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T科龙重组三“叩关” 海信空调拟强化控股权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0/HTML_3U33SG85A7JP.html


“一切都在进行中,但影响重组进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4月15日告诉本报记者。于淑珉一行是4月9日紧急赶到广东顺德科龙总部的,作为海信集团重组科龙“一号工程”的主负责人,这次她将在 顺德呆大约1个月时间,海信科龙(ST科龙000921.SZ)的重组提上了日程。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制定科龙的资产重组方案了”,于淑珉4月15日告诉记者,“具体事宜是由汤总(海信科龙董事长汤业国)为首的科龙管理团队来推进的。”

2007年3月,ST科龙推出股改对价方案时,其控股股东海信空调就已明确承诺:在ST科龙股改对价安排执行完毕后,将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然而这一方案因“估价过高”被中国证监会否决。

2008年5月28日,ST科龙公布了经修改后的最新重组方案,标的资产预计交易价格从25.41亿元调低至16亿元,定向发行数量及价格也均双双下调,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A股资本市场大幅下挫,ST科龙2008年7月暂停了重大资产重组。

海信科龙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双方将视市场和经济形势变化,择机重新确定重组方案。”

2009年4月9日,在于淑珉前往顺德的当天,海信科龙A股和H股同时停牌,称将在未来的30天内与海信空调协商重大重组事宜。

对于这次重组,海信集团方面是势在必得,然而并非最佳时机。据中华商务网统计,空调行业2008年下半年内外销销量同比下滑约20%,市场销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海信科龙年报也指出,“2008年第四季度科龙出口规模下降幅度远超预期。”

此外,准备注入科龙的海信空调和冰箱2008年度经营也出现了较大下降,“海信空调2008年出现了小额亏损。”海信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今年第一季度海信空调、冰箱的情况有所改观。

然而ST科龙管理层认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今年家电行业的经营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已经在重组方案公布后未来的半年时间A股市场依然存在反复震荡的可能,“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还难说重组会成功。”于淑珉告诉记者。

对于公司重组的前景,张明告诉记者,“5月11日前公司会做出最新的重组预案,目前还在等审计机构出的海信空调2008年度的财务报告。”

他还指出,“在预案出来后还要出正式方案,之后便提交证监会审批,如果一点麻烦都没有到年底可能会完成重组,但是在提交方案后我们只有等待。”

其 实对于海信集团来说,在香港上市的科龙电器今年1月21日复牌后,海信空调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不稳固,记者了解到,在完成股改送股后海信空调目前拥有 公司25.22%的股权。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中国华融资产分别持有9.94%和6.44%的股权,此外前大股东顾雏军还通过申银万国(香港)、中银香 港、国泰君安(香港)、第一上海证券、恒生证券等7家机构持有公司20.6%的港股。

对于海信空调来说,失去对科龙的控股权是难以承受的。

于淑珉告诉记者,“这次重组后,海信空调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就可以保持。”

对于海信集团来说,完成科龙重组显然是2009年其在资本市场的最大动作,但长远来看做好海外业务其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5

強化網路行銷 勝開實體店

2011-8-22  TCW




Q:經營文具禮品批發,進貨商家 下架庫存品,再以低於市價五成價格賣出,近年來因少子化,幼稚園、安親班等大客戶的業績持續衰退,曾考慮開設實體店面改做零售,考量租金、人事成本開銷過 大作罷。我該如何拓展通路?(天順國際劉店長問)

A:收購下架良品低價出售的商業模式,很適合複製到打價格肉搏戰的網路商店,因此,與其進 軍實體通路,不如主打網路商店。網路開店成本最低,有能力經營網路商店的賣家,未必都有本事做實體通路。實體店遠比網路店複雜許多,除比價格,還須打理環 境、服務顧客等,花心思處理日常瑣碎店務。

以目前經營狀況,貿然跨入實體通路,只會吃掉僅存利潤,不利把生意核心做深、做強。

市 價兩折買進、四折賣出,有本事找到貨源,是你能成功最重要的核心能耐。你認為少子化導致生意變差,但我看法是這塊市場商機非常大,不只幼稚園、安親班,一 般大型連鎖通路或公司行號福委會,每年動輒上千萬元的文具禮品採購預算,都是眼前生意大餅。若想吃到這塊市場,得做兩件事:建立買方信任感、強化行銷力。

讓 買方對你賣的商品有信心,不會因超低價、買到瑕疵或次級品,可考慮的做法是,對買家做出承諾:「如果買到瑕疵品,可獲十倍價差賠償。」如此買方信心很快就 建立起來。

行銷力指的是,讓有文具禮品採購需求的客戶知道你存在,並提供客戶友善的採購介面。例如,購買入口網站關鍵字,或加入團購平台 GROUPON這類折扣網站,有效把店家品牌和品項傳播出去,累積知名度和口碑,而非只扮切貨轉售的批發業者。

