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生投資周記:收購概念因何無驚喜? 王雅媛


2009-11-30  OD





停 牌近一個月的華潤燃氣(01193)和鄭州燃氣(03928),上周終發出聯合公告。華潤燃氣早已公布了可能收購鄭州燃氣事項,這次就是等它公布具體方 案。筆者持有鄭州燃氣,本來滿心歡喜以為這次發達了,誰知看了收購價,居然是每股9.6元,較鄭州燃氣停牌前的17.18元折讓44%,真是一場歡喜一場 空。

低價出售背後有因

華潤燃氣將與鄭州市國資委成立合營公司,公司成立後,華潤燃氣佔八成股權,鄭州市國資委佔兩成。之後合 營公司會以每股9.6元向鄭州市國資委收購約43.18%鄭州燃氣的已發行股本,以及向小股東提出強制全面收購建議。仔細一想,其實9.6元這個價格,是 交換鄭州燃氣的控制權,與外面流通的價格關係並不密切。那為何鄭州市國資委願意以如此低的價格將控制權讓予華潤燃氣呢?

其實早在七月,這項 潛在交易已經公布。而當時的鄭州燃氣股價就是9元多,相信當時雙方就已經認同了這個價格。鄭州燃氣○九年上半年每股盈利近1元,粗略以全年每股賺2元來計 算,9.6元的收購價相當於○九年4.8倍的市盈率。在天然氣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這樣的估值顯然是超低的。

表面看,鄭州市國資委很吃 虧,這純粹是因為我們從外人的角度去看這交易。因為它轉讓的鄭州燃氣股權原本是屬於內資股,不流通的。通過這項收購,不流通變成了流通,變現後可以投資其 他項目。鄭州市國資委只是轉讓了控制權,引入背景、資源更好的華潤集團。如果未來鄭州燃氣發展好的話,當地政府稅務收入又會增加。

兩燃氣股各有優勢

鄭 州燃氣換控股大股東之後,會繼續維持上市地位,那這兩隻燃氣股,哪一隻更值得投資呢?鄭州燃氣的好處是便宜,此刻變身成為了華潤系,相信市場願意付出的市 盈率(估值)會相對提高,但是它始終是區域性的企業。相比起來,華潤燃氣○八年開始收購首個中國城市燃氣分銷業務,並且一直有意在這個領域迅速擴張。我認 為擴張對燃氣行業很重要,因為燃氣價格是受規管的,所以只能從規模上做大。那現在投資者面對的選擇就是,想以低價買個優秀區域性公司,還是高價買有條件成 為龍頭的公司。以這幾天它們的股價表現來看,似乎後者較受市場喜歡。

申銀萬國證券(香港)聯席董事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持有鄭州燃氣)

我的投資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yayuan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5

青春因何迷茫?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092650.html

許多20來歲青年的父母憂心忡忡,因為他們的子女還沒找到自己的事業之路,還沒有結婚,或者還沒有在經濟上獨立。

專家說,這些家長應該淡定一些。

對大腦發育的最新研究表明,人在20多歲年齡段的後期比前期更具有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能力。科學家稱,曾被認為在青春期之後就已發育完全的大腦在人生的第三個十年期仍要繼續發育,清除掉從未使用過的連接,加強剩餘的那部分連接,最終達到成年人大腦的形態。

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神經學家傑伊·吉德(Jay Giedd)說,「直到最近,我們都是在部分大腦尚未發育到最佳狀態時就不得不做出涉及教育、事業、結婚對象、是否參軍等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決定。」他對幾 千名年輕人所做的腦成像研究已經產生了許多新見解。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推遲那些決定是有道理的,他說,「20多歲的年齡段正在成為自我發現的階段,這是 件好事。」

這些發現是一股研究「始成年期」的新浪潮的一部分。始成年期大致是指18-29歲之間的時期,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神經學家都逐漸將其視為一個獨特 的人生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或出於自願或迫於經濟原因延長他們的教育,推遲承擔傳統的成年人責任,青春期和完全成年之間的時間間隔變得越來越大。在 時隔不遠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是20歲,男性是22歲。今天,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為26歲,男性為28歲。

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Worcester)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傑弗裡·J·阿內特(Jeffrey J. Arnett)在2000年的時候新造了「始成年期」一詞,他說,「人在20多歲時的典型特徵是不清楚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常改變想法,生活看似很不穩定, 家長們如果瞭解這一點就應該放下心來。」

對於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期。研究表明,焦慮、抑鬱、機動車事故和喝酒的比率在18-25歲之間達到高峰,這種態勢往往 到28歲才趨於平穩。克拉克大學最近對全國1,000多名剛成年的年輕人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發現,72%的人說人生的這一階段充滿壓力,33%的人稱他們 經常感到鬱悶。儘管如此,還是有89%的人相信他們最終會得到自己的生活所求。

28歲的尼基·科恩(Nikki Cohen)對事業的探尋已經比很多人整個一生裡所做的還要多。科恩在長島(Long Island)出生長大,在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念了一年醫學預科之後,她回到了紐約,進入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學習。她說,「當時我覺得時裝比科學更激動人心,更適合『我』。」

23歲時,她開了一家服裝店,並在MTV短命的真人秀節目《都市女孩》(Downtown Girls)中擔任主角。當這個節目被取消、她的商店也受經濟衰退所拖累之時,她認為自己終究還是對健康問題感興趣,現在她正在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撰寫健康教育的碩士論文。

科恩說,「這絕對是個讓人提心吊膽的時期,我一直都在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遇不到能夠讓我幸福超過一個月的男人。但是我也很高興自己嘗試了不同的東西。」

研究人員對青春期和青年期的不同經歷如何對大腦發育產生影響的研究正處於起步階段。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吉德和他的團隊把未成年母親的大腦影像拿來 與未生育青少年的大腦影像進行了對比,但是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差異。然而,其他研究已經發現,像彈奏樂器或說另外一種語言這樣的技能對大腦連接尚 在形成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學起來更容易。成年人也能夠學習新的語言,但是難度更大,而且常常帶有口音。

吉德說,大腦發育在成年初期尚未完成這一事實「是發生在人類身上最好的事情」,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適應變化的環境,「我們可以弄清楚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之中以及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樣的一技之長。」

大腦前部稱為前額皮質的部分是最後成熟的大腦區域之一。這個區域負責規劃、優選和控制神經衝動。

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發展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說,到了20歲年齡段的後期,「大腦中處理情感和社交信息──比如人們對你的看法──的部分與大腦中重點負責事先規劃、平衡風險與回 報的部分之間建立了更好的連接。」

處於始成年階段的年輕人如何才能把他們的大腦潛力發揮到極致呢?斯坦伯格說,「能夠提供認知刺激的東西很重要,對認知發展而言,在YouTube上看會說話的貓不如讀書或聽課。」

就算是那些在經濟上還依賴父母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鍛鍊獨立的能力。學術機構「始成年期研究協會」的聯合主席、發展心理學家詹妮弗·坦納 (Jennifer Tanner)說,「我的建議是,如果家長現在還在替你做你力已能及的事情,你要主動自己去做。你可以說:『媽媽別管,讓我自己拿香波。』」

