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自己人生的總導演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jzd.html

有位哲人說:社會是一鍋沸騰的開水,關鍵看人用什麼材料投入。第一種是生雞蛋,第二種是胡蘿蔔,第三種是干茶葉。結果呢?第一種被煮硬了,不再有夢想與鮮活。第二種被煮軟了,變成了軟塌塌的胡蘿蔔泥,隨遇而安,遷就規則。而第三種,乾巴巴的茶葉漸漸舒展開來,一鍋清水變成噴香的茶水。當人被世界改造時,是一種滋潤的、舒展的、找到自我的狀態,同時憑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改變世界。所以,每個人在世界上終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為偶像、楷模,而是最終成為自己。


 

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或許,你崇拜拿破崙,想成為他那樣的蓋世英雄是你的願望吧,那好吧,我問你:就讓你成為拿破崙,生長在他那個世紀,有他那樣的經歷,你還願意嗎?也許你還會說很願意!我再問你:「讓你從身體到靈魂整個人都變成他」你還願意嗎?或許,你崇拜貝多芬,想成為他那樣「領悟音樂的人,能從一切世俗中超脫出來的人」——貝多芬;那麼,我問你:就讓你像貝多芬那樣可憐,那樣倒霉,你願意嗎?讓你變得自閉,你願意嗎? 

我們成為唐宗宋祖、秦皇漢武的機會大概微乎其微,但是,「路在腳下」,我們成為「自己」的幾率總應該高得多。由此可見,對於每個人來說,成為自己最重要,無論,你多麼的羨慕一個人,讓他徹頭徹尾的變成他,我想沒有人會願意吧。因為最人生經常的「德」乃是如何對待別人,如何「成全」別人;而人生最重要的「德」乃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成為」自己。 

也許,你會說,「還有很多人不想像他們那樣啊,但是,那樣的人又有幾個呢?那有多少人不經過磨練就成為一位成功的偉人呢?成為人人都羨慕的人呢?人生從童年到少年是充滿理想的美好時期,充滿快樂,充滿幻想的時期。如果我問你們,你們長大想當什麼樣的人,有人大概會說,「我喜歡音樂,像當貝多芬那樣傳奇的人物」,也有人會說,「我喜歡名著和小說,相當曹雪芹那樣的人物」,還有人會說喜歡科學,想當牛頓愛你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如果你們問我,我會說「首先,先成為我們自己,最重要」。 

獨立的人格 

成為你自己,就有了主見,有了獨立人格,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對外界的誘惑才能坐懷不亂,才能明白很多誘惑,並不是我們內心真正所需要的。人的需要有時候很簡單,當亞歷山大大帝問乞丐第歐根尼,我有什麼能為您效勞時,第歐根尼瞥了大帝一眼說,有的,就是請你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兩位偉人在同一年去世。不同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終生征戰疆場,征服了世界,卻在33歲英年早逝。而第歐根尼寄身在一隻木桶裡,開開心心活到了90多歲。特行獨立的第歐根尼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因此擺脫了為誘惑和慾望而身心疲憊、終生勞累。物質上的貧乏並沒有影響他成為偉大的哲學家,並且活得瀟灑而自得,成為千古美談。 

當然,主見和獨立人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首先需要我們用心思考,用心生活,而不是隨波逐流,被眼花繚亂的誘惑矇蔽了雙眼,在慾望的膨脹中迷失了自己。其次應該有一種追求獨立人格的姿態,面對誘惑,能夠不為所動,面對慾望,能夠自我克制。這樣才能在不斷的成長中,輕裝上陣,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實現最終的人生價值,活出自我真風采。 

做自己人生的總導演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主角,不必模仿誰,我是我,你是你,好好地活著,為自己活著。有夢想就大膽地追求,失敗了也不要放棄。鄭板橋說:「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活出自我,不要猶豫。風雨兼程人生路,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改變我們自己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人生如戲,自己才是唯一的導演!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山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份瀟灑和自我每個人都很羨慕。如果他和那些市井無賴混在一起,整天錙銖必較,早就被歷史所遺忘,今天又有誰知道他的存在。請試著將奔跑的腳步、無止境的追求收回,向內窺視自己的心靈秘密,聽花開的聲音、看云浮的行程,整個世界將會因此變得安靜、平和…… 

為什麼誘惑有機可乘?為什麼慾望無法克制?當炫目的誘惑從四面八方逼近,我們心動了,行動了,我們也從四面八方出擊,去捕捉誘惑。最終,不是一無所得,就是迷失自己,最起碼,要以身心疲憊為代價。當慾望從心底開始燃燒,我們就會頭腦發熱,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甚至為了滿足慾望而衝動到不顧後果。活出為自己而活的快樂與喜悅。如果讓你完全聽聽一個人的話,沒有個人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自己內在生活,你一定不願意吧。 

我們生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太過於執著,追求的太多,失去了自己。幸福和快樂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只有「成為你自己」,才能瞭解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人們一直說要尋找自我,其實自我不需要尋找,自我始終都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心裡最深的地方。活出自我,要懂得堅持,學會執著,在心中保留一塊淨土,播種自己的希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我不需要刻意改變什麼,順其自然就是自我。(文/風青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18

《經濟學人》:普京如何導演烏克蘭攻防戰大逆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69

俄羅斯,烏克蘭,普京,北約,NATO

很難說俄羅斯到底何時開始秘密入侵烏克蘭東部,那也是這種行動一個神秘之處。可這個秘密從8月14日起開始慢慢公開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14日那天,烏克蘭政府聲稱,已摧毀一批運載彈藥的俄羅斯軍車。七天後,北約的衛星拍到,一批原駐俄羅斯瀕臨黑海城市Krasondar的部隊攜自行火炮正在行進,他們出現在貫通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的公路上。又過了四天,到8月25日和26日,通往頓涅茨克的公路上也出現全副武裝的俄羅斯縱隊,他們魚貫穿越靠近烏克蘭東部城市Amvrosiyivka的邊境,還有些縱隊則是在去往亞速海沿岸的烏克蘭城市Novoaszovsk的路上。

從這個角度看,俄軍出動地面部隊的跡象昭然若揭,這些活動正是因烏克蘭東部的戰亂而起。今年夏初,烏克蘭政府軍打擊俄羅斯支持的烏東部非正規武裝連連獲勝。如今,面對一些顯然更專業的軍隊,政府軍節節敗退,上演了功敗垂成的戲劇性一幕。9月3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一改幾天前咄咄逼人的態度。他宣布,與此前視為死對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就“永久停火”的條款達成一致。

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無疑註意到波羅申科的絕望,卻駕輕就熟地否認了對方的說辭。佩斯科夫承認,兩國領導人確實曾經交談,談到了“為制止流血事件……應該采取的行動”,找到了一些共同的立場。可他說,俄羅斯當然並非涉事沖突方,所以很難介入停火協議。

而在幾天後,普京又宣稱自己有一套終結戰爭的計劃,說烏克蘭境內的多邊聯絡組(Trilateral Contact Group)應該在9月5日的明斯克會議上討論這套計劃。他口中的這個聯絡組由俄烏兩國政府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談判代表組成。

利劍出鞘 直指黑海

普京的和平計劃需要烏克蘭政府軍撤離與烏東部分裂勢力爭奪的地區,那將證明波羅申科的部隊戰敗,也為頓巴斯獲得一定程度上自治的相關談判奠定基礎。頓巴斯是烏東部頓涅茨克州產煤區。俄羅斯希望引導該地區走上“自治”的道路,這樣一來,便可以讓烏克蘭大部地區盡由俄方掌控。同時,由於沖突雙方幾乎都沒有任何支持地面停火的暗示,烏克蘭東部的戰鬥還會繼續。

烏克蘭政府稱,烏東部的分裂武裝成功地從政府軍手中再次奪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附近的多個城鎮,他們得到俄軍四個營的戰術部隊支援,那些部隊共約1600人,裝備了現代化的重型武器和地對空炮彈。盧甘斯克機場此前堪稱烏克蘭政府控制區的橋頭堡,而今這一戰略要地又淪入分裂勢力的叛亂武裝之手。過去五個月爭奪戰期間,頓涅茨克機場大部分時候都在烏克蘭政府軍掌控中,如今那里可能也徹底淪陷。

不僅如此,烏克蘭政府還發現俄軍開辟了通往南部的第三戰線,意圖讓那些往更北方向攻打分裂武裝的烏克蘭政府軍分散兵力。8月27日,烏東部分裂武裝將政府軍趕出了烏東南端的邊境城鎮Novoazovsk。烏克蘭政府官員稱,對政府軍的攻擊來自俄羅斯境內。俄方官員否認這一指控。那些占領Novorossiya的叛亂分子自稱未來建立的國家名為“新俄羅斯”,現在他們的坦克上高掛Novorossiya或者“新俄羅斯”的旗幟,已經朝獨立的美夢邁進。

