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鱷兄再談福記食品(1175)


蔡鱷:


日月報對福記有跟進報導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1022/News/eb_eba1.htm





當中提到:
「臨時清盤人黎嘉恩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福記突然身陷財困,主因是福記近日有大量員工流失,這等員工更將公司的大部分客戶「帶走」,令福記短時間失去大部分重要客戶,無法如常經營。」

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欠薪傳聞,如果傳聞是真,員工流失就是必然的結果。之後,又想到有人曾經指出福記大換人,員工出現流失很正常,但多個城市的總監級職位同時懸空則顯得不尋常。

http://big5.51job.com/gate/big5/companyadc.51job.com/companyads/2009/sh/fuji0902_7118/job.htm


此外,就算有員工流失,點解會導緻短時間失去大部分重要客戶,不是應該有供應合約防止這個情況發生嗎?廠房設備再多,失去了大部分重要客戶的福記,會值多少錢?

之前有專家表示行業入行門檻不低,須通過很多衛生證書, ISO9000/9001、ISO22000(2005版)、ISO14001、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又說到好像隻有福記這樣的大公司才有本事送 餐,結果舊員工輕易入行,更成功的搶客,一切幾個月內就發生了,那裡需要用最少5年時間,入行門檻不低真的是事實?我早就說過小店有能力供應食物,專家堅 持不信又有甚麼法子。花數以10億計資金興建原材料、半成品工廠建立的低成本advantages,舊員工是一定模仿不來,就算有錢建廠亦非一時三刻可以 完成,福記的優勢點解沒有發揮作用?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1022/News/eb_eba2.htm

「不過,有會計師分析,福記似是因着一些突發事件,才令公司出現財政危機,是以未必可以一早在帳目反映,公司核數師亦未必掌握得到。」


是那一位會計師的分析?核數師沒有發現問題未必是他們的錯,但福記的負債問題由來已久,人所皆知,點解會作出突發事件的猜測?

greatsoup: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686


我想員工流失的問題,是擴張過快,財政不能自給,導緻欠薪。

但是最重要的,原來是管財政高管大病退出及魏東老婆生仔可能處理公司事務,要隻熟財技的魏東要頂曬所有的事務,導緻公司的運作產生問題。

亦由於高管缺人,內部管理不足,導緻供應合約不能理想執行,短時間失去大部分重要客戶,使大部分員工看到這個情況,導緻問題進一步加深,員工流失嚴重,導緻惡性循環。

但為甚麼公司缺了領導就發生這個情況? 可能就是家族企業的問題所緻。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129
  上述人士說,2007年底公司的人事變動很大。公司的CEO姚偉達于10月離職,公司副總裁、魏東的哥哥魏民,以及姚娟本人(因生子)也離開了領導團隊。

“2008年到現在這一年半基本由魏東一個人主持大局,這也是福記最亂的一段時期。”上述人士認爲,魏東搞資本運作的能力要超過他做實業的能力,如果不是在資本市場有所“斬獲”,福記食品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至於那些入行門檻方面,我相信都是優勢,但鱷兄也說「舊員工輕易入行,更成功的搶客」,可能因為這些負責舊公司中高層人員,因為每天都處理這些事,所以已經知到流程如何做,故此知道舊公司問題所在,因公司欠薪,故離職創業,所以能勝過舊公司沒甚麼奇怪。


正如財經報導稱:

 


  “福记食品内部管理秩序欠佳,而且不够‘以人为本’,员工经常抱怨。”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如是说。


 


...



 


  一位离职的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从今年1月开始拖欠工资,“主要是拖欠级别较高的员工工资。”福记食品员工数目,已由2007年高峰时的8000多人,减至现在的3000余人。他估计,总部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员会离开。

正如小博一樣,如果小弟有一日教懂每一個人這些東西的話,小弟的資料已經不是優勢了。

至於那位會計師,我相信他是未了解整件事發出的言論吧。這件事,我這個旁人都知道,難道核數師看不出,掌握不到,真的奇怪,可能是同行相護吧。但有部分基金質疑帳目是否動過手腳:



 


  关于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里昂证券分析师Paul Quah早前指出,这令他很惊讶,原因是早前他与公司管理层会面获得的信息是,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仍有一定量的现金,足够应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他质疑公司现金的去向。


但公司仍有部分正常運作,亦有繼續發薪:




 


  申请清盘当天,福记食品向公司总部员工发出通知称,为应对金融危机,公司将进 行重组。除极少数员工负责重组和支持公司运营外,所有人员于 2009年10月19日至2009年10月31日放假;11月1日开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通报公司重组进度、公司政策、流程等。另外,放假及培训期间按当 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福记食品一名一线员工向《财经》记者证实,确实公司有一些人放假了,但只有十几名,都是一些不会跟一线业务对接的管理人员,福记中餐厅员工和送餐员工都在正常上班。


 


  10月22日,福记食品位于上海浦东东方路的福记大酒店正常运营,酒店的订餐人员称该店业务没有受到影响,客流量也很多。


  福记食品相关高层22日再次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现在在内地的业务保持如常运作。”


財經對公司亂況亦有調查,部分香港新聞也沒有:


 


  据《财经》记者了解,福记食品近几年来在各地购置了大量工业用地,但只有山东灵渠的肉联厂和江苏无锡美通食品公司的工厂正常投入使用,其他厂房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或干脆停建。


 


  2008年,福记食品成为北京奥运会惟一的餐饮服务供应商。在北京通州的用地,本是要建奥运会期间的厂房,但直到奥运会开始也没有建成,后来不得不租借厂房。


 


  福记食品还曾于2006年在上海嘉定购置了大批土地,“这个项目很大,投资了很多钱。当初说要建总部的办公大楼,建了三年,但建完后从没有使用过。”接近福记食品高层的人士表示。


 


  此外,福记食品在广西北海、山东寿光购买的土地也从未用作厂房正常投入使用过。上述人士称,“起初福记是不缺钱的,但因为内部管理问题,这些土地并没派上用场;后来资金流不够了,就干脆停工了,但这些土地肯定是增值的。”


 


  上述人士还介绍说,福记食品在上海、苏州、北京共有十几家中餐馆,2007年这些店的生意很不错,但从2008年开始逐渐转淡,目前,除浦东东方路总部的餐馆经营较好外,其他店都难见收入。


 


  据了解,福记食品还在超市、动车组项目中砸了很多钱,但产出甚微。此前福记食品曾在上海开了四家“多鲜乐123”超市,今年陆续关闭了三家。


延伸閱讀:

福記的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254


給kk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373

kk兄對福記食品(1175)的深入研究: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686


部分福記留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048


文庫文章集: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7%A6%8F%E8%A8%98&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10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7%A6%8F%E8%AE%B0&Submit=%E6%90%9C%E5%B0%8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3

與鱷兄再談星美收購


原文及留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950


鱷兄:


我對A股公司沒有認識,也從來無興趣研究新世界系公司,要一時間消化資料很困難。我想知道,杜先生注入ST星美的資產與他從新世界中國(917)得到的是 否完全一樣,我指的不是公司名稱,是指當中的資產組合。物業不同虛無的無形資產,基本上物業價值可以簡單的將樓面面積乘以每平方米價格得出,樓面面積是客 觀資料,變數祗有每平方米價格,這個可以很容易參考鄰近物業,很難會有相差多倍的估值差異。


