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光明乳業「酸敗門」:冷鏈不冷鮮變酸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3/4NNDE4XzUyMDk4NA.html

光明牛奶酸敗門發生後第四天,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楊俊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上海質監部門已責令光明公司全面開展質量安全整頓。目前, 上海市質監部門已向生產廠方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嚴格按照規範生產,同時立即開展車輛管理、冷鏈管理大檢查,加強對駕駛員、配送工和倉庫管理員的崗 位培訓,提高冷鏈管理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

四月四起食品安全事故,從生產過程中混入鹼水到芝士片菌落總數超標再到牛奶變酸奶,光明牛奶的發展之路還會一路光明嗎?

冷鏈不冷鮮奶變酸奶

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恆對乳製品抽查「抽死人」的抱怨猶在耳畔,光明牛奶又陷入牛奶酸敗門,也用事實說明:質監部門對於光明乳業的抽檢不是太多而是還不夠。

9月8日,上海多個區的「光明隨心訂」訂戶發現,收到的220毫升裝的光明小口瓶鮮牛奶(食用生產批號為20120907)味道怪異,疑為變質。光明乳業隨後通過官方網站公告稱,截至當天下午,公司共接到關於小口瓶鮮奶的投訴952起。

根 據光明乳業澄清公告顯示,2012年9月8日早,公司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上海乳品四廠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口瓶鮮奶口感出現酸敗的情況。經初步分析,產品發 生酸敗的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後集中存放於大冷庫,為滿足9月8日的送奶上門服務,在配送前進行移庫的過程中,因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 產品發生酸敗。

與之相矛盾的是,此次涉事的送奶公司給出的解釋為:牛奶出現異味因「昨天(送奶)公司員工有一個失職,關冷庫門的時候把冷氣關掉了」。

面對如此說法,光明乳業新聞發言人龔研奇表示,公司公告的解釋是經過調查研究給出的真實原因,「之所以事故發生當天的下午才正式對外公告,就是因為一直在調查真正原因」。

中 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生鮮奶對奶源的要求高,而且需要冷鏈輸送,市面售價比常溫奶一般高20%左右,利潤空間較大,不過其保質期 較短,易造成損失。常溫奶成本小,保質期較長,有利於庫存周轉,所產生的整體淨利潤略高。蒙牛伊利以生產常溫奶為主,而光明乳業則是生鮮奶企業的代表。

「號稱每日全程低溫直送的鮮奶出現問題,但是光明乳業的回答不僅自相矛盾,還含糊其辭。」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專家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生鮮奶的生產技術不難,關鍵就是冷鏈的建設,即強調所有環節都在冷藏環境下(0-4攝氏度)進行並保持不中斷。

此次涉事的鮮奶,其生產銷售路徑應該是:鮮奶生產後應在冷庫中存放,使用冷藏車將產品從工廠送到配送中心,然後直接送到社區奶站,放入社區小冷庫,再由送奶工送到每個門戶。在市區,平均每個送奶工負責200戶人家。

因 此該專家質疑:鮮奶的用戶分佈在上海各處,一天之內就有近千個投訴,如果按照光明乳業的解釋是車輛溫度出現問題,為何會有這麼多車輛同時出現問題?另外, 如果是車輛出了問題,上海目前的高溫和冷鏈要求的0-4攝氏度差距之大,即使不用什麼儀器測量也能直接感受到,光明乳業為何還會將運輸中明顯溫度不對的牛 奶繼續送達消費者手中呢?

乳業專家王丁棉也提出質疑:上海市內的配送,早晨時間一兩個小時完全可以到達,即使配送車輛出了問題,鮮奶離開冷庫兩個小時內也不可能發生酸敗,此次事故或許另有原因。

向健軍表示,光明乳業存在的漏洞主要有:第一,管理方面,該企業應該加強內部管理機制,使生產各環節銜接通暢,及時反饋產品信息;第二,內部監管方面,此次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內部監管不力,沒有嚴格把控住「質量關」,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大內部監測力度。

嚴查還得重罰

這已經不是光明乳業第一次因產品運輸而導致的質量問題了。就在今年7月20日,光明乳業就被廣州工商局查出產品菌落總數超標,對此光明乳業稱,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為長途運輸過程中擠壓受損、加上銷售環境的溫度不穩定所致。

不 僅如此,6月15日,安徽潁上縣6名小學生在飲用光明牛奶後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而就在同一月的28日,光明乳業因27日的生產過程中混入鹼水,導致其優 倍牛奶出現質量問題。事發後,光明乳業對「問題牛奶」進行了賠償召回。另外,在7月20日,廣州市工商局發佈二季度乳製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情況,由奧德 華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光明奶油(2012年4月23日生產)、上海光明奶酪黃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製品分公司2012年2月23日生產的50%減脂 芝士片菌落總數超標。

對於這些生產運輸中犯下的低級錯誤,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恆還在8月28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18次年會上表示:中國 乳企生產硬件配備世界領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檢測手段、質量控制等都很先進,不應妄自菲薄。現在國家對乳製品的抽查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麼抽 (查)會抽死人啊!」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關於食品安全有不同的法律,這些法律中對同樣違法行為的懲處力 度也不一樣,甚至相差很大,這就給企業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即使按照最嚴厲的《食品安全法》,對於出現質量問題的食品最高可以給予十倍的價格賠償,對於年 營收以億元計算的乳品企業來說也是小打小鬧的懲處,因此食品安全方面應該用嚴刑峻法。

過度擴張導致屢犯低級錯誤

剛 剛披露的光明乳業201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共實現收入64.61億元,同比增長16.49%;淨利潤9668萬元,同比增長31.89%。這一成績 遠遠好於伊利和蒙牛等其他國內大型乳品企業。光明稱,收入和利潤的增加來源於實現鮮奶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同時推動常溫產品的結構升級。

與 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3.63%,財務費用4519萬元,同比增長99.34%;廣告及營銷服務費佔銷售費用的63%,其中廣告費為3.32億元; 營銷及銷售費用為8.74億元,分別較上期增長26.9%和26.7%。如此高的負債率和快速增長的財務費用已經明顯影響到公司的利潤和發展。

如 此高的負債率則源於公司的大舉擴張。2010年7月3.8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西蘭Synlait乳業51%股權;2011年上半年新西蘭公司又增加超過2億 元的銀行貸款;此外,公司從2010年上半年就宣稱要自籌資金14.68億元,建設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乳製品生產線「馬橋工業園區項目」,一直拖了兩年項 目到賬不足一億元,直到9月5日,光明乳業剛剛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淨額13.9億元投向閔行馬橋光明乳業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光明乳業 去年年報顯示,光羅列出來的在建工程就有22個。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食品企業的安全問題要從根本抓起,應落實在奶源收購、乳製品儲藏、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中。

向 健軍認為,這件事情給光明乳業帶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使消費者對其品牌信賴度降低,造成客戶大量流失、利潤水平大幅下滑的局面;第二,不利於光 明乳業生鮮奶的發展,生鮮奶市場目前需求量日益增加,行業估算的市場容量突破140億元,然而此次事件將使其生鮮奶產品的發展受限。

楊俊表示,目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已要求光明公司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並責令光明公司全面開展質量安全整頓,保障乳製品安全。下一階段將繼續開展執法調查工作,以進一步查明原因。如有涉嫌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五個最嚴」要求依法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48

解讀冷鏈行業細分公司的「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161648
這段時間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下一個「三好」標的,年初曾關注的冷鏈行業因為短期爆炒暫時放棄,現在重新拾了回來,填這個坑。本文主要來自中金的報告,我重新排版提煉了一下,去掉了大部分廢話。

一、「好生意」——行業邏輯:

1.在過去10 年,國內製冷設備行業收入CAGR為20.3%,考慮到中國冷鏈物流水平與國外的巨大差距,預計這一增長可以延續很長時間,長期空間可觀。

2.農業規模化加速對冷凍冷藏設備(尤其是大型化、品牌化設備)的需求顯著高於過去的個體經營時代。

3.年輕一代居民對於速凍食品、食品宅配等消費方式的改變。

二、「好公司」——細分行業的各個公司發展情況:

1.單純從整體數字上看,國內製冷設備行業分散度低、中小企業佔多數。但行業內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相對低端或特殊領域的細分產品上(如中小型冷凍冷藏設備、低端中央空調等),而對於大型冷凍冷藏設備、中高檔重要空調等主流細分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競爭相對有序。對於大型冷凍冷藏設備,大冷和煙台冰輪的雙寡頭壟斷,儘管過程中一度有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入這一細分市場,但始終沒有產生大的威脅。由於這2 家大型企業產品重心在於大型設備,尤其是加工庫、儲藏庫、工業冷凍冷藏等,如果未來物流冷庫和其他宅配相關的中小型冷凍冷藏設備市場興起,行業內新興廠商(包括冷凍冷藏機組廠商和壓縮機廠商)可能會獲得一定機會。