還有購置iPad,配發給業 務人員,在客戶面前,可依商品用途或價格快速檢索,且瞬間秀出照片,甚至線上就請物流部門配合出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交貨,運用隨手可得的科技產品,提高 銷售效率與服務品質,客戶不必再像海底撈針般,得翻完厚重的紙本目錄,才能搜尋到商品。

有時經營者會因思考慣性,忘了自我核心優勢,或設限 發展空間。重新盤點能耐、勇於做大分母,再創事業第二春機會永遠存在。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2

金融心理分析 - 牛趨勢如何自動強化(3) 港股博弈 clcheung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2/13/%E9%87%91%E8%9E%8D%E5%BF%83%E7%90%86%E5%88%86%E6%9E%90-%EF%BC%8D-%E7%89%9B%E8%B6%A8%E5%8B%A2%E5%A6%82%E4%BD%95%E8%87%AA%E5%8B%95%E5%BC%B7%E5%8C%96%EF%BC%883%EF%BC%89/
7.
人們更願意賭損失而非賭收益 (續)

 

測驗1:有72% 人選擇A,選擇B的話要賭多少人可以救活,大家不敢賭。

 

測驗2:其實是跟測驗1一樣,不過測驗1將問題重點是放在收益上。測驗2將問題重點是放在損失上。只有22% 人選擇A,大家不願意殺害400人。選擇B的話,是將損失延後,將損失不確定化。

 

測驗3:關乎全人類的未來,決策人唯有選擇A,雖然收益率較低(25%),至少人類不會被滅絕。這個跟退休人士的風險取向差不多。

 

測驗4:理性的天使很想選擇B,因為收益率較高(33%)。不過出錯的話較難跟上帝交差(為何地球一輔清袋?),所以他會選擇A

 

測驗5:可憐的天使會選擇B,因為收益率較高(33%),可以博一博,成功的話不用下地獄;反正選擇A的話一定下地獄。困頓的基金經理就像是可憐的天使,要用客戶的財富賭一賭。

 

 

測驗3-5是幻想式實驗,想說明一般人跟機構性投資者在不同情況下會有非常不同的決擇。

 

====

 

牛趨勢如何自動強化

 

當牛趨勢形成後,它會有自動強化的傾向,原因有多個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因素。因為是正反饋的關係,牛趨勢一般是強勁而且偏離基本因素:

 

1. 事後偏見和後悔

當市場或個股漲上去後,我們一般會錯誤地以為我們實際上早已預料它會上漲,一種強烈的後悔感油然而生,於是股價稍有下跌,我們便急不及待地衝進去。

 

2. 技術指標向好

股價上漲又引起技術分析作手及分析員注意,他們根據技術走勢作出建議,跟風者進一步強化牛趨勢。技術指標愈多人使用的話,就會有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效果。

 

3. 代表性效應

股價進一步上漲後,代表性效應開始佔據我們的腦子,我們自然地認為現在的趨勢是具有意義的。例如,近期H股氣勢如虹,大家會聯想到內地經濟已然開始改善,趨勢將會延續下去,這時我們更想買進。

 

4. 莊家的錢放在心靈錢包

牛趨勢經過一段時間後,愈來愈多人賺到甜頭。這時,更多人願意把更多的錢再投入股市。賺到錢都是放在高風險的心靈錢包,這個現象心理學家叫玩莊家的錢,在賭場中大嬴了一把的人總是會一直賭下去,直到輸光為止,因為他們不認為賭的是自己的錢,他們賭的是莊家的錢。

 

5. 自我驗証

隨著股價上漲,上市公司很容易籌集資金,新資金有助發展業務,連帶公司的上下游伙伴的股票也上漲了,財富效應下,經濟基本面進一步支持股價趨勢。

 

6. 估值謬誤

一般人及分析員錯誤運用估值法,在自我驗証原則下,錯誤估值法令高昂的估值合理化。

 

7. 媒體合理化

媒體專注於報道大眾心態,媒體加入大合唱時令牛趨勢進一步合理化。同時,群體壓力下,分析師發出更多買進建議,賣出聲音愈來愈少。

 

8. 莊家操控

莊家自身交易自編技術圖表,加上用媒體力量去推銷,不斷推高股價。

 

9. 中介人推動証券交易增加

牛市中成交量直線放大,銀行及証券最為高興,他們雇用更多人推銷產品及股票,鼓勵客戶加入牛市大軍。

 

10. 金融流動性增加

財富效應下,更多金錢投入市場,不斷循環的現金流推動下,市場進一步上漲。

 

11. 股神再現

到達牛市中後段,牛市股神數量大增,媒體亦會爭相報導其言論及預測。股神謬論令人們更加亢奮,更加相信牛趨勢會持續。

 

12. 熊大軍投降

最頑固的看空基金及淡友都堅持不了,紛紛加入牛大軍行列。最熊的大淡友反手撲進時,往往是牛市末段,大家都想認識的明燈,很有市場價值!