(1)

從第一條link所見,「豐盛是一家持有物業的公司,所持的餘下物業是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408號的一棟四層高樓宇(「餘下物業」),總樓面 面積約為794平方米,曾持作寫字樓用途但目前為空置。」以總樓面面積這樣小,出售代價為143,330,411港元,未嘗不合理,而報導指豐盛地產 100%股權的評估淨值為1.21億元,明顯這部分交易是沒有問題。


(2)


然後重點應該放在資產值大的上海局一,報導指上海局一100%股權的評估淨值為68.78億元,根據ST星美的顧問報告,計算方法是用成本法,但卻有一項 成本法評估增值率,這增值率竟然高達369.95%。其稱:


「增值的主要原因為存貨增值542,391.62萬元,增值率為213.19%。由於存貨中的土地購 買時間較早,距離評估基準日均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取得成本較低,因此賬面值較低,而近10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上海房地產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因此 土地使用權的增值比較高。」


這個則比較奇怪,既然上海局一本身屬於新世界中國(917),新會計制度已經實施多年,又曾經在去年12月宣佈出售上海局一 20%給杜先生,再其後再出售上海局一50%給杜先生,其間曾經找估值師估值,點解新世界中國(917)從來沒這一筆帳面上的公平值收益,而帳面值的評估 基準日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


(3)
上海局一的主要資產是香港新世界花園,在出售上海局一20%給杜先生時,估值師為整個項目的估值是人民幣4,576,000,000元,財務上則「視作轉 讓代價為260,774,356港元,乃參考局一於2008年6月30日的經審核資產淨值793,589,372港元及物業產生的重估盈餘連同有關稅項釐 定。」4,576,000,000元的20%是915,200,000元,不過因為當中牽涉極複雜的重組,又有債務的因素,實際上杜先生會否得益就很難計算 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2/LTN20081212378_C.pdf

不論如何,2009年年報就指「上述交易為本集團帶來約370,000,000港元的淨出售收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22/LTN20091022316_C.pdf



(4)


最 後,新世界中國(917)一方面出售上海局一50%給杜先生,另一方面又向他收購三聯52.5%股本,這個容易計算得多了。通函裡「買賣交易可能產生的財 務影響」預期貴集團將可錄得估計收益約562,200,000港元,相當於出售代價與局一於2009年3月31日的未經審核資產淨值兩者間的差額。

不過要看看估值報告,香港新世界花園的估值是 5,207,000,000元,50%權益就是人民幣2,603,500,000元,雖然沒有透露過負債,但ST星美就指上海局一截至2009年8月末上 海局一的總負債為189,309.22萬元。


假設幾個月前負債相若,那麼上海局一50%權益的價值就是 :


(5,207,000,000-1,893,092,200)*50%


=1,656,953,900;


至於上海中山廣場的估值是 1,452,000,000元,52.5%權益就是人民幣762,300,000元,不知三聯負債多少,但價值不可能超越人民幣762,300,000元。


依照估值 報告的估值,新世界中國(917)實際上損失了最少:


1,656,953,900 - 762,300,000


= 894,653,90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167_C.pdf



(5)

不過,ST星美股東也無謂投訴了,見到有ST兩個字,對於這公司的情況應該心裡有數,星美現在隻剩下空殼一隻,無營業額兼輕微負資產,資產隻有少量現金和預付款項,這種公司市值竟然超過50億,杜先生沒有收貴了。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68.PDF


鬼腳七:

大閆生兄可能忽略了一點,新世界中國與杜先生的交易是發生在09年4月及以前,杜先生與星美的交易則發生在09年11月,期間中國國内房産價格經過巨幅上漲,因此“依照估值報告的估值,新世界中國(917)實際上損失了最少人民幣6.9億!”并不合理。
鱷兄:

“依照估值報告的估值,新世界中國(917)實際上損失了最少人民幣6.9億!”我計算時有引用星美提供的負債資料,這方面有時間上的偏差,所以負債數字 不算準確,除非杜先生在這期間大幅削債,否則不會計多上海局一的價值。至於估值,我是採用新世界中國(917)杜先生的交易在09年4月交易的估值報告, 當時估值報告指香港新世界花園的估值是5,207,000,000元。沒錯,香港新世界花園在星美的交易再度漲價,但我沒有將它納入計算之內,所以我的計 算是否合理,與期間中國國内房産價格經過巨幅上漲無關。
greatsoup:


(1)


一些補充資料:
局一中國估值報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3.PDF

豐盛中國估值報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5.PDF

收購後預計情況: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1.PDF


局一及豐盛的沿革、財務情況,這些資料絕對較香港更詳細,原來發現局一在2006年增資後及其後兩次資產轉讓後,只在收購後的2009年7月增資人民幣6億,除此之外,資本結構並無改變。

其負債在2007年、2008年及2009年8月,分別是5.27億、15.25億及18.93億,主要是長期銀行借款。

至於豐盛地產,2007、2008及2009年8月的總負債是5.2億、7.3億及8,000萬,主要是銀行借款。

沿革在是公告p.43-66、財務報表在是公告p.168-176。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90.PDF


此外,另外有一份文件會講述收購標的母公司的財務情況。真是詳細。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7.PDF



(2)


至於杜先生成本,由4部分構成:


(1) 2008年4月30日,杜先生向新世界中國購入豐盛地產權益,作價143,330,411 港元。

http://www.nwcl.com.hk/download/c_fung%20seng.pdf


(小插曲: 在星美聯合購入資產公告中稱「2009 年6 月,丰盛控股与新世界发展(中国)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新世界发展(中国)将对丰盛地产的出资转让给丰盛控股,转让价格为1,000 万美元,转让价格按照新世界发展(中国)原始出资额作价。」


作價和完成日都不同,究竟是香港上市訊息發佈有問題,還是中國方面登記上查證不足,很難知道。我想他們應是迴避一些法律上的規定。


(2) 2008年12月,杜先生在重組時購入上海局一20%給杜先生時,財務上則「視作轉 讓代價為260,774,356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2/LTN20081212378_C.pdf

(3) 2009年5月,杜先生購買於上海局一,代價為953,169,139 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167_C.pdf

(4)據中國公告稱,在2009年7月,「丰盛控股新增注册资本60,000 万元并以美元现汇出资」,並聲稱2009 年8 18 日,「6 亿元增资已全部缴足」。

若不計上時間值及其他不見的成本計算,並假設1人民幣=1.14港元,成本約:


143,330,411 港元 + (260,774,356港元+953,169,139 港元+ 600,000,000人民幣 x 1.14)


= 約2,041,273,906港元。


而以增發股數15.8億股,增發價格3.7人民幣,並假設1人民幣=1.14港元計算,賣出的價格達:


=15.8 x 3.7 x 1.14

=66.6444億港元


即他們表面上已賺達46億,雖然有升值的因素的存在,但都較市場上升的速度更高吧。


如以流通價格計算,股票價值達到224.79億港幣(12.48 x 1.14 x 1,580,000,000),如果2009-2012年後收入超過18.444718億人民幣,如股價仍維持在該水平,這兩百億多億元已唾手可得。


