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沐陳嵐舒 要在台灣深植米其林精神 美女名廚頂著台大光環進廚房

2011-1-24  TWM




位於台中的樂沐法式餐廳,開業不久,就成為台灣政商名流慕名朝聖的新焦點;令人驚訝的是,大手筆打造這座中台灣美食新地標的幕後主廚,竟是一位七十年次、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女子!

鄰 近台中市美術館的綠園道上,打扮時髦的貴婦們頂著和煦的冬陽,三兩成群地走進矗立在幽靜街角的一棟米白色四層樓建築。這裡,就是中台灣美食新地標── 樂沐(Le Mout,「靜待發酵成葡萄酒的香醇玉液」之意);也是政商名流如台中市長胡志強、小S夫婦等,和饕客們都非來朝聖不可的法式高級料理餐廳。午餐一千五百 元、晚餐兩千八百元起跳的樂沐,三個月前若沒有預約,幾乎不得其門而入。

去年底,樂沐甫和欣葉台菜、鼎泰豐等,被頂級亞洲美食評鑑指南年刊《The Mièle Guide》同列為台灣前五大餐廳。其實樂沐也是被台北一○一、遠東百貨鎖定,亟欲邀請進駐的餐廳,更有不少企業家捧著錢上門想投資。

走進樂沐一樓的歐式大理石挑高門廳、參觀完古堡般的大酒窖,就會相信自己身處距離法國巴黎最近的美食天堂。大手筆砸下六千萬元租地自建的樂沐,二○○八年才開業,第一年現金收支就打平,年營收約五千萬元;而主廚還是一位七十年次、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美麗女子陳嵐舒!

餐廳企業化

吸引各路高手參與

樂 沐四樓的電梯門一開,整整四十五坪大的廚房空間,忙碌熱鬧得簡直就是動畫電影﹁料理鼠王﹂的場景。只見擺盤區、冷熱前菜區、肉區、魚區、甜點區等六大不同 的工作站排開;挽起髮髻、身形纖細的陳嵐舒,一邊協助擺盤,一邊穿梭在各區嚴厲地用法語下達指令,十多位廚師也以法語齊聲呼應。

擺盤時,肉 的熟度、熱度不對,陳嵐舒臉色一沉,立刻退回,要求廚師再處理,並在旁指導。「法式料理一個盤子裡可能要擺上十樣東西,包括配菜、主角、醬汁、裝飾,所以 團隊合作特別重要;任何程序錯誤、漏單、服務流程上出錯,都是會讓我罵人的事!」長相溫婉甜美的陳嵐舒,突然板起臉孔嚴正地表示。

的確,不像中式料理,烹調一盤佳肴,由大廚一人大火快炒即可搞定;法式料理的主廚,尤重領導統御的能力。而二盤開胃小點、三個前菜,二道主菜、中間還多一道冰沙,最後有主甜點、飲料,如此複雜的菜單,也不容任何程序錯誤而耽擱。

「法 式料理可以精細到什麼程度?它所有的尺寸都是固定的。」陳嵐舒說要切丁(brunoise),廚師就必須問她,是要零點幾公分的立方體,「這不是只有美 觀,熟度也才會一致。」儘管樂沐目前僅有一家餐廳,卻已經成立公司,人資、採購等部門一應俱全,光公關部門就有四個人,還有專門拍照、製作文宣的設計人 員!

「我希望讓全世界都知道我這家餐廳,被世界認可;所以一開始就有計畫,就知道不會是只有一家餐廳,不然就不用開了。」陳嵐舒野心不小,認為只有將餐廳企業化、集團化,才會吸引更多人才參與。

「如 果人員成熟度夠,不排除在台北開分店。但目前以行銷面來講,如果在台北開,就不會有客人到台中來朝聖了,所以這是一個旗艦的概念,客人只有到台中本店來, 才能享受到這樣的氛圍。」管理部經理林雨韻分析,對於未來的拓展策略,她們早有設想與盤算。陳嵐舒不禁透露,今年八月,樂沐即將在台中七期開出小酒館定位 的二店。

生涯大轉彎

秉持美食熱情赴法學藝

沒受過台灣餐飲教育,還頂著台大光環,陳嵐舒的名廚養成之路,也是多年下苦工的結果。

陳嵐舒的母親位於台中大里的娘家,是國內知名的果汁盤商,讓她自小就和「吃」結下不解之緣,從小就很愛做西點、蛋糕。林雨韻笑說,當年和陳嵐舒在台中女中同班,高三時陳嵐舒就常請假北上學做西點,讓同學很傻眼。

進了台大外文系,陳嵐舒一樣熱愛烹飪烘焙,經常下廚,邀同學品嘗;更追本溯源,常去誠品書店購買國外名廚的食譜回家研究。大四時,陳嵐舒決定前往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西點。

陳 嵐舒跑去藍帶學了一年甜點,親炙許多知名甜點大師,畢業後申請到克里雍飯店(Hotel du Crillon)的米其林二星餐廳的甜點部實習。受到餐廳主廚尚.方斯華.皮耶吉(Jean Francois Piège)的啟迪,讓她發現法式料理的深奧,絕不止於甜點,而決定再進修,申請斐杭迪(Ferrandi)高等廚藝學校正式學習法式料理,學成再度回到 皮耶吉門下實習半年。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菜單上一道「沒有蛋殼的蛋」,就是把蛋解構,用奶油加上松露與香草,做成兩個半圓形的蛋殼,再把生蛋黃放在其中,最外面覆以蛋白裹粉油炸。上桌後,客人一切開「蛋殼」,蛋黃就流洩出來,重塑「蛋」外脆內軟的樣貌。

「他的菜每一道都好像雕塑品,有很多巧思,非常『厚工』,絕對會讓客人驚豔,把法式料理奢華的感覺發揮到極致!陳嵐舒對皮耶吉推崇備至,也建立自己「將食材做最好呈現」的料理觀點。

在法國傳承了達人的料理精神,陳嵐舒更在美國學到廚房管理的效率。

法 國習藝期間,陳嵐舒曾回台,在一家法式餐廳吃到馬卡龍法式點心,而決心開店創業。「那個馬卡龍是脆的,非常硬,主廚還說,好不容易才試出來不會破掉的馬卡 龍。」陳嵐舒笑著解釋,馬卡龍應該是外酥內軟的,而不是硬的,「好像照著做,形狀像就可以了。台灣沒有讓我覺得精緻化的餐廳,所以我想做一些讓我在法國吃 了會感動的東西。」

再赴美半年

習得廚房管理好效率

克里雍飯店實習結束之際,陳嵐舒在當時的男 友、現在的先生── 台中補教名師劉力維的支持下,已籌備開店。她順利申請到美國加州那帕谷全球前三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法式洗衣坊(The French Laundry)」實習,追隨名廚湯瑪斯‧凱勒(Thomas Keller)。

