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普瑞:谁导演了股王传奇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23


 


●“在这个星球 上,只有我才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在这个星球上,我也只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
●和家人及朋友到KTV唱歌,李锂所选曲目总是《将进酒》、《满江红》之 类。在海普瑞内部开中层会议,他经常使用“反帝、反封建”等词汇。
●海普瑞是完全的家族企业。李锂任董事长,妻子李坦任副总经理,李坦的哥 哥单宇任总经理,不过,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都由李坦签字生效。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深圳

 


   海普瑞以创纪录的148元发行价成为中国股市的股王,也使其大股东李锂夫妇瞬间升至中国新首富。这家公司的传奇是由地方政府、肝素钠产业变局、中投证券及 高盛共同制造的,但在传奇背后,也有着疑点重重。


    一个月前,46岁的四川商人李锂及其妻子李坦突然成了中国的新首富。
    5月6日,他麾下生产肝素钠原料药的海普瑞公司登陆中小板,发行价达到令人咋舌的148元高价,按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李锂夫妇的身家就超过了500亿 元,取代了今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首富宗庆后(70亿美元,约478亿人民币)的首富头衔。
    这个陌生的首富面孔一时间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好奇心。甚至有人无聊地猜测,他的妻子,海普瑞董事、副总经理李坦是随夫姓。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对此哭笑不得,他 与李坦是亲兄妹,只不过一个随父亲姓单,一个随母亲姓李。
李锂出生于“文革”前,早年供职于一家国营肉联厂。他是个历史迷,和家人及朋友到KTV唱歌,他所选曲目总是《将进酒》、《满江红》之类。在海普瑞内部开 中层会议,他经常使用“反帝、反封建”等词汇。
    随着上市4天后海普瑞股价跌破发行价,舆论从恭维转为质疑,包括海普瑞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唯一性、去年可能虚增上亿元收入、享受税收优惠缺乏依据的疑问 等。李锂不得不反复解释说明。因股价下跌,他也跌下首富交椅,身家跌到400亿元以下。
    不过,海普瑞这家去年消耗了1.6亿根猪小肠但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其奇迹般的经营业绩究竟从何而来,又如何能使李锂登上首富宝座?


崛起于深圳平台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

    1998年之前,李锂的老本营在成都和重庆。他是成都科技大学 (后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届的毕业生,后就职于成都肉联厂。肉联厂是彼时非常吃香的国有单位,李锂不久后到其下属的生化制药厂研究所工作,而具有 抗凝血和降血脂功能的肝素钠是制药厂核心产品之一,这是李锂接触这一行业的发端。
    据李锂当时的一位同事回忆,彼时的李锂外表木讷,“学者味”十足,但令人惊诧的是,1991年他突然从肉联厂辞职,之后自己做起肝素钠原料药的生意来,他 所依托的平台——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他还没辞职时就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锂)。
    重庆通达有过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重庆建投)、深圳市中贸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深圳中贸源)、香港合顺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位股东,这些股东均来头不小——重庆建投是市属国企,董事长吴连帆曾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为重庆能源投 资集团董事长;深圳中贸源则是成立于1995年初、已于2009年被强制吊销的一家皮包公司,在江湖上声名狼藉,它曾将上市公司ST磁卡拖入债务泥潭,直 到2010年6月4日,ST磁卡还公告称“中贸源尚欠华夏深圳相关利息及诉讼费用合计人民币8196323.34元”。
    这些纠纷与李锂并无瓜葛,但他和深圳中贸源的接触,却开启了将公司迁至深圳的想法。曾任中贸源总经理的杨向阳是医药产业较为知名的投资人,在深圳市政商两 界人脉资源丰富,与李锂非常投机。
    李锂于1998年将公司迁至深圳后,新公司更名为海普瑞,而杨向阳为法定代表人的深圳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成为海普瑞的股东,并曾为其向银行贷款作担 保。源政投资于2007年6月退出,将股权转让给李锂家族。
    相比于重庆时期的借船出海和资本腾挪,来到深圳后的李锂轻松了许多。2005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李锂坦言在西部省市时期的尴尬——政府官员对他“太 关照”了,而“深圳的政府官员没有事从不会来打扰你”。
    李氏家族心存感激的深圳核心官员之一是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原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刘的“前瞻力”赞不 绝口。1998年李锂来到深圳时,刘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高新办)主任。刘在土地、税收和银行信贷等方面给李锂开出了许多优惠条 件,李锂也给了刘一个承诺:将重庆通达公司彻底注销;李锂于2008年初将这一承诺兑现(该公司最后一次年检时间为2005年)。
    在海普瑞的会议室里,挂有琳琅满目的奖杯和照片。奖杯多为深圳市和南山区政府所发,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等荣誉,几张照片则分别是2002及2009年 几位中央领导人来海普瑞视察时的情景。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几天前,在质疑海普瑞之声四起之时,深圳一位市领导还特意前来慰抚。


控制中国的猪小肠
“如果确系供应商提供,那么众供应商就疑为海普瑞的关联方,”被坊间称为“财务侦 探”的夏草说,“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

    海普瑞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抗凝血和抗血栓的肝素钠几乎是其唯一产品,99%出口。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李锂自始至终站在中游,他的上游是生猪养殖、屠宰及肝素粗品提取行业,下游则是欧美肝素钠成品药企。
    因此,李锂的成功与猪的关系密切——2009年,海普瑞的产能为6.4万亿单位的肝素钠粗品,而根据海普瑞招股书所披露的“每生产1亿单位肝素粗品平均需 消耗2500根生猪小肠”的比率,当年海普瑞消耗掉了1.6亿根猪小肠,而这一年中国生猪出栏数量为6.4亿头。也就是说,这一年,全国四分之一生猪的小 肠为海普瑞所用。
    而按照李锂的规划,未来两年产能要达到10万亿单位,若按生猪出栏量年增10%计算,2012年,海普瑞要消耗掉全国逾三成的猪小肠。
    这显然是个极其庞大的工程。原因是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非常分散。根据海普瑞的招股书,全国几百个供应商帮海普瑞提取肝素粗品。但在最近几年,其前五大供应 商当中,多为自然人。
    李锂方法是,起初在接近供应商的地方设立办事处,通过兄弟公司多普生采购,去年开始则是四处交结当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协会或政府资源。
    如近两年都进入其前五大供应商之列的成都嘉盈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吴永军。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吴永军是四川天然肠衣协会副会长,这一身份为吴整 合资源提供了一定便利,“毕竟医药这个行业太特殊也太复杂了”。
    为了加紧控制产业链的上游,2009年11月,在上市进入冲刺阶段的同时,海普瑞与四川康绿食品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成都深瑞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3000万元,地点是彭州濛阳镇,与吴永军的嘉盈公司距离很近。而四川康绿公司一位股东,与海普瑞现任的一位副总经理是大学同班同学。
    四川康绿是成都的农业标杆企业,其董事长卢文兴正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于彭州搭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在濛阳镇建立了生猪屠宰场与冷冻库。
    但令人生疑的是,供应商中多为个人,他们为何不以公司身份供货?
    如2008年海普瑞的第三大供应商是自然人顾天友,其身份为河南息县天友肠衣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顾天友2008年向海普瑞的总供货金额 超过2500万元,2009年停止供应。在“息县招商网”上一则新闻显示,天友肠衣公司一项预计投资规模达8000万元的肝素钠生产项目正在招商。
    “海普瑞采购条件极为苛刻,”顾天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但这个行业极不规范,以公司名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
    这些个人供应商不可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海普瑞出口退税所用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从何而来?
    “如果确实提供了发票,那么就只能怀疑是海普瑞的关联方所提供的,”被坊间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说,“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海普 瑞去年的出口退税为8522万元。
    海普瑞董秘步海华就此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闪烁其词。“行业内如夏草所说的欺诈事件发生过且得到了严惩,”步海华说,“海普瑞是行业龙头,不可能明知故 犯。”但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148元天价从何而来
海普瑞的产能在3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2008年不升反 减,2009年只增长了16%,3年间的制造费用,更是仅增24%。

    以2010年6月初的平均股价计,2009年净利润8亿元的海普瑞,市值约560亿元,而上年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地产龙头万科,市值也不过1300多亿 元。虽然说前者的毛利率较高,最近3年平均水平为50%,但海普瑞的上市确实吹出了一个大泡泡。
    在海普瑞开始启动上市的2007年,其净利润只有区区6800万元,现金流极差(现金净流量为-1.2亿元),上市原因很简单:缺钱。
    未曾料到的是,2008年初,美国发生了“百特事件”——近百人使用美国百特公司的肝素钠药品后死亡。这一事件导致行业大洗牌,而海普瑞在洗牌和市场甄选 中胜出。
    这使得原本就是海普瑞下游重要客户的欧美药企巨头如赛诺菲·安万特(Sanof iAventis)等加大了对海普瑞产品的采购——赛诺菲·安万特在2008年的采购金额约7500万元,占到海普瑞销量收入的17%,而2009年采购 金额增长20倍,一跃至15亿元,占海普瑞营收比例高达67%。
    加上肝素钠出口均价连年攀升(2009年行业出口均价是2001年的8倍),海普瑞在2007至2009年的3年间的业绩划出了一根陡峭的曲线。不过蹊跷 的是,招股书中显示,海普瑞的产能在3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2008年不升反减,2009年只增长了16%,3年间的制造费 用,更是仅增24%。
    不过,业绩井喷并不足以构成海普瑞以148元“天价发行价”IPO的条件。嗅觉敏锐的中投证券在看到百特事件对海普瑞的利好后,有意将海普瑞通过美国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事件放大,这几乎是资本市场惯常的玩法。
    海普瑞就此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李锂夫妇成为首富,海普瑞原计划募资8亿元结果实得近60亿元,中投证券收取的承销费和保荐费超过 2亿元,而高盛更是在不到3年的时间账面盈利超过90倍。
    然而,海普瑞强调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唯一性”,引起了市场强烈争议。海普瑞的国内同行常州千红、烟台东诚等企业通过不同形式表示自己也通过了FDA 认证。
    6月2日,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直指一些同行的“酸葡萄心理”,并援引《华尔街日报》5月初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会斥责FDA未尽力 追查当年“百特事件”中的中国供应商疑犯。
    其言外之意是,若FDA翻起旧账,一些同行或将遭灾,而海普瑞定安然无恙,既然自身难保,又相煎何急呢?
    高盛在参股海普瑞之前,国内外多家PE都曾到深圳拜会李锂。但最后只有高盛留下。
    一位国内投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百特事件之后,赛诺菲·安万特对海普瑞的采购金额激增20倍,他怀疑高盛从中撮合。