如果少於這個數字,則按比例以1元的價格售回股票予上市公司,即公司最多需要用15.8億人民幣,但當時如沒有這個錢,他會變成債主,仍能在公司缺水時保持一定的主動性。


杜先生在一年多內,以20多億向新世界中國購回來的東西賣得這個高價,其實綜合起各網友的因素,原因如下:
(1)因為星美的實際價值不高,嚴格來說已經資不抵債,其價值只繫於上市地位,此為風險溢價所在;
(2)新世界中國以相對當時市值低估的時候,以當時合理的價格出售物業予杜先生;
(3)上海地產市場近年復甦。

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計劃。

以這樣的空殼公司,以1人民幣等於1.14港元計算,市值竟逾58.88億港幣(12.48 x 1.14x 413,876,880),可謂天價,這可以當作北水來後香港殼價的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3

再談BB車龍頭 - (1225.HK)隆成集團 維斯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22639


全球嬰兒車製造商龍頭之一的(1225.HK)隆成集團剛公佈了09年業績,錄得純利7024.8萬元,按年上升23.37%,每股盈利 9.65仙,派末期股息4.5仙。

09年盈利來源主要來自代工生產主業,但表面具深厚潛力的自有品牌業務仍然處於投資期,還未獲利。公司 管理層預期今年自有品牌業務將會收支平衡,並且計劃今年開始於全國擴充100至150間「幼幼天地」銷售門市,打算從主營基地華南市場開始打進華東和華北 市場,與國內嬰孩市場龍頭麗嬰房和好孩子集團一較高下。但始終公司新開發的自有品牌業務規模不大,加上廠佬成功轉型打造自有品牌業務的案例不多,所以隆成 最終能否從代工製造商成功轉型為國內嬰孩市場消費股是仍需時間觀察。

不過,以現估值計算,隆成亦不失為具吸引力的資產股。

隆 成的09年每股攤薄盈利是9.54港仙,以現價$1.17計算,09年P/E = 12.26X;

隆成的09年12月的資產淨值 (NAV)是1.24港元,以現價$1.17計算,09年P/B = 0.94X;

隆成的09年每股派息6.5仙,以現價$1.17計 算,09年派息率 = 5.56%;

假若經濟環境和公司發展趨勢不變,只計代工業務的貢獻,預期隆成的每股盈利、資產淨值(NAV)、 每股派息都能夠穩健增長
2010年預期P/E及P/B估值因而會被拉低,預期股息率會再被拉高

一 旦隆成成功打造自有品牌業務,使其成為日後盈利增長的驅動機器,加上其豐厚的資產淨值(NAV),相信預期盈利、估值以及股價出現大翻身肯定是少不免,這 些便是隆成的潛在利好因素

以現時隆成的財務狀況是零負債及淨現金,手持3億元現金,財報乾淨。加上 估值不貴、派息率高、代工主業穩健增長,另有成功做起自有品牌業務的潛在利好,算是穩中求勝之選。

不 過,隆成的潛在風險主要都是歐美經濟再次不振、匯率波動、惡性通漲導致原材料價格和生產成本上升、國內經濟泡沫爆破等等,這些風險都可能隨時改寫隆成的預 期估值和派息政策,所以需要密切留意。

此外, 隆成打造自有品牌業務仍未成功,因此市場為隆成進行估值重估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所以有興趣買入隆成的投資人是需要有耐性等待的心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2

再談值博率(一)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52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自己寫作,喜用「值搏」二字,拙作亦以《值搏率煉金術》為題。部份朋友的回應,是有餘未盡,所以在未來數周,希望借本欄稍加解釋。

 

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有四項原則可作參考: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損失如何?

 

2.          最好情況(blue sky scenario) 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如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星期先說點一。用值搏率思考,首要任務,是想像出最壞的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項投資,如果全無吸引之處,根本不會有人入場。但只看好的一面,一旦形勢逆轉,不贏反輸,財務上、心理上的損傷,個人是否能夠承受?

 

貪勝不知輸,是散戶最共有的通病。每次看財經phone-in節目,觀眾必定劈頭問主持人,「請問這隻股票上望幾多」? 其實,善於衡量值博率的投機者,應該先想想「下望幾多」?

這是一般人最易忽略的重點。就像有人引你玩俄羅斯輪盤,一顆子彈,5/6機會無事,死不了就獎一千萬。有83%機會贏,回報極豐厚,但你是否能承受最壞情況:一槍了斷?如果不行,這場博奕,就不值搏。

索羅斯以炒聞名天下,多數人的印象中,他的操作手法風險極高。這絕對是誤會,索羅斯的風格,是敢於冒險,但永遠知所進退。任何一個交易,就算虧損,都不會一鋪清袋。只要資本主力突圍,後續的操作,就不受影響;只要存活下來,自有機會東山再起。當年87股 災,索羅斯沽日本,長歐美股市,理由是日本股市的估值不合理高。誰知歐美崩提,日本反而絲毫無損,索羅斯在黑色星期一前,毅然在場外將歐美倉位,壯士斷 臂。輸失慘重,但索羅斯無怨無悔,原因是他承受不到當時假如金融體系崩潰一旦出現時,自己的基金或會破產,寧願斬倉保命求「必生」。

近日投資普羅大眾的問題,多圍繞於買不買樓? 房地產的值搏率,因人而異。同一單位,承擔能力不同,值搏率也不相同。買樓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連環加息十數回合,是否抵受得了?原本打算以租養價,如意算盤打不響,要貼錢供樓,能否承擔?如加兩釐息就有問題,對於閣下,就很不值博了。

股票亦然。未慮勝,先慮敗,入市前,先想想,如果每季一回的「絕世天劫」重臨,手中長線持股,大瀉幾成,能承受嗎? 正如地產梟雄Donald Trump的名言:  Protect the downside,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甚麼一注獨贏買XX,其實9成9是廢話。如一敗永無翻身,不是值博,而是賭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3

再談值搏率(II)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82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再談值搏率(II)

續談值搏率。上期講過,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有四項原則可作參考: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損失為何?

2.     最好情況(blue-sky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為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周談談第二點。評估最壞情況,可以删除風險過大,一己無法承受的機會。但這只是第一步,作為出擊理由,未夠充份。下一步驟,是了解最好情況下的最大回報,是否吸引? 如果難度高過打劫差館回報卻是丁咁多,那就要三思而後行。

有時候,交易員會高估回報率。有些股份的估值、息率,以至股價表現,都相對穩定。這類股份的最大回報,可以估值上限,或股價區間頂部作指標。除非公司業務上有新突破,如果由現價升至該水平,長線持有的水位有限,不妨袖手旁觀,莫在市旺時,被整體大市的貪婪氣氛所影響。

當然,用往績設定目標價,大前提是基本因素沒大改變。像宏利(0945)般由賺轉蝕,狀況轉差的公司,實屬不宜,寧願等基本因素改變後,才重新考慮。

另一方面,經驗淺的交易員,會忽略出擊工具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一項交易的最大回報。以本年4/7為例,恒指在下破20,000大關後而復得的一役:跌穿20,000點重大支持造淡,下望不可能是19,800,合理目標應為19,000-19,400,回報大約是六百至一千點。以認沽期權出手,潛在的回報應會更高: 怒破大位,市場恐懼應會有增無減,隨時除了中方向外,引伸波幅亦有頗大機會,跟隨大升。此外,破大位追沽,不成功便成仁,市場極端超賣,被反挾的話,輸500-1,000點,也是閒過立秋。同樣用一千點注碼來搏,用期權出擊,可以買到數張期權金兩、三百點、行使價在19000-19400的價外put,如大市一洩如注,回報定必用期指出擊為高。