在烏克蘭政府看來,入侵者訓練有素,配備重型武器,本國的政府軍不是他們的對手。二十年來,烏克蘭放棄了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庫的資源,換來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的安全保障,對國防力量幾乎毫無投入,難以組織有效的軍事打擊。直到今年3月,俄軍長驅直入原屬烏克蘭的自治區克里米亞,烏克蘭的國防部長才告知議會,國內可能僅有6000名步兵能隨時準備戰鬥。 目前烏克蘭參戰的兵力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總統波羅申科已經再次發出征兵令。可這個國家的軍隊不得不學習怎樣履行保家衛國的使命。而且,他們的大部分武器都是前蘇聯時期制造的“老”兵器。這支軍隊連防彈衣和醫療急救箱這類基本的軍需品都供應不足。

烏克蘭正規軍與誌願武裝之間缺乏溝通,頓涅茨克不遠處的城鎮Iloviask滯留了多支小規模的誌願軍。約7000名烏克蘭政府一方的士兵因此成為分裂勢力的階下囚。 “頓巴斯民兵營”(Donbas Battalion)就是受困於此的一支烏克蘭自衛武裝。該武裝的領導人謝曼申科(Semen Semenchenko)小有名望,他在Facebook上發帖公開指責烏克蘭正規軍的統帥,呼籲在首都基輔的國防部所在地門前舉行示威。他說:“就算功勛卓著的將領們放棄(我們營),我相信烏克蘭人民也不會答應。”事後,一千多名示威者的確齊聚國防部辦公樓外表示抗議。

戰或不戰?波羅申科騎虎難下

烏克蘭國內腐敗橫行,裙帶之風猖獗,國防系統也充斥無能之輩。烏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執政時期掌權的官員忠誠度可疑,引起國防部內部出現里通外國的“第五縱隊”傳言。今年春季曾在烏臨時政府任副國防部長的波利亞科夫(Leonid Polyakov)表示,新一屆烏克蘭政府尚未采取“果斷的行動清理門戶”。可是,烏克蘭的部長已經走馬燈似地連番換人,頻繁的高層人事更叠令本已無法正常履行職能的各政府部門更加混亂。

波利亞科夫認為,烏克蘭本國有足夠的人力投入國防,也有足夠的裝甲武器、輕武器和炮彈自衛。可關鍵在於,烏克蘭缺少一支現代軍隊的特征,包括安全的通信,空軍和空中偵察能力。英國智庫沖突研究中心(CSRC)的主管Keir Giles認為,俄軍不但訓練有素,而且最近經歷了現代化的洗禮,其精銳部隊第76空降師顯然是目前軍事活動的先頭部隊。面對這樣的俄軍,烏克蘭是在對抗自己無力匹敵的對手。

在缺少外援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烏克蘭公民行動起來,幫助重建本國軍隊。新一批募捐機構已經募集數百萬美元,用於購買從絕緣睡袋到急救箱等各類軍需物資,讓烏克蘭首都基輔倉庫的誌願者被派往前線作戰以前得到這些裝備。其中一家機構“鳳凰之翼”甚至開始籌款購買無人飛機及改裝那些被遺棄的飛機。今年8月30日,該機構資助的首架二手Antonov AN-26 渦輪螺旋槳飛機成功起飛服役。雖然表面漆得非常漂亮,但那架飛機已經是1979年出廠的“老爺機”。

在烏克蘭內戰前線,許多作戰任務都落在誌願軍身上。這些武裝力量也是雙刃劍。基輔研究機構Centre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Research的主管季姆丘克(Dmitry Tymchuk)說,這些準軍事部隊給烏克蘭政府軍帶來了“極大的鬥誌”。可那些戰士並不隸屬政府,他們自行購置武器和補給,名義上他們屬於烏克蘭的“國家警衛隊”,但他們的領導人都“根據自己的計劃”行動。

誌願武裝的愛國熱情使波羅申科的處境更尷尬。烏克蘭議會選舉將在10月末舉行。季姆丘克預計,各誌願武裝的領導者會成為對政治權力有各自設想的勢力。基輔一家智庫Razumkov Centre的軍事計劃主管Mykola Sungurovskyi認為,誌願武裝“在烏克蘭社會有很強的影響力”。

Sungurovsky 還認為,對這些武裝來說,烏克蘭獨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假如誌願武裝反對停火,毫無軍方背景的波羅申科就很難在國內推行停火的方案,也難以得到現任總理亞采紐克(Arsenyi Yatsenyuk)的幫助。亞采紐克是波羅申科競選總統的對手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的盟友。他反對普京的和平計劃,稱它“企圖在北約峰會和新一輪對俄制裁到來以前迷惑國際社會”。

波羅申科也許很贊同亞采紐克的觀點,但普京可沒給他留下任何有利的選擇。普京本可以選擇任由親俄分裂武裝在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據點內自生自滅,最終更有說服力地否認俄羅斯推動了烏克蘭境內越來越激烈的流血沖突,卻選擇了讓行動升級。普京已經全力以赴,他給波羅申科發出的信號再明確不過。

那信號就是:無論烏克蘭在戰場上怎樣努力,俄羅斯都會變本加厲還以顏色。這是一場烏克蘭人不可能贏的戰爭。8月29日,在與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通話時,普京聲稱自己的軍隊兩周就能拿下基輔。俄羅斯政府的顧問稱,這番話純屬西方媒體斷章取義,但他們並沒有提供任何語境能說明,普京這樣提到鄰國的首都也可能是合情合理的行為。

如果波羅申科最終選擇放棄他自認為很緊迫的停火,可能會陷入一場漫長的低水平苦戰之中,寄望於俄羅斯最後感到太過痛苦不堪,難以持續。美國弗吉尼亞州研究機構CAN Corporation的高級研究科學家Dmitry Gorenburg指出,這種疲勞戰術可能持續多年。假如這一戰術的目的是要迫使俄羅斯人知難而退,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導致烏克蘭沖突範圍擴大。

黨派分歧加大

假如俄羅斯支持的分裂武裝將勢力範圍拓展到目前控制區以外的地方,他們可能首先沿著克里米亞沿海地區,或者直入中部的烏克蘭腹地,那是是俄烏兩國國防領域爭奪的要地(迄今為止烏克蘭還未俄羅斯制造關鍵的軍用零部件。)這樣的動作會引爆一場黨派戰爭。它會為目前正在醞釀的戰爭鋪路。

在烏克蘭東部小鎮Novoazovsk西面距約半小時車程的港口城市Mariupol,烏克蘭誌願部隊“亞速營”(Azov Battalion)已開始為當地人提供基本的武器訓練,為上述戰爭爆發未雨綢繆。Mariupol這座城市內部已經四分五裂。該市的一些五金工人說希望分裂勢力統治,其他人又在挖護城河以防被分裂武裝占領。有些今年春季支持分裂勢力的市民現在又轉而支持烏克蘭政府,還有些當時力挺政府的卻恰好相反。8月31日,烏克蘭東部Bezimenne鎮臨近的海面上方燃起了滾滾濃煙,那是因為一艘烏克蘭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船被來自海岸的炮火擊中。

這種蠶食式的入侵還遠遠談不上全面戰爭。俄羅斯可能進一步擴大己方的軍事優勢。可那樣的選擇不會對普京有吸引力。建立一座經由Mariupol通往克里米亞的大陸橋需要動用數萬人的軍隊。派駐部隊守衛烏克蘭東部地區也太大動幹戈。即使普京的支持率高達84%,而且幾乎掌控俄羅斯全國的媒體,采取上述行動會產生的傷亡也不會讓他的影響力毫發無傷。

到目前為止,合並克里米亞和在頓巴斯發起戰爭並未影響多少普通俄羅斯民眾。在國家宣傳機器的煽動下,俄羅斯國民選擇支持戰爭。在他們看來,這就像觀看電視比賽時一邊暢飲啤酒一邊為最喜歡的足球隊叫好那樣簡單。在俄軍開始出現死傷以後,俄羅斯的輿論也開始轉變。代表俄羅斯現役軍人家屬的組織“士兵母親委員會”預計,已有約200名俄羅斯士兵喪生,其中100人來自第18步兵旅,其余都隸屬第76空降師。烏克蘭政府稱,在8月13日對一支俄羅斯車隊發起的攻擊中,俄方傷亡慘重。這是俄羅斯政府不希望報導的消息。瀕臨俄羅斯與愛沙尼亞邊境的城市Pskov的一位市政議員公開表示,第76空降師的士兵是因暴徒襲擊而死。

總體而言,無論是俄羅斯軍方還是民間都不希望軍隊出現死傷。獨立民調機構Levada的調查顯示,俄烏發生軍事沖突時將支持政府的俄羅斯民眾占比已經由3月的74%降至41%,反對的民眾占比則是由13%增至43%。

調停部隊註定當炮灰

CSRC的主管Keir Giles認為,普京擁有更多的軍隊可以投入。俄羅斯的指揮官正準備組建一支強大的調停部隊。這支精銳部隊以空降部隊為基礎改編,共有5000人。普京希望以此向波羅申科施壓,迫使他盡快就俄羅斯提出的條款達成協議。俄羅斯政府顧問、國立高等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專業系主任Sergei Karaganov指出,俄羅斯政府認為,應該遏制西方軍隊和軍事與政治機構向俄西部邊境擴張。對許多盼望真正成為歐洲一分子的烏克蘭人而言,俄方的這種需求聽起來簡直不可接受,就是他們達成心願的攔路虎。

達成持續的協議需要密集展開外交工作。上月,俄羅斯與美國的專家和一些前任官員在芬蘭的一個島嶼秘密舉行會議,制定了一套初步方案。它包括24個討論的要點,展示了談判桌上可以討論哪些範圍的問題。