赛诺菲·安万特:朋友还是敌人?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 续安营扎寨

    海普瑞能够成功上市,离不开赛诺菲·安万特这个下游采购商的巨额采购量。但这种关系究竟能维持多久?
    赛诺菲·安万特是全球第四大医药集团,由法国公司赛诺菲于2004年并购法德合资公司安万特而成立。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续安营扎寨。譬如2007年投资逾9000万美元,在深圳兴建生产基 地,去年亦在成都建立了临床研发中心。
    尽管海普瑞总经理单宇称赛诺菲在深圳的基地主要生产流感疫苗,但据5月17日《医药经济报》报道,2012年之后,赛诺菲·安万特的很多重要产品将失去专 利保护,包括两只最畅销的药物——抗血栓药波立维和抗凝血剂依诺肝素。
    中金公司分析师孙亮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则抛出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假设:如果高盛在过了禁售斯后,将所持海普瑞的股份转让给了赛诺菲,情形是否会出现戏 剧性的变化?
    虽然高盛所持海普瑞的股份比例只有11.25%(4500万股),海普瑞的控股权一定不会发生变化(李锂家族持股比例超过70%),但假如赛诺菲持股海普 瑞,等于它在控制自己上游主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虑到赛诺菲在中国加速跑马圈地的背景,未来,它与海普瑞是友是敌,现在尚不得而知。
    而海普瑞现在是完全的家族企业。李锂负责公司战略,妻子李坦负责质量内控管理——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都由李坦签字生效。李锂并没有考虑过引入一个国际化 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来担当海普瑞CEO。
    对赛诺菲渗入中国市场的担心尚属远虑,而李锂的近忧则是两件事——一是如何证明“清白”,特别是不再进入监管层的视野;二是扩大产能——多募到的50亿元 总得想办法花掉,而且之前给投资者画好的“大饼”也得兑现。6月2日上午,李锂刚和海普瑞高层就扩产事宜又召开一次会议。
    与此同时,海普瑞上市使得整个肝素钠行业风生水起。各路知已未必知彼的资本摩肩接踵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谁也不知道,几年后,李锂是否还 能像来深圳创业不久时那样自信,他那时曾说——“在这个星球上,只有我才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在这个星球上,我也只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8

工作篇》美女導演改賣關東煮 躍身台北十大美食名店 複製工作經驗創業 月營收破百萬

2011-1-31  TWM




大學畢業那年,父親因生意失敗而負債累累,李盈慧就開始幫父親還債。

六年前,已經是知名有線電視台節目導演的她,為了徹底擺脫貧窮,從一輛小「發財車」開始創業,到如今,已經成為台北十大人氣美食店之一的關東煮店,月營收破百萬元,人生從此有了新的起點。

撰文‧莊 芳

一波波的寒流接連來襲,尤其是到了夜間,讓人只想鑽進溫暖的被窩避寒。但是,就在台北內湖區一處山腳邊,看來本該是偏僻又冷清的街道上,卻有間連招牌都沒有掛上的店面,不時飄出陣陣鮮甜香味,絲毫未受寒流影響,反而氣候越是冷冽,人聲越是鼎沸。

跟著門外大排長龍的人潮走去,這裡,就是網路上極具人氣、專賣日式關東煮的「太鼓判」。不論炎夏或是寒冬,等上三十分鐘才享用到美食,可是常有的事。從一輛小小的「發財車」起家,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店面,負責人李盈慧可說是鼓起勇氣放下一切、從零開始,才能達到眼前的目標。

留 著一頭烏黑長髮、說話輕聲細語,總是以笑臉迎人的李盈慧,無論在氣質與神韻上,均與第一名模林志玲頗為相似。曾經擔任電視台旅遊節目導演的她,在世界各國 走透透,雖然擁有令人稱羨的工作,卻在六年前放棄了穩定的薪水與工作,轉行創業自己做老闆。「感覺上我的人生,好像都在挑難的路走!」李盈慧淺淺地笑說。

隨著父親病逝 重新尋找人生出路早期家中經營電子工廠,李盈慧的生活直到大學畢業,都過得還算優渥。小時候,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會帶回昂貴的玩具給李盈慧與弟弟、妹妹;母親則常在假日時,帶著他們一起逛百貨公司,幾乎要什麼有什麼,享受衣食無缺的生活。

這些情景在李盈慧腦海裡仍記憶猶新。但在大學畢業之後,完全變調的生活更是讓她無法忘記。

就 在領到大學畢業證書那一年,父親工廠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還記得那時候,所有東西都被貼上了封條,我們一家子也被迫連夜搬家。」不僅所有值錢的資產都被變 賣,家裡還欠下一堆債務。而當時父親信用破產、母親又無工作,再加上家中弟妹年紀還小,唯一可以挑起重擔的就只剩下李盈慧一人。

「其實我根 本不知道家裡負債有多少,只知道踏入社會以後,所有薪水都拿去還債了!」突然走進由奢入儉的生活,起初李盈慧很難適應。剛出社會,每月僅有二萬多元的薪水 都要拿去還債、養家,讓她對於以往很擅長的「花錢」這件事,不得不開始小心翼翼。為了撙節支出,隔著麵包店的玻璃窗,看著香噴噴剛出爐的麵包卻不能買;炎 熱的夏日午後,就連買罐十元的飲料都得考慮再三。

最後讓她決心創業的原因,與其說是為了擺脫貧窮,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人生更多可能性。新聞系 畢業的李盈慧,一路從地方電視台做到知名有線電視台,無論剪接或是導演,工作都不假手他人。有時帶隊遠征異地,採訪半個月;有時則是坐在剪接室裡,連續工 作二十幾個小時,直到天亮才回家。

就在她為了還債、養家,工作地沒日沒夜,甚少與家人相處時,父親在這段時間中風、病世,才讓她突然驚醒過 來,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我想,難道這輩子就這樣過下去?」她說,從出社會以來都在拚命還債,不僅少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還有誰像我一樣,工作十多年 卻一點積蓄也沒有?」萬事起頭難 「小發財」山坡旁擺攤起家她在三十四歲的年紀辭去工作,並且決定往「吃」的方向去創業。原因不難理解,「以前只要是拍攝和吃有關的題材,收視率就特別 好!」選定以色香味俱全的關東煮出發,李盈慧到處尋找相關書籍、赴日觀摩名店,研究最重要的湯頭及訣竅。

當然,經營一間店面可沒那麼簡單。從未有管理經驗的她,還特地跑去應徵知名品牌專櫃小姐,藉此學習盤點、陳列、結帳,還有與顧客應對的方法。

或許是因為創業起步已晚,李盈慧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自覺,面試之前還去詢問櫃姐,公司規定的服飾與裝扮,「我打扮成直接就可上班的樣子,結果成功錄取。」正式上班後,她就利用下班與休假期間,繼續執行創業計畫。

用 盡心思準備新的人生起點,又因手中資金有限,李盈慧只得先從「餐車」的概念出發。剛創業時,她所經營的只是一輛「小發財」改裝的餐車,每天停在內湖金湖路 山坡旁的人行道上,除了四周環境荒涼,還得時常經歷風吹雨淋的考驗。「有時候桌椅全擺好了,卻下起大雨來,只好一邊淋雨一邊搭棚。」她借用附近停放機車的 棚子當作廚房,很克難地蹲在路邊煮湯、備料、洗碗,獨自忙到收攤時,經常已經凌晨一、二點。「我一個女孩子這麼晚還在偏僻的山區,其實怕得要死!只好趕緊 加快速度收拾。」開始營業的頭幾天,只有少少數千元不等的收入,事先已準備好約二十萬元的生活預備金,也在半年時間內就耗費一空。

為了吸引 客人上門用餐,重視「門面」的她將整輛餐車用燈箱裝飾,打造成如電視螢幕一般,色彩豐富又搶眼。就連數十種食材也依著各個不同特性與色系,一格一格如賞心 悅目的精緻畫面般擺放。此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李盈慧就將食材剪成小小的塊狀,丟進鍋裡試驗食材的耐煮情況,好讓顧客嘗到不同食材搭配的最佳口味。

善用視覺效果 用美食繪出圖像就算真的一直無人上門,「我也會在桌台前拚命裝忙,絕對不可停止動作。」李盈慧說,若看到店家老闆一副閒閒沒事的樣子,任誰也提不起興趣光顧。就像過去擔任導演工作一樣,她能抓準觀眾胃口,重視每個細節的視覺效果,絕對不讓畫面靜止下來。

李盈慧複製過去的電視台經驗,讓聽起來、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關東煮,成為一幅一幅「秀色可餐」的動態畫面。

靠著顧客口耳相傳,這個「在山坡上賣關東煮」的故事也逐漸為人所知,越來越多饕客聞香而來。終於在二○○九年冬天,選定山腳下街旁的店面擴大營業,不僅客人絡繹不絕,每個月業績都達百萬元以上,父親當年欠下的債務也逐漸還清。

從大約一坪的小餐車,到如今四十多坪的店面,李盈慧坦白地說,「即使開業邁入第六年,還有很多事要學。」去年「太鼓判」還被香港雜誌選為「台北十大人氣美食店」。創業過程雖然艱辛,但所學得的經驗與技術,讓她心裡充滿踏實,「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種幸福!」

李盈慧的富足之鑰

追求更好生活的強烈動機與欲望。

利用過去經驗找出個人競爭優勢。

確立目標就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檢討每個過程,將細節執行100%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0

害怕重蹈父親失敗 億元票房導演的獨門心法

2011-8-1  TWM




每一顆石頭我都不放過,我永遠不放棄從二十九歲開始執導第一部作品「雙城故事」,到後來參與的每一部片,只要陳可辛出手,幾乎部部叫好又叫座。

被譽為導演界東方不敗的陳可辛,他的獨門心法究竟為何?他又是如何成就電影大夢?

