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功者的筆記本

 
2011-3-28  TCM




天才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發明之王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美國總統歐巴馬、全英國最大民營集團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和《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這些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制勝武器。

答案是小小筆記本。筆記本,只是開會時拿來隨手記重點用的嗎?其實成功的人,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們這麼做!明星足球教練用筆記控場

請你先聽以下的故事。

今年一月中旬,葡萄牙CustoJusto.pt拍賣網站,登錄一筆拍賣資料,引起眾人譁然,因為這本外表貌不驚人,只是B5大小,藍紫色上下掀翻的掌上 型筆記,要價竟然高達二千五百歐元(約合新台幣十萬元)。

這本筆記本原來的主人,是全球身價最高,年薪達一千三百萬歐元的足球教練穆里尼奧(Jose Mourinho)。原本只是個球隊翻譯的穆里尼奧,沒有明星球員的經歷,為什麼他的筆記如此熱門?

原來,大家發現,原來每次他習慣在比賽中途,不斷低頭書寫的筆記裡,除了鉅細靡遺的畫出各種戰鬥位置,推演因應的戰術之外,還有,就是他預備跟球員溝通的 話。

「我在上半場的最後五分鐘做筆記,準備好我要傳遞的資訊,如果我要和某一名球員進行談話,我要選擇正確的方式。」穆里尼奧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說。

台灣名建築師用筆記管理時間

沒錯,在情緒緊繃的球場上,身為最高領導者的穆里尼奧,竟把筆記化作了戰術推演與情緒管理的工具,這讓他不會在當下氣急敗壞的把成敗壓力轉嫁給球員,而是 能冷靜的運籌帷幄。原本傲慢自大的荷蘭球員史奈德(Wesley Sneijder),就是在他旗下,性格變為冷靜顧大局,且還在去年的世界盃中大放異彩。

把場景拉回台灣。

全台灣最大建築師聯合事務所創辦人潘冀的辦公桌上,一本A4大小,封面上寫著「速記簿」的橫式筆記本,是潘冀每天下班前一定會翻開的功課。

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潘冀都會在筆記本上,整理當天已完成的事項,然後條列出第二天的待辦事項,確認新一天工作的優先順序。

潘冀經常對新進同仁分享一句英文諺語:「Fatigue is from the things undone.」,意思是說,疲倦是從沒完成的事情產生的,但把工作排序記在筆記本裡,就不需要放在腦子裡,工作再多,也不會令人感到疲累。

潘冀,每天只花十分鐘的筆記整理沉澱,卻讓自己減少數倍的時間浪費。

記筆記,只要持之以恆又有重點。將會發揮驚人的力量。

大前研一菜鳥備忘錄變暢銷書

三十二歲那年,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出版第一本著作《企業參謀》,那時他剛進麥肯錫顧問公司第三年,但因為保留求學階段的做筆記習慣,他總是將分析任何個 案學習到的Know-how記下,這本書就是以筆記本上的菜鳥備忘事項編輯而成。

出版後,不但成為日本書市企管類暢銷書,也讓事務所不斷湧進新案。隔年,大前研一的鐘點顧問費價碼,已是同時進入麥肯錫同事十倍之多。

你也能跟著做!把所見所聞「寫進腦袋裡」

簡單的筆記動作,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力量?科學證實,它可以開發你的成功腦。

一,訓練左腦的邏輯力。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指出,將自己思考的歷程寫在紙上,是展開自我辯論,反覆訓練思考路徑的方法,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邏 輯思考力。認知心理學亦指出,透過不斷內在自我對話,建立起預設未來認知(meta-cognitive thinking),是形成策略思考的關鍵心智活動。

二,活化右腦的創造力。早在一九七○年代,神經心理學家研究腦幹受傷的患者即歸結出,左右腦職司不同功能的結論,左腦主管理性分析,處理文字、語言資訊; 右腦則負責影像、空間判讀,和創意等抽象層次的能力。

在筆記本上塗鴉書寫,同時啟動的是從兩側眼球輸入視覺訊號,平均送進左右腦展開線性分析和抽象思維的歷程,再透過大腦皮質層的運動神經,下達到手指肌肉, 遠比閱讀更為複雜的心智活動,分析力與創造力可以同時被激發,是只靠口語或純文字達不到的境界。

三,強化對重點事項的記憶。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江崎玲於奈指出,「書寫」這個行為其實就是要「寫進腦袋裡」,人可以把寫下的東西記起來,所以在 做筆記的時候,會知道自己寫下的什麼是最重要的。

更棒的是,做筆記的成本非常低。 即使,你只有一枝筆加上一張紙。

美國益智遊戲公司Cranium創辦人泰特(Richard Tait),一次搭飛機從紐約飛往西雅圖時,在座位上拿起一張雞尾酒餐巾紙,草擬一款新穎的桌上遊戲,後來這個遊戲風行全球,促成公司後來被玩具業鉅子孩 之寶(Hasbro),以高達七千七百五十萬美元高價收購。

美國西南航空創辦人之一金恩(Rollin King)與另一創業夥伴凱勒赫(Herb Kelleher),也是在餐巾紙上記下,改變航空業歷史的創新模式。當時,美國航空業都在經營長途航線,但是兩人在討論中靈機一動,為什麼不能做通勤市 場的生意呢?金恩隨手在餐巾紙上,畫了三個圈圈,上面寫下三個相互飛行時間都不到兩小時的城市名稱。於是,一九六七年,西南航空成立,從三個城市往來通勤 的路線經營起,營運第三年起,持續獲利超過二十年,締造美國民航業紀錄。

寫下來就成功!只要每天五分鐘,動手提筆

動腦重要,但是,動手,卻是你邁向成功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有時候,你只是花三秒鐘記下關鍵字眼,卻替自己的未來,省下三小時的資訊搜尋代價。這三千六百倍的時間落差,就讓成功者比你跑得更遠。

太多成功者已經享受到筆記帶來的好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至今,仍隨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我會把重要的資料和資訊記在筆記本上,一個月或二週溫習一 次……,當我與客戶談話時,客戶往往驚訝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張忠謀在一場公開演講說。

日本首家上市的網路公司Global Media Online(GMO)集團創辦人熊谷正壽就說:「一本記事本,足以改變你的人生,絕不是誇大其辭,我的人生也是因為一本記事本就此改變。」

拿起你的紙和筆,每天花五分鐘,它將引領你朝贏家之路邁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5

成功者沒告訴你的好習慣


2011-9-19  TCW




你可能沒想過,近來成為管理學家 和心理學家熱中研究的重要課題,竟然是「拖延」。查詢谷歌學術搜尋網站(Google Scholar)可以發現,五年來,關於拖延的學術研究論文就超過一萬二千篇。

現代慢性病:拖延影響健康,也影響財富

以色列 心理學家米爾格蘭(Noach Milgram)甚至把拖延這個現象形容成一種「現代慢性病」。米爾格蘭的研究指出,三十年前只有五%的人認為自己是拖延者,而這個數字今天已經攀升到二 五%。

研究拖延及其影響已十多年的加拿大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商學院教授皮爾斯.史迪爾(Dr. Piers Steel)就曾指出,拖延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問題,有八○%到九五%的人承認自己會拖延,五○%的人持續受拖延困擾,更有四分之一的人長期處在拖延的狀 態下。

拖延,到底誤了什麼大事?

