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月薪兩萬三 工作六年存八十萬元 無痛省錢 苦勞上班族存下半數薪水


2011-12-05  TWM




今年二十七歲的陳詩瑜(化名), 雖然月薪才二萬三,但是靠著紀律地儲蓄,和有計畫性地消費,工作近六年就已累積了約八十萬元的資產,相當於存下逾半的收入,預計在三十歲前,就能順利達成 第一桶金的夢想。

撰文‧何珮郁

走進正值周年慶期間的百貨公司裡,斗大醒目的海報上寫著滿千送百、各家信用卡的 優惠資訊,每家專櫃的櫃姐無不卯足全力,說服消費者掏出口袋中的信用卡,無怨無悔地刷下去。然而,正當大家被櫃姐洗腦時,精打細算的陳詩瑜(化名),卻有 一股與眾不同的冷靜。

平常的她,是不追趕周年慶熱潮的,今天皮夾裡也只準備了二千元,目標就只鎖定一件保暖的外套,「既然消費目的是為了 『保暖』,就不去看那些『不夠保暖』的衣服。」而即使看上了一件相當滿意的款式,只要超出預算一百元,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放回去。

其實,理性 消費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陳詩瑜說,每次去逛街前,一定會先設定好「消費目的」,例如,平常騎車上下班的她,買外套一定是以保暖、防風為優先考量,然後就根 據這些條件專心地找,再加上嚴格制定預算,如此一來,就可以盡量避免東看西看,最後又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降低痛感

抓 緊每日預算 分期攤提消費今年二十七歲的陳詩瑜,出社會工作近六年,從事幼教工作的她,月薪始終停留在二萬三千元,正因為薪水不多,每一分錢都更顯重要。不過,靠著堅 定的意志力強迫儲蓄,她目前已累積了約八十萬元的資產,希望在三十歲前存到第一桶金的計畫,眼看著即將達陣。

「其實,我只是徹底落實『收入 減儲蓄等於支出』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原則而已。」陳詩瑜表示,每個月只要薪水一發下來,她就會先撥一萬元到另一個儲蓄帳戶,剩下的一萬三千元中,三千元定期 定額投資基金、三千元上繳父母作為家用,剩下的七千元,才是每個月的生活費。

「一個月用七千元,這樣還不夠,你要更精準地告訴自己,每天的 預算是二三○元。」陳詩瑜將七千元除以一個月的天數,估計每天可消費金額約在二三○元。「清清楚楚,是有效存錢的前提。」她強調,把預算額度精算到「每一 天」,才能知道今天多花了多少錢,明天要立刻省回多少錢。

陳詩瑜表示,「清清楚楚」不但是有效存錢的前提,也是「無痛省錢」的前提。她有點 不好意思地舉例,雖然很省,但假日偶爾還是會和朋友聚餐,犒賞自己一番,「如果知道六天後的聚餐可能會多花三百元,自己就會很清楚,現在開始每天要多省五 十元,每天的預算剩下一八○元。」她強調,因為清楚每天的預算,才能精確為未來的消費「分期攤提」,降低「一次省足」的痛苦。

精 明消費

刷卡搶優惠 不忘留等額現金另一方面,她雖有信用卡,但「信用卡是我的省錢工具之一。」只有使用信用卡能夠得到優惠的必要消費,陳詩瑜才會掏出信用卡,「重點是,今天 刷了多少錢,回家一定會立刻把等額的錢放在一個信封袋裡,等著繳款日到來,如此才能確保這個月的消費,不會變成下個月的負擔。﹂陳詩瑜認為,省錢非但不是 虐待自己,更能降低﹁不時之需﹂的痛苦。「隨著年齡增加,常會收到紅色炸彈,如果平常沒有儲蓄,根本沒有預算可以包紅包!」她表示,如果有這種意外支出, 就會動用儲蓄帳戶的錢,才不會造成日常生活的負擔。

而年關將近,對於即將到來的年終獎金,會如何分配?陳詩瑜說,每年年終大約發一個半月, 除了提撥一部分用來包紅包給家人之外,其他部分,則當作是給自己一年一度的「周年慶」,趁機會在過年假期中,吃平常捨不得吃的大餐,去比較遠的地方遊玩 等,在辛苦儲蓄了一年之後,額外給自己一點心理上的報酬。

至於每個月定期定額扣三千元的基金投資,陳詩瑜也已累積了約十八萬元。她回憶道, 自己剛投資不久,就遇到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眼看著跌跌不休的報酬率,讓她每天都過得很焦慮,決定暫時停扣,後來市場止跌回升時,讓她扼腕不已。但也因 這次經驗,讓她體會到,在市場低點時繼續扣款的重要性。

仔細觀察陳詩瑜的理財行為,不難發現,正因為她的收入不多,每一分錢使用起來就更謹 慎、更有計畫,再加上有紀律地儲蓄,資產累積速度更勝同儕。她說,看著自己逐漸成長的存款數字,真的很有成就感;短期內最大的夢想,就是存到一百萬元時, 要犒賞自己去歐洲旅行。

陳詩瑜(化名)

出生:1984年

現職:幼 稚園教師

學歷:育達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年收入:31萬元

無痛省錢4心法

心 法1

精算出「每一天的預算額度」將每月預算進一步計算出「每天的消費額度」,才能精確為未來的消費「分期攤提」,降低「一次省足」的痛苦。

心 法2

設定好「每一次的消費目的」省錢不代表不能消費,但消費的目的要十分清楚,想買保暖外套,就不去看不能保暖的衣服。

心 法3

刷卡後「立刻封鎖等額現金」每次刷卡後,要立即把等額現金封鎖到信封袋,等待付款,以免喪失消費戒心。

心 法4

給自己「每年一次浪費的機會」利用年終獎金的多餘收入,讓自己的消費情緒找到一個小小的出口,否則意志力終將被欲望打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6

從存下第一桶金開始的發達之路 七年級窮小孩翻身日記

2011-12-05  TWM




七年級成長於泡沫經濟鼎盛的年 代,卻在泡沫破滅的此時踏入職場。

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年輕人該怎麼自救翻身?且看兩位七年級窮小孩如何努力存下第一桶金,在沉悶的投資市 場中,探索出自己的發達之路。

專注本業、房市投資、股市衝浪「多空雙賺」窮小子五年滾出千萬身價今年三十歲的謝明哲,靠本業努力賺錢、買房 存錢,累積了積極投資股市的第一桶金;更難得的是,今年股市仍能獲利三成的他,還懂得房市理財,股房雙賺的成果,讓他帳面資產逾千萬元。

撰 文‧林心怡

身著剪裁合宜西裝的謝明哲,與許多時下年輕人一樣,身上的3C配備齊全,言談間不時拿著手上的iPhone與iPad用手指滑個 不停,完全就是七年級生該有的模樣。但是,當他談起自己的「投資經」,卻有著「精打細算生意人」的世故與專業。

剛滿三十歲的謝明哲,目前已 在新北市擁有二戶住宅,手上的股票部位則從五年前的百萬元上下,翻滾至去年的三百萬元規模;今年,在動盪的台股依舊獲利三成,連許多股海老手都自嘆弗如。

很 難想像,憑藉專注本業與股房雙賺的成果,年紀輕輕的謝明哲,光是帳面資產就有逾千萬元的價值;但有趣的是,即使財富早已超越「小康」等級,謝明哲卻從未想 過買車,只因在他眼中,「汽車是不會賺錢的『冰塊商品』,價值只會慢慢融化,沒有增值可能。」

節省花費

念書只挑國立 當兵填志願役「沒辦法,我從小就很喜歡賺錢!」謝明哲雙手一攤,笑開懷地說。原來,老家在宜蘭的謝明哲,小時候原本家境優渥,還一度舉家移民南非做餐具生 意。但好景不常,父母異國經商失敗,回到宜蘭老家後,變賣了整排的房產還債,就只剩下一間勉強可供一家人居住的處所。