撰文‧燕珍宜、鄭淳予

七月二十日,台北信義威秀擠滿人潮,影城兩側高掛著巨型海報,一幅是「變形金剛」,另一幅則是「哈利波特」,但大家等待的卻是一部華語片──「武俠」。

「武俠」在大陸上映才一周就已經衝破一億元人民幣票房。究竟是誰敢挑戰「變形金剛」與「哈利波特」這兩部好萊塢超級強片?他就是導演──陳可辛。

陳可辛踏上「武俠」記者會的紅地毯,靦覥的笑容、大大的黑框眼鏡、腳穿招牌帆布鞋,要不是摻雜幾撮白髮,儼然像個三十出頭的文藝青年;不過,他卻是兩岸三地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導演。

躋身中國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的陳可辛,他所執導的「投名狀」,在亞洲區創下逾四千萬美元的驚人票房;所監製的「十月圍城」,則更破此紀錄,票房高達五千萬美元。不可思議的是,陳可辛所參與的電影,不但是票房保證,他還是得獎常勝軍。

從 「甜蜜蜜」,陳可辛奪下第一座金馬獎開始,產量不算高的他,一有新作品推出,其他影片就相形失色。如二○○五年陳可辛首度嘗試歌舞片「如果.愛」,奪下金 馬獎最佳導演獎。○八年,陳可辛帶著「投名狀」來勢洶洶,再度問鼎金馬獎,力克風靡全台「海角七號」的「地主國」優勢,一舉拿下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獎。據 統計,陳可辛從一九九一年出道至今,共入圍二百三十一次,贏得一百四十六個獎項。

陳可辛不但會賺錢又會得獎,也是不敗將軍。從他二十九歲執 導的第一部作品「雙城故事」,一推出就大獲好評開始,接下來他參與的每一部作品,如「金枝玉葉」、「甜蜜蜜」、「金雞」、「見鬼」等,部部幾乎都是叫好又 叫座。陳可辛每一次出手,就必定命中紅心,可譽為導演界的「東方不敗」。

有位影癡爸爸 造就至今不敗地位又會賺錢又會得獎,陳可辛「永遠不敗」的獨門心法究竟為何?

陳可辛的電影訓練,可說是從娘胎就開始,來自於他有一位「電影癡」爸爸陳銅民。

「我兩三歲就開始看電影了」,心懷「電影大夢」的陳銅民,每個禮拜都要去看電影,沒錢請保母的他,乾脆把小陳可辛一起帶到戲院。

「到 現在我都記得一個畫面,電影講什麼我完全不記得,但我記得很清楚,牆壁伸出很多隻手的那個畫面。」那部片是法國第一美女凱薩琳.丹尼芙 (Catherine Deneuve)所演的「反撥」(Repulsion),導演是鼎鼎有名的波蘭大導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三歲就開始看波蘭斯基的電影,不只看,還得做功課。「每次看完電影,我爸都會問我問題。比如看完『唐人街』 (Chinatown)後問我:『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打破那個燈?』」與父親感情深厚、像好朋友一般的陳可辛直言,「我為什麼做電影,這肯定有受到他的影 響。」身為老大的陳可辛從一出生,就跟著父親,活在電影的世界裡,把電影當成陽光空氣水一般,每天都伴著它。

陳銅民不是單純的影癡而已,他更奢侈的夢想是拍電影、成為電影導演。陳可辛幾乎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如何當導演、拍電影。

「每 一個做電影的人,都會有很多idea,而且一定要講給別人聽,因為他講了之後,他這個idea才能develop,才有可能發展成故事。」「我從小,看到 我媽媽聽到不想聽了,這個『聽講』的任務,自然就掉到我頭上。」陳可辛對於電影的精準掌握,電影的一點一滴,早已是他血液DNA組成的一部分!「到美國念 書時,本來是想念飯店管理,可是不自覺地,每天還是在看電影、談電影……。」雖然「愛電影」已經變成陳可辛人生的一部分,但是「怕電影」,才是奠定陳可辛 可以「永遠不敗」最重要的基石。「我特別有危機感,insecurity(沒安全感)是我的corner stone,是我做人的座右銘。」陳可辛的危機感,其實來自於親眼見證父親的電影夢碎。陳銅民搭上香港獨立製片熱潮,融資拍片。起初的兩三部還能回本,陳 可辛家裡甚至曾經風光一時。但因為獨立製片禁不起賠本,陳銅民一部片虧損,一切就沒了。最後,陳銅民決定放棄電影夢,離開傷心地香港,舉家搬回泰國老家, 這年陳可辛十一歲。

害怕重蹈父親失敗 不放棄每一次機會對於父親的電影夢碎,陳可辛感傷地說,「這不只是他個人的夢,也是我們全家人的夢,他的電影夢成了,我們整個家庭的生活都會好,但每次看 到這個夢失敗,也看了好多次,最後就會讓我很有危機感。」陳可辛後來選擇修讀電影科系,父親甚至持不鼓勵的態度,「電影導演成功的機率太低了,太辛苦了! 在別的行業,你可以做一個好經理,也可以是一個普通的經理。但是電影導演,你就只有成功與失敗。」從小深埋心底的不安全感,讓陳可辛在拍電影時,變得更務 實、更拚命。

「我打拼二十幾年,說我好勝也好,不要別人打敗也好,那種精神,其實很像在很窮的家庭出來的。但是我不是,我是因為害怕重蹈父 親的失敗,因此,I turn every stone,每一顆石頭我都不放過,我永遠不會放棄。」陳可辛因為害怕失敗,而更拚命;因為害怕失敗,而更務實,更謙虛。「我從小就不是很cocky(傲 慢自大),我要做導演,甚至都不敢跟人說……」。他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導演,而認為自己只是個「比較有看法、或想得細膩一點的工作者」而已。

「我 與很多霸氣的大導演不一樣,他們覺得我喜歡這個電影,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但我永遠不會覺得我是愛怎麼拍就怎麼拍。我有很多的想法,但永遠都會戰戰兢兢,永 遠都會覺得這樣子行不行,這樣子他們會不會喜歡。」「有些影評覺得我太過小心,不夠大師,這個,我完全不否認,但是這個呢,確實也是我成功的原因。」陳可 辛之所以是票房保證,正因為他永遠把市場放第一位。「電影是一個非常龐大且昂貴的商品,所以我不可能把它看成個人藝術。」市場永遠放第一 用大明星做票房保證陳可辛與其他大導演最大的不同,也在於他的務實,跟堅持掌控每一個會出錯的環節。

很清楚電影行業有電影行業的規則,在陳可辛的心裡,要拍電影就要遵守這一行的「規則」。但電影市場的規則是什麼呢?

陳 可辛一針見血地指出,「市場規則就是明星啊,我哪部電影不用大明星?明星不只吸引觀眾,還吸引了投資,投資加明星加審核,是吸引了發行,其實發行說到底就 是戲院。因為現在很多時候是你吸引戲院,戲院肯做、大做,你就有機會賣座。」在還沒談到甚麼是「好電影」前,陳可辛最在乎的,還是「能進入市場的電影」。

拍好電影,對陳可辛而言,並不難,但是如何叫好又叫座,才是他戰戰兢兢的原因。掌握明星卡司可以幫助陳可辛解決發行、資金以及票房等的挑戰。而製作追求創新的「好電影」則是陳可辛吸引李連杰、劉德華、甄子丹、金城武、張曼玉等大牌明星的利器。

電 影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產業,「只准成功,不准失敗」,讓陳可辛從創作到發行宣傳,都要親力親為。他除了身兼導演外,還負責融資、監製與發行,甚至海報設 計、宣傳活動等,為的就是掌握每一個環節,避免任何出錯、失敗的機會。「很少有導演會願意像我一樣,做這麼多瑣事。」陳可辛調侃自己。

陳可 辛對於電影市場的精準掌握,資深影評人聞天祥表示,「這部分他真的很厲害,可是一般有這種敏銳嗅覺的人不見得是創作家;他的優勢就在於他同時又是創作 家。」平均一年拍不到一部電影,陳可辛對劇本的要求無他,惟有一個原則:「每部電影都要有創新元素。」陳可辛的創新求變速度,已經快到讓觀眾與影評目不暇 給的地步。

當「甜蜜蜜」被評審譽為九○年代最好的一部文藝愛情電影,還登上︽時代︾雜誌年度十大好片時;一轉身,陳可辛卻拍出了「三更」、 「見鬼」等亞洲經典鬼片,帶給觀眾十足驚嚇。接著他投入華語世界第一部歌舞片「如果.愛」,嘗試唯有好萊塢才看得到的華麗歌舞秀。其後,「投名狀」更脫離 一般人對陳可辛的文藝抒情印象,勾勒出雄性社會的權力鬥爭,也挑戰了史詩等級的戰爭場面。一路走來,陳可辛似乎想要挑戰亞洲電影的局限。

如今,陳可辛終於替父親完成他的電影夢,甚至超越了父親想達成的目標。「武俠」未上映,就已經被素有「奧斯卡推手」之稱的美國發行商TWC(The Weinstein Company)買下版權,陳可辛下一步將締造什麼樣的紀錄,令人期待。

陳可辛

出生:1962年

現職:導演、製片

學歷:洛杉磯Glendate College主修電影肄業成績:兩座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兩部金馬獎最佳影片作品