「去美國的半年讓我很震撼,廚房非常有效 率,分工做得非常好!」在法國,陳嵐舒每天到班,主廚就隨意分配她到不同的工作站,但在法式洗衣坊,所有第一次到廚房的,都從挑菜、切菜的前置工作做起, 「而且每個人都重視細節,每天擦牆壁,沒有地方會積灰塵,廚房管理做得很好。」在法國,午餐或晚餐,二十位廚師最多只能出四十多人次的餐點,但法式洗衣坊 十四位廚師,卻可以出八十人次的餐點,廚師的工作效率與自我要求奇高。因此,樂沐的廚房管理,完全師承法式洗衣坊的工作站專人負責法;在廚房牆壁上也貼著 她對旗下廚師的要求,希望廚師能秉持對食材、對客人、對自己的尊重。

留法期間到處品嘗、「吃掉」近二百顆星星,又接受法、美兩地的米其林 二、三星餐廳廚房洗禮,陳嵐舒認為,「米其林的定義,就是對每個細節的要求與堅持!」陳嵐舒每天在廚房親自督軍,工作至少超過十八小時,對注意力、記憶 力、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學習是很輕鬆的,壓力是在自己創業之後。」陳嵐舒強調。但「進了廚房就不該怕燙」,她會持續努力,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這家深 植米其林精髓的法式高級料理餐廳。

陳嵐舒 Profile

出生:1981年

現職:樂沐(Le Mout)主廚經歷:美國法式洗衣坊、法國克里雍飯店實習學歷:法國斐杭迪高等廚藝學校、藍帶廚藝學院、台大外文系

陳嵐舒傳授三心法

1.尊重食材、尊重客人、尊重自己。

2.永遠追求將食材做最好的呈現。

3.必須企業化、集團化經營餐廳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3

「小七」戰場 從餐廳再伸到廚房

2012-03-19  TCW



二月營收公布,統一超九十九億六 千萬元的成績,不但比去年同期為春節的高基期,還高出四‧四九%,這也是統一超連續二十八個月,營收呈現正成長。

不過,去年淨增加店數僅約三十店,對比四千七百八十家的總店數,顯然店數已不是衝高營收的主要來源,統一超在店數難以成長的情況下,究竟如何追求營收再成 長?

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今年年初被問及店數成長目標時,就明確的說,來客數比店數重要,展店數不再是唯一重點,如何提升「店質」,進一步提高來客數與客單 價,才是重要的。統一超的做法,就是要開始「長大」。

被一般消費者暱稱為「小七」的統一超,其實內部發展的概念則是「Big Seven」。這兩年,統一超陸續改為大店鋪形態,一般而言,大店的業績約比一般店高出兩到三成,目前統一超的店數中約有四五%是大店。

統一超鮮食部部長梁文源說:「空間變大,相對的商品品項也會擴增;只要強化商品結構,7-Eleven可以是無所不能的店。」

現在,統一超居然要開始賣菜了!

徐重仁曾說,只要顧客不方便,就有商機,現在統一超則要更進一步。過去便利商店在三餐市場中,主要以供應早、午餐為主,而有了座位區之後,鮮食品項進一步 擴充,業者發現有越來越多人會在便利商店用晚餐。但,統一超不止要讓你可以在這裡解決三餐,現在更要進攻你家的冰箱和廚房。

搶搭開伙趨勢一週煮菜二至四次者增加

梁文源指出,過去便利商店做的都是熟食的生意,但他們觀察消費者的生活形態,發現越來越多人在家裡煮東西、簡單料理,「從日本經驗來看,這絕對是未來生活 的趨勢。」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表示,根據二○一一年的調查,台灣人雖然習慣性開伙(平均一週五天以上)的比例微降,但間歇性開伙(平均一週二到四天)的比例增 加,但對一個人住或小家庭來說,更不容易備菜,「所以我們發現半成品或冷凍食品,再加上小包裝生鮮,這樣便利又簡易烹調的需求上揚。」

滿足小家庭需求提供四分之一切的高麗菜

其實,徐重仁很早就想嘗試經營超市,公司甚至已設立超市籌備小組,本來是要朝獨立系統去開發,但評估後認為,台灣外食實在太容易,經營超市會很辛苦。後來 統一超發展出「Big Seven」概念,朝大店模式經營,才決定把超市概念放入便利商店,成立生鮮區。

目前統一超有近三十家店開賣生鮮產品,提供近五十項商品選擇,有葉菜、根莖、果瓜類等蔬菜,蔥、薑、蒜等辛香料,以及冷凍肉品和海鮮,也因應個人化或小家 庭需求,提供分切的小包裝,如四分之一切的高麗菜、對半切的南瓜和白蘿蔔等。

全家便利商店目前也有六家店開始測試生鮮區,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說,日本超市販售生鮮商品已經很普遍,原因之一是人口老化嚴重,銀髮族走不 遠,會選擇離家最近的店鋪購買;而台灣目前主要是因應生活形態,現代人的時間緊湊、不固定,加班情況多,造成「就近採買、簡單料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強打鮮度戰爭快速物流優勢勝過量販店

「鮮度戰爭一向是便利商店最大的競爭武器,現在他們又打開新領域,」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表示。便利商店一日四配,低溫一日兩配的超強物流系 統,已變成全台灣最強勢的通路,這也是在超市、量販店大量販售生鮮商品之下,便利商店仍有切入市場利基點的原因。

除了鮮度以外,李培芬表示,便利商店提供小包裝生鮮產品,讓消費者更可以掌握用量和預算,因此有可能增加「不提菜籃」的年輕人或單身者,在家煮食的機率。

統一超順著消費者「生活動線」開發出來的商機,有時往往意外演變成為一種消費趨勢。例如,統一超開始賣現煮咖啡後,因為取得便利,喝咖啡的人口和飲用量都 有增加;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指出,如果超商賣生鮮有了一定規模之後,很有可能會帶動在家煮食的趨勢。

不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吳師豪認為,超商提供的生鮮類產品選擇性仍然不夠,只能當作是補充性食材,或是應急的臨時需求,而且生鮮類 產品的耗損率高,相較於一般鮮食,管理上的難度更高。

目前,統一超會先從台北市都會區的住宅商圈開始布局,再隨著交通幹道慢慢增加,不過梁文源也說,生鮮短期內不可能變成每家都有,也不像咖啡會有爆發性成 長,但「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就有商機。」他說,以前便利商店只是時間(anytime)和空間(anywhere)上的便利而已,「未來有可能是 anything,什麼東西都可以買。」

