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救翻桌率 先取捨顧客群

2011-9-5  TWM




Q:暑假期間學生來店喝飲料,常 有滿座情況,因咖啡廳沒有限制內用時間,曾有客人點完飲料置物占位,外出一、兩小時後,再回來繼續喝飲料,導致用餐尖峰時段上門的客人沒位子坐,如何在不 趕走客人的前提下,增加翻桌率?(light咖啡陳店長問)

A:紐約的星巴克(Starbucks)同樣苦惱於遭顧客長時間占位,最近為不讓店內餐桌變筆電族書桌,全面取消設置電源插座,引發消費者權益的正反討 論,顯示就算在服務業高度成熟的城市,全球品牌仍得面對此難題。

餐飲服務業經營,必須有所堅持也要有所妥協,這中間,店家和顧客之間的協調須以社會共識為前提,經營者並據此取捨顧客。況且,沒有一個品牌或店家能夠或應 大小通吃所有顧客,怎樣的顧客該放棄、怎樣的顧客值得深耕,雖是殘酷的決定,但因為,顧客的管理代表一家店的形象,顧客面孔加總就等於具體的品牌形象,這 是每家店應要有的策略性思考。

以麥當勞為例,在台經營二十七年,即曾兩度在考量員工安全、品牌形象與多數顧客經驗的前提下,放棄少數顧客,進行關店決策。

當時有兩家店的餐廳座位,長期遭游民及無業民眾占據,除影響其他顧客的觀感,門市營運坪效始終難提升,店內屢傳竊案、打架情事,常鬧上社會新聞版面,更對 麥當勞商譽帶來負面形象。店長雖多次和管區員警及當地里長協調,但效果不彰,其中一家甚至店經理晚班下班時,遭游民猛打一巴掌,由於事涉員工人身安全,且 品牌形象長時間蒙受傷害,已遠超過賺不賺錢的獲利考量,因此,總部隔天就提前和房東解約,立即停止該門市營運。

回到你的問題,理想上,店家最好能和顧客建立起默契,顧客能體諒店家經營需要,尖峰用餐時間不去占位,店家則在離峰時間釋出善意。至於遇到用餐時間占位的 顧客,門市服務人員可在不傷和氣的原則下,委婉勸說或協調對方併桌,讓他清楚認知到,店內尖峰和離峰時間提供的服務不同。

不同業態不同商圈,要抓緊哪一群顧客,店家須有通盤策略思考,有所取捨在先,放軟身段應對在後,才能和顧客攜手創造雙贏。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 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0

酷盤黃明明:Dropbox夢想下的取捨

http://news.imeigu.com/a/1334703660176.html

文/@何峰

無論是上線之前即獲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的投資,還是由黃明明和顧志城搭班的明星創始團隊,都讓2010年8月上線的酷盤積累了快速成長的基因。作為酷盤的投資人兼董事長,黃明明要帶著團隊做一個中國的Dropbox。而在這次創業中,他也在不斷作出取捨。

取捨

2010 年左右,當現任酷盤CEO顧志城提議再度創業做超級離線下載時,黃明明毅然予以否定。「我在當時有一個判斷,通用下載領域從07年開始、08年到達高峰期 後已經在下滑。原因非常簡單,被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把視頻這一大塊分流出去了;對於通用軟件下載,其實迅雷和快車都沒有很好抓住機會,反而被360搶走很 大一塊市場。」黃明明當時提議想想什麼是下一個很大的東西。

黃明明本人非常欣賞雷軍講的一句話:創業選方向非常重要,你站對了風口,豬都能 被吹起來。當時Dropbox在美國已做了三年多,儘管才積累了不到1000萬用戶,但已呈現爆發的苗頭。作為Dropbox用戶的黃明明,窺見了產品背 後存儲需求的實用和普遍,還有國內市場的空白。他最終將創業方向鎖定在了做中國的Dropbox。事實也並未偏離他的判斷。

從2010年8月到2011年4月,Dropbox開始爆髮式增長,用戶一下子翻了五倍到了5000萬的用戶。「除去Dropbox本身用戶的積累和口碑傳播的雪球效應開始爆發外,也是因為iPhone 4、iPad、Android手機在全球快速普及。」他總結道。

而 另外一個取捨抉擇,則是做偏重分享還是專注存儲?「網盤的商業模式有很大問題,分享的公有文件裡面,可能80%-90%是盜版相關內容或者色情相關內 容。」黃明明從一開始就否決做偏重公有文件分享的網盤服務,而是專注於用戶個人文件的云端存儲。「酷盤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用極低的成本給個人用戶提供一種 云端的存儲服務,希望每一個人都把所有的個人文件放到云端,在任何設備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獲取所有文件」。時至今日,酷盤的個人文件存儲佔到了 60%-70%,公有文件佔的比例較小。他透露酷盤通過秒殺技術去識別盜版和色情文件的ID,進行「秒殺」刪除。「很多用戶上傳大片的時候,以為是程序出 錯,經常說怎麼一秒鐘1G甚至1.5G的文件就傳完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做了秒殺技術,這是國內比較好的。」

「有很多中小站長說有大量的盜 版資源可以瞬間給你帶來幾十萬用戶。一旦用戶把你定義成獲取盜版資源工具的時候,他可能很難再放心把個人最隱私的資料放到你這上面來。」黃明明稱,在誘惑 面前,酷盤做了一個挺有勇氣的抉擇。酷盤也從限制外鏈上去控制盜版文件的傳播,是國內唯一沒有大規模開放外鏈的。他表示,酷盤雖然允許用戶通過郵件把 1G-2G的大文件發給別人,但是嚴格限制下載次數,現在是五次,可能開放到十次。