中國億元俱樂部導演

家庭:父、母、一妹,妻吳君如,育有一女

陳可辛三階段電影執導路

香港市場起家1991~1997 代表作:甜蜜蜜(1997年)影評公認陳可辛迄今經典之作,拍出愛情故事中,情義兩難又細膩雋永的情懷。此片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奠定其導演地位。

監導作品:「雙城故事」、「風塵三俠」「金枝玉葉Ⅰ、Ⅱ」離港進軍國際1999~2005 代表作:三更(2002年)陳可辛離港赴好萊塢,又返回香港,整合香港、泰國、韓國等地區不同風格的鬼片,集結成史無前例的跨國合作,塑造「泛亞洲模式」的合拍片趨勢。

監導作品:「晚娘」、「春逝」

「見鬼Ⅰ、Ⅱ」

進入中國市場2005~2011 代表作:投名狀(2007年)陳可辛跨越自己擅長的文藝題材與格局,嘗試首部大格局、高預算的製作。此片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三項獎。

監導作品:「如果.愛」、「門徒」

「十月圍城」、「武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5

對沖基金:幕後導演?

http://www.infzm.com/content/66296

做空中國概念股的大戲中,一個皇帝新衣般的公開秘密是:無論是渾水、AL,還是IFRA等調查團隊,都只是參與者,真正的幕後導演和最大獲利者,是財力驚人的對沖基金。

早在8月16日,希爾威的股東之一US Global Investors的一位分析師就從一家對沖基金New Bridge那裡獲知,一份關於希爾威的「類似渾水」的看空報告在多家對沖基金公司中流傳。

那段時間,希爾威的董事長兼CEO馮銳、CFO湯萌和公關等曾接到Bronte Capital、老虎基金、Valliant、Dialectic、Anthion Management、3G、J Capital等十多家對沖基金的電話或見面訪問,當時他們問的話題都是此後出現的做空報告中指責希爾威的地方。

從資本市場上的空方頭寸推算,馮銳估計,為做空希爾威,對沖基金動用了數十億美元,獲利達數億美元。

不過,希爾威並沒有找到證據證明這些基金就是做空者的同盟甚至導演。但市場上的人們都對這個聯盟的存在深信不疑。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此輪做空中概股,對沖基金獲利頗豐。對沖基金經理休·亨德利的「做空中國」基金今年迄今累計獲利52%。

除了出錢之外,對沖基金也可能「出人」以完成做空報告。對沖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概股的做空報告一般會由國外團隊和國內團隊合作完成。國外團隊 成員多是對沖基金的分析師,他們會「逐行逐字」地閱讀中概公司的年報、季報等公開資料,一旦發現某個科目的數字異常,就會讓國內調查團隊去進行實地取證。 若國內團隊找到任何能證明該數字有問題的情況,一篇做空報告就可以動筆了。

「國內的調查公司沒有能力閱讀SEC報表,他們只負責搞工商資料和實地調查這些雜事,核心研究往往是對沖基金來做。」他說。

市場上公認的與對沖基金合作最默契的調查機構,當屬「渾水調查」公司。一位洛杉磯對沖基金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渾水調查公司創始人卡森·布洛 克的父親早年在華爾街掌管一家投資公司,2010年中,通過父親的關係,34歲的卡森和洛杉磯幾家對沖基金接觸之後正式成立了針對中概股的調查公司—— 「渾水」。

此時,在美國對沖基金圈內,做空中概股的暗流開始醞釀。

當時的背景是,2010年3月起至當年底,道瓊斯指數由低谷6000多點一路反彈至10000點,其中中概股板塊領漲,少的漲了3-5倍,多的漲了 10倍以上。此時,全球最大的空頭基金尼克斯(Kynikos)掌門人、曾做空安然公司的空頭大師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發表看空中國經濟的言論。

東方紙業(ONP)成為渾水的第一個獵物。歷經數月調查,2010年6月29日,渾水在自己網站上發表看空ONP的報告。「發佈之後48小時內股價 都沒有波動,大家以為這就是一份普通的看空報告而已。」上述人士回憶,但之後股價突然暴跌50%,大家才意識到這次不一樣,「其推高股價和瞬間砸盤的手法 很明顯是對沖基金所為。」

同樣的手法在渾水隨後幾個案例中也很顯見,其中最經典的是CCME,「大基金把CCME股價打下去,又發佈消息吸引散戶進場推高股價,然後再迅速打下去,來回賺了很多錢。」

一位香港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渾水在發佈報告之前會透露消息給基金經理,並遊說他們出資參與,他本人在2011年初曾參加過渾水在紐約的路演,「花5萬美元可以見卡森一面,他會告訴你將要做空的對象是誰,如果你出錢一起做,獲利後10%-15%分給卡森。」他說。

最近,渾水做空了分眾傳媒(FMCN),致使其股價一夜之間蒸發14億美元。

南方週末記者就渾水是否與對沖基金聯合做空一事詢問卡森,他反問道,「這個問題重要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8

﹁BBS鄉民的正義﹂導演林世勇用十二年時間完成一個發自內心的堅持

2012-8-20 TWM




用十二年時間完成一個發自內心的堅持一個發自內心的堅持,讓他投入如同荒煙蔓草般的動畫產業;一支影片獲得的回響,讓他毅然決然作很多人不敢作的電影夢。三十三歲的林世勇,用十二年的時間,證明自己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撰文‧鄭淳予

林世勇是誰?一個在網路論壇上以Hero為ID的網友?一個放棄高薪工作的動畫繪圖師?一個在大專院校和補習班兼課的講師?這些都是他的身分,但在今年夏天,他多了一個新身分,那就是電影導演。

這位電影圈的門外漢,不僅獲得曾志偉、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等人的投資,他的片子還是繼「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陣頭」等破億國 片之後,又一部被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相中,合作發行的電影。甚至連「網路教父」詹宏志都曾被他打動,和他深聊了兩小時,只因他的這部電影──「BBS鄉 民的正義」,題材太吸引人。

電影界菜鳥,空降暑期強檔故事的緣起,要從一段不到五分鐘的動畫說起。

二○○四年,業餘動畫玩家林世勇製作了一支動畫短片。擺在桌上的一只木偶人就像「玩具總動員」裡頭的玩具一樣,趁著主人不在時活了起來,和房間裡的「小強」展開一場大戰。當時,youtube還沒有出現,這段「木偶人大戰小強」卻被網友以電子郵件瘋狂轉寄。

林世勇大受鼓舞,不但充滿成就感,網友們熱烈的讚賞更讓他決定,要做一個更大的計畫。就像導演魏德聖,為了「賽德克.巴萊」而端出耗費兩百萬元製作的前導片,林世勇也在心中立下宏願,要為網友做出更精采的影片,登上戲院大螢幕。

研究所畢業後,林世勇先是在大專院校和補習班到處兼課,後來又申請到工業局數位內容補助計畫四百萬元的補助,再自籌四百萬元,和兩名學弟用七個月一起完成 一支五分鐘的「前導片」。一○年,這支名為「BBS鄉民的正義」的前導影片一上傳到網路,就造成轟動,短短兩天,點閱率就突破三十萬人次。林世勇也帶著這 支前導片,踏上校園巡迴之路,吸納更多年輕人的支持。

曾做過不少電影投資、也為此片投資五百萬元的劉奕成表示,他就是相中這部片新穎的題材,年輕人或網友是這部片最能號召的族群。美商二十世紀福斯業務總監盧維君則指出,前導片的完成度很高,已經吸引到相當大的群眾基礎,票房潛力不容小覷。

負責本片行銷的業務總監王師透露,「資金籌募期間曾出現一陣子的停滯,我們引薦詹宏志與導演見面,那天他竟然花了兩個小時和Hero聊,給他不少指引和鼓勵。」製片蔡勝哲也說,影片中的主要卡司──陳柏霖、陳意涵,都是看了劇本就一口答應演出。

受到網友矚目,又得到各界加持,林世勇憑著自己和團隊的堅持,完成了首部長片作品,而且空降國片熱門的後暑假檔期;這意味著他被片商賦予不小的票房期許, 面對這個壓力,他很釋然:「對我來說,完成這部電影,就已經代表最重要的意義。」網路新語言,吸引年輕世代八月八日晚上,片商舉行學生免費試映場。電影散 場,有人擦去眼角的淚水,有人還收不起嘴角的笑意,有人馬上回到家裡,上網發表心得:「花錢再看三次都沒問題!」你可能還沒搞懂片名裡頭「BBS」或是 「鄉民」的意思,但這些年輕觀眾會用一個心知肚明的笑容告訴你,不只是片名,整部電影都屬於另一個國度的語言。

BBS,全名是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它是論壇網站的前身,網站裡頭數以萬計的註冊使用者,就像是周星馳電影裡愛湊熱鬧的圍觀者,所以被稱為「鄉民」。

現今網路世界的匿名文化、人肉搜尋、網路霸凌等等現象,都被導演兼編劇的林世勇寫入劇本中,其中也包括許多由網友發明出來的特有詞彙。「踹共」是「出來 說」的台語諧音;「表特板」就是網友貼美女圖(beauty)的討論區;「李組長」則是網友們在質疑某件事時,會請出來的人物,因為「李組長眉頭一皺,覺 得事件並不單純。」除了﹁鄉民﹂們熟知的有趣語彙和典故,電影更大的賣點,在於導演把虛擬的網路世界,用動畫具體地呈現出來。一個對著電腦螢幕輸入帳號的 人,轉瞬化為BBS世界裡的小人偶,每個熱門討論板,就像一座座遊樂園。整部影片有三○%的動畫場面,要看懂其中梗概,還真的必須當過「鄉民」才能理解。

對此,林世勇笑了笑:「這部片的出發點是年輕人,長輩們或是我爸媽看了可能會完全搞不懂,但是一群年輕人可以笑得很開心。」三十三歲的他,以十八歲少年有點調皮的口吻說著。