2.國內多個知名物流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宣佈進入冷鏈物流、生鮮配送等領域,部分甚至宣佈了相關的投資計劃。大型物流及電商企業進入冷鏈是一個重要趨勢(B2C),並可能對冷鏈物流行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生鮮電商作為互聯網和冷鏈物流、冷鏈消費的重要結合形式,未來有望獲得廣闊發展空間(從近年來生鮮電商銷售額的高增速就可以看出)。大型物流及電商企業的經營往往具有「垂直一體化」的特點,其投資冷鏈設備不會像傳統食品加工、運輸、或分銷企業那樣各自只投資1-2 類冷鏈設備產品,而更可能對一站式、多品種、甚至全產業鏈的設備產生需求;在這一假設下,能夠提供全產品鏈、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綜合性冷鏈設備製造商有望獲得優勢。

3.小型冷庫/冷櫃。
考慮到未來生鮮超市、冷鏈宅配、生鮮電商等加速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一類設備有可能成為重要的新興需求領域。上市公司中,涉足小型冷庫/冷櫃產品的偏少,主要包括大冷股份(控股子公司大連三洋冷鏈有限公司產品包括商超冷櫃/陳列櫃、廚房冷凍冷藏設備等,控股子公司大連富士冰山自動售貨機有限公司產品包括冷藏自動售貨機等)、漢鐘精機(其冷凍冷藏壓縮機較多用在中小型冷鏈設備上)、盾安環境(冷鏈產品以各類冷櫃/陳列櫃為主)等。

4.大型物流及電商企業進入冷鏈物流行業,潛在可能產生出綜合實力更強大、甚至在局部市場形成壟斷的冷鏈物流巨頭(類似美國SYSCO公司),這些巨頭為了維護產業鏈地位,可能會培養依附於自己的冷鏈設備製造商,這可能會給行業中部分新興廠商帶來機會。

5.冷庫在冷鏈物流的多個環節中(尤其是中上游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等),都是起著最核心作用的設備。此外,諸如速凍隧道、大型冷凍冷藏加工車間等,雖然不屬於冷庫的範疇,但所使用的核心設備和冷庫相同(大中型冷水機組)。大冷股份(包括其控股的武漢新世界)、煙台冰輪在這一市場上呈現雙寡頭壟斷格局。

6.冷凍冷藏車(包括汽車和貨車)也是冷鏈物流的核心需求設備之一。近年來,我國冷凍冷藏車保有量水平增長較快(預計近3 年年均增速在15%-20%),但仍然只有美國、日本等國的1/15-1/20,長期增長潛力巨大。但相關上市公司歷史數據卻顯示,該行業中企業的盈利能力並未盡如人意:行業內知名企業:河南冰熊冷藏汽車有限公司,其兄弟上市公司河南冰熊(600753.SH,後更名為ST 冰熊、東方銀星等)曾在02-04年持有其25%的股份,但在04年由於陷入虧損(04 上半年營業收入5367 萬元、淨利潤-309 萬元)而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後在12年與美國皇冠芝加哥工業公司重組成為合資公司;另一個例子則是大冷股份原先持有25%權益(另外75%權益原為英格索蘭)的深圳大冷王運輸製冷有限公司,也因連年虧損而於2011年從上市公司剝離。對於以上現象,我們認為國內冷凍冷藏車(包括相關設備)的行業格局分散、低端仍是主要原因:目前國內冷凍冷藏車主要使用的是偏低端的活塞式製冷壓縮機;而車輛製造也以半作坊式的改裝廠為主,缺乏正規化、批量化的製造企業;以上格局造成大型企業難以在市場中獲取良好的產品價格和盈利水平,以至於開利、英格索蘭等跨國巨頭都始終無法進入這一市場。但我們認為未來這一情況有望得到改變。

7.冷凍冷藏集裝箱。與全球乾貨集裝箱市場類似,中集集團在全球冷凍冷藏集裝箱市場中也佔有50%+的份額。同時,集團旗下的中集車輛公司也涉足冷藏車製造;集團也正在開發製冷壓縮機等相關產品。

8.壓縮機佔到整個冷水機組價值的25%-30%,是整個系統最為關鍵的零部件。壓縮機是製冷系統中主要的動設備和耗能設備,其性能往往也很大程度決定著整個機組系統的能效水平、可靠性等。2003 年-2008年的5 年間,國內製冷壓縮機產量的CAGR 為38.1%,高於同期製冷設備整體收入增速,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進口替代。壓縮機行業也能夠產生獲得超越行業的成長機會,尤其對於技術領先的廠商(華意壓縮、開山股份重點研究)。

9.製冷技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一個典型應用就是水地源熱泵。水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水熱/地熱資源(包括地下水、土壤、海水、污水等)的既可供熱又可製冷的高效節能的空調系統。系統通過輸入少量的電能實現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轉移,地能分別在冬季作為熱泵供暖的熱源和夏季空調的冷源,機組消耗1kW 的能量,獲得4~5kW 以上的冷/熱量,能量來源於地下能源,系統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廢氣、廢水、廢渣,可廣泛應用在住宅、辦公樓、其他各種公共場合。上市公司層面,煙台冰輪、大冷股份等都有過相關的示範項目歷史業績,漢鐘精機也有相對應的產品,但目前總體而言佔各自收入比重有限。

10.利用製冷技術提高生產主流程效率,一個例子是蒸發冷(包括由此衍生的復合冷)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蒸髮式冷凝器是一種源於製冷的技術,與水冷空冷相比具有節水和冷卻效率高等特點。近年來,以隆華節能為代表的部分國內廠商,將蒸發冷/復合冷應用於冶金、化工、電力等行業的工藝冷卻環節,以獲取更高的生產(反應/發電)效率。

三、「好價格」——行業、公司發展規律和空間:

1.冷凍冷藏設備就其本身來說並不是完全意義上「新技術」,因此獲得爆發性增長的概率也不高,中長期看其未來需求將總體呈穩健增長趨勢,年均增速20%左右應是一個理性的預測值。

2.大冷股份(包括其控股的武漢新世界)和煙台冰輪在近年來國內大型冷凍冷藏設備市場上已經形成穩固的雙寡頭壟斷地位,這2 家企業收入的變化可以很大程度上代表行業的增速,從2003年-2011年的8年中,2家企業合計營業收入CAGR 為9.3%。

3.大冷股份和煙台冰輪其大部分收入(50%左右甚至更高)來自於農產品/食品加工企業的加工庫或冷凍冷藏加工車間。10-11 年農副食品加工行業高景氣,造就了當時冷鏈設備持續近2 年的牛市;而13年4季度以來冷鏈設備需求加速的跡象,也可能與下遊行業景氣度見底提升有關。

4.歷史數據顯示,CPI 指數和製冷設備產量增速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可能的解釋有「CPI 指數提升對農產品/企業盈利水平有正向作用」或者「食品價格越高,對其進行冷凍冷藏儲運的必要性就越高」。

5.通過行業調研瞭解到的情況,2013 年下半年(特別是4 季度)以來,國內冷凍冷藏設備市場出現復甦跡象,4Q13 行業主導企業單季訂單同比增速可能達30%-40%。這一高景氣度在2014 全年有望延續,預計2014 年行業主導企業訂單同比增長有望在20%-30%左右。

6.公司介紹

①煙台冰輪


國內綜合性製冷設備製造龍頭之一,最早成立於1956 年,1998年在深交所主板通過IPO 上市。其控股股東為煙台冰冷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煙台市國資委。

► 煙台冰輪母公司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主營冷凍冷藏(冷鏈)和工業製冷設備,以及相關零部件的製造。近5 年來,公司合併報表內營業收入保持CAGR 為5.3%的穩健增長,毛利率穩定在25%-30%的水平。

► 煙台冰輪參股40%的煙台荏原公司,是冰輪與日本荏原株式會社的合資企業。煙台荏原傳統主業為溴化鋰製冷中央空調,從2010 年開始,主要用於熱電廠集中供熱節能改造的溴化鋰吸收式熱泵產品開始加速增長,近5 年淨利CAGR 為48.4%,未來公司吸收式熱泵技術有望不斷開拓出其他領域的節能改造市場。

► 煙台冰輪參股45%的煙台頓漢布什公司,最初是是冰輪與美國頓漢布什集團的合資企業,主營產品為電製冷中央空調(冷水機組),其在國內的優勢領域是地鐵等公共設施用中央空調,近5 年淨利CAGR 為18.5%。而煙台冰輪另一家參股45%的聯營公司煙台哈特福德壓縮機則主要為煙台頓漢布什提供製冷壓縮機。

► 煙台冰輪參股45%的煙台現代冰輪重工公司,是冰輪與韓國現代重工的合資企業,主營產品為發電和熱電聯產用循環流化床鍋爐、餘熱鍋爐等,主要訂單來自韓方股東的分包,近年來業績波動略高。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2、大冷股份