從生理上講,人的身體在始成年期達到巔峰狀態,在一段時間之內,成年後期的慢性疾病都不會發生。

年輕人的十大死因──包括機動車事故、他殺和自殺──都是可以預防的問題,牽涉到判斷力,與疾病無關。

青少年和20來歲青年的大腦也尤其容易受到心理創傷、虐待、酒精和毒品的侵害。腦部掃瞄顯示,年輕人酗酒(界定標準為一個月喝酒達20瓶及以上)可以導致認知功能、記憶力和注意力的減退。

一些20來歲的年輕人正在為自己以後的健康問題埋下隱患。大約3/4的年輕人體重超標,增加了今後患肥胖病的危險,吸煙的年輕人約佔25%。

一些嚴重的精神疾病在15-25歲年齡段也開始變得明顯起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徵兆包括幻覺、突發敵意與疑心、茫然盯視及說話語無倫次。躁鬱症則是在心情抑鬱與魯莽衝動(比如過度消費)之間交替循環。

懷疑自己的子女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家長應該立刻帶孩子去檢查。坦納說,「即使是專業人員,要分析出這個年齡階段裡哪些屬於心理發展問題,哪些屬於心理 健康問題都是一件極端複雜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去,你自己也要去向專業人士諮詢建議。如果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心理發展的所有努力甚至都無從入 手。」

除了80多歲年齡段以外,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人出現抑鬱、焦慮和其它心理健康問題的比率比其它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高。一些專家認為青年時期過山車式的 情緒突變與不確定性造成了這種局面。阿內特說,「大多數始成年期的年輕人發現人生的這一階段很有刺激性,但是有些人覺得這段時期難以應對。他們想,『我如 何才能看清我是誰,或者我想做什麼?』又或者他們想當一名醫生或創業經商,卻發現所有的門都是緊閉的。」

「這一時期還有很多的孤獨感以及與戀人的分分合合。」

那些問題到20多歲年齡段後期很多都會緩解。研究表明,到那個時候,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已經找到了工作、愛人以及較高的自信與生活滿足感,而且多數人 已經實現了經濟獨立。克拉克大學的那項調查發現,18-21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中有28%的人定期從父母那裡得到生活費,這個比例在26-29歲年齡段下降 到了6%。

與此同時,阿內特說,「不要因為你21歲甚至26歲的子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感到驚慌,放鬆心情才有好處。幾乎沒有人到40或50歲的時候還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大家最終都會想明白這個問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85

360股價因何徘徊不前? 尹生

來源: http://xueqiu.com/8138652508/31078457

$奇虎360(QIHU)$ 摘要:曾經的中概股明星360,過去一年股價徘徊不前,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股價已經包含了較高的增長預期,移動端安全的地位可能面臨挑戰,搜索引擎商業化進展比預期的慢,遊戲業務比例的上升,可能導致估值指標的改變。

今年3月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曾經經歷了一波劇烈的回調,但很快其中較為優秀的公司都迅速反彈甚至創出新高,但過去兩年的明星股奇虎360卻不在這些股票之列。

2012年~2013年,該公司的股價上漲超過400%,憑借這一表現,該公司一度成為中國僅次於騰訊和百度的市值第三大上市互聯網公司——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在去年9月份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文章《奇虎360憑什麽值100億美元》中對此有分析。

但過去一年里,該公司的股價始終在100~150億美元的區間徘徊,而在3月份的這次調整中,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下跌接近40%,盡管最近有所反彈,但相對於3月份的高點仍然有近20%的距離。

而自3月以來,百度、京東、唯品會、獵豹移動這些公司的股價都上漲了50%甚至更多,網易也漲了30%,其中新近上市的京東市值已經是三個360,唯品會和網易市值也已超過100億美元,和360相當,後來者獵豹移動的市值也已經接近40億美元,而該公司是360直接的競爭對手。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360的股價徘徊不前?是它的財報不夠漂亮嗎?

今天奇虎360發布了它的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營收增長110%至3.179億美元,凈利潤增長18%至3910萬美元。按靜止的標準看,這仍然屬於一份不錯的財報,不過任何財報只有在比較中才有價值。

如果拿過去四個季度看,這個季度的營收增長速度是最低的:過去四個季度奇虎360的營收增長分別為124%,115%,141%和110%,四個季度整體增長120%。過去三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奇虎360的增速分別為191%,96%和104%。營收增速似乎在經過2012年的短暫調整後,有重新加速的趨勢。

但增長似乎是以犧牲短期利潤為代價的:過去三年奇虎360的利潤增長速度分別為83%,200%和30%,而過去的這個季度則下降到了18%。不過,按照尹生一貫的觀點,對類似這樣處於市場和自身轉型期的公司而言,凈利潤是一個非常容易導致偏差的指標。

相反,尹生在多家公司的估值中都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在未來行業中的定位能力。正是按照這種方法,我過去幾年來一直是京東的堅定看多者,並且在上市前就認為京東的估值將超過300億美元,而在今年三、四月份,當業界仍然對百度普遍看空的時候,我成為百度股價的堅定看多者。(這方面的內容請閱讀我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或百度百家專欄)

那麽,將這種方法用在奇虎360身上,能否解釋其最近一年股價的徘徊?總體來看,奇虎360未來面臨如下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對其未來的行業地位息息相關:

一是奇虎360在其根據地業務安全領域的地位可能面臨挑戰。360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在PC安全領域實施的以免費換取用戶的策略有直接關系,正是以此為基地,它發展了瀏覽器等一系列客戶端軟件,從而與主要的巨頭實現差異化競爭。關於這一點請參閱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文章《奇虎360為什麽屢剿不滅》。

然而,移動市場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變化:首先,那些在PC安全上吃過虧的巨頭,比如騰訊和百度,明顯加大了在移動安全上的投入,而當時奇虎360正是利用了它們的忽視。

其次,在PC時代,安全軟件是為數不多的在用戶的屏幕上以獨立客戶端方式存在的軟件之一(騰訊的QQ是另一個主要的類似軟件),一旦安裝,就會在後臺自動運行,加上PC上安全事件頻發,就使其獲得了高留存率和使用率,即便那些掌握著渠道的互聯網公司推出自己的產品,一般的用戶也很難有動力去卸載360並重新安裝一個。

但在移動端則不然,用戶的使用習慣正是基於APP的下載與安裝培養起來的,這讓它們在卸載一個軟件並安裝另一個軟件時變得熟練很多,這給了那些覬覦這個市場的巨頭以機會。

第三,移動端的安全需求相對於PC端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用戶看來,讓手機運轉更快的垃圾清理或加速功能,又或者幫助刪除隱私數據的功能,可能就比PC時代的殺毒更為迫切重要,而在這方面獵豹移動、騰訊和百度,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未來的移動端安全之爭中。

獵豹移動是今年剛剛上市的一家公司,它曾是PC安全時代的主要公司之一,但被奇虎360用免費的模式反超。但現在它憑借一款裝機量超過兩億、月活躍用戶過億的手機清理軟件,可能對360的安全地位形成挑戰,就像當初它被360挑戰一樣。

盡管360在其財報中披露,其移動安全產品的智能手機用戶總數已經達到6.41億,幾乎比去年的3.38億翻了一倍,在用戶關於移動安全是什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看法之前,市場的變數就始終存在。