由富轉貧,讓謝明哲一 度相當難過,「雖然家中三餐不成問題,但當時父母年紀也大了,東山再起並不容易,且家裡有四個小孩要念書,只能勉強供應公立學校的學費,生活費全得靠自 己!」謝明哲感慨地說,為了省錢、早點出社會賺錢,他選擇念學費較便宜的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同時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從那時開始,謝明 哲就特別關注投資理財的訊息,「在畢業前一年,我才二十歲,身上只能拿出五萬元投資股票,賺個一萬元就開心好久!」開心歸開心,謝明哲心裡很清楚,真正要 能脫貧翻身,還是要有足夠的本金。「一方面,我繼續用小錢『練功』;另一方面,我也決定畢業後簽下三年的志願役,至少在退伍前,可以存到未來翻身的第一桶 金。」當時謝明哲被分發到基隆海巡署部門服役,在那段「天天看海的日子」,謝明哲依舊不忘充實自己對財經投資的知識與技能,在他目前擁有的十張金融證照 裡,「有八張是在當兵三年期間考到的。」「因為我很早就希望將來從事金融業,選擇志願役,除了能存到第一桶金,也有足夠的時間讓我準備未來的職場技能。」 三年兵役期間,當時月薪四萬元,吃住幾乎都在軍中的謝明哲,果然當兵一年多就存到五十多萬元,並買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戶房子。

「還記得那是 一戶總價一五○萬元、位於台北中和南勢角附近,總坪數八.八八坪的小套房,我心想,把錢存在房子,除了有機會增值,出租之後,每月又能收租八千元支付房 貸,其實還挺划算的。」算盤打得精的謝明哲笑著說,「退伍後半年,我把房子賣掉賺了四十八萬元,加上當兵的存款,出社會沒多久,我就存到一五○多萬元 了!」存到第一桶金後,謝明哲在房市與股市理財變得更為積極。

然而,謝明哲在退伍後並沒有馬上投入金融業,反而是先從事房仲業務,「六年前 剛好是房市自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谷底翻升的多頭年,我想股、房兩市都是投資理財的重要環節,先去業界累積一些理財實力與人脈也好。」肯學又 努力的謝明哲,在出社會的頭一年專注本業,不但在房仲業衝出了年收入破百萬元的佳績,並在這段期間累積了不少房市與股市投資的專業與資本,也為目前在外商 銀行個人理財從事業務近三年的他,增加不少投資理財的功力。

提高勝率

善用「衝浪法」 研判股價多空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五年前,小有積蓄的謝明哲開始在股市放大本金,投入一百萬元。勤閱投資理財書籍的他,覺得影響他最大的就是由廖繼弘所著的 《我的技術線型會轉彎》,謝明哲笑著說,在尚未轉入金融業以前,自己也曾透過基本面選股,「但經過幾次公司獲利不如預期、調降財測等讓我股票賠錢的經驗 後,我越來越重視技術面的操作與紀律的重要性。」「我覺得,買股票就像衝浪,等待的時間,往往要比真正站在浪頭的時間久;浪花越是漂亮,衝起浪來才越過 癮。股票也是,挑對時機,才會賺得多;看錯了,就馬上修正,等待下次的機會 。」談起股市投資心法,熱中衝浪的謝明哲,用平日最愛的衝浪來比喻,並且將他的股市投資心法一分為三。

「首先,鎖定較有機會出現大浪的標 的。」他會選擇漲幅大的強勢股做操作,且最好是當年有飆過的個股。「曾經飆過的股票其實不難找,通常都有主力介入過,這類股票波動大,下手只要快狠準,賺 錢的機率很高。」謝明哲笑著說。

其次,就是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就像等待一波好浪,股票的好買 點也是需要觀察,才能提高獲利的勝率。」謝明哲以今年操作的龍巖為例,高點出現在七月的一三七元,若以黃金切割率計算,當下跌至六十八.五元(137元 ×0.5)附近,就可以開始留意買點。

「一般來說,強勢股一旦跌深就會反彈,跌得越深反彈力道越強,跌到高點的○.三八二、○.五,甚至 ○.六一八位置時,都有可能出現強度不同的反彈,而這時,還得搭配三個觀察指標,判斷是否為底部。」謝明哲認為,判斷個股股價是否為底部有三個觀察重點, 一為是否出現利空不跌,二為是否出現近期大量,第三是否有特定買盤出現情形,如特定券商的買超金額密集增加等。當這些底部訊號都確立以後,謝明哲在龍巖七 十二.二元附近開始買進,並計算停利點九十七.七元(本波最低65.1元×1.5),獲利約三成五就出場。

壓低風險

遵 守大賺小賠 嚴守出場紀律「第三個原則,就是遵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謝明哲強調,對於風險承受度有限的「小資」投資人來說,最怕就是「見好不收」,或者「死不 認錯」,讓有限的資金在股海中無限地承受風險。他指出,一旦設定停利、停損點,「跌破就賣,絕不戀棧!」在停損點的設定上,謝明哲以股價跌破趨勢線為停損 標準,「損失大多不會超過一○%。」「雖然後來龍巖漲到一○八元,但我的投資哲學是,只吃魚身肉最多的那段,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吃就好,因為我冒不起這個 險呀!」即使已有令同儕羨慕的財富,但謝明哲還是珍惜得來不易的每一分錢。

此外,在判斷底部上,他也輔以五日均線做觀察,即使股價出現反 彈,但三日內收盤價若跌破五日線,謝明哲也會斷然出場;反之,成功站上則會逐漸調整停利點。例如龍巖買在十月四日的七十二.二元價位後,雖然盤中一度跌破 五日線,但收盤依舊能站上五日線,且股價隨後沿著五日線上漲,代表反彈趨勢不變。

「後來,當我觀察到十月十九日收盤價為九十二.六元,低於 當時的五日線後,我隔日就開始找停利點提早出場。當然,若是五日線穿過月線形成黃金交叉的話,亦可以改用月線來當作支撐。」謝明哲如此補充道。

而 謝明哲操作成功的上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上銀十月股價在二○一元出現反彈時(約是七月高點四百元的一半位置),他也是等到十月十一日確定連續三日站上五 日線後,在股價二二二元進場,滿足點設在二八二元(波段低點一八八元的一.五倍)附近出場。

鎖住獲利

分散股票 部位 轉進增值房產雖然操作一帆風順,但謝明哲並未忘記「守財」的重要,「去年當我看到一些關於歐美債務的研究報告,發現國債問題很嚴重時,在投資上,我也開始 提高警覺。」謝哲明認為,如果歐美國家經濟不好,台灣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在去年將投資部位分散至房市與定期定額基金上,只留三分之一 投資股市。

去年,謝哲明賣掉手上價值一千四百多萬元的住處,獲利二百多萬元,然後貼了些錢,改買兩戶位在不同捷運站附近的房子,一戶自住、 一戶租人。

從六年前的八坪小宅,到現在擁有二十七坪的二房小宅,謝明哲笑著說,不論是本業還是股市賺的錢,他都會把錢存在有增值性、位於捷 運附近的房子,作為存錢與「鎖利」的工具,「畢竟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有了家中經商失敗的前車之鑑,年紀輕輕的謝哲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卻更懂得「攻 守兼備」的重要性。

謝明哲

出生:1981年

現職:外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副理學 歷: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科

翻身三部曲

財富打底期

簽下三年志願役,同時存錢買小套房,退伍 後半年,賣屋所得加存款,累積150萬元。

投資練功期

勤做股市功課,股市獲利「大賺小賠」,房市理財「以小換 大」。

翻身守成期

股市動盪,300萬元台股資金分為三等分,作為股市、房市、定期定額基金投資。

股 市衝浪三法

心法1

只做強勢股

最好是當年曾飆過、波動度較高的股票,比較有機會出 現好的浪花(賺錢效率較高)。

心法2

用技術指標找買賣點

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 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跌到0.382、0.5甚至0.618的位置,都會出現較佳的反彈。