 

13. 空軍崩潰

當大多數有經驗的投資者發覺不對勁,開始看空時,金融泡沫的最後階段來臨。不過很難確定轉折點,由於市場動力仍在,市場會繼續上揚,超過預期。所以空軍必須止蝕,購回股票,產生了最後一波的爆發,大頂要出現了。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102

自我強化的商業模式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4948742
一些公司能夠形成用戶和公司之間的相互強化,使得胖者愈胖,瘦子消亡。

例如在電視和互聯網出現之前的報紙行業,幾乎所有城市都變成只有一家報紙。競爭存在時,在發行量上有明顯優勢的報紙自然會獲得最多的廣告。於是廣告吸引讀者,讀者吸引廣告,這種相互強化過程會導致弱勢報紙的淘汰。

例如即時通訊軟件,用戶越多,找朋友越容易,於是吸引更多的用戶,相互強化,有領先優勢的騰訊QQ不斷成長為實際上的壟斷者,而其它弱勢即時通訊軟件都逐步消亡了。

例如零售業,連鎖零售規模越大、客戶越多,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越強,議價能力越強提供的商品越豐富、越便宜,商品越豐富、越便宜,吸引的客戶也就越多,形成自我強化的正反饋機制,因此能複製膨脹,誕生沃爾瑪這種大牛股。

網上零售店像亞馬遜、京東商城也有這個特性,用戶越多,單位成本越低、品類越多,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相互強化。

但是,零售業的這種自我強化容易受到新技術帶來更低成本平台的顛覆,例如沃爾瑪的零售連鎖衝擊百貨,網購衝擊零售連鎖。同一平台的成本改善有其上限,新平台對成本的改善造成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差距。

自我強化和網絡效應有區別,網絡效應是單向的,自我強化是雙向的,是用戶規模與公司特性之間的相互強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27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強化總量管制和人員認證制度 從源頭遏阻危機 人民才能吃得安心

2013-11-04  TCW  
 

 

撰文‧孫蓉萍

國內連續爆發毒澱粉、毒醬油、假油等食品摻偽、造假事件,稽查人員疲於奔命,然而食品產業鏈太大,品項太多,主管機關人力和經費有限,而且許多品項也不易透過檢驗直接看出問題。顯然,我們還需要一些更顛覆的思考與作法。

「現在的作法,是稽查人員檢驗成品;但若反過來做,看到原料進口量或流向異常時就加以追查,應該會更快速地發現問題。」一位曾協助政府單位建立認證和驗證制度的資訊專業人士指出,「以現在的技術,統整食品原料來源及流向的資訊,一點都不難。」他建議,政府可以設立一個食安專家組成的團隊,若關務署發現某原料的進口量暴衝,或突然進口以前未曾進口的原料等異常現象,就可以提報給食安團隊研判,如果認為有進一步追查必要,則能立即透過國稅局的報稅資料,確認原料的後續流向。「像是粗製棉籽油在兩年前忽然大量進口,或塑化劑流入食品業者,若能建立這套資訊平台,這些異常現象都會提早讓政府發覺問題。」簡單地說,在資訊專家的眼中,食安控管可以從現在的「末端被動抽驗」,轉變為利用政府資訊採取「源頭主動追查」。

另一方面,曾在食品添加物業界工作的香料業者鄭名凡,則針對食品業者「道德淪喪」的現狀,提出了另外一套顛覆性作法:比照金融業!

金融業負有保護民眾財富的重責大任,從業人員不只需要專業知識與技能,道德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每一張金融證照,考試項目必然包括「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

他建議政府對食品從業人員建立「證照制度」,規定部分從業人員必須持有證照,「例如上課滿一定時數才能當銷售員,並且要在職訓練,取得證照三、五年後還要再進修。」此外,也可規定食品廠內必須配有食品相關科系畢業的合格衛生技師與食安人員,亦須擁有證照,「總之,就是用證照來加強食品業者的專業與良知。」台灣食安崩潰至此,除了民眾信心盡失,也已危及產業發展;重罰、加強檢驗、大廠須對代工廠盡檢驗之責等,都是必要的改革方向;此外,從源頭的原料流向、製造過程加以控管,也是必須思考的配套作法。無論如何,政府如果不端出一套足令社會耳目一新的改革作法,民眾走進賣場時,問的問題恐怕不是「什麼才好吃」?而是「什麼才能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1

信托保障基金辦法出臺 否認默許強化“剛性兌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28

Img393760558

銀監會與財政部近日正式發布《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但對於此前市場認為的該機制推出是在默認並強化行業內的剛性兌付潛規則,《辦法》予以了否認。

