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河南:疯狂担保如何刹车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42

一边是汹涌着寻找出口的巨量民间资金,一边是苦苦盼望着资金的中小企业,两群饥渴的人一起催生了担保公司的突然繁荣

在担保业疯狂的河南,政府正在通过发牌照出手整顿,但是却投鼠忌器

担保牌照“急刹车”

“1640家担保公司最早都是经过工信厅核准的,都有许可证。突然说没有资格了,急刹车,会出现很大问题。”

在全民放贷疯狂之际,河南担保业异军突起。

根据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底,河南的担保公司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1640家,约占全国担保公司总数的1/4。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张立功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催生了担保业的繁荣表象,而当时政府的态度是谨慎,但不堵。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金融和社会危机后,政府再想堵时,已是投鼠忌器。

事实上,河南新一轮担保业整顿启动已达半年之久。

据张立功介绍,政府原计划2011年3月底前完成整顿,结果到5月底仍未果。7月28日河南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随后公示第一批两百多家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初审合格企业,业内称为“经营牌照”,理论上决定担保企业的生死存亡。

河南省中小企业局融资服务处处长钟雪涛称,“牌照正在下发,发放牌照数量没有统计”。有不愿具名的担保公司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牌照发下来之后又重新被收回。

“1640家担保公司最早都是经过工信厅核准的,都有许可证。突然说没有资格了,急刹车,会出现很大问题。”张立功说,“比如一个公司担保做了4个亿,你突然说他没有这个资格,民间资本所有者会很恐慌,容易大量挤兑。如果刹车过急,对河南担保业是灾难性的。”

但坊间传言,新牌照迟迟难产,是由于一些大型担保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空新一轮担保业监管,称新牌照为政府提供新的权力寻租空间。

在河南,担保公司已深入百姓生活。 (沙浪/CFP/图)

事实上,两年前,河南省已进行过一次大规模行政干预。政府要求担保企业在工商注册基础上持有经营牌照,当时称为“备案证”。

“当时说得很严重,说是决定你能不能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做的证照。”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发放备案证,政府是有很好的意愿。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不规范的还是不规范。比如,从7家里选了3家发证,但是其余4家照样可以继续经营。”

可供对照的是南方周末记者得知的一家河南投资担保公司的情况,接近总经理的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2010年底公司一直没有正式开业,“因为牌照拿不下来,但她确实在开展业务”。

40岁的陈思其是河南一家投资担保公司总经理,因业绩风生水起而被塑造成豫商中的女企业家典型,却在2011年春节后,从六楼家中跳下,半身瘫痪。

她跳楼的原因,是因为将担保公司2000万资金交给天津一家私募公司投资,不料这家私募的老板却失踪了。

“现在投资担保公司多少都有点地下钱庄的血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民营担保公司都是违规操作,因为拿担保中介费太少了。”

监管“黑洞”

多家担保公司由房地产公司实际控制,房地产公司把担保公司吸收到的民间资金直接用于关联的地产开发项目。

河南省政府开出的许可证申请门槛近乎严苛:申请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资本金充足率不低于80%、去年以来与银行开展有融资性担保业务1亿元以上或银行授信1亿元以上。

但事实上,新一轮监管仍然未能触碰灰色地带,担保行业规避法律监管的手段依然是圈子里公开的秘密。

了解郑州当地担保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有一些投资担保公司会注册一些看上去没有关联的公司或委托一些并不需要贷款的企业,包装一些财务报表、流水项 目,从银行拿钱。“他们这些做资本生意的,账面上现金流是很好做的,对账单打出来很漂亮。注册资本金1个亿,贷出来5个亿,再次以高利贷的形式贷出去。”

该业内人士还透露,担保行业有资本金要求,此前多家公司通过联合交易蒙混过关。“比如4000万存到银行,好多公司没那么多钱,要验收的时候,好几家公司凑到一块儿。看你的时候凑你的,看我的时候凑我的。”

担保公司规避高利贷监管亦手法娴熟。根据现有法律,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事实上,民间出资人大多被高于“四倍”的利息 吸引。为规避监管,不论实际约定利息多高,民间出资人跟担保公司、借款方所签合同显示的月息均为1.5%,剩下的利息会直接在账面上流转。

一位熟悉担保行业的投资人告诉记者,很多担保公司还存在多重担保的违规现象。“当担保公司让你以每年20%-30%的利息把钱存到他那里的时候,告 诉你会用房子做担保,但是这个房子它可以担保给几十个人,也就是说,如果它真的违约了,几十个人分一套房款,你基本分不到什么。”

而最为严重的监管黑洞,则是房地产公司与担保公司的关联交易。

包括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张立功在内的多个消息源均向记者证实,多家担保公司由房地产公司实际控制,但从注册信息上看不出任何关联。记者以理财投资者身份咨询某投资担保公司,该公司业务员透露,担保业内关联交易公司占到两成。

这些担保公司将吸收到的民间资金直接用于关联房地产公司的地产开发项目。

“融了十个亿,贷出去一个亿,剩下九个亿在自己项目上。因为经营过程中出现资不抵债,投出去收不回来,投的一些项目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理财人要钱的时候周转不动,他一看大势不妙,基本上采取跑路的方式。”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源告诉记者。

“长期高利率借贷,没有产业能做这么高利润。”张立功说。至于具体的关联交易企业,张称,“都是朋友,不方便说。”

“一般每个月都给你结一次利息,显得非常有诚信,但是他们多数是挖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链断了,他们会马上消失无踪。而且因为他们是有限责任公 司,就算他们跑了,地产公司也不会给你任何补偿。”一位熟悉担保行业的投资人说,“除了关联交易,担保公司多数是给房地产提供资金,目前只有房地产、煤炭 和水电的年收益能够超过30%。但是,你要明白,房子最终还是卖给老百姓的,所以你把钱借给担保公司,等于借给房地产公司来祸害自己。”

两头收紧,中小企业更惨

“民间放贷如果被限制,银行的钱又借不出来,跳楼的人会更多。”

河南担保业整顿当口,行业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没有业内人士愿意公开身份接受采访,主管担保行业的河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以“上面下了纪律,不能接受记者采访”为由拒绝作出回应。

记者以中小企业主身份致电河南省规模较大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邦成和九鑫,得到的回应均是,“由于政策原因”,暂停民间融资业务,只做银行担保业务。邦成担保银保部业务经理称,“中小企业现在从银行贷不到钱,没有额度,所以这块业务现在也没法做。”

记者又分别以投资者、借款者身份暗访位于郑州财富广场写字楼里的数家投资担保公司,发现这几家公司的“投资理财”年化收益率普遍在20%左右,200万资金3月期贷款年化利率约为36%,若抵押房为按揭,则利率更高。

一位曾在担保业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样条件的贷款利率2010年底还只有30%左右,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有所上升。

一边是缺乏投资渠道的大量民间资金,一边是苦于无法从银行借贷的中小企业。汹涌的资本一拍即合,催生了井喷式的担保业市场。即便严厉整肃在即,担保公司也难以抵挡资本逐利的诱惑。

据担保业内人士介绍,来担保公司做理财投资的客户所提供的资金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其中包括不少投资无门的工薪阶层。

“人民币贬值,股票低迷,基金不透明,房地产调控,银行理财产品效益不好。民间资本缺少出口,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缺乏对接。”张立功说。

而大量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大量资金周转需求直接推高了担保公司的贷款利率。担保公司并不担心,因为再高的利率都会有企业愿意接盘。

郑州银行在河南当地路边广告牌上打出的口号是“小企业融资专家”。不愿具名的该银行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上报给国家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达到50%,“但实际怎么可能那么多?”

他透露,郑州银行今年贷款指标总共六七十个亿。银行上报贷款比例是按贷款额统计而非借贷企业大小。如果大企业贷款额在1000万以下,就都占用中小企业指标,“大家都是这么操作的”。

“国家收紧信贷政策,可贷资金少。比如这个月就给你10个亿指标,账上100个亿,也只给你10个亿,不让你放多。再加上社会金融环境不好,通胀严 重,原材料上涨,企业利润率下降,先死的就是小企业。小企业风险大,银行不愿意放贷给小企业。”该银行管理层人士解释,“还有抵押物加速贬值。银行看房价 会下降,房产贬值,贷出来的款就会打折。另外,贷款额有限制,那部分资金没有收益,这部分有限资金收益就要提高,也会反制于企业利润率。”

崔元之是郑州一家新能源设备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崔元之的公司因为难以从银行贷到足够金额的周转货款,他曾经向担保公司短期拆借资金,月利息6分,相当于年利率72%。

崔听说记者要做有关担保公司的报道,非常着急:“你这么一说,政府肯定要严,民间放贷被限制,银行的钱又借不出来,跳楼的人更多。”

(应受访者要求,陈思其、崔元之均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5

銀擔合作剎車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1/100389061_all.html

銀擔合作曾經密不可分,為支持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主要制度設計,但眼下雙方正漸行漸遠。