那場芬蘭會議的主持人之一、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負責國際和平的副總裁Andrew Weiss認為,即使俄烏政府達成一致,雙方的軍事力量還會體現不同程度的獨立立場,以及使用血腥暴力手段的觀念,這些都會最終導致協議難以實行。

無論是達成和解,承認普京定下的避免烏克蘭加入北約等紅色警戒線,還是像阿布哈茲(Abkhazia)與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那樣,因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交戰導致當地出現 “凍結沖突”,普京可能都會滿意。而即便烏克蘭政府僅就俄方提出的一項條款做出妥協,烏克蘭國民也會難以接受,普京的和平調解活動將被迫中止。

這樣的僵局會給予普京無窮無盡的機會渾水摸魚,趁機漁利。烏克蘭智庫Razumkov Centre的主管Mykola Sungurovskyi認為:“我們在按普京的規則玩,在根據他的行動回應。那就是危險之處。”

原文來自《經濟學人》Reversal of fortu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3

《十二道鋒味》召集17巨星陪煮菜 狂吸7億人次觀看 台灣女導演 讓耍酷謝霆鋒變「暖男」


2014-10-13  TWM
 
 

 

許多人對謝霆鋒的印象就是戴著墨鏡、手插口袋的冷酷模樣;但在台灣導演的引導下,透過九月底剛播映完畢的《十二道鋒味》節目中,觀眾看到了一位開朗又溫暖的謝霆鋒。

撰文‧孫蓉萍

過去三個月,在兩岸三地最受矚目的節目,非《十二道鋒味》莫屬。由近來焦點人物謝霆鋒主持,邀請包括五位影帝、四位影后,共十七位娛樂圈巨星擔任嘉賓,讓這個結合明星、做菜的節目,一推出就話題性十足。

「我想請假去做喜歡的事,找回我自己。」去年底,出道已經十八年的謝霆鋒對經紀人霍汶希說。而他口中的「喜歡的事」,其實是很多人每天在做的事:做菜。

身為香港知名演員謝賢和狄波拉之子,三十四歲的謝霆鋒不論在歌唱或戲劇方面都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不過他也常身處娛樂風暴中。思考很久,謝霆鋒決定向霍汶希告假。沒想到這個念頭,竟催生出一個在騰訊視頻總播放量超過七億次(十月七日為止)的節目。

身兼英皇(北京)文化發展公司運營總裁的霍汶希回憶說:「去年十一月他跟我說要去做喜歡的事,原來是想鑽研做菜。所以我提議把他做菜的過程好好記錄下來。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浙江衛視的負責人,雙方一拍即合,構想出《十二道鋒味》這個節目。」霍汶希負責統籌,擔任幕後的總策畫人,「一開始大家的想法都很單純,就是做個三十分鐘的美食節目。沒想到追求完美的謝霆鋒,構思節目時說『要做就要做特別的、最好的』,於是播映時間大幅拉長到七十五分鐘,內容也不只是介紹烹飪過程或各地美食,而是要集微電影、紀錄片、真人秀於一身,創造一個新的電視節目風格。」

高規格、大製作

爬峭壁找食材,橫跨歐亞洲既然要高規格,導演自然是關鍵人物。製作單位注意到來自台灣的陳仲祥,她在多年前曾執導郭晶晶、李寧等十二位中國奧運冠軍的紀錄片《風雨操場》。製作單位相信透過一位來自台灣的紀錄片導演,能在綜藝味之外,表達她特有的寫實細膩以及藝術美感。

合作之前,謝霆鋒和陳仲祥一開始都在嘗試了解對方。謝霆鋒說:「我第一次和她見面是在香港一個雪茄吧裡,當時我就覺得她很適合執導這個節目,因為她有一種『固執』。」要求甚高的謝霆鋒認為:「現代人學會躲、不去面對和迎接挑戰;但有些東西,人一定要堅持。」他形容陳仲祥像一隻「不怕光的蒼蠅,喜歡直接飛到光裡,哪怕會被電死,也要衝進去!這個年代已經很少有這樣的人了。」他相信這樣的導演,才能讓節目的品質維持高規格。

另一方面,陳仲祥在執導前,也想確定謝霆鋒是否真的會做菜,於是去年十二月謝霆鋒在家親自下廚證明自己的手藝。他花了六小時做了烤羊排、提拉米蘇等十道菜,從主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讓陳仲祥心服口服。

《十二道鋒味》想做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節目,當然執行難度也高到破表!

首先,就是明星的邀約。因為內容設定為謝霆鋒與他的親友一起到世界各地探尋美食,而邀請的嘉賓都是知名藝人,例如陳奕迅、桂綸鎂、趙薇等。雖然謝霆鋒以朋友的身分邀約他們並不難,但每個人的檔期都很滿。霍汶希說:「他們甚至推掉工作來遷就我們拍攝的日程,真的很感謝。」除了明星規格外,每一集節目還出外景到世界各地。節目遠渡重洋到澳洲、法國、義大利等地拍攝,行程緊湊又有成本考量,過程非常辛苦。霍汶希尤其難忘在歐洲的飢餓經驗:「歐洲地方大,兩個外景地之間相隔遙遠,車程長又不易覓食,因此雖然我們做的是美食節目,工作同仁卻常常餓著肚子趕路!」她還拜託容祖兒幫忙帶泡麵讓他們充飢。

最後就是節目最重要的核心:美食。謝霆鋒不只待在廚房,還堅持親自尋找最好的食材,他曾為了一顆鷹蛋而爬上懸崖峭壁、為了海膽而潛入深海。謝霆鋒的冒險精神讓陳仲祥印象深刻,她說:「他甚至想下海餵鯊魚!」後來考慮到危險性太高才作罷。

節目前七十分鐘是看謝霆鋒與來賓對話、找食材的過程真人秀,最後五分鐘做菜才正式登場。但是,為了每一集最後這五分鐘,陳仲祥一樣不放過高規格要求,特地跑到台南十鼓文化村搭設一個廚房的棚,讓謝霆鋒示範做菜。

要品質、超龜毛

為拍鴨子畫面,專程到台南陳仲祥之所以選擇台南,是為了「鴨子」。因為謝霆鋒話不多,陳仲祥想找一隻鴨子當他的精神夥伴,可以相互對話。由於香港禁止活鴨入市,為了拍攝香港靈魂食材鴨子的畫面,才大費周章跑到台南。此外,為了畫質優美,在這裡用的是好萊塢級超高畫質的「紅龍」攝影機,製片人和監製梁慧儀忍不住苦笑說:「拍攝十天,花了很多錢。」由於是真人秀,導演很少喊NG,盡量讓謝霆鋒和來賓自由發揮,為了擷取最精采的內容,居然出現了「四百比一」的驚人比例,也就是說,一分鐘的鏡頭由四百分鐘的影片剪輯而成,攝影組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是常態。

節目播出後,有人認為它不是真人秀,介紹美食又不夠詳細。針對這些批評,陳仲祥解釋:「每一道菜都要有故事,我們會看嘉賓和謝霆鋒的交集或互動討論出一個框架,但不會寫對白,而是讓他們自己真實地發揮。」霍汶希也認為,如果完全沒框架,反而可能讓來賓的表現更生硬。

《康熙來了》前製作人、現為B2 Studio主理人、導演和編劇的陳彥銘分析《十二道鋒味》指出:「這可以說是一個外景節目,只是表現方法和傳統節目略有不同,它採取的是半紀錄式的作法。這樣的好處是在做菜或訪問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非預期的驚喜畫面。」卡司陣容堅強,當然也是一大亮點。此外,導演有紀錄片經驗,陳彥銘認為有加分效果,因為紀錄片導演必須擅長「觀察人」,能夠在拍攝的過程中隨時調整角度,找到最能感動觀眾的內容。

八大電視台行銷公關部經理蔡妃喬則指出:「這個節目不但有真實紀錄、人物訪談、綜藝節目的橋段,還有實際料理上菜秀以及觀光行程,甚至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它似乎融合了《Discovery頻道》、《型男大主廚》、《舌尖上的中國》、《小姐愛旅行》等節目。」內容非常多樣化。

感情好、不做作

大咖好友力挺,演的像真的此外,她認為這個節目受到矚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謝霆鋒是男主角,同時也可說是製作人和企畫編輯,因為「來賓都是他的好朋友,他自己就可以掌控互動時的分際,不論是打鬧或真情流露,都拿捏得剛剛好,而且是自然反應,不是在做戲」。這些大咖藝人也會希望和謝霆鋒在節目中,和他玩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經過八個月拍攝,共事的同仁發現原本很「ㄍㄧㄥ」的謝霆鋒漸漸放開來,連他自己都被節目改變。例如和父親謝賢及陳妍希到西班牙塞維亞的黑毛豬養殖場及醃製工廠,以及到西班牙馬拉加抓魚拿新鮮的魚子醬,明顯看出他開心放鬆。拍攝期間遇到導演生日,謝霆鋒還特地做了一個蛋糕為導演慶生,這樣的貼心,都是以前難得一見的。