唯一我能看到的積極因素,可能是奇虎360正在尋求的向行業安全市場的擴展。我從一些市場人士處獲知,360正在努力利用中國政府對安全的關註,將自己的安全業務延伸到政府和行業市場。幾個月前,360挖到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委任其為360副總裁,主管市場和公關工作,這與前面提到的小道消息吻合。

不過,在這個市場,360可能需要面臨另外一批擁有深厚背景的公司的競爭,而且那是一個360沒有做過的市場。

而在360寄予厚望、也是曾經被資本市場賦予較高預期的搜索引擎領域,奇虎360似乎仍然沒有找到將已經獲得的搜索請求份額轉化為收入份額的方法,反而可能面臨更多壓力。

盡管360自己曾引用一家小型調研公司的數據證明其在去年底的搜索份額已經超過20%,但這一數字也充滿爭議,幾個月前網上曾傳另外一家調研公司的研究員公開質疑,稱360的搜索份額實際上只有14%多一點——不過很快這家調研公司就公開表示,並沒有這回事。

但關於360的搜索收入份額,艾瑞有一份公開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360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收入份額僅為2.5%,而同期百度為81.7%,谷歌12%,搜狗3.7%。一年前奇虎360開始搜索引擎商業化的當季,百度、谷歌、搜狗和360的份額分別為80.6%,14.4%,3.1%,0.3%。這期間最大的變化是搜搜與搜狗合並,2013年第一季度時搜搜占1.6%。

之前市場曾經預期奇虎360能從百度搶奪部分份額,但現在看來百度的收入份額在這期間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360可能更多的是受益於搜搜的調整和谷歌出讓的部分份額。但最近一年多,有關谷歌可能重返中國的傳言一直未斷,而去年初360曾公開過與谷歌的合作(不過未知後來的情況)。

而得到了騰訊的入股和支持後,搜狗也可能成為奇虎360的一個重要對手,特別是最近搜狗和騰訊微信聯手推出了微信搜索,這成為其一項差異化的功能。

考慮到這些因素,最終360搜索可能面臨的情況是:一個追隨者面臨數個“追隨者的追隨者”的追趕,從而使它的搜索商業化面臨價格戰和市場份額的雙重擠壓,這最終會影響360在搜索上的投入信心,而與之形成對照的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百度卻在持續加大在PC端和移動端搜索的投資。

可能對當前股價形成制約的第三個因素,是360收入結構的變化:它正在從一家在線廣告公司迅速變成遊戲公司。

在過去的第二季度,360來自增值服務(主要是遊戲)的收入,已經占到全部收入的46%,過去四個季度為42%,往前順推的一年這個數字為37%,2011年這個數字才26%。這表明遊戲已經成為360營收最重要的增長引擎:過去四個季度,其來自在線廣告的收入僅增長了103%,而來自遊戲等的收入則增長了150%。

雖然憑借渠道優勢,360在遊戲領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但隨著基數的增加,它面臨的來自整體市場的壓力也會增加,在傳統的客戶端和網頁遊戲領域,騰訊和網易一直是強大的主導性對手,而且這兩個市場都遭受著市場增長放緩的壓力,尤其是網頁遊戲,過去一年一些主要靠網頁遊戲的公司的業績都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未來遊戲業主要的增長動力會轉向移動,而在這個領域,也是巨頭林立。更重要的是,如果前面提到的第一點即360的安全大本營遭遇挑戰,也會影響其移動遊戲營收能力。

按照目前的速度,可能再過一兩個季度,360的遊戲等增值收入就將占到全部收入的50%以上,那時資本市場會面臨一個選擇:是繼續將其視為一家和騰訊、百度這樣擁有高粘度用戶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作為一家像網易這樣的遊戲公司對待?

選擇不同,將面臨不同的估值水平,而這種選擇如果與對360在未來的安全、搜索引擎等市場的行業地位的擔憂伴隨,就可能使投資人放棄過去面向未來的估值,而轉向更加強調盈利能力的指標,比如更關心市盈率指標。

網易目前的股價相對於2013財年的凈利潤和增長率指標的PEG為0.7,而360為1.136,如果投資人轉向網易的指標,則360目前的估值可能不到80億美元,也許正是這個數字拖累了360更上一個新臺階的步伐。

第四種拖累股價的可能,是盡管其業績增長仍然較高,但按照目前公允的估值水平,其股價已經暗含了這一高增長水平。

目前對360而言,最接近的兩個估值參照是騰訊和百度。假定未來幾年騰訊、百度和360的營收複合增長分別為40%,50%和70%,按照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和目前的股價計算,騰訊和百度的PSG分別為0.343,0.234,考慮到360作為追隨者的盈利能力的差別,給予360公司70%的折扣,對應的360的估值應為166億美元和114億美元,中間位置大約為140億美元,而目前的市值為128億美元。

我在去年9月的《360憑什麽值100億美元》中,曾經按照分業務法給奇虎360估值102~117億美元。不過,任何關於其未來預期的改變,比如增長速度、行業地位等,也都可能迅速影響對其的估值,因此我會對其變化隨時保持關註,並及時更新評估。

若想閱讀更多互聯網價值評估方面的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和百度百家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92

橡膠產業因何大潰敗?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ok.html

    我一直對橡膠圈有感情,這點其實很多業內是知道的,但因為我性格不好,說話比較直接,不太顧及別人面子,得罪人不少。大多數前輩了解我,就笑笑不計較,少數則恨得很。

    到去年,我問橡膠業的朋友,如果忽略我的態度,接受我的觀點,能多活下來多少人?

    不語。

    我最早得罪的業界是輪胎業,因我一片文章,曾導致橡膠跌停,輪胎業一些企業甚至翻印我的文章在董事會傳閱。但是,輪胎業卻是最受益的,因為我後來有一兩篇文字,提及只要不做太多原材料庫存,就能維持高收益。

    這也是我幾年來推薦大家買輪胎股的原因。

    所以,我刻意規避了兩年沒去東營,後來遇到輪胎業的人,人家已經很客氣。

    我記得我有一篇文字,提及未來幾年內,橡膠業的貿易商會死傷大片,只剩下寥寥無幾。這篇文字是很傷人的,但我沒辦法欺騙自己。

    在不遠的經濟史上,歐美日韓都沒有多少傳統意義的貿易商,原因是什麽?

    可能我今天又要得罪一下輪胎業,未來的中國經濟版圖里,輪胎企業也剩不下多少。

    兩年多以前,我就給我的客人列了一個循環圖,去年我把這張圖寫在了博客里。今天再細化一下,橡膠業的發展就是這樣走的:中國制造業崛起---輪胎業興起---橡膠貿易商興起---貨幣泛濫----橡膠大漲---貿易商繼續增加---采購需求過剩---形成海內外負基差---貨幣收縮---貿易泡沫崩塌---橡膠價格持續下跌---輪胎價格下跌緩慢---輪胎業獲利豐厚---輪胎業盲目擴張產能----生產過剩---價格競爭---庫存積壓---海外因此貿易壁壘興起---輪胎業惡性競爭---輪胎產業大量倒閉----兼並---橡膠繼續下跌---橡膠上遊惡性競爭---膠農破產---新的上下遊格局形成。

     未來的趨勢是巨頭遊戲:少量的輪胎業巨頭,少量的橡膠上遊巨頭,少量的橡膠投資公司。

     昨天,我在偉波的群里開了句玩笑,因為老黃說,股票圈里人聲鼎沸,商品群無人講話。我說,膠圈不需要言傳了。順著上下文,你也知道這是句玩笑,意思是我們膠圈都無語了。

     結果一位貿易商前輩說我不尊重別人,因此我這種自以為是的人也就得不到尊重。

     好吧,我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告訴大家,我自以為是很久了,但在橡膠上倒閉的不是我。我無論如何都是對大家好心好意,忠言逆耳。這句玩笑話也沒什麽涵義,只是一句苦笑。別人逃離橡膠的時候,我還在堅守。希望山東的老鄉們不要再計較王海濱的態度問題了,你覺得場面上的虛套能有用嗎?