  財新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大型商業銀行已相繼終止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

  工行浙江分行一位信貸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總行要求我們原則上不再受理與民營擔保公司的業務合作,只和地級市及以上的國有擔保公司合作。」

  「北京的股份制銀行全部暫停了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一位資深銀行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與擔保公司合作最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幅壓縮與擔保公司合作的信用貸款額度,重新優選擔保公司,同時提高了擔保公司繳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降低槓桿率倍數。

  近期,無論是中擔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擔)牽涉的銀行風險事件(詳見本刊2012年第17期「清算中擔」),還是銀監會近期下發的進一步加強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的文件,都在業內掀起不小震動。

  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進展的通行做法,但並非是銀行服務於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的主要機制。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經有大約48%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均是以非盈利的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

  更廣泛的中小企業貸款需求,需要依賴銀行及相關商業機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商業性貸款的創新之路來滿足。

  銀擔合作空間大幅收縮,資金實力薄弱、業務單一、長期依賴銀行的民營擔保公司洗牌不可避免。

  「像這樣遍地開花、業務五花八門的缺乏資金實力的擔保公司,在全世界範圍都沒有。目前規定的經營範圍,也容不下這麼大量的擔保公司。」廣州佛山金融局局長曾昭武告訴財新記者。

  業內人士稱,擔保業本身可謂高風險、低收益,擔保機構彙集了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以及銀行轉嫁的大部分甚至全額信貸風險,而獲得的收益僅僅是微薄的保費收入,不做擔保以外的業務幾乎是不可能的。

  「貸款擔保業務屬於逆向選擇,銀行是覺得風險偏高才讓你介入。對於企業來說,這只能作為彌補短期資金的渠道。」中投保人士稱。

  「一旦利率市場化,擔保公司就沒有生存空間。」一位工行人士亦稱。

風險重演

政策性擔保公司背靠財政支持「旱澇保收」,低效、風險控制力不高,存在尋租現象;民營擔保公司則頻頻挪用資金,空手套白狼

  自2010年下半年信貸緊縮,民間金融活躍,擔保公司已偏離擔保主業,熱衷於高風險、高收益投資,成為變相的高利貸行業。一度沸沸揚揚的「溫州企業老闆跑路潮」中,「有270家擔保公司集體歇業,就是因涉及放高利貸」。一位擔保公司資深人士稱。

  民間金融發達的地區,通常也是擔保業比較活躍的地區。銀監會的統計顯示,融資擔保業規模和業務量排明前五名的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川,與銀行合作發放「過橋貸款」「受託貸款」是銀擔主要的合作模式。

  「由於近年融資成本上升,擔保公司以『理財』的名義吸引來的民間資金本身利息就很高,必然要尋找更高利息的貸款下家。一旦投資項目出現風險,勢必引起整個利益鏈條的崩斷,比如中擔。」前述人士稱。

  成立於2003年9月,註冊資金5.8億元的中擔公司,通過高比例(達50%)收取企業保證金及佔用、挪用客戶借貸資金,用於高風險投資及下屬多個殼公司資金周轉,「相當於空手套白狼。」前述人士評價。

  目前中擔保證金約2億多元,對外投資大約5000多萬元,在保餘額30多億元,已牽涉了22家銀行以及294家北京市企業。這樣龐大的資金缺口,引發了連鎖反應。目前,北京市金融局與市應急工作組初步核查結果是公司債務達12.7億元。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員工稱,整個行業一直都存在類似的問題,「民營擔保公司的資本金不會超過10%趴在賬上,除非是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

  他透露,中擔事件爆發以後,北京的當地銀行已暫停與民營擔保公司合作。「新的不放款,舊的續貸,個別小銀行光收不貸。」一位民營擔保業務人員亦對財新記者證實。

  中擔事件發生之前,監管部門認為,涉嫌非法集資、非法吸存、放高利貸的擔保機構大部分是非融資性擔保機構。自2011年3月31日,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只能和持有經營許可證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

  此次作為北京民營擔保公司龍頭的中擔公司,屬於取得五年經營牌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一般而言,大行和國有背景的擔保公司合作較多,股份制銀行如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則與民營中小擔保公司合作較多。

  中擔事件之後,銀擔合作格局更加傾向國有背景的擔保公司。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分行員工稱,國有背景的擔保公司是這場運動的勝利者。一家國有 擔保公司高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中擔事件爆發以後,每天忙得要死,銀行把民營擔保公司的項目都轉過來了,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找項目。」

  據重慶三峽擔保公司人士透露,在重慶,當地銀行對國有擔保公司的槓桿率已從10倍降低到8、9倍,民營擔保公司則降低到5倍以下。

  然而,國有性質、政策性擔保就能解決擔保業的問題嗎?

  在現有金融體系下,短期內僅僅靠政策性擔保公司遠遠不能滿足大量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因為「政策性擔保公司效率慢,業務已經飽和」。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政策性擔保公司背靠財政支持,「旱澇保收」,造成了低效、風險控制力不高,存在尋租現象。

  「中擔事件之後,銀行也在逐步摸索,今後會主要和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儘量直接對小企業放款,直接提高小企業融資成本即可,能做就做,做不了就乾脆不貸了。」一位銀行人士稱。

銀擔同謀

「某些銀行的高管,讓自己的親戚朋友開個擔保公司,或者指定某個擔保公司來進行擔保」

  在中擔事件中,對於中擔出具虛假企業貸款合同,與企業聯合從銀行騙貸,銀行稱自己並不知情。但一位中擔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對財新記者承認,「銀行也出現了審查不嚴的失誤。」

  「以前都是擔保公司推薦客戶給銀行,銀行視之為營銷渠道,實際上沒起到信用增級的作用。」前述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稱,比如小企業的信用等級不 夠,通過擔保公司的擔保,可以幫助提升小企業的信用等級,銀行在此基礎上進行審核,考慮擔保公司的能力來決定是否放款。但是銀行迫於業績壓力,常對擔保公 司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擔保公司找來的客戶和擔保公司的關係往往比與銀行的關係還密切。

  他認為,以現在銀行的風控管理水平,根本無法發現擔保公司和客戶勾結騙貸款,然後用作其他投資,「中擔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是一兩筆,一兩個月,可以說是擔保公司在做怪。這麼長時間、這麼大數額,銀行是否落實了貸前審查、貸後監管及資金流向管理?」北京信用擔保協會會長李世奇對此質疑,銀行以風險由擔保公司承擔為由,忽視必要的貸前審查。

  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利益關聯還引發了不必要的擔保,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有的惡劣的擔保公司,與銀行業務人員勾結。本身可以放貸,但要求企業找擔保公司擔保。利益按比例分攤。」一位政策性擔保公司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

  2011年6月,時任銀監會融資性擔保業務工作部副主任的朱永揚,在融資性擔保聯席會議媒體通氣會上曾坦言,某些銀行的高管,讓自己的親戚朋友 開個擔保公司,或者指定某個擔保公司來進行擔保,這亦違反銀監會有關銀保合作的有關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不得在融資性擔保機構中兼職,不得利用 職務之便與親屬及其他利益關係人投資入股或實際控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進行業務合作,不得利用職權指令與某一特定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

  上述股份制銀行員工對財新記者稱,中擔類似的事情一直都有,銀行並非不知道,但是沒有意識到風險真正存在。「在中擔出事之前,銀行認為這塊業務有利可圖,一旦真出了事,風險被放大幾十倍。」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與融資性擔保機構有業務合作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含分支機構)共計10321家,近80%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性擔保貸款。

弱勢行業

「如果擔保業不脫胎換骨改造,非但不能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甚至會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擔事件亦折射出民營擔保機構資金實力薄弱、長期高成本運營、盈利模式單一、利潤率與風險不匹配的問題。中國的擔保機構數量眾多、規模小,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帶擔保字樣的公司約1.4萬家。

  在上述1萬多家擔保公司中,註冊資本多數在5000萬元以下,有的註冊資本僅有幾十萬元。從銀監會統計數據看,融資性擔保機構註冊資本10億元 以上的只有29家,1億元至10億元的1863家,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的融資性擔保機構佔比近80%。註冊資本最大的兩家是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下稱中投保)和重慶市三峽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三峽),二者皆為國企背景,註冊資本分別為35億元和30億元。

  「中國的擔保公司發展很艱難,單純的商業性擔保公司沒法存活、沒有發展前景,擔保業務風險很大,也帶來很多社會不穩定因素,因為一旦出問題,無 法經營,也把銀行拖下水;且依賴於銀行,銀行一旦封殺它,它就沒得做了。」曾昭武強調,商業性擔保公司理論上就存在先天缺陷,「如果借貸企業可以提供充足 的資產,可以直接找銀行抵押融資;如果這家企業很差,不能提供足夠資產,擔保公司憑什麼給其提供擔保呢?」

  2012年4月中旬,針對擔保業普遍的挪用客戶保證金現象,銀監會發佈了進一步加強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有關通知,要求對客戶保證金專戶封閉管理。此舉旋即引發業內強烈爭議。