連謝霆鋒自己也說:「很高興有這麼多的朋友支持及願意參加這個節目,在拍攝過程中,我自己漸漸變得開朗,而且透過節目拍攝,和朋友的溝通互動更多,話題也更多。」除了友情更上一層樓,親情方面也收穫滿滿。其中一集謝霆鋒和父親互吐心聲,節目像是一個平台,讓父子倆說出平常難以啟齒的心裡話。而且因為母親是烹飪高手,透過做菜,母子感情也增進許多,因為兩人常一起研究菜式,煮好了叫妹妹謝婷婷或好友們回家吃飯,家中充滿歡樂笑聲。

這個節目的版權已經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地,台灣則將在八大綜合台播出。從戴著墨鏡的酷男變成愛做菜的暖男,《十二道鋒味》改變了謝霆鋒,也顛覆了所有鋒迷心中的形象。第二季謝霆鋒又會有怎樣的面貌,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大咖多、懂創新12集創7億次播放量

播映集數 12集

電視播映 浙江衛視(7月12日~9月27日)網路播映 騰訊視頻。至10月7日,總播放量超過7億次特色影帝影后多:來賓17人中有4影帝(成龍、張家輝、謝賢、文章)和4影后(范冰冰、趙薇、桂綸鎂、蔡卓妍),謝霆鋒自己也是影帝形態創新:微電影+紀錄片+真人秀,有別於以往美食節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7

“真愛不再是王子親吻公主” 專訪《冰雪奇緣》導演克里斯·巴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92

《冰雪奇緣》全球累計12.76億美元票房,創了動畫片的票房紀錄。 (迪士尼供圖/圖)

克里斯·巴克一頭灰發,說話不時露出靦腆的神情,像一個氣質文雅的大學教授。2014年初,由他和珍妮弗·李執導、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以全球累計12.76億美元票房,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片。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金球獎最佳動畫片等獎項。要成就一部好的動畫片,“必須要有令人著迷的角色,有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流暢的敘事線,讓觀眾感同身受,同時又能給他們驚喜。”巴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以下為克里斯·巴克自述)

《冰雪奇緣》和原著有很大不同。在原著《冰雪皇後》中,皇後是個反面角色。最初我們寫她如何改過自新,後來發現,假如一開始把她設定為好人,再一步步變壞,故事的沖擊力會更大。

音樂制作人鮑伯非常喜歡《讓它去吧》這首歌,堅持放到電影中,由皇後艾莎唱出來。但歌的旋律不像是壞人唱的,更像給正面人物的。這首歌剛好在我們想把皇後從反角改為正面角色的時候出現。音樂可以補充很多動作無法表達出來的東西。

劇情上,原先我們想的是安娜被拋棄在聖壇上,傷心欲絕,於是去尋找神秘的冰雪皇後,請她把自己的心凍住,讓她再也感受不到痛苦。後來我們覺得應該更加集中講述姐妹之情,於是把劇情改為安娜出於對姐姐的愛尋找艾莎。

愛有很多種形式,而迪士尼之前總是以王子給公主一個吻來表現,我認為是時候尋找新穎的東西了。所以我們想到了姐妹之間的愛,安娜對姐姐艾莎的愛最後拯救了他們,這是真愛。王子沒有拯救公主,而是姐姐最終拯救了妹妹。我們把這個結尾拿去給制片人約翰·拉塞特看時,他甚至站起來鼓掌。這事從來沒發生過。

我們正在拍一個短片《Frozen Fever》,講艾莎給安娜辦生日派對,她的魔力又不小心爆發了。因為這部短片,《冰雪奇緣》的原創人員又聚在一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76

【專欄】電影市場變天了,第五代導演開始謝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9/148468.html

i黑馬:整個2014年的電影市場,不是“外行”導演的成功,而是“年輕”導演的成功。不是演員轉導演或者作家轉導演,而是新導演要整體接班老導演。不是從傳統作坊式到好萊塢工業化模式的更新,而是導演年齡的更新。中國電影落後的原因不是技術的陳舊,而是思維的陳舊。

\電影市場變天了

自從《黃金時代》和《太平輪》票房失敗後,大家發現,原來名導明星大制作也不靈了。還有一部高希希導演的《露水紅顏》也強差人意。這幾部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導演都是超過60歲的老導演。並且很多人相信,如果陳凱歌《道士下山》沒有因故延期而是賀歲檔上映的話,也會跟《太平輪》一樣的命運,理由是你會認為90後觀眾會對民國時期的道士感興趣嗎?

今年張藝謀的《歸來》也就2億多票房,遠不上同期80後導演郭帆的《同桌的你》多。這是為什麽?只能說,市場真的變天了!

不知道這次顧長衛的《微愛》怎麽樣?這部是顧長衛導演從文藝片轉型商業片的首部大作,不知道里面的笑料是否適合當今的年輕人。怕的是兩頭不落好,畢竟年齡有代溝。

第五代導演中最商業的馮小剛也開始減產,今年幹脆缺席賀歲檔,接下來的新片計劃也沒傳出風聲。

60歲以上的老導演里唯一僅存的碩果的是徐克,徐克是一個技術迷,他近幾年的3D影片《龍門飛甲》、《狄仁傑神都龍王》和《智取威虎山》,為中國電影做出了的巨大貢獻。長期以來中國電影都是靠“故事”單條腿走路,而徐克把另一條腿“技術”給立了起來。

中國導演在更新換代,第五代導演開始謝幕

而其他沒能有突破創新的老導演們卻難逃英雄謝幕的悲歌。這次第四代導演的集體謝幕,在電影市場這麽多年的歷史上,就連好萊塢也從來都沒有像中國一樣,名導成批的來,成批的走。不過令人尊敬的他們也都辛苦了幾十年了,也該安享晚年了。否則就跟春晚一樣,二十多年來都是同一幫老人們在支撐,很辛苦也很無奈。人生就應該在最巔峰最輝煌的時候急流勇退,這樣才給後世留下念想。最悲哀的是新導演都接不上班,老導演應該學李娜,別跟劉翔一樣都跌跤了還得跑,把一世英名最後都丟了。

從之前趙薇、徐崢的年輕演員轉導演的成功,到今年韓寒《後會無期》的成功,代表著中國導演正在整體的更新換代。這是因為電影觀眾主力由60後和70後變成了80後和90後的年輕觀眾,觀眾的更新換代引發市場對新形式電影的需求,從而造成中國電影導演的這一輪更新換代。讓主流導演也由原來的50後、60後,變為80後(70末),甚至是未來的90後。以後還會出現大批的外行和新導演創造票房奇跡,一直到新老導演的更新換代全部結束。所以不是“外行”導演的成功,而是“年輕”導演的成功。不是演員轉導演或者作家轉導演,而是新導演要整體接班老導演。不是從傳統作坊式到好萊塢工業化模式的更新,而是導演年齡的更新。中國電影落後的原因不是技術的陳舊,而是思維的陳舊。

電影公司在更新換代

傳統電影公司也會更新換代變成新一代互聯網化的電影公司,都需要重革一套互聯網思維的操作系統,生產具備互聯網基因的電影了。

而不能再依賴傳統的老班底、老思路制作傳統類型的電影了。必須變導演思維為用戶思維。現在電影觀眾的平均年齡已經降到了21.4歲,你再不了解年輕人的需求,不去用心去生產他們喜歡的電影,必定會像《太平輪》一樣投資一部虧損一部。

尤其是就連姜文的《一步之遙》都令很多人失望了,盡管它仍然會取得高票房,但是總感覺在透支觀眾的信任,下一部如果再這樣恐怕就不好使了。看來粗放式的傳統大片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電影市場突然出現了拐點。所以可以預料接下來的春節檔將有多部不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大片會成為炮灰,明年上映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票房也可能大大低於片方預期。

電影觀眾在更新換代

新一代的年輕用戶都是“網生代”,他們極度自我,反傳統,不迷信權威。所以他們最不在意那些傳統導演在意的那些情懷,什麽大場面啊,什麽唯美啊,什麽國際明星大腕啊,這一點在《太平輪》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所有吳宇森導演在意的,都是年輕觀眾群體不在乎的。

當看到一個68歲的患病的老人還在辛苦拍著電影,還要遭受市場的詬病,我們真的很心疼,也很難受。這應該怪誰呢?

只能說,生老病死,這是趨勢;新老更替,這也是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12

中國資金一手導演銅價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64

1176041825034061054

銅價周三創下五年半新低,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分析師稱本次暴跌是中國投資者大幅拋售所驅動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繼上海期銅價格下跌逾7%以後,周三亞市盤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大跌超8%,創2011年9月來最大跌幅;盤中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2009年7月以來新低。

當天COMEX期銅也在中國市場開盤以後大幅下跌近7%,至2.5美元/磅下方:

20150113-copper5,w_640

花旗(Citi)分析師David Wilso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當前(銅價的下跌)與基本面無關,皆因供應大幅過剩所致。隔夜上期所的大規模拋售引發了LME更多賣單。

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Vivienne Lloyd昨日也表示,淩晨中國資金“贏得了一個回合”,“大部分的拋售都發生在開盤後第一個小時,資金都在尋求賣出止損點位,而賣出平倉導致價格猛跌。”

經濟放緩打壓銅價?