目前酷盤註冊用戶已過1000萬,每天上傳文件超過 2000萬個。黃明明稱,在過去兩個月裡面,無論是酷盤手機用戶每日上傳文件的數量,還是手機同時在線和活躍數量,都翻了20倍不止。智能手機的爆發增 長,正在不斷提升用戶的云端存儲需求。"酷盤這類云存儲服務,今年將迎來爆髮式增長。"黃明明對酷盤非常看好,也在推進酷盤與智能電視等更多智能終端合 作。

與之相應的,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酷盤在資本路上走的很順利。2011年2月,酷盤得到了海納亞洲「應急」的100萬美金過橋貸款, 隨後獲得了海納亞洲的A輪投資;2011年8月,硅谷風投DCM又給酷盤投資了2000萬美元,投資人甚至最後深入酷盤再山區的研發團隊去瞭解。

苦水

但 創業"表面順利"的背後,也有"苦水"。"我們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跳進去之後才發現在國內做云存儲的水非常深。"相比亞馬遜提供的云存儲服務S3 和云計算虛擬服務EC2,支撐了美國互聯網幾乎半壁江山,尤其是推動了美國互聯網湧現類似Dropbox等不到十人的小規模創業企業,卻可以做到千萬用戶 規模。

"不管是個人,還是創業團隊,你今天說我的公司只要一個T的用戶數據量,拿你的信用卡在亞馬遜上刷,告訴他要一個T,以及什麼質量的 服務和多少的流量,馬上後台服務就開通了,但是在中國完全沒有這樣的東西。"因此,黃明明感嘆不得不在國內自建後台的存儲器。"光是這事就折騰了我們 4-6個月,一開始完全自己做,後來通過朋友找到EC2存儲專家,發現事情的難點不光在技術實現上,關鍵是存儲服務。這是互聯網上對安全和穩定要求級別最 高的,我認為它是一個電信級別甚至是銀行級別的要素。"他透露,在保證數據安全方面,酷盤主要借助「HTTPS加密協議」和「數據碎片化」二個手段。對於 數據碎片化,他宣稱「用戶的文件在上傳瞬間,已經被切成無數碎片加密後分佈式存儲在全國各地的機房裡。」

路徑

對於未來,如何 從功能向平台升級,黃明明為今後的酷盤定下了二條產生合力的路徑:重點推進前端應用的API接入和酷盤自身的功能需求開發。據悉,美圖秀秀和 Android ES文件管理器已接入了酷盤的API。此外,黃明明稱,API接入推廣將是酷盤今年下半年重要策略。會考慮舉辦一個基於酷盤存儲的開發者大賽,設立創業獎 勵基金。據悉,今年2月,酷盤推出了API開放平台。

在他看來,當用戶手機上最常用的幾十個APP接入的都是酷盤的API,那麼用戶的切換成本就會變得比較高。這也是他擬定的防止大公司一鍵文件搬家的一個重要防禦手段。

而在酷盤功能優化方面,他透露,將以合作的方式,去開發酷盤的記筆記、錄音和照片自動云存儲功能等等。

至於盈利模式,他稱會採取向個人和中小企業用戶收費的模式。「我們不會像傳統的免費客戶端把量鋪開了,彈垃圾廣告或者彈窗廣告。」他認為廣告模式最終是與酷盤的個人隱私文件存儲的定位是背道而馳的。此外,他透露,將來會針對特定行業建立專門銷售團隊,但目前尚沒有計劃。

紅海

「對 於云存儲服務,所有巨頭一定會進來。從我當時選擇做酷盤,投資酷盤的第一天起,就從來沒有奢望過別人不會進來。」他認為中國互聯網就算有藍海也會很快變成 紅海。國內云存儲領域也正逐漸成為紅海。據悉,目前包括騰訊、百度、360、迅雷、新浪、金山等等已推出了云存儲和網盤服務。

對於眾多對 手,他認為騰訊最令人忌憚。「很多公司不是死在騰訊用戶端,而是在最專長的領域做的沒有騰訊好,你死是應該的。」不只是產品開發層面是一流的,他表示,騰 訊在後台也有處理海量用戶的能力和技術積累。據他透露騰訊每年服務器的採購量20萬台左右,是國內互聯網公司採購最大的,高於百度的10-15萬台和阿里 巴巴的5萬-10萬台。「騰訊在後台有大量的冗餘計算能力和冗餘存儲能力,它做云存儲絕對是最大競爭者。」相比騰訊,他認為百度的弱項在於前端產品,不過 能否真正產生威脅,還得看百度對云存儲的重視程度。

「對於一個小的創業公司而言,你能控制只有你自己,是不是能夠跑得更快,做得更好一點。」這是黃明明為酷盤自身定下的競爭基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4

要成為強者就要敢於取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9/0MNDEzXzQ1MDQ0MQ.html

股價是業績的一面鏡子。過去5年,威立雅環境集團(VIE:EN Paris)的股價已經跌去近八成。過去一年,威立雅經營狀況不佳,營業收入僅為296.47億歐元,在《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排名降至近10年的新低——第175位。

與此同時,追趕者蘇伊士環境集團全年實現營業額148.3億歐元,利潤25.13億歐元。相比較,手捏著2011年淨利潤虧損4.7億歐元、負債高達150億歐元的威立雅,怎麼看都像是個遲暮英雄。