  「很難執行,融資性擔保公司註冊資本至少要5000萬元,本來也沒多少錢,錢還不讓動,除非是政策性擔保公司,民營擔保公司就會全死掉。」前述民營擔保公司人士稱,目前在1萬多家擔保公司中,民營擔保公司約佔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三分之二。

  「擔保業本來就風險高、收益低,給它加成本肯定就活不下去,要繼續活下去肯定就得做違規業務。國外單純的商業性擔保機構並不多,而且主要是政策 性擔保機構、銀行風險共擔。中國的銀行利潤這麼高,風險卻都讓擔保公司承擔了,讓一個弱勢的行業承擔風險,這個遊戲肯定玩不下去。」中國社會科學院銀行業 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向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的美國中小企業局(SBA)以及日本信用保證協會,銀擔合作的貸款損失的風險比例為3:7,即銀行承擔30%風險。這兩家機構也均為非盈利的政策性機構。

  「如果擔保業不能脫胎換骨,重新調整運作模式,非但不能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甚至會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一位擔保業資深人士稱。

各歸其位

該歸銀行的歸銀行,該歸保險業的歸保險業,該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的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當年獲得亞洲開發銀行、凱雷投資集團等外資巨頭投資的民營擔保領頭羊中科智,還是此次被稱作北京民營擔保龍頭的中擔,之所以最終走向了挪用資金、資金鏈斷裂的結局,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擔保主業微利、風險收益並不對稱的現實。

  據一位民營擔保公司高管介紹,「擔保放大倍數5倍以上可以盈利,但是目前除了中擔在5倍以上,幾乎所有的民營擔保公司都在5倍以下,處於虧損、或者剛盈虧平衡;槓桿率五倍以上的擔保公司都為政策性擔保公司。」

  他分析指出,大多數民營擔保公司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項目小、在保額小。1個點擔保責任準備金(按照當年擔保費收入50%比例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1個點風險責任準備金,「每年收的擔保費用都這2個點提走了,就沒利潤可言了。」

  北京市信用擔保業協會會長李世奇亦稱,擔保本身就是微利行業,個別利潤很好的公司能達到10%以上。

  目前中國的擔保公司業務模式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實業集團下設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直接投資公司,這些子公司主要是為實業集團自己融資,以 「理財」的名義吸引民間資金用以放貸,相當於變相高利貸,利潤相對高,但槓桿率如果控制不好風險也高。包括中擔在內的大部分中小企業擔保公司都是這一模 式。

  第二類是直接融資擔保,即為企業發行信用債擔保,主要是為城投債提供擔保,相當於信用增級。目前開展這一類業務的主要是資金實力較強的國有擔保公司,比如中投保、重慶三峽、首創擔保等。

  「中國鼓勵發展直接融資,未來這個業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中投保人士稱。中投保和重慶三峽也是目前開展這一業務規模最大的擔保公司,目前 直接融資擔保規模分別為200多億元和100多億元,均佔其公司業務規模的三分之一。這種債券擔保業務在國外被稱作「單線擔保」,承擔這種金融產品擔保單 線業務的擔保機構相當於保險公司,也叫「單線保險公司」,不承擔任何非金融擔保業務。

  第三類建築工程履約擔保、物流金融擔保、訴訟財產保全等業務,近年這類業務增長很快。據李世奇介紹,北京工商註冊的擔保公司共有1000多家(包括123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其中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有十幾家,首創、中投保等30多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兼營此業務。

  一位保險公司高管告訴財新記者,前述第三類擔保業務模式其實也相當於保險業務,屬於金融產品,必須有資金實力。比如,建築工程履約擔保在國外主 要是銀行或保險公司開展。「國內保險公司沒有開展這一業務,主要是因為本世紀初國內的保險公司開展的財產保全業務、購房購車履約擔保業務都吃了虧,不敢做 了。」這位高管說。

  至於工程履約擔保,「擔保公司憑什麼做呢?不應該有這麼大量的擔保公司做,等於在玩空手道。」一位地方金融辦人士稱。

  目前工行開始和保險公司合作小額貸款保險業務,「能否持續要看理賠率如何,如果理賠率高,這個新產品就可能會停。」有關人士透露。

  「中國的擔保公司亂象,無論理論上、實踐上都缺少顯著不確定性,應理順擔保公司的業務方向,該歸銀行的歸銀行,該歸保險業的歸保險業,該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的轉型。」多位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本刊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5

券商創新緩剎車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10/100526409.html
新一屆券商創新大會如市場預期般發生了轉折。雖然不至於變成「創新追悼會」那麼極端,但在去年創新基礎上進行整固、提高,更強調創新和風控的平衡,變成了此次會議的主題詞。

  去年召開的券商創新大會激發了全行業的創新熱情。一年來,證監會推出11條共計36項新政,券商不論在產品、業務,還是在機制層面的創新,都可謂層出不窮。行業協會、交易所、中登公司亦與券商打出了一場配合默契的好球。

  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券商資產管理、櫃檯市場、固定收益業務等領域開始出現了一些風險苗頭,涉事機構和人員遭遇監管機構調查和處罰,讓市場開始擔憂,券商創新是否會被戛然叫停。

  5月8日,新一屆創新大會在京召開。雖然業界異常重視,但與去年相比,規格有所下降,改由中國證券業協會協會主辦,主管機構的副主席莊心一和主席助理張育軍出席,但證監會主席肖綱未能露面。

  在這次創新大會上,莊心一提出券商創新的五點共識,首次明確了監管思路的轉變,即創新發展與風控合規動態均衡。「去年的創新是大干快上,今年將轉變為風控當先。新的創新項目得先放到抽屜裡一陣了。」參會人士說。

  5月9日,創新大會閉幕第二天,券商板塊早盤即出現下跌。根據軟件復盤,最深跌幅達2.66%。不過,尾市逐步拉升,收盤時券商板塊微跌0.43%。

創新熱潮

  2012年創新大會以來,券商有組織、系統化的創新熱潮達到券商綜合治理以來歷史高點。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證監會以各類政策形式發佈落實的券商創新新政高達28項,剩餘的8項措施大多數都在落實當中,其中6項涉及國際化方面的措施也已成型,將在合適的時機推出。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創新大會上表示,在券商創新發展當中,各類新業務、新產品不斷推出,收入結構和盈利模式得到了初步的優化。券商對於創新發展已經形成了很多共識,通過更長時間的努力,創新將會收到更加明顯的成效。

  2012年以來的券商創新亮點集中於資產管理業務、以債券為主的固定收益類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櫃檯市場業務等多條業務條線,這些創新措施儘管是分業務領域推出,但通過業務條線的交叉和協作,使得券商在產品創新上獲得了相當大的靈活度。

  根據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在創新大會上的總結,2012年提出的11項措施包括:提高券商理財類產品創新能力,加快新業務新產品創新進程,放寬業務範圍和投資方式限制,擴大券商代銷金融產品範圍,支持跨境業務發展,推動分支機構組織創新,鼓勵券商發行上市和併購重組,拓展券商基礎功能、發展券商櫃檯業務,改革完善券商風險控制指標標準,探索長效激勵機制,加強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等。

  2012年券商創新的核心是政策鬆綁。一方面監管機構將券商可以參與的領域不斷放開,減弱甚至消除政策層面的限制;另一方面監管機構試圖為證券行業和金融領域業務融合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券商資管業務在去年的創新大潮中得到爆髮式增長。從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底,66家券商報備了234只新設資產管理計劃,80家券商報備了1584份新簽訂的定向資產管理合同。至2013年3月底,6家券商直投子公司備案7只直投基金,募集資金79.7億元。

  兩個交易所推動的約定回購、報價回購和現金管理業務被評價為「無心插柳,發展良好」。截至2013年3月底,上交所開展報價回購業務的券商為38家,累計成交額為0.75萬億元,上交所、深交所開展約定購回業務的券商分別有72家、56家,金額分別達到95.05億元、75億元。50家券商在深交所取得設立現金管理產品的行政許可或備案意見,41家券商正式設立產品,累計規模為328億元。

  櫃檯市場也在2012年起步。去年12月,證券業協會發佈了券商櫃檯交易規範,正式開展櫃檯市場試點工作。目前已有40家申請展開櫃檯市場試點,其中批准了15家正式試點,已有5家產品在櫃檯市場交易。

  根據創新大會提供的數字,以債券業務為主的固定收益類業務已經成為券商重要的增長點。2012年券商承銷各類債券1.35萬億元,實現收入105億元,佔券商承銷總業務總收入的64%。截至今年3月,券商投資債券規模4512億元,佔自營規模的73%。

 

風險來襲

  在蓬勃創新發展的業務領域,2012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風險亦不容小視。資管業務的高速增長,也受到業界和媒體的集中關注。

  在今年「兩會」期間,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歐陽昌瓊就曾表示,去年高速發展的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儘管尚未出現實質風險事件,但此次券商現場檢查的重點就是資管通道業務,證監會對此將持續保持關注。