【延伸閱讀】「Big Seven」跨界撈錢,衝擊其他產業

座位區做法:從吧台式座位,延伸至4人座桌椅,平均一家店有1、20個座位以上目的與商機:拉長顧客停留在店時間,進一步提高客單價,增加顧客的進店意願 和頻率影響:取代某些早餐店、咖啡館及餐廳小吃店的功能

中島鮮食櫃做法:過去小店只有靠牆的冰櫃,大店放置中島櫃後,可販售更多鮮食商品目的與商機:有了座位區之後,增加消費者購買鮮食意願,可販售更多鮮食商 品影響:7-Eleven將成為全台最大餐飲通路

量販式商品做法:提供整箱飲料或整包衛生紙等大包裝,突破以往便利商店只有小包裝的販售模式目的與商機:可網路預購或現場購買,強調就近購買的概念,讓消 費者省下時間和油錢影響:搶食量販店商機

生鮮產品做法:提供小包裝的個人化蔬菜、水果、肉品、海鮮等商品目的與商機:發現在家煮食及注重健康、衛生的趨勢,發揮便利商店高鮮度及小分量優勢影響: 搶量販店和超市商機

整理: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6

砸錢開農場 統一超全面接管你家廚房

2012-4-16  TWM




「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常用來形容「得不償失」,但一向精打細算的統一超商7-ELEVEn,近日卻宣布砸下十億元擴大鮮食供應鏈,包括啟動新概念、 新技術的「光合農場」,難道統一超商為了賣沙拉,決定親自開農場?

原來,開農場是統一超商「從農場到餐桌」全流程溯源管理的既定計畫,雖然目前仍維持契作模式,但未來不排除另創公司,實際擁有農場。而這計畫的幕後推手, 正是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這幾年他力行樂活計畫,除了騎車健身,讓他瘦了一圈的祕方,還在於每天都吃的自家沙拉。

不過,徐重仁大手筆投資農場,不只為了讓消費者吃鮮美的沙拉瘦身,還有一個巧妙布局,那就是統一超商要賣菜了!今年具有「生鮮蔬菜專區」的門市將從三十家 衝到五百家,菜、蛋、肉、米全都賣!已是外食龍頭的統一超商不只要取代你家廚房,現在連「煮食」商機都不放過,還想進一步取代超市,成為你家的第二個冰 箱。

看來,徐重仁正透過四八一○家門市的通路優勢,來重塑台灣農業的產銷供應鏈。那下一步難道是自己養豬?是的,徐重仁正準備這麼做!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1

下廚房創始人王旭升:如何做好社區UGC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1/58509.html

i黑馬觀察到,Web2.0大潮到來之後,互聯網的內容必然都是靠UGC(用戶產生內容)為主流的。如何UGC,無疑是每個社區、內容網站乃至媒體最關註的問題之一。下廚房網創始人王旭升,就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做UGC的經驗。在傳統的菜譜網站里,用戶的使用流程是查詢菜譜→閱讀菜譜→離開網站。但“下廚房”加入了“上傳作品”這一環節,即用戶可以上傳自己閱讀菜譜後的學習作品,這樣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自然就會產生交流互動。另一方面,“上傳作品”的用戶將這一信息同步到社交網絡,又會吸引新的用戶來“下廚房”學做菜。“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作品”就是有多少人做過這道菜。有12萬用戶在“下廚房”上傳過自己的“作品”,平均每個菜譜下面有7個“作品”,這點我們在所有菜譜類應用里遙遙領先。在我們的定義里,菜譜類應用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作品”,就像“大眾點評”最核心的價值是用戶的評價。“作品”能夠讓用戶知道當前哪個菜譜是最熱門的,其他人做這道菜時遇到了什麽問題,能幫助我們計算現在流行吃什麽,提高我們幫助用戶發現內容的效率和質量。這比人工編輯的效率要高得多。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我們的內容體系里來,這是我們產品設計的核心。在我看來,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簡化首先,我們讓生產的門檻變低。寫一個菜譜是非常繁瑣的事情。做飯還算容易,但你同時又要是個攝影達人,還要寫文字步驟。我們就要努力簡化創作菜譜的流程。學習菜譜的用戶是大多數,我們會刻意引導他們上傳自己的作品。第一要讓用戶認知到作品是可以上傳的。第二是後續,上傳作品之後馬上有人和你打招呼,這樣就會有成就感。以前,我們把學習作品按照“點贊數”進行排序,但是用戶看到別人做的很好,往往就不好意思上傳自己的作品了。之後我們調整為按照“上傳時間”排序,用戶看到幾小時前有人做過這道菜,說明這道菜很熱門。這道菜的菜譜圖片非常好看,但是最新的學習作品可能很一般,這樣用戶就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了。如此調整後,“作品”數得到了小幅提升。點贊其次,我們讓互動的門檻變低。我們設計了幾個路徑,人和人之間有“關註”關系,還有互相贊美。給廚友“點贊”很容易,廚友互動讓用戶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反饋的生態讓菜譜的生產者愉悅。我寫一個方子,很多人照著做,就很有成就感。社區里還會產生一些圈子,他們本來互不相識分散在全國各地,因為美食愛好聚在一起,他們會集體換頭像,或互相寄禮物,很多熱門菜譜都是由這些小圈子引爆的。工具到社區我們最近的改版就凸顯了從工具到社區的轉變。之前,“下廚房”的首頁都是圍繞著對內容的發現。現在,我們把人暴露出來了,所有功能都圍繞著展示人。 “添加廚友”,“關註的廚友”,特別是每個菜譜都強調了作者。人可以讓內容有標簽感。就像大家逛街時只會去自己喜歡的店,人就是菜譜的品牌,可以解決選擇障礙,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但工具化和社區化有時是矛盾的,比如我們的搜索功能。搜索是用戶使用“下廚房”的典型路徑。過去兩年,我們在解決搜索上用的力氣最大。我們定義的搜索不光是主動搜索,還有首頁推薦。“下廚房”首頁推薦的內容是算法實現的,由之前幾天的熱門搜索和去年同時段的熱門搜索共同影響。編輯的職責是?我們已經有十幾萬菜譜,如何幫助用戶最快發現想要的內容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搜索列表沒有完全按照“熱門程度”排序,在搜索列表里,有一個位置是留給新菜譜的。新菜譜剛進到社區,沒有任何社會關系和社會化數據。我們編輯就像政府一樣,給予一定資源,讓好奇的人看到。一般我們會先給5000次曝光。高質量的菜譜是不需要編輯幹預的,編輯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幫助新菜譜。出於社區因素扶持新作者,就會影響搜索命中率。如果完全按“熱門程度”排序,首屏命中率肯定高。但這樣就會形成馬太效應,熱門的菜譜越來越熱,缺乏信息滾動。新用戶會覺得看到的菜譜都很經典,但老用戶就會覺得總是這些,沒個新鮮的。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我們也還在不斷調整。不少用戶希望我們的搜索可以有排序功能。排序本身可能不複雜。但用戶覺得搜索需要排序,翻譯到我們邏輯里,就是我們現在的排序不夠精準。如果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搜索結果,都是自己喜歡的,就不需要操作感很強的排序。用戶需要的是到達內容,而不是控制排序。在精準化方面,“下廚房”北上廣的首頁推薦內容是不同的,但還沒做到單品搜索里。北上廣三地對食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做到單品搜索里,可能就需要挖掘更多的信息。在優化細節上,我們不想讓用戶在選擇上產生困惑。用戶最終的目的是找到他想要的菜。我們希望做很多事情,但用戶用起來仍然非常簡潔。社區化很容易顧此失彼。用戶找內容,用戶生產內容,中間的分發,都是我們要一直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旭升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85