誰 來拯救?如何拯救?安東尼·弗萊羅此時登場,出任這家擁有百年歷史公司的CEO。甫一上任,他便感受到肩上重擔千斤,為了挽救公司,他開出近十年來力度最 大的重組瘦身藥方:一方面賣掉自己曾主掌過的運輸板塊業務,以及英國水務和美國固廢業務,以換取現金減輕債務;另一方面,對整個集團架構業務進行重組,試 圖重煥生機。

威立雅的斷臂自救,雖只是個案,但這個公共事業領域的龍頭,業務之調整方向,或是全球水務及環境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更可能是那些衰落中的巨頭欲復興的苦口良藥。因此,安東尼·弗萊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剖析此次瘦身戰略的諸多細節,想必多有啟示。

瘦身計劃

《21世紀》:本次重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可否詳細解釋一下此次重組的具體措施?

安東尼·弗萊羅:這項戰略改革已經從今年開始了,將為期幾年。

第一個目的是加大在新興國家或者是新興經濟體的業務量,到目前為止我們70%的業務量都是來發達國家,其餘來自於新興市場。我決定我們要追求新的平衡,大概5年之後,我們力圖使這種市場比例變成5:5。

同樣,在客戶群方面我們也要達到新的平衡。目前來說,市政客戶佔我們的比例是70%,工業客戶只佔30%,也是在5年內,希望我們的客戶能夠達到5:5或者是6:4。

此外,為了削減債務,增強財務靈活性,擁有進一步發展的實力,我們決定出售價值50億歐元的資產,這筆出售將在2012年到2013年間完成。

為了業務更有效率,我還決定進行公司結構重組,降低我們組織架構的成本。讓組織架構變得更集中、更簡單、具有更強的快速反應能力。

比如說在我們展開業務的所有主要國家,我決定設立威立雅環境集團的總代表(國家負責人),要求每一個總代表將所在國所有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同時進行協調工作,使公司採取相同的商業運作方式服務市政和工業客戶。

《21世紀》:在出售的業務中,你們放棄整個交通運輸板塊,這是一種永久性的退出嗎?哪怕是將來有很好的項目和機會也不再參與?這些資產出售的進展如何?

安東尼·弗萊羅:威立雅集團有160年的歷史了。到我這一代人,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加強大、穩固、傑出的一家公司。可是,在當今世界,你不做任何的抉擇,也就沒有任何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

因此我決定為交通業務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自身則集中力量發展三大業務——水務、廢棄物處理和能源管理。因為我們沒有力量同時把四個板塊都做到最好。

對於一個百年老店,很難說以後一定會什麼樣。說永遠不會再回到交通業?對我來說是不太妥當的。但是很有可能,在近期和中期我們不會直接再從事交通業務。要成為強者,就要選擇重點。

關於出售的進展情況,我不能透露太多,有很多雙眼睛在看著我們。這段時間我們接到了很多諮詢的客戶,有兩個客戶對我們的交通板塊很感興趣。

創新與協調

《21世紀》:你對這一次重組的目標是怎麼去看的,除了您剛剛公佈的業務比例的調整之外,能不能進一步透露一下,在削減50億歐元的資產之後,整個集團債務將下降到多少。還有是不是有裁員計劃,預計會裁員多少?你希望削減的成本會達到多少?

安東尼·弗萊羅: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2013年年底將要新成立的威立雅環境集團。那個時候,我們的年營業額將達到250億歐元。目前我們的負債在150億歐元左右。我們希望剝離50億歐元債務。

不過到2013年年底時,我們的負債將在120億歐元左右。這意味著將有20億的錢重新再投資,投資到我們的核心業務和我們看中的新興國家和重點區域。我們成本的節約目標是在2013年節約2.5億歐元,而在2015年年底節約成本達到4.5億歐元。

一 旦我們對結構進行重新合理組織,有一些任命和崗位就不再有必要了。但每年會有一部分員工會因為退休而離開我們集團。就在法國而言,每年大概有 7000-8000名員工自然離開我們的行業。所以我們完全有能力,對那些因為整合而失去工作崗位的員工進行重新培訓,給他們提出新的工作崗位建議(內部 調動)。

《21世紀》: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這一次的重組計劃是不是想要把威立雅從一個重資產公司變成一個輕資產公司,變成以服務諮詢為主的公司?

安東尼·弗萊羅:我們已經是一個服務型的公司了。我們是一個人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公司。我們提供的是工業性的服務,而且我們有非常重要的一些基礎設施。我們將繼續利用基礎設施進行服務,同時我們要更多利用我們的技術含量。

這 次重組最需要解決的是商業協調的問題,因為新興的環境服務行業有很多事務要進行創新,特別是未來15年當中,我認為這種新的創新,不再是在單獨行業的核心 中創新,而是在跨行業的交界點上進行創新,比如說在水務、廢棄物處理和能源管理的交界點上。因此有必要協調我們的技術及商務方面同時行動。

為 了更加有效的針對我們的潛在工業客戶提供我們的服務,我們決定在整個集團當中制訂一個一站式服務,使得大的工業客戶可以得到各個方面的服務(包括水務、固 體廢棄物及能源管理)。同時這也有利於提高我們服務的標準化。我們的模式也有利於進一步複製,並且可以把我們所有服務整合起來,提供給一個大的工業客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9