  證監會亦在3月14日發佈的《關於加強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通知》稱,券商應加強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風險管理,重點開展主動管理性質的業務。

  在此次券商創新大會的討論中,與會人士認為,通道業務的連帶風險、兌付風險依然存在,這需要券商認真加強盡職調查,慎重選擇合作對象。

  與此同時,超範圍投資、利益輸送、不規範營銷等資管業務領域出現的問題,已經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根據目前獲得的公開資料,華泰證券資管產品「華泰尊享收益分級限額特定資產管理計劃」涉嫌變相擴大限額特定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範圍,已被上海證監局勒令整改。

  不僅是資管產品的風險,剛剛起步不久的櫃檯市場產品亦遭遇風險事件衝擊。4月23日,海通證券(600837.SH,06837.HK)發佈公告稱,公司「一海通財」系列櫃檯產品收到上海證監局責令整改意見。

  公告顯示,「一海通財」系列產品中發現現行監管規則未予明確的創新型產品,而海通證券並未按照《券商業務(產品)創新工作指引(試行)》的規定,向證監會機構部履行創新產品方案報送義務。

  媒體也有報導稱,國泰君安相關資產管理產品被地方證監局責令整改,此事尚未獲得國泰君安方面的官方回應。

  去年以來逐漸發酵的債市窩案亦讓證券行業固定收益類業務受到廣泛關注。其中最早進入銀行間市場兩家券商之一的中信證券原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楊輝涉案。楊輝在債券市場頗具號召力,其在銀行間市場制度建設、產品創新方面曾做出顯著貢獻。

  中信證券楊輝案在創新大會上也被討論提及,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此類違規行為,證監會歷來態度明確,對涉及到的券商個別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配合相關機構依法查處。證監會已經派出相關人員對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兩家機構的相關業務進行檢查,正在形成調查報告。

風控先行

  風險控制成為本屆創新大會的關鍵詞。

  莊心一在創新大會的發言中著重指出,創新發展和風控合規必須動態均衡。如果脫離了風險控制,創新發展一定會遭遇挫折,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中國券商身處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一旦發生風險溢出,極易形成衝擊波並迅速擴散,應對處理時迴旋餘地極小,難度很大。

  券商應堅持以風控能力為拓展業務的邊界線,確保風險可測、可控,把風險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範圍內。創新發展必須堅持合規管理,合規工作應認真、抓實、抓緊。

  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在會議發言中指出,風控原則是守住行業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同時支持創新行業風險管理工具,暢通行業創新風險的化解渠道。

  越是創新熱點的領域,越是風險高發的危險地帶。毫無疑問,創新與風險在金融業的發展中歷來都是相生相伴。

  在此次創新大會當中,發生風險事件或隱含風險較高的資產管理業務、債券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櫃檯市場產品、組織架構等幾大領域的創新仍是未來券商創新繼續推進的重點。

  會議討論認為,資管業務能否健康發展是市場各方關注焦點,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一個試金石。做好資管業務對保障推動行業創新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意義。不少參會人士直言,資管業務經不起大的風險事件。

  對於資產證券化產品,應尤其注意加強基礎資產管理,確保基礎資產質量和安全,同時不斷提高對基礎資產的定價能力,審慎科學預測現金流,留足足夠的風險緩釋空間。

  櫃檯市場的私募性質不會改變,200人的限制不能突破。

  此次創新大會在產品和業務創新之外,著重提出券商組織創新和機構管理。目前114家券商有分公司300家,證券營業部機構逾5500家。

  一位大型券商經紀業務部門資深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由於證監會放開券商分支機構設立的地域限制,券商之間的短兵相接已經顯現。

  會議討論認為,券商應注意分支機構擴張發展的風險,如果盲目擴展發展,分支機構可能成為各類風險的聚集地和多發點。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會議發言中指出,資本市場創新必然面對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對於創新,一方面需要包容失敗,另一方面,對於券商的風險控制能力也是個嚴峻的考驗。

  對於未來的創新發展,宋麗萍直言,從IPO財務專項檢查情況看,券商盡職調查工作質量還有提升空間。下一步,新三板、場外市場的建設,新產品創新會更加依賴券商盡職調查的質量,是市場參與者判別風險的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56

央行急踩第三方支付剎車 博弈網絡消費「限額令」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123

正當互聯網巨頭們意氣風發進軍金融業時,監管機構突然「在高速路上踩了一腳剎車」。但央行只是拿出了一個文件草案,尚未有正式定論。

圍繞這一草案,或明或暗的角力正在展開。因為創新既帶來了對監管的挑戰,也撼動了舊的利益格局。

一週之間,互聯網金融風雲突變,一位不敢具名的互聯網企業高層形容像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被猛踩一腳剎車」。

2014年兩會上,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多次表態「不會取締餘額寶等金融產品」。

然而,3月11日,央行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擬為第三方支付平台上進行的轉賬、消費設定額度——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3月13日,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一份特急函件,要求包括支付寶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業務模式。

短短一週內,央行的監管力度持續加碼,態度轉變之快,內容差異之大,出乎所有人意料。3月18日晚,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在一個技術論壇上說,「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這被普遍視為對央行文件的回應。

央行的限額令也引發了許多網友不滿,吐槽聲此起彼伏,「我媽都沒管我一個月在網上花了多少錢,央行你憑啥管我呢?」

突降緊箍咒

這家超市「貫徹央行精神」,自行撤掉了所有「掃一掃」支付的指示牌。

仍在震動中的行業大佬們沒有辦法像網友們這麼詼諧。

「事發突然,措手不及」。在一家電商高管層的內部討論中,對於央行的「悍然」動作,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相比一週前政策層面的春風和煦,「這是在高層臉上打了一巴掌。」一位高管在群裡的討論中說。

而消息發出後,騰訊旗下財付通公司的管理層一直都在北京開會,沒有回總部,「現在不同的負責人,去不同的地方跟一行三會的人談」。

「緊箍咒」面前,各主要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天然地結成了同盟。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為應對可能出台的新政,支付寶和財付通彼此之間也積極溝通,一道與央行斡旋。

3月18日,財付通發表官方回應稱,央行下發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意見稿正處於徵求民意階段,尚未正式實施。意見稿限制的是第三方賬戶的支付和轉賬額度,而用戶在理財通平台購買的是華夏財富寶基金,申購基金是使用銀行卡直接支付,贖回基金是通過銀行卡直接提現,因此不屬於第三方賬戶支付和轉賬業務範圍,故不受限制影響,用戶可放心使用。

支付寶也緊接著發佈聲明——《關於餘額寶,大家放心吧!》,其官方微信配以一張嬰兒的鬼臉圖,試圖緩解緊張的氣氛。聲明同樣強調,草案並未正式頒佈,更沒有實施,與央行的溝通正在積極進行中。最後,其保證,「基於我們對政策的理解和跟監管部門的溝通,支付寶快捷支付用戶申購和贖回餘額寶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請大家放心。」

不過,線下的商戶可沒有互聯網巨頭們這麼堅定,他們態度曖昧。

7天酒店負責與微信支付對接的項目已經暫停,該項目之前已處於內測階段,前景頗為公司內部看好,目前則處在觀望階段,相關負責人表示,「時機可能還不太成熟,等有了新的消息再繼續」。

支付寶無線事業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公司高層在與監管機構溝通的同時,線下O2O渠道拓展並沒有暫停,「商家情緒比較穩定,大部分表示同情」。

杭州某連鎖便利店此前一直在推廣支付寶的「掃一掃」支付,他們的「滿5元送5元紅包」活動原定於3月15日截止。3月13日,央行的意見徵求稿傳出後,在支付寶方面並未告知商戶停用掃碼支付的情況下,這家超市「貫徹央行精神」,自行撤掉了所有「掃一掃」支付的指示牌。儘管支付渠道仍然暢通,但是在便利店已經看不到任何有關「掃一掃」支付的推廣。

該公司一名部門經理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說,這種支付方式滿足了年輕人的口味;不到半個月之後,他卻說,用戶沒有需求了。「央行已經提示風險了,這個時候不能跟央行唱反調。」他強調。

支付寶內部人士表示,有的二維碼支付渠道已經暫停,但由於整體上二維碼的比例比較小,所以影響不會太大。他認為,對同一產品的不同理解可能是導致此次事件的原因。但他同時自信,「監管部門在用戶利益和創新上有充分考慮」。

央行為什麼

在風險說不清的情況下,「亮亮紅燈或者黃燈也是可能的」。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認為,無論是暫停二維碼、虛擬信用卡,還是最近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監管方的出發點都是安全。