拖延建立運動的習慣,現代文明病便如影隨形;拖延更是時間管理的大敵,無法善用黃金時間處理 重要、棘手的事,會導致一連串的災難。

最熱門的話題:歐債危機、美國衰退疑慮,主事者雖然並沒有視而不見,但是懷著僥倖心理,還在期待傳統 經驗中的寬鬆貨幣可以讓問題自然消失,後果是,眼見風暴即將再度席捲而來。

從時間管理來看,你要選擇駕馭時間,還是被時間綁架?從健康管理 來說,你是選擇多一點運動,流點汗,還是接到健檢報告書無力回天而流淚?

對付拖延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早養成好習慣,無論在時間、健康、財富、 心靈、人脈等五大需求中做好管理,才能讓你不會陷入各種領域亮起紅燈的險象。

習慣的力量有多大?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 (Stephen Covey)在其全球暢銷一千五百萬冊的《與成功有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就提到:「習慣對我們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 成敗。」

成功特效藥:好習慣 自動化行為,能把精力花刀口上

而習慣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它能使人在一個「無 心」(mindless)、自動的情況下行動。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便曾表示:「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將有用的行動自動化、習慣化,而且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而他如此推論的理由是,當我們越多的行為成為習慣,那 麼我們就將更多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分配給更複雜的、有意識的訊息處理。

換句話說,當一個好行為持續夠久 成為習慣,自動化的結果便能在其無意識下,花最少的心力(mental effort)表現出來,我們也就擁有更多的認知資源,去從事無法自動化的行為,把精力花在刀口上。

名人好習慣一:手表調快八分鐘 李嘉誠,八十三歲仍要比快比好

尤其,這些帶來成功的習慣,甚至看起來相當微不足道,但持續一輩子,就是成功的推手。舉例來說,香港首富李嘉 誠從小時候在茶樓當跑堂夥計時,就習慣把鬧鐘調快八分鐘,這是為了讓自己提前做好準備。經過多年努力,他成為香港首富,但即使到現在,八十三歲高齡的李嘉 誠仍然維持著把表調快八分鐘的習慣,快八分鐘讓他可以做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好。

名人好習慣二:午餐試吃 日本7-Eleven創辦人,成新經營之神

另一個有關持續力的例子,日本7-Eleven創辦人鈴木敏文,從推出生鮮商品的三十多年來,上 萬個日子的午餐,都習慣以7-Eleven商品解決,甚至週末也帶著試吃品回家。

因為不斷試吃,他總是可以發現商品的缺點,也因為他親自試 吃,開發商品的員工更是戰戰兢兢。這種堅持不斷的習慣,讓他成功領導日本最大的零售通路集團,更被日本媒體稱作是繼松下幸之助之後,日本「新經營之神」。

小 習慣只要加上「持續的力量」終能成就大事。更棒的是,要養成一個習慣其實並不困難。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健康行為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建立一個 新習慣,依難易度不同,需要十八到二百五十四天不等的時間,但平均而言,只要六十六天就可以培養一個新習慣。

只要多一個步驟、或是每天多花 一點時間,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可能就是影響成功的關鍵。在這樣局勢紛亂的氛圍下,試著讓多建立一些好習慣來「獎勵」自己,會更有自信度過每個難關。

【延 伸閱讀】

人,聰明才智其實差不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你要做的目標,化身成你每天做它的習慣。——美國股神 華倫‧巴菲特

播 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士

卓越 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古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

習性是所謂的第二天性,它會產生堅強的力量。——日本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

一 個人表現優異,一個人表現平平,他們的差異與才華無關,與行為習慣及基本原則有關。——管理學大師 彼得.杜拉克

一個新習慣就可以給我們完 全陌生的驚喜。——《小王子》作者 聖修伯里

每天做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這是一條鐵律,能讓你的義務化為無痛的習慣。——美國幽默文學作家  馬克‧吐溫

【延伸閱讀】你可能不知道……

如果懂得時間管理每天正常下班,比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患嚴重心臟病的風險低了6 成! 你不玩臉書,要比玩的人多88%念書時間,平均成績也高了20%!

如果有運動習慣?? 你每天運動15分鐘,每週持續6天,平均可以多活3年! 你每天少看電視1小時,壽命就增加22分鐘,效果等同於少抽2支菸! 你每天大笑15分鐘,能夠有效減輕壓力,預防感冒!

【延伸閱讀】你應該知道……

平均只要 66天,就能成功培養出一個新習慣!只要花2/3時間,即3天中有2天持續做,就算是習慣!即使面對死亡威脅,卻只有1/7的人願意養成健康的習慣!新年 許願要建立好習慣的人,有88%的人一年後都未能做到!

資料來源:《歐洲社會心理學刊》、台大榮譽教授柯永河、《Immunity to Change》、Quirkology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2

「橋后」林小琪:成功者的狗屁都是經驗!

2012-9-20  NM




「失敗者的經驗都是狗屁,成功者 的狗屁都是經驗。」是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的名句,也是林小琪(Carol)在上海工作四年的心聲。她是前上海麥肯光明(McCann)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創意 官,早前獲全球第四大廣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挖角,出任南中國區首席創意官兼董事合夥人,是首位擔當此位的女性。中大新聞系出身的林小琪,曾任職李奧貝納、奧美等4A's廣告公司,為 國泰航空、麥當勞打造多個知名廣告,堪稱廣告界「橋后」,但在上海卻「無用武之地」。「山寨是常態,抄襲是應該!」是她歸納出來的現實,大家都在做,你做 不做?「梗係做!The show must go on﹗我最佩服內地企業家『冇包袱』嘅精神﹗」林小琪大笑。

時間:九月十三日地點:HABITÜ Ristorante the Garden午餐:帶子沙律、蘑菇湯、墨汁意粉配番茄汁藍蟹肉

職銜通脹

記﹕記者林﹕林小琪記﹕喺上海工作四年,有冇代表作?林﹕冇﹗(斬釘截鐵)我嘅任務係將value、技巧﹑工作嘅方式帶上去,真正嘅創作都係交俾當地嘅員 工做。依家返來香港,會參與更多創作。記﹕內地廣告界正值火紅年代?林﹕無錯,求才若渴,搞到Title Inflation(職銜通脹)好犀利。Junior做兩﹑三年就要求升Senior,否則就跳槽,出面爭住請。我嘅工作之一係精簡架構,之前為咗升人, 創造咗好多職位出來,例如原本Senior Art Director上一級就係Associate Creative Director(副創意總監),但有員工未夠班又要升,於是就多咗個Group Leader。因為佢哋未夠班,所以其實係做緊比真正職位低一﹑兩級嘅嘢,呢個情況喺內地好普遍。 記﹕那人工一定三級跳?林(聳聳肩)﹕內地創意總監年薪最少有五十多萬人民幣,公司仲要幫佢交社保等稅,香港普遍都係六十萬港幣。不過呢行好多有錢仔女根 本唔在乎錢,中國人要面﹗試過話加佢人工唔升職,佢答﹕「我唔要錢,我要升兩級﹗」記﹕不如索性請香港人?林﹕唔得﹗內地人對內地文化的貼近,係不可取代 嘅,香港人無得妒忌。