《辦法》第五條明確指出,“信托業風險處置應按照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而在信托公司履職盡責的前提下,信托產品發生的價值損失,由投資者自行負擔。”

那麽如何衡量信托公司是否“盡職”?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監管部門目前也已開始擬定《信托公司盡職指引》,或將在明年上半年對外發布。

何為信托保障基金?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透露

保障基金是主要由信托業市場參與者共同籌集,用於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的非政府性行業互助資金,由信托公司或融資者等利益相關人認購,基金權益也歸信托公司或融資者等利益相關人享有。

目的是建立信托業的市場化風險化解方案,維護穩健運行的長效機制。通過保障基金的介入,換取風險緩釋和化解的“時間窗口”,將單體項目和單體機構的風險消化在行業內部,是逐步釋放存量風險、減少對金融市場乃至社會負外部沖擊的關鍵手段。

他還介紹了保障基金的市場化運作:

針對信托公司的風險,原則上按照“債務重組-外部接盤-履行恢複與處置計劃-動用保障基金”的順序進行風險處置。保障基金作為最後的手段參與對信托公司的有償救助,而不是損失賠付。保障基金作為構建信托業的“安全網”,可將行業風險與政府有效隔離。通過保障基金的介入,換取風險緩釋和化解的“時間窗口”,將單體項目和單體機構風險消化在行業內部,是逐步釋放存量風險、減少對金融市場乃至社會負外部沖擊的關鍵手段,是信托行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考慮到保障基金公司專司信托業風險處置的現實需要,賦予其市場化運營機制,日常運營基金公司的自有資金,更便於對信托公司進行流動性救助以及化解信托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更好地協同保障基金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 

保障基金可在五種情形下進行救助:

一是信托公司因資不抵債,在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後,仍需重組的;二是信托公司依法進入破產程序,並進行重整的;三是信托公司因違法違規經營,被責令關閉、撤銷的;四是信托公司因臨時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的;五是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28

麻疹強化免疫淪為“皇帝的新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721

當地時間2015年1月28日,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醫生為兒童接種麻疹疫苗。美國此輪疫情2014年12月從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傳出,現已蔓延至8個州,並波及鄰國墨西哥。 (CFP/圖)

北京“某大廈”的麻疹疫情表明,沒有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已經被國家免疫計劃遺忘。而8個月到14周歲的中國孩子,卻陷入了被連續免疫的“怪圈”。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住在北京城東的年輕媽媽王瑤(化名)決定取消女兒的百日宴。最近有關麻疹爆發的傳聞太多,她不願意拿寶寶冒險。

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月26日,北京“某大廈”共報告麻疹病例23例。雖然官方並未明確說“某大廈”具體在哪兒,但經過《北京晚報》等媒體報道,包括王瑤在內的許多北京人都知道,某大廈就是東城區的凱恒中心。王瑤從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丈夫那得知:在一家投資公司的年會上,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會場,感染了幾個同事,由此引發了全國矚目的麻疹疫情。

幾乎同時,美國加州也面臨著15年以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迪士尼樂園,將病毒傳染給了5名員工,這些人又將病毒擴散到了全美7個州,目前感染者超過85人。

“麻疹爆發,一定是國家免疫出了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付麻疹要解決“免疫性保持”問題。但中國歷次針對麻疹的強化免疫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北京“某大廈”這些未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被計劃免疫遺漏了。而8個月到14周歲的孩子,卻又被連續強化免疫。

麻疹100%的發病率和極強的傳染性讓人色變。2000年美國早已宣布消除麻疹,此次迪士尼樂園的麻疹病毒卻已傳到墨西哥。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一個麻疹病人能感染18個免疫力健全的人——同等情況下,埃博拉只能感染2人,艾滋病只能感染4人。

要對付麻疹,唯一的方式是加強免疫。國際公認,只有疫苗接種覆蓋超過95%,才能夠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

北京“某大廈”中的麻疹疫情表明,中國還沒有形成免疫屏障,而新問題又出現了。麻疹的易感人群和計劃免疫人群都是兒童,此次感染病毒的卻都是成年人。在患病之前的幾十年間,沒有任何人提醒他們,應該去接種麻疹疫苗。

凱恒中心的白領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70-90年代,當時他們或漏種疫苗,或接種了效果不好的疫苗,從一開始,就沒有產生足夠強的麻疹免疫力。

為了亡羊補牢,截至1月30日,凱恒中心內部已緊急接種4371人。有媒體報道,從27日至30日,未出現新增病例。

名詞解釋

常規免疫:按照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強化免疫:指國家或地區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發病或流行情況和人群對該傳染病的免疫狀況進行分析後,決定在短時間內對某年齡段人群進行的普遍免疫。

在反思此次疫情的時候,業內專家聚焦於此前實行的強化免疫政策。

2010年9月10-20日,中國開展大規模強化免疫,為全國所有8個月到14周歲的兒童接種麻疹疫苗。10天內,1.3億中國兒童參與免疫,免疫工作者平均每天接種1300萬人。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陶黎納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行動”。

按照常規免疫政策,出生在2007年之後的兒童都會接種三次麻疹疫苗。但陶黎納根據全國麻疹疫苗出廠數量推算,中國兒童實際接種麻疹疫苗平均為5劑。

強化免疫由此開始遭到人們的質疑:接種第二劑、三劑是為了查漏補缺,第四劑、五劑究竟為了什麽?