3月18日,作為半官方機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會長蔡洪波在北京的公開演講中解釋了央行的邏輯,「比如虛擬信用卡問題,銀行發卡是需要面簽的,這種面簽不是中國的特例,而是全世界總結出來的鐵的規律,面簽是最安全的。而現在看,虛擬信用卡,在網上賬戶還沒有完全實名的情況下,通過線上發卡,省去了和弱化了身份驗證的環節,從合規性和風險要求上,應該說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在他看來,二維碼支付也是如此。當前二維碼的技術安全標準缺失,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證二維碼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賴性等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實際上二維碼應該說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這個安全性目前是否達到了金融支付的標準要求,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所以這也成為了叫停二維碼支付的主要原因。

同時,對於在第三方平台上洗錢、套現等行為的擔憂,央行缺乏監管的控制力,也可能是導致徵求意見稿出台的重要因素。

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內,另一件大家不願多提的事情就是套現情況的增加。

這也是支付寶擔心的事情。在杭州的支付寶總部風控辦公室內,大屏幕實時顯示著各地的套現數額,其中廣東是最高發的地區。

「之前人行曾經查過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果嚴格按人行的標準,套現就是變相在洗錢,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迴避這個問題。」一家被銀行收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由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匿名性、隱蔽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備性,資金的真實來源和去向很難辨別,利用第三方平台進行資金的非法轉移、洗錢、套現等活動也有了空間。作為銀行資金的流出通道,針對網上銀行的欺詐和偽冒風險也增大了。

當第三方支付作為服務中介時,原本銀行瞭如指掌的完整交易過程(付款人——收款人)被「割裂」為兩個看起來毫無聯繫的交易(付款人——網絡支付機構——收款人),即使被「割裂」的兩個交易發生在同一銀行系統,銀行也無法確定其因果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三方支付的計入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對資金流向的完整識別。

支付寶國內風險管理部韓俊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他們對所有的商戶都做了監控,每一筆交易,都被要求必須有真實性。一旦觸犯了相關的安全規則,帳戶將會被凍結。他舉說前段時間就處理了一個由商戶協助套現的案例。

央行、銀監會也一直將監管著力於此,定期檢查。央行分管互聯網金融的副行長劉士余多次在馬云陪同下到支付寶總部,察看客服中心以及風控中心。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則對央行設定固定限額一事做出瞭解釋:央行參照了反洗錢國際組織——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簡稱FATF)設定的規模標準。這位人士說道,在國際上,警戒線的額度是單筆四五十美金的規模,由此可見,央行的標準還實際放寬了一點。

即便是傳統的銀聯卡,同樣存在被套現的風險。路透社報導,越來越多的銀聯卡在澳門被用於虛假消費,套取現金,並非法向境外轉移。

不過,面對新產品和服務,規則尚不完善,監管部門往往更為謹慎。

「支付寶只涉及網購的一個環節,淘寶沒有辦法證明一筆交易是真實發生還是轉賬。」鐘偉說,在風險說不清的情況下,「亮亮紅燈或者黃燈也是可能的」。

或明或暗的角力

市場並不認為央行新推的限額會被最終執行,「如果那個限額落地的話,那就會像釜底抽薪」。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兩會期間,在3月8日一天時間內,央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潘功勝和易綱三位全國政協委員先後被記者追問四次,回答中均表示鼓勵互聯網金融。

比領導講話更堅實的動力支撐,來自市場上看得見的利益。

艾瑞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同比增速46.8%。線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收益,基本來源於在銀行卡交易過程中與收單機構的分成。根據行業不同,費率分別為0.5%至4%不等。

傳統的支付方式,通常由銀聯轉接,手續費分成一般遵循7︰2︰1比例,「7」歸發卡行所有;「2」歸收單方所有;「1」則為銀聯所有(即轉接機構)。

中國銀聯成立於2002年,在中國的支付結算市場一直享有唯一的壟斷地位。銀聯與央行一直關係密切,首任總裁就來自央行,此後亦有多位高層曾任職央行。現任總裁時文朝在出任銀聯總裁前曾任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而銀聯的上任總裁,此前曾任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台系列文件的,正是央行支付結算司。

在傳統方式中,商戶往往要付出更高的費用,新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則可以節省不少。7天連鎖酒店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新的支付方式至少能省下一半的第三方費用。

正因為如此,所有人都想繞過銀聯。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包括一些商業銀行在內,都曾做過繞開銀聯的嘗試,直接與商戶對接。

銀聯當然不想被繞開。

3月13日,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拉卡拉新產品發佈會上說,「我最近非常苦惱一件事。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當中前20家佔了90%多的市場份額,這20家機構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銀聯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顯。中國支付市場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鬧的場所。」

競爭與分流的大量存在,使得時文朝訴苦道,大家都把銀聯當成「唐僧」,想吃唐僧肉,互相挖牆腳。

而在南方週末記者參加的一次包括監管機構和銀行行長參與的內部座談會上,對於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快的逼近,銀行體系幾乎眾口一詞地表達了擔憂和反感。

有互聯網企業高層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這也有可能是央行的「警戒槍」。「大家說過要提前30天報備,有時候一些情況沒有報備,」上述人士揣測央行的心態說,「別把我當Hello Kitty,我其實是隻老虎。」

在談及以往和監管機構的互動時,上述人士描述,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默契。在不斷創新的環境下,監管一般是滯後的,如果什麼都及時報備,反而逼著監管部門必須要立即否決一些創新。這種情況下,「他寧可希望你先上車再買票」,如果監管部門發現情況不對,再出手進行干預。

不過,眼下突如其來的變化,意味著以往的默契將會被打破。

有趣的是,很多人也許並不認為關於支付限額的限制最後能真正寫進央行文件,他們在股市上進行了「投票」:不同於中信銀行在虛擬信用卡被叫停後股價跳水,甚至午後臨時停牌,騰訊的股價在一段時間的跌落之後卻呈現出強勢反彈——3月18日港股收盤時,騰訊控股上漲了5.76%。財付通內部人士分析,市場並不認為央行新推的限額會被最終執行,「如果那個限額落地的話,那就會像釜底抽薪」。

最終政策如何,月底才有分曉。

(南方週末記者謝鵬、張玥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3

「剎車」煤制氣

2014-07-28  NCW
 

因成本及環保問題,國家能源局對煤制氣提示三不:「不能不搞、不宜多搞、不能

快搞」

◎ 財新記者 黃凱茜 張伯玲 文huangkaixi.blog.caixin.com|zhangboling.blog.caixin.com 僅僅投產半年,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601991.SH / 00991.HK,下稱大唐發電)將中國第一個獲批也是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煤制氣項目——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轉讓給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

轉讓消息公佈後,大唐發電H 股開盤即漲超18%,收漲23.1%,報3.73港元,創出年內新高。而大唐發電 A 股當天則以漲停收盤。

資本市場對大唐發電剝離旗下煤化工產業如此看好,從另一側面也暴露出中國千億煤制氣項目的前景並不美好。

或許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2013年煤制氣項目迎來史無前例的「寬鬆」之後,國家能源局最近發文要規範煤制氣行業有序發展,嚴控新項目的質量和審批速度。煤制氣項目又重新步入到正常軌道。

大唐樣本

7月7日,大唐發電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新公司)簽署了 《煤化工及相關項目重組框架協議》 ,擬就大唐發電的煤化工板塊以及相關項目進行重組。

根據該協議,重組項目包括內蒙古大唐多倫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克旗煤制氣公司) 、遼寧大唐國際阜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大唐呼倫貝爾化肥有限公司、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有限公司以及相關的配套和關聯項目。

國新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資委旗下第三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主要任務是 「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 , 「接收、整合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後存續企業資產及其他非主業資產」 , 「參與中央企業上市、非上市股份制改革」 。

大唐發電出售的資產目前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經營。大唐能源化工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售這些資產是出於大唐集團業務調整考慮, 「主要是為集團減輕投資負擔,轉向自己主業」 。根據大唐發電2013年的年報披露,其煤化工業務經常性稅前虧損22億元。

作為中國首個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克旗煤制氣項目——上述大唐人士表示,該項目已進入穩定運行階段。

克旗煤制氣項目2009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257.1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天然氣40億立方米。2013年12月18日,項目一系列裝置投運成功,正式併入管網,向中石油北京段天然氣管線輸送煤制天然氣產品。截至今年6月3日,克旗煤制氣項目已累計生產合格天然氣產品超過2億立方米。

根據大唐發電與中石油簽訂的協議,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高產穩產期的年合同量為40億立方米 / 年,初期定價為2.75元 /立方米。

「與中石油達成的這個價格,應該 算不錯。 」上述大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成本多集中於1.6- 1.8元 / 立方米之間,加上當前國家對煤制氣項目0.2元 / 立方米補貼,如果按照2.75元 /立方米計算,尚有盈利。

但在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院長錢宇看來,要做到真正清潔的煤制氣,其成本實際比天然氣成本高。 「成本包括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由於天然氣比較乾淨,所以外部成本比較低。煤制氣從企業的生產成本來講比較便宜,但是考慮到未來的資源稅、生產過程的排放和使用過程的排放這些外部成本,實際比天然氣成本更高。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則認為,現在各地搶煤制天然氣都是希望國家補貼,國家不補貼就不願意做。