取捨還是許願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9.html
或許這是風涼話,但我有時會想,社會有矛盾,未必是壞事。問題只是,矛盾最終如何化解。

有種東西,在世界各國,一直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唯獨香港例外。它,是理念(ideology)。

理念,令大部分人的取向,持續而穩定。例如我們鮮見支持工黨的英國公民,心血來潮選保守黨;或者台灣民進黨的粉絲,竟愛上小馬哥。

為什麼?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套理想,究竟社會該如何運作,人民才有幸福。不同性格、經歷的人,擁抱不同價值觀,那不是忽然的激情,而是長期的體會。

理念的最大優點,是理性。意即選擇甚麼,便得包容甚麼。極權而高效,抑或民主卻費時;精英主義自求多福,抑或重稅高福利…… 政策可以調整、修正, 但取捨必須合乎邏輯。

每有社會矛盾,其實都是一個醞釀理念的平台。不過,大部分時候,香港人都不是用取捨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大包圍地許願的。

聲討政府不派錢,同時希望減稅的,很可能是同一個人。高呼民主,同時懷緬殖民時代的,分分鐘也是同一班人。

可惜,政治理念不能大包圍,反之必須獨立運作至少十年八載,才見成敗。否則,互相併存,互相抵銷,萬事不成。

馬兒要好又要不吃草,順境時人人有得分,尚且過關。逆境中,針無兩頭利,沒有理念的社會,優次不分,注定吵鬧收場。

近年,吵鬧太多,終於開始有人講理念。不過我們不叫它作理念,叫作「核心價值」。究竟甚麼才最重要,搞清楚了,人民自會按遊戲規則生存。

不過,人所共識的核心價值,能否愈辯愈明,視乎公民社會有多活躍。每念及此,就覺眾聲喧譁,儘管煩厭,總比一廂情願的許願,來得真實而可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5

投資札記【430】價值與趨勢的取捨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l5.html
價值與趨勢的取捨

【原創】



目前做價值投資的朋友幾乎是都在被套之中(包括我),許多年的慢慢熊市途中也都是這麼熬著,你可以分批加倉,也可以就那麼靜靜放著。價值投資人熊市被套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我們並不是順應市場價格趨勢的一幫人,價值投資一定是提前於趨勢買入的人,因為由於市場瀰漫地恐慌和經濟的下滑使得股價的不斷下跌,才讓我們見到一些可貴的價值機會,但大眾這種習慣性的低落不會在短期內消除,並且還有可能有個風吹草動進一步加深恐慌拋售,因此我們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即便選到了價值,也不會在你一經買入就會反轉向上,並且下跌到何時何地也是我們無法預測的。

那麼有人問:「為什麼買入不把趨勢和價值統一呢?」經過多年思索研究我發現這樣的全面「結合統一」的思想是不現實的。價值投資是買入價格嚴重低於內在價值的企業股票,從你第一筆買入開始就認定了企業價格到達了價值線以下,這樣的話,越跌就應該是越有價值。而趨勢投資者必須看到股價有所回升後,並判斷趨勢條件形成再行買入,其實他不認定企業價值安全邊際才是最靠譜的投資,只有趨勢形成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兩者就會出現巨大矛盾。一旦趨勢形成,安全邊際減弱,價值投資人應該輕倉或者乾脆就不動手了,而此時趨勢者認為是最好時機。

 為什麼很多價值投資大師只認企業基本面的價值而不問市場趨勢呢?因為,趨勢的認定很難,如果僅是市場均線趨勢,他並不包含企業的複雜信息和價值變化,經常有趨勢走得比較完美時候突然價格崩潰下滑,基本面風險很大。趨勢只是你看到的過去的走勢,而未來企業經營風險你卻無法迴避,一旦痴迷於趨勢就會不論價值大小不研究企業基本面而去尋找趨勢機會。經濟趨勢更難把握,一旦你看到經濟趨勢向上後,市場價格很多都已經反映,有些還會過度反應了。

因此。只有認真研究企業的內在價值才是最客觀有效的投資策略,加上投資標的適當的分散化,可以抵禦大部分長期投資風險。

只有危機中,在大眾失去理性的恐慌中,我們才能得到與現實價值極為不符的低價格,這樣我們才能在獲得很安全的買入機會,同時期待經濟週期的輪迴,在經濟復甦到發展高漲時候,利用人們無限熱情來獲得對股價高過實際價值部分的豐厚利潤。因此在經濟徹底高漲之前大量拋出手中低廉籌碼的行為總是不妥當的。但價值高估與經濟高漲都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只有看到一些明顯的信號才可斷定,當經濟熱情已高漲人們的估值預期可能也會偏於樂觀,我們怎麼做到進一步謹慎小心體察風險呢?

因此,我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小範圍內去稍稍關注下趨勢:1、一些週期類的企業估值很難,股價有不錯的漲幅(1倍之上)逐步大幅度離開了當時所要求安全邊際區域,此時可以借鑑趨勢,綜合考慮減倉或輕倉的問題。2、股價漲幅很大,已經明確超出估值高限,此時隨時準備清倉,可以等待趨勢明確時出手。3、整體市場過熱後,系統性風險明確,且大趨勢開始向下,手中還有不少倉位且估值難定,可以根據趨勢來確定減倉力度。

    總之,我們以價值判斷為核心,但也不能100%地偏執於自己的估值和長期的企業成長性的依賴,這樣很容易造成一種由於企業成長的過度依賴性而進入成長陷阱,失去理性的懷疑的態度。畢竟股估值與成長的判斷帶有不少的主觀臆斷的成分,在持有企業向上看的時候我們必須留有餘光時刻警惕地向下張望。永遠記住,我們無論如何深度研究企業,至少還有一半的事情我們還無法確定。

「人之所以犯錯誤,不是因為他們不懂,而是因為他們自以為什麼都懂。」我們普通投資人更應向沃爾特施洛斯學習:對企業基本面判斷要適度。有多大能量做多大事情,認清自己才是投資工作的真正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01

高品質服務 如何取捨客製化和SOP?