參觀3D展,開啟動畫人生說起林世勇的背景,他其實很平凡,大多數人在求學時期的課餘嗜好,他都沉迷過。有段時間,他愛上打保齡球,甚至自費買了手套和專 用球。「但我很容易在遇到瓶頸,或是發現自己到達一個門檻後,就放棄了。」他笑稱,三分鐘熱度的自己,是個什麼都略懂但又不專精的雜學家。直到二○○○ 年,偶然參觀的一場3D市場展,打開他平面生活的另一個空間。

「以前畫不好的機器人,都可以用3D效果完成各種角度完美的線條,而且我還能讓它有動作!」林世勇突然發現自己成了造物者,每天不可自拔地創作動畫影片, 甚至向父母提出想休學改學動畫的請求。開明的父親只給他一個條件:「一定要拿到文憑,而且要提早畢業。」他很爭氣地在大四上學期就提前修完所有學分,到台 北補習動畫課程。每天張開眼睛不是上課,就是對著電腦不停地畫。「那段日子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學你所愛!」林世勇說。

「我那時甚至覺得自己是神!」○二年,他自信滿滿地報考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所,沒想到,沾沾自喜的作品竟然遠低於錄取標準。

「當過兵的男生應該是不會輕易哭出來,但我爸狠狠地羞辱我一頓,說我的作品根本就只能唬外行人,我簡直是信心崩潰,竟然就在我爸面前大哭。」林世勇表情淡定地描述這段往事,彷彿是要以現下最大的理性壓抑住當時失控的情緒。

冷靜下來後,他決定收拾包袱離家出走。「家人和女朋友都不相信我能做這一行,為了不讓心裡那把火熄滅,我只好離開對我沒有信心的人。」堅持走下去,夢想終 究成真當時,國內知名的動畫只有阿貴和幹醮龍,但房地產業卻極缺畫室內效果圖的人才。林世勇在台北找到一份3D繪圖設計師的工作,工作四個月後就高薪跳 槽,晚上還能在家接案,一個月最高有九萬元的收入。「但我一直在想,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去做我真正想做的動畫。」○四年,經濟部舉辦的4D動畫比賽,讓他 毅然決然辭掉工作,花了二十天的時間,製作出「木偶人大戰小強」的影片,這次,他一舉獲得評審團獎。彷彿沉冤得雪一般,林世勇經過時間沉澱和工作淬煉,自 己的作品終於被肯定。他拿著這部得獎作品,考進了曾經賭氣永不再考的同一所研究所,這部作品也成了他如今一切成績的起點。

「其實,我還是很感謝家人和太太的支持。」當年曾不看好他的女友,後來還是一路陪伴著他,在他對於拍電影舉棋不定時,也犀利提醒:「想做就要去做,你不能 每天光是碎碎念。」兩人的女兒現在已經兩歲,從電影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去把湘救回來!」也會對著海報童言童語:「那是爸爸做的!」八年來,林世勇做了一系 列木偶人動畫,每部都是為自己寫下的里程碑。「從二○○四年開始,我的人生都是由動畫在支撐,我記不起自己以前是怎麼度日,但我記得每一部動畫是在哪一年 完成。」在女兒默默長大的過程中,林世勇現在也苦盡甘來地迎接另一個孩子問世,那就是他孕育多年的動畫電影夢。

林世勇

出生:1979年

現職:動畫導演、星木映象創辦人

經歷:3D設計師

學歷:台藝大多媒體動畫所、

逢甲大學數學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95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38
「技術創新方面的靈感有的時候是從宇航飛機上尋找,有的時候是F1賽車,如果僅在我們這個圈子中尋找,就會永遠侷限在這個圈子中。」這是 Oakley的設計總監說的一句話,它是一家生產太陽鏡的公司。在《太陽鏡,技術控》這篇文章中,你不但能看到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結果,你還能看到他 們的辦公室究竟有多酷,你會感慨想像力是件多自由的事。我的感慨是,沒有人束縛你的想像力,在大部分時間裡大部分的束縛都來自於我們自身,有可能是我們不 敢去想—為什麼一個太陽鏡公司要去F1賽車裡找靈感?更多時候可能是低估了自己的想像力。


    一直很喜歡土豆網的那個Slogan,「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我覺得它把一個視頻網站的屬性和互聯網精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雖然土豆網在其後的發展過 程當中不再把播客和自拍視頻作為自己的重點,但這句很有想像力的話留了下來,並且它應該不僅僅作用於拍攝視頻,更重要的東西還在於在這之後的自由精神。


    不過,想像力和自由未必一定意味著成功,優酷最終併購了土豆。在總結優酷的成功之道時,可以列舉出若干原因,但有一點是一定在其中的:做產品的能力,紮實 認真做產品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之上,才是各種觀察者加上的各種標籤:運氣,機會,利益等等的把握與權衡。在這一期的封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商人古永鏘是如 何做好自己生活的導演的,準確地把握「利益」所在,所以他可以始終保持與競爭對手亦敵亦友的關係;對時機的把握,在各種關鍵節點上,古永鏘的沉著與審時度 勢的能力。而正是這些素質,讓他在處理自己的公司與競爭對手、處理所有的利害關係時,有很好的節奏感。一個好的健康的公司一定是有很強的把握能力去控制發 展的節奏感。而這些綜合能力,構成了古永鏘在事業發展關鍵時候的想像力,最終獲得了一次勝利。


    而另一方面,這個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競爭的樂趣和魅力。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環境裡,我們總是強調競爭的價值,但是我們可能經常會忽略掉競爭的結果—如果 有一個公司做得不錯,贏得了競爭的勝利,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可能是壟斷,但再接下來的一定是新的競爭者進入。已經佔據超過一半搜索市場份額的百度,現 在面臨的就是周鴻禕和王小川的競爭。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古永鏘導演了他最拿手的冷靜商人的戲,而周鴻禕依舊在用他最拿手的手段從最重要的互聯網工具中 找成就他的成功事業的辦法。


    當然,在這裡說的所有成功都是最傳統意義上的那個成功。換個思路想的話,看苦苦掙扎於視頻大戰的王微,不如看一個神采飛揚再度創業的王微—哪個會更有創造 力?哪個會更能激發想像力?甚至,對於王微來說,哪個是他能導演出來的更體面的生存狀態?我覺得一定是後面那個。成功可能跟更多的錢有關係,可能跟上市有 關係,可能跟太陽谷的Somebody有關係,但可能也不是全部。激發出創造力,過有想像力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這才是這句話的真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60

誰導演了京城年末搶房潮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156

在被調控政策壓抑了兩年多之後,年底,北京樓市出現恐慌性購房潮。一再被麻醉的中國樓市,究竟怎樣才能擺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惡性循環?

在北京東五環十幾公里外的北馬莊,幾座黃色巨型塔吊正在飛快旋轉,一座城邦正在溫榆河畔徐徐展開。

雖然這個名叫金地格林格林的樓盤鄰近火化場和高壓電線群,且均價超過1.5萬元/平方米,但過去一個月,有三千多人交錢排隊辦卡,等著搶購四百多套中小戶型住宅。格林格林項目的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托各種關係前來買房的人達到上百人。

更讓消費者感到恐慌的是,2012年12月之後,北京部分區域二手房坐地起價了。王瑜從2012年年初開始看房,為了等廣渠門的一個新盤,眼睜睜看著附近的二手房飛漲。到最後,新盤沒搖到號,她不得已去買富力城的二手房,價格卻已從年初的每平方米4.1萬元漲到了4.5萬元。

12月初,她簽完約沒幾天,中介就告訴她,她的房子市值已經升了二十來萬,「要是沒等新盤,我還能省個四十來萬。」王瑜還是很懊惱。

國家統計局12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主要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較10月份均上漲,北京漲幅最大,環比上漲0.8%,而此前連續三個月基本持平。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志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受益於下半年樓市的「翹尾」行情,2012年北京新房市場是調控近3年來成交量最高的一年,預計將達到9.1萬套。他稱「恐慌性購房」只屬於熱點區域熱點項目,並不代表樓市整體,北京市場基本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但市場真的處於平衡之中嗎?中國政府通過限購等「管治」手段抑制房價過度上漲,讓北京房地產市場價格很長一段時間內走軟,但這並不是真實供求關係的反映,經過近三年的調控,一股強大的購買力正在蓄勢待發。

中國房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稱,2012年全年北京市住宅用地成交總量僅為648萬平米,創近6年來新低,在庫存不斷消化而供應難以跟上的情況下,2013年樓市仍有很大的上漲動力。

北京樓市大逆轉

明年開春即將結婚的婚房需求,以及年底的改善置業需求,推動了北京住宅成交量的年底爆發。

一直到2012年8月,邵純還被她老公埋怨眼光不准,買兩套房子都被套了。

作為大型房地產公司白領,經歷了2008年房價大跌,2009年飛漲之後,25歲的她迫切要買房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心理剛需」。他們曾經眼睜睜看著一套房子的標價,以每週10萬的速度上漲,從140萬漲到170萬,再到200萬——等他們下定決心買的時候,帶著定金去,結果房東又不露臉,說不賣了。

此時,非要有套房不可的心理,比真正的自住更焦灼難熬。2011年年初,她幾乎只看了一眼中弘北京像素,就給老公打電話說,「這房子我要了。」他們花了80萬買了北京像素的一個四十多平方米的複式公寓;到2012年年初,她又舉債買下了龍湖時代天街的一套房子。

焦灼的邵純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北京樓市的又一輪大起落。當他們傾盡所有買下兩套遠郊小房子之時,正值北京樓市籠罩在2011下半年樓市量價齊跌的陰霾中。此時有關房價將要下行調整,甚至房地產市場或將崩盤的悲觀預測,主導著輿論風向。世界銀行在當時還發出警告稱,「房地產市場回調」是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邵純彼時兩套房子市值很快就開始下跌,尤其是陷入資金鏈緊張的北京像素,開發商中弘地產甚至在2012年年初以五折賣樓,老公開始嘀咕他這個從事房地產業的老婆的眼光了。

