),並對產品進行檢測,如果產品與客戶描述一致,則交易達成,愛回收對產品進行專業的數據刪除,回收商到愛回收取貨,交易完成。愛回收提供現金和1號店代金券兩種支付方式供客戶選擇。如果產品與客戶的描述不一致,雙方則需再次進行協商。如果涉及行貨和水貨、9成新和7成新這些較為嚴重的出入時,交易可能無法達成。愛回收目前的交易成功率約為85%。

  

  向回收商收取的管理費或交易佣金是愛回收的盈利來源,其通過活躍度、報價、信用度對回收商進行考察,淘汰不合格者。目前,愛回收與百餘家回收商達成合作。此外,愛回收自身也充當回收商。除在線上回收外,其在線下與手機賣場迪信通合作進行電子產品回收。愛回收開闢了「二手良品」頻道,銷售回收而來的高質量的二手產品,賺取差價。愛回收會對「二手良品」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對其進行評級,提供7天退貨和180天保修服務。對於回收而來的報廢產品,愛回收會將其交給具有資質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而那些處於「二手良品」和報廢產品之間的產品,愛回收會將其轉手賣給其他回收商,同樣賺取其中的差價。

  

  據愛回收新聞發言人袁國介紹,按照目前的運營狀況,愛回收一年的營業額約為2億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另外,其還透露,愛回收計劃將業務從線上搬到線下,在繁華地段開設實體店。

  

  2011年10月,愛回收穫得晨興創投百萬美元級別的A輪投資,如今,已有多家公司表達了對其進行B輪投資的意向。愛回收的用戶也達到了700多萬,其受歡迎的原因在於,規範與透明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電子產品回收和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回收商競價回收,客戶可以選擇高價售出,不用擔心被「忽悠」,愛回收對產品進行專業檢測評級,無論是回收商,還是「二手良品」的購買者,都更瞭解產品的質量,「二手良品」的退貨和保修服務提供了保證。

  

  除了愛回收外,還有波特網、綠盒子等專業電子產品回收平台相繼問世,淘寶二手頻道也於2012年推出淘寶專業數碼回收平台,目前有愛回收和綠盒子入駐,截至2013年9月22日,二者已分別回收電子產品1633、1631件,回收額達到146萬元、91萬元。淘寶專業數碼回收平台相當於對獨立專業回收平台的再整合,用戶可進行對比選擇。

  

  自動回收終端:便利至上

  

  專業的網絡回收平台為用戶提供了便利,但是,用戶仍需預約取貨時間,回收的便利性仍不及就在身邊的自動回收終端。並且,自動回收終端並不需要人員維護,節省了人工成本。

  

  上海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推出了電子產品回收箱,用戶在網站註冊後,獲取打印條形碼,將貼有條形碼的電子產品投入回收箱後即可獲得積分,積分用於兌換商品等,用戶也可以手寫會員卡號貼在電子產品上。2013年,上海金橋對回收箱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用戶可直接刷卡獲得條碼,積分也可以兌換成現金,但是需要到指定銀行辦理特定的環保銀行卡。但整體而言,由於無法對產品進行檢測,因此其仍只能回收報廢的電子產品,並不能進行二手交易。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自助回收箱都只能回收報廢的電子產品,並且是免費回收,因此用戶熱情並不高。記者在深圳市南山區的一個諾基亞維修點看到,店內設置有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箱,但是箱內只有幾塊廢舊手機電池。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應諾基亞公司的要求設置此回收箱,但基本沒人會往裡面投電子產品,而回收之後如何處置,他們也不清楚。

  

  與國內相對「原始」的自動回收終端相比,美國的電子產品自動回收終端ecoATM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借鑑。ecoATM外形與取款機類似,用戶可將手機、MP3、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投入其中,ecoATM採用智能技術檢測產品型號、損壞程度等,然後給出報價,這一報價根據數百個電子產品回收公司的報價估算而來。如果顧客接受,則可獲得現金。用戶在交易時需提供有效證件,以防止ecoATM成為小偷銷贓的選擇。

  

  ecoATM於2012年上市,目前終端的數量已經達到數百個,多分佈在便利店、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回收的電子產品也達幾十萬台。ecoATM將回收而來的產品賣給二手交易商或者維修商,賺取差價,利潤率一般可達到20%。對於報廢的產品,ecoATM將其送往拆解處理公司。ecoATM已經獲得三輪融資,2013年7月,其投資方之一的Outerwall以3.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收購。

  

  拆解企業:回收渠道之爭

  

  1噸iPhone能煉出238克黃金,含量比礦石還高,這樣的信息讓人眼前發亮。但是,「城市礦產」的挖掘並不容易,正規拆解公司的稅收、環保處理成本較高,如果沒有補貼,根本無法獲得利潤,這也是小拆解作坊氾濫的原因所在。2012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開始執行,中國開始對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的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徵收7-13元/台不等的回收處理基金,將其補貼給有資質的拆解企業,補貼標準為35-85元/台。目前已經有64家企業被納入補貼範圍。

  

  政策的支持下,家電拆解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眼下發展的最大問題反而是沒有足夠的廢舊家電,尤其是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後。廢舊家電的體積較大,因此客戶更喜歡上門收購的小商販,正規拆解企業只能成為小商販的「下家」—廢棄家電逐級彙集,最後到達正規拆解企業,經過幾次轉手,拆解企業的回收成本自然較高。並且,一些小商販繼續把廢舊家電送往小作坊—小作坊不需要納稅、不需要環保處理,因此能夠給出更高的收購價格。

  

  華新綠源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家電拆解公司之一,成立於2006年,彼時政策環境尚不明朗,北京市政府按照生活垃圾處理標準對企業進行補貼。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成立後,華新綠源成為第一批受補貼企業。華新綠源的電子廢物回收渠道包括廢舊物資集散地回收、電器經銷商回收、公司機構回收等,其中,經過回收點逐級彙集廢棄電器是最主要的回收渠道。

  

  雖然華新綠源成立較早,在回收渠道上有一定的積累,但其仍然「吃不飽」—年處理能力240萬台,但實際處理量僅為120萬台。

  

  華新綠源探索多樣化的回收渠道,於2013年6月推出廢舊電器回收網站香蕉皮網,用戶可在線登記,華新綠源上門取貨(僅限北京地區),用戶可獲得積分,積分可用來兌換音響、收音機等小家電。截至9月20日,香蕉皮網站已回收物品4438件。華新綠源市場部副總監苑傑表示,香蕉皮網的設立是為了順應現代人的網絡習慣,雖然目前的回收量還不夠大,但是是對傳統渠道的一種補充。目前,華新綠源正在嘗試自己建立回收點,在固定時間地點定期回收,完善回收渠道並降低成本。

  

  在《管理辦法》開始運行後,拆解企業才真正進入了圈地的階段,未來每個省份將有3-4家拆解企業,而競爭的關鍵就在於回收渠道是否完善,畢竟,用戶在乎的,主要是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