或問:期權有辣有唔辣,如果曠日持久,不輸方向,都輸時間值,豈不是得不償失,尚言值搏?這是對風險、波動的重大誤解。在穿20,000時造淡,主要原因,是認為該處是重要水平(或稱重大支持、心理關口)。一旦突破,只有兩種下場:一則順勢大瀉;一則急速反彈,反覆牛皮的機會最低。而且,事發時是月頭,即月期權的時間值消耗較慢,就算三日強攻不成,所失時間值,亦是相當有限。

用期權出擊,更妙的是注碼在入市時,已經限定。就算是極無紀律的交易員,死唔認錯,死唔斷氣、苦苦痴纏下去,也不會輸突。不像沽期指而又不守紀律,捱到21,800才投降,要輸足1,800點。

高估最大的回報,便會高估值博率。而高值博率的項目,多是大部份市場參與者,同時地低估回報率。回報尚可,而看錯時的最壞結果,也能夠接受,跟著便是買多少的問題。

(系列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9

再談值搏率(III)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94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先重溫一下,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參考的四項原則: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損失為何?

2.     最好情況(blue-sky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為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周談的是第三點。

不少投資、投機機會,都能通過頭兩關:最大風險已悉,並能承受,而最大回報看似吸引。可是,當中大部份,自己都不會出手,問題關鍵,是買得不夠大。

所謂買得不夠大,是指倉位佔組合比例低,回報對整體回報,只是隔靴搔癢,到喉唔到肺。例如早前急挫的銀基(0886)與中國綠色食品(0904),單日急挫最多16%34%,很多讀者可能會跑去撈底、搏反彈。但自己完全不會考慮出手,假設以組合1%落注,沒錯風險相對有限,跌一半都係輸組合0.5%,不致立斃,但搏這種無緣無故暴跌股份,反彈最多三成已「雞咁腳」食糊,即組合增值0.3%,無甚足觀。

買大D,押注組合5%?一旦中伏,組合輸3-5%,不可謂不傷。注碼大,壓力更大,更難坐到升三成,很有可能升一成時,為求減壓,立刻食糊。最慘是坐立不安,不斷金睛火眼望實,外邊有金執,都無暇兼顧,錯失其它商機的機會成本極大,智者不為!

又例如散戶如痴如醉,左度右度抽新股,也有類似問題。市旺,隻隻都有得升,仿如派錢。但隻隻新股都賺錢時,必定超額N倍,例如博士蛙(1698),無錯升五成,但抽十手才穩得一手,如果入細飛,抽得一手,最多才賺得2,700(不計使費)。入大飛,則壓死大量資金,博士蛙20/9截孖展飛,29/9上板,期間不少大股、小股,升幅可觀,那些壓死了的資金,機會成本不可謂不大。

最慘的是,股價抽到爆機,永遠中得好少。華南城(1668)、中冶金(1618)、花樣年(1777)之流,就一定中到一屋都係。贏時,買得不大,對身家裨益不大;輸時,注碼卻會暴增,輸到講粗口。

但多數人的做法,是不加選擇,有得搏就搏。得手時雖興奮,但回報卻極有限,隱藏的機會成本極高;失手則身受重棍,籌碼水瓜打狗,唔見一截。更會隨時火燒連營,一錯再錯,士氣、身家進一步受挫,偷小雞不成,反蝕了幾把米。

買得唔大,小注博小贏,以及利有限(capped upside),險無限(unlimited downside) 的機會,可免則免。應集中精神,尋找大注博大贏的機會。凡計算值博率時,必須詳細考慮機會成本、中棍時的心理打擊、以及火燒連營的可能性。當顧及上述三項因素後,很多投機項目的值博率,其實遠比想像中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86

再談小肥羊,標竿價格是標竿價值麼?--延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w.html

延益:延續前一篇的討論,股票市場的特殊投資者(機構、產業、基金、財團、富豪等等)他們對二級市場的投資,可算是標竿價格。延益投資時間不長,卻屢屢碰到標竿價格。如:IDG入股波司登、金蝶主席增持、格力二股東增資、興業太陽能回購、聯想集團柳傳志增持、阿里巴巴回購、中國平安收購深發展、安踏體育主席增持、金山軟件主席增持、聯想控股拋售金山軟件股份等等。回顧過去,到也挺奇怪。延益持有過的股票中幾乎都有標竿價格的身影。

    對於這些標竿價格,我們該如何看待,如何利用?這些具有實力的特殊投資者的報價一定是標竿價值麼?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話題。這次通過看百勝投資小肥羊的歷史,或許能找到一點思路。

為了說明問題,貼一些舊聞。

 

2009-3-30百勝餐飲每股2.4元入股小肥羊持股20%

美國百勝相中了中國火鍋餐飲領域領頭羊小肥羊(00968.HK),出資4.9億港元戰略入股小肥羊20%。小肥羊昨公告,公司獲股東3iPrax通知,二者將擁有的小肥羊股權悉數出售給百勝,共計14312.98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92%。小肥羊控股股東Possible Way及主要股東Billion Year則表示,它們將所持6239.8704萬股股份出售給百勝,佔總股本的6.07%。上述兩筆股份轉讓協議的簽署時間都在324

自此,百勝將成為小肥羊第二大股東,Possible Way持股45.88%,仍為控股股東。

百勝在其官方網站上表示,公司在中國的戰略是在希望每一項重要食品細分領域中都成為領頭羊。參股小肥羊是百勝在中國相關產業投資的第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對本土企業的瞭解。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公共事務與政府關係副總裁王群表示。據瞭解,百勝將在小肥羊董事會擁有兩個席位,且不排除將來控股小肥羊。

(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地區擁有近3.6萬家連鎖餐廳,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鐘(Taco Bell)Long John Silver's、東方既白等。)

 

 

2009-10-21百勝二度增持小肥羊

肯德基的東家百勝對於中餐的興趣,似乎越來越濃厚。這從繼續增持小肥羊略見一斑。

1021,小肥羊發佈公告稱,百勝集團擬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從其股東手中收購7.3%股份。這是百勝集團第二次購進小肥羊的股份。

從肯德基推出中式食品,到自建中式連鎖餐廳東方既白,再到投資小肥羊,百勝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道路似乎越走越遠。
  3億港元增持小肥羊
  繼今年3月份,接手小肥羊近20℅股權之後,百勝欲再次增持小肥羊7.3℅的股權。1021,小肥羊發佈公告稱,百勝集團擬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以約3億港元總價從小肥羊股東手中收購公司約7.3%股份,共7504.2萬股股份。
  至此,由小肥羊創始人張鋼等公司高管持股的公司Possible 
Way,仍佔股近30℅,目前仍是小肥羊第一大股東,但百勝在增持至股份至27.3%後,與第一大股東似乎只有一牆之隔。

這已經是百勝第二次增持。今年3月份,小肥羊兩家戰略投資者3i集團和普凱宣佈退出,百勝集團接手並獲得小肥羊20%股份,成為這家中式連鎖餐飲企業的第二大股東。

 

 