三個時期代表作

國泰六十周年的一系列廣告是林小琪最喜愛的作品,當時國泰欲打造「植根香港」的本地航空公司形象,她即時想起九龍城和啟德兩個老香港標誌,再加插人情味故事,「港味」十足,出街後大受歡迎,奪得多個廣告大獎。

山寨是常態抄襲是應該

記﹕「山寨」文化如何影響廣告界?林﹕內地唔重視原創性,只要hit中就得。例如服裝網店「凡客」嘅廣告,被視為內地近年最成功嘅營銷案例之一,但標誌、 品牌風格會見到「無印」﹑「UNIQLO」嘅影子,一啲都唔original。喺國際廣告大賽上,內地嘅作品唔差o架,但睇吓現實,嘩﹗假嘅﹗參賽嘅嘢, 根本唔會喺街見到﹗記﹕內地廣告喜用明星營造洗腦式效應?林﹕中國地方大,南北文化差異大,好似日本車淨喺南方賣得,北方唔得o架﹗所以最常用明星,依家 喺內地最紅嘅包括周杰倫、范冰冰、高圓圓、湯唯等,可能你覺得悶,但人人都識,最直接。香港近年少呢類明星廣告,係香港企業出唔起錢,其實以前都用好多明 星,好似郭富城、黎明賣嘅電訊廣告,當時都勁hit。記﹕與內地企業合作有何感受?林﹕我好佩服內地企業老闆冇包袱﹑冇規範嘅精神,成功就乘勝追擊,唔成 功就馬上轉陣。但佢哋嘅眼光仍然較短線,國際企業如國泰,同廣告公司一簽就十年,合作好穩定,但內地公司每一年都要重新招標,基本上「不信任」就係常態。 記﹕搶佔內地市場仍是大趨勢?林(點頭)﹕係!我負責南中國,廣州係「客倉」,香港就做創作基地,希望結合兩地嘅長短。內地廣告界最大問題係執行好易出 錯,一定要打折扣,明明搵番同一個製作團隊,但每一個細節,睇少一眼,成個項目都會「爛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09

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3369.html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成功很簡單,只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養成習慣,如此而已。 以下是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我們稱之為"百萬元的習慣"。

習慣一:成功者清楚地瞭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成功者雖重視事情的結果,但更重視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則有助於他達到結果並且享受過程;

習慣二:成功者下決定迅速果斷,之後若要改變決定,則慎思熟慮。

一般人經常在下決定時優柔寡斷,決定之後卻有輕易更改;成功者之所以能迅速下決定,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價值層級和信念,瞭解事情的輕重緩急,因此能有系統的處理;

習慣三:成功者具有極佳的傾聽能力。

傾聽並非是去聽對方說的話,而是去聽對方話中的意思。傾聽的技巧包括:一、傾聽時不打斷對方的談話;二、把對方的話聽完;三、即使不需要記錄,你都可以聽出來對方的意思;四、把所有的問題記在腦海,等對方說完後在一同發問。

習慣四:成功者設定"當日計劃"。

成功者在前一天晚上或一早就會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全部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分配時間。他管理事情而非管理時間。

習慣五:寫日記。 寫日記的法則:一、保持彈性,重表達思想,而不用太多嚴格規則;二、持續;三、用來設計你的生命價值和中心思想;四、記錄每件事情的差異化;五、記錄特殊 時刻及事件;六、解決問題;七、學習問更好的問題;八、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宣言;九、把每日寫下的東西在月底複習;十、深刻自己的記憶和經驗。

習慣六:做喜歡的事。

習慣七:勤於練習基本動作。

習慣八:運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就是把目標用強烈語氣不斷念出聲音,告訴自己,讓潛意識無法分辨真假,因此相信它。

習慣九:運用冥想的技巧。

當你不斷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是情景,潛意識會引導身體作出那些效果。

習慣十:保持體力或創造更多精力。

習慣十一:成功者人生的目的通常超越自我,立志為大多數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使命而非為金錢工作。

習慣十二:成功者有系統。

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來整理思想、行為,因此能不斷實踐在自己身上,並且教導別人。

習慣十三: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成功者願意做失敗者不願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斷採取以上做法,進而養成習慣的話,這些習慣對你可能不只是百萬元的價值,更可能帶給你金錢和心中的富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97

還原當年創業:誰是成功者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011.html

  在.COM泡沫高起的2000年,香港股市有個神話,一個全球商業領袖購買了一個3個字母的域名,然後沒有業務、沒有盈利,就上市成功了。

由於全球商業領袖的號召力,還出現了香港市民排隊申購的盛況。所以,這個含著金鑰匙出身的網站,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有一天,這家網站的CEO W君出現在我所在的媒體。來自牛津大學的W君是那時大多數人的偶像,他在鼓吹兩岸三地跨媒體的宏遠思想。

W君來自投資機構,所以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開始大量購買媒體。W君帥氣、迷人,說話擲地有聲,當然因為有錢,行動起來也無比迅速。所以,短短幾年之間,他買下了香港,大陸和台灣的很多媒體,要打造一個二岸三地的跨媒體平台(平面、露天、網絡)。如此美好的概念,令人嚮往,而我有幸被我當時的媒體老闆培養,參加了和W君的幾次飯局。

W君當時的預言,大多數在今天看來都已經實現了(不過和他所購買的媒體沒有什麼關係),經過W君手購買的媒體多數到現在都邊緣化和非主流了。

W君從2000年開始一系列的收購,讓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股價飆升,透過收購拿到收購媒體的流水業績,繼續刺激股價,完成了這個網站在那幾年的輝煌。

當然這個網站經過分拆上市,再到私有化,已經漸漸的淡出大家的視線。作為被W君收購的媒體一員,我也目睹了W君收購前承諾的媒體夢想,被一群財務人員強行要求的KPI和所謂的增長加速了衰落。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他所收購的大部分媒體中,十年之後,我終於明白了W君的財技驚人。一切的故事和收購,是資本市場需要而已。

若干年後,偶然之間和我媒體老闆閒聊W君近況,在2005還是2007年間,W君華麗轉身成為投資基金領頭人,開始收購礦山。相信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Z君是我從事媒體的唯一偶像。Z君叫詹宏志,幾乎新一代的媒體人士已經很少知道這個人。但是在1998-2000年,詹宏志是「華人互聯網教父」,對於剛剛接觸互聯網的中國大陸來說,來自台灣的各種互聯網新鮮事是媒體從業人員不得不學習的一課,而這必須要學習詹宏志的文章。