大冷股份同樣是是國內綜合性製冷設備製造龍頭之一,最早成立於1930年,1995 年在深交所主板通過IPO 上市。其控股股東為大連冰山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大連市國資委。

► 同煙台冰輪類似,大冷股份本部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包括武漢新世界等)也以冷凍冷藏(冷鏈)和工業製冷設備為主業,略有區別的是:大冷股份的工業製冷佔收入比略高,而煙台冰輪的食品冷凍冷藏佔比略高。近5 年來,公司合併報表內營業收入保持CAGR 為0.3%的穩健增長,毛利率穩定在20%-25%的水平。

► 大冷股份控股51%的武漢新世界製冷工業有限公司,前身為武漢冷凍機廠,是早期國內「四大」冷凍機廠(大冷、煙冷、武冷、上海一冷)之一。自1992 年以來,經過先後同香港新世紀、大連冰山集團、日本三洋的重組之後,現為大冷股份和日本三洋的合資企業。

► 與煙台冰輪本部專注於冷凍冷藏設備、合營/聯營子公司以中央空調為主不同的是,大冷股份的合營/聯營子公司也有較多涉及冷鏈設備,如大連三洋冷鏈主營冷凍冷藏陳列櫃和展示櫃製造,大連富士冰山自動售貨機公司主營自動售貨機製造。

► 大冷股份在歷史上呈現出一定的銷售規模較大(按照本部+全資/控股子公司+合營/聯營子公司合計集團總收入在百億元級別),但淨利潤總額偏低的現象,這與部分子公司經營業務競爭激烈、盈利能力偏低甚至虧損有關。但是,近年來,公司開始對旗下資產做調整,剝離了部分持續虧損子公司(如大冷王、三洋空調等),2013年開始公司管理層也有了一定變化,未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存在向上彈性空間。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3、漢鐘精機

漢鐘精機是國內製冷壓縮機龍頭企業之一,成立於1998 年,2007 年在深交所通過IPO上市。公司是台灣漢鐘在上海的合資企業,控股股東為巴拿馬海爾梅斯公司(台灣漢鐘全資孫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台灣漢鐘董事長廖哲男。

► 公司製冷產品收入佔公司總收入65%左右,其中20%左右是冷凍冷藏產品,其餘為中央空調產品。公司冷凍冷藏產品與煙台冰輪、大冷相比,產品結構有所區別,公司以偏小些的冷庫、速凍隧道等產品為主,這部分產品基數較低,增長較快。中央空調部分增長較為平穩,但值得注意的是13 年底雪人收購萊福康後,公司中央空調市場份額有所擴大,增速有所提升。近5 年製冷產品收入CAGR 為12.5%,毛利率穩定在35%-40%的水平。

► 公司空氣產品收入佔公司總收入28%左右,近5 年收入CAGR 為20.9%,毛利率穩定在20%-25%的水平。公司空氣產品主要是空壓機體,但是14 年以來公司開始著力發展空壓機組(定位於中高端客戶),並主要推進永磁無刷空壓機和無油空壓機等高端新產品。

► 真空產品(主要是真空泵)是公司2009 年推出的新產品,受太陽能產業的影響,近年收入增速有所放緩,10-12 年收入CAGR 為7.6%,毛利率穩定在12%-16%。但真空泵在化學、食品、冶金、機械等傳統產業應用比較多,我們看好其長期發展前景。

► 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漢鐘於14 年4 月與台灣力菱機電成立合資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螺桿膨脹機餘熱發電系統等。螺桿膨脹機因其性能特點,在國家節能減排、企業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有良好應用前景。此前公司在台灣有2 個項目已經運行了2-3 年,力菱機電ORC 膨脹機也已於2012 年開始商業運轉,公司螺桿膨脹機推進有望加速。預計公司14 年將形成10 個左右的樣板工程,15-16 年有望實現產品銷售,從而成為公司未來業績新的增長點。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7.估值:略,券商的估值分析就不寫了,如果我看好某個決定跟蹤,會在中報或年報的時候詳細來分析一下估值買賣價格等。

最後。從文中也不難發現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所以個人看好冷鏈產業鏈的設備提供商(比如正研究的細分壓縮機行業的開山股份),而不很看好大冷和煙台冰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01

冷鏈需求年增長率逾20% 順豐推「冷運」品牌爭奪市場

http://www.xcf.cn/gdyw/201409/t20140926_642246.htm

  昨日(9月25日),向來低調的順豐,召開了公司成立21年來的第一次規模較大新聞發佈會,對外推薦順豐的新品牌——「順豐冷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瞭解到,到2014年底,順豐將建成啟用包括北上廣深等地總計10座近6萬平方米的B2C冷庫,成為我國擁有最多B2C冷庫的企業之一。同時,今年底前完成規劃9條冷運幹線。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冷鏈行業經過近兩年的爆髮式增長,正在從資金投入走向業務落地。順豐冷運的參與,將起到極大的規模效應與引領作用。

  採用「一段式」全程冷鏈

  對於冷鏈「藍海」的「覬覦」,順豐由來已久。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2012年5月,順豐優選上線銷售生鮮食品之始,順豐速運就已經低調開始冷鏈物流的佈局;2013年9月開通華東倉、華南倉後,順豐優選的物流配送由順豐速運全線承接,自此開始更大規模的市場研究與開發。

  2013年12月,順豐正式成立食品供應鏈事業部,至今年9月,集冷運存儲和中轉功能於一身的上海和廈門冷庫正式啟動。

  據瞭解,國內目前主要採用的是「二段式」半程冷鏈(幹線運輸+落地配,依託城市間幹線冷鏈運輸,以城市冷庫為節點,配合 「最後一公里」的落地配完成宅配),而順豐冷運主要採用「一段式」全程冷鏈。

  據順豐相關人士介紹,「二段式冷鏈宅配」的最大優點是能夠快速複製,但不足在於,從落地配的角度看,落地配如缺乏資金,便無法更替專業的冷鏈設備。生鮮商品具有高度非標準化、質量動態變化、產品多樣性等特點,訂單量沒有形成規模化時成本控制較難。一件商品的運輸途經幾家物流承運商,這對上下游的信息對接以及承運商之間的信息對接都提出了嚴格要求。

  冷運市場競爭逐步升級

  此外,為業內所關注的是,目前我國冷鏈物流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左右,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綜合冷鏈流通率已超過九成,發展具有很大空間。

  昨日,順豐速運食品供應鏈事業部總裁吳國立指出,在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只有5%、15%和23%,而歐美國家的這一數值已經分別達到了95%、100%和95%;同時,在我國這三類物品的流通損腐率也很高,分別為25%、12%和15%,歐美國家可以全部控制在5%左右。

  「如果我們的果蔬流通損腐率能夠像歐美國家一樣降低到5%,每年減少的損失可高達1000億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黨委副書記余平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余平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的果蔬冷鏈需求已經達到9200萬噸,並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上海的增長率更是高達30%以上。這也是包括順豐在內的冷鏈物流企業,首先選擇佈局華東地區的原因。受高速增長的冷鏈需求刺激,2013年全國冷鏈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1000億元。「冷鏈物流作為高端物流業態,前景十分廣闊,高附加值的背後包含著高回報。」

  正因為如此,國內冷鏈市場競爭也在暗流湧動。澳柯瑪9月18日晚間發公告稱,擬獨家出資6000萬元設立河南澳柯瑪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向食品、醫藥等有冷凍冷藏需求的客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據瞭解,阿里巴巴目前主要利用菜鳥網絡平台整合社會物流資源,為天貓客戶提供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雖然目前採取的運輸方式仍主要是「二段式」半冷鏈配送,但部分已經實現全程冷鏈。同時,還有一些綜合型電商,70%的冷鏈訂單是通過自建配送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08

冷鏈物流決定生鮮電商生死存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101/159535.shtml

冷鏈物流決定生鮮電商生死存亡?
劉曠 劉曠

冷鏈物流決定生鮮電商生死存亡?

今天的生鮮電商,冰火兩重天。

本文為劉曠(ID:liukuang110)對i黑馬的投稿。

提到中國生鮮電商的發展,卻是冰火兩重天的一番景象:一邊是美味七七倒閉,愛鮮蜂大規模裁員,果食幫全體歇業,壹桌網下架全部商品……;另一邊卻是生鮮電商市場連番下起“資金雨”。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最新《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專題報告2016》整理數據顯示:

3月6日,盒馬生鮮獲得了阿里巴巴數千萬美元的投資;

3月7日,生鮮電商平臺兩鮮獲得來自由鼎鑫資本與民享財富聯合領投的2000萬美元;

3月28日,易果生鮮又獲得來自阿里巴巴、KKR聯合投資的2.6億美元,創下行業內融資規模之最;

3月29日,天天果園獲得京東領投的1億美元,同時掌櫃生鮮也於當日獲得來自峰尚資本、今日資本領投的3000萬美元;

4月28日,每日優鮮獲得來自華創資本、遠東宏信遠翼共同投資的2.3億美元;

5月24日,本來生活又獲得來自九陽股份、Integal富厚資本等領投的1.17億美元。

倒閉風波持續不斷,為何資本仍然追逐迷戀?