2009百勝二次增持小肥羊之後,延益記錄的投資總結如下:

 

小肥羊和味千拉麵是我去年同時觀察比較的股票,最終我選擇了小肥羊。主要原因是:「跟風」百勝集團。其他原因如下:1,小肥羊售價在二三線城市比味千拉麵有競爭力,長期成長性較好;2,小肥羊火鍋底料難以模範,具有行業壁壘;3,火鍋經營易於標準化、容易複製;

 

09年小肥羊業績快報波瀾不驚,總得來說符合預期。但也有一些擔憂:1,議價能力不高,三年來人均消費額基本無變化。2,隨著店面基數擴大,增長率放緩;3,同店銷售增長底下。火鍋雖然是傳統飲食,但並非常規飲食,且具有季節性。

 

從長期看消費者服務業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行業。但是百勝第二次增持價格從2.4漲到4HK,且距離第一次入股僅僅半年。另外,這次增持兩個百勝提名董事,一定給了關鍵意見。從這裡可以判斷,小肥羊已經通過了百勝的檢驗。

 

總之,這次「跟風」值得一試。更何況當前價格僅3.5HK左右。

 

 

2010年小肥羊中報披露後,延益記錄投資總結如下:

 

未被使用的提價權是我繼續持有小肥羊的唯一動力。通過觀察財務數據,結論如下

1, 

對比小肥羊和味千的數據,味千的商業模式好於小肥羊。味千和小肥羊的淨利潤率對比:15.8% VS 9.9%

2, 

通貨膨脹對小肥羊的影響明顯高於味千,毛利率低,人力成本高。

 

定性的看問題就多變了:

1, 

味千的餐飲概念競爭者較多。味千屬於高端快餐消費:他裝修精緻、食材簡單、價格不菲、吸引消費力強的商務人士和體驗小資情調的大眾,類似於星巴克。

2, 

小肥羊餐飲概念競爭者少。原因是:毛利率不高、不屬於常態消費、火鍋維護成本高、中端消費。

3, 

味千VS小肥羊從護城河角度看很難說孰優孰劣。小肥羊是天生的行業壁壘,因為火鍋在餐飲裡始終是偏門,而且小肥羊的羊肉和湯底難以模仿。味千的護城河取決於公司的運營,需成功抵制競爭者對餐飲概念的模仿和競爭。

4, 

從餐飲概念角度,肯德基、星巴克、麥當勞其實都與味千是同一類型,都走中高端快餐消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類餐飲概念應還有發展空間。

(這裡,省略了財務分析和企業估值,若都貼出來,就太長了。)

延益於5.3HK左右獲利了結,全部沽售。這幾天,雖然小肥羊被百勝要約收購漲到6.2HK的高價,但並不遺憾。因為從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延益從無論如何,都無法算出小肥羊值6.5HK的高價。相信各位保守估值的戰友也一樣。更何況,無論作為小肥羊的顧客或者投資者角度去看,小肥羊這兩年的經營情況和增長情況都不是太樂觀。在經營和服務上都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特別是味千、真功夫等餐飲。相信百勝也看到了這點。

既然如此,為何百勝仍願意用這麼高的溢價去收購小肥羊呢?這給了延益一個強烈啟發:收購不是因為它發展得好,而是發展得不好。百勝曾多次承諾不會參與小肥羊的管理,這次耐不住了。急於引入先進的管理手段,改善小肥羊。

 

百勝上星期公佈了一季度業績,中國營收大增28%,還新開了92家餐廳,帶動盈利增長近一成。至於在美國國內,基本上門店銷售沒有多少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了百勝等外資巨頭的必爭之地。百勝的溢價給的其實是中國市場,而不是一個小小的小肥羊。這裡標竿價格無法等於標竿價值。若收購失敗,毫無疑問股價仍會回落,就如匯源果汁一般。

就是產業資本與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估值巨大差異。寫到這裡,身在中國、投資中國的我們,是否有一點點榮幸,我們可是值30%的溢價噢。從這個角度看,AH股的折價似乎也容易理解一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9

关于金界(3318),再谈两句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tdjj.html

今早金界出了份重大资产收购报告,匆匆看完,感到很不对劲。交易前挂1.99元卖出,开盘即成交。短期看非常幸运。当然,由于早就抱着警惕,仓位不算大,盈利也不多。

 

这个公司本身业务应该是很不错。但该笔交易实在不吸引人,看了港股通一些人的讨论:

http://space.wolun.com.cn/space.php?uid=17989&do=blog&id=34126&page=1

 

发现有不少人跑了银基,留了金界。我跟了个贴“我觉得许多人把不该跑的跑了,把该跑的留下了。”

 

为什么要抛出金界呢?事实上各方面数据显示金界赌场生意非常好。但以下因素也要警惕

1 在我发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t4bx.html 一文里有个webb先生对金界与基金官司的文章。该官司反应出金界大股东缺钱,我看了这篇文章就小心了,不敢重仓。我不认为赌场业绩造假,可能是大股东在其他方面缺钱。现在基本可以明确大股东就是这个项目缺钱。

 

2 这次的交易资产价值难以确定,你要往好了想当然有无限想象空间,有一个新的赌场,地位进一步提升等等。问题是现在连工都没开,要预计6年完工,到产生收益时,还要先收回成本,真正赚钱恐怕要10年,实在太飘渺了。

 

3 虽然我不会对资产估值,不过凡是人就会有私心,大股东高估资产价值是无疑问的(因为资产是他自己的)。

 

4 该协议书也有问题:“本公司可能全權酌情豁免條件(e)”,e是“賣方所作出的所有聲明及保證(根據購股協議須於相關完成時重申)於相關完成時在所有重大方面須為真實及準確;”

也就是说,资产状况即使虚假也可以交易。

 

5 “買賣TSC Inc.的銷售股份須於訂立購股協議日期第五週年當日或之前完成,而買賣City Walk Inc.的銷售股份則須於訂立購股協議第五週年當日或之前完成,或於各情況下,須於訂約方不時協定的任何其他日期(即相關完成條件已獲達成或獲適當豁免當日或之後當日)完成。” 我理解为可能提前执行该交易。

 

综上,考虑到这些问题,还是假设大股东基本还可信的情况。如果大股东的人品再差点,变成千股,那就更糟。

在这种巨大的负面不确定下,我还是退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7

思捷系列 - 再談Christmas Depression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39572

之前post 左幾段德國新聞,講德國經濟V型反彈,相信好多人對我真正想表達既message只係明左一半,宜家再作詳細補充。

 

果幾段野講德國經濟05 年9 月時已經好疲弱,05年居然出現12 月retail sales 細過11月既奇景。要知道,12月係零售業既大月,香港好多retailer 比turnover rent 都只係比12月,有時比埋CNY 果個月,其他月份都唔係太多人要比。尢其係外國,冇農曆年分薄左,幾乎係一節獨大。再加上北歐溫差大,冬天凍,Christmas sale 更加明顯,更加重要。

到今年二三月左右,德國經濟出現強勁反彈,增幅創6年最高,之前經濟咁差都可以年年growth 幾十%,之後理應更加樂觀。依d 係通常既人對我果幾篇文既理解。

篇文既題目係Christmas Depression, 當然同佢有關。去年佢既Finance Director 潘祖明話,sales growth below budget 可能因為睇錯市,股價即刻跌到PK,因為依d 係retailer 既死症,你d fashion sense 冇哂,仲賣咩衫?原來宜家發現撞正Christmas Depression,即係未必(完全)係fashion sense既問題,經濟一好轉就可番身。