說起詹宏志,他效力滾石唱片,是羅大佑等歌手的策劃主管,也是《台灣新浪潮電影宣言》的起草者,和侯孝賢、楊德昌經典名作《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製片人。但是在1998年,這個牛人用獨特的出版理念,基本上改變了整個台灣的媒體市場,從雜誌到出版物,他以城邦結構這種人類社會歷史上鬆散的自制社會結構,塑造了今天全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集團。

他總是先有思想,後有行動。對互聯網的狂熱讓他做了一件當時很轟動的事情:「明日報」在2000年2月15日創刊,員工280人,創刊資本1.4億元。詹宏志廣召台灣媒體人跳槽,在網絡新聞、個人網站或者報台尚未普及時,颳起一陣旋風。「明日報」提供比實體報紙更具及時性的即時新聞,獲得很高的點擊率。發行後幾個月間,股票就從一股10元,在市面私售價飆到一股43元。

《明日報》開辦時號稱記者隨采隨發,每天提供1000條新聞,遠超《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的600條新聞標準。實際運作之後,新聞量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為此明日報大肆擴充,維持在280名員工以上,人事費用沉重。2000年,《明日報》的廣告收入約6000萬元新台幣,不足支付每個月3000餘萬元的基本費用。一年虧損更高達3億元。《明日報》創辦人兼董事長詹宏志於2001年2月21日召開記者會承認失敗,宣佈停刊。

後來的故事就是W君收購詹宏志在台灣的《PChome》雜誌和城邦集團,然後詹宏志因為實在無法達到W君的KPI要求,黯然離職,從此江湖上只有W君,而沒有Z君。

坦率的說,詹宏志的文章和想法給當時年輕的我很多衝擊和塑造,也改變我人生的一些選擇。2009年,我去台灣和城邦集團以及PChome的老大(當年詹宏志的同事)吃飯,小心翼翼的詢問後來的故事,據說實現財富自由的詹宏志,背上行囊,拿起書,遊歷了很多國家;一不小心,又創辦了一個台灣第一的電子商務網站PChome(與之前的電子雜誌同名),成為台灣的馬云!

而W君讓我目睹了,依靠資本、財技、人性的弱點快速獲取財富方法。

我至今很難分辨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敗者,但是我知道在漫長的十年或者更長之後,其實當初的成功和失敗,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記得W君還是Z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09

成功者跟自己的約定


2013-02-11  TCW  
 

 

二○一三年最有魅力的關鍵字:約定!

為什麼是這兩個字?過去兩個月來,除了美國財政懸崖、韓國總統大選等政經大事以外,包括《時代》、《富比世》、《彭博商業週刊》雜誌與《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超過十三家主要媒體,都曾撰述新年新約定為題的文章。

新年立約是可以學習的八七%台灣人有信心達陣

從歷史看,新年立新約(New Year's resolutions)是長達四千年的傳統。最早在古巴比倫時期,新年(三月二十三日)會立下返還物品及還清債務的約定;古羅馬時代,凱撒大帝將一月一日命為新年,人們相信在這一天的所作所為會影響接下來每一天;中世紀騎士則在耶誕節後立下誓約,重申效忠騎士精神,可見新年立約是跨越時空的永恆自我期許。

新年立約,簡直是老梗中的老梗,卻還能讓主流媒體如此熱中,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明知與自己有約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大多數人還是做不到,其中就有很多有趣的學習。

《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二○一三年台灣人新年新希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八六‧五%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在今年可以達到新年新希望,遵守跟自己的約定;而台灣人最想達到的約定,前三名分別是:一、每月穩定存錢理財;二、減到理想體重,衣服穿小一號;三、固定運動。

「這反映出目前『逆境常態化』的社會氛圍!」東方線上暨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說。所謂逆境常態化,指的是目前大環境出現不利於個人發展因素的頻率,遠超過有利於個人發展的頻率,且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

從選項上來看,容易自我掌控、實現的項目,如穩定存錢、減重、運動、學習新事物等,排名高於金榜題名、發展新戀情、好業績等展望未來或立大志等項目。

從個人偏好來看,有七成到八成的人寧可十天半個月出去走走、簡單生活、把握當下、微溫幸福,僅兩成到三成的人想要出國度長假、忙碌充實、展望未來和轟烈的愛情;「不再像過去要把自我狀態弄到極致、顛峰,『比較好』(Better)比『最好』(Best)更是現代人對自己的要求,」李釧如說。

問卷中同時回顧了二○一二年台灣人履行新年新希望的狀況,結果超過八成都曾在二○一二年跟自己約定,要訂定目標、改變自己,可是履約的比率是五五‧七%,立約後半途而廢的比率為四四‧三%。

美國《臨床心理學》(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期刊二○一二年底的調查顯示,在第一週維持新年新希望的人,有七五%;四五%的人每年立定新年希望,其中有一半的人沒辦法達成;「這就是所謂新的理想是最好的逃避,」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

對自己的約定像小探險實現預言就是在累積自信

《終結拖延症》(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書籍作者之一克瑙斯(Bill Knaus)也指出,練習自我勝任感,能幫助你實踐約定。相信你自己可以組織、協調、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行動,以便達成目標,這種信念就像一種自我實現預言。如果你相信你正在控制自己的行為,你便賦予自己權力。

反過來看,持續無法履約終將對自己造成傷害。美國臨床社工師萊因斯坦(David A. Reinstein)指出,對自己食言造成的心理傷害是「不再覺得自己可以信任」,有損自我價值感、自尊心,甚至形成憂鬱症。

《經濟學人》二○○九年一篇名為〈新年不約定〉(New Year Irresolution)的文章便指出,人本性偏好看到快速的成果,寧願貪圖眼前的小利益,而捨棄未來比較優渥的報酬,所以對於未來約定會拖延不做,總覺得以後再做也來得及。比如說與其選擇三個月後瘦下來的窈窕身材,人們傾向現在大口咬下漢堡,因而導致新年希望落空,對自己爽約。

約定是要求自己執行希望、突破舒適圈,所以執行力很重要。「對自己的約定像是小探險,而生命要多探險,才會累積自信;真正的冒險就是盡力去做,」王浩威說。

其實很多朋友願意幫你自定KPI彼此督促進度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張傳琳指出,多數人跟自己立約最容易產生的迷思,不外乎目標定得太高(例如在台北租屋、月薪只有二十二K,卻想要每月存一萬元)、目標不具體(例如要固定運動,卻沒定出每週運動幾次、多久),以及認為定出計畫就會達到;「迷思背後的意義就是自我認知不足,才會定出做不到的約定」,張傳琳說,「一開始通常會定得略低,拉長時間軸,先累積成功經驗,再逐漸調高標準,最後才會履約。」

要達到跟自己的約定,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放棄的毅力和動機,三者缺一不可;這些抽象的原理原則,可從三方面落實成為具體可行的計畫:

一、使用「我不……」而非「我不能……」

定對目標是履約的基本功,從怎麼想就要開始注意。

《時代》雜誌提醒,你如何想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也很重要。根據休士頓大學副教授派翠克(Vanessa M. Patrick)和波士頓學院助理教授海格貝(Henrik Hagtvedt)在《消費者研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當你對自己或他人訴說有關渴望的行為時,使用「我不……」的自我意願表述,而非「我不能……」否定自我能力的陳述,會增加堅持到底的可能性,更像是個人選擇、決斷力的職責。

二、「夏天前減掉三公斤」比減重來得明確

如果目標不明確,代表決心也很模糊。《改變吧!三十七個改變習慣的秘訣》作者塞利格(Meg Selig)指出,明確的新年志向應符合SMART原則:特定的、可量化的、行動導向的、實際可行的、有時間限制的(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oriented, Realistic, Time-based)。例如,「減重」不是明確的目標,「在夏天來臨前,減掉三公斤,輕鬆穿上某條牛仔褲」才是。

新年新希望也必須定出適當的期望值,一個重達百公斤的人答應自己三個月內要減掉六十公斤,這樣的約定當然很容易失敗;設定小一點的目標,讓你的決心更容易達成。

三、昭告天下,讓眾人督促你

賓州斯克蘭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諾克羅斯(John Norcross)表示,公開宣示你的目標,讓你負責任;公開的承諾比私下的決定更容易成功。「公開有兩個好處,一是告訴自己正視這個約定;二則昭告天下,朋友會監督你,」張傳琳說。

網路時代,昭告天下的最佳管道莫過於臉書。二○一二年起,李釧如便與三個大學好友有感於長期單身生活太忙,想要重新找回生活主動權,於是在臉書上發起「自我KPI」活動,每個人在年底時定下隔年跟自我的約定,有減重、學肚皮舞、每週限搭小黃一次、找到男友、力邀已婚同學聚會等等;如果一個人行動力不足,也會拉朋友一起參與,有伴同行便容易對自己守約。現在,她們相約每週在臉書上公布進度,就連聚會時檢視KPI也成為必聊的話題。

「人又很脆弱,很容易被環境影響而放棄,而約定只是一個意念,單靠自己的力量,時間一久變成無趣的修煉,很容易失敗,」李釧如說,「社群力量是最佳的增強工具。」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湯圓」,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沒有遵守約定,沒關係,每天都有機會再試一遍。重要的是,不要放棄嘗試;當你跌倒時,開心一點,自嘲一下,不要讓一點挫折阻擋你履行跟自己的約定。

【延伸閱讀】台灣人蛇年心願,最想管好錢包 ——2013年熱門新約定排行前5名

48.5%每月穩定存錢、理財34.0%減到理想體重,衣服變小一號31.1%固定運動29.4%學習新事物,培養興趣或第二專長23%壓力少一點,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

註1:以上為複選,排序跟2012年相同註2:此調查由《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市調合作,於2013年1月間進行,有效樣本1,228份,研究對象為20歲以上民眾,採分層抽樣法,20~49歲依據台灣地區人口年齡、居住地區比例配額抽樣,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2.85%資料來源:EOLembrain東方快線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困難的心願,更需要執行技巧 ——《時代》雜誌調查, 最常「不被實現的」的新年新希望

減肥與打造好身材戒菸學習新事物吃得更健康與節食擺脫債務與存錢多些時間和家人相處到新的地方旅行壓力少一點做志工少喝點酒

註:以上無排序關係資料來源:《時代》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8個技巧,幫你達成約定

約定目標須對你有意義、可量化、在你能力範圍內練習自我勝任感:「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或許我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經常犒賞自己,在里程碑之間,慶祝每一小段成功,別等到最終達成才慶祝不要對自己太嚴苛;當你跌倒時,自嘲一下,別讓一點挫折阻擋你完成心願尋求社會支持;找同好一起固定運動,或定期向一位負責任的親友報告減肥進度,讓你更有動機付諸行動把約定拆解成更小步驟,或者設定小一點的目標逆向思考,例如,你想減少壓力,就要學會放鬆給自己21天連續實行,就能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各媒體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5個免費App,管理約定計畫

記帳理財MoneyCare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以時間軸顯示收支資訊、圖示,方便對比前一日消費,支援關鍵字搜尋及Dropbox

習慣養成Lift平台:iOS(英文介面)運動、早起、存錢、戒菸等逾30萬種任務清單,用社群力量一步步把目標變習慣

戀愛交友戀愛絮語 Love Talk+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戀愛交友平台App,可先試用再考慮註冊,以戀愛心聲為主題

運動健身Nike+ Running平台:Android、iOS(有中文介面)帶著手機跑步,幫助你輕鬆記錄路跑成績、挑戰自己,還可設定「激勵歌曲」

瘦身減重DietBet平台:iOS(英文介面)透過競賽輕鬆瘦身,一個月內減掉體重4%就是贏家,越多朋友加入,獎金越多

資料來源:PunApp、《紐約時報》、Fox Business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4

成功者一天的第1個小時


2013-04-29  TCW  
 

 

先是在星巴克(Starbucks)排隊買咖啡,花掉二十分鐘;進辦公室後,打開電腦瀏覽了早報頭條,回覆昨天下班後主管突發奇想交辦事項的電子郵件,一不留神,時鐘的分針已悄悄轉身一百八十度;再看一眼臉書(Facebook)的好友動態,忍不住回上幾句留言,雖一早起來到現在,已是第五度翻開臉書……

不想淪為窮忙咖,先管好電子信箱

上班的第一個小時,你是否就這樣,不經意的讓時間從指縫中溜走?但同時,卻又總成為辦公室最後一輪下班的勞碌咖,淪為職場窮忙一族?

錢買得到大時鐘,買不到一分鐘。「了解你的時間」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開宗明義強調的第一個成功心法。杜拉克強調,時間是獨一無二的資源,成為高效管理者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於他們珍惜時間的方式。

但和縱橫二十世紀的管理大師比起來,當代職場工作者面對更大挑戰則是,擁有隨時隨地可上網、全球通訊零時差的科技工具,雖帶來無比效率與便利,卻也是將人們一天美好開始,徹底打亂的最大禍首。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曾經針對每週正常工時四十六小時的受測工作者進行調查,發現每週人們花二八%工作時間、亦即十三個小時在收發e-mail(電子郵件)上;相較之下,員工每週只有一四%的工作時間,亦即約六.四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進行內部交流和合作,只有收發e-mail的一半。

美國最大連鎖百貨商J. C. Penney,去年對總部四千八百位員工的網路行為進行調查,發現一個月瀏覽的YouTube影片數高達三千五百萬則,占去總部網路頻寬的三分之一以上。

別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慣性開啟電子郵件信箱,即是做好一整天時間管理的最佳捷徑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曾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工作時不頻繁開啟視窗檢查電子郵件的工作者,比較沒有壓力感,而且工作效率較高。