    與諸君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02

取勢,明道,優術:財富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7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7 22:08 編輯

取勢,明道,優術:財富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

作者:格隆



每輪牛市都會創造很多臨時性的股神與富翁,甚至是上帝:據說鎮上做拉面生意的王六娃現在非常反感鄉親稱呼他的本名,因為他不聽任何消息,完全通過自己研究並買入的創業板股票組合已經上漲超過了3倍。

但一旦牛市結束,能保持碩果的人其實寥寥無幾。張三還是那個張三,李四還是那個李四,六娃還是那個六娃,只是多了一點酒後與子孫輩的回憶談資:想當年……

過去20年,A股和港股像樣一點的牛市,加起來不下10輪了吧,你身邊有多少人因此而進入了財務自由?

財富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它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但有些基本的原則是亙古不變的:其實很多時候,財富的來去與多寡,與你直接謀求財富的手段(學以致用也罷,辛苦打拼也罷,坑蒙拐騙也罷)並無太大關系,而是與你的視野,你的人,你的品有莫大關系。所謂取勢,明道,優術:手段是術,人與品是道,大環境是勢。財富因勢而生,會為道而停留。術面前,財富永遠只是過客。

聽起來很玄,簡單文雅的解釋是:無論多麽卑微與渺小,都永遠把自己置身在歷史潮流中,先做人,去追隨並承擔,再聚財,去分享和幫助。

再簡單粗暴一點解釋是:讓自己有點逼格!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不是為了裝,是為了讓自己更有資格接近和管理財富: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擁有的財富,只是暫時替佛祖代管一下而已。

財富因勢而生。沒有美國持續200多年的國運上升,斷然不會有巴菲特的投資傳奇。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厚積薄發,也斷不會有今日中國層出不窮的技術創新與叠創新高的“神創板”。這就是格隆一再強調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賺的一個大趨勢的錢。有了這種謙卑而清醒的認知,你才不會偶有所得而誌得意滿,得意忘形;你才知道暫時替佛祖管理錢財的真正含義;你才知道幸運賺了錢以後去幫助你的親朋乃至身邊的陌生人是應有之義;你才知道分享的天經地義與快樂;你才不會在朋友圈一而再再而三去曬自己推薦的票漲了多少:那是牛市的功勞,與你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鎮上王六娃選的股票,絲毫不比你差。

格隆的家庭成分上溯三代據說是地主,家里頗有積糧,但很快被後進門的太奶奶敗光,父親也是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向家里要挾,寧可餓死也要讀完小學。這在50年代的江漢平原算高學歷了,因此他才有機會在解放後做了當地行政長官的公社書記。但很快“四清運動”,父親被批鬥和狠打,好幾次都差點跳河自殺,好在賢淑堅強的母親堅決站在父親一邊並把他保護了下來。後來又幾經沈浮,但父親從未消沈和退縮。後來格隆大學畢業,也是父親力排眾議,堅決支持我走向遠方:呆在巴掌大的地方,你能看得見什麽?

終其一生,父親都只是一個沒離開過楚地的農民。但我總在想:以父親的大局觀和稟賦,如果他的青春歲月是在中國真正崛起的今天,他做得一定遠比我好。

多數人之所以只是凡人,是因為他永遠不會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上升到一個與歷史趨勢哪怕略微掛鉤的高度,而是甘於做一個完全無關歷史的局外“小人”:蠅營茍且,自得其樂,與家國無涉,與族群無涉,與責任無涉。

取勢而後借道。財富因勢而生,為道而停留。

紂王無道,起而伐之!人尚如此,何況財富這種有靈性的東西?!道就是你的思考方式,就是你的行為邏輯,就是你的格局。你的財富、你的成就、你的事業不會大於你的格局。一個境界低的人講不出高遠的話,一個沒有使命感的人做不出有責任的行為。

事實上,你能發現身邊這種無道的人比比皆是: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前,很多人攻擊馬雲拿了日本人的錢,是在替日本人賺中國人的錢,並義憤填膺號召抵制阿里。且不說在馬雲的電商急需要錢一籌莫展的時候,你為何沒有日本人孫正義的眼光去投資馬雲,就算馬雲真的替日本人掙了錢,幹卿何事?你為何不是去贊賞馬雲在所有人對電商嗤之以鼻時候全情投入的果敢?為何不去思考為何崛起的商業模式會是電商?為何不去思考怎麽是馬雲,卻而不是自己?

類似的案例是:格隆匯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的會員深度的研究與挖掘,經常能發現一些不錯的潛力標的,在格隆匯平臺分享後,似乎會對價格產生一定影響。有一個研究員寫了一篇文章,大義淩然質疑格隆匯研究上市公司並無償分享的這種互聯網研究模式。

是的,他不是探討研究文章的邏輯成立與否,數據真實與否,模型假設科學與否,結論可靠與否,而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用互聯網平臺做研究這種模式,以陰謀論的假設來推測會員做深度研究的出發點,而且文章字數多達數千字:寫數千字需要多長時間?以格隆經驗,正常3個小時是要的。有這個時間,如果是一個多少還有點水平的研究員,是不是已經足以讀5份上市公司報表,然後在這5家公司里挖出一個潛力股了?

《史記·項羽本紀》有這樣一段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隨喜,贊賞,容人,助人,習人之長,補己所短,以做大做強自己,這是正道。挑刺,詆毀,自以為是,冷嘲熱諷,這是歪道,一種惡習,它反映的是你的虛弱與不自信,你的不思進取與消極懈怠。采取這種思維與行為方式的人,大多數只有資格在臺下風言風語。事實上這種看似一言既出,內心舒爽的風言風語不利人,卻必定損己:因為它會蒙蔽你明道、取道的努力與方向,戕害的只是自己,而且渾然不覺。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當一個人具備包容而進取的心態時,他的思考才會是正面的,他的表達才會是正面的,他的行為才會是精進的。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每個人內心都有陰暗的一面,當內心沈渣泛起時,努力讓自己陽光一些,讓自己往有光的地方靠攏。這不是為了裝高大上,只是為了讓自己更靠近正道,讓內心不至於那麽憋屈,讓自己活得更真實。

成大事者,取勢,然後必須明道:隨喜心、包容心、利他心,懂得認同別人、懂得學習他人。

財富因勢而生,為道而停留,借術而集聚。取勢,明道,最後才是優術。

擁有了勢和道,為你停留的財富一定已經足夠你使用了。術再精妙(比如你能一槍斃命),或者再有瑕疵(比如你常常因為與生俱來的恐懼與貪婪而舍大取小),都已無關大局和無傷大雅,因為它決定的只是財富短期的集聚與消散,與財富的停留與否沒有任何關系。