下廚房創始人王旭升:菜譜網站如何社區化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67-1.html
「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
 
王旭升的下廚房,不僅可以閱覽菜譜,用戶還可以上傳自己閱讀菜譜後的學習作品,然後社區交流互動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另一方面,「上傳作品」的用戶將這一信息同步到社交網絡,又會吸引新的用戶來「下廚房」學做菜。「作品」成為驅動社區的關鍵。
 
「作品」就是有多少人做過這道菜。有12萬用戶在「下廚房」上傳過自己的「作品」,平均每個菜譜下面有7個「作品」,這點我們在所有菜譜類應用裡遙遙領先。

在 我們的定義裡,菜譜類應用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作品」,就像「大眾點評」最核心的價值是用戶的評價。「作品」能夠讓用戶知道當前哪個菜譜是最熱門的,其他人 做這道菜時遇到了什麼問題,能幫助我們計算現在流行吃什麼,提高我們幫助用戶發現內容的效率和質量。這比人工編輯的效率要高得多。


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

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我們的內容體系裡來,這是我們產品設計的核心。在我看來,社區化的關鍵,就是要讓人感覺是平等的。

首先,我們讓生產的門檻變低。寫一個菜譜是非常繁瑣的事情。做飯還算容易,但你同時又要是個攝影達人,還要寫文字步驟。我們就要努力簡化創作菜譜的流程。

學習菜譜的用戶是大多數,我們會刻意引導他們上傳自己的作品。第一要讓用戶認知到作品是可以上傳的。第二是後續,上傳作品之後馬上有人和你打招呼,這樣就會有成就感。

以前,我們把學習作品按照「點贊數」進行排序,但是用戶看到別人做的很好,往往就不好意思上傳自己的作品了。之後我們調整為按照「上傳時間」排序,用戶看到 幾小時前有人做過這道菜,說明這道菜很熱門。這道菜的菜譜圖片非常好看,但是最新的學習作品可能很一般,這樣用戶就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了。如此調整後, 「作品」數得到了小幅提升。

其次,我們讓互動的門檻變低。我們設計了幾個路徑,人和人之間有「關注」關係,還有互相讚美。給廚友「點贊」很容易,廚友互動讓用戶有信心上傳自己的作品。 反饋的生態讓菜譜的生產者愉悅。我寫一個方子,很多人照著做,就很有成就感。社區裡還會產生一些圈子,他們本來互不相識分散在全國各地,因為美食愛好聚在 一起,他們會集體換頭像,或互相寄禮物,很多熱門菜譜都是由這些小圈子引爆的。


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

我們最近的改版就凸顯了從工具到社區的轉變。之前,「下廚房」的首頁都是圍繞著對內容的發現。現在,我們把人暴露出來了,所有功能都圍繞著展示人。「添加廚 友」,「關注的廚友」,特別是每個菜譜都強調了作者。人可以讓內容有標籤感。就像大家逛街時只會去自己喜歡的店,人就是菜譜的品牌,可以解決選擇障礙,幫用戶最快做出選擇。

但工具化和社區化有時是矛盾的,比如我們的搜索功能。搜索是用戶使用「下廚房」的典型路徑。過去兩年,我們在解決搜索上用的力氣最大。我們定義的搜索不光是 主動搜索,還有首頁推薦。「下廚房」首頁推薦的內容是算法實現的,由之前幾天的熱門搜索和去年同時段的熱門搜索共同影響。

我們已經有十幾萬菜譜,如何幫助用戶最快發現想要的內容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搜索列表沒有完全按照「熱門程度」排序,在搜索列表裡,有一個位置是留給新菜譜的。新菜譜剛進到社區,沒有任何社會關係和社會化數據。我們編輯就像政府一樣,給予一定資源,讓好奇的人看到。一般我們會先給5000次曝光。高質量的菜譜是不需要編輯干預的,編輯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幫助新菜譜。


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

出於社區因素扶持新作者,就會影響搜索命中率。如果完全按「熱門程度」排序,首屏命中率肯定高。但這樣就會形成馬太效應,熱門的菜譜越來越熱,缺乏信息滾 動。新用戶會覺得看到的菜譜都很經典,但老用戶就會覺得總是這些,沒個新鮮的。個性化、精準化是內容分發都想解決的問題,我們也還在不斷調整。

不少用戶希望我們的搜索可以有排序功能。排序本身可能不複雜。但用戶覺得搜索需要排序,翻譯到我們邏輯裡,就是我們現在的排序不夠精準。如果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搜索結果,都是自己喜歡的,就不需要操作感很強的排序。用戶需要的是到達內容,而不是控制排序。
 
在精準化方面,「下廚房」北上廣的首頁推薦內容是不同的,但還沒做到單品搜索裡。北上廣三地對食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做到單品搜索裡,可能就需要挖掘 更多的信息。在優化細節上,我們不想讓用戶在選擇上產生困惑。用戶最終的目的是找到他想要的菜。我們希望做很多事情,但用戶用起來仍然非常簡潔。

社區化很容易顧此失彼。用戶找內容,用戶生產內容,中間的分發,都是我們要一直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46

添好運月賺$150萬廚房佬傳奇

2015-04-02  NM
 

試問世間有邊個廚房佬,可以白手興家,擁有五間米芝蓮餐廳,在海外開十三間分店,仲賺到市值共六千多萬元豪宅?曾在四季酒店和好彩酒樓做點心的麥桂培(培哥)和梁輝強(強哥),五年前開設「添好運點心專門店」,就創出這個成績。