或者我地睇睇點解有Christmas Depression, 我搵到三個easy excuse:

1) 經濟差  2)冬天唔凍  3)d 人等到Boxing Day 之後大減價先買,或買coupon 做聖誕禮物。第一樣好明顯;第二樣... 果d地方好難唔凍ga bo;第三樣,正係好我想elaborate 的。

首先要留意既係,思捷既year end 係6月30,唔係12月31,2月22 出左份interim results, final audited results 估計會係9月中出。依樣好重要,因為12月既interim results 係未audit 的。

宜家想像你係思捷德國retail 果面既accounting dept 做,要埋數,你會遇到咩困難? 12月24至31係Boxing day sale, 大減價, d inventory records 超亂,system 超多inventory adjustment 要過,負責inventory 既人同shop sales 都超忙,冇人得閒理你。仲有大量各department 既人都放假,思捷係用SAP system(classified ad 話的),好合理既,SAP AG 係德國既大公司,不過用過都知,真係好多野要入,佢好多野都好intergrated,procurement 同inventory 既人搞唔掂你就大鑊......想要d 同事OT? Sorry, 我地係Christian country,d 人仲係holiday mood,又要去一年一度既church function 同各式各樣既party,工會有保障嘛!如果有貨係 department store 做consignment sale 仲死,自己公司都可以叫老細屈佢,外人踩你都傻。

其餘個個月都咁慘,不過十二月就更加屋漏偏逢連夜雨。幾時要交數?一定好tight, 你想想,咁多個國家,全部埋完數之後再做仲要review,要執,之後 GAAP adjustment (將d 數由local 會計制度convert 去HK GAAP),之後仲要填果份幾M excel 既consol pack,寫哂commentary,再交上去country headquarter review, 做country consol,再交去做European continent consol, 去到香港唔可以over Feb 1st week, 如果唔係香港headquarters 做唔切consol,佢地仲要cross check,同比細review compare with budget 點樣,睇下派幾多息,2月22出業績。

咁點算?唯一方法係行early cutoff,即係個個月都唔係cut 正31號,cut 早一個week, around 23 號,即係十二月既數actually係反映11月24至12月23既事。好多MNC 都係咁ga la, 到6月,由於year end 要audit,要執正d,先會反映番up to 6月30號既數。

可唔可以做條journal, record 番post Christmas week 既sales 同cost of sales? 得,sales 易,但係cost of sales 難,咁多貨件件 discount ratio 都唔同,既然實錯又冇basis,不如唔好估。

Early cut-off 對思捷有咩影響?因為Boxing day week 係全年最好生意既一個week,即係上半年既gross margin understated 左,推遲到下半年先入。記住,係gross margin,GP 樓下果d cost 照樣要入。仲有,d stock provision 係based on period end stock level (即係12月23曪!) x group provision rate. Say d 貨23號仲淨2mil, group provision policy 50%, 就要make 1m provision. 但係其實31號d 貨淨番1mil, 真實情況可能只要make 0.5m stock provision, make 多左果d 都係下半年先沖番。

簡單d 講,依d 公司好有可能每年都將一d profit 由上半年shift 左去下半年。果年經濟越差,越多人after boxing day 先買野,條post Christmas cutoff adjustment 就越大,今年應該會好大。

如果我地assume post Christmas sales  係平日既兩倍 (真係好保守), d retail stock 唔減價既話同未計overmade provision 有understated profit $380m,如果賣4 折,計埋overmade provision, 個P&L effect 打個3折點都有掛,114m,即係interim results 既6%,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下半年guarantee growth 有12%.

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 即係未計德國V型反彈,未計新開既思捷鋪同retailer 鋪既sales, 未計Euro 上升對上下半年既boosted margin 同translation difference, 未計歐洲通漲既boosted margin (佢d 貨係東歐同亞洲平價國家做)...

每一間公司、每一個行業都有佢既特別野,除左business seasonal factors 之外,仲可能有accounting seasonal factors,如果把握到,可能會轉化為profit。

註: 我唔係係思捷做,亦唔識人,以上全部靠估,如有雷同,純屬好彩。

下個月我會好忙,產量會大減,只打算寫一個港機series,十月初地產股出哂業績會再計HSI 舊會計制度P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4

8.23 海蜇 trustno1 bill sam 再談平安與人壽 智牙神父 整理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url.html

海蜇 20:01:48
中國人壽中期淨利潤達129.64億元 同比下降28.1% 對於淨利潤的下降,中國人壽稱,這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導致的投資收益率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的影響,以及受中國債券信息網公佈的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下行導致的傳統險準備金計提增加的影響。

中國人壽中報顯示,其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1025.0%,主要原因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符合減值條件的投資資產增加所致。

截至上半年,中國人壽總資產為15468.91億元,較2010年底增長9.7%。投資資產為14543.81億元,同比增長8.8%。投資收益358.66億元,同比增加10.8%,總投資收益率為4.50%

中國人壽稱,公司應對資本市場變化,優化投資佈局,適度超前配置協議存款和長期債券,靈活主動開展權益類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中報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10年底的45.51%低至43.23%,股權型投資比例由2010年底的14.66%降至13.38%,定期存款比例由2010年底的33.05%增至34.32%。總投資收益率為4.50%。此外,公司在保險業內率先完成了股權投資能力備案。

截至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營業收入達2318.94億元,同比增長7.0%。已賺保費19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首年保費較2010年同期下降1.0%,首年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0.8%,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26.2%,續期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7.1%;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82%提升至31.11%,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09%提升至30.85%。前6個月的新業務價值121.86億元,同比增長5.5%。退保率為1.47%,較2010年同期提高了0.1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約34.8%

中國人壽稱,受諸多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受資本市場波動、上年度股息分配以及公司業務發展影響,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年底的211.99%降至164.21%。同日,中國人壽通過了發行300億元次級債的議案。

葵花海 20:09:36
平安比人壽激進多了

Bill 20:11:25
首年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0.8%。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09%提升至30.85%

cricket 20:30:22
通脹背景下買十年期以上保險的人不少嘛

海蜇 20:33:53
看看平安就知道差距了 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平安是77%
算上個險和銀保,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也有56%

Cricket 20:38:11
恩 未來五年相信平安的發展會快過人壽。

海蜇 20:42:10
平安的保費質量更高 期交比例更大 所以新業務價值增速快

Bill 20:44:02
不能這麼簡單看期交的比例的

海蜇 20:44:30
總體上平安的期交比例肯定比人壽高,期交的保單的內含價值通常較高,這都沒說錯吧

trustno1 20:51:55
那是因為08年之前平安沒有作銀保。現在平安不光是靠銀保沖規模,連個險也沖躉交了

海蜇 20:54:18
是啊,所以平安期交佔首年保費的比例下降了 但是還是遠遠高於人壽 08年之前也好,之後也好,平安的銀保比例一直相對較低 銀保沒啥太好的,渠道費用太高,而且以躉繳保費為主

trustno1 21:13:17
是的,平安最先作銀保2003年,作了100億,然後給砍了,因為內含價值受不了,直到2007年消化了不少高利率保單,然後就開始銀保突飛猛進了