2012-12-17  TCW
 
 

 

當你入住頂級豪華旅館,管家一連串愉悅的歡迎詞,究竟是SOP(標準作業流程) 背誦的成果,還是發自內心的話?提供高品質服務,是靠客製化或標準化才能達成?

擁有近五十年歷史、在全球共二十七間飯店、以亞洲為根據地的頂級跨國酒店集團文華東方,它在倫敦的據點,能收服英國王室成員的心,就是因為強調客製化服務。它的旗艦酒店香港文華東方,更是全球唯一蒐集到三間米其林星級餐廳的飯店。

然而,當強調客製化的酒店,要在全球十四個國家建立據點時,勢必需要標準化流程,才能確保品質。此時,他們面臨的兩難是,如何讓標準化的流程,不會讓服務人員因為照表操課而扼殺掉,其會依照客戶不同,而提供差異化服務的熱情。

香港文華東方總經理蘇仲禮(Jonas Schuermann)在文華東方酒店集團服務近二十年,透過他與政大商學院副院長暨AMBA學程主任別蓮蒂對談,我們可以了解這個集團,在客製化服務和標準化服務間的抉擇。以下是精華節錄。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暨AMBA學程主任別蓮蒂(以下簡稱別):文華東方以頂級服務著稱,也就是要滿足客人個別需求,近年在巴黎、廣州據點陸續開幕,但要複製這樣的服務,勢必得靠SOP。客製化服務和SOP對文華東方來說意義是什麼?

SOP不是訓練鸚鵡!執行項目一樣,內容可以不同

香港文華東方總經理蘇仲禮(以下簡稱蘇):選擇客製化或SOP服務是有挑戰,服務其實是滿足客人的客製化需求,同時要確保服務的一致性,而SOP才能讓服務一致,如果你去餐廳點總匯三明治,你期望每天的總匯三明治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有主廚請假或死亡而有不同;客製化服務雖然較少技術層面,但更多情感涉入,因為沒有人去飯店只是為了吃、喝、睡,我們會傾聽客戶需要什麼?並且真的了解他們要什麼?所以SOP和客製化並不是二選一,而是互補。

別:你們在高端的服務,會用SOP確保客人的需求可以精準的被處理,只有在處理客人的情感這一端,選擇用客製化服務,所以客人個人的要求被達成時,他們可能不會感覺到這其實是SOP的結果?

蘇:沒錯,業界有同業是,不論在全球哪一個據點,你會聽到一樣的話術,我們認為那是在訓練鸚鵡,所以我們確保執行的過程,但保留內容的自由,不會一個字、一個字的訓練員工要講什麼,如果這樣做,那就不是客製化。像當客人入住飯店時,SOP有寫要有迎賓飲料,但我們沒有規定每間文華東方的飲料是什麼,在日內瓦可能會是熱巧克力,在曼谷可能是果汁,在香港文華東方可能是中國茶,我們保留了內容各自的揮灑空間,但,執行的過程是一樣的,這就是客製化扮演的角色。

別:SOP如果太多,會沒有彈性,但給予員工太多自主決定空間,你們也會有更多風險。

留空間給第一線員工!基本訓練之外,更重情感導引

蘇:當然我們很自由,但也有風險,如果什麼出錯了,也沒關係,我們的責任就是解決它。雖然SOP連用語都規定,絕不會出錯,但你只能做到一般的水準,你也限制了你的員工。

別:你把空間留給第一線服務人員,挑選、訓練員工就變得很重要,必須謹慎才行。

蘇:沒錯,還有經驗。當我們招募人時,更注重他察覺別人情緒的能力,還有態度。訓練check in的程序很簡單、訓練鋪床很簡單,重要的是情感導引,還有我們會確保他們和有經驗的同事一起共事至少一段時間。

很幸運的,在香港文華東方,有一些員工甚至工作超過三十年,我們有兩位紳士,我稱他們為「大廳大使」,一位是香港華人Danny Lai,一位是義大利人Giovanni,在香港文華東方超過三十年,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觀點,懂不同的語言,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和客人溝通,讓客人開心;另一個功能則是,他們是新員工很重要的資源寶庫,我們確保他們會有時間和新員工相處,我們也鼓勵新員工向他們請教。別:經過這麼多年,他們還是第一線服務人員,但工作很長時間的人,他們可能會想升職,也可能失去服務客人的熱情,你如何確保這些?