當年二人年到四十,面對事業關卡,決定在香港經濟低潮期,齊齊辭工,合共投資四十萬元開檔。發展至今,估計添好運每月營業額達八百萬,月賺一百五十萬元。培哥和強哥最常說的是:「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再唔搏幾時搏?」不過記者認為他們下的最正確決定,是錢都交由老婆管理:「我哋唔想賭輸晒,老婆話買樓好就買樓咯!」

一身青綠色「添好運」員工服的培哥,沒有半點架子,一直在廚房忙碌地做點心,直到訪問時才肯坐低;而另一個也是做點心的老闆強哥,卻沒有那麼樸素,恤衫西褲加勞力士手錶,但兩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錢?都係交晒俾老婆管理!」

廚房佬都有個習性,就是下午落場時,愛賭兩手,中毒太深的,週末也要過大海。不過培哥與強哥,見過太多因此傾家蕩產的行家,故賭錢最大都是廿蚊雞,其他一律交給老婆處理。強哥會帶老婆去巴黎鳩嗚,買Hermes袋、Chanel袋,怎麼也要用上十幾萬,他一臉驕傲地說:「可以令跟了自己二十幾年的老婆開心,值得!」強嫂是同在好彩酒樓工作的知客,見他:「唔聲唔聲好老實!」故安心下嫁。在強嫂揸旗下,有餘錢即掃入牛池灣峻弦及將軍澳天晉等多個單位,現已升值至四千多萬。

坐在旁邊的培哥,對老婆也很「尊重」,他老婆由妹妹介紹,一見鍾情。他說:「我不懂得管錢,全部都拿給老婆投資,她話買樓好就買咯。」培哥手頭亦有長沙灣道怡閣苑及深水埗海峰等單位,市值一千八百多萬。培嫂心足地說:「好滿意佢!無諗過會做到今日咁囉!」

神速賣包月賺磚頭

這兩個廚房佬成就的發達傳奇,全靠神速賣包秘訣。「添好運」有三十多款固定出售的點心,如蝦餃、燒賣、鹹水角,其中酥皮叉燒包,出名皮鬆餡多,為「鎮店之包」。創出平均每十七秒賣出一個包的佳績,記者計算過,只需兩個半月時間,單單是賣包錢就可買下一層四百六十萬元的將軍澳天晉!神速賣包,做到薄利多銷、貨如輪轉,餐廳設計是第一個關鍵。自旺角首間店開業以來,添好運內的桌子就已排得密密麻麻,要不搭枱的機會率是:零。椅子沒有靠背,茶水只有普洱和壽眉,而且加單不能超過一次,阿姐亦會自動波趕人走,所以平均每個客人坐三十分鐘,就會埋單走人。這個精密設計來自一向多「計」的培哥:「我哋價錢賣得平嘛,就要做到流轉率高。鍾意坐兩個鐘嘅,就去酒樓啦!」一向沉默少出聲的強哥,亦打開金口:「阿培真係諗得好仔細。」在四季酒店出身的培哥,指曾在好彩酒樓做街坊點心的強哥,比較自卑,故此意見不多。而坐在旁邊的強哥亦承認:「我係自卑,可能因為細個做酒樓,俾人鬧得多,培哥出主意,我都接受嘅。」兩人性格一凹一凸,爭拗甚少;培哥做領導,強哥做後盾,「有時做決定時,好需要有人說一聲好!先有勇氣實行!」培哥說道。

股份制維持水準

添好運成功的第二個關鍵,是做到五家香港分店的質量都大致統一,未見太大參差。現時添好運在深水埗、中環、大角咀、北角及將軍澳皆有分店;培哥和強哥堅持不用中央廚房,點心在鋪頭即點即製。「我有本簿寫晒點心嘅配方、用料比例,俾每間店嘅廚師跟從。」由於培哥和強哥難以每日巡鋪,為防偷工減料或做法走樣,維持質素的重責,就落在每間鋪的主管身上。原來主管們都有小量股份,讓他們工作有更大動力。主管的職責,只需金睛火眼「目及住」出品部師傅,不需幫手做埋一份。「客人試過一次唔好食,就會判你死刑,我不容許這類事情發生。」最有效的一着,是主管因此行「責任制」,「佢哋按營業額有額外花紅,不過蝕錢嘅話,主管亦要貼番出嚟!」此外,一間二千呎的點心店,單單出品部就有二十四個員工。煎、煮、炸、炆、蒸、焗,最起碼每一樣都要有兩個人,這樣已需要十二人,還有包餡、搓皮的師傅,培哥實行多人制,「每人專心做一樣,點都會做好啲!」

賺錢黃金方程式

做生意講變通,培哥有一個黃金賺錢方程式:「1+3+3」,是他開每一間店都計的數。租金保持在營業額的一成,而食材和人事則各三成,變相盈利就會是營業額的兩至三成。培哥說:「都話係方程式,係變o架嘛,你這個月賺少了,就cut其他budget囉!」現在香港五間添好運每月總收入達八百萬元,估計每月賺一百五十萬,但培哥依然「鍊到好盡」,「我見到店鋪有員工,開住水喉又唔用,見多過三次我就會鬧。」在食材方面,培哥亦時時留意住,好像上個月牛肉入貨多了,未能清貨,他即時與該店主管商量,該個月整多一款新產品──番茄牛肉鍋貼。培哥說:「最重要會變通,不能死守!」但由於租金不在控制之內,培哥在揀鋪時會靈活走位。第一間旺角總店,由於租金被業主由三萬加到十一萬,索性結業,總店搬到深水埗。培哥嘆氣說:「試過先知,租商場就好啲,因為租金是根據營業額而調整,不會突然瘋狂大加價,容易控制。」

蔡和平執好籌

近年添好運衝出香港,前後在東南亞開設十三間分店。過去有很多大財團想找培哥他們搞連鎖店,但都因擔心控制不了出品而統統推掉,直到遇上一個與飲食業毫無關係的人蔡和平。蔡和平在電視圈已有五十年經驗,曾製作《歡樂今宵》及經營華娛衞視。一三年他取得添好運的海外特許經營權,短短一年多,已在四個地方,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及菲律賓設分店。每間店都大排長龍,業務擴張速度連他自己都形容:「發夢都沒有想過這麼快!」今年蔡和平還繼續走培哥的「五星包平價賣」路線,在中環開法國麵包鋪,賣法國甜點和曲奇餅。培哥笑說合作原因:「當時蔡生來深水埗食點心,而他搞緊威皇廚藝賣陶瓷鑊,話想送給我哋試試,就做了朋友,之後先傾合作嘅。」對於兩個廚房佬來說,談合作還是生平第一次。培哥說:「我和強哥特登坐低,認真諗吓應該講咩條件,我哋傾咗好耐,最後決定俾蔡生提出條件先。」培哥眼仔碌碌說:「如果我哋出口先,講的數目太細,就不划算,但如果出嘅數目太大,就會俾人笑,所以靜觀其變最好。」