海蜇 21:13:58
銀保貢獻的內含價值低 人壽的高利率保單上市之前剝離了 但是平安的銀保比例還是一直都很低啊

trustno1 21:14:39
問題是,為何要2008年開始做銀保,這是很關鍵,如果銀保那麼不好,可以一直維持不做麼。再說了,平安要做交叉銷售,銀行裡除了能賣銀保還能幹是麼

海蜇 21:15:44
以後跟深發展做銀保不一樣啊 不同於跟別的銀行做銀保

trustno1 21:16:07
有什麼不一樣的

 

海蜇 21:16:15
合作深度不一樣的 一般的銀行人員,由於缺乏足夠的培訓,很難賣掉期交產品

trustno1 21:16:54
問題是你去看李源祥說事麼阿。李源祥說他們在遊說保監會放開銀保限制

海蜇 21:17:21
你說為啥保險公司自己的代理,能賣掉更高比例的期交呢

Trustno1 21:17:50
其交不期交不是合作深度,而是利率問題只要現在還是負利率,就沒可能作期交。銀行就是一個大買場,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放一個櫃檯,理財,基金,存款,保險,所有的產品都是同質化競爭,最後都跟5年期存款靠近這就是為是麼銀保只能買躉交。你做期交是沒有吸引力的

海蜇 21:19:58
以後深發展開始幫平安交叉銷售,我認為可以看到平安的銀保渠道的期交比例提高 難道說人們只有到了銀行才意識到現在是負利率? 不到銀行櫃檯人就意識不到現在是負利率?

Bill 21:21:06
平安集團保險業務首席執行官李源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產品需要專業的營銷員,他們正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希望放寬保險公司駐點銀行銷售的限制。

海蜇 21:21:52
是啊,就是因為銀行人員賣保險不夠專業 所以才只能賣掉一些簡單的躉足產品啊 怎樣才能變得專業?

trustno1 21:22:35
赫赫,一老頭去銀行櫃檯,問存3萬塊,你跟他說買30年的銀保每年給你6%的利率,還是跟他說買1年的理財產品7%的年華利率,他會買哪個?

海蜇 21:22:47
需要合作的深度,需要培訓 你想賣保險給他,你也可以不要跟他提高利率的理財產品啊

trustno1 21:23:28
這麼說吧,長期期交險都要賣給年輕人。躉交險只能買給老頭老太。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那個天天往銀行櫃檯跑啊,要是年輕人都還往櫃檯跑,這招商銀行的零售銀行能做起來就奇怪了

Bill 21:23:41
對於CPI不斷上漲的走勢,李源祥認為這對壽險業來說是利好,因為通貨膨脹走高,客戶對保額的需求也會提高,同時,隨著工資收入的上漲,也會推動其在保險方面的投入。

保險業,抗通脹啊

trustno1 21:25:05
國外的銀保,基本上都是理財顧問形式,給你做全方位的保險計劃。問題是,你沒有這種客戶資源

海蜇 21:25:27
呵呵,現在還有第三方理財了

trustno1 21:25:36
年輕人都不去銀行櫃檯,你跟誰作理財顧問阿。剩下的就是天天拿退休金的老頭老太

海蜇 21:26:04
我一個同學,在某個所謂的投資管理公司當副總,董事,我上去他們網站一看,原來是第三方理財
年輕人天天上班,保險代理都見不到年輕人

Bill 21:27:12
t兄有一點說的很對,關鍵是客戶資源

海蜇 21:27:25
難不成年輕人都不買壽險了

trustno1 21:28:19
當年,梁家駒殺停平安的銀保,就是兩點。第一內含價值虧損太厲害,在沒有消化足夠的高利保單之前作銀保很虧,第二點它就是想在平安銀行作高端的理財式銀保。結果他的東西被證明是不成功的。結果梁滿期走人以後,平安2008年把2003年出走到新華泰康的一批銀保老人召回來從新作銀保,新華泰康就是沖銀保躉交,這就是對梁家駒的反動

海蜇 21:30:27
銀保關係中,保險是弱勢的 過於依賴銀保,不是長久之計 除非是你自己的銀行

依然有機 21:33:01
可是平安的銀保還是佔比最小的啊

Bill 21:36:35
對於銀保關係,保險是弱勢,你指的是什麼?

海蜇 21:36:55
銀行要價高啊,渠道費用 留給保險公司的利潤薄

Bill 21:37:30
所以你認為深發展向平安人壽的要價會低很多?

海蜇 21:38:25
不是的

Bill 21:38:33
那是什麼?

依然有機 21:38:43
交叉銷售,利益共享。降低各自的客戶獲取成本和銷售成本

海蜇 21:39:34
深發展和平安合作,合作的深度會很高,深發展的銀行櫃檯銷售保單的能力,可以達到平安保險銷售人員的水平,所以會賣掉更高比例的高利潤期交保單

 

Bill 21:40:19
深發展的銷售保單能力為何會高於其它銀行?

Sam 21:40:25
銀行費用高,主要高在簡單銀保產品的內含價值低。培訓。平安已經在給深發展支行培訓賣保單了。你保險公司要給其他銀行網點的人培訓賣保單,那個就是做夢了

海蜇 21:41:14
是啊,要給一個銀行的眾多網點做專業的培訓,不容易啊
因為躉交品種的銷售難度低,所以銀行不專業的銀保銷售人員只能賣掉一些躉足保單

Bill 21:41:33
培訓對深發展有利還是對平保有利?

Sam 21:41:41
都有利

Bill 21:42:04
如果對銀行也有利,為啥其它銀行不去培訓自己的人員?

海蜇 21:42:12
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銀行,根本無法做到好的培訓

牛心熊眼 21:42:31
你不是混業經營,有這種積極性嗎?

Bill 21:42:33
既然可以增加銀行的利潤,為啥其它銀行沒有動力去做?

海蜇 21:42:37
你想想,一家銀行還不止賣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了,保險公司都想培訓銀行員工

Sam 21:42:38
他們幹嗎要培訓員工賣保險?賣保險只是產品之一可能賣基金銀行賺更多呢,他們就會傾向賣基金

海蜇 21:42:56
換了你是銀行員工,讓你參加那麼多培訓,你累不累

Bill 21:43:10
對於深發展來說,賣保險不也是產品之一嗎?