除了經濟成本,克旗煤制氣項目諸多問題也值得思考,而「無知者無畏」更是成了多位煤制氣項目高管對大唐進軍煤制氣領域的評價。

中石化煤化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祚雲認為,煤制氣項目投資強度大、技術密集,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能夠把握風險才能做好,需要強大的技術團隊、有過適應化工行業經濟週期的投資經驗,很多非化工背景的企業是要交「學費」的。

一位煤制氣項目管理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直言,雖然克旗煤制氣項目已投產,但問題不少。 「其中包括技術、管理等問題。大唐發電為這個項目從電廠抽調了一些人去做高管的同時,也從化工企業找了一些工程技術人員。

但這些技術人員在項目裡處於基層,不能參與最終決策,還是要聽從電廠背景的高管,是用做電廠的管理方法在做化工廠。 」他分析稱,電廠出身的管理人員的思路是投錢就行了,因為發電領域的專業承包商不是太多,但運作一個大型化工廠時,承包商成千上萬,需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招標組織和管理。

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克旗煤制氣項目的氣化爐,對項目所用的蒙東褐煤煤質不適應,造成氣化爐內壁腐蝕以及內夾 套件等出現問題,導致停產近兩個月。

「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當時設計時 沒有考慮到當地煤種特性。 」上述管理人士還表示,電廠是一種標準化的流程,裝機量、設備都是固定標準的,可研報告做完之後基本就可以訂購了,但化工廠的設備型號各方面標準不統一,比較複雜,所以在做完可研報告、總體設計和基礎設計後,還要不斷對方案進行優化,是個動態的過程, 「化工廠的效益就是優化出來的」 。而克旗項目在設計規劃時,竟然在前期就已把三期的主裝備全部招標採購完成,而不是第一條生產線建成運行後,再根據運行實際來定第二、第三條線的設備和技術路線。

下游瓶頸

在銷售方面,煤制天然氣還受到運輸制約。目前,一種選擇是可以接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網,賣給其下屬的天然氣銷售公司;另一種方式是企業自己建設管道,直接面對下游用戶。

以克旗煤制氣項目為例,按最初的計劃,克旗煤制氣及其配套輸氣管線項 目由大唐能源化工負責建設,煤制氣配套輸送管線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承德至北京密雲,全程359公里,最後併入北京燃氣管網。一期工程總投資完成165億元。

不過,因北京與中石油簽有天然氣供應戰略協議,大唐發電只好臨時修改管線方案,改由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承建北京段115公里管線。但中石油建設的入京部分因徵地問題沒有解決,遲遲未能完工,延誤了投產時間。

「這個項目在2012年7月已產出合格天然氣,然而直到2013年底才入京。 」上述大唐人士表示,克旗煤制氣項目非常尷尬, 「雖然我們投資建設管道了,但進入北京市之後的管道運輸必須與中石油合作,這也是以後進入到煤制氣行業的非油氣公司都要遇到的問題。 」為了打通上下游的 「任督二脈」 ,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在內的煤制氣業主已著手規劃專門的煤制氣管道,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據瞭解,蒙西鄂爾多斯周邊的幾個煤制氣項目,外送主要有兩個通道,一是北控集團和中石油合資新建的陝京四線天然氣管道,另一個是由多家煤制氣業主共同投資、由中海油主導修建的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總投資200億元。中石化在新疆准東地區聯合幾家業主修建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新粵浙管道) ,總投資1590億元,直接對接各省的管網。

何祚雲認為,在管道、配套儲存系統沒有理順之前,中石化是不會輕易上產煤制氣項目的,一個裝置開工後如果兩年內不能達產、沒有回報的話,折舊損失就很大,由此導致的虧損會使項目很難持續下去。

前述煤制氣項目管理人士還表示,煤制氣行業最大的瓶頸在於目前國內的季節性調峰機制還沒有形成,這會限制煤制氣項目的盈利能力。 「從現在的可研報告看,按照門站氣價低一些的價格進行保守估算,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都在10%-12%左右,如果未來天然氣價改能夠繼續落實到位,競爭力會更強。 」

環保隱憂

在業內人士看來,煤制氣除了項目本身的技術、管理和下游利用等問題,更不能忽視環保問題。煤制氣作為煤炭消費的替代品,一方面未必能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還存在巨大的資源環境負外部性和高碳風險,從而造成 「區域治霾、全國增碳」的治理困境,亟需高度重視和謹慎對待。

李俊峰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審批了許多煤制氣項目,比如說在內蒙古、新疆的項目,大部分拿到路條但沒有開工, 「原因一個在水、一個在環境,最後的問題還是技術,很多企業包括大唐、國電,試行的都不十分成功。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賺錢,所以需要有一個國資委的企業來接盤,不至於剝離它的資產。 」一項研究顯示,每生產1立方米合成天然氣需要6噸 -10噸水。因此,中國的煤制氣目標會使每年的水消耗量大大增加,從而加劇中國的水資源衝突。

錢宇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成熟的煤制氣技術已經有三種:碎煤固定床加壓氣化、水煤漿氣化、粉煤加壓氣化,國內上馬的煤制氣項目大多採用碎煤固定床加壓氣化,其優勢是生產成本較低,但劣勢是大量含酚廢水難以處理。

大唐克旗項目和阜新項目都只先上三分之一的負荷。 「原因之一就是等待將來有更好的工藝,更經濟地處理酚水。 」李俊峰表示,目前國內僅一兩家煤制氣企業能完全解決水處理問題。

然而,目前有近三分之二通過審批的煤制氣項目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如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處。中國乾旱的西部完全負擔不起煤制氣項目的巨大需求。

根據 《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徵求意見稿) 》中的要求,煤制天然氣新鮮水耗應低於6.9噸 / 千立方米。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研究稱,若目前的煤制氣項目全部得以投產,新疆地區將消耗水資源6.8億立方米 / 年,蒙西地區將消耗水資源4.1億立方米 /年。

上述研究稱,中央給新疆制定的用水總量目標是2015年515.6億立方米、2030年526.74億立方米,但2013年用水量已達617億立方米,遠超2015年的控制指標。若採取工業投資置換農業用水的方式,節水工程投資成本將超過500 億元。而蒙西鄂爾多斯地區的用水量增長空間,到2020年也僅剩1億立方米。

除了水資源問題,李俊峰表示,煤制氣還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煤制氣對於降低霧霾的效果顯著,但它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高出10%-270%。 」不過何祚雲認為,按照現在的價格水平,即便算上運費,煤制氣和管道進口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相比還是有競爭優勢的。此外,當前學界對包括煤制氣在內的煤化工之苛求並不合理,西北地區也在大規模地上馬燃煤電廠,耗水量也很大,不能撇開電廠的問題以偏概全。他表示,不應該針對煤制氣行業本身談論水消耗的問題,而應在全國的所有煤炭消費中進行比較。要把煤制氣或煤化工,和煤發電或轉化成其他能源進行比較和選擇。 「從全生命週期來看,煤轉化成氣再用來發電的能效、提供單位熱值的耗水量和直接用煤發電相差不多,但汙染物的排放要少很多。況且,煤制氣的技術還在進步,效率未來還能提升,而煤發電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很難有技術進步的空間了。 」

規範煤制氣

對一直被視作 「富煤」的中國來說,能解決「少氣」 局面的煤制氣該如何發展,中國政府目前的態度是緊急 「剎車」 。

2013年,得益於煤市的持續疲軟以及中國政府減少大氣汙染的迫切要求,中國加快了煤制氣項目的審批節奏,迎來了煤制氣項目的春天。在2013年一年內獲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煤制氣項目超過20個。根據綠色和平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不同階段煤制氣項目50個,其中實際建設中項目5個(部分產能已投產) ,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項目16個。

中國政府意識到了目前有些煤制氣項目不顧環境、水資源現狀和技術、經濟實力而盲目發展的現象,開始規範煤制氣項目。

7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規範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 (下稱 《通知》 )稱,近期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規範煤制油和煤制氣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對煤制油和煤制氣的產業准入做嚴格要求。 《通知》明確了煤制油(氣) 「不能停止發展、不宜過熱發展、禁止違背規律無序建設」的方針和 「堅持量水而行、堅持清潔高效轉化、堅持示範先行、堅持科學合理佈局、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示範項目的能源轉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汙染物排放等指標必須達到准入值。之前國家能源局人士透露,該局對煤制氣產業的態度是「不能不搞、不宜多搞、不能快搞」 ,與《通知》基本一致。考慮到國家能源秉性及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煤制氣產業適宜以示範項目為先,合理佈局,嚴格監管,產業科學有序發展。

此外, 《通知》還對煤制油(氣)產業中所需的煤炭、水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優化資源配置做出要求,禁止煤炭淨調入省發展煤制氣煤制油氣,並提出禁止利用地下水發展煤制油氣,嚴禁擠佔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一定程度是對近期業界關於煤制氣產業水資源危機及建議沿海地區發展的回應。