海外撞板記

最終,添好運的海外店,培哥和強哥沒有一份股份。「冇所謂啦,出錢嘅都係蔡生。我哋只收管理費,無論賺定蝕都有得攞,我哋覺得咁樣幾好呀。而佢亦不能在香港開添好運,只限開海外。」培哥每數個月才去海外店巡視一次,但他不怕蔡和平做壞添好運招牌:「佢做事好投入,俾我感覺仲緊張過我!而且佢應承肯用靚料,好少生意人肯放咁重成本。」第一次帶餐廳出海外,自然多「蝦碌嘢」,培哥坦白說:「有時都好麻煩,例如新加坡啲蝦比較鹹,就要再浸水,用開的調味料又冇,真係頭都大埋,冇時間休息。」培哥說這些都是小事,最麻煩的是新加坡沒有他們用開的紐西蘭麵粉,「點心樣樣都要麵粉,唯有大家周圍撲,搞咗成個月,最後都係決定由香港入貨。」此外,他們為迎合當地口味,也學習加新元素,強哥說:「台灣喜歡肉燥、新加坡喜歡喇沙,那我就整肉燥春卷,和喇沙鮮竹卷。而越南水果夠靚,就會多些甜品。」他們把當地最好的點心師傅高薪挖過來,培哥說:「店入面的管理層,人工都高過當地餐廳兩成左右,雖然錢不是萬能,但打工仔人工高啲,自然就會聽話啲。」

花無百日紅

培哥和強哥兩人,都是由十五歲開始做廚房。強哥童年時因為鄉下太窮,從深圳偷渡來香港,做廚房仔又俾師傅「蝦」,強哥感嘆道:「我同師傅講早晨,佢又鬧我,話:『早咩晨呀,×街!』可能佢賭錢輸咗,發洩喺我度。」而相比之下培哥就幸運得多,「我細個跟我舅父學廚,打狗都睇主人啦,冇人會無啦啦鬧我嘅。」 做了點心二、三十年,○九年他們夥拍創立添好運。五年間狂開分店,培哥一語道出內心的不安:「本來無諗過開咁多間分店。但花無百日紅,趁現在紅,就開多啲先!唔係要等到幾時?」至於好彩出身的強哥,則相信凡事講彩數:「所有嘢都係咁『好彩』,遇到培哥就最『好彩』!」問到二人搵夠幾時退休?培哥搶答說:「我哋做慣咗,要我哋停落嚟唔做?哈哈,等添好運開到去歐洲先啦,下一間店會係夏威夷呀!」說罷,兩個廚房佬又匆匆入去廚房幫手,他們笑說:「你訪問完未呀?我哋要開工啦!」

麥桂培持有物業

梁輝強持有物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73

【超多圖】現場直擊雀巢“中央廚房”:未來食品什麽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130.html

今年的6月2日,雀巢正在迎來自己的150周年生日。因此機緣,位於瑞士洛桑的雀巢研究中心(NRC)和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NIHC)向第一財經掀開神秘面紗。來看看驅動著這家全球最大食品企業創新動力的實驗室里都有什麽好玩的東西吧?

6月1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首先來到雀巢研究中心,這家聚焦於首個1000天和健康兒童、可持續的營養、食品安全等五個領域的研究中心,在雀巢研究網絡中處於“食物鏈”最頂端,主要進行基礎研究。雀巢在全球擁有超過5000名科學家,構成了世界最大的食品和營養研究網絡。

參觀雀巢研究中心的必修課之一就是安全教育,發生小概率的緊急事件怎麽辦,細微之處可見瑞士這個國家在公共安全教育上的嚴謹。當然還有一點必不可少:嚴謹拍照,因為雀巢的競爭對手們對這里的一切充滿著強烈的求知欲,也正因此雀巢研究中心實驗室里的東西才更加神秘。

接下來,參觀就正式開始。第一財經遇到的第一位雀巢科學家是Isabel Bureau Franz。這位漂亮的不像科學家的女士負責的研究項目為生命中的第一個1000天項目,也就是從受孕到2歲期間的嬰幼兒及兒童項目。這是雀巢投入資源最多的領域之一,在這座大樓里,有15個相關項目正在進行,有30到40個相關實驗正在開展。

第一財經記者突發奇想,向這位女科學家提問了一個“腦子一抽”的問題;完全複制一款和母乳相同的奶粉理論上是否存在可能?可答案讓第一財經記者“心頭一緊”:關於母乳人類已知成分為95%,也就是還有5%還沒搞清楚是怎麽回事,主要是關於免疫力那部分,這也是為什麽提倡母乳餵養的原因吧。

這位名為Nawzice Beaumon的科學家正在介紹一張“床”,這張“床”可以監測睡眠中的人能量消耗情況,這項研究成功的那天,也許就是躺著減肥夢想成功實現的那一天。當然,這也許永遠是奢望。Nawzice Beaumon研究更多的是關於老人的項目,在老齡化大潮洶湧而至的時代,這種研究的科學價值和商業價值都是無與倫比的。

接下來參觀的是一個有關味道的實驗室,研究口感和香氣的科學家Heiko認為自己是這個大樓里最幸福的科學家。他用一個實驗室告訴了我們一個有意思的事實,吃巧克力把鼻子捏住,就像是一種懲罰,味同嚼蠟,因為嗅覺和味覺共同構成了味道這件玄妙的事。他還告訴了我們一件事,為什麽巧克力有不同的形狀,難道只是為了美觀?不是,不同形狀的巧克力融化速度不同,帶來的口感也會不一樣。

下次吃巧克力時,研究一下形狀吧。

差點忘了,做Heiko的妻子很辛苦,因為對味道品鑒擁有專業水準的他,職業病癥狀之一就是不斷培訓為他做飯的妻子。

這段文字和下圖其實關系不大,只是關於其中一項研究領域”Healty Pleasure“,這個名詞直譯也能較為準確的反映科學家要做的事,”健康的快樂“,也就是如此在不降低口感的情況下,減糖、減油、減鹽。這是記者頗為有興趣的一項研究,一位女科學家向第一財經透露了一些欺騙人類感官的小花招,除用更健康的東西替代,科學家還會建議讓鹽更多集中在披薩的底部,因為底部和口腔中的味蕾能充分接觸,這樣就可以減少披薩表面的鹽,但口味不會淡下來。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讓雀巢的食品在德國少用了17%的鹽,在馬來西亞少用了32%的鹽。

6月1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來到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同為基礎研究方向的這家機構與雀巢研究中心的領域有明顯區別,它更傾向於未來。