也許有很多人會覺得有所迷惑,既然那麽多的生鮮電商平臺倒閉,為什麽還會有阿里巴巴、京東等這麽多的資本機構親睞生鮮電商?

首先,生鮮電商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並且未來增長速度也非常迅猛。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專題報告2016》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為162.6億元,較2014年環比增長了87%,同時伴隨著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預測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交易規模將達到274.2億元,環比增長68.6%,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34.9億元,環比增長58.6%。

其次,相關數據顯示,早在2011年化妝品的網絡零售滲透率就達到了16.3%,3C類商品達到15.6%,服裝達到14.3%。而到了2016年的今天,生鮮電商目前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2%,這是一片還大大有待開發與挖掘的市場空白地。

最後,隨著國內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紛紛開始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懶人市場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這些人每天忙於上班之後,去超市、菜市場購買生鮮產品的頻率也越來越低,他們對於生鮮電商的接受度、認可度也比較高。

由此可見,盡管當前的生鮮電商發展並不是那麽順風順水,但是它巨大的市場潛力足以推動著創業者和資本市場為之瘋狂。

那麽,生鮮電商到底難在哪里?

其實陷入經營困難的生鮮電商遠不止我們前面提到的幾家,相關數據顯示:在全國近 4000家農產品電商中,7%巨額虧損,88%小額虧損,4%持平,也就是說只有1%的生鮮電商處於盈利當中。那麽,生鮮電商為什麽會這麽難,它到底難在哪里?

這第一大難點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點,其實就在於生鮮電商對冷鏈物流的要求非常高。生鮮電商不同於其他的產品,它必須要保證足夠的新鮮度,但是在生鮮產品的存儲、運輸配送等過程中又極易導致產品的損耗,這就要求生鮮電商必須要冷藏。數據顯示:生鮮冷鏈物流的成本較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因此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它的整個冷鏈物流建設成本非常高,回報時間也較長,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成本,這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為什麽生鮮電商這麽燒錢。

第二個難點就在於用戶對於生鮮電商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他們購買生鮮產品往往都會跑到小區周邊的菜市場或者超市購買,尤其是對於那些不會上網的老年人來說,要讓他們通過手機購買生鮮產品,他們也不會啊。目前,國內的生鮮電商滲透率還不足2%,整個用戶的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教育過程。

第三個難點就在於湧入的競爭對手太多,目前全國一共有近4000家生鮮電商,而且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還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大一線城市當中。那麽,面對如此眾多的競爭對手,就免不了會出現競爭同質化嚴重的情況,本來生鮮電商就成本高、單價低,燒錢補貼的價格戰只會兩敗俱傷,最終降低生鮮電商平臺的盈利能力。

第四個難點在於供應鏈,供應鏈其實和它的冷鏈物流又是緊緊相關的。供應鏈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產品的源頭問題,是去產地直接采購還是去批發市場批發?解決采購源頭的問題也相當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證生鮮產品的質量問題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解決自己的進貨成本問題。

第五個難題就是生鮮產品的標準化難題。生鮮產品的品種非常多,複雜多樣,即便是同樣的水果,由於不同的品質它的定價也難以統一。那麽,既然難以標準化經營,也就無法降低它的成本,更無法提升它的經營效率,同時也導致消費者很難橫向對比、評判優劣,生鮮產品因而不易積累消費口碑。

以上五大難點都是導致當前整個生鮮電商市場普遍虧損的原因,但是要想真正在生鮮電商領域建立核心優勢還是在於冷鏈物流體系的搭建,它是決定未來生鮮電商勝負的關鍵所在。

得冷鏈物流者得生鮮電商天下

對於當前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配送,易觀智庫《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專題報告2016》將其分為了兩類:一類是以易果生鮮、順豐優選、兩鮮、每日優鮮、沱沱工社為等代表的自建物流模式;另一類是以本來生活、一米鮮、喵鮮生、拼好貨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其實還有兩類分別是以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結合的方式以及眾包物流方式。

一、自建物流配送模式,代表企業: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

京東商城能夠在淘寶稱霸中國電商的市場格局下逐漸發展壯大,並與其形成鼎足而立的態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京東商城自建物流的成功,以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為代表的生鮮電商自建物流同樣也具備諸多優勢。

其一,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這種自建物流的方式相對於第三方物流以及眾包物流的方式,對於商品品質的把控能力要強很多,保證了生鮮產品的“鮮”,也保證了食品的安全問題,這無形之中就解決了產品的供應源頭問題,客戶的滿意度也會更高。易果生鮮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建立了全資生鮮物流安鮮達,用戶購買的生鮮產品均可實現一站式配送上門,並實現了常溫保鮮、冷藏保鮮和冷凍三個保溫層;中糧我買網則背靠強大的中糧集團,實現了全程自有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其二,易果生鮮的安鮮達以及中糧我買網的自建物流也形成了標準化的倉儲運作模式,這既提升了物流的配送效率,也節約了物流的配送成本。與此同時,自建物流對於產品的標準化運作也具有一定的幫助。

其三,從對物流團隊的服務角度來看,自建物流不僅在配送時間上有保障,在配送服務上也能更好地進行把控,它能夠大幅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增加用戶的粘性。比如當前在諸多一二線城市,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都已經能夠實現當日送達。

其四,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斷鏈是最致命的,它不僅會造成高損耗,還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患。自建物流模式的配送就會顯得更有保障,與此同時它對於平臺自身也是安全的,平臺的用戶數據、交易數據等不存在泄露風險。

因此從某種角度上看,自建物流的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它對於生鮮電商的冷鏈配送更有保障,用戶的服務體驗會更好,更容易形成行業的競爭壁壘,不過自建物流也會擁有一定的短板。

短板一:自建物流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中糧我買網完全是依托於過去中糧集團所建立的全球線下供應鏈優勢,打造了諸多倉儲、零售中心,而易果生鮮的安鮮達也是背靠阿里巴巴、天貓超市等優勢資源的支撐,對於大多數的中小型生鮮電商平臺來說,他們很難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打造一個龐大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短板二:自建物流對於平臺業務的擴張速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於一些中小型生鮮電商平臺來說,如果他們只是在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搭建了自己的物流配送,那麽他們在短時間內就很難實現其他城市的配送。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代表企業:本來生活、一米鮮

與中糧我買網、易果生鮮等自建物流配送不同,本來生活、一米鮮等平臺則選擇了與第三方物流達成合作的配送方式。

在很多人看來,這種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因為不需要自建配送、倉儲中心等,大大節約了成本,劉曠並不這樣認為。第三方物流配送很難實現直達,必須要經過多個配送站點的周轉,這無形之中就加大了生鮮產品的損耗,保鮮問題反而更嚴重。不可否認,他們是節約了搭建線下的倉儲成本,但是他們卻大大提升了冷鏈配送的成本,不僅配送時間較長,產品損耗成本無形增大,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障,最終還導致用戶體驗的下降,退貨率必然也將上升,其隱性成本更大。

此外,他們對於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服務質量也無法把控,大多數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快遞員都是把產品送到小區門口保安亭或者打電話讓消費者到指定地點自取。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快遞員的配送服務質量普遍偏低,劉曠本人就發現海口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務相比北京要差很遠,在海口快遞員基本都不送貨上門,即便順豐快遞也是如此,有的快遞員甚至連個電話和短信提醒都沒有,就直接把貨品仍在了小區保安室。

當然,第三方物流配送至少還是解決了生鮮電商平臺在開始遇到的配送難題。尤其是對於大多數的中小生鮮電商平臺來說,他們在一開始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去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此外,對於他們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快速擴張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三、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結合模式,代表企業:天天果園

其實對比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的優劣勢,我們從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結合的模式平臺天天果園就可以窺見一斑。據天天果園官方數字,除上海自建物流退貨率是0.3%,其余由第三方物流運輸的城市退貨率高達6%以上。也正是看到了第三方物流的高損耗、高退貨率,天天物流拿下京東的7000萬美元融資之後,開始了大規模的冷鏈倉儲建設。

但是隨後天天果園卻被傳出了關門店的消息,各地門店都將全部關閉,北京、上海、廣州等區域都會涉及,並將調整未來的生鮮O2O戰略。雖說天天果園官方給出的聲明說關店是為了提升服務,但這無形之中暴露了一個尷尬現實:就是目前他們的物流模式行不通!