「人」讓服務有差別!能給顧客歸屬感,是公司資產

蘇: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天職,他們很享受這些。當然會付他們比其他人更多的薪水在原職,因為他們給公司帶來附加價值。我們這行業,似是而非的地方是,和客戶接觸最多的反而是最資淺的人,我們希望能讓資淺和資深的混合在一起,讓其他人有機會從資深的人身上吸取經驗學習,那樣也會激發起有趣的討論。

別:大使這樣的資深員工對飯店這麼重要,他們變成一種資產,問題是這樣的人沒辦法短時間養成。

蘇:對,像有的飯店才開十二個月,要找到大使難度很高,像(去年)開在巴黎的飯店,就不容易。但開很久的飯店,像馬尼拉,你會看到熟悉的面貌,像舊金山也開二十五年了,幾乎都是在那工作很久的人,你再回去會有人記得你,你也會記得他們,那就是最重要的歸屬感(recognition),當你晚上關燈的時候,飯店都一樣,是飯店裡的人,才讓飯店有差別,所以我們的回住率(五○%)比同業高三十個百分點。

別:要提供最好的服務,你會需要員工受到企業文化影響、要有正確的心態。關於這一部分,你要花多久的時間來影響他們,才能有正確的心態提供客製化服務?

蘇:那是一種默契,我們管理階層,和員工很接近,如果我們不做,你如何期待員工去做?比如說掉在地上的一個東西,如果我都不去撿,我怎麼能期待員工去撿。

關於訓練,另一方面是,每一個加入我們的員工,都有機會當客人入住一晚,他或她可以帶一位親友,丈夫、妻子或男朋友、女朋友,體驗住在文華東方的感覺,如果你沒有體驗過,我們客人期待要體驗到的經驗,員工如何能了解客人要什麼?

有機管理更勝微管理!和員工做好溝通,就不用管細節

別:確保員工訓練到位,適時放手是門藝術,因為很多高端服務業,很多主管都想知道細節,確保顧客得到好的服務,所以人們開始「微管理」,但你身為高階主管,你要如何掌握大事件,同時確保客人得到服務品質,你要如何不會過於微管理?

蘇:這是一個很細微的分界,如果你微管理過多,他們會覺得被剝奪權利;所以如果一個部門的離職率過高,你可能要想,他們是否擁有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權利?或是我們有問題,這裡有一個很細微的分界,但我認為,每個人生來不同,有些人需要較多的微管理。

別:這很難,因為在觀光服務業,你們被訓練要注意細節。

蘇:但我認為這是一個信念的問題,如果你的同事了解,就會有較少的微管理風險,因為他們知道你的期望是什麼,溝通是關鍵。

別:你賦予員工權限,首先是因為你不怕犯錯,當你確定員工了解一切,你就會放鬆管控?

蘇:(管理)是「有機的」,因為我們都很忙,我會很高興不用管細節,但我們用科學的方式分析、了解挑戰在哪裡?並且即刻著手處理。即使有你不認同的事在發生,不用馬上去矯正,先觀察一陣子,搞不好你可能是錯的。

我們有例子,我問,你確定這樣做好嗎?好吧,祝你好運(編按:原先並不認同),但結果卻很漂亮,我不介意我錯了,因此,我們可以做一件原本我無法了解的事。

別:但要有訓練良好的員工,要時間,這代表你們沒法快速擴張,像同屬頂級飯店的四季酒店,與文華東方同樣在一九六○年代初期成立,同樣約五十年歷史,但四季全球已有八十八個據點,文華東方目前只有二十七個。但你們客人會希望在世界各地都能有你們的服務?

蘇:沒錯,我們永遠不會是最大的飯店集團,我們不會是開最多間旅館的公司,這也不是我們有興趣的。

對我們來說,擴點有兩大考量,對的地點和對的夥伴,因為我們是要長期發展。我們不想要成為最大的奧運參賽隊伍,我們只想拿最多金牌。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員工認同企業價值,比SOP更重要

文華東方專注在精緻的高端服務,所以它的SOP概念和一般服務業SOP並不相同,前者在雇用員工時,就會考量到員工的素質、自主判斷能力,並且要能認同公司的理念,因此它的SOP只規定原則,不需要規範表現的細節,因為相信員工會積極主動,也有能力判斷。

台灣的企業,在信任員工這一塊還不夠,大都認為只要建立SOP、不會出錯就好。但不是只有提供高端服務的飯店業要信任員工,任何企業只要找到自己特色,讓員工充分體會這樣的精神和特色、給員工更多的自主空間,就能讓企業發揮出更多特色。

所以建立企業文化的價值精神就變得很重要,並且要讓員工充分感受、認同這樣的精神,文華東方在每一個步驟都精心的設計,用精神感召的方式讓員工體會,所以它安排新員工實際入住飯店一天,同時也讓有熱忱的資深員工留在第一線,帶領新員工,資深員工不僅是公司的Icon(象徵),也有潛移默化的功效。

口述:政大商學院副院長暨AMBA學程主任別蓮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1

追求財務自由要取捨?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3.html
在跑步時,止凡看見多位視障人仕由領跑員帶領在公園跑步,心中突然湧出一陣暖意,可能因為感覺到人間有情,不像每天看到報章上煩厭的新聞,至少感覺到不少香港人還是有愛心的。

其實我也有做過社會的公益事務(突然想起,這個非牟利 blog 亦可以計算在內吧),做過這類公益事務之後,就會明白「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無條件付出而能夠幫到人,自己會覺得非常開心。而用時間花精神去親身幫人,親眼看到對方的喜悅,又會比起捐錢給別人的感覺更暖心。