事實上,每天進入上班狀態的第一個小時,若缺乏妥善規畫與自我紀律,所浪費掉的,絕非只是六十分鍾。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包米斯特(Roy Baumeister)指出,人的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樣,用久了會感到疲累。

上班第一個小時,意志力控制最強

他接受美國《成功》(Success)雜誌採訪時指出,人的意志力是種有限資源,用在各種需要自我控制的行為上。這不只包括抗拒食物誘惑,也包括控制人們的思考過程、控制情緒、抑制各種衝動,以及試著在工作或其他任務上表現優異的企圖心。

更驚人的是,意志力還用在做各種決定,所以當人們進行決策時,也會用掉自制力的部分額度。深刻思考,如邏輯推理,也會消耗掉自制力。因此,在一天漫長過程,應付交通擁擠、煩人的老闆和吵鬧的孩子,以及如同剛烤好餅乾般誘人的電子產品使用等任務後,一個人的意志力便剛好耗盡。

「自我控制的主要失敗和其他錯誤決定,通常發生在一天的後半段,」包米斯特說,「節食往往在傍晚破功,而不是在早上。」因為在早上,經過一夜好眠,意志力供應正充沛,且人們在早上更傾向態度樂觀。一項推特(Twitter)使用者的研究指出,比起其他時段,人們更可能在早上六到九點使用「好棒(awesome)」和「超級(super)」字眼。

換言之,一早是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剛上班的第一個小時,處理最重要的事、最棘手的任務,最適合不過了,如同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吞青蛙」的比喻:如果早上第一件事是生吞一隻青蛙,那麼,你會在剩下的時間裡把這件最糟糕的事拋到腦後,而且再也沒有什麼事會變得糟糕。

上班的第一個小時如何起步,決定一天工作的基調,從深呼吸、靜下心開始,你一定也能成為,一早起跑就贏的成功者!

【延伸閱讀】想一上班就贏在起跑點,你最該做的14件事!

準時上工深呼吸花5分鐘調整自我想像今天是全新一天別悶悶不樂評估順序,決定哪些今天完成活在當下、接受現實跟同事非正式開會確保工作空間整齊有序別因公司內部信箱而分心聽取語音信箱打重要電話、寫緊急的信處理最需要腦力的任務安排一個上午中場休息時段

資料來源:《富比世》雜誌、麥肯錫季刊整理:陳筱晶、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4

一千二百位成功者都有的好習慣

2014-02-03  TCW
 
 

 

回顧過去一年,你每天處在同一個人際圈,做自己擅長的事,用相同方法解決問題,日子穩當順利?還是,經歷了不一樣的事情,帶來內心的惶恐與不安全感?

如果是後者,而非陷於前者的舒適圈(Comfort zone),那麼,恭喜你,正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為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過去六年來,針對一千二百位企業執行長、政治菁英等各領域的成功者所做的調查顯示,跨出舒適圈,接納不一樣的新經驗,是這群頂尖人士,共同擁有的最重要好習慣之一。

暢銷書《發現我的天才》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市調機構蓋洛普擔任資深顧問,曾主持一項長達二十五年、針對八萬名經理人的大規模訪談,結果明確指出,具備打破成規的勇氣、不依循傳統管理智慧,是傑出經理人最重要的特質。

確實,跨出舒適圈,將面對未知與新的壓力源,但心理學研究已證明,適度的焦慮狀態下,通常帶來較佳的行為表現,甚至成功者所追求的顛峰狀態。

佐伯格〉每天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

身價估計近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去年光慈善捐款金額,就超過十億美元的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過去五年來,便每年都為自己,設定做一件跨出舒適圈的不一樣事情,當作該年度自我挑戰的目標。

二○一一年,他只吃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在廚師的指導下,殺死人生中的第一隻雞、豬和山羊,甚至因此引發動物保護團體的關切,成為網路上辯論的熱門話題。至於去年,佐伯格則嘗試與更多人面對面接觸,挑戰的目標就是「每天都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而不只是發表演說或對觀眾揮揮手而已。

外界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不一樣的事?佐伯格解釋,這些挑戰都讓他有更不一樣的視角,「做一整年,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例如,決定只吃自己殺的動物那一年,他變得更常吃蔬菜,並且學到很多關於永續農業與動物飼養的事情。

教宗〉捨權力象徵,衣著平民化

用新鮮、有趣的角度看事情,跨出舒適圈,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共鳴。

今年三月就職,首位來自南美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不但打破教會的傳統守舊,用九種語言在推特(Twitter)發祈禱文,吸引千萬教徒上網追蹤,他更勇於捨棄傳統象徵教宗權力的紅色皮鞋、鍍金十字架,改以樸素的平民化穿著面對群眾,被美國《君子》(Esquire)雜誌,評選為「二○一三年最佳衣著男士」。

《君子》表示,這是相當「不傳統」的選擇,「但是教宗簡樸的穿著風格,象徵天主教新的開始與新的希望。」

馬雲〉親筆作畫,網拍捐出去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去年也是因為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事,帶給自己超高人氣。

去年十一月,他在網路聊天室宣布,如果有超過十萬粉絲捧場,他就創作一幅「馬體墨寶」拍賣,並將所得捐做公益。一個月後,他不但兌現這張支票,這幅被網友調侃像是煎餅菓子的畫作,竟在淘寶網,經過六十三次加價,以人民幣二百四十二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賣出。雖有評論認為,此舉只是行銷噱頭,馬雲也自我調侃:「畫不在於怎麼畫,而在於怎麼賣。」但毫無疑問,馬雲大筆一揮,便坐收高人氣成功,可說進行了一次和粉絲互動的成功行銷實驗。

蔡明忠〉離開董事長椅,路跑21公里

而也唯有跨出舒適圈,才有機會發掘自己無窮的潛力。

去年十二月,五十七歲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下場參加路跑比賽,跑完全長二十一公里的半馬拉松,成為國內第一個突破自我體能限制,抵達路跑終點站的龍頭企業老闆。讓外界見識到,企業經營者展現在商場之外,更為強韌的意志力。

不一樣的事,不必要很偉大,重點是打破自己的習慣、挑戰自己的心態或性格,甚至只是來點過去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變大」(經驗、眼界、勇氣、自信增加)。在嶄新的未來一年,也和這些中外成功者一樣,大膽跨出舒適圈,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發現一個更棒的自己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36

成功者的行事曆 原來是這樣做的!