「國家對煤制油和煤制氣的政策有松有緊。 」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市場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向財新記者表示,一方面是要逐漸放開,但又不能出現「一擁而上」 、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局面; 而從能源供應結構來說,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很高,中國的煤資源更豐富、成本較低,發展煤制油和煤制氣可實現原料多元化,煤不僅僅作為能源原料,而是要實現綜合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39

剎車,Tesla!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6464477

作為一家市值270億美金,去年計劃銷售3.3萬台Model S,毛利率介於23~26%,總收入全年預計37億美金的公司。這段時間碰到了發展中的上坡,其中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經營的問題

當前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迎頭風就是油價下跌,沒有人會想到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下跌50%。股票上,航空股,傳統汽車股下半年漲幅巨大,除了豐田,福特等傳統巨頭,連路虎的新東家印度塔塔汽車(代碼:TTM)漲幅高達一倍。美國現在一加侖汽油才2美金多一點,約合3塊多人民幣一升,購買大排量SUV,皮卡熱情高漲。另外歐元,日元的貶值,美國一月進口車銷量也飆升,SUBARU銷售增長24%,AUDI 14%,三菱33%,連保時捷都增長27%。皮卡和SUV品類增長19.3%。豐田一月 RAV4和Highlander 銷售破歷史紀錄,總共銷售出16.9萬台車。

從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來看,2014 年預計美國銷售電動車11.9萬台,Leaf 3.02萬,Volt1.88萬,MODEL S 1.73萬,Prius1.32萬,福特Energi 1.15萬,福特C-max0.84萬,i3 0.6萬,Smart ED 0.259萬,福特Electric 1960台,Fiat 500e 1790台,卡迪拉克 ELR 1310台,豐田RAV4電動 1180台。



日產Leaf佔比最大,達到行業的25%,上圖為Leaf 2014年全年每月銷售記錄,2015年1月Leaf最新銷售情況看,共銷售1070台,比2014年1月下降14.5%。


從美國汽車行業推算Tesla Model S一月銷售已經超過Leaf,達到1300台,但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Leaf銷量下滑導致的。



從尼桑美國Q1公佈的數據,在美國尼桑的車型,除了Leaf下降,其他全線提升。
另外,讓我們看一下Tesla自身的經營情況。Tesla去年的目標一開始是銷售35000台,後來Q3調低到33000台,從Q1-Q3的公佈數據,共生產22899台車,要達到全年目標,Q4必須生產10101台車。從Tesla公佈的具體數據,Q1 7535台,Q2 7579台,Q3 7785台,Q4必須跳躍式的生產1萬台,從Tesla 7月調整生產線,在Q3的會議裡Elon說過對當季的影響是2000台,假設Q4生產線達到2000台/周的目標,Q4交付1萬台的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從2014年Q1,Q2,計劃2015年因為SUV Model X的上市,美國50%的汽車屬於SUV類,所以Elon對其X車型寄予厚望。原計劃是2015年銷售10萬台車,50% Model S,50% Model X。但是從現在的進展上看,X不會早於今年三季度上市,所以在其最新的會議裡,基本就是5萬台Model S的生產計劃了。在資本開支上Tesla也面臨巨大的壓力,首先就是2020年計劃投產的電池工廠,另外就是10億美金DURR歷史上最大合約的機器人訂購合約。Tesla今年不排除繼續發債

從中國某Tesla汽車論壇,訂貨生產明顯加快,1月5日的訂單現在已經在生產。去年動輒等上大半年的情況大為改善,除了產能提升以外。實際訂單萎縮情況應該是超預期的「快」。中國客戶在消費上是屬於不成熟的一個群體,敢於嘗鮮,但熱情來得快退得快,而且因為長期生存在缺乏個人利益保護的環境中,對個人利益得失看得非常重,容易行為極端,比如之前對4S店服務不滿打砸所購豪華汽車的新聞。

Tesla在產品管理上,採取了全球統一的標準,是假設全球消費者發展處於同一水平線,這顯然是錯誤的。從撤換中國區負責人,1月19日換CFO可以看出之前的高速發展掩蓋了很多經營上的問題

Tesla的定價體系混亂,高估了用戶對加速度的最求,最新的P85D剛發佈一個季度,國內已經在交付,說明用戶對此熱情不大,訂單不多,但是P85D和P85的價格基本一樣,讓剛提車沒幾個月的P85用戶非常心寒。

而且Tesla的外部競爭變得更為激烈,豐田燃料電池Mirai,已經在美國上市,價格5.8萬美金,採取銷售和租賃的方式,里程300英里(和P85一樣),每次加氫只需5分鐘,加氫前三年免費,保修8年或者10萬英里。通用汽車的BOLT 2016年10月生產,價格3W美金,預計年產2.5-3萬台,里程300公里,對應Tesla 計劃中的Model 3,而Model 3 在2017年之前按照現在的進度不可能上市。

電動車雖然在使用上和設計上可以達到汽油車所不具備的「電機優勢」,但同樣需要承擔使用過程的成本,其中最主要就是充電的時間成本。這一點在美國人人有車庫的地方不明顯,但在中國這個人口密度大的國家,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充電的緩慢,除非在自家車庫,去免費的超級充電站1.5小時的充電時間日積月累都會顯得非常麻煩。豐田的燃料電池,加氫三年免費,5分鐘加滿,提供0排放的另一個選擇。另外這次日本公司做了一件特別大氣的事,就是公開了燃料電池的5680技術專利。為了迎接2020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採購1500台,加氫站建設(在已有油站改造)都被納入了政府計劃。

如果電動車佔到汽車保有量的10%以上,那麼在中國這種人口密度大的國家,對電網,停車位的改造,是否真的有其實用性呢。網上就有一張國內的超級電站的照片,全部充電樁都被傳統汽車佔用,Tesla車主只能把車停馬路上,把電線接出去充電。Tesla從車的角度,技術上和駕駛上都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目前國內煩惱大於省油費。花70-100萬買一個不能跑長途的車,充電的時間成本遠大於油費的錢。這個還不算在冬天電池衰減,從400KM左右降低到350KM以下(北京車主)

本週三盤後的Q4財報,Tesla將公佈去年四季度的銷售數據。油價下跌,冬季電池衰減,歐元,日元貶值增加外國客戶購車成本,中國區的銷售不盡人意,讓這期財報負面因素偏多。但正面因素是產能提升,可以快速滿足之前積壓訂單。但2015年的預定情況是否會和2014年上半年一樣火爆,目前看,尤其是中國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嘗鮮需求爆發,而不是理性的長期消費行為。任何企業的經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Tesla現在需要踩踩剎車

盈利: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特斯拉第四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30美分,略低於去年同期的33美分。

營收:分析師平均預期特斯拉第四季度營收為1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61億美元增長60%左右。

投資公告號:give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695

上半年中國火電利用小時持續下降 等待產能調整來“剎車”

日前,國家能源局網站公布了上半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情況,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0.2億千瓦,上半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964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194小時。

分地區來看,山東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達到2487小時;江蘇、河北和海南超過2300小時;重慶、福建、廣西、湖南、四川、雲南和西藏低於1500小時,其中雲南和西藏僅有648小時和47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27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減少,其中,青海、福建和湖南火電利用小時分別減少897、663和633小時。

近兩年來,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火電裝機過剩問題從去年起開始引發廣泛的社會關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當前中國煤電產能嚴重過剩,電力行業設備制造產能也嚴重過剩。改造的過程中,可以淘汰關停一批,從而擠出過剩產能,加大對現在設備制造產能的利用。“目前提出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時機比較合適。”林伯強說。

中國能源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兩年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度下降,且降幅一直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大量的棄水、棄風、棄光的現象。在整個能源規劃中,由於系統優化較差,對市場把握不夠,惡性競爭非常激烈。”

周大地認為能源過剩尤其是火電裝機過剩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能源進入低速增長期,傳統產能擴張發展模式的瓶頸凸顯;二是能源投資盲目性較高,需求預期和投資決策明顯脫離實際。

周大地建議,應盡快根據能源需求的重大變化和明顯變化調整原來的能源戰略發展目標,特別是要根據經濟新常態來調整能源發展總量目標,而且這個總量目標必須是動態的。

“首先,盡快停建、緩建火電;其次,控制煤電基地建設,煤炭多了就要找出路。對煤電建設要盡快剎車,能夠停建的就停建,能夠緩建的就緩建;第三,在電力調度的問題上,要采取切實措施。可再生能源可以采取基本保底的方式,例如風電給1500小時、1800小時,采取優惠價,剩下的可以便宜些,便宜的過程是沒有成本的,也是可以競爭的。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調整經濟性調度方式,在現有的發電能力大量過剩的情況下,從經濟手段上確保可再生能源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包括核電。”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煤電產能過剩局面。此舉波及13省份暫緩、15省份緩建,一大批煤電項目被取消、緩核、緩建。