記得有次跟一位朋友討論理財及財務自由等話題,她問我「你對金錢如此著緊,不覺得思想很市儈及勢利嗎?你不認為為了追求財務自由而失去其他人生意義很不值嗎?」。她這當然不是問題,而是說出她的立場,說明她是跟拜金思想的人對立,她亦不會為追求財務自由而放棄自己的生活及放棄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不知道這裡有多少 blog 友有這樣的想法,但我觀察到的確有不少人都植根了這樣的思維,認為追求金錢就是市儈、勢利、拜金。人生應該要花多點時間追求金錢以外的東西,應該把價值觀調較得更有意義,不要只往「錢」向。

追求財務自由或金錢價值,跟追求人生及生活意義,其實我不認為這兩者是對立的,中間亦沒有存在取捨的問題。可能平日大家都看到報章上的富豪,被傳媒描繪到非常市儈勢利,完全沒有人情味,自然有感覺是追求金錢必失去其他生活意義。

我認為這都只是生活的平衡問題,每人的時間都有限,但只要好好地利用,在人生中可以做到的事情可以很多。到底一生人可以做多少事情呢?這取決於如何分配、計劃、利用時間,只要好好把握人生,「取捨」、「決擇」未必存在。

相信世界上不少富豪,其實都做了不少公益事務,當然在一般人眼中,他們可能是另有目的,又或是做 show 而已,甚至是對平日掠奪社會資源的一種心理平衡。但公平一點說,Bill Gate、巴菲特或李嘉誠先生所做的公益事情,又有多少自認為不拜金而追求人生意義的人所能做到的呢?

所以這都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取捨問題,追求財務自由絕不會醜化你的人生,沾污你的心靈。反而財務自由後的你會有更多空餘時間追求生活意義,對你人生作出更好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0

計劃未來的取捨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2.html
早前有blog友問止凡有關計劃未來的取捨,他心中有不同方法達到目的,不過好像每個方法都有好處與壞處,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希望大家給點意見。讓我先將留言整理好貼出來,然後再討論一下。


CK留言:

我已經留意了這個blog一年多時間,最近見到止凡兄分享了月供股票與及有關本金小的文章,正正是我現實中的一個煩惱。我思考了一段時間,月供股票都未開始實行,浪費了不少時間呢。
本人平均每月可以儲蓄8千元左右,希望今後兩年可以儲夠首期準備買樓。買樓同月供股票都是我想做的事。如果開始月供盈富基金(2800),打算每月3千(會再按P/E作出調整),但儲首期的金額就相對地減少了。假如日後經濟環境轉差,樓市相對下調就可能會錯過好機會上車,到時賣出一部分盈富基金又未必是好價位,因為經濟環境差。
一個是有需要,一個是為現金流,小弟財務知識有限,不太懂如何衡量取捨或有更好的方法,希望止凡兄或各位網友比小弟一點意見,謝謝!


理財見習生回覆:

CK兄, 如果目標是兩年內儲首期買樓,我認為應該集中火力儲現金就夠了,之後計算好供樓開支…再諗下一步,一步一步有計劃地進行!不要心急。



止凡回覆:

多謝CK兄的問題,基本上我也同意理財見習生兄的回應,我會認真思考再發文回應。
感覺你很積極計劃人生,是好事來的。
 


eeeeericcc回覆:

止凡兄,恕我discourage。
CK兄,買樓後是需要供的,如果每月只能儲8千,即買樓後每月按揭供款也大概只是8千吧。用每月8千的供款金額推算,2.3%p.a.,攤30年,可借金額大概只有210萬。連同約20萬首期(8千 x 12個月 x 2年),只能夠買到230萬的樓。在香港,好難找的。
CK兄,方向目標清晰,都要顧及現實操作手法呀。



CK回覆:

多謝理財見習生兄的建議,同時期待止凡兄稍後的發文回應。
eric兄,儲首期計劃其實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所以我有少許本金在手。而每月按揭供款,往後的日子真的要加倍努力增加收入才行。其實如果買樓當時有什麼情況差少少才能上車,家人亦可以有限度幫助我的,但畢竟兩老已經退休,如非必要都不想動用到他們的資金,等他們可以享受下退休生活。所以想好好計劃一下,看看如何分配比例或採取上面兩位師兄的意見,先集中火力儲現金。 



止凡回覆:

eric兄所提出的亦是實際問題,首期事少,供樓就完全變了另一個階段,未有樓時所儲的8千可能是一個選擇,買樓後這就變成基本,不過當然,日後可以加大收入也說不定。
看來不少人也給了意見,讓我有時間就快點發文討論下CK兄的問題吧。



後記

好了,看見CK兄的留言及幾位blog友的討論,大概明白CK兄的情況。正所謂「一家不知一家事」,每人都有不同取捨及需要,今天我所建議的不一定是最適合大家,因為我不知道大家的個人喜好及真實環境,但也不妨給點意見。

如果按CK兄的情況,兩年後有住屋需要的話,我會偏向集中火力先完成這個目標。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CK兄已經有明確目標,這是人生階段的一環,好像讀書、結婚、生小朋友等,不應該冒太大風險在這些目標上,例如不少學子會在討論區內問人有何投資貼士,因為他們半年後才需要交學費,手上的學費希望可以在股市上「走兩轉」,賺點零用錢,這是極不可取的。

第二個原因是在這個年頭開始投資,更是用月供股票的形式,這樣的操作根本沒有迫切性。今天不是金融海潚的中心時期,不是人人恐慌的時間,不是千載難逢的股市大平賣日子,為何等不著要立即開始月供股票而去分薄達至買樓目標的儲蓄計劃呢?要是股災來臨,有充足財務知識的話,推遲一點買樓計劃而去股市掃平貨也難怪。但今天並不是這個處境,為何為自己找麻煩呢?