2014-02-17  TCW
 
 

 

「進微軟前三個月,我每天走出公司大門就像是紅酒瓶被拔起來一樣,耳邊響起『啵!』才得到釋放。」台灣微軟(Microsoft)公關副總經理張衣宜,負責微軟在台灣的所有公關活動,對外她要跟五家外包公關合作,對內九○%的工作是跨部門合作。

她曾是被行事曆追著跑的白領,一天五、六場會議家常便飯,筆電螢幕右下角的IM(即時訊息,微軟內部社交通訊軟體)隨時擠滿了數十條未讀訊息。微軟內規,若對一件議案有異議,須在四十八小時回覆,否則視同同意,這讓她到哪裡都得帶著電腦。

時間管理,更難了!不懂安排,得花三成時間解決危機

年底的績效考核是最緊張的時候。

三百六十度績效評估(編按:長官、同事的評語都會影響個人績效),加上平衡計分表,代表張衣宜工作不只要討好區域主管,還得打點平行部門的主管。

長官交辦任務使命必達,壓力大到曾得胃潰瘍,張衣宜追求完美的性格,讓她現在睡夢中還會把指甲啃得光禿禿。

網路新科技、組織新形態、新業務、新挑戰……接踵而至,讓現在的上班族,對時間的掌控難度更甚以往。據主計總處調查,二○一三年台灣就業者工時過長比率,創金融風暴以來新高,幾乎每六人就有一人每日平均工作達十小時以上,越來越多人被繁忙的行事曆追著跑。

行事曆安排代表管理能力,失敗的行事曆偷走多少時間?答案是三○%!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二○一一年,針對一千四百名高階主管調查發現,認為工作期待和時間配置得宜者,只有五二%;認為自己時間配置不佳者,每天花三成時間解決各種非預期的危機,是時間分配得宜者的兩倍以上。如果以美國高階工作者每週工作六十小時換算,一週竟花十八小時應付突發狀況!

時間小偷,更多了!三種新趨勢,正在撕裂你的行事曆

哪些新的「時間小偷」,讓你的行事曆更零碎?

一、新網路科技:最常見的兇手,是很多人睡覺不離身的手機。過去只有電話和e-mail會打斷工作,現在,智慧型手機讓Line、WhatsApp、微信、臉書等社交網絡干擾隨時在身邊。

行動通訊專家阿霍寧(Tomi Ahonen)二○一三年的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用戶平均一天查看手機一百五十次,睡覺外平均六‧五分鐘看一次。這意味,人們做事與思考經常無法連貫。

二、新形態企業組織:為了更接近客戶、更靈活、更創新,許多企業都學習IBM、奇異(GE)和微軟,採用矩陣組織,但卻讓員工更易深陷多頭馬車,被丟超重工作。加上動輒二十項指標的平衡計分卡、三百六十度評量、專案管理等,企業用更多的管理工具,增加白領時間管理的難度。

三、新舊事業兼顧:一份針對台灣營收五千大企業高階經理人進行的「二○一三年台灣創新企業調查」,有五成企業將增加資源到創新部門。這意味許多企業既要穩住舊事業,還得開創新事業;無論你職位高低,都可能陷入一人多工、應接不暇的窘境。

非典型挑戰,先搞定人!「期望值管理」,拿回時間自主權

面對這些「非典型挑戰」,時間管理需要新思維——與其把事情排滿滿,不如先搞定關係人。

以往的科層組織,工作像一條垂直的線,只要按部就班行事即可,行事曆相對簡單。現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企業整併劇烈,產品週期變短,就連公文流程,也從原來數天往返,變成長官用Line秒速追蹤。

如果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坐等突發狀況上門,比以前更難控制的時間小偷,將把你既定的行事曆搞得一團糟。

與其被不可控制的事情追著跑,不如主動管理影響你時間的人,例如主管、同事、部屬、客戶。把伺機而動的時間小偷,提早攔截。

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們做「期望值管理」(Expectancy Theory),此概念由心理學家佛魯姆(Victor H.Vroom)提出,公式很簡單:

M(激勵)=V(效用)×E(期望)

亦即,當你讓對方覺得,他所在意的事情可實現性越高,或此事對他很受用,對他的激勵效果越強,也更能令他完成你想要的目標。

在時間管理上,就是想辦法提高對方「期望」與「效用」兩項誘因,別人更有動機幫你,你的時間自主權就變高。

IBM講師唐辛屏分析,時間管理問題多數是跟人互動所產生,增加與對方立場的理解,提供滿足對方價值的誘因,就是簡化行事曆的槓桿點;例如要跨部門合作,先想透這對對方的好處,誘因越大,同事幫忙的機率就越高。

管理破碎訊息:長官Line我?可想出方案再回

中華華人認證講師張永錫觀察,新時代上班族即使不願意,也會收到破碎訊息(如Line、WhatsApp),它們像把利刃讓時間管理破碎化。

知名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稱科技讓溝通方便,也讓「部分注意力不集中」成為社會常態。

老闆或高階主管,最好的選擇是:關掉它!但若是部屬,選擇性較少,長官Line你,能不回嗎?唐辛屏建議,長官愛Line無非追求「效率」和「效用」,緊急事件當然得立即處理,如果非緊急事件,下班可以不回,但為了避免長官不高興你沒即時回應,可以先打「收到,明天×點回覆」,隔天一早提出更有價值的方案。

管理人際干擾:求人與被求,都要找槓桿點

跨部門合作,也可用期望值管理找到「舉重若輕」的槓桿點。

每年張衣宜都需要業務幫忙,找客戶談與微軟合作的感受,放上內部網站。但是業務部門會想:「我拿到業績就好了,幹嘛還要幫你做這件事?」

她告訴業務,可以特別針對客戶想開發的國家發業務通訊,增加曝光,對客戶業務推展也有幫助,提高業務部門幫忙的意願。

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師周勝輝指出,時間管理會和人脈掛鉤,是最難處理的干擾,同事請託就是一例。幫別人忙可以累積「人脈存摺」,但是如果太常出手,反倒打亂工作步驟。累積人脈存摺,卻掉了專業存摺。

台灣微軟消費產品管理和通路副總經理李啟後出手的原則,找出「非你不可」和「最能讓他人印象深刻的事」幫忙。若沒時間,可介紹更能幫他的人,或幫同事找原因,而非第一時間拒絕。

管理轉型衝突:激勵員工投入,是省時利器

提高員工對新工作的期望值,是高階主管省時利器。過去一年,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必須開創豪宅業務並兼顧商辦事業,她在內部強調豪宅業績的成長速度加快,制定商辦業務幫忙開發豪宅的業績辦法,讓商辦業務更願意開發豪宅物件,大量省去她親自帶豪宅部門的時間。

「時間是你人生的錢幣,要小心,以免其他人替你花掉。」這是贏得兩座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林肯傳記作家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名言。

誰不想掌握「時間錢幣」?關鍵就在能否啟動這把「期望值」的金鑰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79

成功者必學的三套口頭禪

2014-07-21  TCW
 
 

 

不論在什麼樣的企業,在日常工作當中,你一定聽過公司內部的人常掛嘴上的口頭禪。從老闆告訴幹部、前輩告訴後進之輩的這些話,都是集結內部各種想法之大成。例如,自家公司的理念是什麼,對員工的期許又是什麼。

豐田汽車在二○一三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車製造廠的頭銜,也有自己代代流傳的口頭禪。為了不讓員工忘記豐田曾經有過的困境,主管會透過口耳相傳,告訴部屬「豐田式思維」。

帶人服人口頭禪:看問題,不要只憑聽到的,要相信看到的!