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的負責人Ed Baetge在回答問題,這位不斷開著玩笑的美國人讓第一財經記者記住了一件事,精準食品。這是個精準醫療差不多的概念,在基因和測序蛋白質研究、分子科學等眾多定量分析基礎上,給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的食品,以幹預那些可能罹患的疾病。

可以說,在這些實驗室里,雀巢描繪的是未來食品的樣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75

成都的飯店開始“直播”廚房那些事兒 觀看的人除了食客還有他們

在寬窄巷子的大妙餐廳大廳,一面豎立在入口的大屏幕上顯示著忙碌的廚房後臺。這塊大屏幕分三個部分,最上方展示的是時時的廚房動態,中間顯示的是食材的進貨情況以及檢測報告,最下方是一個廣告位。

為了消除消費者對於餐廳後廚的不信任,四川啟動了“明廚亮竈”,將廚房的動態展示在消費者眼前,並連通監管者的後臺。

二級以上餐廳設電子眼

“成都市食藥監部門於2014年底啟動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竈’工程,通過采用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墻、隔斷矮墻、視頻顯示、網絡展示等多種形式公開展示進貨查驗、後廚加工、涼菜制作、清洗消毒等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成都市青羊區食藥監局綜合執法大隊中隊長劉義江表示。

通過“明廚亮竈”,消費者可以在信息發布平臺的電子顯示屏上查詢餐飲企業的證照、食材溯源、添加劑、餐廚垃圾處置、食品安全檢查結果等情況,還可以通過顯示屏直接提交對該餐飲服務企業的意見建議。

“目前在二級以上的餐飲機構都用了該系統,它最大的亮點是‘陽光廚房’,攝像頭對準廚房,通過顯示屏直觀地將後廚及廚師們工作情況展示給消費者,操作間的工作情況消費者可以一覽無遺,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也能在辦公室監控廚房動向、發現問題。‘明廚亮竈’創新點在於引入在線監管理念,打造遠程實時監管、信息電子公告和消費者互動的全新網絡化監管平臺,在監管人力不足,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實現提速減負、強化監管和科學監管。”劉義江表示。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讓非法無處可逃,成都市探索出了對餐飲服務企業實行“互聯網+”的信息化監管模式,采用了“明廚亮竈”與“星級動態公示管理”相結合的方式, 讓一切都在電子眼的監控之下 。

“明廚亮竈”的全稱是“餐飲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是青羊區根據四川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若幹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各監管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在線即時監督監測,加強非現場監管執法的要求,率先在全市開展的試點工作。

同時,成都市成功引入了市場化運作方式,從工程建設到後期維護,政府、企業均無需投入資金,實現了廣告贊助商、政府、企業三贏的局面。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完成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竈”11480戶,其中,特大、大中型餐飲單位3596戶,學校食堂879戶,機關單位食堂185戶,集體配餐、中央廚房8戶,其他6812戶,基本涵蓋當地餐飲環節食品安全重點監管領域。

由於小餐飲企業受人員素質和場地限制等,無法開展“陽光廚房”工作,青羊區又創新實施 “星級動態公示管理” ,引入二維碼技術,推出了簡單而直觀的餐飲企業星級公示牌。在公示牌上有“星”做標識,從食品原材料來源情況、衛生狀況情況、企業管理情況以及菜品的味道和消費者反饋的意見等信息給企業打分,最高為五星。通過基層巡查、監督檢查,消費者互動,每月動態評定一次。

“對餐飲企業來說,這個月可能是‘五星’,下個月可能變成‘兩星’。星級公示牌的實施不僅解決了中小餐飲不能納入‘陽光廚房’電子顯示屏的範圍的監管局限,而且對中小型餐飲特別是小餐飲監管起到同樣的監管效果。它的創新點在於引入二維碼技術,突出‘星’選擇和顧客參與,行業、部門監督的多方聯動管理形式,其目的是把監管真相亮給群眾,把群眾口碑反饋給企業。”劉義江表示。

家長可視的學校餐飲

“家長只要下載了APP,就可以通過手機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學校餐廳和廚房的情況。”瀘州天立國際小學的校長張學文表示。

瀘州天立國際小學創建於2009年9月,現有33個教學班,學生1320人,有1000余學生在校就餐。6年來,學校食堂沒有發生過一起事故。

“買菜必須有記錄,索取有效證件和資質證明,簽訂質保協議,每批都索要質檢報告,否則不能報銷。同時,不定期對蔬菜水果進行抽檢,所有的采購都采取定點采購,出現問題食材,不退貨,沒收銷毀,不能讓問題食材再流通到市場。另外,在責任層面,必須有明確的責任利害,員工與後勤主任責任連坐追責。食堂定位和追責制度的差異,直接體現學校食堂水平的差異。”張學文介紹稱。

通過“明廚亮竈”工作的推進,學校後廚和所有加工操作過程展現在學生和家長眼前,增強了食堂員工遵紀守法意識和服務意識,促進了食堂的自身管理。同時, 引入社會監督,創建了食品安全社會監督示範校,聘請了政協委員、家長、學生等作為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經常監督食品采購、加工、貯存等環節。

事實上,張學文的學校管理模式只是瀘州市100所學校中的一個。瀘州市選擇了100所學校模式 按照“六位一體”模式推進學校食堂監管, ,即從構建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體系、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推行明廚亮竈工程、健康食堂創建工程、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強化應急處置六個方面著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全方位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同時, 瀘州市大力提升“快檢”能力,來支撐監管措施的落地,把食品快速檢測室建設作為“菜籃子”安全的重要抓手,在全市主城區18家大中型超市、22個農貿市場推進食品快檢室建設計劃,嚴格按照標誌標識、人員管理、檢測設備、操作規程、檢測標準、開放要求、制度建設、衛生安全“八統一”的標準,建成一個,驗收一個,市政府以5萬元/個的標準予以補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05

生鮮電商闖進中產廚房

“我下班之前在網絡上下單,交通工具上的一小時,各地的新鮮食材也到家了。通常生鮮平臺還會有烹調方式的介紹,也有一些社群交流的功能。價格不再是我首要考慮的因素,畢竟健康和安全更重要。”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孫女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起菜市場及超市,她已經更習慣在生鮮電商平臺上進行食材采買。

“像是逛街買衣服一樣,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國內的國外的,食材自然更叠,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還是剛摘下的或是冷凍冰鮮的,想到就可以買到。”孫女士像大多數具備超強網購習慣的80後一樣,開始執掌家庭,從餐館消費走向廚房,從傳統複雜菜系燒法轉向了“原味主義”。