此外,搭配底部判斷訊號,並 輔以五日線做觀察,一旦股價出現反彈後,三日內收盤價不跌破五日線,則可持有並設停利點;反之,跌破就該斷然出場。

心法3

嚴 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也就是當符合「條件」就買,「跌破」就賣,絕不戀棧,若股票強勢就向上做停利,跌破前高就獲利出場;股價跌破趨勢線就做停損,損 失大多不會超過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2

記帳盤點陷阱 每年多存下1倍錢

2012-4-30  TCW



一本帳本,其實就是幫你盤點陷 阱,並且避開它們的最好工具。專門幫人做理財規畫的暉捷財務規畫顧問總顧問黃信維,就深深體會到記帳的好處。

五十八年次的黃信維原本是德盛安聯人壽營業處總監,五年前轉職創業成為理財顧問,透過記帳,做好收支管理,雖然現在年收入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每年存 下來的錢卻多了一倍,而且輕鬆愉快。

黃信維最初記帳,是因為發現退休金不夠,「自己以前收入還不錯,也有先存後花的概念,但是居然還是存不夠錢。」

開始記帳,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開支、儲蓄和投資、保險這三大項占收入的比率是七五%、一五%和一○%,而他發現自己過去在食、行、育樂的消 費過多。他的目標是,要把日常生活開支調整成五○%,儲蓄和投資占四○%,而記帳就是協助他達成目標的工具。

舉例來說,過去「吃」就是他很大的一筆開銷,開始記帳之後,他問自己:「吃的目的是什麼?求飽?還是求好?」

餐飲支出大幅降低六成

他說,以前天天吃好的,吃到最後都沒感覺,只是習慣。現在,早餐在家吃,午餐在公司附近吃、盡量簡單,晚餐吃前一天晚上太太準備的便當,一樣吃得飽。而且 假日才帶家人去餐廳用餐,這樣帶來的滿足感,遠遠超過從前天天吃好料的時候。他避開了「鈍感效應」的陷阱後,每個月的餐飲支出大幅降低了六成。

「行」的方面,過去一個月下來,油錢加上停車費等雜支,花在車子上至少一萬五千元。他也知道開車、養車費用高,但就是習慣,也沒想過去改變,直到記帳以 後,所有的支出都化成數字,讓他發現習慣的代價這麼大,開始想克服「自我因循」效應。

現在他把「行」的月預算控制在四千元以下,還讓自己習慣走路,並賦予這新習慣意義:「多運動還兼具減肥效果。」

甚至對於娛樂的支出,他也有很大改變。

砍俱樂部、健身房三十萬會費

黃信維說,做保險的都需要交際應酬,加入俱樂部、聯誼會、辦健身卡,拓展人脈,一年花個二、三十萬都不覺得過分,當時的他視為理所當然,其實是被「定錨效 應」深深影響了。

但現在,他看著帳本,總會回頭問自己,這麼做的效果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他真的在那裡建立起深入的友誼嗎?

答案若是否定,那麼,到家裡旁邊的公園打太極拳,反而能夠和拳友有比較深入的往來,不但兼顧自己的休閒和運動,也開拓了事業上的機會。一年不到兩千元的支 出,效果不是更好?

帳本,就像是一面鏡子,幫黃信維重新檢視了自己。

而且,這對他而言,並非痛苦的過程,因為他若能藉此多避開一些消費陷阱,就能有更多「盈餘」,等到年終時,可以帶家人去旅遊,「如果一直都很省,也會走不 下去。」

這應該就是帳本之於我們所有人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是要透過記帳盲目省錢,而是要透過記帳,盤點每筆消費背後的意義。它,將協助我們拿回金錢主導權,並且, 更為自由!

【延伸閱讀】方便再記,打破難持續魔咒

記帳就像減肥一樣,要開始不難,但難在持續,很多人都在距離它可以養成習慣前,也就是二十一天之內,就放棄了。

要打破這個魔咒,方法就是——讓它變得很簡單。

秘訣一:不用逼著自己每天記帳。日本會計師森安理惠在《不必忍耐也能存到錢》一書中提到,輕鬆記帳的第一個訣竅就是「不用每天記錄」。能每天記帳很好,不 能的話,在能記錄的時候記錄,才能保持輕鬆,不容易有挫折感,進而持續。

書中建議,只要有「何時會進哪筆錢、何時將錢花在什麼事情上」的資料即可,如銀行帳戶、信用卡、發票、收據等,先留下來,等有空或方便時,再記錄即可。

秘訣二:別要求太完美。你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列出項目,例如,只要列出「餐飲費」,不用細分米飯、肉類、蔬菜等。甚至,只要充分管理自己在意的部分,其餘 也是通通列入其他類別即可,「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完美,才是持續下去的不二法門。」

即使一開始有很多項目列入其他,只要日後這個項目的金額漸漸變少就好,帳本來就可以一直改善進步。

請記住,帳本,無好壞之分,只有它對你幫助多少的差異而已。 (文●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2

向Jobs致敬--以前寫的保存下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17l.html

以前寫的,有錯誤。Jobs的黑色turtleneck是三宅一生的。後來我更正過。



引子

Jobs 給我最後一個驚喜竟然是他的服裝。參考這個網站
http://www.stevesoutfit.com/

他著名的黑色Cashmere Turtleneck Sweater是Jos. A. Bank出品。

Jos.A.Bank也是一家Nasdaq上市公司。
http://www.josbank.com

簡單的用Google Finance對比下AAPL和JOSB的股價兩家公司的漲幅這十年間差別不大。如果放大到12年那麼JOSB的股價漲幅遠超過Apple!
如果按照ipod上市日期2001年10月26日算,那麼Apple還是稍微領先一些。如果按照Jobs重回Apple的1996.12.17日到今天算。那麼JOSB是60倍。AAple只有40倍!

Jos.A.Bank的股票代碼也比較有意思,是JOSB/和Jobs只是一個字母顛倒而已。

這個驚喜的背後是Jobs的極致態度。用最簡單的詞說就是認真。極度的認真。連選什麼衣服都那麼認真!都能選到60倍漲幅的衣服!
我並不知道他是在Jos.A.Bank 大漲前選擇了JOSB還是之後。但是這件事情足夠讓我驚訝。

說道認真年初看過一篇文章關於Jobs他們家為了選一台洗衣機全家討論了2周!

INSIDE THE MIND OF STEVE JOBS: He Spent Two Weeks Debat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A European Style Washer/Dryer (AAPL) - SAI: Silicon Alley Insider
在我重新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人不住想貼這樣一段
:Read the excerpt below and think about this guy designing the iPad or iPhone:
「We didn't have a very good one so we spent a little time looking at them,」 he told contributing editor Gary Isaac Wolf. 「It turns out that the Americans make washers and dryers all wrong. The Europeans make them much better – but they take twice as long to do clothes! It turns out that they wash them with about a quarter as much water and your clothes end up with a lot less detergent on them. Most important, they don't trash your clothes. They use a lot less soap, a lot less water, but they come out much cleaner, much softer, and they last a lot longer.
「We spent some time in our family talking about what's the trade-off we want to make. We ended up talking a lot about design, but also about the values of our family. Did we care most about getting our wash done in an hour versus an hour and a half? Or did we care most about our clothes feeling really soft and lasting longer? Did we care about using a quarter of the water? We spent about two weeks talking about this every night at the dinner table. We'd get around to that old washer-dryer discussion. And the talk was about design.」
Two weeks of discussions to choose a washing machine? That's life in the Jobs household. (He opted for Miele in the end, adding, 「I got more thrill out of them than I have out of any piece of high tech in years.」)

看了這段我只想說他不成功是在太難了。甚至他在選擇他的Turtleneck的時候也可能問了同樣的問題。能符合如此挑剔的客戶的需求。這是什麼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能在十年間股價上漲幾十倍!