油價的崩盤以及對全球增長放緩的擔憂,使銅價成為最新的受害者。本周一LME期銅跌破6000美元/噸的重要關口,為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周三銅價崩盤前不久,世界銀行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 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無序的放緩”的擔憂,並且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3.4%下調至3%。

銅作為一種工業金屬,廣泛應用於建築和電子設備,因而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風向標。《華爾街日報》稱,世界銀行的報告沈重地打擊了銅價。

大宗商品交易公司Linn Group的經紀人Ira Epstein告訴該報:

銅價下跌就是在說,世界經濟不會平穩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幾乎全軍覆沒。周三,包含22種主要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重挫13%,盤中一度跌破100整數大關,觸及2002年8月以來新低。

於是,油價暴跌引發的不安、對大宗商品的悲觀情緒,加之季節性因素(春節前後,中國實物銅需求下降),成為近期銅價重挫的主要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一位交易員稱:

如果你把三個因素都考慮到,且銅價已經丟失關鍵支撐位,那麽這樣的暴跌就在所難免了。投資者趁著這樣的看空氛圍,推了銅價一把,試探它可以跌到什麽水平。

跌也中國 漲也中國?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部分分析師認為,銅近期是被過度拋售了,與基本面不符。與原油市場不同,銅市場不存在大量的過剩供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去年的銅使用量創下了紀錄。

麥格理的Lloyd表示,“銅不是原油,這個市場上沒有OPEC。” 該投行預計今年僅有9.88萬噸精銅過剩。Lloyd表示:

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以被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SRB)輕易地解決掉,而該局是一個對價格敏感的買家。當認為價格便宜時,SRB喜歡牽涉其中。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高盛稱今年二季度銅價可能反彈,這將取決於中國政府在一季度的購買量,季節性需求上升及潛在需求釋放的力度。

去年12月曾報道,高盛金屬團隊指出,銅價會跌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終購買人——SRB的購買量。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國儲局可能一直在悄悄地大舉買入,防止銅價創新低。

巴克萊銀行也表示,鑒於銅庫存“相對低”、需求相對健康以及供應問題持續顯現,銅價料可尋得支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31

最後一次 導演雲翔

2015-03-12  NM
 
 

 

幾年前家住渣甸山的雲翔,他家天台能俯瞰整個中區及維港兩岸,未幾他賣樓拍戲,搬到山下的北角生活,「啲人以為我住呢區好唔掂,但我一樣有景,呢度三百三十度景觀,好過舊時。」他還打趣說:「買頂樓係方便朋友,入升降機按最高個層就係我屋企。」說穿了是他有天台情意結。咁有錢住頂樓,冷不防聽他大呻香港生活艱難,「我的電影最難在香港上,其他國家唔阻我,就係自己地方咁對我,你唔覺香港就嚟窒息?每日都CY、林鄭,好disgusting。我唔打算再拍戲,無乜意思,亦不再買樓,呢度係最後一次。」愛做廳長

雲翔家連天台花園有三千多呎,五年前以三千二百多萬買入,但他對家居設計卻很隨心,室內裝修不太講究,事關全屋落地玻璃外的風景已夠照,「我本來就家徒四壁,傢具從來不會買貴嘢,最多幾萬蚊,曾經為十幾萬B&O音響心動過,但呢啲通通是消費品,但樓不同喎,是投資會升值。」他家主要用黑、白色,偶然用上紅色傢俬點綴,「依家簡簡單單,令我想起澳洲間屋。」導演說他童年世界是單色調,上手的渣甸山玩過色彩設計,現在人老了,對花花世界無特別眷戀,只追求簡單生活,有時朋友到訪,他更大方到讓出主人房,自己瞓梳化,「無所謂啦,我瞓得幾多啫,一年無一半時間在香港,朋友識自己上來開派對,傭人無咁悶可以下廚,大家無額外付出又多咗歡樂,幾好。仲有呀,行雷閃電一晚幾千個閃電都睇得好清楚,喺度睇鬼片特別刺激,早上太陽曬醒,感覺幾好,所以好多時我都做廳長。」

不再拍戲

為照顧老友需要,他又設酒吧位方便大家把酒言歡,在自家電影《愛很爛》用過的道具,又當裝飾吊在吧枱上,正如雲翔話齋,用得唔好嘥嘛。導演喜歡分享,就連在客廳間出玻璃房當書房,他都擺了兩張書枱,書櫃頂上設上格床,讓公司的同事隨時來開工及休息。不過提起工作,他再次大吐苦水,「我住咗香港三十年仲有感情,但一個人活到咁上下會反省,我拍戲都唔係為錢,為自己夢想,咁辛苦拍完卻無被尊重,仲要俾人說三道四話我啲片難明,發行商又留難我,所以我將會拍埋手上部《烏托邦》就收工,可能寫吓書就算。

樓價速遞

最新成交:一二年同大廈高層1,300呎單位,成交價2,400萬(實用面積985呎 / 實用呎價$24,365) 樓價升跌:本週香港區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是145.02,較上週下跌0.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63

“勢利眼”導演、投資人徐崢會是下一個被熱議的“產品經理”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31/149455.html

黑馬說:2014年,電影圈有兩個被熱議的“產品經理”:一個是郭敬明,一個是張一白。所謂產品經理其實是需要放下身段完全為用戶體驗服務的。
 
3月30日,徐崢推出新作《港囧》。3年前,他導演的《泰囧》曾是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收獲12.67億票房,至今未被打破。3年後,他會是下一個被熱議的“產品經理”嗎?
 
對於這個命題,我們不急著下結論,先來看他在“產品經理”這條路上做了哪些工作。
 
 \文 | 本刊記者 彭卡茜
 
一個電影產品經理的自我修養首要的是,在外部派頭上不能弱。 
 
在3月30日下午進行的《港囧》定檔發布會上,徐崢以“徐布斯”的姿態亮相,這場發布會一改往常“電影主創+遊戲+定檔儀式/合影”的常規模式,徐崢模仿起了喬布斯,將電影定檔發布會做成了“蘋果發布會”。開始前,背景板囧得連蘋果的Logo都直接沿用了,“白蘋果”隨後才變成了一個“囧”字。
 
“徐布斯”走上臺,著簡約西裝外套、牛仔褲,頂著一光頭,派頭十足,與其說是個票房上的勵誌導演,不如說他更像個精明的商人。除了耍嘴貧、說段子制造氣氛,他還舉出了一系列有理有據的數據,配合圖文並茂的PPT背景,中間還不忘穿插各種視頻宣傳片。 
 
這個“喬布斯”看起來並不極客範兒,但徐布斯還是將自己的特色做了淋漓盡致地展現。從出演《瘋狂的石頭》開始,或者更早追溯到他主演的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徐崢的“囧”式喜劇風格烙印在一步步加深。重要的是,從“豬哥哥”的蠢囧到《瘋狂的石頭》里的瘋囧,再到《泰囧》里的裹挾著些許奸詐的囧,他在表演上對喜劇角色做了更多挖掘,作為導演和投資人他也變得越來越自信了。
 
“我特別害怕上臺主持,原來想找前兩天風光正勁的汪涵來的,反正我們長得像,但他現在又更紅了,走不開。”徐崢如此調侃,最終決定自己來HOLD全場。 
 
打太極的“徐布斯”
 
從《泰囧》到《港囧》的片名來看,似乎有意將“囧”系列延續到底。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前面3部均在票房和關註度上獲得了極大反響。今年,《小時代4》還將繼續上檔。而面對2015年好萊塢大片年里,如《星球大戰7》、《007》、《速度與激情7》均已是系列片的第七部,徐崢表示,“真希望今天舉辦的“囧”系列8的定檔發布會。
 
說到“系列”或者“續集”的概念,隨著而來的討論就是圍繞“第二部能比第一部更好嗎?”“票房能超越此前的記錄嗎?”等。但這是一場沒有媒體提問環節的發布會,會後也沒有安排任何人的專訪時間。不過,基本上可能會被媒體提及的問題,徐布斯都做了解答,雖然很多問題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打太極”:比如明明是定檔發布會,最終卻宣布“隨時上檔”;明明給出了具體的票房預測公式,卻最終撂下一句“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
 
徐崢給出了一個基於《泰囧》票房基數為參考的《港囧》票房預測公式,如圖:12.67億的泰囧票房/50的人均票價=2534萬觀影人次*70(觀眾的大笑次數)=17.7億-(?*20個淚點)
 
翻譯一下就是:如果觀眾在現場有50次的大笑,用票房數去除一除可以計算出每一次大笑的背後可以收獲2500萬的票房。如果《港囧》的大笑次數能夠達到70次,那麽票數應該是1773800000,但是這當中還要刨除掉電影涵蓋的20個哭點……所以是,“應該怎麽計算呢?對於一部還沒有看到內容,還不知道怎樣激起觀眾的共鳴,是沒辦法計算票房的。”
 
徐崢始終《泰囧》拍完已經三年過去了,現在碰到有人讓他預測一部電影的票房,他一般是不會輕易開口回答的,因為這樣的一個說法不科學。“我們必須做一個系統的數據的分析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而這三年里面,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太多變化。”
 

擅於精算的投資人
 
2013年,《泰囧》票房飄紅,當年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徐崢就曾表示,自己就像是一個踩到了地雷的人,事實上地雷早就埋在那里了,只不過自己踩到了,結果爆炸了(《泰囧》的12.67億票房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他還理性地分析了當時那個票房數字背後需要的若幹條件:一定的觀影人次;足夠多的銀幕數量和電影院;在電影上檔期間,保證完成那麽多次重複觀影;大家對題材的接受程度;整體的宣傳、營銷和傳播;一個合理的檔期等。
 
重點來了,他說:“我只不過是提供了(產品),引爆了這樣一個現象。我不想說它是個奇跡,因為我覺得馬上就會有15億甚至20億的電影出現。”
 
事實是,3年過去了,15億這個坎兒還沒有人跨過去。徐崢自己也忍不住調侃,為《港囧》做了一道供娛樂的算術題:一個創造了7.19億票房的女導演+一個創造了12.67億票房的男導演等不等於《港囧》的保底票房?20億?
 