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網站給出的解釋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預防接種工作做得不太規範,人群麻疹疫苗接種率普遍不高且缺乏書面接種記錄證明。因此,對規定年齡組人群無論有無接種史都接種1劑麻疹疫苗,有利於簡化接種流程和迅速提高該人群的麻疹免疫力。 

換言之,查漏補缺太麻煩,幹脆全部再打一針。據統計,2004年到2009年,全國有27個省份進行麻疹強化免疫,五年間累計接種1.86億人次。

不過,這只會引發馬太效應——打過麻疹疫苗的兒童,不得不再次強化接種,那些本就沒有免疫記錄的人,也許照舊不會出現在衛生防疫站。

對從事計劃免疫的人來說,短短幾天的強化免疫,能夠將手頭的針打完就“很不錯了”。誰會去找真正漏種的人呢?

2010年9月7日,在中國疾控中心“麻疹強化免疫”線上訪談中,世界衛生組織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醫學官員彼得·斯特雷貝爾為強化免疫做解釋:與中國類似的強化免疫,古巴、阿根廷、韓國等國家也曾多次進行。

“雖然都叫強化免疫,但每個國家的具體做法是不一樣的。”曾光反駁道。

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夠在第一次接種麻疹疫苗時,獲得完全免疫,進行第二次接種的目的,是為首次接種但沒有產生免疫的孩子“查漏補缺”。

於是,美國在孩子入學前增加一次麻疹疫苗接種,古巴則在第一劑疫苗的基礎上,每隔5年對特定年齡層進行強化免疫,目的都在於補足第二劑疫苗。

這兩種強化免疫做法都與中國的“強化免疫”不盡相同。中國一直沿用接種二劑疫苗的思路,還在2005年將疫苗劑量從0.2毫升/劑次提升到0.5毫升/劑次。因此2010年9月進行的“強化免疫”是“額外免疫”。

對多次強化免疫,更加靠譜的解釋是:為了履行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作出的承諾。

中國曾在2005年承諾要在2012年“消除麻疹”,即將麻疹發病率降到0.1/10萬以下,並消除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為此,原衛生部於2006年制定和下發了《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轟轟烈烈的強化免疫由此展開。

在成功消滅天花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將消滅脊髓灰質炎和消除麻疹,列為另兩大目標。但陶黎納對這種動機不以為然:“如果中國2012年消滅不了麻疹,就應該實事求是,取消承諾。”

用大量接種去履行“承諾”,顯然並不成功。2012年,中國未能宣布“消除麻疹”,但麻疹強化免疫仍在繼續。其中原因也許更加惡俗——強化免疫由國家專項經費撥款,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陶黎納甚至把2010年那次全國性的強化免疫比作“皇帝的新裝”。

但據曾光判斷,此次北京麻疹疫情爆發將是一個轉折點,這將迫使各省份開展詳細調研,重新設計單獨的麻疹免疫計劃。北京“某大廈”的麻疹流行,讓詳細免疫調查變得更加緊迫,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2013年起,中國已將“強化免疫”改為“補充免疫”。《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表》中,“強化免疫”被“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取代。

不過,這或許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提法。細看該工作表後可以發現,2014年的麻疹接種任務量仍在2000萬劑左右浮動,與往年相比並無太大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34

原油與美元的“探戈”:全球通縮風險疊加強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9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1 08:42 編輯

原油與美元的“探戈”:全球通縮風險疊加強化
作者:牛播坤

2014年,兩件事情觸發了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新格局:美國宣布退出QE3和油價暴跌。美國退出QE3標誌著美元正式步入升值周期,金融資產恐將重新定價,全球金融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而油價暴跌在給全球經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通縮風險,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程度或將收窄。美元和油價由此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的“雙因子”。

一、美元和油價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的“雙因子”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相繼推出三輪QE,大規模的流動性註入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將長期利率壓制在低位,從而推升了金融資產的定價,並進而推高了實體經濟元素(包括大宗商品)的定價。美國堅定的QE政策增加了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熱度,加速了世界經濟複蘇的步伐,這是一條貨幣驅動經濟複蘇的道路(圖1)。