術永遠只是一個不可能完美的工具。能看懂甚至精讀財務報表的人大把(網上見識過一個知名度很高,財務知識嫻熟,分析財務作假一套一套的人,但他的投資結果只能用一塌糊塗來概括),你真的可以不必去精通,也不必熟悉阿爾法、貝塔,你也不必抱怨自己一直無法克服恐懼與貪婪——這些都不會對你的財富積累產生根本性影響。

根本性影響的是什麽:取國勢,走正道,拿你該拿的。

正在伏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格隆收到好友多吉才讓從西藏吉隆鎮發來的短信:格隆兄悉知:剛從聶拉木抵吉隆,吉隆已不複往日。
短信讓我悚然心驚並生出一種虛幻感:我輩日日浸淫股市,幾千里外的藏尼交界處發生的連續強震,貌似與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但那里的地震死亡人數實實在在已經超過8200人。

多吉是川西漢藏混血,在成都拉薩經商多年,擁有西藏最大的文化與旅行綜合企業,多年前在珠峰大本營與格隆相識,一見如故並結伴同遊吉隆、尼泊爾。多吉一臉羅馬雕塑一樣的五官,常常成為我們旅行路上被美女騷擾的對象,但我們能成為摯友,則更多是因為他身上幾乎與生俱來的悲天憫人情懷:他關註他家鄉、他生活土地上的每一個細節變化,並力所能及貢獻他的力量。這次尼泊爾二次強震,他放下所有公司業務,第一時間籌集了資金和隊伍趕赴聶拉木和吉隆。臨行前,格隆特意要求他去往吉隆時看看朗薩,一個在日喀則讀高二的美麗藏族女孩。3年前格隆非常榮幸請求到支持她學業的機會:不為其他,只因憑她的純潔、善良與虔誠,理應比我更值得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朗薩家正好在破壞嚴重的藏尼交界處的吉隆鎮吉普村。自從地震以來,我一直未能與她取得聯系。

北京時間18:52分,格隆再次收到多吉的短信:格隆兄悉知:朗薩安好。我已快24小時沒合眼,先咪一小會。

謝天謝地。

好人,好夢!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24

數據漂亮融資順利的公司因何而死:一些關於增長本質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0/155975.shtml

數據漂亮融資順利的公司因何而死:一些關於增長本質的思考
紅沙發RedCouch 紅沙發RedCouch

數據漂亮融資順利的公司因何而死:一些關於增長本質的思考

作為創業者你一定要知道,什麽才是衡量你這個產品成功最有效的方式。

黑馬說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麽增長?努力驅動公司增長,是為了什麽?你眼中的所謂增長,是不是早已與“做出看起來最漂亮的數據”劃了等號?在本文中金數據創始人陳金洲將分享在SaaS領域對增長和商業本質的理解,希望能給無論所處的是哪一個行業的你,都帶來啟發。

文|陳金洲

衡量增長,首先要找對那個關鍵數字

Paul Graham寫的一篇文章叫 Startup=Growth,這篇文章提到了一個觀點:如果我們把這個橫軸當作我們創業所需要的時間,縱軸當作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不管這個指標是什麽,在你的公司和產品里面,一定只有為數不多的一兩個指標,能真正代表你這個企業的成長,這些指標跟你的累計值毫無關系

比如你總共累計用戶有一千萬一個億,或者你類似的PV、UV有多少毫無關系,你累計的這個用戶量多少真的一點關系都沒有,創業的特點在於這條斜線它會有多陡

所以對於創業者而言的話,你首先需要找到的是你的基準是什麽樣子的,到底是營收還是你的新增用戶量、還是你的日活躍還是留存、還是你的人均日交易的數量等等。一定不會特別特別多,可能只有那麽一兩個指標對你來說是最關鍵的,然後識別了這個指標之後隨著時間的發展,你可以把這個表格打印出來,按周為單位把它掛在墻上。比如上一周我們定出來的指標是營收,上一周掙了一萬塊錢到下一周的時候是一萬五,那麽周增長是50%,你能不能要保持這個速率往前走。按照YC的說法,很多做的比較好的公司他的周增長大概是在5%到7%之間,能做到10%以上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了

對於我們金數據而言,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根本不知道該看什麽樣的數據。我們看UV,看PV,看用戶數的section,看用戶創建的表單數量,看用戶數等等。我們發現用戶量這個故事看起來最舒服,於是我們把用戶量來說事。事實上就以金數據而言,它的總用戶量真的是衡量業務最好的方式麽?它也許不是。對表單這個領域而言,也許應該是每個用戶創建的表單數量,或者說平均每個表單它所收集數據的數量。

一定是有一兩個數字來衡量你這個企業,或者這個產品到底是不是成功的。然而用戶量很有可能是最大的一個陷阱,把這個增長當做是不可改變的約束之後,就會發現真的很難非常難。為什麽難呢?難就難在你需要保持這個斜率一直朝上走。你想象一下,比如說你做營收而言,你的目標是做到一年一個億的營收。你現在一個月是50萬,你要保持5%的速度往前走,每周5%往前走到年底你一個月就會拿到500萬這樣一個量。但是如果有一個月沒做好,抖動一下下去了,接下來想補回來就很困難了,所以這是對於創業來說挑戰最大的事情。

關註留存和盈利,會讓你離商業本質更近

理解了這樣一個基本的約束之後,再看看我們的SaaS應用。SaaS應用其實關鍵就三個點:客戶獲取、客戶留存和盈利。以盡可能多的方式獲得盡可能多的用戶,然後以盡可能強的方式讓用戶留下來,然後客戶留存並盈利。

客戶獲取這塊是能看到的東西,大家也比較喜歡拿這個說事。比如說我今天拿到多少用戶,100萬1000萬用戶等等,但這都是沒什麽用的

最關鍵的是後面兩個:客戶留存和盈利這兩個部分。非常尷尬的是到現在為止,這兩件事情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現在見到的最好的留存,也不過大概是65%以上。而且達到這樣的規模也是付出了相當多的代價的,比如說組建了一個很大的客戶團隊,幫助他們去打電話,或者通過各種方式讓用戶留下來。

留存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SaaS應用你流失率提升2%,你的營收就會降低25%,這是非常嚴肅的一個事情。針對這個客戶去盈利也是很難的事情,很多產品只是叫好不叫座,產品真的非常好非常棒,但是一看營收慘不忍睹,一個月只有幾萬幾十萬的收入,根本對不起他這麽多的投資和團隊。

然後展開來說,基本上就是AARRR的模型,Acquisition Activation Retention Revenue Referral這是說對一個SaaS產品或一個基本產品來說,它應該產生一個正向的循環。遺憾的是有很多的創業者,尤其是剛開始做創業的,和剛開始做產品的,非常關註客戶的獲取這部分,也喜歡拿這個來說事,喜歡說“我們有多少用戶,多少人知道這個東西,用這個東西”,但是後面這部分有關於商業本質的東西卻很少有人註意