短暫的蕭條後,積蓄已久的剛性購房需求開始率先回暖,在開發商促銷及首次置業的剛需購房需求支撐下,北京樓市在春節後交易量開始穩步回暖。5、6月份樓市調控將要放鬆、房價將要上漲的傳言,又進一步推動了交易量連續三個月上漲,並在7月份達到全年的峰值——商品房成交達2.5萬套,二手房住宅簽約1.7萬套,均創2010年調控以來的最高。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彼時預言,如果現有調控房地產政策不變,2013年3月,中國房地產必將暴漲。他指出限購令限制了新增土地供應,導致了北京2012年出現歷史上第三次土地負增長,舊土地供應庫存2013年3月終止,自從1998年房改後,每次土地供應負增長之後房價都會暴漲。

為了防止樓市的失控,中國政府派樓市督察組到各地督查樓市調控執行情況;另一方面,住建部、國家發改委、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等中央多部委相繼發佈聲明否定房地產調控放鬆的言論,並多次重申將從嚴樓市調控。受此影響,以及上半年剛需嚴重透支的影響,北京樓市成交量從2012年8月份開始連續三個月回落。

經過一個生意平淡的「金九銀十」後,北京樓市交易量的下滑並未至年底,買家們開始在年末重返樓市了。金地格林格林原計劃只在2012年11月份推200套房源認籌,但意向客戶在幾天內就接近2000人,後來他們不得不又加推200套房源。

進入2012年12月,北京多個區域開始出現「恐慌性購房」。明年開春即將結婚的婚房需求,以及年底的改善置業需求,推動了北京住宅成交量的年底爆發。北京市房協統計,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8萬元/平方米,環比10月份上漲5.2%。在離2013年3月份仍有一季時間的現在,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似乎真有了房價「暴漲」的苗頭。甚至媒體報導,一套位於北京二環鐵路邊上的房子,一夜之前從230萬飛漲到300萬。

有一天臨睡,邵純夫妻倆算了一筆賬,發現自己一年來買的兩套房子比原來漲了超過60%,「頓時揚眉吐氣了」。直到2012年8月份,他們還在為此爭吵。3個月裡,隨著北京樓市的起伏,他們的人生也隨之起伏,但終於在這一賭局中勝出了。

股市資金流入

12月有相當部分的股市資金流入北京樓市,股市四季度有高達四千億元的解禁,數千億資金流向樓市,也成為攪動北京樓市的重要因素。

儘管2012年還有十餘天才過去,但從目前數據看,2012年全年北京新房市場創造近3年成交量新高已無疑問——預計全年成交量將達到9.1萬套,同比上漲55%。

財政部網站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11月份房地產營業稅同比增加123億元,增長超過58.7%。營業稅如此的大幅上升,再一次有力印證了12月樓市的「翹尾」回暖。而這一翹尾正驅動著更多的資金湧入樓市。

刺激購房者心理和整個樓市預期的還有近期土地市場的「瘋狂」。整個11月,多個城市「地王」頻出。11月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場同日出現「地王」,樓麵價均超過3萬元/平方米;11月28日,深圳新的總價「地王」誕生。2012年銷售額破千億的保利地產一位高管向南方週末記者稱,保利有意識在10月份後大筆拿地,「馬上就沒房可賣了,但地價開始抬頭了」。

巨大而突然的成交量背後,是哪些消費者在支撐?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說,市場壓抑了兩年多的剛性需求啟動很關鍵,過去兩年沒有釋放的購買力太大了。但2012年10月之後,購房人群出現了變化。

「之前首次置業的人佔整體市場的七成,改善性置業的人不到三成,但10月份之後首次置業人數明顯下降,有些項目兩個主要購房人群所佔的比例出現反轉。」胡景暉說。

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一直迴避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如今捲土重來。從我愛我家接觸的客戶統計,12月有相當部分的股市資金流入北京樓市,股市四季度有高達四千億元的解禁,數千億資金流向樓市,也成為攪動北京樓市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全款購房比例上漲至四成左右,別墅成交量環比上月上漲近九成。」胡景暉說。

11月份以來,中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均出現起色。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超過了75%,達53個,為2012年以來最多,廣州、上海等其他一線城市全線上漲,且漲幅遠遠超過二線城市。

據媒體報導,廣州珊瑚天峰項目週五通宵熱賣,該項目開盤即漲5000元/平方米;廣州南沙碧桂園天璽灣則是週六三千多人排隊爭購;而週日才開盤的珠江新城尚東君御在週六晚已出現排隊長龍。

但並不是所有房地產項目都出現轉機。這一輪成交量回暖過程中,許多樓盤銷售不久就被一搶而空,但同樣也有許多樓盤銷售慘淡,11月份北京新增15個新盤,就有包括璞瑅、東亞·印象台湖、北京城建·琨廷等4新盤零成交——開盤優惠仍舊是硬道理。

被打麻藥的樓市

12月14日才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傳遞出來的信號非常之少,對於房地產,僅僅一句「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

從2003年開始,中國樓市開始進入一個死循環,往往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次年兩會,以收緊銀根和地根為核心的調控達到頂峰,之後進入政策效果觀察期,然後供不應求的市場迅速報復性反彈。然而,12月14日才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傳遞出來的信號非常之少,對於房地產,僅僅一句「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

在「恐慌性購房」消息刺激下,12月18日,國土部召開關於「採取切實措施,穩定房地產用地供應,抑制異常地價」的新聞通氣會,出台多項措施抑制高地價。12月17日晚,北京市住建委聯合人力資源局,進一步明確繳納社保認定購房資格標準,規定補繳社保在購房資格審核中不予認可。

北京市住建委同時稱,目前北京市還有九千餘套商品住房正在預售審批之中,有望年底前形成實際供應。此外,北京市開工未預售商品住房項目還有1200萬平方米,其中很多項目預計2013年上半年可以形成實際供應。再加上現在全市在售商品住房庫存還有超過5.4萬套,存量住房市場供應潛力巨大,可有效滿足需求。

但北京如今所供土地以遠郊區域為主,配建保障房的住宅用地必將進一步加大,五環內優質地塊供應仍顯匱乏。

中國房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稱,北京房價上漲趨勢加劇,土地供應計劃未完成將為2013年樓市調控帶來較大壓力,中國政府調控的主要目標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中央對於這些城市樓市反彈的容忍度依然不變,如果房價上漲過快,2013年仍存在調控收緊的可能。

但樓市調控仍舊類似於打麻藥,人為扭曲了商品房市場的供需關係,保利地產高管即訴苦,目前政府在房價管制上較前幾個月更為嚴格了,「在北京的高端項目,最頭疼的是怎麼才能拿到預售證」。

原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總裁孟曉蘇也稱,「通過限購,糊塗父親已把兒子打出毒癮,不打麻藥他就會跳會鬧。但父親種大麻幫兒子戒毒絕不是正確的。待中國住房雙軌制正常運行時,人們會把這段有趣的限購故事當做一樁笑料」。

(應被訪者要求,王瑜、邵純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4

如何導演這場戲?——閒扯併購重組中財務顧問的協調 勞阿毛

http://xueqiu.com/4284287275/23528666
(一)財務顧問都幹啥?

財務顧問在併購重組項目承擔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是為交易設計可行的方案與路徑,這時候財務顧問好比是一場戲的製片人;其次是協調交易方與其他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實施,在這個方面財務顧問又非常像一名導演;到了最後的信息披露和材料申報階段,財務顧問又要充當法定的角色出具意見,這個時候財務顧問又轉變成了一名演員。

以上三個角色中,財務顧問作為演員作用是最不重要的,無非是賣一張牌照的特殊身份而已,而且不同的財務顧問在次角色下區別也不大。對於財務顧問而言,製品人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因為可以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這跟財務顧問的專業性和經驗有直接的關係。

對於客戶而言,對一個財務顧問的評價,最直觀的在於其導演身份。因為製片人階段的財務顧問方案可行性,客戶未必具有特別的準確的判斷能力,需要用最終的結果來進行驗證。而對於演員角色而言,客戶很清楚誰出意見都差不多,蓋的紅章很重要水準不重要。對於導演即財務顧問的協調工作而言,客戶是最直觀的,有沒有效率,爽與不爽,差異很大。

(二)為啥需要財務顧問?

財務顧問協調的具有很強的必要性,通常在一單交易中必須有這樣的角色。併購重組是件系統的工程,財務顧問作為項目總協調人,負責將客戶的商業意圖形成方案,同時協調各個其他中介機構,包括律師、審計師、評估師及財經公關等來共同執行方案。

說簡單點,財務顧問特別像古時候大戶人家的管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聽懂主人的想法和要求,又能跟下面各個分工的僕人進行任務交代和安排,實現整個大家族的和諧運營。對於客戶而言,讓他把他的商業目的直接轉化成對律師、會計師的具體工作指令顯然不現實,有了財務顧問這個角色,一切迎刃而解。

類似的角色還有裝修的包工頭,想想他怎麼聽取你對裝修的要求和理念,然後再找木匠瓦匠等一頓忙活,就更容易理解財務顧問存在的意義,本質上都是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結果。

(三)財務顧問怎麼協調項目?