像孫女士這樣心有遠方的中國消費者們,對於足不出戶地品味舌尖上的中國,吃到不受時令、地域限制的新鮮食材成為了愈加普遍的需求。消費升級,換個簡單點的說法,就是“吃得好點兒”,要吃得更好、更健康、更安全。餐桌上的消費升級幾乎是伴隨著生鮮電商快速成長的軌跡。

“好”在這里,有多重訴求。1月5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餐桌消費潮流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願意為質量可控、營養均衡、豐富多樣和加工便捷的食材買單。‘鮮’成為餐桌消費升級的核心主題。”

“過去多次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後,中國消費者確實更加關心食品的成分,並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不含不良成分的食物,消費者對於來源可追溯、生產過程透明的食品和食品企業更加信任。”正善鮮生聯合創始人周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正善鮮生是一家主打生鮮食品的垂直電商平臺。2015年初,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上一組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4000家生鮮電商企業。它們售賣進口及本地的新鮮食材,包括:水果、水產品、肉類產品等等。

中國消費者從過去吃不到,到現在產品琳瑯滿目而“無從選擇”。智利的車厘子、美國的甜橙、澳大利亞的龍蝦、挪威的三文魚、突尼斯的紅石榴、中國西北的牛羊肉……地域上的距離在生鮮電商平臺上已演變成食材的品質標簽。

“生鮮電商的確是一個藍海市場,尤其是相較於服裝、3C成熟的電商市場。數據顯示,生鮮市場有2萬億的市場潛力,市場潛力是足夠大的。但是目前大家都還在生鮮電商行業進行跑馬圈地的階段,還沒到紅海市場競爭特別激烈的階段,大家都還可以切割總體的市場份額。”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副總裁田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鮮食品品類的電商滲透率目前還不到1%,相比服裝和3C品類的20%電商滲透率顯然有著巨大的潛力。

這個潛力市場的背後站著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國內快速成長起來的中產階層。追求本地化也好,青睞進口也罷,都為了更健康而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60億,相較於2013年的130億增長100%。生鮮電商市場容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但據了解,目前國內生鮮電商企業只有1%實現了盈利,7%巨虧,88%略虧,4%持平。

周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生鮮電商尚存在的不足就包括了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提升、覆蓋範圍的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仍然較高以及目前政府對於食品監管力度還不夠。”

在生鮮電商的競爭中,除了優質的貨源,冷鏈配送幾乎是成敗的關鍵。但生鮮食品的冷鏈配送要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複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得多。

U掌櫃是一家生鮮美食移動電商。從2015年10月至今,U掌櫃耗費了15個月的時間來實現盈虧平衡。

“生鮮的一大特點就是需求要得到即時滿足,而且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和速度有著天然的高標準,因而冷鏈和最後一公里配送也成為了業內公認的難題。” U掌櫃聯合創始人祝鵬程向記者表示,“而且基於生鮮消費高頻次、低客單價的特點,能否控制好倉儲、配送和包裝的成本,可以說直接決定了能否盈利。”

美國食品工業協會估計,2018年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中國質檢總局的數據也顯示,在過去5年里,進口食品貿易額年增長率達到了5.2%。

“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中國居民的飲食需求正在加速從基礎需求向更高層次升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發布的報告中也顯示,“餐桌消費品牌化進程加快,消費者願意為品牌的生鮮產品買單,品牌背後,消費者真正看中的是品牌所保障的生鮮品質。”

這就好比“快時尚”領域,品牌除了帶來了市場反應速度,也包括了品牌帶來的品質保證。

生鮮屬於生活必需品,而且具有黏性高、重複購買率高、毛利高的“三高”特性。基於快時尚化、消費頻次提升、中產階層的不安全感等因素,生鮮電商市場在2016年之後呈現了資本“複寵”之態。

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497.1億元,增長80.8%,預計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滲透率達7%。

這足以窺見生鮮市場的體量之大、競爭之激烈。同時也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資本的匯入。但這些對於消費者而言,則表示會有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更加實惠便捷的購買渠道及方式,以及更加安全的新鮮食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51

劉永好建議:用400家中央廚房替代60萬問題外賣餐飲店

新希望集團近年來一直在拓展下遊食品和餐飲領域。而在本次兩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對目前在線餐飲外賣市場食品安全隱患提出建議。他認為,目前外賣市場規模已達2400億元,增速驚人,但370萬餐飲服務提供者中,發現問題的有60萬,他建議出臺扶持惠政策,用300-400家中央廚房代替“小、散、亂”的外賣餐飲店。

劉永好提出,當前,餐飲外賣市場規模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長,特別是O2O模式餐飲外賣規模幾乎每年翻番,這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對餐飲便捷性的需求,但其背後的食品安全隱患卻須高度關註。目前,全國共有370多萬餐飲服務提供者,其中發現問題的有近60萬,不合格率超過15%。這當中還不包含未監管到位的部分。行業小、散、亂特征顯著,導致食品監管難以到位,食品安全風險極大。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強調利用互聯網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鋪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但劉永好認為,該管理辦法對於凈化行業、規範市場有積極作用,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餐飲行業小、散、亂的格局。實踐表明,由實力較強的企業聯合上下遊優質供應商和渠道商合作打造中央廚房為核心的生產和供應鏈體系,是從根本上改變小、散、亂格局,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辦法。

他提出,新希望六和公司下屬的中央廚房,選取優秀供應商進行集中規模采購,生產設施先進、操作流程規範、檢驗體系嚴格,並面向嘉和一品等優秀連鎖餐飲企業,以及廣大百姓提供營養豐富、品類多樣的預制菜產品。若目前市場中的60萬個不合格餐飲主體全部由現代化、標準化的中央廚房替代,所需中央廚房數量約為300至400家,將極大地降低食品安全監管難度、提升監管效果。

因此他建議,一方面從生產端,建議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中央廚房的投資與建設。有實力的企業規範化程度高,鏈接優秀合作方能力強,能夠較好保證中央廚房及其所出品產品的質量。建議國家對中央廚房規模化用地提供優先支持;行政主管部門對中央廚房建設實行“嚴審快辦”,為相關證照辦理提供“綠色通道”;對長期食品安全零事故的中央廚房給予更優惠的政策支持和鼓勵;中央廚房大多位於消費市場周邊、大城市郊區,且部分工序勞動力密集,用工成本較高,建議政府根據用工數量給予階段性財政補貼,支持其發展。

而在流通端,建議支持冷鏈物流行業大發展。配送環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當前,冷鏈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效率較低,建議鼓勵相關企業間的兼並、整合,快速形成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領先企業,帶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建議政府對企業在冷鏈物流設備、技術研發、信息系統、冷凍冷藏運輸車輛、冷庫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提供適當補貼;加強城區中轉、分揀冷藏倉庫及冷鏈配送車輛綠色通道建設,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品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