想象一下你開家餐館,你會僅僅追求這家餐館第一天來了1000人吃飯,然後第二天沒有人了。第二天的時候你再去追求另外1000人,第三天的時候再去追求第三個1000人麽?你肯定不會這麽做的,你肯定希望能夠有回頭客對不對?這是商業的本質。

對於一個SaaS應用而言,對一個產品而言,也應該遵循這個商業的本質。但是我們在資本的驅動下,還有我們大多數創業者的本身,對於商業的考慮其實不是特別夠。我們如果說把創業者的思維反過來,從一開始就註意客戶的留存、客戶的盈利這方面,實際上情況會好很多。也許一開始會覺得比較慢,或者說增長比較慢,被別人看不起也不被報道,但事實上如果你一開始就註意這些東西,會最大的程度節約你的開支

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創業團隊里面除了IT程序員的支出是第一大成本之外,第二大成本一定是客戶獲取方面的。你要組建你的團隊,開一個如此巨大的會。我們也經常做這個事情,我們每個月都會到不同的地方去開一個小型俱樂部,我們自己的用戶會聚到一起分享用法。所以第二大成本就是市場獲取用戶的費用,甚至你會去買一些百度關鍵字。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留存放在考慮里,你會特別註意客戶的質量和你業務的粘合程度,那留存率高就是因為你一開始就抓住了用戶的痛點,然後他的留存時間就越長。對於一個商業而言,我認為這才是最佳的經濟有效的方式,和真正做生意的方式。

那些應被尊重的增長指標

對於SaaS而言我們也看到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對於一個SaaS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其它產品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LTV和CAC

LTV是指life time value,是一個客戶在你這邊總共停留的時間內產生的總價值。比如說一個客戶在你這兒待兩年,兩年之後他走了,這個用戶的LTV就是他的一個月給你付的錢乘24個月,就這麽多而已。

然後CAC是獲取這個用戶所產生的成本。有一個基本的公式就是說你的LTV肯定要大於CAC,就是從這個用戶上賺的錢肯定比獲取這個用戶支付的成本要多。遺憾的是不管是財務工具,還是很多創業團隊,並沒有特別在意這些相關的財務數據。

第二個就是MRR,就是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就是每個月它所產生的收入。一個用戶在你這兒交了一萬塊錢,這一萬塊錢不是你的,除以12個月或者24個月這個錢才是你的,需要註意這個收入情況。

對於SaaS用戶而言,這對運營者產生了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過去傳統軟件的銷售,一般把CIO、CTO搞定就完事了。在下一個財年的時候再去聊一聊,請他吃個飯想辦法簽個單就又可以搞定了。但是現在不是這樣的。對SaaS而言,用戶有更多的機會去遷移,這個月不好用下個月就換別人了,這個對產品質量、客戶服務產生了比較大的挑戰

第三個就是你的流失和平均每個帳戶的營收。這些指標是作為做SaaS應用應關註的指標,這些指標不會以任何媒體或VC的意誌而轉移。

對創業者而言,尊重這些跟商業本質接近的指標,才是關註增長最重要的事情。我並不是說關註用戶量不對,比如說對於一個買東西,或者是社交產品的話,活躍用戶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找到最關鍵的指標後,你要定一個目標。如果說定到今年增長達到十倍,意味著你每周增長5%,這就是事實。如果你達不到5%,只有2%,就達不到十倍的增長。或者你運氣很好達到7%,或者你這個禮拜達到10%,但下個禮拜達不到,會看到這根線的變化。把這根線打印到公司的墻上畫一個圖,就是我希望年底的時候達到這麽多用戶,我現在在這個位置,我希望增長這根曲線。把實際的線畫出來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業務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你會看的很清楚,這是我看來,對創業者最大的一個約束。

也許我們可以跟VC去談,跟媒體去談,說我們今年增長了十倍二十倍一百倍兩百倍,這種故事我們也可以去講,因為大家都喜歡好消息,但是我們知道這些數據都是虛的。但是你想做一個成功的商業最基本的公式就是,你的營收應大於支出。對創業者而言,這個時間可以延後一點,但不管怎麽樣,你無法脫離這個商業的本質而存在

所以我認為增長的根本就在於,我們要專註於關鍵的指標,全力以赴地去達成。因為這種關鍵指標它已經定義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約束,作為創業者你一定要知道,什麽才是衡量你這個產品成功最有效的方式。

_username=RC4startup_副本

數據 融資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44

美國因何撕毀高鐵協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022.html

近日,與中鐵國際合作的美國西部快線公司,突然單方面毀約,宣告終止與中方在加州南部和拉斯維加斯的高鐵建設計劃。在中國高鐵出海的大背景下,此舉引起軒然大波,人民日報甚至發文指責此系美方貿易保護主義作祟。

西部快線聲稱,終止合約的決定主要基於中鐵國際公司無法獲取美國政府的必要授權,無法滿足“高速列車必須在美國制造”的規定,即“購買美國產品法案”。那麽西部快線的突襲式毀約,是否與美國選舉年的政治敏感性以及聯邦政府的貿易壁壘直接掛鉤呢?目前雙方公司都未披露更多合約細節,我們無法斷言合作破裂的背後是否有政治阻礙的直接影響;然而,仔細分析西部快線的聲明及其公司財政狀況,卻能發現中鐵國際公司與它的合作一直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首先,所謂的“購買美國產品法案”事實上針對的是申請聯邦政府或州政府財政資助的公司。換言之,西部快線作為私營公司並非必須遵守該法案。然而是否修建高鐵在美國一直存在爭議:由於美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2.5億,幾乎人人有車,加上高鐵車票價格的性價比不高,建成後的客流量未必樂觀,資金的回收也因此存在風險。可以想見,正是由於高鐵融資在美國有一定的困難性,西部快線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貸款,因而不得不遵守“購買美國產品法案”。

回顧西部快線的歷史,早在2010年3月,他們就宣稱可以得到私人投資建成整個高鐵,但是依舊希望通過聯邦鐵路維修和提高資助項目取得聯邦貸款。2011年10月,該高鐵項目宣布即將開始進行,“只要總額60億美元的聯邦貸款批下來”。然而2013年7月,聯邦貸款審批被無限期凍結,高鐵項目無疾而終。當時美國政府反對的理由就是西部快線無法滿足“購買美國產品法案”。也就是說,西部快線建設高鐵線路的資金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根據去年與中鐵國際公司組建聯合企業時的報道,西部快線僅向項目註資1億美元,而總投資額卻預計達到127億美元,高鐵耗資成本的估算也超過55億美元。原本今年9月即將動工的項目如今突然宣布終止,大概率是資金問題無法解決所導致。

其次,在西部快線依賴於政府資助的情況下,“購買美國產品法案”應當一直是其籌到款項的重要阻礙,那麽它當年與中鐵國際公司簽訂合約建立合資公司時,雙方也應當就此進行過協商,緣何如今搬出中方無法滿足該法案的理由?