財務顧問在項目執行階段最核心的功力在於掌控能力,是財務顧問綜合能力的體現。掌控能力跟財務顧問方案設計能力、項目操作經驗以及溝通能力都有直接的聯繫,需要很多年很多項目的歷練才可以。

1、方案設計能力

方案的設計和策劃是顧問執行和協調的前提和基礎。通常而言,財務顧問利用其專業性給客戶提供最優的方案,最優的方案通常是最平衡的方案,需要兼顧客戶商業意圖、操作成本、操作週期及後續審批的可行性等等。無論後續財務顧問協調能力多強,若開始就是一個有問題的不可執行的方案,那麼一切都是徒勞。

好像上面說的都是廢話,專業的財務顧問能夠設計出不可行的方案麼,在實踐中真別太高估專業機構的能力。專業機構犯低級錯誤的實在太多了,蒙古大夫還真不少。而且併購重組真的非常複雜,誰都別說自己出的主意一定可以。比如,一個併購重組方案進程中發現會產生天文數字的稅,或者其操作需要債權人同意才可以,但是根本就不具備協調債權人的條件。或者之前看了某個案例操作成功就照貓畫虎,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該案例方案可行,是因為人家爹是常委,等到自己操作時候才發現,拼爹拼過不。

方案設計除了可行性之外,還有就是問題考慮的周全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在客戶決策時候能夠全面平衡以至於客戶不會對自己的決策後悔。另外就是問題考慮的全面,讓客戶都有心裡準備增強安全感和對財務顧問的依賴性。客戶最怕的不是方案難,而是有更好的方案你沒想到,或者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的蹦出新問題,客戶今天冒一身冷汗,明天眼冒金星,你說客戶會怎麼看財務顧問。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一個交易中,客戶比財務顧問還操心,那就是財務顧問的失敗。

2、與其他專業機構的對話能力

財務顧問需要協調律師、審計師、評估師及財經公關等其他中介機構的工作。這要求財務顧問對其他專業機構具有專業的對話能力,這也是協調其他中介機構的基礎。

要求財務顧問對於其他中介機構的工作比專業機構還專業,聽起來實在是有些苛求,但是在併購重組的專項領域裡,最好是能夠有跟其他機構相當的專業水準。最次也有專業的對話能力。你可以不會寫協議和法律意見書,但是你要能夠看出律師寫的文件是否達到了要求。你可以沒幹過審計,但是要知道會計師在項目中都需要幹什麼,幹到啥標準。需要知道評估師對於評估增值的分析是否具備合理性,是否能夠說服監管機構認可等等。

跟其他機構的專業對話能力,也決定了其他機構對於財務顧問的信服程度。有些專業機構若認可財務顧問專業能力,在工作中是願意跟財務顧問就專業問題進行探討,並信服財務顧問的專業要求並予以調整的,這也是項目操作的效率所在。

另外一個方面,各個機構之間的工作,尤其是會計師跟評估師的工作是有緊密的邏輯聯繫關係的,有些機構工作是以另外機構工作為前置條件的,有些機構的文件需要跟其他機構出具的文件具有一致性。比如,評估師對於流動資產的評估通常要跟審計結構保持一致,需要審計師先出數據。而審計師的備考報表和備考盈利預測又需要評估數據。評估師收益法評估中未來盈利需要跟盈利預測保持一致,備考盈利預測需要考慮評估值攤銷等等。

總而言之,需要能夠與專業機構進行對話。你可以不會做鞋,但最好會修鞋,若修鞋也不會至少知道鞋好與壞,否則容易被破鞋矇騙,呵呵。

3、對操作程序的絕對熟悉

通常併購重組項目的程序都是多維的,比如涉及重組也涉及併購,涉及證監會程序還涉及國資管理程序,還可能涉及商務部的反壟斷程序等。各種程序有些是有先後銜接邏輯關係的,有些是可以並行操作的。需要財務顧問對程序的絕對熟悉,才能在項目進程的掌控中不出現紕漏。

比如,在重組中涉及收購的,重組程序和收購程序如何銜接,何時需要披露收購報告書,是需要披露收購書還是摘要,或者是需要披露權益變動報告,在董事會披露還是股東大會披露,在一董還是二董?又比如,國有股轉讓涉及到全面要約程序的,要約報告書摘要的披露與國有股公開徵集及後續審批程序如何銜接?後續國資批准股權轉讓與要約收購的證監會無異議是何種關係等等。

對於程序的熟悉,一方面讓整個事宜會在全面掌控中進行,另外會增加項目的操作效率。實踐中有很多可以並行操作的最終操作成前後邏輯關係,因為項目操作週期延長又導致審計評估加期,因為審計評估加期導致審批政策調整。據說有很多房地產企重組的項目失敗就在於前期程序問題沒捋清,導致最後項目操作週期延後而慘遭關門。

4、高效的中介協調會

中介機構協調會非常非常的重要,我認為,財務顧問應該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中介機構協調會的機會。直到現在,我做項目還經常有一個毛病,在中介機構協調會之前,多少會有些焦慮,非常害怕有些事情沒有考慮周全。

首先,中介機構協調會需要考慮參會人員範圍。會前需要認真考慮那些機構那些人員參加嗎,並非人員越多越好,千萬別大幫哄。首先,對不工作不涉及的機構沒必要出席,對於正常人而言,每次都叫去參加中介機構協調會,開了很長時間發現跟自己沒太大關係,這種感覺很煩的,因為中介機構的時間就是金錢,真的沒興趣聽那麼些沒用的臭氧層子。而且,也不利於項目保密。另外,每家機構出一到兩名代表即可,會後再各個機構內部安排佈置,沒必要整個項目組全部參加。

其次,做好會議資料並提前發給各方。用會議資料的方式告訴大家,中介機構協調會都涉及哪些內容。通常會議資料會用PPT格式製作以方便會場演示,內容大概包括項目整體的操作方案,大概的操作程序和階段,本階段詳細的工作分工及時間表安排。我曾經經歷過幾次別人主持的沒有任何資料準備中介機構協調會,甚至沒有明確的會議議程安排,最終中介機構協調會變成了漫談會,我認為那不是中介機構協調會,是群聊兒。

再次,注意會議進程的掌控。在召開中介機構會議時,要充分體現財務顧問的主導作用,由財務顧問貫穿整個會議始末,在此過程中財務顧問要相對強勢。財務顧問是會議的主持人,千萬別讓會議跑題,又變成中介機構集體訴苦大會或者開成民主生活會了。另外,中介機構協調會是工作進程的任務佈置會,不是問題的討論會。若有未決的問題應該在協調會之前會同客戶及中介機構進行商討,中介機構協調會上不解決具體問題,這點非常重要。

最後,說下時間表和分工。很多人認為時間表非常好排,不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拉一張表麼,律師幹啥審計師幹啥。個人認為,時間表是財務顧問對程序及工作預判能力最集中的體現。通常從排時間表就能看出財務顧問的水準的高低。專業的時間表不僅體現對操作程序的精準把握,也體現對工作內容全面性及時間要求的客觀性的判斷。程序前後搞錯了或者有些工作沒排進去當然算低級錯誤。就操作週期的安排也同樣重要,排得太鬆垮會導致工作不夠緊湊影響項目效率。排得太緊又與客觀情況相悖,導致中介機構根本完不成怨聲載道承擔太多壓力,也容易造成客戶對中介工作的誤解與誤判。

以上是我對財務顧問在併購重組中協調工作的一點粗淺見解,個人觀點,財務顧問在項目中協調工作做好了,項目操作順利,客戶不需要太多操心,中介機構也會工作愉快。若協調不好,項目問題不斷,客戶心驚膽顫,中介機構叫苦不迭,要是最後項目再黃了,客戶一定會在江湖上到處說你壞話,那就真的不好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16

導演趙薇 炮轟大陸影業荒唐三事

2013-07-22 TCW
 
 

 

日前,導演鈕承澤為了新片《軍中樂園》勘景,未經軍方允許,卻讓中國攝影師曹郁冒名登上海軍軍艦,踩到國家機密紅線,事後更傳出該片有中國資金,國防部決定停止支援拍攝,看似單純的電影創作,染上濃濃政治味。

其實,此片只是兩岸電影交流密切的縮影。近年,以中國市場為票房主戰場的中台合拍片暴增,許多人摩拳擦掌,準備搶賺中國錢,卻忽略背後的風險。

二○一○年ECFA簽署後,中台合拍片從二○○七年到二○一一年間,每年平均約兩到三部,成長到去年就有八部在中國上映,對台灣電影人來說,該如何從僅次於好萊塢、年票房逾人民幣一百七十億元的中國電影市場分一杯羹,是接下來的獲利關鍵。

但,今年五月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破人民幣七億元票房,被冠上「中國最賣座女導演」封號的趙薇,近日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卻一語道破中國市場背後的迷思。

「(中國)投資人有錢就去投資嘛,他們沒有專業,根本不懂創作。」她談起《致青春》的籌備過程,瞪大了眼睛直言。

《致青春》成本人民幣六千萬元(編按:本文以下所列之金額均以人民幣計價),共有八個投資方,她自己也因為拍到一半、錢不夠用,掏了一千萬元進場。雖然,最後票房比預估的一億五千萬元超過四倍,讓金主口袋滿滿,但是,趙薇坦承,從知名演員轉做導演,第一次和資方談判,仍然心力交瘁。

出錢是大爺資方投資,只關心賣不賣錢

第一,投資方不看劇本,只看市場。

回顧近年中國電影賣座類型,從古裝大片到都會愛情小品,或是「接地氣」的喜劇,而《致青春》由偶像男星趙又廷、韓庚擔綱,主題又是愛情故事,理應受投資方青睞。但,趙薇找來香港導演關錦鵬擔任監製,加上有中國金牌編劇之稱的李檣改編著名小說,卻還是被打回票,「他們認為太嚴肅了,這不會賣錢的,不夠市場。」

找錢是一大難事,導演經常得為了募資,犧牲創作理念,尤其當中國電影市場起飛,資金快速湧入,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執行長朱雲來都曾說,「別說要幾千萬拍電影,一千億都有!」拍電影更容易變成資方說了算。

曾參與多部合拍片製作的監製黃志明就表示,《致青春》講的雖然是愛情,但其實是部「有深度」的文藝片,「沒人相信文藝片能在中國賣錢,」所以,即使是趙薇出馬,也得吃閉門羹。

趙薇回憶,當時投資方另外找了一群編劇,「瞎寫出一套劇本」,加入許多搞笑,或浪漫、小清新元素,只為了讓電影更賣座,她卻不想迎合主流市場口味,「我說我雖然簽約當導演,但不會拍你(指投資方)要拍的,我找到那麼好的編劇,你也不識貨,這專業差太遠了,不用溝通。」