Sam 21:43:17
平安會強迫他們,這個任匯川和馬明哲都說明白了。這年頭,只要有利潤,累算啥?以後深發展營業點的員工都要學會賣各種產品。培訓已經開始了,不是你的主觀意識可以改變的

海蜇 21:45:20
其實你也可以這樣想,深度合作,可能對銀行和保險都是好事,雙贏,但是如果銀行和保險不是一家人,就會整天在那裡算計你拿了多了我拿了少了,互相都不放心,這樣的合作狀態下,不可能有深度的


Sam 21:45:54
平安後援集中就是為了這個。人、財、物的支配權力高度集中在總部,誰都別扯。好好賣好產品收入就會高。人壽是上半年分紅的嗎

Bill 21:47:15
這有啥好計算的呀。市場有均衡價格啊

Sam 21:47:40
如果是的話,淨資產下降還情有可原

Bill 21:47:58
銀保合作本來就是市場化的,有市場價格

海蜇 21:48:29
是啊,那是淺層次的合作,如果你要深層次合作,就要另外談價錢咯

Sam  21:49:23

我只說一點:平安把大部分債券都放在htm
而人壽放在可出售資產~平安以後就可以在深發展裡賣萬能險了,哈哈哈,別的保險公司誰也做不到

Bill 21:50:49
人壽把大部分債券放在可出售資產,所以在加息的時候,要計提減值,直接減少淨資產
平安放在htm,就無所謂了,不需要計提減值

海蜇 21:51:17
看淨資產沒有意思的

Sam 21:51:19
人壽有什麼好的地方嗎,中報裡面

Bill 21:51:30
所以可以看到人壽的償付率降到160%

海蜇 21:51:32
有亮點 人壽的期交首年保費是增加的

Bill 21:52:01
人壽呢,我的看法就是中規中矩。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

Sam 21:52:18
我看到了,我知道人壽今年首年做得還可以,期限好像也有改善

海蜇 21:52:35
是的

Sam 21:52:50
所以說袁力來了還是對路了,不再為了規模來做垃圾銀保

海蜇 21:53:06
但是新業務價值增速還是不如平安

Sam 21:53:14
期限問題吧。平安我問過裡面的人了,今年20年期限的產品提高很多

海蜇 21:54:04
所以說,雖然期交首年保費略有下降,但是期交的保費裡面的結構更長期化了,所以內含價值高 是這樣麼

Sam 21:54:16
恩, 是的。這是正確的產品思路,人壽也算走到對的路上來了。我覺得現在這個價格,人壽可以進入關注的股票了。低內含價值低利潤率,欺騙性極高的銀保,只能越做 越爛,不僅害人而且害己,以後銀保一定要注重產品的內含價值,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像去年那種完全就是惡性競爭。跟03年的車險價格戰沒啥兩樣的,家家公司都在為沖規模大打佣金戰

海蜇 21:57:18
便宜了銀行

Sam 21:57:29
是啊,銀行發財,保險公司倒霉,人壽首年業務做得還可以,比平安好。平安去年基數實在太高了。人壽今年的首年期繳追回來一點,只落後平安1,2個億,去年好像比平安低好幾十個億

海蜇 22:03:03
平安大華放衛星

當然也有例外。

平安大華顯然在市場紛擾之外。這家今年剛成立的新公司發行的第一隻產品,受到集團高度重視。公司為新基金定的目標規模是「50個億

這對於同時控股著數家銀行、券商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平安而言,並非誑語。

據悉 815開始發行的平安大華行業先鋒,發行首週募集資金約4億元左右。其中除了託管行中行發行了幾千萬外,三億多的量均來自深發展銀行。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深發展在全國的網點數有296家,覆蓋全國主要的一二線城市21個。另外,平安銀行在10個主要城市也有76家網點。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從網點情況來看,深發展並不突出,即使相比一些大型城商行也並不佔優勢。但在集團內部通過交叉銷售能強有力地推動這塊業務發展。而平安集團近年來也在致力打造一個賬戶多種產品的一站式服務。

更值得注意的是,深發展的客戶資源尚未被有效開掘,在基金銷售這塊可以用白紙來形容。截止去年末,深發展銀行僅託管了1只基金,而其目前代銷的531只基金也遠低於其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以集團之力來助發新基金,平安大華基金公司顯然屬於行業中顯赫的另類。

而絕大部分基金公司雖然無法拼爹,但在艱難的銷售局面下,也要不遺餘力拼關係

Sam 22:03:57
上回問了下人壽的董秘,這個影響還會持續3年左右
5年前的短期產品集中兌付開始到來,希望人壽以後不要再犯這種錯誤

bill兄,人壽以前那個董事長叫啥來著我覺得以前那個董事長就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根本不關心公司的長遠利益就是賠付支出大幅增加

5年前人壽在銀行賣掉很多5年期的銀保產品來沖規模的現在開始集中滿期兌付,所以造成業績下滑很大

 

海蜇 22:06:28

賠付支出不是都已經計提了儲備金的麼

 

Sam 22:06:31

利潤表裡面就是這麼計的

 

 

海蜇 22:07:09

就是說這些五年期的銀保產品實際上是虧錢的?

 

Sam 22:07:32

這我不知道反正集中兌付的到來是影響人壽淨利潤的最大原因

 

海蜇 22:08:03

集中兌付難道就會導致淨利潤下滑?

 

Sam 22:08:04

雖然說淨利潤對壽險公司意義不大,但是市場看的就是這個,人壽創出歷史新低很難說不是這個原因

 

 

海蜇 22:08:10

沒有邏輯關係啊

 

Bill 22:08:25

sam~集中賠付與利潤沒關係的啊

 

Sam 22:08:28

是沒邏輯關係,但是市場就是看這個結果你拿他沒辦法真有關係的

 

海蜇 22:08:39

那以後平安的集中賠付期到了,利潤也下降?沒有這個邏輯的啊

 

Sam 22:08:42

賠付算成本。利潤表真的就是這麼來的

 

Bill 22:08:45

集中賠付增加,那麼準備金計提也下降

利潤表中 賠付如果增加,那麼計提的準備金就會減少,兩者會抵消啊

 

Sam 22:09:49

理論上說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淨利潤就是這麼算出來的

 

Bill 22:10:00

保險的賠付在收到保費的那天就計算好了,計提了準備金這點,我在2010年的年報就看過了你沒看到準備金計提的減少。一增一減,抵消了

 

海蜇 22:10:50

就好像已經計提了壞賬準備,那麼其實在利潤表已經反映過了,真的出現壞賬了,只要相應從壞賬準備裡面核銷,不影響利潤 反正不該是集中賠付的緣故

 

哈迪斯 22:15:02

sam 雖然我對壽險不怎麼懂 但你在計提準備金這塊 你確實說的不對

是先計提準備金的 而且計提的標準還比較嚴格

 

Bill 22:17:25

保費收入增加了

賠付支出增加了

而計提的首先責任準備金減少了~

 

Sam 22:17:51

按照你們說的,賠付準備金如果在算利潤時核銷了

那麼在提準備金時應該也是在利潤裡扣才對否則只在賠付時核銷,提取時不在利潤裡扣也說不過去所以這麼算利潤還是有道理的人家銀行的撥備可是在利潤裡面扣除的

 

Bill 22:18:55

壽險準備金就是在利潤裡面扣除啊人壽的壽險準備金一般是保費的90%比例計提

所以,保費增加1,準備金要計提9~9毛要在利潤裡面扣除

 

Sam 22:19:48

這個是當期的吧?不是累積下來的準備金呀當期賠付肯定是計入成本了,這個毫無疑問關鍵準備金是怎麼提的呢

人壽中期的代理人數量增減情況如何?倉位如何?投資收益率如何?我怎麼沒看到啊

 

trustno1 22:22:50

賠付就是準備金,只是把一欄裡面的數字撥到另外一方面而已

 

Sam 22:23:08

理論上確實如此但是算利潤時,就把賠付給減掉了

 

Bill 22:24:28

( 賠付+退保+提準備金)/保費收入  這個結果是個固定的比例~

這樣會不會看的明白些?

本報告期內,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同比下降 4.6%,主要原因是滿期給付釋放準備金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