一。蘋果股價

今天上午,打開電腦看到Jobs仙逝,其實並不讓我太多吃驚。年初時候我就預言過他應該來日無多。人類歷史上得過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我當時特意研 究過一下,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資料。Jobs能活到今天應該說已經是醫學上的奇蹟。2004年中他announce自己得了 pancreatic cancer到今天差不多7年。同時在這期間他還做了肝移植。他的存活已經是醫學史上的奇蹟!我記得Bloomberg有一篇文章提到過Jobs做肝移植 為了插隊換到TN等待排隊。這個非常的八卦。(1)

本質上如下兩個命題是相同的。

1.Jobs的偉大=Cook的平庸

2.Jobs對Apple的作用越大=他離開Apple後Apple的損失越大。

那麼換到投資的命題就是假設Apple早前的股價沒有包含Jobs離職溢價的話,那麼現在Apple的股價應該跌很多。至於具體多少=Jobs對Apple的影響力多大。

當然現實會複雜一些。畢竟Jobs不是突然離開,傳聞已久目前的股價應該包含了Jobs的負溢價。不然這家公司絕對是低估。靜態市盈率10-15倍。連續10個季度以上同比50-100%增長。

有一點可以肯定蘋果股價一定會下跌而非上漲,跌幅未知。同時蘋果對手的股價一定上漲。漲幅不會太小。漲幅一定大於蘋果的跌幅邏輯上。因為從絕對值上說蘋果 跌一個百分點是30億夠其他人漲幾十個百分點的。邏輯上手機公司的總市值變動會效果當個公司的變動。所以這裡跌掉多少市值哪裡多少會漲些起碼漲30%。



2.Jobs的我個人的影響。

這個問題我上午想了很久。從本質上講,Jobs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對生活的態度。把每天當最後一天。我讀過梵高的自傳渴望生活。非常有類似的感受。非常強烈的對生活對自己的價值的追求。每次我荒廢時間的時候我就會想到Jobs的話。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哪怕夢想最後是失敗。
下午我把渴望生活又拿出來讀了一下,依然能感覺到梵高對是如此的瘋狂的熱愛他的繪畫,在不斷和命運搏鬥。
只是梵高在他身前是一個失敗者。
對比Jobs不同。Jobs在身前就是一個成功者。

但是兩者身上我能看到同樣的東西

1.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熱愛到把工作當度假,這在巴菲特身上也能體會到。一定要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需要點狂熱的精神。

2.認真專注+極致,沒有任何藉口就是做到極致。極致的美,極致的努力。

我相信主創造的沒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留給個人異與他人的稟賦。只是你有沒有努力去挖掘自己,成就自己。去榮耀主。

我相信熱愛和專注本質上會趨同。只有你從事的是你熱愛的工作才能做到極致。所以兩者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事情。

Jobs在Stanford2005年的演講應該是會感染很多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期間傳遞出來的也是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做喜歡的事情,去做事而非享受人生。努力去回報社會而非向社會索取。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價值觀。去證明自己有異與他人。
我非常感謝Jobs對我的影響。

3.Jobs對IT行業的影響

我相信Jobs對IT行業最大的影響是他讓IT產品消費品化。
這個消費品化有兩個時代背景

1.用戶的IT應用水平低下。
2.產品過剩時代開發新需求的要求。

超過40歲的都不是IT時代的人,他們應用電腦的水平應該是比較弱的。在這個背景下,apple的所見即所得之類的關鍵包括觸摸屏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最早的dos是文字界面到後來windows時代才模仿Macintosh的圖形界面。讓用戶在更友好的界面下使用。

ipod和iphone甚至ipad都是產品過剩時代的產物。
如果在有手機和沒手機VSiphone和沒手機
之間選擇無疑人人都選擇有有手機先。

手機供應過剩,這樣就讓更好的更cool的手機有了特定的市場。

ipod也是在移動聽音樂這個需求被很好滿足的情況下才誕生ipod

ipad更是如此。在筆記本已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人類離不開電腦才導致了ipad有流行的可能性。

這些在我看來都是新需求。

所以這些新需求中外觀佔的比例非常大。我相信50%的iphone用戶真的不太會使用太多功能的iphone.除了打電話和發短消息。

大部分還是因為他的外觀到後期是因為他是iphone而愛上iphone

這是有時代背景的。

時代背景的本身沒任何問題,只是Jobs把他發揮到了極致。

我只見到那具一個例子。是我親身體會到Jobs厲害的地方。

Apple的產品外觀設計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簡單少外接藉口。好像Mac是連RJ11都沒有的。

為什麼這樣設計?

僅僅是因為美觀嗎?

我覺得並不是。

當然美觀是最重要的因素

接下來
減少接口還是三個好處

1.接口少自然成本低減少芯片

2.接口少自然份量輕便於攜帶

3.接口少自然還可以多賣點外接的配件

4.接口少自然耗電小

真的是一舉若干得。

我相信Jobs在IT產品消費品化上是一代宗師。前一定是無古人。後面有沒有來者還不確定。

他開創了這個時代並且做到了極致。

應該還有很多可以寫。他為何選擇極簡的設計風格。他是如何發現或者創造客戶需求的。如何跟隨他的思路開創新的時代。

只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對我個人的影響。僅此向Jobs致敬。

(1)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u6imqRi7UH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7

理財達人蕭世斌、謝晨彥傳授私房拚錢術 管好帳先編預算 強迫儲蓄 才能存下第一桶金

2013-08-05  TWM
 
 

 

你一定了解存錢的重要性,甚至也知道「複利」對財富累積的威力,但為什麼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呢?其實,答案就是缺乏一個簡單又可行的方法而已。方法並不難找,二位白手起家的理財達人,沒有顯赫的家世,跟你我一樣,但他們一步一腳印地在日常生活中,萃取出看似平淡卻是不怕火煉的真理。

撰文‧施禔盈

理財怪老子 一步一腳印存下三百萬元蕭世斌: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怪老子蕭世斌是目前最夯的理財講師之一,他開設的課程場場爆滿,大家都想學習他的致富方程式。不過,說起四十歲前的怪老子,可是一點都不怪,那時他與一般人沒啥兩樣,是個標準的薪水族,累積資產的方式也是一個「省」字。

不同的是,蕭世斌很肯投資自己,強大的「自學能力」更讓他的薪水三級跳。「我記得有一年外派去美國,結果除了台灣這邊的薪水照領,美國那邊也有一份,我就把台灣那一年的收入全部都存下來。」蕭世斌大笑說,那一年真是個大補丸,資產瞬間灌進五、六十萬元,「這種感覺真爽!」先存到第一桶金再來「滾錢」「父親受日本教育,他的觀念很傳統,不斷提醒我,存錢才會有錢。」回顧四十歲前的存錢大作戰,蕭世斌說,就是想辦法存下每一分錢。受父親影響,他土法煉鋼地把收入全部交給銀行,雖然他後來體悟,光是「存錢」沒辦法讓人「賺錢」,不過,他認同第一桶金是靠扎實「存」下來的。

他解釋,複利的驚人之處,是在本金;當本金夠大,其他條件不變下,有錢人才會更有錢。他舉例,報酬率一樣,年年賺一二%,以「七二法則」來說,六年可以翻一倍。如果只有十萬元,翻一倍也不過是二十萬元;若本金夠大,一百萬元翻一倍是兩百萬元;前者多十萬元,後者多一百萬元。「所以我說,理財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累積第一桶金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以他為例,一步一腳印地「存」,四十歲時終於攢下三百萬元,有了這三百萬元當基礎,才能滾出後來五十歲退休的財富實力。

蕭世斌回想,雖然當年薪水步步高升,不過,為了存下每一分錢,就連孩子要學鋼琴,都得考慮再三,最後甚至決定跟孩子說「不」,「因為一小時的學費要八百元耶!」「收入不錯,但過得清苦。」蕭世斌這樣形容當年的生活寫照,「但如果能夠搭配一些方法,存錢速度會加快,生活也不用這麼ㄍㄧㄥ。」這是蕭世斌後來發展「家庭會計帳」的源起,頗有相見恨晚之憾。

「做事情一定要有規畫,存錢一樣要有規畫。什麼錢一定要花用、什麼錢是可用可不用,你清楚嗎?」蕭世斌反問,很多人遵從「先存再花」的強迫儲蓄法,問題是,如果「必須」花用的錢就是這麼多,根本「強迫」不來,怎麼辦?相對來說,如果月入五萬元,卻可以算出每個月能存三萬元,又何必拘泥一定只能存一半呢?