希望CK兄是真正有住屋需要,因為近年不少人是見樓價只升不跌之後就突然話自己有需要,心態有點「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既然有真正住屋需要,不如花多點精神時間去找尋資料,做分析。例如多去目標屋苑睇樓,瞭解銀行及律師程序,多上網看看物業買賣的問題個案,看書或看blog吸收相關資料。近日我弟弟買入自住物業,期間他在同區睇樓已經超過一年,每個單位的呎數、層數、座向、裝修的價格都遠比我熟識。

正如我的留言都提出過,小心對日後的財政失了預算,要供樓的日子比以往的日子不同,如果今天不用供樓的情況,每月都只能儲蓄8千元的話,日後可能會是問題。因為eric兄也點出了,確實今天月供8千元的物業不算太多,這可算是近最低要求的,所以不單止注意首期問題,還要看看日後開支的現金流。今天大家還在享受超低利率的日子,所以日後息口只會加不會減,因為已經減無可減。

多數人在買物業供樓之前,對利率都沒有太多感覺,當買了物業之後,人家宣佈這季加息半釐,自己每月就要供多一二千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世界經濟與你的關係。其實在買物業之前亦可以增長這方面的知識的,不妨找找利率的歷史,運用地產網的按揭計算機,輸入不同利率,看看將來供樓水平如何,這也能增長你的財務知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36

新板諮詢同股不同權再闖關李小加:高風險高增長 投資者要取捨

1 : GS(14)@2017-06-18 22:04:49

■李小加昨坦言創新初板是高風險、高增長,指投資者應明瞭其性質而有所取捨。 李潤芳攝



【本報訊】港交所(388)為設立新上市板塊諮詢市場兩個月,「同股不同權」再度闖關,勢為迎接中概科網股回歸!有專家批評新措施對投資者欠保障,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則坦言,投資高增長的新經濟企業,和承受高風險之間,願意入場者必有取捨。記者:黃翹恩 陳雪蕾

港交所昨日同步推出改革創業板、設立「創新板」的諮詢文件。創新板細分為「創新主板」(New Board Premium)和「創新初板」(New Board PRO)。連同現有的主板、創業板(GEM),日後香港將有4個上市板塊。創新板的定位是吸引新經濟企業,例如生物技術、醫療保健技術、網路與直接行銷零售業、互聯網與服務、IT服務、軟件、電腦與周邊設備。由於科技行業不斷演變,港交所不擬下固定定義,而是由上市委員會原則性審批,主要準則是公司的增長動力並非來自資本,而是靠創新、知識產權等營商模式。兩個創新板均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建議方案有二,一是公司須明確披露其股權架構及風險,例如已在美國上市者可採此道;一是除了披露為本外,亦須為同股不同權設限,例如設日落條款、持有人身份限制、持股下限及轉讓限制等。香港奉行同股同權,令阿里巴巴棄港赴美上市,2015年港交所曾就同股不同權諮詢市場,但被證監會反對。昨日李小加表示證監會完全知悉諮詢,非常有信心港交所的方向正確,與證監方向一致,但最終仍待對方批准。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歡迎諮詢文件,鼓勵市場踴躍發表意見,但有接近監管機構人士指,證監會給予港交所的反饋甚少,難料是否支持,但相信不會如2015年般「玩到咁大」。內地著名「天使投資人」兼美圖(1357)主席蔡文勝認為,香港有助企業國際化,內地有過百間同股不同權科技企業符合本港上市要求,不擔心創新板「冇人吼」,亦相信投資者對科企興趣甚大,「騰訊(700)就是成功案例!」羅兵咸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同意現時重提同股不同權時機合適,但暫未聽聞中概股有意回港。「新股女皇」、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指,除同股不同權外,決定上市地點亦顧及估值和交投量等,未見得有大量科技公司湧港上市。投資基金公會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最理想仍是維持「一股一票」,歡迎市場討論,屆時會否投資要視乎保障措施是否足夠。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認為,諮詢目的單一,就是為了重提同股不同權,批評欠機制保障投資者。李小加則指,創新初板擺明車馬是高風險、高增長,投資者應明瞭其性質而有所取捨。蔡文勝亦反問「香港不是要做國際金融中心嗎?不要老是想着香港700萬股民,要想如何吸引內地和全世界的投資者。單靠香港股民,騰訊能做到超過2萬億的市值嗎?」創新主板監管、上市門檻和程序均與現行主板看齊,亦容許散戶投資,唯一不同的是容許同股不同權股權架構,和內地公司第二上市。市場解讀為迎接在美國上市的中概科網巨企,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李小加指美國市場估值固然較高,但對中概股而言,香港的文化、語言、地域較接近,但港交所只設立平台,不會為招徠個別公司而給予好處。至於創新初板容納未錄盈利的初創公司,只限專業投資者,上市時市值最少2億元,僅須由財務顧問擬備上市文件,不須刊發招股書,除牌機制較嚴格和快速,例如若公司未能刊發業績、連續停牌90日即會被除牌。鍾絳虹指,初創企業成長時須由專業基金「湊大」,「唔係單純畀錢,要就財務和營運上畀意見」,而一般投資者則是「公司唔掂就賣股走人」,故對吸引初創企業目標有保留。創業板改革、設立創新板均由即日起諮詢市場,至8月18日止。李小加稱,若市場支持建議,新板料於2018年成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7/200588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