但這種複蘇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世界經濟的真實需求,扭曲了真實的資產價格。隨著市場預期美國退出QE,2014年中美元正式步入強周期,美元指數強勢上漲高達19%(圖2)。


貨幣抽離和美元走強引發大宗商品的重新定價,定價開始逐漸回歸實體經濟本身對石油的供給和需求上。2014年5月份以來,原油價格暴跌,其他大宗商品也紛紛走熊(圖3)。


在全球經濟複蘇不明朗前景下,大宗商品整體走跌極大地影響了通縮預期。對通縮的擔憂引發各個經濟體在貨幣政策上做出更多改變,而貨幣政策的轉變又將進一步引發金融資產的重新定價和資產的重新配置。

總體上來說,現階段油價在低位徘徊帶來的通縮,在很大程度上與實體經濟的疲弱相互疊加,進一步強化了經濟下行的趨勢,影響著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因此,美元和油價走勢在此階段共同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驅動因素和觀測指標(圖4)。

二、金融周期生變,原油真實供需被重新審視

隨著美國在2014年10月正式退出QE,全球金融周期發生變化,美元指數逐漸走強。然而,此次美元強周期並不同於以往。縱觀以前的美元強周期,要麽是美國經濟更好,而其他經濟體經濟也不錯,要麽是全球遭遇重大危機,美元作為儲備資產更受青睞。

此次美元強周期則是在全球經濟(除美國外)下行,而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之下。全球經濟下行使得市場風險上升,隨著美國正式退出QE,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敞口被打開。

我們知道,一旦市場風險顯現,將推動資金從風險資產向無風險資產流動。此時,與經濟下行密切相關的原油及大宗商品市場,將最先受到沖擊而價格暴跌,原油定價回歸實體經濟本身。被高流動性掩蓋並扭曲的高價原油市場將不複存在,全球原油市場真實供需關系也將被重新審視。

從需求端來看,美國經濟雖然整體上複蘇趨勢明顯,但美國的能源自給自足戰略已初見成效,美國經濟複蘇並未帶來原油進口需求的增多(圖5)。

事實上,對大宗商品需求端影響最大的國家是中國,正是因為中國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才催生了 肇始於2006年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國,但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在世界原油總需求量中的占比已經升至11.2%。2014年中國GDP增速7.4%,降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應地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增長疲態盡顯,這對於大宗商品價格而言成為一個轉折點(圖6)。

歐洲和日本是極度依賴原油進口的國家,但其經濟均陷衰退邊緣,原油進口量並未明顯增長。日本原油進口量自2008年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圖7),而歐洲原油進口量在去年第二季度雖有反彈,但並不足以改變其下行走勢,更不可能支撐全球原油需求新格局(圖8)。

整體而言,與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相一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原油需求並不強烈。即便是在原油價格大幅下行的過程中,低價原油也並未成功地刺激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長。值得註意的是,原油在需求端的增長弱於預期,並不意味著原油需求的萎縮,全球原油需求量總體上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

從供給端來看,一方面,美國原油產量在過去6年增長了80%,大大改變了全球原油市場供給格局(圖9)。國際能源署預計明年美國將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另一方面,原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對這一輪油價下跌采取了默許態度,並未實施減產措施(圖10)。


其中尤以沙特為典型,沙特對於減產的意願極低,不排除它甚至希望通過油價維持低位來扼殺美國的頁巖油產業。此外,隨著油價暴跌,一些極度依賴原油輸出來解決本國財政的國家,反而受制於原油收入的減少進一步擴大了產能,這也對原油價格形成了打壓。

將本輪油價暴跌與歷史上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有時“歷史總是驚人地重複”。上一次油價暴跌超過50%是在1985/86年,那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油價如此幅度的大跌。從1985年11月到1986年3月,原油價格由每桶30美元暴跌到每桶10美元(圖11)。

1985/86原油價格暴跌與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有類似的背景。首先,原油市場都面臨需求不足的外部環境,經濟增長前景偏空,從而對原油需求的增長弱於預期;其次,歐佩克對原油價格暴跌都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5年7月沙特宣布不再發揮調節全球石油產量的作用,並在兩個月後開始增加產量,與此同時歐佩克決議將原油政策的核心從油價轉移到市場份額(圖13)。


而這兩輪油價暴跌不同之處則在美元周期的差異上:1985年後,美元明顯貶值,美元逐漸步入弱周期(圖12)。然而美元走弱並沒有改變原油市場格局,原油依然在低價位徘徊了很久,直到1990年才回到30美元一桶。而在2014年,美國宣布退出QE,美元正式步入強周期,美元走強極大助推了原油價格的暴跌。

三、原油價格深跌,全球通縮風險被疊加強化

油價暴跌,產油國經濟最先受到不利影響,因原油出口收入會急劇下降。越是依賴原油輸出的國家損失越大,俄羅斯、加拿大、委內瑞拉、伊朗、墨西哥是典型代表,而同樣身為資源出口國的其他新興經濟體經濟也受到抑制。那麽油價暴跌對原油進口國的影響呢?