所以,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方式是做出「家庭會計帳」,「經營家裡的財務,要像經營一家公司般謹慎。」他提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過去一年或兩年的花用,例如蒐集去年發生的各項費用收據及發票,將金額及月分分門別類填入會計帳的表格內,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年支出的大概狀況,進而算出每個月可存下多少錢來。

最簡單的滾錢法:買全球債券基金做出預算,抓出每月可存下的金額,領到薪水後,就是把該存的錢先存下來,剩下的才是日常生活開銷。當然,預算編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追蹤,記帳是一個方式,折衷的方式是將每日花費用小本子記錄,再每周謄入試算表裡,這樣就不用每天開電腦記錄。最後一步便是檢驗及調整,目的在把實際所發生的費用和預算表做個比較,當作下次調整的參考。

但如果不想頻繁記帳,且花錢又很沒紀律,總是會超出預算,怎麼辦呢?那就幫自己準備幾個信封袋,例如一個裝買菜錢,一個裝治裝費,只要裡面的錢變少了,就很容易警惕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反正就是要找出『可行』的方法。」蕭世斌強調。

如果還是管不住花錢的欲望,那就算一算現在花的這筆錢未來會變成多少?「我小孩大學剛畢業一年,他說班上一位同學已經買了一輛和我一樣的Camry車;我就機會教育告訴小孩,這位同學已經花掉他二十五年後的一千萬元了。」蕭世斌說,「只要上網試算一下,當你發現,現在花掉的錢是未來巨大的財富,一定會收斂些的。」省錢不是為了要作守財奴,蕭世斌提到,管錢要謹慎,但不需要影響生活品質,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每月的治裝費都要五千元,那就偏奢華,必須要控制。」有了第一桶金後,接著便要用聰明腦袋滾錢,而蕭世斌的滾錢法是:買全球債券基金,策略是「買進並持有」,超簡單,但他的確已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財富自由了。

蕭世斌 社區大學理財講師、怪老子理財版主、Yahoo!理財專欄作家家庭會計帳 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做出預算才能務實存錢 單位:元類別 項目 一月 二月 ~ 十二月家用開銷 電信費 1,004 1,164 ~ 941

電費 2,226 ~

瓦斯費 1220 ~ 760

水費 918 ~

房屋 房屋稅金

(五月繳納) ~

租金或貸款 25,000 25,000 ~ 25,000 汽機車 汽機車牌照、燃料稅 ~汽機車油錢 3,000 3,000 ~ 3,000

汽機車保險 ~

醫療 門診 200 ~ 200

其他醫療 ~

交通費 大眾運輸 1,200 1,200 ~ 1,200 小孩 學費/保母 58,000 ~小孩零用錢 1,800 1,800 ~1,800 育樂 治裝費 4,000 ~國內外旅遊 12,000 ~其他 交際費 5,000 25,000 ~ 2,000

所得稅 ~

人壽保險年費 41,705 ~全年總計 40,348 174,089 34,901 註:金額為假設數字,僅供讀者參考。

人氣投資講師 搭便車、吃六十元便當謝晨彥:把房貸當作好負債 存到幸福四十歲的謝晨彥,因為投資績效斐然,因此教課不斷,是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靠著這兩項專長,他近幾年年收入都有五、六百萬元的水準,「每一年我都會為自己訂定一個比可達成還高的目標,例如八百萬元,而這樣的數字不是憑空想像,是思考過、精算過的。」謝晨彥提到「目標」設定的重要性。

翻開謝晨彥的筆記本,各式「目標」密密麻麻地安排。「像我明年打算來個美國名校之旅,帶孩子參觀哈佛、史丹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讓他感受名校氛圍。」從抽屜拿出數本旅遊書籍,「這些書我真的一看再看,這裡所有的地方我都要去。」指著旅遊書所介紹的一生必去景點,謝晨彥展現強烈的「達標」企圖心。

「達標」的企圖心當然不只這一樁。曾經,謝晨彥投資股票失利,負債三百萬元,這筆錢他卻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清償掉,「這個負債數目,明擺在眼前,它就是個明確的目標,壓力重重的『目標』。」「當時,我存錢存得有夠凶。」謝晨彥這樣形容。「每個月的花用兩、三千元即能搞定,唯一拚命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再工作。因為不得不把錢留下來,所以那一年多的時間,我幾乎與朋友斷絕聯繫。」談起當年的工作,謝晨彥是一位信用卡行銷業務,他自掏腰包買贈品,並且以「企業」為單位,找到名單後,再一一傳真到各公司,讓員工「團辦」信用卡。「那個年代,信用卡是銀行大推特推的產品,且因為還有很多人手上沒卡,所以業務量很驚人。」謝晨彥運用技巧,搭朋友便車,例如買大量採購有優惠價的精緻Hello Kitty檯燈當贈品,沒想到效果超顯著,經常一家公司可以招攬到十多人一起辦卡。拚勁加上一些方法,謝晨彥每月的收入可達一、二十萬元,甚至上看三十萬元。

生活面,則是再簡單不過,「早餐不吃、午餐就吃六十元的便當,然後晚餐一定回家吃,到了周末則是幾乎不外出,甚至電話我都只接聽、不打出去。這樣錢才能存得快啊!」再說到娛樂,謝晨彥是個電影迷,但為了把最多的錢拿去還債,他找到了一個省錢看電影的方法,那就是看二輪電影,「我現在還有這樣的習慣。」竭盡所能地省錢、還錢,「沒想到當負債全部清掉之後,我反而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了。」謝晨彥發現「目標」是拚錢的關鍵,而「壓力」則是強大的原動力。「當然不是叫你把自己搞得很慘,再來想辦法存錢;不過,我倒是認為攬一個好的負債在身上,例如房貸,是還滿有效的方式。」但他提醒,應該試算一下自己真正的還款能力,然後貸出比可負擔稍高一點的金額,千萬不要變成房奴。

另外,謝晨彥很鼓勵三十世代的年輕人利用保險,如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二十年,剛好可以成為退休金來源,一兼二顧,何樂不為?」他自己每年也都要撥補一整筆金額到年金險,「不需要斤斤計較利率高低,也不要考慮划不划算的問題,放進去就忘了它的存在吧!」目標絕不空口說白話 一定要具體化提到目標存錢法,謝晨彥頗有心得地說,目標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一定要具體化,寫下來就很重要,這樣才能激出拚鬥的動機。「我每年年初,都會在新的日誌本寫下今年的預計收入、可以存下的金額,以及幾件打算年度完成的大事清單;然後第二年再來檢視,達成了就打個勾。也許不一定達標,但要給自己方向感,這樣才能正確地朝想要前進的方向走。」謝晨彥笑說,現在他存錢的大動力是環遊世界。

不過,儘管已是年收入達五百萬元的投資達人加理財名師,但謝晨彥對待金錢的態度並無二致。「我現在去教課,幾乎都是走路過去,如果來不及,就用跑的,實在不習慣隨手招計程車。」謝晨彥分享生活點滴,前一陣子到香港出差,他還找到六千元的便宜來回機票,「能到就好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習慣訂定目標、習慣不奢華、習慣穩紮穩打地攢下每一筆錢。

謝晨彥

豐彥財經學苑創辦人暨首席講師、社區大學講師、世新/銘傳/致理大學講師

謝晨彥建議用年金險存錢

強迫儲蓄又能規畫退休,一兼二顧謝晨彥鼓勵年輕人用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20年,剛好可以作為退休老本。

假設,30歲的小張想要強迫自己存錢,規畫了一張繳費期20年的利變型年金險,每年繳交12萬元保費,宣告利率2.1%。自60歲起開始領取年金,以年金預定利率1.5%計算,每年可領14萬6114元,領至終身(110歲),另,保證期間則為20年(如小張於保證期間內身故,保險公司會將未支領的年金餘額給付予身故受益人,至保證期間屆滿為止)。

20年利變型年金險試算

年金累積期 年金給付期

年度/年齡 1~20年╱30~49歲 年度/年齡 31年起╱60歲起每年繳交保費 120,000元 每年領取年金金額 146,114元總繳保費 240萬元 保證領取20年(但活到老領到老,可領至110歲) 292萬2280元(保證領取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4

成家族》善用低利環境 放大找屋範圍 小夫妻年薪不到百萬 五年存下第一間房

2013-08-19  TWM
 
 

 

對面臨買房痛苦指數逐年攀升的年輕人而言,買房一事簡直痴人說夢。

事實上,在低利的環境下,其實只要聰明節源,以及放大找房範圍的原則,還是能找到可以負擔的超值好房!