該公司在聲明中有這樣的表述:“眾所周知,沒有任何高鐵列車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的。這一硬性要求一直是我國高鐵線路融資面臨的根本障礙。過去十年來,我們一直耐心等待決策者能夠意識到高鐵在美國屬於新事物,只有允許從那些擁有數十年高鐵安全運營經驗的國家引進列車,才能把美國西南部連接起來,啟動這一新興行業。”按照這一句話的理解,西部快線將掃除法案阻礙的希望,寄托於政策的改變。這無異於將該項目的可行性置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中。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鐵國際公司與西部快線的合作本身就存在著資金與政策上的阻礙。同樣由於雙方為披露合約細節,我們無從確知在簽訂合約時,雙方是如何溝通這些問題的。比如說,在政府貸款無望的情況下誰來承擔融資的責任。又比如說,為了保證法案能夠與生產全球化的現實接軌,“購買美國產品法案”有一些豁免條件。如果購買美國制造的產品會造成整個工程成本上升超過25%,就可以豁免;如果產品能夠在美國(或者本州)總裝,並且美國制造的零件按照價值計算的比例超過60%,該產品也可以得到豁免。此前,中國中車等公司也曾因此獲得過豁免。那麽這次中鐵國際公司與西部快線的合約中是否也會涉及到如何獲得豁免的條款?

這些合約細節我們都無從得知,很難斷定究竟是哪一原因主導了合作的突然破裂。如果要歸咎於美方的貿易保護主義,作為最大阻礙的法案似乎一早就存在,若有異議雙方的合約就不會簽訂。

因此,筆者認為,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單方面撕毀高鐵協議,大概率是商業原因,或者拿不到貸款資金不夠,抑或測算後發現,在人流量不大的美國,修高鐵盈利並沒有那麽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19

徐小平深度分析:我投資的七個項目因何失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1023/159373.shtml

徐小平深度分析:我投資的七個項目因何失敗?
徐小平 徐小平

徐小平深度分析:我投資的七個項目因何失敗?

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情。這樣的公司就是賠光了,市場也認可。

真格基金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從他多年的投資經歷中,給創業者分享了七個最後失敗的創業公司案例,針針見血,值得閱讀。

來源丨CBInsights

在當下的中國,創業確實是時代最強音。我每一個項目投的時候,都會想“又是一個Facebook”,結果卻往往變成“又是非死不可”。這是永遠在絕望中再去尋找希望的過程,也是我做投資五六年慘痛的教訓。

為什麽公司會死掉?只要創始人不死,創業公司是不會死的。許多公司賬面剩下幾塊錢,結果能鹹魚翻身。創業初期的新東方幾乎每天都有兩三件事會導致公司直接倒閉,某種意義上講,新東方同樣死了六次,崩潰了六次。

創業永遠跟自己的能力、夢想和意誌發生直接關系。你不斷追逐太陽,永遠到達不了太陽,但卻永遠離太陽最近。當然,我們允許失敗,並且可以很大方地分享投資失敗的故事。

好產品,爛營銷

Great product, bad marketing

公司A是我最早投資的三家公司之一。一流的美國商學院人才來到中國做的,有可能推翻新東方的一個好項目。他們基於網絡,可以滿足一萬人同時在線學習,半小時收15美元。可以說,不缺好的產品和好的教育團隊,但卻一直沒有本土營銷專家,沒有本土化,好的產品沒有賣出去。所以五年之後,規模依然如此。

營銷為王。比如把腦白金宣傳成補藥、“隔壁人買了黃金酒,你怎麽不買給我?”你可以說這是道德綁架,但不可否認缺乏道德的營銷也是營銷,對於中國人依然有效。

好團隊,壞風氣

Great team,bad Spirit

依然是我投資的一家足以推翻新東方的公司,項目很好。但投了之後,團隊出問題了:A找到技術和市場、然後找到一個投資人,這個投資人找到B和C,ABC湊到一起。大家都想發財,當遇到艱難的時候大家就你指責我、我指責你。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新東方,便不會如此。我就曾經跟俞敏洪說:“你不適合做CEO,應該去哈佛修學半年,讓胡敏兼任。”這是大家愛他,想讓老俞可以更偉大。

新東方人力資源的核心特點叫做:同學、同事、同鄉(3T)。俞敏洪跟王強是同班同學,我跟俞敏洪是北大同事,曾經是他的領導,後來俞敏洪是我的老板。我們的組合相當怪異,但是非常堅實。當出問題的時候,你知道有一種什麽可以鬥,有一種什麽不可以鬥。三十年共同情感、理想的追求,你不能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拍案而起,所以這種關系相當牢固。

現在,新東方第二把手是陳向東,他是俞敏洪的學生。真的,他們之間有一種默契,實在不行罵一句家鄉話。所以3T,大家互相之間分歧小、互補,比如老俞是英語培訓大家,王強是英語大家,我擅長宣傳,我們互相之間互補。

另一個例子是聚美優品。三個創始人是同學,曾經18萬美元的投資在半年內就燒光了。這在公司急劇發展的時候,引起了特別嚴重的沖突,但是由於他們這種關系存在,黏性存在,最終他們還是化解了,其中包含最複雜的股權投資。

同夢不同床

Great dream,bad bed

夢雖好,床不同。如果兩個人想的不一樣,那麽創業是非常艱難的。很多初創公司,在三年之內基本看不到賺錢的跡象,甚至薪水只能拿到拿三千、五千,但是大家都在做,為什麽?因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共同的上市納斯達克的夢。

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一定要有一個同甘苦的大家分享的機制。如果創始人獨占股份,人家憑什麽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

我早期投資的一家公司,CEO擁有100%的股份,結果前三年苦的要死。他再次創業的時候,就找到另外一個合作夥伴,兩個人股權40%對開,還有20%給其他股東。這家公司主營教育培訓,他甚至把1000萬元的房子賣掉把企業買下來,今年的營收要過億了,而且去年底請了巴菲特兒子做董事、顧問,每年答應到公司做兩次演講。如果沒有同甘共苦的人,恐怕他的第二次創業也很難堅持下去。

好馬配破鞍

Great plan,bad placement

這個案例是最近發生的,我沒有投,所以也沒有失敗。兩個人想要和學校做生意,但因為缺乏校園推廣人才,做不了。前一段看到黑馬營第四名某醫療公司,生物學博士和法律博士聯合創業,講到產品頭頭是道,但是怎麽賣?而B2B生意的關鍵在於如何和購買者進行利益的分配。

當你想創業的時候需要CEO、CTO、產品總監,一定要把人才配置好。新東方做到95年底的時候,已經遠遠超過了已有產能。CRI、簽證、出國……老俞忙不過來。我將這些業務接過來,慢慢地形成完美的產品線,構成新東方早期發展的動力。

沒有人才也想擴張

Great culture,bad yeast

真格基金投的B公司關於時尚,很強大、很獨特,用戶非常忠實,但一直找不到CTO。我說,擴張如發酵,沒有人才,就發不了面團。

我在新東方做出國咨詢時,一個人天天講,有時候實在講不過來,就把二三十個人放一個班講一個小時,非常有效。現在還能遇到很多人,他們當年聽過我的咨詢,被我輔導過。之前是老俞不來講課學生不來,97年之後,就變成了老俞來講學生不來。如果按照新東方的打分體系,他應該是被辭退的,老俞說這是這幫學生的惡作劇,因為我是老板故意跟我開玩笑。為什麽學生一致認為他分數低?他太忙,講課已經沒有活力,和學生之間缺乏親密互動。所以,你得有人才的配置,不斷積累人才,你的公司才能不斷擴張。