如果按照徐崢謙虛的說法,他在《泰囧》的成功上只發揮了提供“產品”的作用,到了《港囧》他明顯“算計”得多了。
 
第一,分析“產品”所處市場的優劣勢。整場發布會節奏幾乎比照了他此前所參照的項目評估類別,理性分析了優勢和劣勢,包括大環境的現狀。
 
發布會上舉出了近三年來銀幕數、院線、觀影頻次等一系列對比數據,並十分有重點地提煉出幾個重要指示:1、無論是銀幕數、影院數、觀影人次等指標均有所增長,使得近兩年票房保持30%的增速;2、好萊塢大片仍是票房的吸金大戶。因好萊塢電影市場的配額達到34部,進口片數量已經達到了67部,這67部電影分得了130億的票房,和國產電影票房比是45比54。進口片在基數比較小的情況下,在票房數上幾乎跟國內是平分秋色。
 
中國電影的檔期有春節檔、端午節檔、七夕節檔等各種五碼八門的檔,但《港囧》似乎面對的是一個無檔期的“檔期”(小編YY:也可能是挑檔期挑花了眼)。
 
第二,做自己擅長的 “囧”系列創作內容。這一次較《泰囧》思考地更多了一點,三個方面的效果:主打合家歡類型,希望為觀眾帶來歡樂、帶來歡笑、帶來正能量;觀眾能在觀眾心中留下回憶;有好的口碑傳播。
 
第三,宣傳營銷在前。《港囧》這部電影關於類型、主題、甚至女主角的甄選都有宣傳片,將隨著宣傳的進度推進。宣傳物料包括:預告片13支,特輯10支,劇照100張、海報5個系列60張、落地路演38場、發布會9場等。(這些數據本來應該用在類似標題為“《港囧》xx億票房背後的營銷套路”的文章里。)
 
“勢利眼”導演的商人嗅覺
 
“趙薇,我們雖然沒有辦法透露她的年齡,但是她其實從影已經有20年了,其實她演的電視劇並不多,只有14部就已經火爆到這個程度,電影29部,總票房加一起達到35億,獲提名65次,獲獎34次;最火的《還珠格格》一年重播次數最高達到過13次;另外,她還是目前為主單片創造票房最多的女導演。”
 
這種“勢利眼”算法……真是好赤裸裸啊!不過他早就不是第一回幹這種事了。
 
話說,當徐布斯還只進化到“豬哥哥”的時候,他就對這種“榜大枝”的套路駕輕就熟了,“自我投資”的能力在當年就有顯現,挑角色的眼光也是相當犀利。
 
在一篇題為《徐崢:“勢利眼”成就影視夢》的文章中有相關描述,據說當年在拍攝《春光燦爛豬八戒》時,由於不被投資看好,劇組窘困到導演對外發話:“誰給拉來投資,誰就演主角。”徐崢剛好看了劇本,並對“弱智”的豬八戒一角很是看好,於是就拿著自己之前演話劇的全部積蓄找到導演,把存折拍在桌子上,“我要演豬八戒,這是我所有的積蓄,夠不夠?”他的邏輯是:“這部劇的投資不多,即便收視率慘淡,收回成本的壓力也不大”。結果是,收視效果很好,徐崢不僅獲得了比片酬還多出一倍的分紅,“豬八戒”這個喜劇角色也成為他的角色塑造作品中的一個經典。
 
之後是《李衛當官》、《瘋狂的石頭》,徐崢均有個人出資參與。那時候寧浩還是個“窮”導演,徐崢自己掏錢只為求個客串角色,結果“馮海”這個角色將其推向了國內一線喜劇電影演員的行列。
 
除了在電影上具備獨到的個人投資技巧,文章中還提到徐崢炒樓、炒股、炒期貨、收藏古董和投資林業等,各方受益俱佳,他早已是個低調的“億元富豪”。
 
這場名為“定檔”的電影發布會最終啥也沒定下來,最後還是要預測下票房的,這件事由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的一句願景來收個尾,大家可以自行探討下。“光線影業今年的整體目標是50億,去年的成績是31.4億,按現在來看一部票房30億的電影也不是沒有可能。”
 
回到最初的提問,“徐布斯”會是下一個被熱議的“產品經理”嗎?我們且待觀察,《港囧》能否囧好。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我的青春跟大家不太一樣” 蘇有朋從“奶油小生”到青春片導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393

 

廣電總局方面在劇本創作階段就來跟劇組開會。對於“大家開會這件事”,蘇有朋早有耳聞,有機會親歷,他相當激動。他之前聽說,總局就是負責挑毛病,可後來他覺得,“他們是很誠心地希望你能夠創作出一個好的藝術作品。” (劇組供圖/圖)

2015年4月30日,作家韓寒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了短短的兩句話:“看完《左耳》,我很難過。這條請勿點贊。”配圖是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女主角李珥斷然拒絕了表哥遞給她的一本韓寒的書,直言:“我早就不看韓寒了。”而高三時,她的自行車筐里會放一本老版《三重門》。幾天後,這條微博獲得的點贊,超過了百萬。

《左耳》的導演蘇有朋擔心過這個橋段。他問編劇兼原著作者饒雪漫:“這樣子好嗎?會不會得罪人啊?”饒雪漫安慰:“沒事,我跟韓寒很熟。”

臺灣70後蘇有朋,接拍一個大陸80後的青春故事,很多事情不熟悉。況且這還是蘇有朋第一次擔任導演。電影上映後,他才發現:原來真的有水軍,“你會看到(微博上),隔幾天,不一樣的用戶,可是發的文字和標點都一模一樣。”

光線影業方面一早就對票房期望很高,他們報出一個預期的票房,蘇有朋當場就懵了:“那是一個很離譜的數字,我可承受不起。”蘇有朋的經紀人倒很興奮:“太好了,這次該你了。”

光線影業的“新導演培養計劃”,之前已有徐崢、趙薇、鄧超等演員轉型導演,票房都過億,連連創紀錄。

5月3日,《左耳》票房破四億。饒雪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電影在三四線城市的受歡迎程度,就連光線影業方面都頗為驚訝。

如果非常暗黑, 票房可能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

接拍《左耳》前,蘇有朋讀了原著小說。他被書中的暗黑和殘酷橋段吸引。

書里的壞男孩張漾,仇視自己的家庭和成長背景,想逃離貧窮的小鎮。他與有錢人家的任性姑娘戀愛,希望利用對方的經濟力量去北京;他同時與另一個“壞姑娘”戀愛,後來對方懷孕,為了防止這打亂他的人生計劃,他千方百計讓對方流產。

蘇有朋看中小說中強調的青春的疼痛,“疼痛之後大家才知道成長”。他覺得,那些殘酷的情節符合青春的設定,並且還不是缺乏自我意識的“白癡的青春”。

蘇有朋認為,小說中某些較為粗暴的語言,會有所幫助。電影中某些粗口經過了重新配音,但一些有助於保持“這種暗黑的電影調性”的次要詞匯,譬如“婊子”“破鞋”,都保留進了公映版本。

至於暗黑或者疼痛要到什麽程度,蘇有朋得仔細拿捏。他知道,疼痛程度有多重,除了關乎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觀念,還會影響電影的票房收入,“如果你定調得非常暗黑,那些情節統統可以保留,可是對不起,票房可能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

劇組做過一些調查,有人反饋,如果男主角張漾真的如書中所寫,去踢一個孕婦的肚子,後面不管再怎麽道歉和救贖,都絕不可能獲得觀眾的原諒了,電影最後拿掉了這類令人反感的情節。蘇有朋希望男主角能夠體驗到年輕時荒謬行為的代價,從中獲得成長,“變成一個觀眾喜歡的角色”。

觀眾喜歡,只是問題的一方面。

蘇有朋沒聽說過臺灣電影管理機構對“早戀”問題有什麽特別規定,而大陸電影中“早戀不許成功”的潛規則,也是後來饒雪漫給他普及的。在蘇有朋的觀念里,初中談戀愛太早,但高中就“不是不可以”。

為了符合審查要求,同時又想保留故事精髓,電影把那些顯得殘酷的感情故事都挪到了高考之後。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備案公示中,《左耳》的劇本梗概正面而宏大:“塑造了吧啦、張漾、許弋等一批性格迥異的年輕人的形象,展現了當下青年人成長時期的疼痛和美好。真實深刻地表現青春少年們生活理想與愛情,成長迷茫與救贖。用生動的語言和動人的情節譜寫了80後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