撰文‧李建興

今年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林奕奇、李書玲夫婦,剛出社會時,兩人的月薪加起來不過七萬元左右。五年之後,即使薪水凍漲、房價攀至頂點,新婚的兩夫婦,還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區域,存下人生的第一間房。

不僅如此,由於二人的買房策略應用得宜,甚至李書玲因懷孕待產而停止工作,林奕奇也能憑一個人的薪水輕鬆應付房貸。到底這對年輕夫妻是如何辦到的?

節流:退租省開銷

事實上,當初一提到要存錢買房,林奕奇及李書玲也與時下年輕人一樣,有「生不逢時」的感嘆。但小倆口轉念一想, 剛出社會時,兩人分別在新北市蘆洲與台北市萬華租房,合計每月也要一萬三千元,「這些錢若用房貸寬限期只繳利息,利率二%,以及貸款七成來算,早就能買下一一○○多萬元的房子!我們等於幫別人養房!」李書玲說明二人決定要開始存房的動機。

決定要買房之後,接下來就是解決自備款與貸款的問題。除了努力工作外,他們採取「節省開銷」、「壓低房價」與「緊縮房貸」三大節流法。

首先,李書玲先是退租了萬華的房子,搬到蘆洲與林奕奇同住,不但省了五、六千元房租,連水電、瓦斯與一起開伙省下的錢,每月就足足擠出了一萬多元。除此之外,善於投資的林奕奇用這筆省吃儉用的錢與額外的存款,每月投資近三萬多元的基金與股票,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存得一百萬元左右的買房基金。

由於預定在訂婚前買下房子,林奕奇仔細盤算,當時兩人薪水合計七萬元,若用三分之一收入付房貸,以二%利率、貸款七成推算,頂多能買五七○萬元的房子,自備款需要一七○萬元。

因此,扣除先前存下的一百萬元買房基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七十萬元的自備款缺口。

籌款:優惠貸款、親友相助當時,這對新人曾想過要以信貸或保單質借的方式籌錢應急,甚至,更有人提供他們一個妙方,那就是,在婚前,林家先將老家過戶給準太太李書玲,而李書玲就能以買下林家老宅的名義向政府申請首購優惠貸款,到了婚後,新房子則登記在林奕奇名下,這時林奕奇再申請一筆優惠貸款,這樣一來,夫妻兩等於申得了兩筆低利貸款,不但能解決資金不足的難題,連未來還款的壓力也能減到最低。不過很幸運地,由於當時李書玲的父母立即拿出了七十萬元,無息借給他們應急,解決了資金的缺口,否則小倆口應該會將之視為最佳備案。

選房:不陷入空間、距離迷思解決了資金來源的問題,更大的挑戰在於,哪裡才是最佳地點?

由於工作地點在台北市,林奕奇夫婦一開始也想「逐工作而居」,想在大安區附近買房,偏偏當地的房價已飆高到每坪近百萬元;因此,他們決定退而求其次,選擇兩人都很孰悉的蘆洲。但事與願違的是,時值蘆洲捷運剛剛通車,原本只鎖定捷運站附近的小兩口,發現距離捷運站五分鐘步程的標的,即便是十年中古屋,每坪開價也高達三、四十萬元!

若以林奕奇與李書玲的計畫,結婚後想要盡快有小孩,很快就會面臨「滿巢期」空間使用問題。因此,以他們的理想房型,室內空間三十坪左右的大兩房或小三房為例,買房總價便高達一千萬元。

「誰說理想距離一定要用『走』的?」李書玲發現在捷運蘆洲線終點的蘆洲站,公車路線及班次十分密集,「同樣要距離捷運五分鐘,走路與搭公車不也是嗎?搭公車反而更輕鬆!」念頭一轉,夫妻倆的看房範圍豁然開朗,從原本以步行五分鐘,改為坐車五分鐘的模式看房,很快的,找到了一間蘆洲靠五股的十年公寓。

雖然,親友認為地點過於偏遠,不能算捷運概念房,但林奕奇則獨排眾議,他解析,這間房位於生活機能充足的區域,不僅坐公車五分鐘就可到捷運站,更誘人的是,若開車,不到十五分鐘就可以進台北市區。更重要的是,以同樣十五分鐘的通勤時間,這間位於蘆洲的公寓,室內坪數二十八坪,無公設,開價六五○萬元,等於每坪不到二十四萬元,而許多台北市郊區的物件,動輒每坪六、七十萬元,多了近三倍的負擔。「看房子,別陷入空間距離的迷思,有些地段看起來很遠,但通勤起來很近,又便宜,這才是寶!」他得意地說。

精算:拿揑所得與支出

即使找到了超值好房,林奕奇與李書玲很堅持不能因為一時喜歡而加價,造成日後還款的困難,「五七○萬元就是五七○萬元!」為了控制預算,決定預留十萬元,拿出一六○萬元自備款,以一口價五六○萬元向賣方議價,順利成交。也因為壓低房價,即使李書玲因計畫懷孕而辭職,林奕奇也能以月薪四萬六千元獨扛房貸,讓二萬三千元的貸款月付金,在家庭收入二分之一以內的安全值內。如今小兩口挑的好房,開價行情已喊至八百萬元,「頂多負擔不起時,我們跟銀行申請寬限期來解套!更何況,後來房價上漲了,我們未來換房更有本錢了!」李書玲老神在在的說。

林奕奇與李書玲的故事,說明了儘管飆漲的房價己成民怨之首,但若以積極規畫取代消極抱怨,還是有機會擺脫無殼一族!

成家族你一定要精算:

我可買總價多少的房子?自備款與貸款金額又各是多少?

1.合理貸款月付金<家庭月所得大台北地區:合理貸款月付金約家庭月所得的1/2~1/3;大台北以外區域:合理貸款月付金占家庭月所得的1/3~1/5(若家庭月所得為10萬元,台北人合理貸款月付金為3.3萬~5萬元;其他區域則約2萬~3.3萬元)。

2.合理貸款總額:

合理貸款月付金÷5800(每貸款100萬元,以利息2%計算之本利攤還月付金)×100萬元

3.合理購屋總價:

合理貸款總額÷0.7(貸款7成)=購屋總價

4.自備金額:

購屋總價×0.3(3成自備款)=自備款金額例:家庭月收入10萬元在大台北買房,至多可買1231萬元的房子,貸862萬元,自備369萬元。

成家族

你一定要學會:

方法1:準夫妻過戶買賣籌錢法彼此有信任基礎的準夫妻,為籌自備款及降低房貸利息,若先生家裡情況允許,可將先生老家過戶予太太,老婆利用青年首購身分取得低利條件與貸款金額,真正買房時再用先生青年首購名義進行另一次申貸貸款,而太太所貸得的金額可補貼自備款。

方法2:分租降壓力

剛成家人口少時,可考慮將多餘空間騰出分租,降低房貸壓力。

方法3:優惠條件法

盤點任何可以使用優惠貸款的身分條件,如勞工、軍公教、殘障等,同時申請多個優惠條件減輕房貸壓力。

你一定要小心

陷阱1:房子一定要符合一生的使用狀況嗎?