一方面,他們想要通過自建物流的方式打造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想快速實現規模化擴張,於是在一些沒有開通自建物流配送的城市采取了與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合作模式。在快速擴張的路上,第三方物流配送高達6%以上的退貨率明顯加大了他們的成本,戰線也拉得更長,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融再多的資金恐怕也難以支撐下去。

關閉線下門店後,天天果園將會把重心放在改善用戶體驗上,由此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自建物流提升用戶體驗的優勢。

四、眾包物流模式,代表企業:愛鮮蜂、田鮮

愛鮮蜂、田鮮等生鮮電商平臺則采用了物流眾包模式,意圖打造更輕模式的生鮮電商平臺。所謂眾包物流,就是指把原由企業員工承擔的配送工作,轉交給企業外的大眾群體來完成,通過招攬有空閑時間的人員“順路捎帶,隨手賺錢”,成為兼職快遞員,完成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與第三方物流配送有著同樣的優勢,愛蜂鮮、田鮮這種物流配送不用自己養團隊,大幅降低了平臺的成本,它也能夠吸收社會的閑散力量,配送人員分散在各個小區,覆蓋面也非常廣。但是這種眾包物流配送模式卻是非常危險的。

相比第三方物流配送來說,眾包物流配送的服務就顯得更加不夠專業化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可想而知。最為重要的是,這種眾包物流配送在服務安全上還存在一定的隱患,在很多小區經常回發生家中被盜事件,這其中就有不少案例便是借送快遞為由的人所為。

此外,生鮮電商的物流眾包模式在勞力較為充沛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還好說一些,在人流稀少、信息滲透不夠強的三四線城市恐怕配送會成為一道難題。

從以上四種不同冷鏈物流的配送模式來看,自建冷鏈物流模式會具有更大的優勢,但是自建冷鏈物流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這不是一般平臺能夠承受的,再加上它的回報周期短,如果不能拿到巨額的融資,大多數的生鮮電商平臺恐難以支撐下去,行業洗牌只會加劇,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面臨倒閉。

生鮮電商推動下的冷鏈物流將走向何方?

伴隨著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必然會推動中國冷鏈物流的快速崛起,而冷鏈物流的未來也將會形成以下幾大趨勢。

趨勢一:冷鏈物流的溫區將會越來越精細化

要保證生鮮電商的產品配送質量,就必須保證生鮮產品供應鏈的上中下遊每一個環節保持生鮮產品的“鮮”。從產地預冷、自動化冷庫貯藏、全程冷鏈運輸到末端配送的冷鏈配送全過程中,每一個過程都要通過不同的溫區保存好生鮮產品,這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溫區進行區別對待,管理也就變得越來越精細化。

此外,溫區的增加,並非簡單的設備增加,需要整個供應鏈的溫層擴充,保證從采購到配送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對應的溫層下進行作業。

趨勢二:冷鏈物流走向智能化

要更好地降低冷鏈物流配送成本,就必須要借助於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倉庫管理、運輸管理、溫控監管、定位管理等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借助更為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幫助生鮮電商實現安全可追溯、質量可監控、訂單信息可跟蹤等。尤其是要通過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實現冷鏈物流的智能化,將能夠大幅提升冷鏈物流配送的效率,並對整個冷鏈物流配送進行更好的管理把控。

趨勢三:從自營走向平臺化

隨著自建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企業在冷鏈配送方面優勢越來越明顯,他們將會通過在滿足企業自身的業務基礎之上,為第三方平臺提供服務。就像今天的京東物流,已經不僅僅只是服務於京東商城,而是服務於更多的企業物流配送需求;易果生鮮背後的冷鏈配送安鮮達,在為易果生鮮提供生鮮產品配送的同時,目前也已經承擔了整個天貓超市的生鮮配送任務,未來借助其多年積累的冷鏈物流優勢,他們勢必會為更多第三方平臺提供物流配送服務。

總體看來,當前的生鮮電商市場因其巨大的市場價值正在受到越來越多資本機構的追捧,但是冷鏈物流卻成為擺在生鮮電商平臺發展的一大難題,如果不能解決這個根本性的障礙,生鮮電商也就難以成長壯大。從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兩種物流結合以及眾包物流等四大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的對比來看,自建物流更能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鮮”品,但同時由於其巨大的成本投入,自建物流成為了當前眾多生鮮電商平臺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而在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推動下,未來的冷鏈物流將會變得越來越精細化、智能化,甚至還將有可能會誕生冷鏈物流配送行業的獨角獸平臺。

生鮮電商 冷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75

易果生鮮今年完成37億元融資 冷鏈物流、生鮮標準化兩大難題待解

第一財經記者11月29日獲悉,國內最大的全品類生鮮電商之一的易果生鮮完成C及C+輪融資,全部融資金額超過5億美金(約37億人民幣),全部C及C+輪投資方包括阿里、蘇寧等電商巨頭。

今年,雖然遭遇資本寒冬以及生鮮電商融資困難,而生鮮電商平臺級巨頭易果生鮮依舊完成巨額資金的融資,可見生鮮電商已經初步完成行業壁壘構建,新進入者已經很難在行業內立足以及獲得融資。易果集團董事長、CEO張曄表示,融資金額將用於易果生鮮全渠道運營體系、安鮮達物流和易果供應鏈三大塊業務的打造。

易果集團聯合創始人金光磊表示:“生鮮商品標準化及冷鏈物流瓶頸是生鮮行業天生的兩大難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布局供應鏈、物流、渠道

據悉,易果生鮮剛剛完成的是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蘇寧投資集團領投,同時,蘇寧和易果生鮮也將圍繞生鮮電商開啟全方面的戰略合作。這是易果生鮮今年繼3月獲得阿里巴巴集團和KKR集團C輪融資以來的第二筆融資。本輪融資由瑞信和漢能作為易果集團財務顧問,並由高盛、睦恒投資、中銀國際基建基金、瑞信、富達、晟道投資和三行資本等財務投資人聯合跟投,2016年易果生鮮總融資金額超過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達到約37億元,創下生鮮電商融資新高。

對於此輪融資的用途,張曄表示,資金主要用於三方面:“首先,成立的易果供應鏈公司,我們會在易果供應鏈公司投入,用來和我們的上遊共建一個更加高效,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供應鏈系統。其次,繼續投資旗下冷鏈物流公司安鮮達,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冷鏈物流系統是一個比較重的投入,這次我們引用了蘇寧作為我們C+輪的投入方,將會在倉庫的選址建設,乃至運營與蘇寧有密切的合作。最後一部分錢會放在渠道上。我們會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渠道體系,這部分會有比較大的投入。”

事實上,此次引入蘇寧除了在物流倉儲方面借助蘇寧的經驗外,還會在線上線下渠道進一步與蘇寧合作。在投資易果生鮮前,蘇寧已在生鮮電商領域有所布局。2015年,蘇寧超市推出了線上生鮮品牌“蘇鮮生”。此次合作是雙方基於生鮮電商開展的戰略合作,在線上,易果生鮮將成為“蘇鮮生”的核心供應商,旗下4000個SKU的生鮮商品將進駐“蘇鮮生”,進一步豐富“蘇鮮生”的生鮮品類,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做大做強“蘇鮮生”品牌;在線下,易果生鮮將為蘇寧的社區O2O項目“蘇寧小店”供貨,聯合搶占社區市場,同時蘇寧小店也將承擔前置倉職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用戶體驗。

據悉,易果生鮮作為國內最大的全品類生鮮電商之一,也是阿里巴巴在生鮮電商領域布局的重要一環。

冷鏈物流、生鮮標準化難題待解

易果生鮮融資加速布局供應鏈、物流等業務背後是冷鏈物流及標準化是困擾生鮮行業的兩大難題長期困擾行業。金光磊坦言:“生鮮商品標準化及冷鏈物流瓶頸是生鮮行業天生的兩大難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易果有責任在農產品標準化和商品品質問題上有所突破。”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倉儲數量和質量、產品標準化、優質的冷鏈物流是發展生鮮電商平臺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在生鮮電商領域倉儲數量和質量均欠缺,在目前國內大多數生鮮電商的倉儲質量基本上都是不達標的。”

冷鏈物流也是橫亙在大量生鮮電商企業面前的一道坎、生鮮產品的流通長期以來卻因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導致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23%,造成相應損失上千億元。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100%。

正如蘇寧銷售的家電產品都是標準化產品,這樣的產品便於做電商產品,而生鮮是非標品,為了打造生鮮品牌,就要先將非標品標準化。但就算同樣產區的水果,都會有大有小,有甜有酸。因此這對種植、加工和運輸等諸多環節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對於生鮮產品標準化問題,一畝田創始人、CEO鄧錦宏向記者表示,對於品級的劃分,是農產品標準化的重點,國內外還存在較大差距。

對於生鮮電商的前景,趙曉馬向記者表示,大量資本進入背後說明生鮮電商的盤口已經打開,行業大規模的模式整合、線上線下的整合、資本的整合將開始其黃金發展時期。未來幾年,生鮮電商將會贏得更多市場,盡管目前這個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包裝技術的提高和倉儲運輸尤其是冷鏈物流體系的逐步完善, 一旦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鮮電商的發展瓶頸將得以突破。這將極大提升大眾餐飲的品質,也將推動現代農業與現代商業在深度融合中發展。同時配合消費者線上購買需求和習慣的自然養成,生鮮電商極有可能突破重圍,引領垂直類電商走向下一片藍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71