我們認為,這類似“刀劍上的舞蹈”,未必全然皆是利好。油價走低會刺激消費,提振企業生產意願,特別是對原油消費大國更為如此。但同時原油價格走低也會引發輸入型通縮,提高企業債務成本,帶來資金鏈崩裂風險。通縮也會抑制實體企業的投資意願,若是考慮到通縮預期對消費的抑制的話,則後果將更加不利。

進一步地,原油價格走熊對原油進口國經濟的影響要分而論之。

美國:美國是原油消費大國,油價大幅下行減少了美國家庭的用油開支,增加了其資金剩余,這會促進家庭擴張消費。由於美國消費占其GDP大概70%的比重,因此油價走跌整體上會利好美國經濟。但油價維持低位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風險因素。這是因為通縮預期一旦形成也會反過來抑制美國消費。數據上也可以支撐這一觀點。

2014年,美國個人支出(無論是耐用品消費還是非耐用品消費支出)增長環比都經歷了一個先上升後下降的過程(圖14),意味著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正在下降。

我們分析這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工資增速環比逐漸收窄可能抑制民眾的消費行為(圖15);其次,由於美國各項通脹指標持續下跌,公眾對通縮前景的擔憂日甚,可能會促使消費者將油價大跌省下的錢用於其他方面,比如提前還債,或者以現金形式儲存以備不時之需等(圖16)。


我們可以從美國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角度來更清晰地闡述。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私人部門儲蓄凈額一直在穩步上升,在2012年末達到一萬六七億美元的峰值後逐漸降低。但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私人部門儲蓄凈額開始重新增加。這說明因油價下跌省下的錢並未全部用於消費,而是有一部分被家庭用於儲蓄了(圖17)。

此外,原油暴跌不僅在消費端,而且也工業端帶來了通縮風險。自去年8月以後美國制造業PMI指數持續下行,這說明工業端面臨的通縮風險也比較嚴重,可能會抑制企業的生產投資熱度。

中國:中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原油進口大國。2014年進口原油3.1億噸,對原油的依存度達到59.6%,較2013年同期升2.6%。去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日均719萬桶的創記錄高位,與美國原油進口規模的差距也已縮小到史無前例的水平(去年12月美國日均進口753萬桶)。

原油價格大幅走低利好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低成本原油降低了生產和運輸環節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原油相關行業消費需求(參見我們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中國企業的減稅效應顯著嗎》報告中,對油價下跌利好的行業板塊和利好幅度的分析)。



目前中國CPI同比從2010年的4%下降到目前的1.4%(我們認為1.5%-3%屬於可以接受波動區間),PPI同比更是連續35個月下滑(圖18和19)。在經濟增速放緩,需求熱度下降的背景下,低價原油給中國帶來了進一步的通縮壓力。

整體來看,油價下跌利好中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且中國也借機增加了原油儲備。油價下跌對目標通脹水平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會增加因經濟下行本已伴生的通縮風險。

歐洲:油價暴跌可以提振歐洲經濟,但效果並不顯著。原因在於,一方面,歐元區經濟目前深陷經濟衰退邊緣,無法較好地利用油價下跌來擴大生產和消費;另一方面,油價大跌會加劇歐洲本已十分嚴重的通縮,而通縮預期又會進一步抑制生產及消費。

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CPI環比僅為-0.1%,面臨嚴峻的通縮壓力,而工業產出環比則僅為0.2%,經濟複蘇也遙遙無期(圖20和21)。


日本:日本是個極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原油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極大地改善了日本出口。自去年年中以來,日本出口貿易持續改善(圖22)。但油價暴跌對日本經濟也有風險性因素。隨著油價的持續性大幅走低,全球面臨經濟增長乏力的通縮環境,我們判斷日本出口難以持續改善。


此外,隨著歐洲QE的推出,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必然會階段性地走強,這也不利於日本出口。整體來看,油價下跌對日本經濟整體利好,但也存在風險性因素,如果日本通脹水平再次回到2013年前,日本經濟將更加低迷和困窘(圖23)。

四、通縮風險集聚,貨幣政策分化或減弱收斂

油價暴跌整體利好原油進口國經濟,但給全球帶來了輸入型通縮風險。在此背景下,油價暴跌開始改變全球增長預期,反向制約全球貨幣政策,並有可能因此阻擊持續上行的美元指數,全球貨幣政策分化也可能因此減小。