現代人工作與居住地點變動大,只要適合當下所需,不用替未來預留過大空間,徒增負擔,不同人生階段由小而大換屋,才是聰明的。

陷阱2:我是不是一輩子也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看房價勿「以偏概全」,建商為了行銷而標榜創高價,讓人誤認為是平均行情,事實上好地段也有平價的好屋,就等著買家主動挖掘。

陷阱3:我只要看自己熟的區域?

過分的「地域堅持」讓房子的選擇變少,而用距離來降房價,就得考量通勤時間、精神成本與省下來的房價是否划得來。

陷阱4:因為要自住不是投資,就不用管增值性了嗎?

人生的資產往往繫於有沒有買對房子,就算是自住,買對了第一間房,資產增值,也會讓換屋更有本錢,甚至能在急用時增貸應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6

活用「指數基金提款術」 四十歲夫妻 十年存下二千萬元

2014-03-24  TCW  
 

 

從「一人飽全家飽」的單身理財,到雙薪家庭的四口之家,一對四十歲夫妻各自堅守專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結婚十多年累積二千萬元資產,而且只靠「指數型基金」及「保單」這兩項商品。

撰文‧劉育菁、楊寶楨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說:「理財應以家庭為個體,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加速資產的累積。」關鍵就是夫妻要同心齊力,而不是分頭進行。結婚十三年的廖漢章與韓維君,便是典型的「富貴成雙」案例。

在屏東車城長大的廖漢章,個性木訥,專科夜校畢業後,先服兵役,進入職場後,再考取大同大學資經所EMBA;而自台中公務員家庭長大的韓維君,對戲劇一直有份熱愛,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又考取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一圓夢想。

廖漢章個性內向、韓維君活潑開朗,兩人於二○○一年在網路公司相識、相戀,進而結婚,育有二女。過去是「一人飽、全家飽」,但在大女兒出生後,夫妻便開始積極理財。

在金融業任職的廖漢章善於投資,負責「掌舵」,而婚後轉換跑道至壽險公司的韓維君,則扮演「守護者」,先生主攻、太太安內,兩人年收入約三百萬元,碰到重大投資機會,更搭配得天衣無縫,十多年來,這對四十歲夫妻累積可觀資產。

廖漢章的投資啟蒙源於服兵役,當時他被分配到空軍醫療單位,和四、五位醫官共同組成股票研究小組,分頭找飆股。一九九六年,這群門外漢先從報紙找市場的熱門股,再從技術分析找買點,而他只研究最入門的KD指標。

廖漢章幾乎每天與戰友花二小時分享心得,近二年畫了數百家公司的K線圖,奠定技術分析的基礎,每天討論一檔最值得投資的股票,然後再交由同袍下單,「當時我月薪五千元,每分錢都省下來買股票。」「一開始擔心賠錢,只要賺五%至一○%,就獲利了結,再滾入投資;慢慢膽子變大,但反而虧損。」看起來年輕、已有十五年投資經驗的廖漢章表示,很多時候是模擬投資賺很多,實際操作卻賠錢,並坦言最難克服的是「人性」。

買指數型基金》

定期定額為主 技術為輔瞭解自己的缺點後,廖漢章改弦易轍,嘗試「愈跌愈買」、「克服人性」的定期定額投資,並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前,買進富達東南亞基金,雖當中曾虧損,但抱著「損失不大」的心態,耐心低點扣款,最後以大賺四倍出場,這讓他體會到:「技術分析只能做短波段,想賺大波段得看對趨勢。」「如果要求長期穩健,投資基金報酬率不輸股票。」在基金幾乎沒有賠過錢的廖漢章說,○八年金融海嘯前,他只挑二種市場定期定額投資。第一是看準「會下跌」的市場,如受金融風暴影響的韓國,以及蘇聯解體後的東歐等,至少準備二、三年的資金,耐心扣款,最後都有一倍以上的報酬率;第二則是尋找「成長型」的市場,如○五至○七年新興市場或大中華等,都有二至三成的報酬。

然而,光靠定期定額獲利,廖漢章並不滿足。他說,危機不是天天都有,在不增加風險前提下,如何提高獲利呢?本著所學的專長,廖漢章研究出一套「長線保護短線、短線提升長線」的提升資產報酬策略,作法是在定期定額之外,再搭配技術分析找買賣點。

一開始,廖漢章用最熟悉的台股進行操作,不想浪費時間在選股或選基金的他,鎖定追蹤大盤的「台股指數型基金」,搭配KD指標,作為進出依據。

他解釋,因為KD指標在八十以上被視為超買區,在二十以下則視為超賣區,指標訊號明顯,短中長線操作皆適合。以一二年及一三年為例,若設定周KD二十以下進場,一二年有三次、一三年有四次機會,平均一至二個月,就能獲利四%~七%,而他從○九年操作至今,沒有執行過停損。

遇系統風險 參考其他指標但工程師出身的他不否認,如果碰到類似○八年的金融海嘯,這套方法也會失靈。以○八年為例,當時市場一直下跌,產生系統性風險、技術指標鈍化,就會發生KD值雖產生買進訊號,進場卻出現虧損的狀況,約一年後才能回正,「此時買進不是不會賺錢,只是時間會拖很長。」經過反覆的操作,廖漢章認為,若要更安全進場,可將時間週期拉長,用季KD指標觀察。他說,雖然季KD通常會落後周KD,但趨勢性更為明確,如果周KD值先跌落二十,季KD值也隨之跌落二十以下,代表市場超跌的情況很嚴重,這時可以耐心等待下一次周KD站回二十的買點,或搭配十日與六十日均線的狀況,尋找超跌時的買點。

如何搭配均線尋找超跌買點呢?方法是透過日線圖觀察,若十日線往上突破六十日線時,稱為黃金交叉,就是不錯的買進訊號。

不過,廖漢章即使找到很好的買點,為了分散風險,會把預計投入的資金分四、五次進場,當然,周KD指標來到八十以上的賣出訊號,他也會分二、三次脫手,抱持「留一點給別人賺」的心態,絕不戀棧。

把「穩健的」指數型基金「積極操作」,廖漢章因此讓平均報酬一至二成的台股基金獲利,往上墊高一成以上,等於替自己多賺幾個月的年終獎金。

很多人好奇,這套方法能否套用其他市場?廖漢章表示,以大中華基金為例,利用KD指標找短線買賣點沒問題,但因市場波動不像台股規律,等待時間有可能拉長。他建議,若要用在台股之外的市場,最好選擇波動規律的市場,或搭配其他MACD技術指標。

每年初都設定目標的廖漢章,今年規畫五成投入台股基金、三成大中華基金,其餘二成投資全球股票基金,用「定期定額為主、技術指標為輔」的策略,年初至三月,已賺進至少一成報酬。

存保單》

強迫儲蓄兼節稅 只進不出過去幾年,只要廖漢章「額外」賺到意外之財或領到年終獎金,負責「守財」的韓維君會規畫「只進不出」的保單,把錢緊緊鎖在保單的大水庫。

記帳十年、對家庭開銷瞭若指掌的韓維君表示,只要家庭保障事先做足,包括壽險、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都安排妥當,不妨把部分資產放入保單,一方面可達到強迫儲蓄的目的,同時也有節稅的功能。

再者,由於保單的進入門檻低,只要小錢慢慢可累積大錢。萬一碰到稀有難逢的大好投資機會,她甚至會用保單質借,把錢投入股市,像是○八年及○九年,在台股四千點的低檔區,夫妻決定借錢投資,大膽危機入市,狠賺一倍台股。

利率變動難料 量力再買目前廖漢章與韓維君夫妻已存下十多張保險,算起來到六十五歲,每人每年可領回三十萬元左右;○六年買進的新北林口預售屋現值一千五百萬元,上漲五成,當初也是靠著保險存下頭期款與工程款;兩個女兒的教育基金也是透過保單規畫,從結婚至今,保守估計已累積二千萬元資產。

和時下流行的存股或存房相較,存保單似乎是保守的安排,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分析,存股的概念通常都是買績優股,只要有好的配息機制,就值得長線擺著;但不能避免的是,有時會受到市場或產業影響而「破功」,比如中鋼,因為配息政策改變,又或是金融海嘯來襲,還得賠上本金。