最後,雙方協商破裂,投資方還曾威脅不讓劇組開鏡,演員、工作人員都簽了約,也無法上工。對此,關錦鵬認為,如果《致青春》的導演不是趙薇,自己有錢、有資源堅持創作理念,才讓資方妥協,換作其他新人導演,恐怕也只能乖乖聽話,拿錢辦事。

卡司擺第一選角保守,新導演難出頭

第二,看重卡司,新人導演、演員難出頭。

十六年前以《還珠格格》電視劇中小燕子一角走紅兩岸三地的趙薇,第一次當導演,被投資方視為一大賣點,早在談合作初期,就希望她能夠自導自演,不要讓毫無知名度的素人飾演女主角。

談到這,今年三十七歲的趙薇大笑,「太荒唐了,這部片子就是講青春的,我如果演了,那周圍一幫人都得跟我這麼大,」但,資方還是力勸她至少從女主角出社會、工作開始演起,用卡司吸引觀眾進場。

不過,考量到全片有八個主要角色,如果一個中途換人演,其他勢必也得跟著換,否則就會不連戲,「我全都考慮過,怎麼樣都不可能(指自己演出)。」

這也可以看出,當中國電影「富起來」,一部中、小型電影製作成本上看千萬,大製作動輒數億元,為避免大額投資血本無歸,投資方在選材、選角上更保守,缺乏票房保證的新導演也難受重視。

去年以《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在中國累積逾人民幣九千萬元票房的導演蔡岳勳就曾說過,即使當時與中國最大的電影集團中影合作,但是對方仍有其他大片要忙,很難全力協助;在中國缺乏知名度、人脈的他,只能花兩年、往返兩岸十多次,親自送審劇本、與官方協商,「因為對那邊狀況不了解,所有流程都得自己跑一次。」才讓電影順利上映。

「新人導演是滿慘的。」面對中國投資方的強勢,趙薇也感慨。

抄襲一窩蜂誰紅就抄誰,質跟不上量

第三,跟風、抄襲,電影題材一窩蜂。

根據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統計,二○一二年,中國電影年產量為八百九十三部,今年上半年,本土電影票房更達到人民幣六十八億五千萬元,在中國市場超越好萊塢片,占總票房的六二%,比去年同期還成長一四四%。但是,正如同《中國科學報》日前所說:「中國電影差的不是錢,是智慧。」雖然「量」起來了,但「質」卻還有待加強。

現在《致青春》正夯,難保中國不會再吹起一陣青春、懷舊風,重演一窩蜂現象。「聽說現在廣電總局收到將近兩百本劇本,都跟《致青春》差不多。」黃志明說。

對此,關錦鵬也認為,現在中國觀眾喜歡看像《致青春》這種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的電影,全因為過去一窩蜂拍古裝大片,讓人「審美疲勞」,導致票房持續低迷,如今,電影人如果想在中國市場開紅盤,唯有不斷開創多元題材,而不是跟風、抄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當中國電影正式「超日趕美」,成為繼好萊塢下一個全球注目焦點時,對台灣電影而言,更是攻城略地的大好時機。但,在這一片榮景背後,趙薇與《致青春》點出的三大迷思,卻是每個電影人準備進軍中國市場前,必須省思的難題。

【延伸閱讀】趙薇執導賣座大片,只准在台放映一次

這次,趙薇應台北電影節邀請,來台參加《致青春》首映會,但,這部被中國觀眾稱為「現象級大片」的電影,很可能僅在台灣放這一回,無法加場演出。

「不能上映覺得很遺憾,滿想讓台灣觀眾看一看的,」趙薇遺憾的說。

日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原先中國電影一年進口十部配額,放寬到十五部,相對於台灣電影登陸不受配額限制,對中國電影人來說,台灣市場小歸小,卻還是感覺不公平。

中國電影年產量八、九百部,國片每年才三、四十部,相差二十幾倍,基於保護本土產業立場,限制固然有其邏輯,不過,政大廣電系教授陳儒修卻說,「好萊塢每年拍更多電影,還不是全部開放。」現在,台灣對中國還死守著配額限制,主要仍是「政治考量」。

但黃志明認為,如果中國想透過電影傳達政治理念,台灣觀眾不見得埋單。目前中國電影在台票房都不甚理想,像《失戀三十三天》大賣人民幣三億五千萬元,台灣卻只有新台幣二百六十萬元票房,可見兩岸觀眾口味大不相同,「沒什麼好限制的,應該回到市場機制決定。」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很強大,為什麼還要保護?」對此,蔡岳勳也說,既然政府希望兩岸交流更平等,就應該打開門,讓觀眾有機會看到更多中國電影,「要吸收別人的優點,才能更茁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7

日本夯劇推手 讓戲劇像漫畫般暢快 導演福澤克雄:堺雅人宛如半澤直樹上身


2013-09-16  TWM  
 

 

日劇《半澤直樹》暴紅,讓導演福澤克雄都直呼不可思議,因為它缺乏吸引女性這個日劇主力觀眾的要素。不過這位﹁日本文明之父﹂福澤諭吉的玄孫,利用吸睛的拍攝手法,加上有趣的原著和堺雅人的精湛演技,在日本國內外都引起話題。

撰文‧孫蓉萍

「半澤直樹坐的位子是哪一個?」大阪市北區梅田希爾頓酒店Plaza West的The Grand Cafe,最近湧入許多觀光客拍照或用餐,因為在紅遍日本的《半澤直樹》劇中,主角半澤直樹曾經和他的同事在這裡談話;店方指出,播出後顧客馬上增加了一成。

無獨有偶,阪急百貨公司梅田總店前,也因為是半澤直樹前五集服務的虛構銀行所在地,甚至有人特地從東京跑來拍照留念。此外,以半澤直樹經典名言「加倍奉還」為設計概念的手機外殼、饅頭等周邊商品也應運而生,而且呈現供不應求的盛況。

日劇《半澤直樹》第一次的收視率是一九.七%,之後就一路走高,第八集收視率再創新高,九月八日達到三二.九%,上一次連續兩周超過三○%的紀錄,出現在十年前,由木村拓哉主演的《Good Luck!》。關西則是三二.七%,連續三周突破三○%。

福澤諭吉玄孫,電視台搖錢樹日劇《半澤直樹》暴紅,其實和日幣萬元大鈔有著小小關係。萬元大鈔上所印的人像是福澤諭吉,他是第一位將西方經濟學引入亞洲的人物,被稱為「日本文明之父」、「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澤諭吉創辦的慶應義塾大學也培育出許多人才。而這一回由TBS電視台製播的電視劇《半澤直樹》,其導演福澤克雄,正是福澤諭吉的玄孫。

曾曾祖父的頭像被印在萬元大鈔上,福澤克雄其實也是電視台的搖錢樹,進入TBS電視台二十餘年的他,已有「收視率保證」之稱。

今年四十九歲的福澤克雄,在慶應大學法學部畢業後,曾在富士軟片公司上班,但因懷抱著電視、電影夢,一九八九年進入TBS電視台。他就讀慶應時,曾是學校橄欖球隊的要角,並且拿下全國第一;進入電視圈,也帶領多齣日劇創下高收視率,例如由知名日星木村拓哉所主演的《Good Luck!》、《華麗一族》等,這次的《半澤直樹》,讓他再度攀上事業高峰。

「其實一開始,對收視率也不太有信心。」福澤克雄表示,因為播映時間是星期日晚上九點,這個時間通常是闔家觀賞的時段,「主角沒有太多女生,沒有男歡女愛的感情戲碼,舞台又是以男性為主的銀行業。」女性觀眾通常不太有興趣。

沒想到收視率節節上升,九月一日播出的第七集,平均收視率竟超過三○%。福澤克雄也很好奇,到底是哪些族群對半澤直樹如此熱愛?

根據BizReach公司在八月下旬針對中階上班族(平均年薪一一一○萬日圓、年齡四十五歲)所做的調查顯示,六二%受訪者曾經看過這齣電視劇,而且五六%認為有共鳴,原因是「主角不屈服於上司的強勢」、「對上司和權力者加倍奉還的快感」等,據說,有超過九成的銀行員都會看這部戲。

另一方面,女性支持度也很高。TBS指出,各年齡層中,以中高齡女性的收視率最高,原因是女性通常對組織沒有什麼忠誠度,但男性上班族往往已經認清現實,在職場上不可能像半澤一樣,動不動就對主管嗆聲「總有一天我會加倍奉還」。

緊湊一如漫畫,強化觀眾投射想當然耳,福澤克雄把這齣戲劇的成功,歸因於原作者池井戶潤的小說,「明明很嚴肅的題材,但卻寫得非常有趣。」此外,他也強調飾演半澤直樹的男主角堺雅人演技絲絲入扣。

堺雅人多次獲得電視和電影的男主角或配角獎,屬於實力派演員,福澤克雄在拍攝現場也常和堺雅人討論劇情,他說:「堺雅人比我還了解半澤直樹,拍攝時,我甚至可以感覺到他半澤直樹上身。」福澤克雄大膽而細膩的手法,其實也是熱賣的關鍵。《產經新聞》記者岡田敏一分析,這齣戲因為採用「漫畫」手法,才能如此扣人心弦。首先,沒有主題曲即直接開始進入劇情,就成功地創造了緊湊感。

此外,劇中每一個角色,不論是加倍奉還的銀行員半澤直樹、誇張的常務董事大和田曉,或者,在前五集當中扮演惡老闆情婦、以性感取勝的藤澤未樹,其角色之鮮明,活脫脫都是漫畫裡才該有的人物。

「每次看完,就像在超商一口氣站著看完一本人氣漫畫周刊。」岡田敏一總結道。

儘管大獲好評,但這畢竟是戲,連作者池井戶潤都不免提醒觀眾:「在職場上,還是不要學半澤比較好!入戲太深,結果連飯碗都不保,就太划不來了!」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