在創作劇本的階段,總局方面就來跟劇組開會討論。

對於“大家開會”這件事,蘇有朋早有耳聞,有機會親身經歷,他相當激動。在他的印象里,開會的原因在於,小說《左耳》的讀者群比較大,影響層面可能比較廣,所以“有些東西希望我們不要太偏差”。他說自己完全同意:“大家還在摸索的時候,你給出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我自己也覺得是不OK的。”

參加會議的有專業的導演和編劇,除了價值觀,也會討論劇本的結構問題、邏輯問題。“那一次我還挺感動,挺震撼的。”蘇有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之前一直聽說,大家覺得好像總局就是負責挑毛病,可是我經歷的那一次不是。他們是很誠心地希望你能夠創作出一個好的藝術作品。”

《左耳》的海報上,打出宣傳語:17歲,該愛了。在蘇有朋的觀念里,初中談戀愛太早,但高中就“不是不可以”。關於大陸電影中“早戀不許成功”的潛規則,他是後來才知道的。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特別憤怒,很不喜歡

一開始,蘇有朋並不想接拍《左耳》。做導演,是他過去從沒想過的事。

2005年,蘇有朋30歲,那時正是他接演電視劇的高峰時期。拍《楊門虎將》時,有一天他看劇本,忽然覺得:“這種言情的偶像電視劇,內容大同小異,有些東西只是為煽情而煽情,我自己看劇本,都覺得不感動,沒有辦法有眼淚,我要怎麽演呢?那個時候我的叛逆心又起來了。”

他開始想“做一個比較認真嚴肅的演員”。那時的他,因為小虎隊的乖乖虎、《還珠格格》的五阿哥,“奶油小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對這四個字,蘇有朋的感想是:“特別憤怒,很不喜歡”。

他開始接觸舞臺劇。2006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邀請蘇有朋演了話劇《菊花香》。還是言情劇。而上海話劇中心看中他,他覺得,“可能還是我的偶像人氣,他們希望是粉絲來看,而不是真的做給票友看的那種話劇。”

最後票房還可以,演了七場,據說破了紀錄,但影評很差。年輕氣盛的蘇有朋很生氣:你們對我不公平,為批評而批評。

接下來,蘇有朋開始專挑有挑戰的角色來演,“不想做那些手到擒來、談情說愛的東西”,他在電視劇里演過新中國時期的團幹部,演過精神病人,也演過主旋律電影《康定情歌》和《少年星海》。

2009年有了《風聲》。蘇有朋演一個侍從官,過去是昆曲名伶。電影里他亮了一嗓子,有板有眼。小時候在臺灣,周日早上十點鐘轉播NBA,還有播國劇的節目,“誰看那個呢?都看NBA的”,蘇有朋就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他會跟戲曲打上交道。

因為這個角色,蘇有朋獲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這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表演類獎項之一。

蘇有朋這才松了口氣:“以前有一些是‘顏粉’:看重你的偶像氣質的粉絲。當我可以把自己完全當成是一個演員的時候,不見得我的市場也用一樣的眼光來看我。等到《風聲》出來,沒有太多反彈的聲音,我覺得已經很震撼了。”

2013年底,光線找到蘇有朋,問他有沒有興趣做導演,蘇有朋的第一個反應是:不要發神經,我不會。

基於禮數,他還是專門去了光線一趟。結果沒有拒絕成,“老板很正能量的,實在拒絕不動。”蘇有朋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第二天想想,還是覺得這件事情麻煩,蘇有朋還是想推。經紀人勸他,你先擱幾天。琢磨了幾天,蘇有朋又覺得,自己還是有些東西想說,想通過作品表達一些價值觀或者人生觀。

《左耳》的兩位主演歐豪和陳都靈都很年輕。作為過來人的蘇有朋評價:“歐豪是有過一些經歷的,加上他是個男人,可能會比較堅強;都靈,我很希望她不要受到傷害,因為成名可能未必如想象中那麽美好。”

蘇有朋自己的青春看上去順利、風光,他從小是好孩子,中學讀建中,大學讀臺大,都是臺灣最好的學校。

“我的青春跟大家不太一樣。”蘇有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知道自己的壓力跟別人不同。

“乖乖虎”的時候,蘇有朋還是中學生。有一天排練完,晚上十點多,他在路邊等計程車回家。路人看到他,過來問:“你不是乖乖虎嗎?十點多了你怎麽還不回家,怎麽還在路邊?”

“大家對我的期望嚴厲到一個什麽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長大,你覺得會特別開心嗎?”蘇有朋無奈地對南方周末記者笑。

兩三年前,佛教徒蘇有朋就在想給自己做減法:“我最輝煌的時候,反而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我覺得也許應該改變一下:事業也算OK了,歌壇、戲劇上也算有些代表作,還拍了電影,還要追求什麽呢?很多東西在周而複始,你的那些感受,從希望到失望,從榮耀到谷底。欲望也不能無止境去膨脹。”

《左耳》之後,蘇有朋還沒有接任何角色,也沒有安排新的工作。一個月前,光線的老總問他,要不你再拿幾部小說,去看看想拍什麽?蘇有朋沒有接受,他決定先放個長假。


“我想說,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的觀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61

《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109歲的鋼琴家、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愛麗絲·赫茲索默。一開始克拉克不想拍,題材太沈重,等他和老太太見面,又改變了主意——老太太智慧風趣,故事動人,這打動了他。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馬爾科姆·克拉克

英國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幾乎每年都來參加上海電影節,2015年6月,他受邀擔任上海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在此之前,克拉克一直在為一部講述中美關系的紀錄片《善良的天使》做準備。他帶領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穿梭中、美,甚至非洲、中東、加勒比海岸調研,試圖為中美關系註入新的理解。這部紀錄片有望2015年底完成拍攝。

克拉克的光環和奧斯卡有關,他的一部紀錄長片、兩部紀錄短片——1985年的《隱藏的士兵》和1988年的《你不必去死》、2013年的《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音樂把我拯救》分別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短片獎。《隱藏的士兵》講述一個美國的越戰老兵回家後無法面對生活,只能生活在美國野外的故事;《你不必去死》的主角是一個成功戰勝癌癥的男孩,痊愈後,還幫助其他男孩戰勝對疾病的恐懼;《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的主角是當時109歲的鋼琴家愛麗絲·赫茲索默,“6號”是她被囚於納粹集中營時居住的牢房編號,紀錄片講述了她如何通過音樂讓自己和他人從苦難的人生中得到解脫。

克拉克另一部納粹題材的紀錄片,2002年的《天堂的囚徒》,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這部紀錄片講述德國1930年代著名演員格隆·庫爾特悲劇的一生,庫爾特納粹時期被迫為納粹宣傳片演出,最終仍被殺害於集中營毒氣室。

克拉克的職業生涯從1970年代開始,他最早在BBC工作,從晚間新聞編導做起,做過紀錄片、娛樂節目、音樂節目的導演,後來到好萊塢工作,目前工作重心又轉移到了中國,拍攝中國題材的劇情片和紀錄電影。

四十多年的紀錄片拍攝經歷中,克拉克大多和“危險人物”相處。他的成名作《史蒂夫·比科的生與死》,講述了南非著名反種族隔離的政治活動家史蒂夫·比科的謀殺案,在南非秘密拍攝,和謀殺犯直接對話;《恐怖的樂土》,深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敢死隊,調查敢死隊的內部運作;《養豬農場》是關於加拿大著名的連環殺手皮克頓的調查紀錄片,通過監獄對談,克拉克不僅成為皮克頓“唯一信任的朋友”,還拿到了很多獨家資料。

2015年6月17日,克拉克在上海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

南方周末:為什麽會用“善良的天使”來描繪中美關系?

克拉克:這來源於美國內戰結束時林肯的話。林肯說,“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我們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我們天性中的那個善良的天使,終將輕撥起神秘的記憶之弦,而最美的樂音,也將從此奏響。”他的意思是,北方和南方停戰後,應當展現各自善良的一面,像天使的那一面,這樣雙方才能從戰爭中走出來,再次發展、前進。我覺得用來描述中美關系是很合適的:中美兩國都應該看到對方好的一面,善意地對待對方。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想講的是什麽樣的故事?

克拉克:還沒有拍完,折騰死我了。這部片子很複雜,我想通過一些有趣的內容,盡量描摹中國是什麽,以及21世紀中國的發展方向。我想探索的,其實是中美未來關系的可能,現在西方社會很多人是持悲觀態度的。

我意識到,要拍關於中國的影片,就要到世界各地去。中國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力量了,活動範圍已經覆蓋到了世界各國。所以這部片要拍一年,不是什麽瘋狂的事。我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調研、找資源。

我想借這部影片向西方觀眾展示:中國是一個精彩、有趣,並且毫無威脅性的國家。我認為,中美關系只有一個最可能的走向——合作共贏。兩國有不同的利益點,但通過合作,能夠互補。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呈現出這點。

我現在的這部紀錄片,想體現中國在全球的發展。比如最近中國開始執行的“一帶一路”政策。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我還想拍一個專題系列紀錄片,記錄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可以把這個看成《善良的天使》的姐妹篇。《善良的天使》說的是中美關系,而後面這個系列會關註中國怎麽變成一種世界性的力量,它與周邊國家、亞洲各國,以及歐洲國家的關系是怎麽發展的。絲綢之路的中國鄰國一共有65個。我認為習近平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領導。他用一種很成熟的方式與世界各國打交道。“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很好。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正在和世界各國建立合作夥伴的關系。我對此很感興趣。

在我看來,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大大超過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中國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還是一個謎。紀錄片能向他們解釋,中國是怎樣的國家。中國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的、複雜的、有趣的、刺激的地方,它能出產成千上萬的電影,能幫外國人解密中國。現在,很多西方人對中國是有懼怕的,他們不懂為什麽這個國家能發展那麽快,那麽高效,即便想了解,也沒有合適的途徑。通過這部紀錄片,我想說的是,中國並不是令人恐懼的國家。

南方周末:《善良的天使》由九個故事組成,其中一個故事是《變形金剛4》在中國進行的演員招募海選活動。為什麽會選用這個故事?