至於存房,長期來看,房價會隨著經濟成長而增值,但房地產的進入門檻高,流動性又不若股票,更重要的是,一旦進入房市谷底期,不易脫手,若是財務槓桿太高,很容易套牢。

相較之下,存保單的確是保本的好方法,但究竟要存什麼保單?韓維君認為,不管是短天期儲蓄險、利變型保單或投資型保單,都得視當時能力及需求而定,更重要的是,避免把保單存成財務黑洞,愈繳愈喘不過氣,務必細算自己的繳款能力,或把資金分成幾等分、慢慢繳付。她認為,尤其面對升息循環,存保單最好選擇利率變動型保單。

蕭碧華也提醒,存保單都是存有現金價值的儲蓄險或一般壽險,而儲蓄型保單吸引人之處,在於比銀行定存利息頂多多一點,但利率變動難料,加上有時間限制以及提前贖回利息會打折等,「還是不能完全把錢都鎖在保單裡。」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提醒,除了醫療險及意外險等消費型險種,像一般壽險、養老險等都有「現金價值」,因為保單的現金價值只有在到期或滿期,才屬於被保險人;意即如果被保險人不在約定期間,決定要提領,此時是向保險公司質借,得支付利息成本,因此保單借款只能用來當「保命錢」,如果想槓桿投資甚至套利,風險並不小,千萬不要得不償失。

韓維君

出生:五年級後段班

現職:壽險理財規畫師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

廖漢章

出生:六年級前段班

現職:金融業電子商務部

學歷:大同大學資經所EMBA

廖漢章投資操作眉角

利用周KD指標,在2013年可抓到四次進場機會:

第一次佈局

7856(3/25)

第一次出場

8128(5/2)

報酬 3.89%

第二次佈局

7937(6/14)

第二次出場

8258(7/17)

報酬 6.15%

第三次佈局

7856(8/9)

第三次出場

8192(9/9)

報酬 4.6%

第四次佈局

8104(11/13)

第四次出場

8418(12/4)

報酬 3.9%

存保單一定要

知道的5件事

對於不善理財且只想保本的投資人,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建議,存保單的確是一個好方法,但在「存」之前,要先瞭解幾個觀念:觀念 1 在強迫儲蓄存保單之前,要先確認保障已足夠。

觀念 2 保單只能穩穩把錢守住、無法保值,更禁不起通膨。

觀念 3 如果存的是投資型保險,因為無法預期未來的投資成果,因此,要清楚連結的投資標的,並釐清自己的屬性。

觀念 4 確認未來幾年的現金流量是足夠的,不要為了存保單,而讓自己陷入資金缺口,因為保單解約多半不划算。

觀念 5 通膨的變化難預料,因此,不要買長天期保單來強迫儲蓄,建議以三至五年的產品為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6

明年GDP目標存下調余地 調控思路有望進一步明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44

GDP,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調控,就業

本文首發於一財網,作者王子約。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轉載。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獨家獲悉,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報告起草工作已於近期啟動。

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的一項重點內容可能就是進一步闡述新常態下的調控思路。至於明年的GDP目標制定等重要內容,要最後才會最終確定。有多位接近官方的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明年的GDP增速有下調空間。這其中,既有就業向好等經濟結構改善所帶來的底氣,也有確保經濟長跑有後勁的考量。

從近幾年的慣例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舉行,核心議題是總結當年工作、部署來年任務。2015年恰逢“十二五”收官,在學術界和市場機構看來,此次會議是判斷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政策風向的重要窗口。

       誰來起草報告

  知情人士對一財稱,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分由若幹小組負責不同內容,主要由高層智囊機構組織協調,小組成員來自各個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大部分人有豐富的重大經濟文件起草經驗。

  這名人士還介紹,報告要經過五六次的修改和調整,兩周左右完成初稿。

  2014年,中國經濟經歷多次起伏,下行壓力始終如影隨形。GDP圍繞7.5%左右的波動一再引起市場上“刺激派”和“穩定派”的爭論。

  “總的來看,堅持穩中求進的思路不會變。但要保持一定的增速,政府會更強調主動作為,強化預調和微調。”上述權威人士稱。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此後,習近平和李克強總理在多個場合提到新常態。依照目前各界的主流觀點來看,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速、發展動力、經濟結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舊的理解邏輯和固有的刺激方式可能都不再適合當前的狀態。

  就在10月份,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中財辦”)主任劉鶴帶隊到江蘇調研經濟時,重點了解了三個怎麽樣:經濟增長怎麽樣?結構調整怎麽樣?改革開放怎麽樣?有觀察人士表示,這三個問題正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能否實現順利轉型升級的關鍵。此前有知情人士表示,身兼中財辦主任和發改委副主任的劉鶴是多年經濟工作會議報告起草的主要組織者。

  前述權威人士稱,中國經濟強大的潛力和內生動力將保證中國經濟還有數年的平穩發展期,這將為我們爭取改革時間,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贏得機會。他認為,穩中求進將依舊是政府工作的主線,需要把握好幾個點,一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平衡點;二是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三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

  增長目標怎麽定

  盡管包括GDP增長目標在內的新一年經濟工作任務都是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明確,但前一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往往具有定調的作用。

  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速,來到“7時代”。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表示,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癥的速度。

  這樣的可持續增長理念的量化體現即是高層今年反複強調的7.5%左右。

  國家統計局21日將發布中國經濟三季報,此前多家機構預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將低於二季度的7.5%,但不會回落到7%以下,預計在7.3%左右。此外,業內普遍認為,隨著9月起刺激政策的相繼出臺,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略高於三季度。

GDP,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調控,就業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結構性減速成為必然,改革紅利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不少專家認為明年的GDP目標有可能下調。根據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經濟秋季報告預測,2014年經濟增速為7.3%,明年將放緩到7%左右。

  上述權威人士對一財稱,去年在設定經濟目標時就曾考慮過7%,最終定在7.5%還是擔心增速太低影響就業。但今年的實際情況是,在經濟波動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就業不降反增。

  李克強更是在訪問德國期間“劇透”了前三季度就業數據,“1~9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幾萬人,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態環保取得積極成果,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他說,“經濟發展不是短跑,而是沒有終點的長跑,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後勁。”

  一財記者采訪的多名人士認為,無論從就業容量的理論值來看,還是從經濟中長期發展目標來看,未來五六年只要保持7%的增速就能保證平穩發展。

  “隨著經濟結構的改善,GDP就業容積也在增加,這為我們調低經濟目標換取改革空間提供了更強大的信心。”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綜合多種因素,中國的GDP增速仍有下調空間。

  但保持正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並不意味著對經濟下行的絕對容忍。多名人士對本報表示,在下行壓力短期不會消失的背景下,2015年部分領域的政策取向會延續今年的積極態勢,可能會重點推出針對投資下行壓力大、企業融資籌資難等問題的政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15

國庫定存下周繼續招標 一數據或將凸顯央媽意圖

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室9月9日公告,為提高中央國庫現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6年9月14日上午9:00至9:30,通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系統進行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六期)招投標。

值得註意的是,8月23日,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利率為2.8%,較前一期國庫定存利率上升了0.05個百分點。而這是去年11月以來,國庫定存利率首次上調。

本期國庫定存操作量為600億元,期限3個月 (91天),起息日為2016年9月14日,到期日為2016年12月14日,面向2015-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 款業務參與銀行進行利率招標。招投標利率的變動仍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03

國庫定存下周招標 一數據或將凸顯央媽意圖

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室9月9日公告,為提高中央國庫現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6年9月14日上午9:00至9:30,通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系統進行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六期)招投標。

值得註意的是,8月23日,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利率為2.8%,較前一期國庫定存利率上升了0.05個百分點。而這是去年11月以來,國庫定存利率首次上調。

本期國庫定存操作量為600億元,期限3個月 (91天),起息日為2016年9月14日,到期日為2016年12月14日,面向2015-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 款業務參與銀行進行利率招標。招投標利率的變動仍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