菜鳥推動中國生鮮冷鏈升級 進口肉類進入“冰鮮時代”

過去國內的消費者如果想吃進口牛肉,只能購買冰凍肉。今後,新鮮的進口牛肉將借助菜鳥網絡的生鮮冷鏈能力,快速被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冰鮮將取代冰凍,成為中國進口肉類冷鏈運輸的一項新能力。

那麽遠從海外來的牛肉,如何確保新鮮的呢?秘訣就是“活牛進口+專業生鮮物流”。

中國首次大批海運進口澳洲活牛

3月10日,天貓的“尚品尚旗艦店”正式開售了多款冰鮮的澳洲進口牛肉。一份375克的牛肉,最高定價達到了1180元,目前在促銷階段。這種牛肉最大的特點就是“新鮮”。

原來,這是中國首次大批量從澳洲進口的活牛。這些肉品的入倉和配送均由菜鳥網絡承接。

海關總署發布的消息稱,2月20日,由上海中房置業引進的1195頭澳大利亞肉牛歷經16天的海上旅程,越過重洋抵達山東榮成石島口岸。

據了解,此前全國僅有重慶、河南空港口岸取得了進境澳大利亞屠宰肉牛資質,此次海運進口,填補了進境澳大利亞肉牛海運口岸的空白。海運與空運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運輸量大,空運只能載150頭左右,海運可達3000頭左右。

活牛進口把肉牛的屠宰環節從國外轉移到國內,這是保障新鮮的第一關。

據了解,這些澳牛將根據銷售預測,分批次在山東的寶竹屠宰場完成屠宰和大分割。隨後用熱縮袋包裝,在0-2℃的生鮮環境下經幹線運輸送到上海進行專業的精細加工和包裝。

創新貼體包裝

除了活牛進口,屠宰後的物流環節是保障新鮮的第二關。

進口牛肉會被送入菜鳥網絡在上海的生鮮倉庫,進行冰鮮保存。然後根據天貓消費者的購買訂單,發往全國各地。首批進口新鮮澳牛的銷售範圍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等12個城市,後續將逐漸擴大範圍。

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介紹,為了確保物流途中牛肉新鮮。這些肉都采用了創新的包裝技術“貼體包裝”——薄膜完全貼著肉來包裝,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真空的環境。但它隔絕空氣和隔菌的效果要好於真空包裝。

“目前行業內的生鮮冷鏈,主要是放幹冰和氮氣兩種方式。它們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放的量不夠,肉就會變質,如果放的量足夠,肉就會被凍住。而且幹冰最多可以保持兩天,氮氣最多也只能撐一周。”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說,這種創新的貼體包裝,可以確保肉類在0-4℃的環境下新鮮保存長達21天。

菜鳥首推進口肉類冰鮮配送

菜鳥網絡的分倉+落地配成了保證進口牛肉新鮮送達消費者的最後一關。

據介紹,為了保證訂單包裝盒內的空氣也處於0-4℃,菜鳥在生鮮倉內的整體環境也調整到了這個溫度區間。包裝完成後,進口牛肉的訂單會被優先配送。

目前菜鳥在多個核心城市設有生鮮倉庫,可以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消費者。再結合落地配,可以確保配送路徑最短,讓食品外包裝盒暴露在環境溫度下的時間降到最短。

“現在市場上別說是進口肉,就是國產的肉,想要新鮮的話,也一般都是在本地屠宰的,甚至要當天屠宰當天賣。進口的肉類就更難保鮮了,所以現在都是冰凍著賣。” 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說,目前行業內幾乎都還沒有進口肉類冰鮮配送的能力,菜鳥率先作了突破,推動進口肉類從“冰凍時代”邁入了“冰鮮時代”。 

海關總署的消息稱,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以來,進口澳牛的關稅由原來的10%降到了4%,到2019年將降至零。屆時,澳洲肉牛將通過菜鳥網絡的專業冷鏈,以低廉的價格、更新鮮的品質走上百姓餐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71

一帶一路上“冷”問題:荷蘭生鮮遭遇中國碎片化冷鏈物流

荷蘭國王想把該國的聖女果放到中國消費者餐桌,一帶一路上的“渝新歐”鐵路線提供了新的可能。

這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起自重慶、北達阿拉山口邊境口岸、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終至德國杜伊斯堡。

荷蘭合作銀行中國區總裁Wilco Hendrik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從運輸線路來看,荷蘭的許多農產品如藍莓、聖女果、小牛肉等都適宜通過鹿特丹港轉接渝新歐鐵路線,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數以億計、而且仍在壯大的城市中產階層對高質量的生鮮產品有充足的消費能力。

作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國,荷蘭出口到中國的相關產品仍非常有限,目前僅有荷蘭梨和甜椒等少數品類。

荷蘭國王及王後2015年訪問中國,荷蘭合作銀行曾專門舉辦了“一帶一路研討會”,討論一帶一路,特別是“渝新歐”鐵路給荷蘭企業帶來的商機。也是在荷蘭國王訪華期間,經過多年談判的荷蘭甜椒終於獲得輸華許可。

荷蘭對華出口主要商品為機械和交通設備、化學品和原材料,其在全球久負盛名的農產品對華出口並不占主導地位。對華出口農產品需要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疫局的許可,但荷蘭的農鮮產品企業還面臨中國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備的問題。

即便在“渝新歐”鐵路起點,據Wilco Hendriks觀察,重慶冷倉儲和冷鏈物流正在快速建立起來,但仍顯不足。中國60%的冷儲能力集中於沿海城市,內陸、尤其是西部地區嚴重匱乏。

中國“碎片化”的冷鏈物流體系,由眾多小規模、提供同質化服務的企業組成,這造成國內生鮮產品的運輸和銜接不便,推高了成本。

作為一家為中產階層餐桌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的移動電商平臺,每日優鮮CEO徐正在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的書面采訪時表示,冷鏈流成本一直是生鮮電商的一大痛點。

中國電商典型的物流模式是通過中心倉發往周邊城市群,這是很多品類在電商發展過程中沈澱下來的一種物流打法。生鮮電商剛起步時,也是采用的這種配送模式。但徐正發現這種傳統的打法成本太高。

以物流效率較高的長三角地區為例,一些電商采用了“江浙滬包郵”的策略,因為江浙滬包郵的成本不到五塊錢。但徐正觀察,一票冷鏈從中心倉發貨,同城平均三十公里,跨城得一百公里以上,“這就是現代版的千里送荔枝,成本在三十塊錢以上”。

為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每日優鮮的做法是,在華北、華東、華南地域建立城市分選中心,並根據訂單密度在社區和商圈附近建立配備全溫區冷庫系統的前置倉,每個前置倉覆蓋周邊半徑3公里。前置的小冷倉,相當於把集約化配送的冷庫修到了用戶家門口。最後一公里到消費者手中的配送因為距離足夠近,送一單生鮮和一單普貨的成本差不多,意味著這一段的冷鏈成本幾乎為零。

靠這樣的辦法,每日優鮮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去年七月,在北京地區實現了規模化盈利。

Wilco Hendrik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據荷蘭合作銀行研究,目前中國冷鏈物流能力20%是屬於國有,而70%屬於私人企業,剩余則是屬於跨國公司。中國具有50萬立方米冷儲能力的公司不超過二十家,但沒有任何一家具有覆蓋全國的能力。

碎片化的冷儲和冷鏈體系限制了生鮮產品的全國化流動。

盡管在北京已經實現了盈利,但徐正表示中國生鮮網購市場依然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廣一線城市為中心區域的經濟帶,而每日優鮮現階段重點關註的仍是核心城市的垂直增長。

據徐正介紹,該公司的海外水果采購團隊目前在秘魯,智利,南非,澳洲,泰國,美國都已經有采購業務和合作供應商,但涉及荷蘭的業務還不多。

荷蘭農業產品企業想要觸達數以億計的中國中產階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98

冷鏈巨頭爭霸賽順豐請“外援” 與夏暉建合資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3/1198785.html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在2018年必有一戰的冷鏈巨頭爭霸賽中,順豐請來了最新外援。3月13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控股)宣布將與夏暉在中國成立合資冷鏈物流公司,順豐控股為控股股東。合資公司將經營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據順豐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資料顯示,夏暉是一家全球性的私營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在中國經營已近40年。按照順豐方面的表述:未來,合資後的新公司將成為業務規模、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均領先於行業的開放性平臺。

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在記者的采訪中,業內人士認為,順豐與夏暉的此番聯手除了將引發冷鏈巨頭爭霸賽的火熱升溫,可能也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順豐冷鏈的“野心”