發改委、能源局聯合采取針對不同地區的嚴控政策:對電力盈余的省份,原則上不再安排新增煤電項目;即便是確有電力缺口的省份,也要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項目,盡量減少對新增煤電項目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94

控股權轉讓概念“龍頭”喊剎車 四川雙馬停牌自查

四川雙馬10月24日晚間公告,公司認為近期本公司股票漲幅較大,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為積極保護投資者權益,公司將就是否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等事項進行核查。經申請,公司股票於 2016年10月25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完成相關工作並公告後複牌。

8月22日,四川雙馬原大股東拉法基宣布退出第一大股東地位,擁有IDG背景的和諧恒源實際控制人林棟梁將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此舉引爆了四川雙馬股價連續漲停,不到兩個月時間漲幅已逾2倍。

8月22日起,四川雙馬連續四個漲停,5個交易日內股價漲幅高達44.88%。在經過一周的調整後,9月5日,四川雙馬封住漲停,再次拉開了暴漲的序幕,在隨後的21個交易日里,該股收了11個漲停,從10.89元漲到29.13元,累積漲幅超過167%,其中,四川拴馬9月14日起也曾停牌自查,直到9月22日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89

賈躍亭緊急剎車 98億收購樂視影業項目也暫停了

樂視網今日發布了一則《關於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及後續工作安排說明的公告》,稱購買樂視影業100%股權事項預計無法在2016年完成。原因是當前市場環境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籌劃及第一次董事會審議時點已經發生較大變化,存在對業績承諾及估值的基礎產生較大影響的可能。

樂視網表示,公司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對方將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並選擇2017-2019年三年作為樂視影業業績承諾期。當前各方正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估值定價進行探討,公司將在新的資產評估結果的基礎上與交易對方重新協商本次重組的交易價格,並不排除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價格存在下調的可能。

樂視網曾於5月6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41.37元/股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元,合計作價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00%股權。對此,深交所5月12日對樂視網重組事宜進行問詢。

問詢函指出,預案顯示,標的公司估值近年來增幅較大,由2013年的15.5億元增加至本次收購的98億元,標的公司2014、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44萬元和1.36億元,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利潤分別不低於5.2 億元、7.3億元、10.4億元,業績承諾金額均遠高於報告期水平。深交所要求,結合近期市場可比交易、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情況,補充披露本次交易評估增值率、市盈率水平的合理性。結合標的公司目前經營業績、業務拓展情況、核心競爭力及可持續性、市場可比交易的業績預測情況對比等,補充披露本次交易業績承諾金額的可實現性。

問詢函提到,2014年、2015年,樂視影業引入了眾多制片人、導演、演員,其獲取標的公司股份的價格相對於本次收購對價較低。深交所要求說明標的公司與上述制片人、導演、演員是否簽訂了業績承諾或補償協議,是否有競業禁止或其他合作安排。

近日賈躍亭發布了全員內部信,第一次公開談及他對公司發展節奏過快的反思,並認為管理層應該承擔責任。他認為非上市公司LeEco在節奏和組織能力上出現了問題。他還特別指出,在資金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下子將全球化戰線拉得太長,但組織能力卻沒有跟上,導致非上市公司旗下業務“後勁明顯乏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01

“剎車”練內功 互聯網手機競爭進入生死下半場

“我自己擁有最強大的武器是什麽?就是互聯網思維。”在上周進行的一場企業家年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重新闡述了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並且打趣道,“華為手機做得好,也是小米的貢獻。”

但在外界看來,如今的小米卻越來越“華為”了。

據外媒報道,小米將在即將發布的一款手機產品中搭載自主研發的松果處理器。這意味著,小米將成為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能手機公司。

事實上,從2016年年初開始,隨著電商紅利的逐漸消失,傳統的互聯網手機模式開始走下神壇,價格營銷的喧囂背後是來自渠道市場和供應鏈的雙重壓力。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單純的價格戰未來很難在這個慘烈的市場上吸引消費者的眼球。”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記者表示,一些國產手機廠家越來越註重手機整個供應鏈的控制力,一味追求價格戰和營銷戰是短視行為。

在分析師們看來,互聯網手機以營銷為驅動的1.0時代將徹底結束,繼而將進入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2.0時代。之前榮耀總裁趙明也公開表示,互聯網手機依然大有未來,互聯網手機的發展紅利,其實還遠遠沒有發掘出來。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應該怎麽打?也許需要的是廠商全方位的整合能力。

單一互聯網思維難打天下

雷軍在演講中坦言,小米現在走在谷底,2016年有點迷茫。

這種迷茫也許來自於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

來自IDC等第三方報告顯示,小米在去年智能手機出貨總量被華為、OPPO、vivo等趕超。以2016年第二季度為例,IDC數據稱,小米該季度1050萬部的銷量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暴跌38%。而在這一年中,如大可樂等品牌的倒閉更是讓這個模式下的手機品牌蒙上了一層陰影。

“究其原因有幾方面,市場在飽和,更多的玩家加入,如樂視、360帶著大把的資金和資源加入到這原本就擁擠的所謂互聯網手機市場,導致的結果就是資本開始更加謹慎,處在成長期的手機廠商難以獲得投資,資金鏈斷裂。”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

此外,他認為。OPPO和vivo的快速崛起,也對線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

這種沖擊力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尤為明顯。當上百品牌都在加入互聯網手機營銷大軍的同時,羅列手機配置、簡單對比跑分的形式更是直接造成了用戶的認知混亂。“產品的實際體驗是在下降的,這就造成了互聯網手機今天遇到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瓶頸,用戶重新回到線下的選擇。”王艷輝說。

可以看到,即便是以對標小米起步,華為在互聯網上的戰略也在“變道”。

“互聯網手機當前問題的核心所在是對營銷驅動的嚴重單一依賴。廠商不應該再單純追求所謂的高性價比,而是以高品質、大技術產品滿足消費升級,補齊線下渠道、供應鏈能力等短板。”趙明表示,大多數互聯網手機之所以發展曲線陡峭,根本原因在於缺乏進化。一旦形成了模式依賴和路徑依賴,自然就會畫地為牢。不過,榮耀對互聯網手機的未來充滿樂觀,會將品質和創新始終作為榮耀的立身之本。

遭遇“深度分銷”挑戰

“小米過去沖得太快,提前透支了成長型,需要降速調整和補課。”雷軍在年會演講中提到,過去一年小米經歷的挑戰讓他難忘。

事實上,互聯網模式的核心在於利用互聯網的直銷革了傳統渠道的命,再加上低廉的宣傳成本,得以在市場引爆。

“但這樣的方法論如果不改變則難以為繼。”一名來自渠道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互聯網手機企業大談互聯網思維的時候,OPPO和vivo正利用它們龐大的代理商,通過門店、服務中心、體驗中心的滲透從一線到五六線市場,再加上全覆蓋、漫灌式的廣告轟炸,對消費者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力。

“特別是在互聯網手機難以觸及的四線市場,擁有3.5億人口的城鎮市場往往是消費品的決定市場。也許上網的時候想找一部性價比很高的互聯網手機,但回到線下,經過家門口的手機店的時候就只想買OPPO了。”上述人士表示,互聯網手機的成績平平其實就是“深度分銷”贏了“互聯網直銷”。

當然,“小米們”也認識到了這點,從2016年開始就積極布局線下渠道,盡管消費者點名率很高,但由於利潤稀薄,渠道的鋪貨銷售意願並不積極。

而另一方面的壓力也許來自於供應鏈。

供應鏈的管控一直是手機廠商特別是互聯網手機廠商的心病。在2016年,即便已達到一定規模,小米也遭遇了四個月的缺貨潮。曾經呼聲較大的錘子也因為供應鏈多次出現問題,讓創始人羅永浩沒了脾氣。

為此,曾經重視“輕”資產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在2016年的很多動作都是在“招兵買馬”補齊供應鏈短板上,360、樂視、錘子等互聯網手機廠商都加強了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引進,並且將產業鏈滲透至上遊。小米布局“松果”也是此因。

但供應鏈的複雜性遠不止如此。“拍照、芯片、新材料、新工藝等都需要單點攻破。”趙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無論是系統層、硬件層,還是軟件層的綜合創新,這都是決定廠商未來能走多遠的因素。

曾經被視為“對標”小米的榮耀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已轉變。2017年春節剛過,趙明就在行業公開信中明確表示過,榮耀作為互聯網手機的代表,將為互聯網手機全面“提速”,引領互聯網手機進入下半場。據悉,旗艦機型V9的定價也將在3500元以上。

王艷輝對記者表示,互聯網手機廠商將產品定價定在3000元以上,已經直接打碎過去人們對於互聯網手機的傳統認知,而創新和品質的品牌輸出也和過去強調互聯網性價比的宣傳方式漸行漸遠。

“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豆腐還是那個豆腐。華為是不是互聯網公司並不重要,華為的精神是不是互聯網精神也不重要,這種精神能否保證企業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這句話所說,也許此時對於互聯網手機廠商來說,誰有互聯網思維已經不重要了,現在已經是生死下半場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