預期太高會死

Great valuation,bad expectation

你做到半年或一年的時候,VC會過來找你,你也會找VC。天使階段的投資一般是一二百萬元,A輪階段一般五百萬到七百萬元。不論誰先找誰,一定要講動人的故事。如果你的產品瘋狂成長的時候可以要價高一點。很多公司要價高得離譜,大家就只好都不理你了。

根據我這兩年的經驗,三五倍的估值可以很容易拿到。比如1月份200萬美元的價格,到年底可以要500萬美元。我投資一家公司,投的時候是25萬美元占10%,過了不到三個月著名VC打電話,說我給你150萬美元占5%?這個人沒有要,我當時正好在美國,氣死我了。後來公司死了,如果當時拿了現在還可以活著。當錢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它,張開雙臂擁抱它,公司生存為大。

對客戶沒有敬畏之心

Great IPO,bad SOS

企業要有原則,一定對客戶無條件的熱愛,必須把客戶的追求當作你的追求,把客戶的利益當作你的利益,對客戶無條件地呵護。

這一點我們在新東方做得非常好。新東方早期,有一次我們老師對學生承諾,住三星級賓館、有空調、有彩電,結果學生來了發現什麽都沒有?當時發生巨大的“暴動”,各行各業的人打電話來問,怎麽回事,我們相信你把孩子送來,怎麽騙人?我們當時做了一件事:要退款的全額退,我們給你路費,就地解決三星級賓館。賠到好幾千萬,這個事我們才圓滿解決,反倒吸引更多學生。我們沒有什麽原則?原則就是客戶的滿意。

這是我的結論,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情。這樣的公司就是賠光了,市場也認可。

我們要有崇高的社會責任,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民幸福,如果你的產品出了問題坑害人民,這種人應該抓起來依法判決。在美國,一次看到報紙報道,一個女孩子安全帶沒有系好,結果判現代汽車賠1億美元。我們或許覺得美國人貪婪,但他們認為,對消費者的保護是社會的最大價值。


徐小平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44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102/165805.shtml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棠溪 棠溪

共享汽車和單車進入資本冷卻期 在線短租因何逆勢而起?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大熱的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突然“熄火”了。

摩拜和ofo兩分共享單車天下,紅的綠的藍的單車漸漸消失於街頭……

共享汽車雖入局時間尚短,但已有死亡之例。10月27日,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享汽車品牌EZZY突然宣布解散,並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終止EZZY平臺的服務,並正在積極處理後續事宜,成立清算組,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

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在共享汽車和單車紛紛倒閉之際,國內短租平臺卻頻傳融資捷報:近日,途家正式宣布融資後,小豬短租傳出新一輪融資消息,而木鳥短租的融資傳聞仍在持續發酵。

都是共享經濟,為何結局迥異?

 

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重資產運營,在線短租輕裝上陣成本低。

當前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都是企業自主開發產品,然後再投入到市場進行租賃的運營模式。這本質上是企業自產自銷的套路,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屬於租賃範疇,相當於原來的租車行業。

同時,企業為了爭奪所謂的“市場占有率”、“流量”,必須大量生產、購買新的車輛投放市場。同時這兩類企業都需要大量的維護成本投入,如共享單車的修理人員、城市車輛停放等;共享汽車則需要充電樁、停車場、線下運營人員等,這讓企業從單純的“輕資產平臺”變成了“重資產出租商”,企業運營成本高,難度大。

共享房屋則不然。“輕裝上陣”的短租平臺不必直接持有房屋,只要通過線下團隊的開發將市場已有的閑置房源收錄至平臺即可,甚至中間的經營都是由房東個人完成,平臺通過技術手段提供向C端用戶出租的功能。對於短租平臺來說,所投入的成本只有平臺開發與維護和線下少量團隊的審核、客戶服務等。所以短租平臺投入成本和人力物力有限,企業運營成本自然要低。

共享單車和汽車商業模式成企業桎梏,想要盈利難。

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屬於高頻低消產業,用戶使用的頻率高,但單價低。也正因為這一點,進入這些行業的玩家會在前期通過“燒錢補貼大戰”來占領市場,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企業必須持續註入大量的後續資金,否則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必死無疑。除此之外,低價的租金收入“對峙”高昂的經營成本,企業想要實現高額盈利很難。這也是近期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等單車接連倒閉的誘因之一。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公開表示:如果失敗了,就當做公益。

共享房屋的商業模式則明朗很多,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收取10%的傭金賺取利潤。本身企業運營成本低,房屋出租動輒成百上千,傭金可觀。再加上民宿短租越來越受用戶認可,短租平臺經營狀況實現高速增長,企業實現盈利很快。被稱作中國版Airbnb的國內最大短租平臺木鳥短租日前發布的數據——2017年前三個季度營業額均達到400%的高增長率也驗證了這一點。

共享單車和汽車進入資本入局後期,增值空間小,在線短租正處於強勢發展期,投資潛力大。

共享汽車成本高,前期投入資金大,後期車輛的維護難度強,加之其區域發展的局限性不可改變,北京的共享汽車EZZY就是這樣被拖垮的。發展相對不穩定的共享汽車,汽車的破損及停車等難題尚未得到解決,用戶體驗差成為阻礙共享汽車發展的根源之一。正因如此,資本方多為汽車相關廠家,業界對共享汽車多持懷疑態度。

在共享單車領域,資本一度熱捧,跟投下註者眾多。但目前市場上ofo和摩拜已經成二分天下之勢,其他單車企業或倒閉或轉投二三四線城市尋求生機。而且,以騰訊和阿里為首的兩大巨頭資本陣營的融資輪數和金額都已經讓後來者望塵莫及,且回報率已經到了一定高度,資本此時再投入已經意義不大。

反觀在線短租,市場存量房數量巨大,資本投入和經營都處於發展前期,加之旅遊消費升級帶來了用戶旅遊度假觀念的改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利好,讓紮實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短租平臺投資價值更高,因此更能吸引投資者加入。

共享領域的發展長線與否取決於其產品生態鏈附加價值。

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消費場景有限,導致其自身合作具有一定局限性。共享汽車本想從廣告方面尋求新的消費場景,但成都市即將實施的“共享汽車”新政明確規定:車身除logo外無其他廣告,這一規定打破了共享汽車開拓“新盈利點”的幻想。再看共享單車,也試圖通過與充電寶、雨傘的合作拓展消費場景,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價值,但前途仍未可知。

相較以上二者,在線短租的消費場景相對豐富,而短租平臺也看到了這一優勢。木鳥短租創始人黃越曾在采訪中表示,民宿將成為旅遊行業的一個較大入口。“因為現今民宿的遊客基本是自由行,所以房客除了在我們平臺訂房外,往往還有預訂景點門票、租車、去哪玩、去哪吃,甚至購買土特產等多種周邊需求,木鳥短租下一步也會做短租領域的縱向延伸,為房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基於此,木鳥短租在推出地主之誼服務外,又於近期在部分房源中加入場景消費服務。

投資是一場頭腦遊戲,投資者都有著“狠辣”的眼光,重資產、盈利難對戰輕資產、盈利快;低投資價值對戰高增值前景,共享單車和汽車與共享房屋的投資潛力高下立判,也許這就是資本競相入局短租民宿的原因吧。

共享汽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