“冷鏈在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在國內屬於新興產業,通過與夏暉成立合資公司,順豐可以借鑒國外專業的冷鏈技術和管理方法,少走彎路。”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對於冷鏈“藍海”的覬覦,順豐由來已久。據記者了解,早在2012年順豐創立“順豐優選”之時,一方面是看重生鮮電商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就是借機探索冷鏈宅配解決方案。兩年後,2014年,一向低調的順豐召開了公司成立20余年以來首個大規模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順豐冷運”,足見冷運業務在順豐物流戰略規劃中的地位。

至今,冷運業務已經成為順豐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據順豐控股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公司冷運業務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85.56%,占公司總營收的3.22%。

此外,在2017年8月順豐控股公告已經募集到80億元配套資金並完成定向增發,其中的7.18億元將用於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的采購,包括冷鏈運輸車輛和EPP溫控箱。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在對外介紹與夏暉合作之時,特別提到“順豐多年來深耕消費者市場,而夏暉則一直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合資公司的成立將打通冷鏈端到端服務,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冷鏈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夏暉的B端資源將給予順豐C端極大互補並打開更大的未來空間。

同時,夏暉擁有世界領先的冷鏈和多溫度食品分發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在記者的采訪中,聯手夏暉,也被認為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尤其是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中信建投的《新零售之冷鏈物流:方興未艾空間巨大》報告就特別強調,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市,無論是波士頓龍蝦還是新鮮的水果,在它們完好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之前,都要經過複雜的冷鏈運輸過程,而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才是新零售得以快速發展的前提。

新零售引巨頭混戰

冷鏈物流需求較大的領域主要有醫藥、冷飲、乳制品、生鮮農產品等。不過目前我國冷鏈運輸普及度還不高,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斷鏈”問題突出,而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可以達到95%。

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正是由於新零售對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產生極大依賴,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電商巨頭和不少快遞企業都紛紛加大了對冷鏈市場的搶灘和布局,方興未艾的冷鏈市場才提前引來巨頭爭霸賽。

阿里從2013年開始深度切入生鮮電商領域。2013年7月,天貓宣布試水生鮮冷鏈物流。同時,阿里系從2014年開始已經為易果生鮮投資了數十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菜鳥網絡共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和廣州5個生鮮配送中心,據稱可以覆蓋全國80%的區域。

就在阿里宣布投資易果生鮮後,京東宣布成為最大的生鮮冷鏈宅配平臺。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除此之外,青旅聯合物流旗下的青旅冷運與日本CBC株式會社簽署合作意向協議,共同開拓中國冷鏈物流及貿易市場;EMS、圓通等企業也先後布局冷鏈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巨頭混戰的另一面是生鮮冷鏈的巨大市場規模。易觀數據顯示,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9億元,複合增速達118%,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3500億元。

徐勇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冷鏈未來在我國將占有很大市場,但目前市場仍處於百舸爭流的初始期,未來3~5年或將出現“巨頭競爭”格局。“冷鏈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應當將市場細分作為切入點,走專業化市場路線,不要到處撒網沒有重點,要做優,做精。”徐勇分析道。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4

IPO觀察 | 三類股東“老大難”海容冷鏈過會,200名“集郵客”迎來曙光

5月15日,繼新三板公司文燦股份、芯能科技帶著“三類股東”IPO過會之後,曾飽受三類股東問題困擾的海容冷鏈也終於闖關成功,200多名新三板集郵者苦等兩年盼來曙光。

早在2015年11月,新三板掛牌公司海容冷鏈便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材料,公司擬申請在上交所上市,擬IPO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5.98億元,用於“年產50萬臺冷鏈終端設備項目”等項目。但隨著2017年新三板“三類股東”問題的發酵,交投活躍的海容冷鏈也飽受其困擾。

2014年7月,海容冷鏈掛牌新三板,先後完成兩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55億元,招商基金、鼎鋒資產、九泰基金等投資機構成為公司股東。申報IPO前最後一輪融資,海容冷鏈的估值達到了13.2億元。

在2014年年底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後,海容冷鏈更是受到了二級市場的追捧,交易活躍,股東人數迅速增加,多支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基金、集合信托計劃在這個時候被引入。到2015年11月公司申報IPO之時,海容冷鏈股東戶數已由掛牌時的18戶增加到了276戶。

去年底公司預披露招股說明書顯示,國壽安保基金-銀河證券-國壽安保-國保新三板2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138.5萬股,位列第十大股東。九泰基金-新三板分級2號資產管理計劃、鼎鋒明道新三板匯泰基金、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信托計劃1號等其他三類股東的持股也均未處置。今年3月,海容冷鏈從新三板摘牌,以處理三類股東問題。

在海容冷鏈之前,已有文燦股份、芯能科技帶著“三類股東”成功過會。文燦股份是首家攜帶三類股東成功闖關IPO的新三板公司,而芯能科技三類股東占比非常小,因此采取清理和穿透兩種方式處理了“三類股東”問題。

對比而言,此次過會的海容冷鏈,存在“三類股東”數量較多以及持股比例較高的情況,因而選擇了摘牌處理的方式。

除了無法穿透核查的三類股東,對於其他200多名海容冷鏈中小投資者而言,等待兩年半,終於迎來過會的喜悅,其中還包括公司的3家做市商,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和興業證券。《招股說明書》顯示,三家做市商持有股份分別為69.5萬股、8.1萬股和26.6萬股。

目前A股上和海容冷鏈業務產品最為類似的是另一家冷鏈裝備制造企業四方冷(603339.SH),四方冷鏈2017年營業收入10.09億元,凈利潤1.72億元,和海容冷鏈不相上下,目前四方冷鏈市值42.14億元、市盈率26.3倍。

根據公開資料,海容冷鏈主營商用冷鏈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以銷售商用冷凍展示櫃為主,該類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68%、70%及73%。 蒙牛、伊利等國內知名乳制品生產商以及聯合利華、雀巢等快消品企業,均是海容冷鏈的主要客戶。

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3億元、8.65億元、8.44億元、5.97億元。同期扣非凈利潤為4710萬元、1.2億元、1.23億元和866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99

一財研選|下遊市場爆發增長,冷鏈物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7月26日目錄

►下遊市場爆發增長,冷鏈物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平安證券)
►5G頻譜規劃催生射頻器件機遇,行業龍頭望受益(中泰證券)
►經濟悲觀預期獲修複,煤炭板塊或現交易性機會(光大證券)
►零售自有品牌大有可為,關註區域壟斷超市企業(方正證券)
►水井坊增速維持高位,業績仍有進一步擴大潛力(方正證券)

 


1.下遊市場爆發增長,冷鏈物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平安證券)

冷鏈物流泛指產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於規定的溫度區間,以保證產品質量、減少過程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最主要的應用領域集中在食品生鮮和藥品領域。

特別在農產品方面,平安證券指出,隨著我國農產品經營方式的轉型升級,農業生產與現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客觀上對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冷鏈物流熱度越來越高,在電商領域,京東、蘇寧已開始布局,在快遞企業中,順豐、申通等也已加速搶占市場。

我國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發展,冷鏈政策密集發布。平安證券指出,我國出臺的冷鏈相關政策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第二類是便利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第三類是促進農副產品流通的相關政策。平安證券認為,近年來冷鏈政策發布頻率越來越密集,意味著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隨著各種利好政策的發布,冷鏈運輸迎來新的機遇期。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網,目前我國的冷鏈市場規模在25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700億元,年複合增速將超過20%。目前,冷鏈物流主要服務的生鮮市場和醫藥市場,這兩類市場需求均呈現火爆態勢。但行業發展很不均衡,冷鏈物流行業極度分散,尚沒有一家可以面向全國的冷鏈倉儲企業,而平安證券對比美國發現,美國冷鏈物流倉儲前五強普菲斯冷庫、美國冷藏公司(USCS)、Able Freight等公司冷庫容量占到美國63.4%,集中度相對較高,可見我國市場格局改善的空間很大,優秀的公司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平安證券認為,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冷鏈運輸的需求日益突出,對比發達國家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國冷鏈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冷鏈行業競爭格局比較分散,電商行業、物流行業等巨頭的布局有助於集中度的提升,同時也會帶來相關公司業績的提升,建議關註布局冷鏈物流的順豐控股(002352.SZ)、蘇寧易購(002024.SZ),冷鏈設備供應商四方冷鏈(603339.SH)


2.5G頻譜規劃催生射頻器件機遇,行業龍頭望受益(中泰證券)

2018年6月14日,正式確立的SA 5G標誌著商用進入倒計時,全球網絡和終端廠商可以依據統一標準開始研發和聯合測試,產業配套預計在2019年逐步完備,2020年將開啟全球商用。

中泰證券指出,5G大幅調整了頻譜相關協議,極大精簡了頻帶分割,新引入了C頻帶、低頻域和高頻段。通過高中低頻搭配,使得頻譜資源能夠滿足5G網絡多維度需求。隨著5G全球標準化第一階段告終,商用進程密集推進。