克拉克:《變形金剛》海選,是好萊塢與中國的碰撞。中國觀眾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整個活動都很成功。我的朋友西德·甘尼斯(前奧斯卡電影節主席)是制片人,中國給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在中國成立了電影公司,《變形金剛》正好是公司的項目之一,他本身就是中美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我想表現的是,中美兩國在各方面都能合作,並從中受益。

南方周末:除了“變4”海選,《善良的天使》里另外的故事是什麽?

克拉克:我還是想留更多的驚喜給你們。紀錄片就像拼圖,我要決定哪些信息組合到一起。我不想拍一部關於高端人士,像金融家、律師這種人的電影,我想關註普通的美國人和中國人,他們怎麽看待這兩個國家8000英里的距離,想要如何和對方合作。

“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

南方周末:評委和導演這兩種身份,你覺得差別是什麽?

克拉克:作為導演,我必須清楚這個領域發生了什麽。但這是有難度的,你怎麽知道中國現在有什麽紀錄片,韓國有什麽紀錄片?這次(當評委)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人對紀錄片感興趣,之前紀錄片是不被大家重視的。我最開始為BBC拍攝紀錄片,到後來去ABC,都是電視的形式,但現在紀錄片進了影院,這是好事。紀錄片導演有了更大的能量去影響這個世界。

南方周末:現在很多紀錄片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你對這樣的變化有什麽看法?

克拉克:我覺得非常棒。我早年進BBC的時候,什麽都沒有,里面的人只給我了幾盒東西,就讓我去拍電影。那時什麽器械都很貴,現在不一樣了,在場的所有人,隨時都能拍電影,用智能手機就可以。這是一種非常民主的影片拍攝的過程,會催生一批年輕有活力的紀錄片導演。

南方周末:中國的紀錄片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你在很多采訪中提到一部紀錄拳擊手的紀錄片《千錘百煉》(導演為加拿大華裔導演張僑勇),為什麽是它?

克拉克:我在加拿大的時候,有幾個同事對中國題材特別感興趣,他們拍了兩三部社會題材的紀錄片,《千錘百煉》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部也讓我印象深刻,《沿江而上》,講述三峽移民的故事。這些片子都從中國人之前沒有的視角來看事情,有些內容還沒有被關註過。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和工作者都非常優秀,出品的影片技術質量很高,覆蓋的面也很廣,但有時候,我希望他們能挖得深一點,去觀察人的內心。像《沿江而上》,就觸碰到了中國的一些核心價值,這就很有價值。

這兩年因為拍電影,我常來中國。我觀察到的是,現在的中國人非常渴望對本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前幾年,紀錄片受到的限制比較多,現在情況好多了,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關註中國社會,揭露或發現一些問題。這些行為的受益人,就是中國觀眾。

南方周末:你覺得東西方在制作紀錄片的時候有什麽不同?

克拉克:我曾受中方的邀請來拍片。他們讓我“撰稿”一部紀錄片。我不能“寫”一個紀錄片,電影是一種視覺媒介,人們最先看到的是圖像,文字要服從圖像。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拍片,影片會更帶感情,而不是訓導式的,看一部電影好像聽一堂課一樣。影片不應該“告訴你們該怎麽想”,應該尊重觀眾的自主性,讓他們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我看到,中國紀錄片的教育性太強,缺乏情感。影片在情感上抓住了觀眾,他們自然會跟著走。

克拉克采訪過連環殺人犯、恐怖主義分子,總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很好聊天,並且長得沒有威脅性。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圖)

如果要植入廣告寧可不拍

南方周末:你曾說過你不喜歡維納·赫爾佐格(德國紀錄片導演)的電影,但他善於選擇好的主題。什麽樣的主題是好主題?你怎樣選擇紀錄片的主題?

克拉克:赫爾佐格是我的好朋友,他聽到我那麽說很不開心。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導演,非常擅長選取紀錄片的主題。他之前拍過一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在熊群之間生活,最後被熊吃了。沖擊力非常強。

我可以談談“住在6號公寓的女人”愛麗絲的故事。我一開始是不想拍的,因為之前我拍了《天堂的囚徒》,也是關於納粹大屠殺的故事,那部片子得到了奧斯卡提名,觀眾反響也很好。但是拍這種片子太沈重了,所以我聽說愛麗絲是大屠殺的幸存者,就拒絕了。我不想再接觸類似的題材。僵持了9個月。後來我去倫敦,愛麗絲老太太也在那,所以我就去見見她。我和她獨處了30分鐘左右,覺得這是個好故事。愛麗絲一百多歲了,她聰明風趣,對一個電影工作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金礦,所以我馬上決定拍這部電影。

電影人對好故事有本能的直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讓觀眾感興趣,這種以觀眾為導向的意識,(在選擇拍攝題材的時候)要貫穿始終。

南方周末:戰爭題材永遠都能吸引眼球,但中國這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片和紀錄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的關註卻有限,你認為原因是什麽?

克拉克:有一個好題材是不夠的,還要用合適的方式拍它。比如,中美關系的電影,如果只是讓兩個人不斷地談話,就會非常無聊。反之,如果是類似愛麗絲這樣的電影,沈重題材,講述方式卻很輕松,觀眾就會喜歡。手段很重要,如果你選了一個像大屠殺這樣很多人都拍過的題材,就要確保你的拍攝方式與前人不同。

南方周末:你拍片過程中遇到過資金問題嗎?

克拉克:每天都有資金問題。現在互聯網給紀錄片制作者很棒的機會,資源非常多,也有很多投資人在上面找可投資的項目。不過一個現實是,我在這個圈子很久了,很多人認識我,所以如果一個25歲的年輕人和我同時申請一筆資金,即便他比我還有才華,拍的東西比我好,我也會比他先拿到錢,只是因為我比較資深,別人會覺得我比較可靠。

不過,接下來的關於“一帶一路”的項目,需要到世界各地去拍攝,是個大項目,獲取資金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南方周末: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怎麽平衡預算和影片的內容質量?

克拉克:永遠不要在影片質量上打折。你拍的片子要和上一部一樣好。大家的記憶都很短暫,沒人會記得你10年前拍過的東西。假如你的資金有限,只能做7個故事,而你有10個很棒的點子,那麽勇敢一點,把那3個拋棄,把剩下的7個做到最好。一旦你放棄影片的質量,你就失敗了。

南方周末:你遇到過投資方想在影片中植入廣告的情況嗎?

克拉克:沒有。主要是因為我比較強硬。如果他們要那麽做,我就會終止整個項目。那畢竟是我的名字,我的聲譽,我不能隨便毀掉。我不是有錢人、可以自己掏錢拍電影。我需要找投資,能靠的只有我的好名聲,以及影片的質量。一旦我開始做廣告,那麽我在電影圈就混不下去了。

南方周末:在你2011年的紀錄片《養豬農場》中,你和連環謀殺犯建立了交情,所以能得到獨家的一手資料。這對紀錄片很重要。你取得采訪對象信任的技巧是什麽?

克拉克:我跟你講個故事:我在紐約的時候,住的地方正好靠近公車的首發站,而我永遠是公車上的第一位乘客。每次,第二個上車的乘客總愛過來和我坐一起,和我聊天。我發誓我從來沒有邀請過他們,但他們就是愛來和我聊天。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很好聊天的人,我長得一點都沒有威脅性。

我拍過很多以壞人為主題的片子,我采訪過連環殺人犯,采訪過自殺式恐怖主義分子。這些人都有自己的防禦機制,但是一旦他們解除了防衛,就會和你知無不言。在《養豬農場》中,我采訪那個殺了49個女人的連環殺人犯,是在監獄里,他正在等著他的審判。我們聊了45分鐘,後來他就開始給我寫信,希望我能回去再和他聊天。他做的事令人發指。我猜(他和我分享他的故事是因為)他覺得我沒有評判他,所以他才能打開心扉。

南方周末:你認為一部好的紀錄片,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麽?

克拉克:每個人對好紀錄片的定義都不同。對我來說,一部好的紀錄片能告訴我們這個我們自以為熟識的世界里令人震驚的一面。一部好紀錄片,就像學校里你最喜歡的老師,你想到要做數學題什麽的會很頭大,但你會很期待上這個老師的課,因為他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向你解釋事情的紋理。這種好的紀錄片其實很少,但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紀錄片,它幫你打開這個世界,讓你用全新的角度打量這個世界。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