目前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單引擎,歐日則處於衰退邊緣。輸入型通縮與內生型通縮疊加,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不確定性,也給複蘇較為脆弱的美國帶來了疊加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油價大跌引發的對通脹目標的擔憂,可能會促使美聯儲推遲加息。

美元驅動有兩個因素:流動性驅動和經濟基本面驅動。在歐版QE塵埃落地之前,流動性驅動為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歐洲QE達成一致,經濟基本面將成為美元指數的更重要驅動因子。

無論是4季度GDP增長率還是制造業PMI指數均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增長並未如市場之前預期的那樣一帆風順。美聯儲必須考慮到實體經濟的步伐,並以此調整貨幣政策的節奏。

歐元區自1月22日推出總額1.08萬億歐元的歐版QE,寬松貨幣政策已經落地;日本則宣布保持QE規模不變,實際上仍處於極度寬松的狀態。而自歐版QE以來,全球各大央行掀起競相貶值的浪潮,英國央行也正在考慮放棄2015年加息,中國央行則在2月4日宣布降準,2月28日再次降息。

如果正如我們預期的那樣,美國推遲加息,那麽全球貨幣政策將趨於收斂。屆時,我們將有望看到全球各大央行聯手抗擊通縮風險的“美妙景象”。


來源:華創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60

原油期貨前置配套政策陸續落地 分析稱低油價下若推出將強化買方力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646.html

原油期貨前置配套政策陸續落地 分析稱低油價下若推出將強化買方力量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08-05 18:36:00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配套政策發布,中國原油期貨年內推出再次激起了想象。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國際油價低迷,消費不振,如果中國推出原油期貨可以吸引關註,以及更多公司到中國尋找市場機會。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配套政策發布,中國原油期貨年內推出再次激起了想象。

7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做好境內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管理工作的公告》,隨後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發布政策,明確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商品期貨交易外匯管理政策。這意味著籌建的原油期貨正在進入推出前的倒計時。

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國際油價低迷,消費不振,在這樣的買方市場下,如果中國推出原油期貨可以吸引全球目標光,讓更多公司到中國尋找市場機會。

政策頻出讓市場預估原油期貨推出臨近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多地包括上海、廣州、北京等曾先後成立交易所,推出不同品種的原油期貨交易。但當時當時我國的石油流通體制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原油期貨交易還缺乏發展基礎。1994年,國內原油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原油期貨交易所關停。但幾十年的發展後,中國成為全球排名前茅的原油進口國,多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導致對原油的需求逐日上升,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也隨之提高,推出原油期貨的需求也隨即增加。

2012年下半年起,就有消息稱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原油期貨籌備工作方案已經制定。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郭焦峰研究員更曾直接建議,“在全國形成十個左右區域性石油天然氣現貨交易市場,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氣期貨交易市場,形成現代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監管格局。”

直到近期,多部委密集出臺同相關政策大幅其高了市場對於原油期貨推出時間即將臨近的預期。

7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支持境內商品期貨市場開放和交易便利。

證監會也發布《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允許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確定原油期貨為我國首個境內特定品種。

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還於7月24日發布公告,提出自8月1日起,境內原油期貨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境外交易者、境外經紀機構可直接使用外匯作為保證金,外匯保證金結匯後可用於境內原油期貨資金結算。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可能掃清了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原油期貨交易的制度障礙。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有助於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範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反過來會支持中國原油期貨穩健發展。

一位參與過石油天然氣期貨籌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國原油消費市場龐大,有建立期貨市場的需要。雖然原油期貨掛靠油品比較容易,但涉及到外資參與交易和交割的部分,會牽扯到原油進口權、外國公司如何參與等問題,非常複雜。他還認為,國內原油期貨可能推出估計不會那麽快,年內推出的概率較低,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推出期貨將更好利用買方力量

2014年,中國進口原油3.1億噸,同比增長9.5%。今年部分月份,中國還超過美國成為月度最大原油進口國。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早前就曾提出,中國可以利用買方市場增加定價權。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地位雲頂,在40-45美元/桶波動,國內成品油價四次連續下跌。李莉分析說,原油供需失衡,總體是買方市場,中國如果推出原油期貨能吸引全球目光,一定程度強化買方的議價權。

承擔原油期貨責任的上期所曾確立“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原油期貨市場基本方案,綜合其它市場參與主體為境內、境外投資者;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采用凈價交易模式,即報價價格為實際油價,不含關稅、增值稅;交割方式為保稅交割。

也有分析指出,原油和天然氣期貨的籌備進展,也與正在進行中的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有一定關聯。目前我國享有原油進口權的單位主要由5家大型企業掌握,如何放開進口可能史期貨市場的一個障礙。但從去年以來,原油進口權已經有放開的跡象,先是廣匯石油獲得進口原油資質及相應配額,隨後今年至今已有7家民營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為放開進口原油逐步鋪路。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