在豐田服務三十七年,處理機械設備維修工作的井手雄,剛成為管理者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看問題,不要僅憑聽到的,要相信你看到的!」

「譬如,出現不良品或機械發生故障時,作業員會立刻向我報告。身為管理監督者,聽了報告之後會直接向上呈報,並將第一線人員回傳的實情,一五一十告訴直屬主管。結果,上司到了現場後卻說:『實際狀況和你所說的根本不一樣。』當下我無言以對。」井手說道。「看問題,不要僅憑聽到的,要相信你看到的,」指的就是親自檢查商品、製品後,再下結論。

部屬所描述的狀況,往往和實際發生的情況不一樣。所以,身為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賴別人給的訊息,一定要親自去出事地點,親眼確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並不是要主管不要相信部屬說的話,而是因為人很容易啟動自我防衛的本能,萬一出了重大的疏失,很少有人會百分之百、老老實實告訴上司。所以,管理者必須到現場走一趟,因為問題最真實的樣貌,會原封不動的留在那裡。」「你是看到了什麼才這樣說?」

井手說起一段過去慘痛的經驗:「一九九○年年初,我參加公司的教育訓練。指導老師要學生繪製某個工作現場的流程圖,也就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製品、資訊如何流動。我根據工廠負責人的解說繪製了圖表,並且在教育訓練當中公開發表。

沒想到,指導老師卻說:『你所畫的圖,顯示出製品全都流往同一方向,但在真實狀況中,這些製品其實是流向三個不同的地方。你有親自到現場確認過嗎?』當時,我心想這下完蛋了!該怎麼辦?可惜一切都已經太遲。」

這就是井手對「看問題,不要僅憑聽到的,要相信你看到的」最深刻的體驗。

關鍵》你要的答案都在現場

厲害的主管不論是看資料、聽簡報,都會針對是否實際做到這三現(現場、現物、現實)而緊迫盯人。他們會問:「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如此嗎?」「你是看到了什麼才會這麼說?」透過這樣一問一答,就可以知道回報狀況的人,在處理問題時,到底是聽來的、還是親眼看到的。

人沒到現場、沒仔細看過商品、不掌握真實狀況就向上回報,一旦被人質問,回答問題就容易模稜兩可。這麼一來,會立刻遭到斥責:「你沒有親自去吧!只是光聽部屬單方面的陳述!」

要分辨對方是聽來的還是現場判斷,有幾個訣竅可以使用。沒有到過出事地點就報告的人,說話的態度和方式會出現以下特徵:「看眼神就知道了,通常這麼做的人很明顯沒有自信,而且會用『大概是這樣吧!好像是因為……』的口頭禪來回答。」

相反的,去過現場的人,會帶著自信回答任何的問題。說話時候,有動作、有手勢、無所顧忌,也不會根據推測胡亂發言。

所有的商品製造只有○(圈)和×(叉)的分別,只分做了還是沒做,絕對沒有△(三角形)。「我想大概做了、東西應該沒有問題」就是三角形的世界。如果對話中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要注意了。

激勵行動口頭禪:有六成把握就去做!

在豐田負責機械業務四十年的山田伸一從豐田退休之後,就進入OJT為其他公司提供諮詢。每次遇到顧客時,他就會呼籲:「只要認為可行就馬上行動。」但光是這麼說還不夠,他還補充道:「人一定會害怕挫折,因為失敗很可能替自己帶來負面的評價,所以很多人光想卻不敢行動。因此,想要讓製造現場的作業人員動起來,需要有人起個頭、給一句話精神喊話。」

山田常對自己指導的工作者說:「有六成把握就去做!」六成這個數字給人的感覺不高不低、恰恰好。如果是五成的話,雖然成功和失敗的機率各佔一半,卻常常給人一種很難達成、失敗風險偏高的錯覺。

但如果等到有七、八成把握才動手的話,很多人又會心生猶豫,想說這麼高的成功率,要是失敗一定非常丟臉,因為害怕出糗而變得慎重、選擇退縮。因此,山田才會說:「有六成把握就去做!」

關鍵》贏家是不斷行動的人

此外,在豐田還有很多催促大家付諸行動的話。

最常聽到的就是——只要自己認為可行,就算失敗也沒關係,重點是要動起來!

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法 不錯,不要猶豫,馬上行動。即使做錯也不要擔心,先停下腳步,再回到之前的狀態就可以了。只要在還來得及挽救的時候,坦誠說:「我試過了,但結果還是失敗了。」就沒事了。因為不會有人苛責勇於嘗試新做法的人,所以,豐田人總是積極採取各種行動。

「我個人的感覺是,只要有三、四成的把握,大家就會動起來。譬如,開會時有部屬提出不錯的建議,只要主管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大家就會馬上執行。」

由於這種行動動機在豐田紮根已深,所以即使無人指示,大家也會這麼做。但在別的公司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點,因此,山田希望能夠藉由「有六成把握就去做!」的口頭禪,改變員工的想法。

績效成長口頭禪:製造速度不能比銷售速度快

你的公司是否陷入一味追求高生產力的陷阱中,而動彈不得?「製造速度不能比銷售速度快」這句話,就是要勸大家不要生產過了頭,一直努力製造賣不出去的商品,不但賺不了錢,還會造成公司的損失,導致生產過剩,變成庫存壓力。

山本政治從自己提供指導的經驗中,發現有很多中小企業都陷入了生產過剩的窘境當中。譬如,好不容易投入數千萬日圓買進最新的機器,一定要不停使用它、不斷製造商品才行。

但是,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觀念,即使生產力因新設備而大幅提高,也不能夠製造和銷售脫鉤的商品。基本上,製造的速度不能比銷售的速度快;同樣的,生產的數量不能比銷售的數量多,購買的材料也不能過剩。

關鍵》製造顧客要買的產品

這裡說的銷售速度,是指在後段工程(組裝、檢驗階段)的製造速度,必須配合實際生產的狀況。

「請製造顧客已決定購買的產品!」這是西先健二指導企業的口頭禪。最好的情況是,有顧客決定購買之後(已銷售之後),再進行組裝、檢查,最後完成商品。所以,製造的速度不能比銷售的速度還快。

「我常說『請製造顧客已決定購買的產品』,不要用預測性的方式去生產大量商品。

譬如,工作一定會有特別忙跟不忙的時候,有些工廠為了怕員工閒閒沒事做,就讓他們先做明天的工作……,如此一來,庫存就越堆越多。

碰到這種狀況,我會教育他們用豐田的『及時制度』(Just In Time,簡稱 JIT)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及時制度」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中心之一,其概念就是及時製造、及時採購、及時供應。能夠做到這點,就可以應對各種變化,提升公司的經營效率。

製造的速度不要比銷售速度快,能夠遵守這個原則,就不會被堆積如山的庫存摺磨。(本文摘自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