目前全球已有39個國家和地區明確了5G戰略和頻譜規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將實驗重點放在C頻段,尤其是3.5GHz,也有國家在高頻段開啟了實驗,集中在28GHz。工信部從去年到今年先後明確3.3~3.6GHz和4.8~5GHz作為5G商用中頻段並征求意見,據此,中泰證券預計頻譜最終許可方案有望在年內最終確定。對於6GHz以上高頻段,國內將等待產業鏈成熟後再展開驗證。

中泰證券指出,新的頻譜規劃,對於包括天線、功放和濾波器的射頻器件,從材料到設計制造都提出了嚴苛而全新的挑戰,為具備產業基礎的廠商帶來機遇。Massive MIMO及Beamforming技術使5G毫米波應用成為可能,同時也帶動了射頻技術革命。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已經成為射頻器件的重要市場。其中,Skyworks中國市場2015年收入占其總收入的84%,華為、OPPP、Vivo等手機廠商都是其客戶。此外,PA廠商紛紛開始在中國增設工廠,增加濾波器產品線拓展未來發展方向。國內也開始湧現出如華為海思、信維通信等快速成長的企業。5G對射頻器件的更高要求,新材料新技術一體化程度加深,給了中國廠商帶來從頭發展的新機遇。

確定頻譜最終許可方案成為5G商用前最關鍵事件,中泰證券預計有望在年內最終落地,重提市場對於5G主題關註度。網絡設備領域,重點關註主設備新銳烽火通信(600498.SH);光通信上遊核心自主龍頭光迅科技(002281.SZ);受益於網絡持續規模化的中天科技(600522.SH);受益於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及器件需求放量的飛榮達(300602.SZ);在石墨、導熱/導電功能高分子材料技術和電源及射頻濾波技術上具備積累的中石科技(300684.SZ)等。


3.經濟悲觀預期獲修複,煤炭板塊或現交易性機會(光大證券)

上半年國內煤炭市場整體處於緊平衡的狀態,但是沿海市場受制於鐵路運力瓶頸以及進口煤限制,供求存在缺口,同時,結構上市場煤占比過低,最終導致煤價大幅上漲,另外產地環保檢查導致坑口減產,坑口價格堅挺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港口煤價。

光大證券指出,2018年上半年煤炭的主要消費增量來自於火電,1~6月,火電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8%,超市場預期;而水泥產量則累計同比下降0.6%,生鐵產量微增0.5%,考慮化工用煤增量,光大證券測算上半年煤炭消費增長在4%以上。供給方面,按照統計局數據,上半年煤炭產量同比增長3.9%,供給和需求整體仍處於緊平衡的狀態。

對於煤價上漲的原因,光大證券認為主要原因在於:①1~5月,由於鐵路運力不足導致秦皇島港口煤炭供給受到制約,港口供求緊張;②結構上,參與競價交易的市場煤占比大幅下降,貿易商的投機性極易導致煤價大幅波動;③環保、安監檢查導致坑口供求緊張,煤價上漲,助漲港口煤價。

從統計局最新公布的6月產量來看,6月全國煤炭產量2.98億噸,環比增長0.35%,但從日均數據來看,環比增加35.36萬噸(3.7%),在鄂爾多斯露天礦減產的背景下,煤炭產量不降反升,表明先進產能或已經在加速釋放,下半年隨著內蒙古露天礦複產、新建礦和產能核增礦井的投產,煤炭產量將進一步提升。

從供給端看,三季度煤炭產量或加速釋放,而蒙冀線放量將大幅緩解目前的運力瓶頸;從需求端看,水電發力充足疊加氣溫低於去年同期,導致電廠日耗低於預期;庫存方面,港口和電廠庫存均處於高位。光大證券認為,在不出現極端炎熱天氣的情況下,煤炭的供求關系趨於好轉,煤價將旺季不旺。但煤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較低,政策希望煤價能運行在綠色區間,因此,一旦煤價跌破570元/噸的綠色區間上限,進口煤限制政策將再度出臺,從而封殺煤價的下行空間,隨著冬季用煤旺季來臨,煤價將重拾升勢,預計下半年煤炭均價仍可維持在600元/噸以上。

光大證券判斷,隨著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放松,基建投資增速也有望止跌甚至小幅回升,從而修複此前市場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提升市場對周期股的風險偏好。個股方面,動力煤建議重點關註陜西煤業(601225.SH)、中國神華(601088.SH)、兗州煤業(600188.SH);煉焦煤關註潞安環能(601699.SH)、西山煤電(000983.SZ)


4.零售自有品牌大有可為,關註區域壟斷超市企業(方正證券)

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PL)是零售商自主發展的品牌,是一個和制造商品牌(Manufactory Label)相對立的概念。隨著我國零售行業發展日趨成熟,自有品牌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對行業和企業正在帶來重大的影響。

方正證券研究認為,行業集中度達到一定水平(比如CR4接近或超過25%),PL將會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全球自有品牌發展分為三類代表:①歐洲國家國土面積小,零售行業集中度最高(CR4>60%),PL占比在50%以上;②美、加等國土面積較大的發達國家零售行業集中度較高(CR4在30%-50%),PL占比在30%左右。③而自有品牌發展最具潛力的國家是中國、拉美國家。當前中國自有品牌的占比不到5%,而零售行業的整合正在加速,CR4即將接近或者超過25%左右水平。未來幾年里自有品牌占比有望達到20-30%水平。

方正證券指出,一般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在50%左右,遠高於制造商品牌(零售商毛利率約20%)。如果國內超市自有品牌占比提升5~10%,利潤率都將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成功的自有品牌能為零售商建立競爭壁壘,形成有效的差異化優勢。

2016年以來,國內零售行業的整合明顯提速:一方面,以京東、阿里為代表的零售電商巨頭開始布局線下零售;另一方面,線下企業的優勝劣汰也非常明顯,行業出清、收購並購也加快了集中度提升的速度。方正證券認為,如果剔除線上零售部分,2018年初四家最大的超市企業市占率為24.5%,較2017年初提升1.1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自有品牌的占比提升將會與這一趨勢同步出現。

方正證券認為,中國渠道自有品牌的發展未來會介於歐洲和北美之間:一方面中國幅員遼闊,渠道集中度很難像歐洲那樣高;另一方面中國輕工業、紡服產業相對發達,利於渠道尋找自有品牌制造商。預計我國渠道自有品牌占比長期來看會達到40%左右(相較於目前10%不到的水平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方正證券建議重點關註永輝超市(601933.SH)、家家悅(603708.SH)、紅旗連鎖(002697.SZ)、步步高(002251.SZ)這類區域壟斷優勢明顯超市企業,一旦自有品牌推動成功,對毛利率、凈利率的彈性貢獻會比較可觀。


5.水井坊增速維持高位,業績仍有進一步擴大潛力(方正證券)

水井坊(600779.SH)近日發布2018年中報,上半年公司營收13.4億元,同比增59%,歸母凈利2.7億元,同比增133.6%;每股收益0.55元。

方正證券分析認為,公司收入增速維持高位,提價、產品結構優化帶動毛利率顯著提升。二季度收入增速環比有所放緩,一方面由於二季度是傳統淡季,產品動銷較慢,公司著重於渠道庫存和價格的梳理;另一方面,經過兩年多的恢複,收入基數提高後,增速開始正常回歸,但次高端需求層面依舊強勁,公司目前成長水平已經較為優異。

行業危機後,公司重新制定戰略,“品牌下延+渠道終端調整”成效明顯,由於基數較低以及產品基本處於次高端價格帶,因此增長彈性大,也最先開始顯現,加上品牌定位於全國市場,想象空間大,因此資本市場給予了公司非常高的預期,但基數提升後,增速開始不可避免回歸,核心市場增長也會放緩,因此,方正證券預計短期內市場預期仍會繼續調整,但從基本面上看,公司專註於品牌塑造和產品品質的提升,渠道終端和消費者培育創新能力優秀,同時也註重重點市場和核心門店的遞延式增長,長期看,認為公司收入和利潤仍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

年初以來,一直強調次高端價格帶的成長邏輯,核心驅動因素是行業主流價位上移,未來次高端市場規模有望從300億向1000億以上跨越,水井坊的連續高增長和區域次高端名酒企業的業績表現已經驗證這一趨勢,方正證券繼續看好3~5年次高端市場的快速發展。預計2018~2020年EPS 1.1/1.61/2.23元,對應PE 50/34/24倍,維持推薦評級。

中泰證券調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8.91/36.18/43.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96/7.78/9.75億元,對應EPS分別為1.22/1.59/2.00元。維持“買入”評級。

東方證券考慮到公司處於擴張期,銷售費用投放較大,調高了銷售費用率;此外,由於上半年井臺增速未達預期,下調了全年井臺的銷量和收入增速。調整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預測分別為1.39、2.14、2.95。目前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估值水平為32倍PE,另外給予公司30%的溢價,維持買入評級。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